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畢業生,讓寫畢業論文,我想寫某個上市公司的
這個很好寫,我可以給你幾份參考。
初學這些論文的操作方法,
可以從模仿開始。以一篇文章為例。最典型的是吳晗的《談骨氣》 :
1.引論部分:開篇提出論點: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接著,用孟子的話解釋論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本論部分:用三個事例分別證明論點:文天祥的富貴不能淫;窮人不食嗟來之食的貧賤不能移,聞一多的威武不能屈。
3.結論部分:解釋當今無產階級的骨氣並發出號召
『貳』 箱包專業的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網: http://www.wsdxs.cn 分類很細 欄目很多
『叄』 我們要寫一篇關於奢侈品的論文下面有一下幾個問題需要我們回答的請大家多多幫忙~!
1、我個人的定義:「商品品牌的不可替代性與商品功能的通用性」;
奢侈品價格屬性:「單件非耐用消費品價格大於本地區平均居民月收入的商品」。
2、奢侈品與會所的關系:(1)面向群體基本一致;(2)奢侈品需要類似會所的場所進行潛在展示;(3)依靠奢侈品擁有者參與層次,提升會所檔次。
3、對於奢侈品中涵蓋的中國元素,帶有極為強烈的本土消費特色,而這些元素的產品也多以限量的方式發售,不是主營方向,而是表明奢侈品品牌對中國重視的一種態度。談及在我國頂級會所中奢侈品的作用是什麼,我認為是標榜個人身份的基礎敲門磚,僅此而已。而會所的最大作用是開源生意和社交,與奢侈品無關。
『肆』 畢業論文大學生奢侈消費的心理動機
當代大學生追崇奢侈消費有著復雜的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但更大程度是來源於自身心理動機的驅使。內在的驅使力是大學生難以抵制或控制奢侈消費的主要障礙,也是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1、炫耀的心理動機
自從凡勃倫在其著作《有閑階級論》中第一次提出「炫耀性消費」的概念以來,炫耀就成為人們追求奢侈消費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動機。盡管當今的奢侈消費在社會層級之間具有了溝通性和共融性,但是大學生崇尚奢侈消費的初衷仍然有「炫耀」之意,它依然是大學生顯示自己的出身背景、家庭經濟實力、社會關系,以及社會地位的重要手段。並且,炫耀心理往往導致奢侈消費的示範性和擴散性,帶來嫉妒和攀比的畸形心理,誘導大學生把奢侈消費看作是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上層社會主流生活方式,從而進一步地模仿和炫示。
2、歸屬的心理動機
當代大學生雖然持有個人主義的處世觀,但是作為社會關系中的人,他們仍然有群體歸屬的需求和慾望。歸屬於某一個群體,自身的消費行為往往就會帶上這個群體的特徵,或者說自身的消費行為就會向這個群體靠近,進行一些相似的消費活動。奢侈消費就是大學生渴望歸屬於富有學生群體的標志,或者說,如果不進行奢侈消費,大學生就會擔心自己被排斥在富有的群體之外,他們力求保持奢侈的狀態,以獲得和群體溝通、交流、分享平等的權利,以表示他們在價值取向、審美情趣、思維模式、行為習慣、生活方式和評價體系等方面的雷同性,以及其他學生群體所不具備的文化特質。因此,歸屬的心理壓力時常會導致大學生奢侈消費行為的盲目性和從眾性。
