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幾個應用心理學畢業論文的題目,靠譜點的,要寫論文用的,有沒有大神幫忙啊要新的題目!!!
論文如何定題目
首先看是什麼專業的題目
其次根據專業和教授的口味來定
題目盡可能不要大眾化
(一)選題
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應符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具有綜合性和創新性。本科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長,選擇適當的論文題目,但所寫論文要與本專業所學課程有關。
(二)查閱資料、列出論文提綱
題目選定後,要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開展調研和進行實驗,搜集、查閱有關資料,進行加工、提煉,然後列出詳細的寫作提綱。
(三)完成初稿
根據所列提綱,按指導教師的意見認真完成初稿。
(四)定稿
初稿須經指導教師審閱,並按其意見和要求進行修改,然後定稿。
初中教師職業壓力研究
小學生成功發展能力結構的研究
中學生控制源、自尊與人際關系發展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與社會行為發展特點及關系的研究
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較研究
青少年壓力應對的維度、結構及相關研究
沙盤游戲作為兒童心理教育技術的探索
大學生焦慮與自我概念、應付方式的相關研究
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對澳門中學生性別角色認知的影響
中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認知需求和創造性的關系研究
故事情境對兒童理解白謊的影響
城市幼兒園幼兒的焦慮問題及輔導策略研究
現代中學生非智力素質的因素分析及其培養
澳門中學生心理素質研究
對山東、廣東體育高考生使用興奮劑的心理調查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與人格特徵的相關研究
大學教師工作壓力的現狀及其與人格維度關系的研究
河南省大學生孤獨感結構研究
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與應對方式、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
多校區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
離異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與研究
大學生網路心理問題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書寫訓練對於幫助克服考試粗心現象的實驗研究
青少年學生公正價值觀的心理學研究
中學生創造性內隱觀的調查研究
大學生成人依戀的測量及相關人格研究
兒童的欺負行為和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
大學生情緒歸因的特點及其與氣質的關系研究
多元智能的多元測評研究
大學生人格特質對心理健康觀的影響
3~9歲兒童氣質發展及其與個性相關因素關系的研究(博士)
漢藏族大學生心理品質的跨文化比較研究
職校生成就目標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干預實驗研究
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英語課堂教學整合模式的研究
提高中專學生能力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探索與實踐
淺談非智力因素對創造性思維的影響
上海市高一學生焦慮及影響因素的研究
社會轉型期教師人格發展研究
中學評優不公及其對教師心理影響的調查與對策研究
罪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與父母教養方式、人格特徵、罪錯類型之間的相關研究
寧波市小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分析與心理特徵研究
自我調節學習理論及其教學意義
上海大學生價值觀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
兒童「析取」范疇獲得的內隱學習和成分分析研究
團體指導提升大學生情緒調節能力的初步研究
重點高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支持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概念圖的設計與應用研究
東北邊遠地區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及干預策略
初二學生知覺到的教師期望與自我價值感及成就目標的關系及干預研究
我國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
家庭因素對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研究
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健康訓練模式的構建
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與成才——江南大學特困生個 案調查研究
學校心理輔導師資的專業化發展研究
理工科大學生焦慮狀態下的行為特點研究
心理教育活動論(博士)
溫州市寄託兒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徵研究
民辦高校新生挫折及其應付方式的研究
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福建省衛校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狀況調查與教育途徑
福州市重點中學高三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
農校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
信息時代中學青年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探析
