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聊齋志異》的畢業論文選題有什麼新的點可以寫,推薦一下
「從聊齋志異看古代社會的的神鬼觀」
2. 論《聊齋志異〈嬰寧〉》中嬰寧的形象
給你提供兩篇,注意版權哦!!!
http://tieba..com/f?kz=432925893
論嬰寧人性美的回歸
內容提要:嬰寧作為《聊齋志異》中一位勇於反抗封建禮教的鮮明女性形象,其「愛笑」的特點與《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哭」已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無獨有偶的絕調。本文試從嬰寧愛笑的特點入手,對其性格及其形成原因進行理性的探索。最終站在美學角度認為嬰寧的笑是一種人性美的體現。並且肯定這種人性美,是作者對於先秦時代理想人性的回歸。從而對《聊齋志異》的審美理想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把握。
關鍵字:嬰寧 人性美 回歸
《聊齋志異》馳想天外,幻跡幽冥,花妖狐媚,夢魂依稀,成為集神話志怪寓言之大成的寶典。其神仙狐鬼精魅故事,不僅在敘事模式上超越了六朝志怪小說,,更為重要的是,其「志怪」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將其「游心娛目,亦足以發明神道之不巫的六朝志怪」[1]小說發展成為作者「集腋成裘,浮白載筆」僅成的「孤憤之書「。充分表達了作者寄寓其中的對於當時黑暗社會現實的憂思孤憤之情。而《嬰寧》一文,更是以蒲松齡」我嬰寧「的愛稱表達了作者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格傾向,在嬰寧「率直,純真,浪漫」的美好人性背後,是蒲松齡對於一種完美人性的執著的追求。
一 嬰寧的笑
嬰寧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笑。文中用「笑」來刻畫其天真爛漫共26處。出遊時「笑容可掬」,見有人挑逗她時是「笑語自去」在園內是「含笑捻花」,見客人時是「笑不可揭」,下樹時是「且下且笑」,行婚禮時是「笑極」。再看與王子服見面一節[2]:
媼曰:「喚寧姑來。」婢應去。良久,聞戶外隱有笑聲。媼又喚曰:「嬰寧,汝姨兄在此。」戶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猶掩其口,笑不可遏。媼逋目曰:「有客在,吒吒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媼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識,可笑人也。」生問:「妹子年幾何矣?」媼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復笑,不可仰視。媼謂生曰:「我言少教誨,此可見矣。年已十六,獃痴如嬰兒。」生曰:「小於甥一歲。」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屬馬者耶?」生首應之。又問:「甥婦阿誰?」答曰:「無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歲猶未聘?嬰寧亦無姑家,極相匹敵。惜有內親之嫌。」生無語,目注嬰寧,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語雲:「目灼灼賊腔未改!」女又大笑,顧婢曰:「視碧桃開未?」遽起,以袖掩口,細碎連步而出。至門外,笑聲始縱。
