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設計 » 經管類專業畢業論文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經管類專業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25 23:28:38

『壹』 經濟管理類畢業論文

羅牛山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現狀及對策分析
摘 要
農業發展是我國民生之本,歷來一直維系著我國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的穩定,是推動國家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而我國農業的上市公司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的發展現代農業技術產業化的重要先驅,龍頭企業更是我國農業生產中先進技術生產力的典型代表。而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個區域型的綜合性農業上市公司龍頭企業,對於深入研究我國農業的上市公司結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本文主要選取以我國農業發展的有限公司龍頭企業、農業先進技術生產力的企業為代表的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作為其研究的對象,重在於研究羅牛山融資結構可能存在的不足,不足的主要原因以及其相應的融資管理對策,為有利於我國的農業企業優化的融資結構的發展提供了理論與經濟實踐的重要借鑒和參考。
在實踐中,企業的實際融資結構和成本通常實際上會受企業實際融資結構和融資方式等因素影響。一般來說企業的實際融資方式和結構越合理,企業實際融資的成本越低,這主要是由於合理的企業融資的結構和成本能夠達到促使羅牛山能夠實現投資價值收益最大化的長期發展目標。同時,合理的企業實際融資方式和結構也是羅牛山能夠成功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根基。因此,羅牛山非常的有必要通過規范和優化企業的融資行為和融資結構,從而能夠達到規范和優化企業融資方式和結構的長期發展目標。
本文以2014-2018年羅牛山的公司年度財務報告統計數據為基礎,採用比較分析法將羅牛山與融資行業財務均值及自身五年財務均值的對比做了橫向、縱向的對比,並通過系統性地閱讀、分析大量的文獻資料,借鑒國內外各種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融資結構理論和實踐經驗,並依靠羅牛山的融資優序理論對其存在的融資優序傾向和解決問題的必要性進行了評價,發現了以下問題:(1)內源融資佔比例較低,向上增長的趨勢不穩定;(2)偏好外源融資,股權融資規模較小;(3)資產負債率偏低;(4)長期債務融資比重大,且仍持續上漲。然後從企業盈利能力的因素、投資行為的因素、融資的門檻和風險因素、融資成本及企業管理層對決策的影響因素等幾個方面詳細分析了這些問題可能產生的原因。從而探索制定出與羅牛山公司本身融資結構相匹配的合理的企業融資結構策略,並有效平衡其與公司的債權人、股東之間的關系和利益沖突。具體措施如下:(1)提高盈利能力;(2)規范投資行為;(3)提高資產負債率,重視發展多渠道融資方式(4)健全債券市場,推動金融工具的創新。以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融資結構的普遍與特殊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建議,為我國其他農業公司優化融資結構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羅牛山;融資結構;內源融資;外源融資