關於中學人格教育之研究
畲族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
福建省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
小學兒童對說謊的理解及道德評價研究
初中生對教師差別行為的認知及情感反應的研究
大學生心理沖突與應激水平、主觀幸福感及應付方式關系的研究
論高校教師心理壓力及其化解
大學生歸因風格、價值觀和尋求社會支持與幫助的關系研究
高職生應激源、應付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廣州市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調查研究
網路文化對廣州大學生心理影響的研究——關於網路成癮症的心理分析
慢性病兒童心理特點研究
Wallance自我概念量表在中學生中的應用
兒童自我概念與重要他人評價的相關研究
培養元認知能力 教學生學會學習
湖南省小學高年級學生考試焦慮的初步研究
小學生行為問題、自殺意念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
高三學生高焦慮調適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大學生自尊與自我效能感及歸因的相關研究
醫科大學本科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與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延吉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分析與思考
學校環境、教學歸因對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感影響的研究
4—12歲漢族、彝族兒童認知與社會認知維度水平比較研究
小學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的比較研究
青少年學生攻擊性行為的心理分析與教育對策
整合範式下的心理健康標准研究
高校心理咨詢模式構想
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及其教育
初中生學習疲勞影響因素調查及對策分析
中學生心理應激發展性特點研究
統招生、成招生學習心理差異分析及對策研究
高中教師工作壓力、心理健康及其關系的研究
交往的心理學審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
中小學學習困難學生的焦慮及其與父母教養方式、父母人格之關系研究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及其干預性研究
個體面對災害行為反應的心理基礎及教育對策
視障兒童與正常兒童自我概念和個性的比較研究
視障兒童和正常兒童「河內塔」問題解決過程的比較研究
盲童與正常兒童類比推理的比較研究
中學生空間圖形認知能力發展的研究
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的實驗研究
大學生的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心理健康的關系的研究
離異家庭子女的心理特點及其教育初探
中學生性別角色觀的分析研究
英語審美化教學策略對初一學生英語能力的影響的實驗研究
中學教師教學效能感與若干因素的相關研究
國外兒童自我控制研究述評
高中數學後進生數學學習心理研究及教學建議
華師大女大學生性心理研究
大學生成就目標、歸因方式與學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教育干預實驗
中學差生的自我價值感及其與控制源的關系研究
3歲、5歲兒童類比推理能力的實驗研究
民辦高校與普通高校大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及其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
大學生人格五因素及其與父母養育方式的關系研究
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與生活事件、應付方式的相關研究
高中生性別角色的人格特徵及其相關研究
閱讀中多媒體材料及其呈現方式的眼動研究
口語元認知,考試焦慮和口語成績的相關研究
大學生自尊與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
2-4歲幼兒的不服從行為和母親教養方式
學前兒童生物性因果認知的發展——對「人為不介入原理」的理解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發展——同一性地位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
3-4兒童分類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
交流方式與性別配對對兒童青少年合作行為影響的發展研究
刺激材料的呈現方式對兒童青少年分類活動影響的研究
大、中學生生活應激評定量表的編制
中學生人際交往性格類型的研究與教育引導
重慶市中師畢業生心理異常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高師生職業氣質之比較研究
組塊構建記憶策略訓練,提高高一學生英語詞彙學習質量的實驗研究
小學生心理素質與學業成績關系的研究
初中生挫折應對自我監控訓練的實驗研究
三所不同類型中學學生的自我價值感與應對方式的比較研究
不同權威對小學兒童親社會行為影響的實驗研究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觀及其與自身心理健康狀況、人格特徵的相關研究
初中生同伴交往障礙特徵與教育對策研究
雲南大學生人格理想探索性研究
甘孜藏族自治州重點中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與途徑的探討
單親家庭幼兒的社會支持系統分析
中學生考試焦慮的身心機制及調適研究
基於理性情緒教育的輔導課程對改善高中生不良情緒的效果研究
榜樣教育的心理學分析
高中生分班壓力的研究
多維立體的中學心理教育模式及其實踐
重視人格教育 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武漢市六月高考學生焦慮情緒調查研究
小學兒童社會技能的同伴評定:社會技能對社交地位的影響研究
成就目標定向與班級動機氛圍、學習策略、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
