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海洋爭端的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前10條
1
杜德斌;馮春萍;;中國的世界地理研究進展與展望[J];地理科學進展;2011年12期
2
鞠海龍;張三保;;中日東海合作的現實路徑與前景探析[J];國際論壇;2006年03期
3
張三保;;中日東海爭端與出路[J];國際資料信息;2007年10期
4
張磊;;「春曉油田」事件的國際法解讀[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吳建華;常進;鄧瑾;;試析「後小泉時代」中日政治關系前景及中國的對日戰略[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6
顏志強;;中國海外能源安全戰略探析[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年05期
7
李春;;從國際海洋法實踐看中日東海劃界爭議[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8年04期
8
張磊;;中日「春曉油田」事件的國際法解讀[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年04期
9
於李娜;邱磊;曹征;;中日東海劃界的發展趨勢及影響因素[J];學理論;2011年32期
10
李傑;;從國際法角度看中日東海問題[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前1條
1
王澤林;;日本《海洋構築物安全水域設定法》評析[A];《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08年卷第2期[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前4條
1
夏蘭芳;自然圖形的度量格網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2
祖彥;21世紀初中國東北亞國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馮維江;安全、不完全契約與國際規則[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4
朱曉鳴;新時期中國海上危機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前10條
1
沈芹;日本《海洋基本法》及其對我國的影響及對策建議[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趙永;「小泉現象」剖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吳秋玲;解決中日東海大陸架劃界爭議之原則探析[D];吉林大學;2011年
4
湯西野;關於中日東海油氣田的爭端[D];浙江大學;2011年
5
簡超宗;中日東海爭端與中國國家利益的維護[D];暨南大學;2011年
6
趙蕾;中國制定《海洋基本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7
侯蘇潔;中日海權爭端及其對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8
崔巍;日本能源外交戰略與東北亞能源合作[D];山東大學;2011年
9
何鵬;中日東海大陸架劃界的國際法分析[D];復旦大學;2011年
10
陳蘇;論島嶼在海洋劃界中的地位和作用[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貳』 關於中國周邊安全的參考文獻
《對新世紀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的思考》
余華川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內法政學院2002級博士容200062
《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地緣戰略構想-世界地理研究》
王國梁
山西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山西,041004
《冷戰後的日美同盟與中國周邊安全》
『叄』 影響大學生安全意識因素及能力的因素參考文獻
(一)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首先,從國家面臨的安全環境來看,當前我國面臨的環境復雜多變,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境外敵對勢力和間諜情報機構為達到分化、西化中國的目的,一方面利用各種渠道,以公開或秘密的方式,傳播西方的政治和經濟模式、價值觀念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培養和平演變的「內應力量」。另一方面採取金錢收買、物質利誘、色情勾引、出國擔保等手段,或打著學術交流、參觀訪問、洽談業務等幌子,刺探、套取、收買我國家和單位秘密。其次,大學生對國家安全也存在著種種模糊的認識。一是大學生對國家安全還停留在軍事、戰爭、國防、領土、情報、間諜這樣一些傳統的、局部的認識上。當前,國家安全既包括國土安全、主權安全、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國民安全等傳統內容,也包括文化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新內容。因此,全方位理解國家安全有助於端正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增強國家安全意識。二是講國家安全,大學生會自然聯想到美國的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以及國家安全機關、軍隊、警察身上,這種把國家安全等同於情報間諜活動的片面認識,使大學生不能自覺地把維護國家安全與自身的責任聯系起來,或多或少地、有意無意地認為「國家安全與己無關」。三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國際地位與日俱增,和平環境使大學生自覺不自覺地對國內外敵對勢力的破壞活動放鬆了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識,認為「對外開放無密可保」,「和平期間無間諜」等等。