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寒暄是什麼意思
解釋一
【寒暄】hánxuān
噓寒問暖(暄:溫暖)。今泛指賓主見面時談天氣冷暖之類的應酬話,應注意不能寫成"寒喧"。
解釋二
【寒暄】古代病名。指肺有痰熱,每感寒即發咳嗽的病徵。
解釋三
【寒暄】指年歲。
詞意探源
(1)指冷暖。
白居易《桐花》詩:「地氣反寒暄,天時倒生。」
(2)指年歲。
徐陵《在北齊與宗室書》:「自徘徊河朔,亟積寒暄。」
(3)問候的客套話。
陸游《南唐書·孫忌傳》:「忌口吃,初與人接,不能道寒暄;坐定,辭辯鋒起。」;也有作「暄寒」。
《南史·蔡撙傳》:「及其引進,但暄寒而已,此外無復餘言。」
(4)古病名。指肺有痰熱,每感寒即發咳嗽(即所謂「寒包火」、「寒包熱」)的病證。
《醫學入門·咳嗽》:「又有一種遇寒則咳者,謂之寒暄。乃寒包熱也。解表則除,枳梗湯加麻黃、防風、杏仁、陳皮、紫蘇、木通、黃芩。」
寒暄的意義
現在的生活,溫飽問題不在話下,寒暄語也多了。比如說「你高升了嗎?」「你在哪裡發財?」「你上網了嗎?」這樣的寒暄語,極具普通性,倒也沒有什麼。而有些問候,就不能簡單從事,你得斟酌一下字句了。比如說對女性的寒暄吧!人家肥胖,絞盡腦汁都在減肥,你一見面就傻里吧嘰地恭維人家發福了,你這不是欺負人嗎?所以說寒暄也還是要注意的。
以上都是些題外話。總的來說,人在初次見面時,一般都會以對方給自己留下的第一印象做本能的判斷,如果是好印象,那就無形中提升了其魅力,反之,則會讓對 方在心裡上產生排斥。所以必要的寒暄語是人際交往的第一個關鍵,大家要善於把握寒暄的時機,用口才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大的成功。
Ⅱ 寒暄是什麼意思
宣暄者,應酬之語是也。問候,也就是人們相逢之際所打的招呼,所問的安好。在多數情況下,二者應用的情景都比較相似,都是作為交談的「開場白」來被使用的。從這個意義講,二者之間的界限常常難以確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際交往中打破僵局,縮短人際距離,向交談對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藉以向對方表示樂於與多結交之意。所以說,在與他人見面之時,若能選用適當的寒暄語,往往會為雙方進一步的交談,做好良好的鋪墊。
反之,在本該與對方寒暄幾句的時刻,反而一言不發,則是極其無禮的。
在當被介紹給他人之後,應當跟對方寒暄。若只向他點點頭,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會被理解為不想與之深談,不願與之結交。
碰上熟人,也應當跟他寒暄一兩句。若視若不見,不置一辭,難免顯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時候,適用的寒暄語各有特點。
跟初次見面的人寒暄,最標準的說法是:「你好!」「很高興能認識您」。「見到您非常榮幸」。
比較文雅一些的話,可以說:「久仰」,或者說:「幸會」。
要想隨便一些,也可以說:「早聽說過您的大名」、「某某某人經常跟我談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讀過您的大作」、「我聽過您作的報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語則不妨顯得親切一些,具體一些,可以說「好久沒見了」、「又見面了」,也可以講:「你氣色不錯」、「您的發型真棒」,「您的小孫女好可愛呀」、「今天的風真大」、「上班去嗎?」
寒暄語不一定具有實質性內容,而且可長可短,需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而它卻不能不具備簡潔、友好與尊重的特徵。
寒暄語應當刪繁就簡,不要過於程式化,像寫八股文。例如,兩人初次見面,一個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另一個則道:「豈敢,豈敢!」搞得像演出古裝戲一樣,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語應帶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許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戲弄對方。「來了」,「瞧您那德性」,「喂,您又長膘了」,等等,自然均應禁用。
問候,多見於熟人之間打招呼。西方人愛說:「嗨!」中國人則愛問「去哪兒」、「忙什麼」、「身體怎麼樣」、「家人都好吧?」
在商務活動中,也有人為了節省時間,而將寒暄與問候合二為一,以一句「您好」,來一了百了。
問候語具有非常鮮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徵。比如,老北京愛問別人:「吃過飯了嗎?」其實質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還沒吃」,意思就不大對勁了。若以之問候南方人或外國人,常會被理解為:「要請我吃飯」、「諷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閑事」、「沒話找話」,從而引起誤會。
在阿拉伯人中間,也有一句與「吃過飯沒有」異曲同工的問候語:「牲口好嗎?」你可別生氣,人家這樣問候您,絕不是拿您當牲口,而是關心您的經濟狀況如何。在以游牧為主的阿拉伯人中間,還有什麼比牲口更重要的呢?問您「牲口好嗎?」的確是關心您的日子過得怎麼樣。
為了避免誤解,統一而規范,商界人士應以「您好」、「忙嗎」為問候語,最好不要亂說。
牽涉到個人私生活、個人禁忌等方面的話語,最好別拿出來「獻丑」。例如,一見面就問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沒有」,或是「現在還吃不吃中葯」,都會令對方反感至極
Ⅲ 寒暄用語的用途是什麼
寒暄語在日常交際中使用頻繁,它的語言內容簡單,但意義上起著維持人際關系的重要作用。
寒暄的普遍用語就是問候 寒暄有技巧. 寒暄,是社交中雙方見面時互相問候的應酬話。寒暄好像是樂曲的過門兒,並不是無足輕重的,實際上,巧妙的寒暄是准備.
