當前位置:首頁 » 素材參考 » 世界糧食貿易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世界糧食貿易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3-23 03:11:12

⑴ 以《糧食和世界》為題的論文(2000)字

糧食問題是當今舉世矚目的迫切問題之一。根據聯合國1998年的報告,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十億。要確保這么多人口的生存,糧食問題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199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90年代全球農產品產量年均增長速度為1.7%,略低於80年代的實際年均增長率,而同期世界所有用途的糧食和農產品需求僅增加1.6%,大大低於80年代2%的實際年均增長率,預計90年代全球糧食和農產品總的供應量足以滿足全球的有效需求。說明在整個世界范圍內世界糧食是安全的,世界糧食及農產品生產能有效地滿足人們的需要。

世界存在的糧食問題之所以存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佔世界人口大多數的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糧食匱乏,營養不足,又沒有能力更快地增加糧食生產,大量人口處於飢餓、半飢餓狀態缺糧問題日益嚴重;另一方面,有些發達國家糧食又大量「過剩」。戰後發達國家糧食人均產量的增長幅度大大高於發展中國家,有些發達國家的糧食越來越「過剩」。盡管發展中國家糧食不足,但發達國家的存糧卻大量積壓。因為發達國家為維持糧食的較高價格,寧可積壓或銷毀,也不願低價供應發展中的糧食不足國家,而這些糧食不足國家卻往往由於無力購買,而使大量人口處於飢餓、半飢餓狀態。

在世界糧食生產中,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糧食生產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早在1994年,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就曾在《誰來養活中國人?》一文中指出,如果中國人不能養活自己,那麼他們將使世界挨餓。但是,我國從1999年起已連續4年糧食減產,靠挖庫存來平衡需求。而庫存糧食很有限,去掉陳糧最多還能挖抵兩年。1998年以來我國糧食總產量在下降,由當時的5.12億噸下降到2002年的4.57億噸;糧食播種面積下降,從1998年11378.7萬公頃下降到2002年的10390萬公頃;糧食人均佔有量下降,由1996年的每年414公斤下降到2002年的357公斤。

具體來說,我國近幾年的糧食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
糧食生產周期限制糧食的畝產。糧食生產周期為4~5年,大體上為兩年一平一豐收,1995年來連續幾次的糧食豐收使供給過剩,從1999年起,我國糧食進入歉收期。

2.
由自然因素產生的糧食問題。①從1949年到1998年,全國平均每年受旱災面積為3.24億畝,約佔全國播種面積的17%。到1998年底,我國有效灌溉面積為8.01億畝,雖然生產了佔全國67%的糧食、60%的經濟作物和80%的蔬菜,但卻耗費了大量的灌溉用水。②我國耕地在承受人口和城市化巨大壓力的同時,還面臨水土流失的劇烈侵蝕,全國年均有100萬畝耕地因此喪失利用價值。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提供的統計顯示,半個世紀以來,全國水土流失毀掉耕地4000多萬畝,平均每年100萬畝以上,土壤流失總量50多億噸,數以億噸的氮、磷、鉀等養分流失,減少糧食2000多萬公斤,造成經濟損失在100億元以上。③土壤侵蝕造成耕地水、土、肥流失後,土地日益瘠薄,田間持水能力降低,加劇了乾旱的發展。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嚴重。目前,我國仍有荒漠化土地267.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7.9%,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40億元。④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緊缺的國家,據有關人士預計,2050年前,我國糧食產量要比現在增加1400億公斤以上,這意味著農業灌溉總用水量必須增加。在工業與農業爭水時,農業顯然居於不利的地位。因為中國大陸需要1000噸水來生產一噸小麥,價值大約200美元。

3.
糧食種植結構的調整限制糧食供給能力。主要原因在於糧食供應的地區結構和品種結構不適應變化了的消費需求,我國南方每年有近2000萬噸稻穀喂豬,而東北糧倉卻產生賣玉米難。廣東省早稻積壓,但同時進口大米。吉林兩次賣難積壓的玉米都是產量高、粉質多、口感不好的粉質玉米,而南方產糧大省積壓的糧食主要是早秈稻。以湖南省為例,市場暢銷的粳稻、糯稻僅占稻穀總產量的3%,秈稻佔94%,每年糧食收購總量的90%是早秈稻,而早秈米堊白度高,口感不好。

4.
糧食需求的增長。國家統計局、中國農科院、中國科學院、聯合國經合組織等單位預測,我國糧食到本世紀末的需求量約在5-6億噸之間。按照人均400公斤消費量、13億人口計算,糧食總需求量為5.2億噸。若按照人均500公斤的需求水平計算,則需要6.5億噸。而按照農業發展規劃,我國的糧食生產即使經過努力到本世紀末達第二個台階,即5億噸的水平,那麼,屆時在第一種需求格局即我國糧食消費構成不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將出現2000萬噸的缺口,而在糧食間接消費比重有較大幅度提高的需求格局下,將出現1.5億噸的缺口。?

