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節儉的作文素材 新穎的
洛克菲勒:一枚硬幣的價值
一天,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陪朋友到一家熟識的餐廳用餐。在那家餐廳附近,他遇見一個年輕乞丐。乞丐拉著小提琴,向行人乞討。洛克菲勒一下子被那美妙的聲音吸引了,他滿意地點了點頭,說: 「年輕人,你很有音樂天賦,不應該靠乞討度日。」乞丐驚訝地問: 「你是誰?」洛克菲勒笑著說: 「洛克菲勒,一個靠搬運油桶謀生的老頭兒。」頓時,乞丐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洛克菲勒從衣兜里掏出一張紙幣遞給乞丐,不小心將一枚硬幣帶了出來。硬幣在地上轉了一圈後,滾落到乞丐身後的排水溝里。洛克菲勒走過去,俯身將硬幣撿了起來,然後仔細擦去上面的污垢。
乞丐詫異地說: 「洛克菲勒先生,如果我像你那樣有錢,根本不會在乎那枚硬幣。」洛克菲勒開玩笑似的說: 「也許,這就是你至今仍在乞討的原因吧。」就在洛克菲勒轉身離開時,那個乞丐疾步追了過去,囁嚅道: 「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用你給我的這張紙幣換那枚硬幣。」幾年後,洛克菲勒應邀參加一個音樂演奏會。在演奏會結束時,一位年輕的小提琴家急匆匆來到洛克菲勒面前,感激地說: 「洛克菲勒先生,你還記得那枚硬幣嗎?」說著,他從貼胸的口袋裡,摸出一枚閃亮的硬幣。
【多維解讀】
1.財富源於積累。失去一枚硬幣,對普通人來說,是小事,對身家百億的富翁而言,更是不值一提。可誰也沒有想到,洛克菲勒在乎的,恰恰就是這樣一枚小小的硬幣。因為他知道,再大的財富,也源於點滴的積累。
2.人生需要鼓勵。一枚尋常硬幣,一句暖人話語,讓乞丐成了小提琴演奏家。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卻又是實實在在的現實。鼓勵,原來如此美麗。
【名言為證】
節約莫怠慢,積少成千萬。
一范繼亭
節約是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
——大仲馬
【適用話題】
積少成多美麗的鼓勵成功背後轉變
㈡ 關於節約反對浪費的作文素材
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枚舉。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里放一塊磚用來節水。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贊嘆。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歷代傳頌的一種美德。所謂勤,勤奮;所謂儉,節儉,就是指在生活中勤奮節儉。一個國家、一個家庭、一個人,具備了這種美德,就會與其生存發展息息相生,不管環境多麼惡劣,生活多麼艱難,道路多麼曲折,都會頑強生存,一步步走出困境,最終走向強盛;相反,奢侈腐化、鋪張浪費、坐吃山空,都會與其生存發展處處相剋,無論國家多麼強盛,家庭多麼殷實,個人多麼豪強,都會日見消蝕,一步步走向衰亡。正如前人所講:「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如似水推沙」,懂得這個道理,也就理解了中共中央最近提倡建立節約型社會的重大意義,也就會自覺地厲行節約、勤儉建國,勤儉干一切事業。當前,我所正處在改革調整、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需要的就是勤儉節約這種美德,需要的就是艱苦奮斗,克勤克儉、勵精圖治的這種精神。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2、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 他一生儉朴,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 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 你在家裡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喂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面,人家會說魯國的上卿過 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啊。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 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裡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 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咽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還有 人正在受凍挨餓;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裡還有為官的良心!況且,我聽說一個國家的國強與光榮, 只能通過臣民的高潔品行表現出來,並不是以他們擁有美艷的妻妾和良驥駿馬來評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議呢廣這一番話,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 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裡的馬匹也只是用谷糠、雜草來喂養。
3、蘇軾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4、趙匡胤
趙匡胤教女儉朴 "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作為一國之主皇帝應該說是人間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可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卻不但生活儉朴,反對奢侈浪費,還嚴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講究儉朴
㈢ 有關節儉的議論文素材300字
節儉養德,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節儉,是我們繼承和發揚的好作風。
節約每一粒糧食,節約每一度電,節約水,人人節約資源,國家資源就可持續,節儉了,就培養了我們良好的品德。可舉例子展開來說
祝福你
㈣ 關於節約的材料
