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要一篇政法類或社會保險類的畢業論文!2000字以上就行!
政法機關擔負著打擊敵人、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安定穩定的任務,其人才問題是關系政法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本文試就我縣政法人才工作情況、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談一點粗淺的看法,供商榷。
一、我縣開展政法人才工作情況
近幾年來,我縣政法各級各部門著眼於客觀實際和發展要求,以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統籌各個層次、各個門類的人才需求,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政法人才,並充分發揮其作用,使得政法人才總量進一步增大,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進一步加強,幹警的素質進一步提高,隊伍的作風進一步改善,執法水平進一步增強,為推動政法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維護社會安定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牢固樹立人才觀念。政法各級各部門始終把人才工作作為一項基礎性的工作放在各項業務工作的首位,明確意識到只有通過抓人才工作,調動廣大幹警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全面提升隊伍的整體素質,提升隊伍的戰鬥力,提升隊伍的業務水平和執法水平,才能促進政法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因此,政法各級各部門進一步統一思想,樹立抓好各項業務工作首先要抓好人才工作的思路,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中,為政法人才工作的深入開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是嚴格把好「入口關」。在引入人才工作中,政法各部門始終嚴把入口關,做到學歷不夠的不進,素質不高的不進,作風不實的不進。如2002年12月我縣基層司法助理員收編前,縣局僅有行政幹警25名,為解決收編建所後人才嚴重不足問題,在對原有責任心強、工作經驗豐富、精力充沛、符合條件的司法助理員進行收編的基礎上,採取了招收公務員和從其他行政部門調入的形式向社會公開招收公務員,通過組織人事部門統一組織的考試、考核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批准,至今共招收了12 名年紀輕、素質好的公務員,進一步增強了隊伍的活力。
三是大膽培養使用人才。第一,用人所長。對有一已之長的幹警,克其所短,用其特長,將其放在合適的崗位,使他們的才幹得到充分發揮。如2003年10月份,有一名幹警通過了司法資格考試,為了讓他的特長得到發揮,便立即將他調進機關相關科室任負責人,讓他的作用和才幹得到較好地發揮。第二,科學用人。首先是堅持任人唯賢,沖破思維定勢的束縛,對德才表現較好、工作負責、經驗豐富、業績較突出幹警,大膽啟用。其次是拓寬渠道選人,把競爭機制引入幹部的選拔任用工作中。2003年,縣檢察院對院內的科室,除由縣委任命的以外,把其餘科室職位都拿出來實行競爭上崗,使優秀人才在競爭中找到自己適合的崗位。再次是敢壓擔子。針對政法部門以往論資排輩現象嚴重的情況,對年富力強的幹警,不因為他們年輕而先予暫放,而是針對他們年富力強的特點,優先放到任務繁重的崗位上去鍛煉,放到條件艱苦的環境中去磨礪,進一步激發隊伍的活力。僅2004年就有4名年輕幹警被提拔為副科級幹部。
第三,捨得投入。作為山區省定的貧困縣,我縣政法各級各部門的經費十分有限,但就是在這種現狀下,政法各級各部門克服困難,多方籌措資金,定期選送幹警到省、市、縣有關部門進行業務技能培訓,鼓勵幹警參加各類在職教育,以此不斷改善隊伍的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近兩年來,政法各部門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經費用於人才培訓,為人才的培養提供有力的物質保證。
二、人才工作存在的問題
我縣的政法人才工作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人才工作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人才總量不足。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穩定形勢越來越復雜,要應對這些困難和問題,警力就顯得非常重要,而從目前情況看,我縣的警力非常有限,遠遠不能適應政法工作的需要。以公安機關來說,全縣共有36萬左右的人口,而幹警只有223人,平均每1000人中還不到一名公安幹警,在機關內部有的科室只有1名幹警,嚴重影響公安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是高素質人才短缺。從幹警學歷來說,目前全縣現有政法幹警中,全日制政法院校大學本科畢業的只有1人,其他的大都是通過函授、遠程教育、電大學習等取得相關學歷;從幹警專業素質來說,專業帶頭人、辦案能手短缺,有一部分幹警還不能完全適應崗位需求,以致有的單位出現了「三分之一的人能幹,三分之一的人跟著干,三分之一的人站著看」的現象。
三是人才結構布局不盡合理。從知識結構看,從政法專業院校畢業的幹警較少,非政法專業的幹警較多,計算機、文秘、財務等方面人才嚴重不足;從分布情況看,基層特別是辦案一線崗位人才缺乏;從年齡布局看,現有專業較強部門的骨幹力量相對較少,且存在斷層的現象。
四是人才流動性不大。政法各部門之間、政法各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上下級政法部門之間交流調整太少。以我縣來說,近幾年來,除部門領導提拔到外縣任主要領導以外,政法副職領導幾乎沒有交流,其如有變動,則只在部門內部分管工作或科室進行調整,至於普通幹警的交流除調到沿海地區的以外,基本沒有變化,難以激發隊伍的活力,進而影響工作的開展。
五是進出口不暢。暢通進出口是多年來一直提的話題,但除在進口上做了規定以外,對出工不出力、大錯不犯小錯不斷以及不服從領導等的幹警,沒有較為明確的規定,使得對這些幹警很難通過組織措施進行處理或調整,即清理難的問題還不同程度的存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制度、資格制度,都還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
六是少數政法幹警職業道德水平、執法水平不高。政法隊伍中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等違法違紀現象還不同程度的存在。僅在2003年一年,我縣就有兩名政法幹警因違法違紀受到處理,其中一名還被判了刑。
七是對人才培養的經費投入不足。雖然有投入,目前政法機關由於經費緊缺,大部分經費投入用於解決硬體設施和案件辦理上,用在人才隊伍建設上的經費總體上還相對不足。
三、人才工作對策
1、要切實提高人才工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各級各部門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進一步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和上級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上來,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政法人才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緊緊圍繞增強人才總量、改善人才結構、提高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這個中心任務,大力沖破一切妨礙人才迅速成長的思想觀念,堅決革除一切束縛人才施展才華的體制障礙,著力改變一切影響人才創業創新的氛圍和環境,努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質好、專業能力強、工作效率高、讓人民滿意的政法隊伍。