試論學習過程中學生心理自由及其教學促進
青少年互聯網使用與人格特徵之關系研究
創造性個性特徵的公眾觀的調查研究
大學生隱含知識的初步研究
青少年身體自我及其與自我價值感關系的研究
小學五年級兒童創造性想像的實驗研究
幼兒遮擋繪畫的表徵策略及其影響因素探析
兒童早期因果推理的實驗研究
青少年社會適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結構、機制與功能(博士)
初中生學習自我控制特點的研究(博士)
父母教養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權威觀 行為自主期望與親子關系研究
小學生欺負與人格傾向關系的研究
學習困難兒童自我定向、友誼質量、孤獨感的特點及其關系
大學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
高中生自尊研究
小學低年級學業不良兒童的有意注意穩定性研究
大學生焦慮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漳浦縣學業中等生自我監控與人格特徵關系的研究
安溪縣學業中等生成就目標傾向與心理健康狀況關系的研究
網路時代與中學生健康人格
論語文教育的審美心理建構
中學生閱讀心理及教學對策研究
科學穩妥地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系統家庭治療技術在團體輔導兒童同伴關系中的實證研究
團體咨詢改進大、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實驗研究
漢族、回族、藏族和維吾爾族大學生心理健康觀和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
中學生人格特質、自我效能、學習策略和動機與學業成績關系研究
評價方式對成就目標、自我效能感、焦慮及學業成就的影響
城鄉不同地區高中生人格、防禦方式及其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
高中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法初探
初二學生應對方式、應對效能與心理適應的關系及干預研究
大學生歸因方式與心理健康、創造性、未來成就能力的相關研究
醫學生心理健康對學習成績影響的統計技術研究
耳聾與健聽兒童、青少年情緒面部表情識別的比較研究
我國中小學情感教育探析
中學生學業負擔態度量表的編制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
人格塑造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漢族、回族高中生生涯發展特點及學業成就關系研究
貴州省農村、城市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研究
私立小學學生心理狀況及其生活學習環境的調查研究
大學生心理障礙運動處方的理論與方法體系的研究
當前中學生擇業心理調查及現狀分析
高中生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
初中學習困難學生自我效能感培養的實驗研究
中學生考試焦慮干預對學業成績影響的研究
4-5歲幼兒氣質、父母教養方式及其與社會性發展的關系
兒童社會觀點采擇能力發展的實驗研究
中學生知覺的社會支持與學習動機關系的研究
學習因難學生成就目標定向、學習策略、失敗應對方式的特點及其關系
幼兒同伴沖突行為研究
小學生完成系列回憶任務時錯誤類型發展的實驗研究
樣例解題步驟編碼對原理學習和遷移的影響(博士)
3-4歲兒童攻擊行為的多方法測評及其與「心理理論」的關系
日本留學生心理詞典表徵結構的實驗研究
閾下情感啟動效應的機制及輕度弱智兒童在閾下情感啟動中的歸因
澳門初中生之壓力來源、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之關系研究
21世紀教師形象設計
論班主任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
深圳市羅湖區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研究
教師職業道德評價初探
「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中學教師對計算機類教學媒體的態度及引導
論網路時代的教師角色
新型骨幹師資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學習型組織理論在教師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當代教師職業成熟的探索與追尋
中小學教師職業承諾問卷的研製
教師「亞健康」現狀及相關因素的研究
創新教育與創新型教師的培養
論骨幹教師的專業發展——全國數學骨幹教師調查報告
論教師組織的知識管理
綜合性高等藝術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論教師成為研究者
論教師的信息能力及其培養
美國教師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
走向主體間意義的教師主體性——教育工具的一個目標
新手—熟手—專家型教師成就目標定向與人格特徵的研究
論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可能——一項個案研究
澳門實施教師評鑒制度之教師傾向性研究
被規約的教師職業——知識制度的社會基礎及其表現(博士)
理想學生觀的時代解讀與建構
關於西方教師專業化理論與實踐的初步研究
後現代主義視野中的學生觀研究——關於學生觀的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學生越軌行為的成因及防範
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家庭合作教育模式」
論師生關系的新發展
論創新教育中新型師生關系的特徵與構建
道德教育中家庭和學校:對立與合作
攻擊性兒童的事件相關電位研究——兒童攻擊行為的某些認知神經基礎
青少年強迫症狀的特點及其認知歸因研究
家庭教育資源結構、特點及其與小學生心理素質關系的研究
欺負捲入兒童的自我概念及人際沖突解決策略研究
中學生考試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
當代大學生心理自立問卷的初步編制
大學生情緒智力量表的編制與實測
小學兒童概念擴展創造性的發展研究
4-6歲兒童解決比例推理問題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實驗研究