這樣的舉止言行,是超越我們常人正常的行為表達方式的。也許,在許多人的眼中,嬰寧的笑已被歸入了傻大姐的行為表現當中。那麼,嬰寧到底傻不傻呢?實際上嬰寧不傻。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嬰寧一露面,捻梅花一枝,容華絕代,笑容可掬。她看到王子服對自己一個勁地盯著看,笑吟吟地說了句「個兒郎,目灼灼似賊。」大大方方地把花丟到地上,跟丫鬟有說有笑的走了。嬰寧說的「賊」不是「小偷」,是淄川方言,淄川人叫心愛的小男孩是「小狼賊」。嬰寧似乎無意的丟花,其實是丟的是愛情信物。
嬰寧再露面,執杏花一朵,她爬到樹上摘花,看到王子服,哈哈大笑,差點兒從樹下掉下來。王子服拿出珍藏的花給嬰寧看,嬰寧說:「枯矣,何留之?」王子服說,他保存花是為「相愛不忘」,嬰寧說:這好辦啊,等你走的時候,讓老奴把園中花折一巨捆負送之。王子服說:我非愛花,愛捻花之人,並進一步表白,這種愛不是親戚間的愛,而是夫妻間的愛。嬰寧問:「有以異乎?」夫妻之愛和親戚之愛有什麼區別呀?王子服回答:「夜共枕席耳。」嬰寧低頭尋思許久,回答:「我不慣與生人睡。」嬰寧竟然說出這樣的話,表面看,她憨極了,簡直是個傻大姐,實際上她假裝不懂王子服的愛情表白,是為了讓他把愛情表達得更熱烈,更赤誠。她說折一巨捆負送之,就是讓王子服進一步把愛捻花之人的話說出來,嬰寧還把「大哥欲我共寢」這句話,當著王子服的面說給母親聽,嚇得王子服魂飛天外。其實,她說「大哥欲我共寢」的話時,丫鬟出去了,而她母親是個聾子!聽到這個話而且著急得不得了的,只不過是王子服。嬰寧是在跟王子服進行妙趣橫生的愛情逗樂,讓王子服把愛情表白得更熾熱一點。
所以我們說,在嬰寧極其憨直的外表下,實際掩藏的是一顆及其聰慧的心。
那麼,嬰寧為什麼如此愛笑呢?這就要從嬰寧生活的內外環境說起了。
這里所說的外環境,指的是嬰寧生活所處的自然環境。嬰寧從小生活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山谷之中。那裡山巒起伏卻寂無人行。繁花似錦,綠草如茵,如嬰寧般美麗;潔凈的空氣,樸素的擺設如嬰寧般無邪。由於這是一個世外桃源,所以沒有禮教的熏染,也沒有世俗風氣的浸濁。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女,不懂人情事故,只有自然與清純。這時的嬰寧是自由的,她那愛美愛笑的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伸長。當然,在我過的文學作品寶庫中,在如此綠色環保的環境下生長起來的女性形象並非是絕無僅有的。沈從文筆下湘西《邊城》中的翠翠,汪曾祺《受戒》中的小英子,不都是純朴的自然環境影響下而形成的典型女性形象?
再看她的內環境。也就是作為自身主體的內在條件。在那個受封建禮教的枷鎖牢牢束縛的時代,現實世界中的少女永遠也無法像狐女那樣去尋找自己的愛戀者。假如嬰寧,作為一個閨中少女,逢人就笑,在戶外「哧哧笑不已」,在樹上「狂笑欲墜」,笑得「不能自止」,笑得「不可仰視」,甚至笑掉了自己的婚禮,這種行為豈能為世人所容?然而嬰寧是狐,那麼一切都可以原諒,一切都可以通過,封建禮教對於她而言,簡直可以說是形同虛設。
台灣王溢嘉先生在《慾望叫響曲——〈聊齋〉狐妖故事的心理探索》[3]中用分析心理學的理論指出「《聊齋志異》狐妖故事可以說是漢族文化的潛意識里浮現出來的助人實現慾望的非法力量。如果說《聊齋志異》里狐妖的故事是中國人個人原我及社會原我的顯影,那麼作為個人超我的道德意識及作為社會超我的人間法律和禮教,在這里都派不上用場,對它少有制裁力量,它們成為只有原我,而沒有超我的慾望交響曲」。也就是說,狐妖實際上是作者一種原我潛意識的體現,是一種浪漫主義的象徵隱喻手法。
二 笑——人性美的體現
什麼是人性?