2、要切實加強對政法人才工作的調研。針對人才數量不足、高素質人才短缺、結構布局不盡合理等突出問題,要認真開展調研,結合實際,制定本系統、本部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長遠規劃和近期目標,提出相應工作措施。一是大力推進「人才集聚工程」。樹立「才為我用」的觀念,進一步拓寬人才發展思路,實行「進人」與「進才」並舉,通過加強人才載體建設,創新人才發展方式等,把各類政法人才集聚到政法各項事業中來,努力實現人才結構與政法事業協調發展。二是積極實施「人才開發工程」。按照上級及政法實際工作的要求,充分挖掘現有人才資源潛能,發揮現有人才資源最佳效益。既要重點抓好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的開發,又要根據推進我政法工作協調發展的需要,大力培養和開發高層次實用人才。
3、要切實加強政法人才工作措施的落實。要根據人才成長規律,構建定位明確、層次清晰和支持方向相互銜接、相互促進的優秀拔尖人才培養和支持體系,繼續堅持政法戰線對各級領導人才的特殊要求,嚴格政治標准,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突出能力,用業績選人,努力形成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氛圍。
一要繼續加大學習教育培訓力度。要改革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重點實現從知識型培訓向能力型培訓的轉變,堅持把領導人才、業務骨幹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作為培訓重點,優先予以安排。要堅持創建「學習型政法機關」活動,形成全員學習、終身學習的良性機制,努力培養更多的高、精、尖人才。要堅持在實踐中培養人才,通過開展輪崗鍛煉、實戰訓練和崗位練兵,培養大批業務能手和崗位標兵。要堅持培訓與使用相結合,把業務培訓作為上崗、任職、晉升的必要程序。要加大投入,繼續實施人才發展戰略,設立專項經費,遴選一批理論基礎扎實、具有創新潛力的優秀年輕幹警予以重點扶持。
二要繼續加大交流輪崗的工作力度。首先要加強幹部交流前的需求調查,充分了解對骨幹人才的需求,做到按需選派。其次要調整交流幹部的結構,在選派幹部的同時,加大短缺人才交流的規模和力度,進一步強化交流效果。三要實行多層次、多渠道的交流輪崗。對政法幹部特別是政法領導幹部實行部門輪崗、異地交流、上下交流,保持政法幹部的合理流動,整合警力,進一步提高政法隊伍的總體水平。
三要繼續加大重點人才培養力度。要加大政法領導幹部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的力度,將靠得住、有本事、群眾基礎好的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要定時定期選派這些幹部到上級進行培訓,進一步提高其政治思想及業務素質。要完善考核,及時這些重點對象的思想、學習、工作等方面的情況。要全面推行領導幹部任期制、試用期制和任前公示制,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對不適合崗位的領導幹部要及時採取相關的措施進行調整、充實,形成正常的更新交替機制。
4、要切實完善政法人才管理機制。一要認真落實有關法律法規、中共中央和中組部、人事部的招錄規定,按照「按需設崗、公開招聘、擇優聘任」的原則,進一步嚴格准入條件和准入程序,擇優錄用人才,優化各類人員配置,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二要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對分布在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和民政五大系統各專業的人才,繼續試行分類管理,根據不同部門的行業特點,積極探索各類人才的成長規律,促進各類人才健康發展。三要加強分類分級考評,建立以績效為核心、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考評體系,創新並完善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考核機制,實現由過程管理向目標管理,由單純的數量評價向更加註重質量評價的轉變。四要健全劣汰機制,通過過競爭上崗、末位淘汰和任職資格考試考核等措施,依法清理不合格人員,增強人才管理機制,激發人才隊伍的活力。五要加強監督制約機制建設,在提高人才隊伍職業道德水平的同時,完善內部制約和外部監督體系,嚴格落實執法責任制和錯案追究制,嚴肅查處違法違紀行為。六要加強保障機制建設,積極改善政法人才的工作、生活環境和裝備條件,增加政法事業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
5、要切實加強政法人才工作的領導。要認真貫徹黨管人才的原則,加強規劃,構建科學合理的優秀人才培養和支持體系,促進優秀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要繼續在廣大幹警特別是政法各級領導幹部中,進一步加大做好政法人才隊伍建設的宣傳力度,用黨的十六大關於人才工作的方針政策統一思想,牢固樹立「政法要發展,人才是關鍵」的理念,繼續推行領導責任制的落實,切實把政法人才工作放在事關全局發展的重要位置來抓,擺上應有位置,列入議事日程,搞好組織推動,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克服形式主義,各司其職,相互協調,整體推進,促進政法人才工作健康、有序地發展。
② 我是學公共事業管理的,要寫畢業論文,大家推薦一下什麼題目比較好寫而且不老套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論文選題題庫
1. 當代美國科技創新政策的個案分析
2. 論當代美國科技創新政策的公共導向
3. 全球化語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釋
4. 公共物品中的技術構成分析
5. 論電子政務發展中的技術理念
6. 城市環境管理政策的實證研究
7. 電子政務規劃設計的實證分析
8. 基層電子政務發展的過程研究
9. 城市景觀環境和諧發展的政策研究
10. 當代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研究
11. 中國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培養計劃的特色問題研究
12. 新公共管理運動的理論貢獻
13. 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困境分析
14. 政治理念與行政體制改革
15. 行政倫理的反腐功能析要
16. 再造理論與城市社區再造的基本構想
17. 構建現代農村社區商業網路的思考
18. 從社區社會資本的培育探究和諧社區的創建
19. 社區組織角色、職能定位與和諧社區建設
20. 論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社區群眾文化建設
21. 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轉型
22. 城市社區管理體制改革新探
23. 和諧社區建設中的居民自治問題初探
24. 社區業主委員會的發展與城市社區自治
25. 論社區自組織在社區管理中的角色歸類及自治功能
26. 社區財務模式的設計及其選擇研究
27. 城市社區居民自治模式的構建路徑研究
28. 公共事業規制與競爭制度模式
29. 淺談事業單位薪酬管理體制改革
30. 淺析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進建議
31. 公共管理學視野下的大眾文化活動組織管理
32. 公共管理學視野下的現代社會分層