目錄

1 緒論
1.1選題背景及意義
1.1.1研究背景
農業作為現代我國第一產業,一直以來,農業以農林牧副漁為主要的生產經營內容,涉及到了我國人民的日常生活的各個方方面面,維護著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的穩定以及保障著人民的生活幸福,是保障著我國的經濟社會健康穩定運行的重要基礎。
改革開放已經過去了四十餘年,我國的證券交易市場在交易管理、監管體制、法律體系等方面也逐漸走向成熟。在這一成熟的融資環境下,資本和市場更容易為目前農業類未上市的公司有效地籌集、融通到大量的資金,這也就為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農業類上市公司和企業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其資本和市場的優勢進行多元化的投資以進一步擴大了企業的規模和經營范圍,從而有效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和規避經營風險。目前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存在許多不合理的融資行為,許多企業的融資結構也都存在一定的問題,甚至一定程度背離了融資優序理論。除此之外,還逐漸出現了一些過分地追求短期的利益,只想盡快向市場投資者圈錢,而完全忽視了長期健康發展的中小型企業,這也就直接導致許多目前農業類上市公司已經發生了嚴重的財務危機。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下,以羅牛山為代表的一批我國農業類類上市公司既將會面臨巨大的國際市場發展機遇,又可能還會同時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目前我國的農業類類上市公司與其他國際大企業上市公司相比,明顯在規模、影響力、業績以及抵抗風險的能力都處於弱勢地位。這也使得國內眾多農業上市公司處於"內憂外患"的局勢之中。若想進一步增加我國以羅牛山為代表的農業類上市公司的競爭力,就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改善融資結構使其得到優化。
1.1.2研究目的與意義
融資方式以及結構的合理優化會使得其企業的生產和融資能力、償債的能力和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杠桿的流動性能力得以大幅提升,從而達到降低其成本,提高其經營的業績,增加其企業資產價值的目的。因此,本文依據國內外具有較高質量和權威性的文獻資料來研究羅牛山融資優序結構目前可能存在的融資傾向問題,並主要是依靠羅牛山的融資優序理論對其存在的融資優序傾向和解決問題的必要性進行了評價,探索各種適用改善於羅牛山融資優序結構的方法和措施,為其他農業類上市公司經營者降低融資的成本、獲得更大的利潤和融資發展空間,增強其綜合的競爭力發展提供了參考。
本文研究有助於其他農業生產類上市公司的融資經營者可以根據行業的不同和上市公司融資優序結構的差異等相關影響因素,制定和設計出與公司本身融資結構相匹配的合理的企業融資結構策略,並有效平衡其與公司的債權人、股東之間的關系和利益沖突。在對融資理論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大的學術性和現實意義,並同時對於實現我國經濟社會資源的優化和合理配置,促進我們的社會和經濟的增長,推動社會資本和市場的完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內外文獻綜述
(1)關於融資結構理論的文獻回顧
20世紀初我國開始出現關於我國投融資結構優化理論的研究和探索,這一研究方面國外的學者率先對這一研究領域也開展了許多密切相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學術研究成果。其中,美國著名經濟學者David Durand(1952年)總結了美國的企業資本結構理論,將其資本結構分為凈經營收益理論、凈收益理論以及美國的折衷經濟理論收益法三類。其中,凈經營收益理論收益法認為當企業的債務清償成本和企業權益成本固定保持不變時,企業的負債成本佔比越大,其資產附加值越高。而凈經營收益理論則持另一個觀點,認為企業自身的價值並不直接受企業財務成本杠桿的影響。不久後,美國的學者Modigliani和Miller(1958年)先後提出了著名的MM權衡理論,其觀點就是指出在企業資本市場有效且無稅等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資本結構和其融資方式與企業的市場經濟價值基本無關。隨後,在MM理論的影響下,企業融資的方式與影響公司經營績效的理論又一次有了新的研究發展Robichek(1967年)、Rubinmstein(1973年)、Kraus(1973年)、Scott(1976年)、Mayers(1984年)先後提出了權衡的理論。該權衡理論的觀點是認為資本市場結構的最理想狀態下的平衡應該就是通過稅盾的效應與企業的財務費用和企業的代理成本之間達到平衡。
我國學者在企業融資的結構理論上的深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對國外專家學者研究企業融資情況的成果進行評述或介紹和完善,還沒有新融資結構理論的研究成果出現。張維迎(1995年)對國外的激勵管理模型、控制模型和國內的信號傳遞管理模型的研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吳沖鋒、范曉虎和陳很榮(2000年)分三個階段對國外的企業融資結構理論的形成過程及其成果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評述。
(2)關於企業融資選擇理論的研究
國外關於企業控制權融資方式選擇的控制權理論主要分為融資優序理論和控制權理論。關於控制權的理論,Jensen和外源理論Mcekling(1976年)指出,在上市公司的多數股權在大股東控制的實際情況下,大小股東之間的矛盾和利益沖突更多地表現為代理問題。關於融資優序理論,Myers(1984年)提出了企業融資選擇優序控制權理論,即我們認為通過內源企業融資更多地具有降低企業融資的成本,提高企業投資收益和效率的重要作用,因此企業在正確選擇融資的方式時,應先內源後選擇外源。以企業信息不對稱為理論基礎,Majluf和Myers(1984年)通過研究構建了企業信息非對稱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投資決策模型,證實了(1)在企業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股東與公司管理層與市場投資者之間相比有更多的機會可以獲取更多非公開的直接影響其預期投資收益的外源融資相關數據和信息,從而使股東達到"自利";(2)對比外源融資,內源融資具有成本和風險比較低的優勢。
我國的學者們在國外專家學者深入研究的寶貴經驗基礎上,結合了中國實際的情況,提出了以下的結論:程書萍(2001年)指出現在上市公司在融資結構中的比重的不斷增加主要是受上市公司的股權偏好的直接影響,且對上市公司股權的融資偏好主要是對低廉的股權融資管理成本、低效的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以及對失衡的股權融資管理體系的一種理性融資選擇。
(3)關於融資結構影響因素的文獻回顧
國外已經有許多的學者通過理論和實證的方法對企業融資結構盈利水平影響杠桿率因素的重要性進行了深入研究,Friend、Mehran(1992年)等國家的學者在研究中發現管理者對企業持股的比例與企業債權的多少負是正相關的。zingales與mehrajan(1995年)的研究發現企業盈利杠桿率的水平在很多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中是與該國家企業的債權和杠桿比率的多少呈現正負相關。
國內一些專家學者在對融資結構理論的研究基礎上,結合了我國的國情,主要是運用理論和實證的手段對於我國上市企業公司進行融資結構以及影響融資決策因素的研究展開了深入研究。黃泰岩,侯利(2001年)等人認為融資成本、風險和收益的控制權,制度經濟環境變數和其他宏觀經濟環境變數等因素會影響我國企業進行融資和決策。王玉榮(2005年)發現我國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與其主營業務獲利的能力、非債權稅盾、收入的波動性等因素呈負相關,而與上市公司的規模、成長性、有形資產的比率、非流通股的比率等因素呈正相關。
姚瓊(2003年)實證驗證了企業的規模、經營風險、資產的實質性是影響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的最主要因素,次要影響因素是則是企業的成長性、盈利性以及對行業發展。在此研究驗證上述結論的基礎上,田洪紅,歐瑞秋(2017年)通過上述實證分析研究進一步證實了:公司法人股比例、國家股比例、董事會會議的出席次數與對股權管理者融資的偏好顯著正相關;而第一大股東與法人持股的比例、大股東的投資聯盟與對股權融資的偏好顯著性呈負相關。
(4)關於融資結構現狀及優化的文獻回顧
