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作文素材結合環境,更新意識
一: 我常聽去過張家界的人說:「張家界是個人間仙境,那裡的石林,一看就讓人感到毛骨悚然。」這次有機會來到神秘的張家界,領略那裡的自然風光。我看見過盛氣凌人的雲橫秦嶺,攀登過到處絕壁斷崖的華山,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奇峰突兀得張家界。張家界得嶺被溪水纏繞,偶爾傳來嬌滴滴的鳥叫,讓人覺得彷彿在一幅山水畫中細細游賞。魚兒在溪中漫遊,鳥兒在霧中翱翔……一切都那麼富有森林的色彩與情調,另人神往。碧綠的溪面,躺在群嶺的懷抱中,為蒼翠的群嶺點綴了不少幽靜色調。凡是來過張家界的人,都會被它的三大特點所震懾。張家界的嶺真奇呀,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像滿臉慈祥的采葯老人、像兩根尖尖的竹筍……每一處都是那麼具有特色,形態萬千;張家界真高呀,每一座嶺都聳入雲霄,爬上山頂,雲在腳下漂浮,人好像向仙人那樣能騰雲駕霧,在雲中漫步;張家界的嶺真險呀,到處是絕壁斷崖,怪石嶙峋,站在邊上,給人一種恐懼感,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似的。張家界不僅山好,霧也好。張家界的霧真白呀,眼前總是白茫茫的一片,像頑皮的小孩,擋住了我們的視線;張家界的霧真神秘呀,美景在眼前若隱若現,一切都顯得渺茫,為群嶺增添神秘色彩;張家界的霧真妙呀,妙就妙在它的飄渺恍惚,給人以充分想像的餘地,引起美感。一登上山頂,環顧四周,四周是浩瀚的霧海,遠處連綿的小山,似乎都沉到霧海之中,只有那高聳的山嶺,像霧中的島嶼,矗立在茫茫 二:清晨的張家界有絲絲涼意,呼吸的空氣都覺得神清氣爽的,帶著簡單的行李,我跟在人群後面,陌生的地方,真有點迷失方向。出口處好多的人,有個胸前帶著證件的人問我要不要參加旅行社,想想,就我一個人,算了吧!買了張地圖,還是有人跟著我問需不需要導游,還一邊介紹著張家界火車站離我要去的森林公園還有一段路,告訴我大概是坐車需要45鍾。我沒理會他就上了車。坐在我前面的一個小姑娘在給旁邊的人介紹張家界的歷史,我靜靜的聽著,飛機穿越「天門洞」,在幾年前我看過電視直播,有印象。遙望著窗外,隔那麼遠,天門洞都變小了,看得真的不是很清楚,我想等回來的時候再去近處仔細看看才行。路邊的風景還沒來及欣賞,張家界森林公園就到了,我不想理會找我說話的人,一直往前沖,這可是我嚮往好久的地方,在心裡叫著,我來了。門票站前我遇到了那個大學生,她正在與大約近50歲的大叔在說話,覺得好巧,上前打了個招呼,也正想問一下該如何去做。在他們的談話中我大概知道這位大伯是本地人,是一位同學介紹大學生來找他的。看樣子他們是談好了,正准備給錢,我拉開大學生在旁問了下,原來是讓大伯給她當導游,三天470/人(三天兩晚,同進山門票,景區的吃飯住宿、住雙標間(獨衛、彩電)、吃飯(每天的早、中、晚三餐),我帶著疑問地說,會不會是騙人的?我在網上查大概是一千多呀,還有我咨詢廣東那邊的旅行社。怎麼會便宜了一半還有多呀!門票就要248元,我真的不敢相信?看了一下大叔,感覺上應該不是那種心機很重的人,安全起見,我要求大叔拿身份證給我看,原來他姓彭,跟我老爸差不多年齡,真的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再加上大學生的同學也是他帶的,想想自己在市區時向無頭蒼蠅亂撞,再看看前面的山那麼高,說實在話,我在點驚了,想想這么抵的價格,就信一次吧。我決定與大學生同行,兩個人也好有個照應。門票處他買了兩張票一共是496元,一分都沒少,我當時就在想,他不可能免費給我們當導游吧,應該是有利可圖的。
彭大伯開始給我們介紹這幾天的路線,他說花三天時間可以把張家界的精髓全部玩到位,但是如果想多看一下寶峰湖、九天洞、漂流什麼的就要加多兩天才行。我們的第一天的旅程,也不知道是哪位詩人的評價說:不到黃石寨,枉來張家界。我們望著前面的那座山,遠接天邊的感覺,再聽彭大伯說好像有幾千個台階,也不記得是多少米高了,只知道,爬的腳發軟,不想動了,大學生可能還好,我可是好多年都沒有這樣運動過了,流汗的感覺真的很舒服,只是我擔心第二天還能不能動,原來張家界的地形以石英砂岩峰林、峪谷為主要的特徵,一路走上去,我們跟彭大伯閑聊著,他給我們介紹一路的風景,有天書寶匣、南天門、什麼神龜、六奇閣,說實在的,名字好多都不記得了,我只記得寶匣里裝著他們傳說中的向天子的寶書,還有關於這個傳說中道理是:上天本來是告訴他三年零六個月在黃石寨上養兵,而他只等了三年,還差六個月他實在等不下去了,命令發兵,最後血流成河,以失敗而告終。告誡了土家族的後人做大事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能只憑一時沖動而莽撞行事。這時我總是會聯想到自己,炒股喜歡大喜大悲,為什麼不能用平常心去看待,股票本來就是一種風險投資。站在六奇閣的最頂上,我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偉大,只花了近兩個小時就戰勝了大自然,萬物盡收眼底,一陣陣涼風向你吹過來,什麼奇峰怪石,被我踩在腳底下。那感覺特有成就感。 三:張家界,世界聞名,名聲可畏如雷慣耳。它給我留下四個字:險。奇。美。仰望而去,一座座山峰直插雲霄,沒有綠衣,高不可攀而有光禿禿的山巒掩掩欲墜。筆直的高峰,陡峭的岩壁,行了一座天然的利劍。這高深不可測,連綿不斷的山峰是無與論比的!仰望之後俯視下去,千山萬鄂,深不可測!只見蜂般大小的巨石。蟲般型態的客車,蟻般體積的人,個個事物好似都縮小了50倍左右!!在這萬丈深淵里望,有一種心驚膽戰,掩掩欲墜的恐懼感。這險可畏仰頭而掉帽,望石而驚心!有險便有奇,我沒有來看看張家界的奇。看,這五座乳白高大的石峰,重正面看,如同一座當年鎮壓孫悟空的五指山。再重側面看,有如一座山中山(這個山指山字)。這正說明<<題西林壁>>那一首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進高低各不同。這不算什麼好景點,更奇的江山,美女這兩個景點。江山,顧名思義,肯定有許多山,對!只見一座座千姿百態的山巒層巒疊障,一座緊挨著一座,摩肩接踵,數不勝數。看完江山看美女,哇噻,這可真是個大美女,抱著一籃,准備仙女散花!美這字對張家界絕對是名不虛傳,重整體來看,張家界便是一塊風水寶地,重山上放眼望去,千千萬萬的山,大小不同形態各異,在這山之間有一層薄薄的霧,有如在仙境一般,再加上一些灌木可真是美妙絕論!局部看也很美,金鞭溪就是個例子,水流始終是緩慢的,彷彿是一個溫柔恬雅的小女孩。到了一個小湖,只見水平如鏡,把千奇百怪的山。樹。石等全都照應在魔鏡里。連我也與天相接與地相連。彷彿是一幅美妙的風景畫!!張家界奇特的風景太多了,有空你來玩玩這樣的人間仙境。 四:張家界絕對有資格問鼎諾貝爾文學獎,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譯成人類通用的語言。
鬼斧神工,天機獨運。別處的山,都是親親熱熱地手拉著手,臂挽著臂,唯有張家界,是彼此保持頭角崢嶸地獨立,誰也不待見誰。別處的峰,是再陡再險也能踩在腳下,唯有張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絕從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漢。而峰巔的每處縫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蒼松,或翠柏,亭亭如蓋地笑傲塵寰。銀崖翠冠,站遠了看,猶如放大的蘇州盆景。曲壑蟠澗,更增添無限空濛幽翠。風吹過,一嘯百吟。雲漫開,萬千氣韻。
