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設計 » 古代詩詞30頁畢業論文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古代詩詞30頁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24 10:42:34

畢業論文(淺談唐詩的興盛)

詩歌進入唐代,文質彬彬,蔚為大觀。三百年間,詩家輩出,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輝耀千古的巨星之外,還有「初唐四傑」、陳子昂、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劉長卿、韋應物、李商隱、杜牧、溫庭筠等等數不清的璀璨的星星。可以說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士子僧尼。三百年間,名篇浩瀚,據不完全統計,有五萬五千多首。詩歌反映生活面之廣闊,內容之豐富,情感之飽滿,技巧之純熟,音律之嚴整和諧,達到前所未有,後人也難以攀越的高度。詩在唐代,是一個鼎盛的時代!一個黃金的時代!
然而,關於唐詩興盛的原因,卻沒有一致的見解,雖爭論不斷,然難歸於統一,其觀點主要有下列數種。
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 詩人地位的轉移。認為唐詩的內容之所以豐富,涉及到各個方面,一方面是因為詩人的地位有了變化。唐以前的詩壇大部分掌握在君主貴族手中,而唐代詩人大多出自民間,他們都有豐富的生活經歷並對現實社會有深切的體驗。譬如高適、岑參、王昌齡、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孟郊、張籍、元稹、白居易等等,大都是從窮困或是從流浪中奮斗出來的。「唐代用科舉考試,打破了過去幾百年的門閥制度,使得中下層知識分子,通過考試,可以登上政治舞台。這不僅在政治上反映出進步性,同時在文學上也反映出進步性,這是一個文化普及的解放的新時代。從此被壓迫的中下層的知識分子,在政治上文化上得到自由發展的機會,於是文學的創作,就沖破了六朝貴族文學的束縛,深刻廣泛地反映了人們的生活與感情,豐富和提高了文學的內容與形式。從君主貴族掌握的詩壇,轉移到中下層知識分子的手裡,實在是使唐詩發達起來光輝起來的最重要的原因。」
二、 統治階級的提倡。劉大傑先生舉太宗、高宗、武後、中宗及玄宗為例,說明唐統治者無不愛好文藝音樂,提倡風雅,尤其是在科舉中,把詩歌的創作作為一項考試的內容,使詩歌一門成為「文人得官干祿的終南捷徑」和「青年的必修科目」。這種大力的提倡,使詩歌的興盛發達與普及成為「必然的現象」。
三、 詩體進化的規律所致。六朝開始形成七言古詩和律、絕新體詩,在形式、音律和詞藻各方面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唐代詩人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大顯身手,「來完成詩歌本身尚未完成的生命」%

② 有關秦觀詩詞的畢業論文選題

對於文學類的論文,中國論文榜有一定的收錄,你可以去看看有沒有你需要的

③ 寫一個關於<現代歌曲和古代詩詞>的論文

在悠久的中國文學史上,詩詞以其獨特的情感寄託、豐富的描寫內容、奇妙的韻律節奏讓多少文人傾心於它們的創作,讓多少百姓醉心於它們的品讀。無數的價值寄託,無盡的情感宣洩凝結其中,直接表現了中國傳統的文化、文人精神。流行歌曲似乎難登大雅之堂,更難於古典詩詞相提並論,一個似乎是太俗,一個又是那樣的高雅。但作為大眾文化的最常見的代表,我們之所以說它流行是因為它有著廣泛的大眾。流行音樂作為青年亞文化的流行歌曲似乎難登大雅之堂更難於古典詩詞相提並論,一個似乎是太俗,一個又是那樣的高雅。但作為大眾文化的最常見的代表,我們之所以說它流行是因為它有著廣泛的受眾集中體現,展現了當代青年的獨特的情感選擇與對當前社會的感觸。流行歌曲是通俗的,但不一定是俗的。

因此不會有太多的人會主動地將唐詩宋詞和流行歌曲聯系在一起,會覺得那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個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積雪,一個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著太遙遠的距離。但正如滔滔江水實則來源於千年積雪的消融,唐詩宋詞與現代的流行歌曲,其實也有著一個根源與發展的不可抹滅的關系。

一、詩詞與流行歌曲的本質趨同

如果把唐詩、宋詞稱為唐宋時的流行音樂也不為過,更何況詞更多的時候是配樂演唱的。說詩詞與流行音樂的本質趨同是結合了一定的時代,有著多方面的原因:無論詩詞還是流行歌曲都是一個時代文化的代表,那個時代的人們的氣質文化在詩詞與流行歌曲中都有著明確的反映,而且是作為主流文化反映的。古典詩詞在那個時代與流行歌曲具有共同的一個特點:流行。詩詞流行音樂在抒情言志方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者均是抒情言志的良好的載體。人是需要情感表達的,更需要情感表達的良好方式。當一個人在詩詞與流行音樂中讀到自己相同的情感寄託,那瞬間的感動足以說明詩詞、流行歌曲在情感表達方面對莫大作用。詩詞、流行歌曲的本質是趨同,只不過音樂文學(歌詞)還沒有古典詩詞一般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這並不是說它永遠不可能取得這樣的地位、只是這需要歷史的積累與時間的積淀。