國內一些專家學者在對融資結構選擇理論以及對企業股本和融資結構選擇理論的研究基礎上,具體分析了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的發展現狀,並對此提出了一些融資結構優化的建議。孫世敏,徐亮(2004年)和曹衛華(2004年都發現)目前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融資行為與西方現代中國企業管理關於資本結構的理論並不一致,表現出較強的債權和股權融資偏好的現象,這種情況可能直接導致企業資本結構的扭曲。葛永波(2007年)國外學者發現盡管我國的農業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選擇行為基本吻合西方企業融資啄食構選擇理論的"內源融資—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兩種偏好的順序,但是企業融資的偏好與企業融資的結構特徵之間仍然存在明顯的背離偏好現象。
在此次課題的研究基礎上,溫軍,楊斌,李湛(2007年)的研究發現了中國上市公司的融資方式和結構發生了由「股」到「債」的轉變,並進一步指出未來中國的銀行應進一步加快和發展直接向債券市場,穩步發展企業股票市場,擴大直接融資融資的規模和比重,以有效防範和化解商業銀行債權風險,實現中小企業多渠道直接融資。
1.2.2 文獻評述
通過以上國內和國外的相關文獻對比和綜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我國較發達國家在對融資結構的研究起步較晚,而發達國家的研究已經步入了成熟期,而實際上我國目前只是進一步借鑒和研究完善國外比較成熟的融資相關研究理論。國內外學者對於融資影響因素方面都運用了實證等研究的方法對其進行驗證,並且對結構的宏觀影響因素和對企業內部經濟影響因素的綜合考慮做得比較全面。在對優化融資結構方面,國外的研究學者發現嚴格遵循對融資優序的理論有利於對企業進一步調整和改善內部融資結構。
國內的研究多是探討如何從股權和債權融資入手優化企業的融資結構。本文以這些豐富的學術文獻和資源的綜合研究基礎,結合近年來關於我國的農業類上市公司的融資方式和結構的發展現狀,將為本文深入研究的農業類上市的公司關於企業融資方式和結構如何優化的研究工作開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科學方法的指導。
1.3論文內容及框架
論文的研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章,緒論。這一章主要是介紹了羅牛山農業行業的背景以及羅牛山的發展歷程,研究這一內容的重要意義、國內外有關文獻的綜述、研究的框架、研究的方法和本文研究創新的特點。
第二章為具體的融資基本的理論,詳細地介紹了企業融資的方式、融資的結構以及融資成本等基本融資理論。
第三章重點分析了羅牛山公司經營和融資的現狀、造成的結構性問題及其它導致結構性問題的原因。其中,從羅牛山的融資結構及其股權結構和負債結構對羅牛山的公司融資結構現狀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四章提出改善羅牛山融資渠道的對策。這一章中,以當前羅牛山公司融資結構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基礎,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給出了改良措施。
第五章,結論與展望。對於文章全文內容進行了分析總結,並就此項目進行未來的戰略展望。
1.4 研究方法
1.4.1文獻研究法
借鑒了農業類上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與融資結構相關的理論以及對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相關的研究,為本文的深入研究分析奠定了理論的基礎。
1.4.2 案例分析法
全文以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為研究對象,針對美的集團定向增發這一融資行為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融資結構進行分析並試圖找出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1.4.3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在研究過程中充分利用圖標工具進行分析,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1.5論文的創新點
本文主要是在業內專家學者們的研究基礎上結合對特定的一家農業企業的融資結構的現狀和特點進行了描述性的統計和分析,在進這一過程中,首先分析和描述了羅牛山的融資現狀及結構特點,然後再分別分析了融資結構在股權結構中的股份融資性質和負債結構時間性質中的表現,探討了羅牛山融資優序結構目前可能存在的融資偏好問題,探討了羅牛山融資結構中存在的問題並推究其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而比較有針對性地對羅牛山優化融資結構的研究優化發展提出了改進措施和方法,為其他農業上市公司經營者優化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優化農業類融資型負債結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理論參考,具有一定的理論實踐研究價值。
2 融資基本理論
2.1 融資方式
2.1.1 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
融資的方式按照其資金來源和途徑的不同可以大致分為傳統的外源融資與傳統的內源融資。內源主要指的是企業自身在生產活動中積累的資金,而外源融資主要是指所融資金主要來自於企業外部的其他社會經濟主體,也就是說資金來自社會閑散資金。折舊和留存收益共同構成了企業內源融資。向企業外部主體融資的外源融資會產生一定的融資成本,企業存在償還壓力。外源融資的融資成本和風險都要高於內源融資。但企業的規模和收益的積累能力都會限制內源融資的規模。因此,當企業內源融資規模不足以進一步擴大再生產,往往會搭配外源融資實現資金的融通。
2.1.2 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
融資方式按照資金來源途徑的不同可以分為外源融資與內源融資,其中外源融資是指所需的資金來自於企業外部的其他經濟主體,也就是說從社會獲得的資金。內源融資主要是企業自己擁有的資金和正常投入產出運營過程中的資金積累部分。留存收益與計提的折舊是內源融資的主要構成成分。折舊是為維持企業簡單再生產用來重置損耗固定資產價值,而留存收益由未分配利潤和盈餘公積構成,所以,留存收益是企業內源融資的主要渠道。外源融資會發生一些成本費用,並存在支付危機,所以其與內源融資相比融資成本較高、融資風險較大。內源融資規模的大小會受到企業本身積累能力有限性的約束,因此,當其不能滿足企業擴大再生產的要求時,企業會根據本身的經營狀況選擇相應的方式實行外源融資。
2.2 融資結構
融資結構即資金的來源結構,是指企業的生產要素來自不同渠道所形成的結構情況。它是由資產負債表右半部分構成的,即所有者權益、短期和長期負債等會計科目中各自數額的佔比情況。融資結構特徵的表示方法會隨融資方式劃分種類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當融資方式分成外源融資和內源融資時,此時公司的融資結構會以資金來源途徑結構的形式來表示。當以時間長短來劃分融資資金時,此時公司的融資結構就會以資金的期限結構來表示。融資結構本質上代表著企業的生產要素供給者之間的經濟關系,所以它決定企業的權力分配結構。
2.3 融資成本
融資成本是資金使用者使用提供者提供的資金必須付出的代價和支付的報酬。公司的融資成本由資金使用費和融資費用構成。融資費用就是發生在公司籌集資金過程中的各種交易費用。資金使用費就是公司獲得資金使用權支付的費用。一般情況下,公司會以成本最小的原則進行融資決策,從而影響融資結構。
3 羅牛山公司融資現狀、問題及原因分析
3.1 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簡介及行業融資結構現狀
3.1.1 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碼:000735),是我國第一家「菜籃子」股份制企業。公司注冊資本8.8億元,總資產20多億元。2002年,公司被評定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經過10多年的發展時間,羅牛山逐漸成為海南省規模最大、配套最完備、實力最雄厚的畜牧龍頭企業。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種豬育種基地和文昌雞育種基地建有海南省最大的「菜籃子」工程基地、種苗繁殖供應基地、商品豬生產基地和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等生產基地,逐步形成了以畜牧業為主的十大配套體系。公司在畜牧業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食品加工、市場與物流、教育與科研推廣、房地產等業務。
羅牛山2013、2014、2015年度連續三年進入海南省企業百強榜的前30名。目前公司經營范圍包括了農業綜合開發、農產品種植和農業加工、高科技產業、旅遊項目、工貿文化項目,資產管理(不含金融資產)、招商投資咨詢等等。截至2018年羅牛山主營業務包括三大業務板塊:大農業、房地產業務、教育業務,其中以大農業為主,以房地產業務、教育產業為輔。
3.1.2 農業上市公司融資現狀
表1 2014-2018年農業類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現狀的比較分析