3、社交的心理動機
當代大學生非常看重社交活動,這是獲得融洽的人際關系、獲取社會情感及社會認可的心理需要。比如,大學生要談戀愛、要參加各種聚會活動、要面向社會為自身角色的轉變做好准備。為此,他們不得不進行奢侈消費。這樣的消費能夠幫助大學生塑造美好的外表形象,提升個人的氣質,展示氣度不凡的
性格特徵,塑造一個老於世故的社交形象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大學生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自信和優勢,掩蓋了自卑的心理和能力不足的缺憾,也讓大學生更加容易獲得較好的前途或機會。而這樣的結果和現實則進一步激勵更多的大學生去追崇奢侈消費。
4、崇拜的心理動機
主要是指大學生對品牌或名牌的崇拜。所謂品牌崇拜,是指建立在消費者認為自己擁有該品牌某些特權(話語權、建議權等)的基礎上,對品牌的忠實有如宗教信徒般的關系,並且為有意區別其他品牌的消費群,針對自己所愛品牌自我設立的一套規定明確、實施嚴格的價值體系制約。大學生通過品牌識別商品,他們崇拜的不僅是商品本身,更是崇拜品牌符號的象徵意義。大學生是社會時尚的引領者,對品牌的追求與消費,展顯出他們獨到的品味和鑒賞力。譬如,他們吃的是哈根達斯冰淇淋,喝的是星巴克的卡普吉諾咖啡,穿的是古奇、阿瑪尼等名牌服飾,戴的是斯沃琪、歐米伽手錶,抹的是蘭寇、倩碧等高檔護膚品,灑的是CD、香奈兒等頂級香水,背的是LV 的包包;手裡拿的是iphone 手機,腳上穿的是耐克拖鞋,身上披的是HushPuppies 外套……,這種對高檔商品的過度關注和膜拜,認為「不消費品(名)牌就談不上奢侈,奢侈的內涵就在於消費的品(名)牌化」,反映出當代大學生以「品牌」的名義製造需求、刺激消費以及消費至上的消費主義傾向。他們信仰品牌,強烈地追崇品牌,並且忠誠於品牌,無怪乎「我消費,故我存在」成為了他們奉行的至理名言,因此,奢侈消費品(名)牌化成為大學生消費的一種必然趨勢。
由此看來,並非簡單的「炫耀」就可以描述大學生的奢侈消費行為,其消費的心理動機極為復雜,有時甚至是在幾個動機的共同驅使下才做出奢侈消費的行為。要強調的是奢侈消費的心理動機會隨著社會環境、經濟條件、時機、具體情景、個人的發展變化等諸因素的變化而升級或更新,但是大學生內心對「奢侈」的崇拜和抑制不住的物質慾望卻始終如一。
『伍』 畢業論文-淺析企業品牌策略,的提綱怎麼寫大神們幫幫忙
大專-淺析企業品牌策略,2級或3級的畢業論文提綱是:淺析××企業的品牌策略海爾企業品牌戰略論文提綱 被引用次數: 12 文獻引用-相似文獻
『陸』 求一篇企業管理的畢業論文,3000字!謝謝
上傳我自己大學畢業的畢業論文設計
題目是企業管理類的我國中小企業品牌的塑造與傳播
希望我的誠意能得到你的分分。第一次分享我的論文
中小企業品牌塑造的思路與策略
談及品牌,逢人必言:「品牌是大企業的專用武器」、「品牌不屬於中小企業」等等。如此,中小型企業由於諸多方面的約束,即便具備高品質產品,也只能生存在社會低層——產品層面,而備受商家的「凌辱」、「欺詐」。 許多人把品牌當成了奢侈品,以為是大企業的專利。其實,建設品牌從來就是一個漸進的、與企業從始至終相伴相生共同成長的東西,有誰聽說哪個企業做大後才說:「好了,現在我們開始建一個品牌吧」。海爾在當年產量不高、名氣尚無,掄起大錘砸不合格冰箱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做品牌了。大品牌哪個不是從小品牌發展而來的,所以,中小企業不必愚人自危,要有自信力。「革命」不分先後,建強勢品牌,就從現在做起!