由於思想麻痹,造成國家的一些機密被泄露,更有甚者,個別經不起金錢、美色等種種誘惑,不惜喪失國格人格,出賣情報,給國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損失,教訓極為慘痛深刻!(二)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治安形勢的需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高校由過去的封閉型學變為開放型學,有一般教學、科研機構,變為教學、科研、生產、商貿等多元化的社會機構。當前高校管理方式社會化,學形式多樣化,學生結構復雜化,校園與社會相互交叉、相互滲透,校園治安形勢日趨復雜嚴峻。其主要表現為:一是校園環境日趨社會化、復雜化。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高校由原來單一的教學封閉型轉變為全方位、多功能、開放型的「小社會」,校園內不僅有教學區、生活區,有的還混雜家屬區、居民區;不僅有教學、科研設施,還有工廠、公司、超市、書店、銀行、郵局、醫院、賓館、浴室、飲食店、影劇院、歌舞廳等生活服務設施和機構。一所高校就像一個小縣城。這種復雜的格局,客觀上也給高校的安全造成諸多不利因素。社會上的一些不法之徒,時常竄入高校進行盜竊、搶劫、詐騙、行凶等流氓犯罪活動,有的甚至危害師生的人身安全,直接影響學校的安全穩定。二是大量的外來務工、經商人員湧入校園,給學校的治安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隨著高校後勤社會化的形成,大量的外來人員來校務工、經商。由於這部分人文化素質偏低,法制觀念淡薄,流動性較大,不易管理。因此,部分外來人員違法犯罪現象比較突出。據調查,高校外來人員引發的案件占高校刑事、治安案件的40%以上。有的外來務工人員在工余時間東逛西遛,惹是生非,尋釁滋事;有的以打工做掩護,盜竊學校公私財物;也有的聚眾賭博、打架斗毆,嚴重擾亂了校園治安秩序。三是校區多而分散,交通安全存在較大的隱患。高校合並學,打破了學校獨門獨院學格局。由於校區分散,相鄰校區間的人流、車流、物流互動,有的院(系)學生每天從甲校區到乙校區上課或去圖書館學習,形成了校區之間人員流動性增大,如果稍有疏忽,易發生交通事故。四是校園周邊治安環境日趨復雜。當前高校周邊治安形勢仍然嚴峻,引發校園及周邊地區治安問題的消極因素仍然大量存在,侵害學校師生人身及財產安全的治安、刑事案件時有發生。據有關統計數據表明,高校校園內發生的刑事、治安案件或安全問題,大多數與學生有關。這些案(事)件的發生,不僅會給學生本身及家庭造成傷害,而且也會直接影響到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嚴重時將危及整個社會的穩定。因此,在社會治安形勢嚴峻、高校周邊治安環境復雜、校園治安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防範能力,可以有效地減少和避免發生在大學生中的各種安全問題,從而起到維護高校安全和穩定的積極作用。(三)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學生自我防範、自我保護能力的需要近年來,在校園內外發生了許多涉及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究其原因雖然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大多數當事學生對事故的發生沒有任何心理准備和自我保護意識,面對傷害不知所措。當前大學生自我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缺乏社會經驗。當代大學生由於從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師的呵護下長大,沒有經受什麼挫折,思想比較單純,對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和一些壞人壞事不能作理性的認識。由於缺乏社會經驗,自我防範能力就相對比較弱,如缺乏保管自己的貴重物品、現金的經驗,易於發生財物被盜;缺乏人際交往中的經驗,容易上當受騙。也有一些學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時,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輕而易舉地被一些不法之徒欺騙或威逼利誘。近年來發生的多起女大學生被拐賣、凌辱、殘害的案件就是這方面的活生生的例子。二是缺乏安全防範意識。一些大學生安全防範意識淡薄,對可能發生的各種安全問題,缺乏必要的重視和警惕,留下了種種影響安全的隱患。如人離不鎖門、貴重物品不加妥善保管、隨意丟放,導致錢物失竊;有的學生違反宿舍安全管理規定,在宿舍內亂接亂拉電線、違章使用電器、吸煙亂扔煙頭等,並由此造成各種安全事故。三是缺乏對社會消極因素的抵禦能力。目前,我國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改革開放時期,乘虛而入的西方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和沒落的生活方式,以及「一切向錢看」的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對那些涉世不深、閱歷不廣、缺乏社會經驗、良莠不分的青年大學生來說具有極大的誘惑力。有的學生經不起這種誘惑,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了這些腐朽觀念,如有些大學生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的影響,經受不住來自社會金錢和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的誘惑,從貪小便宜、小偷小摸而發展到大肆行竊,害人害己、危害社會,墮落成為社會的罪人;有些大學生在西方「性解放」及淫穢書刊、錄像的影響下,奉行「青春不美,死了後悔」的人生哲學,在這種腐朽思想的支配下,便很快成為淫亂思想的俘虜。針對上述大學生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因此,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使廣大學生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可以起到預防犯罪,減少發案的作用。
『肆』 中國周邊形勢論文參考文獻有哪些
①王日庠:《中美關系向何處去》,第119頁、167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⑤宮力:《中美關系熱點透視》,第286頁~287頁,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
