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關於行政管理的畢業論文
參考下自己寫吧 天上不會掉餡餅的 都是要付出 才有回報 沒有免費蛋炒飯 別太天真
[摘要]本文闡述了目前高校行政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一系列困難和問題,對高校行政管理的特點進行歸納,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增進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對策。提出了高校行政管理建設的基本措施,以創新推動高校行政管理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行政管理特點 效率 創新
一、高校行政管理的特點
1.高校行政管理與學術管理相輔相成
高校內部事務可化分為學術事務和行政事務。與之相對應,高校教育管理可以劃分為性質不同,但二者又有關聯的學術管理和行政管理。高校是知識的殿堂,「學術性是大學的靈魂。」學術管理管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校學術管理的主體包括學術人員和學術組織。學術管理的客體是學術事務,包括教學活動、科學研究、學科建設、課程設置、師資培養、學位授予以及就業、招生等事務。高校具有學術屬性的同時,還具有行政屬性。「高校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科層制結構,有了自己的行政體系,具有行政屬性。」高校行政管理的主體是行政人行政機構,其客體是行政事務,主要涉及人事、組織、宣傳、基建、後勤等事務。
2.高校行政管理主體呈現專業化趨勢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經常涉及大量專業性較強的管理工作,比如教學、科研、人事等部門的工作。這些部門一方面履行著指揮、組織、協調等職能;另一方面還承擔著一定程度的評價、認定工作,比如對教學過程中的質量監控、評估,對科研成果的篩選、鑒別,對教材、圖書資料及實驗器材的選擇等。這些工作都對行政管理者提出了一定的專業化要求。因此,高校各級管理人員除具備一般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技能外,還應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換言之,行政管理人員往往具備雙重職務行政職務與專業技術職務,以此保證行政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3.高校行政管理客體具有多樣性特徵
本文談及行政管理客體時,主要是從人的角度進行論述,即高校行政管理客體涉及到學生、教師和職工三大群體。學生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學習需求、就業願望等既是行政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信息,又是其開展工作的重要依據。高校教師既是教書育人的主體,也是學術、科研的承擔者。教學條件、學風建設、學術氛圍、工資待遇、深造機會等因素極大地影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高校職工的主要職責是向廣大師生員工提供各種類型的服務,解決師生員工的後顧之憂。
二、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管理思路陳舊、組織混亂
目前,我國的高校管理大多還秉承過去的老觀點、老辦法,對於管理的規范化和法制化建設做的很不夠。如有的高校領導官本位思想還比較嚴重,總喜歡用行政權力去命令人,而不是用制度和規范去約束人、服務人;有的高校領導想到什麼就要求做什麼,內部文件、政策朝令夕改,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愛指揮、瞎指揮的現象在當今高校管理者中也比較普遍。這就容易造成高校人事管理的混亂和效益低下,也容易導致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淡薄和學校管理成本的增加。
2.高校管理者的整體素質不高
一方面,由於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管理者的知識水平還比較低,管理者的文化素質有待提高。有的高校對管理者也存在某種誤解,認為高校文化素質主要是高校教師的事,因此不重視高管理層的整體文化素質。
3.用人制度僵化,缺乏競爭激勵機制
受到國家宏觀人事體制的影響和制約,目前高校的人事管理體制改革依然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專業技術職務和事業單位職工身份的「終身制」,職稱評定上的論資排輩、幹部能上不能下等現象在大部分高校依然存在。由於缺乏國家事業單位認識制度改革大背景的支持,各地高校的內部人事管理體制改革,普遍具有制度上的不徹底性。這些現象嚴重地影響了教職工尤其是青年教師和優秀人才積極性的發揮。 三、對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分析