剛見面,張家界就責問我為何姍姍來遲。說來慚愧,二十六年前,我本來有機會一睹她的芳顏,只要往前再邁出半步。那是為了一項農村調查,我輾轉來到了她的附近地面。雖說只是外圍,已盡顯其超塵拔俗的風姿。一眼望去,峰與峰,似乎都長有眉眼,雲與雲,彷彿都識得人情,就連坡地的一叢綠竹,罅縫的一蓬虎耳草,都別有其一種爽肌滌骨的清新和似曾照面的熟絡。是晚,我歇宿於山腳的苗寨。客棧貼近寨口,推窗即為古道,道邊婆娑著白楊,楊樹的背後喧嘩著一條小溪,溪的對岸為駢立的峰巒。山高霧大,滿世界一片漆黑。我不習慣這黑,翻來復去睡不著,於是披衣出門,徘徊在小溪邊,聽上游的轟轟飛瀑。 五: 「不到張家界,焉知天下奇。崖如刀削出,山似斧劈開。金鞭拔地起,銀劍向天抽。雲從腳下起,日自嶺邊來。欲隨溪水去,何處是蓬萊?」。這是張家界的一首游詩,我早就聽說張家界的大名,詩中的意境卻難以親身體會。放暑假了,媽媽的學校組織到張家界旅遊,於是,我和媽媽開始了張家界之行。經過一夜火車的顛簸,我們來到了我的夢中仙境——張家界,在認識了劉導游以後准備出發。第一站:黃石寨我們來的了張家界的著名景點——黃石寨。張家界黃獅寨風景區---又名黃石寨或黃氏寨、黃絲寨。位於森林公園西部,傳說古時候有一名黃石老人隱居於此,故得名,因其山勢酷似一頭雄獅,又名黃獅寨。我們排了很久的隊才進了黃石寨。來到黃石寨,已經是人山人海,剛走進黃石寨松林,我就聽到了「吱」的一聲,回頭一看,原來是一隻小猴子盤坐在地,正在撓頭呢!我急忙丟了一片牛奶片給它,小猴子身手敏捷,一下蹦了起來,抓住了牛奶片,「咕嚕」一聲就吞了下去,然後用一雙水靈靈的眼睛瞪著我。這是干什麼?哦,原來是要吃的呀!我又丟了一塊蘇打餅干,它又一下蹦了起來,毫無誤差的抓住了蘇打餅干,「咵嚓咵嚓」地吃了起來,吃完以後「嗖」的跳入林中。這小猴子真可愛呀!再看黃石寨高山峻嶺,懸崖絕壁,綠樹從生,伸出許多淩空觀景台。景台四周雲煙彌漫,千峰攢聚;晴晨日出,薄霧飄飛,群峰或明或暗,變幻神奇;峰群淡雅端正,背景幽深縹緲;千峰萬壑堆銀砌
希望樓主喜歡
Ⅱ 名人事跡 300字
一天,列寧8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帶列寧去姑媽家做客,那裡的兄弟姐妹們都很盼望列寧和他們在家裡玩捉迷藏了,這一次,列寧當抓的了,大家都藏得嚴嚴實實的,不讓列寧看見自己,列寧找到了一個小朋友,他藏在了沙發後面,列寧繼續找,又找到了一個,他藏在了櫃子裡面,櫃子還有一點空,列寧從那裡看見了這位小朋友,第三個小朋友藏在了哪裡呢?列寧找啊找,終於在一個箱子里找到了他,他們正玩得開心的時候,一件事讓他們沒有了興趣玩了,就是,不知道誰把花瓶碰到了地下,在廚房做飯的姑媽來到這里,姑媽著急的問:「都沒有受傷吧!」他們說:「我們沒有受傷姑媽,可是打了一個您心愛的花瓶!」沒事,姑媽說。
我想問問是誰把花瓶打碎的?他們都低下頭說:「不是我!」列寧也低下頭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姑媽說:「以後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夥伴們和列寧都說:「我們記住了!」列寧回了家,躺在床上,媽媽走過來問他:「怎麽了,兒子?」列寧將這件事的經過告訴了媽媽。
媽媽說:「那你給姑媽寫封信吧!」列寧寫了封信,過了幾天,姑媽回信了,信上寫著:「列寧,你真是個誠實的孩子!」
Ⅲ 李時珍素材
李時珍 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明代蘄州(今湖北蘄春蘄州)瓦硝壩人。為古代我國乃至世界偉大的醫葯學家,著有葯物學名著《本草綱目》一書。
李時珍出身世醫之家,他的願望是像他的祖、父輩一樣,當一名濟世活人的醫生。可是在當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成名,出人頭地。李時珍不敢違背父願,十四歲考取秀才,以後三次赴武昌應試舉人,皆名落孫山。於是他懇求父親,讓他專心學醫。父親無奈,只好答應了他的請求。經十餘年的刻苦鑽研,李時珍三十多歲時便成為當地很有名望的醫生。
一五五一年李時珍因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病而醫名大顯,被武昌的楚王朱英(火僉)聘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一五五六年,李時珍又被推薦到太醫院工作。授「太醫院判」職務。此期間,他有機會飽覽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典籍,摘錄了不少醫學資料。並看到了許多平時難以見到的葯物標本,大大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領域。但由於他淡於功名榮祿,在太醫院任職未及一年,就辭職歸家,專心著述。
李時珍在數十年行醫以及閱讀古典醫籍的過程中,本草書中存在著不少錯誤,他決心重新編纂一部本昌書籍。三十五歲時,他就開始醞釀,並為之窮搜博博採,讀了大量參考書,開始編寫《本草綱目》。為了弄清許多葯物的形狀、性味、功效等,又毅然背起葯簍,帶著兒子及徙弟龐寬,「訪采四方」,跋涉無數窮山深谷,足跡遍及大江南北。經過二十七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和辛勤勞動,先後三易其稿,終於在一五七八年完成了這部聞名中外的葯物學巨著。這時李時珍已六十一歲。
一五九六年,也就是李時珍逝世後的第三年,《本草綱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立即風靡全國,醫家視為珍品,爭相搶購。不久流傳於全世界。《本草綱目》不僅為我國葯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對世界醫葯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時珍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有《瀕湖脈學》和《奇經八脈考》二書,也受到後世醫家的重視。
李時珍在一五九三年逝世,享年七十五歲。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今湖北省蘄春縣)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他家世代業醫,祖父是「鈴醫」。父親名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麼也學不進去。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後九年,三次到武昌考舉人,都落第了。於是,他放棄了科舉作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求父親說:「我今年二十三歲了,老是考不上,您還是讓我學醫吧!」並且表示了這樣的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 很有名望的醫生。大約到了三十八歲,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只任職一年,李便辭職回鄉。
在這十幾年中,李時珍閱讀了大量古醫籍,又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明外史本傳》)。特別是許多毒性葯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遺禍無窮。於是,他決心要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三十一歲那年,他就開始醞釀,為了「窮搜博採」,讀了大量參考書。家藏的書讀完了,就利用行醫的機會,向本鄉豪門大戶借。後來,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院,讀的書就更多,簡直成了「書迷」。他自述「長耽嗜典籍,若啖蔗飴」(《本草綱目》原序)。顧景星在《李時珍傳》里,也贊他「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博學無所弗瞡」。確實如此,他不但讀了八百餘種上萬卷醫書,而且看過不少歷史、地理和文學名著,敦煌的經史巨作,他遍讀了;幾個古代偉大詩人的全集也都仔細鑽研過。他還摘錄了大量有關醫葯學的詩句。這些詩句給了他許多真實有用的醫葯學知識,幫助他糾正了前人在醫葯學上的許多謬誤。如古代醫書中,常常出現「鶩與鳧」。它們指的是什麼?