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管理專業論文
淺析中小企業的經營戰略
摘要: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重要載體,而經營戰略是實現中小企業的遠景和目標的最有效的方法和基礎。文章通過對中小企業目前在經營戰略現狀的分析,結合我國中小企業的特徵及現實情況,具體介紹和分析了虛擬經營、戰略聯盟和跨國經營等三種中小企業可以採用的經營戰略,試圖通過中小企業在制定和實施經營戰略方面的分析和探討,為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思考和借鑒。
關鍵詞:中小企業;經營戰略;虛擬經營;戰略聯盟;跨國經營
一、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及經濟學分析
(一)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在中國,支持和發展中小企業是一項長期、穩定的基本政策。中小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的一部分,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公有制經濟制度下對市場有力而靈活的補充,起到了促進市場競爭、企業及商品的多元化等必不可少的作用。如果大企業是代表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磚頭石料」,那麼中小企業的發展則是代表一個國家體制活力的「水泥砂漿」。國家的競爭力不僅體現在大企業,同時也體現在中小企業身上,兩者功能互補,缺一不可。發展與大企業配套服務的中小企業是提升大企業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保證,大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中小企業的幫助。大中型骨幹企業體現國家實力,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則為經濟注入活力。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針,「抓大」和「放小」缺一不可。
(二)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重要性的經濟學分析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為什麼作用如此重要呢?基本的經濟學分析告訴我們:企業是有邊界的,不是越大越好;比較優勢和建立在比較優勢基礎上的社會分工原則。正是在這些基本的經濟學道理所揭示的經濟規律的驅使下,企業才必須是大、中、小企業合理分布的企業群,才必須保持其自身的經濟生態平衡。因此,中小企業的存在對於維持經濟生態平衡,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經營戰略在中小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及現狀
(一)中小企業制定經營戰略的重要性
隨著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入買方市場,隨著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我國中小企業面臨著不同以往的經營環境。特別是隨著「入世」大門的打開,我國中小企業還要面對進口商品的強烈沖擊,市場形勢將更加嚴峻。
為了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中小企業必須制定、實施適合自身條件和尊重市場經濟規律並兼顧各時期社會各因素的短、中、長期的經營戰略,以形成其獨特的競爭能力。經營戰略分析企業的內外環境和企業的能力,並建立理想的企業經營計劃,因為經營戰略是實現企業的前景和目標的最為有效的方法和基礎。
只有具有長遠的發展眼光的經營戰略,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起到正確指導企業利用有限的資金、人力、物力等,隨時適應市場在各個時期的需要,不被市場所淘汰掉。
(二)中小企業經營戰略的現狀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經營戰略定位上的現狀令人擔憂。
首先,從嚴格意義上講,國內大部分中小企業還談不上有真正的企業經營戰略。這部分中小企業成立、運行的現狀,有的出於對地方資源的及時利用,有的源於短期的市場需求,它們所制定的一些規劃,沒有從客觀的角度著眼,也未從發展的趨勢考察,因此有相當的局限性、短期性和盲目性。
其次,即便有些企業已經或者說開始著手經營戰略定位的研究,從指導思想、具體內容和實施上,都未完全脫離計劃經濟時期政府主導體制的窠臼,帶有很深的計劃經濟的烙印。以此定位的經營戰略,根本無法適應激烈的、甚至殘酷的市場競爭,有的不可避免地成為泡沫經濟的畸形兒。
另外,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還剛剛發育健全,與之配套的法規政策尚待進一步完善。
在這種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下,我們的中小企業竭盡全力的是如何解決企業的生存和員工的吃飯問題,因此無暇顧及系統的企業經營戰略性研究和實施。