1.協調好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的關系
目前,部分高校行政權力凌駕於學術權力之上,集中表現在行政意志、部門意識過分突出,學術人員參與決策和管理的機會不多,范圍有限,沒有充分發揮各專門委員會和專家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鑒於此,應適當提高學術權力在權力機構中的地位,增強和專家、學者在學術管理活動中的話語權。明確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各自發揮作用的領域、范圍,建立依法治校、依法行政的機制。與此同時,建立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關系的協調機制,形成有機的分工、合作與制約的關系。只有學術管理和行政管理協同一致,共同作用,才能保證高校穩定、有序、健康發展。
2.增強行政管理者的服務意識和業務水平
目前,部分高校行政人員自我定位失當,存在「官本位」思想,服務意識淡薄。因此,應該更新思想,改變觀念,「把原來『管』學生的工作觀念與作風轉變為為學生服務的觀念和作風。」通和完善有效的管理機制,加大宣傳、引導力度,促進高校管理者樹立「為師生服務,為教學科研服務」的意識。
四、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基本措施
1.轉變行政管理的觀念
(1)重崗位、輕職位的觀念。行政管理崗位的職責、權力、義務要進行嚴格界定;要引入競爭機制,按崗擇優聘用合適人員,並實行以崗定薪,優勞優酬的分配辦法。(2)重能力、輕權力的觀念。高校行政管理者必須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具備實施依法治校的能力, 具備面向市場、利用市場規律辦學的能力具備面向社會、廣泛合作交流的能力, 具備建立有效機制調動員工積極性,提高民主辦學的能力,具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行政管理的能力。
2.建立科學的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1)繼續加強集體負責制。在制定學校的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等方面,校黨委、行政集體發揮主導作用以利於克服個人經驗、知識、能力和社會關系等方面的局限性,有利於加強決策的科學、民主和公正。(2)切實落實行政管理上的校長負責制。校長是學校行政管理體制的主體對外代表學校對內全面負責本學校的教學、科學研究和其它行政工作。在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中黨委的領導作用體現在學校工作的重大事項上體現在責制中,決策過程中是原則的、間接的,校長的領導作用體現在執行過程中,是具體的、直接的。因而,必須保證黨委的集體領導,必須保證校長獨立行使職權。
『貳』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3000字
當前中國行政管理現代化思路探索
摘要:經濟全球化是當今蛋界發展的客硯事實和必然趁勢,它要米政府站在更高的層次和全祈的角度深化行政改革,實現行政於
理現代化,以解決舊有矛後,適應借界經濟形式發展。
關鍵詞:行政管理現代化官價創新會共甘理
1中國行政管理現代化的主要目標
1.1法治化
行政管理法治化即是要求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
公共事物時,必須由法律授權並依據法
律。行政機關的權力來源於人民,人民通
過制定法律授予行政機關以行政權。依法
行政首要任務就是要將作為行使行政權力
主體的行政機關的組織、職能、編制、工
作程序等納人法治軌道,實現政府機構組
織、職能、編制、工作程序等法定化。
1.2民主化
實現行政管理現代化還必須完善民主
化。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當家作
主。由干政府行政管理活動的最經常、最
重要的當屬決策活動,因此行政管理的民
主化主要體現在行政決策民主化。行政決
策民主化,就是使人民群眾、社會團體的
決策參與與充分發揮他們的能力,從而實
現行政管理民主化。
1.3專業化
現代行政管理活動兒乎包容了各行各
業的人員,從力、公室打字員到經濟學家,
從汽車司機到核能專家,以及「血液學家、
犯罪學家、指紋學家」等,無不成為現代
行政管理的必須人才。因此,技術專有對
政府活動和決策的影響不斷增強。
,
.
4高效化
要實現行政管理現代化重要的一條就
是使行政管理活動高效化。無論是泰勒的
科學管理時代,或梅奧的行為科學時代,
還是當今系統理論時代,一切研究以及實
踐活動)包括組織模型設計、決策導向、公
務員行為規范*都始終圍繞著一個中心即
高效率。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政府
行政管理必須精幹、高效,用盡可能少的
投入辦好盡可能多的事情。
之外,建立實時在線財政預算監督系統、統
發公務員崗位津貼、之青理黨政事業機關經營
性資產、財務核算集中監管等「自選動作」
先後進入試點和推廣階段。財政部認為這些
措施成效顯著,領先全國。因此、廣東財
政支出績效評價效果顯著,去年的財稅總收
入佔全國的1/7,達到4431.97億元,今
年預算新增請款少了30多億元。
2
.