是否有區別?歷代葯物學家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李時珍摘引屈原《離騷》中的「將與雞鶩爭食乎」,「將泛乎若水中之鳧乎」兩句,指出詩人把「鶩」與「鳧」對舉並稱,就是它們不是同一種禽鳥的明證。他又根據詩中對它們不同生活環境的描繪,證明「鶩」是家鴨,「鳧」是野鴨子,葯性不同。屈原的詩賦,竟成了李時珍考證葯物名實的雄辯依據。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使李時珍頭痛的就是由於葯名混雜,往往弄不清葯物的形狀生長的情況。過去的本草書,雖然作了反復的解釋,但是由於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在「紙上猜度」,所以越解釋越糊塗,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葯物遠志,南北朝著名醫葯學家陶弘景說它是小草,象麻黃,但顏色青,開白花,宋代馬志卻認為它象大青,並責備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志。又如狗脊一葯,有的說它象萆薢,有的說它象拔葜,有的又說它象貫眾,說法很不一致。類似此情況很多,李時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擱下筆來。這些難題該怎樣解決呢?在他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搜羅百氏」,又「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
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葯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葯物標本。他首先在家鄉蘄州一帶采訪。後來,他多次出外采訪。除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過。盛產葯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後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反映他遠途跋涉,四方采訪的生活。
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向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求。其中有采葯的,有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熱情地幫助他了解各種各樣的葯物。
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葯。但究竟是什麼樣的?《神農本草經》說不明白,各家注釋也搞不清楚。李時珍問一個種菜的老人,在他指點下,又察了實物,才知道芸苔,實際上就是油菜。這種植物,頭一年下種,第二年開花,種子可以榨油,於是,這種葯物,便在他的《本草綱目》中一清二楚地註解出來了。
在四處采訪中,或在自己的葯圃里,李時珍都非常注意觀察葯物的形態和生長情況。蘄蛇,即蘄州產的白花蛇。這種葯有醫治風痹、驚搐、癬癩等功用。李時珍早就研究它。但開始,只從蛇販子那裡觀察。內行人提醒他,那是從江南興國州山裡捕來的,不是真的蘄蛇。那麼真正蘄蛇的樣子又是怎麼樣的呢?他請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訴他,蘄蛇牙尖有劇毒。人被咬傷,要立即截肢,否則就中毒死亡。在治療上述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貴重。州官逼著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去捉,以便向皇帝進貢。蘄州那麼大,其實只有城北龍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蘄蛇。李時珍追根究底,要親眼觀察蘄蛇,於是請捕蛇人帶他上了龍峰山上。那裡有個狻猊洞,洞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纏繞在灌木上的石南藤,舉目皆是。蘄蛇喜歡吃石南藤的花葉,所以生活在這一帶。李時珍置危險於度外,到處尋找。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終於親眼看見了蘄蛇,並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由於這樣深入實際調查過,後來他在《本草綱目》寫到白花蛇時,就得心應手,說得簡明准確。說蘄蛇的形態是:「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長一二分,腸形如連珠」;說蘄蛇的捕捉和製作過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先撒沙土一把,則蟠而不動,以叉取之。用繩懸起, 刀破腹去腸物,則反尾洗滌其腹,蓋護創爾,乃以竹支定,屈曲盤起,扎縛炕干。」同時,也搞清了蘄蛇與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蘄地者,雖乾枯而眼光不陷,他處者則否矣。」這樣清楚地敘述蘄蛇各種情況,當然是得力於實地調查的細致。
李時珍了解葯物,並不滿足於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一一采視,對著實物進行比較核對。這樣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葯物。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一一采視,頗得其真」,「羅列諸品,反復諦視」
當時,太和山五龍宮產的「榔梅」,被道士們說成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果」。他們每年採摘回來,進貢皇帝。官府嚴禁其他人採摘。李時珍不信道士們的鬼話,要親自采來試試,看看它究竟有什麼攻效。於是,他不顧道士們的反對,竟冒險采了一個。經研究,發現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樣,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種變了形的榆樹的果實,並沒有什麼特殊攻效。
鯪鯉,即今天說的穿山甲,是常用的中葯。陶弘景說它能水陸兩棲,白天爬上岩來,張開鱗甲,裝出死了的樣子,引誘螞蟻進入甲內,再閉上鱗甲,潛入水中,然後開甲讓螞蟻浮出,再吞食。為了了解陶弘景的說法是否對頭,李時珍親自上山去觀察。並在樵夫、獵人的幫助下,捉到了一隻穿山甲。從它的胃裡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螞蟻,證實穿山甲動物這點,陶弘景是說對了。不過,從觀察中,他發現穿山甲食蟻時,是搔開蟻穴,進行舐食,而不是誘蟻入甲,下水吞食,李時珍肯定了陶弘景對的一面,糾正了其錯誤之處。
就這樣,李時珍經過長期的艱苦的實地調查,搞清了葯物的許多疑難問題,於萬曆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編寫工作。全書約有190萬字,五十二卷,載葯一千八百九十二種,新增葯物三百七十四種,載方一萬多個,附圖一千多幅,成了我國葯物學的空前巨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並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贊它是「中國古代的網路全書」。
Ⅳ 求修真小說的素材,比如:草葯,功法,武器。等級,天材地寶等等。。。
去看飄渺之旅,重生之弒仙滅神!
