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設計 » 畢業論文觀察法是什麼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畢業論文觀察法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3-20 09:57:22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中的「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或技術路線「是什麼意思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1、研究什麼?——怎樣確定研究課題
一切科學研究始於問題——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則就不是研究);進步與成果即成長。
教育科研課題主要來源於兩大方面:
A.實踐來源——客觀存在的或潛在的教育實際問題,教育教學實踐本身存在的問題。
教育教學與其外部的矛盾(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嫌旦學校、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社會發展)。
B.理論來源——現有教育理論所揭示的問題以及理論體系中的空白和矛盾點(例如《關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產生的過程)

2、怎樣進行研究課題的論證?

我們既然已選定了一個課題,我們就必須對這個課題的所有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了解這個課題目前在國外、國內的研究情況,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了解這一課題所屬的理論體系等等。對課題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少走彎路,確立研究的主攻方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怎樣對一個課題進行論證呢?論證一個課題主要是弄清如下幾個問題:
A.所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性質和類型的問題?
B.要研究的問題具有什麼現實意義?它的理論價值(即在理論上預計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問題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麼?
D.要研究的問題所應具備的條件分析。
E.課題研究的策略和步驟如何?
F.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現形式有哪些?

3、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觀察法 ⑵ 調查法 ⑶ 測驗法 ⑷ 行動研究法 ⑸ 文獻法 ⑹ 經驗總結法 ⑺ 個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實驗法(在一個課題研究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會用到兩種以上方法)
3.1 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3.1.1 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
3.1.2 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
3.1.3 確定觀察對象
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
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
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

3.1.4 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返宴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
3.1.5 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
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芹世擾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

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

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我們以中學生課堂行為記錄為例,見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員根據研究需要,列出他認為在課堂上學生可能發生的行為。但估計所列不會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讓觀察員在需要時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請別人幫助觀察,必須事先和觀察人員講清楚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所指,遇到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要求他們熟悉每一個項目的所在位置。為了穩妥起見,還可以在正式觀察前先作幾次觀察練習,幫助觀察人員熟悉表格的內容;如發現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觀察前作出調整。
3.1.6 規定統一性標准

為了增加觀察的客觀性,為了便於衡量和評價各種現象,為了易於用數量來表達觀察的現象,為了使觀察結果可以核對、比較、統計和綜合,必須事先考慮自己的觀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種因素,並對每一因素規定出統一的標准。每次觀察或觀察同一現象的不同觀察者,要堅持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衡量。這主要在於,不同的研究項目常會涉及到不同性質的標准。如:有的涉及到單位問題,如怎樣衡量學生表現的知識質量;有的涉及到定義問題,如怎樣才算違反紀律;有的涉及計算方式問題,如怎樣登記和表達學生之間產生的矛盾的頻率,等等。對類似問題,都應事先做好統一規定。
3.1.7 逐段提出觀察提綱

在觀察計劃的基礎上,應對每次或每段(幾次同一性質上一內容的觀察組成一段)觀察提出具體提綱,以便使觀察者對每一次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要獲得什麼材料非常明確。觀察提綱可以包括本次觀察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並且應當在前一次觀察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來。亦可採用表格的方式,以便於分類統計。
觀察實際過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種結論。也許可以形成某個研究課題。
3.2 調查法 :
同樣是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
舉例說明調查法的操作過程:
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
在實際的抽樣操作中,整個過程可大致分為如下步驟:
1.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得出結論)。

2.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從樣本得出的結論適用於被抽樣總體,超出這個范圍結論的適用程度取決於被抽樣總體與目標總體的差異程度。

3.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過長的調查表會降低回答的質量。
4.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
5.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6.確定需要的精確度。因抽樣調查是要由樣本推斷總體,會帶有某些不確定性。一般是對相對誤差或絕對誤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8.抽樣試驗,在小范圍內試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9.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對收回的調查表的質量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回答的表要有處理方案。
10.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11.可對同樣的數據採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較。
12.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用。

對於教育現象,有時難於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概率抽樣,可以考慮採用下列方法抽樣:從總體中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單位(群),在群內進行概率抽樣;從一個小總體中選出接近於研究者對總體平均數的印象的那些個體;樣本限於總體中易於取到的部分;樣本是隨便選取的;樣本由自願被調查的人員組成;等等。但對這樣得到的樣本要選擇適當的數據分析方法,對結論也要慎重,應充分利用其它信息進行核查、確認。在教育現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經驗和抽樣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獲取好樣本的關鍵。
3.3 測驗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為的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為的狀況(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從而考慮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舉例,如XXX老師所做的「學生自學能力測驗(試驗)」,就是為了了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