2信息時代電子政務的行政理念
電子政務的應用與推廣,對行政決策
的環境、條件、技術與狀態必將產生影響,
從而深刻影響行政決策。支撐電子政務的
網路技術、信息技術有助於推動行政決策
的發展,促進行政決策文化和理念的更
新,促進行政決策體制的改革與完善,促
進行政決策效能的提高,促進行政決策公
開化、民主化、科學化程度的提高。我們
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領導干鄒和
公務員隊伍的素質,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
社會服務的水平,這是解決「文山會海」問
題的關鍵所在。我們必須大力提倡電子政
務,促進行政管理現代化。
2.3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行政理念
民主行政代表著一種新的、不同於傳
統的行政理念。民主行政理念認為,民主
國家的基石在干民主原貝lJ並使民主哲學能
滲人其行政機制之中。依照民主行政的觀
念,政府是經人民的共識建立的,政府是
手段,而人民是目的,是民主行政的幕本
出發點、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必
須超越特殊利益集團;政府不僅要重視行
政資源有效運用,而且應重視公共服務的
公平,實現社會正義;強調政府決策的開
放性,重視社會公民的參與;強調與他人
共享權力,採取共贏,政府扮演成長、創
造、轉變、整合的角色;鼓勵多元和創新,
而非無差別的一致和順從等模式。現在我
國各地進行居委會和村委會的民主選舉,
也是民主行政的一項舉措。
2
.
4「靈活快捷」的適應性強的行政理念
其特點在於:對環境具有開放性,建立
一種具有彈性、回應力,將群眾視為顧客、
消費者的公共服務導向;實行政策制定與
執行的分離,強調戰略的管理。改變組織
機構,使組織結構扁平化,減少管理的層
次和環韋,改變組織內部集權的結構,給
下級授予權能,使其承擔責任.以制度性
的對話、知識和專門技能作為權力的來源
一一減少不必要的繁文緝節:重視決策的
參與和組織的參與。建立網狀的溝通與聯
系,以團隊精神而非命令與服從達到整合
與控制;建眾跨部門和行政功能的組織。
25「百姓至上」的行政服務的行政理念
服務型政府意味著:從施政目標由機
關和專家決定到由民眾希望和合法期待來
決定.重大問題聽取專家的意見,關系民
生的事情召開聽證會,把辦事的績效同辦
事的成本結合起來進行考核,還要加L民
眾評估.由政府以控制為要務轉變為以傳
輸服務為要務;在市場規則里,政府對企
業的控制、對經濟活動的控制都被視為違
規行政;從對特定「功能」、「權威」、「結
構」的服從,轉變為對「使命」、「顧客」、
「成果」的認同。
從一味強調按章辦事到考慮民眾的具體
情況,從獨斷專橫的領導到民眾參與領導。
2行政管理現代化的理念
2
.
1多花要追究、亂花要問貴
「財政的錢究竟是誰的錢,很多官員
沒搞清楚」。不少官員們認為財政的錢是
國家的錢,卻沒有認識到「是納稅人的錢,
的事實。正是這種錯誤觀點,導致了目前
許多地方官員花錢隨意的現象。
廣東省花財政的錢卻有四問:(l)這件事
該不該花錢辦?(2)錢花出去效益怎麼樣?(3)
花了錢有沒有達到預期目的?(4)下次還給不
給錢辦同樣的事情?廣東在建設「陽光財
政」方面的改革探索日趨完善。除了四項
「規定動作」部門預算改革、國庫集中
支付改革、「收支兩條線」管理和政府采購
3行政管理法制化是必然趨勢
加強法律、制度建設,依法;少吹是我
國行政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方面,但從古今
中外的歷史來看,一個國家的行政管理能
否達到預期的行政日的,實現理想的行政
目標,對行政管理的主體各級政府行
政機關及工作人員來說,不儀存在著法律
制度問題,還存在著人的因素。因此.真
正科學、有效的行政管理,必然是兩者的
有機統一。我們必須堅信行政管理法制化
是行政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在行政
管理法制化的進程中,我們必須防止行政
管理的泛法律化傾向,發揮社會主義道德
的作用。社會主義道德不僅對於社會主義
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具有重要意義,它
還具有調節范圍遠遠大於行政法律、法規
的優越性。
綜卜所述,我國的行政改革應當總結
以往的缺點和不足,採納新公共管理注重
績效、結果的精神,探索績效目標管理的
經驗,嘗試在政府管理中建立新公共管理
和理性官潦主義相結合的現代化官僚制,
它將使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思路更加清
晰,目標更加明確。理性官僚主義新公共
管理思想和中國國情的結合,必將進一步
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提高公共行政服
務的質量和效率,推動政治、經濟、文化
等各項事業的更快發展。迎接經濟全球化
挑戰,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
『叄』 求一篇關於行政管理專業的畢業論文(4500字)
首先,您應當了解學術論文的相關寫作知識,所謂「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網上有一篇很詳細地介紹如何寫作與發表論文的文章:http://www.csscipaper.com/how-to-write-papers.html。
其次,網上論文網站多如牛毛,面對這些網站,我們基本上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受限制太多,要麼是收費,要麼是一篇好端端的論文被分成數十頁,相當地破壞了閱讀的心情。
