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關於小提琴的論文題目
寫關於你最近練過的一首樂曲的演奏分析
2. 小提琴發音相關內容的論文該怎麼寫
小提琴是一件極富魅力的樂器,數百年來,世人無不驚嘆於它千變萬化的顏色和出神入化的表現力。發音在小提琴演奏藝術中,是很難控制好的,也是最有鍛煉價值的局部。演奏出漂亮純潔、動人心弦的聲音,是每一位小提琴演奏者必需重點鍛煉好的。漂亮純潔的發音,是提醒作曲家創作企圖,表達音樂情感必要的手腕之一。純潔漂亮的發音被以為是小提琴演奏藝術的靈魂,也是評價小提琴演奏者程度上下的重要規范。純潔漂亮的小提琴發音的好壞關鍵取決於三方面的要素:弓弦接觸點、弓速與弓壓。下面將從幾個方面分別對以上三要素加以剖析解釋。 一、弓弦接觸點 1,弓弦接觸點應用的根本准繩 在演奏強力度和高把位音區旋律及長音時,弓弦接觸點要靠近琴碼,同時揉弦請求密度快而大,也就是左手運指的反壓力的配合,發音才會純潔、亮堂,極具穿透才能。例如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中 譜例1 這個樂句是表現並描畫了一個喝醉酒的農民想跳舞又跳不成的形象,請求做到演奏的繁重,作曲家採用了烏克蘭民間歌曲特徵,影射俄國當時政治不穩定。像個醉漢,東倒西歪的形象。 該片段請求在G弦高把位上以f的力度演奏,此時弓弦接觸點必需靠近琴碼取得的音色才幹扎實、淳厚、豐滿。 在演奏強力度時。弓弦接觸點要在琴碼與指板的中間部位,假如需求可再向上挪動至琴碼。而遇到弱力度時。特別是請求在低把位演奏時,弓弦接觸點則耍靠近指板。要細分應用:可分至以四個接觸點,依據樂曲需求而用。例如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中 譜例2 這兩句似孩童般天真的問句請求以p的力度短的運弓,歌唱性的發音演奏,此時弓弦接觸點就要選擇略靠近指板的部位,這樣似孩童般天真、單純、充溢盼望的音色才幹表現出來。 2,弓弦接觸點的混合應用 我們在實踐演奏中,常常由於力度、把位、弓法變換頻繁,音型、節拍交替疾速以及情感的特殊表現的需求。使得上述准繩必需混合起來應用。例如《梁祝》中第1段 譜例3 此段為小快板,旋律生動,力度中強(mf),把位偏高,這里弓弦接觸點的選擇就不能依照根本准繩停止,而必需依據旋律的起伏做相應的橫移。也就是說,旋律開端處,接觸點應選擇在中間傾向琴碼的部位,當把位不時增高,弓子也要相應地向琴碼方向挪動,而當把位降低時,弓子則要向中間部位橫移。 在弓弦接觸點需求橫移變化的例子中,我們特別應該留意上下把位大跳的一類狀況。例如《金色的爐台》一曲中,開頭引子處。 譜例4 該段第一個B音和第二個B音的八度大跳要在同一條弦(G弦)上完成,這就請求弓弦接觸點必需相應做出改動,弓子在中間部位拉完第一個B音之後,要立刻橫移到琴碼左近。而在演奏接下去的GcBEG FE幾個音時,弓子又要從琴碼左近疾速向中間挪動,直到第一把位的B音再次呈現為止。在這里,假如處置不好弓弦接觸點的橫移問題,發音將會遭到很大的影響,很難表達出剛毅,豪邁地氣質。 我們在實踐演奏中,還會遇到一種狀況,那就是弓弦接觸點必需互相抵消著運用。例如《梁祝》中第16段 譜例5 此段為慢板,力度弱(p),心情是哀傷,傾吐的。若依照理論請求,演奏弱的旋律弓子應靠近指板。而演奏慢板旋律弓子則應該靠近琴碼,當這種矛盾產生時,我們只能選取第三種辦法,即弓子在琴碼和指板中間演奏。這個部位的發音很像單簧管的音色,十分合適表現本段的樂思。 3,弓弦接觸點在演奏雙音及和弦中的應用 演奏雙音及和弦時,弓弦接觸點的選用。准繩上講需求靠近琴碼,但在實踐應用中,仍要依據把位上下、力度變化、運弓快慢的不同而作出相應的調整。 演奏者在演奏雙音復調音樂時,常常只注重加大弓子壓力而無視了弓弦接觸點的科學選擇。那麼,終究如何科學選擇弓弦接觸點呢?我們要分明,雙音是在兩條弦演出奏。且兩個音的把位也常常有高有低,這就請求我們依據詳細狀況作出詳細的判別和剖析。例如貝利奧特《a www.bfblw.com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119小節 譜例6 該片段低聲部是空弦音G,高聲部即旋律聲部在D弦上。此時弓弦接觸點的選擇要分清主次。首先應該思索的是旋律聲部即D弦上旋律發音的需求,而弓子在G弦上拉奏的部位要服從於D弦,因而,在演奏這段雙音旋律時,弓子應該放在中間部位,並且要隨著把位的增高逐步向琴碼方向挪動。 與單、雙音的演奏相比。三音、四音和弦的演奏要復雜一些。首先來看一下時值較短的三音和弦。由於三個音分別在三條弦上,且音樂效果上請求三音同時奏響,而我們都曉得,靠近指板處弧度較小,因而,弓子應先選擇靠近指板處抓住三音後。疾速地向琴碼方向挪動,與此同時,還應留意弓子的壓力重心要放在中間音所在的弦上。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下較長時值的三音和弦,這類和弦在音樂效果上請求發出兩組雙音聲響,即低音與中音組,中音與高音組。演奏時應首先抓住低音與中音所在的兩弦所構成的第一平面,然後再疾速抓住中音與高音所在的兩弦構成的第二平面,留意,在由第一平面向第二平面的過度中,弓子要向琴碼方向橫移。例如《梁祝》中,第12段的第2小節 譜例7 弓子應先抓住D弦D音與A弦G音所在的第一平面,再抓住A弦G音與E弦c音所在的第二平面,在此過程中,弓子向琴碼方向橫移。 最後薦來看一下四音和弦。四音和弦的演奏在理論上,請求四音同時發聲,但從實踐動身,這簡直是不可能的,我們也只能是盡可能地貼近理論請求而已。它的詳細演奏辦法與三音和弦相似,值得強調的是,弓子壓力的重心要放在中間兩條弦上,在加大壓力的同時,接觸點也要由近指板處向琴碼處橫移。