所謂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徵用數字或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測驗法是教育和心理學測量的一項主要內容和形式。

測驗的客觀性是關於測驗系統化過程好壞程度的指標。測驗的控制,在不同時間對於同一個被試,或同一時間對於不同的被試,其意義都應該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觀性則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師在做這一測試前邀請我去在他們的家長會上的講話,目的就在於排除和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排除測驗的隨意性和不真實性,實現評測標準的同一性)。
推論的客觀性指對同一結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論應該一致,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結果的所做解釋應該相同。
3.4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模式基本是: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教師個體比較適用。
另一種模式:預診——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
從上述行動研究法的幾個步驟中可以發現三個明顯的特徵:
一是具有動態性,所有的設想、計劃、,都處於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較強的聯合性與參與性,研究者、教師、行政人員的全體小組成員參與行動研究法實施的全過程。
三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於行動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終。
具體說說操作方法:

(一)預診:這一階段的任務是發現問題。對教學或學校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反思發現問題,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得出行動改變的最初設想。在各步驟中,預診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收集資料初步研究:這一階段成立由教研人員、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對問題進行初步討論和研究,查找解決問題的有關理論、文獻,充分佔有資料,參與研究的人員共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以便為總體計劃的擬定做好診斷性評價。
(三)擬定總體計劃:這是最初設想的一個系統化計劃。行動研究法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統,所以總體計劃是可以修訂更改的。
(四)制定具體計劃:這是實現總體計劃的具體措施,它以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為前提,有了它,才會導致旨在改變現狀的干預行動的出現。

(五)行動:是整個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在實施計劃的行動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可行的,則可以進入下一步計劃和行動。反之,則總體計劃甚至基本設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調整或修改。這里行動的目的,不是為了檢驗某一設想或計劃,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在行動研究中,過程性資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總結評價:首先要對研究過程進行考察。考察內容有:一是行動背景因素以及影響行動的因素。二是行動過程,包括什麼人以什麼方式參與了計劃實施,使用了什麼材料,安排了什麼活動,有無意外的變化、如何排除干擾。三是行動的結果,包括預期的與非預期的,積極和消極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資料,背景資料是分析計劃設想有效性的基礎材料,過程資料是判斷行動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帶來和怎樣帶來的考察依據;結果資料是分析方案帶來的什麼樣的效果的直接依據。考察要靈活運用各種觀察技術以及數據、資料的採集和分析技術,充 分利用錄象、錄音等現代化手段。

總結評價實際上是對行動研究過程及其結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動研究第一個循環周期的結束,又是過渡到另一個循環周期的中介。這一環節包括:整理描述,評價解釋,寫出研究報告。這是對整個研究工作的總結和評價。這一階段除了要對研究中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科學處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結論外,還應對產生這一課題的實際問題作出解釋和評價。
3.5 經驗總結法:

這是教師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夠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進行教育經驗總結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注意經驗的 先 進 性(觀念必須更新)
二、要全面考察總結的對象,充分佔有原始的事實材料;且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三、要以教育實踐活動為依據,不能憑空想當然,那是毫無價值。
四、要善於進行理論分析
3.6 文獻法:

分類閱讀有關文獻(包括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理論價值和資料價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結論或者發現問題,尋找新的思路。

文獻按內容性質分,有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零次文獻是未經發表和有意識處理的最原始的資料。一次文獻指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二次文獻是指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文獻特徵、摘錄其內容要點,並按照一定方法編排成系統的便於查找的文獻。三次文獻是指工具書和在二次文獻的基礎上,又對眾多一次文獻的綜合研究結果。
3.7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就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深人而具體研究的方法。
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前者如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優生或差生進行個案分析,後者如對某先進班級或學校進行個案研究。個案研究一般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
個案研究中,原始的資料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個案研究不僅停留在對個案的研究和認識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認識教育與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提出一些積極的教育對策,以改革教育教學方法。也可能通過對某個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說,進而產生新的研究課題或教改實驗。

