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醫學畢業論文怎麼寫
先多了解一下
關鍵是要選好題
經過老師同意就開始寫
B. 中醫畢業論文怎麼寫
撰寫畢業論文的意義 首先,撰寫畢業論文是檢驗學生在校學習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大學生在畢業前都必須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任務。申請學位必須提交相應的學位論文,經答辯通過後,方可取得學位。可以這么說,畢業論文是結束大學學習生活走向社會的一個中介和橋梁。畢業論文是大學生才華的第一次顯露,是向祖國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報到書。一篇畢業論文雖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個人的才華,也不一定能對社會直接帶來巨大的效益,對專業產生開拓性的影響。但它總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一個人的能力與才華,向社會展示自身的價值。撰寫畢業論文在學業生涯中是一件值得留戀的事情。論文寫作過程中所喚起的對科學研究的極大興趣,所激發的對科學事業的滿腔熱情,以及寫作中辛勤的耕耘,導師的教誨和拿到學位證書時激動人心的場面等,都會變成美好的回憶,深藏在記億中。此外,撰寫畢業論文是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專業考核的重要環節。教學計劃規定大學三年級學生要寫學年論文,四五年級即將畢業的學生要寫畢業論文。1981年全國實行學位制度,規定凡申請學位者,都要提交學位論文。目前,撰寫畢業論文制度,不僅在全國高等院校中普遍實行,而且在電大、函大、職工大學、刊授大學等各種形式的高等業余教育中也得到了全面貫徹。實踐證明,撰寫畢業論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保證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其次,通過撰寫畢業論文,提高寫作水平是幹部隊伍「四化」建設的需要。黨中央要求,為了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領導班子成員應當逐步實現「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這個「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對幹部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的要求。毛澤東同志指出:「一個革命幹部,必須能看能寫,又有豐富的社會常識與自然常識,以為從事工作的基礎與學習理論的基礎,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論才有學好的希望。」(《文化課本序》。《論語文學習》,人民出版社 1961年)「四化」幹部必須是「開拓型」人才,他們應當具備科學研究的能力,發明創造的能力,組織管理的能力,獲取信息情報的能力,語言和文字表達的能力,社會活動的能力等等,這些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都是與寫作能力的提高密切相關的。大學畢業生是我國幹部隊伍的重要來源之一,他們寫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整個幹部隊伍的素質。目前,在我們的幹部隊伍中,即使是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幹部,並不是每個人都具有較高的寫作水平的,有的人學理工不學文,有的人學文不撰文,有的人專業能力可能很強,寫作能力卻很差。有的領導只會動口不會動手,會議報告、草擬文件,甚至一個座談會講幾句話,都要秘書代勞。這種人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批評的那樣「官僚主義,工作不努力,不踏實,不深入基層,不親自動手,不動腦筋,靠秘書辦事,講五分鍾話都要人家寫成稿子照著念,有時還念錯了。這是思想懶惰。」(《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9頁)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端正思想路線,克服懶漢思想和官僚主義之外,力、法之一,就是幫助幹部學習寫作知識和進行寫作練習,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這是實現幹部隊伍「四化」的一項不容忽視的重要任務。從而也對加強大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提高寫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次,提高大學生的寫作水平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在新的歷史時期,無論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掌握現代科技知識和科學管理方法,還是培養社會主義新人,都要求我們的幹部具有較高的寫作能力。