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專業二學位論文選題
題號 論 文 題 目
J1 我國融資租賃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J2 我國融資租賃業現狀及發展前景
J3 「以客戶為中心」的商業銀行運作模式分析
J4 「中部崛起」的資本市場支持
J5 ETF國外經驗借鑒及中國制度建設
J6 QFII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影響
J7 按揭貸款的風險及防範
J8 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
J9 保險基金投資研究
J10 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對基金業的影響
J11 表決權信託研究
J12 不良貸款與經濟增長關系分析
J13 不良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發展障礙及對策
J14 財務管理視角下的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問題研究
J15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
J16 存款准備金制度的國際比較
J17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動態學分析
J18 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現狀評述
J19 盯住浮動匯率制度的優缺點分析
J20 短期資本流動與金融脆弱性
J21 對沖基金與金融風險
J22 對完善銀行同業拆借運作管理機制的探討
J23 發展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思考
J24 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抑制與突破路徑
J25 反洗錢的成本與收益研究
J26 房地產信貸的風險分析和防範政策
J27 改善我國商業銀行內控制度建設的思考
J28 公共債務管理問題
J29 公司並購中若干問題的探討
J30 公司型基金與中國基金業發展的政策選擇
J31 公益信託問題
J32 構建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系的幾點設想
J33 股權分置改革問題
J34 股市規范化與政府行為的規范化
J35 關於融資租賃創新的探索
J36 關於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思考
J37 關於提高金融資產質量問題
J38 關於托賓稅的討論
J39 關於我國財務公司發展問題的探討
J40 關於我國商業銀行上市問題的思考
J41 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方案評析
J42 國際經濟政策協調分析
J43 國際收支調節的市場機制研究
J44 國際銀行業的風險研究
J45 國際資本流動對貨幣供給量的影響
J46 國際資本流動與資本管制
J47 國庫集中收付制度研究
J48 國外外資銀行監管現狀及對我國的啟示
J49 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問題:資本充足率角度的理解
J50 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累積的階段性與體製成因
J51 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成本分析
J52 國有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問題探討——一個歷史演進和制度變遷的視角
J53 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的探討
J54 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有關問題的研究
J55 國有商業銀行建立和完善營銷體系的思考與建議
J56 國有商業銀行上市研究
J57 國有商業銀行引入經濟資本管理研究
J58 國債櫃台交易與證券市場的發展
J59 國債市場的發展研究
J60 貨幣替代的影響及對策
J61 貨幣危機理論述評
J62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J63 貨幣政策有效性分析
J64 貨幣政策與資本資產價格
J65 機構投資者行為研究
J66 集合資金信託業務淺析
J67 加強和完善在華外資銀行監管
J68 加強內部控制 防範銀行經營風險
J69 建立我國有問題銀行的處理機制
J70 建立與完善商業銀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
J71 結匯資金來源構成及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
J72 金融創新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J73 金融創新對商業銀行財務會計的影響
J74 金融創新與銀行核心競爭力
J75 金融電子化進程中的安全建設
J76 金融分業監管與混業監管的效率比較
J77 金融風險的國際傳遞
J78 金融風險的市場化補償機制
J79 金融機構反洗錢分析
J80 金融機構破產制度與金融監管協調機制
J81 金融監管體制創新:從分業到混業
J82 金融監管效率的理論分析與經驗判斷
J83 金融企業上市:背景、效應和策略
J84 金融企業上市問題淺析
J85 金融全球化趨勢下我國銀行業監管問題探討
J86 金融全球化與貨幣政策
J87 金融全球化與金融主權
J88 金融體系的國際差異與成因分析
J89 金融體制與經濟現代化的互動關系
J90 金融危機的傳染機制分析
J91 金融危機的預警體系研究
J92 金融需求變化與縣域金融機構市場定位
J93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存續發展之路分析
J94 金融自由化與金融監管
J95 經濟轉軌與金融發展的互動關系
J96 境外資本流入的途徑、規模與影響的實證研究
J97 利率風險的實證研究
J98 利率市場化的體制效應與經濟效應
J99 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
J100 論獨立董事在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作用
J101 論發展我國公司(企業)債券
J102 論國有商業銀行與外資商業銀行的競爭
J103 論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商業銀行運作體系
J104 論金融風險的國際傳遞與我國對策
J105 論金融工程在公司並購中的運用
J106 論金融控股公司——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設想
J107 論民營企業融資結構及其優化
J108 論年金信託在我國的發展
J109 論票據風險的特點及防範措施
J110 論權證在股權分置改革中的運用
J111 論商業銀行基層行防範票據風險的有效途徑
J112 論商業銀行拓展中間業務的對策思考
J113 論商業銀行信息披露與金融監管
J114 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J115 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完善
J116 論投資銀行在公司並購中的作用
J117 論投資銀行在金融業中的地位
J118 論網路銀行的發展
J119 論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
J120 論我國發展直接融資的必要性
J121 論我國股票市場的財富效應
J122 論我國股市的「晴雨表」與「政策市」
J123 論我國交易所基金(ETF)的發展
J124 論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
J125 論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風險控制
J126 論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構建
J127 論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證券化
J128 論我國商業銀行防範市場風險的策略——金融衍生工具的應用及風險管理
J129 論我國商業銀行房地產信貸風險及對策
J130 論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創新
J131 論我國商業銀行公司金融業務的創新
J132 論我國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
J133 論我國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
J134 論我國證券市場的對外開放
J135 論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
J136 論縣域金融市場發展
J137 論新形勢下信託公司盈利模式的構建
J138 論信託模式的資產證券化
J139 論證券投資基金的基本功能
J140 論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優化
J141 論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
J142 美國經常項目逆差可持續性問題探析
J143 美國現代融資租賃業的發展及其對我國的借鑒
J144 美元化的成本和收益
J145 民間借貸的現狀、困境與發展出路
J146 農村信用社的產權制度與組織結構研究
J147 農村信用社的道德風險研究
J148 農村信用社的股權機構與治理結構
J149 農村信用社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J150 農村信用社的預算軟約束問題研究
J151 農村信用社的組織控制和市場控制
J152 農村信用社制度變遷中的路徑依賴問題研究
J153 農村政策性金融改革問題
J154 歐洲貨幣一體化及其對亞洲貨幣合作的啟示
J155 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發展方向
J156 企業債券市場的風險評估及管理
J157 企業債券市場發展問題
J158 欠發達地區的金融環境及其改善
J159 欠發達地區的金融抑制與金融市場發展
J160 欠發達地區民間借貸規模與結構的實證研究
J161 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制度與結構的創新研究
J162 欠發達地區農戶信貸資金需求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J163 欠發達地區鄉村債務的規模、結構、風險與效應
J164 區域貨幣合作淺析
J165 區域金融發展的一般理論研究
J166 區域金融中心的發展戰略
J167 區域經濟發展與金融機構變遷
J168 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政策支持
J169 區域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的協調研究
J170 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研究
J171 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與資本項目開放
J172 人民幣匯率機制與貨幣政策
J173 人民幣自由兌換研究
J174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控制
J175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處置的對策研究
J176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度量及防範
J177 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制度研究
J178 商業銀行的創新發展與內控制度建設
J179 商業銀行非信貸資產管理研究
J180 商業銀行分銷渠道發展初探
J181 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的發展與風險控制
J182 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制問題研究
J183 商業銀行上市前後財務管理比較
J184 商業銀行特殊性的歷史考察
J185 商業銀行提高資本充足率的有效途徑
J186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研究
