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李煜詞的論文
李煜大事年表
·後晉天福二年,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1歲,七月七日,李煜生。
·後周顯德元年,南唐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18歲,娶娥皇。
·後周顯德五年,南唐中興元年(公元958年),22歲,長子仲寓生。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23歲,九月太子弘翼卒,李煜自鄭王徙封吳王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25歲,二月,立為太子.七月,繼位於金陵.尊母鍾氏為聖尊後,立娥皇為皇後.遣使如宋表陳襲位. 次子仲宣生於此年.
·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26歲,三月,遣使赴宋朝貢.六月,遣使赴宋朝貢.十一月,遣使赴宋朝貢.
·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27歲,三月,宋平荊南,遣使犒師.十一月,宋改元.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28歲,三月,始行鐵錢.十一,次子仲宣卒.十一月,皇後娥皇卒,親撰<昭慧周後誄>
·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29歲,正月,葬昭慧後於懿陵.四月,宋滅蜀.貢銀絹萬計.九月,母聖尊後鍾氏卒.
·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30歲,奉詔匡胤命,約南漢俱宋事,未成.宋始決議伐南漢.
·北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32歲,南唐大飢.六月,遣弟從謙赴宋朝貢.十一月,娶小周後並立為皇後.
·北宋開寶二年(公元969年),33歲,獵青龍山,錄囚大理寺,諸郡普渡僧尼。
·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35歲,遣弟從謙入宋,貢珍寶數倍於前.十月,遣弟從善入宋朝貢.上表請去南唐國號,印文改為江南國,自稱江南國主.
·北宋開寶五年(公元972年),36歲,正月,貶損儀制,改詔為教,衣紫袍見宋. 閏二月,宋留從善為泰寧軍節度使.於汴梁建禮賢館,待李煜降.
·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3年),37歲,上表願受宋爵命,宋不許.殺名將林仁肇.
·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38歲,上表宋,求從善歸國,宋不許.遣使詔李煜入朝,不行,遂伐南唐.
·北宋開寶八年(公元975年)39歲,六月,宋軍與吳越兵圍金陵.趙匡胤諭降.十一月二十七日,城破.李煜率子弟及官屬4人出降.北上汴梁,南唐亡.
·北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40歲,正月,受封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十一月,進封隴西公.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42歲,七月七日,被趙光義毒殺.追封吳王.十月,以王禮葬於北邙山.小周後亦卒於此年,於李煜同葬.
生平簡介
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又號蓮峰居士。南唐中主第六子。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後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於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後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葯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李煜的詞,可以分為前後兩期,以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 他降宋時作為界線。前期的詞已表現出他非凡的才華和出色的技巧,但題材較窄,主要反映宮廷生活與男女情愛,如〔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喜遷鶯〕"曉月墜"、"宿雲微"、〔一斛珠〕"晚妝初過"、〔菩薩蠻〕"花明月暗飛輕霧"等;也有寫離別相思的作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等,寫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較健康可讀。到了後期,李煜由小皇帝變為囚徒。屈辱的生活,亡國的深痛,往事的追憶,"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王□《默記》),使他的詞的成就大大超過了前期。〔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反映了他身世與詞風的轉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無言獨上西樓"等是他後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寫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抒發了明知時不再來而心終不死的感慨,藝術上達到很高的境界。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庄等花間詞人的傳統,又受了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現在:
①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在李煜之前,詞以艷情為主,內容淺薄,即使寄寓一點懷抱,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而李煜詞中多數作品則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所以王國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人間詞話》)
②具有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詞,往往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境界。"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烏夜啼〕)、"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等名句,深刻而生動地寫出了人生悲歡離合之情,引起後世許多讀者的共鳴。
③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力。他的詞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形成既清新流麗又婉曲深致的藝術特色。
④在風格上有獨創性。《花間集》和南唐詞,一般以委婉密麗見長,而李煜則出之以疏宕。如〔玉樓春〕的"豪宕",〔烏夜啼〕的"濡染大筆",〔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見譚獻《復堂詞話》),〔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馬駒不受控捉"(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兼有剛柔之美,確是不同於一般婉約之作,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正如納蘭性德所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饒煙水迷離之致。"(《淥水亭雜說》)
李煜詩、文、詞以及書、畫創作均富,他的舊臣說他有《文集》30卷及"雜說"百篇。《郡齋讀書志》載《李煜集》10卷,《宋史·藝文志》也載《南唐李後主集》10卷,均佚。《直齋書錄解題》中載《南唐二主詞》1卷,現能見到的有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墨華齋本,錄李煜詞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為二首。後清代邵長光又錄得 1首,近代王國維為《南唐二主詞》補遺,增加了9首,不過其中有問題的似不少。據近代多數學者的意見,能確定為李煜詞的不過32首。其詞集注本有清劉繼增的《南唐二主詞箋》、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詞彙箋》、王仲聞的《南唐二主詞校訂》等。詹安泰的《李璟李煜詞》,注釋頗詳。事跡見《新五代史》、《宋史》及馬令、陸游二家《南唐書》,今人夏承燾《南唐二主年譜》。
後主本有集,已失傳。現存詞四十六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
話說李煜
感
一片凄涼,只留下思緒在徜徉。
喜歡他的詩,深戀著他的詩;喜歡他的深沉,深戀著他的惆悵。
他的詩,有哀婉悱惻的愁,有刻骨銘心的痛;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身陷囹圄的他,即使面對再好的「林花春紅」,也只能「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故國戰火燃燒過後,國家淪陷,他從此成為無根的植物,家亡的囚徒。每每憶起「舊時游上苑」,「花月正春風」,「車如流水馬似游龍」的舊景,不禁潸然淚下。即使是「拈花蕊嗅」「醉拍闌干」,終難擋「羅衾不耐五更寒」「心事莫將和淚說」。
他的詩,有著太多令我們不能忘記的感動。音律的感動,語言的感動,意境的感動,讀來總是讓人心碎,卻又不可言說……有如深澗里的千年冷泉,有如秋月下嗚咽的蕭聲,飲之令人寒筋徹骨,聞之無不動容。
總在想,為什麼曾經寶貴的,他卻棄之若履?為什麼他所固守的赤子之心卻為別人所輕擲?為什麼別人能追逐的他卻不能?這樣固執的追問總在心底盤旋……看著他在思鄉,悔恨的折磨下衣帶漸寬,青春日損,一天天枯萎,我是怎樣的心痛和憐惜!面對漫長的黯淡無光的年月,他又是怎樣的懷念那些已逝的斑斕!讀著他的詩,體會著他的憂傷,卻無法給他任何幫助,只有把心默默的流放……
終於,他逝去了,如天上悠遊的無色的雲,飄散的無影無蹤,無牽無掛……「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他的歸去,算是解脫了吧!
談
李煜,南唐後主。在中國古代帝王譜中,他是與陳後主,宋徽宗同列的君王。
他自幼生長在深宮中,高貴的出身,萬姓仰望的尊位,使他不必像下層人為種種生計煩惱,不必為功名利祿憂心忡忡。他不諳世事,不善於管理國家。身為人君,他缺乏一個政治家應有的警覺和處理國事的有效的應對策略。面對風雨飄搖的南唐政權,他手足無措,只有坐以待亡。
公元976年,李煜被俘。因曾抗命不降,被封為「偽命侯」。短短幾年裡,他由皇子到太子,及至皇帝,最後是屈辱的貴族。在為期兩年的囚徒生活里,他不甘心卻又無力掙扎。在愁思往復遞進中,歲月飛逝著帶他默默地走向了生命的終點。
公元978年農歷7月7日,李煜被賜牽機葯毒死,時年四十二歲。
嘆
李煜是誰?許多人是一下子未必知道他是何許人也的。但一加上「南唐後主」這以前綴詞時,人們便會立刻想起這個可憐兮兮的君王,說他尊崇宋朝,貪圖享樂,以求苟活……
每每在雜志或報紙上看到對李煜的評價,我常常惶惑不解。「國破」與「昏庸」,「身死」與「無能」有何關系呢?苦思,無果。
於是我感嘆,文學的力量是巨大的,文人要是在你臉上抹一塊黑,千世萬世任你如何都是抹不白它的。「不以成敗論英雄」,這誰也會說,可人也總會給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扣上許多「莫須有」的罪名,而且一旦扣上了,就再也解不開。
所以,李煜在人們眼裡至今依然是那個可憐兮兮的君王!
