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發現課題
如何發現課題
科研課題即研究題目,是依據研究目的,通過對研究對象的主客觀條件進行分析而確立的研究的問題。
一、選題的意義
第一,是教育科學研究的起點。
第二,是教育科學研究成功的必要條件。
第三,能反映研究者的研究能力。
二、課題的類型
教育是一個廣闊的研究領域,蘊含著豐富的研究課題。教育科研課題從不同角度可以分為不同類型。
1、從研究的性質看為:
理論性課題。
應用性課題。
2、從資料來源和時間看:
歷史性課題,
現實性課題,
3、從研究的內容看,
綜合性課題。
單一性課題。
4、從研究的手段看:
實驗性課題,
描述性課題,
5、從課題選定形式看:
新開課題
結轉課題
委託課題
自選課題
總之,對於教育科研課題可以進行多角度、多側面的分類。不過各種類型的劃分都只是相對的,在現實的教育研究中的課題往往是幾種類型的綜合。
三、選題途徑與方法
(一)問題來源(選題途徑)
1、從有關理論中演繹研究問題。
2、從教育實踐中發現研究問題。
(1)從如何提高本職工作的質量上去發現問題。
(2)從工作中的困難與缺點中發現問題;
(3)從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總結中發現問題;
(4)在移植和借鑒其他領域先進經驗和方法中提出問題;
(5)從教育實踐活動的觀察中去發現課題;
(6)從平常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
3、從過去研究中尋找研究問題。
4、從各種信息交流中去發現研究問題。
(二)選題的思維策略
1、懷疑。
2、變換角度。
(三)選題的原則要求
1、價值性原則。
(1)理論價值
(2)應用價值,
(3)綜合價值,
例如:「上海高中生思想狀況的調查報告」
2、科學性原則。
3、創新性原則。
教育科研的創新重要表現在:
(1)內容上創新,
(2)方法上創新,
(3)應用上創新,
4、可行性原則
選題不宜過大
選題不宜過難。
選題不宜過於專業化。
(四)選題的具體方法
小題大做,即課題的切入口要小,但解釋面要大。小題大做的意思就是將課題做深做透。
要注意循序漸進。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單項到綜合,步步為營、逐漸發展。
⑵ 畢業論文老師讓我們自己看文獻,什麼發現選題,可是我完全不會怎麼辦
在一些期刊網上,查找一些和你專業有關的內容,看看別人都研究了一些什麼內容,發現你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是什麼,確定題目。再搜索一些和自己要研究的題目有關的材料看看,具體寫論文的格式網上應該有,你可以看看, 或者請教你們的指導老師。
⑶ 請以「發現」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600)字左右
發現
黃爽
人,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註定要發現無數東西。剛一睜眼,他發現的是媽媽慈愛的臉龐;學會走路,他發現站著比爬行更省力;剛剛懂事,他發現人人都會愛他;逐漸長大,他發現世間充滿真情……「發現」像一陣飄忽的風,看不見,卻實實在在地存在;「發現」似一張無形的網,摸不著,但將世界罩住。發現,真的無處不在。
身為學生,你會發現,學習原來可以變為輕松的游戲,這個發現,將使人熱愛學習;身為教師,你會發現,學生原來很可愛,他們可以成為你的朋友,這個發現,能夠使你和學生真正「打成一片」;身為人子,你會發現父母養你不容易;身為人父,你會發現子女也很關心你;身為人民公僕,你會發現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身為貪官,你會發現法律的鎖鏈是塢的……「發現」,能夠宏揚「真善美」,消滅「假丑惡」。「發現」,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社會繁榮安定。
當我聽說有的父母因發現不了子女的長處而動輒對其打罵時,道德告訴我,失去發現將使世界變冷;當我知道有個青年因無法發現自己的出路而憤世駭俗,最終自盡時,理智告訴我,丟掉發現會令社會衰退;當我了解到有的科學家「只差一步到羅馬」卻突然放棄時,真理告訴我,離開發現讓會讓歷史的車輪止步。「發現」有著無窮無盡的威力,它能夠控制世界、左右社會甚至改變歷史。
離開了發現,世界將是什麼樣?那將是勞作者的伊甸園,人們只知道工作,卻不知發現周圍的美,使世界死氣沉沉;那將是傳說中的無知山谷,人們只懂得盲從,而不理解發現世界的先驅。那時,所有的事物都像籠中的獸、繭中的蠶、折翅的鷹,只有發現,才能使困獸出籠,蠶生雙翼,鷹擊長空!