J187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服務收費的探討
J188 上市公司控制權配置實證研究
J189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現狀及對策
J190 上市公司業績的動態分析
J191 市場經濟中政策金融的發展
J192 試論我國金融企業上市的特殊性
J193 試論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
J194 試析制約我國消費信貸發展的因素及抒解對策
J195 提升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路徑分析
J196 通貨膨脹與我國壽險業的發展
J197 投資銀行與資產證券化
J198 投資者保護基金設立的思考
J199 托賓Q值理論在我國的背反
J200 拓展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的思考
J201 外匯市場做市商制度研究
J202 外資銀行進入對中資銀行的影響研究
J203 外資銀行在華發展的利弊分析
J204 完善與發展基金市場研究
J205 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置方式比較
J206 我國MBO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分析
J207 我國保險公司上市問題
J208 我國保險市場的開放研究
J209 我國保險市場發展研究
J210 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改革與發展
J211 我國房地產投資信託模式及發展對策研究
J212 我國公司融資模式研究
J213 我國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J214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國際化戰略
J215 我國國債發行方式研究
J216 我國國債規模研究
J217 我國國債期限結構設計
J218 我國績差上市公司的業績變動分析
J219 我國金融創新的制度分析
J220 我國金融風險的制度性成因及對策探討
J221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風險因素分析
J222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思考
J223 我國民營銀行設立路徑選擇與發展探討
J224 我國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發展
J225 我國票據市場的發展與商業銀行改革
J226 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227 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探討
J228 我國商業銀行發展模式
J229 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研究
J230 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創新
J231 我國上市公司IPO定價研究
J232 我國上市公司收購中的若干問題及政策選擇
J233 我國上市公司所有權與控制權關系研究
J234 我國上市公司要約收購問題研究
J235 我國上市公司質量問題研究
J236 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模式研究
J237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J238 我國同業拆借市場的發展與商業銀行改革
J239 我國網路銀行的現狀及其發展策略探討
J240 我國網路銀行體系的完善
J241 我國銀行客戶經理制完善與發展
J242 我國銀行業改革中的銀企關系探討
J243 我國證券公司的內部風險管理研究
J244 我國證券公司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J245 我國證券市場發展戰略
J246 我國證券市場國際化路徑及風險防範
J247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完善與發展
J248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發展的環境與對策
J249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規范化發展的思考
J250 我國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比例研究
J251 我國資本市場功能定位及評價
J252 我國資本市場制度風險成因及防範
J253 西方匯率理論的最新進展
J254 西方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方法借鑒
J255 西方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度量及對借鑒
J256 現代商業銀行表外業務拓展策略分析
J257 現金需求的規模與波動性研究
J258 小額農貸的風險及其分擔、補償機制研究
J259 新興市場的匯率制度選擇
J260 信託——優化企業融資結構新途徑
J261 信用評級與銀行業監管
J262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J263 亞洲貨幣合作有關問題的探討
J264 亞洲貨幣合作中人民幣的作用
J265 銀企雙贏最大化的發展策略探討
J266 銀行改制上市與治理結構改善
J267 銀行結算操作難點與對策分析
J268 銀行卡業務健康發展的若干思考
J269 銀行危機解決方案評析
J270 銀行危機理論述評
J271 銀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制度建設的若干思考
J272 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制度設計
J273 銀行信託合作初探
J274 引進QFII對我國證券市場的作用
J275 預算軟約束與資本配置效率
J276 債務危機解決方案評析
J277 正式金融制度安排與民間借貸的生存空間
J278 證券公司退出機制研究
J279 證券市場投資者信心重塑
J280 證券市場與現代企業制度關系研究
J281 證券投資機構超常發展與國有商業銀行對策
J282 證券投資基金與商業銀行協同發展的思考
J283 政府幹預下、農村信用社的產權制度與治理機制改革
J284 指令驅動制度與報價驅動制度比較研究
J285 中國《反洗錢法》的基本框架研究
J286 中國貸款利率風險定價實證研究
J287 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研究
J288 中國地方政府債權市場發展研究
J289 中國房地產信貸業務的現狀評價與政策建議
J290 中國風險投資業的現狀、問題與改善對策
J291 中國個人信用制度研究
J292 中國股票期權的實踐、難點與政策選擇
J293 中國股票市場的風險防範與化解
J294 中國股票市場過度投機產生的原因及治理
J295 中國股票市場交易制度創新研究
J296 中國股票市場制度缺陷與修正
J297 中國股市走勢與經濟走勢的異動機制
J298 中國國債市場發展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
J299 中國貨幣政策目標的選擇
J300 中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
J301 中國金融風險現狀及化解對策研究
J302 中國金融市場培育與拓展
J303 中國金融職能的嬗變與反思
J304 中國經常項目順差可持續性探析
J305 中國民間金融的現狀、問題和治理對策
J306 中國農村居民儲蓄函數研究
J307 中國企業並購中若干問題的探討
J308 中國契約型基金的制度缺陷
J309 中國區域性金融政策的比較
J310 中國上市公司控制權市場研究
J311 中國網路銀行發展與金融監管
J312 中國小額信貸組織體系研究
J313 中國信託業:契機與發展空間
J314 中國信用卡產業發展研究
J315 中國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
J316 中國證券市場演進的歷史考察
J317 中國證券市場風險存在的客觀基礎
J318 中國證券市場監管體系重構
J319 中國證券市場諸多二難困境的歷史透視
J320 中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出路
J321 中國中央銀行宏觀調控體制的變遷與反思
J322 中國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
J323 中國資產證券化的思考
J324 中國資金外逃的規模及影響
J325 中小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問題研究
J326 中小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研究
J327 中小企業板市場的風險探析
J328 中小企業融資的國際比較及其啟示
J329 中小企業融資途徑的差異及選擇策略
J330 中小企業信貸約束問題的實證分析
J331 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成本問題研究
J332 中央銀行再貸款法律問題研究
J333 中央銀行資金安全制度研究
J334 中央銀行最後貸款人制度研究
J335 重債務國(HIPC)的債務問題研究
J336 主權債務違約的理論分析
J337 主權債務重組機制分析
J338 主權債務重組中的法律問題
J339 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銀行資產證券化的突破口
J340 專業銀行/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化改革與效應
J341 資本管制的效果分析
J342 資本市場的差異與公司融資
J343 資本賬戶自由化的理論及政策分析
J344 資產管理公司運作中的若干政策問題
J345 資產證券化問題研究
J346 最優貨幣區理論的最新進展
J347 論我國信託機構在理財市場中的行業定位
J348 銀信合作途徑探討
J349 信託業與證券業,合作還是競爭?
J350 銀行不良資產化解中的信託思路
J351 論信託在房地產融資中的作為
J352 論我國信託業發展的國際化取向與實現路徑
J353 信託業產品創新思路研究
J354 年金信託與年金保險的比較研究
J355 論信託模式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的運用
J356 抵押公司債信託——推動企業債市場發展的新思路
J357 對我國租賃業發展中引入信託融資機制的思考
J358 我國信託業監管的有效性分析
J359 對建立我國信託業風險緩沖機制的思考
J360 對我國建立信託受益人保護基金的思考
J361 對構建信託機構評級指標體系的思考
J362 我國信託機構的產品組合與風險狀況考察
J363 產業轉型中的融資租賃功能考察
J364 國際融資租賃業的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
J365 對我國租賃機構業務定位的思考
J366 租賃公司融資新思路——租賃債權證券化
J367 論我國融資租賃業的創新發展思路
J368 商業銀行關系借貸問題研究
J369 貧困群體金融服務創新研究
J370 村鎮銀行發展問題研究
J371 金融創新與金融穩定
J372 社會醬與小額信貸
J373 金融機構戰略聯盟管理研究
J374 結構金融產品的設計與風險防範
J375 新會計准則對商業銀行會計核算的影響
J376 全球經濟失衡問題研究
J377 外匯風險管理問題研究
J378 銀行業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問題研究
J379 中國銀行業跨國並購問題研究
❷ 關於民間融資的畢業論文怎麼用數據
數據和初稿我可以給你。
題名又稱題目或標題。題名是以最恰專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屬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的邏輯組合。
論文格式相關書籍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范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詞不達意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准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
❸ 金融學論文相關的參考文獻資料,金融學論文範文下載
金融學方面的論文
輕風論文網有很多的哦
我當時也是找他們幫忙的,很快就給我寫好了,非常專業的說
建議你看下~!