Ⅳ 一次神農氏在深山老林采葯.這種素材有神么特點
你好!這個是個故事,神農采葯,為了知道草葯是否有毒,以身試毒。這是一種勇於奉獻自己,造福群眾的無私精神。
Ⅵ 作文素材:嵇康
作文經典素材之嵇康
一、稽康簡介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譙郡(今安徽宿縣西南)人。稽康早年喪父,家境貧困,但仍勵志勤學,以至博學多才,文學、玄學、音樂等無不精通並成就非凡。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稱嵇中散。嵇康作為魏晉名士,是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
(一)人物事略
博才嵇康 嵇康少時聰明好學,但是驕縱任性,遠邁不群,這種性格深深地影響了他的為人處世,史書上稱他少有奇才,博覽群書,無師自通,學識淵博。他愛好音樂,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高手。稽康的書法也很有名。造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眾鳥翱翔,群烏乍散。」他的詩也可以稱得上大家。
嵇康打鐵 嵇康愛好打鐵,鐵鋪子在後園一棵枝葉茂密的柳樹下,他引來山泉,繞著柳樹築了一個小小的游泳池,打鐵累了,就跳進池子里泡一會兒。見到的人不是贊嘆他「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就是誇他「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從中可見其對生活的瀟灑姿態。
竹林七賢 為了避開曹魏政治斗爭的鋒芒,他離開了京城,到山陽隱居了下來。當時,他和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交往過密,幾個人常常遊玩於竹林,世稱「竹林七賢」。
嵇康飲酒 嵇康飲酒在當時也是很有名的。飲酒大醉,能夠忘掉世事,解除現實矛盾的纏繞。嵇康不但飲酒,還寫下了《酒會詩》,詩酒交融,讓人感覺到酒中有詩,詩中有酒。嵇康飲酒非常有節制,從不過量。他說:「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飲酒以逃避現實是暫時的,因為終究還是要醒來。所以這不是徹底解脫的辦法。
嵇康服葯 嵇康服一種叫「五石散」的葯達到了痴迷的程度。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樣葯:石鍾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還配點別樣的葯。嵇康服葯一方面為了達到「轉弱為強」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減輕政治環境給他帶來的精神壓力。但這沒有給他帶來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服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來越厲害。在諸多矛盾面前,他陷人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廣陵散絕 嵇康被司馬氏集團所殺,臨刑這天,嵇康要來一架古琴,調好後,開始彈《廣陵散》,霎時間,刑場上一片安靜,琴曲昂揚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悠長,縈回低囀。彈畢,嵇康長嘆一聲:「過去袁孝尼要跟我學《廣陵散》,我總是不肯教他,《廣陵散》今絕矣!」
嵇康與孫登 嵇康常常到山中采葯,以至留連忘返,陶醉其中,在蘇門山中遇見孫登。孫登是大隱士,他對嵇康的提間不做任何回答。最後,稽康要離開了,他再一次間孫登:「先生竟無言乎?」孫登這次開口了,他說:「子識火乎?難乎免於今世。子無求乎!」孫登承認嵇康有才,但是又認為他識寡。所謂識寡,就是保身之道不足。孫登是當時的一位很有見識的隱者,其隱逸之舉,也是為了避免政治上的猜疑與迫害。嵇康說「今愧孫登」,就是因為沒有採納孫登的意見,未能及早隱居以致自蹈大禍的緣故。
(二)名家點評
(晉)顏延之:中散不偶世,本白餐霞人。形解驗默仙,吐論知凝神。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五君詠》)
(唐)白居易:呂安兄不道,都市殺嵇康。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是非不由己,禍患安可防。使我千載後,涕泗滿衣裳。(《雜感》)
(宋)李清照:兩漢本紹繼,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詠史》)
二、素材運用
話題1:自我認識和別人的期待
「哐當、哐當……」聽見那清脆的打鐵聲了嗎?清風拂面,強健的肌肉散發出生命的氣息,熊熊的烈火陶冶著高尚的情操。嵇康,這個時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這兒過著鐵匠的生活。和其他人一樣,你也對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勸他人仕嗎?是否忘了《與山濤(山巨源)絕交書》?那鏗鏘的言辭己經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對仕途的不屑,就讓他做他自己吧,讓「竹林七賢」永遠過著「鄴下放歌」、「竹林飲酒」、「曲水流觴」、「南山採菊」的生活,不要讓世俗的穢氣覆蓋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或許這就是生命的真諦,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認為是對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嚴、追求英雄本色,拋開他人的期望,拋開他人的勸阻,向著自己的認識邁進。(2004年高考重慶滿分作文《菊花飄香的時節》節選)
話題2:心靈的選擇
歷來最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們似乎生來就進行著心靈上的選擇,在進與退之間,在生與死之間。
魏晉出英雄——歷史學家如是說。
我不知道在別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雌,但從他的每一次選擇中我斷定:他是個英雄。
