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000~5000字中醫畢業論文,跪求啊!
復制比要求多少,本科畢業論文要求30%左右,檢測不過直接重寫,不要隨便在網上找篇就可以,不要只看便宜,望採納給分。希望可以幫到你,寫的話我也可以幫你
2. 苦讀五年了,大學終於要畢業了,但我的中醫論文還不知道咋寫呢請指教啊。
學醫是門好專業,可以治病救人,寫中醫論文就找醫學好網,他們是專門寫論文的好網站,有專家醫生加實踐經驗,寫的論文精僻深入,一次就可以通過的。我一個同學就是在那寫的,很容易就搞定的。據說還寫護理論文,兒科論文等等。
3. 您寫過的中醫畢業論文,可以給我看看嗎 我也在准備寫論文的,但不知道怎麼寫。謝謝。
額,兄弟。不是我不給你,我也不知道,求人寫的。剛剛查了一下,好像少好多。我已經畢業4年了,論文也交4年了。這些不知道夠不夠。。。。。也沒段落了,你自己分一下吧!
名字好像叫什麼中醫的哲學什麼什麼的
中醫的哲學方法論我們用簡單的話說就是中醫用自己的哲學觀念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方法,就是中醫的哲學方法論。西醫用它自己的哲學觀念來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方法,是西醫的哲學方法論。中醫的哲學方法論集中體現了中醫的智慧;西醫哲學方法論同樣體現了西方人的智慧。今天我講中醫和西醫兩家的哲學方法論,目的是使大家明白這兩個醫的核心思想,它們各自有各自認識疾病的方法和治療疾病的方法。你學醫時可以相互借鑒,可以有選擇地融合,提高自己的學業。不是學醫的朋友,你對兩個醫有相當深度的了解,對你選擇健康也是很有意義的。 西方醫學的世界觀是什麼?醫學的世界是生命世界。西醫是怎樣認識生命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這就是西醫的世界觀。認識生命的方法和改造生命的方法就是哲學方法論。西醫怎樣認識生命?西醫從微觀世界中去認識生命。這可能要上溯到兩千年以前,西方人的祖先在牧畜生活中,從解剖畜牲開始,在人體的解剖中認識生命,改造生命。西醫在數百年以前就從解剖人體認識人的生命改造人的生命。這就是西醫的解剖學與外科技術的淵源。西方進入工業社會,顯微技術出現,西醫藉助顯微鏡進入了人體的微觀世界,從器官組織的分割到細胞與組成細胞的更細的物質。為了進入人體生命的微觀世界,必然用分割的方法。在人體生命微觀世界中的物質量變,直接表現看生命的常態與變態。也就是有沒有疾病,疾病的進退變化。西醫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到人體生命微觀世界,發現了物質的量變與人體生命疾病的有無進退,西醫走向了成熟。因為西醫在認識生命、改造生命的世界裡,形成了完整的哲學方法。 在微觀世界中對生命的物質量變取得的認識,建立了一套認識疾病的物質量化標准。同時為西醫的對抗方法提供了疾病的「靶的」。如血糖、血脂、蛋白、抗原體等等,都是為對抗方法提供的根據,尤其對致病菌與病毒,區分的非常精細。到今天我們可以說西醫已形成一個完整的哲學方法論:對抗哲學。用分割的方法認識生命中的量變、認識疾病,用對抗的方法改造生命。這就是西醫的哲學方法論。就是西醫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觀念。我們必須承認,這是西醫對人類的貢獻。如果沒有西醫開拓生命微觀世界這條路,到現在人類還處於生命微觀世界中的盲者。 西醫有沒有不足之處呢?西醫和中醫一樣都有不足之處,而且西醫的不足之處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說是必然的。西醫的不足之處是什麼呢?葯源性疾病、醫源性疾病與功能性疾病治療無力。這為什麼說是必然的呢?因為哲學方法論是在微觀世界中去認識生命,所以必然要用分割的方法;看到的是物質的量變,物質量的變化只能為對抗方法提供靶的。至於生命過程,如人體的功能運動,人體的生存本能系統的活動,並不在微觀世界,而在生命的宏觀世界中。在微觀世界中認識生命、改造生命的西醫看不到生命的功能性運動與生存本能系統的活動。西醫改造生命的對抗方法是以物質的量變為靶的,無法了解到物質的量變是人體功能改變的結果。這是對人體功能性在認識上的不足,當然在治療上只能是局限在與物質量變的對抗中。 葯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與醫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都源出於對抗疾病的微觀認識與對抗治療理念。比如;高血壓降壓,高血脂降脂、高血糖降糖。。。這種對抗治療,即使把物質量變降低到正常值,然而病仍不會痊癒。這是為什麼呢?血中葡萄糖濃度增高,血中脂肪濃度增高。。。等等物質的量變增高並不是疾病本身,導致這些變化的功能性活動的改變才是疾病的本質。但微觀世界中只能看到物質的量變,看不到功能活動疾病本質。而且,西醫的分割方法,不是簡單地用刀來解剖,而且用生物化學的分解方法來打開生命微觀世界的。要改造這個有病的生命世界,也只能用化學的方法合成對抗的物質,改變物質量度。結果是病不能治癒,年復一年吃化學葯。越吃葯病越多,吃葯也越多,葯害日深,肝腎損害不可避免。諸如此類的化學葯,能不吃嗎?除非有病不治,只要治,化學葯不能拒絕。這是葯源性疾病不可避免的原因。仍以心腦血管疾病為例,心腦血管「搭橋」、「支架」這類手術,在有些人心中,認為是高科技的救命手術。其實並非如此,心腦血管病不是卒然而來的,是從高血脂、高血壓、血管脂肪性硬化而來。這期間有很長一段吃化學葯的過程。心腦血管病完全可以用傳統醫學治癒的。「搭橋」術留下一個大創傷;「介入」法要長期吃化學葯加抗排異的葯。病人體質要大折扣了。至於其他的器質性病變的切除治療,特別是扁桃體炎用切除,膽囊炎、或結石用切除,脾用切除~~~~造成醫源性傷害。這一切都是西醫的不足之處。 中醫不可能進入生命的微觀世界。中醫是怎樣治病的呢?有人說:中醫是經驗醫學。這話有人反對。說兩千年前中醫開始從經驗醫學走進了生命科學,到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問世,中醫在生命科學的理念與方法已趨向成熟。傷寒論中用汗、下、清、利小便,破瘀血等法來治療外源性疾病,明顯是順勢利導的排異法。這表明張仲景已經認識了生命運動過程中的生存本能系統,並利用本能系統祛除疾病,保護生命。傷寒論對內源性疾病以扶正的方法起死回生。這表明張仲景對生命的自主性運動系統的調節功能的認識和利用。這是中醫由經驗醫學上升到生命科學的高端,我想這不僅在當時(東漢),即使在21世紀在醫學領域也是超前的成就。可惜,近兩千年來,竟無人對這個偉大的發明加以詮釋! 中醫的哲學理念是和諧哲學觀,用整合的方法在宏觀生命世界認識生命,保護生命。在東漢便已形成這個哲學方法論。這與西醫的對抗哲學,分割方法,在微觀世界中認識生命、改造生命、完全是對立存在的。中醫對生命的認識是「陰陽合德」、「陰陽互根」,「陰陽離決」。西醫對生命的解釋是:「高分子核酸蛋白體和其他物質組成的生物體所具有的特有現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質形成自己的身體和繁殖後代,按照遺傳的特點生長,發育,運動,在環境變化時,常表現出適應環境的能力。」西醫這個對生命的認識是在上世紀發現核酸蛋白體以後才有的。距中醫的「陰陽合德」、「陰陽互根」晚了兩千多年。這個生命觀同樣表現出,一個在宏觀的認識,一個在微觀中的認識。這兩個認識在很大程度相同。都認識到生命是功能和物質組成,都認識到生命的生存本能。不同的是中醫早了兩千四五百年,兩千年前已經把生存本能用在臨床中形成系統。這就是我對中國傳統的和西方現代的兩類醫學的認識。 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不可以已之所長,攻人所短;應知己之不足,學人之長。