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對一個高增長發展社會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個成熟社會的理性選擇。一方面,我們的資源沒有豐富到允許人們肆意浪費、糟蹋的地步;另一方面,我們生產的商品也沒有多到可以任人揮霍的程度。而一個13億的人口大國,不論是稍稍節約一下,還是稍稍浪費一點,都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目,一正一反,差值就更加驚人了。比如說,人人節約一元錢,與人人浪費一元錢,差值是26億元,而26億可以辦多少事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社會意義,即在於此。
事實上,浪費現象不僅普遍,而且驚人,幾乎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且不說資源浪費何等驚人,也不說能源的過度消費、產品的過度包裝、生產過程中的大量產品積壓、流通領域里的大量過期產品等造成的浪費究竟有多少,只是就過度消費而言,就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這里,似乎又必要重提一件事:記得前些年,一些地方為了刺激消費,帶動商業繁榮,激活生產企業,大力宣傳「今天用明天的錢」——即透支消費,並推出諸多相應的舉措。這在當時或許起到了某些積極作用。但是,它也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理念,尤其是影響了年輕一代。「月光族」的出現,就是一個例子。有些從大學出來,工作了五六年、八九年的年輕人,盡管每月的薪水不菲,卻沒有一點積蓄。說他們浪費,似有不公,但是他們確實揮霍無度,屬於典型的奢侈型消費即過度消費的一群。而奢侈型消費的結果,便是把購房、結婚等方面的沉重負擔,完全推向父母。這顯然是不合情理的。同樣,與一個節約型社會的要求,也是不相協調的。我所以舉這個例子,就是想引起那些以過度消費為榮的「月光族」,重新作一番思考。
我說不清上海上半年經濟增長10.3%與社會零售總額增長11%之間的關系,也不知道工資總額增長幅度與零售總額增長幅度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不妨留給經濟學家來回答)。但是我知道,適度的、理性的消費增長幅度,是符合當前社會實際的——既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又符合人們生活水準逐步提高的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一方面保持社會消費水平適度增長,一方面提倡建設一個節約型社會,兩者並不矛盾,是和諧社會發展常態下的兩種要求。用最簡單的一句話說,就是:該消費的還得消費,該節約的應該節約,哪怕是一分錢。消費不浪費。如果說,消費不等於浪費是對的話,那是因為這種消費是符合常態要求的,是合理而又理性的,是量力而行的。
㈤ 關於節儉的作文素材
勤儉就是勤勞節儉,包括努力工作和節約用度兩個重要方面。我國自古就以勤儉作為修身治家的美德,《尚書》說:「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左傳》引古語說:「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周易》提出:「儉德辟難」之說,《墨子》有:「儉節則昌,淫佚則亡」之論。古人認為能否做到勤儉,是關繫到生存敗亡的大事,不可輕忽。在現在社會,經濟增長和物質消費的觀念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但勤儉作為一種美德,作為一種工作態度、生活作風或治國方針,還是要大力提倡的。
有許多的歷史人物都以勤儉來修身,他們不僅在國家事業上勤勞,而且在家庭生活上也非常節儉。克勤克儉,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傳說中的古代聖賢都是這樣做的,如堯特別關心民眾,認為別人挨餓受凍是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好,是自己的過錯。而他自己的生活卻十分節儉,經常穿著粗布衣裳,吃粗米飯,喝野菜湯。正是由於堯在事業上和生活上克勤克儉,所以贏得了百姓的愛戴,成為一位聖賢。
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也把節儉作為自己的生活習慣,以節儉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他在生活上堅決反對奢侈浪費。有一年,他被貶黃州,俸祿減少,這給生活上帶來了諸多不便。為了渡過困境,它不僅辭退了身邊所有的僕人,而且自己更加節儉,他給自己制定了一份完整詳細的開支計劃,把所有的收入和手邊的錢都集中起來,然後將這些錢分成十二份,每月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三十份,每天只用一份。他就是這樣「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度過了難關。「君子以儉德辟難」,蘇東坡就是這樣做的。
奢侈浪費小到足以破壞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大到足以滅亡一個無比強盛的國家。自古就有許多帝王在剛開始創業時,以勤儉修身,受到了百姓的擁戴,但後來他們逐漸放棄了勤儉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樂,結果招致了自己的滅亡。五代時的後唐庄宗李存勖,一開始勵精圖治,奮發有為,擊敗各個敵手稱帝。但後來沉湎於音樂戲曲,每天在宮廷上用重金請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賞,並且整天大肆興建樂宮,樂隊,造成黃金流失,最終導致部下作亂,伶人發難,在位三年就死於兵亂之中。歐陽修在撰寫《伶官傳》時,有感於這段歷史,闡發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國有著很強的憂患意識,特別是在國家動盪,民不聊生時更是如此。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孟子講「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就是分別從個人和國家的角度強調了保持憂患意識的重要性。魏徵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規勸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以實現長治久安。
