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設計 » 畢業論文頤和園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畢業論文頤和園

發布時間: 2021-03-22 10:42:22

① 請問大專園林設計畢業論文怎麼寫

園林設計論文精選

什麼是景觀設計?

概述:近年來,景觀設計越來越受到重視,我所接觸到的景觀設計任務也越來越多.但規劃專業本科課程中並不包括專門的景觀設計內容,只在"園林規劃設計","環境保護"等課程中有所涉及.在實際工程中,我對景觀設計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拿出來請大家批評指點.交流空間!
我學景觀設計,是從直接抄襲國外優秀景觀設計實例開始的,而且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我的第一本景觀書是<世界建築導報98.01>, SWA事務所專輯.相信不少人都是從此起步的,看看SWA被抄襲多少遍就知道了.這更多是一種從形式和手法上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了解的是什麼是景觀設計,它包括那些內容,有什麼樣的設計思路及表現手法,以及以什麼樣的標准評價景觀設計的好壞等等.
1.什麼是景觀設計?
單獨定義"景觀"是芾 訓?它與規劃,園林,生態,地理等多種學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學科中具有不同的意義.我所接觸的"景觀設計"(又叫做景觀建築學)是指在建築設計或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對周圍環境要素的整體考慮和設計,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築(群)與自然環境產生呼應關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適,提高其整體的藝術價值,(也使開發商賺更多的money:)).這個概念更多的是從規劃及建築設計角度出發,關注人的使用,即與作為自然和社會混合物的人與周邊環境的關系.根據王教授在中國建築文化概論中提到的,在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歐洲傳教士講中國的文化介紹到西方世界(如1724年,傳教士馬國賢將避暑山莊版畫帶回歐洲,之後又有王致誠將頤和園介紹到歐洲), 中國對"自然美"的重視,"雖為人作,宛自天成",深深的影響了西方文化,出現了洛可可風格及英國中式園林,後逐漸發展成景觀建築學及後來的生態建築學.(文化出口轉內銷,好東西讓洋人發揚光大了:(,對於這個話題,我正想寫一篇論文,作為中國文化概論的結課論文,希望熟悉西方造園史及景觀建築學沿革的朋友多多幫忙,提供資料,先謝過)
2.景觀設計包括那些內容?
同樣,景觀設計的內容根據出發點的不同有很大不同.大面積的河域治理,城鎮總體規劃大多是從地理,生態角度出發;中等規模的主題公園設計,街道景觀設計常常從規劃和園林的角度出發;面積相對較小的城市廣場,小區綠地,甚至住宅庭院等又是從詳細規劃與建築角度出發;但無疑這些項目都涉及景觀因素.我通常接觸到的,在規劃及設計過程中對景觀因素的考慮,通常分為硬景觀(hardscape)和軟景觀(softscape). 據我理解硬景觀是指人工設施,通常包括鋪裝,雕塑,涼棚,座椅,燈光,果皮箱等等;軟景觀是指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觀,如噴泉,水池,抗壓草皮,修剪過的樹木等等.看看國外一些提供景觀設施的商業站點,我驚嘆於其分類之多,涉及內容之細致,使得景觀設計有很大的發揮餘地.
3.景觀設計有什麼樣的設計思路及表現手法?
仍然從規劃角度來說,我認為景觀設計的目的通常是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提高該區域的(商業,文化,生態)價值.因而在設計中應抓住其關鍵因素,提出基本思路.舉例來說:天津服裝街,作為一條已經衰落的商業街,在改造過程中應著重於重建該街及周邊地區的商業氛圍,按照步行商業街的尺度,補充必要的商業輔助設施,針對服裝業特點提供適宜的氛圍和環境(好像都是廢話:));設計中需要解決的矛盾應是人流的組織,休息場所的安排,通過軟硬景觀建立商業氛圍,以及細部與整體的協調一致;通過對這些矛盾的解決,就可以達到最初的目的(但不幸的是最大的困難不在設計本身,而是時間和資金,最終方案並未清晰的體現設計意圖,而最終的施工只是將地面重鋪一遍,並粉刷立面,"表面看起來好多了").至於表現手法,國內目前拼湊圖紙的現象非常普遍,即掃描照片拼湊於平面圖之上,這是某些"國情"所至,算不上真正的表現.而我以為的真正的表現並不在於漂亮的畫面,而是對設計意圖的充分體現.就我目前的條件和技術水平來說,我認為在景觀表現上,手繪比電腦表現不論在效果上,還是對意圖的表達上都更加有利.
4.以什麼樣的標准評價景觀設計的好壞?
景觀評價的標準是多種多樣的.從規劃設計角度來看,評價景觀設計的好壞,不單單在於環境好看與否,更重要的的是其是否解決了功能,氛圍等問題,是否形成了適宜的場所感,使用上是否方便舒適,與周圍環境是否和諧,融洽等等.而由於運作方面的問題,方案與最終效果通常相去甚遠.我在學校所接觸的項目以方案階段為多,圖紙的表現,文本說明的撰寫(也就是理論夠不夠玄),尤其是後者,對方案的評價極為重要.

② 園林實習畢業論文

人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類總是在不斷地改造環境,創造不僅使用,而且美觀的環境空間。城市所意味的,不僅僅是建築、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構物的堆積,而蘊涵著在諸多功能性設施及硬質景觀相伴下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從外在的視覺影像來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結構、天際輪廓、各色建築、街市設施、區域地標、開放的空間、植栽園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構成,然而這些都是城市人在選擇和被選擇的行為方式下形成的物質形態,其間蘊涵著深厚的自然法則、社會心理、人文情感及歷史滄桑。
20世紀著名的城市學和建築學學者劉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發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實現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種褒獎,那麼為城市的發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犧牲就將毫無代價。無論擴大的權力還是有限的物質財富,都不能抵償哪怕是一天喪失了的美、歡樂和親情的享受。」 「當我們漫步於城市中時卻可發現這種現象是無初步在的,周圍的建築物彷彿能夠講話、能夠行動,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樣;而且通過城市的物質結構,過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決定、久已形成的價值觀念等,都繼續存活下來並且散發著影響。」

正是為了充分認識到城市環境與在建構城市環境的過程中人的作用,作為城市生態學的學習者,我們於2003年4月5日進行了一次位於北京西北郊的實習。
一、實習概況
我們於早晨8:00從北大逸夫二樓前出發,經過光華樓、圖書館、燕南園、李大釗銅像、蔡元培銅像,到達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魚,出北大西門,穿過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柳浪庄、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到達頤和園南如意門,觀看門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後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到達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達萬壽山和東宮門,結束實習。沿途就綠化、建築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做了一定的調查,獲得了一定的資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結論。

二、實習內容及分析
1、關於一條有爭議的路
走進北大東門,可以看到的是一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作為北大少有的幾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條爭議頗多的路,路邊整齊的人工保養得很好的草坪宣告著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全新的北大。這條路周圍集聚著北京大學比較現代化的建築群——理科一號樓、二號樓、逸夫一樓、逸夫二樓、逸夫苑、理科教學樓等等。而在這條路的盡頭又是富有傳統韻味的仿古式樓群。
很多人認為,路面的寬闊與筆直與周圍建築的仿古式屋頂不大協調。除了整齊的人工草坪,路的兩面是栽種得整齊得近乎過分的小樹,而路的盡頭則是生長多年的高大而遮蔭的大樹,不協調的感受更加強烈。
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謂的「視覺適應性」。在很多時候,我們很少考慮特定的環境,只是單純地去套用一種種看上去很好很先進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環境對建築等人為設施的特殊要求。
也許這也是規劃中的一個問題。就如同北大校園中隨處可見的新式建築與老式建築的交相輝映,也許不能算是完美的選擇。
2、校園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園
燕南園是北京大學燕園眾多園林中較小的一個,園中只錯落著十幾幢精緻雅潔的二層小樓和平房小院,這里是北大教授一個住宅區。人們常說,「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園,但燕南園住的都是名教授」。單說50年代,燕南園里就住著馬寅初、湯用彤、周培源、馮友蘭、朱光潛、陳岱孫、侯仁之、林庚諸先生,後來又搬進來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執教燕京大學的時候也曾經在此生活過。這足以反映其內涵的深厚與文化積淀了。
燕南園中獨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們學術研究的理想環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指出,盡管略顯古老,自己也不會想到要去改變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個原因是,盡管很多書都捐給了圖書館,家裡的藏書也導致裝修的不便。然而更加關鍵的一點——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種可以使人安下心來讀書治學的環境。多年的積淀,已經使這個小小的園子充滿了書香之氣……
那麼,除了書香,對於久在這里居住的人們來說,它又意味著什麼呢?
在實習過程中接受采訪的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人,在這里居住時間都超過了35年。他們普遍認為,燕南園有著良好的居住環境,首先它位於一個台地上,地勢比周圍都高,這是一個良好的地理環境。而其間各色的植物,又為園子提供了一個協調的生態環境。作為極具特色的住宅園林,燕南園吸引著各方來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師生還曾經在此寫生,研究其建築特色。
然而燕南園也有其不足之處。被采訪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幾點:
其一是來游覽觀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寧靜和潔凈,過路的汽車揚塵和製造噪音,給園內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程度的破壞。
其二是公廁的問題。公廁佔用的土地是過去孩子們的游戲場,而由於疏於管理,公廁的建設不僅消滅了孩子的游樂,也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其實在燕南園中,每戶獨立的住宅中都有獨立的衛生設施,公廁的設立只是為園外小商小販提供了便利。作為北大校園中少見的幾個室外公廁之一,它的設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選址在富有文化底蘊和深厚內涵的燕南園,選址在老教授們讀書治學的燕南園,或許並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辦公與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訪者指出,燕南園中有的住宅已經被學校劃歸某些行政機構,行政機構的辦公進一步打破了園子的寧靜,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園的風韻,代表的正是北大風韻的一部分,是治學的風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許,它的寧靜不應該遭到打破和窺伺……
3、蘋果園的變遷——靜園草坪
著名的靜園草坪過去是一片蘋果園,作為草坪,它取代的是過去的東草坪的地位。曾經的東草坪就在現在的新圖書館的位置,它曾經是很為學生們所喜愛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學生這樣寫道:「東草坪是北大老圖書館東邊的那塊地兒。這里曾經是高曉松那幫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兒極盡能事的舞台,更是我們北大人讀書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侶相識、相約、相戀在東草坪,他們對這塊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誠說:這塊地兒空著怪可惜的,我給你們點兒錢,再修半截圖書館吧。一年後,這里再沒有一人一張報紙一本書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還庄嚴肅穆的建築淹沒了本來該發生的好多故事。」 (資料來源:campus.chinaren.com)
後經學生強烈要求,原先的蘋果園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復了,然而那片校園中不可多得的果園卻永遠地失去了。多少總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許真的很難。這些年來,北大為了接納越來越多的求學者,為了與國際接軌,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為的獨特的風景都只能讓位給新的建築,這引起了無數老北大人的感懷。而發展總是要有的,關鍵是怎樣發展,如何在適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們的驕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開始縮小,或者未名湖周圍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築,那才是我們真正的悲哀。
「一塔湖圖」並非北大的全部,北大的精神,很廣,北大的驕傲,就在於它所創造的文化,科學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4、匠心獨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徑
北大的校園北部可以說是古韻十足,像中國的傳統園林,在優美的浪漫中又給人以思想和歷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於傳統的文人士大夫。」一位總是喜歡留連於未名湖畔的清華學生說。這種文人士大夫氣,從那一條條通向未名湖的小徑也可以體現出來,它的蔭蔽和靜謐,構成了北大獨特的風景。
幽靜的小徑邊生長著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頭,它獨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針下部的蠟質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會使土壤受到酸化影響,土質變差,以至於到了刮風的時候會有塵土飛揚。而石頭可以防止揚塵,從而保證了這里路面與空氣的清新與潔凈。
而路旁的傳統建築的大屋檐則為麻雀等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鳥鳴聲不絕於耳。在這里,人與自然真正融為一體,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

