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素材參考 » 淺談數學在生活的應用論文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淺談數學在生活的應用論文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3-22 14:02:32

① 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1500字論文,急求,後天要交 謝謝各位好心人了

舉一個例子:利用數學知識計算裝修時所用窗子的面積、長、寬等,或是利用二次函數計算噴泉的半徑等。再闡述一下這些應用對於生活的意義,比如說是生活變得更方便等等。

參考範文:(網上搜來的,僅供參考)
著科學的發展,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生活的數學無處不在。而概率作為數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同樣也在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用處。抽樣調查,評估,彩票,保險等經常會遇到要計算概率的時候,舉個例子在保險公司里有2500個同一年齡的人參加了人壽保險,在一年裡死亡的概率為0.002,每個人一年付12元保險費,而在死亡的時候家屬可以領取由保險公司支付的2000元,問保險公司盈利的概率是多少,公司獲利不少於10000的概率是多少?這樣的問題咋一看很難知道保險公司是否盈利,但經過概率統計的知識一計算就可以得知公司是幾乎必定盈利的A={2500×12-2000X<0}={X>15}由此得知P=0.999931,而盈利10000以上的概率也有0.98305,以上的結果說明了為什麼保險公司那樣樂於開展保險業務的原因.除了保險,概率統計學對彩票也有有兩個方面的應用 。據錢江晚報報道,彩票市場越來越火爆,據了解,南京某一期電腦福利彩票有一懂概率統計的彩民一個人中1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33個三等獎,有一期彩票有9注號碼中一等獎,從而引發了無數彩民自己預測號碼的願望,概率統計方面的書籍也一下子走俏。許多平時見到符號就頭疼的彩民也捧起概率書興趣盎然地啃起來。東南大學經管院陳建波博士指出,概率書上講的都是理論知識,一大堆數學計算公式,如何把概率書的理論運用到彩票選號中來,才是許多彩民關心的問題。實際上,概率統計學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應用:一個方面是利用概率公式計算各種數字型大小碼出現的概率值,然後選擇最大概率值數字進行選號。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類似「1234567」七個數一直連續的彩票號碼與非一直連續的號碼出現的概率比例為:29:6724491(1:230000)左右,由於出現的概率值極低,因此一般不選這種連續號碼。另一方面的應用是統計,即把以前所有中獎號碼進行統計,根據統計得到的概率值來預測新的中獎號碼,例如五區間選號法,就是根據統計進行選號的。南京的「專業」彩民則介紹一條選號規則———逆向選號法。從搖獎機的構造角度來說,它要保證每個數字中獎的概率都一樣。雖然搖一次獎無法保證,搖100次獎也無法保證,但搖獎的次數越多,各個數字中獎的次數也必定越趨於平均。就像扔硬幣,一開始就扔幾次可能正反面出現的次數不一樣,但隨著扔的次數的增加,正反面出現的次數就會越來越接近。從這個角度考慮,在選號時就應該盡量選擇前幾次沒中過獎的數字。這就是逆向選號法,即選擇上一次或前幾次沒中獎的數字.......這也說明了概率的無所不在