我們由表1可知,農業上市公司的內源融資佔比五年均值是53.21%,占總融資額的一半以上,略高於外源融資佔比的五年均值46.79%。所以目前為止,內源融資在農業類上市公司的融資總規模中占重要地位。五年以來,股權融資在外源融資比重一直高於債務融資,留存收益比重也一直高於折舊融資,且留存收益比重均遠遠高於債權和股權融資比重。由此可見,2014-2018年我國農業類上市公司實施的融資戰略是符合融資優序理論提出的內源後外源的原則。
3.3 羅牛山融資結構存在的問題
3.3.1 內源融資規模小,偏好債務融資
(1)內源融資佔比例較低,向上增長的趨勢不穩定
表6 2014-2018羅牛山融資結構情況表(單位:%)

內源融資作為一種成本最低,且風險較小的融資方式,絕大多數企業都會優先選擇的融資方式。然而在實踐中往往並非如此,由表2和表6我們可以看到2014-2018年五年的內源融資比例大約都在20%-40%,相對於超過65%的外源融資佔比而言實在是過少了。
一方面羅牛山由於折舊的不穩定增長導致的內源融資規模小,另一方面,羅牛山經營效益的不穩定增長,也導致企業留存收益不能穩定增長這都導致可利用的內部資金數量少。從而導致羅牛山雖希望使用內部資金,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內源融資佔比在2014-2016年處於一個下降期,從2014年的30.04%下降到2018年的20.37%。2016-2018年一直處在上升期,從2016年的20.37%上升到2018年的34.05%,因此這幾年羅牛山的融資結構得到了較好的改善。但其內源融資佔比仍與行業均值53.21%有較大的差距,這種外源融資比例大大超過內源融資比例的狀況不利於公司健康的發展。

表7 2014-2018羅牛山重要指標分析分析(單位:%)

表8 2014-2018年內源融資增長率比較分析(單位:%)

由表7可知,通過對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至2018年公司股票成長性指標以及盈利性指標的研究發現,從整體趨勢來看,羅牛山的凈利潤顯著增加、每股收益以及凈資產收益率都有小幅度增長,營業收入在2014年、2015年和2018年都出現了負增長。由表7和表8可知,羅牛山的留存收益增長率與其凈利潤增長率相匹配,2014-2016年內源融資呈負增長趨勢,2017年和2018年逐漸上升。
(2)偏好外源融資,股權融資規模較小
西方許多發達案國家的實踐已經驗證了內部資金應該是企業最優先考慮的融資方式,外部資金應該作為內部資金不足時的備選。
由表2可以知道,外源融資的構成中,股權融資比例的均值是7.63%,債務融資比例的均值為92.37%,這說明以債務方式獲取資金是外源融資來源的主要途徑。外源融資中,股權融資比重遠低於債務融資,且仍有下降的趨勢。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2014-2015年債務融資比例從69.96%上升到72.79%,2016年下降至49.23%,2017-2018年債務融資比例先上升至65.88%,後又下降到56.11%。而股權融資比例除了2016年為30.39%,其餘年份均為0,這說明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融資一直以來的規模外源都與債務融資規模相差懸殊,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融資的結構並不合理。
3.3.2 債務融資結構不合理
(1)資產負債率偏低

圖1 2014-2018羅牛山負債情況分析(單位:%)
當前學者們普遍認為50%-60%是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較為合理的區間。而羅牛山五年間只有2014、2015年資產負債率處於這個區間,五年均值為47.05%,財務杠桿水平較低,不利於產生杠桿收益和稅盾收益。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長期穩定在一種比較低的狀態。
(2)長期債務融資比重大,且仍持續上漲
由表4可知,在債務融資結構中,長期債務融資比例在2014-2016年逐漸下降,但在之後持續上漲;短期債務融資佔比則在2016年以後一直處於下降趨勢。2016年,短期債務融資比例為25.59%,短期融資占債務融資的比例為51.98%。
但到了2018年短期融資佔比、短期融資占債務融資比例分別下降到了23.33%、41.58%,另一方面,長期債務融資比例升到32.78%,長期債務融資占債務融資比例上升到58.42%。這說明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這幾年在債務融資方面越來越依賴長期債務融資,短期債務融資在總債務中重要性越來越低。
在實踐中,短期融資能省利息費用,但是如果大環境內經濟衰退,公司的短期融資會給公司帶來很大的現金流壓力,或者更嚴重一點,可能導致重大的虧損或破產。因此,農業上市公司的債務融資中長期融資比例較大也有一定優勢。但目前這種長短期債務融資的失衡的狀況還在進一步加劇,有可能會引發收支性財務風險。
3.4 羅牛山導致問題的原因
3.4.1 盈利能力因素
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內源融資比例本身就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且其留存收益的占內源融資的比例也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這說明羅牛山自身的盈利能力較弱,沒有充足的內部資金來滿足公司的業務需要。
農業本身的弱質性具體表現為盈利能力較低,極易受季節和政策變化的影響。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產業是畜牧業,自然也受其影響。除此之外,這幾年國際市場穀物飼料的成本上升,羅牛山飼養成本也隨之上升,。而近幾年國內豬瘟頻發,羅牛山的生豬產量也受到影響,產量降低,這導致羅牛山主營業務收入減少,這導致主營業務的利潤減少。這共同導致了凈利潤大幅降低。如果這種情況一直沒能得到改善,將會導致羅牛山積極發展「副業」以增加企業的收入,並給股東以滿意的業績。
2016年以後羅牛山的內源融資比例及留存收益占內源融資的比例雖有提高,但企業留存收益還是太少,與行業仍有較大差距。由此可見羅牛山難以獲得足夠的內部融資,所以促使企業更多選擇外源融資。

