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設計 » 中醫學畢業論文病例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中醫學畢業論文病例

發布時間: 2021-03-20 14:22:35

『壹』 中醫結合醫學畢業論文範文大全集

您好,建議您去網路文庫搜索一下。

『貳』 中醫學畢業論文

中醫的哲學方法論我們用簡單的話說就是中醫用自己的哲學觀念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方法,就是中醫的哲學方法論。西醫用它自己的哲學觀念來認識疾病,治療疾病的方法,是西醫的哲學方法論。中醫的哲學方法論集中體現了中醫的智慧;西醫哲學方法論同樣體現了西方人的智慧。今天我講中醫和西醫兩家的哲學方法論,目的是使大家明白這兩個醫的核心思想,它們各自有各自認識疾病的方法和治療疾病的方法。你學醫時可以相互借鑒,可以有選擇地融合,提高自己的學業。不是學醫的朋友,你對兩個醫有相當深度的了解,對你選擇健康也是很有意義的。 西方醫學的世界觀是什麼?醫學的世界是生命世界。西醫是怎樣認識生命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這就是西醫的世界觀。認識生命的方法和改造生命的方法就是哲學方法論。西醫怎樣認識生命?西醫從微觀世界中去認識生命。這可能要上溯到兩千年以前,西方人的祖先在牧畜生活中,從解剖畜牲開始,在人體的解剖中認識生命,改造生命。西醫在數百年以前就從解剖人體認識人的生命改造人的生命。這就是西醫的解剖學與外科技術的淵源。西方進入工業社會,顯微技術出現,西醫藉助顯微鏡進入了人體的微觀世界,從器官組織的分割到細胞與組成細胞的更細的物質。為了進入人體生命的微觀世界,必然用分割的方法。在人體生命微觀世界中的物質量變,直接表現看生命的常態與變態。也就是有沒有疾病,疾病的進退變化。西醫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到人體生命微觀世界,發現了物質的量變與人體生命疾病的有無進退,西醫走向了成熟。因為西醫在認識生命、改造生命的世界裡,形成了完整的哲學方法。 在微觀世界中對生命的物質量變取得的認識,建立了一套認識疾病的物質量化標准。同時為西醫的對抗方法提供了疾病的「靶的」。如血糖、血脂、蛋白、抗原體等等,都是為對抗方法提供的根據,尤其對致病菌與病毒,區分的非常精細。到今天我們可以說西醫已形成一個完整的哲學方法論:對抗哲學。用分割的方法認識生命中的量變、認識疾病,用對抗的方法改造生命。這就是西醫的哲學方法論。就是西醫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觀念。我們必須承認,這是西醫對人類的貢獻。如果沒有西醫開拓生命微觀世界這條路,到現在人類還處於生命微觀世界中的盲者。 西醫有沒有不足之處呢?西醫和中醫一樣都有不足之處,而且西醫的不足之處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說是必然的。西醫的不足之處是什麼呢?葯源性疾病、醫源性疾病與功能性疾病治療無力。這為什麼說是必然的呢?因為哲學方法論是在微觀世界中去認識生命,所以必然要用分割的方法;看到的是物質的量變,物質量的變化只能為對抗方法提供靶的。至於生命過程,如人體的功能運動,人體的生存本能系統的活動,並不在微觀世界,而在生命的宏觀世界中。在微觀世界中認識生命、改造生命的西醫看不到生命的功能性運動與生存本能系統的活動。西醫改造生命的對抗方法是以物質的量變為靶的,無法了解到物質的量變是人體功能改變的結果。這是對人體功能性在認識上的不足,當然在治療上只能是局限在與物質量變的對抗中。 葯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與醫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都源出於對抗疾病的微觀認識與對抗治療理念。比如;高血壓降壓,高血脂降脂、高血糖降糖。。。這種對抗治療,即使把物質量變降低到正常值,然而病仍不會痊癒。這是為什麼呢?血中葡萄糖濃度增高,血中脂肪濃度增高。。。等等物質的量變增高並不是疾病本身,導致這些變化的功能性活動的改變才是疾病的本質。