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汽車專業畢業論文(3000字)大神們幫幫忙
汽車ABS技術的發展趨勢研究 在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出現之前,汽車所用的都是開環制動系統。其特點是制動器制動力矩的大小僅與駕駛員的操縱力、制動力的分配調節以及制動器的尺寸和型式有關。由於沒有車輪運動狀態的反饋信號,無法測知制動過程中車輪的速度和抱死情況,汽車就不可能據此調節輪缸或氣室制動壓力的大小。因此在緊急制動時,不可避免地出現車輪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現象。當車輪抱死時,地面的側向附著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側向附著力很小,汽車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會出現方向失穩問題,極易發生交通事故。在潮濕路面或冰雪路面上制動時,這種方向失穩的現象會更加嚴重。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Anti-lock Braking System簡稱ABS)的出現從根本上解決了汽車在制動過程中的車輪抱死問題。它的基本功能就是通過感測器感知車輪每一瞬時的運動狀態,並根據其運動狀態相應地調節制動器制動力矩的大小以避免出現車輪的抱死現象,因而是一個閉環制動系統。 它是電子控制技術在汽車上最有成就的應用項目之一,汽車制動防抱死系統可使汽車在制動時維持方向穩定性和縮短制動距離,有效提高行車的安全性。 一、ABS的工作原理 汽車制動時由於車輪速度與汽車速度之間存在著差異,因而會導致車輪與路面之間產生滑移,當車輪以純滾動方式與路面接觸時,其滑移率為零;當車輪抱死時其滑移率為100%。當滑移率在8%~35%之間時,能傳遞最大的制動力。制動防抱死的基本原理就是依據上述的研究成果,通過控制調節制動力,使制動過程中車輪滑移率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以取得最佳的制動效果。ABS系統硬體構成主要由感測器(包括輪速感測器、減速度感測器和車速感測器)、電子控制裝置、制動壓力調節器三大部分組成,形成一個以滑移率為目標的自動控制系統。感測器測量車輪轉速並將這一數據傳送至電子控制裝置上,控制裝置是一個微處理器,它根據車輪轉速感測器信號來計算車速。在制動過程中,車輪轉速可與控制裝置中預先編制的理想減速度的特性曲線相比較。如果控制裝置判斷出車輪減速度太快和車輪即將抱死時,它就發出信號給液壓調節器,液壓調節器可根據來自控制裝置的信號對制動器的卡鉗或輪泵的油壓進行控制(作用、保持、釋放、重新作用)。這一動作,每秒鍾能出現10次以上。 二、ABS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現狀 基於制動防抱理論的制動系統首先是應用於火車和飛機上。1936年,德國博世公司(BOSCH)申請一項電液控制的ABS裝置專利,促進了ABS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汽車上開始使用ABS始於1950年代中期福特汽車公司,1954年福特汽車公司在林肯車上裝用法國航空公司的ABS裝置,這種ABS裝置控制部分採用機械式,結構復雜,功能相對單一,只有在特定車輛和工況下防抱死才有效,因此制動效果並不理想。機械結構復雜使ABS裝置的可靠性差、控制精度低、價格偏高。ABS技術在汽車上的推廣應用舉步艱難。直到70年代後期,由於電子技術迅猛發展,為ABS技術在汽車上應用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ABS控制部分採用了電子控制,其反應速度、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顯著提高,制動效果也明顯改善,同時其體積逐步變小,質量逐步減輕,控制與診斷功能不斷增強,價格也逐漸降低。這段時期許多家公司都相繼研製了形式多樣的ABS裝置。 進入90年代後,ABS技術不斷發展成熟,控制精度、控制功能不斷完善。現在發達國家已廣泛採用ABS技術,ABS裝置已成為汽車的必要裝備。北美和西歐的各類客車和輕型貨車ABS的裝備率已達90%以上,轎車ABS的裝備率在60%左右,運送危險品的貨車ABS的裝備率為100%。ABS裝置製造商主要有:德國博世公司(BOSCH),歐、美、日、韓國車採用最多;美國德科公司(DELCO),美國通用及韓國大宇汽車採用;美國本迪克斯公司(BENDIX),美國克萊斯勒汽車採用;還有德國戴維斯公司(TEVES)、德國瓦布科(WABCO)、美國凱爾西海斯公(KELSEYHAYES)等,這些公司的ABS產品都在廣泛地應用,而且還在不斷發展、更新和換代。 近年來,ABS技術在我國也正在推廣和應用,1999年我國制定的國家強制性標准GB12676-1999《汽車制動系統結構、性能和試驗方法》中已把裝用ABS作為強制性法規。此後一汽大眾、二汽富康、上海大眾、重慶長安、上海通用等均開始採用ABS技術,但這些ABS裝置我國均沒有自主的知識產權。 國內研究ABS主要有東風汽車公司、交通部重慶公路研究所、濟南捷特汽車電子研究所、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單位,雖然起步較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氣壓ABS方面,國內企業包括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聚能、廣東科密等都已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液壓ABS由於技術難度大,國外技術封鎖嚴密,國內企業暫時不能獨立生產,但在液壓ABS方面也在做自主研發,力圖突破國外跨國公司的技術壁壘,已經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和突破。如清華大學和浙江亞太等承擔的汽車液壓防抱死制動系統(ABS)「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在ABS控制理論與方法、電子控制單元、液壓控制單元、開發裝置和匹配方法等關鍵技術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果。採用的耗散功率理論,避免了傳統的邏輯門限值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取得了理論上的突破,研發ABS成功且進入產業化、批量生產階段。其試樣在南京IVECO輕型客車上匹配使用全面達到了國家標准GB12676-1999和歐洲法規EECR13的要求。這對振興我國汽車工業與汽車零部件業具有劃時代意義,標志著我國汽車液壓ABS國產化已邁出堅實的一步。同時合肥工業大學也研製出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液壓制動電子防抱系統,率先在HF6700輕型汽車上匹配使用獲得成功。國內液壓ABS技術含量與國外雖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國內豐富的人力資源配合下,相信國內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在ABS技術某些領域趕超國際水平
希望採納
Ⅱ 關於汽車電子系統的畢業論文
制動性能是汽車主要性能之一,它關繫到行車安全性(有點廢話呵,不過多少人買車有真正關注過這個,特別是一些小排量的車)。評價一輛汽車的制動性能最基本的指標是制動加速度、制動距離、制動時間及制動時方向的穩定性。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歷史:
制動力調整裝置設計思想的提出在20世紀20年代末,當時有人獲得了這方面的一項專利(具體是誰就不知道了)。五十年代,世界上第一台防抱死制動系統 ABS 在1950 年問世,首先被應用在航空領域的飛機上,Knorr 公司(位於慕尼黑,該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以生產制動系統著稱的公司)的防抱制動裝置 (ABS) 開始用於火車。當時的純機械式測試接收記錄裝置還不能適應汽車技術的較高要求,所以當時的車用ABS起的效果不是很好。經過大量的試驗研究,終於得出:
「測試車輪轉數的感測器以及調節轉數的控制儀是實現目標所必不可少的」
這是車用ABS系統研製的重要理論依據!
70年代,賓士公司開始設想並在新聞界宣稱要在轎車、載貨車和大客車上使用電控式ABS,但尚無成熟的、大批生產的產品。1978年,賓士公司首次在S級豪華型轎車上裝用了ABS。1984年,開始在S級、SL級轎車和190E汽油噴射汽車上成批裝備了ABS。從1992年10月至今,在德國,ABS已屬各類轎車的基本裝備。
目前,最新的ABS已發展到第5代,現今的ABS還有多方面的功能,比如:
1、電子牽引系統(ETS)
2、驅動防滑調整裝置(ASR)
3、電子穩定程序(ESP)
4、輔助制動器
再說ABS的分類:
按機械式、電子式分類,兩者有以下不同
1、電子式ABS是根據不同的車型所設計的,它的安裝需要專業的技術,如果換裝至另一輛車就必須改變它的線路設計和電瓶容量,沒有通用性;機械式ABS的通用性強,只要是液壓剎車裝置的車輛都可使用,可以從一輛車換裝到另一輛車上,而且安裝只要30分鍾。
2、電子式ABS的體積大,而成品車不一定有足夠的空間安裝電子ABS,相比之下,機械式的ABS的體積較小,佔用空間少。
3、機械式ABS是在車輪鎖死的剎那開始作用,每秒鍾作用6~12次;電子式ABS在踩剎車時就開始工作,根據不同的車速,每秒鍾可作用60—120次。
4、電子式ABS的成本較高,相比之下,使用機械式ABS要經濟實用些。
按控制通道分類,有以下幾種:
四通道式、特點:附著系數利用率高,制動時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每個車輪的最大附著力。但是如果汽車左右兩個車輪的附著系數相差較大(如路面部分積水或結冰),會影響汽車的制動方向穩定性。廣州本田即是使用四通道ABS裝置。
三通道式、特點:汽車在各種條件下制動時都具有良好的方向穩定性。三通道ABS在小轎車上被普遍採用。
二通道式、特點:二通道式ABS難以在方向穩定性、轉向控制性和制動效能各方面得到兼顧,目前採用很少
一通道式、特點:結構簡單,成本低等,在輕型載貨車上廣泛應用。
制動防抱死系統的基本組成 :
ABS通常都由車輪轉速感測器、制動壓力調節裝置、電子控制裝置和ABS警示燈組成,在不同的ABS系統中,制動壓力調節裝置的結構形式和工作原理往往不同,電子控制裝置的內部結構和控制邏輯也可能不盡相同。
各種ABS在以下幾個方面都是相同的:
(1) ABS只是汽車的速度超過一定以後(如5km/h或8km/h),才會對制動過程中趨於抱死的車輪進行防抱死制動壓力調節。
(2) 在制動過程中,只有當被控制車輪趨於抱死時,ABS才會對趨於抱死車輪的制動壓力進行防抱死調節;在被控制車輪還沒有趨於抱死時,制動過程與常規制動系統的制動過程完全相同
(3) ABS都具有自診斷功能,能夠對系統的工作情況進行監測,一旦發現存在影響系統正常工作的故障時將自動地關閉ABS,並將ABS警示燈點亮,向駕駛發出警示信號,汽車的制動系統仍然可以像常規制動系統一樣進行制動。
ABS使用特點:
1、 在低附著系數的路面上制動時,應一腳踏死制動踏板
2、 能在最短的制動距離內停車
3、 制動時汽車具有較高的方向穩定性
最後,還是那句話,再好的安全裝備怎麼也比不上小心駕駛和高超的駕駛技術的!所以對這些裝備也不要太過迷信,開車還是小心為上!