33. 行業型網路傳媒及其經營管理
34. 中小城市文化事業機構與社區文化建設的互動發展
35. 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途徑研究
36. 公用事業單位應對危機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37. 人本管理理論在學校管理中的應用
38. 當前我國社區治安管理問題探討
39. 互聯網在我國城市社區文化建設中的運用
40. 當前中國城市社區治理模式探討
41. 現階段中國農村社區治理模式探討
42. 試論單位制向社區制的回歸
43. 試論公共事業單位的信息資源管理
44. 中外公益性組織管理體制比較研究
45. 中介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及發展策略研究
46. 公共事業單位的品牌管理研究
47. 地方政府改善公共關系探析
48. 從個人理性到集體理性——對管理核心問題的分析
49. 公共事業管理中政府失靈現象研究
50. 公共事業管理的現狀及前景展望
51. 城市交通管理的民眾參與研究
52. 城市居民公共意識調查研究
53. 城市社區經營問題研究
54. 公共管理部門執行力建設研究
55. 區域公共利益競爭與地方保護主義研究
56. 文化公共管理與現代文化產業組織運作
57. 事業單位的流程再造及其組織變革
58. 自我管理團隊及其在事業單位中的應用
59. 公共政策評估中的問題及對策
60. 低收入動遷居民的行為選擇及其邊緣化後果
61. 公共政策執行梗塞問題研究
62. 公共政策的多源流框架研究
63. 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狀況與影響因素分析
64. 社區居民自治:現代城市治理模式的基礎
65. 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懷與社會工作介入
66. 論知識型員工的忠誠度管理
67. 城市「低保」政策過程中的社會排斥
68. 社會公共服務滿意度研究
69. 城市社區公共文化發展問題研究
70. 論我國行政指導制度的完善
71. 行政程序的法律價值
72. 試論行政不作為及其危害
73. 行政補償概念芻議
74. 論我國行政聽證制度的完善
75. 我國地方政策制定中的問題及其對策
76. 淺談「政府上網」
77. 論選人用人方式的創新
78. 關於建立行政機關激勵競爭機制的對策研究
79. 公共權力腐敗的成因及應採取的措施
80. 簡論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
81. 經濟欠發達地區縣鄉機構改革難點及對策探析
82. 西部開發中的政府職能定位研究
83. 城市社會中介組織的研究
84. 政府行為失范及其約束機制建立
85. 市場經濟發展與政府信用的關系分析
86. 公共政策執行研究
87. 地方公共產品的供給模式與市場化改進
88. 非盈利性組織的地位與作用研究
89. 論城市社區公共產品供給
90. 政府財政教育投入比較分析
91. 第三部門發展與政府改革
92. 試析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人本原則
93. 試論激勵機制在中國公務員制度中的確立與作用
94. 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企業人才管理思考
95.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體制改革問題研究
96. 當代行政領導者的創新能力研究
97.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問題研究
98. 村民「自治」問題研究
99. 淺析企業團體意識的培育
100. 行政領導的方法與藝術
101. 電子政府的內涵及對行政發展的影響
102. 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與地位研究
103. 地方政府競爭及地方保護主義研究
104. 公共財政體制研究
105. 信息在公共部門績效評估中的利用研究
106.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薪酬研究
107. 第三部門(NGO)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108. 公共倫理對於構建廉潔政府的意義
109. 試論農村公共品供給與新農村的建設
110. 試論農村公共品供給體制創新
111. 政府在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作用分析
112. 農民利益表達機制的構建
113. 基於科學發展觀的政府部門績效評估體系構建
114. 政府治理模式創新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115. 淺論服務型政府的建設
116. 公共行政的管理主義(或憲政主義)去向的理論淵源和發展
117. 政治決策中的公眾參與機制
118. 當前農民非制度化政治參與研究
119. 稅費改革對鄉鎮政府提供公共產品能力的影響研究
120. 權力腐敗中的59現象研究
121. 我國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122. 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123. 居民小區中的物業管理問題探析
124. 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新型社區管理
125. 淺談集體上訪的原因及對策
126. 鄉鎮機構改革的難點與對策
127. 我國村級管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128. 淺談政府機關的行政自由裁量權
129. 淺談入世背景下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130. 幹部交流難的原因及對策
131. 當前人力資源現狀與經濟社會發展矛盾分析
132. 淺論我國公共事業發展現狀及其對策
133. 淺析當代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
134. 淺談儒家道德觀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指導作用
135. 淺析企業服務品牌的創建問題
136. 淺析以人為本的高校教師管理
137. 淺析儒家思想對高校人事管理的啟迪
138. 淺析我國中小民營企業人力資源流失問題
139. 淺論加強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
140. 試論電子政務的實施對推進政府作風建設的影響
141. 淺析我國政府的信用建設
142. 淺談如何從人力資源管理方麵塑造企業文化
143. 社會保障與構建和諧社會
144. 淺析江蘇省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145. 淺析企業績效考核中的問題及對策
146. 淺析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147. 淺談社區中的人力資源管理
148. 公共行政人才資源開發與服務型政府的構建
149. 淺析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問題及對策
150. 民營企業人力資源激勵機制研究
151. 儒家文化對公共事業管理的影響
152. 企業危機公共關系管理研究
153. 淺談當代民營企業文化建設
154. 淺析團隊溝通中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155. 淺析我國法治進程中道德與法律的沖突
156. 淺析企業執行力
157. 淺談「公推公選」的目標定位
158. 論官員問責制
159. 淺談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160. 鄉鎮合並後出現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161. 淺談有獎發票制度的完善
