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素材參考 » 作家的素材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作家的素材

發布時間: 2021-03-16 22:51:01

Ⅰ 那些作家寫的故事素材哪來的

大都來源於生活,,,有一些是出於偶爾的靈感,,,,一般有名的文學作家在精神上都有一定的 殘缺吧 這是老天嫉妒聰明人的舉動,,,,,,,,,, 不過一般素材都來源於生活的

記得採納啊

Ⅱ 作家是如何積累並整理寫作素材的

‍‍生活中遇到或聽到的,書上看到的,電視電腦上看到的,只要我覺得有趣或有所啟發的東西,我會隨手記下來當做素材。‍

Ⅲ 每一個寫文章的作家他們寫東西的素材都是怎麼來滴

多閱讀,多汲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結合生活,加上自己的思考,對生命的理解,對事物的觀察,當然了,還是需要一定的文筆以及靈感的啦~

Ⅳ 一些關於名人素材的收集

泰戈爾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913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袖。在外國泰戈爾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詩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學家,但在印度這兩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他本人被許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個聖人。

除詩外泰戈爾還寫了小說、小品文、游記、話劇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詩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語寫成,在孟加拉語地區,他的詩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的內容主要是社會、政治和教育,他的詩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內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寫自然和生命。在泰戈爾的詩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樣性就是歡樂的原因。同時,他所表達的愛(包括愛國)也是他的詩歌的內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國歌使用的是泰戈爾的詩。維爾弗德·歐文和威廉·勃特勒·葉芝被他的詩深受感動,在葉芝的鼓勵下,泰戈爾親自將他的《吉檀枷利》(意即「飢餓的石頭」)譯成英語,1913年他為此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泰戈爾在印度獨立運動的初期支持這個運動,但後來他與這個運動疏遠了。為了抗議1919年札連瓦拉園慘案,他拒絕了英國國王授予的騎士頭銜,他是第一個拒絕英王授予的榮譽的人。

他反對英國在印度建立起來的教育制度,反對這種「人為」的、完全服從的、死背書、不與大自然接觸的學校。為此他在他的故鄉建立了一個按他的設想設計的學校,這是維斯瓦-巴拉蒂大學的前身。

在他的詩歌中,泰戈爾也表達出了他對戰爭的絕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沒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個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爾做過多次旅行,這使他了解到許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他對東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寫至今為止是這類描述中最細膩的之一。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生於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年赴英國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4至1911年擔任梵社秘書,20年代創辦國際大學。1941年寫作控訴英國殖民統治和相信祖國必將獲得獨立解放的著名遺言《文明的危機》。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寫了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並創作了1500多幅畫,諸寫了難以統計的眾多歌曲。文、史、哲、藝、 政、經范疇幾乎無所不包,無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斗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又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藝術價值,深受人民群眾喜愛。其重要詩作有詩集《故事詩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飛鳥集》(1916)、《邊緣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說有短篇《還債》(1891)、 《棄絕》(1893)、《素芭》(1893)、《人是活著,還是死了?》(1892)、《摩訶摩耶》(1892)、《太陽與烏雲》 (1894),中篇《四個人》(1916),長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與世界》(1916)、《兩姐 妹》(1932);重要劇作有《頑固堡壘》(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紅夾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貿易》(1881)、《中國的談話》(1924)、《俄羅斯書簡》(1931)等。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紹到中國,現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爾作品》。

1861年5月7日,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戴賓德納特·泰戈爾是聞名的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哥哥、姐姐也都是社會名流。泰戈爾在這樣一個文壇世家環境的薰陶下,8歲開始寫詩,12歲開始寫劇本,15歲發表了第一首長詩《野花》,17歲發表了敘事詩《詩人的故事》。才華橫溢的泰戈爾從小就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1886年,他發表《新月集》,成為印度大中小學必選的文學教材。這期間,他還撰寫了許多抨擊美國殖民統治政論文章。

1901年,泰戈爾在聖地尼克坦創辦了一所從事兒童教育實驗的學校。這所學校在1912年發展成為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

1905年,泰戈爾投身於民族獨立運動,創作了《洪水》等愛國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為今日印度的國歌。1910年,泰戈爾發表長篇小說《戈拉》。1916年,發表長篇小說《家庭和世界》,熱情歌頌爭取民族獨立的愛國主義精神。1912年,泰戈爾以抒情詩集《吉檀迦利》獲諾貝爾文學獎金。1913年發表為人們所熟知的《飛鳥集》和《園丁集》。