5.
農民生活水平、國家政策、耕地面積的佔用、退耕還林所導致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逐年減少。1982年和1989年都出現過農民賣糧難的現象。雖然在表面上看來有共同之處,表現為農民手中的糧食賣不出去,國營糧食部門不願收購,市場糧價低落,但兩次賣難有重要區別:第一次賣難是在溫飽需求的背景下出現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的倉儲運輸及糧食加工能力不適應糧食生產的發展;第二次賣難是在溫飽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之後,城鄉居民的消費轉向小康,不再種田,沒有糧食可賣。賣糧難的現象是糧食問題的根本原因。以貴州省某縣為例,由於國家加大力度鼓勵村民退耕還林,現在鄉里種糧的人大大減少,耕地也減少了很多,大家都寧願買糧,光是2004年退耕還林就達到2004畝。根據這個村莊2001年至2003年產糧統計表,耕地2001年為2395畝,2002年2317畝,2003年2300畝;糧食產量2001年11005噸,2002年10000噸,2003年9772噸。
我國的糧食問題具有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等特點,是一項龐大系統工程。要使這個問題獲得全面、持久的解決,就需要整個國家的人民做出共同努力。
糧食問題是嚴重的、迫切的,但不是不能解決的。

為了解決我國糧食問題,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 有計劃地控制人口的增長
在中國耕地面積很難增加而且不斷縮小的情況下,如果世界人口增長過快,增產的糧食被增長的人口所抵銷,人均佔有的糧食產量就難以提高,甚至會減低。由此可見,如不控制人口增長,糧食問題
就難以解決。反之,如果能控制人口,又能提高糧食產量,人類的糧食供應就會得到保障,人類的營養狀況也會得到改善。

2.
依靠科學技術的提高與推廣,開展新的綠色革命,提高農業生產率;重視解決農村貧困問題及治理和保護生態環境等。為了不斷增產糧食,保證人類有充足的糧食供應,一方面要為農業生產開拓新路,大力開展生物科學的研究,利用遺傳工程培育新的優良品種,大幅度提高農畜產品產量;一方面要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和保護現有的土地資源,水資源和生物資源,注意保護生態環境,控制人口增長,使人的生產與糧食生產和供應保護相對平衡與協調。

3.
提高現有耕地的單位面積產量。中國肥沃而便於耕種的土地,現在差不多都已開墾。剩下的可耕地數量已不多。不僅如此,由於人口增長,工業發展,城市擴建,房屋和交通佔地等原因,耕地面積還在不斷縮小。因此,為了增加糧食生產,就必須提高現有耕地的單位面積產量。

4.盡量改變落後的社會制度和生產關系,把發展農業技術,努力增產糧食同支持和援助貧困國家、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緊密結合在一起。把確保國家和家庭糧食安全置於國家發展政策的首要地位,使社會的所有部門、各行各業都能保護和促進農業增產。

5.加強與他國合作,包括為增加生產提供更加開放的市場准入,提供合理而可預測的農產品價格趨勢信息,加強對農業資源環境和貿易變化的監測,在農產品貿易、資源管理和技術研究開發等領域展開區域合作等。

⑵ 中國貿易論文參考文獻範例

國際貿易書目(1) steven husted,michael melvin,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m ] ,(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2) salvatore dominick,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m ] ,(第五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影印本(3) paul krugman。翻譯: 黃勝強。保羅 · 克魯格曼的國際貿易新理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4) ,邁克爾 · 波特著。李明軒,邱如梅譯。國家競爭優勢。華夏出版社,2002(5)陶明,吳申元,等。服務貿易。山西經濟出版社,2001(6)亞當?史密斯。對國家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商務印書館,1981年。政治經濟學和稅收原理。商務印書館,1981年。區域間和國際貿易。商務印書館,1986年。發展中國家在世貿組織中的地位和利益。科學出版社,2001年(10)。農產品的國際貿易。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11)陳同秋,薛榮久。國際貿易(1997年版)。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第一章(十二)李月雲。國際貿易基礎。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第一章(13)楊全發。新版國際貿易。中山大學。第一章世界經濟期刊世界經濟研究期刊國際商務期刊國際貿易期刊國際貿易問題期刊世貿組織指南期刊