但微觀世界中只能看到物質的量變,看不到功能活動疾病本質。而且,西醫的分割方法,不是簡單地用刀來解剖,而且用生物化學的分解方法來打開生命微觀世界的。要改造這個有病的生命世界,也只能用化學的方法合成對抗的物質,改變物質量度。結果是病不能治癒,年復一年吃化學葯。越吃葯病越多,吃葯也越多,葯害日深,肝腎損害不可避免。諸如此類的化學葯,能不吃嗎?除非有病不治,只要治,化學葯不能拒絕。這是葯源性疾病不可避免的原因。仍以心腦血管疾病為例,心腦血管「搭橋」、「支架」這類手術,在有些人心中,認為是高科技的救命手術。其實並非如此,心腦血管病不是卒然而來的,是從高血脂、高血壓、血管脂肪性硬化而來。這期間有很長一段吃化學葯的過程。心腦血管病完全可以用傳統醫學治癒的。「搭橋」術留下一個大創傷;「介入」法要長期吃化學葯加抗排異的葯。病人體質要大折扣了。至於其他的器質性病變的切除治療,特別是扁桃體炎用切除,膽囊炎、或結石用切除,脾用切除~~~~造成醫源性傷害。這一切都是西醫的不足之處。 中醫不可能進入生命的微觀世界。中醫是怎樣治病的呢?有人說:中醫是經驗醫學。這話有人反對。說兩千年前中醫開始從經驗醫學走進了生命科學,到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問世,中醫在生命科學的理念與方法已趨向成熟。傷寒論中用汗、下、清、利小便,破瘀血等法來治療外源性疾病,明顯是順勢利導的排異法。這表明張仲景已經認識了生命運動過程中的生存本能系統,並利用本能系統祛除疾病,保護生命。傷寒論對內源性疾病以扶正的方法起死回生。這表明張仲景對生命的自主性運動系統的調節功能的認識和利用。這是中醫由經驗醫學上升到生命科學的高端,我想這不僅在當時(東漢),即使在21世紀在醫學領域也是超前的成就。可惜,近兩千年來,竟無人對這個偉大的發明加以詮釋! 中醫的哲學理念是和諧哲學觀,用整合的方法在宏觀生命世界認識生命,保護生命。在東漢便已形成這個哲學方法論。這與西醫的對抗哲學,分割方法,在微觀世界中認識生命、改造生命、完全是對立存在的。中醫對生命的認識是「陰陽合德」、「陰陽互根」,「陰陽離決」。西醫對生命的解釋是:「高分子核酸蛋白體和其他物質組成的生物體所具有的特有現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質形成自己的身體和繁殖後代,按照遺傳的特點生長,發育,運動,在環境變化時,常表現出適應環境的能力。」西醫這個對生命的認識是在上世紀發現核酸蛋白體以後才有的。距中醫的「陰陽合德」、「陰陽互根」晚了兩千多年。這個生命觀同樣表現出,一個在宏觀的認識,一個在微觀中的認識。這兩個認識在很大程度相同。都認識到生命是功能和物質組成,都認識到生命的生存本能。不同的是中醫早了兩千四五百年,兩千年前已經把生存本能用在臨床中形成系統。這就是我對中國傳統的和西方現代的兩類醫學的認識。 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不可以已之所長,攻人所短;應知己之不足,學人之長。近幾年我聽人說過:中醫和西醫都是對立的理念,根本不可能結合。提出中西醫結合已經四五十年,沒有看見什麼結合的成果。對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看法。對立與統一是普遍法則。對立的事物都是統一的。越是對立的,就越容易統一。陰與陽是統一的,生與死、水與火……都是統一的。比如:有生沒有死,或有死沒有生,行嗎?只要不統一,便什麼也沒有。中醫的和諧,最需要與對抗統一,整合與分割統一,宏觀與微觀統一。所謂統一,不是混合,是兩個觀念的屬性統一,規律統一,這是要深思的。我說兩個具體的病例來看宏觀與微觀。和諧與對抗、整合與分割統一出現的成果。我具體向大家講幾句。 在宏觀生命世界中我們認識到人體的功能與生存本能。我從生活中具體的事情說更明白些。如:有人四五十歲,脈象弦而細,口乾無津,有苦味,大便二三日一次,排除艱難。身體汗難出,皮膚甲錯,心煩易怒,神疲體倦,體重日減……從宏觀上我們看出這個人分泌系統、代謝系統、循環系統都發生了不同的障愛。我們如果把視野深入人體微觀世界看一看癌胚抗原的指標。如果其人癌胚胎抗原指標很高,更進一步檢測其腫瘤。這對發現腫瘤,治療腫瘤便捷簡單高效低成本。 在這個例子中,我要說明宏觀與微觀,分割與整合、和諧與對抗的統一。大家知道,我所說的宏觀是體征,舌象,脈象,大便,小便,精神,疲勞、心煩、肌膚……但我對這些體征表現的東西是用西醫生理功能解釋的。