新華網2002年10月6日有如下報道:(資料來源:www.sohu.com)
「走進北京大學校園,樹枝上、草地上、教學樓旁、圖書館前、未名湖畔、博雅塔頂……到處都可看到成群的喜鵲以及其他各種飛禽,一派「校園處處聞啼鳥」的景象。
「19年前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的北大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黎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他上大學時就在校園內看到喜鵲,但沒有現在的數量多,初略估計多達數千隻。現在,校園內不僅可以看到喜鵲,還可看到松鼠、刺蝟等多種野生小動物,未名湖上還飛來過白天鵝。講話間,記者不時看到喜鵲從他辦公室的窗前飛過。
「現在,北大校園已變成了各種飛禽和動物棲息的樂園。校園內遍布了端莊濃綠的檜柏、蒼勁古樸的油松、華美高雅的白皮鬆、金黃富麗的銀杏楓樹等常綠樹和春秋色樹。據北大園林科調查,全校共有416株古樹,其中300年以上的有30棵,100年以上的有386棵。
」張黎明說:「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北大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節假日,到北大校園感受文化氛圍的各地遊客多達數千人。「
是的,在生態建設方面,我們的確在十分努力地做。就如我們後來在西校門,看到了一隻對人毫無恐懼的喜鵲。由衷的喜悅,升起……

5、未名湖的湖心島與翻尾石魚
湖光塔影,讓人留連忘返。未名湖景色出眾,已經成為北大風景的標志。環湖的楊柳婀娜多姿,枝條低垂,溫柔地拍打著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隱隱浮現。橫卧在湖中的有石舫,點綴著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島。幽靜的湖心島是未名湖上的一顆珍珠。翻尾石魚,則是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從老師那裡,才知道了其背後的故事。小島原先是蘆葦等植物旺盛生長的優良環境,是一個生態極其協調的小環境,與翻尾石魚一道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然而在百年校慶時,學校為了更好地進行介紹和說明,在小島上設立了一塊說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遊客上島,人的影響使得蘆葦的生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直到蘆葦完全從小島上消失。
好在學校已經認識到這點,今天看到的說明牌,已經從小島上轉移到湖邊。具有自恢復性的生態系統,在得到長期發展的條件後,應該可以恢復到原先的狀態。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重新擁有一個優良生態的小島,然而並非所有的錯誤都可以得到補救,有時候,一個不很英明的決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遺憾的。規劃的長遠性由此可見一斑。只願小島的故事能夠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6、蔚秀園與暢春園
有著悠久歷史的燕園,是我們的驕傲。
「北京大學燕園校區,早在金代就成為京郊著名的風景區。到了明代,大規模構築園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賜園」。民國期間成為燕京大學校園。校園的用地中包括了八個古園遺址,即「勺園」、「淑春園」、「鳴鶴園」、「鏡春園」、「朗潤園」、「蔚秀園」、「承澤園」及「治貝子園」等。在位置上與圓明園毗鄰,在內容、造園風格上與圓明園之萬春園中的若干園中園有類似之處。不同於宏麗的皇家園林,也有別於咫尺山林的私家園林而獨具一格。後歷經滄桑,諸多古園或隨同圓明園一起付之帝國主義列強之火,或被軍閥侵佔變賣,不少已經夷為平地。……淑春園、朗潤園、鳴鶴園、承澤園為倖存者,其中的山丘水面尚為完整,這是校園歷史悠久的見證,也是寶貴的文物。
「1920年北京通州協和大學、北京協和女子大學及北京匯文大學合並,建成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從軍閥陳樹藩手中以六萬銀元買到了淑春園和南部的勺園故址作校址,由美國建築師H.Y.Mrphg負責校園規劃設計,並於1921年動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園最初用地40公頃,學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後徵得朗潤園、鳴鶴園、鏡春園、蔚秀園、承澤園為教工宿舍福利區,同期還購得治貝子園為燕大農學系實習場地。 北京大學未名湖燕園建築功能與環境統一,建築藝術與環境協調。採用傳統民族風格的個體建築與古老園林風格相協調,縱橫交替的建築軸線布置與園林環境相互滲透,建築組群母題的應用構成和諧的韻律。建築與山水、道路、樹木相溶合的空間序列,使人產生多種美的感受。」
(資料來源:北京大學教育學院)

回顧,讓我們擁有更多了解的渴望。今天作為教工住宅區的幾個園子,又是怎樣的呢?
走進蔚秀園,故園的風韻依稀可辨。然而「建築與山水、道路、樹木相溶合的空間序列,使人產生多種美的感受」的感懷卻盪然無存。樓房與平房在同一個平面上昭示著自己的存在,柏油路與土路在同一個湖邊顯示著自己的功用。因為這里修建了幾個條件十分簡陋的價格低廉的小旅館,往來的人更是各色各樣,破壞了那種靜謐而安逸的環境感觀。由於過度的對外開放和管理不善,蔚秀園的今天很是讓人失望,隨處可見的垃圾,簡陋的小飯館和同樣簡陋的小旅館讓人頓失興趣……
那麼,長期在此居住的住戶的反應又是如何呢?
湖附近的住戶對此處的反映多是「臟亂差」——垃圾隨處可見,湖邊的平房排放廢氣嚴重污染環境。湖水主要來自萬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氣熏天,蚊蟲成群。
至於住宅距離湖邊稍微遠一些的住戶,則認為除了管理不善之外,這里的生活還差強人意。而且位置比較方便,距離頤和園、香山、北大本部都很近,比較適宜居住。一個學者模樣的老人說,「大學里能有北大環境的很少」。一個看上去有八、九十歲的隨兒子一起生活的老人說:「環境還可以,一天比一天好」。
而住戶們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是,附近沒有大型超市,購物不方便。

在暢春園,我們遇到的是同樣的問題。我認為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管理的不善。一位原來在北大食堂工作的老大媽在一再要求我們證明是北大的學生之後,才細細地給我們講出了這其中的很多問題,她對北大聲譽的維護讓我們很是感動。然而作為北京大學的教工宿舍區,卻無法提升管理的層次,以至於使其成了來京打工人員的居留地,這一點不能不引起重視。長此以往,住戶的維護是不可能維護住園子的聲譽、北大的聲譽的。

7、萬泉文化公園
公園是公共藝術與綠色生態相融合的一個集中化空間。在20世紀中葉以後,歐美國家的工業化、城市化得到了高速發展,城市空間隨著人口和經濟的發展而肆意擴張蔓延,工礦
而路旁的傳統建築的大屋檐則為麻雀等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鳥鳴聲不絕於耳。在這里,人與自然真正融為一體,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

