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多久練一次語文作文才能有提升。光靠背素材行嗎
肯定光背不行,還要多看別人的優秀作文,多看看報紙,和一些優秀作品例如平凡之路,自由在高處等等,再嘗試寫幾篇讓老師改改,作文這東西想拿平均分還是不難的,但拿高分要日積月累,不斷付出。
❷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原文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後。二者將安取衷哉?吾聞之申包胥曰:「人定者勝天,天定亦能勝人。」世之論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為茫茫。善者以怠,惡者以肆。盜跖之壽,孔、顏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於山林,其始也,困於蓬蒿,厄於牛羊;而其終也,貫四時、閱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惡之報,至於子孫,則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見所聞考之,而其可必也審矣。
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見魏公,而見其子懿敏公,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侍從將帥三十餘年,位不滿其德。天將復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世有以晉公比李棲筠者,其雄才直氣,真不相上下。而棲筠之子吉甫,其孫德裕,功名富貴,略與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觀之,王氏之福蓋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鞏與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銘之。銘曰:「嗚呼休哉!魏公之業,與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陰滿庭。吾儕小人,朝不及夕,相時射利,皇恤厥德?庶幾僥幸,不種而獲。不有君子,其何能國?王城之東,晉公所廬;鬱郁三槐,惟德之符。嗚呼休哉!
(2)忠厚傳家久的作文素材擴展閱讀:
《三槐堂銘》譯文:
上天一定會展現他的意願嗎?但為什麼賢德的人不一定富貴,仁愛的人不一定長壽?難道上天不一定會展現他的意願嗎?但行善仁愛之人一定有好的後代。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是對的呢?我聽申包胥曾經說過:「人為的因素可以改變天命,天命勝於人為因素。」世上議論天道的人,都不等上天的意願完全表現出來就去責求,因此認為天是茫茫無知的。
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惡的人因此而放肆。盜跖可以長壽,孔子、顏回卻遭受困厄,這都是上天還沒有表現出來他的真實意願的緣故。松柏生長在山林之中,起初被蓬蒿圍困,遭牛羊踐踏,但最終還是四季常青,經千年而不凋零,這就是上天賜予它的天性。關於對人的善惡報應,有的要一直到子孫後代才能表現出來,這也是上天確定已久的。我根據所見所聞來驗證,上天的意願一定會展現的,這是明白無疑的。
我沒來得及見到魏國公(王旦),卻見到了他的兒子懿敏公。他事奉仁宗皇帝時直言敢諫,出外帶兵、入內侍從三十多年,這種爵位還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稱。上天將再一次使王氏興盛嗎?為什麼他的子孫有這么多的賢人呢?世上有的人把晉國公(王佑)與李棲筠(唐代賢相)相比,他們兩人的雄才大略、正直氣節,確實不相上下。
而李棲筠的兒子李吉甫,孫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貴和王氏也差不多,但忠恕仁厚,則不如魏公父子。由此可見,王氏的福分正旺盛不衰啊!懿敏公的兒子王鞏,跟我交遊,他崇尚道德而又善詩文,以此繼承了他的家風,我因此把他記了下來。
銘曰:「啊,多美的美好呀!魏公的家業,跟槐樹一起萌興。辛勞的培植,一定要經過一代才能長成。他輔佐真宗、天下太平,回鄉探家,槐蔭籠庭。我輩小人,一天從早到晚,只知窺察時機求取名利,哪有空閑修養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意外的僥幸,不種植就能收獲。如果沒有君子,國家又怎能成為一個國家?京城的東面,是晉國公的住所,鬱郁蔥蔥的三棵槐樹,象徵著王家的仁德。啊,多麼美好啊!」
在這篇不到700字的文章里,蘇軾可謂是用心良苦。「天可必乎」?文章以一句天問開頭,斬釘截鐵的拋出了「仁者必有後」的觀點,記敘了王鞏的曾祖父王佑手植三槐的傳奇,王鞏的父親「出入侍從將帥三十餘年」的事跡,說明仁愛厚施、積善成德,才使王氏一族得到了子孫多賢,福祚綿延不絕的福報,使三槐堂名揚天下。其實,儒家天命有常、佛家因果報應的思想,只是用於警示人心、引以為誡。良好的家規,家教、家訓、家風,才是家族興旺發達的根本。