人們要是能把要求別人的嚴格,用到自己身上,而且把要求自己的寬容,用到別人那裡,也許……就……
記
我寫此文並無意將李煜「升華」至怎樣的完美。不然,我也無異於自己山自己的嘴巴。我僅僅只是為了反駁如今一些人對李煜的看法。他們因他政治上的失敗,就將他的音樂素養,文學才情一並抹殺。對此我倍感不平。在我看來,是那個不合理的帝王身份扼殺了這個優秀的才子,他的滿腹才情卻成為封建世襲的殉葬品,這是在是燦爛的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遺憾。希望以後人們在談及李煜的時候,不要馬上一句「無能的昏君」,而是輕輕吟上一句「春花秋葉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樣對於這位凄慘的詩人來說,也就足夠了。
2.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評論哪篇文章"最得風人深致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所謂「最得風人深致」,是指詩人言情真摯感人、寫景鮮明生動、風格樸素自然.它出自《詩經秦風》
3.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有以下精闢論述: 古今之成大業者,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
郵箱發來
4. 關於王國維人間詞話的論文
http://www.njsdfw.com/jl/jldetail.asp?id=31959 http://hi..com/wenren12345/blog/item/98b016947a5c5d19d31b7051.html http://www.freecity.cn/agent/thread.do?id=Classics-43c109ff-&page=0&bd=Classics&bp=24&m=2 http://hi..com/%B7%BD%BC%F8%D6%AE/blog/item/df6d3e1fd61f7a0e304e158b.html
5. 我想寫一篇關於納蘭容若的論文,有什麼好的課題
1、這么少的分數啊,呵呵,我就很喜愛納蘭,也很了解他!怕才疏學回淺,再次簡單的說幾答句:
他和李煜的風格區別挺大的,李煜的哀傷是絕望的,極盡頹靡之美。而納蘭惆悵低徊,幽怨凄美。他的詞感情至真,超逸雋永,意境深遠,直指人們內心柔弱的部分。李煜前期的詞奢華,後期對故國故情的感懷哀傷卻只有絕望。而納蘭是一個天才詩人,滿清第一才子,他的詞雖然哀怨,但卻真情流露,前期表達對現實的不滿但卻充滿期待。後期(主要成就)對妻子的無限思念感人至深!納蘭抑鬱的一生就造了他的才情。納蘭的一生,似乎也正是那一首永恆凄美的詞:「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適淚縱橫。斷腸生里憶平生。」
2、呵呵,說這些也不中用,我覺得,只要你好好了解了納蘭,加以自己對他人生的感悟,就容易下筆了,以下是納蘭的生平,希望對你有幫助
http://ke..com/view/3680.html?wtp=tt
6. 急 急要一篇關於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演講稿
《人間詞話》成書於1908年,到今年剛好是一百年。百年來的寂寥悲戚,早已在遠去的風中飄散無蹤。再讀此書,好似夜聽花落,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靜靜的感受那一份無聲的悲喜。
《人間詞話》誠為古典文藝美學巨著,但我更願意把它當成一部詞評書來讀。讀《人間詞話》,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讀王國維。他的學識和才華奠定了評論的基礎,他的性格和價值取向卻決定了評論的方向。王國維最注重的是「真」,他本人也是一位詩人,最終他不肯違背自己內心的「真」而選擇了結束——結束自己的生命和畢生的理想。書中好詞佳作的深情婉致亦讓人心靈震顫,我們在讀王國維的同時,也是在品讀其中掩藏不住的那一縷縷久遠的幽香。
《人間詞話》被很多人奉為古典文學批評里程碑式的作品,對古典文藝美學有極深刻的影響。
解讀這本詞話之前,還是先聊聊老王吧。書如其人,這話一點都沒錯。