近幾年我聽人說過:中醫和西醫都是對立的理念,根本不可能結合。提出中西醫結合已經四五十年,沒有看見什麼結合的成果。對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看法。對立與統一是普遍法則。對立的事物都是統一的。越是對立的,就越容易統一。陰與陽是統一的,生與死、水與火……都是統一的。比如:有生沒有死,或有死沒有生,行嗎?只要不統一,便什麼也沒有。中醫的和諧,最需要與對抗統一,整合與分割統一,宏觀與微觀統一。所謂統一,不是混合,是兩個觀念的屬性統一,規律統一,這是要深思的。我說兩個具體的病例來看宏觀與微觀。和諧與對抗、整合與分割統一出現的成果。我具體向大家講幾句。 在宏觀生命世界中我們認識到人體的功能與生存本能。我從生活中具體的事情說更明白些。如:有人四五十歲,脈象弦而細,口乾無津,有苦味,大便二三日一次,排除艱難。身體汗難出,皮膚甲錯,心煩易怒,神疲體倦,體重日減……從宏觀上我們看出這個人分泌系統、代謝系統、循環系統都發生了不同的障愛。我們如果把視野深入人體微觀世界看一看癌胚抗原的指標。如果其人癌胚胎抗原指標很高,更進一步檢測其腫瘤。這對發現腫瘤,治療腫瘤便捷簡單高效低成本。 在這個例子中,我要說明宏觀與微觀,分割與整合、和諧與對抗的統一。大家知道,我所說的宏觀是體征,舌象,脈象,大便,小便,精神,疲勞、心煩、肌膚……但我對這些體征表現的東西是用西醫生理功能解釋的。西醫的生理功能是從實驗中得到的微觀信息。所以這也是微觀的東西。這不是宏觀與微觀在認識上的統一嗎!宏觀世界由整合而來的,微觀世界由分割而來的,宏觀與微觀統一,分割與整合自在其中了。至於癌胚抗原的檢測、腫物的檢測都屬於微觀理念。但根據上面宏觀與微觀統一認識制定的「利導排異法」,治療身體內外的各類腫物是成功的。這種治法是人體本能系統排除體內異物的順勢利導。順勢利導就是順其自然的趨勢,給以有利的引導。這種治法是整合的,宏觀的,和諧的,一個本能系統其中被表現出中西醫哲學方法論的統一。 體內癌細胞是怎麼樣排出來的,腫物又是怎麼樣被排出來的呢?在血液中的異物,在循環過程中,由外分泌腺,分泌到胃、腸道、泌尿系統、汗腺…….排出體外。比如:分泌、分解、泌出、代謝,在這個過程中日復一日消化,直至消失。我向大家說明:這是假說,今後我會用微觀的生化實驗來證明這個過程的。今天我們可以用宏觀的病理邏輯來說明這個過程。 比如:每一例腫瘤病。包括息肉、囊腫、肌瘤,脂肪瘤……,對本能系統來說,沒有治法的區別,一律是「利導排異法」。其結果都一樣:日復一日地消化直至消失。這個事實怎麼解釋?凡是存在的東西都是有理的。這個事實的道理是什麼?我的解釋是:一個本能排異系統的存在。排異系統應該是內分泌系統根據生命需要而分泌種種生化酶。生化酶在循環中無所不至,腫物在生化酶的作用下漸漸分解,再由循環經分泌腺泌出於代謝系統。如果不是這個過程怎麼會不分腫物生長的部位,又不分腫物的質與量,都是用一樣的方劑,都是同一的效果:排出體外而痊癒。腫瘤的質量不論,生長部位不論,在同一排異方劑治療而同愈,這是足以證明排異本能系統與排異過程的實在性。支持排異系統排異過程還有排除腫瘤所產生的系統效應。腫瘤患者如肌膚甲錯,或斑塊、斑點、丘疹之類在排異中逐漸消失,肌膚變得白凈細嫩、潤澤,這不表明這個人的代謝、分泌功能的提升嗎?再如腫瘤患者在口乾咽苦、百竅乾燥、便秘失眠、身體無汗、男子陽痿,女子陰冷……在排異治療中,以上這些症狀先後消失,我們看到的這些症狀消失了,知道這是系統的效應。內分泌,外分泌一個分泌系統,一個循環系統,一個代謝系統,是三個系統在共生性本能調節下,組成了一個排異本能系統。排出了體內異物。 我說這個病例的用意是說明宏觀生命世界與微觀生命世界的統一,整合理念與分割理念的統一,和諧與對抗的統一,必然會發生認識上的發展和臨床療效的升華。希望大家在腫瘤排異的病例中領悟到中西醫在哲學方法論上的統一,這將是醫學模式上的改變。 我再舉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為例,進一步說明,中醫的整合、宏觀和諧理念與西醫的對抗、分割、微觀理念的統一、在臨床上發生的重大突破。 我們常常見到:糖尿病患者在並發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早博、房顫、心絞痛、脂肪肝、前列腺肥大、間歇性跛行、大便秘、失眠、口腔潰瘍不愈、風濕性關節炎,眼底出血……這個病例怎麼治?先治糖尿病呢?還是先治高血壓冠心病?內分泌科,心血管科,眼科,泌尿科……起碼這個病人要走五六個科室。各科給各科的葯吃。這個治法有多大合理性我們不談。這只是一個分割理念下的現象。如果找中醫治,這我就說不清楚了。因為中醫可以說沒有一個臨床治病的統一標准,中醫各有見仁見智的方法。這是中醫的歷史悠久,自由發展,流派眾多,各逞一說,承傳任意,造成這種局面。根據目前流行的中醫的治法,可能是「調理調理」。這個「調理調理」是什麼意思?怎樣的治法?說到這里,我就更說不清楚了。不知,不敢妄言。 對這病,在中醫和諧理念與對抗理念,整合與分割、宏觀與微觀統一的本能系統醫療體系來看,再復雜的症狀經過整合便很簡單了。心腦血管病是血管脂肪性粥樣硬化造成的大管血管病,肢疼肢麻跛行是周圍血管病,脂肪肝,前列腺肥大,眼底出血都是脂肪血造成的血管病。而高脂肪血是生化代謝程序中分泌紊亂而造成代謝障礙。糖尿病與高血脂是同根同源的疾病。潰瘍不愈,風濕,類風濕之類免疫缺陷性病同樣是生化、代謝紊亂,造成免疫地下。一群復雜的病症整合起來只是一個分泌代謝系統波及到免疫,植物神經、周圍神經系統而發生的症狀。無論症狀如何復雜,在系統思想整合中看到的不是各自不同的症狀,而是系統的病理變化,當然在治療方面,也不是與每個症狀的對抗了,如高血壓降壓、高血糖降糖、高血脂降脂……把一個病分割成許多個的靶來打。而是以「自主調節法」使一個生化程序恢復其原有的正常程序,其結果是:在糖尿病痊癒的過程中,所有的並發性疾病全部消失了。這種情況姑且名為「系統效應」 我講的這兩個病例,是整合起來的兩個系統的病。一個是排異性本能系統,一個是本能調節系統。所以這幾個內源性功能性疾病,近百年以來,一直是人類的惡敵,傳統醫學中沒有成功的臨床記載,現代醫學中至今指為終身病。中外很多學者仍在探索這幾個病的治法而至今沒結果。為什麼尋找得這樣艱難?又為什麼得來又這樣容易?我想回答說:中西醫各自在半個世界中尋找,因而不可得!如果中醫在宏觀世界中分割打開微觀世界看到了你尋找的東西,你在整合到系統中去,那麼,你是用系統的方法,治療的系統的疾病,收到的是系統的效應。我們以上述病例具體地說說這個過程。 在宏觀世界看上述的疾病,即糖尿病合並高血壓,心腦血管病,脂肪肝、前列腺肥大……等等數十個症狀,用分割觀念,它們是十幾個不同的並發症,一症一葯各有不同的治法。但用整合的觀念看,這些症狀,根據它們的病理、生理聯系,整合到生理系統中。如血糖濃度升高,血脂濃度升高,這是生化系統中出現的代謝障礙,葡萄糖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而不能進入細胞利用掉,又造成血脂在血液中濃度過高,又導致血管因脂肪微粒在血管中黏附、沉積、滲入、血管發生硬化。微循環受阻而血壓升高。大血管病出現了,心腦血管循環受阻。心肌因缺血而發生、絞疼、壞死,出現早博,房顫、心率快或慢等等都是心肌缺血這一個原因。腦血管栓塞、出血,都因血壓過高而血管腔因脂肪黏附而變窄,出現栓塞、出血都是一個原因。脂肪肝、前列腺肥大都是因高血脂造成,以致肥胖、體內脂肪瘤,皮膚黑褐斑也因高脂肪血造成。因葡萄糖、脂肪合成、分解、轉化、利用、貯存整個生化程序紊亂,當然影響蛋白質的合成,所以造成免疫能力的低落,而易感染。風濕、類風濕。潰瘍不愈等免疫性疾病容易發生而難以治癒。上述種種症狀,我們從整合的觀念看,大血管,周圍血管,微血管,所有症狀都是循環系統發生的。發生循環系統症狀的是生化程序的紊亂。免疫系統發生的各種疾病也是因為生化程序紊亂。