嵇康也許天生一副傲骨,不屈於俗,不慕於官,過著白己田園隱士的生活。一代名將鍾會,慕名往謁,結果被拒之門外。鍾會在臨走時,沒忘記恨恨地瞪兩眼。於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謀亂。行刑前,執刑官問他還有何話說,他抬起頭,看著台下三千太學生稽首向著一個高高在上的人,司馬昭也看著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馬昭說一句懇求的話,往後則皆大歡喜。他的心在動,心在痛,屈服嗎?不,他知道自己並沒有錯。於是他說了句:「把琴拿來。」……他勇於赴死的從容給了歷史一個雋永的背景,那已成絕響的《廣陵散》餘音繞耳,嵇康是在尊嚴與生命之間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擇。
若干年後,我們會說:這是最令人回腸盪氣的選擇!(2002年高考山東優秀作文《心在刃上選擇》)
話題3: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沙漠上的狂風刮過古堡的廢墟,書本中妄自描述著空中花園的美麗,人們希冀希冀著聽到消逝已久古樂的音律,時光帶走了古文字的意義。歷史的車輪緩緩軋了過去,軋碎了多少文明古跡。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相信古老的文明也能在今天重現。
昔代「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臨刑之前嘆息:「《廣陵散》從此絕矣。」一部名曲就這樣失傳了。當真是「後不見來者」。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現代人就將再次聽到這千古絕唱,嵇先生之記憶即是現代音樂家的曲譜。(1999北京市滿分作文《重現文明再創輝煌》節選)
話題4:包容
嵇康的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一方面嵇康不能容於人,另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人。山濤讓他當官,是善意的,他卻氣得要死,認為對方侮辱了自已,可就是這個山濤使他的兒子沒成為孤兒:鍾會非常崇拜他,想和他交朋友,他連正眼都不看一眼,這其實就是嵇康心胸狹隘的表現,不能像大山一樣包羅萬象,不能像大海一樣海納百川。
有人說,這是嵇康天性自然的執著。天性是什麼?天性就是包容。而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統治者也沒能容得下這樣一一個知識分子,把他作為一個異己給消滅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話題5:家庭教育
凡人們的言論、思想、行為,倘若自己以為不錯的,就願意自己的朋友都這樣做。但嵇康不這樣,不願意別人來模仿他。嵇康,一看他的《絕交書》就知道他的態度很驕傲的:但我們看他做給兒子看的《家誡》——當嵇康被殺時,其子方十歲,算來當他做這篇文章的時候,他的兒子是未滿十歲的——就覺得宛然是兩個人。他在《家誡》中教他的兒子做人要小心,還有一條一條的教訓:
一告後輩要立志,志之必堅。二告後輩要「見義而作」,賑災濟貧。三告後輩要慎言。
四告後輩要少欲,要寬容謙恭,要有涵養。五告後輩不要打探他人隱私。他說:「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強知人私。」六告後輩不要受人之饋。
他說:「匹帛之饋,車服之贈,肖深絕之」,因為「常人皆薄義而重利」,別人主動向你破財獻禮,則必有所求,必圖回報,這是「君子之所大惡也」。
我們就此看來,實在覺得很稀奇:嵇康是那樣高傲的人,而他教子就要他庸碌。因此我們知道,稚康自己對於他自己的舉動也是不滿意的。只是因為他們生於亂世,不得已,才有這樣的行為,並非他們的本態。
所以,後來被山濤推薦而做官的嵇紹,成了一個為皇帝忠誠保駕的馴臣。
有一次晉惠帝兵敗被困,文武百官紛紛逃散,惟有嵇紹衣冠端正地以自己的身軀保護了皇帝,死得忠心耿耿。(《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節選)
話題6:自虐
自虐,實際上是精神的流亡,是精神苦悶的象徵。魏晉士大夫的一個傾向是服葯、喝酒、身上多虱,這與其說是隱逸、瀟灑,倒不如說是這些部含有自虐的成分。他們追求精神自由,追求高古的人格,不願與當時的社會達成妥協:在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中,生命的能量只能向內轉,通過自虐式的感官刺激來獲得暫時的宣洩和解脫。嵇康作為一位與時代相悖的人,他承受了太多的精神壓迫與打擊,他別無他法,只有把常常飲酒、服葯、裝瘋等自虐形式作為自我拯救的方式。在精神苦悶之際,用葯酒等刺激感官,借酒杯來澆心中塊壘。這也是一種無奈的自我保護方式。
話題7:堅持自我
其實嵇康是很有才氣的一個人,所以山濤就推薦他出來做官:但是按照嵇康的性情他是不願意接受的,於是嵇康就要和山濤絕交。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到嵇康的性格是很矛盾的,因為嵇康當初說「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
自己認為最好的朋友,就因為這樣就結束了來往,也可以看到嵇康是把他自己的本性看得極其重要的,不容他人干涉。嵇康的行為不是因為按照什麼現成的規矩去行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本性,所有這些都是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體現。
話題8:路
嵇康啊嵇康,憤世嫉俗,絕望了這社會的一切而毀壞禮教者是你,「非湯武而薄周孔」者也是你,你呀你,你可如何讓司馬氏安於枕席?你的一腔忠憤卻無人知,只好寄託於手中的鐵錘——第一錘,砸平世間不平事;又一錘,大泄胸中之悲鬱;再一錘,以警醒生前身後千年萬年所有的炎黃子孫:看一看,我生活在怎樣一個世紀?「砰砰」錘聲中,鍾會來了,你並不理睬,只拋一句「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一句「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於是你拋錘仰天大笑:「哈哈……吾非湯武而薄周孔,看你何名篡權柄!」這一笑,驚掉了司馬昭手中的玉杯,殺機頓生。
人說你毀壞禮教,不事孝道。「冤哉!」一千七百年前那沒有發出的呼喊,就讓我替你喊出吧!或許,這有悖於你不屈的性格,但那是在路人皆知司馬心的時代,這是稱那個「冤」字己完全被世人理解的時代。我知道你表面上毀壞禮教,實則是激憤於掛羊頭賣狗肉者之流(如司馬懿)的胡作非為,激憤之極而轉為不言禮教不信禮教,甚至於反禮教!其實啊!司馬懿何嘗是孝子?可司馬氏就是以不孝為名殺了你。悲哉!「陰陽易位,時不當兮」,屈子幾百年前的這一悲吟,不幸卻又應驗在了你的身上。(《哭嵇康》節選)
話題9:交友
冤哉!嵇康!