觀察或追蹤一個人、幾個人、一個團體、一節課……的過程,時間可長可短,依需要而定,進行分析概括,透過現象看本質,得出規律性的結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個案研究的對象少,研究規模也較小;同時個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沒有控制的自然狀態中進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時間內突擊完成。所以,個案研究就特別適合教師的研究。教師可以抓住一兩個典型的學生或一類學生,結合教學、教育工作實踐進行研究。對於每一個教育實踐工作者來說,總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對象,而且也不需要什麼特殊的處理,不影響正常的教育活動)。
3.8 案例研究法:

什麼是「案例」?中外學者尚無普遍公認的、權威的定義,一般認為,案例是對現實生活中某一具體現象的客觀描述。教育案例是對教育活動中具有典型意義的,能夠反映教育某些內在規律或某些教學思想、原理的具體教學事件的描述、總結分析,它通常是課堂內真實的故事,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實記錄。對這些「真實記錄」進行分析研究,尋找規律或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而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㈡ 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有那些啊

對比分析法是把客觀事物加以比較,以達到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做出正確的評價。對比分析法通常是把兩個相互聯系的指標數據進行比較,從數量上展示和說明研究對象規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種關系是否協調。在對比分析中,選擇合適的對比標準是十分關鍵的步驟,選擇的合適,才能做出客觀的評價,選擇不合適,評價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對比標准存在以下幾種選擇:
時間標准:即選擇不同時間的指標數值作為對比標准,最常用的是與上年同期比較即"同比",還可以與前一時期比較,此外還可以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的時期或歷史上一些關鍵時期進行比較。

空間標准:即選擇不同空間指標數據進行比較。(1)與相似的空間比較,如本市與某些條件相似的城市比較。(2)與先進空間比較,如我國與發達國家比較。(3)與擴大的空間標准比較,如我市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較。

經驗或理論標准:經驗標準是通過對大量歷史資料的歸納總結而得到的標准。如衡量生活質量的恩格爾系數。理論標准則是通過已知理論經過推理得到的依據。
計劃標准:即與計劃數、定額數、目標數對比。市場經濟並不排斥科學合理的計劃,因此,計劃標准對統計評價仍有一定意義。

相聯系的兩個指標對比,表明現象的強度、密度、普遍程度,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口密度、人均收入以及某些技術經濟指標等。
對比分析按說明的對象不同可分為單指標對比,即簡單評價;多指標對比,即綜合評價。在進行對比分析時應掌握的原則是:
(1)指標的內涵和外延可比。
(2)指標的時間范圍可比。
(3)指標的計算方法可比。
(4)總體性質可比。