3. 小提琴製作論文摘要怎麼寫
(1)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並擁有一次文獻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閱讀文獻的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因此,摘要是一種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
(2)用第三人稱.作為一種可閱讀和檢索的獨立使用的文體,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稱而不用 其他人稱來寫.有的摘要出現了"我們"、"作者"作為摘要陳述的主語,一般講,這會減弱摘要表述的客觀性,有時也會出現邏輯上講不通.
(3)排除在本學科領域方面已成為常識的或科普知識的內容.
(4)不得簡單地重復論文篇名中已經表述過的信息.
(5)要客觀如實地反映原文的內容,要著重反映論文的新內容和作者特別強調的觀點.
(6)要求結構嚴謹、語義確切、表述簡明、一般不分段落;切忌發空洞的評語,不作模稜 兩可的結論.
(7)要採用規范化的名詞術語.
(8)不使用圖、表或化學結構式,以及相鄰專業的讀者尚難於清楚理解的縮略語、簡稱、 代號.
(9)不得使用一次文獻中列出的章節號、圖、表號、公式號以及參考文獻號.
(10)要求使用法定計量單位以及正確地書寫規範字和標點符號.
(11)要求使用眾所周知的國家、機構、專用術語盡可能用簡稱或縮寫.
(12)長度要在雜志要求的下限與上限之間.
(本回答由學術堂整理提供)
4. 急求一篇小提琴欣賞論文 3000字以上!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1878年3月,柴科夫斯基客居在瑞士日內瓦湖畔時,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面寫成的僅有的這首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35),又稱《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它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與貝多芬的D大調、門德爾松的e小調、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這首小提琴協奏曲創作最初,柴科夫斯基原先是想題獻給當時在彼得堡音樂學院擔任小提琴演奏課教授的德國小提琴家奧爾(Leopold Auer,1845-1930),本來是希望由他在俄國首演的。但也象他的《第一鋼琴協奏曲》被尼古拉·魯賓斯坦拒斥的遭遇一樣,那位偉大的小提琴教授雖然高度評價這部作品的許多優點,同時又認為其中有許多地方不適合小提琴演奏,也有悖於弦樂器作品的形式,這部作品就這樣擱置將近三年。
一直到1881年12月04日,維也納小提琴家布羅德斯基(Adolf Brodsky,1851-1929)克服了這部作品的一些技術上的難度,由布羅德斯基與李斯特指揮的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合作首次演奏此曲,將它介紹給世人。不料作品公演後,惡評接踵而至;當時的一位維也納評論家攻擊道:「從某些圖畫中可以看到臭味,聽了柴科夫斯基的協奏曲後,才知道也有可以聽到臭味的音樂作品。」多麼怪誕的批評,多麼惡毒的攻擊!此後柴科夫斯此再度陷入低潮,然而布羅德斯基不為所屈、繼續在莫斯科和倫敦演奏此曲。他的堅忍不但贏得柴氏的感激,也使這首傑作得以獲得世人的接納。為此,柴科夫斯基便更改了這部作品的題獻,把它獻給了熱情介紹這部作品的布羅德斯基。
奧爾畢竟還是偉大的。他後來改變了態度,也贏得柴科夫斯基的諒解,在獨奏部分略作修正,而成為今天的標准版本。他不僅本人對這首協奏曲作過許多次光輝燦爛的演奏,還拿它來教他那些頗有出息的學生。其中就包括海菲茲。
這部作品中融入了俄羅斯民族積極向上、活潑進取的風格,也加進了作曲家本人多愁善感、浪漫多情的性格。作品完成於作曲家創作的晚期,是作曲家成熟時期的顛峰之作,被視為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代表作。對古典音樂了解不深的朋友,也可以把這部作品當作是研究柴科夫斯基音樂或浪漫主義時期音樂的入門之選。