❹ 英國經濟學參考文獻去哪裡找 參考文獻怎麼寫
2008年的春天,世界經濟形勢沒有像人們期望的那樣呈現融融暖意,相反,次貸危機愁雲仍未消散,美國經濟仍在低谷徘徊,並將拖累歐洲和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基礎原材料,尤其是石油和農產品價格飆升不止,全球范圍通脹壓力顯著上升。糧食問題和通貨膨脹已對不少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構成不容忽視的威脅。從目前形勢看,世界經濟還需走過相當一段崎嶇不平的道路。次貸危機:已接近尾聲?次貸危機自從去年夏天大規模爆發以來,國際金融市場的信貸危機一直在擴散之中,其負面影響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由於美聯儲大手筆提供流動性,不斷為金融機構慷慨輸血,美國的一些大金融機構的危急形勢已有所緩解。近期的美國股市開始走穩向上,金融市場開始顯現些許活力。美國金融界的一些重量級人物表示,最糟糕的階段可能就要過去。甚至有市場分析人士樂觀地預計,次貸危機很快就要結束,美國經濟在下半年將重拾升勢,美元也將重新走強。不過,不容樂觀的是,目前信貸市場的緊張局勢並沒有明顯緩解,美國中小金融機構的問題在未來幾個季度將要集中暴露。尤其是住房市場作為麻煩的源頭,還遠沒有見底的跡象。最新數據顯示,美國3月份單戶型住宅銷量下降8.5%,創1991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經濟仍處於衰退的邊緣,一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僅為0.6%(按年率),房價仍持續下跌,這些都可能使其他信用產品出現問題,甚至使大量優質按揭進入負資產狀態,從而對金融市場形成更猛烈的沖擊。此外,在歐洲,由於經濟周期落後於美國的原因,次貸危機的影響現在可能才剛剛展現。有專家預計,在可預見的幾個月里,次貸危機對歐洲的沖擊可能比美國還要嚴重。美國房地產的寒流已明顯波及歐洲市場,英國、愛爾蘭、西班牙等國的房地產市場在多年飆漲之後正開始下挫。歐洲經濟已顯現疲態,歐盟委員會進行的一項月度調查顯示,歐元區4月份經濟景氣指數出人意料地大幅下挫,創2005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數據顯示,德國、法國的商業景氣指數4月份也創下200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美歐國家消費需求的下降,將影響日本和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尤其是美國超量提供流動性,美元不斷貶值,推動基礎商品價格上漲,新興國家通脹壓力陡然上升,經濟穩定增長明顯受到威脅。因此,可以說,在作為次貸危機風暴中心的美國金融市場,一些大金融機構或許可以長舒一口氣,但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影響仍在發展之中,而且肯定要持續相當一段時期,只是影響有多嚴重還有待觀察。油價和糧價:還要狂飆多久?伴隨著次貸危機的發展,原油價格和糧食價格的持續攀升一再挑戰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糧食價格的上漲已導致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社會動盪,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有關油價和糧價持續上升的原因,解釋各種各樣,且爭議一直不斷。關於油價上升的原因,西方比較流行的解釋是: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經濟增長強勁,對原油的需求增加;由於地緣政治、氣候異常、採油成本上升以及產油國增產不積極等因素,原油生產能力難以增加;此外,美元貶值、原油市場的投機活動也對油價上升有推動作用。而事實上,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原油的比例僅在1/5左右,且原油的對外依存度並不高,倒是各金融機構近年來紛紛進軍商品交易業務使得石油市場變得更加深不可測。有分析人士指出,油價上漲,的確有供需面的因素,但其他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的背景下,許多投資者將資金轉投石油等大宗商品,推動價格上升,進而又進一步鼓勵了投機行為。近年全球糧食產量一直溫和增長,並未出現嚴重的歉收,2007年達到創紀錄的21.3億噸。糧價上漲的原因有很多,如氣候變化引起某些地區出現減產,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的政策加劇了國際市場的供需矛盾,使糧價波動加大。甚至有人說糧價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生活水平提高,對肉類食品需求增加,需要消耗的糧食生產飼料。但原油價格上漲其實是更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油價上漲使化肥和柴油等價格上漲,提高了產糧成本;另一方面,油價上漲刺激了生物燃料的需求,要消耗玉米。有資料顯示,本世紀以來,美國玉米工業消費逐年猛增,截至2007-2008年度,玉米工業消費的增量已達2469萬噸水平,相當於整個東南亞玉米飼料消費總量(1540萬噸)的1.60倍、歐盟27國整個飼料消費量(4819萬噸)的51.33%。可以說,飼料消費的增減對玉米價格的影響可忽略不計。另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各類投機行為無疑也是推動糧價上漲的生力軍。必須看到的是,最近數十年來,美國和歐洲政府對農產品實行的大額補貼,已讓許多國家在農業方面的投資無利可圖,世界糧倉已從北非、東南亞等地轉移到歐美等發達國家。糧價的上升,對發展中國家構成了實質性的沖擊。尤其是國際油價和糧價定價權主要在美國,而高油價和高糧價對美國的沖擊相對要小得多,只要美國的通脹壓力還可以忍受,資金鏈不出問題,就不能指望美國會積極採取行動遏制油價和糧價的上漲,投機資金製造價格泡沫的黑手就不會停歇。中國經濟:逆風起飛才有新輝煌美國為拯救次貸危機中的金融機構而採取的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美元泛濫和美元貶值,石油、農產品和貴金屬價格在全球性的連鎖反應中彼此借力不斷被推高,引發全球范圍的通貨膨脹壓力上升。尤其是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在現有經濟結構下,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在維持較高速度的經濟增長和控制通貨膨脹之間找到平衡點有相當大的難度。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能把外界壓力轉化為動力,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好產業結構,推進產業升級,中國經濟就能逆風起飛,迎來更為持久的新輝煌。當前最迫切的任務可能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從戰略的高度,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營造良好的環境,改善收入分配結構,從根本上擴大消費。在對外貿易方面,更加註重質量,不以犧牲勞動力福利、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換取出口。促進中小企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使第一、二、三次產業結構的比例更加協調合理。在目前情況下,要有效增加就業,產業結構的改善可能比經濟增長速度更為重要。再者,切實加強對熱錢的監管,結合我國國情穩妥有序地推進金融體系改革。根據有關數據,去年年底和今年以來,流入我國境內用於短期套利的熱錢數量驚人,熱錢一旦迴流,必然會對經濟正常運行產生巨大沖擊。因此,加強對熱錢的監管已是當務之急。此外,還要不斷完善金融體系,科學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增強抵禦外來沖擊的彈性。在執行從緊貨幣政策的同時,通過政策激勵,拓寬民間投資渠道,鼓勵和引導資金流入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緩解結構性流動性過剩。此外,要把發展農業提到更高的戰略高度。近些年來,我國一直重視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目前不會出現糧食危機。盡管如此,當今世界出現的糧食危機還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鍾。農業產出占國家GDP的比例並不高,對解決就業問題作用似乎也不大,但其經濟戰略地位至關重要。要樹立糧食安全國家大戰略觀,摒棄「只要有錢就能買到糧食」的政治幼稚觀念;摒棄所謂「土地價值最大化」的戰略短視觀念。用新的思路、以更長遠的眼光統籌城鄉發展,在確保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的前提下,切實保護耕地,有序推進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
❺ 求金融類畢業論文,完整的,有摘要,目錄,正文 參考文獻等內容
可以去像萬方資料庫,中國知網之類的地方找啊
❻ 急求中小企業融資的參考文獻 一定要著作類的 就是後面帶[D]
[1]何志強,朱家德,稅學麗. 規模、區位與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基於四川中小企業融資的比較分析[J].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西部論壇,2006,(3).
[2]史娜.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瓶頸創新研究[D]. 河北大學: 河北大學,2007.
[3]王晨輝. 關系型貸款、中小銀行與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破解[D]. 浙江工商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2006.
[4]本報見習記者 田文會. 國務院專題研究 突破中小企業融資困局[N]. 財經時報,2005-01-17(T00).
[5]許小平,楊曉艷. 中小企業融資與民營中小銀行的優勢[J]. 價值工程,2005,(5).
[6]本報記者 楊紅梅. 新思路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N]. 中國財經報,2009-05-26(008).
[7]吳慎之. 強化融資租賃功能:中小企業融資的必然選擇[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3,(4).
[8]孟琳. 中小企業融資和銀企關系問題探討[J]. 金融理論與實踐,2005,(3).
[9]程未. 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研究[D]. 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2006.
[10]左濤. 物流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理論分析[D].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2007.
[11]記者 黃麗珠. 金融創新是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有效途徑[N]. 金融時報,2009-07-18(008).
[12]本報記者 任麗梅. 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仍沒改觀[N]. 中國改革報,2010-07-17(002).
[13]記者 黃世釗. 我區出台十七項措施支持中小企業融資[N]. 法治快報,2009-05-01(003).