② 急求一篇,高等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的論文,800字左右

【摘 要】高等數學是高職院校的基礎課程之一,本文以案例教學為載體,通過若干具體應用實例闡述了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同時也指出了案例實施過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高等數學 高等職業教育 應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0-0038-02
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於20世紀80年代正式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成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若干年不斷探索和總結,高職教育確立了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確立了工學結合為其重要人才培養模式,並對課程體系進行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
高等數學是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在信息時代大背景下,其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方法越來越受到各行各業的重視。在高職教育中,數學課程首先是為專業課程提供必要的數學基礎,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應用高等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養,概括來講,就是「理解概念,聯系實際,深化應用,提高能力」。然而,在高職教育從無到有,到遍地開花、蓬勃發展的這些年,高等數學的課程改革卻是舉步維艱,特別是在「如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實踐數學的能力和素養」這一點上,探索顯得尤為艱難。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覺得數學「學了不知道有什麼用」「學完就忘」等,因此,如果要切實提高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的能力,就必須想辦法讓學生「動」起來,而案例教學就是動態學習過程的一個良好載體。
案例教學法起源於20世紀初美國哈佛大學,即圍繞一定的培訓目的把實際中真實的情境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供學生思考分析和決斷的案例,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方法,在當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訓中受到重視和廣泛的應用。本文主要討論若干應用實例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實踐,旨在對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做一些探索。
實例一:割圓術
案例介紹:公元263年,中國古代數學家劉徽在《九章算術注》中給出了一種求圓面積的方法――「割圓術」,先作圓的內接正三角形,記其面積為S1,再作圓的內接正四邊形,記其面積為S2…,一直下去,記圓的內接正n邊形的面積為Sn,於是得到一個數列S1,S2…Sn…。當n無限增大時,Sn無限接近於圓的面積S。
案例實施:解決這個案例,學生大概需要分三步實現,流程如下:
案例應用:極限是微積分的基石,該案例的實施過程是極限應用的典型範例,後續無論是切線斜率問題(導數)還是曲邊梯形面積問題(定積分),其推導過程都遵循了上述「建立函數表達式」――「將所求量表示為函數(數列)的極限」――「計算極限」這樣的分析過程。
實例二:蜂巢結構
案例介紹:觀察蜂巢的一個儲藏室,它是中空的正六角形柱,而底部是由三個菱形面組成,交會於底部中心頂點G。著名天文學家馬拉爾第觀察到了作為蜂房底的3個菱形的鈍角等於109°28′,銳角等於70°32′。
馬拉爾第的結果引起法國著名的博物
學家雷奧姆的興趣,他猜測蜜蜂選擇
這兩個角度一定是有原因的,可能就
是要在固定容積下,使表面積為最小,
即以最少的蜂蠟做出最大容積的儲藏
室。這個猜測被瑞士數學家柯尼格從
理論上做了證明(他的計算結果與實測值僅差兩分)。
案例實施:設正六邊形的邊長為2a,G到平面B1D1F1的距離為x,GC1=2y,實施流程如下:
案例應用:該案例是一個高等數學與數學建模相結合的最優化問題,主要通過「提煉模型」――「模型分析」――「模型求解」這樣三個步驟實現,學生通過該案例的學習,可以體驗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進而求解的一般過程,高等數學應用中很多實際問題,如「最優廣告策略」「最省用料方案」等,都有類似的分析求解過程。
實例三:溶液混合問題
案例介紹:容器內盛有50升的鹽水溶液,其中含有10克鹽。現將每升含鹽2克溶液以每分鍾5升的速度注入容器,並不斷攪拌,使混合液迅速達到均勻,同時混合液以每分鍾3升的速度流出容器,請問任一時刻t容器中溶液的含鹽量是多少?
案例實施:在案例中,鹽水流入的同時也在流出,這是個動態問題,用初等數學的知識無法解決,可以通過建立微分方程來實現。
案例應用:這類溶液混合問題與著名的牛吃草問題(也稱消長問題或牛頓牧場問題)具有同一動態屬性,其某個特定量的動態變化速度是「消」「長」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他一些工程問題,如「抽水機抽水問題」等,也可以採用這樣的思路求解。
英國數學家牛頓曾說:「在學習科學的時候,題目比規則還有用些。」案例教學通過為學生提供合理的數學教學情境,經過學生主觀自覺的對比、歸納、思考、領悟、分析與決策,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綜合運用課程知識,從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常規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當然,案例教學也有局限性,如適合教學的案例較少、花費的時間較多、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效率有時較低等。特別是在案例的選取上,教師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案例太復雜,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案例太簡單,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其理解、思維和分析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鍛煉。此外,還要注意案例的生動性與數學知識點相結合。單調呆板的案例對學生來說與純粹的數學知識無異,只有生動的、貼近生活的案例才可能調動學生的興趣,但如果一味地追求案例的生動性而忽視了與數學內容的結合,那麼通過案例教學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參考文獻
[1]張家軍、靳玉樂.論案例教學的本質與特點[J].中國教育學刊,2004(1):62~65
[2]郭德紅.案例教學:歷史、本質和發展趨勢[J].高等理科教育,2008(1):22~24
[3]孫軍業.案例教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4]陳衛忠、楊曉華主編.高等數學[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
[5]李心燦主編.高等數學應用205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③ 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的應用的論文該怎樣寫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學習方式的三個基本維度,適時有效地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自悟、自得,從而將書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技能,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個性、特長和諧發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下面談談我校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做法及體會。
(一)一 選取內容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可操作性強。
數學實踐活動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活動,是教師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這個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是其年齡段感興趣,做得了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活動中更好地積累經驗,感悟、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調動學習情感,為今後更有效地學習打好基礎。