由於這首樂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羅作曲的《西班牙交響曲》的激發而作的,所以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兩者之間有著共通的構想。這部小提琴協奏曲是一部歡快、活潑、充滿青春氣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現了俄羅斯人民的樂觀主義精神。這首樂曲當初相當不受世人歡迎,然而歷史最終證明這是一首絕無僅有的音樂傑作,在音樂舞台上久演不衰,成為許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西貝柳斯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不僅內容上是西貝柳斯作品中最深刻的,其技術上的要求也更符合現代樂迷的口味。無可爭辯地,海菲茲為此曲的演繹風格奠立了一個標准。海菲茲的風范及刺激無人可與之比肩,其精確無比的音準和雄渾的氣魄,加上冷峻而狂放的處理手法,西貝柳斯的特質發揮得沐漓盡致。
西貝柳斯的小協最早完成於1903年,作品幾經修改最終於1905年出版,同年在柏林首演,是西貝柳斯的早期作品,也在世界最偉大的小提琴音樂之列。作者十分熱愛芬蘭的自然景色和古代詩人荷馬的文學史詩,在這部協奏曲中,也自然而然地表露了這種感情。音樂主題熱情奔放,富有濃厚的芬蘭氣息。樂曲充分發揮了獨奏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現力,在樂隊部分的寫作上也發揮了交響特色。整個作品如一幅音畫,栩栩如生。
樂章賞析:
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全曲共分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D大調,4/4拍子,奏鳴曲形式。規模宏大的第一樂章表現了生活的樂趣。具有俄羅斯民間音樂的寬廣氣息和明朗悠揚的詩意。在樂隊低沉的合奏聲中,逐漸由低至高烘托出樂章的主題部分,小提琴獨奏部分時而歡快明朗,時而充滿柔情,時而高昂激揚,樂曲行至中部,重復第一樂章的主題,直至第一部分高潮,引出一段優美動聽且對演奏技術要求極高的小提琴獨奏,最後以一陣氣勢如虹的合奏結束了本樂章。主部主題具有動人的歌唱性,體現了俄羅斯歌曲寬廣動人的氣息,彷彿在歌唱青春、生命和大自然。
第二樂章,短歌,行板,g小調,3/4拍,三段體。本樂章著重表現小提琴的獨奏技巧,其沉思般的抒情,被稱為「小抒情曲」。主要旋律輕柔,和諧,彷彿情人間的纏綿悱惻,真摯動人,略帶傷感。彷彿從遠處傳來一陣悠揚的歌聲,使人嗅到了大自然清新的氣息。
第三樂章,終曲,活潑的快板,D大調,2/4拍子,迴旋奏鳴曲形式。主題令人有俄國風激烈地敲擊之感,是屬於俄國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種。以很強的節奏,快活地進行,宛如一幅人民歡慶節日的圖畫。時有激動人心的小高潮出現,整個樂章布局錯落有制,時起時落,最後以一段磅礴的協奏結束本樂章。
西貝柳斯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全曲也分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d小調,2/2拍子。整個樂章如一幅風景畫,展現幽暗的芬蘭北部海濱,海浪不停地拍打著海岸,暮色降臨,岸邊燃起堆堆篝火,游吟詩人的歌聲在空中回盪著。
第二樂章, 很慢的柔板,降B大調,4/4 拍子,浪漫曲。音樂略帶憂郁神秘的色彩,象是作者在緬懷童年往事, 在曠野、在海邊的巨石上獨自演奏心愛的小提琴,與大自然交流著感情。
第三樂章,不太快的快板,D大調,3/4拍子,迴旋曲。這一樂章充滿了不盡的活力,作曲手法華麗多彩,樂章的主題被稱為「北極熊的波蘭舞曲」。小提琴獨奏旋律如火箭般一次次射向夜晚的天空,激烈時火花迸射,形成無窮的變化,整個樂章高潮迭出,五彩繽紛。
莫扎特第4,第5小提琴協奏曲
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分析
綜述
協奏曲體裁早在巴洛克時期就已存在,稱為「大協奏曲」,即樂隊一小部分樂器和其他樂器的競奏。小提琴協奏曲體裁是義大利小提琴家兼作曲家維瓦爾第創造的,實際上是一種小型的弦樂隊作品,小提琴聲部也沒有什麼獨立的意義,只是在樂隊全奏間起連接作用的一個環節而已。
從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隨著交響曲的迅速發展和小提琴演奏技術的不斷改進,器樂協奏曲也有很大的變化:它的內容更深化,樂隊色彩更豐富,獨奏聲部也更富於個性——就這樣,逐漸形成了一種古典協奏曲的形式。莫扎特最後確立了古典協奏曲的范型:採用三個樂章,即快—慢—快的對比形式,第一樂章採用兩個主題對置和發展為基礎的奏鳴曲式,在尾聲前要有一段獨奏樂器的即興華彩。莫扎特的協奏曲第一樂章一般都還有兩個呈示部,第一個先由樂隊陳述樂章的基本主題素材,第二個才是獨奏樂器聲部的呈示。他特別強調獨奏聲部的作用,廣為發展獨奏樂器的技巧性表現,他使獨奏樂器同樂隊處於平等的地位,獨奏聲部甚至常常迫使樂隊只起一種伴奏的作用,但從不「遮住」樂隊。莫扎特還在樂隊中添置管樂,增加了演奏的力度和色彩變化。