162. 大學與政府的關系—中國近代大學與政府關系的歷史及啟示
163. 經營城市及政府在其中的職能定位
164. 淺談我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變遷
165. 淺談民營企業領導者的授權藝術
166. 淺析我國政府在國有企業改革中的角色定位
167. 「兩委會」的矛盾及其對策
168. 基層政府在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
169. 淺談政府危機管理體系的構建
170. 淺談組織目標的制定
171. 農村養老主體問題探悉
172. 淺談我國的行政區劃
173. 淺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
174. 論我國社會救助的不和諧——低保戶的騙保行為
175. 論當代企業推行目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76. 國家公務員考試制度存在的誤區及對策
177. 我國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的程序分析
178. 電子政務—我國政府管理模式發展的必然趨勢
179. 農村經濟發展中的農民增收
180. 淺析政府在GDP與國民收入增長關系中的作用
181. 對我國農村土地徵用及管理現狀的反思
182. 淺析我國政府網站建設
183. 民工子女教育問題初探
184. 淺析企業危機管理
185. 淺談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
186. 從「雞鳴狗盜」淺談企業用人之道
187. 淺論農村稅費改革
188. 農村基層政府電子政務建設中的困境與對策
189. 淺談領導者的能力素質
190. 論在科學發展觀下的服務型政府的建設
191. 試論我國公務員激勵機制
192. 企業公共關系溝通模式與價值分析
193. 企業人才流失問題及對策研究
194. 執政能力建設與提高行政效率探討
195. 政府行政效率與行政成本分析
196. 公平和效率與政府責任的探討
197. 行政績效初探
198. 公平和效率與政府責任的探討
199. 論我國公共權力的監督與制約
200. 地方政府績效考評探析
201. 「守夜人」角色與政府主導型之辨
202. 論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趨向
203. 論政府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作用
204. 我國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研究
205. 地方代表大會對政府的法制監督研究
206. 論社會主義國家開展政府公關的必要性
207. 政府公關對搞好政民關系的意義探討
208. 中外政府經濟職能比較研究
209. 城市公共企業評價(或改革)探討
210. 論電信市場的政府管制
211. 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改革研究
212. 我國行政監督的回顧與思考
213. 各國行政監督比較研究
214. 西方行政改革的研究
215. 我國行政決策體制的改革
216. 公共決策過程中的利益表達機制(利益訴求機制、利益整合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研究
217. 影響公共政策制定的要素分析
218. 我國公共政策執行的探討
219.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之動因與對策研究
220.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行政管理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221.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醫療衛生管理(基礎教育管理、環境建設與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22. 我國村民自治組織管理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223. 當前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問題的分析
224. 關於中國農民「離土」問題研究
225. 農民負擔過重的原因與對策研究
226. 試述農業保護政策
227. 行政組織與其他社會組織比較研究
228. 領導幹部財產申報制度研究
229. 試論現代領導者的影響力
230.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擴大公民政治參與的思考
231. 淺議鄉鎮機構改革的難點與對策
232. 我國鄉鎮機構改革的焦點與對策研究
233. 論我國村級管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234. 淺議行政聽證制度的發展與改革
235. 轉型時期中國城市社區治理模式理論探討
236. 論社會轉型的挑戰與我國行政協調機制的變革
237. 當前我國行政機制的生態平衡分析
238. 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行政管理理念創新探析
239. 社會轉型期公共危機管理對策思考
240. 科學發展觀與政府管理創新探討
241. 論政府管理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定位
242. 論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243. 拯救「志願失靈」
244. 培育志願精神,奠定公共事業組織發展基礎
245. 牽手合作,共建和諧——市場經濟添加下准公共產品與服務的提供
246. 優化制度環境,發展公共事業
247. 公共責任監督機制研究
248. 事業單位體制改革
249. 事業單位民主管理研究
250. 社會團體治理結構研究
251. 社會轉型期公共危機管理對策思考
252. 科學發展觀與政府管理創新探討
253. 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行政管理理念創新探析
254. 政府行政效率與行政成本分析研究
255. 公共決策中的效率與公平問題研究
256. 論我國公共權力的監督與制約
257. 執政能力建設與提高行政效率探討
258. 政府公關對搞好政民關系的意義探討
259. 公共事業民營化問題研究
260. 中國公共組織人力資源開發問題探討
261.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特色與發展
262. 國家公務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初探
263. 公務員聘用制度研究
264. 建立健全公務員培訓機制初探
265. 國家公務員制度考核研究
266. 強化公務員績效考評的思考
267. 論國家公務員的激勵機制
268. 以人為本在國家公務員管理中的作用
269. 論公共部門內部治理中的公平問題
270. 行政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的思考
271. 中國的公民社會建設問題探討
272. 論社會轉型的挑戰與我國行政協調機制的變革
273. 當前我國行政機制的生態平衡分析
274. 以企業精神打造公共事業組織
275. 試論農村合作醫療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276. 提高企業培訓有效性的對策分析
277. 管理者開展有效溝通的路徑研究
278. 人力資源的戰略與規劃關系分析
279. 淺談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有效激勵
280. 民營企業中的人力資源管理
281. 人力資源之招聘分析
282. 現代企業績效考核低效之成因分析