本學期我們在一年級學生中開展了「問題銀行」活動,提供探究性學習場所,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並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學生通過同學間的合作、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找課外書等途徑,讓學生從以往什麼都是「老師說」的怪圈中跳出來,從小養成積極思考,敢於探索的良好品質。活動中,同學共提出不同問題100多條,一年四班黃悅同學一人提出八個問題,表現出了良好的問題意識和求異思維能力。二年級開展了「我家的數字」活動,同學們通過度一度,量一量,對書本上介紹的長度單位的認識由抽象到直觀。並通過電腦合成、手抄報等形式展示了各自的才能
三年級「尋找家中的周長」;四年級「生日派對方案」;五年級「我的設計」;六年級「走出課堂、走進銀行」等,這些活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和拓展。反過來又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主動、生動、互動的效果,使課堂教學從「掌握型」走向「創新型」,為同學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開辟了廣闊天地。
二活動過程中,及時交流,互相啟發,逐步完善。
數學實踐活動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活動過程。再小的活動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要經歷確定活動目標、內容——擬定活動計劃——組織具體實施——交流反饋評價等程序。在活動過程中,既要放手讓學生去體驗,去創造,又要及時反饋、及時指導,還要有一定的時間保證。例如,在學完《圓的認識》後,為使學生能靈活、正確使用圓規畫圓,進一步了解圓心、直徑、半徑等名詞,鼓勵學生畫一幅以圓為主流的平面圖。學生作業交上來後,有簡筆畫、水彩畫、想像畫、漫畫等,種類繁多,色彩鮮艷。但構思比較簡單,主題欠鮮明,只是大大小小圓的組合,寓意欠深刻。遇到這種情況,老師並不急於品頭論足,而是適時組織同學在小組、全班范圍交流創作的意念、創作過程及創作體會。從而感受別人思維的不同。互向啟發,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後,一批主題鮮明,構思新穎,時代感強的作品脫穎而出。這樣,活動讓學生經歷了失敗、嘗試了方法、體驗了過程,這就是收獲!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實踐活動給學生帶來了學習方式的變革以及知識、能力方面的提高與發展。
三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而不僅僅是結果。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己進行的合作學習活動。實踐活動的開展,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來了解、關注,並試著去分析解決自己所關注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我們看來可能是幼稚的,沒有意義的,而有些問題是他們根本無法解決的。但我們更明白,綜合實踐活動的根本目的不是只為了讓學生真正解決某個實際問題,更不是要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而是注重在關注並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是怎樣發現問題的,是怎樣思考並試圖解決問題的,在關注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有所體驗,有所感悟,學生的身心、情感、思維、態度都有了哪些變化。通過實踐活動來認識自己,關愛生活、發展自己,這才是開展實踐活動的目標所在。《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時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在學習《統計表、統計圖的整理和復習》時,我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網路、調查訪問、翻閱書報、雜志、課外書獲得信息,巧妙地製成統計圖或統計表。在這一活動中,數學知識不再是脫離生活的各種練習,而是充分體現實踐活動的再創造。情感體驗伴隨著活動的始終。
因此,他們敏銳的新聞觸覺,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良好的審美觀念等,展現了現代孩子超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體現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品質。另外,在每次活動中,我們都十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保護每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學生在活動中互相交流,在評價中點燃思維的火花,拓展知識的視野,了解斑斕的世界,共享成功的喜悅。
(二)一 師生互動,有助於教師觀念更新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居高臨下的師道尊嚴受到沖擊。綜合實踐活動畢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它面向的不僅僅是學生,而是更廣闊的生活世界,在紛雜的世界裡,學生是學生,教師也是學生。而在某些方面,學生比老師更富有想像,創新能力更強。這就意味著老師要向學生學習,讓師生關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師對自己的教學認真反思,調整自己,以適應新的形勢。六年級同學的《環市中路行車情況統計表》、《我國搜尋飛行員王偉派出艦船、飛機數量統計圖》等,表現了現代孩子對社會的關注。他們已不再只是向老師學習加、減、乘、除運算的小不點,而是關注社會大家庭的一分子。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老師作用的最大發揮,是為學生在自由空間的自由展現創設良好的氛圍,提供廣闊的空間。給學生信心,相信學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老師自己要虛心,不先入為主,不存偏見,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著想。尊重學生個性,尊重人與人的差異,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發展,而不能強求一律,厚此薄彼,建立真正平等的師生關系。二 學身邊的數學,學生有濃厚的興趣
數學實踐活動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參與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體驗數學的作用,培養學生自覺地把數學應用於實際的意識和態度,使數學真正成為學生手中的工具,體會到數學巨大的應用價值。二年級學過長度單位厘米、分米、米後,通過量一量家人的身高,家用電器的長、寬等,培養了學生的數感,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三年級「尋找家中的周長」,五年級的「我的設計」等把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使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得到提高。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把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聯系,體會到數學的社會價值,還可以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在實踐中使知識得到升 華。學生覺得,他們今天的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真正實現了願學、樂學、會學。
三 綜合利用知識,有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獲得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綜合起來。能培養學生這幾方面的能力:一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三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等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系,體會數學的作用。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這是21世紀拔尖人才所必須的素質,也是《數學課程標准》所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學科實踐活動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內容及方式,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在實踐和探索中我們認識到,學生的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應在知識應用中強調靈活應用的意識;不僅要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還要讓學生去發現和研究問題;不僅要讓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要在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感悟學習思想和方法。

