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設計 » 臨安遺恨畢業論文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臨安遺恨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26 16:39:30

① 古箏專業畢業論文 秋夜思 關於作品的相關知識和分析

從審美風格看古箏音樂鑒賞

藝術作品(審美對象)在其體貌、風采上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類型,我們將這種體貌、風采類型視為「審美風格」。鑒賞者可以從這種風格中可以看出其創作主體的品格和氣質。本文通過對典雅、悲情、壯美等不同風格的梳理,反觀和闡述了不同風格的古箏音樂作品在藝術形式、結構鋪排、內容題材、意蘊內涵以及效果等方面的特點。

一、古箏音樂中的典雅美

典雅是優美這一美學風格的重要形態之一,以獨具一格的情調贏得人們的青睞。典雅與粗俗相對,指的是斯文優雅。楊廷芝在《詩品淺解》中講道:「典則不枯,雅則不俗。」典雅的音樂作品一般「端莊中雜流麗」,文詞雅緻,猶如新出芙蓉,格調清新而脫俗;節奏柔和緩慢,不以剛勁、粗重取勝,而是娓娓道來,猶如春風化雨,細水淙淙,平靜而緩緩地感染人。

在音樂語言運用或樂句「行文」方面,典雅之作多平實典重,旋律一般體現出舒緩、閑適的特點。這決定了在樂風上,作品多具有輕盈、秀雅、舒展、自由、勻緩等品格,有些則格調高古,雄深雅健,意境濃厚。樂曲「動中有靜」的柔和的安排和表達方式帶給人們以和諧、靜謐的審美感受。

在題材方面則多摹寫山水,吟詠花鳥自然之趣,從中寄託人們鍾情於自然的情感。一般的描繪山水的作品在風格上都較為典雅,無論作品中所寄寓的情感如何,都講究適中,娓娓道來。這些作品展現的是大自然無限的生機和生趣,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安詳、閑適與平和的審美感受。在這里,人們可以在旋律中滌盪心胸,聞聲而近自然。

在意蘊上,可謂「閎約深美」,多追求以「和」為美,在意旨的表露和情感的表達中追求適中、平正和勻稱,由此也多蘊藉綿密,余韻悠長,意境多宏大乃至超然,為人們呈現出的是一種超然世外的境界,其中融入著人們追求悠閑適意的人生觀和審美觀。

典雅包括如和雅、古雅、清雅、儒雅等多個子范疇,具有不同的美學意境:
和雅即和平雅淡。作品一般體現出平和閑適、溫潤和雅的境況;古雅則意趣貴高,追求一種高遠的意境;清雅則是一種最高「雅」靜的體現,它是對濁的升華,對俗的超越,作品裡浸著一股股不染塵俗的清氣,給人以超塵棄俗、沖淡質朴的審美感受。

山東箏曲《琴韻》是一首溫潤和雅的小曲。雖是北派箏曲,但樂曲整體旋律走向平穩,起伏不大,樂風中正而平和。潮州箏曲《平沙落雁》則更多體現出古雅的格調。樂曲營造出「秋水共長天一色,孤鶩與落霞齊飛」的美妙意境。又如《鐵馬吟》,樂曲中獨特的演奏技法、泛音的效果以及對古琴音色的模擬,營造出一種古樸、優雅的氛圍,讓人忘記塵世,身臨肅穆的禪院。客家箏曲《出水蓮》則是清雅的典型之作。箏曲由著名客家箏大師羅九香先生從民間樂曲《出水蓮》發展變化而來,經過削刪、加花潤色的加工而成為目前廣為傳奏的曲目。樂調因與中原古調的歷史淵源而具有古樸之風,更因為民間的加工而呈現出清雅之貌。《梅花三弄》也是清雅的一首樂曲。格調清新雅緻,尤其是其中的泛音,將梅花舞羽翻銀、亭亭玉立於風雪中的形象和高潔的品格巧妙瀉於指下。此曲可謂「以最清之音寫最清之物」的寫照。潮州箏曲《寒鴉戲水》是潮州弦詩樂十大套中最富詩意的一首。整體上,樂曲格調嫻雅清新,又不失諧謔。樂曲從慢板到拷拍再到三板的鋪排結構,以及在節奏上的跌宕變化,巧妙地刻畫出寒鴉(即魚鷹)悠閑自得的步態以及追逐嬉戲於江湖中的情景。「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粵樂箏曲《平湖秋月》一曲猶如清風從人面拂過,清新的旋律令人聯想到美不勝收的深秋月夜。

典雅的古箏音樂作品注重聲韻互補,重視意境的拿捏和營造,通過顆粒性的彈撥樂聲織就的音串、形象的音響模擬效果和起伏錯落有致的旋律讓聽眾展開聯想和想像,每位聽眾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閱歷和修養來描繪自己心裡的詩情畫卷。《漁舟唱晚》、《高山流水》、《月兒高》等古箏樂曲無不如此。

二、古箏音樂中的悲情美

悲劇性是審美風格中的又一重要類型或形態,在中外很多藝術作品中都有所體現,佔有一定的比重。就審美意義上的悲劇性而言,它講究對主體深刻的情感體驗,與現實生活中所常見到的悲劇具有不同的性質和意義。進入審美領域的悲劇一般都通過主體個人生命的摧殘、毀滅乃至不幸遭遇,彰顯出主體在精神上的不屈不撓和堅強。

中國與西方在悲劇精神方面具有不同的傳統。同是悲劇性,中西方對它的性質界定、對它的主觀感受和認識是個不相同的。這源於雙方不同的文化根源。拋開導致這種不同屬性和不同感受認識的緣由,但就美感表現、美的性質而言,西方作品多「悲愴」,中國作品則多「悲傷」或者「傷感」。西方的悲劇美是要給人當頭一棒,悲的尤其徹底和淋漓。而中國音樂作品在悲劇的感受方面是以一種「哀怨」、「哀惋」方式體現出來,也恰如此,「哀怨」成為中國悲劇性音樂作品中最普遍的情感基調和陳述方式。藉此,筆者將這種在音樂作品裡所寄寓和渲染的「感傷」、「哀怨」等情感基調稱為悲情。之所以這種作品能打動人,拋開形式,單看內涵或內容,完全是因為它的悲情美。

與典雅的作品娓娓道來的形式相比,悲情的音樂作品則要大起大落,極具情感沖擊力和爆發力。音樂作品在結構上多宏大,形式鋪排巧妙復雜,節奏快慢起伏搭配,時而似佳人悲泣,凄楚悱惻;時而象暴雨將臨,情感揮灑淋漓盡致。尤其是刻畫古代女子心境與情緒的作品,充分把古箏在表現腔韻方面的優勢給發揮了出來。《和番》、《落院》中陳杏元的憤懣獨白、《漢宮秋月》中宮女的凄涼心境儼然是古箏左手技法的訴說和吟唱功能的範例

從樂曲的旋律走向來看,悲情的作品多曲折。在調式運用方面,多採用苦音調式,對於「4」、「7」兩個音尤其講究。在技法的運用和音效的追求方面,尤其重視左手的技法和由此產生出的多種腔化音。陝西箏派中的一些作品在悲情的展現方面獨具一格。陝西箏曲《姜女淚》、《秦桑曲》都是悲情作品的典型,樂曲中左手游移的變化產生出一種彷彿人的哭訴、哀嘆的腔調。箏曲《長相思》就運用了古代歌曲以及陝北信天游風格的音樂為素材,調式的獨特將一位懷才不遇的相思人刻畫地惟妙惟肖。