在經濟建設中,作為領導人員和機關的辦事人員,要寫指示、通知、總結、調查報告等應用文;要寫說明書、廣告、解說詞等說明文;還要寫科學論文、經濟評論等議論文。在當今信息社會中,信息對於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發揮著愈來愈大的作用。寫作是以語言文字為信號,是傳達信息的方式。信息的來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儲存、整理、傳播等等都離不開寫作。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一方面要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社會主義的新人新事,宣傳共產主義理想,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國人民。另一方面要批評和抵制剝削階級的腐朽思想,更新陳腐的觀念和舊的思維方式,揭露新形勢下出現的各種阻礙改革開放的不正之風和腐敗丑惡現象,還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的科學文化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這就要求我們的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不但自己會寫文章,而且懂得修改別人的文章,指導群眾性的寫作活動。參考資料:
C. 2000字左右中醫跟師心得
跟師心得(一)
中醫的理論體系發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總結的經驗基礎上,而如今在學習中最缺乏的就是臨床經驗,以及上一輩對我們在學習中的指導和答疑,使學習完全理論化,太過於抽象而不能結合實際讓理論知識更加扎實。 在一年的跟師過程中,得到了陳明老師在學習中醫方面的諄諄教導。我現在還清晰的記得,在跟師的第一天,陳明老師和藹地問我在學習中的困難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識。由於陳明老師是中醫科班出身,因此推薦我們背誦《醫學三字經》,教導我們一定要多背多記,在中醫的學習過程中記憶是基礎,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還不能完全理解書中所講的內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記硬背,這樣在臨床實習中才能更充分的體會到書中的旨意。在制定了學習計劃後,老師又帶著我游覽了整個醫院,耐心的給我們講述了關於醫院的一些事跡。在跟師過程中,能學到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在和老師的交談中,能了解到她在讀經典學習中有什麼好的方法,在自己淺層的理解上能更深層的了解,也能糾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學習任何一門學科時,最寶貴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導和教誨,在堅定自己學習目標的同時,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層面,擴展自己的知識領域。世界上大多數偉人都是站在別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敗的經驗,才能從更多其他的方面著手研究;也是因為有了前人成功的經驗,才能讓更多的人有信心堅定自己的目標,繼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為有了前人的經驗,才能幫助我們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從而在成功的基礎上繼續向更高更深的層面研究,正是這樣社會才能進步。在我的人生軌跡當中,跟師是一項重大的收獲,讓我對中醫學習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讓我明白了理論與實踐的距離,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性。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論知識的抽象性,讓我們無法真正的理解其含義,而如果沒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在實際臨床中也無法充分理解其理論的含義。因此在跟師的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打下堅實的理論功底,必須要記憶更多的理論知識,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結合臨床,更好的融入臨床,在實習中更能充分運用所學的知識。 這個月又可以參加外科醫師討論會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組,在每個小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學習外,也可以一起探討臨床中遇到的問題,交流在處理疾病中的不同見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學會從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個問題,