還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意思是說,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到節儉很難。這是司馬光引述他人的話,用來訓誡子孫的。它強調要自覺保持節儉,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過好日子,這本無可厚非。但是過於奢華是不可取的,商紂用了雙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紂王的貪欲一發,將不可遏制。所以堅持節儉要有自律能力。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淡漠了古人的教訓,大肆的奢侈浪費。我國就形成了一種通病——「節儉冷漠症」。身邊的小事就足見這種病態的嚴重。白天明亮的教室里非得開燈,洗手間的水龍頭「細水長流」,電腦永遠處在待機狀態,簡直是「不知節儉何滋味」。據上海能源管理部門統計,按平均每戶家庭有15瓦特的耗電量計算,上海480萬戶家庭在白天高峰時就增加了2。5萬千瓦左右的用電負荷;一台電腦的待機能耗30瓦,如果上海15萬機關幹部下班後都不關掉電腦電源,僅此一項,就將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電負荷,倘若加上企事單位的的電腦待機浪費,數字十分驚人。如果這樣浪費下去,有多少能源將被這樣白白的浪費掉。為國家造成多大的經濟損失。長此下去,即使我國再強盛,恐怕也支撐不了多長時間。
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忘於奢靡。古往今來,成功的創業者大都經過艱苦奮斗階段,所以都很勤儉節約。但是對於守業者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沒有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容易貪圖奢侈享樂,最終的命運必然是事業的衰敗,國家的滅亡。這是幾千年歷史所昭示的真理。
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戒奢從儉,不糜費財物,認識我們崇尚的美德
㈥ 關於節約資源的資料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正面臨著生態危機。只要我們改變機浪費又污染的生
活方式,就能夠改善環境,減輕地球的負擔。無節制地消耗地球資源將使人類生存無法持續。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都有責任倡導和實施
節約資源的生活方式;無論你多富有,都無權揮霍地球資源,因為地球是我們從後代手中借來的。當代人的經濟尺度根本無法體現生態環境資源的真正的價值。節約,在這里不只是經濟行為,也是一種環保時尚。你會因關心地球,關懷未來而受到尊敬。揮霍,不再是體面與榮耀,而是自私和冷漠,因為你為了自己的享受不惜毀掉後人的生存根基。
一、節約水資源,隨手關上水龍頭,發現滴漏,及時報修,打掃衛生時用桶接水,做到一水多用。
二、節約用電,隨手關閉不需要使用的電燈。
三、節約糧食,不挑食,不剩飯菜,與父母外出吃飯時,飯菜點的適量,如有剩餘,打包帶回家。
四、珍惜紙張,保護森林,節約使用練習本,用過一面的紙可裝訂成草稿本,將過期的掛歷紙包書皮,不送精美的賀卡,積極宣傳使用再生紙。
五、做到垃圾分類投放,提倡綠色生活,綠色消費。
六、做環保的宣傳者。認真學習環保知識,積極參加環保實踐活動。向我們的家人、鄰居和朋友宣傳環保的重要性和環保常識。
七、做環保的執行者。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積極、認真搞好校園以及居住社區、公共場所的綠化、美化、凈化,清除工作,控制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污染。
八、做環保的小衛士。我們不但要宣傳環保,在以身作則,保護環境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對周圍的環境進行監督,堅決制止破壞環境的壞人壞事。
㈦ 名人節儉的事例50字左右
1951 年周恩來做的一套睡衣和睡褲,顏色都褪光了,穿破了就補,再破再補,一直穿到他逝世。一條浴巾用了20多年,正反補了14塊補丁,住院時,還把它當枕巾。一頂帽子都破了,他還捨不得扔掉。一雙夏天穿的黃顏色的皮涼鞋,一雙春、秋、冬穿的黑皮鞋,穿了20多年,修補過多次,由於沒有多餘的皮鞋可換,工作人員幾次給他換鞋底,都是利用他睡覺的時間修理的。周恩來穿的襪子,都是織補了又織補。一個補襪板,還是解放戰爭時期用的,從西柏坡帶到北京,一直留著織補襪子用。事例一: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常說一句英國諺語「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的走廊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
事例二:
蘇東坡一生節儉。在黃州時,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然後又將每份分為30小份,每天一份。他把分好每小份錢掛在屋樑上,清晨挑下一包來用,准余不準超。
㈧ 論節儉 議論文素材
勤儉
節儉就是勤勞和儉朴,指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珍惜勞動成果,用錢有節制,不鋪張浪費,自己動手製造勞動財富。諸葛亮曾說過:「靜以修身,儉以美德。」這不正體現出節儉對於提高自身道德的修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每一食,便念莊稼之艱難;每一衣,便思紡織之辛苦。」勤儉是一種遠見,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美德!是對自己的子孫後代的負責。讓勤儉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避免生活中許多資源浪費的行為,其實只是舉手之勞,生活告訴了我們:節約不是省錢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智慧。中國是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泱泱大國,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中華民族歷史倡導勤儉節約,孔夫子把「勤儉」和「溫良恭讓」一同列入基本的道德准則。周恩來和革命家們勤儉節約的故事眾所周知,成為美談,影響至今。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提高;許多人忘了優良美德。晴朗的日子,教室總開著燈;涼爽的天氣,電扇竟還運轉著;洗手間的水龍頭滴滴答答的躺著水,來來往往的人視若無睹;飯盒還剩一大半飯菜……
