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設計 » 第二次鴉片戰爭畢業論文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第二次鴉片戰爭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27 13:33:24

『壹』 第二次鴉片戰爭有何歷史意義

它使中國損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中國喪失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北京條約還為沙皇俄羅斯更多地割佔中國西部領土製造了條件。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清朝統治者投靠外國侵略者,開始成為他們的附庸與工具,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佔領京城,火燒圓明園,對中國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擊,地主階級分化,部分滿清統治者痛定思痛,決定「師夷長技以制夷」,從而開始了「洋務運動」,迎來了迴光返照的同治中興。外國公使駐京加強了對清政府的影響和控制。

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中國沿海各省,並伸向中國內地,方便了列強傾銷商品,掠奪廉價原材料和勞動力,使中國受到資本主義經濟的侵略性沖擊。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鴉片貿易合法化、華工出國及允許外國人前往內地傳教,都使中國的社會矛盾更加激化。

(1)第二次鴉片戰爭畢業論文擴展閱讀

戰爭結果

1858年5月,英法聯軍侵佔大沽炮台,並以進攻北京作為威脅。6月23日,迫使清政府與英、法、俄、美四國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主要內容:公使進駐北京;開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可以自由駛入長江一帶通商口岸;外國人可以到內地游歷經商;外國傳教士可以到內地自由傳教;

中國對英、法兩國賠款600萬兩白銀。1860年10月,英法侵略軍佔領北京。侵略者以焚毀皇宮作為威脅,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續增的條款包括: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給英國;准許外國人在中國買賣人口;將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財產發還,法國傳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買田地,建造教堂;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二次鴉片戰爭

『貳』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歷史意義

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在政治上,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清朝統治者投靠外國侵略者,開始成為他們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在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並伸向內地,方便了他們傾銷商品,掠奪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使中國難以抵擋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沖擊。

『叄』 第二次鴉片戰爭

繼續:①從侵略的背景和目的看,都是在工業革命後,為了掠奪中國的原料和把中國作為傾銷商品的市場。雖然鴉片戰爭已經打開了中國市場,但是列強並不滿足,要求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使鴉片貿易合法化,所以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②從手段看,列強都是憑借堅船利炮進行武力征服,戰爭的進程基本相似。③從結果看,清政府都被打敗,簽訂了割地、賠款、喪失國家主權的不平等條約。④從侵略者看,都是以英國為主。⑤性質都是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

程度加深:①割地面積擴大:從割香港島到九龍司及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②賠款增加:從賠2100萬銀元到賠1800萬兩白銀。③通商口岸增加:從5個後又增加了11個,地區從東南沿海擴大到北方和長江中游。④特權增加:在取得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經商權、傳教權等特權的基礎上,增加了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內地游歷、經商、傳教和鴉片貿易合法化等。因此,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2008屆高三階段性測試歷史卷(答案)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肆』 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一. 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19世紀中期,中國經歷了鴉片戰爭的打擊,列強通過戰爭、威脅、欺詐等手段,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不平等條約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影響:政治上,雖然清政府依舊進行著統治,但已受到資本主義列強的干涉和控制,中國的領土、司法、關稅等大量主權遭到了嚴重破壞。經濟上,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日益解體,逐漸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商品推銷市場和原料供給地。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隨著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必必然發生變化。鴉片戰爭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對,即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且,隨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深入,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同時,中國革命任務也必然發生變化。鴉片戰爭前,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農民階級的反封建斗爭。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從此,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二. 中國經濟主權遭到嚴重破壞

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鴉片戰爭以後,英國等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中中英《南京條約》規定: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必須與英國商定。《五口通商章程》又規定主要進出口貨物的稅率為5%左右的低稅率。這些規定不但使清政府成為世界上海關稅率最低的國家,使清政府的海關失去了保護本國工農業生產的作用,更嚴重的是中國關稅主權和貿易主權遭到了嚴重破壞。大大便利了外國資本主義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材料,損害了中國形象,降低了清政府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
鴉片戰爭後短短幾年,英國等西方列強利用侵略特權,向中國瘋狂傾銷商品,特別是洋布、洋棉充斥中國沿海市場,使中國東南沿海傳統的棉紡織業幾近破產。此外,外商還操縱中國的絲、茶等大宗貨物的出口貿易,使中國的絲、茶生產服從於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需要,中國逐漸成為列強的原料產地。這樣,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逐漸被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 三. 清政府財政更加困難,盤剝加重,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

從乾隆後期開始,清政府在財政上就已經是國庫虧空、入不敷出。而《南京條約》又迫使清政府向英國支付戰爭賠款2100萬銀元,加之列強繼續向中國走私鴉片、大肆傾銷商品、控制貿易,致使白銀大量外流。清政府為支付戰爭賠款,解決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不斷增加稅收,加緊搜刮人民,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也乘機勒索盤剝百姓,最終導致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促成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