『伍』 當代大學生如何看待中國周邊安全存在的挑戰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是我國的文化傳承,也是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的理念 。作為大學生,我們要繼承這種民族精神,唯有國家強大富強,我們才能更好地發展自身。
第一,團結在黨的周圍。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歷史和實踐證明:一個國家沒有一個強大的領導,是沒有沒有凝聚力的。面臨環境多變的國際安全形勢,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時期,面對敵對勢力的造謠,我們唯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提高個人素質,做好准備,接受來自各方面的挑戰,才能克服困難,守護祖國疆域。
第二,我們大學生對國家安全存在著種種模糊的認識,並且安全防範意識不強,因此要加強自己對《國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守法意識,樹立主權意識,而且要增強大學生敵情觀念和保密意識。應該要清楚的認識到國家安全關繫到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對於侵犯我國國家主權的言論和行為,應該據理力爭,寸步不讓,維護好國家的利益。
第三,參與愛國主義教育,強化責任意識。一方面,大學生可以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另一方面,在實踐中加強自己的愛國主義觀念。要讓大學生從真正意義上意識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穩定與安全關系著整個民族的切身利益。改革開放後我國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就,要以此樹立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認識到維護國家安全是既是公民的一項權利,同時也是公民所必須履行的一項義務。
第四, 在網路發達的現代社會,會有許多企圖分裂人民內部團結的言論,我們必須分清異端邪說,對國家形成錯誤的認識,甚至成為謠言的散播者,使得國內外的分裂勢力有機可乘,破壞國家的安定團結。作為大學生,我們要明辨是非,另外,不僅僅自己要關心國家大事,還要將正確的信息和思想傳遞給周邊的家人、朋友和同學,讓更多人了解、支持、投身我國的國防建設。「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唯有全國上下同心,國家才能形成合力,方能不受侵辱。
第五,大學生最重要的任務,最能保衛祖國的行動是認真學習。21世紀是科技的世紀,是知識的世紀。我國現在正在大力推行國防現代化和軍隊現代化,這一切歸根結底還是要依靠知識。 作為大學生更應該了解我們的祖國,更堅定的認識到自己身負國家和民族的重任.我們更應該志存高遠,心繫祖國,為中華民族的騰飛而讀書,我們是民族的未來,我們更應該學習先進的文化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把自己的人生奮斗目標與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存亡聯系起來。我們唯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適應國家國防的需求,才能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才能威懾敵對勢力。
『陸』 中國周邊形勢論文參考文獻有哪些
中國周邊形勢論文參考文獻有以下五個
1、王日庠:《中美關系向何處去》,第119頁、專167頁,四屬川人民出版社,1993。
2、宮力:《中美關系熱點透視》,第286頁~287頁,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
3、《2009形勢與政策論文》,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
4、《周邊安全形勢與中國安全戰略選擇》,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
5、《09中國周邊形勢》,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6、《論我國的周邊政治格局》,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柒』 急求一篇關於我國周邊安全的軍事論文,要求800字
當前我國周邊安全形勢及走向
一、摘要:
1、 我國的周邊安全形勢概況
(一)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面臨的周邊安全形勢非常嚴峻
(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面臨的國內外安全形勢大為改善
2、 我國未來周邊形勢走向不容樂觀
(一) 理論上的不穩定因素
(二) 現實上的安全挑戰
二、關鍵字:
1、 形勢概況
2、 形勢走向
三、正文:
一、我國的周邊安全形勢概況
(一)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面臨的周邊安全形勢非常嚴峻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曾被迫進行過6次對外戰爭,先後面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封鎖遏制、中蘇關系緊張惡化、東西方「霸權國」的威脅等。20世紀70年代,隨著美國總統、日本首相相繼訪華,我國與美國、日本的關系出現緩和,緊張形勢暫時緩解,然而安全威脅並未消除。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當時安全形勢的判斷是:「戰爭與革命」是時代主題,來自敵對勢力的軍事入侵危險始終存在。
(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面臨的國內外安全形勢大為改善
1、國際大環境相對穩定,大國之間相對平穩