那麼這所有的原發與並發的疾病都是生化程序:葡萄糖、脂肪、蛋白質……的分解、合成、轉化、利用、貯存這個程序紊亂所致。我們用整合觀念把上述循環系統、分泌系統、代謝系統,免疫系統,甚至間接發生的植物神經病,周圍神經病。在整合:我們在微觀中看到葡萄糖,脂肪,蛋白質的量變,我們知道物質的量變是因功能的變化,物質的量變是增減;功能的變化是進退。中醫對物質與功能有精闢的認識:「陰陽互根」。「陰陽互根」是什麼?是人的生命過程。生命過程中,人體的功能把外界物質變成自己生長身體,發生功能的物質;這個物質又發生功能。這樣物質與功能相互根本的運動,就是「陰陽互根」運動。這個運動不止,生命不止;這個運動停止,生命即刻終結。這個運動是自主的。是自然造化所成。在物質與功能相互轉化過程中,生化程序的調節控制是最主要環節。大家知道生化程序是個最復雜,最有條理,最有秩序的動態的,根據生命過程的需要而時時調節運動程序。大家知道:它不僅是自主性運動系統,同時也是自主性控制系統。沒有控制便沒有調節。比如:胰島組織分泌降糖素與升糖素。這一對激素是對抗的,又是統一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是對抗的,也是統一的。當血糖濃度升高時,升糖素受到控制,不活動,不活動即不分泌。此時降糖素分泌活動強。血糖在降糖激素分泌活動下,血中葡萄糖一部分進入細胞被利用,另一部分合成肝糖元貯存起來,或轉化成脂而貯存。當血糖濃度降低時,升糖激素分泌活動增強,在激素參與下,肝糖元酵解轉化為葡萄糖,脂肪在生化酶的作用下也會轉化為葡萄糖被利用掉。葡萄糖、脂肪,在生化過程中是自主性運動,控制調節在一個生態量值之中。我對大家說這些是為了說明:人的生命在「陰陽互根」運動中。靠近一點說:在生化程序中是自主性運動控制調節的。換一句話說:人體生命中,一切物質的量變都是功能的進退主宰。本能系統中有調控系統。在生化程序中,一切物質的量變都是功能的進退主宰。本能系統治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及復雜的並發性疾病,正是根據上述這些認識而制度的「自主性調節法」。在臨床中每例都是系統效應。這是足以證明上述的思想方法是正確的。我希望諸位從這兩個案例中看到中醫的宏觀理念與微觀理念,整合方法也分割方法,和諧理念與對抗理念的統一,發生了一個本能系統醫學新模式。
這篇論文好像是5頁紙,告訴你一個小竅門。把第一頁上寫上(論中醫哲學)就這幾個大字,要豎著的。下面寫上你的班級以及姓名,這樣就有6頁紙了。你記得,一般中醫論文沒有導員每個字都看的,也沒有從頭看到尾的。只要紙夠一切都OK的,祝你順利畢業!小師弟。
4. 誰有中醫葯大學本科畢業的論文啊
一、文獻綜述
(一)中國中醫葯簡史
1.中國古代中醫葯發展史
眾所周知,中國醫葯學歷史悠久。上古時代,當時生產力水平很低,人們依靠集體打獵和採集植物維持生活。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由於誤食了有害的食物,發生嘔吐、腹瀉、昏迷、甚至死亡等中毒現象;有時也會因吃了某些食物,使腹瀉、嘔吐等疾病減輕或消除。這樣經過長期的、無數次的實踐經驗,人們逐漸地積累了醫葯知識,並有意識的應用於疾病的治療,從而便產生了早期的醫葯學。古代書籍中有「神農嘗百草」的記載,這些記載雖屬傳說,但仍然說明醫葯知識是通過人類不斷在生活實踐和疾病作斗爭中逐漸發展起來的。
從周朝開始,封建社會逐漸形成,由於鐵的發明和應用,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至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醫葯學和其他學科一樣,也迅速地發展起來。當時許多傑出的醫學家,總結了歷來的醫學成就,著出了第一部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全書分《素問》和《靈樞》兩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九卷八十一篇,共計十四萬余言。它採用黃帝與歧伯相互問答的體裁,以陰陽五行學說為理論指導,闡述人體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為中國醫葯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內經》主張人與自然是相應的,在論述人體的生理、病理、病因、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問題時,處處結合四時氣候、地理水上、社會生活及思想情緒等諸方面的變化,其觀點主要是重視人體與外界環境的統一性。《內經》對人體解剖知識,如臟器質地、大小、腸胃及血管的長短等,都有詳實的記載。如血液循環的概念,呼吸與脈搏頻率的比例等,遠比西歐早得多。
《內經》已明確了十二經脈、七經八脈,創造了中國醫學重要學說之一——經絡學說。在疾病診治方面,已初步確立了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在葯性理論方面,提出了寒熱溫涼四氣及酸苦甘辛咸五味的概念;並指出五味人五臟理論,也是後世歸經學說的本源;方劑也有記載,全書共收載12個處方。
秦漢時代,醫葯進一步發展,這時《神農本草經》問世,簡稱《本經》。全書收載葯物365種,不僅對葯物療效作了總結,而且對葯物產地、採集、炮炙方法、劑型與療效的關系,以及方劑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也都作了記述。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葯學著作,所收載的葯物療效確切。例如水銀治療疥瘡,麻黃發汗止喘,常山截瘧,大黃瀉下等等,內容豐富廣泛,為後世歷代本草的藍本。 東漢末年,著名醫聖張仲景,通過「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繼承前人積累的醫療經驗和理論知識,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著出了一部《傷寒雜病論》。經後人整理分為《傷寒論》與《金匾要略》兩部著作。《傷寒論》在臨床醫學方面,豐富和發展了辨證論治的原則,形成了理、法、方、葯比較完整的治療體系。收載了100多個有效方劑,如麻黃湯、桂枝湯。承氣湯。小柴胡湯。四逆湯等等,至今仍奉為經方而被廣泛應用著,是學習和研究祖國醫學必讀的經典著作之一。《金匾要略》論述了各種雜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防等,為後世醫學對雜病的診斷治療奠定了基礎。
唐代,孫思逸集唐以前方劑之大成,編著了《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共收載方劑5300餘首。他重視單方,驗方的收集,總結了勞動人民在醫療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是研究方劑的重要文獻之一,由官府頒布的《新修本草》是李簀,蘇敬等22人在《神農本草經集注》的基礎上編寫而成,共載葯844種,並繪有葯物圖譜。書成後,即頒行全國。後抄傳至日本,列為醫學生必修課之一。它比歐洲紐倫堡政府頒布的葯典早833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葯典。
宋代,唐慎微所著《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唐氏把《嘉拓本草》和《圖經本草》合二為一,並增葯500餘種,全書共收載葯物1455種,每葯項下附有圖及單方。《證類本草》對葯物歸經進行了考證和闡述,對歷代各家學說都予以收錄, 因而保存了許多現已散失了的象《開寶本草》、《日華子諸家本草》、《嘉佑本草》等書的內容。宋大觀年間,當時官府曾令將《官葯局》所收載的方劑加以校訂,寫成《和劑局方》,共收載方劑297首。後經多次修訂,命名為《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收載當時醫家和民間許多有效方劑。如四物湯,四君子湯、紫雪丹、至寶丹等,大都採用丸散劑型,便於服用和保存,可謂當時的配方手冊。