新華網2002年10月6日有如下報道:(資料來源:www.sohu.com)
「走進北京大學校園,樹枝上、草地上、教學樓旁、圖書館前、未名湖畔、博雅塔頂……到處都可看到成群的喜鵲以及其他各種飛禽,一派「校園處處聞啼鳥」的景象。
「19年前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的北大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黎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他上大學時就在校園內看到喜鵲,但沒有現在的數量多,初略估計多達數千隻。現在,校園內不僅可以看到喜鵲,還可看到松鼠、刺蝟等多種野生小動物,未名湖上還飛來過白天鵝。講話間,記者不時看到喜鵲從他辦公室的窗前飛過。
「現在,北大校園已變成了各種飛禽和動物棲息的樂園。校園內遍布了端莊濃綠的檜柏、蒼勁古樸的油松、華美高雅的白皮鬆、金黃富麗的銀杏楓樹等常綠樹和春秋色樹。據北大園林科調查,全校共有416株古樹,其中300年以上的有30棵,100年以上的有386棵。
」張黎明說:「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北大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節假日,到北大校園感受文化氛圍的各地遊客多達數千人。「
帶著對萬泉河污染的深深的遺憾,我在網上查詢了一些相關資料。
2000年2月22日的《北京晨報》上刊登了題為「群眾反映北大校園內湖水發臭」的報道。報道指出,入冬以來,北大校園內湖水卻遲遲不肯結冰,湖面上漂浮著白色泡沫,還散發著一股難聞的臭雞蛋味。記者調查時發現,湖裡的魚緊貼冰面,吸引著眾人鑿冰取魚。據有經驗的人說,魚只有在缺氧的情況下才浮上水面吸氧,說明湖水因為污染而缺氧。此時萬泉河也未結冰。據海淀區河道管理所萬泉河管理站的工作人員講,萬泉河是海淀區用於排澇的一條河流,北大、清華園內湖水都靠此河循環湖水,往年河水都結冰,當年不結冰是因為河水中有油狀污染物質。員工還特別告訴記者,從這種水中捕撈的魚有可能受到污染,居民千萬不可食用。
2000年2月25日的《北京晨報》又刊登了題為「北京萬泉河污染解決難」的報道。海淀區河道所王所長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如今已經遭受嚴重污染的萬泉河,無法查出污水源之所在,惟一能解北大居民惡臭之苦的權宜之計就是從京密引水渠引入清水,將河水大沖洗,「但好景不長,兩三天後,水依然是這樣。」為什麼污水源無法查出呢?原來,萬泉河從1982年開始改造,改造後河水從「京密」引清水,最近兩年海淀區市政建設加快,一些單位和個人為省錢省事,不接市政污水管線,直接將污水排入以往在大雨天用於排雨水的雨水管,致使污水直接流入了萬泉河。而這些私接的管線,由於局裡受資金和人力限制無法查出,所以污染源就沒法現身。
而更讓人吃驚的是另一篇題為「皮膚白白嫩嫩,北京萬泉河裡游出『怪蛙』」的報道。一名姓陳的先生於2001年10月在清華西門附近的萬泉河中發現一隻「怪蛙」。它渾身呈肉色,沒有任何花紋,皮膚表面十分光滑。怪蛙的後肢特別粗壯,其腿上紅色的肌肉清晰可見,前肢則特別細小,蹲著時也不能支撐身體。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工作人員說,這可能是一隻白化青蛙。白化現象是一種由基因突變引起的變異現象,在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等許多類野生動物身上都有可能發生。造成白化現象的因素有很多,河水污染是其中一種。這就充分說明了萬泉河水質污染的嚴重性。
不需要再多說什麼了,萬泉河的水質污染已經到了極為嚴重的程度,而它的污染又對周邊的水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控制污染源應該是最根本的解決途徑,而環保局又聲稱污染源無法查出,那麼,一個徹底而堅定的環保行動就顯得猶為重要了。如果堅定地去做,污染源是不可能不現身的。行政管理和措施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9、綠化隔離帶
在向柳浪庄走的路上可以看到一行很大的標語——「保護林木綠地,鞏固綠化成果」。是海淀區市政管理委員會立的。又可以看到一隊士兵帶著工具去植樹。這提示著我們北京正在進行的綠化隔離帶建設活動。這種建設又讓我產生了對北京西郊歷史變遷的興趣。我找到了一些資料。
關於「海淀」的變遷
陶世龍先生在《歷史上海淀的江南水鄉景色——據侯仁之:<晚晴集>摘編》一文前寫道:「海淀本有淀,1948年來北京時,經燕京大學即現北大校園,去頤和園,在向北轉西處,見面積不小的蘆葦塘;50年代初尚在。路側多為農田,土肥水足,京西稻所出,復多蓮藕,其後不知何時泯滅。」
侯仁之先生《晚晴集》中則提到:
">「在清代,海淀一帶園林密布,園中有湖,園外復有水盪甚多,田中種植風荷香稻,宛如江南水鄉,有詩為證。
忽牽野性到江湖,沿月扁舟入畫圖。
幾曲波光連太液,千枝燈影散蓮蓬。--清人詠未名湖前身的景色
萬泉十里水雲鄉,蘭若閑尋趁曉涼。
兩岸綠楊蟬咴咴,輕舟滿領稻風香。--乾隆詠自暢春園西花園舟行至聖化寺,描寫的是當時巴溝附近的水鄉景色。」
這種變遷,究竟是進步,還是失誤和倒退?
消失的風景線:京西柳浪庄

海淀柳浪庄,東傍長河,西鄰頤和園,歷經五百年生息,今有千戶人家,人稱京西第一村。
柳浪庄是京西稻之故鄉。清代這里有360頃御稻田,皇家每天吃一頃。此地還有「南七北六一十三圈」
之說:當年開墾這片稻田時,清廷將工程包給了南七、北六,十三個省,至今村南尚有「興工地」的地名。乾隆皇帝在《萬泉堤上聖化寺即景雜詩》中,也有「萬泉久湮塞,甲申歲始命疏浚,即其地開水田,今春加墾辟」的注文。他還以「垂柳依依村舍隱,新苗漠漠水田稠」的詩句,描寫柳浪庄的景色。
京西稻籽粒飽滿,蒸出飯來清香四溢。據說毛主席在解放初期在頤和園嘗過用京西稻做的飯,他連說「好吃」,建議推廣京西稻。
然而,已有五百年歷史的柳浪庄即將消失,因為它正處在綠化隔離帶上。根據北京市總體規劃,北京市區的格局是「分散集團制」,即城市由中心區和環繞周圍的十個邊緣集團組成;在中心區和邊緣集團以及各邊緣集團之間,用成片的綠化區隔離。柳浪庄所在的萬柳地區,就處於頤和園旁邊的百米綠化隔離帶上。萬柳工程的實施後,所在地農民上樓,退耕還林,柳浪庄將變成綠色風景區。

③ 關於寫畢業論文旅遊景點6000字

小夥子,還是自己努力寫吧

④ 詹天佑 歷史論文

1872年7月8日年僅12歲的詹天佑作為中國第一批官辦留洋學生留學美國。
詹天佑在美國先後就學於威哈吩小學,弩哈吩中學,1881年又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耶魯大學,並寫出題為《碼頭起重機的研究》的畢業論文,獲學士學位,並於同年回國。回國後詹天佑入馬尾船政學堂學習,學成後派往福建水師旗艦「揚武」任炮手,參加了馬尾海戰。戰後被調入黃埔水師學堂任教習。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學鄺孫謀的推薦,到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被湮沒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機會獻身於祖國的鐵路事業。此時正值天津-唐山鐵路施工,他不願久居天津,就親臨工地,與工人同甘共苦,結果只用八十天的時間就竣工通車了。但李鴻章卻以英人金達之功上奏,並提升金達為總工程師。詹天佑之功就這樣被剽竊了。
1890年清政府又修關內外鐵路(今京沈鐵路),以金達為總工程師。1892年工程進行到灤河大橋,許多國家都想兜攬這樁生意,金達當然以英人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橋而失敗。日本、德國的承包者也都遭失敗。由於交工期限將至,金達才不得不求於詹天佑。詹天佑詳盡分析了各國失敗原因,又對灤河底的地質土壤進行了周密的測量研究之後,決定改變樁址,採用中國傳統的方法,以中國的潛水員潛入河底,配以機器操作,勝利完成了打樁任務,建成灤河大橋。這一勝利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1894年英國工程研究會選舉詹天佑為該會會員。
此後,詹天佑又領導了京津鐵路、萍醴鐵路(萍鄉至醴陵)等鐵路的建築。
袁世凱為討好那拉氏,1902年奏請修建一條專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鐵路(高碑店至易縣)。坐火車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興。為了不誤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凱於六個月內完工。袁世凱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盡管此路價值不大,卻是中國人自修鐵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視。詹天佑徹底拋棄了當時外國人必須在路基修成之後風干一年才可鋪軌的常規,僅用四個月的時間以極省的費用建成新易鐵路。大大鼓舞了中國人自建鐵路的信心,為後來京張鐵路的修築打下良好基礎。
張家口為北京通往內蒙古的要沖,南北旅商來往之孔道,向來為兵家所必爭,因此京張鐵路就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當清廷要修京張路的消息傳出後,在華勢力最大的英國志在必得,視長城以北為其勢力范圍的沙俄誓不相讓,雙方爭持不下,最後達成協議:如果清廷不借外債,不用洋匠,全由中國人自修此路,雙方可都不伸手。這樣,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於洋人的念頭而一心自修了。