我們不難看出,自古以來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大都是具備勤儉節約這一美德。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范仲淹小時候家裡很貧苦,但是他堅持刻苦讀書,為了節省糧食和節約時間,他每天早上熬了一小鍋粥,等冷下來結成塊,他就帶到學校去當干糧。到吃飯時用刀劃平,上午吃兩塊,下午吃兩塊。雖然現在他的做法我們不可取,但是他的勤儉節約的美德不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嗎?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儉敗由奢」。節儉意識作為華夏五千年文明的傳統美德,應融入民族的血肉。相信在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道路上,只要我們心手相牽,用節儉意識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形成「鋪張浪費可恥,勤儉節約光榮」的良好氛圍,勤儉節約一定會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精神。
㈨ 請給我八個關於節儉的名人事例
名人事例)
周恩來:
在他當總理的期間,有一天,他的妻子覺得他的毛巾爛了,就把它丟了。但周恩來又千方百計的找回來,因為他認為國家正在發展期間,不浪費要從小事做起 。
毛主席困難時帶頭不吃肉,周總理穿百衲睡衣,朱老總踏補丁布鞋,鄧小平喝綠豆稀飯。說實話,光靠他們這些節儉省不下幾個銅板。國家再窮,領導人穿衣吃飯的花消還是足夠的。偉人節儉,是在彰顯一種精神,倡導一種作風,引領一種風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子把儉譽為人間三寶之一,提出「儉,故能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領導人大手大腳,浪費鋪張,社會勢必盛行奢靡之風。鄧小平曾這樣嚴厲告誡:「今天的問題復雜得很,僅靠幾個章程、幾個法令、幾個辦法辦事是不行的」;「節約也要有積極性,如果沒有地方的積極性,就不可能節約,就要發生浪費。」他的批評直指要害,節約不能靠命令主義,搞形式主義,而要從上到下積極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
鄧小平厲行節儉伴隨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許多感人的細節,魅力無窮,再三回味。「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現在一些先闊起來的人已把節儉看作小氣摳門,把浪費當成促進消費。但是這些人完全忘記了我們資源匱乏的國情。我國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氣等重要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國六百多個城市中,已有四百多個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欲無極。以有時有限奉無極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間,則必物暴殄而財乏用矣。」這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資源危機觀。厲行節儉,是應對資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選擇。今天,深感水荒、電荒、煤荒、油荒切膚之痛的我們,應比白居易更加具有節儉的緊迫感,深深感到領袖們厲行節儉的細節魅力的永存。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㈩ 關於勤儉節約的作文素材
節儉就是勤勞和儉朴,指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珍惜勞動成果,用錢有節制,不鋪張浪費,自己動手製造勞動財富。諸葛亮曾說過:「靜以修身,儉以美德。」這不正體現出節儉對於提高自身道德的修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每一食,便念莊稼之艱難;每一衣,便思紡織之辛苦。」勤儉是一種遠見,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美德!是對自己的子孫後代的負責。讓勤儉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避免生活中許多資源浪費的行為,其實只是舉手之勞,生活告訴了我們:節約不是省錢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智慧。中國是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泱泱大國,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中華民族歷史倡導勤儉節約,孔夫子把「勤儉」和「溫良恭讓」一同列入基本的道德准則。周恩來和革命家們勤儉節約的故事眾所周知,成為美談,影響至今。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提高;許多人忘了優良美德。晴朗的日子,教室總開著燈;涼爽的天氣,電扇竟還運轉著;洗手間的水龍頭滴滴答答的躺著水,來來往往的人視若無睹;飯盒還剩一大半飯菜……
我們不難看出,自古以來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大都是具備勤儉節約這一美德。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范仲淹小時候家裡很貧苦,但是他堅持刻苦讀書,為了節省糧食和節約時間,他每天早上熬了一小鍋粥,等冷下來結成塊,他就帶到學校去當干糧。到吃飯時用刀劃平,上午吃兩塊,下午吃兩塊。雖然現在他的做法我們不可取,但是他的勤儉節約的美德不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嗎?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儉敗由奢」。節儉意識作為華夏五千年文明的傳統美德,應融入民族的血肉。相信在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道路上,只要我們心手相牽,用節儉意識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形成「鋪張浪費可恥,勤儉節約光榮」的良好氛圍,勤儉節約一定會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精神。
樓主,如果答案可以,趕緊採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