金元時代,不少醫學家認真探討古代醫書理論,結合各自的臨證經驗,提出了不同的學術見解,這就是醫學史上著名的金元醫家的學術爭鳴。其中以四大學派最為突出,即劉完素重視「火熱」為病,對運用寒涼葯有獨到的見解,強調瀉火,故稱他為「寒涼派」。張從正認為人體生病,都是感受外邪,善於使用汗、吐。下三法攻逐邪氣,故稱 張氏為「攻下派」。李東垣重視脾胃的作用,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在治療上善於溫補脾胃,故稱李氏為「溫補派」。朱丹溪提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 論點,並以此立論,常應用滋陰降火的葯物治療疾病,故稱朱氏為「滋陰派」。諸家從不同角度總結了自己的臨床經驗,豐富了祖國醫葯學的理論和治療經驗,促進了醫學的發展,在醫學史上是做出了貢獻的。但由於受到經驗和認識上的局限性,所以說,他們的理論和經驗都是不完善的。嚴用和著《濟生方》10卷,載方400首,是他個人50餘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其中有不少方劑如歸脾湯、濟生腎氣丸、清脾散等,直到今日還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著。張潔古著《珍珠囊》,是金元時期著名的醫學著作之一,全書討論了100種葯物,包括 「辨葯性之氣味、陰陽、厚薄、升降、浮沉、補瀉……隨證用葯之法」。歸經學說,早在《內經》已有記述,但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張氏所著《珍珠囊》進行論述和發揮之後,才成為運用中葯的基本理論之一。李時珍對張氏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他是「大揚醫理,靈素之下,一人而已」。
明代著名的醫葯學家和中葯方書的著作良多,其中最突出的當推李時珍和他的著作:《本草綱目》。李時珍以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為藍本,參考醫葯書近500部,搜集歷代諸家本草學說,再經親自治病驗證,或親自到各地訪問,採集和實地觀察,加以辨認和論述,共收載葯物1892種,附方11096首,於1578年正式出版。《本草綱目》,全書約200萬言,共52卷,它是我國16世紀以前葯學成就的總結,是科技史上極其輝煌的碩果。出版後發行全國,後來又被譯成英、法、德、日、朝等多種文字的全譯本或節譯本,廣泛流傳國外。這部巨著,不僅是我國醫葯科學上的光輝碩果,而且也是世界醫學和生物學重要文獻,為世界醫葯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此外,還有朱榆、膝碩編輯的 《普濟方》是明代以前方書的總集。全書168卷,收載方劑61739首,是收載方劑最多的方劑著作。
2.中國近代中醫葯發展史
明清以來,中醫對溫病(急性傳染性疾病等)的認識和診治,有了長足的發展。在 理論方面,創立了,「衛氣營血」和「三焦」辨證綱領,形成了溫病學派,這是清代醫學 學術上的重要成就。反映這方面成就的代表著作有《溫病論治》(葉天士著)、《溫病條辨》(吳鞠通著)。《溫熱條辨》(薛生白著)。《溫熱經緯》(王孟英著)等。這些著作者 被後人推崇為溫病四大名醫,他們對溫病的理論和診斷和治療,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到了清代,有許多簡明、實用的本草和方書陸續問世。如《本草備要》(汪昂著)、《本草從新》(吳儀洛著)。《本草求真》(黃宮綉著)。《成方便讀》(張秉成著)、《醫方集解》,《成方切用》(吳儀洛著)等。這些本草和方書的特點:1、從「臨床實際出發,精選方葯,由博返約,便於學習和掌握;2、對每個方或葯的組方意義和證治機理,都作了詳細的注釋和闡發,在理論上有了新的提高和發展;3、葯物和方劑分類方法,象《本草從新》、《醫方集解》等,都採用了按功效分類方法,使本草、方劑的分類法更趨於完善和實用。自鴉片戰爭至解放前的100多年,我國遭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淪為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在各通商口岸和內地,舉辦學校、教會和醫院,並大量傾銷西洋葯品,使我國文化和科學飽受摧殘。國民黨政府推行民族虛無主義,否定祖國的民族文化,全盤否定中醫中葯,提出「廢止中醫以掃除醫葯衛生之障礙案」,使中醫中葯事業瀕於被消滅的境地。
值得提出的是少數從國外歸來的葯學家和葯理學家如:汪敬熙、陳克恢、朱恆壁等按西方葯學思想提取中葯有效成分,研究對器官功能的葯理作用。其中最有名的發現是從中葯麻黃中提得麻黃鹼,同時發現這個生物鹼對心血管系統有類似「腎上腺素的作用,從而成為臨床治療多種疾病的西葯。這個例子說明用現代葯學和葯理學研究中葯是一條通向西醫葯之路;以植物成分純化為化學單體的葯學思路。這條路是18世紀西方葯學家走的一條老路,從阿片到嗎啡從洋金花到阿托品等。這正是西方葯學家不承認中醫葯學是科學,而只把中葯當原料,不需要學習中醫葯學就可以研究出新葯,即 「廢醫存葯」的錯誤觀點,其結果使中醫葯學非但得不到發展,反而被廢棄甚至被消滅。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人民衛生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對在我國存在著兩個醫葯體系,即一個是有幾千年歷史,行之有效的中醫葯學體系,另一個是在世界(包括中國)發展了幾百年現代醫葯學體系,兩種醫葯體系共存在於同一塊國土上,都在同疾病作斗爭這一事實,有著不同認識和理解。是各自獨立發展,互不往來,互不幹預;是以誰為主;還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取長補短、中西結合。爭論也是相當激烈的,相當尖銳的。我黨的政策是採取堅持中西醫結合的道路,明確指出:「中國醫葯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堅持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創造中西統一的新醫學、新葯學,是發展我國醫學科學技術的正確道路。」幾十年,來在正確的政策指引下,我國醫葯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50年代未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西醫葯學習中醫葯的高潮;建立了中醫葯研究機構,開辦中醫院,中醫葯大學,培養出一大批高級中醫、中葯人才;編寫出《中葯志》、《全國中草葯匯編》、《中葯大辭典》、《中醫大辭典》、《中葯的葯理與應用》、《中葯葯理與臨床研究進展》及《方劑的葯理與臨床應用》等專著;創刊了多種中醫中葯雜志與刊物;《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一部)90年版、95年版,收載中葯材從509種增加到522種;中葯成方及單味制劑從275種增加到398種等等。它們在繼承弘揚祖國醫葯遺產,提高科研、教學、生產水平和保證臨床用葯質量等諸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標志中醫葯學進展過程的鮮明特徵,是中西醫葯結合的思想和取得的最新成果。