⑶ 國際貿易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e-國際貿易與企業實施問題的分析 姚鍾華 張濤 文獻來自:經濟問題 2004年 第08期
跨國經營企業國際市場進入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研究 宋亞輝 郭繼鳴 李勝歌 文獻來自:河北工業大學學報 2004年 第06期
跨國公司無國籍化的發展趨勢及其政策含義 邱巍 巫寧耕 文獻來自:經濟科學 2001年 第02期.
東亞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 吳先明 文獻來自:世界經濟文匯 2002年 第04期
淺析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國際競爭力 蔡筱霞 文獻來自:林業財務與會計 2004年 第08期
論中國企業跨國並購 武勇 譚力文 文獻來自:經濟問題探索 2004年 第08期
有關跨國公司與國際技術轉移的理論分析 王學鴻 文獻來自: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年 第03期
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動因——兼談鄧寧國際生產折衷理論在發展中國家跨國並購中的適用性 李金環 文獻來自:黑龍江對外經貿 2004年 第09期
現代西方跨國公司理論的發展 林丹明 文獻來自:南開管理評論 1997年 第02期
風險感知與國際市場進入戰略決策的互動研究——兼論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風險防範 許暉 文獻來自:經濟問題探索 2004年 第10期
創國際名牌做跨國企業 肖瑩 文獻來自:中國紡織報 2006年
國際貿易發展趨勢與我國企業的策略 王方 全偉 文獻來自:國際經貿探索 2002年 第01期
國際貿易中企業國際營銷戰略階段研究及中國企業國際營銷戰略的演變
徐頔 林媛 楊翠平 文獻來自:財經界(下半月) 2007年 第02期
跨國零售集團采購會:國際貿易方式的創新 汪素芹 文獻來自:國際貿易問題 2002年 第11期
我國跨國經營企業實施國際稅收籌劃策略分析 楊惠芳 文獻來自:國際貿易問題 2003年 第08期
巧用國際資本 加快我國企業跨國經營 張菁 文獻來自:冶金財會 1996年 第04期
我國企業海外投資戰略淺談
張凌 2002 (頁數: 3) 中文期刊
經濟前沿
中國跨國企業的形成與發展特徵
史彧 2002 (頁數: 3) 中文期刊
黑龍江對外經貿
跨國企業並購與中國企業的對策
何茂青 2001 (頁數: 2) 中文期刊
中國信息導報
國際灰市場對跨國經營企業的經濟影響分析
周宏 1996 (頁數: 7) 中文期刊
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跨國並購的盈利可能性:對稱與非對稱兩種情況的分析
胡峰 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1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對策研究
杜建耀 改革與戰略 2003/10

⑷ 急求國際貿易相關論文1500字要參考文獻

中國論文網有下載各種論文的鏈接。

⑸ 急需國際貿易論文參考文獻

我的是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很有用
《國際服務貿易》 李小牧
電子工業出版社
《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與規則》
何茂春
世界知識出版社
《國際服務貿易》
程憲 程大中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對外貿易研究》
王文舉 安廣實 經濟日報出版社
《國際服務貿易》
汪素芹
機械工業出版社
《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賈建華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及動因分析》 劉紹堅
《國際服務貿易》
張漢林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服務業跨國轉移的趨勢、影響及對策》 王子先,王雪坤,杜娟.
《國際服務貿易》 饒友玲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國際服務貿易》 程憲
立信會計出版社
《國際服務貿易》 劉東升 中國金融出版社
國家統計局 (www.stats.gov.cn)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0