但莫扎特對協奏曲這種體裁的看法還有局限性,他認為協奏曲只為悅人耳目,演奏起來「不應該太難,當然也不是太過容易」,因為要使「音樂行家和音樂愛好者同樣都能接受」。因此,在莫扎特的小提琴協奏曲中,不可能找到戲劇性的沖突和強烈的激情,它同貝多芬那種緊張的交響性結構相去甚遠。這里,還只是小提琴的輝煌技巧同義大利式甜蜜如歌的音響的結晶。
莫扎特的小提琴協奏曲共有六首,都同他在薩爾茨堡當宮廷小提琴師的演奏活動直接相關,前五首都是在1775年的幾個月內寫成,當時他年僅十九歲。從這些協奏曲中,可以明顯看出他對小提琴技術的掌握在不斷純熟,對自己的演奏有著越來越嚴肅的要求。他的後四首小提琴協奏曲如今廣為聞名,確實達到了「音樂行家和音樂愛好者同樣都能接受」的程度。
莫扎特: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No.4,K.218
作品分析
第一樂章:快板,D大調,4/4拍子,變奏曲式
這首協奏曲的樂隊伴奏十分簡潔,與其說樂隊在同獨奏小提琴對答,倒不如說它只是為獨奏聲部伴奏。這首協奏曲向前走出新的一步,表現在作者大力擴展獨奏小提琴的聲部,使它具有輝煌技巧的特性。協奏曲的第一樂章從一個有力的號召式主題開始,它帶有軍號合奏的特點,在莫扎特那個時代,這樣的合奏往往就被稱為「軍隊」的主題,它那典雅的附點節奏,在莫扎特的其他協奏曲中也可以看到。
樂章用變奏曲式寫成,它的最大的特點就在於擁有大量繁復的輝煌樂句。一般認為這首協奏曲的技巧方面要比音樂本身更占上風。當然,這里的技巧並非盲目的濫用,相反,它成為一種源源湧出的動力,使整個音樂的發展生動而自然。
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A大調,3/4拍子,三部曲式加變奏
在這個樂章中,獨奏小提琴最明顯地起著主導的作用。同他的《第三小提琴協奏曲》慢板樂章不一樣,這里已經完全不是獨奏小提琴同伴奏樂隊的「對話」,而是獨奏小提琴在樂隊的背景之上真正的「獨白」。這純粹是莫扎特的真情流露。
第三樂章:優雅的行板—快板,但不太快,D大調,2/4拍子,迴旋曲式
在這一樂章中,到處可以看到由一些好像偶然閃現的重音、裝飾音、間奏和故意倒樁的樂句組成的五光十色的舞曲旋律。迴旋曲的基本主題輕盈秀麗,第二主題(03段00分29秒)十分活躍,帶有尖刻明快的三連音節奏型,接近於吉格舞曲風格,它同前一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兩個主題結伴在樂章前後兩段各出現兩次,而把樂章的第三主題(03段03分25秒)夾在當中,因此這一迴旋曲樂章的結構,是A+B+A+B+C+A+B+A+B。
樂章的第三主題具有十足的民間舞曲特性:旋律在一個持續低音(空弦)的背景上盤旋著,這長持續音完全是在模仿十八世紀一種叫做風笛的民間樂器的音響效果。模仿風笛的音響是十七、十八世紀法國小提琴家愛用的手法之一,他們往往喜歡運用到他們的奏鳴曲中去,莫扎特很可能是從他們的奏鳴曲中引用出這種手法的。
莫扎特:A大調小提琴協奏曲No.5,K.219
作品介紹
第一樂章:開朗的快板,A大調,4/4拍子,奏鳴曲式
《第五協奏曲》以其結構之獨特而為人們所熟知。首先,它的第一樂章同一般的奏鳴曲形式快板樂章就很不一樣。樂章開始時樂隊全奏的一個強力和弦,好像是給音樂的第一次推動,在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勻整地簌簌作響的顫音進行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以明確而強烈的音響帶出引子的主題,它的進行僅是暗含著樂章第一主題的胚胎。這個引子主題不知不覺地暫時先轉到後面典雅而戲謔的第二主題(04段00分38秒)上去。
但是,樂隊的引子突然給一個「詩意的插話」所打斷,這是獨奏小提琴的詠唱,它那富於表情的旋律帶有宣敘調的特點,第一和第二小提琴用精緻的伴奏音型伴隨著它——這是柔板的一段穿插。只是在一個全體長休止後,獨奏小提琴才奏出這一樂章熱情充沛、堅定有力的第一主題(04段02分18秒),樂章的本身也只是從現在才正式開始。
這個樂章在主題素材的緊張發展和配器的光輝效果等方面,都預示了這首協奏曲的技藝高超的規模,但是莫扎特在這里還只是停留在「媚情」的風格,其音樂所特具的「輕快」的特點、清澈的筆法和管弦樂色彩的選擇都說明了這一點。
第二樂章:柔板,2/4拍子,D大調
第二樂章的緊張情緒和豐富的感情,比前幾首協奏曲的慢板樂章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一柔板樂章中,莫扎特以富有深度和力量的器樂旋律表達了精細而多樣的內心活動。這是在莫扎特時代的人們對生活的熱情和渴望的一種表現。
第三樂章:迴旋曲—小步舞曲速度—快板,A大調,3/4拍子,迴旋曲式
