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素材參考 » 社會保障制度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社會保障制度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3-20 01:41:00

『壹』 急要,關於就業和社會保障的參考文獻

[1] 張左己.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J]. 人民論壇 , 2001,(08)
[2] 楊燕綏. 社會保障:最大項公共品之一[J]. 中國勞動保障 , 2006,(04)
[3] 我國將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J]. 化工管理 , 1998,(05)
[4] 劉楠. 大柵欄街道構建五大社會保障平台[J]. 中國民政 , 2006,(04)
[5] 楊宜勇.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戰略意義[J]. 宏觀經濟研究 , 2000,(07)
[6] 劉耘. 社會保障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J]. 兵團建設 , 2006,(06)
[7] 書訊[J]. 中國勞動 , 2006,(05)
[8] 馬蘭翠.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議[J]. 經濟研究參考 , 2001,(23)
[9] 王東進. 怎樣完善社會保障體系[J]. 領導決策信息 , 2001,(13)
[10] 讓更多的人享有社會保障[J]. 前線 , 2006,(10)
[1] 黃昌建. 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4,(02)
[2] 李雪梅, 鄭莉佳, 管宏友, 黃昌建, 許茜. 農業院校大學生就業全程化教育調查及對策思考[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4,(01)
[3] 肖永文, 王新軍. 我國失地農民的出路問題探析[J]. 江西農業學報 , 2006,(04)
[4] 蘭澄世, 辛德樹. 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問題的成因與對策[J]. 甘肅農業 , 2006,(02)
[5] 潘光輝. 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的合理利益保護問題[J]. 南方農村 , 2006,(04)
[6] 王政, 祝士苓.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 世界農業 , 2006,(03)
[7] 湯翠娥. 對失地農民上訪問題的思考[J]. 鄉鎮經濟 , 2005,(04)
[8] 丁海燕, 張岩. 政府怎樣善待失地農民[J]. 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 2004,(04)
[9] 董玉虎, 郝小紅. 「失地農民」利益受損不容忽視[J]. 山西農經 , 2003,(06)
[10] 李劍軍. 不能一「補」了之[J]. 農家顧問 , 2005,(07)

『貳』 關於養老保險論文的參考文獻,多多益善,急。

2] 凌文豪. 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障體系的挑戰及對策[J]. 求索. 2009(10)
[3] 李衡,周一.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J]. 中國商界(下半月). 2008(12)
[4] 鄭少春. 我國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體系的完善[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2)
[5] 王亞柯. 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研究現狀及趨勢[J]. 學術界. 2008(03)
[6] 師振華.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影響及對策[J]. 經濟問題. 2008(07)
[7] 孫祁祥,朱俊生. 人口轉變、老齡化及其對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挑戰[J]. 財貿經濟. 2008(04)
[8] 張文學.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中國養老保險制度分析[J]. 統計與決策. 2013(16)
[9] 張運剛. 人口老齡化與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J].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2)

[1] 楊穎新. 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效應分析[J]. 商場現代化. 2010(04)
[2] 鄭少春. 我國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體系的完善[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2)
[3] 師振華.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影響及對策[J]. 經濟問題. 2008(07)
[4] 孟慶平. 人口老齡化與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J]. 山東財政學院學報. 2007(03)
[5] 郝向東. 關於我國人口老齡化及養老保險的思考[J]. 特區經濟. 2013(01)
[6] 史維良. 人口老齡化與我國社會養老保險的實證分析[J]. 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 2013(08)
[7] 成海霞. 走出人口老齡化的困境——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基金的影響及對策[J]. 中國勞動保障. 2013(08)
[8] 朱衛東,姚建平.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未來養老保險制度的影響及其對策[J]. 經紀人學報. 2013(02)
[9] 張運剛. 人口老齡化與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J]. 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02)

[1] 楊穎新. 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效應分析[J]. 商場現代化. 2010(04)
[2] 李曉霞,郝國喜. 上海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償還[J]. 中國集體經濟. 2010(06)
[3] 鄭少春. 我國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體系的完善[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02)
[4] 鄭少春. 我國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體系的完善[J]. 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7(03)
[5] 劉雄英,黃純波. 中國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J]. 金融理論與實踐. 2004(12)
[6] 班茂盛,朱連忠. 城市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籌資模式的影響及政策建議[J].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3(06)
[7] 馬斌,程貫平,劉文軍. 廣東省人口老齡化趨勢及養老保險對策[J]. 北京市計劃勞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13(02)
[8] 王金安. 人口老齡化與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缺陷分析[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13(07)
[9] 宋科凡. 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籌款模式選擇[J]. 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3)