在意蘊方面,豐富而深刻。樂曲多借文學故事、詩詞作品等為情境進行創作,或「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抑或「塞客衣單,霜閨淚盡」。欣賞者在接連不斷、張弛有度的樂音串中與藝術主題共命運,同命運。樂曲作品在「聲文」方面重視主體的情感體驗,那麼相應地在題材方面,自然多以反映藝術主題或對象的情感為主。一些表達情感母題的樂曲也很容易將人們打動,如《陳杏元和番》、《昭君怨》、《漢宮秋月》、《文姬思漢》等。如《陳杏元和番》,樂曲通過大指掌關節發力而來的托劈結實清脆,左手的迅疾按滑以及邊游搖邊按顫的音響將主人公悲憤、抑鬱的情緒表達出來。

自古以來,「嘆悲苦,悲離別」就成為人類一種珍惜自身生命意識的集中體現。悲苦與離別產生了人類諸如憂思、憤懣、傷感、凄苦、惆悵等多種情緒,在藝術作品中則留下了很多有名的感傷之作。如刻寫閨閣之怨的,它往往描寫在封建禮教壓抑女子的苦悶、壓抑之心境,正值風華的女子悲嘆獨守空閨、韶華盡逝;代表性作品很多。反映了古時女子聽命家長安排,不能自主人生大事而造成精神痛苦和折磨的《閨中怨》(河南箏曲);反映出於無奈背負歷史使命而出國和番的《昭君怨》、《陳杏元和番》、《陳杏元落院》、《妝台秋思》;反映宮中女子凄凄冷秋夜,思念遠方親人,唯有寄月傷情的《漢宮秋月》;反映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對弟子顏回的逝去而惋惜感嘆的《嘆顏回》;反映「追思盛德,淚染湘竹」而寄託娥皇、女英二妃對舜帝思念之情的《湘妃淚》等,無不飽含著藝術形象主體的憂郁、憤懣卻無可奈何的感傷情緒。創作箏曲《陌上桑》(閻明、劉巧君曲)、《雪梅祭》(王中山曲)、《嫦娥奔月》(楊娜妮曲)等,都在延續著對人類悲苦、哀怨之情感的摹寫和創作。這些都是因個人遭遇不平的個中哀愁悲怨,僅僅是悲情題材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另外的包括忠義愛國之士憂國憂民、感傷時事、感嘆故國家園的正義彈唱。箏曲《哀江頭》、《臨安遺恨》是典型的代表作。《哀江頭》表達了詩人對國難家難的悲嘆。唐代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巨大創傷,戰亂致使民不聊生,哀鴻遍布,百業俱廢,詩人杜甫面對此情此景,悲痛、悲憤、悲傷,心系蒼生而百感交集。《臨安遺恨》則描繪了忠義之士身陷囹圄,仍系家園社稷的難以平靜的心緒和悲情。

中國人不僅僅悲嘆個我的命運,也容易因時節、環境的變化而傷感難耐,如「悲秋」便是中國人文化心理長期積淀下來的一種「時間」悲情。所謂「自古逢秋悲寂寥」。深秋時節,秋風颯颯,草木搖落,群鳥移徙,萬物歸寂,人們深陷一種不可自拔的悲情情境,唯千百種思緒湧上心頭,自感自嘆,自憐自傷。代表樂曲如《秋思》、《秋夜思》、《秋夜箏》等。暮夜沉昏也是人們容易動心的時辰,傍晚或者深夜時分,人們或思念故國家園,或思念親朋好友,或思情思凡,箏曲《鴻雁夜啼》、《蕉窗夜雨》、《夜深沉》、《楓橋夜泊》、《秋夜思》等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人之主體的思念感傷,人物微妙的內心世界在樂曲中被刻畫得形象生動。

三、古箏音樂中的壯美

在審美風格中,壯美和優美是一對對立的范疇或者形態。作為一個獨立的形態,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很多的藝術作品中,壯美品格的作品就佔有了很大比重。壯美與其他美相比,若將優雅之作比作手按南琶嬌聲評彈的女子,那壯美的作品無疑是手持銅板高聲謳歌的大漢了。它沒有「小家碧玉」似的羞赧,沒有那麼多「兒女情長」的纏綿悱惻,而整體上充盈著大氣和有力的震撼。
壯美的作品往往體現出一種史詩的美學特點。它以氣勢取勝,多宏偉、壯觀之貌,在樂曲篇幅、樂曲形式、結構鋪排、聲響效果、演奏技法、旋律動態等方面都有所體現。壯美的音樂作品往往採用敘事的方式,極具情感張力,旋律具有極為明顯的動勢,這些作品可以模擬狂風暴雨,可以刻畫人們歡快熱烈的勞動場面,包含著對生命的一種歌頌和肯定。

在音樂語言的運用或者形式鋪排方面,壯美的作品作講究豐厚的織體,講究樂音的飽滿,由此多採用和弦、大段的點奏、重勾托劈、掃搖等指法,聲響效果震撼人心。

從樂曲的速度來看,壯美的樂曲作品多比較急促,樂曲結構多宏大,音樂的情節性非常典型,比如反映碼頭工人歡快勞動、為拯救國家才站而與風雨搏鬥的《戰台風》,就通過勞動、台風、搏鬥、雨過天晴等段落構成,情節典型。樂曲共分五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以飽滿沉實的和弦開始,形象地描繪了碼頭工人們熱烈歡騰的勞動場面;第二部分特殊的演奏技法比如左右手分別在箏柱兩側刮奏、大指快速搖指等,模擬出台風呼嘯而來的氣勢;第三部分以主題音樂幾次變奏,逐漸將音樂推向高潮,形成緊張而強烈的音樂效果,生動地描繪了工人們與台風搏鬥的場面;第四部分的旋律寬廣舒展,抒發了工人們戰勝台風後的喜悅心情,演奏這一部分時,需要把握好度,使雨過天晴,工人們歡欣喜悅的寓意得以完美表達;最後是第一部分的再現,樂曲磅礴壯闊的氣勢和生動鮮明的形象給聽眾以深刻的印象。

在演奏技法上也十分講究。除了左右手演奏大和弦之外,右手方面多運用一些掃搖、重勾托劈等特色技法。縱觀一些壯美的作品,都強調對特殊技法的運用,比如掃搖,搖指在加上掃弦之後,氣勢和力度明顯加大了。在左手,則經常是在右手彈奏的同時加以固定的伴奏音型,多以低音組伴奏為主,從而將音樂的聲部豐富起來;另外演奏技法也講究快速,比如對點奏(輪抹)的運用。這些在《戰台風》中都有體現。

近來,壯美的古箏音樂作品也多採用鋼琴伴奏,典型代表就是《臨安遺恨》。樂曲開始,鋼琴悲壯的前奏、古箏強有力的和弦與左手大幅度刮奏,奠定了音樂的情緒和基調。樂曲刻畫了愛國英雄岳飛憂國憂民的焦慮、戰場上英勇戰斗的豪邁氣概、對自己不能精忠報國的傷感和對奸臣當道的憤恨之情。此外如《英雄們戰勝了大黃河》、《霸王卸甲》等作品都是壯美的,作品裡寄寓著對象的豪邁氣概和悲壯品格。

壯美的文藝作品在每個時代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糧。人們在這些作品的審美中,找到了力量的所在,也由此成為人們蓬勃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食糧和源泉。