該樂章的主題由獨奏小提琴奏出,這是一個典雅而柔弱的旋律,帶有故作風雅和忸怩作態的情調,這是帶假頭發和穿箍骨裙的那個時代所特有的。這個舞蹈性主題每一次新的呈現,都裝飾著最精緻的旋律花紋——那些時而在樂隊、時而在獨奏小提琴上出現的新而又新的各種音樂動機豐富了主題的發展。突然,一個快速的間奏——兩拍子的節奏在a小調上,象踩著拍子那樣富有熱情的民間舞曲(06段03分31秒)——打斷了原來主題的進行,前面那故作風雅的情調連一點痕跡也沒有了。現在,小提琴好像從伴舞樂師手裡轉給民間即興演奏能手,音樂也從貴族的小沙龍轉到了大庭廣眾的自由天地中去。
這一插段是根據十八世紀流行的所謂「土耳其音樂」的風格寫成的,它描繪的民間生活畫面,也是莫扎特在歌劇和舞劇中作出不少貢獻的那種異國情調的音樂範例之一。但是,這里的所謂東方色彩並不是程式化的,也就是說並不僅僅在於採用那些「喧鬧」的打擊樂器。據某些匈牙利音樂學家說,由五個獨立旋律組成的這段間奏,有些是莫扎特從他的舞劇音樂本身引用過來的,而其中的主要主題,卻是匈牙利城市盛行的舞蹈音樂最早的記錄之一。
民間的舞蹈場面突然也被打斷了,現在又是小步舞曲的主題出現,它把聽者又帶回到「洛可可」風格的那種嫵媚的環境中來。
5. 畢業論文怎麼寫關於小提琴和鋼琴結合的
關於小提琴和鋼琴結合的我剛好有你要的,現成的,。拿去參考,是姐姐自己的
6. 急求音樂方面畢業論文.!!!
有關吉他的起源及發展簡史,我個人認為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八個階段:
1、有根據的吉他的遠祖應該是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門遺址上的「赫梯吉他」。這是考古學家找到的最古老的類似現代吉他(一樣具有內彎的琴體)的樂器,是。8字型內彎的琴體決定了吉他屬樂器特有的聲音共鳴和樂器特點,這也成為吉他與其它彈撥樂器所不同(如琴體是半梨形的魯特屬樂器)的最顯著特點。
2、吉他一詞最早出現為西班牙文吉他(Guitarra)一詞,最早出現在十三世紀的西班牙。當時,已經出現「摩爾吉他」和「拉丁吉他」。西班牙語吉他(Guitarra)是由波斯語逐漸演化成的, 其中摩爾吉他琴體為橢圓形背部鼓起,使用金屬弦,演奏風格比較粗獷;拉丁吉他琴體為與現代吉他類似的8字型平底結構,使用羊腸弦,風格典雅。如圖:
摩爾吉他 拉丁吉他
3、吉他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鼎盛時期是文藝復興時期。四對復弦的吉他演奏高峰的出現是吉他進入第一個鼎盛時期的標志。
(1)文藝復興是14世紀至16世紀在歐洲興起的一個思想文化運動,進而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現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
(2)文藝復興發端於14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一詞就源於義大利語Rinascimento,意為再生或復興),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16世紀達到鼎盛。1550年,瓦薩里在其《藝苑名人傳》中,正式使用它作為新文化的名稱。此詞經法語轉寫為Renaissance,17世紀後為歐洲各國通用。19世紀,西方史學界進一步把它作為14至16世紀西歐文化的總稱。西方史學界曾認為它是古希臘、羅馬帝國文化藝術的復興。
3、十六世紀(1500年-1600年)四對復弦的吉他和它的近親──用手指彈奏的比維拉琴,在演奏與創作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吉他和比維拉琴不僅深受廣大歐洲民眾喜愛,而且還常常成為宮廷樂器。當時的吉他、比維拉大師有米蘭(Luis milan)、納樂瓦埃斯(Luys de Narvaez)、穆達拉(Alonso mudarra),以及十七世紀時五組復弦的巴洛克吉他時代大師桑斯(Gaspar Sanz)、科爾貝塔(Cor betta)、維賽(Vi see)等。他們的許多作品現在仍是現代古典吉他作品寶庫中的不朽財富。當時吉他、比維拉琴等樂器所使用的記譜方法還不是現在的五線譜,而是用橫線來代表各弦,用數字或字母表示音位和指法,與現在民謠吉他中使用的六線譜類似的圖示記譜法。如圖:
四弦復弦吉他 (比維拉)
當時十分興盛的樂器還有被認為是吉他同宗的魯特琴(Lute)。魯特琴前身是阿拉伯的烏德琴(UD的原意是木頭)。當時著名的魯特琴大師道蘭(Dowland)和魏斯(Weiss)等人的作品經後人改編,在今天的古典吉他曲目中也佔有重要的位置。偉大的巴洛克音樂集大成者巴赫所創作的不朽作品中如大提琴、小提琴組曲、奏鳴曲的吉他改編曲,在古典吉他曲目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盡管有學者對巴赫有沒有創作過魯特作品提出疑問,但他所傳世的四首魯特琴組曲和少量魯特作品,首首都具有不朽的價值。巴洛克時期的其他一些作曲家如維瓦爾弟的魯特琴、曼陀林協奏曲,和D.斯卡拉第的古鋼琴奏鳴曲的吉他改編曲都在古典吉他曲中佔有重要位置。