三、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可以採取的經營戰略
大企業戰略管理通常是一個明確、正式的過程,企業經理通過戰略管理過程來組織企業運作,並對復雜、動態的環境做出積極的反應。由於企業規模不同,許多大企業使用的戰略管理技術不一定適合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的戰略一般很少是正式的,有時甚至可能是隱性的、非明確的。因此,中小企業制定經營戰略時首先要力爭在方向上、類型上做出最佳選擇。在戰略選擇時,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企業未來產品經營方向與生存發展戰略一致原則;企業具體環境與經營戰略一致原則;企業潛在核心能力與經營戰略一致原則;多種類型最優化選擇原則。在此原則基礎上,根據我國中小企業在經營戰略定位上的現狀和特點,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可以考慮以下幾種經營戰略:
(一)虛擬經營
虛擬經營實質上是借用、整合外部資源以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一種資源配置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可獲得諸如生產、設計、營銷等功能,但卻不一定要擁有與上述功能相對應的實體組織。虛擬經營注重對資源的利用,而不是控制資源,它追求的是盡量弱化實體組織結構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資源,達到全方位「借力造勢」的目的,其顯著特點之一是相關企業仍保持獨立法人地位。所以,虛擬經營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有杠桿作用,其結果是使現代企業的組織結構與運作模式發生了根本變化,其內向配置的核心業務與外向配置的業務緊密相連,形成一個關系網路,即虛擬經濟組織。企業的運作和管理也將由「控制導向」轉為「利用導向」。
虛擬經營對我國中小企業而言,其意義無疑是相當深遠的。因為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專業化分工是中小企業虛擬經營組織的主要聯系紐帶,也是其實施虛擬經營的現實基礎;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中小企業的虛擬經營戰略成功實施成為可能,信息技術為中小企業鑄造了一個與虛擬經營戰略對接的全新平台;制度創新其實是虛擬經營的雛形,是由中小企業創造出來的一種能夠變大變小的技術先進的組織形態,是一種典型的虛擬經營方式;技術創新優勢與大型企業等級結構復雜及低效率投入相比,它的驅動機制更為有效,創新要求更為迫切,創新成本較低。因此,憑借這些優勢,中小企業完全可以利用這些虛擬經營的有利條件,積極進行虛擬經營。
(二)戰略聯盟
所謂戰略聯盟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為了一定的目的或實現戰略目標,抓住和利用迅速變化的市場機遇,通過一定方式組成的優勢互補、風險共擔、要素雙向或多向流動的鬆散型網路組織。戰略聯盟是自發的,聯盟各方保持著原有企業的經營獨立性,具有邊界模糊、運作高效、機動靈活等特點。對於每個成員企業來講,實質上就是一種借勢的策略,藉助外力,對外力和企業外部的資源優勢進行整合,實現聚變,創造出超常的競爭優勢。因此,戰略聯盟使企業能夠以「系統的力量」對付「個體的力量」,容易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面對已經形成資金、技術、規模等優勢的大型企業的強大的競爭,中小企業必須站在戰略的高度,在保證生存的前提下,不局限於眼前的短期利益,採取靈活多變的形式與手段,連橫合縱,發揮每個企業自身的優勢,用整體的競爭力面對大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
(三)跨國經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有相當一部分企業不同程度地走上跨國經營的道路。然而,進行跨國經營的企業多為國內大型企業或集團,中小企業在此領域雖有涉足,卻為數不多。跨國經營涉及企業經營網路的國外延伸,迥異的經營環境可能導致巨大風險。中小企業規模較小、產品結構單一、人才吸引力不大、品牌形象較弱、資金缺乏等導致其實施跨國經營戰略更為不易。一般來說,我國中小企業跨國經營的成功率和利潤率均低於大企業和企業集團。然而,就發達國家跨國經營的經驗來看,從大型企業跨國經營為主轉向中小企業跨國經營是一個國家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經階段。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不僅順應了市場國際化的時代潮流,同時大大化解了其在國內市場的不利因素,這對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約99%的我國來說,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四、中小企業實施經營戰略時應關注的問題
(一)分析、掌握政府宏觀政策和法規動態
要分析、掌握政府對這個行業在宏觀政策和法規等方向性的動態。不但要了解今天的政策,更要了解政府對這個行業在3年或5年以後在政策上有哪些取向。
(二)尊重市場,以市場作為檢驗企業經營戰略的標尺
