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藝術設計專業論文選題,謝謝了!急!
一、廣告與文化:
1. 傳統文化與現代廣告的關系
2. 東西方文化差異與商業廣告的關系
3. 現代傳播手段的進步與廣告形式的演變
4. 藝術表現與廣告文化的面貌
5. 廣告的韻味與品味
6. 文化的對沖與調和——中外文化在廣告中的沖突與交流
7. 廣告中的人文主義表現
8. 文化因素對廣告創意的影響
9.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廣告創意中的應用
10. 後現代主義對現代廣告的影響
11. 廣告中(懷舊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的表現
12. 現代社會亞文化(如左岸、布波等)文化在廣告中的應用
13. 現代主義藝術流派對廣告設計的影響
二、廣告創意與構思:
1. 廣告創意藝術談
2. 創意就在你身邊——廣告創意的幾種方法及其應用
3. 創意與生活經驗
4. 廣告創意的設計要求
5. (恐懼、懸念、幽默、擬人等)技巧在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6. 廣告的「神似」與「形似」
7. 公益類廣告的創意與構思特點
8. 動畫腳本的構思與設計
三、廣告表現:
1. 論視覺傳達設計的創新
2. 談平面設計的本土語言
3. 圖形創意的表現在廣告中的運用
4. 中國傳統符號在現代招貼設計中的應用
5. 平面廣告中色彩要素與人的情感聯系
6. 多媒體廣告與平面廣告的表現特點
9. 計算機數碼技術與手繪原創結合
10. 平面廣告的形式美
11. 動漫廣告設計的創意思維
12. 視覺傳達的藝術手法
13. 構成理論在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14. 廣告作品中節奏感的控制
15. 網路媒體在當今廣告行業的應用
16. 公益類廣告的表現手法
17. Flash廣告的使用與特點
18. 技術突破與藝術表現的結合
藝術設計論文題目
《繪畫與平面設計》
《『全球化』圖景中的差異性選擇》
《「慨當以慷」與「與憂從中來」》
《「靈」與「肉」的交融》
《「中西合壁」要用中國文化底蘊來作為自己的根基》
《Flash廣告發展前景初探》
《包裝設計與環境的融合》
《包裝設計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
《被人遺忘的藝術》
《標志設計潮流的風格演變》
《標志設計的視覺語言》
《標志設計要素淺談》
《標志設計中的虛形應用》
《陳設藝術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地位和作用》
《觸目的真實比漂亮的謊言要美》
《傳統工藝美術中吉祥圖案的文化意蘊》
《傳統酒包裝設計的新理念》
《傳統美學觀對現代廣告招貼設計的影響》
《傳統美學觀對現代廣告招貼設計的影響》
《傳統文化對現代設計的影響》
《傳統與變革》
《傳統裝飾紋樣中的吉祥觀念與現代設計》
《從「攝影作為藝術」到「藝術作為攝影」》
《從波譜藝術看美術與設計的互融關系》
《從零度空間到多維空間》
《大學集體宿舍的室內設計和智能話探討》
《對產品廣告樣本設計的探討》
《對農村戶外廣告設計定位的探議》
《對數碼革命與平面設計的一些思考》
《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反思》
《感性訴求廣告創意新思維》
《關於CI設計的論文》
《觀念藝術-後現代探索》
《觀念藝術形式中的傳統文化資源分析》
《廣告創意對品牌的作用》
《廣告藝術設計中的情感因素》
《廣告中女性形象的四考》
《漢字字體設計與民族文化的融合》
《吉祥符號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運用》
《勞動者美術(民間美術)的造型觀念與方式初探》
《論「美術」》
《論產品的文化意蘊設計》
《論傳統的繼承和發展》
《論漢字的魅力與發展》
《論科學美與藝術美》
《論審美創造力與藝術表現語言的統一》
《論中國當代藝術從『理想』到『時尚』的嬗變》
《平面設計常用表現手法》
《平面設計從混沌中走出》
《平面設計的現狀與思考》
《平面圖形設計中的符號原理》
《平面藝術設計的本土語言》
《淺論點、線、面及其綜合運用》
《淺談版式設計》
《淺談包裝設計的文字藝術》
《淺談波普藝術》
《淺談技術的發展對插圖設計的影響》
《淺談美術教學過程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淺談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中學生的創造能力》
《淺談企業文化中文化管理的特點和標志》
《淺談如何更好的在現代圖形設計中運用漢字》
《淺談色彩語言中的色彩對比》
《淺談設計美學》
《淺談書籍裝幀的封面設計》
《淺談圖形的張力》
《淺談網頁設計技術與藝術的緊密結合》
《淺談線造型教學與兒童創造力的培養》
《淺談葯品的包裝設計》
《淺談藝術創作》
《淺談印刷的基礎知識》
《淺析21世紀中國藝術設計的信息社會化》
《淺析CI設計中的企業文化沖擊力》
《淺析表現與再現》
《淺析靈感的產生在藝術攝影中的體現》
《淺析現代標志設計與傳統圖形藝術的結合》
《淺議設計思維的主體——符號》
《情感的藝術表現論》
《認識新媒體廣告》
《如何推進新傳統之我見》
《乳品包裝設計現狀與展望》
《色彩與設計》
《設計、文脈》
《設計底蘊》
《設計界面說——探討設計藝術》
《設計是空——極簡思維》
《設計引導人與人引導設計》
《設計與美學》
《設計專業對傳統圖案的學習》
《視覺傳達藝術——論獨立創作》
《視覺文化到來的幾點因素》
《試論廣告人格化》