有句話說,古往今來中國三大天才死於水,其一屈原,其二李白,其三王國維。這話傳播甚廣,影響甚深,也為《人間詞話》贏得了無數關注的目光。但事實上,這話有些言過其實了。屈李王三人不是同行,看看靜安兄的詩詞,再看看屈李二位的哲學歷史學上的成就,應該是沒有什麼可比性。王國維是天才,應該也算得上一個,但是屈李二位在中國古文學史上的地位,是巔峰之上的巔峰,天才之中的天才。正所謂說起楚辭,必頌離騷;說起唐詩,必稱太白。而楚辭和唐詩,幾乎可以說代表了幾千年中華文學的淵源和鼎盛。不可否認,王老先生足夠優秀,但把這么大頂帽子生生的扣在老王頭上,還是嫌有些大了。公平的說,把王國維當作一個中國古典文化結束的強音,應該更合適一點。
對王國維來說,寫文學評論應該還算不得是他的主業,《人間詞話》看起來更像是茶餘飯後的隨筆。靜安兄的古文功夫可以說爐火純青。他是當年遜帝溥儀封的「南書房行走」,還賞 「著在紫禁城騎馬」。這要是在康乾時期,那可不得了,策馬上朝,何等的威風。清代才子彷彿只有清初朱彝尊才享有此殊榮。老朱當年五十一歲布衣入選博學鴻詞科會試,被招入南書房,賜「紫禁城騎馬」。於是乎老朱興奮之餘寫了首《恩賜禁中騎馬》:「魚鑰千門啟,龍樓一道通。趨翔人不易,行走馬偏工。鞭拂宮鴉影,衣香苑柳風。薄游思賤日,足繭萬山中。」好歹他伯父朱茂暉也是明末復社成員,為國家危亡憂心勞力,老朱怎麼就不學學同為大儒的顧炎武、呂留良拒絕清廷徵召呢?當然了,到了那個年頭,所謂「著在紫禁城騎馬」真正的賞賜不可能是高頭大馬了,估摸著也就是一個小馬鞭。那陣子溥儀早已退位多時,也沒多少錢,估計買的還是地攤貨,可真委屈老王了。老朱後來可是擔任廷試讀卷官,想來王國維的地位也不會差到哪兒去,當時如果溥儀當時能重開科考,出古文試題十有八九要找他的。
《人間詞話》妙語連珠,不落窠臼,對詩詞看法深刻獨到,但他對詞人的看法卻不盡公允。在我們看看老王如何點評千古名句,如何點評歷代詞人之前,先來了解了解他的生平吧。他的觀點和他的性格以及所處的歷史環境委實有莫大的關系。
王國維(1877—1927),初名德禎,字靜安,又字伯隅,號禮堂,又號觀堂、永觀,浙江海寧人。他4歲喪母,父親王乃譽是商人,經常出門經商,對子女教育也甚嚴。因此王國維自小養成孤僻的性格。
王國維出身書香門第,但並不熱衷於科舉,他兩次到杭州參加鄉試不中之後更加傾向於新學。1898年甲午戰爭後他到上海在梁啟超主編的《時務報》當書記校對,同時加入羅振玉辦的「東文學社」,用業余時間師從藤田豐八等學習日文及理化等課程。此時王國維開始接觸到西方哲學和美學思想,並開始萌生了對相關著作的濃厚興趣。羅振玉很欣賞王國維的才學,於是在經濟上幫助他,留他在東文書社當庶務。二人由此結下深誼。1901年他在羅振玉資助下赴日留學,後不久因病回國。1903年他出任南通師范學堂教員,1904年任江蘇師范學堂教員,講授心理學、倫理學及社會學,此時他開始閱讀康德、叔本華等人的著作,對其學術觀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906年,羅振玉去北京在學部做官。王國維隨之入京,任學部總務司行走,次年改任學部圖書館編譯、名詞館協調等職務。他對叔本華、康德、尼采哲學頗有興趣,在《教育世界》發表過一批哲學論文,介紹德國哲學,又從事詞和戲曲的研究。1908年《人間詞話》問世,1912年《宋元戲曲考》問世。辛亥革命後,羅振玉、王國維逃到日本居住。羅振玉對他說:現在世變很激烈,士欲可為,舍返經信古未由也。王國維聽了羅振玉的勸告,便盡棄前學,專治經史。他運用羅振玉的大雲書庫所藏經史、古器物、甲骨文、流沙墜簡等,經過研究寫出一批學術論文。1916年他回到上海,應猶太巨商哈同之聘,為《學術叢編》雜志編輯,後又任倉聖明智大學教授。他仍從事甲骨文和古史考證,和沈曾植等研討學術,關系密切。1923年他召為南書房行走,為已廢的清室皇帝溥儀當先生。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王老先生認為這是「大辱」,悲憤之中欲以死勤王,結果在家人嚴密監視下未遂。1927年,北伐軍即將進軍華北,北洋軍閥即將崩潰,老王恢復帝制的最後希望破滅。這時候老王終於在留下那句著名的遺言 「經此世變,義無再辱」之後,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
正應了葛洛夫的那句話:「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老王就是這么一個只認死理腦筋不拐彎的人。說句老實話,也只有老王這樣執著的人才真的是塊研究國學和史學的料。前面說他不能與屈李二位齊名不假,但是尊稱他老人家一聲大師那還是不過分的。王國維的一生剛好經歷了清王朝的覆滅。他是個恪守傳統、拒絕革新的人,他不能理解革命,亦幻想著清廷能夠復辟成功,可惜他的願望一一破滅。老王至死也沒有剪掉他的辮子,這在當時是少見的。中國最後一個傳統士大夫蒼老而悲涼的背影,在一汪碧藍如玉的湖水中,漸漸的沉沒、消失,永不再現。王國維的悲劇是那個時代的縮影,中國的古文明已經步入遲暮之年,再也經不起西方列強的摧殘和國內革命浪潮的沖擊,走向了徹底的沒落。