也鍛煉了我們的表達能力。因此希望這種制度能夠延續下去,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古語雲:「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用心去和老師相處,相互尊重,提倡一些傳統的好行為,日久自會見真情,老師定會將學問傾囊相授的。
跟師心得(二)
中醫臨床學習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如何把自己所學的理
論知識運用到臨床實踐中並很好的掌握,是每個進入臨床階段的學生
期盼達到的。但是學生進入臨床後發現臨床學習與理論學習有很大的
差別,一時很難掌握,總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獲甚微的感覺。跟師學習這么多天,下面結合我的學習經驗談談在臨床中如何跟師。
一、要注意培養動手能力。中醫的動手能力,即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的鍛煉。中醫的四診絕對不是簡單地一照、一查,就可以
取代的「高級技術」。必須把過去的知識,與當下的病症結合起來;與患者即時、隨機地進行交流才能獲得。同時,能夠被准確表達,記載於書本上的「明知識」只是一小部分,人類更多的知識,是那些只可意會而難於言傳的東西。俗語說:「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通過跟師學習,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才會掌握中醫的精髓。在望診上尤其重視望舌,臨床實踐證明,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舌的變化迅速而又鮮明,它猶如內臟的一面鏡子,凡臟腑的虛實、氣血的盛衰、津液的盈虧、病情的淺深、預後的好壞,都能較為客觀地從舌象上反映出來,成為醫生診病的重要依據。若見淡白舌,多是氣血兩虛或者陽虛
;若見紅舌,多是熱證。若見紫舌多是血行不暢。臨床需仔細觀察,以便獲取准確信息。再如「治小兒外感熱病,看舌之後必察咽喉」
,咽喉為「至陰之地」,對於鑒別寒熱虛實有重要意義,如咽喉紅腫,為有實火;紅而干,為陰虛;不紅不腫,為陽虛;咽喉劇痛而不紅不腫,為真寒假熱,咽喉紅腫疼痛卻全身表現為寒證,則為真熱假寒等等。問診應講究技巧,跟師學習就要學會老師問診的方法和技巧,
這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初上臨床時往往按西醫詢問病史的方法求全求細,可是問過之後頭腦中卻一片茫然,後來不斷地模仿老師問診才有所體會。中醫問診有主有次,有取有舍,全憑醫生的理論水平和臨床功底。問診主要是確診某病某證或排除某病某證。至於脈診,首先要掌握脈象特徵。如浮脈的脈象特徵是脈位表淺,輕取即得,重按稍減而不空,如水漂木。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表。沉脈的脈象特徵是脈位較深,輕取不應,重按使得,如石沉水底。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里。掌握了脈象特徵之後再在臨床中細細體會,最好在切脈經驗比較豐富的老師指導下進行,先從浮、沉、遲、數、弦、細、洪脈等幾種常見的、簡單的脈象入手。其次要經常體會。學習切脈好比打球,強調「手感」,必須持之以恆,經常有意識地訓練,久而久之,必有所悟。我第一次跟著老師上門診時,老師指著一位高血壓的老人要我診脈,看是什麼脈象,書本上的二十幾種病理脈象的脈象特徵我都能脫口而出,《瀕湖脈學》我也熟讀過,可是一旦上臨床就「心中了了,指下難明」,怯怯地說「脈好硬,像綳緊的繩子一樣」,老師笑著說「像綳緊的繩子不就是弦緊脈嗎?」我才恍然大悟,弦脈不就是「端直以長,如按琴弦」嗎?從此以後對於弦脈就不陌生了,而且體會到見到中老年人弦脈,特別是左關脈弦勁有力,直上寸口,多半是肝陽上亢,甚至肝風欲動的前兆,必須大劑量平肝潛陽、鎮肝熄風之品方可防患於未然。
二、要做好病案記錄。
每天跟師出門診都做好病案記錄,記錄的原則是能詳則詳,包括舌脈,以備以後查閱。一些常見病可以簡單記錄,對於疑難病、罕見病則要詳細記錄,包括老師葯物用法都要詳細記錄。
認真做好病案記錄是收集原始資料最好的途徑,每當我臨床遇到棘手的疾病時,總把以前記錄的病案重溫幾遍,往往茅塞頓開,找到一些好的解決辦法。
三、要勤於思考。