『貳』 請問經濟類專業畢業論文如何選題及實例

經濟類專業畢業論文的選題和寫作 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是結束在校學習過程的最後步驟。在兩年或是三年的時間里,我們系統地學習了經濟類類專業的基礎課、專業課和相關的技能課程。這些課程是一個緊密聯系、密切相關的一個統一整體。了解課程之間的關系,並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綜合能力的訓練,也是教學計劃所要求的。而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實際上正是我們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某一問題的過程,能否順利地完成畢業,將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是否具有了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也是我們進行自我檢查的過程。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知識的吸收過程,但吸收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知識的輸出——將所學的各種知識轉化為能力,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解決社會實踐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我們所解決的問題越多,社會就會更多地承認我們的價值。反之,很難接受我們。完成畢業論文,正是我們對社會所提出的問題的回答,是我們接受社會檢查的最佳途徑。一篇文章的寫作無非是兩個問題:一是寫什麼,二是怎麼寫。應如何去進行經濟類專業的畢業論文的寫作?這是我們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特別是對於那些初次提筆寫文章的同學來講,畢業論文的寫作往往使他們感到手足無措,在此,我們針對經濟類專業的畢業論文寫作,提出一些參考意見,以利於畢業論文寫作順利完成。 一、畢業作業的形式 總的來講,經濟類專業的畢業作業的文體形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是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對於經濟類專業來說,學術論文主要是闡述作者在研究經濟類理論、方法等方面所獲得的新見解。若只是重復別人的觀點,就不稱其為學術論文。學術論文在寫作上要求很高,它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嚴密的邏輯性,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應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因此,它需要具備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和佔有較詳細、充足的第一手資料。 2、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根據調查研究成果寫出來的反映客觀事物的書面報告。它通過對某一工作、事件、問題、經驗、教訓等進行周密的調查,在佔有充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引出正確的結論。選擇此種形式的畢業作業文體,是以佔有較充分的實際資料為前提條件的,同時寫作時還應注意: ⑴所調查的單位或事項應具有普遍代表性。 ⑵調查報告必須要反映問題,總結出經驗教訓。 寫調查報告時,不僅要敘述某一單位在某一方面是如何去做的,更要總結出有什麼先進經驗值得推廣,有什麼教訓值得吸取。若只是敘述流水賬,那麼,該調查報告是沒有意義的。 3、經驗介紹 經驗介紹類似於調查報告,二者的區別主要在於作者闡述的角度不同。調查報告通常是以第三者身份進行闡述的。經驗介紹通常以當事人的身份進行闡述,可以介紹成功的經驗,但要進行總結,也可以介紹失敗的教訓,但要找出原因,並探求對應的措施。至關重要的是,經驗介紹具有啟發性和指導性,切忌空洞、無意義。 二、寫作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 1、要以三個代表思想理論為指導 在寫作畢業論文時,應探討中國特色的、適合我國國情的經濟類理論和方法。 2、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在寫作中應注意克服下面幾種傾向: ⑴缺乏正確理論的指導,只是對實際情況的羅列。 ⑵缺乏以實踐為基礎的理論空談。 ⑶理論與實際的簡單相加。 3、應具有嚴格的科學性 ⑴在立論上不能帶有個人的好惡偏見,不能主觀臆造,而應老老實實地從實際出發,得出符合實際情況的結論。 ⑵論據要建立在周密觀察、充分佔有各種所需材料的基礎上,以此做為立論的依據。 ⑶在論證上要經得起推敲,使其嚴謹而富有邏輯性。 4、要有一定的創建性 在進行畢業論文的寫作時,我們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和借用別人總結的現成資料,但應當注意:借用並不意味著照抄照搬,而是要靈活運用,有所繼承、有所舍棄,要有一定的創見性。即在畢業論文之中要有自己的見解,其出於所學的理論知識,源於借用的各種資料,但又有獨到之處。 5、要保證真實性 真實性是完成畢業論文的必要保證。這里所講的真實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⑴各種資料必須要真實可靠,不能自己編造。 ⑵切忌照搬抄襲。