小學三、五年級兒童創造性想像的啟發效應研究
兒童規則推理能力訓練及其遷移效應的實驗研究
幼兒錯誤信念理解能力的訓練研究
9-11歲兒童日常情境中傳遞性推理能力發展的實驗研究
兒童早期心理理論能力的實驗研究
目標清晰度對不同反饋方式下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後繼成績的影響
4-5歲兒童攻擊性行為發展及其與家庭因素關系的追蹤研究
學習困難兒童的社會目標、社會行為與同伴接納的關系研究
童年中期兒童社會能力與學業成就的關系研究
焦慮大學生自我圖式的實驗研究
影響在校生應對方式因素的情境研究
抑鬱焦慮大學生心境一致性的實驗研究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理論分析及其對大學生抑鬱情緒調控的研究
對獨生子女人格的異質分析
南昌市初中生學習動機的調查研究
我國當代大學生挫折心理研究
論體驗及其價值生成
大學生適應性量表的編制與標准化
論哈里波特的人物形象對我國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意義
論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
青少年病理性互聯網使用影響因素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調節學習發展特徵及相關因素的研究(博士)
中小學生親社會行為與同伴關系、人際信任、社會期望及自尊的關系研究
受虐兒童的父母養育方式及其個性特徵初探
高職大學生應對方式、人格特徵與人際信任的相關研究
中專生推理能力、人格特徵與父母養育方式的相關研究
大學生網路使用、成癮狀況與人格特質的關系研究
大學生心理素質量表的編制的初步研究
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成癮狀況與人格特質及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
兒童欺負行為與父母教養方式、個性特徵和人際關系因素的關系研究
長沙市大學生病理性互聯網使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兒童欺負行為與自我概念的研究
關於3-7歲攻擊性兒童的社會認知發展狀況的研究(博士)
廣東省某高校大學生自尊及其相關的若干因素研究
分布式學習心理生理反應信息測試分析系統開發研究
成敗情境下不同目標取向學生內在動機、焦慮特點的研究
自我理解的發展情況研究
寧夏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兒童青少年感覺尋求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
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研究
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應對方式、心境對其身心健康的影響
社會支持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
中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發展及其與學業成就的相關研究
青少年學生人格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博士)
中小學教師壓力應對特點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畲族家庭環境狀況及其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大學生自卑感及其與自我歸因、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
大學生網路心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解讀心理教育:多學科的視野(博士)
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研究
晉江市中小學教師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觀的調查研究
影響高中女生數學成績的心理因素及對策探討
福清市中學留守孩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對策
論教師的心理健康及其維護
教師素質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
青少年學生的自尊、自我和諧和網路關系的研究
發展性團體心理咨詢改善大學生應對方式的實驗研究
大中學生寬恕內涵認知及寬恕風格發展的實證研究
論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和諧教育觀
大學生誠信心理初步研究
青少年親子溝通心理研究
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結構、發展特點與影響因素研究
中學生社會責任心結構及其發展特點研究
重大社會生活事件後大學生的應激障礙及應對策略
大學生自戀人格及其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
個性的意義及其培養
大學生社會化成長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初中生學業自我妨礙的初步研究
大學生使用BBS的心理因素初探:質與量的研究
社會支持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機制研究
兒童打鬥行為形成與平息機制及其亞文化特徵比較
大學生動物意象呈現及整合規律的探索性研究
初中生厭學問題研究
高中生生活壓力、應對方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
中學教師工作倦怠現狀及相關因素研究
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與人際交往的關系研究
青年人格發展與大學生的人格教育
上海市高中女生減肥群體的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大學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際依戀間的關系研究
團體心理輔導在初中生學習動機干預策略中的應用研究
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