② 求!(工民建)工程造價畢業論文

我國工程招投標現狀分析 招投標制度作為工程承包發包的主要形式在國際國內的工程項目建設中已廣泛實施,它是一種富有競爭性的采購方式,是市場經濟的重要調節手段,他不但為業主選擇好的供貨商和承包人,而且能夠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其本質特徵是「公開、公平、公正」和「充分競爭」。實踐證明,招投標制度是比較成熟而且科學合理的工程承發包方式,也是保證工程質量、加快工程進度的最佳辦法。但由於機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致使當前的招投標現狀仍存在不少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當前招標投標工作存在的問題 1、 陪標現象:由於現今基本建設管理體制還沒有完全從「計劃」為中心轉移到以「項目」為中心.一些部門濫用權利,將建設工程內定給某些施工單位中標,其他單位只是陪襯;或者是投標人之間進行串標,相互約定提高或壓低投標報價,而獲取中標資格,使招投標成為徒具形式的空殼,無法做到公開、公平、公正. 2、 承包單位轉包問題:「轉包」現象的存在是現今「豆腐渣工程」存在的一個根源。有的企業中標後,直接轉包或違法分包給其他單位,從中收取管理費,以包代管,而對工程質量、安全不從事管理、不負責任。這種轉包的現象,使得一些資質不夠,沒有施工經驗的企業,進入施工現場,為質量安全問題埋下隱患。 3、 評標辦法不夠科學,專家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們還沒有建立起一套科學的評標辦法,以至於有些單位,單純著重報價高低,且整個評分方法重定性評分,輕定量評分.專家評標水平和職業素質有待提高。 4、 招標代理機構的行為有待進一步規范:由於工程招投標活動的監管方式,已由審批管理依法改變為過程監督,依法登記備案和對違法、違紀行為的查處,招投標工程的操作都由招標代理機構來完成。由於我國招標代理業務起步晚,招標代理市場發育尚不完善,一些相關的配套制度還不健全,致使一些代理機構在實際工作中缺乏自律,步入誤區,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幫助業主選擇有傾向性的選擇中標單位的結果。其次對於代理機構的工作成果,還沒有一個很好的可操作、量化的評價標准。 5、對招投標過程中的違法、違紀現象執法監察力度不大。 二、對改進和完善現行建設工程招投標工作的幾點認識 (一)實行招標負責人終身負責制,解決串、陪標現象 作為招標一方的代表,多為建設單位的領導人,投資所用的錢都是國家的,建設工程質量的好壞,工程價款的多少和自己切身利益沒有關系。從而給一些施工企業有了可乘之機。負責招標的人由於得到了種種好處,不可能對工程質量、造價問題有足夠的認識,從而施工方可以邀請一些同行 ,對其實已經「內定」下來的工程進行招投標,這也是「陪標」現象的「症結」所在。本人認為,要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應對招標負責人實行其對工程質量的終身負責制,如果工程質量出現問題,則可以對其進行懲罰。這樣就可以預防一些行政干預的因素,避免了招標投標中的「陪標現象」。從源頭上杜絕了工程腐敗現象形成,減少類似虹橋的「豆腐渣」工程。 (二)調整監管方式,發揮招標投標管理機構的宏觀管理職能。 《招標投標法》第 7 條中規定:「招標投標活動當事人應當接受依法實施的監督」。對招標投標活動進行監督管理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保護正當競爭,加強招標投標活動的監督管理。同時,依法查處招標活動中的包括不正當競爭的違法行為。 1、強化招標投標備案制度,落實招標投標書面報告制度、招標結果公示制度、邀請招標批准制度。 2、建立健全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在招標投標監管環節中全面建立市場主體的信用檔案,將市場主體的業績、不良行為等全部記錄在案,並向社會公布。將企業的信用情況納入工程招投標管理中,招標辦針對此和建設局建築業管理科聯合下文出台專門的文件。將市場主體的不良行為與評標直接連接起來,使違信用者無從立足;同時,通過設立投訴舉報查處招標投標中違法違規行為,達到監管的目的。 通過建設項目報建、建設單位資質審查、以及對開標、評標過程的監督,可以充分發揮招標投標管理機構的宏觀職能,規范工程招標投標活動,才能真正保證工程建設效益。 (三)提高監理成效,杜絕「轉包」問題。 針對當前建築市場當中的「轉包」現象,監理工程師應當充分發揮監理職能。從質和量的兩個方面加以分析,確定中標人是否存在轉包現象。 (四)採取新的評標辦法,減少串標行為。 臨安市招標辦根據工程類別的不同,對技術標和商務標設置不同的權重。對技術、性能沒有特殊要求的市政基礎設施推行現場抽簽中標法: 即投標人不用做技術、商務標,只要在評標專家委員會確定的優惠幅度范圍內,現場填寫報價費率即可。評標辦法也在開標時由投標代表現場抽簽決定,這種評標辦法的推行,對遏止串標起到了一定作用。 (五)加大對招標代理機構的培育和發展 1、利用各種業務培訓的時機,加強對招標代理機構單位工作人員的法制教育和執業道德教育。 2、必須加強對招標代理單位機構的約束,促進其規范從業。要依法加強對招投標程序和過程的監督,對招標文件的重要條款要嚴加掌握,防止招標人設立背離三公原則,要及時查處各種違法行為,保證招投標工作的依法進行。臨安市招標辦已要求代理機構將代理的工程經業主簽署代理水平後,放入招標代理機構的從業水平考核范圍。 3、發揮監察局共同參與的監督職能作用,進一步規范和約束業主的行為,減少對招標代理的干擾,規范國有投資及國有投資佔主導地位工程業主的行為,促進招標代理行業的有序競爭和發展。 (六)、進一步完善有形建築市場,促進公平競爭、打破地域、行業保護 進一步完善建設市場,其核心是交易中心同政府職能部門分開,明確建築市場的服務責任。加大進場交易的規范力度。所有工程項目一律納入有形建築市場交易。建立有形市場,治理建築市場的混亂,防止腐敗現象的產生,並且還可以促進公平競爭,打破地域和行業保護現象,減少串標陪標現象。建設單位可以在交易中心找到好的施工單位,施工企業憑實力增加了中標機會,外地企業不再受地方保護的困擾。有形市場的完善必將進一步打破行業的壟斷和地方的壁壘,實現真正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2004年臨安市共有 105 個公開招標項目,其中有 38 個項目為外地企業中標。 (七)、強化行政責任追究制度,加強部門協作,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對於查出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臨安市人民政府專門出台了文件,對有串標、掛靠行為的投標作廢標處理,根據情況可停止投標人一年至二年內在臨安市建設市場的交易活動。 三 、結論 一個健康的招投標制度應該是按照「公開、公正、公平」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建立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建築市場。針對當前招投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採取完善法規、明確職責、健全機構,強化過程監督等措施,才能更好地規范建築市場秩序,從源頭上遏止腐敗,凈化建築市場,促進建築市場秩序逐步走向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不斷提高工程招投標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③ 偉大詩人的愛國故事,詳寫