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進一步發展了毛澤東、周恩來打開的中美關系新格局,於1979年親自出訪美國,主持實現了中美關系正常化。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鄧小平根據國際形勢發展的總體走向,作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新的世界大戰是可以避免的」形勢判斷,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發展經濟上,從此迎來了改革開放和經濟迅猛發展的30年。此後,我國與其他大國關系進一步改善:中美關系雖然曲折不斷,但總體穩定;中俄關系穩步發展,兩國高層互訪頻繁,並簽訂了一系列聯合聲明和友好條約;中日關系發展基本平穩,正致力於構建和平與發展友好合作夥伴關系;中國與歐盟關系保持良好,經貿往來、政治互信不斷加深。
2、我國周邊的熱點地區沖突得到不同程度緩解
近20年來,周邊地區基本相安無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戰爭以外,其他周邊地區沒有戰事,阿富汗反恐戰爭對我國影響也微乎其微。
3、我國和周邊所有鄰國之間實現了關系正常化
我國和周邊所有的陸地鄰國都曾有過領土紛爭。20世紀,我國先後與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鮮6國簽訂了邊界協定或條約;與印度和越南也實現了關系正常化;與寮國、俄、哈、塔、吉5國簽訂了國界協定;2001年7月,中俄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08年10月,俄方將銀龍島和半個黑瞎子島移交給中國;2008年6月,中日兩國經過磋商同意在實現有關東海海域劃界前的過渡期間,在不損害雙方各自法律立場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在東海海域選定適當的區域進行共同開發;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華,兩國簽署了《中印關系原則和全面合作的宣言》這一綱領性文件,標志著中印關系進入新階段,同時兩國在領土爭端問題上也不斷取得突破。
4、地區集團化、區域化合作勢頭不斷上升
我國與東盟睦鄰互信夥伴關系深入發展。
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不斷加強。
上海合作組織發展迅速。
二、我國未來周邊形勢走向不容樂觀
我國周邊形勢20多年的相對穩定來之不易,短期內不至於發生牽動全局的戰亂。然而,周邊地區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決,影響和平穩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國周邊安全仍然面臨著不同對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脅和挑戰。對於這種挑戰,我個人認為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理論上的,二是行動上的。對此,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加強國防建設,提高防範能力,確保國家安全。
(一)理論上的不穩定因素
理論上的不穩定因素簡要概括為三「多」。一是鄰國多。我國處於東亞中心,幅員廣闊,有世界上第二長的陸界,鄰國眾多,2萬多公里陸地邊界線分別與15個國家接壤,1.8萬公里的海岸線與11國為鄰。我國東臨太平洋,西接中亞石油能源中心,南瀕馬六甲海峽,北與大國俄羅斯接壤,我國極易陷入各種爭端和利益沖突之中。二是大國強國多。包括以俄羅斯、日本和印度為代表的幅員廣闊型、經濟發達型、人口密集型國家。除中國之外世界上6個公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中有4個是中國鄰國或亞太大國。三是問題多。主要是熱點地區多、貧富差距大、意見分歧大。例如,世界三大火葯桶之一的南亞次大陸、當前世界熱點地區中東地區和東北亞地區,都在我國周邊。
(二)現實上的安全挑戰
1、美國對我國安全的綜合性威脅
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霸權主義國家,稱霸世界的野心不斷膨脹。由於中美之間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根本差異,因此美國不希望中國快速崛起。在中國東部,憑借美韓共同防衛條約、美日共同防衛條約,以及其在韓日和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實力對中國進行遏制。在中國東南,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連接通道,在西北太平洋地區構成了三道島鏈防線。在中國西部,美國借反恐之機將軍事實力滲透到了阿富汗,為插手中亞事務、遏制中國製造條件。
2、日本對我國安全的潛在威脅
戰略上,日本將我國列為主要潛在對手,追隨美國壓制中國發展,尋求國防戰略由「防禦型」向「進攻型」轉變。
政治上,日本積極謀求成為政治大國,意圖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軍事上,日本擁有巨大軍事實力,具備成為軍事大國的物質和科技基礎,擁有製造核武器的科技水平和重要原料。
在領土問題上,日本一直在暗中加強對我國有爭議島嶼和海域的控制和開發。
3、印度對我國安全的嚴重威脅
戰略上,印度積極謀求地區霸權,視中國為主要戰略對手和潛在威脅。
軍事上,印度在非法佔領的中國領土上建立了攻防兼備的防禦體系,加緊針對中國的戰場建設,並不斷增加軍費開支,加速更新武器裝備。
4、朝核危機對我國安全的直接影響
朝鮮半島影響我安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朝鮮半島南北雙方的斗爭和朝核問題,其中朝核問題若不能妥善解決,必將帶來東亞核格局的改變,成為影響我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
5、南海諸國對我南沙群島的現實侵佔
南沙群島自古以來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南沙群島是我國南海諸群島中面積最大、島嶼最多的群島,南北長550公里,東西寬650公里,水域面積約80多萬平方公里,由550多個島、礁、灘組成。南沙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才使周邊國家垂涎三尺,紛紛插手,企圖據為己有。
目前,南沙問題形勢嚴重,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目前南海爭奪涉及「六國七方」,我國海域被分割、島礁被佔領、資源被掠奪的形勢相當嚴峻。
二是有關國家加強控制和軍事准備。一方面加強控制,另一方面進行作戰准備。