Ⅲ 請問哪個有關於汽車電子類的畢業設計的題目啊
-- 電子類畢業設計題目
電子類畢業設計題目
1.多功能語音小車
2.智能小車
3.防噪音耳機
4.兒童益智產品—算術遙控賽車
5.智能後車雷達
6.多充電方式手電筒
7.簡易數字存儲示波器
8.神州六號模擬系統
9.家庭智能控制與報警系統
10.PC控制終端
11.多功能逆變器
12.超聲波測距系統測距機應用——迎賓系統
13.智能壁障機器人
14.客車超載控制系統
15.智能溫控風扇
16.新世紀車載必備系統
17.遠程智能電話門鈴的設計
18.PID水溫測量控制系統
19.模擬鍋爐加熱控制系統
20.智能防盜報警電話
21.三指機器手
22.多功能數字鍾
23.智能語音顯示娃娃
24.人行橫道交通燈
25.暖氣控制系統
26.基於單片機的家庭綠色管家
27.超聲波測距
28.具有語音播報功能的水溫控制系統
29.可調壓逆變器
30.10m音頻調頻型無線發射器
31.多功能智能語音小車
32.仿尺蠖爬竿機器人
33.機器青蛙
34.汽車智能追尾系統研究
35.六足機器人
36.多功能材料特性測試儀
37.語音識別機器人
38.多功能播放器
39.模擬智能交通燈
40帶語音播報的溫度測量儀
41.基於ATmega32的音樂播放器
42.智能語音識別遙控系統
43.可編程模擬交通控制系統設計(A)
44.簡易兩足機器人
45.基於凌陽SPCE061A的智能語音門鎖
46.自動做飯機器人的定量(質量)輸出部分
47.筆套
48.具有語音播報功能的水溫控制系統
49.十字路口交通燈控制
50.無線遠程智能車
51.可編程排隊模擬系統設計
52.模擬交通燈
53.模擬交通燈控制系統
54.具有語音功能的電阻、電容、電感測量儀
55.仿生機器蛇
56.機器蛇
Ⅳ 跪求一篇關於汽車電子專業的論文
引言
隨著鐵路運輸向高速度、高密度方向發展,安全工作將更加重要。一旦發生事故,不僅中斷行車、打亂正常運行秩序,在經濟上造成嚴重的損失,而且還會在社會上產生不良影響。為保證列車快速、安全、舒適、高效地在高速線上運行,對鐵路列車進行及時的檢修是非常重要的。列車檢修周期主要以列車行駛的里程為參考,所以及時准確地記錄列車的行駛里程是保證列車安全運行的關鍵。以往對列車各車廂行駛里程的記錄是採用人工記錄計算機存儲的方式,有時由於工作人員的疏忽,就可能造成記錄表丟失或漏記現象,這樣就會使列車的實際行駛里程與記錄的行駛里程不符,從而使列車不能得到及時地檢修,為列車的安全運行造成了隱患。因此,研製一個能夠自動記錄列車行駛里程的網路系統是至關重要的。
本系統就是為了滿足上述要求而開發的,它是利用美國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結合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匯流排技術和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移動通信技術的產物。其主要功能是依靠GPS來定位列車的位置,通過單片機來累計列車的行駛里程,利用CAN匯流排在列車各個車廂間建立區域網,通過GSM網路將列車各車廂的行駛里程數據傳送回監控中心,並由監控中心進行統一的監控和管理。本系統採用GSM短消息進行數據傳輸, 它不需要建立撥號連接,只需把要發的信息加上目的地址發送到短消息中心,再由短消息中心轉發到最終目標。短消息每次限制在160個位元組以內,這對傳送列車行駛里程數據已足夠。本系統利用GSM短消息業務進行數據傳輸,最大的優點就在於連接簡單、費用低廉、覆蓋面廣,實現方便。
系統的組成
系統由GPS衛星、車載終端、GSM公眾網和監控中心組成,其系統原理圖如圖1所示。
GPS 衛星不間斷發送導行電文,由車載終端上的GPS接收機接受,並進行解碼處理,進而輸出定位數據。車載終端包括主控車載終端和被控車載終端。主控車載終端安裝於火車頭,它由GPS接收模塊、信息處理和控制模塊、GSM通信模塊、鍵盤輸入模塊、顯示模塊和CAN匯流排通訊控制模塊組成,負責GPS信息的接受、數據的處理、CAN匯流排的通訊控制、GSM信息的發送等;被控車載終端安裝於各車廂,它由信息處理和控制模塊、CAN匯流排通訊模塊、鍵盤輸入及顯示模塊組成,負責本節車廂行駛里程的累計以及與主控車載終端的通訊等。主控車載終端與被控車載終端通過CAN匯流排相連形成區域網。車載終端通過GSM網路用短消息方式將列車行駛里程數據發送至監控中心。監控中心主要由GSM通訊模塊、監控主機、管理資料庫及綜合數據介面組成,完成GSM信息的接受以及各列車行駛里程的統計和管理。
車載單元的硬體設計
車載單元的硬體主要由四大模塊組成:信息處理與控制模塊、GPS接收模塊、GSM通訊模塊和CAN匯流排通訊控制模塊。
信息處理與控制模塊
信息處理與控制模塊是車載終端的核心控制部件,它是一個由PIC單片機組成的系統,其主要功能是進行信息處理和控制車載終端的各組成部分,按照通信協議的要求執行相應的操作。本系統選用微芯公司生產的PIC18F458單片機,它有如下優點:
1)2MB的Flash程序存儲器;
2)4kB的EEPROM數據存儲器;
3)10MIPS的執行速度;
4)CAN匯流排模塊;
5)功耗低:在4MHz時鍾下工作耗電不超過2mA;在睡眠模式下耗電可低於1μA以下。
6)驅動能力強:每個I/O引腳吸入和輸出電流的最大值可以分別達到25mA和20mA,能夠直接驅動發光二極體LED、光電耦合器或者微型繼電器等。
GPS接收模塊
GPS 接受模塊即GPS接收機,它是GPS全球定位系統的用戶終端,是全球定位系統的三大組成部分之一。車載終端就是通過它來實現定位功能的。本系統採用 GAERMIN的GPS-OEM產品,它有12個通道,也就是同時可以跟蹤多達12顆GPS衛星,從而能夠快速的定位。GARMIN的GPS接收機功耗非常小,數據更新率為每秒一次,其優良的性能完全能夠滿足陸地導航的靈敏度需求。
考慮到單片機輸入/輸出為TTL電平,而OEM板輸出為 RS232標准串列介面,採用的是EIA電平,因此這里需要加入能完成TTL-EIA雙電平轉換電路。本系統採用一種新型RS232轉換晶元 MAX232,其內部有電壓倍增電路和轉換電路,僅需5V電源便可工作,因此使用十分方便。連接方式如圖2所示。由於OEM板每秒刷新一次,為提高CPU 利用率,採用UART(通用非同步接收/發送器)來實現串列非同步通信中串並行數據轉換,也將大大提高CPU利用率。
GSM通訊模塊
GSM 通訊模塊是車載終端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負責車載終端與監控中心之間的通信。本系統採用的是西門子公司生產的GSM數據機TC35模塊,它提供 RS232數據介面,採用AT指令,符合ETSI的GSM0707和GSM0705標准。模塊和單片機系統通過40針的數據電纜相連。TC35模塊的數據介面是CMOS電平,因此單片機對TC35模塊的控制和通信要進行電平轉換。在本系統中,單片機串口通過OC門7404晶元完成電平轉換和TC35模塊相連。單片機與TC35模塊的介面如圖3所示。
TC35模塊支持8位數據位,1位停止位,無奇偶校驗位。傳輸速率可以在4.8kbit/s到115kbit/s間自適應。對TC35模塊控制,IGT信號非常重要,只有正確的IGT信號才可以使TC35模塊正常的運行。IGT的下降沿啟動TC35,並且IGT的低電平應該至少保持 100ms,然後TC35正常工作。
CAN匯流排通訊控制模塊
CAN匯流排通訊控制模塊主要完成各車載終端之間的通訊,由於CAN匯流排介面能在雜訊環境下進行通訊,從而保證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PIC18F458內部集成了CAN匯流排通訊控制器,執行的是Bosch公司規范的CAN210A/B協議,它包含完整的CAN系統。CAN匯流排模塊由協議驅動和信息緩沖與控制組成。CAN協議驅動CAN匯流排上接受和發送信息的所有功能,信息通過首先裝載到某個相應的數據寄存器發送,通過讀相應的寄存器可以檢查狀態與錯誤信息。在CAN匯流排上檢測到的任何信息都要進行錯誤檢查,然後與過濾器進行比較,判斷是否應該被接受和存儲到2個接受寄存器之一。圖4為CAN匯流排驅動器PCA82C250T與單片機的連接圖, 其中的PCA82C250T為PHILIPS公司的CAN匯流排驅動器,它將PIC18F458的CAN控制器輸出引腳的TTL電平變換為CAN匯流排上的差分信號。J12插頭的第2腳與第7腳間接有120Ω的匹配電阻。在CAN匯流排上,一般在兩端的CAN接頭需要接入120Ω的匹配電阻,中間則不用接。