『叄』 請問經濟類專業畢業論文如何選題及實例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三、經濟類畢業論文的選題 確定怎樣的論文題目,即選定一個什麼樣的論題,這是撰寫畢業論文時首先會碰到的一個問題。 確定一個論文的題目寥寥幾個字,該是非常容易的吧?也不盡然。不要小看那幾個字、十幾個字的題目,它是論文的「眉目」,能夠顯精神、傳神韻,見水平。作者研究的方向、成果、文章的內容、意義,全篇的格調、色彩等,在好的論文題目上就大體都反映出來了。一般來說,先研究後定題則「易」,先定題再研究則「難」。 既然論題來自研究,是研究之後的必然結果,那麼,平常的學習和研究就要得其法,要善於發現問題。思維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問題裝得多,思索、鑽研得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論文」的「論題」自然就產生了。 那麼,我們應當怎樣選擇畢業論文的題目呢? ⑴經濟類專業的畢業論文題目,應在本專業的范圍以內選擇,否則難以檢驗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在經濟類專業范圍以內可供選擇的題目很多,我們應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及佔有的資料來選擇,因為對於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平時學習所花的時間較多,內容也比較熟悉,而且興趣可以引發出創造性的見解,這是寫作畢業論文的先決條件。否則,光憑興趣而無資料佔有做保障,文章也不會成功。 ⑵結合自己的能力,選擇大小適中的題目。只有選擇與自己的能力相適應的題目才能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如果好高騖遠,脫離了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題目過大過難,很可能半途而廢。當然,過分保守,也是無益的。本來自己已經佔有了一定的資料,專業基礎知識也比較厚實,又有較好的研究能力,甚至對某些問題已有一定的見解,但由於選擇了一個較細小偏易的題目,這勢必影響自己真實水平的發揮。 ⑶充分考慮客觀條件的影響。如:能否搜集到充足、有用的資料、調查場地、指導教師的專業水平等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也都影響著畢業論文的寫作。 四、經濟類論文材料的重要性及如何搜集材料 詳細地佔有材料,這是一切研究工作的起點。科學研究本質上是一種發現:發現事物內在的規律,揭示其蘊含的真諦。而規律總是存在於大量的現象之中的。真諦,總是蘊含在紛繁的材料之內的。因而詳細地佔有材料,從這些材料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結論,這就是一切科學研究的宗旨。因此,首先是佔有材料,然後從材料中引出結論至關重要。 既然材料如此重要,那麼如何搜集材料呢?搜集材料的方法很多,象剪貼書報,上網瀏覽,寫筆記、實地社會調查、實驗操作等,都是很好的方法。但最方便、最靈活的方法還是制論點摘要卡片。它內容單一,使用方便,利於保存。做的時候摘要要規矩,作者篇名、出處(書名、出版年月、頁碼或刊名,期數等)要逐項寫出,不能短缺,內容要忠於原文,准確無誤。 五、經濟類論文的基本格式與要求 論文的結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謀篇布局,是有規律可循的。規范的經濟類論文結構一般應有論文的前置部分(多數要求中英文對照)、論文的主體部分、論文的文尾三大部分構成。前置部分主要包括標題、內容摘要、關鍵詞,主體部分包括緒論(或引論)、本論、結論,文尾部分包括致謝、附註說明、參考文獻。 ㈠標題 標題又稱題目、題名。它是以最確切、最簡潔的詞語反映文中最重要的特定的內容的邏輯組合。論文標題一般要滿足:一是准確概括論文內容,力求題文相符;二是標題要有創新、引人入勝;三是盡量簡明扼要,使讀者一目瞭然,容易記住。 ㈡內容摘要是對經濟類論文內容以第三者的獨立角度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一般應有陳述的對象、方法、結論等,但側重於結論。內容摘要自身要能夠獨立成篇,是一篇可獨立使用的完整短文,以不超過300字為宜。 ㈢關鍵詞 摘錄關鍵詞是為了便於文獻標引與檢查,揭示出論文將圍繞哪些方面展開論述的。一般應選取3——8個詞作關鍵詞。 ㈣正文 1、緒論或引言 它是畢業論文的開場白(或)前言,一般只是交代清楚寫作的緣由,提出論證的問題,引出本論,所以提出論證的問題是緒論的核心部分。提出問題要明確具體、開門見山,不要離題萬里,更不要用很長的篇幅去寫自己的心得與感受,這部分在整篇論文中所佔的比例要小。 2、本論 它是畢業論文的主體,是展開論題、表達作者成果的部分,是內容最豐富、最集中的地方。這部分對緒論中提出的問題要進行具體的闡述和論證。它要求材料要豐富、典型、新穎,觀點和材料要高度統一;論證要符合邏輯規律。本論的結構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並列式,二是推進式。 3、結論 結論是畢業論文通過嚴密論證得到的結果,是全文的收尾部分。這里必須十分強調的是:結論應該是緒論中提到的、本論中分析論證的,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必然結果。結論的措詞,要嚴謹科學、恰如其分,它既與緒論中提出的、本論中論證的內容完全一致,又不能在文字上重復。 ㈣字數、字體、序號要求 1.字數:本科不低於8000字,專科不低於6000字 2.字體:正文標題用黑體、三號字列印,標題下面不再標明作者姓名。正文一般用宋體小四號字列印。文章中的一級標題用黑體、四號字列印,並且前後要一致。參考文獻五號宋體。(具體祥見範文)全文的文字格式要統一。獨立成行的標題後面不再加標點符號。 3.序號:全文的序號編排要規范。各層次系統為: 第一層:一、二、三、…; 第二層:(一)(二)(三)…; 第三層:l. 2. 3… ; 第四層:(l)(2)(3)…; 第五層:1) 2) 3) …。 第一、二層次標題應單獨成行,第三、四、五層次標題可與文章其他內容同列一行。每頁要編頁號,置於右下角。 ㈤致謝 ㈥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指論文寫作過程中所參閱的各種資料,應附在論文末尾加以說明。參考文獻目錄按引用順序排列,但可以省略引注的頁碼。參考文獻有多種意義:作為闡發作者見地的佐證或背景資料;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或經典論述;表示對他人理論或成果的繼承、借鑒或商榷等,反映作者對情報吸收、利用的程度。 六、經濟類論文寫作中注意的問題 ㈠要力求出新 寫論文最忌「人雲亦雲」,蹈人舊轍。俗話說,文章最忌隨人後。一雷同就全無價值了。所以,要力求出新,有屬於自己的東西,要有新「意」,觀點新穎頗有見地;「角度」要新,論述別致,善於歸納,富於總結性。 ㈡觀點和材料相統一 闡明自己的觀點時要有材料的支持;擺材料的時候考慮所要說明的觀點。這二者,即觀點和材料,論點和論據,一定要相結合,相統一。 ㈢先擬訂提綱,然後動筆 這對論文寫作是絕對必要的,論文的精神就在其綱目、間架之上,提綱好不好,對論文寫作影響極大。所以要在擬提綱上多花時間和力氣,先不忙動筆,先把提綱搞細密,搞扎實,與其修改論文,不如多修改提綱。 ㈣行文用語講究分寸 論文要准確、精密、嚴謹。根據不足,不可隨意下斷言;把握不準,不要說絕、說死。結論的語言要簡練、明確,經得起推敲。
麻煩採納,謝謝!

『肆』 經濟學畢業論文題目

學術堂整理了自十五個經濟學畢業論文題目供大家進行參考:

1、產業鏈競爭力理論研究

2、產業投資基金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

3、城市交通與城市空間演化相互作用機制研究

4、城鄉一體化的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以成都市為例

5、城鎮住房分類供應與保障制度研究

6、創意產業發展與中國經濟轉型的互動研究

7、創意產業與區域經濟增長互動發展研究

8、促進中部崛起研究

9、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

10、低碳經濟範式下的環境保護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1、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監管研究

12、東北地區區域城市空間重構機制與路徑研究

13、東北亞區域能源安全與能源合作研究

14、都市旅遊發展與政府職能研究

15、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研究

『伍』 請問經濟類的什麼樣的本科畢業論文比較好寫容易通過的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傳媒經濟學--傳媒經濟學思考

傳媒經濟學成為近年研究熱點,今年5月,第七屆世界傳媒經濟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共收到學術論文140多篇,共有30名國內學者宣讀了論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內傳媒經濟學研究的總體水平。但是從這些論文看,國內傳媒經濟學研究還存在一些誤區,與國外同類研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這是學科發展的特定階段必然產生的現象。但我們必須認清現狀,明確傳媒經濟學的研究方向,以建成有本土特色的傳媒經濟學科體系。

需要應用研究,也需要基礎研究

傳媒經濟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是傳媒經濟學賴以騰飛的兩翼,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科學史表明,一門學科生命力的大小,不僅取決於社會對這門學科的需要程度,還取決於這門學科基礎理論的扎實、深厚程度。傳媒經濟學一開始就是為了解決傳媒運作實際問題而產生、發展起來的,所以在應用領域取得了巨大成績。但另一方面,因此漸漸滋長了一種價值取向:傳媒經濟學研究要解決實際問題,要有經濟效益,進行應用研究才是正道,研究那些抽象理論有何用?於是,在當今傳媒經濟學研究中,出現了輕視基礎理論研究的傾向。

這種傳媒經濟學研究的功利傾向影響了傳媒經濟學科的成長,現階段的傳媒經濟學研究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實用主義———有不少成果乃是傳播經驗和教訓的總結;二是依附於其他學科(如經濟學、新聞學、傳播學、管理學、營銷學等等);三是由於各個學科的研究者對傳媒經濟進行多角度、多學科、多層面、多方法的考察,因而,關於傳媒經濟的內涵、外延、要素、功能,關於傳媒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目的、任務、方法、內容等問題上的見解,眾說紛紜,各執一詞,莫衷一是,「商榷」文章不斷。一些文章甚至不屑於進行此類劃分和定義,完全憑自己對傳媒經濟的常識性理解來展開研究,使得當前的傳媒經濟學研究出現了一定的混亂局面。