這些具備高品質產品的中小型企業如何「翻身做主」,從此陰影中逃脫出來?惟有塑造品牌,讓企業管理、企業營銷等環節從產品層面轉向品牌層面,從而提升產品的品牌溢價,進而強化中間商、消費者的認可度和美譽度。那這些企業因何沒有塑造自我品牌,受到哪些方面的約束呢?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 客觀財力資源短缺:
國內中小型企業,尤其是家電企業,由於沒有形成規模經濟,企業市場規模、產品規模都未達到一定的水準,從而大多企業都面臨著資金方面的壓力,面對著有限的資金,企業需要品牌研發、市場開發等一系列的費用支出,哪還有多餘的資金來用於品牌塑造呢?即使可以擠出部分資金,但也是杯水車薪。
二、 主觀心理壓力:
諸多中小型企業在選擇品牌戰略的同時,都有個同樣的顧慮:品牌塑造是個長期的工程,而工程的開展和繼續都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而此類中小型企業如果選擇品牌戰略,都有可能面臨被此拖跨的風險。所以,很多國內中小企業都不願冒此風險,而選擇默默無聞的產品路線。
三、 經營理念壓力:
目前,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都從事著OEM生產,賺取著被壓榨殆盡的不到10%的毛利,由於這些企業產品質量過硬,在常年累月的國外OEM規模生產中,積累了相當的財力資源,但由於當前人民幣升值、油價上升等因素導致了生產成本上升,這些OEM企業都紛紛轉向國內市場,從事自主生產和研發,這些擁有強大資金支持的轉型企業幾乎都會選擇品牌之路,但由於長期受國外市場模式的影響,對國內市場不甚了解,對國內品牌戰略的實施始終不從下手。
面對中小型企業所面臨的上述諸多壓力,筆者提出了各自的解決辦法:
1、 重點投放,各個擊破
應該說,資金壓力是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品牌戰略所遇到的共同的「攔路虎」,如何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做品牌呢?大概很多人都會質疑;沒有強大的資金怎麼做品牌啊?筆者認為,如何運用有限的資金是關鍵,中小企業可以將這些資金針對性的投放到某一個重點市場,而選擇投放市場也很重要,這需要企業前期充分的市調,包括產品的鋪貨情況、競爭者情況、消費者購買力等因素,然後運用本土化品牌傳播、促銷手段,進行重點區域市場的強大運作。
在成功運作區域市場的品牌戰略後,企業在復制傳播,對其餘市場各個擊破。
2、 快速品牌戰略:
筆者認為,品牌是產品與消費者的關系,需要以高質產品為依託,通過消費者對產品的初次體驗,將企業感情、歷史等灌注給消費者,從而加大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這種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有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關系的親密疏離往往不與時間成正比。所以品牌也可以快速建立,通過各種傳播策略加大品牌的知名度。
3、 轉型企業品牌戰略:
對於擁有強大資金背景轉型公司的品牌需求,筆者提出了兩項措施:
轉變思想:由於這類企業受國外市場運作規則的影響較深,在轉入國內後,企業需及時轉變觀念和思想,區別對待國內外市場不同的游戲規則。這樣才能更快的適應和切入國內市場。
藉助外腦:這類企業往往會面臨著人才壓力,而國內日漸成熟的企業咨詢公司正好可以彌補這一點。由於咨詢公司對國內市場熟悉,品牌國內運營理念也比較成熟,所以,企業可以藉助外腦,快速的運用本土化策略對品牌進行定位、管理和傳播。
長期從業於家電行業,具有系統的品牌策劃知識理論,並成功參與策劃多起家電行業極具影響力的論壇活動,中國家電營銷傳媒新生代人物,在文案創意、品牌策劃、行業觀察等方面頗有見解。現為某著名家電專業媒體專題編輯。曾策劃多篇產業分析報告,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力。
中小企業如何才能有效地建起強勢品牌呢?
