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培訓項目即將實施之前需做好的各方面准備工作包括( )
培訓項目即將實施之前需做好的各方面准備工作包括(ABCDE)。
A 通知學員 B 後勤准備
C 確認時間 D 准備教材
E 確認講師
② 培訓需求層次有( )。A.組織層次B.工作層次C.部門層次D.工作團隊層次E.個人層次。(電大多選題)
.培訓需求層次有( A B E )。
A、組織層次 B、工作層次
C、部門層次 D、工作團隊層次
E、個人層次
③ 15.[多選題]制定計劃的步驟包括()
我覺得是bcde
④ 多選題:按照培訓目的來劃分,培訓有哪些形式:( )
按照培訓目的來劃分,培訓有哪些形式:( )
ABCDE
選項:
a、過渡性教育培訓
b、轉崗培訓
c、提高業務能力培訓
d、專業人才培訓
e、晉升培訓
⑤ 進行培訓課程的前期准備工作包括( ) 。
【答案】A、B、C、D、E
【答案解析】在新的培訓項目即將實施之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備工作,是培訓成功實施的關鍵。前期准備工作包括:①確認並通知參加培訓的學員;②培訓後勤准備;③確認培訓時間;④相關資料的准備;⑤確認理想的培訓師。
⑥ 培訓課程開始前應做好後勤准備工作,確認( ) 。
【答案】A、B、D、E
【答案解析】在新的培訓項目即將實施之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備工作,是培訓成功實施的關鍵。准備工作包括:①確認並通知參加培訓的學員。如果先前的培訓計劃已有培訓對象,在培訓實施前必須先進行一次審核,看是否有變化;②培訓後勤准備。確認培訓場地和設備,須考慮的相關因素如下:培訓性質,交通情況,培訓設施與設備,行政服務,座位安排,費用(場地、餐費)等;③確認培訓時間。須考慮的相關因素如下:能配合員工的工作狀況,合適的培訓時間長度(原則上白天8個小時,晚上3個小時為宜),符合培訓內容,教學方法的運用,時間控制;④相關資料的准備。包括:課程資料編制,設備檢查,活動資料准備,座位或簽到表印製,結業證書等;⑤確認理想的培訓師。盡可能與培訓師事先見面,授課前說明培訓目的、內容。須考慮的相關因素如下:符合培訓目標,培訓師的專業性,培訓師的配合性,培訓師的講課報酬在培訓經費預算內。
⑦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簡答 培訓前期准備步驟
一、培訓需求信息的收集方法?
(一)面談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培訓者與培訓對象之間面對面進行交流,充分了解相關信息
(二)重點團隊分析法;指在培訓對象中選出一批熟悉問題的員工作為代表參加討論,以調查培訓需求信息
(三)工作任務分析法;以工作說明書、工作規范、工作任務分析記錄表作為確定員工達到要求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依據,將其和員工平時工作中的表現進行對比,判定員工要完成工作任務的差距所在。
(四)觀察法;指培訓者親自到員工身邊了解員工的具體情況,通過與員工在一起工作,觀察員工的工作技能、工作態度、了解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搜集培訓需求信息的方法。
(五)調查問卷。
二、簡述需求分析的基本工作程序。
(一) 做好培訓前期的准備工作;1、建立員工背景檔案;2、同各部門人員保持密切聯系;3、向主管領導反映情況;4、准備培訓需求調查。
(二) 制定培訓需求調查計劃;1、培訓需求調查工作的行動計劃;2、確定培訓需求調查工作的目標;3、選擇合適的培訓需求調查方法;4、確定培訓需求調查的內容。
(三) 實施培訓需求調查工作;1、提出培訓需求動議和願望;2、調查、申報、匯總需求動議;3、分析培訓需求;4、匯總培訓需求意見,確認培訓需求。
(四) 分析與輸出培訓需求結果;1、對培訓需求調查信息進行歸類、整理;2、對培訓需求進行分析、總結;3、撰寫培訓需求分析報告。
三、如何運用績效差距模型進行培訓需求分析?