『叄』 拜求企業社會保險論文的參考文獻

如果你只是用來一般學習,到網路文庫去找就可以了,輸入你想要的資料的關鍵字專,就能找到屬。如果你是用來作為寫畢業論文的參考素材用,建議到中國知網去搜索下載,中國知網是國內專業論文基地,裡面有很多碩士、博士畢業論文,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肆』 進兩年發表的有關社會保障學的參考文獻

[1]代利鳳,周菲.案例教學法在社會保障學教學中的運用[N].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0年第專05期
[2]李俊.關於社會保障屬課程教學的思考[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1年04期
[3]孫耀中,東方陽,戴維,付金鋒.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與評價方法[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楊芳.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公共政策學」課程教學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2年11期
[5]陳新春.應用導向下的《社會保障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年15期
[6]蒙萍.淺析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伍』 試論新型社會保障制度的構建和完善 畢業論文

中文摘要
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利於維護社會的穩定,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的要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雖已初步形成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但構建和完善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新型社會保障制度的道路依然漫長。本文以建國以來社會保障制度發展演變為脈絡,具體論述了現階段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已經取得的成效和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仍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分析借鑒北歐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先進經驗,提出了面對我國社會保障覆蓋面小、籌資渠道單一、資金使用不合理、城鄉差異大等問題時,如何構建和完善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新型社會保障制度的方法和對策。
關鍵詞: 社會保障制度 構建和完善 和諧社會

目錄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1
一、前言 2
二、我國傳統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脈絡 3
(一)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歷史基礎 3
(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實踐 4
三、 現階段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狀況 5
(一)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和體系 5
(二)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現狀 6
四、目前中國社會保障改革存在的問題 9
五、北歐社會保障制度的啟示 13
(一)北歐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制度和做法 13
(二)北歐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16
六、 和諧社會條件下新型社會保障制度的構建和完善 18
(一)基本目標 19
(二)關於構建和完善新型社會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 20
七、 結論 23
參考文獻 23

『陸』 農村社會保障論文參考文獻

[10] 郭新建. 以包容性增長理念認識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探討[J]. 寧夏農林科技, 2011,(01)
[1]秦小紅. 完善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思考[J]. 當代財經, 2005,(09) .
[2]孫文基. 試論建立農村社會保障的基本思路[J]. 農業經濟, 2006,(01) .
1]李作梅. 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J].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08,(11) .
[2]王成新,陸彥. 論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功能[J]. 北方經濟, 2006,(10) .
[3]張敏. 統籌城鄉就業的經濟法思考及完善立法的建議[J]. 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09,(02) .
[4]劉文娟. 和諧社會構建中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J]. 大連幹部學刊, 2007,(08) .
[5]覃雙凌. 我國西部地區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和對策取向[J]. 湖北社會科學, 2009,(04) .
[6]陳美珠. 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06,(07) .
[7]江治強,李將軍.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議題與政策取向[J]. 甘肅社會科學, 2008,(02) .
[8]陳志龍. 試探我國城鄉社會保障服務均等化的政策選擇——基於政府公共政策價值理念的分析[J]. 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9,(04) .
[9]王長委,劉增宏,張俊平. 中山市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現狀調查及分析[J]. 廣東農業科學, 2010,(04) .
[10]林淑周.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研究綜述[J]. 福州黨校學報, 2011,(01) . 6]李永生. 甘肅省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研究[D]. 蘭州大學, 2007 .
[7]王守雲. 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 山東師范大學, 2007 .
[8]陳建馨.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學, 2007 .
[9]郭喜忠. 西部地區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研究[D]. 中國農業科學院, 2007 .
[10]萬敏. 農民參與農村社會保障的意願研究[D]. 華中農業大學, 2007 .

『柒』 本人在寫論文,有關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可是這個真沒什麼參考文獻,全是國家規定的,參考文獻怎麼寫

中國目前還沒有真正的社會保障制度。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目前享受的養老金屬於封建特權,企業單位目前享受的是商業保險,農民目前享受的是救濟。