車載終端控制器軟體編程
車載終端控制器的軟體主要完成3方面的任務:系統的初始化,循環處理GPS接收到的導航電文;單片機與TC35的通信以及GSM信息的發送;處理CAN匯流排數據的收發。這些任務在程序中是分兩部分來完成的,即主程序和中斷程序。主程序主要完成系統的初始化、CAN匯流排數據的發送、GSM信息的發送、列車行駛里程的計算等;中斷程序主要完成GPS信息的接收和CAN匯流排數據的接收。鍵盤檢測採用查詢方式。軟體採用C語言編程。主程序流程圖如圖5所示。
系統啟動後首先要對相應的變數和模塊進行初始化,讀出存儲在EEPROM中的列車行駛里程數據並將其顯示出來,然後檢測是否有鍵被按下。鍵盤主要完成3方面任務:顯示器設置,啟動CAN匯流排數據發送和GSM信息發送。GPS信息的接收採用中斷方式。系統每秒接收一個GPS信息,從GPS信息中讀出列車的行駛速度,將列車的行駛速度乘以列車的行駛時間(1s),得出列車在1s內的行駛里程並進行一次行程的累加。為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列車每行駛 1km,EEPROM中存儲的列車行駛里程數據刷新1次。
在主控車載終端,CAN匯流排數據的發送採用鍵盤觸發方式。信息從CAN控制器發送到CAN匯流排是由CAN控制器自動完成的,發送程序只需把被發送的信息送到CAN的發送緩沖區,然後啟動發送命令即可。CAN匯流排數據的接收採用中斷方式。當系統產生CAN中斷時,信息從CAN匯流排到CAN接收緩沖區是由CAN控制器自動完成的,接收程序只要從接收緩沖區讀出要接收的信息即可。
結語
在本系統中,行程測量的相對誤差主要取決於列車的行駛速度。通過大量實驗可以得出,當列車的行駛速度大於10km/h時,本系統行程測量的相對誤差小於 2%。一般而言,列車的行駛速度常高於10km/h。因此,本系統行程測量的相對誤差不會大於2%,完全滿足測量相對誤差應小於3%的設計要求。
本系統的設計完全滿足列車行程測量的准確度和可靠性要求,既實現了列車行程的自動記錄,同時也實現了對各列車的統一監控管理。它解決了現有列車行程記錄方式存在的弊端,為列車行程的測量和管理提供了一種新方法。通過對列車行駛里程及時准確的記錄和監控,確保各列車能夠得到及時的檢修,為列車的安全運行提供了保障。本系統利用了當前技術比較成熟的GSM蜂窩數字移動通訊系統和GPS全球定位系統,而且具有成本低廉、結構簡單、抗干擾能力強及可靠性高等優點,因此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Ⅳ 求汽車專業畢業論文
[編輯本段]圖書信息
書 名: 汽車市場營銷
作 者:王琪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2-1
ISBN: 9787111258278
開本: 16開
定價: 39.00元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本書從介紹汽車市場營銷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出發,緊密結合中國及世界汽車市場現狀,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汽車營銷基礎、汽車市場營銷環境分析、汽車企業市場營銷管理、汽車市場調研與預測、汽車消費市場與消費者行為分析、汽車產品策略、汽車價格策略、汽車分銷策略、汽車促銷策略、汽車營銷實務、二手車與汽車零配件營銷業務以及國際汽車市場營銷等汽車市場營銷方面的內容。全書共分十二章,通過本書的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較為系統、全面地掌握汽車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和主要內容。本書在最後還附有精選的汽車營銷案例以供學習者加深相關知識的運用和理解。
本書既可以作為普通高等院校交通運輸及汽車服務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供汽車市場營銷從業人員參考閱讀。
[編輯本段]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汽車營銷基礎
第一節 汽車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第二節 經營與銷售
第三節 汽車市場
第四節 汽車市場營銷
第五節 營銷因素與市場營銷組合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汽車市場營銷環境分析
第一節 汽車市場營銷環境概述
第二節 汽車市場營銷宏觀環境分析
第三節 汽車市場營銷微觀環境分析
第四節 我國汽車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第五節 人世對我國汽車市場營銷環境的影響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汽車企業市場營銷管理
第一節 汽車企業戰略規劃
第二節 汽車企業市場營銷管理
第三節 汽車市場營銷計劃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汽車市場調研與預測
第一節 汽車市場營銷信息系統
第二節 汽車市場調研
第三節 汽車市場預測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汽車消費市場與消費者行為分析
第一節 汽車消費市場分析
第二節 汽車消費者購買模式分析
第三節 私人汽車消費者購買行為分析
第四節 組織購車用戶購買行為分析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汽車產品策略
第一節 汽車產品及組合
第二節 汽車產品的壽命周期及應用策略
第三節 汽車品牌與商標策略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 汽車價格策略
第一節 汽車價格概述
第二節 汽車產品定價方法
第三節 汽車產品定價策略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 汽車分銷策略
第一節 汽車銷售渠道
第二節 汽車分銷渠道中的中間商
第三節 汽車營銷模式
復習思考題
第九章 汽車促銷策略
第一節 汽車促銷與促銷組合
第二節 汽車人員促銷
第三節 汽車廣告促銷
第四節 汽車公共關系促銷
第五節 汽車營業推廣促銷
復習思考題
第十章 汽車營銷實務
第一節 汽車營銷及管理人員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4S店汽車營銷模式
第三節 汽車銷售的基本法則和技巧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一章 二手車與汽車零配件營銷業務
第一節 二手車的鑒定與評估
第二節 二手車營銷業務
第三節 汽車零配件營銷
復習思考題
第十二章 國際汽車市場營銷
第一節 國際汽車市場的特點
第二節 國際汽車市場營銷環境分析
第三節 國際汽車市場營銷方式
第四節 國際汽車市場營銷策略
復習思考題
附錄 汽車營銷案例
案例一:奇瑞促銷——為汽車「黑馬」插上騰飛的翅膀
案例二:上海大眾帕薩特的定價策略
案例三:廣州本田的汽車專賣店銷售模式
案例四:上海通用的客戶關系管理(cRM)的實施
案例五:北京現代的促銷策略
案例六:賓士營銷的成功之路
案例七:汽車「定製式」營銷模式
案例八:別克汽車的中國成功之路
案例九:卡瑪斯汽車銷售新渠道的推出
案例十:豐田汽車進入美國汽車市場的營銷策略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
圖書