《人間詞話》才情高絕,但一些觀點卻失之偏頗。老王對歷代名詞和詞人的種種看法,不僅僅源於他深厚的古詩文功底和卓然的才華,也在一定程度上源於王老先生的這種固執、保守而又帶著些偏激的性格。
7. 王國維《人間詞話》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出自哪一年哪個出版社在書的第幾頁
最好去圖書館找一本查一下就可以了。看你這問題應該是寫論文要注釋用的。當然,你可以在網上下一本PDF版本的,一般也能找得到這些信息。
8. 高分求助文化類論文題目以及提綱,急!急!急!
漢語副詞研究
郭振
摘要:副詞是一種半虛半實的詞。它們能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范圍、時間、可能性、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詞彙意義,能獨立用作句中的次要成分,這是它近似實詞的一方面;但是它不能單獨地表示一種實物、一種實情或一種實事;同時有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語、謂語;也不能用作賓語、定語,這是她同其他各類虛詞性質相近的一方面。
關 鍵 詞: 來源 ;發展變化 ;語法特徵
Abstract: The adverb is one kind of half empty half solid word. They can express the behavior, the movement or the nature, the condition degree, the scope, the time, the possibility, the denial function and so on, have certain glossary significance, can serve as in the sentence independently the accessory constituent, on the one hand this is it is approximate the full word; But it cannot alone express one material object, one kind of truth or one kind of real situation; Simultaneously has cannot serve as the sentence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Subject, predicate; Also cannot serve as the object, the attribute, on the one hand this is she with other each kind of function word nature close.
Key words : Origin ; Development change ; Grammar characteristic
副詞是一種半虛半實的詞。它們能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范圍、時間、可能性、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詞彙意義,能獨立用作句中的次要成分,這是它近似實詞的一方面;但是它不能單獨地表示一種實物、一種實情或一種實事;同時又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語、謂語;也不能用作賓語、定語,這是它同其他各類虛詞性質相近的一方面[1]。在這里我們把能修飾動詞、形容詞、名詞性謂語,在句中作狀語或補語的單音虛詞或復合虛詞的詞叫做副詞。副詞一般只能用在動詞、形容詞或其它副詞前作狀語,一般不能和名片語合[2]。本文根據上述標准,從漢語中副詞的來源、發展變化以及在現代漢語中的語法特徵和一些特殊用法為切入點比較系統地對漢語副詞進行了全面的論述。
一 副詞的來源
關於副詞的來源可以分為兩大的部分:
一 實詞虛化是單音副詞的主要來源
1. 由實詞本義直接引申虛化為副詞。主要指由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等直接虛化為副詞。