[14]石文禹見習記者 孫自豪 通訊員 鄒煒龍. 信用擔保打破中小企業融資瓶頸[N]. 洛陽日報,2008-09-04(002).
[15]管偉琪,胡瑜傑. 甘肅省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分析[J]. 河北農業科學,2010,(12).
[16]張代軍. 遼寧、浙江兩省中小企業融資比較與啟示[J]. 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17]劉明娟.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J]. 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09,(1).
[18]鮑小紅,劉瑾.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J]. 企業技術開發,2006,(1).
[19]王翔. 中小企業融資大環境體系的構建研究[J]. 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5).
[20]張梅.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存在問題[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21).
[21]王小霞. 中小企業融資與信用擔保制度[J].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
[22]章穎薇. 資本結構理論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啟示與思考[J]. 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23]李藝紋,白印坡,楊瑞. 信用文化建設與中小企業融資探析[J]. 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2004,(11).
[24]王小芳. 中小企業融資難及相關理論研究[D]. 武漢理工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2004.
[25]本報記者 張瑤瑤. 集合票據帶來中小企業融資新氣象[N]. 中國會計報,2009-12-18(008).
[26]羅思榮,宓明君. 地方債券與中小企業融資初探[J].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27]藍裕平. 風險投資可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J]. 國際融資,2010,(9).
[28]饒丹珍,詹文. 國外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功經驗[J]. 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4).
[29]王翔.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與對策研究[J].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
[30]徐宇虹. 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9).
[31]劉瑞. 中小企業融資探索——基於金融創新角度[J]. 價值工程,2007,(1).
[32]唐志祥.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分析及對策建議[J]. 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
[33]李勇輝,吳朝霞. 積極啟動民間資本 拓寬中小企業融資[J]. 華北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3).
[34]顧慧琴. 淺議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其對策[J]. 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04,(2).
[35]朱娟.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與對策[J]. 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6).
[36]謝朝斌. 中小企業融資:理論與實證分析[J]. 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4).
[37]金林. 我國商業銀行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的對策研究[D].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
[38]李瑞青. 西部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3.
[39]楊春光. 投資性互助會與中小企業融資[D].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2006.
[40]賀銀娟. 西部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07.
[41]楊艷玲. 基於金融物流集成產品的中小企業融資研究[D]. 蘇州大學: 蘇州大學,2007.
[42]鄭明明. 非正規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2008.
[43]譚健美. 中小企業融資中信用擔保風險分擔機制研究[D]. 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2009.
[44]鮑洪安. 區域性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研究[D]. 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2009.
[45]宋曉瑞.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思考[J]. 山西科技,2010,(2).
[46]史文娟. 加強金融政策扶持促進中小企業融資[J]. 商業經濟,2010,(6).
[47]許立新. 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與對策——以秦皇島市為例[J]. 改革與戰略,2010,(4).
[48]張秋. 基於制度角度的河南省中小企業融資研究[J]. 區域金融研究,2010,(3).
[49]肖高玉. 論中小企業融資[J]. 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50]鄒鑫.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淺析[J]. 四川有色金屬,2009,(2).
❼ 有關民營企業籌資問題的參考文獻(書籍,報刊,雜志)(年份,作者寫明)
中小民營企業籌資渠道的構想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 07-01-20 09:28:00 ] 作者:王群予 編輯:studa20
摘 要 中小民營企業籌資難問題,從表面上看是融資渠道狹窄,深層次分析卻是體制和制度問題。要解決中小民營企業籌資難問題,就必須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制度調整,全方面地扶持民營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 民營企業 民營經濟 融資
1 十六大為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開辟了更大空間
在當代中國經濟發展史上,民營經濟的發生和發展是與中國的經濟、政治由淺入深的改革節奏合拍的,從思想解放到政策松綁,從文件肯定到法律確認,它融匯了政治家的開拓、理論家的爭論和企業家的探索。特別是黨的「十六大」的召開,明確地肯定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提出了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明確地強調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尊重、鼓勵、保護、表彰,等等這些黨的重大決策無疑為民營經濟的發展鋪設了燦爛的前程,使中國的民營經濟從曲折徘徊中走向波瀾壯闊,成為中國經濟中最強勁、最有影響力的市場主體之一。
2 籌資難問題制約了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
目前由於我國的民營企業發展起步較晚,規模較小,90%以上都是中小企業,但是他們卻創造了近40%的GDP,實現了近40%的稅收及解決了45%的人口就業。所以說中國經濟要實現可持續快速發展,則必須讓民營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資金是企業成長的「血液」,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資金籌集困難,這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特別是產品處於成長期的民營企業,如果經營資金短缺,那麼在人力資源、機械設備、廣告宣傳、技術改造等方面進行投資是不可能的,然而在這些方面的投資正是新的競爭形式和不斷變化的市場所必須的。民營企業資金短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民營經濟即是民本經濟,在起步階段主要是靠個人積累的資本來運作的,而我國改革開放時間較短,個人積累的資金有限,決定了目前我國民營企業絕大多數是生產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所以民營企業的發展資金先天不足。
二是「十六大」召開以前的民營經濟被定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要補充,政策法律對民營經濟扶持力度有限,發展前景受到限制。因此,民營企業原始積累規模較小,發展資金十分有限。
三是由於民營企業的發展還處於一個非常初級的階段,如規模較小,家族式管理,財務不透明,缺乏信譽,沒有信用記錄等原因,致使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中小民營企業提供的資金扶持十分有限。目前中國的銀行貸款大多給了大型企業或者是基礎建設,或者總是投向確保毫無風險的地方,風險投資也鑒於市場環境在投資趨向上非常保守,使得處於發展初始階段的中小民營企業要獲得銀行貸款十分困難,而多數知識分子在創業初期兩手空空,資金十分缺乏,沒有合理的融資渠道成為很大的障礙。盡管中央銀行的信貸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但出於安全考慮,各銀行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戶,而不願向中小企業放貸。另外,在當前融資體系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內。由於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而且銀行擔心長期貸款帶來的風險,目前,沒有幾家銀行為中小企業真正開放基建和投放貸款科目,因而中小民營企業的長期貸款基本上沒有多大可能。造成了企業不得不採取短期貸款多次的辦法,從而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更重要的是,現有的融資渠道根本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的二次創業和進行技術改造。
四是目前中小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高科技企業還不能在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國家對推出中小企業創業板市場慎之又慎,致使中國的資本市場主要是為國有企業改組為股份制企業融資服務的。這種做法形成了對民營企業發展的軟約束,有違市場經濟主體公平競爭的規則和國民待遇的原則,民營企業是在相對不公平的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
五是民間借貸是目前中小民營企業籌資的主要渠道,盡管金融監管部門控制嚴格,但民間借貸市場不僅一直沒有停止反而十分活躍,在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調,同時又缺乏其他投資渠道的情況下,許多城鎮居民將手中的資金投入到這一市場上,保障了民間金融活動的資金來源。雖然民間資本可以緩解民營企業資金短缺問題,但是它又制約了民企的發展。一方面,民間資本借貸規模小,期限短,利率高,債權債務關系不穩定,增加了籌資的成本和風險;另一方面,可提供長期大額的借貸資本的債權人已不滿足於債務人支付的高額利息,而是寄希望於民營企業的發展,實行「債轉股」,以期達到參股控股和影響民企重大經營決策的目的。難怪在一次經濟論壇上,一位民營企業家感嘆道:「豬還沒有養大,就要殺肉吃了」。