四. 新的思想萌發,封建思想受到一定的沖擊

鴉片戰爭的炮聲,把當時較先進的知識分子從「天朝上國」的夢幻中驚醒,他們憂國憂民,尋找救國救民之路,產生了從抵抗侵略出發而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從而發出「外抗強敵,內求改革」的呼聲,中國思想界出現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這股新思潮的核心內容是要求學習西方、「師夷長技以制夷」,認識世界和走向世界;尋求強國御海之道,擺脫落後挨打的局面,實現民族振興。但本質上還帶有維護封建統治的色彩。
雖然這個時期中國人剛剛從閉關鎖國的狀態下驚醒,對西方資本主義的認識是膚淺和感性的,而且對本國封建主義的認識同樣是不深刻的。但他們卻開啟了中國人民向西方學習、尋求救國救民之路的大門,他們無愧是中國近代首先向西方學習、尋求真理的傑出代表,他們的思想和主張反映了中國社會轉折時期思想界所起的深刻變化,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甘落後、銳意進取的奮勇精神。新思想的萌發反映了時代的要求,啟迪和召喚著後來的洋務運動和戊戌維新。它是近代中國人民認識世界,走向世界的起點。

『伍』 有關第二次鴉片戰爭................

資料上是這么寫的:
據估計,被劫掠和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六百萬鎊,在場的每個軍人都掠奪很多。在進入皇宮的宮殿後,誰也不知道該拿什麼東西。為了拿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琅器,因為太大不能運走,竟被打碎。
而對於數量則有如下評論
詳細資料:
摘錄的,引自:
http://ke..com/view/2476.htm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支持配合下,聯合發動了新的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們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端,但未達到予期願望。為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侵略軍於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

1860年(咸豐十年)7月,英法侵者軍艦隊再次闖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進京換約為幌子,一面武力進逼,一面誘以"講和"。而又屢屢節外生枝,條件愈益苛刻,目的在於陳兵京師,逼清廷就範。面對侵略者的計謀,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卻委曲乞和,遲遲不定戰守之策。因而痛失殲敵戰機,致使侵略軍長驅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橋決戰我軍失利,次日晨,咸豐皇帝倉皇自圓明園逃奔承德避暑山莊而去。名為"北巡",實則置祖宗社稷於不顧,自逃性命。從而造成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機局面,這就從根本上動搖了對入侵者的堅決抗禦。

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英勇抗擊。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倫第三),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惡狼般地吞噬著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涌進圓明園,縱倩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綉花長飽,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鍾。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裡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蘭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裡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O0尊神像的廟里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該人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裡,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傢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台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正當清政府對侵略者屈膝退讓,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擇日簽約時,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為了給其侵華行為留下"赫然嚴厲"的印象,近使清政府長期俯首帖耳,竟借口其被俘人員遭到虐待,悍然下令火燒圓明園。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國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全園化為一片火海,煙霧籠罩,火光燭天。相距20多里的北京城上空日光黯淡,如同日蝕,大量煙塵灰星直落巷衢。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中外罕見的藝術寶藏,被一齊付之一炬。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幾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毀。

據有關材料記載,10月18日,英國侵略軍燒毀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侵略者的暴行,令人發指!

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妄行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像者"。放火的主使者把這種行徑看作了不起的業績,而全世界的正直人們卻為這野蠻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彷彿戰爭得了勝利便可以從事搶劫了……。在歷史的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這段話代表著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

圓明園的罪惡之火、恥辱之火還在熊熊燃燒之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

『陸』 第二次鴉片戰爭總結 100字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的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一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凶,對中國發動第2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進逼北京,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中國簽下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嚴重影響了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
我愛歷史!!!