Ⅵ 汽車專業畢業論文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汽車產量逐年增加,2006年已達720萬輛。我國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多,車型也越來越復雜。尤其是高科技的飛速發展,一些新技術、新材料在汽車上的廣泛應用後,給汽車故障診斷與排除增加了一定難度。本篇論文重點討論轎車離合器的故障分析及維修方法。離合器是手動變速汽車必備的一個重要總成。沒有離合器手動擋汽車將無法起步,並且難以實現擋位變換。在汽車使用中,離合器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故障,直接影響汽車的正常運行。現在汽車迅速進入家庭,汽車私有化程度提高,所以汽車故障將會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分析研究離合器故障現象、原因、探索離合器故障的排除方法和離合器的維修工藝,具有重大而現實的意義。本文重點通過北京現代轎車離合器故障的探討,正確認識離合器故障,更好的使用和維護離合器。
離合器安裝在發動機與變速器之間,用來分離或接合前後兩者之間動力聯系。其功用是:1)使汽車平穩起步;
現今所用的碟片式離合器的先驅的多片盤式離合器,它是直到1925年以後才出現的。多片離合器最主要的優點是,在汽車起步時離合器的接合比較平順,無沖擊。20世紀20年代末,直到進入30年代時,只有工程車輛、賽車和大功率的轎車上使用多片離合器。多年的實踐經驗和技術上的改進使人們逐漸趨向與首選單片乾式摩擦離合器,因為它具有從動部件轉動慣量小、散熱性好、結構簡單、調整方便、尺寸緊湊、分離徹底等優點,而且在結構上採取一定措施,已能做到接合平順,因此現在廣泛用於大、中、小各類車型中。如今單片乾式摩擦離合器在結構設計方面相當完善。採用具有軸向彈性的從動盤,提高了離合器接合時的平順性。離合器從動盤總成中裝有扭轉減振器,防止了傳動系統的扭轉共振,減小了傳動系雜訊和動載荷,隨著人們對汽車舒適性要求的提高,離合器已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斷改進,乘用車上愈來愈多地採用具有雙質量飛輪的扭轉減振器,能更有效地降低傳動系的雜訊。
汽車離合器有摩擦式離合器、液力偶合器、電磁離合器等幾種。液力偶合器靠工作液(油液)傳遞轉矩,外殼與泵輪連為一體,是主動件;渦輪與泵輪相對,是從動件。當泵輪轉速較低時,渦輪不能被帶動,主動件與從動件之間處於分離狀態;隨著泵輪轉速的提高,渦輪被帶動,主動件與從動件之間處於接合狀態。
電磁離合器靠線圈的通斷電來控制離合器的接合與分離。如在主動與從動件之間放置磁粉,則可以加強兩者之間的接合力,這樣的離合器稱為磁粉式電磁離合器。
目前,與手動變速器相配合的絕大多數離合器為乾式摩擦式離合器,按其從動盤的數目,又分為單盤式、雙盤式和多盤式等幾種。摩擦式離合器又分為濕式和乾式兩種。
離合器的工作原理
離合器的工作原理:離合器的主動部分和從動部分借接觸面間的摩擦作用,或是用液體作為傳動介質(液力偶合器),或是用磁力傳動(電磁離合器)來傳遞轉矩,使兩者之間可以暫時分離,又可逐漸接合,在傳動過程中又允許兩部分相互轉動。目前在汽車上廣泛採用的是用彈簧壓緊的摩擦離合器(簡稱為摩擦離合器)。
發動機飛輪是離合器的主動件。帶有摩擦片的從動盤和從動盤轂借滑動花鍵與從動軸(變速器主動軸)相連。壓緊彈簧將從動盤壓緊在飛輪端面上。發動機轉矩即靠飛輪與從動盤接觸面之間的摩擦作用而傳到從動盤,再由此經過從動軸和傳動系統中一系列部件驅動車輪。彈簧的壓緊力越大,則離合器所能傳遞的轉矩也越大。
離合器分離軸承缺油時,將產生「吱吱」聲。此時應給分離軸承注油或更換分離軸承。
分離杠桿(或膜片彈簧分離指端)不在同一平面時,易使減震彈簧折斷,起步時將產生連續打滑,引起振動。此外,離合器彈簧折斷、彈力變小,也會發生同樣現象。分離杠桿的回位彈簧彈力減弱,會導致離合器分離軸承回位不好,從而造成離合器分離不徹底,產生異響。此時應將分離杠桿的高度調整一致,更換彈簧。
從動盤轂或離合器從動軸花鍵磨損,應更換從動盤或離合器從動軸。
離合器、變速器、發動機曲軸主軸頸軸線沒對准,應予對准。
由於前導向軸承(套)損壞引發的雜訊。只要離合器分離必定出現雜訊,離合器一旦接合雜訊就沒有了。有時會把這種雜訊誤解為分離軸承的失效所致,所以要注意分辨。變速器安裝不當,往往使導向軸承額外受力,在離合器使用若干次後就使它損壞,很快出縣現雜訊。
任何類型的分離軸承失效後都會出現尖銳雜訊。如果分離軸承有故障,那麼雜訊將隨離合器踏板力的增加而增加。如果雜訊在離合器分離後才出現,那就是前導向軸承有故障。離合器完全接合後出現的雜訊,會來自於變速器。離合器操縱系統軸承預緊度不夠,也能引發雜訊。
如果變速器在空擋,發動機在運轉,可以在車廂內聽到「格格」聲,這就是變速器中發生的雜訊。可以說,這是由於發動機的激勵,造成傳動系統扭轉振動在變速器中引發的雜訊。這和離合器從動盤中的扭轉減振器結構性能改變有很大關系。
Ⅶ 汽車系畢業論文範文
畢 業 論 文(設計)
題目:汽車發動機冷卻系統維護
所在院系
專業班級
學 號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2010 年 03月 21 日
目 錄
摘要 ………………………………………………………………………………1
關鍵詞 ……………………………………………………………………………1
1引言…………………………………………………………………………………2
2 冷卻系統的作用……………………………………………………………2
3 冷卻系統的組成………………………………………………………………2
4 冷卻系統的構造及維護……………………………………………………………2
5 冷卻系統的工作原理……………………………………………………………4
6 冷卻系統的特點……………………………………………………………………4
7 冷卻系統的檢修……………………………………………………………………4
8冷卻系統智能控制……………………………………………………………………6
8.1 系統組成……………………………………………………………………6
8.2 單片機控制系統工作原理……………………………………………………………6
8.3 單片機系統控制工作過程……………………………………………………………6
結論…………………………………………………………………………………10
謝辭…………………………………………………………………………………11
參考文獻 ………………………………………………………………………12
摘 要
本文論述了冷卻系統的作用、組成、主要構造、工作原理、日常維護、故障的檢測步驟和排除方法,同時論述了冷卻系統系統化、模塊化設計方法,以及冷卻系統的智能控制,並舉例做出簡單介紹。
關鍵詞:冷卻系統 冷卻系統維護 溫度設定點 冷卻系統智能控制
1 引言:如果一台發動機,冷卻系統的維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會引起發動機其他構件損壞,特別是隨著車輛行駛里程的增加,冷卻系統的工作效率逐漸下降,對發動機的整體工作能力產生較大影響,冷卻系統的重要性在於維護發動機常溫下工作,尤如人體的皮膚汗腺,如果有一天,人體的汗腺不能正常工作,那麼身體內的熱量將無法散去,輕則產生中暑,重則休克。
2 冷卻系統的作用
冷卻系統的功用是帶走引擎因燃燒所產生的熱量,使引擎維持在正常的運轉溫度范圍內。引擎依照冷卻的方式可分為氣冷式引擎及水冷式引擎,氣冷式引擎是靠引擎帶動風扇及車輛行駛時的氣流來冷卻引擎;水冷式引擎則是靠冷卻水在引擎中循環來冷卻引擎。不論采何種方式冷卻,正常的冷卻系統必須確保引擎在各樣行駛環境都不致過熱。
3 冷卻系統的組成
水冷卻系統一般由散熱器、節溫器、水泵、水道、風扇等組成。散熱器負責循環水的冷卻,它的水管和散熱片多用鋁材製成,鋁制水管做成扁平形狀,散熱片帶波紋狀,注重散熱性能,安裝方向垂直於空氣流動的方向,盡量做到風阻要小,冷卻效率要高。散熱器又分為橫流式和垂直流動兩種,空調冷凝器通常與其裝在一起。
水泵和節溫器
發動機是由冷卻液的循環來實現的,強製冷卻液循環的部件是水泵,它由曲軸皮帶帶動,推動冷卻液在整個系統內循環。目前最先進的水泵是寶馬新一代直六發動機上採用的電動水泵,它能精確的控制水泵的轉速,並有效的減少了對輸出功率的損耗。這些冷卻液對發動機的冷卻,要根據發動機的工作情況而隨時調節。當發動機溫度低的時候,冷卻液就在發動機本身內部做小循環,當發動機溫度高的時候,冷卻液就在發動機—散熱器之間做大循環。實現冷卻液做不同循環的控制部件是節溫器。可以將節溫器看作一個閥門,其原理是利用可隨溫度伸縮的材料(石蠟或乙醚之類的材料)做開關閥門,當水溫高時材料膨脹頂開閥門,冷卻液進行大循環,當水溫低時材料收縮關閉閥門,冷卻液小循環。
空氣的流動