⑤ 跪求室內裝飾畢業論文 3000字左右的

試論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傳統紋樣 論文要害詞:中國傳統紋樣 現代室內裝飾設計 關系 論文摘要:跟著社會的不時提高和人類生涯質量的日漸進步,人們對室內空間的物質和精力功用又有了新的了解,現代室內裝飾設計的物質功用已不再是設計的獨一要素,精力功用方面的民族化、特性化和多樣化愈來愈惹起足夠的注重,若何把傳統的唯美的元素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獲得充沛的表現,這已成為一個設計師和研討人員不時思考和探究的新課題。 引言 將中國傳統紋樣運用於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是人們對其精力需求追求的一局部。要將傳統紋樣得當地運用於個中,較好地表現民族特徵、更好地展現特性,起首應深人調查傳統紋樣的內在和特點;然後,經過表現新當地主義與完成文明交融兩種辦法來進行,最終完成現代室內裝飾的幻想結果。 應該供認,很多設計師對傳統紋樣的了解和運用都比擬到位,他們的良多作品讓人耳目一新,獲得了國表裡同仁和賞識者、享用者的一致好評。然則,撥開喧嘩榮華的外表景象,我們又會發現,很多贊揚的見地其實還只逗留於表層之上。並認為,傳統紋樣是中國傳統文明精華的一個主要構成局部,它的發生與傳播已足以證實它堅強的生命力以及和社會生涯息息相通的血脈關系。因而,把它惹人現代室內裝飾設計毫無疑問是對傳統文明的承繼。 1中國傳統紋樣的涵義和特點 紋樣是指依照必然的構造規則,經由抽象、轉變等辦法而構成的規矩化、定型化並使用於人們實踐生涯中的圖形。中國傳統紋樣是中國人民在革新和發明世界的理論進程中發生的藝術精髓,它是中國傳統文明的一種載體,是人類不時完美生命力的自在顯示,是人類聰明的結晶。 中國傳統紋樣有著深沉的文明底蘊,歸納綜合來說,它具有以下六個特點: 1.1前史悠長。出土於陝西西安半坡村的人面魚網紋彩陶盆距今已有6000多年前史,屬於仰韶文明期間的器物,個中的人面魚網紋是至今有據可考的最早的紋樣。 1.2方式多樣。中國傳統紋樣在分歧的前史期間有著分歧的代表形象。新石器時代是彩陶上的魚紋、漩渦紋;商周期間是青銅器上的簍餐紋、竊曲紋、鱗紋、重環紋、雷紋;漢代是畫像石和畫像磚及瓦當上的幾何紋、死神紋、米字紋、菱形紋、S形紋、四葉紋、三角紋;唐代是鏡子上的花鳥紋,敦煌藻井上的卷草紋;至於傳播至今的歷代各類織物上的水波紋、綉球紋、龜背紋、冰裂紋、回紋、祥雲錦紋更是不乏其人。 1.3注重唯美。傳統紋樣發生之初就是以裝飾美化生涯情況為目標。紋樣不斷以各類分歧的方式使用於人們生涯起居的各個方面,不管是喝酒酒具、祭奠器具,照樣服裝裝飾、室內裝飾,紋樣都在個中起到了很強的美化潤飾效果。 1.4作風各別。新石器期間具有嚴肅不吝嗇、天然調和的作風;商周期間具有青銅器紋飾的雄壯奧秘的作風;春秋戰國至秦漢期間具有輕利生動、飛動豪放、雄強古拙的作風;三國兩晉南北朝期間具有空疏、喧囂、清淡的作風;隋唐期間具有伸展廣博的氣焰、精巧圓婉的裝飾感和富陰飽滿的作風;宋朝期間具有沉靜典雅、清淡宛轉、心物化一的作風;元朝期間具有粗暴、豪邁和剛毅的作風;明朝期間具有莊重、精約、堅實的作風;清代期間具有賣弄雕刻、細膩繁縛的作風。 1.5意蘊深沉。中國傳統紋樣是中國傳統哲學思維和文明思維的折射。中國傳統文明以孔教、道教和釋教三教合流為根底,傳統紋樣天然也難免遭到三教的影響。表現道教思維的暗八仙、八卦紋,表現釋教思維的蓮花、菩提樹葉、飛天、忍冬紋,以及表現孔教思維的龍鳳呈祥、三陽開泰都是傳播至今的經典紋樣。 1.6圖意相生。凡喻意性的視覺符號,大都有「圖必有意,意必吉利」的特點,傳統紋樣亦如斯。 2中國傳統紋樣與現代室內裝飾設計的關系 傳統紋樣在室內裝飾設計中的運用古已有之。保存至今的故宮、頤和園、圓明園廢墟、喬家大院和很多江南民居,可以說是中國傳統紋樣的集中展示之處。傳統意義上的紋樣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更多地只是起裝點效果。今日,現代室內裝飾設計已被付與新的寄義。它是指對修建內部固定外表的裝飾和可以挪動的安插所做的外表的、視覺的全體結果設計,側重於對室內地上、牆面、天花等界面的藝術處置,還統籌門、窗、傢具、簾慢、地毯、燈具、擺設等精心構想。是契合現代人們追求方式的民族化、特性化、多樣化的審美需求的室內裝飾設計。 變革開放前,國度和人民都比擬貧窮,室內裝飾設計除了一些國度主要修建中有所表現,廣闊的老庶民的修建中很少有它的影響。變革開放後,尤其是近幾年,國度敷裕了,室內裝飾設計越來越惹起人們的注重。在物質功用獲得充沛顯示的還,精力功用也被放在了一個十分主要的地位。在這種狀況下,室內裝飾設計師和研討人員使用而生。設計師依據本人的愛好,或設計歐式的、日式的、韓式的,或設計中西合璧式的。但不論哪一品種型,究竟要發展在中國這塊泥土上,因而,中國式天然就成了一個不老的主題,只需提出是中國式,就必然是傳統式的,而只需是傳統式的,也就必然離不開中國傳統紋樣。 總的看來,人們目前關於中國傳統紋樣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運用的看法還處於一個探究階段。即看法到了傳統紋樣是表現文明精華的元素,主觀上情願運用;但若何運用,思緒並不明白。 3若何將中國傳統紋樣運用於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 中國傳統紋樣在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的運用應首要掌握以下兩點: 3.1表現新當地主義。 新當地主義首要是強調當地特徵或民風作風的設計創作傾向,倡導量體裁衣的鄉土味和民族化設計准則,使室內裝飾設計具有極強的可辨認性。新當地主義的室內裝飾設計可以經過以下兩種辦法得以完成: 1)運用現代觀念對傳統紋樣進行分化造型和組合造型,在傳統根底上對其進行演化和發明,將傳統紋樣與當地資料、造型技能相連系。 2)將傳統紋樣與現代裝飾資料、造型技能相連系。跟著科學技能的開展,塑料、金屬、陶瓷、玻璃、無機礦物、塗料、紡織品、石材等新型資料使用而生,品種愈來愈多。分歧的資料可以給人以分歧的審美感觸,選用恰當的資料與傳統紋樣連系,可以豐厚裝飾結果,表現時代氣味。傳統紋樣與現代裝飾資料、造型技能相連系不只可以加強傳統紋樣的美觀性,並且可以使室內裝飾設計具有很強的時代感。 3.2完成文明交融。 從世界設計開展史可以曉得,每一種設計作風的發生無不是本鄉文明與異域文明交融、開展的後果。傳統紋樣作為文明的一種載體,假如把分歧文明布景下的傳統紋樣進行交融,會激起人們的創作熱情,發現兩種分歧文明之間的互補要素,並進行借鑒、棄取和革新,必將會創作出更多的紋樣。在傳統紋樣的交融上詳細有以下兩種辦法: 1)傳統紋樣的共生。這是指尋覓分歧文明布景下具有一起特點的兩種或多種紋樣,運用於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從日本的室內設計師黑川紀章師長教師設計的東京華歌爾曲盯大廈的頂層皇家招待廳中,就可以看到傳統元素與西方古典元素的共生、共存。在這里,黑川紀章師長教師有認識地把代表日本宇宙觀的紋樣、代表東方文明的斗拱同西方的意味符號混在一同,到達其「共生」的設計理念。還也顯示出對本鄉文明的賞識和追求器械方文明調和交流的願望。 2)傳統紋樣的共融。這是指用現代的審美觀念將兩種或多種紋樣進行同構、交融,構成具有時代特徵的紋樣,並運用於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中。我們應將傳統紋樣的精力元素與現代室內裝飾設計言語從新組合,使它具有新的時代特徵。一個民族只要尊敬本人的傳統文明,它才幹像參天大樹,根深葉茂。而我國有著五千年的絢爛文明,還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度,中國的傳統紋樣關於我們現代室內裝飾設計來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在設計的作風化和民族化問題上,我們有著任何一個國度都無法比較的優勢。 本文選自591論文代寫網591lw:專業 代寫畢業論文 -致力於代寫畢業論文,代寫碩士論文,代寫論文,代寫mba論文,論文代寫

記得採納啊

⑥ 淺談園林的骨架畢業論文

這里所說的園路,是指綠地中的道路、廣場等各種鋪裝地坪。它是園林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是園林的骨架、網路。園路的規劃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園林面貌和風格。例如,我國蘇州古典園林,講究峰迴路轉,曲折迂迴而西歐古典園林凡爾賽宮,講究平面幾何形狀。下面是筆者在設計公園、人工森林所考慮的幾方面問題,供讀者參考討論。

園路的功能

園路和多數城市道路不同之處,在於除了組織交通、運輸;還有其景觀上要求:組織游覽線路;提供休憩地面,園路、廣場的鋪裝、線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園林景觀一部分。總之,園路引導遊人到景區,沿路組織遊人休憩觀景,園路本身也成為觀賞對象。

回想杭州胡緒渭先生在講解花港觀魚牡丹園時,對"梅影坡"的分析論述是極有啟發意義的;對著梅樁,鋪砌其倒影的地面。此情此景,讓人浮相聯翩,流連忘返。

園路的類型和尺度

一般綠地的園路分為幾種:
●主要道路。聯系全園,必須考慮通行、生產、救護、消防、游覽車輛。寬7~8米。
●次要道路。溝通各景點、建築,通輕型車輛及人力車。寬3~4米。
●林蔭道、濱江道和各種廣場。
●休閑小徑、健康步道。雙人行走1.2~1.5米,單人0.6一l米。健康步道是近年來最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過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達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為園林一景。

這里要強調的有三點:

一是,園路的鋪裝寬度和園路的空間尺度,是有聯系但又不同的兩個概念。舊城區道路狹窄,街道綠地不多,因此路面有多寬,它的空間也有多大。而園路是綠地中的一部分,它的空間尺寸既包含有路面的鋪裝寬度,也有四周地形地貌的影響。不能以鋪裝寬度代替空間尺度要求。
一般園林綠地通車頻率並不高,人流也分散,不必為追求景觀的氣魄、雄偉而隨意擴大路面鋪砌范圍,減少綠地面積,增加工程投資。倒是應該注意園路兩側空間的變化,疏密相間,留有透視線,並有適當緩沖草地,以開闊視野,並藉以解決節假日、集會人流的集散問題。園林中最有氣魄、最雄偉的是綠色植物景觀,而不應該是人工構築物。
二是,園路和廣場的尺度、分布密度應該是人流密度客觀、合理的反映。上述的路寬,是一般情況下的參考值。"路是走出來的",從另一方面說明,人多的地方,如游樂場、入口大門等,尺度和密度應該是大一些;休閑散步區域,相反要小一些,達不到這個要求,綠地就極易損壞。60~70年代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公園草地,被喻為金子鋪出來的,就是這個原因。現在很多規劃設計,反過來誇大第五立面、鋪砌地坪的作用,增加建設投資,也導致終日暴曬,行人屈指可數,於生態不利,不能不說是一種弊病。
當然,這也和園林綠地的性質、風格、地位有關系。例如,動物園比一般休息公園園路的尺度、密度要大一些;市區比郊區公園大一些;中國古典園林由於建築密集,鋪裝地往往也大一些。建築物和設備的鋪裝地面,是導游路線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園路,是園路的延伸和補充。
三是,在大型新建綠地,如郊區人工森林公園,因為規模宏大,幾千畝至萬畝,要分清輕重緩急,逐步建設園路。建園伊始,只要道路能達到生產、運輸的要求,例如,每200~500米,其密度就可以了。隨著園林面貌的逐步形成,再建設其他園路和小徑、設施,以節約投資。初期建設也以只建園路路基最為合理有利,如南匯的濱海人工森林公園。