『柒』 關於鴉片戰爭的論文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國發動了一次侵略戰爭。由於這次戰爭是英國強行向中國傾銷鴉片引起的,所以歷史上叫做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由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華民族開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難、探索、斗爭的歷程。
從乾隆後期開始,清朝的統治日趨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國」自居,虛驕自大,閉目塞聽。而同一時期的歐美列強已有長足發展,並把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中國,作為他們擴大海外市場的目標。而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業國家,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國」思想,一直以來中國人對外來的產品的需求很小。外國商人為攝取暴利,從華南將大量鴉片走私輸入中國,鴉片的輸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餘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鴉片戰爭爆發之前,已猛增到四萬零二百箱。鴉片的泛濫,影響了民眾的身心健康,使吏治敗壞導致中國白銀外流,政府財政收入短絀。道光延續自雍正以來的禁煙政策,但鴉片走私不但不見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態的發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覺。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討論禁煙的看法,朝野對禁煙的看法不一,最終打動道光帝的是當時湖廣總督林則徐的禁煙奏摺。林則徐一針見血地指出:鴉片不禁,幾十年後會弄的國貧民弱「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這種局面顯然是道光帝無論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銀」是封建統治的兩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
林則徐1839年3月抵達廣州,隨即開展禁煙,嚴查煙販,整頓水師,曉諭外商呈交鴉片。同年6月3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二萬余箱(200多萬斤)鴉片(他把鴉片放在水中泡了七七四十九天,然後把它燒毀,這樣鴉片才會徹底被銷毀否則還是能吸的)。中國的禁煙措施,遭遇英國政府的強烈反對。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艦船和四千餘名官兵組成的英國遠征軍封鎖了廣州珠江口,鴉片戰爭爆發。清軍武備廢弛、敵情不明、指揮紊亂,因此屢戰屢敗。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軍攻陷鎮江,切斷京杭大運河南北交通,繼而直抵南京城下。清政府已無力再戰。1842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軍的炮口下,被迫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中國的主權。他規定中國割讓香港,賠償二千一百萬西班牙銀元,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口岸城市對外通商,此外英國還享有協議關稅,而由於清政府官員長期以天朝自居,不熟悉國際關系,在隨後的《南京條約》兩個補充文件談判中遭受了進一步的利益損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的簽訂使英國得到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優惠國待遇和開設租界等特權。
鴉片戰爭的結果是使中華帝國關閉自守的古老大門,從此被英國的尖兵利炮打開。從此再也不能復合,美國總統泰勒隨即派全權大使乘軍艦到廣州,清政府已成驚弓之鳥,急忙跟他簽訂《望廈條約》。
法國軍艦開到廣州海面示威,宣稱將北上攻擊舟山群島,道光帝連忙跟他簽了《黃埔條約》。幾個中國人聽都沒聽過的西方國家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時,普魯士(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荷蘭,丹麥,瑞典等等,「一些中國曾經聽說過,或從沒有聽說過的彈丸小國,在過去就是前來進貢也不夠資格的,現在排隊而來。」(柏楊的《中國人史綱》下卷)他們一一和中國簽訂了條約,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條約》中英國人一樣享有的特權。道光二十九年,葡萄牙驅逐中國在澳門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強佔了澳門。中華帝國頓時陷入半殖民地狀態。五千年來,從未受此侮辱。

『捌』 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的原因和對中國的影響。。。

其實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要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和加深第一次鴉片戰爭所取得的侵略權益,性質與第一次鴉片戰爭相同,也可以說它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所以把這次戰爭稱為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戰爭的結果是中國戰敗,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喪失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中國沿海各省,並深入到內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玖』 第二次鴉片戰爭摘要1000

英法聯軍入侵我國始於1857年(咸豐七年)。當時英法帝國主義借口廣東官吏到英國商船上捉拿罪犯和一個法國傳教士在廣西被殺的事,聯合派兵侵犯廣東。1858年(咸豐八年)又派軍艦侵犯天津。1860年(咸豐十年)又侵入北京。
通州談判:1.1856年英法聯軍以更換條約為名進逼北京。當英法聯軍在天津和通州時,清政府與其有過一系列的外交談判。通州談判時,英方派代表巴夏禮率領39人參加,清政府答應英法聯軍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但在禮節問題上卻是寸步不讓,在巴夏禮面見皇帝「跪與不跪」這一點上爭執不下。2 .欽差大臣全權談判代表載恆說:「按中國禮制,見皇帝必須跪拜。」巴夏禮說:「我不是中國的臣。」爭辯既久,相持不下。清政府接到談判通報後指示:「必須按中國禮節,跪拜如儀,方予許可。」巴夏禮拒不接受,揚長而去。清政府則指示僧格林沁將巴夏禮一行39人截拿扣押,押往北京作為人質。3 .巴夏禮一行39人被扣押,英法聯軍迅速進軍,兵臨北京城下。炮火中皇帝和嬪妃倉皇出逃。圓明園落入侵略軍之手,接著是連續兩日的搶掠圓明園中的奇珍異寶。4英法兩國為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而聯合組成的侵華遠征軍。1856年(咸豐六年)10月,英國利用「亞羅號事件」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1857年3月,英國政府任命前加拿大總督額爾金為全權代表,法國政府任命葛羅男爵為全權專使,率軍來華。12月,聯軍齊集珠江口,共計5600餘人,其中法軍1000人,英軍4600餘人;軍艦20餘艘,佔領廣州成立聯軍委員會並對廣州實行殖民統治。1858年聯軍侵入天津城郊,迫使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後陸續南撤。次年,在互換《天津條約》批准書時,英國公使普魯斯和法國公使布爾布隆拼湊聯合艦隊再次兵臨天津海口,共有兵士2000餘人,各種軍艦20餘艘,戰敗而歸。1860年,英、法擴大戰爭,再度任命額爾金和葛羅為全權專使,並任克靈頓和孟斗班為兩國侵華軍總司令,率英軍18000餘人,法軍7000餘人,英艦73艘,法艦32艘,齊集中國海面。8月24日佔領天津,10月13日佔領北京,侵略軍燒殺搶掠,犯下滔天罪行。焚燒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造成中國文化的巨大損失。11月初撤出北京。1861年10月,《北京條約》規定的中國對英法兵費賠款全部交清後退出廣州。