六是各類基金擔保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盡管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成立了風險投資基金、創業基金、高科技財政周轉金、財政企業擔保等各類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基金和擔保機構等,由於資金運作受行政干預較大,要求嚴格,門檻過高,手續繁瑣,加重了企業負擔,貽誤了商機。
3中小民營企業籌資渠道的構想
基於上述分析,筆者認為目前中小民營企業籌資難最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金融機構為民營企業服務較少;二是中小民營企業規模小,資信實力不強。對於第一個方面的原因,我是這樣認為的: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自1994年我國對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了配套改革,使之成為服務於市場經濟的金融企業。既然是企業,那麼商業銀行也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規避風險、追求利潤最大化原則是它的經營宗旨。況且我國傳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的還是國有資產,追求資產保值增值的理念是正當的、合理的,無可厚非。所以對債權沒有相應擔保或抵押的中小民營企業較少提供融資服務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對於第二個方面的原因,我認為這是中小民營企業在成長階段很難解決的問題,正是因為中小民營企業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好的技術,好的產品,好的人力需要資金來啟動。。所以對資金的需求顯得尤為迫切。因此,我認為銀企面臨的投資籌資問題是它們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是市場經濟的缺陷,它需要政府作為宏觀調控的主體來設計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不可否認的是,在金融體制和融資制度很不完善的情況下,政府運用行政力量著手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是一種現實的選擇。
一是規范發展中國的資本市場,盡快推出股市創業板市場,讓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高科技企業能在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我國企業要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政府就應該扶持民族資本,包括民營企業做大做強,而上市融資不僅可以籌集到企業發展所需資金,而且可以改變公司股本構成,規范公司的治理結構,對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具有決定性意義。創業板市場的開設應定位於主要為那些很難從主板市場融資的高成長性民營企業,其門檻的設置應便於高成長性民營企業的進入,股本規模不宜過高。
二是政府應完善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扶持民營經濟的發展。資金借貸順暢的根本保證就是良好的信用關系,改善社會的信用水平是未來發展我國民營經濟的最重要的條件,而企業信用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各職能部門只能從職能范圍內對企業信用的一個側面進行記錄,反映不了企業信用的全貌。需要政府牽頭來整合各職能部門掌握的企業信用資源,對企業信用進行評價,因此企業信用制度的建立要靠政府的統一領導和各部門的協作。
三是政府部門要盡快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制度,設立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為中小民營企業間接融資掃清障礙。擔保機構資金來源應多元化,既有政府財政資金和民間資金,又有企業會員基金和互助基金,通過建立中小企業資信檔案,對有市場、有信譽、有產品、缺資金的「有三缺一」型企業積極提供貸款擔保服務,使企業能順利獲得銀行貸款。這種擔保機構如果由政府各級財政出資,則應實行市場化公開運作,不以贏利為目的;如果建成商業性擔保機構,以法人、自然人為主要出資人,則可以實行商業化運作,以贏利為基本目的;如果建成互助型的擔保機構,自我出資,自我服務,自擔風險,則可以不以贏利為目的。
四是政府應鼓勵設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風險投資基金,讓我國民間大量的私募資金走上公開合法的為中小民營企業提供資金服務的軌道上來,加強對風險投資基金退出機制的監管。積極創造一個寬松的、有效的投融資環境,採取各種政策吸引銀行、刺激民間資金、國外資金等多樣化的資本參與民營經濟發展,逐步達到風險基金運作全部市場化。
五是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引入競爭機制。積極發展非國有和中小金融機構,打破國有銀行的壟斷地位,允許民間銀行進入銀行業,從而擴大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六是給民營企業以國民待遇。盡管各級對發展民營經濟都比較重視,但同國有企業、"三資"企業相比,中小民營企業還是感到待遇上有所差別。希望政府在今後的政策和調整中避免過去的動輒對某一領域加以扶持的做法,不分內外資、國企、私營一律平等對待,以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對於中小民營企業而言,有幾種具體可行的籌資方案可供參考:向股東籌措資金是企業在創業階段最安全、最經濟、最便利的籌資渠道;企業的短期資本即營運資本可由商業信用來提供;巧用融資租賃業務,把前期投入的固定資產變成流動資金;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強對企業無形資產的管理,以知識產權向商業銀行申請質押貸款。
❽ 關於我國外匯儲備的參考文獻哪裡可以找
[1] 任培媛, 李瑞艷. AR(p)模型在外匯儲備分析中的應用[J]. 當代經理人(中旬刊), 2006,(17)
[2] 湯學兵, 胡亞權. 我國外匯儲備的預測分析與政策選擇[J]. 大眾科技, 2005,(04)
[3] 郎喜白, 曾黃錦. 湛江地區年降水量的時間序列分析[J]. 水利科技與經濟, 2006,(08)
[4] 王元龍. 對我國外匯儲備理論誤區的評析[J]. 經濟研究參考, 2006,(39)
[5] 周璇. 基於時間序列分析的全國GDP預測模型[J]. 消費導刊, 2009,(13)
[6] 黨姬男. ARMA時間序列模型在銷售預測中的應用[J]. 電腦與電信, 2009,(04)
[7] 林英德, 王波, 李軍. 英鎊兌美元匯率分析及預測[J].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 2006,(06)
[8] 徐楊, 胡真銘. 從外匯儲備的功能變遷看對外匯儲備的需求量[J]. 商場現代化, 2006,(13)
[9] 張煜. 基於ARMA模型的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時間序列分析[J]. 當代經理人(中旬刊), 2006,(21)
[10] 韓繼雲.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選擇問題新探[J]. 南方經濟, 1996,(10)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511 條
[1]曹玉華. 江蘇省農村城鎮化與縣域經濟的互動性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08,(23) .
[2]杜鵬,徐中民,唐增. 農民用水戶協會運轉績效的綜合評價與影響因素分析——以黑河中游張掖市甘州區為例[J]. 冰川凍土, 2008,(04) .
[3]白雪. 大中型工業企業科技投入計量模型研究[J]. 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2006,(03) .
[4]萬金金. 基於面板數據的FDI地區差異對經濟增長影響分析[J]. 北方經濟, 2006,(16) .
[5]喬兆穎. 山東省GDP的時間序列分析[J]. 北方經濟, 2007,(02) .
[6]趙奧. 能源效率影響因素的模型分析——以大連市為例[J]. 北方經濟, 2009,(06) .
[7]陳旺勝. FDI對浙江省區域經濟發展影響非均衡性研究[J]. 北方經濟, 2009,(10) .
[8]向瓊.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對我國就業影響的實證分析[J]. 北方經濟, 2009,(12) .
[9]韓澤縣. 基於協整技術上的中國股票市場的理性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3) .
[10]時晶晶,李漢東. 深證成指日收益率波動的實證研究[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6) .
>>更多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71 條
[1]任志祥. 中國經濟波動與世界經濟周期的協動性研究[D]. 浙江大學, 2004 .
[2]曹媛媛. 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價格行為研究[D]. 天津大學, 2004 .
[3]孫鏇. 中國財政貨幣政策與經濟增長協整研究[D]. 河海大學, 2005 .
[4]徐小飛. 內生增長模型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 華僑大學, 2005 .
[5]陳全功. 國際收支對貨幣供給的影響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 2005 .
[6]李海海. 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 2006 .
[7]諸培新. 農地非農化配置:公平、效率與公共福利[D]. 南京農業大學, 2005 .
[8]陳燕武. 消費經濟學的若干問題研究[D]. 華僑大學, 2006 .
[9]梁彤纓. 資本結構、公司治理與公司績效[D]. 華南理工大學, 2004 .
[10]溫明振. 有機農業發展研究[D]. 天津大學, 2006 .
>>更多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409 條
[1]蘇紅.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問題研究[D]. 河海大學, 2004 .
[2]陳勝軍. 縣域金融萎縮問題及對策研究[D]. 西南農業大學, 2004 .
[3]惠莉. 我國外匯儲備管理問題研究[D]. 南京農業大學, 2003 .
[4]封瀟.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和貨幣政策運行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學, 2004 .
[5]呂瑜. 中國農產品期貨價格與期貨市場功能研究[D]. 浙江大學, 2003 .
[6]王珂英. 股市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統計研究[D]. 湖南大學, 2004 .
[7]李克軍. 福建省新型工業化進程及其技術發展戰略研究[D]. 福州大學, 2004 .
[8]吳玉珊. 中國股市效率的計量研究[D]. 暨南大學, 2004 .
[9]李燕. 現代物流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基於浙江省的研究[D]. 浙江大學, 2004 .
[10]陳天厚. 我國民間投資預警的實證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 2004 .
>>更多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9 條
[1]胡初枝,黃賢金,陳志剛,鍾太洋,譚丹,李珍貴. 基於農民可持續性生計的的征地制度改革研究——來自農戶調查的實證分析[A]. 2008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08 .
[2]蘇韡. 建設用地擴張影響因子的Granger因果檢驗[A]. 2008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08 .
[3]譚志豪,方煒. 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基於VAR模型的實證分析[A]. 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 2008 .