283. 論人力資源的柔性化趨勢
284. 提高員工忠誠度的對策研究
③ 財政學畢業論文題目想不出來,有去年畢業的師兄師姐嗎
1 促進我國創業板市場發展的財政政策研究 2 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財政政策研究 3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選擇
4 積極財政政策下地方政府債務的風險與化解 5 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合問題研究 6 促進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財稅政策選擇 7 當前我國財政政策實施效果及對策建議 8 公共物品市場化提供問題探討 9 論我國公共物品供給方式的改革 10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制度創新研究
11 我國公共物品供給的城鄉差異及統籌發展研究 12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公共財政制度淺析 13 淺析政府公共服務的績效評價問題
14 公共服務均等化與財政轉移支付結構的調整 15 我國農村基礎設施供給效率問題探討 16 我國公用事業財政補貼改革研究 17 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的財政思考 18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與地方財政風險防範研究 19 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國際比較及啟示 20 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及對策分析
21 轉變地方政府職能提高地方財政效率研究 22 後農業稅時代農民的增收問題研究 23
減少農村貧困對策研究
24 農村綜合改革與財政關系問題研究 25 構建我國新型農村公共財政體制的思考 26 完善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問題探討 27 不發達地區農村反貧困的財政政策選擇 28 關於土地財政問題的研究 29 關於民生財政的探討
30 論公共財政與民生財政的關系
31 我國公共財政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途徑 32 論我國財政公共選擇與決策制度的完善 33 論我國財政的民主化與法制化建設 34 社會保障稅費改革研究 35 關於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的研究 36 我國教育支出效率探討
37 我國財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38 提高我國行政管理支出效率的思考 39 我國高等教育經費投入機制研究 40 財政支農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與改進
41 我國行政管理支出增長的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 42 國債適度規模及風險探討 43 我國城市低保制度建設分析 44 我國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研究 45 社會保障基金運營風險防範的思考 46 論我國復式預算改革中存在問題 47 完善部門預算編制的思考 48
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初探
④ 行政管理專業的論文怎麼寫
行政管理專業畢業論文 論文題目: 論文題目:淺談鄉鎮行政管理 姓 學 學 名: 號: 校: 導教師: 指 導教師: - - -1- 目 錄 摘要………………………………………………………………………………… (1) 淺談鄉鎮行政管理………………………………………………………(1) 一、鄉鎮行政管理體的背景………………………………………………(2) (一)農村稅費改革…………………………………………………………(2)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 二、鄉鎮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弊端…………………………………………(2) (一)職能界定不夠明晰……………………………………………………(3) (二)法定職權缺失…………………………………………………………(3) (三)職能行使偏差…………………………………………………………(4) (四)公共產品供給短缺……………………………………………………(4) (五)財政危機的普遍性和嚴重性…………………………………………(5) 三、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具體措施…………………………………………(7) (一) 更新鄉鎮政府管理理念……………………………………………(7) (二)規范鄉鎮政府的職責…………………………………………………(7) (三)整合鄉鎮范圍內的公共資源…………………………………………(7) (四)合理劃分鄉鎮政府事權………………………………………………(8) (五)理順鄉鎮財稅管理體制………………………………………………(8) (六)探索鄉鎮深化改革的目標……………………………………………(9) 參考文獻……………………………………………………………………………………(11) - - -2- 淺談鄉鎮行政管理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市場化,農村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農村農業 【摘要】 摘要】 稅全面取消,大量的農民工進城務工,使得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發生了深刻變 化,作為我國最基層的政權,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成功與否,關繫到我國新農 村建設能否取得最後的勝利。本文通過對我國鄉鎮行政體制改革進行分析,探索 鄉鎮深化改革的目標。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國當前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背景,接 著分析了現行體制存在的弊端, 然後縱觀我國鄉鎮行政管理體制的總體演變, 針對我國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出現的問題,總結出基本的經驗和教訓, 在此基 礎上文章提出了我國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 【關鍵詞】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關鍵詞】 鄉鎮政府是我國行政體制設置中最低層次的一級地方政權組織,與其它地方 政府相比,更多地行使管理基層地方公共事務的職能,但鄉鎮政府在我國整個行 政管理體制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它與廣大農民群眾有著廣泛、直接、密切的聯 系,因而,成為聯系和溝通群眾與國家政權機關的紐帶和橋梁。農業、農村和農民 問題,始終是關系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它對鄉鎮政府的行政能 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提高鄉鎮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 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便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和農民的「三農」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 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 村的偉大歷史任務,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為解決三農問題指明了方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綜合配套的系統工程, 需要各級政府的推動和支持。 