1924年曾來過中國,泰戈爾回國後,撰寫了許多文章,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泰戈爾的一生是在印度處於英國殖民統治的年代中度過的。祖國的淪亡、民族的屈辱、殖民地人民的悲慘生活,都深深地烙印在泰戈爾的心靈深處,愛國主義的思想一開始就在他的作品中強烈地表現出來。他雖然出身於富貴家庭、生活在矛盾錯綜復雜的社會里,但他的愛憎是分明的,創作思想是明確的,始終跟上了時代的步伐。他曾在民族獨立運動高潮時,寫信給英國總督表示抗議殖民統治,並高唱自己寫的愛國詩歌領導示威遊行。他還曾堅決拋棄英國政府所授予的爵位和特權。印度人民尊崇他、熱愛他,稱他為詩聖、印度的良心和印度的靈魂。

泰戈爾不是個狹隘的愛國主義者。他對於處在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下的各國人民一貫寄予深切的同情,並給予有力的支持。20世紀20年代,泰戈爾曾多次出國訪問,並與世界各國文化名人一起組織反戰的和平團體。30年代,當德、意、日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的時候,泰戈爾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聲疾呼:「在我離去之前,我向每一個家庭呼籲——准備戰斗吧,反抗那披著人皮的野獸。」就這樣,直到1941年8月7日泰戈爾在加爾各答逝世,他一直戰斗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這位舉世聞名、多才多藝的作家,在漫長的六十多年創作生涯里,共寫了五十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一百餘篇短篇小說,二百多個劇本和許多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論文以及回憶錄、游記、書簡等。其中1921年問世的著名詩集《吉檀迦利》,使泰戈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故事詩》和《兩畝地》是印度人民喜聞樂見、廣為傳誦的不朽詩篇。膾炙人口的《喀布爾人》、《素芭》和《摩訶摩耶》均為世界短篇小說的傑作。《贖罪》、《頑固堡壘》、《紅夾竹桃》等都是針對當時印度社會現實予以無情揭露和鞭笞的著名戲劇劇本。

泰戈爾不僅是一位造詣很深的作家、詩人,還是一位頗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畫家。他一生共創作了二千餘首激動人心、優美動聽的歌曲。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期創作的不少熱情洋溢的愛國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義統治進行斗爭的有力武器。《人民的意志》這首歌,於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泰戈爾70高齡時學習作畫,繪制的1500幀畫,曾作為藝術珍品在世界許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1941年,泰戈爾與世長逝,享年81歲。

泰戈爾(1861~1941)
Tagore,Rabindranath
印度詩人,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是向西方介紹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紹到印度的很有影響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於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於同地。家庭屬於商人兼地主,婆羅門種姓。祖父德瓦爾格納特·泰戈爾和父親戴本德拉納特·泰戈爾都是社會活動家,支持社會改革。泰戈爾進過東方學院、師范學校和孟加拉學院,但沒有完成正規學習。他的知識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師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為多。他從13歲開始詩歌創作 ,14歲發表愛國詩篇《獻給印度教徒廟會》。1878年,他遵父兄意願赴英國留學,最初學習法律,後轉入倫敦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研究西方音樂。1880年回國,專事文學創作。1884年,離開城市到鄉村去管理祖傳田產。1901年,在孟加拉博爾普爾附近的聖地尼克坦創辦學校,這所學校於1921年發展成為交流亞洲文化的國際大學。1905年後民族解放運動進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對孟加拉分割的決定,形成轟轟烈烈反帝愛國運動。泰戈爾去加爾各答投身運動,義憤填膺,寫出大量愛國詩篇。但不久同運動其他領袖發生意見分歧,他不贊成群眾焚燒英國貨物、辱罵英國人的「直接行動」,而主張多做「建設性」工作,如到農村去發展工業、消滅貧困愚昧等。他於1907年退出運動回聖地尼克坦,過隱居生活,埋頭創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頌》,1911年出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從此聞名世界文壇。加爾各答大學授予他博士學位。英國政府封他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先後10餘次遠涉重洋,訪問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傳播和平友誼,從事文化交流。1919年,發生阿姆利則慘案,英國軍隊開槍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爾聲明放棄爵士稱號,以示抗議。1930年,他訪問蘇聯,寫有《俄國書簡》。他譴責義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亞(衣索比亞)。支持西班牙共和國政府反對法西斯頭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寫文章斥責希特勒的不義行徑。他始終關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運,支持人類的正義事業。