再不見你縱酒之豪情,再不聞你打鐵的錘聲。一壺酒,澆鑄成你狂放的本色:一把錘,鍛造了你鐵樣的個性。如此本色,如此個性,才成就了你的一生。
你「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在你的眼中,這世界應如你杯中之清酒,無塵渣毫粒,無腐臭之氣,而是清冽如流玉之晶瑩,甜香賽芝蘭之悠長。可遺憾的是,翻遍一卷《中國古代史》,你的名字卻印在了最昏晦的那一頁:滿眼是野蠻的屠戮,滿耳是大眾的悲鳴。其時,有明哲保身者,更有持「忍飢寒我後當作三公」陋志者。你「常謂之知言」的山濤,此時便棄你而去,留你一人痛飲苦酒:「美酒今以之驅愁,良友兮不可不慎求。人之相知兮,貴識天性,曲者不以為桷兮,誠不欲以枉其天才。」面對山濤的誘薦,你嬉笑怒罵,接輿狂歌。一紙《與山巨源絕交書》阻斷了後路,更逞了淋漓之快意,成就了後人敬仰之聲名。(《哭嵇康》節選)
三、成品展示(2002年高考優秀作文)
正義的選擇
一片竹林,一把古琴,一個遙遠的年代。夕陽西下,那個坐在地上,對著夕陽彈琴的影子,赫然印人我的心扉。他的琴聲低沉而又高亢,快樂而又悲涼,流露出無限的孤寂。他,一個孤高絕倫的隱士,一個絲毫未被遺忘的才子,在這夕陽下深深地體味人生……
他內心的焦灼與熱烈在這恬淡的竹林中絲毫沒有消散,反而在這時起時落的琴聲中得到完整的體現。他靜靜地聆聽著自己的琴聲,感到無比的欣慰。
那是一曲幾成絕響的妙曲:一個年輕的俠客,為報殺父之仇,一劍刺死了仇人——那個不可一世的國王,自己也毀容自刎。聽吧,高亢代表著刺客矢志不渝的決心,雄渾流露出毅然赴敵的沉勇,激盪顯示了拚死戰斗的壯烈,委婉透露出一絲的悲涼與贊嘆。這就是嵇康的《廣陵散》,那絕世的《廣陵散》。
嵇康是隱者,但他又是不甘沉淪,不屈地與司馬集團斗爭的戰士。他像一隻卓爾不群、傲立雞群的野鶴,又像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夕陽的余輝,把他的心照得如同明鏡:欲隱而不能隱,欲退又不能退的境遇,使他的內心充滿了矛盾。他本可以選擇退而自全,但文人的良知告訴他不能違背正義。他蔑視權貴,帶著一絲嘲諷的口吻問鍾會:「何所聞而來?何所聞而去?」為了這種正義,他可以拋去一切:名與利,甚至於生命和友誼。那篇《與山巨源絕交書》不是最好的證明嗎?盡管人生短暫,他不知何時能看到司馬氏的沒落,然而,他還是義不容辭地捲入了朋友呂安的風波。他本來想什麼事都不問,只打他的鐵,種他的菜,可是卻有人用卑鄙的手法來從他身邊奪走幫他種菜的人,他再也不能沉默了,於是他選擇了正義,站在了被告一邊,自己也成了被告。
刑場上,他最後一次彈響了《廣陵散》,無數的人被他的琴聲所感動。而你可知道向秀的思念?夕陽西下,他的小車經過你舊時的小屋,一切如舊,竹子依舊翠綠,夕陽依舊把它的余輝灑滿整個庭院,只有那個對著夕陽彈琴的影子,卻為何不見?那首感人至深的絕響為何不聞?向秀的孤寂,更向何人說?只有那晚來的涼風夾帶著遼遠的笛聲,吹過殘敗的牆垣,嗚嗚作響,似乎在回答他的心語。
嵇康的影子終於在風中找到……
Ⅶ 「實踐出真知」的作文素材
[「實踐出真知」的作文素材]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實踐出真知」的作文素材。(劉向)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口頭說出,筆下寫出,不如身上做出。(顏元)
思想是圖樣,行動是建築。(徐特立)行動是思想的母親。(陶行知)
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半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毛澤東)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魯訊)實踐——科學的皇後。(培根)
一盎司的實踐,值一磅教訓。(布萊克)
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馬克思)
行動是通往知識的唯一道路。(蕭伯納)知識是保庫,便開啟這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實踐。(托\"富勒)
除了實踐以外,沒有別的辦法可以識別錯誤。(狄德羅)
對於學者來說,實踐的重要猶如從井裡打水需要繩索一樣。(阿拉伯諺語)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於一隻蜜蜂不醞蜜。(薩迪)
知識和實踐就象做手藝一樣,兩者必須結合。(裴斯泰洛齊)
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伽利略)
怕濕腳的人捉不到魚。(英國諺語)
3.事例實踐出真知蘇東坡寫過一篇《日喻》,說的是:一個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陽為何物,問「有目者」。有人告訴他太陽像銅盤,並敲了敲銅盤讓他聽;過幾天,盲人聽到鍾聲,就認為是太陽。又有人告訴分太陽的光芒像蠟燭,並讓他摸了摸蠟燭,過幾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為是太陽。蘇東坡在文章中還說,南方有一種「沒人」,能長時間潛在水中,只因為他「日與水居」。「得於水道」,所以「七歲能涉,十歲能游」,十五歲就能「沒」了。假如北方一名「從不識水」的勇士來找「沒人」學「沒」,「沒人」給他講得再好,他「沒」到水裡也只有死路一條。行萬里路,著絕代書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訊先生尊為「史家之絕唱」。他把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寫得如此有聲有色,栩栩如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19歲時的一次全國大游歷。游淮陰他鴭追蹤韓信早年的足跡;訪齊魯他瞻仰孔廟,觀察儒風習俗;到彭城,他聽取漢高祖劉邦的傳說故事;達大梁,他憑吊信陵君「竊符救趙」故事中的著名的夷門……可以說司馬遷因為青年時有了行萬里路的親身實踐,才能著出不朽的史書,作文素材《「實踐出真知」的作文素材》。訪采四方,終成巨著為了完成《本草綱目》的著述,李時珍遠出旅行考察,上山采葯和拜訪有實際經驗的人。他歷盡千難萬險,中草葯葯材豐富的崇山峻嶺,都留下他的腳印。白天深山采葯,晚上對每一顆葯草,從產地、裁培到苗、莖、葉、根、花果以及形態氣味、功能等研究得非常深入、細致。李時珍辛勤勞動了19年多,記下了數百萬字的筆記,經過幾士遍的反復修改,終於在60歲時完成了他的巨著《本草綱目》。全書分為16部62卷,共載葯物1892種,附方11096個,並附圖1160幅,而且價值極高。藝人當僕人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今南京)最紅的兩位京劇演員(那時叫梨園弟子)。