《室內環境設計的基本內涵》
《室內裝飾設計的功能、設計與審美》
《書籍裝幀中的文字版式設計探討》
《數字空間——淺談數碼設計》
《談民居研究的實質手法》
《談色彩設計》
《談通過幼兒創造性的美術活動發展幼兒創造能力》
《談我國工藝品的市場前景與創新設計》
《探悉我國北方農村商業廣告的現狀與發展》
《圖案在服裝中的運用》
《網路廣告的現狀與發展》
《網路時代的設計》
《網頁的審美需求——設計因素在網頁設計中的應用》
《網頁設計的布局與用色技巧》
《網頁設計的審美需求》
《網頁設計之視覺信息傳達分析》
《網站文化與網頁設計》
《文字視覺語言的力量》
《我的「色」論——論色彩在建築裝飾與環藝設計中的應用》
《現代包裝設計的文化觀》
《現代和前衛的標尺是什麼?——論中國現代性的另類邏輯》
《現代消費心理對包裝設計的影響》
《現代藝術發展淺析》
《現代藝術之我見》
《新媒體、新廣告》
《性別歧視與女性廣告分析》
《學慎始習 功在初化》
《藝術設計與社會經濟》
《藝術與科學創造的融合》
《在美的背後》
《中、日、美動畫創作之對比 》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
《中國當代藝術的審美理想——論藝術之真、善、美》
《中國古代圖徽與現代標志設計》
《中國廣告發展中國際化與本土化》
《中國書籍裝幀設計的歷史演進》
《中國文字的演變與視覺運用》
《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發展過程中的分解與重構》
《中國裝飾藝術——論吉祥觀念在現代設計中的體現》
《中外電視廣告中的品牌文化差異》
《中西文化與廣告語言》
《裝飾文化的現實意義》
《自然光與建築空間》
《 重新回到傳統 》
《傳統與個性》
《激發成績 培養創新》
《優化課堂教堂 實施鼓勵性教育》
《現代室內環境色彩設計初探》
《「天人合一」審美觀在現代農村民居中的繼承和發展》
《波譜藝術的理論與文化背景》
《城市大眾休閑空間初探》
《城市開放性休閑空間的人性化設計》
《城市老年人的戶外活動空間研究》
《傳統 現代 延伸》
《傳統聚落的交往空間對現代人居環境的啟迪》
《傳統民居建築美學特徵試探》
《傳統四合院院落空間的繼承與創新》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創新意識的培養》
《從外文的運用論中國平面設計師的責任》
《當今有材料表現》
《對環境藝術設計人性化的一點看法》
《高校校園的外部空間設計》
《更新觀念 轉換角色》
《公共圖象與藝術》
《構建自然和諧人居環境》
《關於「後現代」的美學反思》
《關於設計美的思考》
《關於圖書館建築人性化設計的思考》
《關注人的健康-——將生態引入室內設計》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繼承傳統 推陳出新》
《家居環境的色彩設計初探》
《家居環境的無障礙設計研究》
《傢具的綠色設計淺論》
《傢具設計的人性化思考》
《居住區環境的綠色設計》
《居住區環境設計的生態化設計》
《居住小區中交往空間設計初探 》
《空心的深度》
《立體性與平面性》
《略論色彩設計在公共空間環境中的運用》
《論CI企業識別與現代企業文化》
《論家居設計中人性與個性的統一》
《論科學美及其美感》
《論攝影藝術中的藝術因素》
《論時代風格與審美意識的關系》
《論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美學思想的萌芽——希臘藝術文化》
《美在和諧》
《民間美術與現代意識》
《民藝文化在現代家居設計中的應用》
《民族性與全球性》
《平面設計與繪畫的差異》
《淺談包裝與環保》
《淺談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人性化》
《淺談廚房的人性化設計》
《淺談家居室內照明設計》
《淺談家居中的燈光設計》
《淺談酒店大堂的「 光色」設計》
《淺談居住區的戶外交往空間設計》
《淺談老年人居住空間的無障礙設計》
《淺談美術/設計教學中的討論藝術》
《淺談室內設計與審美心理》
《淺談現代家居的 「綠色設計」》
《淺談藝術的足跡》
《淺談藝術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淺析城市廣場的文化性》
《淺析家居設計》
《淺析家居設計元素——室內綠化》
《淺析居民小區的無障礙設計》
《淺議包裝設計中的色彩》
《詮釋現代藝術,解構感知體系》
《少一點模仿 多一些創意》
《時尚家裝》
《視覺設計個性化探微》
《室內裝飾織物的色彩應用》
《談兒童房設計的人性化》
《談現代家居設計風格》
《談現代家居設計元素——材質語言的設計》
《拓寬思維空間 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
《網頁藝術設計初探》
《我談中西審美的區別》
《物質性對精神性》
《西方後現代主義在中國》
《析中國傳統文化對家居設計的影響》
《現代設計觀念與傳統書法》
《現代視覺藝術思維》
《小區景觀燈光設計探索》
《尋找陌生感》???
《用新型建材打造新農村人居環境.》
《與新課程零距離》???
《在美術/設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怎樣創造理想的家居環境》
《中國:後現代主義溫床》??
《中國CI熱的冷思考》
《中國傳統民居的審美分析》
《中國傳統民居設計對當代人居環境的啟示》
《住區的生態化設計》
《住區外部聚合空間環境的設計》
《住區外部人性化空間環境的設計策略》
《自由與控制——關於畢業創作的一點思考》
B. 美術學畢業論文選題
學術堂整理了十五個美術學畢業論文題目,供大家進行參考:
1、解內析美術史中容「禪畫」概念的由來
2、探究民國時期美術字的視覺之美