一、端正認識,走出誤區
認識決定行為。在品牌建設的認識上,許多中小企業還存在誤區,使他們裹足不前:
1.以銷量代替品牌。認為品牌太虛,看不見摸不著,「我把銷量做大了還不是一樣?」甚至有人說,「銷量這么好這不是品牌的力量是什麼?」他不知道這是建品牌的大好時機,佔領市場無疑是重要的,但這不夠,更重要的是要佔領消費者的心。只有建立消費者忠誠,讓你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擁有地位,才能使自己未雨綢繆。產品無論多麼相似,只有品牌使它變得不一樣,否則,過不了多久模仿者來了,怎麼辦?到那時再驚呼就有些晚了。
2.做空殼品牌。與上面相反的是,有人把品牌當成了筐,設想先做響一個品牌(筐),然後往筐里放什麼產品,什麼產品准好賣。他們認為,只要把「筐」做出了名,在品牌(筐)的作用下,做一個成一個那是順理成章的事。他們把做品牌當成了老母雞孵小雞,簡單化、庸俗化,不知道品牌與產品的關系,不懂品牌需要靈魂、要有個性。
其實做品牌與做銷量並不在在兩種不同的做法,那種說只做品牌做長線要麼是純心騙人,要麼就是根本不會用做品牌的辦法把銷量做上去,用這種說法遮羞罷了。如果做品牌不是為了銷售,品牌能當飯吃嗎?其實做品牌也是為賣產品打工,品牌不高雅,其它銷售手段也不低俗,況且現在的競爭環境別指望單靠品牌就可以拉動銷售!其實事實上正相反,是其它營銷手段漸漸失效的情況下,加上品牌才行!
在銷量中做出了品牌,在品牌中做出了銷量,誰在先後的情況都有,重要的是讓兩者相得益彰,而不是兩張皮,兩股道上跑車。
建設品牌是理性的、科學的過程。一個品牌的塑造過程,就是一個企業的提升過程。一個品牌被市場、被消費者認可的過程,也就是一個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過程。端正認識,走出誤區,樹立正確的品牌觀念,再小的企業,都會走向飛躍!
3.做品牌投入高,風險大。許多人認為做品牌就是拚命打廣告,做知名度。他們眼看著一個個廣告巨人速生速滅,於是以此為鑒,這燒錢的事咱可不能幹。他們不知道做品牌還有其它辦法,結果品牌成了無辜,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也給潑出去了。
4.打造品牌是個漫長的過程,快速建立起來的不是品牌。這又是極其害人的歪調!最有價值的品牌有很多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澱下來的老品牌甚至是百年品牌,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些老品牌當年是緩慢成長的,更沒有人否認新興品牌如「三星」「微軟」不是品牌。我國搞市場經濟不足三十年,難道你能夠說「海爾」「聯想」在創業之初不是做品牌,百年之後他們才有資格稱做品牌嗎?
品牌之路不是成長的漫長、人們接受的漫長,而是方法不正確和不盡正確而走了許多彎路導致的漫長,品牌豎立起來之後堅持和維護的漫長。相反,大多數情況是,如今的大品牌如果當年不是快速建立起品牌,早被對手打死了,方法和定力不夠早夭折了。
快速建立品牌沒有什麼不對的,做品牌不是快點慢點的問題,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的企業在快速建立了品牌知名度和快速達成了銷售量之後做了些什麼、怎樣做的。
他們只知道在廣告中大喊大叫,一條道跑到黑地狂造知名度,不知道品牌生命歸根到底要靠美譽度來支撐;只知道製造空泛的讓人毫無感覺的品牌概念,不知道品牌概念要與產品的功能功效恰當吻合,要讓消費者親身體驗到品牌的與眾不同;只知道劫道式的到處堵滿消費者的眼簾,不知道用獨具價值的品牌內涵贏得消費者的芳心;只知道用媒體強行灌輸,不知道在與消費者接觸的各個點上與消費者互動溝通,使他們在品牌體驗中認同品牌,產生好感;只知道爭搶消費者的錢包,不知道通過提供恰當的價值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而讓消費者主動掏錢,並把對該品牌的美好印象儲存在心中,傳播出去……這樣造就的品牌貌似強大,實則外強中干,他們活躍在媒體上,注冊在商標局,但就是沒有活在消費者心裡,所以,性命當然不長。而這些,正好是與做真品牌相悖的!
品牌是完全可以比較快地建立起來的。做品牌,是在做與消費者的關系,是給產品塑造一個靈魂,這個靈魂是用歷史、用情感、用文化塑造出來。比起討論塑造品牌的時間長短來說,討論如果做品牌的內容更重要。你想想,你朋友的要好程度難道是以結識時間的長短來劃分的嗎?