最後,當然,最重要的是,無論哪個領域的學術論文,我們應當參閱那些在該領域的著名學者、教授、研究員寫作的或者已經發表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的論文。閱讀他們的文章,一個最大的便利之處就是能跟蹤學術前沿研究成果,何況它們本身就相當於一篇很不錯的學術論文範文。
綜合上述幾點,我要向您推薦「CSSCI學術論文網」(http://www.csscipaper.com/)。我覺得這個網站是我所見過的最好的論文網站,除了完全符合以上幾點想法之外,他們還專門開辟了一個「免費找論文網」(http://freepapers.csscipaper.com/),如果您在網上沒有找到特定論文,您可以去那裡發布尋找論文的文章,他們可以免費為您找到,不論學術論文,還是碩士學位論文或博士學位論文,只要是被中國知網或者萬網收錄了的。
至於行政管理專業方面的論文,cssci學術論文網上有不少這方面的論文,我這里給您稍微列舉一些欄目,剩下的就是您自己去查看啦:
公共行政
http://politics.csscipaper.com/administration/
公共行政研究
http://politics.csscipaper.com/administration/public/
公共行政管理
http://politics.csscipaper.com/administration/admin/
公共行政理論
http://politics.csscipaper.com/administration/gov/
中國行政管理
http://politics.csscipaper.com/administration/chinaadmin/
政府公共行政
http://politics.csscipaper.com/administration/government/
『肆』 關於行政管理的畢業論文
電大行政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淺談服務行政
摘要:政府的產生源於人民的公意達成和公意授權,這就決定了行政管理的服務性質。21世紀,服務將是行政管理職能的必然選擇。為公民服務,為國家服務,為社會服務,將是行政服務的主要對象;而效率與效益,將是行政服務的價值取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判斷行政服務的標准,則看其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加國家的綜合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最終依據將是用「人民是否滿意」這個尺度來衡量。
關鍵詞:行政管理,服務,衡量尺度
21世紀,以服務為方向的中國政府職能選擇將成為一種必需和必然。政府將按照企業化的方式努力為公民、為國家、為社會服務,並自覺把「效率」和「效益」作為自身服務水平的內在評判尺度,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外在的評判尺度。
一、服務:21世紀中國行政管理的職能設計
管理在本質上就是服務,服務理所當然成為政府職能的必然選擇。21世紀中國政府必然也應樹立「小政府、大服務」的行政理念,進行職能的再設計。
1.管理就是服務 管理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本質上管理與服務是統一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社會主體產生分化,並逐步形成群眾組織(包括國家),各組織內部及各組織之間都存在著嚴重的利益沖突,各組織成員為避免無謂的消耗,以最少成本換取最大利益,相互訂立契約,把自身的一部分權利讓渡出來,形成公共權力,由全體成員選舉的少數代表掌握。掌握權力的少數人根據其成員的要求,管理公共事務,維護組織及其成員的利益。同時,各組織之間也基於同樣原因簽訂盟約,把部分權力交給凌駕於其他組織之上的組織(國家政府),管理全體社會的公共事務,維護社會秩序,進而維護整個社會的利益。管理的實質,就是利用組織及其成員賦予的權力為公眾利益服務。因此,從本質上講,管理就是服務。
2.服務是政府職能的必然選擇 政府是公民間契約的產物,它在本質上是一種為公民和社會共同利益服務的組織。隨著社會的發展,它日益脫離並凌駕於社會之上,但這種服務性質不可能改變,只不過是服務的對象不同而已。政府最根本的職能仍然是服務職能。政府作為眾多社會組織中的一種,也是為社會需要而存在,為社會利益而存在。因而,它必須為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服務,為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服務,而不是相反。政府行政在理論上不僅僅是單純的管理制行政,而應是為社會和公眾提供服務的行政。服務是政府的首要職能。現代西方各國政府的職能再設計也正是出於這種選擇。
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各國行政管理陷入信任危機,引起了國際性的公共管理改革,要求政府的職能進行重新定位和設計。西方各國通過多方面探索,最終選擇了服務職能,實現了由過去重管理控制輕服務、「以政府為中心」到開始注重公共服務、「以滿足人民的需求為中心」的轉變。中國的行政管理,離不開國際公共行政發展的歷史背景和時代特殊性,更何況中國政府本身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因此,最終實現政府職能的方向性選擇,就成為一種必需和必然。