4、吉他發展史上的的黃金時代出現在十八世紀後期。六弦吉他的出現,標志著吉他的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代的到來。當時魯特琴和比維拉琴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五對復弦和其後出現的六對復弦的吉他也漸漸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使命。1800年前後,全新的六根單弦的吉他以其清晰的和聲及調弦方便等優點很快得到了幾乎全歐洲的青睞
五對復弦吉他 六對復弦吉他
六根單弦吉他
5、有「吉他音樂的貝多芬」之稱的索爾的出現,標志著六弦吉他發展到了顛峰。十九世紀初,活躍在當時古典吉他音樂中心巴黎、維也納、倫敦的最著名的古典吉他大師有索爾(Sor),阿瓜多(Aguado),朱利亞尼(Giuliani),卡魯里(Carulli),和卡爾卡西(Carcassi)。其中索爾和朱利亞尼除了是古典吉他大師外還是出色的音樂家,他們以傑出的才華為六弦古典吉他創作了包括協奏曲在內的第一批大型曲目,為六弦古典吉他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索爾,他在創作上承襲海頓、莫扎特的古典音樂傳統,除寫作歌劇、舞劇音樂外,還為古典吉他創作了包括系統的練習曲、教程在內的大量優秀作品,被音樂評論家稱為「吉他音樂的貝多芬」。阿瓜多、卡魯里、卡爾卡西的重要作品和他們所作的大量練習曲與吉他教程至今仍是古典吉他中的經典。
在十九世紀還有不少音樂家喜愛並演奏古典吉他,如舒伯特、韋伯和柏遼茲,小提琴魔王帕格尼尼不但擅長演奏吉他,而且還曾放棄提琴演奏,獻身於吉他達三年之久,為吉他寫下了大量作品。
十九世紀後期著名的吉他音有樂家科斯特(Coste)、默茨(mertz)、卡諾(Cano)、雷岡第(Regondi)等,他們為吉他創作的很多優秀作品都成為了十九世紀古典吉他音樂的經典。
6、十九世紀中葉,由於鋼琴和提琴樂器出現了一批名震青史的演奏大師,吉他逐漸受到冷落,進入歷史上第一個低潮。在鋼琴、管弦樂、歌劇音樂發展的巨大沖擊下,吉他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後漸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演奏與創作一度處於低潮,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末吉他才再度復興。
7、泰雷加的《大霍塔舞曲》的創作成功,標志著古典吉他發展的再度復興。古典吉他在十九世紀末再度復興的生命力是在西班牙獲得的。吉他能在二十世紀蓬勃發展並達到前所未有的輝煌,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近代吉他之父」泰雷加對吉他從製做、樂器性能、演奏技術直至曲目等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和革新。泰雷加和他的老師阿爾卡斯一直致力於與吉他製作家托雷斯(Torres)合作,並最終生產出了琴體擴大、音量增大、樂器性能明顯改善的現代古典吉他。畢業於馬德里音樂學院和聲與作曲專業,並且是位出色鋼琴家的泰雷加盡管公開演出不多,但一生潛心研究吉他,創立了全新的演奏方法,創作了大量糸統和科學的練習曲與出色發揮吉他樂器性能的不朽名曲,其中,《大霍塔舞曲》被廣泛流傳,為復興古典吉他作出重要貢獻。除此之外,他還選擇改編了許多適合吉他演奏的古典音樂名曲,以擴大古典吉他的目曲范圍。由於泰雷加的傑出貢獻以及他的學生、後繼者柳貝特(Llobet)、普霍爾(Pujol)等人的不懈努力,終於使古典吉他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重新獲得了新的生命,為二十世紀古典吉他的輝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托雷斯(Torres)古典吉他 二十世紀古典吉他
8、塞戈維亞時代的到來,標志著古典吉他的輝煌
二十世紀古典吉他強大的生命力是由偉大的吉他大師--塞戈維亞(&127;Andre Seqovia 1893-1987),以其近七十年的演奏和探索一步步推向高潮的。塞戈維亞以他超凡的天才、堅定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使吉他最終擺脫了淪為酒店、咖啡館民間樂器的命運,使古典吉他作為音樂會獨奏樂器的魅力被音樂界與世人所公認,最終使吉他克服了種種偏見,成為了和鋼琴、小提琴一樣被人們廣泛喜愛的高雅樂器。
塞戈維亞遍及世界各地的頻繁演出不但使全世界了解了古典吉他,使吉他在全世界流行開來,還吸引了許多專業作曲家為吉他寫下了大量高水平的音樂作品。這些作曲家中最著名的如:為吉他寫下《五首前奏曲》與《十二首高級練習曲》的巴西作曲家維拉-羅伯斯(Villa-Lobos),《阿蘭胡埃斯》吉他協奏曲的作者羅德里戈(Rodrigo)等。塞戈維亞還為吉他改編了大量著名音樂作品,如巴赫的無伴奏小提琴作品《恰空》等,大大豐富了古典吉他的曲目,最終使古典吉他的曲目在二十世紀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達到和其他重要樂器一樣的水平。