㈢ 畢業論文的六個要點

一、選題
選題是論文寫作關鍵的第一步,直接關系論文的質量。常言說:「題好文一半」。比如,對於臨床護理專業,選擇論文題目要注意:①要結合學習、工作實際,根據自己所熟悉的專業和研究興趣,適當選擇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課題;②論文寫作選題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學術的某一領域或某一點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見,或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或新的觀點和認識,言之有物、讀之有益,就可作為選題;③論文寫作選題要查看文獻資料,既可了解別人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達到什麼程度,也可借鑒他人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論文寫作選題與論文的標題既有關系又不是一回事。標題是在選題基礎上擬定的,是選題的高度概括。但選題及寫作不應受標題限制,有時在寫作過程中,選題未變,標題卻幾經修改變動。
二、設計
設計是在論文寫作選題確定之後,進一步提出問題並計劃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寫作順利進行。護理論文設計應包括以下幾方面:①專業設計:根據選題的需要及現有技術條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②統計學設計:運用衛生統計學的方法所提出的統計學處理方案,這種設計對含有實驗對比樣本的護理論文的寫作尤為重要;③寫作設計:為擬定提綱與執筆寫作所考慮的初步方案。總之,設計是護理科研和論文寫作的藍圖,沒有「藍圖」就無法工作。
三、實驗與觀察
從事基礎或臨床護理科學研究與撰寫論文,進行必要的動物實驗或臨床觀察是極重要的一步,既是獲得客觀結果以引出正確結論的基本過程,也是積累論文資料准備寫作的重要途徑。實驗是根據研究目的,利用各種物質手段(實驗儀器、動物等),探索客觀規律的方法;觀察則是為了揭示現象背後的原因及其規律而有意識地對自然現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於搜集科學事實,獲得科研的感性材料,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二者的區別在於「觀察是搜集自然現象所提供的東酉,而實驗則是從自然現象中提取它所願望的東西。」因此,不管進行動物實驗還是臨床觀察,都要詳細認真,以各種事實為依據,並在工作中做好各種記錄。
有些護理論文寫作並不一定要進行動物實驗或臨床觀察,如護理管理論文或護理綜述等,但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將實踐中得來的素材上升到理論,才有可能獲得有價值的成果。
四、資料搜集與處理
資料是構成論文寫作的基礎。在確定選題、進行設計以及必要的觀察與實驗之後,做好資料的搜集與處理工作,是為論文寫作所做的進一步准備。
論文寫作資料可分為第一手資料與第二手資料。前者也稱為第一性資料或直接資料,是指作者親自參與調查、研究或體察到的東西。如在實驗或觀察中所做的記錄等,都屬於這類資料;後者也稱為第二性資料或間接資料,是指有關專業或專題文獻資料,主要靠平時的學習積累。在獲得足夠資料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加工處理,使之系統化和條理化,便於應用。對於論文寫作,這兩類資料必不可少,要恰當地將它們運用到論文寫作中去,注意區別主次。特別對於文獻資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適當引用,不要喧賓奪主。對於第一手資料的運用也要做到真實、准確、無誤。
五、論文寫作提綱
擬寫論文提綱也是論文寫作過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說從此進入正式的寫作階段。①要對學術論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並根據自己掌握的資料考慮論文的構成形式。對於初學論文寫作,可參考雜志上發表的論文類型,做到心中有數;②要對掌握的資料做進一步研究,通盤考慮眾多材料的取捨和運用,做到論點突出、論據可靠、論證有力,各部分內容銜接得體。③要考慮論文提綱的詳略程度。論文提綱可分為粗綱和細綱兩種,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點,不涉及材料和論文的展開,對於有經驗的論文作者可以採用。但對初學論文寫作者,最好擬一個比較詳細的寫作提綱,不但提出論文各部分要點、而且對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詳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等都有所反映,寫作即可得心應手。
六、執筆寫作
執筆寫作標志著科研工作已進入表達成果的階段。在有了好的選題、豐富的材料和詳細的提綱基礎上,執筆寫作應該是順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輕心。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內容當然要充實,但形式也不可不講究,文字表達要精煉確切、語法修辭要合乎規范、句子長短要適度。特別應注意,一定要採用醫學科技語體,用陳述句表達,減少或避免感嘆、抒情等語句及俗言俚語,也不要在論文開頭或結尾無關聯系黨政領導及其言論或政治形勢。
論文寫作也和其他文體寫作一樣,存在著思維的連續性。因此,在寫作時要盡量排除各種干擾,使思維活動連續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氣呵成。對於篇幅較長的論文,也要部分一氣呵成,中途不要停頓,這樣寫作效果較好。

㈣ 畢業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歸納方法與演繹方法:歸納就是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原理;演繹則是從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個別結論。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

門捷列夫使用歸納法,在人們認識大量個別元素的基礎上,概括出了化學元素周期律。後來他又從元素周期律預言當時尚未發現的若干個元素的化學性質,使用的就是演繹法。

2、分析方法與綜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觀對象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方面、特徵和因素而加以認識。它是把整體分為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的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

分析是達到對事物本質認識的一個必經步驟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務不僅僅是把整體分解為它的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通過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認識問題的產生原因和引起結果的辯證思維方法。使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內因與結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關系。

要注意結果與原因的逆關系,一方麵包括「用原因來證明結果」,同時也包括「用結果來推論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結果,而且一個結果往往有不同層次的幾個原因。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對所分析的問題必須尋根究底。

4、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又稱類推或類比法。它是對事物或者問題進行區分,以認識其差別、特點和本質的一種辯證邏輯方法。在資料不多,還不足以進行歸納和演繹推理時,比較分析法更具有價值。康德說:「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

5、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就是通過確定事物的質的關系和數量關系以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辯證思維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問題都是質和量的統一,事物的質量。表現為一定的量,又表現為一定的質。

因此,在研究中,只有弄清質的方面,又弄清量的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規律性的問題。在研究中,定性分析就是據事論理,劃清事物質的界限。定量分析就是對問題的規模、范圍、數目等數量關系的情況及變化,進行精確的統計,計算、分析、對比,就是弄清事物發展中量的變化關系。

6、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7、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

(4)畢業論文觀察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任何一項研究都離不開方法的支撐。沒有研究方法的科學研究是不存在的,沒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

1、培根用實驗法最早發現了熱的運動本質;