僅以傳媒經濟學的定義為例,就出現了許多紛爭。現在傳媒經濟學的研究者中除了原來研究傳播學的以外,還有許多是從其他學科轉過來的,各學科的研究者都試圖把傳媒經濟學朝著自己研究方向上靠。原先研究經濟學的學者認為:傳媒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的一些知識來回答新聞傳播領域的一些經濟現象,必須用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傳媒問題;研究管理學的人認為:傳媒經濟學是關於傳媒業經營和管理問題的研究;傳播學研究出身的學者則認為:傳媒經濟學是研究媒介傳播過程中產生的經濟關系的學科。定義的紛爭加劇了「傳媒經濟學到底是什麼」的疑問。確實,它是什麼,至今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研究范圍難以確定,那麼傳媒經濟學是單單考察報刊、廣電、網路等媒體,還是包括印刷、造紙、采編、廣告、出版發行等支撐其發展的產業鏈上的各環節,抑或包括數字技術支撐、電信、網路、數字信號處理、傳輸技術等?是以媒體為研究主體,研究媒體在傳媒運作中所起的作用和獲得的成效,還是以受眾為研究主體,研究受眾在傳媒運作中獲得的利益和受到的影響?是研究單純的傳媒經濟活動,還是研究包括影響傳媒經濟活動的政策、法律、社會大背景?這些問題,現在都還沒有解決。

傳媒經濟學的歸屬也成了問題,一些人認為傳媒經濟學是新聞傳播學和經濟學的交叉學科。如趙化勇在《電視媒介經濟學》序言中提到:「電視媒介經營管理研究屬於新聞傳播學與經濟學交叉的產物。」另一些人則認為傳媒經濟學是個獨立的應用學科。這里又可分為很多觀點:

有認為傳媒經濟學是新聞傳播學下屬的應用學科的,如周鴻鐸教授:「傳媒經濟是應用傳播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人們利用建立在高科技基礎上的、以傳播信息為主要任務的各種傳播媒介的傳播活動的投入與產出的比例關系,以及由它所引起的各類經濟活動及其運行規律。」有認為傳媒經濟學是經濟學下屬的應用學科,如金碚教授在《報業經濟學》提到:「報業經濟學是微觀經濟學和產業經濟學在報業領域的延伸。」也有人認為它應屬於管理學、營銷學等。無論是哪種劃分,似乎傳媒經濟學就是個大雜燴。

顯然,從這些紛爭中建立一門與各相關學科相區別的、有自己獨特而確定的研究對象、目的、任務、內容的傳媒經濟學是困難的。必須藉助基礎理論研究,對寓於各相關學科中的要素進行理性抽象,從而把與各相關要領相關學科混合、粘結在一起的概念、原理從這些概念、學科中剝離、獨立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明確傳媒經濟學獨特的不與其他學科相混淆的研究對象、目的、任務、內容,並制訂出傳媒經濟學的發展戰略。

回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當傳播學剛引進時也呈現出與今天的傳媒經濟學研究紛爭不斷的現象,這或許是一個新學科引進的必然過程。

當時也有一批學者發出呼籲,要重視傳播學基礎理論研究,僅僅關於新聞、傳播的定義就討論了很多年。檢索當時的論文,有關新聞定義、傳播功能、傳播模式、傳播效果研究的討論比比皆是。當然,大討論的結果是可喜的,至今,關於新聞學、傳播學基礎理論已基本定型,新聞學、傳播學都已走向成熟,形成了完備的學科體系。同樣,傳媒經濟學的引進也應實施這樣的重視基礎研究的思路,根扎得深了,才能枝葉繁茂。

在當前傳媒經濟學界厚此薄彼,重應用研究而輕基礎理論研究的背景下,有必要強調重視傳媒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但在第七屆世界傳媒經濟學術會議上,所有國內學者提交的幾十篇論文中,只有安徽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梅笑冬提交的論文《對傳媒業流通產業性質的初步認識》屬於探討基礎理論問題的。看來,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已是當務之急。

需要宏觀研究,也需要微觀研究

傳媒經濟學需要宏觀研究,但更需要貼近實際、指導實踐的宏觀研究;需要微觀研究,但更需要能抽象出來、引申為普遍原理的微觀研究。

從這次會議提交的論文來看,從宏觀方面研究傳媒經濟的論文居多,探討傳媒體制改革思路、研究報業發展趨勢、思考電視產業發展戰略等方面的論文比比皆是,這主要源於中國傳媒經濟的特殊性。在上個世紀80年代前,傳媒的市場化還是一個需要避諱的話題,此後,傳媒市場逐漸放開,這是個變化的過程,傳媒管理機構在逐步完善和發展適合國情的傳媒政策體系,調整和變革不斷,文化體制改革正在不斷深化。在此前提下,研究傳媒經濟,就不得不緊跟傳媒政策變化,研究影響傳媒運作的大環境變化及對傳媒運作造成的影響和前景展望,這是特定研究階段的必然。

同樣,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傳媒經濟運作都與它們的媒介政策、法律法規分不開。與中國相比,只是西方國家的傳媒政策法律體系已趨於完善,不需太多調整。表現在傳媒經濟的研究上,就是研究宏觀傳媒環境少,研究微觀傳媒運作多。

但是,現在傳媒經濟的宏觀研究卻存在著不貼近實際,難以指導傳媒實際運作的問題。建議引入報刊的退出機制,但卻不提及報刊退出之後,原有人員怎麼安置、遺留下來的債權債務問題怎麼解決;呼籲傳媒集團整合由物理變化轉為化學反應,但如何去實現,如何有效合理整合資源,卻拿不出有效措施來;討論打破行業壁壘,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但卻未考慮引進多元資本後,如何管理多元資本、多元資本如何利益分成的問題;強調應明確傳媒產權,強化產權責任,卻忽視了傳媒產業的現狀……。傳媒經濟學要成為顯學,要形成自己的學科體系,必須加強學界與傳媒業界的溝通與交流,以實踐來推動理論,以理論來指導實踐。