園路的線型

(1)規劃中的園路,有自由、曲線的方式,也有規則、直線的方式,形成兩種不同的園林風格。當然採用一種方式為主的同時,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補充。仔細觀察,上海楊浦公園整體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規則式的;復興公園則相反,雁盪路、毛氈大花壇是規則式,而後面的山石瀑布是自然式的。這樣相互補充也無不當。不管採取什麼式樣,園路忌諱斷頭路、回頭路。除非有一個明顯的終點景觀和建築。
(2)園路並不是對著中軸,兩邊平行一成不變的,園路可以是不對稱的。最典型例子是浦東世紀大道:100米的路幅,中心線向南移了10米,北側人行道寬44米,種了6排行道樹。南側人行道寬24米,種了兩排行道樹;人行道的寬度加起來是車行道的兩倍多。
(3)園路也可以根據功能需要採用變斷面的型式。如轉折處不同寬狹;坐凳、椅處外延邊界;路旁的過路亭;還有園路和小廣場相結合等等(見圖)。這樣寬狹不一,曲直相濟,反倒使園路多變,生動起來,做到一條路上休閑、停留和人行、運動相結合,各得其所。
(4)園路的轉彎曲折。這在天然條件好的園林用地並不成問題:因地形地貌而迂迴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話下。而上海一般就不是這樣。為了延長游覽路線,增加游覽趣味,提高綠地的利用率,園路往往設計成婉蜒起伏狀態,但是上海園林用地的變化不大,往往一馬平川而根據不足。這時就必須人為地創造一些條件來配合園路的轉折和起伏。例如,在轉折處布置一些山石、樹木,或者地勢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綠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彎、五步一曲,為曲而曲,脫離綠地而存在。陳從周說:"園林中曲與直是相對的,要曲中寓直,靈活應用,曲直自如。"以明•計成的話要做到:"雖由人作,宛如天開。"
(5)園路的交叉要注意幾點:
▲避免多路交叉。這樣路況復雜,導向不明。
▲盡量靠近正交。銳角過小,車輛不易轉彎,人行要穿綠地。
▲做到主次分明。在寬度、鋪裝、走向上應有明顯區別。
▲要有景色和特點。尤其三叉路口,可形成對景,讓人記憶猶新而不忘。
(6)園路在山坡時,坡度≥6,要順著等高線作盤山路狀,考慮自行車時坡度≤8,汽車≤15;如果考慮人力三輪車,坡度還小,為≤3。
人行坡度≥10%時,要考慮設計台階。園路和等高線斜交,來回曲折,增加觀賞點和觀賞面,未嘗不是好事。
(7)安排好殘廢人所到范圍和用路。

園路的鋪裝

建議采塊料-砂、石、木、預製品等面層,砂土基層即屬該類型園路。這是上可透氣,下可滲水的園林--生態--環保道路。之所以如此建議,是基於下面幾點考慮:
(1)符合綠地生態要求。可透氣滲水,極有利於樹木的生長,同時減少溝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補充。
(2)與園林景觀相協調。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跡。尤其是郊區人工森林這種類型綠地,粗獷一些並無不當。
(3)新建園林,尤其上海園林,往往因地形變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園路、廣場處於新填土之上。
(4)園林綠地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要不斷補充完善。這種路面鋪裝適於分期建設,甚至臨時放個過路溝管,抬高局部路面,也極容易不必如剛性路面那樣開腸剖肚。
(5)園林綠地除建設期間外,園路車流頻率不高,重型車也不多。
(6)是我國園林傳統做法的繼承和延伸。

塊料路面的鋪砌要注意幾點:

□廣場內同一空間,園路同一走向,用一種式樣的鋪裝較好。這樣幾個不同地方不同的鋪砌,組成全園,達到統一中求變化的目的。實際上,這是以園路的鋪裝來表達園路的不同性質、用途和區域。
□一種類型鋪裝內,可用不同大小、材質和拼裝方式的塊料來組成,關鍵是用什麼鋪裝在什麼地方。例如,主要幹道、交通性強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線條簡潔大方,便於施工和管理。如用同一種石料,變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徑、小空間、休閑林蔭道,可豐富多采一些,如我國古典園林。要深入研究園路所在其他園林要素的特徵,以創造富於特色、膾炙人口的鋪裝來。例如,杭州的竹徑通幽,蘇州五峰仙館與鶴所間的仙鶴圖與環境融洽一體,詩情畫意,躍然紙上。明•計成在《園冶》中對此早有論述"惟所堂廣廈中,鋪一慨磨磚,如路徑盤蹊,長砌多般亂石,中庭式宜疊勝,近砌亦可迴文,八角嵌方選鵝子鋪成蜀錦。"
□塊料的大小、形狀,除了要與環境、空間相協調,還要適於自由曲折的線型鋪砌,這是施工簡易的關鍵;表面粗細適度,粗要可行兒童車,走高跟鞋,細不致雨天滑倒跌傷、塊料尺寸模數,要與路面寬度相協調;使用不同材質塊料拼砌,色彩、質感、形狀等,對比要強烈。
□塊料路面的邊緣,要加固。損壞往往從這里開始。
□側石問題。園路是否放側石,各有己見。筆者認為要依實而議定:
①看使用清掃機械是否需要有靠邊;
②所使用砌塊拼砌後,邊緣是否整齊;
③側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園路邊緣的目的;
④最重要的,是園路兩側綠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綠化尚未成型時,須以側石防止水土沖刷。
□建議多採用自然材質塊料。接近自然,朴實無華,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甚至於舊料、廢料略經加工也可利用為寶。日本有種路面是散鋪粗砂,我們過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崗岩板也廣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如今拆房的舊磚瓦,何嘗不是傳統園路的好材料。按虹橋花園使用情況,厚150毫米以上塊石路面(通車),包含至鋪砌完成,價150元/平方米以內,彈街石價100元/平方米以內(以上未包含前期已施工碎石墊層)足比使用砼路而便宜。

園路與種植

(1)與園路、廣場有關的綠化形式有:
中心綠島、回車島等;
行道樹;
花缽、花樹壇、樹陣;
兩側綠化。
(2)最好的綠化效果,應該是林蔭夾道。郊區大面積綠化,行道樹可和兩旁綠化種植結合在一起,自由進出,不按間距靈活種植,實現路在林中走的意境。這不妨稱之為夾景;一定距離在局部稍作濃密布置, 形成阻隔,是障景。障點使人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棲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城市綠地則要多幾種綠化形式,才能減少人為的破壞。在車行園路,綠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車視距、轉彎半徑等要求。特別是不要沿路邊種植濃密樹叢,以防人穿行時剎車不及。
(3)要考慮把"綠"引伸到園路、廣場的可能,相互交叉滲透,最為理想:
使用點狀路面,如旱汀步、間隔鋪砌;
使用空心砌塊,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磚。波蘭有種空心磚,可使綠地佔鋪砌面2/3以上。
在園路、廣場中嵌入花缽、花樹壇、樹陣。
(4)園路和綠地的高低關系。
設計好的園路,常是淺埋於綠地之內,隱藏於綠叢之中的。尤其是山麓邊坡外,園路一經暴露便會留下道道橫行痕跡,極不美觀,因此設計者往往要求路比"綠"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由此帶來的是匯水問題,這時園路單邊式兩側,距路l米左右,要安排很淺的明溝,降雨時匯水瀉入的雨水口,天晴時乃是草地的一種起伏變化。
(5)城市道路的綠化,與道路的性質相關有很大不同,如高速公路、高架路、景觀大道、步行街等,這是另一個題目的文章了。

標簽:
作者 zhuwei528 閱讀全文 | 評論(2) | 人氣(44) | 引用(0) | 推薦 | 保存日誌

2006-07-17 18:55:09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
濕生植物:旱柳、垂柳、棉花柳、沙柳、蒿柳、皂柳、小葉楊、遼楊、沙地柏、圓柏、側柏、水杉、楝、楓楊、白蠟樹、連翹、榆、裂葉榆、榔榆、烏桕、櫻花、杜仲、欒樹、木芙蓉、木槿、夾竹桃、爬山虎、葡萄、紫藤、紫穗槐、檉柳、毛茛、水葫蘆苗、長葉鹼毛、沼生柳葉、柳葉萊、毛水蘇、華水蘇、薄荷、陌上菜、婆婆納、豆瓣菜、蔍草、水毛花、扁桿蔍草、水莎草、花穗水莎草、球穗扁莎草、紅磷扁莎草、竹節燈心草、小花燈心草、小燈心草、細燈心草、扁蓄、習見蓼、紅蓼、叢生蓼、酸模葉蓼、柳葉刺蓼、小箭葉蓼、杠板歸、刺蓼、戟葉蓼、大戟葉蓼、虎杖、白茅、拂子茅、大葉章、菵草、長芒棒頭、野古草、荻、薏苡、牛鞭草、濕生匾蕾、
挺水植物:水蔥、蘆葦、藕、慈菇、寬葉澤苔草、澤瀉、荷花、千屈菜、香蒲、鴨舌草、雨久花、菖蒲、梭魚草、稻、水筆仔、水仙、水芹菜、茭白筍、芋、田字草、蘆葦、荸薺、荊三棱、針藺、水燭、傘莎草、寬葉香蒲
浮水植物:浮萍、水葫蘆、睡蓮、芡實、王蓮、萍蓬草、鳳眼蓮、莕菜、蒓菜、黃花狸藻、浮水蕨、龍骨瓣莕菜、
沉水植物:金魚藻,水車前

標簽:
作者 zhuwei528 閱讀全文 | 評論(0) | 人氣(19) | 引用(0) | 推薦 | 保存日誌

2006-07-17 18:54:06
居住區綠化植物配置
居住區綠化植物配置

居住區綠化是直接為居民經常利用與享受的一種綠化系統。居住區的綠化規劃,不僅要體現當代人們的文明程度,而且更主要的還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識,使之與現代化城市建設相適應,力求在一定時期內盡量滿足人們對環境質量的不同要求。居住區綠地設計時要求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以再現自然,改善和維持小區生態平衡為宗旨,以人與自然共存為目標,以園林綠化的系統性、生物發展的多樣性、植物造景為主題的可持續性為使命,達到平面上的系統性、空間上的層次性、時間上的相關性。

充分考慮居民享用綠地的需求,建設人工生態植物群落。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銀杏林、香樟林、批把林、柑橘林、榆樹林;有益消除疲勞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梔子花叢、月季灌叢、丁香樹叢、銀杏———桂花叢林等以及有益招引鳥類的植物群落,如海棠林、火棘林、松柏林等,可選擇在小區邊緣整塊綠地上安排或與居住區中心綠地融合設計。利用植物群落生態系統的循環和再生功能,維護小區生態平衡。

喬木、灌木與藤蔓植物結合,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結合,適當地配植和點綴時令開花花卉草坪。在樹種的搭配上,既要滿足生物學特性,又要考慮綠化景觀效果,要綠化與美化相結合,樹立植物造景的觀念,創造出安靜和優美的人居環境。