市場作為一個不斷變化的客觀的實體,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並受到各時期政策、市場的供需矛盾、消費者風俗習慣、消費水平等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對於企業和經營者來說,是具有一定的風險的,應該隨時把握住市場的脈搏,根據各時期市場中所出現的新變化及時做出響應,不斷調整各時期企業經營的戰略方針,盡可能的將市場不穩定因素所造成的經營風險降到最低,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去。
(三)藉助品牌效應樹立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一個企業應該在市場競爭中逐步建立起屬於自己企業的品牌。品牌,狹義上是指企業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區別於同類產品的標識,也就是商標;而廣義上上來說,品牌則是一個企業在市場中為自己樹立的形象,企業藉助品牌,提高在消費者中的認知度,並通過不斷的自我完善逐漸提高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信賴程度,從而逐步地佔據在消費者進行消費過程中的市場份額,提高自己的市場佔有率。
(四)加強管理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恆主題
中小企業普遍起步晚,大多實行家族式管理,企業中存在著家族文化、家長製作風以及與之相應的倫理觀念。盡管在創業初期能夠產生積極的作用,但隨著企業的發展,規模的擴大,消極因素也日漸明顯,如管理模式的不規范、隨意性強、產品質量無法得到保證、企業市場競爭力減弱等。企業管理的嚴重滯後,已經成為制約內陸中小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瓶頸。加強管理創新,首先必須進行企業組織結構的改革,並在此基礎上盡快實現內部整合,強化內部管理。
(五)重視和培養人才
市場經濟下的企業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一方面企業要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穩定現有的各類人才,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專業和綜合素質。另一方面,要採取優厚條件積極引進急需的高科技拔尖人才,發揮其獨特優勢。在用人上要不拘一格,大膽錄用有識之士和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同時還要積極儲備人才。
五、結語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重要載體,而經營戰略是實現中小企業的前景和目標的最為有效的方法和基礎。
本文在規范的理論分析基礎上,首先指出和分析了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通過對中小企業目前在經營戰略方面的現狀分析,並結合我國中小企業的特徵及現實情況,具體介紹和分析了虛擬經營、戰略聯盟和跨國經營等三種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可以採用的經營戰略,最後給出中小企業實施經營戰略時應該關注的六個問題,以保證經營戰略的順利實施。本文試圖通過中小企業在制定和實施經營戰略方面的分析和探討,為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思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顏光華,林明.外國中小企業戰略管理探析[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3(9).
2、石軍偉.虛擬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的新趨勢[J].經濟縱橫,2002(7).
3、劉冀生,劉伊偉.中小企業經營戰略[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4、楊錫懷.企業戰略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以上是一份相關資料,您可以參考一下!
2. 求一篇企業管理的畢業論文,3000字!謝謝
上傳我自己大學畢業的畢業論文設計
題目是企業管理類的我國中小企業品牌的塑造與傳播
希望我的誠意能得到你的分分。第一次分享我的論文
中小企業品牌塑造的思路與策略
談及品牌,逢人必言:「品牌是大企業的專用武器」、「品牌不屬於中小企業」等等。如此,中小型企業由於諸多方面的約束,即便具備高品質產品,也只能生存在社會低層——產品層面,而備受商家的「凌辱」、「欺詐」。 許多人把品牌當成了奢侈品,以為是大企業的專利。其實,建設品牌從來就是一個漸進的、與企業從始至終相伴相生共同成長的東西,有誰聽說哪個企業做大後才說:「好了,現在我們開始建一個品牌吧」。海爾在當年產量不高、名氣尚無,掄起大錘砸不合格冰箱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做品牌了。大品牌哪個不是從小品牌發展而來的,所以,中小企業不必愚人自危,要有自信力。「革命」不分先後,建強勢品牌,就從現在做起!