④ 求數學畢業論文30個參考文獻

參考
1
鄧小榮.高中數學的體驗教學法〔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8)
2
黃紅.淺談高中數學概念的教學方法〔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3(6)
3
胡中雙.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1(7)
4
竺仕芳.激發興趣,走出誤區———綜合高中數學教學探索〔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3(4)
5
楊培誼,於鴻.高中數學解題方法與技巧〔M〕.北京:北京學院出版社,1993
1、《計算機教育應用與教育革新——』97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論
文集》李克東
何克抗
主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
2、《教育中的計算機》
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1998
3、林建詳編:《CAI的理論與實踐——迎接21世紀的挑戰》
全國CBE
學會第六次學術會議論文集
1993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
參見D.
A.
Drennen,
ed.,
A
Modern
Introction
to
Metaphysics,
New
York:
Free
Press
of
Glencoe,
1962。
此書是一本從巴門尼德到懷特海的著作選集,按形而上學中的問題分類。
[2]
參見R.
G.
Collingwood,
An
Essay
on
Metaphysic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40。此書正文的第一句話是:「要討論形而上學,唯一正派的、當然也是聰明的方式就是從亞里士多德開始。」
[3]
《形而上學》,982b14-28。
[4]
引自《古希臘悲劇經典》,羅念生譯,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年,49頁。
[5]
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985b-986a,昊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年,12-13頁。
[6]
參見若-弗·馬泰伊:《畢達哥拉斯和畢達哥拉斯學派》,管震湖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90頁以下;《古希臘哲學》,苗力田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78頁;汪子嵩等:《希臘哲學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290頁以下。
[7]
《古希臘哲學》,78頁。
[8]
《畢達哥拉斯和畢達哥拉斯學派》,115頁以下。
[9]
同上書,125頁。譯文稍有改動。
[10]
《希臘哲學史》第1卷,290頁。
[11]
亞里士多德:《論天》,引自〈希臘哲學史〉第1卷,283頁。
[12]
《畢達哥拉斯與畢達哥拉斯學派》,107頁以下。
[13]
巴門尼德的話可以簡略地表述為:「是是,它不能不是」,因為「存在」與「是」在古希臘和大多數西方語言中從根子上是一個詞,如英文之「being」與「be」。
相關性:畢業論文,免費畢業論文,大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模板
夠不夠
我在給你找

⑤ 求《生活中的數學》論文的參考文獻10篇包括一篇英文文獻

自己在網上搜一下

⑥ 中學生論文怎麼寫 關於「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的小論文,500字以上。(中學生的)

數學很有用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總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我曾看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教授問一群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錶,開始撥表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評論說,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很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從這以後,我開始有意識的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一次,媽媽烙餅,鍋里能放兩張餅。我就想,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嗎?烙一張餅用兩分鍾,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鍾,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張餅,那麼烙三張餅最多用幾分鍾呢?我想了想,得出結論:要用3分鍾: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鍾後,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鍾,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後放第二張餅的反面,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3分鍾就全部搞定。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她說,實際上不會這么巧,總得有一些誤差,不過演算法是正確的。看來,我們必須學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數學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有人說,現在書本上的知識都和實際聯系不大。這說明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正因為學了不能夠很好的理解、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對數學不重視。希望同學們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

⑦ 一篇2000字的論文,內容為數學與生活,盡量快點,謝了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才能,不僅來自於課堂,還來自於現實生活實際。在課堂教學中,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銜接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自然、親切、真實。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如何把握數學與生活的銜接,提高教學效果,我在教學中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數學語言生活化,理解數學

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在課堂教學的師生交往中,主要是通過言語交流。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不一樣,主要還是取決於教師的語言素質如何,尤其是在我們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將抽象化的數學使學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個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看似枯燥無味的數學,實則裡面蘊藏著生動有趣的東西。鑒於此,教師的數學語言生活化是學生引導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徵等個性心理傾向,在不影響知識的前提下,對數學語言進行加工、裝飾,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如認識「 <」、「>」,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順口溜:大於號、小於號,兩個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於,開口在前是大於,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區別這兩個符號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個富有童趣的順口溜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的區分。

又如把教學長度單位改成「長長短短」;把教學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貨員」,把比大小說成「排排隊」等等,學生對這些生活味十足的課題知識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學習數學很有趣。

二、數學問題生活化,感受數學

新的課程標准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如環境問題、治理垃圾問題、旅遊問題等等),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

比如:生活中每時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學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學到校需多少時間,以免遲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遊要帶多少錢,才夠回來等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可積累數學知識,讓學生通過如此切身的問題感受到學數學的價值所在,更是培養學生探索意識和應用意識的最佳途徑。

三、數學情境生活化,體驗數學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情境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思維最活躍,實踐能力最強。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提供這樣的思維環境,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覺到在課堂上學習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數學問題一樣,需要大家一起來實踐解決,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集體的共同研究,最終得出學習結論。