3、佛教美術對我的影響
4、工業化題材在中西方美術中的體現
5、金煥基繪畫的韓式情愫對韓國現代美術影響
6、基於IPad上的少兒美術APP界面設計研究
7、普通高校公共美術鑒賞課程中油畫鑒賞教學研究
8、傳統民間美術在現代工筆人物畫創作中的運用研究
9、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述評
10、林風眠與徐悲鴻美術教育思想比較研究
11、西藏傳統繪畫形式在當代美術創作中應用與實踐
12、論表現拿破崙的美術作品的典範意義及其現實影響
13、高職特教聽障生工藝美術專業課程改革研究
14、論30年代漫畫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中的地位與價值
15、中職電腦美術設計專業校企合作現狀與對策研究
C. 美術畢業論文 火急...
這有一篇,,,,
淺析工業設計專業的美術教學
【論文摘要】文章論述了如何通過美術教學加強美術技能訓練,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訓練,開發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智能,提高審美和繪畫能力,為他們今後進行產品設計打下良好基礎。
工業設計是一門發展迅速的新興學科,隸屬於藝術設計學。它將科學與藝術相結合,其核心是對工業產品的功能、材料、構造、形態、色彩、表面處理、裝飾等要素從社會的、經濟的、技術的、審美的角度進行綜合處理。既要符合人們對產品物質功能的要求,又要滿足人們審美情趣的需要,還要考慮經濟等方面的因素。工業設計的這些特性,就要求工業設計人員應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發明創造能力,對產品美學功能的鑒賞力,對設計構想的表達能力,以及審美性的表現能力,這樣才能更好進行產品設計。
美術教學是培養工業設計人員具備完美的設計構想的表達能力以及審美性的表現能力,使其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從感觀角度對產品進行全面把握的重要教育手段。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更多的要求產品能夠給他們帶來視覺的享受。這需要我們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其扎實的審美能力、提高藝術素養。
但是,從目前工業設計專業的基礎美術教學現狀看,學生的造型、審美能力、藝術素養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創造性的構思能力以及具有審美性的表現能力是目前工業設計美術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怎麼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提高審美能力,並教給他們正確的觀察方法,啟發形象思維,促進創造性設計思維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藝術修養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到處都有美的事物存在。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發現它們。正如羅丹所說「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由於生理、教育與生活環境等各種原因的影響,有的人對於美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在很多事物中都能發現美,並產生很明確的審美體驗。很多偉大的藝術家之所以創造出了優秀的藝術作品,一個前提就是他們都具有很高的審美敏感性。
美術教學可充分發揮其特有的認識功能、審美功能和形象表達能力的訓練,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使受教育者通過美術教學提高「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以美引善,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啟真,增強學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1]
目前我國的工業設計專業教育模式分為藝術類和理工類。藝術類學生有較好的繪畫基礎,有較好的藝術氛圍,他們在審美能力和表現技法上要高於工科學生,而工科學生在入學之前沒有接受過正規的美術教育,在這些方面明顯要差一些。針對學生自身的特點,可開設內容不同的欣賞課程,幫助學生在對藝術作品的欣賞、鑒別與評價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在欣賞教學中,最有價值的不是藝術作品本身,而是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想像與再創造。