二、中小企業做品牌需要的基本條件
一個好產品
消費者是通過產品感知品牌、接受品牌的,在每一種消費需求面前,都有無數的產品孫子似的等候著「上帝」的垂青,所以,產品必須經得起消費者挑剔,這是做品牌做營銷的基礎。中小企業做品牌一定要根植於產品這個基礎,品牌源自產品,高於產品,而且消費者最初的品牌體驗就是從你的產品中得到的。海爾的品牌美譽就是從海爾冰箱(當初叫利渤海爾電冰箱)始終如一的高質量和超前的優質服務中得來的。如果沒有一流的、可信賴的產品或服務,再好的品牌也無所依託,無從建造。
一個好理念
如果說,一個好產品是一個品牌的依託的話,那麼,一個好企業經營理念則是建設好品牌的思想源泉、文化源泉和道德源泉。比如,急功近利者做不長品牌,一個企業如果過分追求短期利益,就會導致只重視品牌知名度,忽視品牌美譽度,銷售換來了金錢,卻沒有換來消費者滿意和忠誠。許多貌似強大的巨人企業和品牌,像流行歌曲,火一陣兒;再比如,缺少商德的企業做不了品牌,像藍田,他們壓根兒就沒打算好好做市場,什麼品牌呀、產品呀只不是在股市套錢的道具;還有的即使有好品牌也會被毀於一旦,像南京的冠生園。
一個好外腦
建設品牌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還是一項新工作。西方的品牌理論和實踐經過了近百年的總結與沉澱,形成了龐大的系統的理論體系和專業工作,市場調研、市場分析與評估、品牌定位、品牌營銷與傳播……這是一般企業難以自理的。世界著名企業在品牌建設上常常請專業咨詢公司幫助工作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我國的企業,搞市場經濟不過二十幾年,有的連起碼的營銷戰術都不會,建品牌更無從下手,所以借外腦是條捷徑。品牌建設是一門研究消費者與產品關系的學問,許多時候需要從外向內看品牌,外腦往往能夠更客觀、更科學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一種本土思維
大凡能夠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都不是等閑之輩。他們在核心技術、規模實力、市場投入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的中小型企業在這些方面不能與他們硬拼,我們要立足本土、立足本企業搞品牌。
中小型企業,多數是民營企業,在中國市場上土生土長。歷史造就的我們比外企更加了解自己的市場、自己的文化、還有自己的消費者。我們在語言溝通、地理優勢、人文環境還有在為顧客提供人性化、個性化、差異化服務等方面,能比外企更有優勢和競爭力。中小企業必須從這方面做起。比如,在食品、中葯、普及性家用電器等方面,完全可以把品牌做強做大。格蘭仕微波爐就是在強手如林的中外品牌的夾縫中兢兢業業,由小到大成長起來的,當初,他的微波爐也許不算最好,但是中國老百姓能用得起來的。新利毛紡公司原來是一家村辦企業,硬是憑借著自己在人緣、地緣、血緣等方面的本土化的渠道優勢,在短短的幾年當中,一躍成為中國毛紡業的第四大名牌。
三、中小企業強勢品牌的建立
1.精心尋找一個好產品
產品是品牌依託,是消費者對品牌產生美譽度的物質基礎。俗語說,打鐵必須自身硬。中小企業在沒有條件全方位整合多種資源大規模投入做品牌的時候,那麼在產品的方方面面就必須做得過硬、到位,最根本的是要比現有同類產品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選產品有兩個秘訣:第一,創新性的產品,能滿足消費者從未滿足過的需求。比如,前些年出現的一種產品——晾衣架,這個產品是為了方便樓房住院戶在陽台上晾衣服用的,升降自如,風刮不掉,這個產品優點和用法一看就能接受,「戀衣」牌晾衣架只靠渠道和終端鋪貨就打開了銷路,品牌也在經銷商和消費者中不知不覺地樹立了起來。做這種產品品牌要注意的要點是,市場動作要快,要盡可能地快跑,跑得遠一點,因為模仿總是難免的,關鍵是要與模仿者拉開距離。第二,日常常用、價值不高、但反復購買性強的產品。比如「恰恰」瓜子,就因為好吃,好吃就再買,好吃就讓別人也吃,沒做廣告就火遍全國。(有限的一點廣告是後來做的,是火上澆油——更火了)。別看瓜子不起眼,但是做的是大市場大品牌!