3.轉變觀念:「小政府」與「大服務」服務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成為政府職能的必然取捨。但我們的政府仍然習慣於全面干預,強調行政管理。這首先是因為,我們的各級領導行政人員及公民本身還沒有意識到政府就是服務機關,政府的職能就是為公民、為國家、為社會服務。我們的政府仍然習慣於「全能」角色,不該管的也要管,結果什麼都管不好。我們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也習慣於政府的全面干預和行政控制,不僅不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而且對政府過分依賴。公民更是「勢單力薄」,一味指望政府能「為民作主」。一方面權力主體沒意識到自己的權力,自然也不對政府提出什麼要求;另一方面,政府最大限度地行使自己的權力,忽視了權力主體的權力。現代政府職能的轉變首先要求政府樹立新的行政理念,從制度和體制及運作機制上,使行政管理為公共利益服務。其次,還要求權力主體觀念也要有所轉變,要認識自己的權力,爭取自己的權力,限制政府的權力,主動要求政府提供服務,最終實現「小政府、大服務」的理想格局。
二、政府該為誰服務
既然服務是政府職能的必然選擇,那麼,政府到底該為誰服務呢?
1.為公民服務 從政治學角度理解:「契約理論」認為,政府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公民與政府、公民之間的政治契約的基礎上的,政府的一切權力來自公民之間的契約或公民與政府之間的權能委託,政府應保護全體公民的公共利益,維護和平的社會秩序,充當公民的忠實「奴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否則,公民有權收回委託之權能,選舉出新的政府。眾所周知,政府機關本身並不直接創造社會財富,它們的運轉和活動靠公民所交納的賦稅支持,公職人員靠納稅人來供養,公民是公職人員的「衣食父母」。政府為公民服務,反映公民的意願,為公民利益盡心工作,完全是應有之義,應有之舉,而非政府單方面的「恩賜」。
經濟學尤其是制度經濟學和公共選擇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理解模式。經濟學理論認為,政府管理過程就是基礎設施、治安、政策、法律等公共產品的生產過程。而公民則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的消費者,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以盡可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公共產品的生產與服務爭取消費者的支持〔1〕。 按照這種理解,政府不僅要為公民服務,而且要提供盡可能好的服務,否則,就難以贏得公眾的支持,從而失去存在的基礎。
各種理論雖然理解的角度不同,但它們都證明了這樣一個觀點:政府必須為公民服務。
2.為國家服務 行政管理是國家發展的產物,它通過自身的管理活動來發揮、實現國家的職能,執行國家的意志。它不可能脫離國家而獨立存在。任何行政管理活動都服從於國家、服務於統治階級。行政管理在本質上是為國家服務的,政府代表並為國家的利益開展活動。
任何國家都有安全的需要〔2〕,從內外兩個方面表現出來。 內部安全是統治階級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防止政權喪失,保持國內穩定。政府為實現內部安全,維護統治,一方面要代表國家利用暴力工具強制被統治階級服從國家的意志、法律和政策,鎮壓被統治階級的反抗。另一方面則採取改善福利等措施協調和緩解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保護內部的安全和穩定,為統治階級利益服務。外部安全就是要保證主權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受它國侵犯,維護國家的尊嚴。政府代表國家通過外交、戰爭等方式實現國家的這種安全需要。
在內外安全和穩定的政治環境下,統治階級還要努力發展本國的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事務,以鞏固自己的經濟基礎。政府通過執行經濟和社會事務的管理職能,為國家經濟文化等發展服務。當然,政府代表國家與它國開展經濟和科技等方面的競爭,進行綜合國力的較量,也是政府為國家服務的應有之義。
3.為社會服務 政府職能除了為國家服務和具有強制性的一面之外,還具有為社會服務的非強制性的一面,這是由國家和社會關系決定的。專
制社會,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出現了顛倒,國家日益凌駕於社會之上,對社會超常控制。現代民主社會,才真正體現了社會決定國家,國家按照社會的指意運作的內在涵義。國家與社會的這種關系「具體化為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政權組織與社會、國家機構與社會民眾的關系。一句話,是上層建築服務於經濟基礎的關系」〔3〕,所以, 國家要為社會服務。政府則代表國家執行這種服務職能,這種服務具體表現為政府為市場服務,如「培育市場體系、制定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進行宏觀調控、克服市場缺陷」等;為企業服務,即「統籌規劃、掌握政策、信息引導、組織協調、檢查監督」;為社會良性行為服務,如:環境保護、治理污染、維護生態平衡、制定法律和制度、保障公共安全、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為公民服務,如提供公共產品、保障公民權益。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伍』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下載