1、發現問題階段;理想績效與實際績效之間的差距的一個指標是需要培訓來改善的地方
2、預先分析階段;對問題進行預先的分析與直覺判斷及應用何種工具收集資料
3、需求分析階段。任務是尋找績效差距,包括對目前的績效和未來的績效
四、簡述培訓規劃的主要內容。
(一)培訓項目的確定;按培訓的優先順序,目標群體及其規模及其在組織中的作用來考慮設計目標及課程
(二)培訓內容的開發;堅持「滿足需求,突出重點,立足當前,講求實用,考慮長遠,提升素質」的基本原則
(三)實施過程的設計;合理安排培訓進度與各個學習單元之間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順序、時間,形成培訓進度表;培訓環境盡量與工作環境相一致。
(四)評估手段的選擇;考核培訓的成敗和對效果進行評估
(五)培訓資源的籌備;包括對人、財、物、時間、空間和信息的籌備與使用
(六)培訓成本的預算。
五、簡述制定員工培訓計劃的步驟和方法。
(一)培訓需求分析;
方法:需求分析可以運用從純粹的主觀判斷到客觀的定量分析之間的各種方法。
(二)工作說明;
方法:工作說明的方法包括直接觀察熟練工的實際工作,收集熟練工自己的介紹等間接資料。
(三)任務分析;
方法:一種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的實際表現,進而對它們進行分類,並分析它們的技術構成。另一種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的心理活動,然後進行分類和分析其技術構成。
(四)排序;
方法:排序依賴於對任務說明的結果的檢查與分析。任務說明的結果能顯示出任務之間在層次、程序上的聯系,這些是排序的基本依據。基於這些聯系,再考慮到其他一些因素(如費用、後勤等),排序就能完成。
(五)陳述目標;
方法:設計者依靠工作說明的結果進行轉換,就成了目標。
(六)設計測驗;
方法:測試學
(七)制定培訓策略;
方法:設計者回顧前幾個步驟的結果,分析必須適應的問題環境。培訓策略就要適應這些條件,最好的策略能在這些條件和對應措施間進行最適宜的搭配。
(八)設計培訓內容;
方法:通常的方法是根據工作要求確定培訓內容的性質和類型,然後對這些內容進行分析,將其分解成一個個細節,並根據受訓者的心理發展規律、內容之間的聯系來確定各個細節的先後順序,再選擇適宜的工具和方式來展現這些細節。
(九)實驗。
方法:實驗的對象要從將要參加培訓的學員集體中選取。實驗的環境條件、方法步驟、內容形式、設備工具要盡可能和真正的培訓一樣。
六、簡述培訓課程的實施與管理工作的三個階段。
(一) 前期准備工作
1、確認並通知參加培訓的學員。2、培訓後勤准備。3、確認培訓時間。4、相關資料的准備。5、確認理想的培訓師。
(二) 培訓實施階段
1、課前工作。2、培訓開始的工作。3、培訓器材的維護、保管。4、知識或技能的傳授。5、對學習進行回顧和評估。
(三) 培訓後的工作
1、向培訓師致謝;2、作問卷調查;3、頒發結業證書;4、清理、檢查設備;5、培訓效果評估。
七、簡述培訓效果的信息種類及評估指標。
種類:
(一)培訓及時性信息;(二)培訓目的設定合理與否的信息;(三)培訓內容設置方面的信息;(四)教材選用與編輯方面的信息;(五)教師選定方面的信息;(六)培訓時間選定方面的信息;(七)培訓場地選定方面的信息;(八)受訓群體選定方面的信息;(九)培訓形式選擇方面的信息;(十)培訓組織與管理方面的信息。
評估指標:
1、認知成果;2、技能成果;3、情感成果;4、績效成果;5、投資回報率。
八、簡述培訓效果跟蹤與監控的程序和方法。
(一)培訓前對培訓效果的跟蹤與反饋;(二)培訓中對培訓效果的跟蹤與反饋;1、受訓者與培訓內容的相關性;2、受訓者對培訓項目的認知程度;3、培訓內容;4、培訓的進度和中間效果;5、培訓環境;6、培訓機構和培訓人員。(三)培訓效果評估;(四)培訓效率評估。
九、如何根據培訓的目的和培訓課程的實施與管理准備工作培訓的內容,選擇培訓方法。
(一)確定培訓活動的領域;
對企業培訓的領域進行整理和分類,並把他們與培訓課程相對照,研究選擇適當的培訓方法和技巧,以適應培訓目標所設定的領域。
(二)分析培訓方法的適用性;
培訓方法是為了有效地實現培訓目標而挑選出的手段和方法。它必須與教育培訓需求、培訓課程、培訓目標相適應,同時,它的選擇必須符合培訓對象的要求。
(三)根據培訓要求優選培訓方法。
應根據公司的培訓目的、培訓內容以及培訓對象,選擇適當的培訓方法。