西醫的生理功能是從實驗中得到的微觀信息。所以這也是微觀的東西。這不是宏觀與微觀在認識上的統一嗎!宏觀世界由整合而來的,微觀世界由分割而來的,宏觀與微觀統一,分割與整合自在其中了。至於癌胚抗原的檢測、腫物的檢測都屬於微觀理念。但根據上面宏觀與微觀統一認識制定的「利導排異法」,治療身體內外的各類腫物是成功的。這種治法是人體本能系統排除體內異物的順勢利導。順勢利導就是順其自然的趨勢,給以有利的引導。這種治法是整合的,宏觀的,和諧的,一個本能系統其中被表現出中西醫哲學方法論的統一。 體內癌細胞是怎麼樣排出來的,腫物又是怎麼樣被排出來的呢?在血液中的異物,在循環過程中,由外分泌腺,分泌到胃、腸道、泌尿系統、汗腺…….排出體外。比如:分泌、分解、泌出、代謝,在這個過程中日復一日消化,直至消失。我向大家說明:這是假說,今後我會用微觀的生化實驗來證明這個過程的。今天我們可以用宏觀的病理邏輯來說明這個過程。 比如:每一例腫瘤病。包括息肉、囊腫、肌瘤,脂肪瘤……,對本能系統來說,沒有治法的區別,一律是「利導排異法」。其結果都一樣:日復一日地消化直至消失。這個事實怎麼解釋?凡是存在的東西都是有理的。這個事實的道理是什麼?我的解釋是:一個本能排異系統的存在。排異系統應該是內分泌系統根據生命需要而分泌種種生化酶。生化酶在循環中無所不至,腫物在生化酶的作用下漸漸分解,再由循環經分泌腺泌出於代謝系統。如果不是這個過程怎麼會不分腫物生長的部位,又不分腫物的質與量,都是用一樣的方劑,都是同一的效果:排出體外而痊癒。腫瘤的質量不論,生長部位不論,在同一排異方劑治療而同愈,這是足以證明排異本能系統與排異過程的實在性。支持排異系統排異過程還有排除腫瘤所產生的系統效應。腫瘤患者如肌膚甲錯,或斑塊、斑點、丘疹之類在排異中逐漸消失,肌膚變得白凈細嫩、潤澤,這不表明這個人的代謝、分泌功能的提升嗎?再如腫瘤患者在口乾咽苦、百竅乾燥、便秘失眠、身體無汗、男子陽痿,女子陰冷……在排異治療中,以上這些症狀先後消失,我們看到的這些症狀消失了,知道這是系統的效應。內分泌,外分泌一個分泌系統,一個循環系統,一個代謝系統,是三個系統在共生性本能調節下,組成了一個排異本能系統。排出了體內異物。 我說這個病例的用意是說明宏觀生命世界與微觀生命世界的統一,整合理念與分割理念的統一,和諧與對抗的統一,必然會發生認識上的發展和臨床療效的升華。希望大家在腫瘤排異的病例中領悟到中西醫在哲學方法論上的統一,這將是醫學模式上的改變。 我再舉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為例,進一步說明,中醫的整合、宏觀和諧理念與西醫的對抗、分割、微觀理念的統一、在臨床上發生的重大突破。 我們常常見到:糖尿病患者在並發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早博、房顫、心絞痛、脂肪肝、前列腺肥大、間歇性跛行、大便秘、失眠、口腔潰瘍不愈、風濕性關節炎,眼底出血……這個病例怎麼治?先治糖尿病呢?還是先治高血壓冠心病?內分泌科,心血管科,眼科,泌尿科……起碼這個病人要走五六個科室。各科給各科的葯吃。這個治法有多大合理性我們不談。這只是一個分割理念下的現象。如果找中醫治,這我就說不清楚了。因為中醫可以說沒有一個臨床治病的統一標准,中醫各有見仁見智的方法。這是中醫的歷史悠久,自由發展,流派眾多,各逞一說,承傳任意,造成這種局面。根據目前流行的中醫的治法,可能是「調理調理」。這個「調理調理」是什麼意思?怎樣的治法?說到這里,我就更說不清楚了。不知,不敢妄言。 對這病,在中醫和諧理念與對抗理念,整合與分割、宏觀與微觀統一的本能系統醫療體系來看,再復雜的症狀經過整合便很簡單了。心腦血管病是血管脂肪性粥樣硬化造成的大管血管病,肢疼肢麻跛行是周圍血管病,脂肪肝,前列腺肥大,眼底出血都是脂肪血造成的血管病。而高脂肪血是生化代謝程序中分泌紊亂而造成代謝障礙。糖尿病與高血脂是同根同源的疾病。潰瘍不愈,風濕,類風濕之類免疫缺陷性病同樣是生化、代謝紊亂,造成免疫地下。一群復雜的病症整合起來只是一個分泌代謝系統波及到免疫,植物神經、周圍神經系統而發生的症狀。無論症狀如何復雜,在系統思想整合中看到的不是各自不同的症狀,而是系統的病理變化,當然在治療方面,也不是與每個症狀的對抗了,如高血壓降壓、高血糖降糖、高血脂降脂……把一個病分割成許多個的靶來打。