這些具備高品質產品的中小型企業如何「翻身做主」,從此陰影中逃脫出來?惟有塑造品牌,讓企業管理、企業營銷等環節從產品層面轉向品牌層面,從而提升產品的品牌溢價,進而強化中間商、消費者的認可度和美譽度。那這些企業因何沒有塑造自我品牌,受到哪些方面的約束呢?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 客觀財力資源短缺:
國內中小型企業,尤其是家電企業,由於沒有形成規模經濟,企業市場規模、產品規模都未達到一定的水準,從而大多企業都面臨著資金方面的壓力,面對著有限的資金,企業需要品牌研發、市場開發等一系列的費用支出,哪還有多餘的資金來用於品牌塑造呢?即使可以擠出部分資金,但也是杯水車薪。
二、 主觀心理壓力:
諸多中小型企業在選擇品牌戰略的同時,都有個同樣的顧慮:品牌塑造是個長期的工程,而工程的開展和繼續都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而此類中小型企業如果選擇品牌戰略,都有可能面臨被此拖跨的風險。所以,很多國內中小企業都不願冒此風險,而選擇默默無聞的產品路線。
三、 經營理念壓力:
目前,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都從事著OEM生產,賺取著被壓榨殆盡的不到10%的毛利,由於這些企業產品質量過硬,在常年累月的國外OEM規模生產中,積累了相當的財力資源,但由於當前人民幣升值、油價上升等因素導致了生產成本上升,這些OEM企業都紛紛轉向國內市場,從事自主生產和研發,這些擁有強大資金支持的轉型企業幾乎都會選擇品牌之路,但由於長期受國外市場模式的影響,對國內市場不甚了解,對國內品牌戰略的實施始終不從下手。
面對中小型企業所面臨的上述諸多壓力,筆者提出了各自的解決辦法:
1、 重點投放,各個擊破
應該說,資金壓力是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品牌戰略所遇到的共同的「攔路虎」,如何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做品牌呢?大概很多人都會質疑;沒有強大的資金怎麼做品牌啊?筆者認為,如何運用有限的資金是關鍵,中小企業可以將這些資金針對性的投放到某一個重點市場,而選擇投放市場也很重要,這需要企業前期充分的市調,包括產品的鋪貨情況、競爭者情況、消費者購買力等因素,然後運用本土化品牌傳播、促銷手段,進行重點區域市場的強大運作。
在成功運作區域市場的品牌戰略後,企業在復制傳播,對其餘市場各個擊破。
2、 快速品牌戰略:
筆者認為,品牌是產品與消費者的關系,需要以高質產品為依託,通過消費者對產品的初次體驗,將企業感情、歷史等灌注給消費者,從而加大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這種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有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關系的親密疏離往往不與時間成正比。所以品牌也可以快速建立,通過各種傳播策略加大品牌的知名度。
3、 轉型企業品牌戰略:
對於擁有強大資金背景轉型公司的品牌需求,筆者提出了兩項措施:
轉變思想:由於這類企業受國外市場運作規則的影響較深,在轉入國內後,企業需及時轉變觀念和思想,區別對待國內外市場不同的游戲規則。這樣才能更快的適應和切入國內市場。
藉助外腦:這類企業往往會面臨著人才壓力,而國內日漸成熟的企業咨詢公司正好可以彌補這一點。由於咨詢公司對國內市場熟悉,品牌國內運營理念也比較成熟,所以,企業可以藉助外腦,快速的運用本土化策略對品牌進行定位、管理和傳播。
長期從業於家電行業,具有系統的品牌策劃知識理論,並成功參與策劃多起家電行業極具影響力的論壇活動,中國家電營銷傳媒新生代人物,在文案創意、品牌策劃、行業觀察等方面頗有見解。現為某著名家電專業媒體專題編輯。曾策劃多篇產業分析報告,在行業內有一定的影響力。
中小企業如何才能有效地建起強勢品牌呢?
一、端正認識,走出誤區
認識決定行為。在品牌建設的認識上,許多中小企業還存在誤區,使他們裹足不前:
1.以銷量代替品牌。認為品牌太虛,看不見摸不著,「我把銷量做大了還不是一樣?」甚至有人說,「銷量這么好這不是品牌的力量是什麼?」他不知道這是建品牌的大好時機,佔領市場無疑是重要的,但這不夠,更重要的是要佔領消費者的心。只有建立消費者忠誠,讓你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擁有地位,才能使自己未雨綢繆。產品無論多麼相似,只有品牌使它變得不一樣,否則,過不了多久模仿者來了,怎麼辦?到那時再驚呼就有些晚了。
2.做空殼品牌。與上面相反的是,有人把品牌當成了筐,設想先做響一個品牌(筐),然後往筐里放什麼產品,什麼產品准好賣。他們認為,只要把「筐」做出了名,在品牌(筐)的作用下,做一個成一個那是順理成章的事。他們把做品牌當成了老母雞孵小雞,簡單化、庸俗化,不知道品牌與產品的關系,不懂品牌需要靈魂、要有個性。
其實做品牌與做銷量並不在在兩種不同的做法,那種說只做品牌做長線要麼是純心騙人,要麼就是根本不會用做品牌的辦法把銷量做上去,用這種說法遮羞罷了。如果做品牌不是為了銷售,品牌能當飯吃嗎?其實做品牌也是為賣產品打工,品牌不高雅,其它銷售手段也不低俗,況且現在的競爭環境別指望單靠品牌就可以拉動銷售!其實事實上正相反,是其它營銷手段漸漸失效的情況下,加上品牌才行!