2、笛卡兒用他提出的直覺——演繹創立了解析幾何學;

3、伽利略用實驗——數學方法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運用理想實驗出現了慣性定律,開創了動力學研究的先河;

4、牛頓用公理化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完成了經典力學體系;

5、湯姆生、盧瑟福、玻爾等用模型化的方法揭開了物質微觀粒子的結構,建立了各種原子結構模型;

6、愛因斯坦運用理想實驗方法、演繹方法和各種非理性的直覺、頓悟方法創立了相對論;

7、康德和拉普拉斯運用思辨的方法與假說方法提出了天體演化學說;

8、拉瓦錫用定量方法、理論思維方法創立了氧化學說;

9、凱庫勒以基本靈感與想像發現了苯的環狀結構式;

10、門捷列夫用分類、比較法發現了元素周期表;

11、海特勒與倫敦等把量子力學的理論引入了化學研究,創立了量子化學。

達爾文用觀察法、實驗法、分類法、比較法等提出了進化論。從中不難發現,這些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實現的。吳文俊的數學、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等最新研究成果也都是採用新的方法取得的,因此,要想做好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必須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㈤ 畢業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唯兆租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猜圓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指兆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㈥ 畢業論文中研究方法,手段和步驟怎樣寫

(1)文獻研究法:根據所要研究內容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獲得充足的資料,從而全面地了回解所研答究課題的背景、歷史、現狀以及前景。

(2)研究項目分析法:在進行理論的搜集與分析之後,根據現有的研究項目整體系統進行分析與設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使理論有理有據,設計更合理。

根據許多論文的選題經驗,這一級論文的選題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本專業的研究空白、發生爭議的話題(自己的觀點感到較為充分)、對比性的話題、從其他專業角度研究本專業的話題(這是一種選題的邊際效應)、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話題、剛剛冒出來的本專業的新問題。



(6)畢業論文觀察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畢業論文的基本教學要求是:

1、培養學生綜合運用、鞏固與擴展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學生處理數據和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3、培養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研究;文獻資料收集、閱讀和整理、使用;提出論點、綜合論證、總結寫作等基本技能。

㈦ 畢業論文都用什麼研究方法

畢業論文中,其中有一部分價值論文的研究方法,那麼寫畢業論文有哪些研究方法?


1.外部觀察法
對研究的事物進行直接性的觀察,按照被研究事物的屬性,性質,特點進行描述,獲得被觀察事物的第一手資料,在觀察的過程中,能夠不斷的擴大人們對研究事物的感性認知,啟發思維。

2.定性分析法
主要是對研究對象進行本質的分析,運用演繹、歸納的手法,抽象和概括的方式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度的剖析,進入事物的里層,理解內部的規律和本質。

3.文獻研究法
通過文獻大量的查閱資料,全面深刻的了解外部對此研究的深入內容,與自我研究進行比對,有助於多角度的理解研究的事物和研究進展,對研究事物形成整體性的輪廓感知,以便後期的深入研究。

4.跨學科研究法
一部分的理論內容,往往會涉及到多個學科的知識,在科學的發展規律中,科學成為了一個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集合,其學科之間的聯系緊密,在方法,內容及其概念等方面有朝一致化發展的趨勢,藉助不同學科的理論知識,對研究事物進行交叉性的研究,能夠獲得詳細且具體的內容成果。

以上是寫畢業論文有哪些研究方法的回答,希望能給各位同學帶來幫助。

㈧ 畢業論文中的研究方法該怎麼寫啊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1、研究什麼?——怎樣確定研究課題
一切科學研究始於問題——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則就不是研究);進步與成果即成長。
教育科研課題主要來源於兩大方面:
A.實踐來源——客觀存在的或潛在的教育實際問題,教育教學實踐本身存在的問題。
教育教學與其外部的矛盾(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校、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社會發展)。
B.理論來源——現有教育理論所揭示的問題以及理論體系中的空白和矛盾點(例如《關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產生的過程)

2、怎樣進行研究課題的論證?

我們既然已選定了一個課題,我們就必須對這個課題的所有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了解這個課題目前在國外、國內的研究情況,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了解這一課題所屬的理論體系等等。對課題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少走彎路,確立研究的主攻方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怎樣對一個課題進行論證呢?論證一個課題主要是弄清如下幾個問題:
A.所要研究的問題是什麼性質和類型的問題?
B.要研究的問題具有什麼現實意義?它的理論價值(即在理論上預計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問題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麼?
D.要研究的問題所應具備的條件分析。
E.課題研究的策略和步驟如何?
F.課題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現形式有哪些?