忠厚傳家,忠厚不是老實無用,而是為人處世盡職盡責,厚道仁義,施不望報。有一副經世楹聯寫道: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在這方面,「家長」王佑起了典型帶動作用。當時,宋太祖手下有名大臣叫符彥卿,鎮守大名府,受手下人蒙蔽,致使政務腐敗。
宋太祖命令王祐調查符彥卿的情況,看他是否圖謀不軌。如果符彥卿獲罪,株連坐牢的將達一千多人。王祐仔細查明真相後,把事實稟告皇上,並且願以自己全家老小性命,來擔保符彥卿無罪。他直言上疏給皇上不要猜忌大臣,濫殺無辜。符彥卿因此免於獲罪,許多無辜的生命得以保全。
詩書傳家。中國人歷來重視「書香門第」、「家世因緣」,一門三傑,滿門忠烈向來為人津津樂道,如漢朝班固、班超、班昭,魏國曹操、曹丕、曹植,西晉張載、張協、張亢,宋朝柳永、柳三復、柳三接,明朝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等都是一門三傑的傑出代表。
「淵源有自」, 名門望族不是家財萬貫,不是暴發戶,它更多更重要的是優秀的基因遺傳,良好的家庭教育、深厚的氣質學養。三槐王氏中,王佑,「雄才直氣」,王鞏,「好德而文」,不僅如此,上至王佑的祖父,下至王鞏的後人,上下幾代,都是綿延不息,人才輩出,皆成楷模。
❸ 任務驅動型作文關於忠厚傳家寶的材料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央視關於家訓家風的采訪,頗讓人思考一些問題。過去,在北京一些四合院住宅的大門上,經常會有這樣的楹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小時候也看不懂,還以為寫錯了,當時認為應該寫的是忠厚傳家寶。後來長大了,才明白其中的含義。如果真寫成傳家寶,那就真的不通了。
這次央視對人的隨機采訪,似乎沒有人提到過這副楹聯。或許被采訪時有些突然,一時半會也想不到。也許有些四十歲以下的人壓根就沒見過這副楹聯,根本也就不知道。忠厚、詩書,這些概念在今天已經不太被人們所關注了,更不用說被人們所重視了。
過去,女孩找對象,家長也好,領導也罷,幫女孩介紹男友,多會說,這孩子忠厚老實,靠得住,跟他不會有錯。女孩們多半也會認可這樣的標准。可是要擱現在,說誰忠厚老實,就等於罵他是個傻子,會認為這樣的年輕人,如果是忠厚老實的,那就是沒什麼本事,自然也不可能發財成名。當下那些羨慕虛榮的女孩子,會看得上這樣的人嗎?會看上那才怪呢。有個當媽的,特別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找上一個諸如公司老總,或者老總年紀一般較大,那就得是副總這樣的男友,人又聰明,又會掙錢,女兒一生無憂矣。這樣的母親,希望女兒衣食無憂固然可以理解,可是這樣年輕的總們,哪就能輕易找到?如果真要碰上了,那這樣的總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能不能給女兒帶來幸福?這都是極大的未知數。更不用說,不少掛著總的頭銜的人們,腰裡未必有多少錢。總之,把這樣的男性當作女兒的結婚對象,風險相當地大,比投資股市與基金的風險都要大得多。
當然,也有女孩並不羨慕虛榮,她們會把忠厚老實當作擇偶的一個標准。只是這樣的想法在今天的女孩界里大約不會是主流,但是那些具備理性的女孩確實會這樣來考慮的。忠厚二字,大約所謂忠,即對人以誠相待,不虛偽,不欺誑。所謂厚,即寬厚待人,不矯情,不認死理。古人認為,能做到忠厚,就能讓家族綿長的延續下去,要不然,不定半道上會遭遇到什麼災禍,特別是由於自身的狡詐和油滑,會給自家帶來禍患,那你這個家族就不可能再延續下去了。
所謂詩書,當然是指要讓自家的孩子讀書。這種讀書自然是指中國傳統文化概念上的研讀詩書。這種讀書,既可能包括在封建社會,父母希望子女能夠功成名就,謀取一官半職的期待,但更多的還是希望子女能讀書明理,做應做的事,不做不應做的事,這樣也才能讓自己的家族延綿下去。如果沒有讀書,就可能不明理,就有可能受到各種誘惑,做那不該做的事,結果讓自己的家族罹患滅頂之災。
幾十年前,中國還主要是一個農業社會,這副楹聯也自然是那樣一個時代的產物。今天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不少人已經不再把忠厚當成一個人的優秀品質,這實在是一個誤區。也許,市場如戰場,需要智慧,需要冒險精神,但對於人的整體生活而言,在市場經商不過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也不過是人的生活中的一個部分,而不會是全部。在社會中與他人的交往中,不管有的人自身是如何不忠厚老實、如何陰險狡詐,他都希望與他交往的人是忠厚老實的,是以誠待人的。
過去說某人飽讀詩書,不僅是說這個人就很有學問,更是說明這個人懂事明理。過去學問高固然令人敬仰,但懂事明理更讓人尊重。普通人不可能人人都有多高的學問,但每個人都應該懂事明理。
在中國農業社會,理想的生活是耕讀人家。有地種,有書讀,就是好日子。有地種,可以使生活無虞,有書讀,能使人有豐富的精神生活。一個物質文明,一個精神文明,兩個文明都齊全了,這還不是好日子嗎?雖然說這是農業社會的理想生活,可是在那個時代,有多少人家能夠享受這樣的生活?但這樣的理想肯定有其自身的道理。人類之所以為人類,不就是既需要物質生活,也需要精神生活嗎?