作為我國最基層政權的鄉鎮政府無疑扮演著重要角 色,它身處新農村建設的第一線,它將是新農村建設中政府這一主體不可替代的 重要力量。 而目前黨和國家建設新農村的決策是在稅費改革取消農業稅後這一背 景下做出的,取消農業稅使鄉鎮政府財政更加困難,以致一些鄉鎮政府幾乎不能 正常運轉,作為一名鄉鎮工作者,對此深有體會。鄉鎮行政管理作為最基層的行 - - -1- 政管理,具有執行性、直接性和不完整性等特點。這些特點和我國實行市場經濟 體制的新形勢不太適應,暴露了當前鄉鎮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 在:職能界定不夠明晰;法定職權缺失;職能行使偏差;公共產品供給短缺;財 政危機的普遍性和嚴重性等等。 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比較復雜, 主要是傳統體制、 行政環境的影響和隊伍素質、法制建設的不適應等。 一、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背景 我國農業稅費的全面免除與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深入使得農村工作的內容發 生了很大變化,對鄉鎮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戰。 (一)農村稅費改革 新農村建設中鄉鎮行政管理創新研究改革的基本目的是減輕農民負擔, 農業 稅費取消以後, 鄉鎮政府從下鄉催收稅費這一項工作中得以解脫, 但由於舊體制、 機制的「慣性」作用,徹底暴露了農村許多深層次問題和矛盾。政府管理職能沒 有從根本上擺脫計劃經濟的影子, 政府無所不包, 無所不管; 鄉鎮機構設置龐雜, 權利重疊,職能交叉,辦事效率不高。隨之而來的是鄉鎮財政的短缺,鄉鎮債務 無力償還,農村公共設施建設資金匾乏。鄉鎮政府除了配合稅費改革的需要進行 鄉鎮綜合配套改革之外,必須應對處理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償還鄉鎮債務等一系 列問題。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獲得了巨大發展,農民的溫飽問題 已經基本解決,我國總體上已經進入到「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初 步具備了加大對農業和農村支持保護的條件和能力。但農村社會事業、精神文明 和民主政治建設等方面卻相對滯後,這已經明顯制約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 步,制約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因此黨中央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做出了建 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舉措。 鄉鎮政府系統有效的實質性改革將對統籌城 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前景產生重大影響,所以我們有必要在反思已有 實踐與理論的基礎上探討新時期鄉鎮政府改革的方向問題。 二、鄉鎮行政管理體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 - -2- 現行的鄉鎮行政管理體制為我國農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隨著我國 農村稅費改革以及新農村建設工程的實施, 我國現行鄉鎮行政管理也存在著許多 弊端,這些弊端嚴重的影響了我國鄉鎮職能的發展,阻礙了我國新農村建設工程 的實施。 (一)職能界定不夠明晰 《地方組織法》 規定,鄉鎮政府必須 「執行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 , 「辦理上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這種行政管理體制有其組織性強、政令 渠道暢通、 貫徹落實迅捷的優越性,但在實施管理過程中,由於以上法律對鄉鎮政 府的職能范圍只是原則規定,並未規定具體的職責范圍、內容和各級政府之間的 事權劃分,更未規定具體的職責許可權。而實際工作中,鄉鎮政府的工作千頭萬緒, 實施公共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多種多樣,上級政府均按「屬地管理、守土有責」 的原則要求鄉鎮政府抓好落實。有的工作要與上級部門相對應,「上面分系統, 下面當總統」 ,甚至可以說,只要有事發生,就有鄉鎮政府的責任,鄉鎮政府成了全 能的政府。 此外,縣級行政機關針對農村工作作出的有關決定或政策,變動較頻繁, 工作彈性大,加之縣級行政機關經常下派臨時性任務,使得鄉鎮政府的公共管理 職能具有很大的隨機性,造成不少鄉鎮政府職能失范,忙於應付。 (二)法定職權缺失 作為一級政權,鄉鎮的機構設置和法定職權應具備完整性和相應的自主性。 但鄉鎮政權在實際運作中,其很多職能部門都只是上級政府職能部門在鄉鎮設立 的派出機構。據不完全統計,各地、縣級業務部門設在鄉鎮的派出機構一般都在 20 個左右。這些權力性職能部門被從鄉鎮政府行政隸屬關系中分離出去,必然造 成鄉鎮政府職能被分解,擁有的行政權力和手段受到限制,在鄉鎮工作中造成部 門之間、部門與鄉鎮之間的不協調、不配合,導致鄉鎮政府難以統籌安排力量而 有效管理本鄉鎮的社會公共事務。同時,部門利益對鄉鎮的擴張還表現為上級主 管部門不顧鄉鎮實際情況,大量增加人員,導致鄉鎮冗員過多,負擔過重。 「條 這種 條掌權、鄉鎮協調」的體制,削弱了鄉鎮政府職能,導致其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水平 降低。 - - -3- (三)職能行使偏差 按照政府職能的要求,鄉鎮政府對鄉鎮經濟、教育、文化、衛生及各項社會 事業的發展,負有規劃、指導、協調、服務的責任,但目前我國鄉鎮政府還存在著 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管理方式,已經超出自身的職責范圍行事。有的鄉鎮政府幹預 過多,直接插手生產經營活動,用行政手段介入競爭性領域,同時,在日常具體工 作中,鄉鎮政府的主要精力用於應付「中心工作」,達標檢查驗收。鄉鎮幹部多數 給上級機關辦事,依靠上級的指標工作,用於農民所盼、社會所需的時間就少了, 未能履行好所應承擔的公共職責。 另外,按照法律規定,行政執法的主體是縣級以 上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鄉鎮政府不具有行政執法主體資格,但在涉及農稅征 收、征地拆遷、計劃生育、突出問題整治等方面,由於單純依靠上級政府職能部 門無力完成,於是上級黨委、政府便以文件或領導講話等形式,要求「鄉鎮黨政一 把手負總責」,並且實行「一票否決」制。在這種壓力下,鄉鎮政府為了完成上級 黨委和政府下達的任務指標,不惜使用不規范的公共權力手段,結果導致越權執 法、違法執法的現象發生,破壞干群關系,影響政府的形象和威信,降低政府的公 信力,出現鄉鎮政府「權力有限和責任無限」的現象。 (四)公共產品供給短缺 鄉鎮政府本是農村公共產品的主要供給者,這也是政府職能的重要體現,但 由於長期以來以農補工政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已使我國農村社會公共產品供給 嚴重不足。主要表現為: 1、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的需要。目前 全國有 261 個鄉鎮、5. 4 萬個村不通公路;在全國 104. 