在欣賞教學中,應遵循審美的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因此,在教學中也要融入學生感知意念,加強對美的互動交流。馬克思說過:「如果你想欣賞藝術,你必須成為一個在藝術上有修養的人。」雖然每個人的審美經驗不同,但多給他們感悟藝術的機會,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在欣賞教學中注意聯系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藝術設計之間相融合之處,聯系與藝術設計的形式要素相通的地方來進行欣賞講解。如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在現代包裝設計、平面設計等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巧妙地將中國書畫中「意象」應用到現代設計中;京劇臉譜藝術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等等,在欣賞中有意識地開闊學生的設計思路。 [next]
二、通過美術教學,加強美術技能訓練,提高美術能力
在具備了基本的美術素養後,學生還需要有一定的美術語言來表達設計構思。美術技能的教育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空間造型能力,通過訓練學生在對形、色、體、質的概括和處理上會比較得心應手。
對於有一定繪畫基礎的藝術生來說,可以改變傳統的素描、色彩課程,變其為設計素描和設計色彩課程。在進行素描訓練時,可採用新的教學模式進入課題內容,如對實體進行拆分切割,用微觀特寫手法表現對象,對拆分的形體進行描繪,追求肌理紋樣,圖形特徵、質感量感的變化。這些訓練不但能夠使學生理解物體的大小、厚薄,還可以懂得物體實質和內部構造的關系,對將來進行產品設計很有幫助。還可以採用「半寫生半創作」「意向開拓」、「命題式教學」等新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訓練。這些訓練側重設計素描,穿插傳統素描,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析力、觀察力、想像和表現力,有助於藝術與設計的聯系,有助於創造力的開發,讓學生力求做到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感知錯覺走向理知精確。[2]
對於沒有任何繪畫基礎的工科學生來說,就要從最基本的形體的結構訓練入手。通過結構素描來分析物體的形態結構,找出其形態與結構的關系、節奏韻律和構成規律,從對形態認識和理解到創造,達到培養和提高造型能力的目的。首先讓學生了解素描的基本知識,作畫步驟、透視原理、正確的觀察表現方法等。教師可通過邊給學生作范畫,邊講解的方法,讓學生快速入門。由於學生初次接觸繪畫,會有一定的抵觸心理,教師應正確引導,向學生講解結構訓練與設計的關系,及其重要性。後期可側重設計素描的訓練,著重表現形體的結構、材質。
三、通過美術教學,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從一定程度來講,設計的過程就是一種創造的過程。設計不但要創造打動人的視覺形象,還要創造一種高效的信息傳達方式。一個設計作品是否具有創造性,決定了它是否具有價值和生命力。人們之所以會提出對某一對象進行設計的要求,往往是希望看到新的形象、更有效的工作方式或信息傳達方式。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具有很強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能主動的在設計中求新、求變。同時,人的創造意識是創造活動的基礎。人的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造力是倍受推崇的人類智慧要素,這些要素的發展是通過教育來促進的。
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是將製作力等同於創造力,以為讓學生從無到有地畫出一幅畫或製作出一件雕塑和工藝品,就培養了創造力。照著對象,模仿他人,或自己尋找契入點,都可以完成一件作品,但其中的意義卻相差甚遠。
我們對美術基礎課程的設置,不能僅只是使學生能精確的描繪出客觀對象,而是在這個基礎上,能有所創造,創造出自己的風格、創造出自己表現美的方式以及自己對某一事物的個性化理解。在美術教學中,應按照聯想、想像、創造的思考順序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命題創作繪畫、默寫等手段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有效方法,在課程中可適當增加學時,來達到訓練目的。在講授美術知識時,提倡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可採用一個問題多種答案或多種解釋的具體做法;在美術技能指導中,應允許學生進行自由表現技法。教師應從「主宰」的位置上走下來,正確培養、鼓勵學生的創造意識,側重傳授一些規律性的知識,引導、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工業設計專業的美術教學應著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設計表現能力和設計思維能力上下功夫,通過美術知識的學習能夠為今後進行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常銳倫.美術學科教育[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next]
[2]王詩群.美術基礎課在藝術設計專業課程中的地位及作用[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
[3]尹少淳.美術及其教育[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7.