『捌』 怎麼樣寫有關社會保障問題的文獻綜述

剖析中國社會保障制度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對公民在年老、疾病、傷殘、失業、生育、死亡、遭遇災害、面臨生活困難時,由政府和社會依法給予物質幫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的基本制度之一。國家必須制定社會保障法律規范,保證社會保障制度真正得到貫徹實施。
從邏輯上講,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應當先設計再建設,至少在建設之前應該有一個框架性的思路。但是,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在原有設計被明顯放棄的情況下,卻始終缺乏長遠性的總體考慮。在一定程度上,對整個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進行宏觀審視,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社會政策的當務之急。
簡單觀照,近十幾年尤其是明確提出經濟體制轉型任務之後的十年,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整體設計曾經出現過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過程。由於關於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總體框架這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被長期懸置,目前在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實踐中,已經出現了一些明顯的問題。這些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是:一、概念使用和某些提法相當混亂,不少保障項目定性不清、目標不準,沒有具體的實施步驟。。二、部門之間、制度之間、上下級之間缺乏溝通、缺乏協調,導致整個社會保障制度層次性不強,支離破碎,甚至出現某項保障制度受重視的程度隨著不同社會群體政治呼聲的大小、部門勢力的大小或者某領導人個人影響的大小而發生變化的情況。三、非制度化特徵十分明顯。集中表現在:法制化水平不高,即使已有法規也嚴重缺乏執法力度,保障制度難以落實;有些保障項目中政府、社會、家庭、個人責任不清,保障效果難以到位;政府職能錯位,不同部門、不同層次的政府責任不明確,同時出現越位和缺位現象;資金籌措不規范,對地方財政的社會保障出資缺乏有效監督;發動社會力量不充分與過分依賴社會力量的情況並存。同時,整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具有明顯的應急特徵,突出表現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四、整個社會保障制度存在明顯的結構性缺陷。五、社會保障工作的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突出表現為沒有形成一支從研究到操作的專業化隊伍。不少保障項目的立法缺乏研究成果的鋪墊,很多新的措施缺少前期論證。
造成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缺乏總體設計和框架性關鍵原因,大致有以下三點:
1、各有關方面對社會保障制度重要性的認識尚未達到應有的高度。
2、不少人對社會保障制度的了解和認識存在某些偏差、錯誤,甚至誤區。。
3、有的人對社會保障制度專業化、規范化建設的必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
面對當前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中的主要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應實行:以「補救模式」為目標,以社會救助為基礎,以社會保險為主體,以社會福利為補充。
以「補救模式」為目標,就是在充分發揮市場、社會、單位、家庭和個人作用的基礎上,政府只在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中發揮拾遺補缺的作用,而且保障水平只限定在維持基本生活的水平上,保障制度的設計以不損害市場機制有效運作為必要前提。按照「補救模式」的要求,無論在社會救助、社會保險還是社會福利制度方面,政府都只發揮最小的、迫不得已的作用。選擇這樣的社會保障目標模式,是與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國家財政能力、中國社會的具體國情等因素密切相關的。
以社會救助為基礎,就是把社會救助體系的建立和維護放在整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優先位置,努力建立以維持最低生存為目標,以國有企業下崗職工、貧困人口、災民、「三無」和「五保」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為重點,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核心,以災民緊急救助制度、救助性福利服務制度、社會互助制度、扶貧開發制度為主要內容,以醫療、教育、住房、司法等專項救助和臨時救濟為補充,以統一的社會救助服務網路為基本載體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救助體系。以社會救助為基礎構築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既是我國國情所決定的,也是我國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發展水平的具體體現。
以社會保險為主體,就是把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和正常運行作為整個社會保障制度是否已經建立並良好運行的根本標志,努力建立以維持溫飽水平為目標,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和護理保險為主要內容,以多樣化、可選擇的補充保險為重要輔助的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保險制度。以社會保險作為整個社會保障制度的主體,是社會保險制度廣闊的保障面所決定的,沒有這個網路作為屏障,政府的社會救助制度將不堪重負。而基本社會保險制度把保障水平定位在維持溫飽的水平上,是「補救模式」的基本要求,也是與中國政府的財政承受能力相符合的。
以社會福利為補充,就是把社會福利制度作為完整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之一,努力建立以國有企業職工、退役軍人、各類公務人員和見義勇為人員社會福利為基礎,以職業福利、家庭福利、公益事業和社區福利為基本內容的中國特色的社會福利制度。在此,由國家向國有企業職工、退役軍人、各類公務人員和見義勇為人員提供社會福利,是國家義不容辭的基本職責,但由於對這些群體的保障在水平上普遍高於社會保險的一般保障水平,在目的上多數已經成為政府與各種社會力量競爭人力資源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理應成為社會福利制度的基礎。同時,在我國,還要大力發展以政府和社會支持為主要方式的家庭福利,大力發展以提高社會競爭力為目的、由單位提供的職業福利,大力發展由政府、社會和社區居民共同提供的社會公益事業和社區福利。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學術界存在著一種片面誇大社區福利重要性的現象,有的學者甚至不恰當地提出所謂「社區保障」的概念,並賦予社區保障以「第二安全網」的定位(竇玉沛等:《重構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探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93頁。)應當指出:從理論上講,這種主張也許可以成立,但中國的城市社區目前還遠遠沒有成熟到可以承載為居民提供保障的地步,而且只要社區自治是一句空話,社區服務、社區保障之類就永遠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根本不可能持續發展。
在整個社會保障制度總體框架的設計中,除了基本目標和保障項目之外,還應當包括三個體系:
法規體系、管理體制以及服務體系
綜合現在的探索思路和已經建立起來的社會救助、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服務組織及其運作情況,社會保障服務體系的基本格局應當是:以國家辦社會保障服務機構為示範,其他多種所有制形式的社會保障服務機構為骨幹、社區服務為依託、家庭服務為基礎的社會保障服務網路。
針對上述問題,面對上述任務,要建立健全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就需要選擇以法規建設構建總體框架、以探索實踐完善各項制度的基本路徑,大致要經過制度整合、探索實踐和完善法規三個步驟。
總之,健全社會保障是政府應該提供的公共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以公共衛生為例,由於農村衛生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相對較低,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醫葯費用負擔超越了一般農村居民的經濟承受能力,影響了農村居民對衛生服務的利用,一些農村居民陷入了「因病致困」、「因病返貧」的惡性循環。「十五」後期,開展了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但由於試點剛剛起步,覆蓋率不高,保障水平有限,因此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問題。城鎮居民衛生服務需求也迅速增長,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享有醫療衛生保障的人只佔總人口的15%,且享受的待遇標准不一,差異巨大。
解決公共服務發展滯後、總量供應不足、公共投入短缺、分配不平衡的問題,關鍵是解決政府在社會公共領域的缺位問題。政府管理理念創新和完善公共資源管理體制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務功能,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關鍵,也是「十一五」時期促進就業、健全社會保障的中心環節。