二、古典詩詞對流行歌曲的影響。

1、唐詩宋詞直接成為流行歌曲的表現主題和內容,給了流行歌曲另一方表現空間,一方面考較著流行歌曲創作人對文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現功能,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層次。

流行歌曲展現千姿百態的生活,表達形形色色的情緒與心態。而作為當時朝代的流行歌曲,唐詩宋詞的功能與意義恰好在在這個地方。盡管處於不同的時代,人們所經歷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洐生而出的情緒感受也會相去甚多,但作為人的一種基本反應與情感,卻並不受時代與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經歷的心理應變放在今日也同樣可以適用,那麼用以表現古人情感的詩詞歌賦,同樣也會是今人的心理映照。中國的古代文學大都非常講究,在遣詞造句,行文起勢,敘事抒情上,自有一定規格,往往是字字珠磯,千古傳頌。古詩詞非常講究韻律,大多音樂感極強,而從另一個角度上,結合到中國人的情感表達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轉,迂迴曲折,動人不止,這些恰似當今諸多流行歌曲創作人所孜孜以求的一種境界,因此,許多音樂創作人,大膽地採用拿來主義,直接挑選經典的唐詩宋詞,譜上曲,換一種角度來詮釋千古佳句,這本身對他們也是一個挑戰,對演唱人來講亦是如此,因為聽者會不自覺地拿曲作者的曲與演唱人的唱來與原詩相靠,看是否絲絲入扣,從而對創作者與演唱人的品質進行評判。

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我覺得當屬鄧麗君。鄧本身是以唱台灣小調起家,本身已有不少民族文化氣息的濡染,加上台灣一批執著於傳統文化的音樂人,共同泡製出許多與原詩同樣經典的作品。鄧曾經出版過一張名為<淡淡幽情>的個人專輯,其中收錄了李煜和多位宋代詞作名家的經典作品,包括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范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秦少游的<桃源憶故人(玉樓深鎖多情種),聶勝瓊的<鷓鴣天>(玉慘花愁出鳳城),李煜的<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和<虞美人>,歐陽修的<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這個瓊瑤也用過,用在她為<煙鎖重樓>還是<新月格格>所寫的插曲<鴛鴦錦>里},柳永的<雨霖鈴>,辛棄疾的<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李之儀的<卜運算元>(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等,由台灣聲名卓箸的曲作家古月,劉家昌,翁清溪,陳揚等譜曲,曲與詞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再加上鄧的內斂婉約清麗的唱腔,使這張專輯成為現代音樂史上足以傳頌的極品,<音像世界雜志>曾將該片評為「十張最適合在夜晚用心聆聽的專輯」。這張專輯里最有名的兩首,一個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一個就是後來王菲翻唱的<但願有長久>,那倒是對這首古典佳作的現代版詮釋了。

2、唐詩宋詞構成了現代流行歌曲創作的一個重要素材來源,並成為其創作的一種手段和表現方式。

文學創作素來講究一個廣征博引,引經據典,物為我用,從而提示其所表現主題的廣泛性。許多現代的流行詞作人,更是喜歡借用一些古典詩詞中的典故或內容,將其展開或以其為思路加以演繹,繼面展現一段現代的故事情感。這方面最為突出的有兩個人,一是台灣的瓊瑤,她的很多歌詞里都喜歡借用一些唐詩宋詞中的名句,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庭院深深深幾許」,「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等.

另一個是大陸的陳小奇,他是大陸歌壇嶺南派創作人中的領頭人物。他有一個頗有吳市影響的「濤聲依舊三部曲」,<濤聲依舊>(毛寧)<白雲深處>(廖百威)和<巴山夜雨>(李進),單從歌名上來看,已經是和古詩詞扯不斷的關聯了。後來他又寫了 <煙花三月>,<朝雲暮雨>(均為吳滌清演唱),還有一首是毛寧的<大浪淘沙>,他是大陸詞作家裡古風最重的一個,喜歡將古詩詞中的名句或典故經演繹與現代人的情感相結合而成歌詞,由此而形成他獨特的陳氏風格,也為中文流行歌詞創作形成一個典範。

後來還有一個馮小泉,因為他本身是學後來還有一個馮小民族樂器的出身,所以對民族文化自然有很深的興趣與植根,他的詞作中也較多運用古詩詞典故或名句,多是以古詩詞來營造一種氛圍,表現一種氣魄,表達一種情懷,更偏重於一種社會責任和民族情懷的東西,比較熟悉的有<中華民謠>(「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風雨之後,醉人的笑容里有沒有,大雁飛過菊花插滿頭」)還有<秋水長天>等。

