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張廣智的學術旨趣
1、世界古代史研究。著重探討希臘羅馬文明的特徵及其發展,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論「希臘的奇跡」——一項歷史學的分析》等獲獎論文及其他論文10餘篇。
2、世界文化史研究。偏重於世界古代文化的研究,曾主編《世界文化史》。
3、西方史學史研究,這是主要的專業領域。側重於自古典的至現當代的西方史學,兼及中外(西)史學的比較研究,已發表這類學術論文一百餘篇,著作多種(詳見學術成果目錄)。其中學術著作的海外版有7種。《西方史學史》被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定為「推薦教材」,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另獲其他各類獎項多次。近期更多關注的是馬克思主義史學及其發展史,尤其是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外(西)史學的交流與比較研究等。
② 歷史著作
二十五史:《
史記
》(漢·司馬遷)
《
漢書
》(漢·班固)
《
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
《
三國志
》(晉·陳壽)
《
晉書
》(唐·房玄齡等)
《
宋書
》(南朝梁·沈約)
《
南齊書
》(南朝梁·蕭子顯)
《
梁書
》(唐·姚思廉)
《
陳書
》(唐·姚思廉)
《
魏書
》(北齊·魏收)
《
北齊書
》(唐·李百葯)
《
周書
》(唐·令狐德棻等)
《
隋書
》(唐·魏徵等)
《
南史
》(唐·李延壽)
《
北史
》(唐·李延壽)
《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
《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
《
舊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
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
《
宋史
》(元·脫脫等)
《
遼史
》(元·脫脫等)
《
金史
》(元·脫脫等)
《
元史
》(明·宋濂等)
《
明史
》(清·張廷玉等)
《
新元史
》(清末民初·柯劭忞)
四書五經,清有「六經皆史」之說:《
論語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詩經
》《
尚書
》《
禮記
》《
周易
》《
春秋
》
當然,除了「二十五史」紀傳體正史之外,還有其他的:
編年體史書:《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長編
》等;
實錄體
史書:《
清實錄
》《
明實錄
》等;
紀事本末體
史書:《
通鑒紀事本末
》《
宋史紀事本末
》《
明史紀事本末
》《
聖武記
》等;
典志體史書:「十通」《
通典
》《
通志
》《
文獻通考
》《
續通典
》《
續通志
》《
續文獻通考
》《
清通典
》《
清通志
》《
清文獻通考
》《
清朝續文獻通考
》等;
會要體史書(當然也可歸為典志體):《
唐會要
》《
宋會要輯稿
》《
元典章
》等;
史評史考類史書:《
史通
》《
文史通義
》《
宋論
》《
讀通鑒論
》《
日知錄
》「清三史」《
廿二史考異
》《
廿二史札記
》《
十七史商榷
》等;
學術史類史書:《
明儒學案
》《
宋元學案
》《
清儒學案
》等;
方誌地理類史書:《
山海經
》《
水經注
》《
華陽國志
》《
元和郡縣圖志
》《
大唐西域記
》《
洛陽珈藍記
》等;
筆記文集類史書:《
世說新語
》《
夢溪筆談
》《
南村輟耕錄
》《
潛研堂文集
》等;
類書目錄類史書:《
太平御覽
》《
冊府元龜
》《
永樂大典
》《
古今圖書集成
》《
郡齋讀書志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等都可以看……
放心這些就夠了,一輩子都看不完的……都是中華民族的巨大財富。
PS:如《
紅樓夢
》《
西遊記
》《
水滸傳
》《
三國演義
》《
隋唐演義
》《
清史演義
》等小說不是史書,但可以作為興趣參考用……
③ 中國通史和考古學通論哪個更容易學
中國歷史專業本科生應修業四年,一般培養目標是:具備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專業基礎知識寬闊而扎實、獨立研究或實際工作能力較強的,在學術研究、文化教育、新聞出版等部門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勝任各種工作的高素質人才。畢業生合格者可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
在具體業務學習方面,中國歷史專業本科生主要應學習關於中國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中國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中國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學術史和最新動態,接受史學理論、外國語、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為他們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一般應包括:
1、基本科目: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專業外語、中外歷史文獻及史學名著選讀、斷代史(包括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宋遼金史、元史、明史、清史、民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專題史(包括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中西交通史、中外關系史等)