辛棄疾(1140—1207) 南宋大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出生於金人佔領區。紹興三十一年(1161)參加了耿京領導的起義軍,任掌書記。次年奉耿京命赴建康與南宋政權聯系。北返途中聞叛徒張安國殺耿京降金,遂率五十騎突入金營,活捉張安國,率眾歸宋。南渡後歷任建康府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北轉運副使,湖南、江西、福建安撫使等職。曾多次上疏,力陳北伐大計,因與主和派意見不合而兩次落職,閑居上饒、鉛山近二十年。寧宗嘉泰四年(1204),韓佑胄准備北伐,曾被起用為鎮江知府,不久又被罷免,憂憤成疾而終。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派的領袖和旗幟。其詞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而以愛國詞和田園詞最為突出。其愛國詞多抒發報國的壯志,揭露投降派的可恥行徑,表達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憤,意境深遠,氣勢宏偉,風格豪放悲壯。其描繪田園風光的詞,詠贊祖國河山,也借嘯傲山水、流連詩酒來排遣自己的精神苦悶,情景如畫,筆調輕靈,風格清俊淡泊。辛棄疾繼承了蘇軾的豪放詞風和南宋前期愛國詞人的傳統,進一步擴大了詞的表現范圍,境界更闊大,手法更多樣,融進了詩歌、散文、辭賦、經史百家成語,語言豐富多采,是豪放詞的集大成者,推動了詞風的轉變,在詞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他的詞中也有大量清麗婉媚的婉約之作,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和藝術造詣。其散文亦頗有成就,尤以議論文為佳,《九議》、《美芹十論》為其代表作。有《稼軒長短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原名雲孫, 字宋瑞, 又字履善, 號文山. 吉州廬陵(今吉安縣)人. 南宋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 寶佑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 因父喪未受官職. 開慶初年(1259)蒙古軍攻鄂州(今湖北武昌), 宦官董宋臣請理宗遷都以避敵鋒, 文天祥上疏請斬董宋臣, 以振奮人心, 並獻御敵之計, 未被採納. 後歷任刑部郎官, 知瑞州等職. 咸淳六年(1270), 因得罪奸相賈似道而遭到罷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 聞元軍東下, 文天祥在贛州組織義軍, 開赴臨安(今杭州, 當時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其時元軍已進逼臨安, 被派往元營中談判, 遭扣留, 押往北就. 二月底, 天祥與其客杜滸等十二人, 夜亡入真州. 復由海路南下, 至福建與張世傑、陸秀夫等堅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 進兵江西, 收復州縣多處. 不久, 為元重兵所敗, 妻子兒女皆被執, 將士犧牲甚眾, 天祥隻身逃脫, 乃退廣東繼續抗元. 後因叛徒引元兵襲擊, 同年十二月, 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縣)被俘. 元將張弘范迫其招降張世傑, 乃書《過零丁洋》詩以訴之. 末句雲:「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 被押送大都(今北京), 囚禁四年, 經歷種種嚴酷考驗, 始終不屈. 於1283年從容就義, 年僅47歲. 文天祥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 其中詩作達百餘首, 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千古絕唱.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愛國詩人。父親陸宰是個具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陸游從小就樹立了憂國憂民的思想和殺敵報國的壯志。他自幼好學不倦,「年十二能詩文」,他還學劍,鑽研兵書。二十五歲左右,向具有愛國思想的詩人曾幾學詩,受益不淺,從此確定了他的詩歌創作的愛國主義基調。

紹興二十三年(1153),他到臨安應進士試,因「喜論恢復」,受到秦檜的忌恨,復試時竟被除名。直到秦檜死後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見,賜進士出身。歷任鎮江、夔州通判,並參王炎、范成大幕府,提舉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權知嚴州。光宗時,除朝議大夫,禮部郎中。後被劾去職,歸老山陰故鄉。他「身雜老農間」,為農民送醫送葯,與農民結下濃厚的情誼。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歲的老詩人,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離開人世。他生當民族矛盾尖銳、國勢危迫的時代,他懷著「鐵馬橫戈」、「氣吞胡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決心「掃胡塵」、「靖國難」,但在政治斗爭中,屢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可是,他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詩,將近萬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還有詞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詩的成就最為顯著。前期多為愛國詩,詩風宏麗、豪邁奔放。後期多為田園詩,風格清麗、平淡自然。他的詩最鮮明的特色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詞,多數是飄逸婉麗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滿悲壯的愛國激情。毛晉《放翁詞跋》說:「楊用修(慎)雲:『放翁詞纖麗處似淮海(秦觀),雄慨處似東坡。』予謂超爽處更似稼軒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為南宋宗匠。所寫的政論、史記、游記、序、跋等,大都語言洗煉,結構整飭。

陸游是愛國主義詩派的一個光輝代表。他的作品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的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獲得了重要地位。他繼承並發摺了古典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優良傳統,在當時和後代的文壇上產生了深刻影響。

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傳世。本文選其詩十一首:《游山西村》、《劍門道中遇微雨》、《病起書懷》、《關山月》、《夜泊水村》、《書憤》、《臨安春雨初霽》、《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沈園二首》、《示兒》;其詞五首:《卜運算元》(驛外斷橋邊)、《夜遊宮》(雪曉清笳亂起)、《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鵲橋仙》(茅檐人靜)、《釵頭鳳》(紅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記》。

傳世名篇

游山西村

【題解】

見《劍南詩稿》。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陸游因極力支持抗戰派將領張浚北伐,遭到朝廷投降派的排擠,自降興(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罷官歸鄉,居住在山陰鏡湖之三山村。這道詩就是作者於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三山村時寫的。詩中記一次鄰村之游,描寫了山陰農村的美麗風光、熱鬧的節日氣氛以及農家的純朴好客,表達了作者對農家的深厚情誼。

【原文】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

衣冠簡朴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

拄杖無時夜扣門。

劍門道中遇微雨

【題解】

見《劍南詩稿》。劍門關《在今四川劍閣縣境》是入蜀孔道,又是歷史名勝,歷代詩人題詠甚多。乾道八年(1172)冬,作者由南鄭(今陝西漢中)赴成都途經此地,即吟此詩。關於其詩索解,或認為作者終生志在恢復,這時是從漢中前線調往後方成都擔任閑官,故詩里抒發的是壯志未酬的感慨,作者並非嚮往當個詩人,而是不甘心於只當個詩人,內涵深婉,意在言外。劍門,山名。

【原文】

衣上征塵雜酒痕,

遠游無處不消魂。

此身舍是詩人未?

細雨騎驢入劍門。

病起書懷

【題解】

見《劍南詩稿》。作於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夏。是時,游在成都,被人攻訐而遭彈劾罷官,遂躬於田畝。春末夏秋之際,作者生病,雖生活愈加清貧,仍不忘恢復之意。於是病癒即寫《病起書懷》二,以表其矢志不渝之愛國情。

【原文】

病骨支離紗帽寬,

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

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

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燈更細看。

關山月

【題解】

見《劍南詩稿》。作於淳熙四年(1177),時作者被彈劾罷官閑居成都,距宋、金達成「隆興和議」近十五年。詩中揭露「和戎詔下十五年」來將軍們「朱門沉沉按歌舞」的荒淫享樂,抒寫士兵們以死報國的「壯士心」被白白消磨的悲憤,和「遺民忍死望恢復」的迫切願望,表達了作者對朝廷求和苟安政策的憤怒譴責。《關山月》,原為漢樂府《橫吹曲》篇名。

【原文】

和戎詔下十五年,

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沈沈按歌舞,

廄馬肥死弓斷弦。

戌樓刁斗催落月,

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里誰知壯士心,

沙頭空照徵人骨。

中原士戈古亦聞,

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

幾處今宵垂淚痕!

夜泊水村

【題解】

此詩作於山陰奉祠,時作者已家居九年。山陰是江南水鄉,作者常乘小舟出遊近村的山水。此詩為即景之作。

【原文】

腰間羽箭久凋零,

太息燕然未勒銘。

老子猶堪絕大漠,

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報國有萬死,

雙鬢向人無再青。

記取江湖泊船處,

卧聞新雁落寒汀。

書憤

【題解】

作於淳熙十三年(1186)春,時作者六十二歲,罷官閑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已達六年。詩中概括了作者一生的抱負、經歷和壯志難酬的悲憤。

【原文】

早歲那知世事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伯仲間。

臨安春雨初霽

【題解】

見《劍南詩稿》。淳臣十三年(1186)春作者出知嚴州(洽今浙江建德)之前,由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到京城臨安(今浙江杭州)等候宋孝宗召見。此詩描寫作者暫客臨安時的閑散無聊生活,流露出對惡濁的官場生涯的厭倦和盼望早日歸家的心情。

【原文】

世味年來薄似紗,

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

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

猶及清明可到家。

秋夜將曉出籬門

迎涼有感(其二)

【題解】

見《劍南詩稿》。紹熙三年(1192)初秋作於山陰(今浙江紹興)故里。共二首,此其二。詩中抒發了對金人佔領區大好河山和人民的深切懷念,流露出對無力收復失地的南宋統治集團的強烈不滿。

【原文】

三萬里河東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題解】

選自《劍南詩稿》。寫於紹熙三年(1192)十一月陸游退居家鄉山陰時所作,是年六十八歲。他一生主張北伐,渴望統一,雖屢受投降派的讒毀排擠,終矢志不移。此詩正是作者即景抒情、借夢言志的名作之一。