【創作】
在長達近70年的創作活動中,泰戈爾共寫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100餘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大量關於文學、哲學、政治方面的論著,還創作了1500餘幅畫和2000餘首歌曲,其中1首為印度國歌。
13歲以後 ,泰戈爾發表了長詩《野花》、《詩人的故事》等,1881~1885年,出版抒情詩集《暮歌》、《晨歌》、《畫與歌》,還有戲劇和長篇小說。戲劇和小說多取材於史詩和往世書,詩歌富於浪漫主義色彩。1886年,詩集《剛與柔》出版,標志著他在創作道路上進入面向人生與現實生活的時期。詩集《心中的嚮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獨特風格開始形成。這一時期還寫了劇本《國王與王後》和《犧牲》,反對恢復婆羅門祭司的特權和落後習俗。19世紀90年代是泰戈爾創作的旺盛時期。從1891年起,在他主編的《薩塔納》雜志上,發表《摩訶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說,主要是反對封建壓迫,揭露現實生活中不合理現象。他發表了《金帆船》、《繽紛集》、《收獲集》、《夢幻集》、《剎那集》5 部抒情詩集,1部哲理短詩《微思集》和1部《故事詩集》。收入《繽紛集》的敘事詩《兩畝地》是作者民主主義思想的最高表現。從《剎那集》起,他開始用孟加拉口語寫詩。他的第二部英譯詩集《園丁集》里的詩大多選自這一時期作品。
20世紀初泰戈爾遭遇到個人生活的不幸,喪偶、喪女、喪父的悲痛與傷感在詩集《回憶》、《兒童》和《渡船》中有真實記錄。他另有兩部長篇小說《小沙子》和《沉船》。1910年,長篇小說《戈拉》發表,它反映了印度社會生活中的復雜現象,塑造了爭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戰士形象;歌頌了新印度教徒愛國主義熱情和對祖國必獲自由的信心,同時也批判他們維護舊傳統的思想;對梵社某些人的教條主義、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撻 。這期間還寫了象徵劇《國王》和《郵局》及諷刺劇《頑固堡壘》。1910年,孟加拉文詩集《吉檀迦利》出版 ,後泰戈爾旅居倫敦時把《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獻集》里的部分詩作譯成英文,1913年《吉檀迦利》英譯本出版,泰戈爾成為亞洲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他進入另一創作高潮,發表詩歌《歌之花環》、《頌歌》、《白鶴》、《逃避》,中長篇小說《四個人》與《家庭與世界》。20世紀20 年代泰戈爾仍堅持寫作,發表劇本《摩克多塔拉》、《紅夾竹桃》,長篇小說《糾紛》、《最後的詩篇》及一些詩作。30年代他又陸續出版長篇小說《兩姐妹》、《花圃》、《四章》;戲劇《時代的車輪》、《紙牌王國》 ;詩集《再一次》、《邊緣集》和政治抒情詩《禮佛》等。1941年4月 ,他寫下最後遺言、有名的《文明的危機》,對英國殖民統治進行控訴,表達了對民族獨立的堅定信念。
《泰戈爾作品集》中譯本
思想發展與藝術成就 泰戈爾生逢急劇變革的時代,受到印度傳統哲學思想和西方哲學思想的影響。但他世界觀最基本最核心部分還是印度傳統的泛神論思想 ,即「梵我合一」。在《繽紛集》中,他第一次提出「生命之神」觀念。他對神的虔誠是和對生活、國家與人民的愛融合在一起的。但這使他的詩歌也蒙上了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另外,他提倡東方的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物質文明。這些都使他的思想中充滿了矛盾而表現在創作上。綜觀泰戈爾一生思想和創作發展 ,可大體分3個階段: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後,他積極參加反英政治活動,歌頌民族英雄,宣揚愛國主義,提倡印度民族大團結。②隱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積極參加民族運動,愛國主義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內容強的詩歌被帶有神秘意味的詩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徵主義、唯美主義詩歌的影響,宣揚的是愛與和諧。③從1919年阿姆利則慘案開始直至逝世,他又開始關心政治,積極投入民族解放斗爭,作品的內容又充滿了政治激情,視野也開闊了,對世界和人類都十分關心 。可以說 ,泰戈爾一生的創作既有「菩薩慈眉」,也有「金剛怒目」。他的詩歌受印度古典文學、西方詩歌和孟加拉民間抒情詩歌的影響,多為不押韻、不雕琢的自由詩和散文詩;他的小說受西方小說的影響,又有創新,特別是把詩情畫意融入其中,形成獨特風格。
泰戈爾與中國 泰戈爾一貫強調印中兩國人民團結友好合作的必要性。1881年,他寫了《死亡的貿易》一文,譴責英國向中國傾銷鴉片、毒害中國人民的罪行。1916年,他在日本發表談話,抨擊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行動。1924年,他訪問中國,回國發表了《在中國的談話》。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以後,他屢次發表公開信、談話和詩篇,斥責日本帝國主義,同情和支持中國人民的正義斗爭。中國作家郭沫若、鄭振鐸、冰心、徐志摩等人早期的創作,大多受過他的影響。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紹到中國。幾十年來出版的他的作品的中譯本和評介著作為數很多。1961年為紀念他的百歲誕辰,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泰戈爾作品集》。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孟加拉語詩人、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生於加爾各答市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教養的家庭,父親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社會活動家,六個哥哥也均獻身於社會改革和文藝復興運動。泰戈爾自幼厭惡正規學校的教育,靠家庭教育和刻苦自學度過少年時代,1878年去英國學法律,後轉入倫敦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研究西方音樂。
泰戈爾童年時代即嶄露詩才,他的愛國詩篇《給印度教徒廟會》(1875)發表時,年僅14歲。1880年,19歲的泰戈爾便成為職業作家。1881至1885年,他出版了抒情詩集《暮歌》(1882)、《晨歌》(1883),還有戲劇和小說等作品。這些早期傷品的特點是夢幻多於現實,富於浪漫主義色彩。
90年代是泰戈爾創作的旺盛期,詩集《心中的嚮往》(1890)是他的第一部成熟作品,著名詩篇《兩畝地》(1894)的發表,標志著泰戈爾從宗教神秘主義走向深刻的人道主義。這一時期的詩作還有《金帆船》(1894)、《繽紛集》(1896)第5部抒情詩集和一部《故事詩集》(1900)。此外,他還創作了6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的《素芭》(1893)、《摩訶摩耶》(1892)、《最活著,還是死了?》(1892)等被列入世界優秀短篇小說傑作之林。
1901年,泰戈爾為改造社會創辦了一所學校,從事兒童教育實驗。1912年,這所學校成為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由於英國在孟加拉推行分裂政策,1905年印度掀起民族解放運動的第一個高潮,泰戈爾積極投身於運動並創作了許多愛國詩篇。這一時期是他創作的最輝煌時期。他出版了8部孟加拉文詩集和8部英文詩集,其中《吉檀迦利》為詩人贏得世界性聲譽。這一時期重要的詩集還有《園丁集》(1913)、《新月集》(1915)、《飛鳥集》(1916)等。1910年,泰戈爾又發表了史詩性長篇小說《戈拉》和象徵劇《國王》等。
1919年,印度掀起第二次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為尋求民族解放道路,他走遍五大洲,發表了許多著名演講。這時期突出成就是政治抒情詩,分別收在《非洲集》(1937)、《邊沿集》(1938)、《生辰集》(1941)等作品中。
泰戈爾一生共創作了50多部詩集,12部中、長篇小說,100餘篇短篇小說,20餘種戲劇,還有大量有關文學、哲學、政治的論著和游記、書簡等。此外,他還是位造詣頗深的音樂家和畫家,曾創作2000餘首歌曲和1500餘幀畫,其中歌曲《人民的意志》已被定為印度國歌。
在60餘年的藝術生涯中,他繼承了古典和民間文學的優秀傳統,吸收了歐洲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文學的豐富營養,在創作上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取得了輝煌成就,成為一代文化巨人。1913年,「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以高超的技巧,並由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獲諾貝爾文學獎。英國政府封他為爵士。
1941年4月,這位曠世奇才,印度近代文學的奠基人寫下最後的遺言《文明的危機》。同年8月7日,泰戈爾於加爾各答祖宅去世。
【代表作】
詩集:詩集《暮歌》、《晨歌》、《心中的嚮往》、《兩畝地》、《金帆船》、《繽紛集》、《故事詩集》、《素芭》、《摩訶摩耶》、《最活著,還是死了?》等等