西 醫葯學的優勢是現代科學技術,是以微觀為特徵,以局部觀點研究細胞、分子、基因結 構與功能為研究中心,忽視了宏觀、整體、相互制約與調節的理論基礎。後者正是中醫葯學與東方文化思想的精華。以中西醫結合的思想研究中醫學,就可以取各家之長,逐步走向集體的、多學科合作的、具有創造性、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現代中醫葯學的道路上來。中葯研究成果累累,已有幾十種中葯單體達到較高臨床治療水平。如青嵩素治療瘧疾,雷公滕皂甙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紅斑狼瘡等,靛玉紅治療白血病,黃連素治療炎症等等。中醫方劑的研究,在防治常見病、多發病方面,創造了一批新方劑,並不斷地被驗證和改進。如冠心H號方、宮外孕1號方、膽道排石湯、清胰湯等;經典方如生脈散、四物湯。補中益氣湯、玉屏風散、六味地黃湯、安宮牛黃九、四逆湯、桂枝湯等的研究都受到重視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近幾十年來,中醫葯學研究進展,引起國際同行的重視。日本研究中葯的思想仍是按西醫葯的模式,「有葯無醫」,因而限制了中醫葯在日本的發展。歐美一些國家也開始認識到中醫葯學的療效,從而開始建立中醫醫院,中醫學院、中醫研究中心等組織。但是,從發展中西醫結合的觀點來看,仍有待今後逐步推動。
21世紀來臨之際,中國的科學文教事業必將有更大的發展,科教興國的決策也將把中醫中葯事業推向新的高潮。既往開來,任重道遠,中醫中葯研究有若乾重要課題要我們去探討。目前我國醫學發展形成中醫。西醫與中西醫結合的三支並存的力量。中醫學具有繼承中華民族固有的傳統文化與哲理基礎,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體系。這些都是我們祖先代代相傳而積累的寶貴文化遺產,我們應當繼承井弘揚廣大。
(二)厚朴簡介及研究意義
木蘭科植物厚朴為常用傳統中葯,為木蘭科(magnoliaceae)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葉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是我國特產,樹皮、花、果均可入葯,是國家重點保護的中葯材,而且是中國葯典1995年版收載的常用葯物,其性味苦、辛、濕,具有有溫中、下氣、燥濕、清痰、排滿等作用,用於濕滯傷中、腕痞吐瀉、食積氣滯、腹漲便秘、痰飲喘咳等症,在臨床上應用廣泛,[1] 其干皮、枝皮和根皮是中葯材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著名的半夏厚朴湯既是已厚朴為主要原料,輔以桔梗、枇杷、桔皮、防風、黃芪、川貝、延胡索、丹參等中葯材,具有理氣和中、消滯化濕的功效。而丙肝寧沖劑也是以厚朴與伏虎為主要原料製成的。
厚朴中含揮發油約1%,油中主要含β-桉油醇(β-Eudesmol,Machilol),占揮發油的95%以上,有鎮靜作用。另含厚朴酚(Magnolol)及它的異構體約5%,有抗菌作用。此外,還含少量木蘭箭毒鹼(Magnocurarine)及鞣質。長緣厚朴的化學成分研究除文獻報道的厚朴酚、和厚朴酚、β-桉葉醇及少量木蘭箭毒鹼外,其他成分還包括從長緣厚朴干樹皮的乙酸乙酯部分得到的新的聯烯丙基苯對苯醌型化合物木蘭醌magnoquinone和七個已知新木酯類化合物。其中厚朴酚與和厚朴酚是一對同分異構體,二者高含量是長緣厚朴作為厚朴代用品的主要依據。
如下圖所示即為厚朴中所含各組分的分子式圖。
magnoquinone magnolol honokiol
4-O-methylhonokiol 3-O-methylmagnolol magnoldehyde
magnoligan A magnoligan C
1.分布
厚朴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流域,東自浙江、福建沿海,西至雲南怒江、四川盆地西緣,南自廣西北部,北至秦嶺南麓、大別山,位於102~122° E,22~34°N。歷史上主要商品來自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其中浙江的產量最大,佔全國的40%~60%,湖北、四川各佔全國的10%~20%。
厚朴的垂直分布幅度相當大,並隨緯度和地形而變化。東部沿海多分布於海拔500~1200m的山地,西部山區分布教高,在四川峨眉山海拔1800m、湖北五峰香黨坪葯林場海拔1650~1780m仍然有天然林和成片人工林生長,但海拔1700m以上的厚朴一般雖能開花,但種子較難成熟。[2]
2.生物學特性
厚朴喜光,性喜涼爽、潮濕的氣候,宜生於霧氣重、相對濕度大、陽光充足的地方。產地年平均溫度9~20℃,1月份平均溫度2~9℃,年降水量800~1800mm,多在1400mm左右,水濕條件對厚朴生長和分布起著限製作用,其次是溫度條件。
厚朴對土壤的要求高於一般樹種,喜疏鬆、肥沃、腐殖質含量高、濕潤、派水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土壤,一般以山地黃壤和石灰岩形成的沖積鈣土為宜,野生的多混生在落葉闊葉林、毛竹林內,在溪谷、河岸、山麓等濕潤、深厚、肥沃林地生長良好。人工栽培,在不同立地條件下生長差異很大。[3]
厚朴側根發達,萌芽力強,主根不明顯,一般有側根9~15條,90%以上的根系分布在0~40cm的土層內,有強烈的趨肥性和好氣性,栽於適地生長快,10a以前年高生長量0.5~1m,以後生長減緩;8~13a開始開花結實,15a左右可間伐剝皮,50a生厚朴高15~20m,胸徑30~35cm,在林內能長成直干良材。
厚朴一般3~4月雙周平均氣溫15℃左右開始萌動,氣溫18~20℃左右花葉同時開放,每朵花持續期15d左右,氣溫22~25℃、月降雨量200mm以上生長量達到高峰,在適宜的海拔范圍內,海拔增高生長期延長,有利於厚朴生長。
3.厚朴在美容方面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日用化學品的消費量也在逐年呈現上升勢頭,美容化妝品幾乎成為必備之物,而且社會需求與日俱增,僅據沈陽市的調查統計,1988年全市居民人均用化妝品的支出為5.30元,同1987年相比,增長了58.9%。近年來有了更大幅度增長。
九十年代以來,護膚品及防曬霜的消費量一直居高不下,可見人們對於自身膚質的保養愈漸重視。然而,大多數的防曬霜中都不可避免的含有各種化學成分,如鉛、汞、砷等有毒物質,這些化學成分在對皮膚提供保護的同時也會對人體肌膚造成一定的傷害,因此,純天然的護膚品及防曬霜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以天然原料製成的化妝品,達到既美容又防病的目的,成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共同願望。
目前,在世界化妝品生產中,天然化妝品約佔30%~40%。中國在天然化妝品的開發方面,充分利用了中葯資源的優勢,研製和生產出各種葯物型化妝品,美化了生活,給消費者帶來了福音。人皮膚衰老的主要表現為出現皺紋及皮膚鬆弛,由於面部被陽光照射的機會較多,因此會更加明顯。近年來有報道稱:厚朴中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對紫外線有較好的防護作用,同時具有抗炎、抗過敏以及抗菌等作用,因而可以用來作為防曬霜的原料,厚朴中提取物製成的防曬霜系純天然產品,對皮膚無傷害,刺激小,具有較為廣闊的市場前景。
日本科學家西部幸修以照射性衰老模型小鼠探討了厚朴預防光照性皮膚衰老的作用。