為了提高散熱器的冷卻能力,在散熱器後面安裝風扇強制通風。以前的轎車散熱器風扇是由曲軸皮帶直接帶動的,發動機啟動它就要轉,不能視發動機溫度變化而變化,為了調節散熱器的冷卻力,要在散熱器上裝上活動百頁窗以控制風力進入。現在已經普遍使用風扇電磁離合器或者電子風扇,當水溫比較低時離合器與轉軸分離,風扇不動,當水溫比較高時由溫度感測器接通電源,使離合器與轉軸接合,風扇轉動。同樣,電子風扇由電動機直接帶動,由溫度感測器控制電動機運轉。這兩種形式的散熱器電扇運轉實際上都由溫度感測器控制。
散熱器
散熱器兼作儲水及散熱作用,再此之上還裝有膨脹水箱。因為單純依賴散熱器有幾個缺點,一是水泵吸水一側因壓力低而容易沸騰,水泵的葉輪容易穴蝕;二是氣水分離會產生氣阻;三是溫度高冷卻液容易沸騰。因此設計師就加裝了膨脹水箱,它的上下兩根水管分別與散熱器上部和水泵進水口聯接,防止上述問題的產生。
冷卻介質
雖然我們稱其為水冷但冷卻介質並不是單純的水,而是由水、防凍液和各種專門用途的防腐劑組成的混合物,也稱為冷卻液。這些冷卻液中的防凍液含量佔30%~50%,提高了液體的凝固點,防止在低溫下結冰而損壞發動機。整個冷卻系統並不與大氣相通,相當於高壓鍋的作用,水箱蓋則相當於高壓閥,一般情況下,轎車冷卻液的允許工作溫度可達攝氏120度,提高傳熱能
4 冷卻系統的構造及維護
汽車發動機的冷卻系統是保持發動機正常工作的重要部件,如果發動機冷卻系統的維修率很高,就會引起發動機其他部件的損壞,使發動機的整體工作能力受到影響,因此,汽車發動機冷卻系統的維護與保養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怎樣才能使汽車發動機的冷卻系統保持良好的狀態呢?馳耐普的汽車美容養護專家告訴我們,正確堆護發動機的冷卻系統,首先應了解常用的水冷式發動機的主要部件:
第一、冷卻液,冷卻液指清潔的軟水,不是什麼水都可以當作冷卻液的,越嬌貴的車對水質的要求越高。比如,清澈的泉水,雖然清澈,看起來也干凈,但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如果加入發動機的冷卻系統中,就會產生大量的水垢,影響冷卻系統正常作用的發揮,可見,冷卻液水質的好壞是相當重要的,國際上普遍使用的乙二醇型冷卻液是在軟化水中按比例添加防凍劑乙二醇,配以適量的金屬緩蝕劑、阻垢劑等添加劑進行科學調和,達到冬季防凍、夏季防沸、且能防腐蝕、防水垢等作用。
1、防凍。用乙二醇配製的冷卻液最低可在-70℃環境下使用。市場上銷售的冷卻液,乙二醇濃度一般保持在33~50%之間,也就是冰點在-20℃~-45℃之間,往往根據不同地域的實際需要合理選擇,以滿足使用要求。
2、防沸。加到水中的乙二醇會改變冷卻液的沸點。乙二醇濃度越高,冷卻液的沸點也就越高,-20℃時冷卻液的沸點為104.5℃,而-50℃時沸點達到108.5℃。如果冷卻系統採用壓力蓋,冷卻液的實際沸點會更高,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能有效的防止冷卻液「開鍋」。
3、防腐。冷卻液最主要的功能是防腐蝕。腐蝕是一種化學、電化學和浸蝕作用,逐步破壞冷卻系統內的金屬表面,嚴重時可使冷卻系統的壁穿孔,引起冷卻液漏失,導致發動機損壞。使用去離子水及適當的添加劑能防止各種腐蝕的出現。
4、防銹。銹蝕是由於冷卻系統內的氧化作用造成的。熱量和濕氣使銹蝕的過程加速。銹蝕留下的殘余物會阻塞冷卻系統,加速磨損和降低熱傳導的效率。冷卻液中的添加劑有助於防止冷卻系統通道內銹蝕的出現。
5、防垢。水源中所含的各種雜質,其中包括金屬離子、無機鹽等,決定了結垢和沉澱的形成,會大大地降低冷卻系統的導熱效率,在許多情況下會對發動機造成嚴重損害。冷卻液所使用的去離子水,可以避免結垢和沉澱的形成,從而保護發動機。
第二、汽缸水套,它相當於發動機燃燒室周圍的水道,當發動機產生大量的熱時,汽缸水套將發揮降溫的作用在發動機中,水和油的管道涇渭分明、互不幹涉,如果發現冷卻液中有油,就說明水路和油路發生了穿孔現象,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水溫表的水溫會急劇上升,這時一定要及時採取措施。
第三、散熱水箱和冷卻風扇,散熱水箱從外觀看狀似蜂窩,做成這種形狀是為了增加水箱的散熱面積,以增強散熱效果;冷卻風扇有在正面安裝的,也有在側面安裝的,汽車在高速行駛過程中,冷卻風扇將外面的空氣吸引進來,利用自然風,起到冷卻的作用。冷卻系和空調冷凝器共同的風扇是直流永磁電動機風扇,用裝在散熱器上的溫度控制開關來控制,當散熱器中冷卻液溫度下降至93℃-98℃時風扇停轉。由於電動風扇的電源不受點火開關的控制,因此發動機熄火後,散熱器中液溫若高於88℃-93℃,電動風扇運轉是不正常的。如果低於88℃時風扇仍轉,則是不正常的;而溫度高於98℃時,仍不轉也是不正常的。當溫度高於105℃時,溫控開關高溫部分接通,電源接通電動機便高速運轉;當溫度達到120℃時,冷卻水溫過高,報警指示燈閃亮,為風扇有故障或冷卻液不足。如電動機風扇不轉,先檢查和更換熔斷絲,或檢修溫控開關,必要時再查看電風扇有無損壞。
第四、冷卻水泵和節溫器,冷卻液在冷卻系統中的流動,主要依靠冷卻水泵的動力;節溫器能感知發動機的工作溫度,低溫時,它封住水套中的水,令其在水套內流動,當達到一定溫度時再打開,讓水經過散熱水箱,發揮散熱作用。這里值得說明的是,切勿將節溫器摘掉,否則會導致發動機過冷而難以啟動。正確維護發動機的冷卻系統,應了解經常出現的幾種冷卻系統故障:
1、由於冷卻液水質不好,水箱中經常會出現銹污和水垢,它們積聚在水箱通道結合處、彎角處,阻礙水流暢通,造成散熱不良,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及時清洗干凈,日常加水時,盡量加清潔軟水,如果用除垢防銹液,養護效果會更好,這里給您推薦馳耐普的S-510冷卻系快速除垢劑,它可以迅速溶解冷卻系統中形成的水垢、油泥和銹皮,恢復冷卻系統的功能,使冷卻液循環順暢,防止過熱、開鍋而引發的發動機損壞及動力不足;另外,馳耐普的S-520冷卻系防銹潤滑劑也是一款不錯的產品,它能防止冷卻系統銹蝕和腐蝕,有效抑制水垢生成,潤滑水泵、節溫器,消除水泵異響,保護銅、鋁、錫和其它金屬部件,延長水箱壽命,防止水箱開鍋,使發動機在正常溫度下工作。維護時清除冷卻系水垢措施:可採用2%苛性鈉水溶液加入冷卻系統,使汽車行駛一天後全部放出,再用清水沖洗;然後再加入同樣苛性鈉溶液,使用一天後放凈,最後用清水沖凈即可。也可在冷卻系統中加滿清水後,從膨脹箱的加水口加入1kg蘇打,讓汽車行駛一天放凈後,使發動機低速運行,並不斷從加水口加入清水,即可徹底清除水垢。
2、漏水,只要是流體,都有泄漏的可能,汽缸水套中的水一旦發生泄漏,水溫表的水溫就會急劇上升,出現這種情況,您一定要及時採取必要的措施,以免發生不必要的麻煩,這里給您介紹馳耐普的S-530冷卻系止漏劑,它對於冷卻系統的修復和保護作用等同於「99超強修復劑」和「S-201」,對於發動機的修復和保護,對於阻止水箱、散熱器、水泵、節溫器等部件的滲漏是獨到的,它可與任何冷卻液相融使用,並可減緩冷卻系統雜質的產生。
總的來講,冷卻系統還有很多故障,不能一一列舉。一般情況下,各位車主應遵循這樣一個原則,車輛每行駛1000千米,就應查看一下發動機的工作情況。另外,汽車剛停車時,不可立即打開水箱蓋,以免出現燙傷的情況。
5 冷卻系統工作原理
冷卻系的功用就是使發動機在任何工況下都得到適度的冷卻,從而保持在適宜的溫度(冷卻液溫度)下工作。
夏利TJ376Q型發動機採用閉式強制循環水冷卻系,其組成如圖所示。
圖1-1 發動機的冷卻系
(A)冷卻系的布置示意圖;(b)發動機機體內的水套
l-風扇;2-散熱器;3-散熱器出水管;4-水泵;5-節溫器;6-進氣管;7-風扇電機控制開關;8-空閥散熱器進水管;9-旁通軟管;10-蓄電池;11-點火開關;12-膨脹水箱;13-空調散熱器出水管;14-散熱器進水管;l5—風扇電機;I6-進氣管底部水套;17-氣缸蓋水套;l8-氣缸體水套;A-到空調散熱器去;B-由空調散熱器來
當發動機工作時,在水泵4的作用下,進入水泵4中的冷卻液被壓入缸體水套l8中,並進入缸蓋水套l7中,然後經缸蓋側向水道進入進氣管底部的水套16中,對進氣管6進行加熱,以促進其中的混合氣中的汽油蒸發、混合。在進氣管6的後端裝有節溫器5,在冷卻液溫度低於82℃時,節溫器閥門關閉,冷卻液僅經空調散熱器進水管8、空調散熱器、空調散熱器出水管l3流入散熱器出水管3。如果空調暖風開關處於關閉,冷卻液則不流經空調散熱器,而直接由空調散熱器進水管8經旁通管9流進散熱器出水管3,最後進入水泵4,即進行小循環;在冷卻液溫度高於82℃時,節溫器閥門打開,冷卻液除進行上述小循環外,還經散熱器進水管8流入散熱器2中冷卻降溫,再沿散熱器出水管3流入水泵4,即進行大循環。冷卻液如此不斷地循環流動,就使得發動機能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工作。