a. 名詞→副詞(箭頭前面的是本義,後面的是引申義。 下同)
早:早晨→很早、盡早、早點兒
A明早,遣人覘之,已行矣。(古文觀止-瘞旅文-王守仁)
B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周書-召誥第十四)
C 若不早圖,後君噬齊(先秦諸子-儒-春秋三傳-春秋左傳-庄公元年~三十二年)
D 知伯愎而好勝,早下之,則可行也。(先秦諸子-儒-春秋三傳-春秋左傳-哀公元年~二十七年)
E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先秦諸子-道-莊子-外物第二十六)
「早」的本義只指「早晨」這一時段,如A,而例BCDE中的「早」並非指「早晨」這一時段, 而是「很早」或「較早」的意思。
首:頭→首先、開始、第一
A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詩經-伯兮)
B 初,吳王首反,並將楚兵,連齊、趙。 (漢書-荊燕吳傳)
C 余愛司空表聖《詩品》,而惜其祗標妙境,未寫苦心;為若干首續之。(清·袁枚-續詩品)
D 體同而事核,辭清而理哀,蓋首出之作也。(文心雕龍卷十三·哀弔)
E 微子開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紂之庶兄也。(史記-宋微子世家第八)
「首」由「頭」義引申虛化為副詞,如A。人初生頭先出,故可引申為「首先」、「開始」之義,如BCD。《方言》:「人之初生謂之首。」而E則是「第一」的意思。
b. 動詞→副詞
滋:增益→越發、更加
A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春秋三傳-春秋左傳-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B是以竇太後滋不說。(左傳·隱公元年)
C魯繆公之時,公儀子為政,子柳、子思為臣,魯之削也滋甚。(孟子-告子章句下)
D若能為旱,焚之滋甚。(春秋三傳-春秋左傳-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滋」由「增益」的「加多」義如A引申虛化為「越發」、「更加」如BCD。
c . 形容詞→副詞
劣:弱、少→僅僅、剛剛
A薄劣東風,夭斜落絮,明朝重覓吹笙路。(元-張翥-踏莎行)
B釋鞍就穴直上,可百餘仞,石路逶迤,劣通單步。(水經注-渭水)
「劣」有「弱、少」義,如A,當它轉化為副詞以後,仍存有這一語義;但已經不是對事物的形容,而是對動作行為的限定,如B。
d. 數詞→副詞
A天子大說,賜南越大臣印綬,一用漢法。(漢書·終軍傳)
B魯哀公問舜於孔子,孔子不對。三問,不對。(荀子·哀公)
C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中庸-第十三章)
「一」在我國古代哲學中向來指事物的本源,事物的統一體,在A中虛化為「完全、全都」。 「三」在古漢語中表示「多次」,是約定俗成的用法。而C中的「四」也是多次的意思。
2. 由實詞間接引申虛化而來
a. 實詞由其本義先引申出新義,這個新義並不改變原詞性,然後再引申虛化為副詞。
本:草木的根→根基、根源→本來、原來
A是以廣以平,則不喪本莖。(呂氏春秋·辯土)
B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王國維-人間詞話)
C仆本寒鄉士,出身蒙漢恩。(南北朝-鮑照-代東武吟)
「本」是其本義,指草木的根。「本」並不是由「草木的根」直接引申虛化為副詞的,而是
先引申為「根基、根源」義,由此再引申虛化為「本來、原來」義。
日:太陽→白天、一天→日益、日漸
A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明-張煜言-八月辭故里)
B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王國維-人間詞話)
C故農戰之民日寡,而游食者愈眾。(商君書·君臣)
因為有「太陽」才能稱得上「白天」,這是「日」由「太陽」義引申出「白天」義的重要因素;因為自然界的規律是日復一日,所以才有可能虛化為「日益、日漸」。例中的「日寡」和「愈眾」對舉為文,尤可看出「日」的「愈益」義。
總:捆束→聚合→全都
A婉兮孌兮,總角兮。(詩·齊風·甫田)
B其水三泉奇發,西北流,總成一川。(水經注·汾水)