方法:無毛小鼠背部皮膚每周三次,照射紫外線十周(總量為4J/cm2),作為光照性皮膚衰老模型。照射紫外線1h前塗抹10µvL厚朴提取液或賦形劑。10周後取小鼠背部皮膚勻漿,檢測其中彈性蛋白酶、膠原酶、透明質酸酶等的活性。
結果與討論:紫外線照射雖使各種酶活性增加,但厚朴提取液對上述酶活性有顯著抑製作用。並且,電子顯微鏡觀察光照性皮膚衰老模型小鼠的皮膚切片,發現膠原纖維被破壞,而塗抹厚朴提取液則對此有預防作用。上述結果表明,厚朴提取液對光照性皮膚衰老有預防作用。[4]
(三)厚朴酚與和厚朴酚含量測定方法
在已發現的厚朴中,對於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測定方法很多,有薄層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等。現將各種分析方法簡述如下:
1.薄層層析-紫外分光光度法
將厚朴及含厚朴酚的制劑經過薄層層析分離後,在紫外光燈(365nm或254nm)下定位,再用一定溶劑洗脫後,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其吸收度,計算含量[5~7]。厚朴酚與和厚朴酚經95%乙醇加熱迴流1h可提取完全,薄層層析可採用硅膠GF254板或硅膠G板,展開劑可用苯-甲醇(9:1)[6,7]。有人用此法測定了厚朴不同炮製品、不同商品規格厚朴、木蘭科厚朴及凹葉厚朴中的厚朴酚與和厚朴酚,回收率高,穩定性好。[8]
2.薄層掃描法
將厚朴或含厚朴酚的制劑經薄層層析分離後,直接在薄層掃描儀上,在選定的λs和λR范圍內掃描,經薄層斑點的面積積分值由回歸方程計算出含量,不受氣團成分的干擾,穩定性好、方法簡便、結果准確。
3.高效液相色譜法
用高效液相色譜儀,在選定的色譜柱上,用適宜的流動相使厚朴或其制劑中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達到良好的分離後,經紫外線檢測器檢測得到峰面積,用內標法或外標法由回歸方程計算含量,方法簡便、快捷、重現性好,是質量控制的可靠手段。有人使用此法測定厚朴類葯用植物[13]、厚朴和大葉木蘭[14]、七種不同方法炮製的厚朴[15]厚朴不同炮製品[16]、厚朴等葯材及多種劑型中厚朴酚的含量。
4.氣相色譜法
用氣相色譜儀,在選定的色譜柱內,用選定的載氣,使厚朴中被加熱氣化的厚朴酚與和厚朴酚隨載氣帶入色譜柱內完全分離,用內標或外標法測定,經檢測器得相應得相應值,由微處理機計算出含量,方法簡便、快速、重現性好,能較好地控制質量。有報道[17]用此法測定了厚朴及其提取液中厚朴酚與和厚朴酚。
5.表面活性劑熒光法
劉萬軍[18]用該法測定了厚朴中厚朴酚的含量,經實驗選用了非離子表面活性劑OP乳化劑(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0.1%0.5ml進行增敏增穩作用,使測定靈敏度較紫外線分光度提高了2個數量級,提高了熒光量子效率,實現了對厚朴酚的熒光測定,再用薄層層析-紫外法進行測定。
6.一階導數紫外分光光度法
王曉敏[19]等用乙醇為溶劑迴流提取製得樣品後用一階導數分光光度法測定厚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得含量。結果證明,一階導數分光光度法可消除其他組分的干擾,在自動微分系統紫外分光度計上分別測定,兩種方法測得結果均較滿意,平均回收率在99%以上。
小結
對中葯材的提取與分離的方法各式各樣,效果也各自不同,本篇論文即擬採用索氏提取儀配合層析柱從厚朴原葯中提取並提純厚朴酚與和厚朴酚,並通過檢測熔點及毛細管電泳-質譜連用的方法對所得厚朴酚與和厚朴酚進行分析檢測。
二、實驗
(一)實驗原理
如綜述所述,厚朴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厚朴酚與和厚朴酚,二者系同分異構體,因羥基所在的位置的差異從而導致二者的極性有所不同,依據這一原理,可以利用硅膠柱層析的方法,通過改變洗脫液的極性,從而達到分離二者的目的。
(二)實驗葯品
厚朴干皮(購於中國礦業大學西門外百惠葯店)
薄層層析硅膠G(青島海洋化工有限公司)
石油醚(國葯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乙酸乙酯(上海東懿化學試劑公司)
氯仿(上海建信化工有限公司)
95%乙醇(南京化學試劑廠)
羧甲基纖維素鈉(上海凌峰化學有限公司)
以上各試劑均為分析純
(三)實驗儀器
索氏提取器
真空乾燥箱
顯微熔點測定儀(北京泰克儀器有限公司)
JB-3型定時恆溫磁力攪拌器(上海雷磁儀器廠新涇分廠)
MP200B型電子天平(上海第二天平儀器廠)
RE-52A旋轉蒸發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
此外還需30×80mm色譜柱一根
常用玻璃儀器若干
(四)實驗流程
由於購得的厚朴系主幹皮,呈雙筒卷狀、質韌不易折,故為方便下步實驗,需先對其進行乾燥並切碎,之後再對厚朴進行提取。
關於厚朴的提取,我設計了兩套方案以選擇其中較好的一套進行更進一步的實驗。
方案一、將粉碎的厚朴經95%乙醇迴流提取,提取液經旋轉蒸發
得浸膏,浸膏經石油醚、乙酸乙酯清洗,再使用乙酸乙酯溶解之後再次旋轉蒸發,可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浸膏約8.21g。
方案二、使用索氏提取器,將粉碎後的厚朴先通過石油醚迴流,
連續提取,再經過乙酸乙酯迴流提取,所得提取物經旋
轉蒸發也得到浸膏約11.43g。
5. 中醫學畢業論文
中醫的哲學方法論我們用簡單的話說就是中醫用自己的哲學觀念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方法,就是中醫的哲學方法論。西醫用它自己的哲學觀念來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方法,是西醫的哲學方法論。中醫的哲學方法論集中體現了中醫的智慧;西醫哲學方法論同樣體現了西方人的智慧。今天我講中醫和西醫兩家的哲學方法論,目的是使大家明白這兩個醫的核心思想,它們各自有各自認識疾病的方法和治療疾病的方法。你學醫時可以相互借鑒,可以有選擇地融合,提高自己的學業。不是學醫的朋友,你對兩個醫有相當深度的了解,對你選擇健康也是很有意義的。 西方醫學的世界觀是什麼?醫學的世界是生命世界。西醫是怎樣認識生命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這就是西醫的世界觀。認識生命的方法和改造生命的方法就是哲學方法論。西醫怎樣認識生命?西醫從微觀世界中去認識生命。這可能要上溯到兩千年以前,西方人的祖先在牧畜生活中,從解剖畜牲開始,在人體的解剖中認識生命,改造生命。西醫在數百年以前就從解剖人體認識人的生命改造人的生命。這就是西醫的解剖學與外科技術的淵源。西方進入工業社會,顯微技術出現,西醫藉助顯微鏡進入了人體的微觀世界,從器官組織的分割到細胞與組成細胞的更細的物質。為了進入人體生命的微觀世界,必然用分割的方法。在人體生命微觀世界中的物質量變,直接表現看生命的常態與變態。也就是有沒有疾病,疾病的進退變化。西醫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到人體生命微觀世界,發現了物質的量變與人體生命疾病的有無進退,西醫走向了成熟。因為西醫在認識生命、改造生命的世界裡,形成了完整的哲學方法。 在微觀世界中對生命的物質量變取得的認識,建立了一套認識疾病的物質量化標准。同時為西醫的對抗方法提供了疾病的「靶的」。如血糖、血脂、蛋白、抗原體等等,都是為對抗方法提供的根據,尤其對致病菌與病毒,區分的非常精細。到今天我們可以說西醫已形成一個完整的哲學方法論:對抗哲學。用分割的方法認識生命中的量變、認識疾病,用對抗的方法改造生命。這就是西醫的哲學方法論。