冷卻液的循環路線如圖2-2所示。
圖2-2 冷卻液循環路線示意圖
圖3-3 散熱器蓋
(A)壓力閥打開;(B)真空閥打開
1-溢流管;2-壓力閥彈簧;3-壓力閥;4-散熱器加水口;5-真空閥
6 冷卻系統的特點
傳統冷卻系統的作用是可靠地保護發動機,而還應具有改善燃料經濟性和降低排放的作用。為此,現代冷卻系統要綜合考慮下面的因素:發動機內部的摩擦損失;冷卻系統水泵的功率;燃燒邊界條件,如燃燒室溫度、充量密度、充量溫度。
先進的冷卻系統採用系統化、模塊化設計方法,統籌考慮每項影響因素,使冷卻系統既保證發動機正常工作,又提高發動機效率和減少排放。
6.1 溫度設定點
發動機工作溫度的極限值取決於排氣門周圍區域最高溫度。最理想的情況是按金屬溫度而不是冷卻液溫度控製冷卻系統,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發動機。由於冷卻系統設定的冷卻溫度是以滿負荷時最大散熱率為基礎,因此,發動機和冷卻系統在部分負荷時處於不太理想狀態,如市區行駛和低速行駛時,會產生高油耗和排放。
通過改變冷卻液溫度設定點可改善發動機和冷卻系統在部分負荷時的性能。根據排氣門周圍區域溫度極限值,可升高或降低冷卻液或金屬溫度設定點。升高或降低溫度點都各有特點,這取決於希望達到的目的。
6.2 提高溫度設定點
提高工作溫度設定點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的方法。提高溫度有許多優點,它直接影響發動機損耗和冷卻系統的效果以及發動機排放物的形成。提高工作溫度將提高發動機機油溫度,降低發動機摩擦磨損,降低發動機燃油消耗。
研究表明,發動機工作溫度對摩擦損失有很大影響。將冷卻液排出溫度提高到150℃,使氣缸溫度升高到195℃,油耗則下降4%-6%。將冷卻液溫度保持在90-115℃范圍內,使發動機機油的最高溫度為140℃,則油耗在部分負荷時下降10%。
提高工作溫度也明顯影響冷卻系統的效能。提高冷卻液或金屬溫度會改善發動機和散熱氣熱傳遞傳遞的效果,降低冷卻液的流速,減小水泵的額定功率,從而降低發動機的功率消耗。此外,可採用不同的方式,進一步減小冷卻液的流速。
6.3 降低溫度設定點
降低冷卻系統的工作溫度可提高發動機充氣效率,降低進氣溫度。這對燃燒過程、燃油效率及排放有利。降低溫度設定點可以節省發動機運行成本,提高部件使用壽命。
研究表明,若氣缸蓋溫度降低到50℃,點火提前角可提前3℃A而不發生爆震,充氣效率提高2%,發動機工作特性改善,有助於優化壓縮比和參數選擇,取得更好的燃油效率和排放性能。
7 冷卻系統的檢修
常見引起發動機過熱的原因有:冷卻空氣流量減少(如散熱器阻塞等);散熱風扇不工作;低速上坡,環境溫度過高;V型皮帶過松,轉動效率差;以及缸體有水垢,節溫器失效,水泵損壞,熱敏開關失靈等。
為防止冷卻液溫度過高,在使用中必須保持散熱器和水套清潔、冷卻液數量充足、風扇皮帶張緊適當,以防發動機在負荷工作時間過長。必須注意以下要點:
1.保持冷卻系(尤其散熱器)外部和內部清潔,是提高散熱效能的重要條件。散熱器外部沾有泥污或碰撞變形,均合影響風量流通,使冷卻液溫度過高,必要時清洗或修復。
2.按規定使用防凍冷卻液,保持冷卻液數量充足。正確的冷卻液液面高度:當發動機處於冷態時,冷卻液液面在膨脹箱內,位於最高和最低標志之間。膨脹箱內裝有自動液位報警感測器,當箱內液面過低時、位於儀錶板上的冷卻液溫度報警燈問爍,應及時予以添加。
3.應保持風扇皮帶張緊力適當,風扇正常工作。皮帶過松影響水循環,加劇其磨損;過緊易損壞軸承。
4.熱敏開關連接良好,若有松動會影響風扇換檔變速及正常運轉;如果發現冷卻系溢水,應及時檢查節溫器技術狀況。
5.防止發動機大負荷、長時間工作,以免水溫過高;上坡及時換檔,減輕負荷。汽車長時間坡道行駛、擋住低或是環境溫度較高時,應注意散熱。
更換冷卻液時,將儀錶板的暖風開關撥至右端使暖風控制閥全開,拆下冷卻液膨脹箱蓋,松開水泵口軟管夾箍,拉出冷卻液軟管,放出冷卻液後再將軟管夾箍擰緊。在膨脹箱中加入冷卻液,直到液面高度與最高標志齊平為止。擰緊膨脹箱蓋。啟動發動機,直到風扇運轉,將發動機熄火,檢查冷卻液高度,必要時補充。膨脹箱內冷卻液不能注滿,加註1/2即可,一般使用2年左右更換一次。
8 冷卻系統智能控制
系統由於汽車運行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振動、熱輻射和電磁干擾,因此對該系統電路有特殊要求:1.電路要有較高的抗振動能力,以適應不同路況、車況的要求。提高系統整體的可靠性和穩定性。2.電路應採取有效的防護隔離措施,以提高其抗干擾能力。
8.1 系統組成
該系統由電控冷卻風扇、電控節溫器、電控導風板、微控制機構組成。電控冷卻風扇由電動機驅動;電控節溫器利用電加熱引起雙金屬片變形,由雙金屬片變形帶動節溫閥旋轉運動,來改變大小循環;電控導風板由雙向電動機通過傳動機構使之打開或關閉;微控制機構是利用89C51開發的單片機控制系統。
8.2 單片機控制系統工作原理
由溫度感測器感受發動機水溫的變化,同時把溫度信號轉變為同其成反比關系的電壓模擬信號。這些信號經過處理(電容器低通濾波、校正和電壓跟隨器耦合)送入A/D轉換器(ADC0809)中INO信號通道。由A/D轉換器把採集來的模擬電壓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並讀入單片機,89C510單片機89C51根據不同的輸入信號分析處理去控制驅動電路,實現對節溫器繼電器、導風板繼電器和風扇繼電器的控制。即可實現對發動機冷卻能力的智能控制。
8.3 單片機 系統控制過程
當發動機預熱時(發動機水溫(70℃),單片機根據檢測來的溫度數據處理分析向執行元件發出控制信號,使其完成如下操作。
a.電控冷卻風扇不工作;
b.電控導風板關閉狀態;
c.電控節溫器處於小循環狀態。
由於導風板關閉,冷卻風扇不工作,以至冷卻空氣不能進入散熱器;同時節溫器處於小循環(加熱電阻絲通電),發動機水溫上升很快。當水溫升至75℃,單片機根據檢測來的溫度數據處理分析向執行元件發出控制信號,使電控節溫器的加熱電阻絲斷電(讓其進入大循環控制狀態)。當水溫達到80℃時,單片機又發出指令,使電控導風板處於敞開狀態。
此時可充分利用汽車行駛迎面風對散熱器的冷卻作用,盡量減少冷卻風扇的工作時間。當水溫高達95℃時,單片機經數據分析發出控制指令使電控冷卻風扇工作,而讓節溫器仍處於大循環狀態,導風板仍處於敞開狀態。這時冷卻系統的冷卻能力最大,實現快速降溫。當發動機水溫降至89℃時,單片機根據采樣數據分析處理發出控制指令,使執行元件完成以下操作。
a.電控冷卻風扇不工作;
b.電控導風板處於敞開狀態;
c.電控節溫器處於大循環狀態。
這樣,直到發動機水溫返升至95℃,電控冷卻風扇又重新工作。
結 論
汽車冷卻系統對汽車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發動機就如同人類的心臟,如果不好好保護就會受到威脅,現在隨著科技發展,冷卻系統不象以往那樣只是單純的水冷循環,現在冷卻系統智能控制很受歡迎,所以在以後的汽車發展中,單純的冷卻系統不會站主導位置了,雖然智能控制要求很高,但是在高級轎車中很實用,它代表著未來冷卻系統的發現方向,智能冷卻系統控制將會作為標准裝置在汽車上,未來一段時間在冷卻系統中將佔主導位置;而智能控制將會提高發動機的使用壽命,保障汽車的安全行駛,提高人身安全等原因,將來智能控製冷卻系統的發展將佔主導位置.
謝 辭
時間過的很快,兩年的大學生活就這么結束了,有些匆忙、有些不舍,卻也很充實。感謝我的母校黑龍江旅遊職業技術學院讓我有一段值得回憶的快樂充實的大學生活。
感謝我的輔導員XXX老師。他給予我學習上的指導和生活上的無私幫助,表示衷心感謝!祝X老師工作順利,桃李滿天下!
謝我的論文導師,XX老師,X老師在我寫論文過程中為我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指正了我論文中的諸多不足,使我的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在此對導師的細心指導表示衷心感謝!