馬克思在其成熟的著作中,把「一般的人性」或「人類的天性」肯定的歸結為人類對於真善美的追求。他在為新亞馬克思撰寫的美學條目中寫到:
最可靠的心理學家們都承認,人類的天性可分作認識,行為,情感,或是理智,意志和感受三種功能,與這三種功能相對應的是真,善美的觀念。美學這門科學和感受的關系正如邏輯學和理智,倫理學和意志的關系一樣。邏輯學確定思想的法則;倫理學確定意志的法則;美學則確定感受的法則。真是思想的最終目的,善是行為的最終目的,美則是感受的最終目的。
確實,對於真善美的自覺追求及與此相聯系的追求真善美的對象化活動,正是人之區別於動物的根本特徵,顯示出人性的美好,崇高和庄嚴。[4]
而笑,做為一種人類精神狀況的外在表現形式,是一種真心誠意的表達,是一種對於虛情假意的反抗,正是一種對於「真善美」的回歸。正如果戈里所說:「笑的美學意義就在於使人們對於那些極其卑鄙的事物喚起明朗的高貴的反感。」嬰寧的笑,率直,純真,浪漫。他的笑,滌除了人性中「假丑惡」這一作為獸性的部分。沒有了假——迷信,謊言,欺騙,惡——殘忍,貪婪,詐偽,丑——嫉妒,寡情,勢利眼。她以純乎又純自然的美來凈化人的心靈,化解人類的紛爭,以蘊涵著崇高理想的美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激發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氣和信心,給人類帶來和平和溫馨,創造和求進。
嬰寧的笑,簡直可以和《紅樓夢》中的黛玉的哭共同成為我國小說史上無獨有偶的絕調,她無拘無束的笑,無法無天的笑,笑的那樣天籟,那樣美,把封建時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不願笑,甚至於不會笑的條條框框都打破。那時代的女人只能「向市兒井下,聽人笑語」只能笑不露齒,笑不出聲,否則就是有悖綱常,有失檢點,不正經[5]。嬰寧如此率直,天真,浪漫的個性不是人性最美的真實寫照么?
嬰寧的笑,打破了一切封建禮教的苑囿,她的美贏得了王子服的愛情,贏得了身邊眾多女子的的友情,她的笑贏得了王母的疼愛,這種笑,難道不值得贊美嗎?
她宛如山澗的清泉,叢林的清風,純凈得讓人忘記生在塵世。這種美,又豈是我們這個到處充滿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社會所得企及?
所以,我們可以說,嬰寧的笑實際上就是作者內心所深切渴望的,人性中至真至純至善的美。
關於回歸
為什麼說這種人性之美是一種回歸呢?
事實上,這種人性之美,早在先秦時代就有所反映。比如說《詩經》。尤其是「風」的部分,是古代社會的真實反映。其中有不少寫愛情,生活的作品,就是人性美的體現。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詩經·邶風·靜女》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
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葯。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葯。
〈 鄭風 溱洧〉
前一首寫一個女子相悅的男子在城隅約會。女子贈男子彤管示愛,男子則用彤管比況和誇贊女子的美。後一首寫的是一個女子同一個男子到洧水邊上參加驅除不詳的盛會,問答笑謔,互贈鮮花,而在《嬰寧》的開頭,作者也給我們展現了一個「上元佳節,游女如雲」 的場面於是才有了兩人的偶然邂逅,一人扔花,一人拾花,兩情相悅,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不能不說是作者對於男女自由戀愛的嚮往。而實際上在那個充滿程朱理學,三綱五常,男女之大不防的時代,男女之間自由,單獨見面,豈是社會所允許?