20世紀初期的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壓迫,經濟上受到剝削,使這個古老國家的人民陷入貧窮、愚昧之中。為了喚醒這個沉睡的巨人,兩位偉人應運而生了。一位是民族解放運動的領袖「聖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偉大的文化巨匠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 泰戈爾多才多藝,才華超人。既是作品浩繁的文學藝術大師、學識淵博的哲人、成就卓著的社會活動家,也是銳意革新的教育家。他一生所有的貢獻,不但在印度歷史上具有著劃時代的意義,而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巨大影響。 泰戈爾在印度文化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而他最突出的天才的表現,恐怕就是他驚人的創作量了。他12歲開始寫詩,在60餘年的筆耕生涯中,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詩歌上千首,歌詞1200餘首,並為其中大多數歌詞譜了曲; 中長篇小說12部,短篇小說200多篇,戲劇38部,還有許多有關哲學、文學、政治的論文及回憶錄、書簡、游記等;此外還創作了2700餘幅畫。他給印度和世界留下了一筆異常豐富的文化遺產。 1913年,「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篇;這些詩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並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便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泰戈爾被瑞典文學院授予該處度諾貝爾文學獎這一最高榮譽,成為第一個獲得這項殊榮的亞洲作家。漫長的55年後,日本的川端康成長又一次奪取這一桂冠。泰戈爾因此而蜚聲世界。 他的詩歌體裁和題材豐富多彩,清新雋永;小說格調新穎、感染力強;戲劇種類繁多,富於哲理意味;歌曲或哀婉纏綿、或威武雄壯,不拘一格。在人們的印象中,泰戈爾是以偉大的「歌手與哲人」的雙重身份出現的。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西孟加拉的加爾各答,1861年5月7日,羅賓德拉納特誕生在那裡。 泰戈爾世家和拉比的童年 泰戈爾家庭原姓塔克爾(孟加拉人的尊稱,意為「聖」),泰戈爾是它的英文變稱。羅賓德拉納特的祖父德瓦卡納特「王子」。同時他也是一位思想家和文化名流,當時許多進步人士的改革運動都得到他有力的支持。 這位「王子」的繼承人德本德拉納特不同於父親的熱衷社交,他性格內省慎思,潛心於哲學和宗教著作的研究。他兼具三種不同的氣質:對宗教的篤信,對藝術的敏感,對實際工作的精明善斷。對名氣更大的兒子,他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 他的溫文爾雅、尊貴大方, 博得了「瑪哈希」(意為「大聖人」)的美稱。 德本德拉納特有個龐大的家庭。他擁有15個子女。女兒婚後,女婿也長住於他家的。此外,還有一些親戚和眾多仆從。子女勻是在充分的自由和嚴格的家教、對宗教的虔敬與對美妙生活的享受緊密結合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這個家庭繼承了父親所熱愛的印度文化傳統,又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常舉行哲學和宗教討論會、詩歌朗誦會,經常演戲, 還有不時安排的音樂會。 著名詩人、演員、音樂家和學者常常成為座上客。「瑪哈希」讓子女們自由發展各自的特長,充分發表各自的見解而不加限制,態度極開明。羅賓德拉特就降生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在他的性格形成時期,從這個環境中飽吸了智慧和美的養份,「印度文藝復興的急流潮湧從他的四周澎湃而過」。 由於是父母最小的兒子,被大家昵稱為「拉比」的羅賓德拉納特成為每個家庭成員鍾愛的對象。但他並不受互溺愛,恰恰相反,這個家庭的生活方式十分簡朴。鞋子和襪子要在兒女們長到10歲時才按宗教法規批准穿用。拉比在中爾答進過4所學校, 但他都不喜歡。他厭惡那種無視個性的教育制度,厭惡遠離自然的、牢籠般的教室,對教師的敵意態度和野蠻體罰更不能容忍。他喜歡的是校外的花園、池塘、春天和白雲。後來他還進過東方學院、師范學院和在孟加拉學院讀書,但都沒有完成學業。他後來致力於教育革新,與此不無關系。 相形之下,他的家庭給他的熏陶是極明顯的。拉比豐富的歷史、文學和科學知識都源自於父兄。泰戈爾家族對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和復興孟加冬天文藝具有很大貢獻。長史德威金德拉納特才華出眾,是詩人和哲學家,曾向印度介紹西方哲學。另一位史長薩迪延德拉納特是進入英屬印度行政機構的第一個印度人,懂多種語言,翻譯出版了許多梵文和孟加拉文古典著作。姐姐斯瓦納庫瑪麗是第一位用孟加拉文寫小說的女作家。五哥喬蒂林德拉納特成為一位音樂家、戲劇家、詩人和新聞記者。他長拉比13歲,對拉比的才幹十分賞識並予以鼓勵,還通過創辦文學雜志《婆羅蒂月刊》直接引導拉比走上文壇。 另外,喬蒂林德拉納特的妻子卡丹巴麗•黛薇,是一位豐姿綽約、優雅寬厚的女性。她在拉比身上傾注了深深的愛,給他布置出一個精美優雅的環境。她幾乎成了拉比理想中的人物,兩人之間有一種羅曼蒂克的眷戀。拉比就在這樣的家庭氛圍里度過一生中最愉快安適的日子。