在銷量中做出了品牌,在品牌中做出了銷量,誰在先後的情況都有,重要的是讓兩者相得益彰,而不是兩張皮,兩股道上跑車。
建設品牌是理性的、科學的過程。一個品牌的塑造過程,就是一個企業的提升過程。一個品牌被市場、被消費者認可的過程,也就是一個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過程。端正認識,走出誤區,樹立正確的品牌觀念,再小的企業,都會走向飛躍!
3.做品牌投入高,風險大。許多人認為做品牌就是拚命打廣告,做知名度。他們眼看著一個個廣告巨人速生速滅,於是以此為鑒,這燒錢的事咱可不能幹。他們不知道做品牌還有其它辦法,結果品牌成了無辜,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也給潑出去了。
4.打造品牌是個漫長的過程,快速建立起來的不是品牌。這又是極其害人的歪調!最有價值的品牌有很多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沉澱下來的老品牌甚至是百年品牌,但是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些老品牌當年是緩慢成長的,更沒有人否認新興品牌如「三星」「微軟」不是品牌。我國搞市場經濟不足三十年,難道你能夠說「海爾」「聯想」在創業之初不是做品牌,百年之後他們才有資格稱做品牌嗎?
品牌之路不是成長的漫長、人們接受的漫長,而是方法不正確和不盡正確而走了許多彎路導致的漫長,品牌豎立起來之後堅持和維護的漫長。相反,大多數情況是,如今的大品牌如果當年不是快速建立起品牌,早被對手打死了,方法和定力不夠早夭折了。
快速建立品牌沒有什麼不對的,做品牌不是快點慢點的問題,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的企業在快速建立了品牌知名度和快速達成了銷售量之後做了些什麼、怎樣做的。
他們只知道在廣告中大喊大叫,一條道跑到黑地狂造知名度,不知道品牌生命歸根到底要靠美譽度來支撐;只知道製造空泛的讓人毫無感覺的品牌概念,不知道品牌概念要與產品的功能功效恰當吻合,要讓消費者親身體驗到品牌的與眾不同;只知道劫道式的到處堵滿消費者的眼簾,不知道用獨具價值的品牌內涵贏得消費者的芳心;只知道用媒體強行灌輸,不知道在與消費者接觸的各個點上與消費者互動溝通,使他們在品牌體驗中認同品牌,產生好感;只知道爭搶消費者的錢包,不知道通過提供恰當的價值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而讓消費者主動掏錢,並把對該品牌的美好印象儲存在心中,傳播出去……這樣造就的品牌貌似強大,實則外強中干,他們活躍在媒體上,注冊在商標局,但就是沒有活在消費者心裡,所以,性命當然不長。而這些,正好是與做真品牌相悖的!
品牌是完全可以比較快地建立起來的。做品牌,是在做與消費者的關系,是給產品塑造一個靈魂,這個靈魂是用歷史、用情感、用文化塑造出來。比起討論塑造品牌的時間長短來說,討論如果做品牌的內容更重要。你想想,你朋友的要好程度難道是以結識時間的長短來劃分的嗎?