相同情景不同的國家民族寒暄方式不同;同一國家,不同時代寒暄語不同。寒暄語的這些獨特的特徵使得寒暄交際語言豐富有趣。另外,交際中寒暄語的使用不僅要尊重禮貌模式中的消極面子和積極面子,而且還要考慮到男性和女性的寒暄語差異,才能有效地發揮調節人際關系的作用。寒暄語看似簡單無意義,是維持人際關系不可缺少的言語交際。所以日常交際相互寒暄時,我們不但要根據不同文化時代,選擇適當的寒暄方式,而且要將寒暄與禮貌模式和性別差異聯系起來,才能在避免人際交往中引起尷尬。尤其對於學習外語的學習者,只有掌握不同國家的文化,才能正確的運用寒暄語,幫助我們建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
Ⅳ 如何理解商務談判中的寒暄
商務談判的定義 商務談判是指人們為了協調彼此之間的商務關系,滿足各自的商務需求,通過協商對話以爭取達成某項商務交易的行為和過程。 商務談判的原則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務談判活動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 (二)有償交換、互惠互利的原則; (三)合法原則; (四)時效性原則; (五)最低目標原則。 商務談判的作用 (一)商務談判是企業實現經濟目標的手段; (二)商務談判是企業獲取市場信息的重要途徑; (三)商務談判是企業開拓市場的重要力量。 商務談判有三個特徵: 一,以經濟利益為談判目的; 不同的談判者參加談判的目的是不同的,外交談判涉及的是國家利益;政治談判關心的是政黨、團體的根本利益;軍事談判主要是關系敵對雙方的安全利益。雖然這些談判都不可避免地涉及經濟利益,但是常常是圍繞著某一種基本利益進行的,其重點不一定是經濟利益。而商務談判則十分明確,談判者以獲取經濟利益為基本目的,在滿足經濟利益的前提下才涉及其他非經濟利益。雖然,在商務談判過程中,談判者可以調動和運用各種因素,而各種非經濟利益的因素,也會影響談判的結果,但其最終目標仍是經濟利益。與其他談判相比,商務談判更加重視談判的經濟效益。在商務談判中,談判者都比較注意談判所涉及的重或技術的成本、效率和效益。所以,人們通常以獲取經濟效益的好壞來評價一項商務談判的成功與否。不講求經濟效益的商務談判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 二,以經濟利益作為談判的主要評價指標; 商務談判涉及的因素很多,談判者的需求和利益表現在眾多方面,但價值則幾乎是所有商務談判的核心內容。這是因為在商務談判中價值的表現形式--價格最直接地反映了談判雙方的利益。談判雙方在其它利益上的得與失,在很多情況下或多或少都可以折算為一定的價格,並通過價格升降而得到體現。需要指出的是,在商務談判中,我們一方面要以價格為中心,堅持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不能僅僅局限於價格,應該拓寬思路,設法從其它利益因素上爭取應得的利益。因為,與其在價格上與對手爭執不休,還不如在其它利益因素上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中讓步。這是從事商務談判的人需要注意的。 三,以價格為談判的核心。 商務談判的結果是由雙方協商一致的協議或合同來體現的。合同條款實質上反映了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合同條款的嚴密性與准確性是保障談判獲得各種利益的重要前提。有些談判者在商務談判中花了很大氣力,好不容易為自己獲得了較有利的結果,對方為了得到合同,也迫不得已作了許多讓步,這時進判者似乎已經獲得了這場談判的勝利,但如果在擬訂合同條款時,掉以輕心,不注意合同條款的完整、嚴密、准確、合理、合法,其結果會被談判對手在條款措詞或表述技巧上,引你掉進餡餅,這不僅會把到手的利益喪失殆盡,而且還要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這種例子在商務談判中屢見不鮮。因此,在商務談判中,談判者不僅要重視口頭上的承諾,更要重視合同條款的准確和嚴密 商務談判三部曲 「商務談判三部曲」的概念,即談判的步驟應該為申明價值
Ⅳ 寒暄與問候的禮儀常識有哪些
宣暄者,應酬之語是也。問候,也就是人們相逢之際所打的招呼,所問的安好。在多數情況下,二者應用的情景都比較相似,都是作為交談的「開場白」來被使用的。從這個意義講,二者之間的界限常常難以確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際交往中打破僵局,縮短人際距離,向交談對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藉以向對方表示樂於與多結交之意。所以說,在與他人見面之時,若能選用適當的寒暄語,往往會為雙方進一步的交談,做好良好的鋪墊。