跟師門診要用心去問病史,用心切脈,用心記錄及思考老師的處方。我在四診之後考慮這個病是什麼證型,該用什麼主方,怎樣加減。然後看和老師的辨證思路是否一致,選方用葯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則知道自己的辨證思維和老師的基本一致,如果不相同則要考慮自己的差距在哪裡,甚至請老師指點迷津,我的思路錯在哪裡,我的哪些葯用得欠妥,哪些葯用得得當,老師為什麼要這樣用等等。有時候老師特殊的用方用葯,或者特殊劑量則更要仔細揣摩。
四、要學會與患者相處,
視患者如親人,體貼患者,這樣患者才會更好的配合你,讓你做檢查,回答你提出的問題。最後,要「用心讀書,用心看病,用心總結,用心做人」。這些讀書、臨證、做人的經驗是我們在課堂以及書本上很難學到的。
跟師心得(三)
通過一年的跟師學習,我方明白老師陳明副主任醫師默默地為我鋪墊了一條開悟中醫之路,當時自已並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鑽研中醫
學。跟師學習患者比較多,常常白天跟老師看病,晚上自己鑽研,坐公交車回到家已是九點多鍾,看著滿街的夜燈閃爍,川流不息的車輛,匆匆行走的路人,想著家中焦急等著吃飯的愛人,心中不免感嘆,但一想到這一天跟師學習中我又明白了一個中醫的道理,見識了一個新
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淺薄的看法,糾正了過去錯誤的認識,心中的歡喜及對老師的由衷感謝無以言表。如今3年的跟師學習結束,自始至終,我認為跟師學習並不在於老師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無形中潛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師的思維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後仍無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討,仍無答案,找一合適機會請教於老師,此時老師字字是真言,無數次跟師學習中是病人的詢問,老師的回答使我頓悟,回答病人的問題時老師用最朴實的語言而非專業術語,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時也學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識,這一點使我受益終生。下面我把自己3年來跟師學醫積累的心得體會寫下來,供同道參考、借鑒。一、在跟師前,首先要對老師有一個全面了解,做到「兩要」,這是跟師學習取得成功的必備條件。一要了解老師所在醫院及所在學科的發展現狀,其師從何人,是家傳還是師承,對哪家醫論有所精研,其醫療特色是什麼,注重哪家理論等。掌握了這些情況,就能了解其學術源流及學術思想,其繼承和發展了哪些理論與觀點。這樣,總結其經驗時,就有所依據;二是要了解老師的學術特長和經驗特色。並圍繞這方面問題,廣泛收集資料,要積累和掌握詳實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這是我們將來進行學術經驗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據。 為了做到上述「兩要」,在日常跟師學習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 多發問:對於學習中遇到的一些關鍵性問題,要多向老師請教,深入提出問題,把問題盡量搞清楚。例如一個經驗方,都有哪幾位葯組成?配伍特點是什麼?用量變化如何?煎服法有什麼要求?如何加減化裁?對什麼情況適用?什麼情況不適用?有何禁忌?根據什麼制定的處方等。切忌想當然。在學習過程中,多問是使問題深入的重要做法。老師雖有多年經驗,但並不一定每次都將問題講透。有些問題,老師自己認為是司空見慣的事,但對於其他人不一定知其中之妙。因此,我們要追根問底,深究其妙。在此過程中,學習者還要經常向自己發問:掌握了老師哪些經驗?臨床上是否會用?要勤於向患者發問:患者服用葯物後症狀是否改善、有何變化、有無不適反應,這樣才能細致地體會到老師治療經驗的精妙之處。 多聆聽:在跟隨老師臨證或聽其講述時,要多聽聽老師對每個問題的看法和想法。中掌握其思維方法、治學思想和學術觀點,摸清辨證、用葯規律,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多閱讀:對老師臨證診病,處方以及其論文、著述等,要多看,反復體會其學術思想在臨床上的應用。同時,要根據其學術淵源,翻閱對其影響較大的前賢的醫論、醫著,以溯本求源,掌握理論依據;閱讀與本學科相關的的現代醫學書籍,
熟練掌握中西醫理論,將知識進行融會貫通;閱讀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各種文獻材料,了解醫學源流。 多記錄:要將聽到、看到的內容隨時記錄下來,這是搜集資料的重要手段,一種是即時記錄,即隨聽、隨看、隨記錄;另一種是追記,即將聽到、看到的內容,通過回憶記錄下來。在此基礎可分門別類,加工整理。3年來我共記跟師筆記10餘本。 多使用:跟師過程中要勤於臨證,每次遇到相似病歷,敢於處方用葯,甚至可以照搬老師的方法,發現問題及時請教,這醫技會迅速提高。 多思考:將上述問、聽、看、記、用的內容分門別類,有條理、有系統地在腦子里反復分析、歸納,以找出其規律性東西,這就是老師經驗中的精華部分,要花費一定時間,在原始材料的基礎上,予以升華和提高。《論語·為政》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整理老中醫經驗,既是工作,也是學習。要想將老師經驗承襲下來,必須在「學」和「思」上下工夫。 多交流:溝通、交流是多問的延伸,跟師過程中多與老師溝通,將一些臨床問題請教老師,可以增進師生關系;亦與身邊醫師進行學業交流,成功例子一起分享。最後作為現代中醫,應利用多種信息交流方式,如微博、郵件等,將一些學習心得、體會,老師經驗總結及不解之惑與醫學同道進行交流、分享。 以上是我的一些經驗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裨益。