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樹種力求變化。創造出優美的林冠線,打破建築群體的單調和呆板感。注重選用不同樹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如雪松、水杉、龍柏、香樟、廣玉蘭、銀杏、龍爪槐、垂枝碧桃等,構成變化強烈的林冠線;不同高度的植物,構成變化適中的林冠線;利用地形高差變化,布置不同的植物,獲得相應的林冠線變化。通過花灌木近邊緣栽植,利用矮小、茂密的貼梗海棠、海桐、杜鵑、金絲桃等密植,使之形成自然變化的曲線。

在栽植上可採取規則式與自然式相結合的植物配置手法。一般區內道路兩側各植1至2行行道樹,同時可規則式地配置一些耐陰花灌木,裸露地面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蓋。其他綠地可採取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組合成錯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觀。

在種植設計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觀賞特性,進行色彩組合與協調,通過植物葉、花、果實、枝條和干皮等顯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變化為依據來布置植物,創造季相景觀。做到一條帶一個季相,或一片一個季相,或一個組團一個季相,。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組成的春季景觀;由紫薇、合歡、花石榴等組成的夏季景觀;由桂花、紅楓、銀杏等組成的秋季景觀;由臘梅、忍冬、南天竹等組成的冬季景觀。

梅苑

發貼: 883
2003-09-27 17:14
--------------------------------------------------------------------------------
園林水景植物配置設計

水是園林藝術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種園林要素。古人稱水為園林中的「血液」、「靈魂」。古今中外的園林,對於水體的運用非常重視。在各種風格的園林中,水體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為我國園林游樂的內容,在中國傳統園林中,幾乎是「無園不水」。有了水,園林就更添活潑的生機,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搖曳的形聲之美。所以,在園林規劃建設中,重視對水體的造景作用、處理好園林植物與水體的景觀關系,不但可以營造引人入勝的景觀,而且能夠體現出真善美的風姿。

水體在風景園林中的作用在園林諸要素中,以山、石與水的關系最密切。中國傳統園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園。「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為中國山水園的基本規律。大到頤和園的昆明湖,以萬壽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園」,也必有岩石相襯托,所謂「清泉石上流」也是由於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論風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稱:「山光水色與人親」。園林水體可賞、可游、可樂。大水體有助空氣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著藍天,也可使人的視線無限延伸,在感觀上擴大了空間。園林中各類水體,無論其在園林中是主景、配景,無一不藉助植物來豐富景觀。水中、水旁園林植物的姿態、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強了水體的美感。

先賢們將水的本性以擬人化的手法評價歸結為德、仁、義、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認為水無私給予萬物,「似德」;所到之處有生命成長,「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萬折必東「似意」。同時,水能「不清以人,鮮潔以出」,洗凈污濁,與人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不同的水體構築物可以產生不同的水態;以水環繞建築物可產生「流水周於舍下」的水鄉情趣;亭榭浮於水面,恍若神閣仙境;建築小品、雕塑立於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水在流動中,與山石、河岸、塘堤產生摩擦,發出各種聲音。「山石有清音」是悅耳的美感;「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則氣勢磅礴。水聲,增添了天然韻律與節奏,顯示空間的樂感美。

總之,水是構成園林景觀、增添園林美景的重要因素。縱觀當今許多園林景觀設計與建設,都無一不藉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來提高園景的檔次和增添實用功能。各類水體的植物配置不管是靜態水景,或是動態水景,都離不開花木來創造意境。

1.水邊的植物配置水邊植物配置應講究藝術構圖。我國園林中自古水邊主張植以垂柳,造成柔條拂水,同時在水邊種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氣根的小葉榕等,均能起到線條構圖的作用。但水邊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種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畫意。在構圖上,注意應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邊大喬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層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駁岸的植物配置駁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則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體,又對水面的空間景觀起著主導作用。土岸邊的植物配置,應結合地形、道路、岸線布局,有近有遠,有疏有密,有斷有續,曲曲彎彎,自然有趣。石岸線條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則是露美、遮醜,使之柔軟多變,一般配置岸邊垂柳和迎春,讓細長柔和的枝條下垂至水面,遮擋石岸,同時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變色鳶尾、黃菖蒲、燕子花、地錦等來局部遮擋(忌全覆蓋、不分美、丑),增加活潑氣氛。

⑦ 園林專業植物方向畢業論文選題選什麼課題好啊

這里所說的園路,是指綠地中的道路、廣場等各種鋪裝地坪。它是園林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是園林的骨架、網路。園路的規劃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園林面貌和風格。例如,我國蘇州古典園林,講究峰迴路轉,曲折迂迴而西歐古典園林凡爾賽宮,講究平面幾何形狀。下面是筆者在設計公園、人工森林所考慮的幾方面問題,供讀者參考討論。

園路的功能

園路和多數城市道路不同之處,在於除了組織交通、運輸;還有其景觀上要求:組織游覽線路;提供休憩地面,園路、廣場的鋪裝、線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園林景觀一部分。總之,園路引導遊人到景區,沿路組織遊人休憩觀景,園路本身也成為觀賞對象。

回想杭州胡緒渭先生在講解花港觀魚牡丹園時,對"梅影坡"的分析論述是極有啟發意義的;對著梅樁,鋪砌其倒影的地面。此情此景,讓人浮相聯翩,流連忘返。

園路的類型和尺度

一般綠地的園路分為幾種:
●主要道路。聯系全園,必須考慮通行、生產、救護、消防、游覽車輛。寬7~8米。
●次要道路。溝通各景點、建築,通輕型車輛及人力車。寬3~4米。
●林蔭道、濱江道和各種廣場。
●休閑小徑、健康步道。雙人行走1.2~1.5米,單人0.6一l米。健康步道是近年來最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通過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達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為園林一景。

這里要強調的有三點:

一是,園路的鋪裝寬度和園路的空間尺度,是有聯系但又不同的兩個概念。舊城區道路狹窄,街道綠地不多,因此路面有多寬,它的空間也有多大。而園路是綠地中的一部分,它的空間尺寸既包含有路面的鋪裝寬度,也有四周地形地貌的影響。不能以鋪裝寬度代替空間尺度要求。
一般園林綠地通車頻率並不高,人流也分散,不必為追求景觀的氣魄、雄偉而隨意擴大路面鋪砌范圍,減少綠地面積,增加工程投資。倒是應該注意園路兩側空間的變化,疏密相間,留有透視線,並有適當緩沖草地,以開闊視野,並藉以解決節假日、集會人流的集散問題。園林中最有氣魄、最雄偉的是綠色植物景觀,而不應該是人工構築物。
二是,園路和廣場的尺度、分布密度應該是人流密度客觀、合理的反映。上述的路寬,是一般情況下的參考值。"路是走出來的",從另一方面說明,人多的地方,如游樂場、入口大門等,尺度和密度應該是大一些;休閑散步區域,相反要小一些,達不到這個要求,綠地就極易損壞。60~70年代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公園草地,被喻為金子鋪出來的,就是這個原因。現在很多規劃設計,反過來誇大第五立面、鋪砌地坪的作用,增加建設投資,也導致終日暴曬,行人屈指可數,於生態不利,不能不說是一種弊病。
當然,這也和園林綠地的性質、風格、地位有關系。例如,動物園比一般休息公園園路的尺度、密度要大一些;市區比郊區公園大一些;中國古典園林由於建築密集,鋪裝地往往也大一些。建築物和設備的鋪裝地面,是導游路線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園路,是園路的延伸和補充。
三是,在大型新建綠地,如郊區人工森林公園,因為規模宏大,幾千畝至萬畝,要分清輕重緩急,逐步建設園路。建園伊始,只要道路能達到生產、運輸的要求,例如,每200~500米,其密度就可以了。隨著園林面貌的逐步形成,再建設其他園路和小徑、設施,以節約投資。初期建設也以只建園路路基最為合理有利,如南匯的濱海人工森林公園。

園路的線型

(1)規劃中的園路,有自由、曲線的方式,也有規則、直線的方式,形成兩種不同的園林風格。當然採用一種方式為主的同時,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補充。仔細觀察,上海楊浦公園整體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規則式的;復興公園則相反,雁盪路、毛氈大花壇是規則式,而後面的山石瀑布是自然式的。這樣相互補充也無不當。不管採取什麼式樣,園路忌諱斷頭路、回頭路。除非有一個明顯的終點景觀和建築。
(2)園路並不是對著中軸,兩邊平行一成不變的,園路可以是不對稱的。最典型例子是浦東世紀大道:100米的路幅,中心線向南移了10米,北側人行道寬44米,種了6排行道樹。南側人行道寬24米,種了兩排行道樹;人行道的寬度加起來是車行道的兩倍多。
(3)園路也可以根據功能需要採用變斷面的型式。如轉折處不同寬狹;坐凳、椅處外延邊界;路旁的過路亭;還有園路和小廣場相結合等等(見圖)。這樣寬狹不一,曲直相濟,反倒使園路多變,生動起來,做到一條路上休閑、停留和人行、運動相結合,各得其所。
(4)園路的轉彎曲折。這在天然條件好的園林用地並不成問題:因地形地貌而迂迴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話下。而上海一般就不是這樣。為了延長游覽路線,增加游覽趣味,提高綠地的利用率,園路往往設計成婉蜒起伏狀態,但是上海園林用地的變化不大,往往一馬平川而根據不足。這時就必須人為地創造一些條件來配合園路的轉折和起伏。例如,在轉折處布置一些山石、樹木,或者地勢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綠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彎、五步一曲,為曲而曲,脫離綠地而存在。陳從周說:"園林中曲與直是相對的,要曲中寓直,靈活應用,曲直自如。"以明•計成的話要做到:"雖由人作,宛如天開。"
(5)園路的交叉要注意幾點:
▲避免多路交叉。這樣路況復雜,導向不明。
▲盡量靠近正交。銳角過小,車輛不易轉彎,人行要穿綠地。
▲做到主次分明。在寬度、鋪裝、走向上應有明顯區別。
▲要有景色和特點。尤其三叉路口,可形成對景,讓人記憶猶新而不忘。
(6)園路在山坡時,坡度≥6,要順著等高線作盤山路狀,考慮自行車時坡度≤8,汽車≤15;如果考慮人力三輪車,坡度還小,為≤3。
人行坡度≥10%時,要考慮設計台階。園路和等高線斜交,來回曲折,增加觀賞點和觀賞面,未嘗不是好事。
(7)安排好殘廢人所到范圍和用路。