而是以「自主調節法」使一個生化程序恢復其原有的正常程序,其結果是:在糖尿病痊癒的過程中,所有的並發性疾病全部消失了。這種情況姑且名為「系統效應」 我講的這兩個病例,是整合起來的兩個系統的病。一個是排異性本能系統,一個是本能調節系統。所以這幾個內源性功能性疾病,近百年以來,一直是人類的惡敵,傳統醫學中沒有成功的臨床記載,現代醫學中至今指為終身病。中外很多學者仍在探索這幾個病的治法而至今沒結果。為什麼尋找得這樣艱難?又為什麼得來又這樣容易?我想回答說:中西醫各自在半個世界中尋找,因而不可得!如果中醫在宏觀世界中分割打開微觀世界看到了你尋找的東西,你在整合到系統中去,那麼,你是用系統的方法,治療的系統的疾病,收到的是系統的效應。我們以上述病例具體地說說這個過程。 在宏觀世界看上述的疾病,即糖尿病合並高血壓,心腦血管病,脂肪肝、前列腺肥大……等等數十個症狀,用分割觀念,它們是十幾個不同的並發症,一症一葯各有不同的治法。但用整合的觀念看,這些症狀,根據它們的病理、生理聯系,整合到生理系統中。如血糖濃度升高,血脂濃度升高,這是生化系統中出現的代謝障礙,葡萄糖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而不能進入細胞利用掉,又造成血脂在血液中濃度過高,又導致血管因脂肪微粒在血管中黏附、沉積、滲入、血管發生硬化。微循環受阻而血壓升高。大血管病出現了,心腦血管循環受阻。心肌因缺血而發生、絞疼、壞死,出現早博,房顫、心率快或慢等等都是心肌缺血這一個原因。腦血管栓塞、出血,都因血壓過高而血管腔因脂肪黏附而變窄,出現栓塞、出血都是一個原因。脂肪肝、前列腺肥大都是因高血脂造成,以致肥胖、體內脂肪瘤,皮膚黑褐斑也因高脂肪血造成。因葡萄糖、脂肪合成、分解、轉化、利用、貯存整個生化程序紊亂,當然影響蛋白質的合成,所以造成免疫能力的低落,而易感染。風濕、類風濕。潰瘍不愈等免疫性疾病容易發生而難以治癒。上述種種症狀,我們從整合的觀念看,大血管,周圍血管,微血管,所有症狀都是循環系統發生的。發生循環系統症狀的是生化程序的紊亂。免疫系統發生的各種疾病也是因為生化程序紊亂。那麼這所有的原發與並發的疾病都是生化程序:葡萄糖、脂肪、蛋白質……的分解、合成、轉化、利用、貯存這個程序紊亂所致。我們用整合觀念把上述循環系統、分泌系統、代謝系統,免疫系統,甚至間接發生的植物神經病,周圍神經病。在整合:我們在微觀中看到葡萄糖,脂肪,蛋白質的量變,我們知道物質的量變是因功能的變化,物質的量變是增減;功能的變化是進退。中醫對物質與功能有精闢的認識:「陰陽互根」。「陰陽互根」是什麼?是人的生命過程。生命過程中,人體的功能把外界物質變成自己生長身體,發生功能的物質;這個物質又發生功能。這樣物質與功能相互根本的運動,就是「陰陽互根」運動。這個運動不止,生命不止;這個運動停止,生命即刻終結。這個運動是自主的。是自然造化所成。在物質與功能相互轉化過程中,生化程序的調節控制是最主要環節。大家知道生化程序是個最復雜,最有條理,最有秩序的動態的,根據生命過程的需要而時時調節運動程序。大家知道:它不僅是自主性運動系統,同時也是自主性控制系統。沒有控制便沒有調節。比如:胰島組織分泌降糖素與升糖素。這一對激素是對抗的,又是統一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是對抗的,也是統一的。當血糖濃度升高時,升糖素受到控制,不活動,不活動即不分泌。此時降糖素分泌活動強。血糖在降糖激素分泌活動下,血中葡萄糖一部分進入細胞被利用,另一部分合成肝糖元貯存起來,或轉化成脂而貯存。當血糖濃度降低時,升糖激素分泌活動增強,在激素參與下,肝糖元酵解轉化為葡萄糖,脂肪在生化酶的作用下也會轉化為葡萄糖被利用掉。葡萄糖、脂肪,在生化過程中是自主性運動,控制調節在一個生態量值之中。我對大家說這些是為了說明:人的生命在「陰陽互根」運動中。靠近一點說:在生化程序中是自主性運動控制調節的。換一句話說:人體生命中,一切物質的量變都是功能的進退主宰。本能系統中有調控系統。在生化程序中,一切物質的量變都是功能的進退主宰。本能系統治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及復雜的並發性疾病,正是根據上述這些認識而制度的「自主性調節法」。在臨床中每例都是系統效應。這是足以證明上述的思想方法是正確的。我希望諸位從這兩個案例中看到中醫的宏觀理念與微觀理念,整合方法也分割方法,和諧理念與對抗理念的統一,發生了一個本能系統醫學新模式。