[4]任家福,張昉,周宗放. 基於ARIMA和BP神經網路的組合預測模型及應用研究[A]. 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 2008 .
[5]丁煥峰. 城鎮有效就業影響因素研究——基於廣東省1978~2005年的實證[A]. 2008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論文集(2)[C], 2008 .
[6]佘傳奇,夏家福. 中部崛起視野下的安徽亟待著力以消費拉動經濟運行[A]. 中部崛起與現代服務業——第二屆中部商業經濟論壇論文集[C], 2008 .
[7]張真真,李善同. 中國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關系的實證研究[A]. 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城市與區域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 2009 .
[8]朱傳沖. 重慶城市化與商品流通關系的實證研究[A]. 成渝地區城鄉統籌與區域合作研討會論文集[C], 2007 .
[9]周晨. FDI地區差異對中國四直轄市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A]. 第二屆中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論壇暨紀念建國六十周年高層經濟論壇論文集[C], 2009 .
❾ 求2篇畢業論文英文文獻及翻譯,題目「農村金融生態優化」,相關即可
[摘 要]農村金融生態優化是在質量與數量上對農村金融系統、農村金融生態主體、農村金融生態平衡與農村金融生態環境進行動態調整與漸次優化的過程。應從提升農村金融物種質量、培育金融種群數量和提高群落適應能力和優化生態系統的協同能力上做大做強農村金融生態主體,構建農村金融生態新機制。
[關鍵詞]農村金融生態優化;能量守衡:金融物種;金融種群;金融群落
一、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的意義、原則
農村金融生態優化是指在質量與數量上對農村金融系統、農村金融生態主體、農村金融生態平衡與農村金融生態環境進行動態調整與漸次優化的過程,四者構成了可持續的農村金融生態鏈、生態層和生物圈;它可細分為農村金融物種、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的優化。金融物種在農村主要指民間借貸、地下金融,如高利貸、農村合作基金會、標會、錢庄、票號等的萌芽;金融種群主要指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工農中建的分支網點等;金融群落除上述之外,還包括農發行農村網點、國家開發銀行分支機構、地方政府財政貼息、減免稅收等;金融生態系統是指包括物種、種群、群落在內的所有融資組織。優化的目的是旨在培育具有誠信的農民、守信的鄉鎮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理性的農村經濟組織、科學行政的地方政府、良好的農村法制和誠信文化環境。
優化農村金融生態是培育和諧有序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本質需求,是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的前提條件,農村金融生態主體生存的現實需求,是農村金融生態結構對稱的內在要求,是增強農村金融競爭力的客觀要求。農村金融生態必須符合「和諧、平衡、協調、有序、高效」原則,堅持四個「統一」:速度、規模與質量、效益的統一;總量增長與結構最優配置相統一;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相統一;現實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相統一。
1.金融能量守恆原則。農村金融生態系統依然內生地遵循「能量守衡定律」的法則約束。農村金融種群不斷為群落供給金融能量,造就出一個龐大、富於合作力的金融群落,農村金融生態就具有強競爭優勢,易於形成金融合力。種群間存在著金融引力,群落空間位置的差異性具有強大的張力與阻力,這主要是由於農村自然生態系統與社會系統、經濟系統資源整合能力不足所致。物種間的排他性、競爭性,導致種群的金融動能不足、金融勢能過小;而弱小種群又無法有機的形成強大的金融群落,從而最終導致農村金融生態的脆弱性。農村金融供給具有明顯的外部性特徵,農村的資金回報率大大低於社會平均利潤率,這一塊差距應由消除外部性影響的非市場金融主體來消化,即採用外部問題內在化(界定產權、降低交易費用)、產權並購、財政補貼與轉移支付,否則會導致能量失衡,金融生態系統走向崩潰。(1)金融能量平衡。金融能量是一個描述金融生態能量流動的詞,金融總能量E=金融動能mv2/2 區位勢能mgh。m代表農村金融物種、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的內部質量水平高低,v代表四者的反應速度與金融敏感性,包括決策速度、體制調整速度、機制靈活度、管理有效度、經營適應度、競爭敏感度等。Efmgh表明農村金融生態具有空間層級與梯度勢差以及顯著的窪地效應,內外在區位上存在明顯的能級差異。區位勢能因能級差的高度不等而不同,發達地區勢能大,欠發達地區勢能小,不發達地區勢能最弱。當出現非理性的強制性制度安排時,農村金融勢能就會發生大比重的逆向躍遷,引發農村金融生態鏈的斷裂。(2)金融信息對稱。一個充滿生機的農村金融生態必須做到縱向與橫向兩個維度上的信息對稱,才能應對金融共生矛盾。此處提出「質序」與「量序」,來描述農村金融生態系統中金融信息質量的效度與數量多寡的用度以及質量和數量兩個渠道通路的寬度與深度。用「序參量」來測度有序化程度。「質序」代表著當農村金融信息充分與對稱時農村金融生態中的各物種、種群、群落與系統的質量好壞;「量序」代表著當農村金融信息不對稱時農村金融生態中的各物種、種群、群落與系統的數量增減空間。「質序」好表明四者內在素質增強,是農村金融共生的做強機制,「量序」好說明四者的單元規模得到實質性增長,是農村金融共生的做大機理。當「量序」達到合理的上限臨界點時,就會產生金融生命周期新的「質序」起點,出現高能量的金融共生體。因而,在農村金融生態發展中,培育多數量的金融物種就成為必然,增加金融供給主體。發達農區的金融物種所進行的股份制改造,就可能導致農村金融市場中種質資源的多樣化、種群結構的多元化、群落體系的優質化。
2.融生態總量平衡原則。農村金融存量不足,需相應份額的金融流量來補給,否則會出現農村資金大量外流,農村經濟出現「貧血」。在存量與流量的金融變動循環中,符合帕累托改進和最優原理,即是三個邊際等值:邊際替代率:邊際轉換率:邊際技術替代率,即MRSLK=MRTSLK=MRSKL=PL/PK。農村金融資源總量與外在規模(存貸款余額、金融資產規模等)在總量上要保持動態平衡。這是由農村金融供給與金融需求在具體的價格約束下達到的動態均衡所致。農村金融生態中金融供給與金融需求存在著長期的結構性錯位,金融有效需求不足,金融供給結構扭曲,金融物種單一,難以形成金融合力。
3.金融生態結構對稱原則。農村金融共生結構的有序化分為外延擴展型與內涵深化型金融生態。結構有序才能保證功能有序。農村金融生態與城市金融生態構成了極度畸形的二元結構,城市金融生態的物種多樣、種群強大、金融群落競爭力超強,而農村金融生態狀況則呈現失血狀態。各種能量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物流、商流)要在同一時空中整合成最合理的資源配置方程,才能獲得顯著的金融效率與經濟增長。關鍵是要有一個科學的制度依賴路徑,符合MUX/PX=MUY/PY=λ(貨幣的邊際效用等值要求),達到遠離平衡態下動態穩定的有序結構。
4.金融生態質量與數量匹配原則。質量互變規律依然在農村金融生態質量與數量的分析中保持著固有的法則慣性,體現著農村金融生態中各種群間優勝劣汰的客觀規律與適者生存的市場道理。這可用邊際替代率來描述。農村金融勞動力L與金融資本投入K互相轉化,符合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Q=AL&K1-&。假定金融技術系數A保持不變,如果數量與質量不對等,則會出現農村金融壟斷,導致金融效率和凈福利損失,使得金融產能規模Q達不到規模經濟要求。
農村金融壟斷存在經濟上的不合理性,金融供給效率不能發揮到最大限度,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使社會福利受損。如圖1所示,橫軸表示農村金融種群產量,縱軸表示價格(金融種群的利率:存貸款利率),曲線D和MR分別表示農村金融企業需求曲線和邊際收益曲線,再假定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相等且固定不變,由直線AC=MC表示。為了使利潤極大,金融種群產量定在Q2價格為P2,它高於邊際成本,說明未達到帕累托最優,因為這時消費者願意為增加額外一單位所支付的數量(價格)超過生產該單位產量所引起的成本(邊際成本)。
要達到帕累托最優,產量應增加到Q1,價格應降到P1,這時P=MC。然而,壟斷決定的產量和價格只能是Q2和P2。如果產量和價格是在完全競爭條件下的產量Q1和價格P1,消費者剩餘是△FP1J的面積,而當壟斷者把價格提高到P2時,消費者剩餘只有△FP2G的面積,所減少的消費者剩餘的一部分(即P1P2CI面積)轉化為壟斷者的利潤,另一部分(△GIJ面積)就是由壟斷所引起的福利凈損失,它代表由於壟斷造成的低效率帶來的損失。
二、農村金融生態的特點及現狀
(一)農村金融生態特點
農村金融生態是一個具有高度的人為性、金融脆弱性的系統。農村金融具有以下16種生態特徵,如表1示:各特性間相互作用,互為手段,因特性強弱而呈現出合力、引力、張力與吸力。其本質特徵是生命性、共生性、平衡性;基礎特徵是競爭性、穩定性、動態性、系統性、自適性;其餘特徵成為前者的外圍特性。自然演進、信用基石和均衡協調的發展是構建生態金融,進而實現金融與經濟協調運行,金融體系自身競爭性均衡的根本。
(二)農村金融生態現狀