【原文】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戌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沈園(二首)

【題解】

據南宋周密《齊東野語》、陳鵠《者舊續聞》和劉克庄《後村詩話》載,游二十歲與其表妹唐琬婚,然琬為陸母厭,只得改嫁,十多年後,游與琬邂逅於沈園,共敘舊情。游痛以作《釵頭鳳》詞,琬亦作同調之作,以訴其情。沈園會後,琬不久便離開人世。游於庄元五年(1199),作二絕句以記之。沈園,故址在今浙江紹興禹跡寺南。

【原文】

(其一)

城上斜陽畫角哀,

沈園非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

曾是驚鴻照影來。

(其二)

夢斷香消四十年,

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

猶吊遺蹤一泫然。

示兒

【題解】

見《劍南詩稿》。作於嘉定二年(1210)十二月作者臨終前,是詩人的絕筆和遺囑。詩作集中體現了作者收復失地的終身抱負、統一祖國的堅定信念和至死不泯的愛國深情。

【原文】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卜運算元

詠梅

【題解】

陸游一生鍾情於梅花。他不但寫了一百六十多首詠梅詩,還寫了四首詠梅詞,詞境大都托物言志,是詩人品格的寫照。《卜運算元·詠梅》是其中膾炙人口的一首。

【原文】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夜遊宮

記構寄師伯渾

【題解】

此詞選自《渭南文集》,系一首記夢之作,而這夢境正是其生活的重現,詞中又繪寫了夢醒後的感慨,洋溢著慷慨昂揚的愛國激情,迸射出浪漫的火花。

【原文】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訴衷情

【題解】

這首詞是陸游晚年的作品。這時詞人已年近古稀,退居故鄉山陰。但他一日也沒忘記抗敵前線,報國信念至死不衰,愈老彌堅。

【原文】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戌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鵲橋仙

夜聞杜鵑

【題解】

選自《渭南文集》,作者在蜀,曾一度任南鄭(今陝西漢中)軍職,不久改調成都參議官,投閑置散,抱負難展,失意之極,因詠啼鵑以抒懷抱。通篇借物寓情,以環境冷落渲染凄涼氣氛,以鶯燕無聲反襯杜宇啼鳴,悲涼悉苦。《詞林紀事》引《詞統》雲:「去國離鄉之感,觸緒紛來,讀之令人於邑。」

【原文】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釵頭鳳

【題解】

這首詞大約是陸游三十歲左右時的作品。據《齊東野語》記載,詞中描繪的是陸游與唐琬的一段愛情悲劇。

【原文】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地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游小孤山記

【題解】

選自《入蜀記》,一作《過小孤山大孤山》,為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兩則日記。是時,游被起用為夔州(今四川奉節)通判,由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發赴任。一路沿長江逆流而上,歷盡兩岸奇山異景,因作《入蜀記》以記其勝。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東長江中。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東南。

【原文】

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拋江過其下,嵌岩竇穴,怪奇萬狀,鈀澤瑩潤,亦與他石迥異。又有一石,不附山,傑然特起,高百餘尺,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是日風靜,舟行頗遲,又稱深潦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也。

過澎浪磯、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小孤屬舒州罕松縣,有戌兵。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然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雲霄,已非它山可擬,逾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極於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廟在山之西麓,額曰「惠濟」,神曰「安濟夫人」。紹興初,張魏公自湖湘還,嘗加營葺,有碑載其事。又有別祠在澎浪磯,屬江州彭澤縣,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佔一山之勝。舟地磯,雖無風,亦浪涌,蓋以此得名也。昔人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孤廟有澎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

晚泊沙夾,距小孤一里。微雨。復以小艇游廟中。南望彭澤、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徙倚久之而發。萬立廟門,有迅鶻搏水禽,掠江東南去,甚可壯也。廟祝支:「山有棲鶻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風雲騰涌,急系攬。俄復開霽,遂行。泛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境」之句為妙。始見廬山及大孤。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擬小姑之秀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蓋江西路也。江水渾濁,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

晚抵江州,州治德化縣,即唐之潯陽縣。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為奉化軍節度,今為定江軍。岸上赤而璧立,東坡先生所謂「舟人指點岸如赬」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與江水亂。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間一日阻風不行,實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雲。

④ 誰有關於中華民國時期憲法的論文成品啊

http://www.beijingww.com/
這上面全是.
北京在歷史上地位的變遷

一 中國與世界各國定都的差別

金主亮貞元元年(1153),由上都遷燕京,北京始成為國都。但那時是宋、金、夏三國鼎立,宋都臨安,北京不是唯一的國都。

自此上溯至燕立國,戰亂頻繁。七國對峙,各有國都。秦滅六國,始有統一的京都。自秦以後,分合無常。多則一二百年,少則一二十年,又出現政治大動亂局面:由合而分,群雄割據,軍閥混戰,各國對峙,又各有國都。分久必合,新出場的英雄好漢,打天下,統一江山,又從他們集團的利害考慮,往往另建新都,所以都城的變遷很頻繁。元以後約七百多年,北京長時間成為京都,但也出現南京和北京的易位。

這是中國國都變遷史的特點,要研究北京建都史,一定要結合這一特點,進行考察。

外國建都後很少遷移,如泰國的曼谷、埃及的開羅、墨西哥的墨西哥城、阿根延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美國的華盛頓、加拿大的渥太華。歐洲絕大多數國家的國都沒有變遷,如英國的倫敦、瑞士的伯爾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西班牙的馬德里等,有些國家在二戰期間為法西斯德國所兼並或佔領,復國後仍以原國都為都,如奧地利的維也納、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丹麥的哥本哈根等,巴黎於二戰期間為法西斯德國佔領,以貝當為首的法國賣國分子在法國中南部維希組織傀儡政府,盟軍登陸後,法國解放,仍以巴黎為首都。二戰末期,羅馬尼亞人民起義,成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仍以布加勒斯特為首都。

有的國家國都變遷的也不過一次,如日本的都城原在西部的「京都」,明治維新後遷往江戶,改稱「東京都」。莫斯科原是莫斯科公國的都城,後來成為統一的俄羅斯的京都。十六世紀彼得大帝遷都彼得格勒, 10月革命後,都城又遷回莫斯科。柏林原是德國的首都,二戰結束後,德國分裂為二,東德的都城仍在柏林,西德的都城則在波恩,德國統一後,暫時,仍以波恩為國都,已決定遷回柏林。

中國情況很特殊,建國很早,建都也很早,而都城的變遷卻很頻繁。

二 燕國的建立及其發展

殷紂王父帝乙遷都朝歌,今豫北淇縣地區。武王伐紂滅殷,不以朝歌為國都,回關中,另建鎬京,稱宗周,在長安西南。周公東征後,又建洛邑(今洛陽),稱成周。到了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為吠戎等所殺,子平王東遷,以洛邑為都城,史稱東周,直到戰國末為秦所滅 。

洛邑雖是東周王朝的都城,由於周王窒衰落,沒有形成為政治中心,因其地居天下之中,商業發達,經濟較繁榮,為天下一都會。

各諸侯國及戰國時各王國也有其國都,如晉都曲沃(又遷絳)、齊都臨淄、楚都鄂、趙都邯鄲、秦都咸陽等。

今北京地區當時屬於燕國。周武王滅殷後,封召公爽長子於北燕,稱燕國。據《史記·索隱》載,唐時幽州薊縣,屬邊區,與山戎雜居,社會發展緩慢。西周時,最初八代無世系可考。從周厲王至春秋初,只列世系。春秋時期記載亦極簡略,不參與中原諸侯的盟會。戰國時期,特別自燕昭王(前311至279)進行改革,招賢納士,經濟、政治、文化都有很大發展,曾參加「合縱」以攻秦,又大敗齊國,攻佔70餘城。20年前,房山琉璃河出土周代墓葬,其中駟馬車葬不少,這標志畜牧業、煉鐵業等有較大發展,與中原地區相同,荊柯將去刺秦王,別時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還。」格律和情調同項羽《亥下歌》、漢高祖《大風歌》相同,與中原先進文化並駕齊驅。