不同情境中大學生的成就目標取向和自尊對自我設限的影響
您的心理學專業論文具體是什麼題目呢
有什麼要求呢
論文是需要多少字呢
開題報告 任務書 都搞定了不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寫作過程順利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Ⅱ 關於心理學的論文題目
這是我自己綜合幾篇論文寫的 ,可以參考一下。希望能幫到你啊!嘿嘿
淺析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對策
摘 要 近年來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而引發的惡性事件呈上升趨勢,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了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並對如何加強大學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大學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正處於「心理上的斷乳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卻面臨著高於其他同齡群體的多重壓力。近年來高校不斷出現因大學生心理問題而發生的惡性事件,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而家庭因素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應重視大學生家庭教育,發揮其應有作用。
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渴求知識、追求進步、積極向上,他們志向高遠,胸懷博大,能把個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興和國家強盛的宏圖偉業中,這是大學生心理發展的主流。但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等發生很大變化,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使處於「心理斷乳期」的大學生們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因心理問題走上極端的大學生呈上升趨勢。據教育部門有關調查資料顯示,在校20.33%至25.63%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具體表現為:第一,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沒有緊迫感,適應困難。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沉溺於上網聊天或玩游戲,看武俠小說,學習成績不佳,進而產生厭學心理、考試焦慮。第二,人際關系適應不良。一些大學生尋求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找到交際的滿足,有的甚至染上網癮,迷戀於網路世界,自我封閉,不願與人面對面交往,久而久之,會影響大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三,戀愛心理困惑。情緒和情感不穩定,情緒起伏大,情感變化快,戀愛不成或失敗往往導致大學生心理變異。第四,抑鬱心理。多呈現在特困生、學習困難與自我認知不良的學生中。第五,就業心理困惑。在擇業過程中心理准備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學生從眾心理嚴重。第六,意志不堅定。有壓力但動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恆,人生目標不明確,等等。
二、 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大學生在學校發生問題,有許多是在其早期成長過程中就埋下了種子,問題的解決也需要家庭的配合與參與。家庭因素是影響青年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許多研究表明:大學生部分心理問題來源於他們原生家庭的父母教養方式、家庭結構、家庭氛圍和家庭經濟狀況等。
(一) 父母教養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直接的影響。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心理行為發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王玉潔2004年對鄭州鐵路職業學院醫學院分院的165位大一至大三的學生所做的調查表明: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青年期心理健康狀況有直接影響。父母的溫暖、關懷、體貼使子女形成熱情、自信、自尊獨立、有堅持性、積極情緒較多的人格特點,從而促進心理健康發展。拒絕、否認的教養方式使孩子形成羞辱、自卑、自罪、無助,辦事謹小慎微,優柔寡斷,害怕被他人拒絕,不懂什麼是愛,更不知道被愛的滋味的心理。父母過分干涉教養方式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過分自我約束和依賴等不良人格特點。父母懲罰嚴厲教養方式使子女產生自卑感、無助和不安全感。特別是懲罰嚴厲教養方式易使子女喪失自尊,產生焦慮和強迫症狀。
(二) 家庭結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重要影響。
盧勤採用臨床症狀自評量表(SCL-90)及自編家庭信息問卷對成都市某大學5090名2009級新生進行調查表明:家庭結構對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及人際敏感、抑鬱、精神病性3個因子得分均具有顯著影響。寄居家庭相對於其他家庭的學生與人交往時更加敏感,單親家庭學生的抑鬱程度更高,心理健康總體水平更差。單親家庭大學生心理障礙較嚴重,心情抑鬱、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嚴重,由於家庭結構的不健全,子女往往會失去與父母中的一方進行交流的的可能,相對只能獲取部分關愛,與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較,其心靈會蒙上一層陰影,很容易產生敏感、自卑心理。