在上世紀初幾乎沒有一個音樂學院開設吉他專業,塞戈維亞不但積極從事教學工作,培養了大批年青的吉他演奏家,他還積極呼籲世界各大音樂學院開設吉他專業,並鼓勵他的學生們從事教學工作,至此,目前世界著名的音樂院校不僅開設了古典吉他專業,而且把其列為重要的學科加以建設。這是塞戈維亞對古典吉他的又一巨大貢獻。現在活躍在世界各地音樂舞台上的無數優秀的吉他演奏家,都曾直接或間接地受過塞戈維亞的教誨或影響的。雖然大師已經離開了人世,但是每當我們演奏起古典吉他、或是學習古典吉他、或是觀賞古典吉他演奏、聆聽古典吉他音樂,甚至僅僅是談論起古典吉他時,我們實際上都是走在大師以畢生的功績鋪就的寬闊大道上和不朽的光輝中,盡管我們末必能時刻意識到這一點。
對二十世紀吉他音樂產生重大影響的其他音樂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巴拉圭吉他奇才巴利奧斯(Agustin Barrios Mangore 1885-1944)。這位具有印第安血統的巴利奧斯自稱為「吉他中的帕格尼尼」而且毫不為過,他除了是位出色的吉他演奏家和作曲家外,還是位哲學家、畫家、宗教學者和詩人,除了在世界各地成功地巡迴演出外,他還是第一個為古典吉他錄音的演奏家。巴利奧斯出色的藝術才華在二十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並末得到世人的公認,在上世紀後期,巴利奧斯以多種風格創作的大量豐富多彩的吉他曲逐漸被發掘出來,並成為了古典吉他音樂作品中最重要和最受人喜愛的曲目之一
7. 請問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的畢業論文怎麼寫
前言
論點
結論
話題小點好寫一點
比如左手技巧
右手技巧
呼吸
換把
之類的吧祝你好運
8. 大學音樂鑒賞論文英文版,交響樂,管弦樂,小提琴、琵琶等等都行。字數越多越好
你好!
到維(防審核)基網路英文版上搜那些比較有名的樂曲然後湊下應該就可以了。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9. 誰能提供幾個音樂專業方向畢業論文題目
1. 試論莫扎特《g 小調弦樂五重奏》第一樂章中對中提琴地位與作用的提升
2. 優雅的男高音——論大提琴在樂隊中的作用
3. 大提琴演奏中國民族音樂的幾點探索
4. 大提琴演奏發音問題探討
5. 論二胡演奏的內心感覺與藝術修養的提高
6. 古箏演奏與心理音色
7. 淺談想像力與心理調控力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8. 長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分析與實踐
9. 關於借鑒西方作品分析法分析傳統古琴曲的幾點思考
10. 小議視唱練耳在樂器演奏中的重要性
11. 談兒童學習樂器演奏的意義
12. 探析銅管樂器演奏的音準問題
13. 淺談中小學銅管樂隊的訓練
14. 如何組織開展中小學小樂隊的活動
15. (某器樂)演奏中的准確讀譜與正確理解
16. 論(某器樂)作品的音樂風格與演奏
17. (某器樂)演奏右手技術問題之我見
18. 如何處理好(某器樂)教學中音樂表現與彈奏技術的關系
19. 淺談(某器樂)考試、比賽前的心理的准備
20. 《二泉映月》的創作分析與演奏實踐
21. 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與現狀之研究
22. 論楊琴演奏的思維
23. 淺析關於(某器樂)演奏的發音問題
24. 如何演奏好《莫扎特C大調長笛與豎琴協奏曲》K299
25.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26. 淺析現代楊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現力
27. 簡述薩克斯的氣息
28. 淺談琵琶演奏與教學心得
29. 論揚琴演奏中手臂運動與力度控制
30. 少年兒童古箏考級教學淺談
31. 長笛演奏中的呼吸氣息運用
32. 淺析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願》
33. 女子十二樂坊現象分析
鋼琴
1. 怎樣提高鋼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2. 論鋼琴演奏情和理的統一
3. 臨場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4. 淺談鋼琴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演奏能力
5. 論鋼琴演奏藝術中的想像力
6. 淺談鋼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7. 淺談中國風格鋼琴作品的演奏
8. 試論鋼琴表演藝術中的共性與個性關系
9. 試論鋼琴表演藝術中的二度創作與實踐
10. 論鋼琴教育的教學原則與方法
11. 論鋼琴教師的職業素養