3、從創作的形式上來看,唐詩宋詞也為現代流行歌曲的創作提供了一種思路,或是確立一另一種風格。

我覺得這也是整個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結果。很多現在的流行歌曲在寫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鑒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詩宋詞的語言格式與風格。用古典詩詞的形式來創作現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詞作上繼承了傳統詩詞語言上的提煉與表達手法上的含蓄內斂,另一方面,在主題表達上也無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捷徑,無論是說家國情懷,還是兒女情思,古典詩詞往往具有將語言與情感一同濃縮,從而增添許多回味的空間,和意境悠長的韻味。

香港的很多詞作家,他們的古文化功底相當深厚,從他們的作品中即可看出很多的用典,甚至用唐詩宋詞的寫作方式,規范來進行創作。首先是黃霑,最有名的是<笑傲江湖>的主題歌<滄海一聲笑>:「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浮沈隨浪只記今朝……清風笑,竟惹寂寥,豪情還膩了一襟晚照……」,還有<射鵰英雄傳>里的一首<千愁記舊情>「紅日/再不會升/熱心漸似冰/彼此星沉天際/剩我低回血淚凝」,(<射>里還有一首<四張機>,手法相當規整「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不過這應算是金庸的作品了)。還有著名的<上海灘>「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盡了/世間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 他的風格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俠,豪情奔放,熱情不羈。

另外還有盧國沾也是這類高手,他總是背負著家國情重,作品中很濃的民族情懷與歷史評判的味道,這正是諸多唐宋名家為世人所景仰的品質。來看他的<萬里長城永不倒>「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江山秀麗/疊彩峰嶺/問我國家哪像染病」,<少女慈禧>「巾幗歷次勝男兒/男女代代對峙/曾否推測過/明天舉世/重由弱質再把持/」

再如許冠傑,也善用詩詞典範來描繪世態人生「難分真與假/人面多險詐/」(浪子心聲),「夜風凜凜/獨回望/舊事前塵」(沉默是金),寫情「曳搖共對輕舟飄/互傳誓約慶春曉/兩心相對影相照/願化海鷗輕唱悅情調/艷陽下與妹相親/望諧白首永不分/美景醉人心相允/綠柳花間相對緣份/淚殘夢了燭影深/月明獨照冷鴛枕/醉擁孤衾悲不禁/夜半飲泣空帳獨懷恨」(雙星情歌)

再看台灣方面,台灣方面的歌詞創作更偏重於現代文體,更多關注風花雪月,但這也恰好是許多舊詩文的一個主要素材。最突出的我覺得還是瓊瑤,她最擅用古詩舊典,來表現戀愛兒女的浪漫情懷。如「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在水一方),「時光留不住/春去影無蹤/潮來又潮往/聚散苦匆匆/往事不能忘/浮萍各西東/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且拭今宵淚/留與明夜風/風兒攜我夢/天涯繞無窮」(幾度夕陽紅) .

小蟲也有幾首有名的作品,都表現出古詩詞中的一些情懷,但距離唐詩宋詞,已經有些距離了,更象元曲什麼的。如他寫給陳淑樺的<情關>「我本有心/我本有情/奈何沒有了天/愛恨在淚中間/才能擁有這個夢」,<紅樓夢>「昨夜紅樓入夢中/多少傷心往事上心頭/今晨醒來夢已空/徒留紅樓在夢中/紅樓,紅樓/為何濃濃的紅妝遮不住你的輕愁/紅樓,紅樓/你輕愁只因為人們將你遺漏」,還有給潘越雲寫的<紅娘>「盼你來/盼到桃花謝又開/問天也不能明白/。。。/對望兩相愛/心似祝英台/這應是天的安排」

除去形式上的模仿與借鑒,在歌詞的寫作手法上,現代的流行歌曲也是從唐詩宋詞身上汲取了不少的營養。向講究韻律感與意境美,這都是詩歌創作的基本要求了,唐詩宋詞里更常用到的比興手法,在現代歌詞的寫作中,例子那更是不勝枚舉。

三、 流行歌曲相對於古典詩詞的優勢

盡管現代歌詞的創作沿襲著古典詩詞的創作的路子起步並發展起來的,然而,唐詩宋詞與現代的流行歌曲畢竟還是不同時代的產物,畢竟表現出不同時代的語言和內容特徵,並接受不同時代標準的審視與評判。

我們說文學是為了體現生活而存在的,那麼任何的一種文化形式必然反映一個時期的生活現實,體現一個特定時代的特徵。正如我們都說唐詩與宋詞,而並沒有泛稱為唐宋詩詞,就是因為它們分別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特徵。而流行歌曲則顯然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不同於唐也不迵異於宋,所以它與前二者之間,還是有著更多顯而易見的區別,這也正是如今很少將他們主動放在一起比較的原因。