只學過一點我也不是很懂啊

『玖』 有關社會保障制度的參考文獻

1)適時建立和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本世紀初,隨著工業化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美國引起了人們對老年生活的普遍關注。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使老年人生活處於最困難境地,社會退休金成了老年人的希望所在。1934年,羅斯福成立了經濟保險委員會,1935年公布了社會保障法,1939年增加了傷殘保險和老年配偶養老保險。經過幾年准備。在積累了一大筆基金後,於1942年付諸實施,開始支付退休金。二次大戰中沒有新的變動。50年代經濟有了很大發展,1965年增加了老人醫療保險,1972年又增加了殘廢者醫療保險。經過50多年的逐步發展與健全,形成了龐大的社會保障體系。 (2)老年法定退休保險具有強制性、貢獻性和福利性,退休和醫療保險基金有正常來源渠道,能自我調整和自我調整。其退休金的收與支是按照現收現付、收支平衡的原則確定的,根據人口老齡化的預測、退休費支出的需要,不斷調整保險稅稅率,通過自我調整達到自我循環正常運轉的目的。 (3)發展保險公司經營的自願投保退休金保險,吸收閑散資金增強經濟實力,為人口老齡化做准備。美國的一些人壽保險公司除經營人壽保險、財產保險、死亡保險外、還大力經營集體和個人自願投保性質的私人退休金保險,作為法定退休保險的補充。集體退休保險,由企業僱主為雇員投保,根據企業經營好壞和雇員個人情況投保可多可少,雇員退休後逐月領取。政府通過對退休保險金免稅手段予以支持。並通過投資獲取的利潤,用來彌補膨脹使投保金額貶值的問題,以保證退休者收入,增強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感。 (4)嚴格控制失業救濟金發放標准和發放時間,以利於失業者積極再就業。聯邦立法規定由企業僱主繳納失業保險稅款,雇員不繳。利率由各州自行確定,全國不統一。救濟發放時間,大多數規定需經一周等待期後方可使用,最多支付26周,聯邦法規定在失業高峰期可延長合乎法定救濟周數的50%,即最多追加13周。嚴格限制發放周數的目的在於促使失業者積極再就業。 (5)採取措施,增收節支,迎接老齡化的嚴重挑戰。其研究採取的主要措施是:注重研究管理與效率、保障目標與水平問題,逐步提高保險稅稅率;退休金也要納入個人所得稅范圍之內,把負擔加在高收入者身上;適當降低各項福利待遇水平,使之不要緊跟工資水平的增長;利用退休基金搞投資經營,增中儲備,減少年輕人的社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