『拾』 第二次鴉片戰爭影響啟示

第二次鴉片戰爭經過:1858年,英法艦隊在美、俄兩國支持下,襲擊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聯軍進犯天津。清政府派欽差大臣佳良、花沙納與俄、美、英、法各國代表分別簽訂《天津條約》。同年,沙皇俄國以武力迫使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瑗琿條約》。1859年6月,英、法、美以進京換約被拒為由,率艦隊炮擊大沽。提督史榮椿率守軍還擊,擊沉擊傷敵艦10艘,斃傷敵軍近500人,重傷英艦隊司令何伯,史榮椿戰死。1860年8月,英法聯軍18000人,由北塘登陸,進占天津。9月,清軍在北京通州八里橋迎戰英法聯軍失利。清咸豐帝、慈僖離京逃往承德。10月18日,英法聯軍 佔領北京,搶劫焚毀圓明園(見火燒圓明園)。英法聯軍在北京城郊搶掠燒殺近50天,京郊皇家園林如圓明園、清漪園、靜明園(玉泉山)、靜宜園(香山)、暢春園等均被付之一炬。清廷派奕欣為全權大臣議和,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11月,沙俄又脅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中國賠償巨額賠款,喪失大片領土主權。

鴉片戰爭的原因 英法入侵: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資本主義列強最強烈的願望,仍是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權益。1851年太平天國革命爆發後,列強各國認為這是加緊侵略中國的極好時機,英、法、美三國在1854年和1856年兩次提出修約要求,俄國也會同響應。四國的修約要求,沒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許,於是,他們決心抓住一個機會作為借口,挑起戰爭。英、法兩國以1856年亞羅號劃艇事件和馬神甫事件作為借口,發動了侵華戰爭。
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歷時四年多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人民和愛國官兵保家衛國,英勇抗敵,給予侵略者沉重的打擊。但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戰爭以中國失敗而告終。戰爭中,英法聯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使中華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災難。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在北京洗劫和燒毀了融匯中外建築藝術精華的萬園之園——圓明園。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認「我們就這樣以最野蠻的方式,摧毀了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你想像不到這座宮殿有多麼華美壯麗,更不能設想法軍、英軍把這個地方蹂躪成什麼樣子」。

鴉片戰爭的經過 沙俄侵略: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忙於對付外來殖民者和鎮壓太平天國革命,造成了北方邊疆防備空虛。俄國乘虛而入,加緊蠶食和非法佔領黑龍江流域和巴爾喀什湖以南的許多戰略要地,而且,一直在尋找機會,想用條約的形式把所佔領的中國領土固定下來。1856年,英法聯軍進攻廣州,派普提雅廷為公使,與清政府談判邊界問題。1858年5月,俄國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乘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口,用武力強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根據這個條約,俄國割佔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時,把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作兩國共管。
1860年11月,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開始撤離北京。俄國駐中國公使伊格納切夫以「調停有功」為借口,提出了新的領土要求。14日,清政府與俄國簽訂了《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俄國,增開喀什噶爾為商埠,並在喀什噶爾、庫倫設領事館。同時,俄國還將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邊界走向強加給中國。1864年,俄國強迫清政府訂立《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占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最大的獲利者。

鴉片戰爭的影響 條約簽訂:
1858年5月,英法聯軍侵佔大沽炮台,並以進攻北京作為威脅。6月23日,迫使清政府與英、法、俄、美四國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主要內容:公使進駐北京;開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可以自由駛入長江一帶通商口岸;外國人可以到內地游歷經商;外國傳教士可以到內地自由傳教;中國對英、法兩國賠款600萬兩白銀。1860年10月,英法侵略軍佔領北京。侵略者以焚毀皇宮作為威脅,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續增的條款包括: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給英國;准許外國人在中國買賣人口;將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財產發還,法國傳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買田地,建造教堂;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剛一簽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認真「履行條約」,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1862年1月,清政府確定了「借師助剿」的方針,從此中外反動勢力勾結在一起,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上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