D. 中醫有關師帶徒的一些政策
你好!
中醫師承人員的條件必須是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者具有同等學歷的人員。帶教老師必須具有中醫或者民族醫執業醫師資格,而且從事中醫、民族醫臨床工作15年以上,或者具有中醫、民族醫副主任醫師以上技術職務。師承人員和帶教老師之間的關系確定需要簽訂師承關系合同書,合同必須經過公證機關公正後才能生效。
師承人員跟師學習的時間是三年,不得少於三年。三年滿以後,可以向省級中醫葯管理部門申請參加出師考核。出師考核工作由省級中醫葯管理部門負責命題並具體組織施考。出師考核重點主要是測試學生對中醫專業基礎知識和中醫基本技能以及對老師學術經驗、技術專長的繼承情況,原則上出師考核不考西醫知識。
出師考核合格後,合格的師承人員在醫療機構當中試用期滿一年並考核認為試用合格,就可以參加全國的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
關於成教
醫學成人學歷教育不作為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依據。但2002年10月31日前,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各類高等學校遠程教育的醫學類專業學歷教育除外。
2002年10月31日前,職業技術學院、非醫葯衛生類專科學校醫學類專業學生,畢業後取得的醫學學歷可作為醫師資格考試報名的學歷依據。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E. 中醫學畢業論文
中醫的哲學方法論我們用簡單的話說就是中醫用自己的哲學觀念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方法,就是中醫的哲學方法論。西醫用它自己的哲學觀念來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方法,是西醫的哲學方法論。中醫的哲學方法論集中體現了中醫的智慧;西醫哲學方法論同樣體現了西方人的智慧。今天我講中醫和西醫兩家的哲學方法論,目的是使大家明白這兩個醫的核心思想,它們各自有各自認識疾病的方法和治療疾病的方法。你學醫時可以相互借鑒,可以有選擇地融合,提高自己的學業。不是學醫的朋友,你對兩個醫有相當深度的了解,對你選擇健康也是很有意義的。 西方醫學的世界觀是什麼?醫學的世界是生命世界。西醫是怎樣認識生命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這就是西醫的世界觀。認識生命的方法和改造生命的方法就是哲學方法論。西醫怎樣認識生命?西醫從微觀世界中去認識生命。這可能要上溯到兩千年以前,西方人的祖先在牧畜生活中,從解剖畜牲開始,在人體的解剖中認識生命,改造生命。西醫在數百年以前就從解剖人體認識人的生命改造人的生命。這就是西醫的解剖學與外科技術的淵源。西方進入工業社會,顯微技術出現,西醫藉助顯微鏡進入了人體的微觀世界,從器官組織的分割到細胞與組成細胞的更細的物質。為了進入人體生命的微觀世界,必然用分割的方法。在人體生命微觀世界中的物質量變,直接表現看生命的常態與變態。也就是有沒有疾病,疾病的進退變化。西醫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到人體生命微觀世界,發現了物質的量變與人體生命疾病的有無進退,西醫走向了成熟。因為西醫在認識生命、改造生命的世界裡,形成了完整的哲學方法。 在微觀世界中對生命的物質量變取得的認識,建立了一套認識疾病的物質量化標准。同時為西醫的對抗方法提供了疾病的「靶的」。如血糖、血脂、蛋白、抗原體等等,都是為對抗方法提供的根據,尤其對致病菌與病毒,區分的非常精細。到今天我們可以說西醫已形成一個完整的哲學方法論:對抗哲學。用分割的方法認識生命中的量變、認識疾病,用對抗的方法改造生命。這就是西醫的哲學方法論。就是西醫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觀念。我們必須承認,這是西醫對人類的貢獻。如果沒有西醫開拓生命微觀世界這條路,到現在人類還處於生命微觀世界中的盲者。 西醫有沒有不足之處呢?西醫和中醫一樣都有不足之處,而且西醫的不足之處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說是必然的。西醫的不足之處是什麼呢?葯源性疾病、醫源性疾病與功能性疾病治療無力。這為什麼說是必然的呢?因為哲學方法論是在微觀世界中去認識生命,所以必然要用分割的方法;看到的是物質的量變,物質量的變化只能為對抗方法提供靶的。至於生命過程,如人體的功能運動,人體的生存本能系統的活動,並不在微觀世界,而在生命的宏觀世界中。在微觀世界中認識生命、改造生命的西醫看不到生命的功能性運動與生存本能系統的活動。