而流行歌曲更為通俗,這樣就會有更多的受眾,其次留心歌曲的傳播方式是古典詩詞所不能比擬的,特別是隨著網路的發展,傳播途徑的多元化,流行音樂一定會有進一步的發展。

流行音樂是當今時代的一個體現,但在文化內涵上仍有許多不足,當「妹妹坐船頭」唱遍大江南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流行音樂在主題、內容方面應該有較大的提高,近年來的流行歌曲逐漸的吸收古典詩詞的一些元素產生了較好的效果,使得流行音樂通俗而不俗,品味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然而作為中國瑰寶的古詩詞卻得不到高中學生的喜愛,學生對古典詩詞的學習興趣和教師想像的相去甚遠. 以前的高中生們對古詩詞喜歡得顛來倒去地背,許多學生筆記本的扉頁上都認真地寫著最喜歡的詩句,還有的學生喜歡選取詩中的詞作為自己的筆名或者是書齋的名字,而現在這種現象已經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古典詩詞已提不起太大的興趣。

還有一部分同學對背誦古詩詞更是深惡痛絕。現在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就已興起了讀背古詩之風,為何到了高中階段學生的古典文學底蘊反而變得如此貧乏?到底是誰傷害了我們的學生?是什麼導致了高中生對古典詩詞學習興趣的減退?

經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有:

(一)、造成現狀的客觀原因

1、在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的沖擊下,學生的閱讀空間變小,閱讀品位變低。

現在的高中生課業負擔都非常重,再加上網路、電視、廣播和流行音樂的沖擊,學生課外花在閱讀上的時間可謂少之又少。 我們經常看到有老師從學生那裡沒收到卡通、漫畫、武俠或者言情一類的口袋書。經常性的閱讀這些書,使得學生的語言水平深受其害,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品位難以提高,拿到高雅的古詩詞就沒精打采,無興趣去讀。

2、課本中所選的某些詩篇與學生有一定距離,不能吸引學生。

如第三冊的《離騷》,就有不少學生反映這首詩古奧難懂,提不起興趣。《離騷》是我國古典詩歌浪漫主義風格的源頭,距離學生的時代比較久遠。雖然前面學生已經接觸了《詩經》,但對於楚辭,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仍然是陌生的。從字面上看,障礙特別多,學生也就沒有了讀下去的慾望。

3、死板的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熱情

不少教師平時教上古典詩詞,篇篇逐字逐句串講,老師講的多,學生自己體驗的時間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詩詞鑒賞課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讀課。而事實上古典詩歌不同於文言文,把教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賞古典詩歌的課堂上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失敗,也難怪學生不喜歡。古典詩詞鑒賞課要充分考慮文體的特點,既要有利於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又要有利於學生鑒賞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
(二)、造成現狀的主觀原因

1、「長一點的詩歌,學起來費時費力,又難懂,學了就忘」,這是一種畏難心理。許多同學看到課後「背誦」兩個大字就頓生反感,讓他們自覺靜心背背古典詩歌是不容易。而實際上要想在嘻嘻哈哈的笑鬧中輕松學好語文同樣也是不太現實的,要想在學習中取得成效,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2、「學古典詩詞落伍了,不夠現代」

古典詩詞不是外語,而是我們民族古代的語言形式。學習古典詩詞就是回望我們民族文化的血脈源頭,沒有它,我們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不好好學習我國古代的優秀文學作品,我們就愧對於祖先,愧對於血管里流動的中華民族的熱血。但學生主觀上沒有認識到這些,他們受流行文化的影響喜歡流行歌曲,卻不知有許多歌詞都是由古典詩詞改編而來的。所以他們會覺得學古典詩詞是「落伍」,跟不上時代。

3、「為了考試,我願意在語文課堂上讀讀古典詩詞,在課外我從來不讀這些詩詞」

這些學生很實際也很純粹,他們學習古典詩詞就是為了考試時的得分。抱著這種應試心理,學生就變得功利、浮躁,不肯靜下心來多讀多背,至多背幾句「名句」「考點句」。

面對這種現象,應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先要讓學生認識古典詩詞的價值.古典詩詞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學習古典詩詞,從語言的範例中學習語言,能豐富語文素養,培養語文能力。《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閱讀與鑒賞中明確指出:「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 如今古詩詞在現代歌曲中有所應用,經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通過流行歌曲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歌唱,是傳播詩詞的功臣. 歌唱則是根據既定的樂譜,把詩詞依譜唱出聲來。我們要寫為詩詞而歌唱的樂譜,仍須依賴音樂家。當然最好是懂得詩詞的音樂家,像宋代的姜白石,這樣的人才非常難得。最理想的辦法是讓詩人和音樂家密切溝通,培養音樂家們對詩詞的興趣和欣賞能力。好的音樂家,必定有豐富的藝術修養,先天上就該會有詩人的氣質。因此,能為詩詞譜寫樂歌的作曲家,就是傳播詩詞的功臣.