園路的鋪裝

建議采塊料-砂、石、木、預製品等面層,砂土基層即屬該類型園路。這是上可透氣,下可滲水的園林--生態--環保道路。之所以如此建議,是基於下面幾點考慮:
(1)符合綠地生態要求。可透氣滲水,極有利於樹木的生長,同時減少溝渠外排水量,增加地下水補充。
(2)與園林景觀相協調。自然、野趣,少留人工痕跡。尤其是郊區人工森林這種類型綠地,粗獷一些並無不當。
(3)新建園林,尤其上海園林,往往因地形變更,土方工程使部分、甚至大部分園路、廣場處於新填土之上。
(4)園林綠地建設是一個長期過程,要不斷補充完善。這種路面鋪裝適於分期建設,甚至臨時放個過路溝管,抬高局部路面,也極容易不必如剛性路面那樣開腸剖肚。
(5)園林綠地除建設期間外,園路車流頻率不高,重型車也不多。
(6)是我國園林傳統做法的繼承和延伸。

塊料路面的鋪砌要注意幾點:

□廣場內同一空間,園路同一走向,用一種式樣的鋪裝較好。這樣幾個不同地方不同的鋪砌,組成全園,達到統一中求變化的目的。實際上,這是以園路的鋪裝來表達園路的不同性質、用途和區域。
□一種類型鋪裝內,可用不同大小、材質和拼裝方式的塊料來組成,關鍵是用什麼鋪裝在什麼地方。例如,主要幹道、交通性強的地方,要牢固、平坦、防滑、耐磨,線條簡潔大方,便於施工和管理。如用同一種石料,變化大小或拼砌方法。小徑、小空間、休閑林蔭道,可豐富多采一些,如我國古典園林。要深入研究園路所在其他園林要素的特徵,以創造富於特色、膾炙人口的鋪裝來。例如,杭州的竹徑通幽,蘇州五峰仙館與鶴所間的仙鶴圖與環境融洽一體,詩情畫意,躍然紙上。明•計成在《園冶》中對此早有論述"惟所堂廣廈中,鋪一慨磨磚,如路徑盤蹊,長砌多般亂石,中庭式宜疊勝,近砌亦可迴文,八角嵌方選鵝子鋪成蜀錦。"
□塊料的大小、形狀,除了要與環境、空間相協調,還要適於自由曲折的線型鋪砌,這是施工簡易的關鍵;表面粗細適度,粗要可行兒童車,走高跟鞋,細不致雨天滑倒跌傷、塊料尺寸模數,要與路面寬度相協調;使用不同材質塊料拼砌,色彩、質感、形狀等,對比要強烈。
□塊料路面的邊緣,要加固。損壞往往從這里開始。
□側石問題。園路是否放側石,各有己見。筆者認為要依實而議定:
①看使用清掃機械是否需要有靠邊;
②所使用砌塊拼砌後,邊緣是否整齊;
③側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園路邊緣的目的;
④最重要的,是園路兩側綠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綠化尚未成型時,須以側石防止水土沖刷。
□建議多採用自然材質塊料。接近自然,朴實無華,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甚至於舊料、廢料略經加工也可利用為寶。日本有種路面是散鋪粗砂,我們過去也有煤屑路面;碎大理石花崗岩板也廣為使用,石屑更是常用填料。如今拆房的舊磚瓦,何嘗不是傳統園路的好材料。按虹橋花園使用情況,厚150毫米以上塊石路面(通車),包含至鋪砌完成,價150元/平方米以內,彈街石價100元/平方米以內(以上未包含前期已施工碎石墊層)足比使用砼路而便宜。

園路與種植

(1)與園路、廣場有關的綠化形式有:
中心綠島、回車島等;
行道樹;
花缽、花樹壇、樹陣;
兩側綠化。
(2)最好的綠化效果,應該是林蔭夾道。郊區大面積綠化,行道樹可和兩旁綠化種植結合在一起,自由進出,不按間距靈活種植,實現路在林中走的意境。這不妨稱之為夾景;一定距離在局部稍作濃密布置, 形成阻隔,是障景。障點使人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棲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城市綠地則要多幾種綠化形式,才能減少人為的破壞。在車行園路,綠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車視距、轉彎半徑等要求。特別是不要沿路邊種植濃密樹叢,以防人穿行時剎車不及。
(3)要考慮把"綠"引伸到園路、廣場的可能,相互交叉滲透,最為理想:
使用點狀路面,如旱汀步、間隔鋪砌;
使用空心砌塊,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磚。波蘭有種空心磚,可使綠地佔鋪砌面2/3以上。
在園路、廣場中嵌入花缽、花樹壇、樹陣。
(4)園路和綠地的高低關系。
設計好的園路,常是淺埋於綠地之內,隱藏於綠叢之中的。尤其是山麓邊坡外,園路一經暴露便會留下道道橫行痕跡,極不美觀,因此設計者往往要求路比"綠"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由此帶來的是匯水問題,這時園路單邊式兩側,距路l米左右,要安排很淺的明溝,降雨時匯水瀉入的雨水口,天晴時乃是草地的一種起伏變化。
(5)城市道路的綠化,與道路的性質相關有很大不同,如高速公路、高架路、景觀大道、步行街等,這是另一個題目的文章了。

標簽:
作者 zhuwei528 閱讀全文 | 評論(2) | 人氣(44) | 引用(0) | 推薦 | 保存日誌

2006-07-17 18:55:09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
濕生植物:旱柳、垂柳、棉花柳、沙柳、蒿柳、皂柳、小葉楊、遼楊、沙地柏、圓柏、側柏、水杉、楝、楓楊、白蠟樹、連翹、榆、裂葉榆、榔榆、烏桕、櫻花、杜仲、欒樹、木芙蓉、木槿、夾竹桃、爬山虎、葡萄、紫藤、紫穗槐、檉柳、毛茛、水葫蘆苗、長葉鹼毛、沼生柳葉、柳葉萊、毛水蘇、華水蘇、薄荷、陌上菜、婆婆納、豆瓣菜、蔍草、水毛花、扁桿蔍草、水莎草、花穗水莎草、球穗扁莎草、紅磷扁莎草、竹節燈心草、小花燈心草、小燈心草、細燈心草、扁蓄、習見蓼、紅蓼、叢生蓼、酸模葉蓼、柳葉刺蓼、小箭葉蓼、杠板歸、刺蓼、戟葉蓼、大戟葉蓼、虎杖、白茅、拂子茅、大葉章、菵草、長芒棒頭、野古草、荻、薏苡、牛鞭草、濕生匾蕾、
挺水植物:水蔥、蘆葦、藕、慈菇、寬葉澤苔草、澤瀉、荷花、千屈菜、香蒲、鴨舌草、雨久花、菖蒲、梭魚草、稻、水筆仔、水仙、水芹菜、茭白筍、芋、田字草、蘆葦、荸薺、荊三棱、針藺、水燭、傘莎草、寬葉香蒲
浮水植物:浮萍、水葫蘆、睡蓮、芡實、王蓮、萍蓬草、鳳眼蓮、莕菜、蒓菜、黃花狸藻、浮水蕨、龍骨瓣莕菜、
沉水植物:金魚藻,水車前

標簽:
作者 zhuwei528 閱讀全文 | 評論(0) | 人氣(19) | 引用(0) | 推薦 | 保存日誌

2006-07-17 18:54:06
居住區綠化植物配置
居住區綠化植物配置

居住區綠化是直接為居民經常利用與享受的一種綠化系統。居住區的綠化規劃,不僅要體現當代人們的文明程度,而且更主要的還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識,使之與現代化城市建設相適應,力求在一定時期內盡量滿足人們對環境質量的不同要求。居住區綠地設計時要求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以再現自然,改善和維持小區生態平衡為宗旨,以人與自然共存為目標,以園林綠化的系統性、生物發展的多樣性、植物造景為主題的可持續性為使命,達到平面上的系統性、空間上的層次性、時間上的相關性。

充分考慮居民享用綠地的需求,建設人工生態植物群落。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銀杏林、香樟林、批把林、柑橘林、榆樹林;有益消除疲勞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梔子花叢、月季灌叢、丁香樹叢、銀杏———桂花叢林等以及有益招引鳥類的植物群落,如海棠林、火棘林、松柏林等,可選擇在小區邊緣整塊綠地上安排或與居住區中心綠地融合設計。利用植物群落生態系統的循環和再生功能,維護小區生態平衡。

喬木、灌木與藤蔓植物結合,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結合,適當地配植和點綴時令開花花卉草坪。在樹種的搭配上,既要滿足生物學特性,又要考慮綠化景觀效果,要綠化與美化相結合,樹立植物造景的觀念,創造出安靜和優美的人居環境。

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樹種力求變化。創造出優美的林冠線,打破建築群體的單調和呆板感。注重選用不同樹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如雪松、水杉、龍柏、香樟、廣玉蘭、銀杏、龍爪槐、垂枝碧桃等,構成變化強烈的林冠線;不同高度的植物,構成變化適中的林冠線;利用地形高差變化,布置不同的植物,獲得相應的林冠線變化。通過花灌木近邊緣栽植,利用矮小、茂密的貼梗海棠、海桐、杜鵑、金絲桃等密植,使之形成自然變化的曲線。

在栽植上可採取規則式與自然式相結合的植物配置手法。一般區內道路兩側各植1至2行行道樹,同時可規則式地配置一些耐陰花灌木,裸露地面用草坪或地被植物覆蓋。其他綠地可採取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組合成錯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觀。

在種植設計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觀賞特性,進行色彩組合與協調,通過植物葉、花、果實、枝條和干皮等顯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變化為依據來布置植物,創造季相景觀。做到一條帶一個季相,或一片一個季相,或一個組團一個季相,。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組成的春季景觀;由紫薇、合歡、花石榴等組成的夏季景觀;由桂花、紅楓、銀杏等組成的秋季景觀;由臘梅、忍冬、南天竹等組成的冬季景觀。

梅苑

發貼: 883
2003-09-27 17:14
--------------------------------------------------------------------------------
園林水景植物配置設計

水是園林藝術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種園林要素。古人稱水為園林中的「血液」、「靈魂」。古今中外的園林,對於水體的運用非常重視。在各種風格的園林中,水體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為我國園林游樂的內容,在中國傳統園林中,幾乎是「無園不水」。有了水,園林就更添活潑的生機,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搖曳的形聲之美。所以,在園林規劃建設中,重視對水體的造景作用、處理好園林植物與水體的景觀關系,不但可以營造引人入勝的景觀,而且能夠體現出真善美的風姿。