3、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觀察法 ⑵ 調查法 ⑶ 測驗法 ⑷ 行動研究法 ⑸ 文獻法 ⑹ 經驗總結法 ⑺ 個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實驗法(在一個課題研究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會用到兩種以上方法)
3.1 觀察法:為了了解事實真相,從而發現某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觀察法的步驟:觀察法的實施分為以下三個步驟,步驟之一就是進行觀察研究的設計,此步驟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3.1.1 作大略調查和試探性觀察。
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於搜集材料,而在於掌握基本情況,以便能正確地計劃整個觀察過程。例如:要觀察某一教師的教學工作,便應當預先到學校大致了解這位教師的工作情況,學生的情況,有關的環境和條件等等。這可以通過跟教師和學校領導人談話,查閱一些有關的材料,如教案、教學日記、學生作業等,以及聽課等方式進行。
3.1.2 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據研究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考慮弄清楚什麼問題,需要什麼材料和條件,然後作明確的規定。如果這規定不明確,觀察便不能集中,結果就不能深入。觀察不能有幾個中心,范圍不能太廣,全部觀察要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如果必須要觀察幾個中心,那就採取小組觀察,分工合作。
3.1.3 確定觀察對象
一是確定擬觀察的的總體范圍;
二是確定擬觀察的個案對象;
三是確定擬觀察的具體項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學任教的中師或大專畢業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業務、文化進修的情況,那麼,擬觀察總體就是教師工作年限達一年或兩年的新教師。在這一總體范圍內,再定下具體觀察哪幾所小學,哪幾個教研組中的哪些教師。具體觀察名單確定以後,再把擬觀察的時間、場合、具體觀察項目確定下來。

3.1.4 制定觀察計劃

觀察計劃除了明確規定觀察的目的、中心、范圍,以及要了解什麼問題、搜集什麼材料之外,還應當安排觀察過程:觀察次數、密度、每次觀察持續的時間,如何保證觀察現象的常態等。
3.1.5 策劃和准備觀察手段
觀察手段一般包括兩種:
一種是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一種是保存觀察資料的手段。

獲得觀察資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覺器官,但有時需要一些專門設置的儀器來幫助觀察,如觀察屏、計算機終端裝置、更高級的如動作反應器等。這些儀器主要起兩方面作用:保證觀察的客觀性與提高觀察的精確性。

在保存資料的手段中,人腦是天然器官。但這種與觀察主體連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確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實現資料的客體化。因此,人們先利用文字、圖形等符號手段,進而又利用攝影、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把觀察時瞬間發生的事、物、狀況以永久的方式,准確地、全面地記錄下來,供研究地反復觀察資料和分析資料所用。

無論哪一類手段,都應在觀察開始前就准備好,對觀察中使用的種儀器也須事先作好功能檢查,以保證在使用過程中不出現障礙。對於觀察人員來說,必須掌握使用儀器的基本方法,並知道在觀察中應做些什麼。如要詳細、全面拍攝一堂課,一部攝像機是不夠的。觀察者應准備幾部攝像機,並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觀察記錄,也需要事先作好設計。在記錄紙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須記錄的項目,還可以約定一些記錄符號,以盡量減少現場記錄時書寫文字的時間.

我們以中學生課堂行為記錄為例,見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員根據研究需要,列出他認為在課堂上學生可能發生的行為。但估計所列不會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讓觀察員在需要時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請別人幫助觀察,必須事先和觀察人員講清楚每一個項目的具體所指,遇到意外情況的處理方法,要求他們熟悉每一個項目的所在位置。為了穩妥起見,還可以在正式觀察前先作幾次觀察練習,幫助觀察人員熟悉表格的內容;如發現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觀察前作出調整。
3.1.6 規定統一性標准

為了增加觀察的客觀性,為了便於衡量和評價各種現象,為了易於用數量來表達觀察的現象,為了使觀察結果可以核對、比較、統計和綜合,必須事先考慮自己的觀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種因素,並對每一因素規定出統一的標准。每次觀察或觀察同一現象的不同觀察者,要堅持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衡量。這主要在於,不同的研究項目常會涉及到不同性質的標准。如:有的涉及到單位問題,如怎樣衡量學生表現的知識質量;有的涉及到定義問題,如怎樣才算違反紀律;有的涉及計算方式問題,如怎樣登記和表達學生之間產生的矛盾的頻率,等等。對類似問題,都應事先做好統一規定。
3.1.7 逐段提出觀察提綱