1、 保證培訓方法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即針對具體的工作任務來選擇。
2、 保證培訓方法與培訓目的、課程目標相適應。
3、 保證選用的培訓方法與受訓者群體特徵相適應。分享受訓者群體特徵可使用(1)學員構成(2)工作可離度(3)工作壓力三個參數。
4、 培訓方式方法要與企業的培訓文化相適應。
5、 培訓方法的選擇還取決於培訓的資源與可靠性(設備、花銷、場地、時間等)。
一、直接傳授型培訓法
(一)講授法;(二)專題講座法;(三)研討法。
二、實踐型培訓法
(一)工作指導法;(二)工作輪換法;(三)特別任務法;(四)個別指導法。
三、參與型培訓法
(一)自學;(二)案例研究法;1、案例分析法;2、事件處理法。(三)頭腦風暴法;(四)模擬訓練法;(五)敏感性訓練法;(六)管理者訓練。
四、態度型培訓法
(一)角色扮演法;(二)拓展訓練法;1、場地拓展訓練;2、野外拓展訓練。
五、科技時代的培訓方式
(一)網上培訓;(二)虛擬培訓。
六、其他方法。如函授、業余進修、開展讀書活動、參觀訪問。
十、簡述培訓制度的內容及各項培訓管理制度起草的要求
內容:
1、制定企業員工培訓制度的依據;2、實施企業員工培訓的目的或宗旨;3、企業員工培訓制度實施辦法;4、企業培訓制度的核准與施行;5、企業培訓制度的解釋與修訂許可權的規定。
要求:
(一)培訓制度的戰略性;培訓本身要從戰略的角度出發,以戰略的眼光去組織培訓,不能只局限於某個培訓項目
(二)培訓制度的長期性;培訓是一種人力資本投資活動,具有長期性和持久性
(三)培訓制度的適用性。針對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保證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照章辦事。
各項制度:
(一)培訓服務制度;
包括培訓服務條款和協約條款兩部分
培訓服務條款
1員工正式參加培訓前,根據個人和組織需要向培訓管理部門或部門經理提出的申請
2、在培訓申請被批准後履行的培訓服務協議簽訂手續
3、培訓服務協議簽訂後方可參加培訓
協約條款
1、參加培訓的申請人
2、參加培訓的項目和目的
3、參加培訓的時間、地點、費用和形式
4、參加培訓後達到的技術或能力水平
5、參加培訓後在企業服務的時間和崗位
6、參加培訓後如果出現違約的補償
7、部門經理人員的意見
8、參加人與培訓批准人的有效法律簽署
(二)入職培訓制度;
1、培訓的意義和目的;2、需要參加人員的界定;3、特殊情況下不能參加培訓的解決措施
4、入職培訓的主要責任區(部門經理還是培訓組織者) 5、入職培訓的基本要求標准(內容、時間、考核)
6、入職培訓的方法
(三)培訓激勵制度;
1、完善的崗位任職資格要求
2、公平公正客觀的業績考核標准
3、公平的晉升規定
4、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分配原則
(四)培訓考核評估制度;
1、被考核一語道破估的對象;2、考核評估的執行組織;3、考核的標准區分;4、考核的主要方式
5、考核的評分標准;6、考核結果的確認7、考核結果的備案 8、考核結果的使用
(五)培訓獎懲制度;
1、制度制定的目的;2、制度執行組織和程序;3、獎懲對象說明;4、獎懲標准;5獎懲的執行方式
(六)培訓風險管理制度。
1、企業根據勞動法與員工建立相對穩定的勞動關系
2、根據具體的培訓活動情況考慮與受訓者簽訂培訓合同,從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
3、培訓前,企業要與受訓者簽訂培訓合同,明確企業和受訓者各自負擔的成本、受訓者的服務期限。保密協議和違約補償等相關事項
4、根據「利益獲得原則」請投資誰受益,投資與受益成正比關系,考慮培訓成本的分攤與補償。
⑧ 如何做好培訓前的准備工作
1、心態的調整。
作為被培訓人員,可能對所培訓內容有所了解或一無所知,但是培訓開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因為這可能是他們晉升的一個「通道」。充分認識這次培訓工作的重要性,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2、培訓前的搜集、整理。
被培訓人員在接收培訓前,可以通過圖書館或網路等各種途徑搜集參加培訓內容的知識,對培訓的內容有個整體的認知,這樣參加培訓的時候,會很容易、很快的接收、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