〔簡評〕
本文作者典型的議論文手法,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把「發現」作為一個無處不在但又難以琢磨的事物來寫,將它同人的一生,人的不同身份,職業等聯系起來進行抒情和議論,贊美了「發現」的偉大,指明了「發現」的價值。散文的抒情使文章顯得優雅大方,敏銳的思考和開放的思路使眾多零星的材料集中於一個主題下,前後響應,渾然一體,可見作者渾厚扎實的作文功底。
⑷ 以 發現 為主題的作文題目
我不知道詩意該如何發現,但是,在我看來,我的老家是富有詩意的。
我的老家在一個小山村裡,如果可以,我願意到自家屋後的小樹林里去閑逛,在回家的小路上抬頭觀賞天邊的晚霞。享受著山野的詩意。
我所憧憬的詩意之美,並不是杭州富有朦朧之美的西湖,也不是廣西擁有懷念之意的海棠橋,而是可以讓我感到真實的一種美,一種擁有淳樸之感的詩意之美。或許是因為它親切,我如同置身於陶潛筆下的桃花源一般,忘卻了那些城市裡的嘈雜。在被世人忽視的山野中,我發現了詩意的本質。
現在的城市,越來越熱鬧,可曾經的詩意都被現在漫天的灰塵所掩埋了。只留下公路旁模糊的樹木的綠色淡影在塵埃中嘆息。為什麼,山野里的樹木都生機勃勃,充滿了詩意的綠色,可城市裡的樹木卻讓塵埃玷污了它們充滿詩意的本質?詩意應當屬於綠色,可我卻感受不到詩意了。
與其在 塵市 之中感受無趣的熱鬧,還不如在充滿鄉土氣息的鄉間小路上行走,穿梭在那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花朵與茵茵綠草組成的詩意之中。我安靜地在這種詩意中徘徊著。
突然間,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細細聆聽著雨絲波動了山野的鉉,奏出了一支優美的詩意之歌,那聲音如同清涼的山泉一般滋潤了我那在城市裡乾涸已久的心田。朦朧的山林,使得山野更加具有一番詩意之味。不由得令我想到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的景象。
在我老家的山野之中,我們可以隨時發現詩意,想起我們曾學過的千古佳句,自然也會得到許多啟發。
我們在山野中發現詩意,找到最淳樸的美。
⑸ 以 發現 為題目 800字作文 急!!!!