如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探索圖形的特徵,豐富空間與圖形的經驗,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到操場上選定一個建築物,讓學生站在不同角度看這個建築物,體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物體時,所看到的形狀的變化,並用簡單的圖形畫下來。也可讓學生在方格紙畫出示意圖:假設圖書館在學校的正東方向200米處,小紅家在學校正北方向500米處,醫院在學校的正南方向1000米處,車站在學校的正西方向800米處。學生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在方格紙上確定適當的單位距離,標出相對位置後,教師再及時組織引導學生進行交流,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又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組織學生開展一次「我是一位出色的售貨員」活動,讓他們在逼真的買賣中掌握、消化和應用知識。再如,相遇問題應用題教學,教師採用學生登台表演,情景再現的方法,把抽象的相關的各種數學術語讓學生迅速地理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數學作業生活化,運用數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 ,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由於課堂時間短暫,所以作業成了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成了創新的廣闊天地。學生適當運用課堂內容的自然延伸,能從廣闊的大千世界中學習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激發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慾望,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

如學習了長度單位,可以測自己和父母的身高,從家到學校的路程;認識了人民幣可以用自己零用錢買所需要的東西;學習了統計知識和百分比應用題,可以去統計本校學生人數以及男女生比例;會計算圖形面積可以算一算自己家裡的面積,所用瓷磚的塊數等。

再如布置學生「觀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幾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的生活費用是多少,記錄下來,製成表格,再進行計算」,這樣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有助於學生理解,同時能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也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地交流中,學得積極、主動,思維隨之展開,興趣隨之激起。

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相銜接,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如身臨其境,就會產生強烈的親近感和認同感,有利於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數學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實地感受數學在生活的原型,才能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生活中的數學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趨向於經濟化,合理化.但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呢?

一天,我就遇到了這樣一道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某報紙上報道了兩則廣告,甲商廈實行有獎銷售:特等獎10000元1名,一等獎1000元2名,二等獎100元10名,三等獎5元200名,乙商廈則實行九五折優惠銷售。請你想一想;哪一種銷售方式更吸引人?哪一家商廈提供給銷費者的實惠大?

面對問題我們並不能一目瞭然。我做了一個假設,假如有16人,其中8人願意去甲家,6人喜歡去乙家,還有兩人則認為去兩家都可以。調查結果表明:甲商廈的銷售方式更吸引人,但事實是否如此呢?

在實際問題中,甲商廈每組設獎銷售的營業額和參加抽獎的人數都沒有限制。所以我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有幾種答案。

一、苦甲商廈確定每組設獎,當參加人數較少時,少於213(1十2+10+200=213人)人,人們會認為獲獎機率較大,則甲商廈的銷售方式更吸引顧客,

二、若甲商廈的每組營業額較多時,它給顧客的優惠幅度就相應的小。因為甲商廈提供的優惠金額是固定的,共14000元(10000+2000+1000+1000= 14000)。假設兩商廈提供的優惠都是14000元,則可求乙商廈的營業額為280000元(14000÷5%=280000)。

所以由此可得:

(l)當兩商廈的營業額都為280000元時,兩家商廈所提供的優惠同樣多.

(2)當兩商廈的營業額都不足280000元時,乙商廈的優惠則小於14000元,所以這時甲商廈提供的優惠仍是14000元,優惠較大。

(3)當兩家的營業額都超過280000元時,乙商廈的優惠則大於14000元,而甲商廈的優惠仍保持14000元時,乙商廈所提供的實惠大。

像這樣的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例如。有兩家液化氣站,已知每瓶液化氣的質和量相同,開始定的價也相同.為了爭取更多的用戶,兩站分別推出優惠政策.甲站的辦法是實行七五折錯售,乙站的辦法是對客戶自第二次換氣以後以7折銷售。兩站的優惠期限都是一年.你作為用戶,應該選哪家好?

這個問題與前面的問題有很大相同之處。只要通過你所需要的罐數來分析討論,這樣,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了。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經濟活動越來越豐富多彩.買與賣,存款與保險,股票與債券,……都已進入我們的生活.同時與這一系列經濟活動相關的數學,利比和比例,利息與利率,統計與概率。運籌與優化,以及系統分析和決策,都將成為數學課程中的「座上客」。

作為跨世紀的小學生,我們不僅要學會數學知識,而且要會應用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

再給你一些地址:http://..com/question/40272309.html?si=10
http://..com/question/123588796.html?si=6
自己拼接吧