然而,時代在變,今人對音樂的感受程度和古人自然有很多的不同。比方說,姜白石是了不起的詞人兼音樂家;他的詞句,傲視古今,但是他寫的音樂,若就現代的音樂觀點而論,除了「古意」之外,未免失之單調。古意雖好,但是不能完全適應現代人的音樂品味。今日工商業為主的社會,是很難造就像「小紅低唱我吹簫」那樣的環境和情調的。若是要靠他留下的古譜樂曲去推廣宋詞,恐怕很難被現代人接受。古譜有它們的歷史和文獻價值,但是卻不能為推廣傳統詩詞發揮多大實用。同樣的道理,魏氏樂譜和碎金詞譜等等古籍譯出的樂譜,可以教導現代人學習古意,提示深含傳統韻味的旋律,然而在現在我們迫切需要的「詩教」工作上,起不了多大作用。從欣賞古典詩詞上來說,無情的現實,難以配合當時的情調,的確是現代人的悲哀。然而,我們如想挽救中國的傳統詩詞文化,還須面對現實。這個歷史責任,就落在現代有民族文藝思想的音樂家們的身上.

前人留下許多的詩詞,多的是美不勝收的歌詞資料。這些寶藏里的每首歌詞,今人可以全首引用,或者截句接收,也可以利用前人的意境構句或詞彙溶入自己的思想,應該可以譜出許多優美的歌曲。很可惜現代的中國音樂家們,能夠去發掘這寶藏的人實在少得可憐。當然,作曲家若要利用這些優美的歌詞,自己必須先能了解詩詞的內涵,才不會寫出不合詞意的怪譜,白白糟蹋了前人寶貴的智慧結晶。所以,我認為中國的音樂家們,應該多讀詩詞。音樂院校的作曲系,應該把中國詩詞列為必修科,無論學生們以後要作可唱的歌曲,或是寫演奏的樂曲,有了詩詞的內涵,對表現樂曲中的民族風格和弘揚中國文化,都有很大的益處。

不管怎麼說,作為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唐詩宋詞永遠都會對現代包括今後的流行歌詞創作中起著這樣或那樣的影響,現代文化對古典文化的借鑒與沿襲是永遠不會停止的。唐詩宋詞會是流行歌詞創作中一個不可舍棄的主題,一種取用不盡的源泉,一個無法迴避的誘惑,從遣詞用句,主題營造,意境鋪陳方面,都為現代的創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而歌曲是詩詞傳播的觸媒,詩詞可以藉音樂的幫助,廣為流傳。唐宋前人的例子,很值得今人效法。乘著音樂的翅膀,載著優美的中國歌詞,飛揚五洲四海,讓普天下都唱中國歌曲,傳誦千秋,這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我衷心地希望現代的音樂家們,今後多多創作能歌唱中國詩詞的曲子,不要再輕易錯過中華詩詞這個無盡的寶藏。先人留下的這些古典詩詞是我們現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我們應該用好這些資源。幼年時期依靠音樂幫助所掌握和學到的東西讓人難以遺忘、終生受益。衷心希望華人兒童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長。願中華古典詩詞唱響神州!

④ 求高人論文一篇:談談古代詩詞對當代生活的影響

古典詩詞在當代人的精神生活及當代的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根本上說是由其巨大的思想價值及其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決定的。世界上幾乎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種語言,都有他們的詩歌,但不同的民族,詩歌的發展程度是不同,詩在不同民族的精神生活中的比重也是不同的。世界上的許多民族的詩歌,都長期處於原始的、自然的發展階段,真正高度發達的詩歌藝術,是以高度發展的文化為基礎的。當然文化的發展也不一定必然促使詩歌的發展,其中必須有適宜於詩歌的文化因素。這樣來看我們中國古代的文化,其適宜於詩歌發展的因素,是極其豐富的,舉其大端,如禮樂文明的崇尚、山水審美活動的興盛、文官制度與科舉考試,無不是促進詩歌藝術長期的繁榮並高度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的詩歌,早期的成績就十分輝煌,有《詩經》、楚辭、漢樂府詩三大系統,作為後來文人詩歌的源頭與母體。魏晉時期,進入高度自覺的文人詩發展的時期,從此一直到近代,以文人為主體的詩歌系統,一直在連續發展,其歷史之長,詩人之多,詩歌對整個社會文化影響之深,的確是舉世罕見的。這樣造成的古典詩詞藝術,其審美價值之高,自然無需論證。文化與文學的歷史既然是無法割斷的,則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之精華的詩詞在當代人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性,自然也毋庸爭議的。雖然,五四以來,出現了新詩的創作,其成就也堪稱輝煌,但對於更多的大眾甚至在知識分子群中,古典詩歌仍然在人們的詩歌欣賞與陶情治性乃至社會交際中佔有主要的地位。用一個比較通俗的說法,也就是說,當代人對古典詩詞,仍有很高的需求。