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生於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曾赴英國學習文學和音樂,十餘次周遊列國,與羅曼•羅蘭、愛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畢生致力於東西文明的交流和協調。泰戈爾以詩人著稱,創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他又是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作曲家和畫家,先後完成12部中長篇小說,100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1500多幅畫和2000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爾還是一位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13年,泰戈爾以詩歌集《吉檀迦利》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15年,陳獨秀在《青年雜志》(《新青年》)第2期上發表他譯的《贊歌》4首。作品中「信愛、童心、母愛」 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懷,獨具魅力的人格,贏得了無數中國讀者的敬仰。
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1924年,泰戈爾應孫中山先生之邀訪華,「泰戈爾熱」進入高潮。他在徐志摩家鄉時,「觀者如堵,各校學生數百名齊奏歌樂,群向行禮,頗極一時之盛。」他會見了梁啟超、沈鈞儒、梅蘭芳、梁漱溟、齊白石、溥儀等各界名流。1956年,周恩來總理回憶時說:「泰戈爾是對世界文學作出卓越貢獻的天才詩人……」他熏陶了一批中國最有才華的詩人和作家,其中郭沫若、冰心受到的影響最深。郭沫若是中國新詩第一人,稱自己文學生涯的「第一階段是泰戈爾式的」。冰心是中國新文學女性作家第一人,她早期的創作受到了泰戈爾的明顯影響,特別是詩集《繁星》和《春水》。她說:「我自己寫《繁星》和《春水》的時候,並不是在寫詩,只是受了泰戈爾的《飛鳥集》的影響,把許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個集子里而已。」郭沫若、冰心等人又以他們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讀者。
泰戈爾是中國讀者心目中最具地位的外國作家之一,能與其匹敵的大概只有莎士比亞一人。現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爾作品集》。