2、輔助科目: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史學研究工具和技能課程(包括史料學、史學論文寫作、計算機應用等等)
經過訓練,中國歷史專業本科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中國歷史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對相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
2. 掌握中國歷史的基本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
3.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4. 了解國內外中國歷史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
5. 具有從事中國歷史研究的初步能力。
在畢業之前,中國歷史專業本科生應在專業教師指導下,直接應用原始史料,獨立完成一篇不少於10000字的立論確當、觀點新穎、論據翔實、邏輯嚴密、文字通暢、格式規范的畢業論文(亦即學士學位論文),且一般應直接運用原始史料。
·世界歷史專業本科生應修業四年,一般培養目標是:具備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理論素養、專業基礎知識寬闊而扎實、獨立研究或實際工作能力較強的,在學術研究、文化教育、外交外貿、國際文化交流和新聞出版等部門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勝任各種工作的高素質人才。畢業生合格者可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
在具體業務學習方面,世界歷史專業本科生主要應學習關於世界歷史的基本知識,了解整體人類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世界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學術史和最新動態,受到史學理論、外國語、史料學、歷史地理學、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系學及文化人類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為他們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一般應包括:
1、基本科目:世界通史、中國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學概論、西方史學史、中國史學史、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專業外語、中外歷史文獻及史學名著選讀、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包括中、日、印、英、法、德、俄、美等國家的歷史及其斷代史,亞太、中亞、南亞、東北亞、東南亞、西亞北非、撒哈那以南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地區的歷史及其斷代史)、專題史(包括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國際關系史、中外關系史等)
2、輔助科目:國際政治學、國際經濟學、國際關系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史學研究工具和技能課程(包括史料學、史學論文寫作、計算機應用等等)
經過訓練,世界歷史專業本科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世界歷史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對相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有一定的了解。
2、 掌握世界歷史的基本研究方法與分析方法。
3、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4、 了解國內外世界歷史學界最重要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向。
5、 具有從事世界歷史研究的初步能力。
在畢業之前,世界歷史專業本科生應在專業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一篇不少於10000字的立論確當、觀點新穎、論據翔實、邏輯嚴密、文字通暢、格式規范的畢業論文(亦即學士學位論文),且論文參考資料中一般應有5種以上外國出版的外文歷史文獻。
④ 張廣智的學術成果
(一) 主要論著
《克麗奧之路:歷史長河中的西方史學》 復旦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史學,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視野中的西方史學》(與張廣勇合著,第一作者)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西方史學散論》 台灣淑馨出版社1995年版
《現代西方史學》(與張廣勇合著,第一作者) 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尋夢天涯》(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世界文化史》(古代卷,主編)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影視史學》 台灣揚智出版公司1998年版
《西方史學史》(主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2004年第二版