2.借勢
中小企業沒有品牌,也不可能有太多投入,甚至連信用都有人懷疑,怎麼辦?一個字:「借」,「借」是省錢的辦法。
借渠道終端
毛線這種商品很特殊,一是季節性強,進原料和資金周轉周期長,數額大。二是到消費手中的是毛線,不是最終產品衣服,在品牌認知上經銷商和零售商的作用比消費者更重要。新利公司資金不足,沒有渠道和終端,硬是靠「借」的辦法做成一個名牌。
新利公司為了借渠道終端,每年在初夏召開一次經銷商訂貨會,300多人全部由新利包專機飛昆明,白天遊玩,晚上研討工作。營銷戰術請經銷商暢所欲言,產品定價由經銷商說了算,為此專門成立了由經銷商代表組成的新利毛線定價委員會。大家彼此開誠布公,定好價格,然後新利公司請經銷商訂貨,凡現金訂貨者都有返利,多訂多返。由於新利公司敞開心扉把經銷商當作一家人的做法,經銷商每年都會放心的訂貨。到了秋季,貨到了,這可是現金進貨,利潤空間又大,所以經銷商就會賣力地推銷新利毛線。新利公司在看不到硝煙的戰場上把新利品牌打了出去,借渠道擠進了原來靠高投入才能擠進的只有大品牌參與競爭的平台。正可謂借梯上樓。
借產品,打自己品牌
恆基偉業公司在看好掌上電腦的市場前景後,整合了一批生產掌上電腦的中小企業,利用自己的渠道和網路,推出「商務通」這個品牌,一舉成為國內掌上電腦老大。當然,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耐克公司自己從未生產過一雙鞋,卻大把大把地從運動鞋上賺鈔票的事早已盡人皆知。
這兩個案例說明,「借」是中小型企業來一種全新的建設品牌的思路。
3.先為人作嫁衣,然後再做自己的品牌
廣東格蘭仕企業(集團)公司從1993年試產微波爐,曾給GE、歐洲的一些企業做OEM,現在格蘭仕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爐生產基地。2000年初,經國家權威部門評估,格蘭仕的無形資產達101億元,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最有價值的品牌之一。
對於這種策略有人不屑一顧,認為這是「替他人做嫁衣裳」,油水都被別人撈去了,自己只喝點「刷碗水」,這樣會走不出其他品牌的陰影,永遠也創不出自己的品牌。持這種觀點的人顯然忘了這樣一個基本的事實,對中小企業來說,在產品無法打入市場,生存都有困難的情況下,採用「非品牌化」策略或「放棄品牌所有權」策略雖然有喝他人「刷碗水」的味道,但是能使企業得到生存和發展,這是硬道理,暫時喝喝「刷碗水」是為了生存進而建設自己的品牌又何妨。格蘭仕的發展模式對國內企業有很好的借鑒意義,OEM做多了也就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爐生產基地。人們都知道有個格蘭仕,也知道很多品牌的微波爐其實就是格蘭仕生產的,到這時候,格蘭仕不需要花費多大的力氣去就打響了自己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在做OEM不僅可以賺到自己原先賺不到的錢,還可以學到知名企業的經營方法和經驗。放棄品牌本身就一種品牌策略,它不是要永遠地拋開品牌,更不是對品牌的否定,而是要中小企業先把遠大的夢想暫時放在一邊,踏踏實實把自己做大做強,以積蓄可以實現自己夢想的力量,暫時放棄是為了來日更好的擁有。中小企業在品牌的困惑面前需要的不僅僅是執著,還要有曲線救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