西醫改造生命的對抗方法是以物質的量變為靶的,無法了解到物質的量變是人體功能改變的結果。這是對人體功能性在認識上的不足,當然在治療上只能是局限在與物質量變的對抗中。 葯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與醫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都源出於對抗疾病的微觀認識與對抗治療理念。比如;高血壓降壓,高血脂降脂、高血糖降糖。。。這種對抗治療,即使把物質量變降低到正常值,然而病仍不會痊癒。這是為什麼呢?血中葡萄糖濃度增高,血中脂肪濃度增高。。。等等物質的量變增高並不是疾病本身,導致這些變化的功能性活動的改變才是疾病的本質。但微觀世界中只能看到物質的量變,看不到功能活動疾病本質。而且,西醫的分割方法,不是簡單地用刀來解剖,而且用生物化學的分解方法來打開生命微觀世界的。要改造這個有病的生命世界,也只能用化學的方法合成對抗的物質,改變物質量度。結果是病不能治癒,年復一年吃化學葯。越吃葯病越多,吃葯也越多,葯害日深,肝腎損害不可避免。諸如此類的化學葯,能不吃嗎?除非有病不治,只要治,化學葯不能拒絕。這是葯源性疾病不可避免的原因。仍以心腦血管疾病為例,心腦血管「搭橋」、「支架」這類手術,在有些人心中,認為是高科技的救命手術。其實並非如此,心腦血管病不是卒然而來的,是從高血脂、高血壓、血管脂肪性硬化而來。這期間有很長一段吃化學葯的過程。心腦血管病完全可以用傳統醫學治癒的。「搭橋」術留下一個大創傷;「介入」法要長期吃化學葯加抗排異的葯。病人體質要大折扣了。至於其他的器質性病變的切除治療,特別是扁桃體炎用切除,膽囊炎、或結石用切除,脾用切除~~~~造成醫源性傷害。這一切都是西醫的不足之處。 中醫不可能進入生命的微觀世界。中醫是怎樣治病的呢?有人說:中醫是經驗醫學。這話有人反對。說兩千年前中醫開始從經驗醫學走進了生命科學,到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問世,中醫在生命科學的理念與方法已趨向成熟。傷寒論中用汗、下、清、利小便,破瘀血等法來治療外源性疾病,明顯是順勢利導的排異法。這表明張仲景已經認識了生命運動過程中的生存本能系統,並利用本能系統祛除疾病,保護生命。傷寒論對內源性疾病以扶正的方法起死回生。這表明張仲景對生命的自主性運動系統的調節功能的認識和利用。這是中醫由經驗醫學上升到生命科學的高端,我想這不僅在當時(東漢),即使在21世紀在醫學領域也是超前的成就。可惜,近兩千年來,竟無人對這個偉大的發明加以詮釋! 中醫的哲學理念是和諧哲學觀,用整合的方法在宏觀生命世界認識生命,保護生命。在東漢便已形成這個哲學方法論。這與西醫的對抗哲學,分割方法,在微觀世界中認識生命、改造生命、完全是對立存在的。中醫對生命的認識是「陰陽合德」、「陰陽互根」,「陰陽離決」。西醫對生命的解釋是:「高分子核酸蛋白體和其他物質組成的生物體所具有的特有現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質形成自己的身體和繁殖後代,按照遺傳的特點生長,發育,運動,在環境變化時,常表現出適應環境的能力。」西醫這個對生命的認識是在上世紀發現核酸蛋白體以後才有的。距中醫的「陰陽合德」、「陰陽互根」晚了兩千多年。這個生命觀同樣表現出,一個在宏觀的認識,一個在微觀中的認識。這兩個認識在很大程度相同。都認識到生命是功能和物質組成,都認識到生命的生存本能。不同的是中醫早了兩千四五百年,兩千年前已經把生存本能用在臨床中形成系統。這就是我對中國傳統的和西方現代的兩類醫學的認識。 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不可以已之所長,攻人所短;應知己之不足,學人之長。近幾年我聽人說過:中醫和西醫都是對立的理念,根本不可能結合。提出中西醫結合已經四五十年,沒有看見什麼結合的成果。對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看法。對立與統一是普遍法則。對立的事物都是統一的。越是對立的,就越容易統一。陰與陽是統一的,生與死、水與火……都是統一的。比如:有生沒有死,或有死沒有生,行嗎?只要不統一,便什麼也沒有。中醫的和諧,最需要與對抗統一,整合與分割統一,宏觀與微觀統一。所謂統一,不是混合,是兩個觀念的屬性統一,規律統一,這是要深思的。我說兩個具體的病例來看宏觀與微觀。和諧與對抗、整合與分割統一出現的成果。我具體向大家講幾句。 在宏觀生命世界中我們認識到人體的功能與生存本能。我從生活中具體的事情說更明白些。如:有人四五十歲,脈象弦而細,口乾無津,有苦味,大便二三日一次,排除艱難。身體汗難出,皮膚甲錯,心煩易怒,神疲體倦,體重日減……從宏觀上我們看出這個人分泌系統、代謝系統、循環系統都發生了不同的障愛。我們如果把視野深入人體微觀世界看一看癌胚抗原的指標。如果其人癌胚胎抗原指標很高,更進一步檢測其腫瘤。這對發現腫瘤,治療腫瘤便捷簡單高效低成本。 在這個例子中,我要說明宏觀與微觀,分割與整合、和諧與對抗的統一。大家知道,我所說的宏觀是體征,舌象,脈象,大便,小便,精神,疲勞、心煩、肌膚……但我對這些體征表現的東西是用西醫生理功能解釋的。西醫的生理功能是從實驗中得到的微觀信息。所以這也是微觀的東西。這不是宏觀與微觀在認識上的統一嗎!宏觀世界由整合而來的,微觀世界由分割而來的,宏觀與微觀統一,分割與整合自在其中了。至於癌胚抗原的檢測、腫物的檢測都屬於微觀理念。