泰戈爾是印度近代和現代最偉大的作家,詩人,小說家,戲劇家,美術家,音樂家.1913年以英文散文詩集《吉檀迦利》獲諾貝爾文學獎。我常常想,泰戈爾就像那天際的明星。「在那裡,心是無畏的,頭也抬的高昂;在那裡,智識是自由的;……在那裡,話是從真理的深處說出;……在那裡,心靈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不斷放寬的思想與行為」(吉檀迦利)這就是泰戈爾,像那啟明星帶引我們走向黎明。

Ⅳ 求作家及作品名稱:咱們中學常見的一個作文素材

法國作家卡萊爾---《法國大革命史》

Ⅵ 文學家寫作素材從哪來

寫作源於生活,有生活經驗的人才有實實在在的細節描寫。
這就好比讓一個處男去寫情殤那樣的作品,肯定很難寫好。

Ⅶ 作家的寫作素材來自哪

一般都是需要從生活中發現的,作品中的事情有真實有想像,在真實的事情中加以創造。就如魯迅的作品,他的《啊Q正傳》中的啊Q,就是這樣,就是把幾個人的事情放在一個人身上。一般的作家會在靈感出現時避免別人打擾而選擇宅在家裡。

Ⅷ 寫小說的素材全集。

首先要申明一點,這個課程,不止是針對上架用戶,更多的是針對所有用戶的開頭前三萬字

我曾經說過:上架作品銷售成功的秘訣,就是:讓讀者看你的書,成了一種習慣,要看完你所埋設的伏筆他才甘心。

因此,想要小說賣得好,前三萬字一定要能夠吸引讀者閱讀,千萬別再和我說,我精彩的地方在十幾萬字,對不起,你作者有耐心看完你自己的書,作為讀者的我們,有耐心嗎?