1.生態主體失位。農村金融生態主體的數量稀少(數量少、規模小),金融種群薄弱,主體種群發育不良、功能不全,不能有序互助、聯動策應,缺乏金融機構破產法的剛性規定,農村金融生態日益惡化,主體種群呈急劇下降之勢。國有商業銀行縣以下的網點戰略收縮、農信社的網點不斷減少使農村金融服務出現「荒漠化」:郵儲讓近萬億元的資金流出農村,加劇了農村金融生態的失衡局面,而民間借貸近兩萬億元資金無序活躍,年利率高達20%。由於商業性金融的收縮、政策性金融的缺位、民間金融的不成熟和不規范、以及郵政儲蓄的只存不貸,農村信用社成為農村金融市場的絕對主體,這種「壟斷」格局必然導致競爭的不充分,降低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制約了金融產品的創新,不利於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
2.生態調節失靈。因生態調節失靈,資不抵債的農村金融種群無法及時退出市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使得農村金融生態結構扭曲、供給與需求結構錯位(越位、錯位,如表2所示)。
3.生態環境失衡。農村金融生態的外部環境阻礙了農村金融生態的平衡。農村金融生態鏈因農村的弱位、農業的弱質、農民的弱勢具有顯著的金融脆弱性,生態鏈極易因外力的沖擊而斷裂。農村金融物種、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無法高效聯動;農村金融物種個體質量不高,競爭力弱。農村市場的微觀主體是農民和農村企業,因其經營條件、管理水平、資金實力、法規意識和信用觀念等的制約,難以實現高效有序,導致農村金融生態混沌無序,暗含生態危機。政策環境偏緊,政策時滯與行政剛性導致明顯的政策約束,不利於激發生態活力。法制環境松馳,對違法犯罪與企業破產改制逃廢債務的打擊力度不夠;信用環境較差,農村信用環境的惡化是造成農村金融供給不足的重要原因;信用制度供給不足,產生了惡劣的示範效應。
4.農村金融生態優化困境。(1)金融體制不順造成農村金融長久處於次優狀態。農村金融競爭力的強弱,發展後勁充足與否,與經濟環境、信用環境、法制環境、市場環境、制度環境、政策環境等環境有直接關系。表3是筆者建立的一個良性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表,旨在表明農村金融生態優化工作的難度大、距離遠。由於金融生產力與金融生產關系不一致,導致金融體制扭曲,使農村金融生態處於次優發展水平。由於信息不對稱,個體理性並不必然導致集體理性,在農村金融生態層間會產生內部人控制、尋租行為,出現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滋生管理權侵奪經營權、經營權侵奪社員權、行政權與管理權侵蝕股權(社員權)。(2)金融物種供給與金融種群需求錯位。金融物種:金融總體規模小,運行質量不高。金融機構種類、數量不多,資產規模小。信貸資金不足,貸款增長緩慢,投向過於集中,地區差異大,農村信貸投放嚴重不足。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大、比例高,虧損比較嚴重,而金融種群因此而發育不良,物種供給導致種群有效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供需缺口引發農村金融無序競爭,交易費用高昂。(3)農村金融種群與農村金融群落脫節。由於國家城市化傾向和重工業化取向的政策偏好導致長期的制度慣性,這種非市場化手段的制度安排造成了目前非農環境和非農項目的高利潤率,資本的逐利性成為農村資金逆向外溢的自然本性。只有運用強制性制度變遷方式,聯合多部門來立體安排,打造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使農村具有了高利潤的市場與項目需求,農村金融的窪地效應和迴流效應才能產生。社會中介機構發展慢,服務不規范,信譽度不高。銀行對客戶信用優劣獎懲機制不到位,激勵作用不強。因而金融種群質量和實力參差不齊,誘發金融群落呈現點片式非均衡發展。
三、農村金融生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
農村金融生態建設包括金融理念、金融意識、金融管理、體制、機制、制度、法律等有形與無形的綜合協調,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農村金融生態以經濟生態為基礎,金融生態的發展依託於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片面強調地方利益或財政困難等都會導致行政扭曲,不利於營造寬松的金融發展環境。中國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等還沒有構成一個種類、數量豐富的鏈條或網路。已有的機構、市場或產品,要麼功能定位不清,要麼資源配置效率不高。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涉及農村各個方面,需要政府、企業和農村金融機構的共同參與。建設農村金融生態要從金融體制、內控機制、金融管理與運營、金融法制環境、信用文化等方面切入,在時空上保持同步協調、分階段理性執行,才能獲得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四、優化建議
(一)做大做強農村金融生態主體
1.提升農村金融物種質量。改進農村金融機構的管理技術、金融配置體制,以決策有效、反應靈敏、成本最低、收益顯著、風險更低作為測度物種質量好壞的標准。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生態鏈的主
體,要在改善農村金融生態中發揮重要作用。除了改善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人員素質,加大科技投入,不斷創新業務,暢通結算渠道,提高風險防範能力,以「立足農村、以農為本、服務三農」為原則進行市場定位,主動尋找新的生態空間,完善貸款定價機制,充分利用利率浮動政策,優化客戶結構,積極支持農村經濟發展。
2.培育金融種群數量。大力培育農村金融種群數量,形成國有和非國有、全國性與地方性、大銀行和中小銀行、銀行和非銀行機構等多元化與多層次金融群落,以提高商業性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力。以農信社完善治理結構為契機,改進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辦法,優化信貸結構,增加服務品種。農業銀行和其他國有商業銀行應研究將縣及縣以下機構(網點)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用於支持「三農」的具體辦法,支持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開發商業性保險機構功能,搭建政策性農業保險機構,為「三農」發展提供保險服務,提高農業抗險能力。引導民間借貸,積極探索郵政儲蓄資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回哺農村的方式。
3.提高群落適應能力。(1)穩定生態秩序。整合徵信管理體系,完善信息採集制度、溝通協調制度和查詢制度;健全信用等級評定體系;建立農業保險機制和農村擔保機制,加大對擔保機構政策扶持力度;按商業化原則來運營,建立風險准備金和補償機制;推動以銀行信貸徵信體系建設為基礎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探索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機制。(2)監測生態危機。重點監測小額農貸、房地產信貸市場、金融機構利率水平、金融機構高管人員行為、重點行業企業運營、金融機構改革。對轄區商業銀行、農信社,從法人治理結構、內部管理機制、資本充足率、經營風險暴露及重大案件情況等方面進行評估。(3)優化生態種群。要激活農村金融種群內力,明晰產權關系,真正解決所有者缺位問題;按照「三會分設、三權分開、有效制約、協調發展」的要求,打造由公司股東(社員)大會、董(理)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構建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制衡機制,明晰責權利邊界。
4.優化生態系統的協同能力。農村金融生態系統協同能力比城市金融生態系統能力要弱,因而必須打造內部與外部相對接的渠道和協同化管理機制。完善農村金融風險規避機制,建立對「三農」貸款的財政補償機制與金融支農風險基金,對金融機構「三農」貸款提供貼息和彌補呆賬損失。解決「三農」發展中抵押擔保不足的問題,發揮信貸資金的杠桿作用和乘數效應。
(二)構建農村金融生態新機制
1.建立生態穩定機制。健全農村金融有效的內控制度,建立一個推動政府、銀行、企業參與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的正向激勵機制及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的監督管理機制;健全法人治理結構,使其成為戰略決策、風險控制和經營管理中心;建立健全符合農村金融實際的風險管理制度,完善業務經營與風險管理相制衡的體制,增強信貸紀律的剛性約束;強化稽核審計職能和會計監督與控制,建立相對獨立的風險審計隊伍。通過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村金融內部機制的轉換,真正建立起決策、執行、監督相制衡,激勵與約束相互結合的經營機制,以穩定農村金融秩序,培育農村金融生態文化,為改革發展創造一個安定的環境。
2.建立生態增長機制。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要以區域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為基礎,而區域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需要良好的農村合作金融生態環境來支持。農村金融群落應積極運用信貸杠桿,發揮信貸資金的導向功能,把資金投放重點放在農村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上,發展優質高效的生態農業、科技農業和特色農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