3 萬公里的砂石土路面 及無路面里程中,農村公路就有 92. 3 萬公里,占 88. 5%。很多地方農村公路睛 通雨阻,路況差,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困難,基本生存條件無法保障。 同時,農田水利 基礎設施老化失修,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減弱。過度砍伐和不合理的開采建設導致 水土流失,引發了許多泥石流、洪澇災害、農田被毀等問題。 2、公共衛生事業停滯不前。目前農村人均衛生事業費 12 元,僅為城市人均 衛生事業費的 27. 6%。這種狀況使得農村基本醫療條件嚴重落後,機構凋零,設 - - -4- 備陳舊,衛技人員短缺而且素質偏差,服務水平低下,鄉、村兩級衛生保健網幾乎 處於瓦解狀態,公共衛生和各項預防保健工作難以落實。特別是處於弱勢地位的 農民群體,過高的醫療費用,遠遠超出了他們的經濟承受力,不少農民 「因病致貧, 因病返貧」已成為突出的問題。 3、農村教育現狀不容樂觀。長期以來,農村基礎教育經費主要來自縣鄉財政 和農民集資,雖然近幾年來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試點以來,中央和省市加大了投 入,但仍然只佔很小比重。盡管在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試行「一費制」, 使當地農民的教育負擔有所減輕,但目前基礎教育費用較高,農民無法接受。 此外, 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令人擔憂,不少中小學的骨幹教師由於工資、住房等原因, 或離開教學崗位,或流向城市,師資隊伍難以保證,教育質量下降。 4、社會保障處於徘徊不前的境地。農村社會保障仍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 最薄弱的環節,盡管各級政府採取各種各樣的社會保障、 救濟制度等措施,如農村 低保、五保戶供養、教育救助、優撫安置等,但目前農村低保和醫療保險僅在一 些地方起步,只佔很小一部分的農村人口,農村社會保障的覆蓋面相對還很低,遠 遠解決不了農村現有的貧困狀況。 5、文化設施缺乏,文化科技「三下鄉」活動流於形式,沒有發揮其真正作用。 民間文化在低谷徘徊。 6、農村技術支持服務體系處於癱瘓狀態。農業推廣資金投入不足和推廣體 系不夠完善,嚴重製約著推廣力度。部分地方政府借機構改革「卸包袱」,使一些 地方的推廣服務部門被推向市場,有的甚至撤銷,造成人員離崗或流失,出現「線 斷、網破、人散」的局面。此外,基層推廣隊伍中整體知識水平低,現代農業新技 術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夠,影響了農業新技術、 新品種的推廣轉化,無法適應 當前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的需要。 (五)財政危機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鄉鎮政府的財政赤字和負債是全國性的普遍問題,在不發達地區尤其嚴重, 已經出現難以支撐政府機關有效運作的困境,有的地方已經影響到基層政權的穩 定。據統計,目前全國鄉鎮負債總額已達到 2000 億元。經濟落後,農民、農業、 - - -5- 農村「三農問題」突出,是造成鄉鎮政府負債的根本原因。 1、機構臃腫,人員膨脹。據 2004 年中國鄉鎮發展報告,全國鄉鎮機構平均超 編 2 至 3 倍,平均每個鄉鎮內設機構 16 個,其人員平均數 58 人,超過正常編制 2 至 3 倍,平均每個鄉鎮的下屬單位 18 個,其人員達到 290 餘人,超編嚴重,鄉鎮 「人 頭費」支出約占財政預算的 70—80%;再加上幾乎所有鄉鎮都有小汽車、電話費 等費用,導致非生產性支出大大超過財政支撐能力,一個鄉鎮每年僅用於公車的 費用都在 20—40 萬左右,機構設置過雜,人員過多,導致鄉鎮政府運行成本過高, 是造成鄉鎮財政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2、政府預算體系不健全,管理混亂。鄉鎮一級政府普遍缺乏預算意識,很多 鄉鎮的預算形同虛設,同時,政府運作的成本意識淡薄,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勵機制, 尤其在管理效率和效益上考慮較少。 不少鄉鎮不僅多個部門和領導有財務審批權, 而且有濫購、濫補、濫獎的現象,各種鄉鎮公務消費如迎來送往的接待費、通訊 費、交通費、幹部培訓等支出較高。加上有的鄉鎮幹部在追求個人利益過程中行 為的失范,勢必增大政府的管理成本,擠占鄉鎮財政的公共支出。 3、升級達標,透支建設。從 20 世紀 90 年代初以來,各級政府經常開展名目 繁多的達標升級活動,實行「上級下指標,鄉鎮出資金」的方式,且多數農業生產 性綜合項目實行資金「配盤制」,鄉鎮財政要承擔相當比重,在鄉鎮財力有限甚至 無力支付的情況下,只有「透支達標」或「透支配套」 。此外,有的地方領導者的 長官意志、主觀隨意性和行為的短期化等行為,加重了鄉鎮財政的負擔。 4、分稅不公,職責過重。1994 年實行分稅制以來,中央財權大幅提高,地方 財權大幅下降,中央和地方的財權、事權不對等。在地方財政構成中,省、市財政 所佔比重較大,基層財政所佔比重較小。 目前,我國縣鄉兩級財政收入只佔全國財 政總收入的 21%,而縣鄉財政供養人口卻佔全國財政供養人口的 71%。 地方的財政 能力減弱,但地方承擔的各種管理事務、 公共服務並沒有相應減少,許多本來應該 由中央、省市承擔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都由基層政府承擔了,而鄉鎮一級在財政分 成方面又處於最不利地位,難免造成鄉鎮財政困難。 另外,社會救濟是帶有收入分 配性質的職能,民兵訓練和優撫是為了增強國防,屬於全國性公共產品,本應該都 - - -6- 由中央政府承擔。作為鄉鎮一級的地方政府,要使他們在沒有或很小有轉移支付 的情況下,完全依靠自己的財力為農村提供良好的公共產品是根本做不到的。 三、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具體措施 作為我國的最基層政府—鄉鎮政府, 既承擔著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 任務,又承擔著建設新農村的各種任務。當前鄉鎮行政管理存在問題已經制約了 新農村建設,因此,進一步完善明確鄉鎮行政管理體制具有重要意義。 (一)更新鄉鎮政府管理理念 眾所周知,政府的合法性建立在兩個條件的基礎之上:一是政府決策必須體 現大多數人的意志;二是人民對政治權威的服從。 對政府合法性的深入理解,有助 於政府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政府管理理念,正確對待手中的公共權力,擺正自己 與公眾的關系,也有助於鄉鎮政府根據自身所處的行政生態環境出現的新變化, 將計劃經濟的管制型管理轉到適應市場經濟的服務型管理,由包攬一切的全能管 理轉變到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公共管理,由直接管理轉變到間接管理,確立現代 公共管理的思維模式和管理模式,從而最大限度地謀求社會公共利益。 (二)規范鄉鎮政府的職責 現階段,要加快有關鄉鎮政府職能法律規范的創制,規范鄉鎮政府的職能,為 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提供法律依據。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依法規范中央和地方 的職能和許可權,正確處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關系」 的要求,結合現有 《地方組織法》,盡快制定規范鄉鎮政府的職能、部門機構及管理活動的決策、 執行、監督等各環節的地方性法規及實施細則,使鄉鎮政府的職能轉變切實做到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法治的剛性手段來規范、界定鄉鎮政府的職能。 (三)整合鄉鎮范圍內的公共資源 鄉鎮政府公共管理要借鑒無縫隙政府的理念,克服各職能部門之間各自為政 的狀況,在確保鄉鎮政府職權完整性和 相應的自主性框架內對條塊體制進行改革,從體制上確保鄉鎮政府的統一性,解 決鄉鎮政府有責無權、責權分離、條塊不協調的問題,實現鄉鎮公共資源的整合。 