就是西醫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觀念。我們必須承認,這是西醫對人類的貢獻。如果沒有西醫開拓生命微觀世界這條路,到現在人類還處於生命微觀世界中的盲者。 西醫有沒有不足之處呢?西醫和中醫一樣都有不足之處,而且西醫的不足之處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說是必然的。西醫的不足之處是什麼呢?葯源性疾病、醫源性疾病與功能性疾病治療無力。這為什麼說是必然的呢?因為哲學方法論是在微觀世界中去認識生命,所以必然要用分割的方法;看到的是物質的量變,物質量的變化只能為對抗方法提供靶的。至於生命過程,如人體的功能運動,人體的生存本能系統的活動,並不在微觀世界,而在生命的宏觀世界中。在微觀世界中認識生命、改造生命的西醫看不到生命的功能性運動與生存本能系統的活動。西醫改造生命的對抗方法是以物質的量變為靶的,無法了解到物質的量變是人體功能改變的結果。這是對人體功能性在認識上的不足,當然在治療上只能是局限在與物質量變的對抗中。 葯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與醫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都源出於對抗疾病的微觀認識與對抗治療理念。比如;高血壓降壓,高血脂降脂、高血糖降糖。。。這種對抗治療,即使把物質量變降低到正常值,然而病仍不會痊癒。這是為什麼呢?血中葡萄糖濃度增高,血中脂肪濃度增高。。。等等物質的量變增高並不是疾病本身,導致這些變化的功能性活動的改變才是疾病的本質。但微觀世界中只能看到物質的量變,看不到功能活動疾病本質。而且,西醫的分割方法,不是簡單地用刀來解剖,而且用生物化學的分解方法來打開生命微觀世界的。要改造這個有病的生命世界,也只能用化學的方法合成對抗的物質,改變物質量度。結果是病不能治癒,年復一年吃化學葯。越吃葯病越多,吃葯也越多,葯害日深,肝腎損害不可避免。諸如此類的化學葯,能不吃嗎?除非有病不治,只要治,化學葯不能拒絕。這是葯源性疾病不可避免的原因。仍以心腦血管疾病為例,心腦血管「搭橋」、「支架」這類手術,在有些人心中,認為是高科技的救命手術。其實並非如此,心腦血管病不是卒然而來的,是從高血脂、高血壓、血管脂肪性硬化而來。這期間有很長一段吃化學葯的過程。心腦血管病完全可以用傳統醫學治癒的。「搭橋」術留下一個大創傷;「介入」法要長期吃化學葯加抗排異的葯。病人體質要大折扣了。至於其他的器質性病變的切除治療,特別是扁桃體炎用切除,膽囊炎、或結石用切除,脾用切除~~~~造成醫源性傷害。這一切都是西醫的不足之處。 中醫不可能進入生命的微觀世界。中醫是怎樣治病的呢?有人說:中醫是經驗醫學。這話有人反對。說兩千年前中醫開始從經驗醫學走進了生命科學,到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問世,中醫在生命科學的理念與方法已趨向成熟。傷寒論中用汗、下、清、利小便,破瘀血等法來治療外源性疾病,明顯是順勢利導的排異法。這表明張仲景已經認識了生命運動過程中的生存本能系統,並利用本能系統祛除疾病,保護生命。傷寒論對內源性疾病以扶正的方法起死回生。這表明張仲景對生命的自主性運動系統的調節功能的認識和利用。這是中醫由經驗醫學上升到生命科學的高端,我想這不僅在當時(東漢),即使在21世紀在醫學領域也是超前的成就。可惜,近兩千年來,竟無人對這個偉大的發明加以詮釋! 中醫的哲學理念是和諧哲學觀,用整合的方法在宏觀生命世界認識生命,保護生命。在東漢便已形成這個哲學方法論。這與西醫的對抗哲學,分割方法,在微觀世界中認識生命、改造生命、完全是對立存在的。中醫對生命的認識是「陰陽合德」、「陰陽互根」,「陰陽離決」。西醫對生命的解釋是:「高分子核酸蛋白體和其他物質組成的生物體所具有的特有現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質形成自己的身體和繁殖後代,按照遺傳的特點生長,發育,運動,在環境變化時,常表現出適應環境的能力。」西醫這個對生命的認識是在上世紀發現核酸蛋白體以後才有的。距中醫的「陰陽合德」、「陰陽互根」晚了兩千多年。這個生命觀同樣表現出,一個在宏觀的認識,一個在微觀中的認識。這兩個認識在很大程度相同。都認識到生命是功能和物質組成,都認識到生命的生存本能。不同的是中醫早了兩千四五百年,兩千年前已經把生存本能用在臨床中形成系統。這就是我對中國傳統的和西方現代的兩類醫學的認識。 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不可以已之所長,攻人所短;應知己之不足,學人之長。近幾年我聽人說過:中醫和西醫都是對立的理念,根本不可能結合。提出中西醫結合已經四五十年,沒有看見什麼結合的成果。對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看法。對立與統一是普遍法則。對立的事物都是統一的。越是對立的,就越容易統一。陰與陽是統一的,生與死、水與火……都是統一的。比如:有生沒有死,或有死沒有生,行嗎?只要不統一,便什麼也沒有。中醫的和諧,最需要與對抗統一,整合與分割統一,宏觀與微觀統一。所謂統一,不是混合,是兩個觀念的屬性統一,規律統一,這是要深思的。我說兩個具體的病例來看宏觀與微觀。和諧與對抗、整合與分割統一出現的成果。我具體向大家講幾句。 在宏觀生命世界中我們認識到人體的功能與生存本能。我從生活中具體的事情說更明白些。如:有人四五十歲,脈象弦而細,口乾無津,有苦味,大便二三日一次,排除艱難。身體汗難出,皮膚甲錯,心煩易怒,神疲體倦,體重日減……從宏觀上我們看出這個人分泌系統、代謝系統、循環系統都發生了不同的障愛。我們如果把視野深入人體微觀世界看一看癌胚抗原的指標。如果其人癌胚胎抗原指標很高,更進一步檢測其腫瘤。這對發現腫瘤,治療腫瘤便捷簡單高效低成本。 在這個例子中,我要說明宏觀與微觀,分割與整合、和諧與對抗的統一。大家知道,我所說的宏觀是體征,舌象,脈象,大便,小便,精神,疲勞、心煩、肌膚……但我對這些體征表現的東西是用西醫生理功能解釋的。西醫的生理功能是從實驗中得到的微觀信息。所以這也是微觀的東西。這不是宏觀與微觀在認識上的統一嗎!宏觀世界由整合而來的,微觀世界由分割而來的,宏觀與微觀統一,分割與整合自在其中了。至於癌胚抗原的檢測、腫物的檢測都屬於微觀理念。但根據上面宏觀與微觀統一認識制定的「利導排異法」,治療身體內外的各類腫物是成功的。這種治法是人體本能系統排除體內異物的順勢利導。順勢利導就是順其自然的趨勢,給以有利的引導。這種治法是整合的,宏觀的,和諧的,一個本能系統其中被表現出中西醫哲學方法論的統一。 體內癌細胞是怎麼樣排出來的,腫物又是怎麼樣被排出來的呢?在血液中的異物,在循環過程中,由外分泌腺,分泌到胃、腸道、泌尿系統、汗腺…….排出體外。比如:分泌、分解、泌出、代謝,在這個過程中日復一日消化,直至消失。我向大家說明:這是假說,今後我會用微觀的生化實驗來證明這個過程的。今天我們可以用宏觀的病理邏輯來說明這個過程。 比如:每一例腫瘤病。包括息肉、囊腫、肌瘤,脂肪瘤……,對本能系統來說,沒有治法的區別,一律是「利導排異法」。其結果都一樣:日復一日地消化直至消失。這個事實怎麼解釋?凡是存在的東西都是有理的。這個事實的道理是什麼?我的解釋是:一個本能排異系統的存在。排異系統應該是內分泌系統根據生命需要而分泌種種生化酶。生化酶在循環中無所不至,腫物在生化酶的作用下漸漸分解,再由循環經分泌腺泌出於代謝系統。如果不是這個過程怎麼會不分腫物生長的部位,又不分腫物的質與量,都是用一樣的方劑,都是同一的效果:排出體外而痊癒。腫瘤的質量不論,生長部位不論,在同一排異方劑治療而同愈,這是足以證明排異本能系統與排異過程的實在性。支持排異系統排異過程還有排除腫瘤所產生的系統效應。腫瘤患者如肌膚甲錯,或斑塊、斑點、丘疹之類在排異中逐漸消失,肌膚變得白凈細嫩、潤澤,這不表明這個人的代謝、分泌功能的提升嗎?