但根據上面宏觀與微觀統一認識制定的「利導排異法」,治療身體內外的各類腫物是成功的。這種治法是人體本能系統排除體內異物的順勢利導。順勢利導就是順其自然的趨勢,給以有利的引導。這種治法是整合的,宏觀的,和諧的,一個本能系統其中被表現出中西醫哲學方法論的統一。 體內癌細胞是怎麼樣排出來的,腫物又是怎麼樣被排出來的呢?在血液中的異物,在循環過程中,由外分泌腺,分泌到胃、腸道、泌尿系統、汗腺…….排出體外。比如:分泌、分解、泌出、代謝,在這個過程中日復一日消化,直至消失。我向大家說明:這是假說,今後我會用微觀的生化實驗來證明這個過程的。今天我們可以用宏觀的病理邏輯來說明這個過程。 比如:每一例腫瘤病。包括息肉、囊腫、肌瘤,脂肪瘤……,對本能系統來說,沒有治法的區別,一律是「利導排異法」。其結果都一樣:日復一日地消化直至消失。這個事實怎麼解釋?凡是存在的東西都是有理的。這個事實的道理是什麼?我的解釋是:一個本能排異系統的存在。排異系統應該是內分泌系統根據生命需要而分泌種種生化酶。生化酶在循環中無所不至,腫物在生化酶的作用下漸漸分解,再由循環經分泌腺泌出於代謝系統。如果不是這個過程怎麼會不分腫物生長的部位,又不分腫物的質與量,都是用一樣的方劑,都是同一的效果:排出體外而痊癒。腫瘤的質量不論,生長部位不論,在同一排異方劑治療而同愈,這是足以證明排異本能系統與排異過程的實在性。支持排異系統排異過程還有排除腫瘤所產生的系統效應。腫瘤患者如肌膚甲錯,或斑塊、斑點、丘疹之類在排異中逐漸消失,肌膚變得白凈細嫩、潤澤,這不表明這個人的代謝、分泌功能的提升嗎?再如腫瘤患者在口乾咽苦、百竅乾燥、便秘失眠、身體無汗、男子陽痿,女子陰冷……在排異治療中,以上這些症狀先後消失,我們看到的這些症狀消失了,知道這是系統的效應。內分泌,外分泌一個分泌系統,一個循環系統,一個代謝系統,是三個系統在共生性本能調節下,組成了一個排異本能系統。排出了體內異物。 我說這個病例的用意是說明宏觀生命世界與微觀生命世界的統一,整合理念與分割理念的統一,和諧與對抗的統一,必然會發生認識上的發展和臨床療效的升華。希望大家在腫瘤排異的病例中領悟到中西醫在哲學方法論上的統一,這將是醫學模式上的改變。 我再舉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為例,進一步說明,中醫的整合、宏觀和諧理念與西醫的對抗、分割、微觀理念的統一、在臨床上發生的重大突破。 我們常常見到:糖尿病患者在並發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早博、房顫、心絞痛、脂肪肝、前列腺肥大、間歇性跛行、大便秘、失眠、口腔潰瘍不愈、風濕性關節炎,眼底出血……這個病例怎麼治?先治糖尿病呢?還是先治高血壓冠心病?內分泌科,心血管科,眼科,泌尿科……起碼這個病人要走五六個科室。各科給各科的葯吃。這個治法有多大合理性我們不談。這只是一個分割理念下的現象。如果找中醫治,這我就說不清楚了。因為中醫可以說沒有一個臨床治病的統一標准,中醫各有見仁見智的方法。這是中醫的歷史悠久,自由發展,流派眾多,各逞一說,承傳任意,造成這種局面。根據目前流行的中醫的治法,可能是「調理調理」。這個「調理調理」是什麼意思?怎樣的治法?說到這里,我就更說不清楚了。不知,不敢妄言。 對這病,在中醫和諧理念與對抗理念,整合與分割、宏觀與微觀統一的本能系統醫療體系來看,再復雜的症狀經過整合便很簡單了。心腦血管病是血管脂肪性粥樣硬化造成的大管血管病,肢疼肢麻跛行是周圍血管病,脂肪肝,前列腺肥大,眼底出血都是脂肪血造成的血管病。而高脂肪血是生化代謝程序中分泌紊亂而造成代謝障礙。糖尿病與高血脂是同根同源的疾病。潰瘍不愈,風濕,類風濕之類免疫缺陷性病同樣是生化、代謝紊亂,造成免疫地下。一群復雜的病症整合起來只是一個分泌代謝系統波及到免疫,植物神經、周圍神經系統而發生的症狀。無論症狀如何復雜,在系統思想整合中看到的不是各自不同的症狀,而是系統的病理變化,當然在治療方面,也不是與每個症狀的對抗了,如高血壓降壓、高血糖降糖、高血脂降脂……把一個病分割成許多個的靶來打。而是以「自主調節法」使一個生化程序恢復其原有的正常程序,其結果是:在糖尿病痊癒的過程中,所有的並發性疾病全部消失了。這種情況姑且名為「系統效應」 我講的這兩個病例,是整合起來的兩個系統的病。一個是排異性本能系統,一個是本能調節系統。所以這幾個內源性功能性疾病,近百年以來,一直是人類的惡敵,傳統醫學中沒有成功的臨床記載,現代醫學中至今指為終身病。中外很多學者仍在探索這幾個病的治法而至今沒結果。為什麼尋找得這樣艱難?又為什麼得來又這樣容易?我想回答說:中西醫各自在半個世界中尋找,因而不可得!如果中醫在宏觀世界中分割打開微觀世界看到了你尋找的東西,你在整合到系統中去,那麼,你是用系統的方法,治療的系統的疾病,收到的是系統的效應。我們以上述病例具體地說說這個過程。 在宏觀世界看上述的疾病,即糖尿病合並高血壓,心腦血管病,脂肪肝、前列腺肥大……等等數十個症狀,用分割觀念,它們是十幾個不同的並發症,一症一葯各有不同的治法。但用整合的觀念看,這些症狀,根據它們的病理、生理聯系,整合到生理系統中。如血糖濃度升高,血脂濃度升高,這是生化系統中出現的代謝障礙,葡萄糖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而不能進入細胞利用掉,又造成血脂在血液中濃度過高,又導致血管因脂肪微粒在血管中黏附、沉積、滲入、血管發生硬化。微循環受阻而血壓升高。大血管病出現了,心腦血管循環受阻。