C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東坡全集·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總角」,指把頭發結紮成角狀的髻;「總」是「捆束」的意思。「捆束」是把分散的東西聚攏在一起,故可以引申為「聚合」義,如例,分散的東西聚合在一起,自然成為一個整體;而這一整體又蘊含著原來分散的個體。這就給「總」引申虛化為副詞的「全都」義提供了嬗變的條件。例中的「總相宜」,意為淡妝亦相宜,濃抹亦相宜,「總」統攝「淡妝、濃抹」。
b. 實詞在由其本義引出新義時改變了詞性, 然後再引申虛化為副詞。
遽:驛車→疾速→立即、趕快
A吳、晉爭長未成,邊遽乃至,以越亂告。(國語·吳語)
B夫子何為遽?國家得無有故乎?(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C其鄰之父言梧樹之不善也,鄰人遽伐之。(呂氏春秋·去宥)
「遽」是古代傳遞緊急信息的快車。由「遽」的功能特性引發出形容詞「疾速」義,再由「疾速」義引申虛化為副詞「立即、趕快」義。
背:脊背→背對→暗中、背地裡
A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周易·艮)
B王背屏而立,夫人向屏。(國語·吳語)
C當交顏而面從,至析離而背毀者,偽人也。(抱朴子·外篇·行品)
「背」由「脊背」引申為「背對」,再引申虛化為「暗中、背地裡」義,容易理解,不贅述。
c. 由實詞假借而來
由實詞假借為副詞是副詞的又一來源。「還」本義是「返回」,假借為「旋」,義為「迅疾、很快」;「陽」本義為「明亮」,假借為「佯」,義為「假裝」等等。
二 從結構上看復合副詞的構成[3]
除了單音副詞外,在古漢語中還有為數不少的復合副詞。復合副詞早在先秦就已產生,漢代以後則大量出現。考察復合副詞的結構,大抵有如下三種類型。
1 聯合式
由兩個同義或近義的副詞連用構成。
A 使人往聽之,猶尚越聲也。(史記-張儀列傳)
這類復合副詞在組合時,其前後位置有的可以互換,「猶尚」也可作「尚猶」。《陳書·裴蘊傳》:「我去尚猶未克,鼠竊安能濟乎?」
2 後置式
由副詞與助詞相結合而構成。
A然則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文心雕龍卷二·征聖)
B幽寺尋僧,逸興豈知俄爾盡。(古代蒙學-聲韻啟蒙-卷下-二蕭)
C別卿已來,倏焉二載,吾所綴文,已成一集。(魏書·崔挺傳)
D比來朝廷或有事賜與,皆緣征發,須是優恩,若尋常則無此例。(舊唐書·裴度傳)
E正參參欲住,輕衫掠處,又特地,因風起。(王國維-水龍吟)
後置式復合副詞的產生跟助詞出現的早晚有關。助詞「然」、「焉」、「爾」等出現較早,所以副詞跟這些助詞結合後形成的復合副詞也出現得較早。助詞「來」、「地」等較晚見,與其相關的復合副詞也出現得較晚。
3 重疊式
由單音副詞的重疊連用而構成。
A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古文觀止-卷08:唐文)
B瓏瓏金鎖甲,稍稍城烏絕。(曹鄴-成名後獻恩門)
C書辭宜答,會東從上來,又迫賊事,相見日淺,卒卒無須臾之間得竭指意。(文選·司馬遷:報任安書)
D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當此之時,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史記-秦始皇本紀)
E故天下每每大亂,罪在於好知。(莊子-胠篋第十)
由重疊方式構成的復合副詞,大多表示對所述事實周遍性的強調,或者表示對動作行為頻度的強調。副詞能夠重疊連用而構成復合副詞的為數不多,大抵只是在表示時間、狀態、范圍、程度中的少數副詞。
二 副詞在近代漢語中的變化
近代漢語副詞的發展變化是多方面的, 因此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分析這種發展變化。把近代漢語副詞作為一個斷代平面的系統來看,其發展變化主要表現在,與上古、中古漢語相比,近代漢語中產生了大量的新的副詞,而有些上古、中古漢語中的常用副詞則已消失或走向衰落;與現代漢語比較,則又有不少副詞已經衰亡或只保留在書面語中或某些方言中。有些副詞,既不見於上古、中古漢語,現代漢語中也不再使用,而是只見於近代漢語,甚至近代漢語中的某一個時期。如「不方、重重、次第、大須、的畢、都來、端的、非分、干當、故故、恆常、火急、即漸、看、苦死、驀、偶自、權時、塞、煞、甚生、相將、旋旋、一納、只首、白乾、大段、大故、大小、都自、多少、不成」等等。例如:
1‧慈母意,總恩憐,護惜都來一例看。
2‧只是如今這般人,已是大段好了。