D. 美術專業人士 我是學美術史論的 馬上大四要求寫畢業論文 沒有好的題材 求助
在國內寫這個題材的確不太容易,因為這時期的大量作品都在歐洲和美國的一些博物館里,在國內比較難集中搜集到資料,因為你寫的東西雖然是屬於文化史范疇的理論內容,但必須要以大量的畫作作為論據,如果沒有大量的集中的圖片搜集和對圖片的整理與分析,就無法導出你的論點,不知道你是否同意我的說法?
國內有些地方可以買到進口的美術畫冊,現在卓越和蔚藍也提供外國書籍訂購的業務,前提是你要知道你訂購的書的提名或作者名,這個題材應該不是新題材,國外應該已經有些成型的論著了,印象中以這類題材編纂的畫冊也有,但一般來說,國外畫冊的編纂因圖片版權問題,不大會有那種包羅萬有的大全,多是以某一博物館或某一國家博物館藏品為素材編輯,而你鎖定的這個題材本身數量不會占繪畫作品很大的百分比,也不大可能全部集中在一國或一家美術館,所以畫冊也不是很容易搜集,再有,國外美術藏品非常豐富,其實在國內靠看畫冊能看到的簡直不到九牛一毛,你要找的這個題材的作品可能絕大部分我們看不到。
在國內比較知名的這個題材的西方作品實在不多,比如凡艾克的《阿爾諾芬尼夫婦的婚禮》、博魯蓋爾《農民的婚禮》,再就是宗教題材作品中偶爾出現聖母婚禮,比如拉斐爾《聖母的婚禮》,實在是非常少,當然可能你手頭有比較豐富的資料,那是最好。另外提醒一句,文藝復興的繪畫不都是油畫,很多作品是木板蛋彩繪畫,要小心定義,要是限於油畫,那文藝復興很多作品就得排除在外了。
另外就是文獻綜述這部分,這個題材不是新題材,國外應該已經有些成型的論著了,所以你做論文還必須先盡可能地窮盡這個領域的重點論著(論文的文獻綜述要以國際文獻為基礎,尤其是你研究的是國外的美術),先看看前人怎麼說的,這比較難,這個領域的書籍我國現在沒有中譯本,你只能去找原文,但關於怎麼能准確找到這些書並列出一個有權威性的目錄,就不是很容易的了,如果你導師是專家當然最好,可以問他,否則靠自己慢慢搜索,需要花上很多時間去了解書目,並且還要閱讀,才能確定每本書的價值,以便做出文獻綜述,如果你現在研一就耐心慢慢做吧。
另外,如果真的要做這個論題,如果你還有時間,建議暑假期間去歐洲集中地參觀一些博物館搜集第一手資料,相信對你會有很大的啟發,因為限於國內視野,論文的高度是無論如何只能限於中學長篇議論文水平,達不到論文的層次,國內能看到的一般只有一流大師的代表作,這部分作品在歐洲的藝術收藏中只佔很小的比例,而大量有史論價值的研究素材其實還是來自二三流或佚名畫家的大量作品,以婚禮題材為代表作的畫家畢竟太少了,但十七世紀以後北方流派很多商品畫都會涉及這個題材,這些東西很多是不登大雅之堂,或不被畫冊出版商看好的。只能親自去深入大量博物館搜集才能獲得一個比較客觀的整體知識。這是做論文起碼的要求。同時要盡量多學幾門語言比較好,歐洲的書店大部分只賣本國語言的書籍,英語書櫃台只能占很小的一塊,書也就那麼兩三本,一般很少有有學術價值的,英語書在歐洲一般是賣給旅遊者而不是學者的。買書還是必須的,國內能看到的有價值的東西太少了,而且目前國內很多學術著作學術性和國外比還差得很遠,既然研究西方的藝術,還是必須看西方人寫的書,不要以為外國也沒有什麼人寫書,不要用國內的情況推斷國外,每年地球上全部出版物中,中文出版物只佔1%,這1%中90%以上是中小學教輔,而外國的出版環境還是在逼著很多學者不停的寫書的,基本就是這個情況。
覺得你這個題目,要走的路還很長。實際一點來說,要做的像樣,如果單是為了畢業,那時間成本和物質成本都太高了,除非是你真心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甚至想作為今後長期的學術方向,那現在這些基礎性投入就非常必要了。
E. 關於手工藝品的論文應該怎麼寫呢
在網路上搜一下嘛,上面有很多範文,照葫蘆畫瓢你總會吧
F. 美術學專業畢業論文(提綱,開題報告,論文)
試論美術創作中的表現形式
引言:
一件藝術品是形式與內容的有機結合體。內容對形式有支配力量。但是形式從沒有消極的服從於內容,相反的它是以活躍的、積極的表現力作用於內容。只重視內容,不重視形式,其結果使內容無所憑依,使作品沒有感染力。在中國油畫領域內,許多美術家,特別是中青年畫家,在重視反映時代、反映生活的前提下,十分注意對藝術形式的探索。例如羅中立的《父親》和陳丹青的《西藏組畫》劉小東的《劉小東和他的父親》艾軒的《霧漸漸散去》王沂東的《沂河水》等。雕塑、版畫、工藝美術等領域也十分活躍的產生了藝術門類特性的討論。顯示了我國在藝術領域內的潛在力量。當前,我國的美術創作出現了改革開放以來最為活躍、最有創造力、和最富創新精神的大好形式。藝術家們在不斷探索著只屬於自己的不同於別人的藝術語言。藝術作品中形式的表現力這一探索表現的尤為突出。改革開放20年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在美術這一領域也有長足的進步。在這里我想將自己對藝術作品的形式與內容淺薄的體驗和想法敘述如下。
正文:
略
參考文獻:
1.趙殿澤,《構成藝術》,遼寧美術出版社, 1987年7月版
2.遲軔,《西方美術史話》,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3年5月版
3.《論節奏》 美術畫刊
4.《探討藝術形式美》美術畫刊