⑧ 誰知道關於數學在生活中應用的論文

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數學是一門很有用的學科。早在遠古時代,就有原始人「涉獵計數」與「結繩記事」 如今,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在工農業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中有極其廣泛的應用。譬如,人們 購物後須記賬,以便年終統計查詢;去銀行辦理儲蓄業務;查收各住戶水電費用等,這些便 利用了算術及統計學知識。此外,社區和機關大院門口的「推拉式自動伸縮門」 ;運動場跑 道直道與彎道的平滑連接;底部不能靠近的建築物高度的計算;隧道雙向作業起點的確定; 摺扇的設計以及黃金分割等,則是平面幾何中直線圖形的性質及解 Rt 三角形有關知識的應 用。 因此我們的研究性課題是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希望通過這次小研究,提高我們的數 學能力,能夠在生活中自覺地運用數學知識。 結合高中知識:函數、不等式、數列等方面,我們上網查了資料相關資料,並結合自身生活 實際思考,整理歸納如下。 第一部分 函數的應用 我們所學過的函數有:一元一次函數、一元二次函數、分式函數、無理函數、冪、指、 對數函數及分段函數等八種。這些函數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自然界中變數與變數間的依存關 系,因此代數中的函數知識是與生產實踐及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 一、一元一次函數的應用 一元一次函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 當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從事買賣特別是 消費活動時,若其中涉及到變數的線性依存關系,則可利用一元一次函數解決問題。 例如,當我們購物、租用車輛、入住旅館時,經營者為達到宣傳、促銷或其他目的,往 往會為我們提供兩種或多種付款方案或優惠辦法。 這時我們應三思而後行, 深入發掘自己頭 腦中的數學知識,做出明智的選擇。俗話說: 「從南京到北京,買的沒有賣的精。 」我們切不 可盲從,以免上了商家設下的小圈套,吃了眼前虧。 過年這幾天和家人上街購物, 商家紛紛採取各種優惠措施, 我就運用自己的數學函數知 識精打細算了一次。 我去「好日子」超市購物,一塊醒目的牌子吸引了我,上面說購買茶壺、茶杯可以優惠, 這似乎很少見。更奇怪的是,居然有兩種優惠方法: (1)賣一送一(即買一隻茶壺送一隻茶 杯)(2)打九折(即按購買總價的 90% 付款) ; 。其下還有前提條件是:購買茶壺 3 只以上 (茶壺 20 元/個,茶杯 5 元/個) 。由此,我不禁想到:這兩種優惠辦法有區別嗎?到底哪種 更便宜呢?我便很自然的聯想到了函數關系式, 決心應用所學的函數知識, 運用解析法將此 問題解決。 我在紙上寫道: 設某顧客買茶杯 x 只,付款 y 元,(x>3 且 x∈N),則 用第一種方法付款 y1=4×20+(x-4)×5=5x+60; 用第二種方法付款 y2=(20×4+5x)×90%=4.5x+72. 接著比較 y1y2 的相對大小. 設 d=y1-y2=5x+60-(4.5x+72)=0.5x-12. 然後便要進行討論: 當 d>0 時,0.5x-12>0,即 x>24; 當 d=0 時,x=24; 當 d<0 時,x<24. 綜上所述,當所購茶杯多於 24 只時,法(2)省錢;恰好購買 24 只時,兩種方法價格相等; 購買只數在 4—23 之間時,法(1)便宜. 可見,利用一元一次函數來指導購物,即鍛煉了數學頭腦、發散了思維,又節省了錢財、杜 絕了浪費,真是一舉兩得啊! 二、一元二次函數的應用 在企業進行諸如建築、飼養、造林綠化、產品製造及其他大規模生產時, 其利潤隨投資的變化關系一般可用二次函數表示。 企業經營者經常依據這方面的知識預計企 業發展和項目開發的前景。他們可通過投資和利潤間的二次函數關系預測企業未來的效益, 從而判斷企業經濟效益是否得到提高、 企業是否有被兼並的危險、 項目有無開發前景等問題。 常用方法有:求函數最值、某單調區間上最值及某自變數對應的函數值。 三、三角函數的應用 三角函數的應用極其廣泛,最簡的也是最常見的一類——銳角三角函數的應用: 「山林 綠化」問題。 在山林綠化中, 須在山坡上等距離植樹,且山坡上兩樹之間的距離投影到平地上須同平地 樹木間距保持一致。 (如左圖)因此,林業人員在植樹前,要計算出山坡上兩樹之間的距離。 這便要用到銳角三角函數的知識。 