12. 即興伴奏與音樂表現
13. 論鋼琴演奏中音樂表現與彈奏技術的關系
14. 論鋼琴踏板的重要性及運用
15. 試論兒童鋼琴教學的特殊性
16. 論鋼琴教學中弱指的訓練
17. 論鋼琴演奏中的放鬆問題
18. 論巴赫鋼琴作品的演奏風格
19. 論鋼琴的指法藝術
20. 對鋼琴演奏心理問題的研究
聲樂
1. 當前適應中小學音樂新課程的高師聲樂教學改革芻論
2. 民族聲樂演唱中字正腔圓探究
3. 舒伯特藝術歌曲的演唱風格
4. 透過聲樂套曲《冬之旅》淺談舒伯特藝術歌曲的演唱
5. 演唱中國作品的發聲與吐字
6. 歌唱心理素質在演唱中的影響
7. 花腔技巧在古典歌劇演唱中的運用與表現
8. 論趙元任聲樂作品的民族性與演唱表達
9. 淺析黃自藝術歌曲的音樂特徵與演唱表達
10. 試論多媒體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11. 釋析巴羅克(古典/浪漫)時期聲樂作品的風格特徵
12. 試論聲樂教育的評價體系
13. 怎樣運用歌聲傳達情感
14. 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15. 歌唱藝術中的情感體驗與表現
16. 論學校聲樂人才培養方案如何適應社會要求
17. 中國古代聲樂美學發展初探
18. 童聲訓練的原則與方法
19. 高師音樂專業聲樂課改革之我見
20. 聲樂教學中應注意民族問題
21. 歌唱心理調控在人聲訓練中的作用
22. 民族聲樂歌唱方法探析
23. 通俗演唱方法探析
舞蹈
1. 淺談舞蹈教學中表演意識的培養和訓練
2. 論舞蹈的教育功能
3. 淺談音樂與舞蹈的關系
4. 文化對舞者的重要性——淺談舞蹈理論對舞蹈實踐的指導作用
5. 兒童舞蹈教學中的寓教於樂原則
6. 舞蹈對幼兒成長的作用
7. 論舞蹈教育與素質教育
8. 中小學音樂舞蹈教育的現狀及創新發展探討
9. 論普及性舞蹈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10. 論節奏在民間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11. 加強高師民間舞教學中「民俗」的滲透
12. 論中小學舞蹈教育
13. 淺談中小學舞蹈課程設置
14. 淺談幼兒師范學校的舞蹈教學
15. 談兒童舞蹈教學的製作
16. 淺談中國民間舞的表演
17. 「鼓」在民間舞中的運用和發展
18. 「道具」在中國民間舞教學與創作中的運用和發展
19. 論舞蹈作品與社會生活
20. 淺談舞蹈表演形式的創新
21. 淺析現代舞動作的發展
22. 淺談中國古典舞對戲曲舞蹈的借鑒
23. 新時期大學生校園舞蹈教育的思考
24. 淺談中等師范學校的民間舞教學
25. 淺談地域文化對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影響
音樂教育
1.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高師音樂教育
2. 從普通高校學生音樂素質教育現狀所引發的思考
3. 淺議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4. 音樂素質的培養對幼兒身心發展的作用
5. 二十世紀中國學校音樂教育發展研究
6. 音樂新課程標准下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
7. 合唱在中小學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8. 論音樂教師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
9. 論中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10. 美育與音樂教育
11. 試論童聲合唱的訓練方法
12. 音樂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方法研究
13. 中小學音樂教育與合唱活動
14.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如何體現師范性的要求
作品分析
1. 析理查·施特勞斯交響詩《唐·吉訶德》中的引子的主題內涵
2. 淺析普羅科菲耶夫《第二鋼琴奏鳴曲——Scherzo》的寫作特徵
3. 淺析莫扎特鋼琴作品的和聲曲式結構特徵
4. 現代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5. 對某某作曲技法的分析
6. 簡述車爾尼練習曲
7. 論肖邦夜曲
8. 肖邦第一敘事曲解析
其他
1. 關於現代大眾審美的思考
2. 淺論音樂音調與基本情緒運動狀態的關系
3. 膠片上流淌著的音樂篇章——有關電影音樂的綜述
4. 「文化融合」視野下的探戈音樂
5. 17世紀古式風格與新式風格
6. 試論前古典時期的情感風格對古典主義音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