燕名將秦開曾襲擊東胡,迫其後卻干余里,築長城,從今懷來至遼東,置上谷(唐時稱北燕州,今懷來一帶)、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各郡,防禦東胡和匈奴,形勢地位很重要。

司馬遷評曰:「燕迫蠻貉(指東胡、匈奴),內措齊晉,崎嶇強國之間,最為弱小,凡滅者數矣。」然能維持八九百年,「在姬姓獨後亡」,至前222年,為秦所滅,燕人衛滿等則流亡遼東,經略開發。

出現了秦開、燕昭王、荊柯、衛滿等英雄人物,當時已傳揚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土,表現了燕人的氣質。

三 秦漢至隋唐時期東北部的政治軍事重鎮

秦始皇滅6國,一統天下,舍東周王朝的洛邑,而以咸陽為京都,因秦在關中已有幾百年的根基。

前202年10月(秦漢以農歷10月為歲首),項羽敗亡後,劉邦在諸侯將相擁戴下,即皇帝位,初以洛陽為都城。5月,他採納張良、劉敬等建議,入都關中長安,由丞相肖何營建宮殿,因為秦始皇在咸陽及其周圍曾建離宮三百,又另建阿房宜,被項羽一把火燒了三個月,所以要另建。不都洛陽,而都長安,一因關中形勢險要,一則劉邦在楚漢戰爭中,得到關中吏民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大力支持,有其政治基礎。

秦統一後,設40郡,今北京地區屬漁陽郡。西漢因之,屬幽州(13州之一)漁陽郡。

秦始皇築長城,防禦匈奴,漁陽郡是軍事重鎮。陳勝,吳廣等900戌卒,就是調赴漁陽去屯守,而中途起義。

秦漢之際,燕、齊、趙居民避亂流亡遼東的約幾萬人。漢初,燕人衛滿亡命遼東,成為流民的領袖,自立為王,並略地至朝鮮北部,漢武帝起兵滅衛滿後代右渠,水路由渤海,陸路出長城。幽州漁陽郡成為經略遼東的軍事重鎮。

王莽篡位,仍以長安為都,因他在長安掌權多年,有其政治基礎。

東漢光武帝以關中經過更始,赤眉與豪強的混戰,破壞不堪,遂以洛陽為京都,並以此為基地,陸續消滅割據勢力。

東漢設13州部,今北京地區屬幽州,州治在薊縣,仍然是東北邊方的政治軍事重鎮。

東漢末,東胡族烏桓興起,分三大部,居住於遼西、遼東、右北平,各稱王。中山太守張純叛漢,自稱「彌天安定王」,為烏桓三大部元帥,寇掠青、徐、幽、冀4州,殺略吏民。靈帝末期,委任劉虞為幽州牧,平定叛亂。

不久,中原大亂,軍閥混戰,爭奪地盤,冀州牧袁紹得到遼西烏桓部大人蹋頓的援助,打敗幽州牧公孫瓚,兼並幽州,矯制封烏桓三大部大人蹋頓、難樓、削王等為王,皆稱單於。

袁紹自官渡戰敗病死(202),曹操連年進攻袁家諸兄弟,袁尚敗走幽州,投奔烏桓蹋頓,蹋頓於206年寇邊,企圖助袁尚收復冀州,第二年,曹操親率大軍打敗烏桓兵,斬殺蹋頓,各部陸續歸降,徙居內地,幽州、並州均歸曹操統領,新興起的鮮卑部落也歸附曹操。

東北口外少數民族捲入爭奪幽州的斗爭,自此開始,以後時弛時緊,關系更復雜。三國時,曹魏都洛陽,今北京地區屬魏國幽州,仍治薊縣,轄范陽、燕郡、右北平各郡。

蜀漢都成都。孫權於229年稱帝,遷都建業,即金陵,今南京。後曾一度遷武昌,又還都建業。

司馬炎篡奪曹魏政權,建立西晉王朝,仍都洛陽。統一後陸續設置21州,今北京地區仍稱幽州,治涿縣。

匈奴貴族顛覆西晉王朝,司馬睿南渡,重建晉王朝,稱東晉,都建康(今南京)。華北地區陷入各族各國混戰爭奪的局面,即所謂5族16國時期。

幽州先後為匈奴族前趙、羥族後趙、鮮卑族前燕、氐族前秦、鮮卑族後燕、南燕和漢族馮跋北燕所佔據,最後歸鮮卑族後魏所管轄。

魏文帝遷都洛陽。後又分裂為東魏、西魏,又分別為北齊、北周所篡奪,幽州先後歸 屬東魏、北齊。齊都鄴,周部長安。 577年,周滅齊,幽州又屬北周。

楊堅篡奪周政權,建立隋王朝,不久滅南朝的陳,又一統天下,分全國為9州,晉時幽、冀、並三州及司州河北的一部合並為冀州,今北京地區屬冀州的漁陽、北平各郡。

唐王朝繼續以長安為京都,分全國為10道(後增至15道),河北道轄25州,包括幽州。唐玄宗時,沿邊設10節度使,范陽節度使是其中之一,治所在幽州,控制奚,契丹,不久分范陽節度使,置平盧節度使治所在營州,控制室韋、株羯(女真前身)。

安祿山即以范陽節度使的身分,以今北京地區為基地,起兵叛亂。白居易「漁陽毖鼓動地來」,即指此。

後來藩鎮割據期間,范陽節度使改名幽州節度使,又名盧龍節度使,治幽州,即今北京,領幽、薊、易、定、滄等9州,直至唐末,為李克用所兼並。

四 燕雲十六州的割讓與宋遼對峙

五代初期,幽州等州郡屬後梁、後唐管轄。 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塘起兵叛變,企圖篡位奪權,勾結契丹主耶律德光,取得他的軍事支持,拜他為父,並由德光冊立為帝,史稱「兒皇帝,建國稱後晉。交換的條件:割幽雲16州與契丹,計:幽州治薊,即今北京;薊州治漁陽,亦今北京;瀛州治河間;莫州治莫,今肅寧;涿州治范陽,即今涿縣;檀州治燕樂,即今密雲;順州今順義縣;新州治今涿鹿縣;她州治今懷來縣;儒州治今延慶縣;武州治今宣化;蔚州治今蔚縣;雲州治今大同;應州治今應縣;寰州治今朔縣東;朔州治今朔縣。

契丹得幽雲16州後,改稱幽州為燕京,改國號為大遼。

北宋都大梁,即開封,稱東京。自此以北至河間府,一片平原,無險可守。遼占燕雲16州,對宋是一大威脅。宋太宗兩次北伐,欲圖收復燕雲,均不幸戰敗無功。此後一直處守處,澶淵之盟後,每年向遼交納銀絹,稱「歲幣」,買得暫時和平。宋神宗急於變法,就是為了富國強兵,收復燕雲。可見幽州(燕京)歸那一方所有,關系重大。這就是燕京在當時所處的特殊地位。

遼國將其統治區設5京,分治5道。

遼太祖阿保機於9l6年稱帝,以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巴林附近)為「皇都」即遼國的首都。太宗耶律德光於928年,升遼陽府為南京,後接收石敬塘所割燕雲16州,置南京析律府(今北京),又稱燕京,轄順、檀、涿、易、薊各州;改遼陽為東京。又置西京大同府,轄儒、武、蔚、應、朔各州。遼聖宗於1007年築遼西城,稱中京大定府。燕京與遼陽、大同、遼西一樣,雖稱為京,不是遼國的京都,只是政治軍事重鎮。猶如北宋稱洛陽為西京,宋州(商邱)為南京,大名府為北京,是同一性質。