去中國知網和萬方資料庫吧,如果學校和它綁定了,就不用花錢下載了,那裡文獻最近了
『陸』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5000字
電大行政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淺談服務行政
摘要:政府的產生源於人民的公意達成和公意授權,這就決定了行政管理的服務性質。21世紀,服務將是行政管理職能的必然選擇。為公民服務,為國家服務,為社會服務,將是行政服務的主要對象;而效率與效益,將是行政服務的價值取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判斷行政服務的標准,則看其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加國家的綜合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最終依據將是用「人民是否滿意」這個尺度來衡量。
關鍵詞:行政管理,服務,衡量尺度
21世紀,以服務為方向的中國政府職能選擇將成為一種必需和必然。政府將按照企業化的方式努力為公民、為國家、為社會服務,並自覺把「效率」和「效益」作為自身服務水平的內在評判尺度,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外在的評判尺度。
一、服務:21世紀中國行政管理的職能設計
管理在本質上就是服務,服務理所當然成為政府職能的必然選擇。21世紀中國政府必然也應樹立「小政府、大服務」的行政理念,進行職能的再設計。
1.管理就是服務 管理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本質上管理與服務是統一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社會主體產生分化,並逐步形成群眾組織(包括國家),各組織內部及各組織之間都存在著嚴重的利益沖突,各組織成員為避免無謂的消耗,以最少成本換取最大利益,相互訂立契約,把自身的一部分權利讓渡出來,形成公共權力,由全體成員選舉的少數代表掌握。掌握權力的少數人根據其成員的要求,管理公共事務,維護組織及其成員的利益。同時,各組織之間也基於同樣原因簽訂盟約,把部分權力交給凌駕於其他組織之上的組織(國家政府),管理全體社會的公共事務,維護社會秩序,進而維護整個社會的利益。管理的實質,就是利用組織及其成員賦予的權力為公眾利益服務。因此,從本質上講,管理就是服務。
2.服務是政府職能的必然選擇 政府是公民間契約的產物,它在本質上是一種為公民和社會共同利益服務的組織。隨著社會的發展,它日益脫離並凌駕於社會之上,但這種服務性質不可能改變,只不過是服務的對象不同而已。政府最根本的職能仍然是服務職能。政府作為眾多社會組織中的一種,也是為社會需要而存在,為社會利益而存在。因而,它必須為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服務,為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服務,而不是相反。政府行政在理論上不僅僅是單純的管理制行政,而應是為社會和公眾提供服務的行政。服務是政府的首要職能。現代西方各國政府的職能再設計也正是出於這種選擇。
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各國行政管理陷入信任危機,引起了國際性的公共管理改革,要求政府的職能進行重新定位和設計。西方各國通過多方面探索,最終選擇了服務職能,實現了由過去重管理控制輕服務、「以政府為中心」到開始注重公共服務、「以滿足人民的需求為中心」的轉變。中國的行政管理,離不開國際公共行政發展的歷史背景和時代特殊性,更何況中國政府本身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因此,最終實現政府職能的方向性選擇,就成為一種必需和必然。
3.轉變觀念:「小政府」與「大服務」服務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成為政府職能的必然取捨。但我們的政府仍然習慣於全面干預,強調行政管理。這首先是因為,我們的各級領導行政人員及公民本身還沒有意識到政府就是服務機關,政府的職能就是為公民、為國家、為社會服務。我們的政府仍然習慣於「全能」角色,不該管的也要管,結果什麼都管不好。我們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也習慣於政府的全面干預和行政控制,不僅不爭取自己應有的權利,而且對政府過分依賴。公民更是「勢單力薄」,一味指望政府能「為民作主」。一方面權力主體沒意識到自己的權力,自然也不對政府提出什麼要求;另一方面,政府最大限度地行使自己的權力,忽視了權力主體的權力。現代政府職能的轉變首先要求政府樹立新的行政理念,從制度和體制及運作機制上,使行政管理為公共利益服務。其次,還要求權力主體觀念也要有所轉變,要認識自己的權力,爭取自己的權力,限制政府的權力,主動要求政府提供服務,最終實現「小政府、大服務」的理想格局。
二、政府該為誰服務
既然服務是政府職能的必然選擇,那麼,政府到底該為誰服務呢?