再如腫瘤患者在口乾咽苦、百竅乾燥、便秘失眠、身體無汗、男子陽痿,女子陰冷……在排異治療中,以上這些症狀先後消失,我們看到的這些症狀消失了,知道這是系統的效應。內分泌,外分泌一個分泌系統,一個循環系統,一個代謝系統,是三個系統在共生性本能調節下,組成了一個排異本能系統。排出了體內異物。 我說這個病例的用意是說明宏觀生命世界與微觀生命世界的統一,整合理念與分割理念的統一,和諧與對抗的統一,必然會發生認識上的發展和臨床療效的升華。希望大家在腫瘤排異的病例中領悟到中西醫在哲學方法論上的統一,這將是醫學模式上的改變。 我再舉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為例,進一步說明,中醫的整合、宏觀和諧理念與西醫的對抗、分割、微觀理念的統一、在臨床上發生的重大突破。 我們常常見到:糖尿病患者在並發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早博、房顫、心絞痛、脂肪肝、前列腺肥大、間歇性跛行、大便秘、失眠、口腔潰瘍不愈、風濕性關節炎,眼底出血……這個病例怎麼治?先治糖尿病呢?還是先治高血壓冠心病?內分泌科,心血管科,眼科,泌尿科……起碼這個病人要走五六個科室。各科給各科的葯吃。這個治法有多大合理性我們不談。這只是一個分割理念下的現象。如果找中醫治,這我就說不清楚了。因為中醫可以說沒有一個臨床治病的統一標准,中醫各有見仁見智的方法。這是中醫的歷史悠久,自由發展,流派眾多,各逞一說,承傳任意,造成這種局面。根據目前流行的中醫的治法,可能是「調理調理」。這個「調理調理」是什麼意思?怎樣的治法?說到這里,我就更說不清楚了。不知,不敢妄言。 對這病,在中醫和諧理念與對抗理念,整合與分割、宏觀與微觀統一的本能系統醫療體系來看,再復雜的症狀經過整合便很簡單了。心腦血管病是血管脂肪性粥樣硬化造成的大管血管病,肢疼肢麻跛行是周圍血管病,脂肪肝,前列腺肥大,眼底出血都是脂肪血造成的血管病。而高脂肪血是生化代謝程序中分泌紊亂而造成代謝障礙。糖尿病與高血脂是同根同源的疾病。潰瘍不愈,風濕,類風濕之類免疫缺陷性病同樣是生化、代謝紊亂,造成免疫地下。一群復雜的病症整合起來只是一個分泌代謝系統波及到免疫,植物神經、周圍神經系統而發生的症狀。無論症狀如何復雜,在系統思想整合中看到的不是各自不同的症狀,而是系統的病理變化,當然在治療方面,也不是與每個症狀的對抗了,如高血壓降壓、高血糖降糖、高血脂降脂……把一個病分割成許多個的靶來打。而是以「自主調節法」使一個生化程序恢復其原有的正常程序,其結果是:在糖尿病痊癒的過程中,所有的並發性疾病全部消失了。這種情況姑且名為「系統效應」 我講的這兩個病例,是整合起來的兩個系統的病。一個是排異性本能系統,一個是本能調節系統。所以這幾個內源性功能性疾病,近百年以來,一直是人類的惡敵,傳統醫學中沒有成功的臨床記載,現代醫學中至今指為終身病。中外很多學者仍在探索這幾個病的治法而至今沒結果。為什麼尋找得這樣艱難?又為什麼得來又這樣容易?我想回答說:中西醫各自在半個世界中尋找,因而不可得!如果中醫在宏觀世界中分割打開微觀世界看到了你尋找的東西,你在整合到系統中去,那麼,你是用系統的方法,治療的系統的疾病,收到的是系統的效應。我們以上述病例具體地說說這個過程。 在宏觀世界看上述的疾病,即糖尿病合並高血壓,心腦血管病,脂肪肝、前列腺肥大……等等數十個症狀,用分割觀念,它們是十幾個不同的並發症,一症一葯各有不同的治法。但用整合的觀念看,這些症狀,根據它們的病理、生理聯系,整合到生理系統中。如血糖濃度升高,血脂濃度升高,這是生化系統中出現的代謝障礙,葡萄糖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而不能進入細胞利用掉,又造成血脂在血液中濃度過高,又導致血管因脂肪微粒在血管中黏附、沉積、滲入、血管發生硬化。微循環受阻而血壓升高。大血管病出現了,心腦血管循環受阻。心肌因缺血而發生、絞疼、壞死,出現早博,房顫、心率快或慢等等都是心肌缺血這一個原因。腦血管栓塞、出血,都因血壓過高而血管腔因脂肪黏附而變窄,出現栓塞、出血都是一個原因。脂肪肝、前列腺肥大都是因高血脂造成,以致肥胖、體內脂肪瘤,皮膚黑褐斑也因高脂肪血造成。因葡萄糖、脂肪合成、分解、轉化、利用、貯存整個生化程序紊亂,當然影響蛋白質的合成,所以造成免疫能力的低落,而易感染。風濕、類風濕。潰瘍不愈等免疫性疾病容易發生而難以治癒。上述種種症狀,我們從整合的觀念看,大血管,周圍血管,微血管,所有症狀都是循環系統發生的。發生循環系統症狀的是生化程序的紊亂。免疫系統發生的各種疾病也是因為生化程序紊亂。那麼這所有的原發與並發的疾病都是生化程序:葡萄糖、脂肪、蛋白質……的分解、合成、轉化、利用、貯存這個程序紊亂所致。我們用整合觀念把上述循環系統、分泌系統、代謝系統,免疫系統,甚至間接發生的植物神經病,周圍神經病。在整合:我們在微觀中看到葡萄糖,脂肪,蛋白質的量變,我們知道物質的量變是因功能的變化,物質的量變是增減;功能的變化是進退。中醫對物質與功能有精闢的認識:「陰陽互根」。「陰陽互根」是什麼?是人的生命過程。生命過程中,人體的功能把外界物質變成自己生長身體,發生功能的物質;這個物質又發生功能。這樣物質與功能相互根本的運動,就是「陰陽互根」運動。這個運動不止,生命不止;這個運動停止,生命即刻終結。這個運動是自主的。是自然造化所成。在物質與功能相互轉化過程中,生化程序的調節控制是最主要環節。大家知道生化程序是個最復雜,最有條理,最有秩序的動態的,根據生命過程的需要而時時調節運動程序。大家知道:它不僅是自主性運動系統,同時也是自主性控制系統。沒有控制便沒有調節。比如:胰島組織分泌降糖素與升糖素。這一對激素是對抗的,又是統一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是對抗的,也是統一的。當血糖濃度升高時,升糖素受到控制,不活動,不活動即不分泌。此時降糖素分泌活動強。血糖在降糖激素分泌活動下,血中葡萄糖一部分進入細胞被利用,另一部分合成肝糖元貯存起來,或轉化成脂而貯存。當血糖濃度降低時,升糖激素分泌活動增強,在激素參與下,肝糖元酵解轉化為葡萄糖,脂肪在生化酶的作用下也會轉化為葡萄糖被利用掉。葡萄糖、脂肪,在生化過程中是自主性運動,控制調節在一個生態量值之中。我對大家說這些是為了說明:人的生命在「陰陽互根」運動中。靠近一點說:在生化程序中是自主性運動控制調節的。換一句話說:人體生命中,一切物質的量變都是功能的進退主宰。本能系統中有調控系統。在生化程序中,一切物質的量變都是功能的進退主宰。本能系統治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及復雜的並發性疾病,正是根據上述這些認識而制度的「自主性調節法」。在臨床中每例都是系統效應。這是足以證明上述的思想方法是正確的。我希望諸位從這兩個案例中看到中醫的宏觀理念與微觀理念,整合方法也分割方法,和諧理念與對抗理念的統一,發生了一個本能系統醫學新模式。
6. 湖南中醫葯大學畢業論文用什麼軟體查重
知網。
7. 中醫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什麼方面的比較好
你想找哪方面的工作,就寫哪方面的論文。
或者你導師專修哪方面,你就寫哪方面論文。
寫論文過程中,要緊密圍繞導師,尋求指點。
應該不成問題。
希望能幫到你!
8. 湖南中醫葯大學畢業論文用什麼系統查重
大部分的學校都是使用知網查重系統,少部分使用維普等。學校通知也會寫明如果沒有寫那麼具體要問指導老師。選擇正確的查重系統很關鍵。
9. 我男朋友畢業於湖南中醫葯大學,本來也考上了中南大學的研究生,由於一些原因讀了一個星期就退學了,出來
自己創業,加入我們的團隊,只有努力,錢要比上班賺的多的多
10. 湖南中醫葯大學論文用什麼軟體查重
一般的查重軟體就知網,維普,PP等查重,
具體的你還是要問問你們老師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