『叄』 中醫護理學病例分析(求助高人)

張某胃脘脹悶,攻撐作痛,脘痛連脅,噯氣頻繁,大便不暢,每因情態因素而發作,舌苔薄白,脈弦來診。診斷:胃脘痛(肝氣犯胃證)調護原則: 一、 一般護理
1、按中醫內科一般護理常規進行。
2、胃痛持續不已,疼痛較劇烈,或嘔血、黑便者,應卧床休息,緩解後可下床活動。
二、病情觀察,做好護理記錄
1、密切觀察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時間、誘發因素,及與寒熱、飲食的關系。
2、注意嘔吐物和大便的顏色、性狀。
3、胃痛突然加劇,或伴嘔吐、寒熱,或全腹硬滿而疼痛拒按時,報告醫師,配合處理。
4、出現嘔血或黑便、面色蒼白、冷汗時出、四肢厥冷、煩躁不安、血壓下降時,報告醫師,配合處理。
三、 給葯護理:
中葯湯劑宜溫服。
四、飲食護理:
1、飲食以質軟、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為原則。
2、 戒煙酒、濃茶、咖啡。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五、情志護理:
幫助患者消除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的影響,使其保持樂觀情緒。
六、 臨證(症)施護:
1、 胃痛發作可遵醫囑用針刺止痛。
2、 嘔血、黑便者,按血證護理常規進行。
健康指導
1、禁煙、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了解患者飲食習慣,必要時推薦食譜,改善原有飲食習慣。
2、 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證睡眠,保持樂觀情緒。
3、 如出現疼痛、反酸、嘔吐等症狀時,及時就醫。
4、指導患者和家屬了解本病的性質,掌握控制疼痛的簡單方法,減輕身體痛苦和精神壓力。