我看到很多作者,在正文前方,經常加入一些作者語,感言,請假,作者介紹什麼的

洋洋灑灑兩三萬字

我想問這些作者,你看別人的書,你會看這些嗎?
會看?您口味真獨特!

不會看,那麼我再問一句,憑什麼你不會看,讀者就會看了?

所以說,與正文無關的東西,只能破壞讀者閱讀心情,根本沒有任何好處。

這是80%的作者,上架後銷量不好的原因,特別是有些作者,在文章內幫別人推薦,求票什麼的。個人建議,花個20分鍾時間,把與文章無關的東西統統去掉,盡量給讀者一種文章很乾凈很整潔的印象。

開頭沒有亂七八糟的與正文無關的東西,而且前五千字,前一萬字,前三萬字,都有很強的吸引力。主角人物塑造到位,沒有多餘配角搶戲

這樣的小說,相信它的吸引力不會差到什麼地步才是。

寫到十幾萬字二十萬字,就快要上架了

如何選擇上架點,是一個很大的學問

相信有一部分作者看過評書,評書里的一句話是最常用的: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而在這句話前面,大家有注意到嗎?一定是這個章節最緊張最刺激的情節,其實評書就是抓住了讀者好奇以及求知八卦心理。

上架點,就是免費章節和收費章節的分割點

如何讓讀者心甘情願的付費看書,這是每一個作者都要學會的技能。

我在編輯培訓的時候,跟編輯們說:沙漠裡面什麼東西最貴。是水。比水還貴的東西是什麼?是你渴了,但是別人瓶子里有水;這個時候,水再貴你也得買。

如果在上架之前,掐好作品的高潮點,那麼,讀者就會為了看完作者所布置的情節,而去購買作品,自然銷量會有很高的漲幅。

掐高潮點,有很多種手法,最拙劣的一種,是脫光了衣服後,捂住三點,拿錢出來才給你看。還有更拙劣的,是讓你看了,還讓你上了,可是在你快爽的時候掐住你的要害,說:加入飛庫VIP,不然別想動

試問,換成是你,胃口被吊得不上不下的,你會不會想要迫切知道後續內容?

如果作者不會掐高潮點,我建議去看三十本目前最紅的小說,上架前後三個章節是如何寫的。

學會掐高潮,調動讀者情緒了,接下來是提升作品吸引力的終極大殺器,

這個大殺器,只有兩個字

存稿!

人家血紅三少月關,上架後至少也是三五萬字一起爆發的,大神都這樣了,立志成為大神的作者,是不是要爆發更多呢?可是創作速度總有極限,因此,一定要有存稿

我們摸著良心自問,看到喜歡的小說,你願意他每天一更三千字,兩更六千字,三更一萬字,還是更新越多越好?
所以說,有存稿,才能讓讀者的支持更給力,沒有存稿你上架,雖然成績很好,但是你寫的速度不夠快,沒有辦法,只好看錢偷偷溜走

說完存稿,我再說節奏,節奏以前說過了,沒有聽過這節課的作者自己去找資料

很多和作者都不知道掌握節奏,有的作者甚至不知道節奏這東西是什麼,一本書老是高潮迭起,這種書是沒有前途的,太多的高潮,會把讀者的閱讀快感閾值提高,使得你的作品雖然處處高潮,但一點吸引力也沒有。

好的作品,必須要掌握好節奏,文喜看山不喜平,講的就是節奏。

就好像打人耳光,前幾下肯定是最痛的,可是一直打下去,會變成麻木,如果你停下來,用葯水抹一下,在輕輕的吹風,然後突然用力再打一下,是不是感覺更痛呢?