《二十世紀中外史學交流》(主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年版
《超越時空的對話——一位東方學者關於西方史學的思考》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年版
(二) 主要論文(至2006年)
《希羅多德:西方史學的創立者》 《復旦學報》1981年第1期
《〈高盧戰記〉與凱撒的史才》 《史學史研究》1981年第2期
《大放異彩的古希臘戲劇》 《北京藝術》1981年第9期
《利奧波爾德·馮·蘭克》 《世界歷史》1981年第6期,收入《外國歷史名人傳》近代部分中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重慶出版社1981年)
《愛德華·吉本》 《世界歷史》1982年第2期,收入《外國歷史名人傳》近代部分上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重慶出版社1981年)
《希羅多德》 收入《外國歷史名人傳》古代部分上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重慶出版社1982年)
《阿庇安》 收入《外國歷史名人傳》古代部分上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重慶出版社1982年)
《蘭克與蘭克學派》 上海市歷史學會1981年年會論文選,1982年
《試論修昔底德樸素唯物主義的歷史觀》 《復旦學報》1982年第4期
《略論伏爾泰的史學家地位》 《歷史研究》1982年第5期
《伊本·卡爾敦及其〈通史〉》 《歷史教學》1982年第6期
《卡萊爾和〈英雄與英雄崇拜〉》 《世界史研究動態》1982年第12期
《給西方史學史一席地位》 《光明日報》 1983年3月16日史學版,收入《史壇縱論》(重慶出版社1984年)
《中世紀時期阿拉伯史學的特點》 上海市歷史學會世界史論集,1983年
《新的資料 新的窗戶》 《史學史研究》1983年第4期
《塔西陀筆下的日耳曼人》 《外國史知識》1983年第11期
《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 《史學史研究》1984年第2期
《湯因比與〈歷史研究〉》 《書林》1984年第1期
《美國新史學派述評》 《世界歷史》1984年第12期
《西方史學史研究在中國》 《史學史研究》1985年第2期
《米涅與法國革命史》 《外國史知識》1985年第10期
《論李大釗對西方史學史的研究》 《江海學刊》1986年第3期
《試論蘭克對近代西方史學的貢獻──蘭克逝世百年祭》 《歷史教學》1986年第10期
《試論塔西陀的史學》 《上海市歷史學會世界史論集》1986年
《伯羅奔尼撒戰爭》 收入《外國歷史大事集》古代部分第一分冊(重慶出版社1986年)
《略論古希臘史學中的人本觀念》 《復旦學報》1987年第1期
《「天才的閃光」──維柯史學思想述論》 《史學史研究》1987年第4期
《有沒有荷馬及〈荷馬史詩〉》 《文匯報》1987年9月15日
《湯因比史學散論》 《復旦學報》1988年第4期
《歷史學家的文化視野》 《復旦學報》1988年第4期
《重評托馬斯·卡萊爾的史學思想》 《史學理論》1989年第3期
《處於變革中的當代西方史學》 《復旦學報》1989年第6期
《中國的西方史學史研究四十年(1949-1989)》 收入《中國歷史學四十年》一書(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年)
《我國四十年來對西方史學理論的介紹與研究》 《世界史研究動態》1990年第3期
《近十年來關於引進西方史學理論的若干思考》 《光明日報》1990年5月23日
《論「希臘的奇跡」:一項歷史學的分析》 《江海學刊》1990年第2期
《「理想類型」:馬克斯·韋伯的方法論》 上海世界史學會編《世界史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
《一九九〇年全國史學理論研究述評》 《光明日報》1991年3月13日
《現代西方史學新潮在中國》 《社會科學報》1991年3月21日
《實用·多元·國際化──略論現代美國史學的特點》 《江漢論壇》1991年第6期
《簡論當代美國史學的多元性》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辦《美國研究論文摘要專輯》(二)
《近代以來西方史學反省的歷史考察》 《史學理論叢書》(第二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11月)
《史學理論:1990年綜論》 《中國歷史學年鑒》(三聯書店1991年12月)
《我國新時期的西方史學研究》 《復旦學報》1992年第1期
《時代變革與近現代西方史學的反省》 《探索與爭鳴》1992年第2期
《關於深化西方史學研究的斷想》 《社會科學》1992年第3期
《「眼在遠處 手在近處」──關於西方史學史教學的幾個問題》 《史學理論研究》1992年第2期
《略論世界史在二十世紀的重構》 《學習與探索》1992年第5期
《現代美國史學在中國》 《美國研究》1993年第4期
《我國新時期的美國史學史研究》 《世界史研究動態》1993年第11期
《「放眼世界 展示全球」──巴勒克拉夫的世界史理論與實踐》 《復旦學報》 1994年第1期
《論現代化進程中的美國史學》 《江海學刊》1994年第2期
《西方古典史學的傳統及其在中國的回響》 《史學理論研究》1994年第2期
《繼承與超越:西方古典文化三題》 《探索與爭鳴》1994年第7期
《論古羅馬的政治文化:一項歷史學的分析》 《江海學刊》1995年第1期
《民主政治、理性觀念與中庸之道──試析古希臘人的「思想自由說」》 《復旦學報》1995年第3期
《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古羅馬興衰的啟示》 《探索與爭鳴》1995年第12期
《羅爾德·阿蒙森傳》 載《尋夢天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二十世紀前期西方史學輸入中國的行程》 《史學理論研究》1996年第1期
《二十世紀後期西方史學輸入中國的行程》 《史學理論研究》1996年第2期