『肆』 求寫一篇中醫畢業論文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伍』 醫學類論文對病例人數有要求么,20例夠么

有人數上的要求的,要求在30到50例以上。

『陸』 求中醫學方面的論文一篇。3000字以上

1 診療模式和主體診療模式

所謂診療模式,是對一種醫學在診斷和治療中主導思想的高度概括,是用精煉的語言對該醫學臨床思路的扼要表述,並能反映出其學術特色。自古以來,關於中醫學的診療模式存在多種說法,如治病求本、辨病治療、辨證論治、察質論治及對症治療等。在諸診療模式中,最重要最常用,且在很大程度上能主導或涵括其它診療模式者,稱為主體診療模式。

診療模式不同於醫學模式,後者是指一種醫學認識和處理疾病的基本觀點或出發點,比較抽象和理性,如「生物 . 心理 . 社會」,被認為是現代醫學模式,而前者則是對一種醫學的診療規律和臨床思路的集中表述,比較具體和實際,如前述的「辨病治療」之類。

1.2 審機定治是《內經》的主體診療模式

《內經》為中醫學理論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診療模式當然也不例外。在《內經》中論述過的眾多診療原則中,最強調者莫過於「治病必求於本」(《素問 . 陰陽應象大論》)。這里,「治」兼診斷和治療二義,「本」指疾病的本質、根源,此處具體指陰陽失調的病機。而《素問 . 至真要大論》在論及診治有假象的病例時指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告誡不要被疾病的假象所迷惑,應首先識別其真正的病因病機,然後針對病機而治。該篇還以「有病熱者寒之而熱,有病寒者熱之而寒」為例,說明若只看到疾病表面的熱、寒現象,抓不住其陰虛、陽虛的內在本質,必然誤治。正是基於審察病機便是 「求」病之「本」這一認識,該篇才反復強調「審察病機,無失氣宜」,「謹守病機,各司其屬。」對此,元代名醫朱震亨曾斷言:「考之《內經》曰『治病必求其本』,《本草》曰『欲療病者,先察病機』,此審病機之意也。」「此求其病機之說,與夫求其本,其理一也。」〔1〕對於中醫學來說,病機就是對疾病本質的高度概括。而「審察病機」,則是透過疾病的現象——症狀、體征等,去探求疾病的本質——病機。可見,《內經》治病求本的診療思想可用「審機定治」一詞簡明地表述之。

由《內經》奠基的中醫臨床工作可分為五個環節或步驟,即四診、辨證、識機、立法和處方。在中醫的診斷過程中,四診是為辨證收集必要的臨床信息(即以症狀、體征為主的證候),辨證則是運用中醫理論對證候進行思維加工,最後識別病機及病名。而在中醫的診斷結論中,病機為主體,病名是次要的。因為確立治療法則的主要依據是病機而不是病名,因而識機便成了辨證的目的和歸宿。《內經》雖無「辨證」一詞,但審察病機(審機)以辨析證候為基本手段, 「審機」實已概括了辨證和識機的內涵。中醫臨證時確定治療法則的要素雖多,但首要的、根本的依據卻是從診斷中獲得的病機結論,而處方只不過是落實治則的具體方法和措施。由此觀之,中醫的診斷主要是對病機的求本診斷,中醫的治療首先是針對病機的求本治療。而「審機定治」一詞則切中肯綮地勾畫出了中醫學基本診療規律和臨床思路要領。為此,明代大醫張介賓極力推崇《內經》所述的「病機十九條」:「此正先聖心傳,精妙所在,最為吃緊綱領……夫病機為入門之道,為跬步之法。」〔2〕《靈樞 . 本神》強調:「五臟不安,必審五臟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之也。」所謂審「病形」、知「虛實」,就是辨證識機,簡稱「審機」;「謹而調之」,是謂針對五臟的虛實病機,分別採取相應的補瀉調治法則。這是《內經》重視並闡述「審機定治」診療模式的一個例證。