1.為公民服務 從政治學角度理解:「契約理論」認為,政府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公民與政府、公民之間的政治契約的基礎上的,政府的一切權力來自公民之間的契約或公民與政府之間的權能委託,政府應保護全體公民的公共利益,維護和平的社會秩序,充當公民的忠實「奴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否則,公民有權收回委託之權能,選舉出新的政府。眾所周知,政府機關本身並不直接創造社會財富,它們的運轉和活動靠公民所交納的賦稅支持,公職人員靠納稅人來供養,公民是公職人員的「衣食父母」。政府為公民服務,反映公民的意願,為公民利益盡心工作,完全是應有之義,應有之舉,而非政府單方面的「恩賜」。
經濟學尤其是制度經濟學和公共選擇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理解模式。經濟學理論認為,政府管理過程就是基礎設施、治安、政策、法律等公共產品的生產過程。而公民則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的消費者,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以盡可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公共產品的生產與服務爭取消費者的支持〔1〕。 按照這種理解,政府不僅要為公民服務,而且要提供盡可能好的服務,否則,就難以贏得公眾的支持,從而失去存在的基礎。
各種理論雖然理解的角度不同,但它們都證明了這樣一個觀點:政府必須為公民服務。
2.為國家服務 行政管理是國家發展的產物,它通過自身的管理活動來發揮、實現國家的職能,執行國家的意志。它不可能脫離國家而獨立存在。任何行政管理活動都服從於國家、服務於統治階級。行政管理在本質上是為國家服務的,政府代表並為國家的利益開展活動。
任何國家都有安全的需要〔2〕,從內外兩個方面表現出來。 內部安全是統治階級維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防止政權喪失,保持國內穩定。政府為實現內部安全,維護統治,一方面要代表國家利用暴力工具強制被統治階級服從國家的意志、法律和政策,鎮壓被統治階級的反抗。另一方面則採取改善福利等措施協調和緩解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保護內部的安全和穩定,為統治階級利益服務。外部安全就是要保證主權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受它國侵犯,維護國家的尊嚴。政府代表國家通過外交、戰爭等方式實現國家的這種安全需要。
在內外安全和穩定的政治環境下,統治階級還要努力發展本國的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事務,以鞏固自己的經濟基礎。政府通過執行經濟和社會事務的管理職能,為國家經濟文化等發展服務。當然,政府代表國家與它國開展經濟和科技等方面的競爭,進行綜合國力的較量,也是政府為國家服務的應有之義。
3.為社會服務 政府職能除了為國家服務和具有強制性的一面之外,還具有為社會服務的非強制性的一面,這是由國家和社會關系決定的。專
制社會,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出現了顛倒,國家日益凌駕於社會之上,對社會超常控制。現代民主社會,才真正體現了社會決定國家,國家按照社會的指意運作的內在涵義。國家與社會的這種關系「具體化為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政權組織與社會、國家機構與社會民眾的關系。一句話,是上層建築服務於經濟基礎的關系」〔3〕,所以, 國家要為社會服務。政府則代表國家執行這種服務職能,這種服務具體表現為政府為市場服務,如「培育市場體系、制定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進行宏觀調控、克服市場缺陷」等;為企業服務,即「統籌規劃、掌握政策、信息引導、組織協調、檢查監督」;為社會良性行為服務,如:環境保護、治理污染、維護生態平衡、制定法律和制度、保障公共安全、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為公民服務,如提供公共產品、保障公民權益。
『柒』 行政管理畢業論文
如果真的不想寫,那就到網路文庫裡面搜索就行了,多得是。
『捌』 求一篇行政管理的畢業論文,5000字左右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推動著我國上層建築,尤其是政治體制的不斷改革與完善。在政治體制改革背景下,深化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
1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1.1 改革要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
近幾十年來,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成功的經驗就是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立足實際,走中國特色的改革道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添磚加瓦。我國當前的實際是社會發展處於轉型時期,各階層的矛盾突出,這對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既要符合我國政治體制的總體要求,又能協調好各方的利益,解決好各種矛盾。這就要求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深化改革必須結合我國的國情,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宏觀上把握我國國情的整體「大數據」,將大數據與改革的政策相融合,並運用於指導改革的過程,推動改革的發展與完善。