5.鮑詩度,《西方現代派美術》,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3年1月版
6.邵大箴,《傳統美術與現代派》,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G. 求有關工藝品的畢業論文
可以的,我剛好有。論文側重於以駁論為主,批駁某些錯誤的觀點、見解、理論,就屬於駁論性畢業論文。駁論文除按立論文對論點、論據、論證的要求以外,還要求針鋒相對,據理力爭。
H. 求美術學院畢業論文 .
這里有幾篇你看行不行,如果覺得不怎麼樣,你可以去美術論文網看看,裡面篇數很多
http://www.teachercn.com/Jylw/Mslw/
-----------------------------------
「線」在美術作品中的功能與審美特徵
線,或稱線條,是一種存在於現實生活或者美術作品中的視覺形態要素,由於它們往往是和形、體、色、光等視覺翌累同時並存的,所以,造型觀念中的線,往往和視覺上的概括提煉與抽象相聯系,然而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須通過美術欣賞和美術創造的實踐去訓練。如何加深對「線」的概念的認識並在實踐中藝術地去運用,是中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環節。
一、欣賞以線造型的中外美術作品,提高學生對「線」這一藝術形式的審美能力。
線條是美術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構成視覺藝術形象的一種基本因素,無論平面的還是立體的作品;不論是寫實,還是裝飾;不論是抽象的,還是具象的……在長期的美術發展過程中.「線」作為美術家創造形象和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藝術語言,一直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並越來越顯示出豐富的表現力及藝術美感。中國著名繪畫大師吳冠中的《山水》一畫,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筆線條勾勒,但其中線條流暢自由,輕重虛實的變化,隨意性較強,具有濃厚的抒情意味和鮮明的時代感。法國後期野獸派大師勻蒂斯的《紅沙發上的注女》(油畫)以簡潔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極富裝飾件的線,極為和諧、簡練地勾畫出一個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二、重點強調中國傳統美術中線的作用。
中國畫的線,可以追溯到仰韶時代的彩繪畫,晚周帛畫,楚器漆畫和漢唐壁畫。仰韶文化的彩陶紋樣。是中國最早用線的作品,鮮明、生動、挺拔的線條,描繪了漩蝸紋、弦紋以及人的面形、蟲魚、鳥獸等形象,體現了原始藝術樸素、稚拙的美。唐宋以來,隨著人物畫創作的興盛,線描藝術發展到廠一個高潮。吳道子是唐代的線描大師,人們稱吳氏的線條為「吳帶當風」,他畫中的人物,衣袖飄動,生動異常,體現了高度的「運動感」和「節奏感」,充分發揮了線描藝術的效果。南宋畫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圖》是一幅「寫意」線描的人物畫,畫中人物元祖為佛教禪宗六世祖慧能.畫家用寥寥數筆,把一個正在勞動中的老翁刻畫得十分生動,中國畫家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從「文人畫」「院體畫」到民間畫,對線的運用各具風采(在表現物象的同時,還傳達出入的情緒),傳統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種線的生動畫法。
三、東西方繪畫用線的異同。
由於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東西方繪畫的線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東方繪畫中的線注重表現情感,富於韻律感和裝飾美;西方繪畫中的線具有較強的理性特徵,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應該指出線造型在東西方美術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樣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多彩的藝術美盛,只是由於欣賞習慣,繪畫造型的傳統觀念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表現方法和民族風格。從具體的作品來分析,東西方繪畫線的表現特點又往往交織在一起,如二十世紀初法國的馬蒂斯的作品就證明了這一點。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繪畫的優良傳統,又吸收了東方藝術的特點,給人一種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國,隨著中西文化的不斷融合,中國傳統美術有廠新的發展和變化,特別是近十幾年來,這一點更加突出,如:吳謚械淖髕吩諳叩運用上有新意,線的節奏和韻律美十分強烈和鮮明。對中外美術作品的優良傳統,都應認真研究繼承,在學好我國傳統繪畫課的基礎上,還需了解西方美術。「西為中用用」,使我們民族的繪畫藝術具有當代性和世界性。