《內經》也論及其它診療模式。例如,《靈樞 . 癰疽》用「菱翹飲」治療「敗疵」,屬一病一方,乃「辨病治療」之例;而《靈樞 . 根結》所謂「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此皆因氣剽悍滑疾也,」則是「察質(體質類型)論治」之例。然而,這兩種診療模式在《內經》中僅處於次要地位,並在一定程度上從屬於「審機定治」。可以斷言, 把 「審機定治」 看成是《內經》倡導的主體診療模式是毋庸置疑的。

2 「審機定治」對中醫學的深遠影響

2.1 建立了中醫學診治疾病的主導思想

由於《內經》提出並倡導的治病 求本——「審機定治」診療模式,概括了中醫臨床思路的要領,揭示了中醫學的基本診療規律,能夠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兩千年來已被歷代醫家奉為圭臬,成為中醫診治疾病的指導思想和首要原則,即中醫學的主體診療模式。試舉數例為證。東漢醫聖張機在《傷寒雜病論 . 自序》中說:「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這里「見病知源」就是辨證識機之意。《傷寒論》126 條:「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葯,宜抵當丸。」前四句屬辨證,「有血(瘀血)」為識機,「下之」謂立法,「抵當丸」是處方。全條證、機、法、方一氣呵成,充分體現了審機定治的經旨。唐代大醫孫思邈指出:「夫欲理病,先察其病源,候其病機。」〔3〕 強調察候病機是醫者臨證治病的首務。金代名醫劉完素亦說:「故察病機之要理,施品味之性用,然後明病之本焉。故治病不求其本,無以去深藏之大患。」〔4〕突出了審機和施治之間的因果聯系。明代宿醫周子干認為:「見病醫病,醫家大忌,……若見一證即醫一證,必然有失;唯見一證而能求其證之所以然,則本可識矣。」〔5〕從正反兩方面闡述了「求其證之所以然」,即審機的極端重要性。當代已故名醫岳美中也指出:「見症狀要進一步追求疾病的本質,不可僅僅停留在寒熱虛實的表面上,……務期細密,才能絲絲入扣,恰合病機。」〔6〕要求醫生審察病機必須細致、准確,使之同實際病情完全一致,才能獲得滿意的療效。

2.2 奠定了中醫學的主要學術特點和優勢

人們談論得很多的中醫學特點是「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然而這正是由審機定治的診療原則所決定的。因為同病之所以異治,是因其病機不同,異病之所以同治,是因其病機相同。整體失衡的疾病觀和整體調節的治療觀是中醫學的另一特點和優勢。所謂「整體失衡」,是說人之患病,乃一定病因作用下人體內部及體內外的平衡協調狀態遭到破壞,即整體失衡或曰「陰陽失調」的結果。具體可表現為寒熱盛衰、邪正虛實、氣血津液失常等多種類型,而這些都屬於病機的范疇。因此,弄清某一患者現階段整體失衡的具體內容,就是識別其當前的病機。所謂「整體調節」,就是針對患者的具體病機結論,施以或補或瀉,或溫或清,或固或通等適宜的治療法則及相應方葯,使患者機體達到新的整體平衡協調,從而恢復健康。可見,中醫學整體觀念在臨床上的落實,亦依賴於審機定治這一診療模式的貫徹。