三是南海問題國際化傾向日益嚴重。南海周邊國家紛紛引入外部資金,與美、日、俄、法等諸國聯合對屬於中國領海范圍12海里的南海油氣資源進行瘋狂的掠奪性開發。同時,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既得利益者,一方面聯手藉助國際輿論壓我就範,企圖使南沙問題爭議多邊化、國際化、復雜化,另一方面與美國達成協議,使美國軍艦有權進入這些國家港口和基地,借美國完成在東南亞軍事基地的作戰和後勤保障體系建設。除美國外,日本、印度也積極加強在南海地區的軍事活動。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時刻保持清醒頭腦,要時時警惕、處處防範。機遇與挑戰並存,挑戰也是一種財富,它可以鞭策我們努力奮斗,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維護國家安全,保障我國立於不敗之地。提高國家的實力靠的是中央正確領導,更要靠全國人民齊心協力。所以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要努力為中國富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四:參考文獻:
(一)《人民日報》
(二)《軍事網》
『捌』 軍事理論論文參考文獻怎麼寫,幫忙看下有什麼要修改的。
軍事理論論文的參考文獻,你就自己隨便寫一寫就行了,或者從網上找一找
『玖』 有關於大學生軍事理論課程論文設計的格式問題,謝謝大家!
論文怎麼寫
一、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眉目。各類文章的標題,樣式繁多,但無論是何種形式,總要以全部或不同的側面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旨。畢業論文的標題一般分為總標題、副標題、分標題幾種。
(一)總標題
總標題是文章總體內容的體現。常見的寫法有:
①揭示課題的實質。這種形式的標題,高度概括全文內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它具有高度的明確性,便於讀者把握全文內容的核心。諸如此類的標題很多,也很普遍。如《關於經濟體制的模式問題》、《經濟中心論》、《縣級行政機構改革之我見》等。
②提問式。這類標題用設問句的方式,隱去要回答的內容,實際上作者的觀點是十分明確的,只不過語意婉轉,需要讀者加以思考罷了。這種形式的標題因其觀點含蓄,容易激起讀者的注意。如《家庭聯產承包制就是單干嗎?》、《商品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經濟嗎?》等。
②交代內容範圍。這種形式的標題,從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觀點,只是對文章內容的范圍做出限定。擬定這種標題,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論點難以用一句簡短的話加以歸納;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內容的范圍,可引起同仁讀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鳴。這種形式的標題也較普遍。如《試論我國農村的雙層經營體制》、《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條條與塊塊的關系》、《戰後西方貿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斷句式。這種形式的標題給予全文內容的限定,可伸可縮,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文章研究對象是具體的,面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須有很強的概括性,面較寬。這種從小處著眼,大處著手的標題,有利於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的拓展。如《從鄉鎮企業的興起看中國農村的希望之光》、《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從「勞動創造了美」看美的本質》等。
⑤用形象化的語句。如《激勵人心的管理體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論》等。
標題的樣式還有多種,作者可以在實踐中大膽創新。
(二)副標題和分標題
為了點明論文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對總標題加以補充、解說,有的論文還可以加副標題。特別是一些商榷性的論文,一般都有一個副標題,如在總標題下方,添上「與××商榷」之類的副標題。
另外,為了強調論文所研究的某個側重面,也可以加副標題。如《如何看待現階段勞動報酬的差別——也談按勞分配中的資產階級權利》、《開發蛋白質資源,提高蛋白質利用效率——探討解決吃飯問題的一種發展戰略》等。
設置分標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清晰地顯示文章的層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層次的中心內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數碼,僅標明「一、二、三」等的順序,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採用哪種形式,都要緊扣所屬層次的內容,以及上文與下文的聯系緊密性。
對於標題的要求,概括起來有三點:一要明確。要能夠揭示論題范圍或論點,使人看了標題便知曉文章的大體輪廓、所論述的主要內容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不能似是而非,藏頭露尾,與讀者捉迷藏。二要簡煉。.論文的標題不宜過長,過長了容易使人產生煩瑣和累贅的感覺,得不到鮮明的印象,從而影響對文章的總體評價。標題也不能過於抽象、空洞,標題中不能採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詞彙,以免使讀者一見標題就如墮煙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後才知標題的嘩眾取寵之意。三要新穎。標題和文章的內容、形式一樣,應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做到既不標新立異,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勝,賞心悅目,從而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二、目錄