在觀察計劃的基礎上,應對每次或每段(幾次同一性質上一內容的觀察組成一段)觀察提出具體提綱,以便使觀察者對每一次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要獲得什麼材料非常明確。觀察提綱可以包括本次觀察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並且應當在前一次觀察的基礎上,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提出來。亦可採用表格的方式,以便於分類統計。
觀察實際過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種結論。也許可以形成某個研究課題。
3.2 調查法 :
同樣是為了了解事實情況,分析事實情況,得出結論,證實某種問題,以便改進工作(包括改進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包括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了解事實情況、分析情況、認真研究,得出結論,尋找解決辦法或進一步研究的方案。
舉例說明調查法的操作過程:
抽樣調查的主要步驟
在實際的抽樣操作中,整個過程可大致分為如下步驟:
1.確定調查的目的(確定問題,形成假說;通過調查驗證假說,使問題明確化,得出結論)。

2.確定抽樣總體。要從中進行抽樣的總體應與要得到信息的總體(目標總體)一致。從樣本得出的結論適用於被抽樣總體,超出這個范圍結論的適用程度取決於被抽樣總體與目標總體的差異程度。

3.確定待收集的數據。一般只收集與調查目的有關的數據,過長的調查表會降低回答的質量。
4.選擇抽樣方法。這時總體中的哪種單位作為個體基本上可定下來。
5.編制抽樣框。如學校名錄、學生花名冊等。
6.確定需要的精確度。因抽樣調查是要由樣本推斷總體,會帶有某些不確定性。一般是對相對誤差或絕對誤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計樣本容量,估計費用。
8.抽樣試驗,在小范圍內試填一下調查表,做些必要的改進。
9.實地調查工作的組織。按抽樣方案進行調查。對收回的調查表的質量及時進行檢查。對不回答的表要有處理方案。
10.根據所用的抽樣方法進行數據分析。
11.可對同樣的數據採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較。
12.寫出調查報告。留存有關總體的信息,它們可能對將來的抽樣起指導作用。

對於教育現象,有時難於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概率抽樣,可以考慮採用下列方法抽樣:從總體中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單位(群),在群內進行概率抽樣;從一個小總體中選出接近於研究者對總體平均數的印象的那些個體;樣本限於總體中易於取到的部分;樣本是隨便選取的;樣本由自願被調查的人員組成;等等。但對這樣得到的樣本要選擇適當的數據分析方法,對結論也要慎重,應充分利用其它信息進行核查、確認。在教育現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經驗和抽樣技術的有機結合,是獲取好樣本的關鍵。
3.3 測驗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為的狀況,或推論某些行為的狀況(包括:能力與成就,個性、興趣、動機、態度、觀念及心理需要等);從而考慮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進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課題。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中,測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評估、診斷和預測。(舉例,如XXX老師所做的「學生自學能力測驗(試驗)」,就是為了了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

所謂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徵用數字或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測驗法是教育和心理學測量的一項主要內容和形式。

測驗的客觀性是關於測驗系統化過程好壞程度的指標。測驗的控制,在不同時間對於同一個被試,或同一時間對於不同的被試,其意義都應該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觀性則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師在做這一測試前邀請我去在他們的家長會上的講話,目的就在於排除和避免人為因素影響,排除測驗的隨意性和不真實性,實現評測標準的同一性)。
推論的客觀性指對同一結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論應該一致,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同一結果的所做解釋應該相同。
3.4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改進工作,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相連。(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
模式基本是:計劃——行動——考察——反思(即總結評價)。教師個體比較適用。
另一種模式:預診——搜集資料初步研究——擬訂總體計劃——制訂具體計劃——行動——總結評價
從上述行動研究法的幾個步驟中可以發現三個明顯的特徵:
一是具有動態性,所有的設想、計劃、,都處於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較強的聯合性與參與性,研究者、教師、行政人員的全體小組成員參與行動研究法實施的全過程。
三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貫穿於行動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終。
具體說說操作方法:

(一)預診:這一階段的任務是發現問題。對教學或學校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反思發現問題,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診斷,得出行動改變的最初設想。在各步驟中,預診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收集資料初步研究:這一階段成立由教研人員、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對問題進行初步討論和研究,查找解決問題的有關理論、文獻,充分佔有資料,參與研究的人員共同討論,聽取各方意見,以便為總體計劃的擬定做好診斷性評價。
(三)擬定總體計劃:這是最初設想的一個系統化計劃。行動研究法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統,所以總體計劃是可以修訂更改的。
(四)制定具體計劃:這是實現總體計劃的具體措施,它以實際問題解決的需要為前提,有了它,才會導致旨在改變現狀的干預行動的出現。

(五)行動:是整個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邊執行、邊評價、邊修改。在實施計劃的行動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動的反饋信息,可行的,則可以進入下一步計劃和行動。反之,則總體計劃甚至基本設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調整或修改。這里行動的目的,不是為了檢驗某一設想或計劃,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在行動研究中,過程性資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總結評價:首先要對研究過程進行考察。考察內容有:一是行動背景因素以及影響行動的因素。二是行動過程,包括什麼人以什麼方式參與了計劃實施,使用了什麼材料,安排了什麼活動,有無意外的變化、如何排除干擾。三是行動的結果,包括預期的與非預期的,積極和消極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資料,背景資料是分析計劃設想有效性的基礎材料,過程資料是判斷行動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帶來和怎樣帶來的考察依據;結果資料是分析方案帶來的什麼樣的效果的直接依據。考察要靈活運用各種觀察技術以及數據、資料的採集和分析技術,充 分利用錄象、錄音等現代化手段。

總結評價實際上是對行動研究過程及其結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動研究第一個循環周期的結束,又是過渡到另一個循環周期的中介。這一環節包括:整理描述,評價解釋,寫出研究報告。這是對整個研究工作的總結和評價。這一階段除了要對研究中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科學處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結論外,還應對產生這一課題的實際問題作出解釋和評價。
3.5 經驗總結法:

這是教師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經驗總結法是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關鍵是要能夠從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進行教育經驗總結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注意經驗的 先 進 性(觀念必須更新)
二、要全面考察總結的對象,充分佔有原始的事實材料;且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三、要以教育實踐活動為依據,不能憑空想當然,那是毫無價值。
四、要善於進行理論分析
3.6 文獻法:

分類閱讀有關文獻(包括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理論價值和資料價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結論或者發現問題,尋找新的思路。

文獻按內容性質分,有零次文獻、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零次文獻是未經發表和有意識處理的最原始的資料。一次文獻指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專著、論文、調查報告等文獻。二次文獻是指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包括著錄其文獻特徵、摘錄其內容要點,並按照一定方法編排成系統的便於查找的文獻。三次文獻是指工具書和在二次文獻的基礎上,又對眾多一次文獻的綜合研究結果。
3.7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就是對單一的研究對象進行深人而具體研究的方法。
個案研究的對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個別團體或機構。前者如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優生或差生進行個案分析,後者如對某先進班級或學校進行個案研究。個案研究一般對研究對象的一些典型特徵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謂「解剖麻雀」的方法。
個案研究中,原始的資料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個案研究不僅停留在對個案的研究和認識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認識教育與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提出一些積極的教育對策,以改革教育教學方法。也可能通過對某個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說,進而產生新的研究課題或教改實驗。

觀察或追蹤一個人、幾個人、一個團體、一節課……的過程,時間可長可短,依需要而定,進行分析概括,透過現象看本質,得出規律性的結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個案研究的對象少,研究規模也較小;同時個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沒有控制的自然狀態中進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時間內突擊完成。所以,個案研究就特別適合教師的研究。教師可以抓住一兩個典型的學生或一類學生,結合教學、教育工作實踐進行研究。對於每一個教育實踐工作者來說,總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對象,而且也不需要什麼特殊的處理,不影響正常的教育活動)。
3.8 案例研究法:

什麼是「案例」?中外學者尚無普遍公認的、權威的定義,一般認為,案例是對現實生活中某一具體現象的客觀描述。教育案例是對教育活動中具有典型意義的,能夠反映教育某些內在規律或某些教學思想、原理的具體教學事件的描述、總結分析,它通常是課堂內真實的故事,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實記錄。對這些「真實記錄」進行分析研究,尋找規律或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而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課題。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㈨ 畢業論文常用的研究方法

畢業論文常用的研究方法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3、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
第一、主動變革性。
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
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
第三,因果性。
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4、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
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
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
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5、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8、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
9、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
(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
(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
(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10、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