⑹ 國際貿易理論參考文獻目錄

《國際貿易》參考文獻目錄(1)Steven Husted, Michael Melv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M], (the fifth edition),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影印版(2)Dominick Salvator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M], (the fifth edition),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影印版(3)保羅.克魯格曼.黃勝強譯.克魯格曼國際貿易新理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4)邁克爾.波特.李明軒,邱如美譯.國家競爭優勢[M].華夏出版社,2002(5)陶明,吳申元等.服務貿易學[M].山西經濟出版社,2001(6)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M].商務印書館,1981(7)大衛.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M].商務印書館,1981(8)B俄林.地區間貿易與國際貿易[M].商務印書館,1986(9)朱彤.發展中國家在WTO中的地位和利益[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10)溫思美.農產品國際貿易[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11)陳同仇、薛榮久.國際貿易(1997年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第一章(12)李岳雲.國際貿易基礎.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第一章(13)楊全發.新編國際貿易.中山大學出版社.第一章(14)《世界經濟》雜志(15)《世界經濟研究》雜志(16)《國際商報》(17)《國際貿易》雜志(18)《國際貿易問題》雜志(19)《WTO導刊》雜志

⑺ 求一篇1500字的關於全球經濟的參考文獻.

2008年的春天,世界經濟形勢沒有像人們期望的那樣呈現融融暖意,相反,次貸危機愁雲仍未消散,美國經濟仍在低谷徘徊,並將拖累歐洲和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基礎原材料,尤其是石油和農產品價格飆升不止,全球范圍通脹壓力顯著上升。糧食問題和通貨膨脹已對不少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構成不容忽視的威脅。從目前形勢看,世界經濟還需走過相當一段崎嶇不平的道路。

次貸危機:已接近尾聲?

次貸危機自從去年夏天大規模爆發以來,國際金融市場的信貸危機一直在擴散之中,其負面影響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由於美聯儲大手筆提供流動性,不斷為金融機構慷慨輸血,美國的一些大金融機構的危急形勢已有所緩解。近期的美國股市開始走穩向上,金融市場開始顯現些許活力。美國金融界的一些重量級人物表示,最糟糕的階段可能就要過去。甚至有市場分析人士樂觀地預計,次貸危機很快就要結束,美國經濟在下半年將重拾升勢,美元也將重新走強。

不過,不容樂觀的是,目前信貸市場的緊張局勢並沒有明顯緩解,美國中小金融機構的問題在未來幾個季度將要集中暴露。尤其是住房市場作為麻煩的源頭,還遠沒有見底的跡象。最新數據顯示,美國3月份單戶型住宅銷量下降8.5%,創1991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經濟仍處於衰退的邊緣,一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僅為0.6%(按年率),房價仍持續下跌,這些都可能使其他信用產品出現問題,甚至使大量優質按揭進入負資產狀態,從而對金融市場形成更猛烈的沖擊。

此外,在歐洲,由於經濟周期落後於美國的原因,次貸危機的影響現在可能才剛剛展現。有專家預計,在可預見的幾個月里,次貸危機對歐洲的沖擊可能比美國還要嚴重。美國房地產的寒流已明顯波及歐洲市場,英國、愛爾蘭、西班牙等國的房地產市場在多年飆漲之後正開始下挫。歐洲經濟已顯現疲態,歐盟委員會進行的一項月度調查顯示,歐元區4月份經濟景氣指數出人意料地大幅下挫,創2005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數據顯示,德國、法國的商業景氣指數4月份也創下200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美歐國家消費需求的下降,將影響日本和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尤其是美國超量提供流動性,美元不斷貶值,推動基礎商品價格上漲,新興國家通脹壓力陡然上升,經濟穩定增長明顯受到威脅。

因此,可以說,在作為次貸危機風暴中心的美國金融市場,一些大金融機構或許可以長舒一口氣,但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影響仍在發展之中,而且肯定要持續相當一段時期,只是影響有多嚴重還有待觀察。

油價和糧價:還要狂飆多久?

伴隨著次貸危機的發展,原油價格和糧食價格的持續攀升一再挑戰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糧食價格的上漲已導致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社會動盪,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有關油價和糧價持續上升的原因,解釋各種各樣,且爭議一直不斷。

關於油價上升的原因,西方比較流行的解釋是: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經濟增長強勁,對原油的需求增加;由於地緣政治、氣候異常、採油成本上升以及產油國增產不積極等因素,原油生產能力難以增加;此外,美元貶值、原油市場的投機活動也對油價上升有推動作用。而事實上,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原油的比例僅在1/5左右,且原油的對外依存度並不高,倒是各金融機構近年來紛紛進軍商品交易業務使得石油市場變得更加深不可測。有分析人士指出,油價上漲,的確有供需面的因素,但其他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的背景下,許多投資者將資金轉投石油等大宗商品,推動價格上升,進而又進一步鼓勵了投機行為。