一般說來,篇幅較長的畢業論文,都沒有分標題。設置分標題的論文,因其內容的層次較多,整個理論體系較龐大、復雜,故通常設目錄。
設置目錄的目的主要是:
1.使讀者能夠在閱讀該論文之前對全文的內容、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便讀者決定是讀還是不讀,是精讀還是略讀等。
2.為讀者選讀論文中的某個分論點時提供方便。長篇論文,除中心論點外,還有許多分論點。當讀者需要進一步了解某個分論點時,就可以依靠目錄而節省時間。
目錄一般放置在論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論文的導讀圖。要使目錄真正起到導讀圖的作用,必須注意:
1.准確。目錄必須與全文的綱目相一致。也就是說,本文的標題、分標題與目錄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2.清楚無誤。目錄應逐一標注該行目錄在正文中的頁碼。標注頁碼必須清楚無誤。
3.完整。目錄既然是論文的導讀圖,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項內容,都應在目錄中反映出來,不得遺漏。
目錄有兩種基本類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錄。
2.用數碼表示的目錄。這種目錄較少見。但長篇大論,便於讀者閱讀,也有採用這種方式的。
三、內容提要
內容提要是全文內容的縮影。在這里,作者以極經濟的筆墨,勾畫出全文的整體面目;提出主要論點、揭示論文的研究成果、簡要敘述全文的框架結構。
內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屬部分,一般放置在論文的篇首。
寫作內容提要的目的在於:
1.為了使指導老師在未審閱論文全文時,先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個大體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邏輯順序。
2.為了使其他讀者通過閱讀內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問題,如果產生共鳴,則再進一步閱讀全文。在這里,內容提要成了把論文推薦給眾多讀者的「廣告」。
因此,內容提要應把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示出來,便於讀者一看就能了解論文內容的要點。論文提要要求寫得簡明而又全面,不要羅哩羅嗦抓不住要點或者只是乾巴巴的幾條筋,缺乏說明觀點的材料。
內容提要可分為報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報道性提要,主要介紹研究的主要方法與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對文章內容的提示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簡要地敘述研究的成果(數據、看法、意見、結論等),對研究手段、方法、過程等均不涉及。畢業論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舉例如下: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固然應服從上級規劃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著眼點應放在對下負責,對本地的經濟發展,對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負責,這才是發展全局經濟的前提,從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對上負責。
●變部門「齊抓共管」企業為共同服務於企業,應成為部門工作的主要重點。(摘自《政府在市場經濟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內容提要)
內容提要的寫作要求可以概括為「全、精、簡、實、活」。具體說來:
1.內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論文中所闡述的主要內容(或觀點)遺漏。提要應寫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獨立使用。
2.重點要突出。內容提要須突出論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論點)和結論性意義的內容,其他各項可寫得簡明扼要。
3.文字要簡煉。內容提要的寫作必須字斟句酌,用精練、概括的語言表述,每項內容不宜展開論證說明。
4.陳述要客觀。內容提要一般只寫課題研究的客觀情況,對工作過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觀評價,也不宜與別人的研究作對比說明。一項研究成果的價值,自有公論,大可不必自我宣揚。因而,實事求是也是寫作內容提要的基本原則。
5.語言要生動。提要既要寫得簡明扼要,又要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在詞語潤色、表達方法和章法結構上要盡可能體現文彩,以求喚起讀者閱讀正文的慾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緒論、本論、結論三部分。這是畢業論文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它章節有專門詳細論述,這里不再重復。
五、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又叫參考書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寫畢業論文過程中所查閱參考過的著作和報刊雜志,它應列在畢業論文的末尾。列出參考文獻有三個好處:一是當作者本人發現引文有差錯時,便於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的教師了解學生閱讀資料的廣度,作為審查畢業論文的一種參考依據。三是便於研究同類問題的讀者查閱相關的觀點和材料。
當然,論文所列的參考文獻必須是主要的,與本論文密切相關的,對自己寫成畢業論文起過重要參考作用的專著、論文及其它資料。不要輕重不分,開列過多。
列出的參考文獻一般要寫清書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範文我沒有,不過我有點材料,看看你能不能用到.