二、中小企業做品牌需要的基本條件
一個好產品
消費者是通過產品感知品牌、接受品牌的,在每一種消費需求面前,都有無數的產品孫子似的等候著「上帝」的垂青,所以,產品必須經得起消費者挑剔,這是做品牌做營銷的基礎。中小企業做品牌一定要根植於產品這個基礎,品牌源自產品,高於產品,而且消費者最初的品牌體驗就是從你的產品中得到的。海爾的品牌美譽就是從海爾冰箱(當初叫利渤海爾電冰箱)始終如一的高質量和超前的優質服務中得來的。如果沒有一流的、可信賴的產品或服務,再好的品牌也無所依託,無從建造。
一個好理念
如果說,一個好產品是一個品牌的依託的話,那麼,一個好企業經營理念則是建設好品牌的思想源泉、文化源泉和道德源泉。比如,急功近利者做不長品牌,一個企業如果過分追求短期利益,就會導致只重視品牌知名度,忽視品牌美譽度,銷售換來了金錢,卻沒有換來消費者滿意和忠誠。許多貌似強大的巨人企業和品牌,像流行歌曲,火一陣兒;再比如,缺少商德的企業做不了品牌,像藍田,他們壓根兒就沒打算好好做市場,什麼品牌呀、產品呀只不是在股市套錢的道具;還有的即使有好品牌也會被毀於一旦,像南京的冠生園。
一個好外腦
建設品牌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還是一項新工作。西方的品牌理論和實踐經過了近百年的總結與沉澱,形成了龐大的系統的理論體系和專業工作,市場調研、市場分析與評估、品牌定位、品牌營銷與傳播……這是一般企業難以自理的。世界著名企業在品牌建設上常常請專業咨詢公司幫助工作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我國的企業,搞市場經濟不過二十幾年,有的連起碼的營銷戰術都不會,建品牌更無從下手,所以借外腦是條捷徑。品牌建設是一門研究消費者與產品關系的學問,許多時候需要從外向內看品牌,外腦往往能夠更客觀、更科學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一種本土思維
大凡能夠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都不是等閑之輩。他們在核心技術、規模實力、市場投入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的中小型企業在這些方面不能與他們硬拼,我們要立足本土、立足本企業搞品牌。
中小型企業,多數是民營企業,在中國市場上土生土長。歷史造就的我們比外企更加了解自己的市場、自己的文化、還有自己的消費者。我們在語言溝通、地理優勢、人文環境還有在為顧客提供人性化、個性化、差異化服務等方面,能比外企更有優勢和競爭力。中小企業必須從這方面做起。比如,在食品、中葯、普及性家用電器等方面,完全可以把品牌做強做大。格蘭仕微波爐就是在強手如林的中外品牌的夾縫中兢兢業業,由小到大成長起來的,當初,他的微波爐也許不算最好,但是中國老百姓能用得起來的。新利毛紡公司原來是一家村辦企業,硬是憑借著自己在人緣、地緣、血緣等方面的本土化的渠道優勢,在短短的幾年當中,一躍成為中國毛紡業的第四大名牌。
三、中小企業強勢品牌的建立
1.精心尋找一個好產品
產品是品牌依託,是消費者對品牌產生美譽度的物質基礎。俗語說,打鐵必須自身硬。中小企業在沒有條件全方位整合多種資源大規模投入做品牌的時候,那麼在產品的方方面面就必須做得過硬、到位,最根本的是要比現有同類產品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選產品有兩個秘訣:第一,創新性的產品,能滿足消費者從未滿足過的需求。比如,前些年出現的一種產品——晾衣架,這個產品是為了方便樓房住院戶在陽台上晾衣服用的,升降自如,風刮不掉,這個產品優點和用法一看就能接受,「戀衣」牌晾衣架只靠渠道和終端鋪貨就打開了銷路,品牌也在經銷商和消費者中不知不覺地樹立了起來。做這種產品品牌要注意的要點是,市場動作要快,要盡可能地快跑,跑得遠一點,因為模仿總是難免的,關鍵是要與模仿者拉開距離。第二,日常常用、價值不高、但反復購買性強的產品。比如「恰恰」瓜子,就因為好吃,好吃就再買,好吃就讓別人也吃,沒做廣告就火遍全國。(有限的一點廣告是後來做的,是火上澆油——更火了)。別看瓜子不起眼,但是做的是大市場大品牌!