一次兩人在東西兩座戲台上黨演同一出戲來競技。兩人演的都是奸相嚴嵩。結果觀看馬伶演出的觀眾逐漸被李伶卓越的演唱舞技吸引而去。馬伶含羞而退。他連夜出走千里之外的京師投到宰相顧秉謙的門下當了一名差役。因為顧宰相與嚴嵩都是一樣的奸臣。馬伶悉心伺侯,更細心揣摩顧宰相的形神舉止。三年過後。馬伶回到金陵,與李伶相約再行競技。結果李伶的觀眾都成了馬伶的戲迷,他們為馬伶惟妙惟肖、形神兼備的表演所折服。竺可楨以實踐為根基我國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從事氣象工作之日起,每天都要親自到室外觀測氣侯,進行記錄,數十年如一日。直到臨終的前一天,他還用顫抖的手在病榻上記下當天的氣溫,由於不能親自到戶外測量,依據的是氣象局的報告,所以在記錄上註上「局報」二字。他畢生積累了40多本氣象日記,這不僅是他探索我國氣象規律的第一手素材,還是他取得成就的要基。蘇軾夜訪石鍾山石鍾山命名的根據,歷史上有兩種解釋。其一是形似覆鍾,其二是山石相叩似擊鍾聲。蘇軾覺得這樣的解釋不夠合理。在一次乘船途經石鍾山的時侯,他乘著月色坐一隻小船環山考察,終於發現這座山「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形成如洪鍾大呂般的聲音。這就是石鍾山得名的由來。作者因而感慨道:「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盡管蘇軾的考察也不完全正確,但這種重視調查研究,親身實踐,不輕信舊說,有疑必察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陸游教兒學詩宋詩人陸游在教他兒子寫詩時說:「若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在另一處又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告訴人們要注意深入現實,體驗生活,收集素材。能力須從實踐中來
〔「實踐出真知」的作文素材〕【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Ⅷ 成功需要實踐與知識作文素材
心中醒,口中說,紙上作,不從身上習過,皆無用也。
人類需要善於實踐的人,這種人能由他們的工作取得最大利益;但是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這種人醉心於一種事業的大公無私的發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質利益。作者:居里夫人
巨大成就的人,最大的天賦就是:他們可以執著將想法付諸實踐。
在創新活動中,只有知識廣博、信息靈敏、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人,才易於在多學科、多專業的結合創新中和跳躍性的創造性思維中求行較大的突破。
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不管它多麼漂亮,都會失去分量,不會為人所承認;沒有以有分量的理論作基礎的實踐一定會遭到失敗。
驕傲敗給時間,知識敗給實踐,快樂敗給想念,決定敗給留戀,身體敗給失眠,纏綿敗給流年。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人,永遠都不明白,有些代價實踐起來,比嘴裡說說,要慘烈的多。
青年一代只有通過生產實踐的各種考驗,才能百煉成鋼。
最好不要跟熟人做生意。可能有人會納悶,都說熟人多了好做事,你怎麼害怕熟人呢?這是實踐經驗的結晶。
從觀察中不僅可以汲取知識,而且知識在觀察中可以活躍起來,知識藉助觀察而「進入周轉」,像工具在勞動中得到運用一樣。
你應該清楚,知識原本是空的,除非把知識付出行動,否則什麼事都不會發生。
知識超越教會的壟斷、大學擴大,使不屬於教會的知識分子階層集散地從屬於教會的學者角色,軍隊和航海使得國王的權力大大膨脹,視野的擴大使原來的知識思想框架無法解釋面前的一切,因此引起懷疑舊思想和尋求新知識。
重要的不是知識的數量,而是知識的質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卻不知道最有用的東西。
靈魂是種子,它可以在知識之水的澆淋下長成參天大樹,也可以在知識之水的浸泡下發成一顆綠豆芽。
知識和見識是兩碼事。知識靠學習,見識靠涉獵!
Ⅸ 古代的隱士 作文 素材
許由、巢父
許由是堯舜時代的賢人。堯曾想把君位傳給他,遭到了他的嚴詞拒絕。他逃到了箕山隱居起來,堯想請他出任九州長官,他跑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意聽這種話。他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節操贏得了後世的尊敬,從而被奉為隱士的鼻祖。巢父也是同時期的隱士,是陽城(今山西洪洞)的大賢。山居不營世利,在樹上築巢而居,時人號曰巢父。傳說堯帝以天下讓給巢父,巢父不肯接受。伯夷、叔齊
伯夷為商末孤竹君之長子。開始,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齊為繼承人。等到父親去世,叔齊讓位於伯夷。伯夷以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齊亦不肯立,亦逃之。後來武王克商後,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逃隱於首陽山,採集野菜而食之,餓死於首陽山鬼穀子
鬼穀子,姓王名詡,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淇縣)人,常入雲夢山(在河南鶴壁市淇縣境內)采葯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穀子。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據說,蘇秦與張儀、孫臏與龐涓都是他的弟子。鬼穀子的主要著作有《鬼穀子》和《本經陰符》。
雖然鬼穀子是一名隱士,但他也懷著一顆濟世之心。當弟子們掌握了足夠的技能之後,鬼穀子是允許他們出山拯救蒼生的。不過有些遺憾的是,鬼穀子的弟子們一旦出山,往往因為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而導致同門相殘,比如說蘇秦和張儀,一人主張合縱對抗秦國等大國,一人主張小國要聯合起來奉秦國為尊以求自保,結果師兄弟二人時常周遊列國互相拆台。至於孫臏與龐涓,兩人更是勢同水火,龐涓設計挖去了孫臏的雙膝,而孫臏則出「圍魏救趙」的奇謀滅掉了龐涓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漢初(前200年左右)的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和夏黃公四位著名學者。他們不願意當官,長期隱藏在商山,出山時都80有餘,眉皓發白,故被稱為「商山四皓」。