周邊安全環境這里是指國家周邊有無危險和受到威脅的情況及條件。是一個國家對其周邊國家或集團在一定時期內對自己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是否構成威脅、有無軍事人侵、滲透顛覆等情況的綜合分析和評估。它是關系國家和民族興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國防戰略的首要依據。
一、我國周邊概況和海洋國土觀念
(一)周邊概況
我國地處亞洲東方,陸地邊界線總長2.2萬余公里,海岸線總長1.8萬公里。我國陸地與15個國家相接壤,與8個國家的大陸架或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相連接,還與美國等許多國家隔海(洋)相望。我國既是一個陸地型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型大國,陸地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面積300餘萬平方公里,陸海相連,總面積達1260萬平方公里,疆域遼闊,美麗富饒。
舊中國在長期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下,國弱民貧。從元末明初起,帝國主義先後對我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20餘次,腐朽沒落的清政府前後與帝國主義列強簽訂了500多個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強四次侵華戰爭,清政府就割讓國土160餘萬平方公里,賠款7.1億兩白銀。由於外敵人侵,至今我國邊界仍遺留很多歷史問題,陸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還沒最後劃定,隸屬我國的海洋國土還有100餘萬平方公里存在重大爭議。島嶼被侵佔,海域被分割,資源遭掠奪的嚴酷事實依然擺在我們面前。亞太地區一些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經濟上有所發展的同時,國防撥款明顯增加,紛紛制定國防發展新戰略,武裝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軍事強國邁進,必然對我國的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二)海洋國土觀念
我國瀕臨黃海、東海、南海,不僅擁有內海渤海,而且擁有漫長的海岸和 6500多個島嶼。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應劃歸我國管轄的海洋國土,除內海,領海,毗連區外,還包括大陸架和經濟專屬區,共計300餘萬平方公里。遼闊的海洋國土蘊藏著豐富的漁業資源、油氣礦產資源和海洋能源。守護我們的海洋國土,開發利用我們的海洋資源是歷史賦於我們的神聖職責和權力。1996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視察祖國沿海地區時,明確提出我國人民要增強海洋國土意識,這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我國人民對於祖祖輩輩用汗水和生命開墾和保衛的每一寸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識非常強烈。而對海洋和海洋權益則缺乏應有的關注,對海洋國土的丟失和海洋資源被掠奪,缺少應有的「疼痛感」,與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反差相當明顯。
海權是國家的一種綜合力量,是國家安全的門戶,操之在我則存,操之在人則亡。新中國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國被侵略和掠奪的歷史告訴我們,沒有海權唇亡而齒寒,國家無安寧可言;海洋及海洋國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與我們中華民族今後的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科學家預言,21世紀將是海洋世紀,在海洋經濟時代,誰擁有海洋,誰能在海洋開發中佔有優勢,誰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權力。事實上當今世界為爭奪海洋國土和海洋權益的斗爭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國家早已將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上的經濟爭奪,軍事斗爭已向我們提出了嚴峻挑戰。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不要別人的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但也決不容許他人侵佔我國的滴水、寸土!這就要求我們全國人民強化海洋國土意識,抓住機遇,發展經濟,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在捍衛我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斗爭中,掌握主動權,在公正合理的基礎上解決與有關國家的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