發現……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事情在不斷地被我發現著……
媽媽是個非常愛干凈的人。洗衣服是寧可不吃不睡也非做不可的「工作」,她把臟衣服放在洗衣板上,揉呀,搓呀,時時不用沾滿泡沫的手擦擦額上的汗捶捶發酸的腰。媽媽洗衣的情景,猶如電影里的一個鏡頭,不斷地「播放」著。終於有一天,我拿著自己的臟手帕,趁媽媽不注意,偷偷地去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手帕洗干凈了,我吁了一口氣。這時,我發現早已倚在門邊的媽媽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爸爸非常關心我的學習,經常了解我的學習情況,可他從不陪讀,也不檢查作業。他總說:「我相信孩子。」我聽了這話,精神上有了一種莫名的動力——一定要好好學。我用自己的成績證明了這一切。當我把大紅的證書捧給爸爸時,我發現,不愛笑的爸爸臉上浮現出了燦爛的笑容。
奶奶七十多歲了,她非常疼愛我,姑姑來看望她時,總會帶來許多好吃的東西,而奶奶總是捨不得自己吃。她說:「讓我的乖孫女吃吧,好長大個子。」我明白奶奶對我的愛。於是我拚命地投稿,用得來的稿費買了一袋奶粉,當我把奶粉放在奶奶眼前時,我發現她那本已混濁的眼睛裡閃出晶瑩的淚花。
發現,使我看到了媽媽的欣慰;發現,使我懂得了爸爸的希望;發現,讓我回報了奶奶的疼愛。發現,……
⑹ 怎樣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新的課題
徐州市教科所 李燕確定課題是教育科研的首要環節和起點。確定課題的實質是選定科研方向,確定科研目標。筆者從事課題管理工作,有時會有老師找到我,問我要課題。的確,對於初涉教育科研領域的教師來說,日復一日的備課、上課、下課、改作業等平淡無奇,選擇一個課題的確有難度。孰不知,對於每一個教師來說,課題就在身邊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只要你能勇敢地面對現實、練就一個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頭腦,養成深入思考的習慣,發現和確立一個恰當的課題並非一件難事。那麼,如何發現和選擇教育科研課題呢?一、 從教育熱點問題中找問題教育熱點問題是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的、答案並不十分明確或有一定爭議的問題。這些問題一般是與教育改革如影隨形的,如在目前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人們普遍關注的學習方式的變革問題、課程資源的開發問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問題等。這些問題有較大的可研究和討論的空間,研究者可以結合自己的研究能力及學校的實際情況,確立相應的課題。比如,一所小學的數學教師確立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實效性的研究"這一課題;一所九里區的中學根據學校的區位和文化特點確立了"徐州地區兩漢歷史文化初中校本課程開發"課題;一所師范學校確立了"教師群體學習化組織的建設研究"課題。從熱點中找問題要注意不要貪大。貪大的後果是研究起來不知從何入手,操作性差。即使勉強研究,其結果也將是空洞無效的。一位教師曾確立過這樣一個課題:"九年制學生學習與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但經反復思考後認為,這一課題對於基層學校的教師來說,研究的時空太大,研究的內容涉及太多,操作起來太困難,後來不得不放棄該課題研究,重新選擇了新的課題。從熱點中找問題還要注意不要跟風,即不要看別人研究什麼就盲目跟從。要首先通過學習,對要研究的問題有一定的認識;要考慮自己的研究能力。待各方面的條件成熟後再進行研究。記得當創新教育剛被提出時,許多學校選擇了這方面的課題。到目前為止,許多研究者還沒搞清楚創造和創新的區別和聯系,"九五"立項的課題仍無法結題,只能不了了之或被取消立項了。二、 從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和困惑中找問題每一位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和困惑。這些問題和困惑被關注和提取出來後,可能會成為很好的研究課題。比如,一位小學英語教師發現英語教學中電教媒體的使用存在盲目性大、實效性差的問題,於是提出了"小學英語教學中電教媒體的使用研究"這一課題。通過課題研究,了解了學生對各種媒體使用的意見,對每一種媒體的使用提出了具體的方法,如使用的時間、適合何種內容使用等,提高了媒體使用的實效性和針對性。要想從教育教學實際中找到值得研究的問題,教師應注意平時的積累。應事事處處做有心人。如,注意觀察學生,從學生身上尋找值得研究的問題。有一位教師做的研究非常值得稱道:班上一位同學骨折了,二次後,班級同學對他更是照顧有加。但這位同學卻顯得悶悶不樂。這位教師通過了解家長,得知他覺得大家在可憐他。教師很敏感地抓住了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體驗怎樣從"積極學習關心"轉向"試著學會關心",開展了系列活動,很好地進行了"學會關心"課題研究。教師還應注意隨時記錄發現的問題、自己的困惑和想法等,這些材料都可能成為進行課題研究的素材。