-----------------------------------
對於傳統色彩學的新認識
繪畫中的色彩,是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但色彩藝術同其它藝術種類一樣,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經過歷代藝術家的努力和探索,其觀念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如今,逼真地再現物象的色彩,表達物象的質感,已不是繪畫中色彩的最終目的,色彩自身應具有充分的表現力和相對的獨立性。
從早期文藝復興至今,繪畫中色彩的表現方法豐富多彩,一代代藝術大師們耕耘不止,給後人們留下了無數的藝術財富。
十五世紀上半葉,凡·愛克兄弟在再現人體和物體的固有色彩方面開始形成了藝術風格。他們的作品,在堅實的造型基礎上,加以逼真細膩的色彩表現。作品中的色彩主要是表現物象的固有顏色,這些色彩,通過模糊與鮮明、明亮與陰暗的調子,創造出了令人信服的自然形象。弗朗切斯卡在色彩繪畫中則強調鮮明的輪廓線和富有表現力的大色塊來進行創作,其色彩已具有一定的主觀因素;達·芬奇則採用極單純而又豐富的色調創造出了不朽的藝術形象;西班牙畫家格列柯用一種奇特的、只有他才具有的色彩來進行創作,其色調已經超越了物象本身的色彩范疇,達到了一種色彩的抽象概括,其色彩運用,更多的是為適應精神上富有表現力的主題的要求,不受物象色彩的制約,他根椐畫面上節奏、旋律的需要而重新組合色調,作品富有現代精神;倫勃朗利用強烈的明暗對照,單純而強烈的色彩來突出主題,人物在幽暗模糊的環境中閃閃發光,作品充滿了深度。
十九世紀,由於科學的發展,一些有關色彩理論的論述在歐洲問世,這為藝術家們進一步研究色彩的規律奠定了理論基矗由於印象派畫家對大自然的充分研究和描繪,使其達到了一個全新的色彩世界。印象派畫家大膽地拋棄了傳統的色彩觀念,採用鮮明的色彩來描繪天空、田野,畫家們致力於風景畫中環境與光線的研究,莫奈所作教堂系列充分體現了這一切。
藝術探索是無止境的,康定斯基則比印象派畫家更大膽地反叛了傳統。在印象派畫家那裡,色彩還是依附於形體之上,色彩所呈現出來的是具象的物體。而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已見不到傳統繪畫中的具象物體,色彩已不再依附於任何具體的物象而存在,他使色彩從繪畫中獨立出來並具有其價值。藝術貴在創新,而每一次創新,都需要勇氣打破條條框框,用全新的視角去重新認識和感應世界,推動藝術的發展。綜上所述,不難看出,色彩藝術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我們理應對色彩有一個廣泛的、全方位的認識,而不應將目光局限在某一點上。如何在色彩教學中汲取多種營養成份,全面推進學生的色彩感應力,應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當前在色彩教學中採用的理論依據,是在印象派前後時期的色彩理論加之俄羅斯畫派的色彩理論綜合而成。其核心內容是強調條件色,認為色彩的產生要依靠光源色、環境色及物體自身的顏色綜合而成。在色彩的對比上也有一定有規則,亮部冷,暗部就要暖;在色彩的訓練上比較強調作畫過程的程序性,即通常的畫大關系,然後深入,再回到大的關繫上來。這樣的訓練方法及色彩理論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過多地重視科學規則和相應的客觀因素,忽略了做畫者對於色彩的直接感應。但在做畫過程中這種感應又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它,藝術作品就會缺乏生氣,枯燥無味。所以,在色彩訓練中,從一開始就要重視對色彩的直接感應,不要讓過多的理論縛住做畫者的手腳。
傳統的色彩理論對於畫面的色彩構成更多的是依靠色彩的空間關系去表達(物體離觀者近則色彩鮮明突出,退遠則變淡變冷)。但在現代的許多繪畫大師的作品中,這種理論已被打破,藝術家們根椐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和感應,重新組合、安排色彩來構成畫面。空間關系,應理解為色彩結構上的位置關系,色彩的強與弱應根椐畫面的需要來分配。
法國藝術大師巴爾蒂斯對於東方繪畫非常崇尚;梵谷的作品中也充滿著東方情趣;米羅的作品更是如此。為什麼東方繪畫有如此之大的魅力,使這些藝術家頂膜禮拜呢?關鍵就是在東方作品中所蘊含的精神因素。東方的作品,如中國畫不受客觀條件的制約,而強調藝術家的主觀精神,使藝術中具有更多的抽象因素。如能較好地將東方繪畫中的精華運用到色彩實踐中的話,將會創造出更廣大的藝術天地。