水體在風景園林中的作用在園林諸要素中,以山、石與水的關系最密切。中國傳統園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園。「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為中國山水園的基本規律。大到頤和園的昆明湖,以萬壽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園」,也必有岩石相襯托,所謂「清泉石上流」也是由於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論風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稱:「山光水色與人親」。園林水體可賞、可游、可樂。大水體有助空氣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著藍天,也可使人的視線無限延伸,在感觀上擴大了空間。園林中各類水體,無論其在園林中是主景、配景,無一不藉助植物來豐富景觀。水中、水旁園林植物的姿態、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強了水體的美感。

先賢們將水的本性以擬人化的手法評價歸結為德、仁、義、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認為水無私給予萬物,「似德」;所到之處有生命成長,「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萬折必東「似意」。同時,水能「不清以人,鮮潔以出」,洗凈污濁,與人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不同的水體構築物可以產生不同的水態;以水環繞建築物可產生「流水周於舍下」的水鄉情趣;亭榭浮於水面,恍若神閣仙境;建築小品、雕塑立於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水在流動中,與山石、河岸、塘堤產生摩擦,發出各種聲音。「山石有清音」是悅耳的美感;「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則氣勢磅礴。水聲,增添了天然韻律與節奏,顯示空間的樂感美。

總之,水是構成園林景觀、增添園林美景的重要因素。縱觀當今許多園林景觀設計與建設,都無一不藉助自然的或人工的水景,來提高園景的檔次和增添實用功能。各類水體的植物配置不管是靜態水景,或是動態水景,都離不開花木來創造意境。

1.水邊的植物配置水邊植物配置應講究藝術構圖。我國園林中自古水邊主張植以垂柳,造成柔條拂水,同時在水邊種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氣根的小葉榕等,均能起到線條構圖的作用。但水邊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種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畫意。在構圖上,注意應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邊大喬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層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駁岸的植物配置駁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則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體,又對水面的空間景觀起著主導作用。土岸邊的植物配置,應結合地形、道路、岸線布局,有近有遠,有疏有密,有斷有續,曲曲彎彎,自然有趣。石岸線條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則是露美、遮醜,使之柔軟多變,一般配置岸邊垂柳和迎春,讓細長柔和的枝條下垂至水面,遮擋石岸,同時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變色鳶尾、黃菖蒲、燕子花、地錦等來局部遮擋(忌全覆蓋、不分美、丑),增加活潑氣氛。

http://zhuwei528.blogcn.com/index.shtml

⑧ 學習園林專業都要掌握哪些知識

作為一名園林專業的學生,在這里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如果你已經想好進入園林專業,那麼你要學的知識是非常多,非常龐雜的。誠然,不同的高校對所要求掌握的知識不同,我只能以自己大學四年來學來的經驗給大家作為一個參考。

你需要了解世界,包括中國各地不同時期的園林風格特點,以造出更好更優秀的園林景觀。最後,除以上幾點之外,許多高校還會開設植物相關的課程,園林園林它與建築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是造景,造景就必然離不開植物的搭配。你需要學習植物的各種習性和他們的應用,認識許多園林常見植物,了解它們的花期特色,合理地將它們種植在園中,為整個景觀添彩。

⑨ 求畢業論文:論中國傳統園林的審美意境

傳統園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載體,它不僅客觀而又真實地反映了中國歷代王朝不同的背景、的興衰和工程技術的水平,而且特色鮮明地折射出中國人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演變,蘊含了儒、釋、道等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詩、畫等傳統的......
中國傳統園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載體,它不僅客觀而又真實地反映了中國歷代王朝不同的歷史背景、社會經濟的興衰和工程技術的水平,而且特色鮮明地折射出中國人自然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演變,蘊含了儒、釋、道等哲學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詩、畫等傳統藝術的影響;它凝聚了中國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勞與智慧。而且與西方園林藝術相比,它突出地抒發了中華民族對於自然和美好生活環境的嚮往與熱愛。1990年,中國的風景名勝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自1994年起,中國承德的避暑山莊、北京的頤和園、蘇州的拙政園、留園和環秀山莊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從而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這進一步說明中國傳統園林具有令人折服的藝術魁力和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它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獨樹一幟,風流千載。
中國古代神話中把西王母居住的瑤池和黃帝所居的懸圃都描繪成景色優美的花園。青山碧水,這正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生活環境。據古文字記載,中國奴隸制的後期殷周出現了方圓數十里的皇家園林--圃,這是中國傳統園林的雛形。秦漢肘朔,則產生了氣勢更加宏偉、佔地面積達數百里、通過在自然山水環境中布置大量離宮別館而形成的山水宮苑。魏背時期,懦、釋、道的思想,導致園林化的寺廟一一寺廟園林的產 生,而此時樸素的山水詩、山水畫帶動了文人士大夫園林的。唐宋,山水詩、山水畫的水平處於顛峰狀態,因此寫意山水園就應運而生。到了明清時代,寫意山水園的發展達到高潮,造園藝術更加趨於成熟、完美。這時,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文人士大夫,都在園林中追求著更真實的生命體驗,寄託進了更多的審美情懷與社會理念。這就使中國園林帶有了強烈的象徵特色。 這種象徵特色首先表現在園林和園中景點的命名上。中國園林的名稱並不直接與園主的名稱相關,而更多地是與園主的人格理想相關。北京頤和園的前身叫清游園。1886年重修後,西太後取意頤養沖和改用現名。這位曾垂簾聽政的女皇企盼天下太平,並能讓她「頤養天年。無錫寄暢園的名稱則表達出它的主人希望自己能生活得自由自在。在中國及其文學作品中還有不止一處的「大觀樓」、「大觀園」,這既是說此處視野開闊、景色秀麗,也是說在此游覽、寄居的人要豁達、達觀。據史料記載,漢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就有一處園中園叫「博望苑」,指登高望遠、親近自然,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滋養和升華。 據專家考證,早在公元6世紀的時候,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就傳到了韓國和日本,並在那裡生根、開花、結果。18世紀的時候,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又傳至歐洲,對當時風行的、規則式的英法園林產生了很大沖擊,一時間,仿建中國自然式園林在歐洲成為一種。與此同時,歐洲的畫家和傳教士又應邀在中國北京的圓明園,創造了一組以洛可可風格為主又融有中國民族文化形式的西洋樓,開創了中西園林合作的先河。 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最高境界是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實際上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園林中的體現。具體來講,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園林是按下面的原則來營造的:
1、構架山水。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大自然懷有特殊的盛情,尤其是對山環水抱構成的生存環境更為熱愛,山與水在風水中被認為是陰陽兩極的結合。而孔子曾指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從而把山水與人的品格結合起來。中國獨特的地理條件和人文背景孕育出的山水觀對申國造園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難怪中國人如此狂熱地在自然的山水申營造園林,或是在都市園林中構架自然的山水。
2、模擬仙境。 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數次派人赴傳說中的東海三仙山--蓬萊、方丈、贏洲去獲取長生不老之葯,但都沒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己的蘭池宮中建蓬萊山模仿仙境來表達企望永生的強烈願望。漢武帝則繼承並發揚了這一傳統,在上林苑建章宮的人液池中建有蓬萊、方丈、贏洲三仙山,自此,開創了一池三山的傳統。
3、移天縮地。 傳統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以有限的空間表達無限的內涵。宋代宋徽宗的良岳曾被譽為括天下美,藏古今勝。而清代圓明園中的九州清雖則是將中國大地的版圖凝聚在一個小小的山水單元之中來體現普天之下莫非壬土的思想。明代造園家文震亨也在《長物志》中強調?quot;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造園立意。
4、詩情畫意。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山水詩、山水畫深刻表達了人們寄情於山水之間,追求超脫,與協調共生的思想。因此,山水詩和山水畫的意境就成了中國傳統園林創作的目標之一。東晉文人謝熒運在其庄園的建設中就追求:「四山周回,溪澗交過,水石林竹之美,岩帥暇曲之好」,而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廬山所建草堂則傾心於仰觀山,俯聽泉,旁魄竹樹雲石的意境。在園林中,這種詩情畫意還尤以檻聯庸額或刻石的方式表現出來,起到了點景的作用,書法與園林也結下不解之緣,成為園林不可或缺的部分。
5、形式獨特。 中國傳統園林在布局上看似並不強調明顯的、對稱性的軸線關系,而實際上卻表現出精巧的平衡意識和強烈的整體惑。申國傳統園林之所以能區別於外國園林,其申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其整體形式的與眾不同。在這種自然式園林中,仿創自然的山形水勢,永恆、奇特的建築造型與結構,多彩多姿的樹木花草,彎彎曲曲的園路,組成了一系列交織了人的情惑與夢想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園林空間。
6、造園手法高超。 中國古代造園師在園林創作活動中,首要的工作是相地,即結合風水,園址內外的有利、不利因素;進而在此基礎上立意,即所謂的的構思,確定要表現的主題及,因境而成景。接下來就是運用惜景、障景、對景、框景等手法對造園四要素進行合理布局、組織空間序列,最後對細節進行細致推敲。此時造園師要巧妙處理山體的形態、走向、坡度、凸凹虛實的變化,主峰、次峰的位置,水池的大小形狀及組合方式,島堤、橋的運用,建築單體的造型及群體的造型和組合方式,園林植物的種類與種植方式,園路的走向及用材等等一系列具體。實際上中國古代的造園師除了進行圖紙設計工作外,更多的時間是花在建園的工地具體指導施工,從而保證設計意圖的貫徹執行,並有利於即興創作。 中國明代造園大師計成(1582年-?)就著有《園冶》一書,精闢論述了中國傳統園林重要的造園手法。這是中國第一部造園專著,具有跨的、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 中國傳統園林給人的美學感受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如:全園被分成若干景區,各有特色又相互貫通,往往通過漏窗、門洞、竹林、假山等手段保持一種若斷若續的關系,相互成為借景,也為游覽中景區的轉換做出鋪墊。在諸景區中常蕉,布上幾件盆景、花台,那的滄桑、人世的凄涼與生命的頑強等就都有了見證似的。當然,一個好的園子還會有一個好的名字;要有幾副佳聯傳世。懦家學者向來是講究「微言大意」的,一個好的名字可以意味深長,品嘗不盡。如蘇州網師園,所謂 「網師」乃漁父之別稱,而漁父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既有隱居山林的含義,又有高明家的含義。住聯點景抒情使眼前的景與心申的情溶為一體,園林更加魁力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