1.2 堅持黨的領導,統籌兼顧
黨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領導者,更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中堅力量。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改革的大方向不動搖,將改革穩步推進。在統籌兼顧的基礎上,對政府機構進行合理配置,對政府部門的職能進行科學分配,加強政府運營制度的建設,革新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提高公務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和作風建設,共同推進政府體制的整體改革。
1.3 重視民主的基礎性作用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政府出台重大改革決策前,必須發揚民主的基礎性作用,要深入到群眾中,深入到基層,將來自群眾和基層的創新思路和改革方法實踐到改革中。忽視甚至反對民眾的心聲,閉門改革是註定會失敗的。同時,要約束政府改革的權力,嚴禁個人和部門的利益影響改革政策,保證改革過程的規范化和改革成果的制度化。
2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方法
「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僅需要與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更需要注重科學的辦法,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在方式方法上注重以下4個方面的統一。
2.1 統一系統思維與問題意識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要改革各項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妥善解決改革中遇到的問題,這就要求改革籌劃者具有統一的系統思維與問題意識。規律是客觀的,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必然要求。而行政管理體系的發展規律就是一種矛盾論,是一個問題與另一個問題的衍生與解決,將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推動行政管理體系改革的發展。改革籌劃者在籌劃整個改革體系時,應當將在改革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或即將遇到的問題進行規劃,同時也要有高瞻遠矚的眼光和思維,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看錶面不看實質地去解決問題。
2.2 統一近期重點目標與長遠目標
行政體制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又需要堅持的任務,貫穿於整個社會化進程的始終。因此,明確的目標與方向對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非常重要,只有將目標明確、把方向把握好,才能使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少走彎路。同時也應注意到,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行政體制改革的重點也不同,改革具有階段性。將每一個階段五年一規劃,十年一計劃,將每一個規劃與計劃完成好,一步一個腳印地使改革有序推進,最終實現改革的深化。
2.3 統一量的積累和質的飛躍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由量變到質變,只有注重量的積累,才能實現質的提高。行政體制改革更是如此,每一屆政府都是我國行政管理體系中的一顆螺絲釘,看似渺小,卻是必不可少。只有每一屆執政者針對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作出一定的舉措,才有為改革最終的成功作出保證,否則只能是保持不變甚至是向更糟糕的方向變化。值得注意的是,行政體制改革並不要求執政者大刀闊斧地改革,聲勢越大、動作越大,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改革是一個持續變化的過程,需要有一個緩慢的適應階段,而「大改革」恰恰只注重了改革這個行為,並沒有將成果進行鞏固,最終可能導致舊習、陋習卷土重來。
2.4 統一上下的參與和推進過程
縱觀古今中外,每一次改革的成功都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推進和百姓的積極參與。行政體制改革不僅需要得到黨中央、國務院、各級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時也需要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只有充分調動社會各階層的積極性與參與性,使被動改革變為主動改革,減少改革的阻力,將雞蛋由內打破爆發出新的生命力,這樣的改革才能成功,才能使我國的行政體制更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為百姓做更多的好事與實事。
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變化和完善的過程,並與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相協調,最終推動整個政治體制改革的完善,實現政府管理體制的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