再者,我們從《嬰寧》之名看,它取自《莊子∶大宗師》,「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嬰寧,攖寧者也,攖而後寧者也。」所謂「嬰寧」,就是指的得失成敗都不動於心的一種精神追求。贊美嬰寧這一女性形象,也正寄寓著對老莊人生哲學中所崇尚的復歸自然的天性的嚮往,對於人世的嘆息與無奈。
這種回歸,猶如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追求。是一種人性意識的覺醒,嬰寧作為生命力的象徵,勇敢地沖破了封建社會女子三從四德的牢籠,以超然寧靜的心境,傲然獨立在這個風刀霜劍的惡濁的時世中。她猶如一泓清泉,在這個非人間所能建構的精神世界中滌盪著世俗的靈魂。
蒲松齡的一生窮困潦倒,封建統治的黑暗腐朽,科舉考試的屢試不中,程朱理學的束縛,讓他對這個黑暗的現實世界失卻了理想與希望,因此,作者對於這種美好人性的回歸,是一種心靈的解脫,是一種芳草美人式的隱喻。
然而,這種回歸也是有局限性的。蒲松齡生活在清初,就文化心理而言,正處於明中葉興起的啟蒙思潮和復古思潮的交匯處,人生觀,世界觀,充滿復雜性,在文學作品中呈現為矛盾性。在《嬰寧》中,就可以看出作者既有明代後期文學主情重欲的思潮色彩,又有清代文學內斂和重實的傾向。在《嬰寧》浪漫故事的背後,有一個現實主義的背景。作者叢來也沒有忘記現實,嬰寧最終被王子服帶入了現實社會,並且始不復笑,笑是人的本性,天賦性情,竟為世俗所禁錮,這無異於失去了精神與靈魂。這種不笑看似一種成熟,其實是人性之花的凋謝。張愛玲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最可惡的是莫過於一個才女成為少奶奶。」嬰寧出嫁是一個悲劇,她的婚姻代表她從世外走入塵世,一個可愛的美麗的女孩兒成為人婦,成為只知相夫教子男性的附庸。於是她的性情,夢想也就隨之而泯滅了。
出嫁後的嬰寧身上,我們再也看不到人的價值,尊嚴,權利,正當的慾望。看到的只是極端自卑,極端軟弱,任人宰割。這時的人性,已被完全扭曲變形,甚至成為一種「人性的異化」。[6]
蒲松齡希望人性完美,期盼人性復歸,以便實現人性的重建。這種願望不僅可以理解,而且令人欽敬。他試圖以鬼、狐、仙去改造世人的靈魂,勸說人們遠離污濁的現實, 即使身不能遠離,心也要遠離,以此擺脫現實給人們所帶來的壓抑、辱和煩惱。這種思想情節,正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不肯同流合污的傳統品格,表現了同統治階級明顯的離心傾向,具有積極意義。然而,作為一種封建時代歷史的局限性,這種理想僅僅只能成為一種迴避矛盾,逃避現實的幻想,這僅僅只是這位鄉村秀才烏托邦式的幻想罷了。
當然,我們並不能因此而嘲笑作者理想的空幻,太脫離現實。
當一般人面對階級社會的人生重壓而委曲求全時,當一般人麻木得把剝削階級給自己套上的精神枷鎖視為本體的自然組成部分時,蒲松齡卻發現這是一種人性的異化和失落,這難道不是一種難能可貴的人性自覺嗎?他對人性回歸的夢想和追求,難道不是一般庸俗作家難以企及的精神品格嗎?