小說的節奏控制,就是要不斷的把讀者的胃口吊上來,喂飽之後,再讓他們消化掉肚子里的東西,然後再重新吊胃口,再喂飽

如果一直都是高潮,一直讓讀者處於飽食狀態,那麼,這本書是沒有任何期待感的

節奏控制需要作者不斷的去揣摩,不過呢,有一個比較給力的辦法,可以很快提升作品的吸引力

那就是爆發

如果你看過起點一些大神,每到周日就會預告爆發,然後一次性發出十幾二十幾章

又或者他們在搶月票的時候,以月票來推動更新

再看看他們爆發時候的書評區熱鬧程度,就可以知道這爆發的吸引力有多強了

原因其實很簡單,如果你喜歡的書,突然間一天更新了五萬字,你會不會對作者的努力表示一下支持?

爆發呢,是建立在穩定更新的基礎上的

如果有一個作者,每天發三章共一萬字,另外一個作者,每天發兩章六千字的,然後隔斷時間爆發一次,雖然兩個人七天都是更新七萬字,但是有爆發的那個人,成績會好一點

這種就是促銷心理了,跟你說打折,其實你該花的錢一分也沒少,甚至還更多,但是你會覺得很開心

所以說,我們作者在創作的時候,不能老是埋頭苦寫,而是稍微想一想,有什麼樣的辦法,可以讓讀者更喜歡看我們的書

一本書,能夠達到上架的標准,證明這本書不會差到什麼程度,起碼呢,它的可讀性很強

而上架後的成績,因為涉及到金錢,所以讀者就多了一個不看的選擇,畢竟網路上書那麼多。

所以如何想辦法,吸引讀者持續看你的書,就是作者應該考慮的事情了。
如何不斷的保持讀者的閱讀快感,不斷的調動讀者閱讀情緒,不斷的吸引讀者挖掘作者埋設的伏筆,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

Ⅸ 作家天蠶土豆適合什麼樣的作文素材

牽掛,像溫暖的春風,盪漾我的心靈;牽掛,似母親的手,撫去我的疲憊;牽掛,如一縷陽光,將我的心房照得透亮。
——題記
(一)
「叮呤,叮呤……」電話鈴響了。
這該死的電話,又來打擾本小姐的春秋美夢了。從夢中驚醒的我,將手懶洋洋向電話機一伸:「喂,請問你找誰?」我有氣無力地問。
「玲玲,我是媽媽。你怎麼了,是不是不舒服啊?」媽媽急切地問。
「噢,沒事,媽媽,您這么早,打電話來有什麼急事嗎?」我連忙改了口吻。
「也沒有什麼急事,只是現在已進入了夏秋換季時間,很容易著涼的,要隨時注意多加衣服,現在家裡只有你一個人,你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了……」
「媽,」我趕緊截止了媽媽的話,「您都說了多少遍了,我知道啦,如果沒有別的事,那我就掛了。」還沒等媽媽說完話,我就掛了電話,急不可耐地鑽進了被窩。
(二)
「叮呤,叮呤……」電話鈴又響了。
「喂……」剛一開口一個噴嚏立刻從鼻子里飛了出來。
「玲玲,你怎麼啦?怎麼啦?」媽媽很焦急地問。
「媽,不要緊,只是鼻塞,沒事的。」我說。
「還說沒事,你一定感冒了,吃葯了嗎?奶奶帶你到醫院打針了嗎?注意要你加點衣服,自己學著沖杯姜湯,沒事不要老記的往外跑……」

Ⅹ 關於名人作文素材

1、海倫·凱勒的故事

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像、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

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

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

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贊譽和嘉

獎。敢於正視人生的疾苦和磨難,是海倫成功的根本。

2、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

為推行變法,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

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

於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

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3、華羅庚的故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早年在美國很受學術界器重,有人給予優厚的待遇,想把他留在美國。但當他得

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立即決定回國。這故事表明了富貴不能淫,物質再豐厚也不能阻擋愛國者

回歸祖國的腳步。

4、李嘉誠的故事

李嘉誠邀請汕頭大學的一批教師來港並准備親自去車站迎接。恰好此時接到通知,一位官員專程來

港與他洽談生意,請他去迎接。經過考慮,他安排了別人去接經貿部官員,而自己去了火車站。由

於火車晚點,他在車站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老師知道後感動地說:"他能捨命辦教育,我們也應該

努力去做。"

5、狄更斯的故事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時很注意觀察、體驗生活,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觀察,記下

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才在《大衛.科波菲爾》中寫下了精彩的人物對

話,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事業上的巨

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