反之,在本該與對方寒暄幾句的時刻,反而一言不發,則是極其無禮的。
在當被介紹給他人之後,應當跟對方寒暄。若只向他點點頭,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會被理解為不想與之深談,不願與之結交。
碰上熟人,也應當跟他寒暄一兩句。若視若不見,不置一辭,難免顯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時候,適用的寒暄語各有特點。
跟初次見面的人寒暄,最標準的說法是:「你好!」「很高興能認識您」。「見到您非常榮幸」。
比較文雅一些的話,可以說:「久仰」,或者說:「幸會」。
要想隨便一些,也可以說:「早聽說過您的大名」、「某某某人經常跟我談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讀過您的大作」、「我聽過您作的報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語則不妨顯得親切一些,具體一些,可以說「好久沒見了」、「又見面了」,也可以講:「你氣色不錯」、「您的發型真棒」,「您的小孫女好可愛呀」、「今天的風真大」、「上班去嗎?」寒暄語不一定具有實質性內容,而且可長可短,需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而它卻不能不具備簡潔、友好與尊重的特徵。
寒暄語應當刪繁就簡,不要過於程式化,像寫八股文。例如,兩人初次見面,一個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另一個則道:「豈敢,豈敢!」搞得像演出古裝戲一樣,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語應帶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許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戲弄對方。「來了」,「瞧您那德性」,「喂,您又長膘了」,等等,自然均應禁用。
問候,多見於熟人之間打招呼。西方人愛說:「嗨!」中國人則愛問「去哪兒」、「忙什麼」、「身體怎麼樣」、「家人都好吧?」在商務活動中,也有人為了節省時間,而將寒暄與問候合二為一,以一句「您好」,來一了百了。
問候語具有非常鮮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徵。比如,老北京愛問別人:「吃過飯了嗎?」其實質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還沒吃」,意思就不大對勁了。若以之問候南方人或外國人,常會被理解為:「要請我吃飯」、「諷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閑事」、「沒話找話」,從而引起誤會。
在阿拉伯人中間,也有一句與「吃過飯沒有」異曲同工的問候語:「牲口好嗎?」你可別生氣,人家這樣問候您,絕不是拿您當牲口,而是關心您的經濟狀況如何。在以游牧為主的阿拉伯人中間,還有什麼比牲口更重要的呢?問您「牲口好嗎?」的確是關心您的日子過得怎麼樣。
為了避免誤解,統一而規范,商界人士應以「您好」、「忙嗎」為問候語,最好不要亂說。
牽涉到個人私生活、個人禁忌等方面的話語,最好別拿出來「獻丑」。例如,一見面就問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沒有」,或是「現在還吃不吃中葯」,都會令對方反感至極。
Ⅵ 寒暄的寒暄的意義
現在的生活,溫飽問題不在話下,寒暄語也多了。比如說「你高升了嗎?」「你在哪裡發財?」「你上網了嗎?」這樣的寒暄語,極具普通性,倒也沒有什麼。而有些問候,就不能簡單從事,你得斟酌一下字句了。比如說對女性的寒暄吧!人家肥胖,絞盡腦汁都在減肥,你一見面就傻里吧嘰地恭維人家發福了,你這不是欺負人嗎?所以說寒暄也還是要注意的。
以上都是些題外話。總的來說,人在初次見面時,一般都會以對方給自己留下的第一印象做本能的判斷,如果是好印象,那就無形中提升了其魅力,反之,則會讓對 方在心裡上產生排斥。所以必要的寒暄語是人際交往的第一個關鍵,大家要善於把握寒暄的時機,用口才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