《略論古希臘的城邦文明》 《湖北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
《超越時空的對話:我國新時期引進西方學術文化的若干思考》 《天津社會科學》1996年第3期
《探索者的足印》 《探索與爭鳴》1996年第7期
《一九八五年:中國西方史學史的一頁》 《史學理論研究》1996年第3期
《影視史學:歷史學的新領域》 《學習與探索》1996年第6期
《論基督教在中韓兩國傳播的現代命運》 《復旦學報》1997年第2期
《歷史認識論對現代社會的回應》 《學習與探索》1997年第3期
《戰後西方史學的重新定向》 《歷史教學問題》1997年第4期
《年鑒學派的演進》 《歷史教學問題》1997年第5期
《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新趨向》 《歷史教學問題》1997年第6期
《關於西方古典史學入華史的學術通信》 《史學理論研究》1998年第1期
《論基督教在中韓兩國傳播的現代命運》 《韓國研究論叢》1998年第四輯
《西歐社會從中古向近代轉型的基礎》 《探索與爭鳴》 1998年2月
《釋「年鑒現象」》 《世紀論評》1998年2月
《近代中國對基督教入華的回應》 《復旦學報》1998年3月
《社會科學新史學派》 《歷史教學問題》1998年2月
《歷史學的新領域與新方法》 《歷史教學問題》1998年4月
《世界史重構的新潮流》 《歷史教學問題》1998年6月
《當代西方史學發展的前景》 《歷史教學問題》1998年8月
《近20年來中國的西方史學史研究》 《史學史研究》1998年12月
《宗教的力量——通向心靈重塑之路》 《學術研究》1999年第7期
《歷史學的重構》 《探索與爭鳴》1999年第12期
《愷撒的三月十五日》 《歷史教學問題》2000年第4期
《21世紀中國的西方史學理論研究謅議》 《史學理論研究》2000年第4期
《重現歷史——再談影視史學》 《學術研究》2000年第8期
《西方史學與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 《中州學刊》2000年第1期
《西歐社會近代轉型問題斷想》 《浙江學刊》2001年第5期
《吉本史學生涯隨記》 《歷史教學問題》2001年第5期
《試論社會轉型時期的基督教——以現代中韓社會為討論中心》 《學術研究》2001年第7期
《耿淡如與中國的西方史學史研究》 《史學史研究》2002年第4期
《心理史學在東西方的雙向互動與回響》 《學術月刊》2002年第12期
《影視史學與書寫史學之異同——三論影視史學》 《學習與探索》2002年第1期
《關於20世紀中西史學交流史的若干問題》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2002年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
《「把歷史交還給人民」——口述史學的復興及其現代回響》 《學術研究》2003年第9期
《論口述史的傳統及其背景》 《江西師大學報》2003年第3期
《「懲罰暴君的鞭子」:塔西陀的社會歷史觀及其他》 《河北學刊》2003年第1期
《歷史教育與現代影視》 《歷史教學問題》2003年第2期
《蘇聯史學輸入中國及其現代回響》 《社會科學》(滬版)2003年第12期
《西方文化形態史觀的中國回應》 《復旦學報》2004年第1期
《傅斯年、陳寅恪與蘭克史學》 《安徽史學》2004年第2期
《論基督教倫理道德的特徵及其現代回響》 《基督教學術》(第二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蘇版<世界通史>的中國回應》 《淮北煤炭師院學報》2004年第5期
《論民國時期中西史學交流的特點》 《史學月刊》2004年第11期
《「多面的歷史」——西方史家掠影》 《歷史教學問題》2005年第1期
《蘭克史學和它的世界影響》
《論民國時期中西史學交流的特點》 《歷史教學問題》 2005年第3期
《人大復印(歷史學) 》2005第2期
《關於馬克思主義史學遺產傳承中的幾個
問題》
《關於馬克思主義史學遺產傳承中的幾個問題》
《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誕生》
《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最初實踐與傳播》
《蘇聯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沉浮》
《馬克思主義史學與西方史學》
《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勃興》
《再論20世紀中外史學交流史的若干問題》
《關於馬克思主義史學遺產傳承中的幾個問題》
《蘇聯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沉浮》
《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誕生》
《關於深化西方史學史研究的若干問題》
《再論20世紀中外史學交流史的若干問題》
《關於開拓史學史研究的幾個問題——以西方史學史為中心》
《珠輝散去歸平淡——蘇聯史學輸入中國及其現代回響》
⑤ 歷史學專業大學本科階段都學些什麼課程
基本科目: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世界文明史、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專業外語、中外歷史文獻及史學名著選讀、斷代史(包括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宋遼金史、元史、明史、清史、民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專題史(包括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中西交通史、中外關系史等) 輔助科目: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史學研究工具和技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