在兩年的大學生活中還有很多老師和同學給予我學習和生活上的幫助,在此我向他們表示我衷心地感謝!
最後,祝母校蒸蒸日上!祝所有老師工作順利!
參考文獻
[1] 楊萬福.發動機原理與汽車性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孔憲輝.張廣坤。汽車故障診斷技術。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張子波.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陳家瑞等.汽車構造.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 黃虎等.現代汽車維修.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
Ⅷ 怎麼寫關於汽車電子方面的畢業論文
關於智能感測器與汽車電子的分析
摘要:現代汽車電子從所應用的電子元器件到車內電子系統的架構均已進入了一個有本質性提高的新階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核心器件之一就是智能感測器。
關鍵詞:智能感測器
1 汽車電子操控和安全系統談起
近幾年來我國汽車工業增長迅速,發展勢頭很猛。因此評論界出現了一些專家的預測:汽車工業有可能超過IT產業,成為中國國民經濟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其實,汽車工業的增長必將包含與汽車產業相關的IT 產業的增長。例如,雖然目前在我國一汽的產品中電子產品和技術的價值含量只佔10%—15%左右,但國外汽車中電子產品和技術的價值含量平均約為22%,中、高檔轎車中汽車電子已佔30%以上,而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地快速增長,預期很快將達到50%。
電子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新一代汽車發展方向的主導因素,汽車(機動車)的動力性能、操控性能、安全性能和舒適性能等各個方面的改進和提高,都將依賴於機械繫統及結構和電子產品、信息技術間的完美結合。汽車工程界專家指出:電子技術的發展已使汽車產品的概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也是最近電子信息產業界對汽車電子空前關注的原因之一。但是,必須指出的是,除了一些車內音響、視頻裝備,車用通信、導航系統,以及車載辦公系統、網路系統等車內電子設備的本質改變較少外,現代汽車電子從所應用的電子元器件(包括感測器、執行器、微電路等)到車內電子系統的架構均已進入了一個有本質性提高的新階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核心器件之一就是智能感測器(智能執行器、智能變送器)。
實際上,汽車電子已經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從分立電子元器件搭建的電路監測控制,經過了電子元器件或組件加微處理器構築的各自獨立的、專用的、半自動和自動的操控系統,現在已經進入了採用高速匯流排(目前至少有5種以上匯流排已開發使用),統一交換汽車運行中的各種電子裝備和系統的數據,實現綜合、智能調控的新階段。新的汽車電子系統由各個電子控制單元(ECU)組成,可以獨立操控,同時又能協調到整體運行的最佳狀態。
還可以舉一個安全駕駛方面的例子,出於平穩、安全駕駛的需要,僅只針對四個輪子的操控上,除了應用大量壓力感測器並普遍安裝了剎車防抱死裝置(ABS)外,許多轎車,包括國產車,已增設了電子動力分配系統(EBD),ABS+EBD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雨雪天氣駕駛時的穩定性。現在,國內外的一些汽車進一步加裝了緊急剎車輔助系統(EBA),該系統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自動檢測駕駛者踩制動踏板時的速度和力度,並判斷緊急制動的力度是否足夠,如果需要,就會自動增大制動力。EBA的自控動作必須在極短時間(例如百萬分之一秒級)內完成。這個系統能使200km/h高速行駛車輛的制動滑行距離縮短極其寶貴的20多米。針對車輪的還有分別監測各個車輪相對於車速的轉速,進而為每個車輪平衡分配動力,保證在惡劣路面條件下各輪間具有良好的均衡抓地能力的「電子牽引力控制」(ETC)系統等。
從以上列舉的兩個例子可以清楚看到,汽車發展對汽車電子的一些基本要求:
1.1 電子操控系統的動作必須快速、正確、可靠。感測器(+調理電路)+微處理器,然後再通過微處理器(+功率放大電路)+執行器的技術途徑已經不再能滿足現代汽車的要求,需要通過硬體集成、直接交換數據和簡化電路,並提高智能化程度來確保控制單元動作的正確性、可靠性和適時性。
1.2 現在幾乎所有的汽車的機械結構部件都已受電子裝置控制,但汽車車體內的空間有限,構件系統的空間更是極其有限。理想的情況當然是,電子控制單元應與受控制部件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整體。因此器件和電路的微型化、集成化是不可迴避的道路。
1.3 電子控制單元必須具有足夠的智能化程度。以安全氣囊為例,它在關鍵時刻必須要能及時、正確地瞬時打開,但在極大多數時間內氣囊是處在待命狀態,因此安全氣囊的ECU 必須具有自檢、自維護能力,不斷確認氣囊系統的可正常運作的可靠性,確保動作的「萬無一失」。
1.4 汽車的各種功能部件都有各自的運動、操控特性,並且,對電子產品而言,大多處於非常惡劣的運行環境中,而且各不相同。諸如工作狀態時的高溫,靜止待命時的低溫,高濃度的油蒸汽和活性(毒性)氣體,以及高速運動和高強度的沖擊和振動等。因此,電子元器件和電路必須要有高穩定、抗環境和自適應、自補償調整的能力。
1.5 與上述要求同樣重要,甚至有時是關鍵性的條件是,汽車電子控制單元用的電子元器件、模塊必須要能大規模工業生產,並能將成本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一些微感測器和智能感測器就是這方面的典範。例如智能加速度感測器,它不僅能較好地滿足現代汽車的各項需要,而且因為可以在集成電路標准硅工藝線上批量生產,生產成本較低(幾美元至十幾或幾十美元),所以在汽車工業中找到了自己最大的應用市場,反過來也有力地促進了汽車工業的電子信息化。
2 智能感測器:微感測器與集成電路融合的新一代電子器件
微感測器、智能感測器是近幾年才開始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技術。在我國的報刊雜志上目前所使用的技術名稱還比較含混,仍然籠統地稱之為感測器,或者含糊地歸納為汽車半導體器件,也有將智能感測器(或智能執行器、智能變送器)與微系統、MEMS等都歸入了MEMS (微機電系統)名稱下的。這里介紹當前一些歐美專著中常用的技術名詞的定義和技術內涵。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本文大小標題及全文中所說的感測器其實是泛指了三大類器件:將非電學輸入參量轉換成電磁學信號輸出的感測器;將電學信號轉換成非電學參量輸出的執行器;以及既能用作感測器又能用作執行器,其中較多的是將一種電磁學參量形式轉變成另一種電磁學參量形態輸出的變送器。就是說,關於微感測器、智能感測器的技術特性可以擴大類推到微執行器、微變送器-感測器(或執行器、或變送器)的物理尺度中至少有一個物理尺寸等於或小於亞毫米量級的。微感測器不是傳統感測器簡單的物理縮小的產物,而是基於半導體工藝技術的新一代器件:應用新的工作機制和物化效應,採用與標准半導體工藝兼容的材料,用微細加工技術制備的。因此有時也稱為硅感測器。可以用類似的定義和技術特徵類推描述微執行器和微變送器。 它由兩塊晶元組成,一是具有自檢測能力的加速度計單元(微加速度感測器),另一塊則是微感測器與微處理器(MCU)間的介面電路和MCU。這是一種較早期(1996年前後)的,但已相當實用的器件,可用於汽車的自動制動和懸掛系統中,並且因微加速度計具有自檢能力,還可用於安全氣囊。從此例中可以清楚看到,微感測器的優勢不僅是體積的縮小,更在於能方便地與集成電路組合和規模生產。應該指出的是,採用這種兩片的解決方案可以縮短設計周期、降低開發前期小批量試產的成本。但對實際應用和市場來說,單晶元的解決方案顯然更可取,生產成本更低,應用價值更高。
智能感測器(Smart Sensor)、智能執行器和智能變送器-微感測器(或微執行器,或微變送器)和它的部分或全部處理器件、處理電路集成在一個晶元上的器件(例如上述的微加速度計的單晶元解決方案)。因此智能感測器具有一定的仿生能力,如模糊邏輯運算、主動鑒別環境,自動調整和補償適應環境的能力,自診斷、自維護等。顯然,出於規模生產和降低生產成本的要求,智能感測器的設計思想、材料選擇和生產工藝必須要盡可能地和集成電路的標准硅平面工藝一致。可以在正常工藝流程的投片前,或流程中,或工藝完成後增加一些特殊需要的工序,但也不應太多。
在一個封裝中,把一隻微機械壓力感測器與模擬用戶介面、8位模-數轉換器(SAR)、微處理器(摩托羅拉69HC08)、存儲器和串列介面 (SPI)等集成在一個晶元上。其前端的硅壓力感測器是採用體硅微細加工技術製作的。制備硅壓力感測器的工序既可安排在集成 CMOS 電路工藝流程之前,亦可在後。這種智能壓力感測器的技術和市場都已成熟,已廣泛用於汽車(機動車)所需的各式各樣的壓力測量和控制單元中,諸如各種氣壓計、噴嘴前集流腔壓力、廢氣排氣管、燃油、輪胎、液壓傳動裝置等。智能壓力感測器的應用很廣,不局限於汽車工業。目前,生產智能壓力感測器的廠商已不少,市售商品的品種也很多,已經出現激烈的競爭。結果是智能壓力感測器體積越來越小,隨之控制單元所需的外圍接插件和分立元件越來越少,但功能和性能卻越來越強,而且生產成本降低很快。
順便需要說說的是,在一些中文資料中,尤其是一些產品宣傳性材料中,籠統地將Smart Sensor(或device)和Intelligent sensor(或device)都稱之為智能感測器,但在歐美文獻中是有所差別的。西方專家和公眾通常認為,Smart(智能型)感測器比Intelligent(知識型)的智慧層次和能力更高。當然,知識型的內涵也在不斷進化,但那些只能簡單響應環境變化,作一些相應補償、調整工作狀態的,特別是不需要集成處理器的器件,其知識等級太低,一般不應歸入智能器件范疇。