從發現問題入手,對問題加以分析,探求問題的症結,基於對問題的認識,擬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實踐中實施方案,謀求解決問題,並對實踐過程不斷加以反思,這是教師進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三、從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指南中選課題每個地方都有教育科學研究管理或教育科研規劃領導小組,這些或部門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會定期或不定期地發布一些教育科研課題指南。對這些《指南》中的課題,教師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進一步具體化,提出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課題來。以上三種發現問題以形成課題的途徑對於基層學校的教師來說比較容易操作,也最為常用。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習理論,提出問題以形成課題。如,可以驗證、應用某個理論;可以對某個理論的某個方面提出異議;可以解決某個理論提出卻沒能很好解決的問題等。這些途徑對基層學校的教師來說要求較高,需要教師首先通過學習和思考吃透理論,然後再提出問題,切忌對理論一知半解就匆忙上陣。比如,要研究建構主義理論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就得先讀幾本有關建構主義的書籍。可以說,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是相當普遍的,只要教師有較好的專業理論基礎,經常關注教育科研的動態和發展趨勢,勤於思考,勇於變革,就一定能發現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當問題被提出來後,能否進一步形成可以研究的課題還有待斟酌。教師在以下幾方面要注意:首先,教師要加強對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學習,更新教育觀念,牢牢把握當前的改革方向。否則,即使有可以研究的問題,也會因指導思想的錯誤而確立出"不合時宜"的課題。比如一個學校提出一個名為"小學中高年級差生研究"的課題方案,顯示了對現代教育理念的了解不足。因為僅憑成績怎麼能蓋棺定論學生為差生了呢?新加坡一位校長就直言他們學校沒有差生,學生的發展水平不一樣,各有各的特長,每一個孩子都獲得了成長與發展,因此不能說哪個孩子是不好的,是差生。已進入二十一世紀了,對人的評價還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所以象這樣的課題實在不可能在"十五"的大環境下確立。第三、對於別人已研究的課題,許多教師心存顧慮,怕步別人的後塵,白費工夫。筆者認為,這種顧慮大可不必。因為,基層教師的教育科研是一種"現場式"的研究,每一位教師的研究現場、研究對象與別人的都有所差異,而研究者本人選取的研究視角、研究能力和方法也未必與別人相同。從這一角度看,教師盡可以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在研究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和思考,解決問題,形成研究成果。這樣的研究成果未必具有多少推廣價值,但應當是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的,具有校本性;教師可以在這種研究中得以發展。但筆者並不提倡閉門造車,教師應關注同一研究領域中別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趨勢,借鑒別人的經驗,搞出自己的特色。第四、要重視專家的論證。一個課題確立的是否恰當,有時教師自己沒有把握。這時最好藉助專家的力量,請專家為課題把脈。專家可以是高校的理論研究者,可以是科研人員,也可以是有經驗的一線教師和領導等。基層教師與理論研究者形成研究共同體,是基層學校科研的良好範式。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總結一下選擇和確立課題的一般步驟:1、尋找選題線索。通過閱讀文獻、觀察思考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與同事交流,發現課題研究線索。2、提出初選課題。對課題研究的若干線索加以整理,作為備選。3、對選出的課題進行疏理,進一步明確研究目的、意義、任務、方法。4、了解國內外同類課題的研究成果,借鑒別人的經驗,確立自己的特色。5、分析課題研究的主、客觀條件。6、進一步分析、論證課題研究的可行性,最終確立研究課題。
⑺ 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如何選題之發現高質量的課題
雖然在我們的頭腦中存在著各種各樣需要解決的問題,但當我們要真正確定一個課題進行探究時,我們又會發現自己的頭腦中的問題太一般化了,這些問題好像很難成為一個課題,不值得研究。這就是學生參加研究性學習時感覺到無課題可以研究的原因。正如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當然,愛因斯坦說"問題"不是一個一般化的問題,而是可以進行研究的問題即課題。那麼,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尤其是發現高質量的問題呢?