據史料記載,商山四皓在秦末漢初時已經頗為有名,因此劉邦當初曾請他們出山為官,但是卻被拒絕了。後來漢王平定天下,立長子劉盈為太子,封次子如意為趙王。可惜後來太子平庸,而次子卻才學出眾,這也使得劉邦動了廢立太子的想法。
為了保住自己親骨肉的太子地位,呂後想方設法將商山四皓請來做太子的師傅,劉邦見太子能夠有商山四皓這樣的知名隱士輔佐,便覺得太子一定有過人的地方,自此之後便不再有廢立太子的想法。嚴光
嚴光,字子陵,東漢著名隱士,生於西漢末年,會稽餘姚人。原姓庄,因避東漢明帝劉庄諱而改姓嚴。少有高名,與東漢光武帝劉秀同學,亦為好友。
如果我們看看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發跡史,就會發現,嚴光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好像劉邦手下有張良韓信一樣,劉秀能夠平定叛亂建立東漢政權,與嚴光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劉秀即位後,嚴光改名隱居,周遊名山秀水,拜師法門學道,廣交文人豪傑。
而劉秀也深知嚴光是賢良之才,因此屢屢下書召嚴光見面,並授嚴光為諫議大夫。然而無論劉秀如何懇求,嚴光卻始終堅辭不受,最終得以隱居田園。
註:來源網友博客
Ⅹ 求玄幻小說素材 各類草葯名稱(大量) 復制也好杜撰也好有就行。
蒲魔樹:太古魔植,超越神靈,本是三千道州神秘區域中流落出來的一粒種子,遭受重創之後涅槃去下界。飄落下的白絮號稱詛咒魔須,落在肉體上會立刻紮根,汲取神精,得到對方的所有能力
鐵血古樹:天生有靈智的植物,性格暴烈好戰
火金藤:葯都神藤一株,內蘊神火,吞食金屬,綻放青銅花鼎。與葯樹同為葯都守護者
火神樹:火國上古祭靈之一,曾經成神
鬼藤:碧綠如虯龍,有神出鬼沒之能
柳神:石村祭靈,來自三千道州,為上一紀元殘存下來的仙根,號稱祖祭靈,降臨於奇異雷雨夜,後離開
太陽神藤:三千道州神植,體蘊太陽之力,為一金色的古藤,是三千道州太陽神宮的主人,與其後裔皆居於太陽神藤殿
黑蘭:三千道州魔植,居於黑蘭山
白銀藤:體如白銀的奇藤
向日魔葵:三千道州魔植,魔葵園之主的本體,魔主與其後裔皆居於三千道州魔州的魔葵園
青藤尊者:荒域藤類尊者
魔血鬼神樹:蘊有魔血,可化為樹或人形鬼神,來自三千道州神秘區域
樹靈:自樹木中幻化出的精靈類生物
銀血魔樹:仙古中的強大魔樹
混沌青蓮:上一紀元的生靈,曾輝煌到絕巔,號稱萬古青天一株蓮
食星草:生長在混沌中,屬於先天神祇,以星球為食物
世界樹:可開辟宇宙的太古神樹
萬道樹:可與世界樹媲美的至尊奇樹,形如茶樹,結有大道果實
神葯
虛天神藤:神葯,可演化幻境,被石昊所得
渡劫神蓮:可使人涅槃重生血肉及突破瓶頸的神葯,上界唯有天仙書院擁有
人參果樹、火葉蘭:神葯
萬毒神樹:特殊的神葯,已通靈產生靈智並擁有天神的法力,蘊含各種毒素,號稱萬毒,可吸引並號令毒蟲,結有萬毒神果,吞下去後若不被毒死,可以立地成為天神
天神樹:神葯,有著自己的靈智,生而為天神,結有天神果,吞下去可以立地成為天神。有四株,分別對應地水火風,合一可化為長生葯
黑鑫神葯:其葉若鳳凰翎羽,通體如同黑金鑄成
白龜馱仙:長生葯一種,號稱萬劫不墜,永生不腐
引魂蓮:紫色神蓮,號稱生死人肉白骨的聖葯,亦可用於煉丹
鳳凰草:形如鳳凰的神草
孽龍葯:生有六七片葉子,其形如一頭孽龍,葉片如同龍爪,紫氣氤氳
奇草靈葯
仙桃樹:又稱銀桃樹,百草園的老聖葯,化形失敗而亡,遺留有四枚種子,為神猴一族所得,後丟失幼株兩根,其中之一被石昊得到
通靈花:聖葯,可以點化一切懵懂無知、將產生靈智的初級生命體
金絲草:山林中常見的草類,十分柔軟,被禽鳥用於鋪巢
黑蛟木:堅而沉的樹木,樹體如黑色精鐵,葉亦作黑色。可制兵器,亦是絕佳的燃料
犬葉藤:通體漆黑,葉如犬之藤。靈葯一種
星辰草:紫色草葯,葉僅數片,上有星辰花紋,年歲越老葉數越多,品質越佳
黑煞蓮:吸取煞氣而生的寶葯
龍散:強筋壯骨,恢復元氣之葯物
虎葯:療傷神葯
赤蛟藤:赤色靈藤
赤蘭:通體如血鑽的蘭花,靈葯一種
幽蘭草:能散發奇異悠遠香氣的草
沙漠銀:生長在沙漠中的白花,寶葯之一
銀羽草:極品靈葯,紮根瑞氣蒸騰之處,通體銀白,草葉上有波紋,宛若羽毛
猴頭菇:與獅子頭、虎骨湯並列的美味,得靈氣可以化為靈葯猴菇
黑玉蓮:瓣如黑玉的神蓮
猴兒酒:神猴以多種靈葯釀制的酒漿,葯效強烈
血芝:血色的靈芝
昆木:太古奇木,表面有龍紋,富於神性,是溝通天地人的橋梁,號稱通天
海神丹:海神所留神丹
血精珠:道行高深的老蚌臨死前以一身血肉精氣澆灌形成的血珍珠,可用於提供神能,若化為血丹,更有強力輔助性葯效
藍蓮:藍色蓮花,生於石縫之中,富含神性精華
金身液:補天教用於洗煉肉身的珍貴寶液
金剛液:西方教用於洗煉肉身的珍貴寶液
離火靈花:煉制涅槃葯所需的葯草之一
白龜殼:煉制小涅槃丹所需的葯物之一
小涅槃丹:涅槃葯一種
大涅槃丹:高級涅槃葯
黃泉竹:詭異靈木
黃金草:需在特殊靈泥中成長的奇葯
落月花:花似銀盤,可助人悟道
紫星蘭:葉如六角紫星的葯草
流金歲月:靈葯翹楚,內含道韻,可作煉丹輔葯
九轉神丹:頂級神丹,可使人立地成神
五元樹:不老山聖葯
太陽神樹:金烏族所誕生的黃金寶樹,可結出世界果
昆樹:開天時誕生的神樹之一
閃電樹:奇樹,結有閃電果,吞食可發閃電,更可能掌握雷霆法則
血龍木:寶樹,熬煮出的葯液含有龍血精華
還魂草:能生死人肉白骨的奇草,在下界僅發現一株,後被帶入三千道州
輪回草:生長在冥界,含著可以進入輪回
不腐草:三千道州高手試圖雜合還魂草和輪回草能力生成不朽草的失敗品,能勉強保人生機,使肉體不腐
火靈花、朱雀蘭、赤光草:火屬性的靈草
雷神木:含有雷霆之力的紫色神木
紫荊月:葉如紫色彎月的小型樹狀植物
血飛燕:形如飛燕的准聖葯植物
黃金參:金黃色的人形老參,為聖葯
紫金參:紫色人形老參
白玉參:光澤如白玉的老參
雪玉參:靈參一種,晶瑩潔白
辟邪神竹:有辟邪神效的白玉竹,五百年生長一節
銀龍蓮:可化為銀龍極速游動的植物寶葯,為神火丹主葯
神火丹:可在生靈點燃神火時保駕護航淬煉神焰的丹葯
金血草:金剛液與金身液的主葯之一,有煉體之能
黃金菱角:聖葯之一
雪月聖葯:銀白似月的聖葯
血魂草:血色平原特產,可與其他葯草合熬,滋補神魂,對猿魔則有奇效
金菩果:對猿魔有奇效的果子,遠比血魂草珍貴
補天丹:補天教神丹
天人丹:天人族神丹
紫府液:可洗滌神識明凈肉身的液體
至尊液:為諸神印記,靈界精華凝成,從虛空中而降,是練元胎、養神的神聖之液
孽龍樹:神樹,其果實能使人直接突破到真一境
龍血草:有龍血氣息的葯草
引魂蓮:可使元神破碎再生的植物
八珍麒:太古八珍之首,號稱天下第一珍餚,能增幅其他葯物的葯效。為紫麒麟形植物
半參果:可幫助修煉生物進化的葯果,與人參果有關
復生草:可救活瀕死之人的異草
聖人木:仙古神木一種,可助人聖祭
黃泉果:在陰地生長的極為稀少的果實
合道花:古來僅有一株,能令人合道,成就無上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