相信大多數讀者能經常接觸到的,最貼近生活的智能感測器可能要算是用於攝像頭、數碼相機、攝像機、手機攝像中的CCD圖像感測器了。這是一種非智能型感測器莫屬的情況,因為CCD 陣列中每個硅單元由光轉換成的電信號極弱,必須直接和及時移位寄存、並處理轉換成標準的圖像格式信號。還有更復雜一些的,在中、高檔長焦距(IOX)光學放大數碼相機和攝像機上裝備的電子和光學防抖系統,特別是高端產品中的真正光學防抖系統。它的核心是雙軸向或3軸向的微加速度計或微陀螺儀,通過它監測機身的抖動,並換算成鏡頭的各軸向位移量,進而驅動鏡頭中可變角度透鏡的移動,使光學系統的折射光路保持穩定。
微系統(Microsystem)和MEMS(微機電系統)-由微感測器、微電子學電路(信號處理、控制電路、通信接品等)和微執行器構成一個三級級聯系統、集成在一個晶元上的器件稱之為微系統。如果其中擁有機械聯動或機械執行機構等微機械部件的器械則稱之為MEMS。
MEMS晶元的左側給出的是制備MEMS晶元需要的基本工藝技術。它的右側則為主要應用領域列舉。很明顯,MEMS 的最好解決方案也是選用與硅工藝兼容的材料及物理效應、設計理念和工藝流程,也即採用常規標準的CMOS 工藝與二維、三維微細加工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其中也包括微機械結構件的製作。
微感測器合乎邏輯的發展延伸是智能感測器,智能感測器自然延伸則是微系統和MEMS,MEMS 的進一步發展則是能夠自主接收、分辨外界信號和指令,進而能獨立、正確動作的微機械(Micromachines)。現在,開發成功、並已有商業產品的MEMS品種已不少,涵蓋各大領域。其中包括全光光通信和全光計算機的關鍵部件之一的二維、三維MEMS光開關。
通過控制晶元上的微反射鏡陣列,實現光輸入/輸出的交叉互聯。這是目前全光交換技術的成熟的最佳方案。市場上可買到的MEMS光開關已達1296路,開關轉換時間約為20ms。
微機械(也稱為納米機械)則尚處於開發試驗階段,但已有許多很重要的實驗室產品涌現,如著名的納米電機、微昆蟲、微直升機和潛水艇等。技術產業界普遍認為,它們的開發成功和投入實際應用將對工業技術和生活質量產生深遠的影響。
Ⅸ 汽車專業畢業論文(3000字)
汽車ABS技術的發展趨勢研究
在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出現之前,汽車所用的都是開環制動系統。其特點是制動器制動力矩的大小僅與駕駛員的操縱力、制動力的分配調節以及制動器的尺寸和型式有關。由於沒有車輪運動狀態的反饋信號,無法測知制動過程中車輪的速度和抱死情況,汽車就不可能據此調節輪缸或氣室制動壓力的大小。因此在緊急制動時,不可避免地出現車輪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現象。當車輪抱死時,地面的側向附著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側向附著力很小,汽車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會出現方向失穩問題,極易發生交通事故。在潮濕路面或冰雪路面上制動時,這種方向失穩的現象會更加嚴重。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Anti-lock Braking System簡稱ABS)的出現從根本上解決了汽車在制動過程中的車輪抱死問題。它的基本功能就是通過感測器感知車輪每一瞬時的運動狀態,並根據其運動狀態相應地調節制動器制動力矩的大小以避免出現車輪的抱死現象,因而是一個閉環制動系統。
它是電子控制技術在汽車上最有成就的應用項目之一,汽車制動防抱死系統可使汽車在制動時維持方向穩定性和縮短制動距離,有效提高行車的安全性。
一、ABS的工作原理
汽車制動時由於車輪速度與汽車速度之間存在著差異,因而會導致車輪與路面之間產生滑移,當車輪以純滾動方式與路面接觸時,其滑移率為零;當車輪抱死時其滑移率為100%。當滑移率在8%~35%之間時,能傳遞最大的制動力。制動防抱死的基本原理就是依據上述的研究成果,通過控制調節制動力,使制動過程中車輪滑移率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以取得最佳的制動效果。ABS系統硬體構成主要由感測器(包括輪速感測器、減速度感測器和車速感測器)、電子控制裝置、制動壓力調節器三大部分組成,形成一個以滑移率為目標的自動控制系統。感測器測量車輪轉速並將這一數據傳送至電子控制裝置上,控制裝置是一個微處理器,它根據車輪轉速感測器信號來計算車速。在制動過程中,車輪轉速可與控制裝置中預先編制的理想減速度的特性曲線相比較。如果控制裝置判斷出車輪減速度太快和車輪即將抱死時,它就發出信號給液壓調節器,液壓調節器可根據來自控制裝置的信號對制動器的卡鉗或輪泵的油壓進行控制(作用、保持、釋放、重新作用)。這一動作,每秒鍾能出現10次以上。
二、ABS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現狀
基於制動防抱理論的制動系統首先是應用於火車和飛機上。1936年,德國博世公司(BOSCH)申請一項電液控制的ABS裝置專利,促進了ABS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汽車上開始使用ABS始於1950年代中期福特汽車公司,1954年福特汽車公司在林肯車上裝用法國航空公司的ABS裝置,這種ABS裝置控制部分採用機械式,結構復雜,功能相對單一,只有在特定車輛和工況下防抱死才有效,因此制動效果並不理想。機械結構復雜使ABS裝置的可靠性差、控制精度低、價格偏高。ABS技術在汽車上的推廣應用舉步艱難。直到70年代後期,由於電子技術迅猛發展,為ABS技術在汽車上應用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ABS控制部分採用了電子控制,其反應速度、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顯著提高,制動效果也明顯改善,同時其體積逐步變小,質量逐步減輕,控制與診斷功能不斷增強,價格也逐漸降低。這段時期許多家公司都相繼研製了形式多樣的ABS裝置。
進入90年代後,ABS技術不斷發展成熟,控制精度、控制功能不斷完善。現在發達國家已廣泛採用ABS技術,ABS裝置已成為汽車的必要裝備。北美和西歐的各類客車和輕型貨車ABS的裝備率已達90%以上,轎車ABS的裝備率在60%左右,運送危險品的貨車ABS的裝備率為100%。ABS裝置製造商主要有:德國博世公司(BOSCH),歐、美、日、韓國車採用最多;美國德科公司(DELCO),美國通用及韓國大宇汽車採用;美國本迪克斯公司(BENDIX),美國克萊斯勒汽車採用;還有德國戴維斯公司(TEVES)、德國瓦布科(WABCO)、美國凱爾西海斯公(KELSEYHAYES)等,這些公司的ABS產品都在廣泛地應用,而且還在不斷發展、更新和換代。
近年來,ABS技術在我國也正在推廣和應用,1999年我國制定的國家強制性標准GB12676-1999《汽車制動系統結構、性能和試驗方法》中已把裝用ABS作為強制性法規。此後一汽大眾、二汽富康、上海大眾、重慶長安、上海通用等均開始採用ABS技術,但這些ABS裝置我國均沒有自主的知識產權。
國內研究ABS主要有東風汽車公司、交通部重慶公路研究所、濟南捷特汽車電子研究所、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單位,雖然起步較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氣壓ABS方面,國內企業包括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聚能、廣東科密等都已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液壓ABS由於技術難度大,國外技術封鎖嚴密,國內企業暫時不能獨立生產,但在液壓ABS方面也在做自主研發,力圖突破國外跨國公司的技術壁壘,已經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和突破。如清華大學和浙江亞太等承擔的汽車液壓防抱死制動系統(ABS)「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在ABS控制理論與方法、電子控制單元、液壓控制單元、開發裝置和匹配方法等關鍵技術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果。採用的耗散功率理論,避免了傳統的邏輯門限值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取得了理論上的突破,研發ABS成功且進入產業化、批量生產階段。其試樣在南京IVECO輕型客車上匹配使用全面達到了國家標准GB12676-1999和歐洲法規EECR13的要求。這對振興我國汽車工業與汽車零部件業具有劃時代意義,標志著我國汽車液壓ABS國產化已邁出堅實的一步。同時合肥工業大學也研製出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液壓制動電子防抱系統,率先在HF6700輕型汽車上匹配使用獲得成功。國內液壓ABS技術含量與國外雖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國內豐富的人力資源配合下,相信國內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在ABS技術某些領域趕超國際水平
Ⅹ 汽車電子技術畢業論文
已經有人問過同樣問題
給你個鏈接參考
希望對回你有用答
http://..com/question/137117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