現在讀書似乎有更強的功利性,讀書為的是文憑,是學位,是更高的職位,是更能賺錢的行業。這就把耕與讀混在一起了。或者把讀降為耕的手段了。這與古人的境界完全不一樣。所以現在有的大學生,包括研究生,雖然讀了那麼長時間的書,可是就是有那麼一些人真的就是不懂事、不明理的。老百姓會說,他們的書算是白念了。這樣的學生,算是有家教的嗎?老百姓比較刻薄的話就會說,這樣的人,有人養,沒人教。明白背後的意思嗎?畜牲才有人養,沒人教呢。
❹ 作文素材多久出一本
…這本雜志我有買哦~其實名字是有些容易讓人誤會啦,但這本書跟韓寒沒...
2.這是與「課堂內外」相關的雜志,內容包括了當今最熱的社會問題等等…
❺ 修善修德,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作文
修善修德,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作文:
從小到大,過年時俺家的「門對子」,就是春聯,都是俺大(父親,編者注)親自「操刀」,內容也幾乎一成不變,就是在裁剪好的大紅紙上用飽蘸墨汁的毛筆寫上「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除了「文革」最瘋狂的幾年,幾十年沒變過。
不僅如此,我們那個叫「汪堰」的村子裡,住著近百戶人家,過年的門對子有一大半都出自俺大之手。除夕之夜,我與小夥伴們挑著燈籠,踏著高低不平的村路,挨家挨戶拜年、討喜、看春聯。每到一家,我總是搶先用剛剛學來的那幾個半生不熟的漢字,大聲念著人家門上的對文,其中大部分我閉著眼睛也能「讀」出來——「看,這是俺大寫的。」「看看,這也是俺大寫的。」那種在小夥伴中顯擺時的優越感真是妙不可言。
「你大有啥能的!」一個同班同學不以為然,「你大每年就會寫那幾個字,有學問就換一副啊?」此言一出,我大傷自尊,但又無由反駁,於是嘟囔著回家了,不管不顧地纏著父親,非要他重新寫一副新對文換下「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鬧了半天,父親漸明就裡,說道:「你現在上小學二年級了,我也該跟你說道說道它的含義了……」
父親九歲時,我的祖父便去世了,苦命的祖母帶著五個孩子艱難度日。這時,一位私塾先生主動提出讓祖母幫他的學生洗衣,每月給一塊大洋貼補。其實,善良誠厚的老先生根本不需要專門僱人洗衣,只是換一種賑濟方式表達他的悲憫而已。而貧困交加的祖母謝絕了豐厚的酬勞,只求先生讓她最小的兒子——我的父親,跟班讀書。於是,祖母洗衣三年,換來父親三年讀書機會,雖不像其他孩子全日制上下學,但三年下來也斷斷續續地讀完了《三字經》《百家姓》及《論語》《四書》等,並練得一手頗有功底的毛筆字。新中國成立後,作為村裡僅有的識文斷字之人,父親先後擔任過生產隊、大隊會計兼民辦小學教師,直至轉正、退休、頤養天年。
父親告訴我,他入學的第一課,老先生按照自己的塾規,沒讓他背書,而是親手寫下十個字,先領著他熟讀,然後耐心釋義,最後手把手地教他書寫,這十個字就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這副對子看似簡單,而含義卻很深,做起來更不容易。忠,是忠於國家,報效國家;厚,就是厚道誠實,安守本分,知恩圖報」。忠厚是傳家寶。有了這個法寶,家風門風就正,鄉風世風就正,國家就強盛。做人光忠厚還不行,還要知書達理、有文化、有本領,要把讀書的好習慣子子孫孫傳下去。
記得在那個除夕之夜裡,父親為我詳解對聯的過程中,還穿插進不少忠厚做人、安身立命的「名句」。也就是在那天晚上或以後,我突然理解了父親在村裡常做的諸多「傻」事。
自那個除夕之後,我似乎突然長大了許多。在未來幾十年跌宕起伏的人生旅途上,我一直銘記著父親那些拙樸實用的「家訓」,為人不愛計較,相處不怕吃虧,讀書不敢懈怠,做事不畏苦累。歲月倏忽而逝,雖在事業上了無建樹,但身心健康、與世無爭的平順日子,過得踏實又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