1.要認真對待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現象 什麼是現象?現象是指事物在發生、發展和變化中的外部形式和表面特徵。事物的現象中往往包含著事物發展的規律,這就要求學生認真對待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現象,在人們熟視無睹的、習以為常的、雜亂而紛壇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中,透析發現它們所顯示的趨勢、規律和本質。 世界每天都是新的。這是因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或現象每時每刻無不處於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作為一名中學生在觀察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現象時,要特別關注那些新奇的現象、重復的現象和密集的現象這三種有價值的現象。從這三種現象入手進行思考,就可以產生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這是因為從新奇的現象中能考察發現未來趨勢(包括發現有重大價值和發展前途的新事物);從重復的現象中能考察發現客觀規律;從密集的現象中能考察發現事物本質。 新奇的現象是指在客觀世界中剛出現的新鮮、奇特的現象。新奇的現象大致可分為兩種,即新鮮的現象和奇特的現象。新奇的現象在剛出現的時候,無疑是屬於偶然的現象、個別的現象,但這些偶然的現象或個別的現象在平時最容易被同學們忽視,這就要求同學們平時要有目的地對這些偶然的現象、個別的現象多提幾個為什麼,多提幾個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會成為同學們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最好課題。古今中外,從偶然的現象、個別的現象進行認真思考而取得很大成績的人不勝枚舉。比如,有一次,華陀到野外采葯,無意中看到一隻黃蜂撞進了蜘蛛網,蜘蛛趕緊把網收緊,於是,黃蜂便被蜘蛛網纏住了。突然,黃蜂出奇制勝地用它尖銳而劇毒的蜂刺一下刺進蜘蛛的大肚子。這時,被黃蜂蜜中的蜘蛛再也顧不了它的蛛網,從高處掉了下來。華陀滿以為蜘蛛必死無疑,豈知蜘蛛掙扎著向前爬去,當它爬上了一片苔鮮時,便在苔鮮上翻滾磨擦。不一會兒,蜘蛛競****般地恢復了原態,並且又麻利地回到了蜘蛛網上,與黃蜂繼續進行殊死的搏鬥。面對這一奇跡,華陀不斷思索,反復實驗,終於研究出了苔鮮膠。 重復的現象是指同一事物在一定的時空里或以一定的形式多次性地出現的現象。重復的現象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時間、空間中出現的重復現象,另一種是間斷性、連續性顯示的重復現象。例如,花開花落,候鳥徒遷,雄雞啼曉,四季輪回,潮汐漲落,等等,這都是人們習以為常的一些周期重演、過程重演或內容重演性的重復出現的現象。但是如果對這些重復的現象深入研究一下,就會有重大發現。 只要學生在平時能認真地考察,用心思索這些在學習生活、社會生活和自然界的重復現象,一定會產生有價值的問題,一定會在研究性學習中有所突破,取得較大的成果。科學上的一些重大發現和創造都是從觀察重復現象開始,微生物的發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列文虎克是荷蘭顯微鏡專家和生物學家。1675年的一天,同往常一樣,列文虎克又在顯微鏡下觀察著什麼,時間長了,他感到眼睛疲乏,便出門到屋檐下休息。這時,天正巧下著雨。望著屋檐上流下來的雨水,列文克虎突發奇想:"這清潔透明的雨水裡會不會有什麼東西?"隨即拿來二支試管接了一些雨水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出乎意料,顯微鏡下竟有成百上千隻"小動物"在活動。他興奮極了。可是,過了不久,當他又接了雨水觀察時,卻連一"小動物"也沒有,而且一連幾次都這樣。雨水中有"小動物"的現象間斷了,但他毫不灰心,認為雨水中有"小動物"可能是必然規律而不是偶然現象。於是,他決定繼續觀察。果然,幾天後,又下雨了,列文克虎取雨水再次觀察時,顯微鏡下又出現了"小動物",只不過地方不同,"小動物"的形狀和活動方式也不同罷了,最後確定"小動物"為一種新的物質即微生物。 密集的現象是數量很多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集聚在一定的時間、空間里,同時存在或短時間內先後相繼出現。密集的現象後面往往涵含著事物的規律,因此,我們對密集的現象要經常問:"這些現象的出現意味著什麼",通過對問題的思索就會有新的發現。