近年全球糧食產量一直溫和增長,並未出現嚴重的歉收,2007年達到創紀錄的21.3億噸。糧價上漲的原因有很多,如氣候變化引起某些地區出現減產,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的政策加劇了國際市場的供需矛盾,使糧價波動加大。甚至有人說糧價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生活水平提高,對肉類食品需求增加,需要消耗更多的糧食生產飼料。但原油價格上漲其實是更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油價上漲使化肥和柴油等價格上漲,提高了產糧成本;另一方面,油價上漲刺激了生物燃料的需求,要消耗更多玉米。有資料顯示,本世紀以來,美國玉米工業消費逐年猛增,截至2007-2008年度,玉米工業消費的增量已達2469萬噸水平,相當於整個東南亞玉米飼料消費總量(1540萬噸)的1.60倍、歐盟27國整個飼料消費量(4819萬噸)的51.33%。可以說,飼料消費的增減對玉米價格的影響可忽略不計。另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各類投機行為無疑也是推動糧價上漲的生力軍。

必須看到的是,最近數十年來,美國和歐洲政府對農產品實行的大額補貼,已讓許多國家在農業方面的投資無利可圖,世界糧倉已從北非、東南亞等地轉移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糧價的上升,對發展中國家構成了實質性的沖擊。尤其是國際油價和糧價定價權主要在美國,而高油價和高糧價對美國的沖擊相對要小得多,只要美國的通脹壓力還可以忍受,資金鏈不出問題,就不能指望美國會積極採取行動遏制油價和糧價的上漲,投機資金製造價格泡沫的黑手就不會停歇。

中國經濟:逆風起飛才有新輝煌

美國為拯救次貸危機中的金融機構而採取的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美元泛濫和美元貶值,石油、農產品和貴金屬價格在全球性的連鎖反應中彼此借力不斷被推高,引發全球范圍的通貨膨脹壓力上升。尤其是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在現有經濟結構下,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在維持較高速度的經濟增長和控制通貨膨脹之間找到平衡點有相當大的難度。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能把外界壓力轉化為動力,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好產業結構,推進產業升級,中國經濟就能逆風起飛,迎來更為持久的新輝煌。當前最迫切的任務可能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從戰略的高度,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營造良好的環境,改善收入分配結構,從根本上擴大消費。在對外貿易方面,更加註重質量,不以犧牲勞動力福利、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換取出口。促進中小企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使第一、二、三次產業結構的比例更加協調合理。在目前情況下,要有效增加就業,產業結構的改善可能比經濟增長速度更為重要。

再者,切實加強對熱錢的監管,結合我國國情穩妥有序地推進金融體系改革。根據有關數據,去年年底和今年以來,流入我國境內用於短期套利的熱錢數量驚人,熱錢一旦迴流,必然會對經濟正常運行產生巨大沖擊。因此,加強對熱錢的監管已是當務之急。此外,還要不斷完善金融體系,科學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增強抵禦外來沖擊的彈性。在執行從緊貨幣政策的同時,通過政策激勵,拓寬民間投資渠道,鼓勵和引導資金流入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緩解結構性流動性過剩。

此外,要把發展農業提到更高的戰略高度。近些年來,我國一直重視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目前不會出現糧食危機。盡管如此,當今世界出現的糧食危機還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鍾。農業產出占國家GDP的比例並不高,對解決就業問題作用似乎也不大,但其經濟戰略地位至關重要。要樹立糧食安全國家大戰略觀,摒棄「只要有錢就能買到糧食」的政治幼稚觀念;摒棄所謂「土地價值最大化」的戰略短視觀念。用新的思路、以更長遠的眼光統籌城鄉發展,在確保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的前提下,切實保護耕地,有序推進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

⑻ 國際經濟與貿易論文怎麼寫,求相關題目和參考文獻

國際經濟與貿易論文,輕風論文網有很多的哦

我當時也是找他們幫忙的,很快就給我寫好了,非常專業的說

建議你看下

⑼ 求世界糧食生產與貿易方面的統計年鑒或數據,最好是2000年以來的,謝謝 除了世界糧農組織

美國農業部官網:http://www.usda.gov/wps/portal/usda/usda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