第二部分 不等式的應用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不等式有: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平均值不等式。前兩 類不等式的應用與其對應函數及方程的應用如出一轍, 而平均值不等式在生產生活中起到了 不容忽視的作用。下面,我們主要談一下均值不等式和均值定理的應用。 在生產和建設中, 許多與最優化設計相關的實際問題通常可應用平均值不等式來解決。 平均 值不等式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均值不等式和極值定理通常可有如下幾方面的極其重要 的應用: (表後重點分析「包裝罐設計」問題) 實踐活動 已知條件 最優方案 解決辦法 設計花壇綠地 周長或斜邊 面積最大 極值定理一 經營成本 各項費用單價及銷售量 成本最低 函數、極值定理二 車船票價設計 航行里程、限載人數、 票價最低 用極值定理二求出 速度、各項費用及相應 最低成本,再由此 比例關系 計算出最低票價 (票價=最低票價+ +平均利潤) 包裝罐設計 (見表後) (見表後) (見表後) 包裝罐設計問題 1、 「白貓」洗衣粉桶 「白貓」洗衣粉桶的形狀是等邊圓柱(如右圖所示) , 若容積一定且底面與側面厚度一樣,問高與底面半徑是 什麼關系時用料最省(即表面積最小)? 分析:容積一定=>лr h=V(定值) =>S=2лr +2лrh=2л(r +rh)= 2л(r +rh/2+rh/2) ≥2л3 (r h) /4 =3 2лV (當且僅當 r =rh/2=>h=2r 時取等號), ∴應設計為 h=d 的等邊圓柱體. 2、 「易拉罐」問題 圓柱體上下第半徑為 R,高為 h,若體積為定值 V,且上下底 厚度為側面厚度的二倍,問高與底面半徑是什麼關系時用料最 省(即表面積最小)? 分析:應用均值定理,同理可得 h=2d∴應設計為 h=2d 的圓柱體. 事實上, 不等式特別是均值不等式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遠不止這些, 在這里就不一一列 舉了。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數列的應用 在實際生活和經濟活動中,很多問題都與數列密切相關。如分期付款、個人投資理財以及人 口問題、資源問題等都可運用所學數列知識進行分析,從而予以解決。 重點分析等差數列、等比數列在實際生活和經濟活動中的應用。 (一)按揭貨款中的數列問題 隨著中央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購置房地產按揭貨款(公積金貸款)制度的推出,極大 地刺激了人們的消費慾望,擴大了內需,有效地拉動了經濟增長。 眾所周知, 按揭貨款 (公積金貸款) 中都實行按月等額還本付息。 這個等額數是如何得來的, 此外若干月後,還應歸還銀行多少本金,這些人們往往很難做到心中有數。下面就來尋求這 一問題的解決辦法。 若貸款數額 a0 元,貸款月利率為 p,還款方式每月等額還本付息 a 元.設第 n 月還款後的本 金為 an,那麼有: a1=a0(1+p)-a, a2=a1(1+p)-a, a3=a2(1+p)-a, ...... an+1=an(1+p)-a,.........................(*) 將(*)變形,得 (an+1-a/p)/(an-a/p)=1+p. 由此可見,{an-a/p}是一個以 a1-a/p 為首項,1+p 為公比的等比數列。日常生活中一切有關 按揭貨款的問題,均可根據此式計算。 研究總結 第三部分 研究總結這次研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發現和思考的愉快,這也正驗證 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 一個發現者 、研究者、探索者。 」這也正是研究性學習的意義所在。作為中學生,我們不僅 要學會數學知識,而且要會應用數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 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 但這次研究性學習也有不足之處, 首先寒假大家聯系不便, 也較難取得輔導老師的幫助, 我們想,畢竟高中所學數學知識有限,如果能在數學老師指導下,學習一些大學深入研究的 數學應用知識,可以更好的拓寬知識面,加深理解。其次,我們的生活和經濟理財打交道較 少, 如果能結合學校的飯卡使用過程中的經濟問題問題結合統計學知識, 調查出同學們的消 費水平,一些節儉消費的措施和手段,那數學知識就真的幫上大忙了。最後,希望學校能將 其他同學較為優秀的研究性學習成果進行展示,為我們提供借鑒。 高二(22)班 劉麗華 張晶晶 洪泓 曹靜 沈彤 夏葉寧 潘玥