1122年,遼天詐帝與金兵戰,屢敗,西奔,中京淪陷,鎮守南京的燕王耶律淳於是年3月在官僚的擁戴下,即位稱帝,5月病死,秦王耶律定繼位。12月,金兵攻佔燕京。在這期間,燕京可算是遼國的京都,但前後只有10個月。

遼太宗耶律德光於936年接收幽州,改稱燕京,又稱南京,作為遼南疆政治軍事重鎮,到了1122年為金兵攻佔,歸遼國營轄前後187年,作為遼京都不過10個月。若誇張地說,燕京是遼國的國都,讀者不察,以為是遼國一百幾十年的京都,與歷史事實不合。

五 金元的國都

金兵佔領燕京後,按照宋金盟約,於第二年將燕京和冀、景、檀、順、涿、易6州撥歸北來,宋則向金交納歲幣及「燕京代稅錢」一百萬貫。

兩年後,金人背盟,大舉南侵。第二年,開封淪陷,徽宗、欽宗被俘。高宗即位於商邱,後節節南逃,金兵直追至浙江海邊。來軍民展開轟轟烈烈的抗金斗爭,迫使金兵北撤。1140年,岳飛等收復河南諸郡,大敗金兀術於朱仙鎮,即將渡河,收復燕京,形勢大好。宋高宗在秦檜唆使下,強令岳飛班師,河南州郡盡失,第二年又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岳飛,同金人簽訂割地賠款的賣國條約,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陝西寶雞西南)為界。自此以後,宋金對峙93年,直至1234年金亡於蒙古,其間有金主亮的南侵(1161)。

金自太祖阿骨打於11l5年建國稱帝後,不斷向外擴張,亦建立5京:上京會寧府是初期的都城,東京遼陽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大興府,即燕京。除上京外,其他四京是政治軍事重鎮,不是國都。

金主亮貞元元年,遷都燕京、以燕是列國的名稱,不宜為京師的稱號,改名為中都。開封府原稱汴京,改稱南京。11 61年6月,他又遷都南京開封府,大肆搜括騾馬,9月起兵南侵至瓜州,為宋虞允文所指揮軍隊大敗於採石磯。金人立曹國公東京(遼陽)留守完顏烏祿(改名雍)為帝,即金世宗。10月,金主亮為部將所殺,金世宗又定都中都(燕京)。

十三世紀初,蒙古興起.1213年,蒙古兵一再圍金中都(燕京),金宣宗被迫於1214年5月遷都開封,燕京為蒙古所佔領。

金以燕京為首都前後共82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建都和林。1260 年,元世祖即位,以汗平為都,4年後,即1264年,遷都燕京,改稱大都,稱開平為上都,至1368年元順帝逃往塞外,明徐達克復燕京。

六 明代以後南京北京輪換建都

明太祖朱元璋以應天府為根據地,奪取天下,於1368年即皇帝位,建都應天府,稱南京,開封為北京,曾營建濠州,擬置中都,後罷。稱元大都為北平。

建文帝繼位,仍以南京為首都。

靖難之變後,明成祖篡位稱帝,最初也以南京為國都。永樂四年(1406)開始營建今北京宜殿,准備建為京城,永樂十九年正月,始遷都北京。未遷前,南京仍是京都,他若北巡或出塞打蒙古,太子留守南京,稱監國,中央朝廷各衙門也在南京,一般政令亦在南京發布。這就是作為首都的基本特徵。

明成祖遷都後,為尊重乃父,仍稱南京為京都,北京為陪都。但北京已是事實上的首都,因為皇帝和中央朝廷在此,政令也由此發布。宣宗後才不稱陪都。從明成祖遷都到李闖王進京,北京一直是明王朝的京都。

李自成曾在北京即皇帝位。北京又是大順政權的都城,雖然只短短幾天。

1644年5月,明福王朱由嵌在南京即皇帝位,仍以南京為京都,但只存在一年。

1644年3月,多爾袞率清兵入關,5月佔領北京,9月,清王朝定都北京,直到辛亥革命被推翻。

辛亥革命爆發後, 1911年12月29日, 17省代表在南京開會,依照《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於1912年元旦正式就職,以南京為首都,迫使清帝退位。依照南北和議,孫中山於2月13日辭職,另選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但他必需

到南京首都就職,袁以種種藉口和手段,不到南京。4月5日,南京臨時參議院被迫通過決議,遷都北京,即通常所說的北洋軍閥政府及其都城。

1927年北伐勝利,推翻北洋軍閥政府,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又奠都南京,改北京為北平,直到1949年南京解放。在抗日戰爭期間,曾以重慶為陪都。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又定都北京,並載入憲法。

以上是北京在歷史上地位變遷的簡單過程,算不上什麼論文,僅僅為研究北京史的同志提供一些參考的線索。

從燕到清,考察北京歷史地位的變化時,抓住了錯綜和復雜的民族矛盾這一線索,便易於理解,同時也是北京同南京、洛陽、長安的不同之處。民族斗爭的結果,不斷出現了民族大融合,融合主要體現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方面。這已不在本文探討的范圍之內。