古典詩詞與當代人的重要關系的另一個方面,就是當代人的詩詞寫作活動。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新詩興起,所以20世紀的詩歌創作,從發展的方向來說,是以新詩為主流的。但在整個20世紀,詩詞乃至於曲賦的創作,一直在延續。20世紀初,一些以舊文人為主體的詩詞流派如同光體、晚唐體創作上仍然十分活躍。稍後一輩的知識階層中,仍然有不少人擅長詩詞寫作,也出現了一些詩詞創作群體,我認為至少存在學者、職業革命家、新文學家這樣三個重要的舊體詩詞創作群體,出現一大批重要的詩詞家。他們的知識背景、文化觀念、思想意識各不相同,但都程度不同地接受過五四文化運動的洗禮。所以,20世紀的詩詞,並非簡單地模仿與復古,而添進了不少現代的精神。當然,20世紀的詩詞寫作,是時有起伏的,有時不無衰落之態,文化的政策、文學的觀念都有不利於詩詞發展的一些因素。近20年來,從寫作者的人數、作品數量、詩詞活動之頻繁、刊物之眾多來看,頗有復興之勢,尤其是在青年學生中,舊體詩詞的吸引力在增加。詩歌是青春的繆斯,青年人總是有一種天然的愛好詩歌、嘗試創作的願望。他們中間舊體詩詞寫作的增加,正說明當代人與古典詩詞之間有著難以割斷的血緣關系。更重要的是,當代人繼承傳統的詩歌思想,用詩詞吟詠情性、刺美現實,使當代詩詞在表現當代人的情感與思想、反映當代生活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功能。新詩的出現,無疑是古老詩國的一場深刻的革命,對文化精神也是一種更新。但舊體詩詞,是具有與新詩並存發展的價值的,甚至在審美與表現的功能上可以互補。所以,我認為,在詩歌界與學術界,亟須建立一種寬容大度、新舊體並重的新的詩歌觀念,這有利新詩與舊體詩詞的共同發展,以造就中華民族詩歌的再度輝煌。

⑤ 以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詩人來寫畢業論文,哪個詩人的詩歌比較好分析

李白、杜甫等代表性的大家們最好分析,材料也多,但難出新意,畢竟已經被分析濫了。建議還是劍出偏門好。

⑥ 求古代文學畢業論文選題

1、中國古代神話所體現的民族精神芻議
2、論中國古代神話的演變
3、中國古代神話的美學意義
4、中國古代神話與原始觀念
5、論《詩經》中政治諷諭詩所表現的憂患意識
6、論《詩經》的婚戀詩 7、論《詩經》中的婦女形象
8、論《詩經》的諷刺藝術試論
9、《詩經》大小雅怨刺詩之異同
10、孔子與《詩經》 11、先秦諸子書寓言研究 12、淺析《左傳》中關於「夢」的敘述
13、論《左傳》的戰爭描寫藝術
14、《左傳》與《戰國策》行人辭令比較研究
15、《戰國策》的寓言藝術
16、論《戰國策》的縱橫家形象
17、《孟子》與《莊子》寓言異同論
18、從《孟子》看孟子的人格魅力
19、《莊子》的神話意象
20、屈原與莊子浪漫主義的比較
21、《史記》人物塑造論 22、漢樂府敘事詩研究
23、漢樂府與《詩經》中
棄婦形象比較
24、漢樂府中女性題材作品研究
25、論《古詩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識
26、論《古詩十九首》的抒情藝術
27、從《氓》到《孔雀東南飛》──論中國古代敘事詩的發展
28、陶淵明的田園詩(可側重內容,也可側重藝術特色)
29、三曹詩歌比較
30、論「正始詩風」與「建
安風骨」的關系 31、嵇康與阮籍詩歌風格
比較
32、南朝樂府特色及其成
因 33、陸機詩論與創作的關

34、《玉台新詠》所選宮體詩研究
35、從《世說新語》看西晉文人的心態
36、論魏晉六朝的志怪小說
37、論唐人的詠馬詩
38、王孟山水田園詩(可分別寫王、孟,也可分寫山水、田園)
39、中唐山水田園詩(可選某一、二個作家,也可以比較研究)
40、李白詩與酒的關系 41、論李白的古題樂府 42、杜甫詠史懷古詩研究
43、論李商隱詩歌的朦朧多義性
44、唐宋詠物詩之比較(也可著眼於一個朝代,或者某一主題)
45、論柳宗文散文風格的發展變化過程
46、論白居易詩歌藝術的演變過程
47、論李賀與李白詩歌想像藝術的異同
48、論中晚唐詠史詩的藝術