3.建立生態創新機制。構建和諧社會需要農村金融種群的不斷創新和開發,從而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個性化、特色化與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加快制度和機制創新,完善市場准入;創新農村金融市場,解決市場結構不盡合理、市場功能發揮失衡等深層次問題,以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加快農村金融業務品種和服務方式的創新。以市場營銷為主導、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以優質服務為宗旨細分市場,為農村金融的發展提供新空間。
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
3.生態環境失衡。農村金融生態的外部環境阻礙了農村金融生態的平衡。農村金融生態鏈因農村的弱位、農業的弱質、農民的弱勢具有顯著的金融脆弱性,生態鏈極易因外力的沖擊而斷裂。農村金融物種、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無法高效聯動;農村金融物種個體質量不高,競爭力弱。農村市場的微觀主體是農民和農村企業,因其經營條件、管理水平、資金實力、法規意識和信用觀念等的制約,難以實現高效有序,導致農村金融生態混沌無序,暗含生態危機。政策環境偏緊,政策時滯與行政剛性導致明顯的政策約束,不利於激發生態活力。法制環境松馳,對違法犯罪與企業破產改制逃廢債務的打擊力度不夠;信用環境較差,農村信用環境的惡化是造成農村金融供給不足的重要原因;信用制度供給不足,產生了惡劣的示範效應。
4.農村金融生態優化困境。(1)金融體制不順造成農村金融長久處於次優狀態。農村金融競爭力的強弱,發展後勁充足與否,與經濟環境、信用環境、法制環境、市場環境、制度環境、政策環境等環境有直接關系。表3是筆者建立的一個良性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表,旨在表明農村金融生態優化工作的難度大、距離遠。由於金融生產力與金融生產關系不一致,導致金融體制扭曲,使農村金融生態處於次優發展水平。由於信息不對稱,個體理性並不必然導致集體理性,在農村金融生態層間會產生內部人控制、尋租行為,出現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滋生管理權侵奪經營權、經營權侵奪社員權、行政權與管理權侵蝕股權(社員權)。(2)金融物種供給與金融種群需求錯位。金融物種:金融總體規模小,運行質量不高。金融機構種類、數量不多,資產規模小。信貸資金不足,貸款增長緩慢,投向過於集中,地區差異大,農村信貸投放嚴重不足。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大、比例高,虧損比較嚴重,而金融種群因此而發育不良,物種供給導致種群有效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供需缺口引發農村金融無序競爭,交易費用高昂。(3)農村金融種群與農村金融群落脫節。由於國家城市化傾向和重工業化取向的政策偏好導致長期的制度慣性,這種非市場化手段的制度安排造成了目前非農環境和非農項目的高利潤率,資本的逐利性成為農村資金逆向外溢的自然本性。只有運用強制性制度變遷方式,聯合多部門來立體安排,打造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使農村具有了高利潤的市場與項目需求,農村金融的窪地效應和迴流效應才能產生。社會中介機構發展慢,服務不規范,信譽度不高。銀行對客戶信用優劣獎懲機制不到位,激勵作用不強。因而金融種群質量和實力參差不齊,誘發金融群落呈現點片式非均衡發展。
三、農村金融生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
農村金融生態建設包括金融理念、金融意識、金融管理、體制、機制、制度、法律等有形與無形的綜合協調,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農村金融生態以經濟生態為基礎,金融生態的發展依託於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片面強調地方利益或財政困難等都會導致行政扭曲,不利於營造寬松的金融發展環境。中國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等還沒有構成一個種類、數量豐富的鏈條或網路。已有的機構、市場或產品,要麼功能定位不清,要麼資源配置效率不高。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涉及農村各個方面,需要政府、企業和農村金融機構的共同參與。建設農村金融生態要從金融體制、內控機制、金融管理與運營、金融法制環境、信用文化等方面切入,在時空上保持同步協調、分階段理性執行,才能獲得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四、優化建議
(一)做大做強農村金融生態主體
1.提升農村金融物種質量。改進農村金融機構的管理技術、金融配置體制,以決策有效、反應靈敏、成本最低、收益顯著、風險更低作為測度物種質量好壞的標准。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生態鏈的主
體,要在改善農村金融生態中發揮重要作用。除了改善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人員素質,加大科技投入,不斷創新業務,暢通結算渠道,提高風險防範能力,以「立足農村、以農為本、服務三農」為原則進行市場定位,主動尋找新的生態空間,完善貸款定價機制,充分利用利率浮動政策,優化客戶結構,積極支持農村經濟發展。
2.培育金融種群數量。大力培育農村金融種群數量,形成國有和非國有、全國性與地方性、大銀行和中小銀行、銀行和非銀行機構等多元化與多層次金融群落,以提高商業性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力。以農信社完善治理結構為契機,改進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辦法,優化信貸結構,增加服務品種。農業銀行和其他國有商業銀行應研究將縣及縣以下機構(網點)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用於支持「三農」的具體辦法,支持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開發商業性保險機構功能,搭建政策性農業保險機構,為「三農」發展提供保險服務,提高農業抗險能力。引導民間借貸,積極探索郵政儲蓄資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回哺農村的方式。
3.提高群落適應能力。(1)穩定生態秩序。整合徵信管理體系,完善信息採集制度、溝通協調制度和查詢制度;健全信用等級評定體系;建立農業保險機制和農村擔保機制,加大對擔保機構政策扶持力度;按商業化原則來運營,建立風險准備金和補償機制;推動以銀行信貸徵信體系建設為基礎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探索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機制。(2)監測生態危機。重點監測小額農貸、房地產信貸市場、金融機構利率水平、金融機構高管人員行為、重點行業企業運營、金融機構改革。對轄區商業銀行、農信社,從法人治理結構、內部管理機制、資本充足率、經營風險暴露及重大案件情況等方面進行評估。(3)優化生態種群。要激活農村金融種群內力,明晰產權關系,真正解決所有者缺位問題;按照「三會分設、三權分開、有效制約、協調發展」的要求,打造由公司股東(社員)大會、董(理)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構建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制衡機制,明晰責權利邊界。
4.優化生態系統的協同能力。農村金融生態系統協同能力比城市金融生態系統能力要弱,因而必須打造內部與外部相對接的渠道和協同化管理機制。完善農村金融風險規避機制,建立對「三農」貸款的財政補償機制與金融支農風險基金,對金融機構「三農」貸款提供貼息和彌補呆賬損失。解決「三農」發展中抵押擔保不足的問題,發揮信貸資金的杠桿作用和乘數效應。
(二)構建農村金融生態新機制
1.建立生態穩定機制。健全農村金融有效的內控制度,建立一個推動政府、銀行、企業參與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的正向激勵機制及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的監督管理機制;健全法人治理結構,使其成為戰略決策、風險控制和經營管理中心;建立健全符合農村金融實際的風險管理制度,完善業務經營與風險管理相制衡的體制,增強信貸紀律的剛性約束;強化稽核審計職能和會計監督與控制,建立相對獨立的風險審計隊伍。通過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村金融內部機制的轉換,真正建立起決策、執行、監督相制衡,激勵與約束相互結合的經營機制,以穩定農村金融秩序,培育農村金融生態文化,為改革發展創造一個安定的環境。
2.建立生態增長機制。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要以區域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為基礎,而區域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需要良好的農村合作金融生態環境來支持。農村金融群落應積極運用信貸杠桿,發揮信貸資金的導向功能,把資金投放重點放在農村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上,發展優質高效的生態農業、科技農業和特色農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