例如,1878年,盛產葡萄的法國梅杜克地區由於葡露菌病的流行,絕大多數的葡萄在快要成熟時都咧開口子,慢慢地腐爛了,可是波爾多城市郊靠近馬路的一片葡萄卻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唯一難看之處是葡萄上沾滿了藍不藍,白不白的東西,並且散發出難聞的怪味。這一成群密集現象引起了波爾多大學教授米勒德特的注意。通過實地考察,他發現,原來這片葡萄園的主人怕過路人偷吃葡萄,就把白色的石灰水和藍色的硫酸銅溶液混合在一起,噴到葡萄上,結果,不但無人偷摘他的葡萄,還意外地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米勒德特抓住葡萄園主的"豐收秘訣"不放經過進一步研究,終於找到了這種混合液的最佳配方,即後來人們用來防止瓜果和豆類植物病害的"波爾多"液。 2.要學會觀察與思考,養成不斷提問的習慣 有的學生當看到別人成果時,會感嘆說:"這種現象我也看到過,當初我怎麼沒想到呢。出現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該學生的觀察與思考的能力不強,說得嚴重一點是不會觀察。有的學生認為觀察不就是"看"嘛,人人都會,有什麼難處,沒有什麼了不起,其實要做到正確、全面、深刻地觀察是很不容易的。黑格爾說:"假如一個人能看出當前顯而易見的差別,譬如,能區別一支筆和一頭駱駝,我們不會說這人有了不起的聰明。同樣,一個人能比較兩個近似的東西,如橡樹與槐樹,或寺院與教堂,而知其相似,我們也不能說他有很高的比較能力。我們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異中之同和同中之異。從表面上差異極大的事物之間看到本質上的共同點或從表面上極為相似的事物之間看到本質上的不同,這才是觀察的真正難點。 那麼,學生如何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並從觀察的現象中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呢?首先,觀察現象應在明確的目標指引下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這就是說,一個人要有問題意識,要有懷疑一切的精神,形成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慾望,對事物或現象有特殊的敏感,用創新的眼光和視角看人們司空見慣、熟視無睹或新奇陌生,甚至不起眼的東西,想人所不想,見人所不見,發掘其潛在的意義和價值。其次,進行觀察時思想應當不受任何約束,以免用先入之見去搜尋預期的結果。要尊重客觀,時刻保持一顆好奇心,密切注意任何意外現象的出現,因為,意外情況往往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重要事實的發現。再次,觀察必須與思考相結合。培根說"我們不應該像螞蟻,單是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從自己肚中抽絲;而應像蜜蜂,既採集又整理,這樣才能釀出香甜的蜂蜜來。"所以,觀察不應該是消極地注視,而應是一種調動已有知識儲備與眼前觀察對象相比較、判別,並積極猜測、聯想、推理和整理的過程。 3.要建立一個自己的問題庫 我們對現象的觀察和思考時,問題的產生有時是很短暫的,在大腦中一晃而過,如果不把這些問題及時記錄下來,這些問題就會不復存在,而有時這些問題往往是有很大的價值。因此,學生們要養成記問題的習慣,不要過多地去顧及問題的質量檔次,不顧自己以現在的知識和能力水平能不能回答這些問題,隨時記下你所想到的問題,以建立自己的問題庫。 4.學會從一個主題出發,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各種問題 要敢於與同學和老師討論,甚至爭論,敢於把自己的觀點和思想亮出來,在討論中開拓自己的思路,修正自己的觀點,產生更多更深刻的問題。比如,以"酸雨"為主題,我們可以發散性地產生一些有關酸雨問題,"酸雨是什麼?"、"為什麼會形成酸雨,形成酸雨的條件是什麼?"、"世界上最早出現酸雨是什麼時候?在哪個地方?"、"為什麼酸雨越來越嚴重?"、"酸雨對環境有何影響?"、"如何減少酸雨的產生?"等等。也可以通過對一些熱點問題的討論,引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例如,通過對中國加入WTO利弊的討論,可以引出很多值得同學們思考的問題:"WTO與中國的房產"、"WTO與中國的農業"、"WTO與中國對外開放"等不同主題,在各個主題下還可以派生更多的問題。
⑻ 如何在教學中發現科研選題