2.借勢
中小企業沒有品牌,也不可能有太多投入,甚至連信用都有人懷疑,怎麼辦?一個字:「借」,「借」是省錢的辦法。
借渠道終端
毛線這種商品很特殊,一是季節性強,進原料和資金周轉周期長,數額大。二是到消費手中的是毛線,不是最終產品衣服,在品牌認知上經銷商和零售商的作用比消費者更重要。新利公司資金不足,沒有渠道和終端,硬是靠「借」的辦法做成一個名牌。
新利公司為了借渠道終端,每年在初夏召開一次經銷商訂貨會,300多人全部由新利包專機飛昆明,白天遊玩,晚上研討工作。營銷戰術請經銷商暢所欲言,產品定價由經銷商說了算,為此專門成立了由經銷商代表組成的新利毛線定價委員會。大家彼此開誠布公,定好價格,然後新利公司請經銷商訂貨,凡現金訂貨者都有返利,多訂多返。由於新利公司敞開心扉把經銷商當作一家人的做法,經銷商每年都會放心的訂貨。到了秋季,貨到了,這可是現金進貨,利潤空間又大,所以經銷商就會賣力地推銷新利毛線。新利公司在看不到硝煙的戰場上把新利品牌打了出去,借渠道擠進了原來靠高投入才能擠進的只有大品牌參與競爭的平台。正可謂借梯上樓。
借產品,打自己品牌
恆基偉業公司在看好掌上電腦的市場前景後,整合了一批生產掌上電腦的中小企業,利用自己的渠道和網路,推出「商務通」這個品牌,一舉成為國內掌上電腦老大。當然,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耐克公司自己從未生產過一雙鞋,卻大把大把地從運動鞋上賺鈔票的事早已盡人皆知。
這兩個案例說明,「借」是中小型企業來一種全新的建設品牌的思路。
3.先為人作嫁衣,然後再做自己的品牌
廣東格蘭仕企業(集團)公司從1993年試產微波爐,曾給GE、歐洲的一些企業做OEM,現在格蘭仕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爐生產基地。2000年初,經國家權威部門評估,格蘭仕的無形資產達101億元,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最有價值的品牌之一。
對於這種策略有人不屑一顧,認為這是「替他人做嫁衣裳」,油水都被別人撈去了,自己只喝點「刷碗水」,這樣會走不出其他品牌的陰影,永遠也創不出自己的品牌。持這種觀點的人顯然忘了這樣一個基本的事實,對中小企業來說,在產品無法打入市場,生存都有困難的情況下,採用「非品牌化」策略或「放棄品牌所有權」策略雖然有喝他人「刷碗水」的味道,但是能使企業得到生存和發展,這是硬道理,暫時喝喝「刷碗水」是為了生存進而建設自己的品牌又何妨。格蘭仕的發展模式對國內企業有很好的借鑒意義,OEM做多了也就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爐生產基地。人們都知道有個格蘭仕,也知道很多品牌的微波爐其實就是格蘭仕生產的,到這時候,格蘭仕不需要花費多大的力氣去就打響了自己的品牌,更重要的是,在做OEM不僅可以賺到自己原先賺不到的錢,還可以學到知名企業的經營方法和經驗。放棄品牌本身就一種品牌策略,它不是要永遠地拋開品牌,更不是對品牌的否定,而是要中小企業先把遠大的夢想暫時放在一邊,踏踏實實把自己做大做強,以積蓄可以實現自己夢想的力量,暫時放棄是為了來日更好的擁有。中小企業在品牌的困惑面前需要的不僅僅是執著,還要有曲線救國的智慧。
3. 急求一篇關於企業管理的畢業論文
國有大中型企業技術創新機制的若干問題和對策
摘要: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伴隨著我國加人WTO,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面臨國外企業產品技術和價格的雙重壓力,企業只有通過持續的技術進步和大力加強自主創新,不斷地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品質,才能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
關鍵詞:技術創新,,國有大中型企業,對策
改革開放20幾年來,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從總體上看,大部分國有大中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依然薄弱,產品技術含量低,缺乏國際競爭力。人類正步人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國家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創造力,世界經濟發展的歷程已經雄辯地證明技術創新是人類財富之源,是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伴隨著我國加人WTO,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面臨國外企業產品技術和價格的雙重壓力,企業只有通過持續的技術進步和大力加強自主創新,不斷地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品質,才能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
一、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技術創新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
1.國際環境
(1)發達國家強有力地扶植企業技術創新在發達國家中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但政府在技術創新中仍佔有重要地位。如美國在2O世紀9o年代開始加大了國家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扶持,並在1993年1月成立了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全面負責整個國家創新系統,促進政府參與民間科技開發。1997年美國政府與企業界投在R&D 上的金額高達2 056億美元,超過了日、德、法、英、意5國研究與開發經費的總和。在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視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扶持,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積極的經濟資助政策和組織協調政策;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技術服務支持,包括技術指導、技術信息及技術培訓;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規的支持。