⑨ 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論文2000字 站在學生角度寫 謝謝

數學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學科。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活之迷、日月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應該算得上是對數學與生活的關系的完美闡述了吧!新課程標程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僅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而且還要激發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培養探索精神、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做到學以致用,進一步體會數學的作用和價值,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一、創設生活情景,培養濃厚的興趣,激發探索慾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大腦處於最活躍的狀態,能夠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從古時候的大馬車,秦朝兵馬俑中的戰車,近代的木輪車,現代的各種各樣的火車、貨車乃至豪華轎車,找到許多圖片,讓學生從外形上比較感知人類的進步、文化的發展等。但無論哪一個朝代、哪一種作用、哪一種形狀的車,車輪都是永遠沒有改變的圓形。為什麼呢?問題一提出,同學們就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各抒己見,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從而使學生對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圓性質的心理傾向,因而效果很好。既然數學來源於生活,那麼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就應該密切聯系生活、貼近生活,合理組織教材,充分挖掘潛在的生活素材,找准每節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合點」,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調動學生生活中的經驗,使之產生美感,培養濃厚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參與積極性,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增強其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二、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數學是一種語言,是認識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運用數學的能力是未來公民應當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新課標指出:「要使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形成用數學的意識。」我認為,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1、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大多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因而在進行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的教學中,我們不應當只是單純地向學生傳授這些數學知識,而是應當從實際事例或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對原型加以分析和抽象、概括,弄清知識的抽象過程,了解它們的用途和適用范圍,從而使學生形成對學數學、用數學所必須遵循的途徑的認識。如:在進行「平面鑲嵌」的概念教學時,我讓學生根據生活中所見到的「瓷磚鋪設」問題說說自己的看法.學生爭先恐後的說出家庭鋪的地板磚、街道上鋪的彩磚、浴室里的牆磚……我又接著問學生:「你知道工人師傅在鋪時是遵循什麼規則嗎?」從而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推出「平面鑲嵌」的概念,這不僅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對激發學生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都大有裨益。
2、精心設計練習,把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
數學家波利亞曾說:「數學教師的責任是盡其可能來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體會數學的意義和價值,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並掌握知識,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學以致用,應用所學的知識去發現、分析、直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才是最終的目標。數學源於生活,更應應用於生活。如:在「點和圓的位置關系」教學中,為了鞏固新知,我們精心設計了以下習題:一所學校在直線l上的A點處,在直線l上離學校A處180米的B處有一條公路m與直線l相交成30°,一拖拉機在公路上行駛,已知拖拉機行駛時周圍100米的圓形區域內會受到噪音影響。⑴請問學校是否會受到該拖拉機噪音影響?並說明理由。⑵如果你是該學校中的一名學生,你會有何想法?這樣一來,能使新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對點與圓的位置關系進一步理解與掌握,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並能體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與快樂,同時又能讓學生感受到拖拉機等的噪音對人們的危害,喚起他們的環保意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加強建模訓練,培養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 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是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是運用數學能力的關鍵一步。如:「一次函數的應用」中有例題:A城有肥料200噸,B城有肥料300噸,現要把這些肥料全部運往C、D兩鄉。從A城往C、D兩鄉運肥料的費用分別是20元/噸和25元/噸,從B城往C、D兩鄉運肥料的費用分別為15元/噸和24元/噸,現C鄉需要肥料240噸,D鄉需要肥料260噸,怎樣調用總運費最少?在教學時,我首先設計了幾個問題:⑴影響總運費的變數有哪些?⑵由A、B城分別運往C、D兩鄉的肥料量共有幾個量?⑶這些量之間有什麼關系?解決這三個問題後引導學生建立總運費與其中一條運輸路線上的肥料運送數量之間的函數關系模型,從而利用函數的最值來解決問題。其實,在解應用題時,特別是解綜合性比較強的應用題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建構一個數學模型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對選編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利息、股票、利潤、保險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為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通過建模訓練,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中的定義、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是從現實世界中經過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數學模型,與現實世界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並且可以反過來應用於現實世界解決各類實際問題。
4、拓展生活實踐,為學生打造運用數學知識的平台 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要堅持數學來源於生活、紮根於生活,且反過來又應用、服務於生活,將學生運用數學的過程興趣化、生活化,為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讓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去,用生活實踐中學到的知識彌補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自然滿足了學生求知的心理願望,產生了強烈的教與學的共鳴,同時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實施了這樣的實踐活動——看一看,誰從生活中發現的軸對稱圖形的實例多。這樣一來,匯報課上爭先恐後的情形別提有多熱鬧了。再如,在教學「用扇形圖描述數據」時,我安排了這樣一個「實踐性」作業:請大家課後設法搜集一下我國2006年經濟普查數據,製成一張扇形統計圖,並讀圖分析一下我國新時期在發展經濟上又取得了哪些成就?這樣一來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知識,增強了他們實踐操作能力,讓他們真正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的中間,從而激發他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培養他們認真觀察並自覺的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的能動性。
5、鼓勵學生留意生活中的數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知識。只要你留意,你就能發現.比如:增長率、企業成本與利潤的核算、市場調查與分析、比賽場次安排等等,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並明確數學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然和人類社會,更好的適應生活,有效的進行表達和交流。作為老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的去發現,善於提出生活中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會感覺到知識的樂趣,想去發現、去創造,產生迫切學習知識的願望。
總而言之,數學應用的基本素質,是未來任何一層次的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作為現在的學生對數學應用能力的重視和關注,都將對他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為此,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我們應該始終堅持將數學知識的學習置於學生生活的大課堂中,無論是課前,還是課中,乃至課後都應緊密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運用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讓學生人人都能樂於學數學,會學數學,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