一:課題的大小要適度,開始應以小課題研究為主,初搞教育科研的人,易犯的一個通病是,往往把研究課題選得過大,以為大課題就有研究價值。實際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這些問題或者在規定的時間內根本無法解決,或者無法獲得可信的科學結論。如「中國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研究」這個課題,就太大了,使人難以入手。一者它的研究對象是中國青少年,個人根本無法研究。二者「非智力因素」是一個外延很大的概念,要從哪一方面著手,「研究」並沒有加以限定,很難操作。但若進行較小課題的研究,如提高初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實驗、愉悅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中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習慣調查、學生考試「怯場」心理研究等,就容易獲得成果。因此,在選擇研究課題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選擇范圍大小與實際研究條件相適合的課題。而且,無論是微觀課題研究還是宏觀課題研究,綜合課題研究還是單項(單科)課題研究,都要力求使所研究問題清晰、具體與可操作化,提高研究成功的可能性。
二:選擇課題時要揚長避短,緊密結合本職工作
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無論是基礎理論研究還是應用研究,宏觀研究還是微觀研究,都是必要的。但對於工作在教育實踐第一線的廣大教師來說,一方面是實踐經驗豐富並能保持與教育對象的直接聯系,這是優勢,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著不利之處,即教育教學任務繁重,難以有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從事科研。這就需要揚長避短,選擇那些與實踐聯系較密切的應用性課題、微觀課題進行研究。這樣既可以提高本職工作的質量,又較容易獲得成功。當然,若有條件者,也可以選擇理論研究或宏觀研究方面的課題。
三:選題時應大量參考相關文獻,同時參考的資料要高檔次,開始時應廣泛閱讀,先確定大題目;然後逐漸縮小。最後選定的課題題目應越小越好、越微觀越好。
四:研究的課題(包括學校的總課題和教師的子課題)應來自於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課題從教育教學的問題中來也是中學教育科研貼近、貼緊教育實際的具體體現。其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如果你是學校的管理者,可能會發現諸如校本課程如何建設、教師積極性如何調動、德育工作如何提高實效性等問題;如果你是班主任,可能會發現諸如班主任角色如何正確定位、心理偏差學生如何教育、嚴格管理與民主管理的度如何把握等問題;如果你是老師,可能會發現諸如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如何處理、怎樣教學生學會學習、如何避免學生中的抄作業現象等問題……這些大大小小的、司空見慣了的、甚至是熟視無睹的問題都可以成為研究的課題。一句話,就是要把令人最煩惱的問題作為課題。因此,中學老師都要做有心人,要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善於從紛繁蕪雜的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然後圍繞問題去學習理論,再進行篩選,建立起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展開研究,積累資料與體會,並進行反思總結,形成規律,上升到理論。其思路為「
發現問題—學習理論(論證)—建立課題—開展研究—反思總結(理論)
」。如果我們中學的教育科研能夠真正做到從問題中來,通過研究解決問題,那麼,中學教育科研就能夠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增強教育科研的針對性,提高教育科研的實效性。只有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中學的教育科研才是有生命力的,才可能結出累累碩果。
⑼ 一個學者在選擇題過程中想尋找前沿主題,可以使用選題發現的哪個功能
一個學者在選擇題過程中想尋找前沿主題,可以使用選題發現的哪個功能?
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