傳媒經濟的微觀研究少,而且,許多微觀研究屬於媒體的成果展示,或經驗介紹,業內人士戲稱為「述職報告」。此類研究的特點表現在:

以偏概全,常將某媒體的成功歸功於某一項新措施的實施,而不考慮其他因素;就現象談現象,就問題說問題,研究深度不夠;重感性思維、輕理性研究,很少運用數理邏輯及經濟學理論構建傳媒經濟模型;研究中描述性、解釋性成果居多,預測性成果較少;理論性不夠,對於媒體運營實踐的指導性不強。這些微觀研究不具備科研成果特性,無法抽象成普遍原理,很難被推廣,成果作用也得不到發揮。

針對這種微觀研究現狀,應構建傳媒經濟學的基礎性研究模型體系,使其成為一般性的媒體經濟實踐決策的科學依據。構建傳媒經濟學的基礎性研究模型體系很可能並不完全等同傳媒經濟運作的實際情況,但是它至少可以幫助我們抓住傳媒經濟分析的核心問題。只要靈活應用,便可幫助人們更好地解釋、分析、預測傳媒經濟運行的規律,幫助傳媒經營者制定運營策略。

需要定量研究,也需要定性研究

傳媒經濟學不僅需要定量研究,也需要定性研究。

既要避免過分重視定性,輕視定量的研究方式,也要避免過分重視定量,輕視定性的研究方式。

已有多篇文章批判過現今傳媒經濟學過分偏重於定性研究,而不重視定量研究。如陳積銀的《試論中國傳媒經濟研究的不足與突破》(《今傳媒》2004年第7期)、潘力劍的《傳媒經濟學的研究範式》(《新聞記者》2004年第7期)、郭煒華的《傳媒經濟的研究進路》(《新聞記者》2005年第2期)等。有許多學者很早意識到這個問題,中國教育報刊社的陳中原先生、中國人民大學的鄭保衛教授也曾談到傳媒經濟學研究缺少定量方法。數據論據能使研究成果的論點更具說服力,量化研究指標建構數理模式也能使研究更具可讀性和科學性。但為什麼中國的傳媒經濟學者還是偏重於用定性方法來研究傳媒經濟呢?為什麼在前幾年就有人批判這種現象,到了現在依然普遍存在呢?

這主要與當前傳媒學術界研究者的學術背景有關。最早開始從事傳媒經濟研究的學者大都是學習新聞傳播及其相關專業出身的,中國新聞學傳統上更主要地是以定性研究方法為主,缺乏經濟學的數理統計分析研究手段,缺乏實證研究成果積淀,因而很難運用定量研究方法展開研究。

其次是研究傳媒經濟的學者缺乏進行定量研究所必須的數據。國外傳媒許多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它們必須定期披露運作信息,這就為他們的傳媒經濟學者提供了可資研究的公開數據源。從第七屆世界傳媒經濟學術會議收到的論文中,可以看出許多國外學者所做定量研究的數據很大部分都源於上市媒體公司的公開數據,如瑞典延雪平大學國際商學院、瑞士盧加諾大學的CinziaDalZot toandBenedet taPrario的《全球化傳媒公司:如何應對跨國傳媒實體組織?》、韓國首爾女子大學JaeminJun g的《全球傳媒巨鱷的合並與並購:對經營領域、整合模式、國外地區的偏好》、美國喬治亞大學的JunXu的《美國傳媒產業的集中:復制與延伸》等。

而國內傳媒上市公司極少,非上市傳媒則往往將傳媒運作視為內部機密,決不外泄。因此傳媒研究者無從獲得信息,只能依靠傳媒運作者偶爾、隨意的公布獲得。在這種情況下,為數不多的上市傳媒的信息披露顯得尤為珍貴。去年北青傳媒的半年報、年報數據成為傳媒經濟研究者的寵兒,絕大部分探討報業經濟的研究論文都引用了北青傳媒信息披露的數據。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國內學者也非常重視傳媒經濟學的定量研究,但苦於沒有可供利用的數據,只能退而求其次,尋求定性研究。

事實上,也不應過分迷信量化研究,對於傳媒經濟的研究,量化並不是萬能的,對於有些問題,也只能利用定性研究方法才能實施。比如,基礎理論研究只能用定性方法,而傳媒運作實踐操作最好用定量方法;國家傳媒政策實施應用定性方法,而傳媒政策實施效果則應用定量方法;傳媒產品價格與受眾選擇的關系研究最好用定量,而傳媒內部管理模式探討則最好用定性。在向本次世界傳媒經濟學術會議提交的論文中,如果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丁和根副教授單一利用定量方式,則可能無法完成其論文《媒介經營體制改革的幾個關鍵問題》。同樣,如果浙江傳媒學院傳媒管理系的詹成大教授單一利用定性方式,也可能寫不成《民營資本進入我國傳媒業的影響研究》。在傳媒經濟學的研究中,定性與定量是研究方式的兩翼,缺一不可。在某一類型研究中,只存在哪個是主要研究方式,哪種研究方式最合適的問題,不存在定量即為先進,定性便是落後的道理。

同樣,這篇思考文章,需要哲學思辨和理性判斷的定性方法,如果用定量方法,還無從下手。

『陸』 求一篇經管類本科畢業論文,最好是前兩年自己寫的已經過了的,謝謝

『柒』 急急急,誰是經管系的能給畢業論文嗎

這個~別人直接給你論文基本是不可能的~你應該自己去找下這樣的文獻多多參考吧~像(管理科學與工程)等等這類OA期刊~多下載下來參考吧~

『捌』 來一篇經管系會計專業的畢業論文。。4000字左右。高分懸賞啊!!

你還是多看下這類的期刊~(管理科學與工程)這樣的~裡面的文獻你多參考參考學習下~畢竟論文還是要自己寫的

『玖』 急需一篇6000字以上的經管類專科畢業論文,完整的

[
http://www.51lw.com(免費論文下載)
[
http://www.teachercn.com/Jylw/Tylw/(教育類論文下載,大量免費資源)


帝國[
http://www.papersempire.com(論文資源)


資料網[
http://www.51paper.net(各專業論文下載)


快車網[
http://www.lun-wen.com(各專業論文下載)


論文網[
http://www.bylw.com(論文發表等,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