人性是要回歸的,但不是回到老莊時代的「小國寡民」,不是回到原始人的深山叢林,更不是回到動物世界。只有當人類徹底消滅了階級和階級壓迫之後,才能在更高的社會形態里去實現這種復歸。存在決定意識。生活在那個時代的蒲松齡不可能認識到這一點。但他又是可敬的。他尊重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讓他筆下的「嬰寧」按照客觀環境的制約因素及其自身的性格邏輯去發展,沒有把自己的主觀願望強加到她身上。這種「真」,真正達到了美學意義上的李澤厚先生所認為的「真與善的和規律性和和目的性的統一」,成為了文學作品「美的本質和根源」。[7]
注釋:
[1] 《搜神記》干寶等編著,顧希佳選譯,浙江古籍出版社。
[2] 《聊齋志異》蒲松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版,143頁
[3] 《古典今看:從諸葛亮到潘金蓮》王溢嘉 國際文化出版社 2006年4月第1版 2156
頁
[4] 《人性精神論 》許蘇民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第1版 62頁
[5] 《馬瑞芳揭密聊齋志異》馬瑞芳 東方出版社 2006年5月第1版 381頁
[6] 《聊齋美學》吳九成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5月第1版 358頁
[7] 《美學四講》李澤厚 三聯書店 1989年6月第1版 75頁
3. 中文系畢業論文開題了,我想寫<<聊齋志異>>中女性形象分析
我幫你寫吧,前天剛寫了白鹿原的白小娥,趁熱打鐵給你寫~
聯系我
4. 想請問<聊齋志異>婦女觀的畢業論文題綱怎麼寫。誰能幫幫我啊
我個人的見解:
聊里的女性有的智慧 有的勇敢 但終究是作者筆下封建社會的女性 有一個話題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成文做論 但似乎也曾聽人說到過 就是小倩 她非常典型 聰明 勇敢 這是作者對婦女的贊賞 但公主與王子幸福地一起生活後她說 寧家註定有兒子 不會因為她是鬼就米了 這說明作者的心中三從四德等等觀念還是非常牢固 女人在家仍然是要有所出 要相夫並教子
我想你可以查查這方面的資料 從作者對女性的肯定 贊賞 和不能擺脫封建禮制標准對女性的評判來寫 順便拿紅樓對女性的態度少少比對一下
以上只是個人意見 另外還有個小竅門 就是劍走偏鋒 我學的是影視 畢業論文好多同學寫的是導演啦哲學啦 我寫動畫片製作 主談日本動畫世紀末情節 因為我那群老師們各各資深 我料定他們對看起來米啥營養的當代動漫完全沒研究 結果我答辯的時候我們老師一共問了我倆問題 第一 很喜歡動畫片啊 第二 你有什麼問題嗎 我說沒 於是我的論文就過了^^
5. 我要寫聊齋志異的畢業論文,可不知道從哪個方面下手,各位幫幫忙!!!
可以從作者的簡介、主要人物及性格特點、對作品的評價、主要內容,等方面。
如:
作者簡介: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閑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作品簡介:
《聊齋志異》,清代短篇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時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聊齋志異主要內容 :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說集,以寫花妖狐魅著名於世。它所涉及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人文、宗教、社會風俗、愛情、科舉等等諸多內容。很難用一句話來概括。如果有興趣,可以讀一讀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全本新注《聊齋志異》。它的前言對你的問題有詳細的解答。
聊齋志異的評價 :
《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多數小說是通過幻想的形式談狐說鬼,但內容卻深深地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願望,熔鑄進了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說:「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在這部小說集中,作者是寄託了他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深沉的孤憤的。因此我們不能只是看《聊齋志異》奇異有趣的故事,當作一本消愁解悶的書來讀,而應該深入地去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愛和恨,悲憤和喜悅,以及產生這些思想感情的現實生活和深刻的歷史內容。由於《聊齋志異》是一部經歷了漫長時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說集,故事來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認識前後有發展變化,加上作者世界觀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書的思想內容良莠不齊,比較復雜。但從總體看來,優秀之作佔半數以上,主要傾向是進步的,真實地揭示了現實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願望和要求。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假、惡、丑,是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總的藝術追求,也是這部短篇小說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6. 中文專業畢業論文問題 (詩經 聊齋志異 )
棄婦詩可以寫它的定義,怎麼界定,有哪些分類,跟後世的棄婦詩有什麼區別。,有什麼藝術特色等。 聊齋志異可以寫它的創作背景,文學特色,思想價值等,具體怎麼寫還是要自己捉摸,多看看別人的論文。
7. 漢語言文學自考本科畢業論文,古代文學方向,想寫《聊齋志異》相關的東西,求一個題目和提綱!萬分感謝!
論聊齋志異中的人性與官場利益制度
真誠與虛偽的界線
8. 畢業論文寫 論《聊齋志異》中的狐鬼世界的建構及內涵 有人寫嗎
論《聊齋志異》中的狐鬼世界的建構及內涵論文有具體的要求那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