⑦ 急求古典詩詞鑒賞論文

急求古典詩詞鑒賞論文(範文僅作為參考):
範文(一):
古代詩歌是文學作品中文字最精練,內涵最豐富的藝術形式之一,好的古詩能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精神修養,下面我從兩個部分來談談如何鑒賞詩歌。
一.抓住意象,把握意境,弄清基調,分清類型。
鑒賞古詩詞,首先應當明確,作者是通過什麼意象來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意象,即被賦予了特定意義的事物,如杜鵑,往往代表著思鄉;柳與留諧音,與留戀有關;月亮與思鄉念家、思念親人、盼望團圓有關;雁與鄉愁有關,了解通過這些意象所創設的生活圖景;知道作者是如何將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相融合的,從而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明快高亢還是陰暗低沉,是喜悅歡愉還是凄苦悲涼,是豪邁壯觀還是閑適淡雅„„最後根據詩詞內容將其大致分為五類:
1.詠物言志詩 這類詩歌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借景物來表達自己高遠的志向,一種是表達自己高潔的品質。如唐·李忱的《瀑布》「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這就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詩。詩中描繪了沖決一切、氣勢磅礴的藝術形象——瀑布,作者就是借瀑布的形象,表達出自己一往無前的豪情壯懷。又如陸游的詞——《卜運算元·詠梅》,其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要香如故」,也是借梅花來表達自己的高潔的品格。還有,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詩人也是借苔不為環境所限依然青春煥發、樂觀向上的精神和苔不為自己弱小而自暴自棄、敢於爭先的品格,寄託了自己自適其樂、不甘示弱,高雅俊潔的人格精神的。
2.送別詩 送別詩或是叮嚀對方、勸慰對方,或是表達一種依依不捨之情,或是表達別後的思念等等。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我們知道,「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傳長安東有一橋名為灞橋,漢人送客到此折柳贈別,因此後世就習慣用「折柳」來作為贈別或送別之詞。本詩中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即「折柳曲」的省稱)詩所描寫的是:春宵人靜之時,作者忽然聽到一陣悠揚的笛聲,仔細一聽,這笛聲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想到,此時正是折柳的季節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卻還漂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鄉之情。詩人正是通過「折柳」(即「折柳曲」的省稱,柳又與留諧音)來表達惜別懷遠之意,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
3.懷古詩 這類詩主要是憑弔古代的人和事。對人,表達緬懷之情;對事,抒發昔盛今衰的感。 慨。如著名的《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此詩以清新秀麗的筆調,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江南春景圖:樹茂花美,嬌鶯長啼,水村山城,酒旗斜矗、廟宇樓台、煙雨凄蒙,這都是典型的江南春色。而在鶯啼之前冠以「千里」更寫出春色無邊的氣勢。明人楊慎認為「千里」不合情理,妄改為「十里」,實在是不懂藝術真實的荒唐之論,而在寺前冠以「四百八十」,字樣,更突出了江南寺廟之多。這種描寫還有一種暗示作用,南朝的寺廟雖然留下來了,但是南朝政權不是早已化為烏有了么,它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呢?也許正是它太崇奉佛,建的寺廟太多了的緣故吧。細玩結尾一句,從「多少」二字還是能體會到詩人的感慨的,意思是當年建造寺院者是何等顯赫,而今又在何處?詩人面對江南的春光,自然會有今昔盛衰之感。
4.戰爭詩和思鄉詩 一般來說,戰爭詩中除了有一些表現英勇作戰,保家衛國這樣壯闊主題的少數詩詞外,大多表現對戰爭的厭惡,或是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前者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後者如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5.閨怨詩和羈旅詩 這類詩大多與婦女有關,有的是通過寫對出門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離愁別緒,憂郁傷感,如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有的是寫婦女對在前線丈夫的思念,表達對戰爭的厭惡,如辛棄疾的《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干不自由。」
二. 賞析語言,辨明風格,分清抒情,理出手法。
我們知道,不同的作家,使用的語言是不一樣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壯麗,有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空靈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含蓄等等。正是這些體現了作家卓爾不群的風格,如李白的飄逸豪放,杜甫的沉鬱頓挫,白居易的通俗平易,杜牧的清新俊拔,李賀的奇譎險怪,李商隱的精工綺麗„„讀唐詩就要分清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社會政治不同導致的詩風的巨變,同時還要注意田園詩和邊塞詩的差別;讀宋詞就要弄清柳永和蘇軾在詞的發展中的地位,知道辛棄疾是一位文武全才、空有一腔報國熱情卻不能馳騁疆場、因而詞作中充滿著悲憤之氣的愛國志士;要知道李清照的詞分為前後兩期,還要知道婉約派和豪放派的區別。
不同詩作風格迥異,那麼作者是用什麼方式來抒發情感的呢?其實很簡單,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的就是直接抒情;類似「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就是間接抒情。間接抒情還包括借景抒情和寓情於景等。
這些只是我個人對古代詩歌鑒賞的一些淺見,畢竟中國古代詩歌博大精深,還需要我們好好學習和深刻挖掘。

範文(二):
涉江采芙蓉
(無名氏)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作以終老!

初看起來,似乎無須多加解說,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現遠方遊子的思鄉之情。詩中的「還顧望舊鄉,第路漫浩浩」,不正把遊子對「舊鄉」的望而難歸之思,抒寫得極為凄惋么?那麼,開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當是離鄉遊子無疑了。不過,遊子之求宦京師,是在洛陽一帶,又怎麼可能去「涉」南方之「江」採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關著「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豈可徑指其為「遊子」?連主人公的身分都在兩可之間,可見此詩並不單純。我們不妨先從女子口吻,體味一下它的妙處。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在風和日麗中,盪一葉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蓮花過人頭」的湖澤之上,開始一年一度的采蓮活動,可是江南農家女子的樂事!采蓮之際,摘幾枝紅瑩可愛的蓮花,歸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難說就不是妻子、姑娘們真摯情意的表露。何況在湖岸澤畔,還有著數不清的蘭、蕙芳草,一並摘置袖中、插上發際、幽香襲人,豈不更教人心醉?--這就是「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兩句吟嘆,所展示的如畫之境。倘若傾耳細聽,你想必還能聽到湖面上、「蘭澤」間傳來的陣陣戲謔、歡笑之聲哩!