人、病兼治而以治人為本是中醫學的又一特色和優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中醫不僅辨病治病(包括中醫和西醫的病種、病名),更要知人治人。每種疾病雖有自己特定的臨床表現、病程經過及診療規律,然而醫生臨床上面對的並非抽象或概念的疾病,而是某一患病的個人。每個患者都是具有精、氣、神而能自主活動的生物體,因而病人遠比疾病復雜而多變。所以治人重於、難於治病。《素問 . 疏五過論》之「從容人事,以明經道」和《靈樞 . 師傳》的「便病人」就寓此意。「治人」的重點又在調神。如《素問 . 湯液醪醴論》告誡:「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由於病人精、氣、神的狀態及變化均可集中反映在經診斷得出的病機結論中,審機定治實為人、病兼治的重要途徑和良好形式。其二,治人為本的核心是「因人制宜」的治則,它要求治療時應充分考慮到病人的年齡、性別、體質類型、職業、愛好、飲食及生活習慣等對病情的影響,而這些影響也程度不等地蘊涵其病機結論之中。例如,幼兒易虛易實,老人氣血虛弱滯澀,婦女有餘於血而不足於氣,體質類型不同者對病邪的易感性和對病性的趨同性亦不同等,這些病理因素全都以一定的形式參與了病機的形成。可以斷言,審機定治是構建中醫學治人為本特色思想必不可少的基石。

2.3 為中醫學理論的規范化創造了條件

鑒於中醫學的流傳和教育長期沿襲私相授受的方式,中醫理論中不少術語、概念的解釋和使用存在著混亂和分歧,這對中醫學的現代化發展及走向世界極為不利。而審機定治的診療模式可為澄清其中一些重要的詞語作出貢獻。例如,中醫常用的「證」或「證候」,即《內經》所說的「病形」、「病狀」,皆指疾病的現象,乃中醫診斷的憑證。而治病求本的「本」——病機,才是疾病的本質。因此,有些教科書把「證」釋為綜合病邪、病性、病位等要素的「病理概括」,實即與病機概念等同,這顯然混淆了疾病的現象和本質,是不可取的。又如,所謂「辨證論(施)治」 被視為中醫學的基本規律和特點而風行一時,然而如前所述,在中醫臨床過程中,辨證是為識機服務的,病機才是中醫診斷的主體和中醫治療的首要依據。而「辨證論治」一詞中缺乏關鍵詞「病機」,則診斷既落不到實處,治療又失去了依據,中醫學的基本規律和臨床思路便表達不出來。因此,它的文字構成同它所欲表達的內容差距較大,而「審機定治」卻能勝任這一任務。

2.4 為中醫學的現代化發展提示了方向

中醫學的歷史和現狀業已證明,審機定治作為中醫學的主體診療模式,是推動中醫學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強大動力,病機學已成為中醫學理論體系中當之無愧的核心。〔7〕目前,中醫學正處於現代化及國際化的「前夜」,其發展的突破口便成為中醫學界與中西醫結合學界關注的焦點。中醫學術發展史表明,歷代名醫成就的取得,各種學術流派的形成,無不來自新的病機觀點的創立或原有病機觀點的深化。考察中醫臨床、教學、科研的現狀就會看到,病機研究進展緩慢和病機理論的滯後,已成為制約上述諸領域迅速發展的「瓶頸」。用現代科技手段研究中醫學的有識之士大多認為,中醫學的現代研究應從「證」的實質著手,而這里所謂的「證」是指由某一病機引起並以其命名的證型(證候類型)。如「脾虛證」就是由「脾虛」病機引起的證型,換言之,食少、納呆、腹脹、泄瀉、身倦乏力等一組證候僅是「脾虛證(型)」的外在表現,而「脾虛」這一病機才是其內在實質。因此,從證的實質著手意味著重點研究各種病機的形成、變化機制及其物質基礎等。總之,抓住病機研究這個突破口,就能帶動整個中醫葯事業全面、深入的發展。

『柒』 關於臨床醫學外科的某一病例的畢業論文,幫我想一個題目,該怎麼寫然後從什麼角度出發

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很豐富的,心理描寫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愛慕、思念、苦悶、痛苦、怨恨、驚恐、嫉妒等等。常見的心理描寫方式有內心獨白、思憶聯想、夢境幻覺等。
不是每篇文章都適合出現心理活動的,我們在寫心理活動的時候應該注意

『捌』 中醫學病例分析,求大神解答

主訴:心悸1個月
病性辨證:陽虛
臟腑辨證:心肺陽虛

其實我不太懂,也許是心腎不交呢,我只知道皮毛,僅供參考,錯了見諒

『玖』 中醫學畢業論文怎麼寫

先多了解一下
關鍵是要選好題
經過老師同意就開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