心肌因缺血而發生、絞疼、壞死,出現早博,房顫、心率快或慢等等都是心肌缺血這一個原因。腦血管栓塞、出血,都因血壓過高而血管腔因脂肪黏附而變窄,出現栓塞、出血都是一個原因。脂肪肝、前列腺肥大都是因高血脂造成,以致肥胖、體內脂肪瘤,皮膚黑褐斑也因高脂肪血造成。因葡萄糖、脂肪合成、分解、轉化、利用、貯存整個生化程序紊亂,當然影響蛋白質的合成,所以造成免疫能力的低落,而易感染。風濕、類風濕。潰瘍不愈等免疫性疾病容易發生而難以治癒。上述種種症狀,我們從整合的觀念看,大血管,周圍血管,微血管,所有症狀都是循環系統發生的。發生循環系統症狀的是生化程序的紊亂。免疫系統發生的各種疾病也是因為生化程序紊亂。那麼這所有的原發與並發的疾病都是生化程序:葡萄糖、脂肪、蛋白質……的分解、合成、轉化、利用、貯存這個程序紊亂所致。我們用整合觀念把上述循環系統、分泌系統、代謝系統,免疫系統,甚至間接發生的植物神經病,周圍神經病。在整合:我們在微觀中看到葡萄糖,脂肪,蛋白質的量變,我們知道物質的量變是因功能的變化,物質的量變是增減;功能的變化是進退。中醫對物質與功能有精闢的認識:「陰陽互根」。「陰陽互根」是什麼?是人的生命過程。生命過程中,人體的功能把外界物質變成自己生長身體,發生功能的物質;這個物質又發生功能。這樣物質與功能相互根本的運動,就是「陰陽互根」運動。這個運動不止,生命不止;這個運動停止,生命即刻終結。這個運動是自主的。是自然造化所成。在物質與功能相互轉化過程中,生化程序的調節控制是最主要環節。大家知道生化程序是個最復雜,最有條理,最有秩序的動態的,根據生命過程的需要而時時調節運動程序。大家知道:它不僅是自主性運動系統,同時也是自主性控制系統。沒有控制便沒有調節。比如:胰島組織分泌降糖素與升糖素。這一對激素是對抗的,又是統一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是對抗的,也是統一的。當血糖濃度升高時,升糖素受到控制,不活動,不活動即不分泌。此時降糖素分泌活動強。血糖在降糖激素分泌活動下,血中葡萄糖一部分進入細胞被利用,另一部分合成肝糖元貯存起來,或轉化成脂而貯存。當血糖濃度降低時,升糖激素分泌活動增強,在激素參與下,肝糖元酵解轉化為葡萄糖,脂肪在生化酶的作用下也會轉化為葡萄糖被利用掉。葡萄糖、脂肪,在生化過程中是自主性運動,控制調節在一個生態量值之中。我對大家說這些是為了說明:人的生命在「陰陽互根」運動中。靠近一點說:在生化程序中是自主性運動控制調節的。換一句話說:人體生命中,一切物質的量變都是功能的進退主宰。本能系統中有調控系統。在生化程序中,一切物質的量變都是功能的進退主宰。本能系統治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及復雜的並發性疾病,正是根據上述這些認識而制度的「自主性調節法」。在臨床中每例都是系統效應。這是足以證明上述的思想方法是正確的。我希望諸位從這兩個案例中看到中醫的宏觀理念與微觀理念,整合方法也分割方法,和諧理念與對抗理念的統一,發生了一個本能系統醫學新模式。
F. 中醫學畢業論文如何選題
中醫學畢業論文可以寫綜述類或者醫學實驗類的文章。開始也不會弄,還好關鍵時刻寢室同學給的雅文網,有專業的幫忙輕松多了
中醫中葯治療三叉神經痛療效觀察
中醫飲食調護對壓瘡療效的影響
淺談中醫特色整體護理在基層醫院中的應用
圖式論框架下的中醫英語教學管理模式
中醫術語英譯研究再論
淺談案例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與時俱進 春華秋實 「十五」期間河南省中醫事業成就顯著
借鑒循證護理理論發展循證中醫護理
SARS辨證論治及其中醫現代化瑣議
慢性乙型肝炎肝組織病理與中醫證型的研究
我國中醫職業技術教育辦學條件調查分析
將中醫護理引入基礎護理教學的嘗試
中醫針灸治療手術後並發症驗案4則
中醫治療腦卒中後抑鬱的進展
中醫治療過敏性皮膚病的臨床觀察與分析
模糊學理論在中醫翻譯中的應用
鉬靶X線徵象在乳腺癌中醫辨證分型方面的分析研究
外敷穴位葯物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培訓難點及其對策——「十一五」農村衛生中醫適宜技術推廣項目述評
中醫院校護理學專業開設中醫特色課程的調查研究
城市社區老人慢性病患病情況和中醫防治知識需求情況分析
高血壓患者中醫分型治療觀察
對中醫活檔案的認識與探索
住院病人對中醫護理認知及需求調查
中醫養生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及對策研究
嗜睡中醫臨床評價初步研究
中醫古籍文獻在中醫文獻檢索課教學的探討
亞健康狀態的中醫特徵聚類研究
中醫適宜技術推廣對農村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的影響分析
北京民眾對中醫看法的簡易調查分析
社會需要鐵桿中醫
制約中醫內涵與外延式發展的問題分析與政策建議:基於黑龍江省的調查研究
「李約瑟難題」與中醫發展之難
中醫的科學性
全面理解中醫的哲學思想體系是中醫繼承與發展的重要基礎
我國中醫職業教育現狀分析及評價
中醫發展路徑思考
漢中市鄉鎮衛生院中醫服務質量現狀調查
成立中醫護理專項小組推動中醫特色護理的方法與效果
以中醫護理重點專科建設推動學科發展
中醫英語語料庫建設可行性探討
中醫腎主耳理論的現代生物學研究進展與思路
PBL教學法及其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