-----------------------------------
美術課在美育中的作用
美育一般通過藝術審美的方式達到教育目的。美術課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直觀性,包括對自然美的直觀,社會美的直觀,藝術美的直觀。而美術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欣賞、繪畫、工藝三大類課業非常直接地體現著這種直觀性。
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藝術技巧來撥動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奮發,與之共鳴,從而產生強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賞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過構思,構圖和色彩,表現了中華民族永遠起來了的信心和氣魄。欣賞白石老人的國畫《卻教蜂蝶為花忙》,透過蜜蜂在艷麗的鳳仙花旁飛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頌揚了勤奮勞動的精神。作者從普通的生活景緻中表達出高雅的審美情趣,學生通過對作品的品味、鑒賞激起了對普通勞動者的敬慕。
美術繪畫課的教學除了學習線條、形體、空間、明暗、色彩和構圖等藝術、語言」之外,還要學習臨摹,寫生和創作等藝術的表現手法。例如靜物寫生課,不管是一瓶沐浴著陽光、擺在窗前的鮮花,還是隨意堆在桌上的肥碩水果;不管是一組閃耀著光澤的玻璃器皿,還是剛買回來的新鮮蔬菜,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橫生的形態,都能人學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
人物頭像繪畫課,不僅使學生明白頭型的「八格」、五官的比例尺「三停五眼」,還要懂得「形神兼備」的意義。人像的美,並不是「濃眉大眼」或「櫻桃小嘴」等概念,關鍵是創造生活中有個性特徵的感人形象。例如周思聰先生的肖像畫《老礦工》,極為生動地刻畫了一位從舊社會生活過來的老礦工的形象。在老礦工布滿班痕的臉上,可以看到這位煤礦工人的艱苦勞動的一生,然而他又是那樣善良,淳樸和敦厚。美術作品並不是以「像不像」「美不美」「好看不好看」為評價標准。教師應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對形象的感受、想像與思考,認識肖像畫的藝術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
工藝課是一種帶有設計意識的藝術實踐活動。在美術課上學過色彩知識和造型規律,學生掌握這些形、色的審美常識,有助於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觀點,對於學生盲目追求流行時裝、奇怪發式的現象,有正確引導的作用,同時也有助於他們思想品德的提高。
另外,美術在開發學生智力發展中起著突出作用。根據科學研究,人腦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維,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維,許多復雜的精神活動是由大腦兩半球協同完成的。學生的文化課學習一般多用左腦思維,而美術課則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美術課的任務正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想像、創造等形象思維能力,特別是觀察能力。在繪畫課上,教師總是強調學生觀察、觀察、再觀察,由表及裡的觀察,由近及遠的觀察,由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觀察。只有正確的觀察,才有正確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積極的形象思維,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概念的東西形象化,進而是邏輯思維的發展。這樣也就有利於多方面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發揮人腦的潛力。
美育被明確地列入教育大綱,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的重大發展和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美術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學生培養成藝術創作家,但是對於提高學生的審美文化素質、發展創造性思維,陶治其情操,起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