2.北京特色
北京小吃:
北京果脯
北京果脯採用宮廷傳統秘方,由鮮果加工精製而成,口味酸甜適中,爽口滑潤,甜而不膩,果味濃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上千個品種、幾百個規格的各類產品,均被農業部認定為綠色食品。
歷史:北京的果脯蜜餞製作來源於皇宮御膳房。為了保證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果品,廚師們就將各季節所產的水果,分類泡在蜂蜜里,好讓皇帝隨時食用。後來,這種製作方法從皇宮里傳出來,北京就有了專門生產果脯的作坊。
工藝:採摘講究,果實要成熟到果核與果肉能夠分離,馬上摘下送到工廠加工,鮮杏去核成兩瓣,用白糖溶液煮制,或者浸糖液用抽空壓縮機抽去果內水分。
特點:選料精、加工細,所以產品色澤好,味道正,柔軟爽口。色澤由淺黃到桔黃,呈橢圓形,不破不爛,不反糖,不粘手,吃起來柔軟,酸甜適口。
茯苓夾餅
茯苓餅,又名茯苓夾餅,是北京的一種滋補性傳統名點,且此餅當推稻香村最佳。製作系以茯苓霜和精白麵粉做成薄餅,中間夾有用蜂蜜、砂糖熬溶攔勻的蜜餞松果碎仁,其形如滿月,薄如紙,白如雪,珍美甘香,風味獨特。
關於茯苓餅的制食法,早在800年前的南宋《儒門事親》中就有記載:「茯苓四兩,白面二兩,水調作餅,以黃蠟煎熟。」不過這種蠟煎的餅並不好吃。待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貴乎松,餅利於薄」的主張,於是,後來的餅就越來越薄。
乾隆時山東孔繁台家制的餅「薄若蟬翼,柔膩絕倫」。還有「秦人制小錫罐裝餅30張,叫做『西餅』」也是很薄的。繼而,人們又不滿足於其淡而無味,隨後便加了用多種果仁、桂花和蜂蜜調制的甜餡,即用兩張餅合起來,中間夾餡的茯苓餅。這種茯苓既桂香濃郁,又營養豐富,且有安神益脾等滋補之功。
相傳,有一次慈禧太後得了病,不思飲食,廚師們絞盡腦汁,選來幾味健脾開胃的中葯,發現其中產於雲貴一帶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滲濕的功效。於是,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為主要原料,配以適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澱粉攤烙成外皮,精工細作製成夾心薄餅。慈禧吃後,很滿意。並常以此餅賞賜宮中大臣。因此,茯苓餅更加身價百倍,成了當時宮廷中的名點。後來這種餅傳入民間,成為京華風味小吃。
現今北京的茯苓餅,就是繼承了由清宮御膳房流傳下來的傳統製法,並經在用料和加工上不斷改進而製作出來的。那每張極薄的餅皮,宛如餡料的包裝紙,且餅皮外表的模印圖案清晰,精美別致,更富有藝術性。因而,以其質佳味美,馳名全國。
驢打滾
驢打滾又稱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後,軋成粉面。製作時將蒸熟的黃米面外沾上黃豆粉面擀成皮,然後
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捲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製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豆面糕以黃豆面為其主要原料,故稱豆面糕。但為什麼又稱「驢打滾」呢?似乎是一種形象比喻,製得後放在黃豆粉面中滾一下,如郊野真驢打滾,揚起灰塵似的,故而得名.
如今,很多人只知雅號俗稱,不知其正名了。現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應,但大多數已不用黃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滾黃豆粉面,其顏色仍為黃色,是群眾非常喜愛的一種小吃。
豆汁
提起北京小吃,首先讓人想起豆汁。北京人愛喝豆汁,並把喝豆汁當成是一種享受。可第一次喝豆汁,那猶如泔水般的氣味使人難以下咽,捏著鼻子喝兩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癮 ,滿處尋覓,排隊也非喝不可。《燕都小食品雜詠》中說:「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漿風味論稀稠。無分男女,齊來坐,適口酸鹽各一甌。」並說:「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謂精妙絕倫。」
豆汁是什麼?
實際上是製作綠豆澱粉或粉絲的下腳料。它用綠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後撈出,加水磨 成細漿,倒入大缸內發酵,沉入缸底者為澱粉,上層飄浮者即為豆汁。 發酵後的豆汁須用大砂鍋先加水燒開,兌進發酵的豆汁再燒開,再用小火保溫,隨吃隨盛。不要看其貌不揚,但一直受到北京人的喜愛,原因在於它極富蛋白質、維生素C、粗纖維和糖,並有祛暑、清熱、溫陽、健脾、開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豆汁歷史悠久,據說早在遼、宋時就是民間大眾化食品。乾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本稱:「近日新興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檢查,是否清潔可飲,如無不潔之物,著蘊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當差。」於是,源於民間的豆汁成了宮廷的御膳。
喝豆汁必須配切得極細的醬菜,一般夏天用苤藍,講究的要用老鹹水芥切成細絲,拌上辣椒油,還要配套吃炸得焦黃酥透的焦圈,風味獨到。
焦圈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酥脆油香的味兒,真叫人吃不夠。北京人吃燒餅,常愛夾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 圈。宋代蘇東坡曾寫過一首詩,相傳是中國第一首產品廣告詩:"纖受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谷部》也有記載:"入少鹽,牽索扭捻成環釧之形,油煎食之。"
焦圈的製作,需用溫水化開鹽、鹼、少許礬,加水拌和麵粉成面團後,用手反復壓揉面團,揉勻後放案板餳3個小時,然後把面團壓扁,用刀切成5厘米寬的條,取成條面坯置案板,用一手按住一端,另一手托住面坯的另一端,捋成長扁片,厚約6厘米,用刀把面片切成4厘米寬的劑(一般50克面切14小劑),每兩個劑疊在一起,用小炸刀中間切一刀,兩邊不能切通,稍連一點,油燒至五成熱時,用手拿住生焦圈坯的一頭下油鍋,隨即用筷子從中間撐開,使之成手鐲形,定形後翻過來,炸至棗紅色出鍋控油,即成香酥脆的焦圈了。
焦圈可貯存十天半月,質不變,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來人們喜愛的食品。
灌腸
灌腸是北京人愛吃的小吃,也是一種大眾街頭小吃。
灌腸在明朝開始流傳。《故都食物百詠》中提到煎灌腸說:「豬腸紅粉一時煎,辣蒜咸鹽說美鮮。已腐油腥同臘味,屠門大嚼亦堪憐。」老北京街頭常有挑擔小販經營此食品。有記載:「粉灌豬腸要炸焦,鏟鐺筷碟一肩挑,特殊風味兒童買,穿過斜陽巷幾條。
灌腸分兩種:一種為大灌腸,用豬肥腸洗凈,以優質麵粉、紅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種原料調料配製成糊,灌入腸內,煮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上鹽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 另一種叫小灌腸,用澱粉加紅曲水和豆腐渣調成稠糊,蒸熟後切小片塊,用豬油煎焦,澆鹽水蒜汁食用。 灌腸外焦里嫩,用竹簽扎著吃,頗顯特色。
老北京的灌腸以長安街聚仙居的為最好。
艾窩窩
艾窩窩,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每年農歷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
艾窩窩歷史悠久,明萬曆年間內監劉若愚的《酌中志》中說:「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可見這種食品是用糯米洗凈浸泡,爾後入籠屜蒸熟,晾涼後揉勻,揪成小劑,摁成圓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餡,就成了明萬曆年間稱之為窩窩的食品。但為什麼後來又成為艾窩窩呢?在清人李光庭的《鄉諺解頤》一書中找到了說明。因為有一位皇帝愛吃這種窩窩,想吃或要吃時,就吩咐說:「御艾窩窩。」 後來這種食品傳入民間,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說「御」字 .後來這種食品傳入民間,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說「御」字,所以省卻了「御」字而稱「艾窩窩」。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間,明代《金瓶梅》中記錄當時流行的美味中就有艾窩窩.
艾窩窩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經蒸熟的,餡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後就能食用。故《燕都小食品雜詠》中說:「白粉江米入蒸鍋,什錦餡兒粉面搓。渾似湯圓不待煮,清真喚作艾窩窩。」還注說:「艾窩窩,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極爛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餡,用麵粉團成圓形,大小不一,視價而異,可以冷食。」
"艾窩窩"在元代即已有之,名"不落夾"。因明代帝、後喜食,就成了明宮小吃,稱"御艾窩窩"。後來傳入民間,衍化為"艾窩窩",亦作"愛窩窩"。
豌豆黃
年糕、切糕,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原為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清官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製法是,將豌豆磨碎、去皮、洗凈、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傳統做法還要嵌以紅棗肉。以仿膳飯庄所制最有名。
民間的糙豌豆黃兒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見於春季廟會上。例如在三月三蟠桃宮,"小棗糙豌豆黃兒"便是時令鮮品,小販們一聲"噯這小棗兒豌豆黃兒,大塊的來!"好像是給人們報出了春訊,帶來了暖意。
"糙豌豆黃兒"是用白豌豆去皮,以兩倍於豌豆的水,將豆燜爛,然後放糖炒,再加入石膏水和熟棗攪拌均勻,放入大砂鍋內,俟其冷卻成坨後,扣出來,切成像切糕一樣的菱形塊,放上小片金糕以為裝點,通常都置於罩有濕藍布的獨輪車上去賣,經營此業的大多是京東平谷、香河以及京南采育等地的老鄉。
"細豌豆黃兒"乃是清宮御膳房根據民間的小棗糙豌豆黃兒改進而成。其製法較精,是將豌豆煮爛過篩成糊,加上白糖、桂花,凝固後切成兩寸見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塊,上面放幾片蜜糕,色味俱佳,質地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屬上品。民國以後,北海公園漪瀾堂飯庄和仿膳茶社賣的即是細豌豆黃,以紙盒盛之,每盒十塊。它與雲豆糕、小窩頭等同稱宮廷小吃。
酸豆汁
豆汁這東西,不要說是外地人,就是自稱是「北京人」的新北京人(49年以後遷居北京),都受不了那股又酸又臭的味道。但是在老北京人看來,豆汁卻是提神醒腦敗火的上等飲料。

⑤ 臨安遺恨的論文摘要

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落後",大家應該記住這一真理。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⑥ 臨安哪裡有工廠可以做燈具,做畢業設計。自己設計的:需要把實物做出

有工廠可以做燈具,做畢業設
肯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