對於「條塊」體制的改革要繼續實行以鄉鎮管理為主的體制,強化鄉鎮政府統一 - - -7- 管理本轄區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功能。縣級有關部門要進一步下放權力,所 有駐鄉鎮的機構在人、權、事上均按照鄉鎮管理,有關部門配合指導的原則進行 改革,「條條」管理權以業務管理為限。通過理順條塊關系,實現鄉鎮責權統一、 人權與事權一致,確保鄉鎮政府公共權力的完整統一。 (四)合理劃分鄉鎮政府事權 從我國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鄉鎮政府必須提供的公共產品和 服務主要包括公共安全產品、公共生活服務產品、公共生產服務產品、管理服務 產品和社會發展產品等。 據此,現階段鄉鎮政府應當承擔的主要職能是:直接提供 公共安全產品中的公共治安、防病減災、環境治理等,公共生活服務產品中的公 共衛生,公共生產服務產品中的水利設施、公共土地、科技信息服務等,以及公共 管理服務產品、 社會發展產品。 這些產品中有的是全國性或跨地域性的公共產品, 如防病減災、環境治理、水利設施、公共管理服務產品、社會發展產品等,中央、 省、市縣應通過專項轉移支付的政策作保障,委託鄉鎮提供,以確保提供的有效 性。其他產品則可由中央、省、縣政府及職能部門提供,或通過市場化、民營化 的形式提供。縣級以上政府應強化對農村公共產品的投入,切實解決公共服務的 城鄉失衡問題,彌補歷史的欠帳。 (五)理順鄉鎮財稅管理體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政府建立公共財政制度,按照一級政府設立一級財 政。作為鄉鎮一級的地方政府,必須建立健全獨立的鄉鎮一級財政。一要完善分 稅制。按照財權和事權相對稱的原則,進一步規范完善分稅制。應按照「分稅分 級」的原則,合理劃分五級財政之間的稅種、收入范圍和分成,讓鄉鎮財政能夠從 稅收中享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並適當擴大地方政府的稅權,以增強鄉鎮組織財政 收入的能力。二要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就目前我國農村的狀況來看,除了 少數發達地區的農村鄉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基層還主要是吃飯財政,如果 沒有上級的轉移支付,要依靠自己的財力為農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是根本做不 到的。 同時,現行財力格局決定了不同層級和地區間公共財政的支出能力,也決定 了現階段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支出主要應由中央財政和省一級財政承擔。 要通過 - - -8- 理順財稅管理體制,使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由以農民為主轉到以政府為主,縮小城 鄉差距,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三要調整預算編制方法,健全支出監控新機制。要實 行綜合的財政預算,把鄉鎮的各種收入統一納入財政管理,細化支出預算編制,強 化預算的約束力,提高預算的管理水平。 (六)探索鄉鎮深化改革的措施 強化管理,提高效率,把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提升服務水平作為鄉鎮機構改 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鄉鎮機構改革後,工作運轉機制需要重新確立,需要注重各部門的實用功能 和各角色的「獨立性」 ,從而強化鄉鎮政府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維護穩定的職 能,建立管理規范、高效運轉的新型運作機制。一是建立統一的科學民主決策機 制,進一步明確黨政職責。確定鄉鎮的最高決策機構是鄉鎮黨委會,鄉鎮所有的 重大事項均由鄉鎮黨委會決策,黨委書記在抓全面工作的基礎上,側重抓黨務、 計劃生育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鄉鎮長在主持鄉鎮政府全面工作的基礎上,側 重抓發展經濟、財源建設和社會服務工作。二是建立鄉鎮幹部新的工作責任制。 各崗位定職定責, 明確職權范圍, 明確工作任務, 做到事事有人干、 人人有事干, 每項工作明確第一責任人,體現責、權、利相一致的原則。三是建立重點工作目 標管理考核的激勵機制。年初,市裡確立十項重點工作分解到各鄉鎮,市委、市 政府與鄉鎮政府簽訂目標管理責任狀, 各鄉鎮又將其重點工作分解到了每一鄉鎮 幹部, 同時實行職責掛鉤的責任追究制度, 結合鄉鎮幹部的崗位職責和工作目標, 進行嚴格考核。建立正確的幹部導向機制,對業績突出的鄉鎮幹部給予表彰、獎 勵、提撥重用。從而使鄉鎮工作思路清晰、合力增強、效率提高,經濟和社會事 業得到全面發展。 深化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須遵循積極穩妥、循序漸進、務實管用的原 則,以有利於管理、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利於 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為根本目的,並結合自身實際來進行。根據上述原則和 目標,應從合理設置鄉鎮黨政機構、合理劃分鄉鎮行政職能、合理劃分鄉鎮行政 區劃、加強鄉鎮機構編制管理、整合鄉鎮行政資源、推行領導幹部「交叉任職」、 - - -9- 引入市場機制深化鄉鎮站所改革、建立健全科學民主的管理決策機制、壓縮鄉鎮 財政供養人員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人手,推進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新時期鄉 鎮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要著眼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形成有利於轉變 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機制。這是一項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 強的工作,必須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大膽創新,積極穩妥地推進。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鄉鎮政府既是 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又是新農建設政策的實施者,因此鄉鎮行政管理 也是一個較長時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相信未來的農村鄉鎮行政體制改 革必將進一步促進實現我國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實現。 - - - 10 -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寇鳳超. 深化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路與對策. 集團經濟研究, 2006, (8): 8. [2] 左 然. 鄉鎮行政管理體制需創新. 瞭望新聞周刊, 2006, (4): 64. [3]包宗順、徐志明.鄉鎮財政的困境與解困對策[J].農業經濟問題. 2006(9) [4]徐旭川.公共財政體制框架下的鄉鎮政府職能轉變[J].農村財政與財務. 2005(12)· [5]夏永祥、邵華.轉變鄉鎮政府職能與機構改革[J].農村經濟問題. 2006(8) [6]李燕華.我國鄉鎮政府負債的成因[J].統計與決策. 2007 - -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