(2)國外大企業持續維持對技術創新的高投入為保持企業強有力的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國外大企業每年在R&D方面投人巨資,不斷推出創新產品。世界百強企業的R&D投人一般占其銷售收人的10% ,有的甚至高達15% 以上。以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為例,1992年該公司R&D經費高達51億美元, 比我國同期R&D經費總投人(約25.37億美元)高出1倍;到1997年,該公司R&D經費增加到73億美元,而我國同期R&D經費總投人約58.27億美元。
(3)全球經濟一體化日益增強的趨勢進一步加強了科技人才的流動性 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跨國公司對中國人才的爭奪也日趨激烈。由於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工資水平及整體工作、生活環境普遍遠低於跨國公司的水平,因此,在留住和吸引人才方面,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將面臨日趨嚴峻的挑戰。
(4)企業技術創新必須適應世貿規則 在我國加人WTO後 我國企業技術創新受到世貿規則的制約。根據中國加人WTO的協議,我國享有以下4個方面的權利: 多邊的和穩定的最惠國待遇;「普惠制」 待遇及其他給予發展中國家的特殊照顧;充分利用爭端解決機制;在多邊貿易體制中「參政議政」的權利。同時,也必須承擔以下7個方面的義務:①削減關稅;② 逐步取消非關稅壁壘;③ 取消出口補貼,規范對研究與開發的補貼;④ 開放服務業市場;⑤ 擴大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⑥ 調整外資政策;⑦增加貿易政策的透明度。其中① ② ③ ⑤ ⑥ 5個方面均對我國企業技術創新有著直接的影響。
2.國內環境b
(1)我國政府的職能尚處在轉變和完善之中
改革開放2O幾年來,政府從直接組織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活動為主的方式已開始逐步轉向宏觀調控、創造環境和條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提供政策指導和服務、促進產學研3者合作為主的方式,但這些都還在轉變和完善當中。
(2)國內市場結構不完善。同行產品差異化程度低。價格競爭激烈美國經濟學家卡曼和施瓦茨從市場結構角度對企業技術創新作了研究,並且提出最有利於企業技術創新的市場結構是介於壟斷和完全競爭之間的「中等程度的競爭」。我國市場結構不完善,地方保護主義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國內市場被人為因素不同程度地分割;企業缺乏具有市場力的壟斷、缺乏有效競爭。這種市場結構既不利於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也不利於技術創新。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市場集中度過低,即產業組織或企業規模結構不合理。一般而言,企業規模越大,創新努力程度越強,而我國「大而全,小而全」 的市場結構很難推進技術創新。二是規模經濟效益較差。企業技術創新需要一定的規模條件,這是由技術創新過程和市場的風險或不確定性決定的。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使企業成本上升、缺乏較好的財務績效,而且也不可能獲得投資、生產、研究和開發等生產技術方面和銷售、咨詢等服務方面的規模經濟。較大的企業規模,才能集中和利用自身優勢,加快技術創新步伐。三是我國同一產業的企業產品差別化程度較低。這一方面造成同業間的過度競爭,最終兩敗俱傷;另一方面則易造成較高的模仿率。四是企業進退壁壘較高。該破產的企業由於地方政府幹預遲遲不退出市場,同時這也阻礙了優勢企業的擴張。
(3)現代企業制度尚未真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結構,由於真正意義上的公司治理結構還沒有建立或行為不規范,致使企業仍然是產權不清、政企不分,缺乏一套相對科學有效的激勵一約束機制。其後果是,一方面使企業難以成為自主型的創新主體,缺乏創新的動力和壓力,從表1中即可看出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並不明顯;另一方面企業的產權愈加不明晰,滋生了經營者的「道德問題」。
(4)教育科研體制落後於企業技術創新的需要
我國教育體制相對落後,創新型人才短缺,教育、科研、企業之間缺乏必要的信息聯系, 產學研脫節。一方面人才培養不適應技術、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技術、經濟發展所需人才又不足。
4. 企業管理畢業論文
這個太大了,針對某一領域的還好弄一點
5. 企業管理專業畢業論文寫什麼題目好寫呢
只能給你個大概思路,當做借鑒吧,行不行你自己決定。
既然對比就要有實例,所以這類論文的基本思路就是例證和數據。
中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現狀,最好舉例有代表性的,然後總結分類。
也可以現找資料總結分類,然後舉出相應的實例。
最好要有數據支撐。
然後就是外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了。
外資企業有哪些,他們的人力資源管理有哪些共同點,找共同點為主。
然後對比總論,中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外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差異,最後,提出哪些值得學習借鑒的地點,提出自己的發展觀點。
一般思路就是這樣的。
問題就是題目太大,建議可以找到差距最大的地方在哪裡,把這個地方最為副標題,然後集中分析這一點,這樣比較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