3‧聖人雖說他不是,然亦不大故責他。
4‧老婆道:「嗔道恁恁久慣老成!原來也是個意中人兒,露水夫妻。」
5‧腳踏這一段了,又看第二段。如此逐旋捱去,捱得多後,卻見頭頭道理都到。
6‧兵行霧中,直到夾寨下營,梁軍兀自睡卧未起。
正是這些副詞的廣泛使用,使得近代漢語副詞從整體上顯示出一種明顯的時代特色。
就近代漢語本身這一歷史階段來看,副詞也是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比較晚唐五代、宋代、元代、明代四個不同時期的副詞,我們可以看出,隨著時代的變化,總是有些副詞消亡或走向衰落,同時又不斷地有新的副詞產生。如《敦煌變文集》中的副詞「都來(表強調語氣)、不方、非分、非甚、火急、急手、鎮、鎮長」等,宋代以後就不大使用了。《朱子語類》中的「大段、大故、終始、將間、逐旋」等,元代以後又不大使用了。《金瓶梅詞話》中的「要便、生死、只顧、只個、嗔道、干凈、穩定」等,明代以後也不大使用了。不同時代新產生的副詞如《敦煌變文集》中的「好生、甚生、當即、眼看、苦死、偏偏」等;《朱子語類》中的「大段、大故、怪、頂、重行、白、白地、平白」等;《新編五代史平話》中的「兀自、大舉、正在」等;《金瓶梅詞話》中的「老、絕、越發、只當、要便、趁早、苦死、左右、死活、管定、恆是、想必、好歹」等[4]。正是因為不同時代都有一些原有副詞消亡和一些新的副詞產生,所以在近代漢語的不同時期里,整個副詞系統也表現出明顯的差別。當然,僅就四種文獻中的副詞所顯示出來的差別看,不排除方言的影響,還有因文獻的文體和內容的不同帶來的副詞使用方面的差異,但參考不同時期的其它有關文獻,這種差別主要還是副詞系統的歷時發展演變的反映。
三 現代漢語中副詞語法特徵以及一些特殊的用法
關於現代漢語中副詞的語法特徵我把它分成以下三點:
1、副詞都能做狀語,大多數副詞還可以充當句首修飾語。(這一點古今相同)比如:
也許她已經走到半路上。
難道這種產品還受歡迎嗎?
「已經」、「還」修飾句中位於,「也許」、「難道」是句首狀語,修飾全句。少數副詞可以充當補語。比如:壞透了 糊塗透頂 感慨萬千 好得很 好極了。
2、副詞是附著性的,大多數不能單用[5]。
比如問「味道怎麼樣?」只能回答說「好」或「很好」,不能說「很」。只有一部分副詞,比如「不」、「別」、「沒有」、「馬上」、「也許」、「大概」、「一點兒」等可以單用,比如:
什麼時候出發? 馬上。
你去嗎? 不,我不去。
3、有一部分副詞能起關聯作用。既可以獨用,也可以合用。
a、獨用:說了又說 打不贏就走 說清楚再走 不去也可以 這樣更沒有道理
b、合用:又白又胖 不偏不倚 越忙越亂 既聾又啞 也好也不好 非去不可
c、和連詞配合使用:不但……還 只有……才 既然……就 除非……才
如果……就 即使……也 雖然……卻 不論……都
同時在現代漢語中副詞一般來說是不能修飾名詞,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用法,不過被修飾的名詞卻有特殊之處,或者具有特定的語義基礎,或者是功能發生了轉化[6],例如:
真快,又星期天了。
我們要站在時代的最前沿。
小張長得很帥,就是太奶油了一些。
他真男人!
他真女人!
例中的名詞義本身具有順序義,是循環時間名詞:星期一 ——星期二——……星期天——星期一,例中的名詞「前沿」具有「量度」義,例中的名詞都可以認為是性狀化,因為它的性質可以引起人們的聯想。奶油——缺乏陽剛氣 男人——充滿男子漢氣概(例注意是「他」而非「她」)女人——做事辦事很女性化。
參考文獻 :
[1]. 賴先鋼《語言研究論稿》學林出版社 2005年2月
[2]. 郭錫良 《古代漢語講義》 《電大教育》編輯部
[3]. 黃珊《古漢語副詞的來源》1996
[4]. 楊榮祥《近代漢語副詞簡論》1994
[5]. 張斌 《新編現代漢語》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2年7月
[6]. 黃伯榮 廖序東《現代漢語》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83年9月
致謝:
這篇論文歷時半年終於定稿,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文會堂老師的精心指導。文老師從去年11月份選題開始,首先在我構思之初加以誘導、啟發,幫助我確定寫作方向;然後又在論文寫作過程中為我提供參考書目,並對論文的初稿、二稿進行不厭其煩的修改,事無巨細,認真負責。在此,我深表感謝!
絕對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