但這美好歡樂的情景,剎那間被充斥於詩行間的嘆息之聲改變了。鏡頭迅速搖近,你才發現,這嘆息來自一位悵立船頭的女子。與眾多姑娘的嬉笑打諢不同,她卻注視著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張親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長長的吁嘆,點明了這女子全部憂思之所由來:當姑娘們競採摘著荷花,聲言要將最好的一朵送給「心上」人時,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卻正遠在天涯!她徒然採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能遺送給誰呢?人們總以為,倘要表現人物的寂寞、凄涼,最好是將他(她)放在孤身獨處的清秋,因為那最能烘託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時將人物置於美好、歡樂的采蓮背景上,抒寫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憂傷,正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接著兩句空間突然轉換,出現在畫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遠道」的丈夫了:「還顧望歸鄉,長路漫浩浩。」彷彿是心靈感應似的,正當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時候,她遠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帶著無限憂愁,回望著妻子所在的故鄉。他望見了故鄉的山水、望見了那在江對岸湖澤中采蓮的妻子了么?顯然沒有。此刻展現在他眼間的,無非是漫漫無盡的」長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煙雲!許多讀者以為,這兩句寫的是還望「舊鄉』的實境,從而產生了詩之主人公離鄉遊子的錯覺。實際上,這兩句的「視點」仍在江南,表現的依然是那位采蓮女子的痛苦思情。不過在寫法上,採用了「從對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鄉而嘆長途」(張玉谷《古詩賞析》)的「懸想」方式,從面造出了「詩從對面飛來」的絕妙虛境。

這種「從對面曲揣彼意」的表現方式,與《詩經》「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懸想中顯現丈夫騎馬登山望鄉,父母在雲際呼喚兒子的幻境,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詩中的境界應該不是空間的轉換和女主人公的隱去,而是畫面的分隔和同時顯現:一邊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遠天,身後的密密荷葉、紅麗荷花,襯著她飄拂的衣裙,顯得那麼孤獨而凄清;一邊則是雲煙縹緲的遠空,隱隱約約搖晃著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閃而隱的面容,竟那般愁苦!兩者之間,則是層疊的山巒和浩盪的江河。雙方都茫然相望,當然誰也看不見對方。正是在這樣的靜寂中,......天地間幽幽響起了一聲凄傷的浩嘆:「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浩嘆無疑發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為是在「對面」懸想的境界中發出,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個聲音:它彷彿來自萬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那痛苦嘆息的交鳴!這就是詩之結句所傳達的意韻。當你讀到這結句時,你是否感覺到:此詩抒寫的思無之情雖然那樣「單純」,但由於採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現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後終於匯成了飛凌山岩之急瀑,震盪起撼人心魄的巨聲.
上文已經說到,此詩的主人公應該是位女子,全詩所抒寫的,乃是故鄉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憂傷。但倘若把此詩的作者,也認定是這女子,那就錯了。馬茂元先生說得好:「文人詩與民歌不同,其中思婦詞也出於游的虛擬。」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終仍是遊子思鄉之作,只是在表現遊子的苦悶、憂傷時,採用了「思婦調」的「虛擬」方式:「在窮愁潦倒的客愁中,通過自身的感受,設想到家室的離思,因而把一性質的苦悶,從兩種不同角度表現出來」(馬茂元《論〈古詩十九首〉》)。從這一點看,《涉江采芙蓉》為表現遊子思鄉的苦悶,不僅虛擬了全篇的「思婦」之詞,而且在虛擬中又借思婦口吻,「懸想」出遊子「還顧望舊鄉」的情景。這樣的詩情抒寫,就不只是「婉曲」,簡直是奇想了!

⑧ 古代文學方面的畢業論文選題,求幫助

據了解,古代文學方面的畢業論文選題有很多,學術堂整理了十五個,大家可以進行選擇:

1、中國古代洪水神話考論

2、 論中國古代神話的演變

3、中國古代神話與原始觀念

4、《詩經》燕饗食詩的場面描寫

5、《詩經》的審美學特色

6、論《詩經》中的征役詩

7、論《詩經》中的婚戀詩

8、論《詩經》中的史詩

9、論《詩經》中的農事詩(其他類型,自擬題目)

10、《詩經》的比興與《楚辭》的象徵

11、《離騷》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12、從《離騷》看屈原的自覺與不自覺

13、先秦諸子書寓言研究

14、先秦史傳寓言研究

15、先秦史書寓言研究(其他類型,自擬題目)

⑨ 論文:雨,水,梅,月,在中國古代詩詞中的意義研究

雨,水,梅,月,在中國古代詩詞中的意義研究
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還是不錯的
比較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