(三) 家庭氛圍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
和諧的家庭氛圍能使子女身心愉悅,心理壓力減輕,有利於身心健康的良性發展。不和諧家庭中,爭吵、溺愛、冷淡和家庭暴力都會給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溺愛和暴力兩種家庭氛圍尤為突出。
(四) 家庭經濟狀況也會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但影響有一定限度。
據研究發現,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於經濟不困難的學生。家庭經濟收入越低,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家庭經濟狀況差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他們要承受更多的經濟和心理壓力,大部分貧困生由於經濟拮據、視野有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時又無力改變現狀,易產生敏感、自卑、抑鬱、焦慮、人際關系緊張等特點。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學生也可能與貧困生一樣出現較多的心理健康問題。
三、 加強大學生家庭教育的意見及建議
常說心理素質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而家庭是培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場所,是大學生遭遇挫折出現心理危機時的療養所。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應重視大學生的家庭教育。
(一) 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覺承擔教育義務。
家庭教育在個體成長中對個人素質的貢獻方式比較特殊,更多是家人之間相互交流中的潛移默化、相互浸染,這種印刻在內心深處的「素質」對人的成長影響深遠,家庭教育一旦出現誤區,往往會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源於家庭」。因此,家長必須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覺地承擔起大學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義務。
(二) 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使大學生子女能夠敞開心扉。
家永遠是我們避風的港灣。家長需要努力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以民主平等的態度與大學生子女溝通交流,耐心傾聽子女的訴說,讓子女能真實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用關愛滋潤子女心靈,使家庭真正成為大學生避風的港灣,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堅強後盾和精神支柱。
(三) 針對大學生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家庭教育。
1、 更新教育觀念,讓大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大學教育與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同,學生的學習已不再僅限於對知識的積累,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和創新,在於全面發展。因此,家長要提升自己對大學教育的了解,更新教育觀念,而不能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要積極支持子女走出課堂,參加各種學校活動,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為子女今後發展目標指明方向,增強其學習目的和動力,總之,家長既要關注子女專業學習,又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
2、 針對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在家庭中進行人際交往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應鼓勵學生廣泛交良友益友,通過學習增強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並遵循真誠、平等、尊重、理解、互助互利的人際交往原則,主動與老師同學交往,積極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去。家長應該認真去傾聽子女傾訴,並給予開導,幫助子女化解生活問題,也可以結合自身經歷向子女傳授交往技巧。
3、 針對大學生戀愛心理困惑,在家庭中進行情感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創建和諧家庭,做好子女的楷模。其次,在愛情觀教育上應開門見山,不應遮遮掩掩,教育子女要理性,不應感情用事;如果子女已經戀愛,家長不要沖動,要善於疏導,而不是一味責難,同時要加強性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事業的關系,指導子女注意戀愛的心理和生理衛生,避免因性沖動而帶來嚴重後果。再次,要加強網戀教育,提醒子女增強安全意識,不要迷戀網路,不要輕信網路信息。
4、 針對大學生就業心理困惑,在家庭中進行就業教育。
家長在學生選報專業時就應該開展就業教育,提醒子女結合自身愛好和機會發展需要選擇專業方向。同時,家長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降低對子女的期望值,以減輕子女壓力,並在財力方面給予合理支持。另外,家長也應接受新的就業觀念,大學畢業生一次就業並不意味著工作將不再變化,而是會隨著市場需求做出調整,因此,家長不應讓子女局限於工作的穩定和專業的對口,要讓子女深入接觸社會,最終明確自身就業方向。
(四)家長、學校雙方積極主動溝通,了解身心發展狀況。
家長要主動經常瀏覽孩子所在學校的網頁或學校寄發的有關通知,及時了解孩子大學的動態,與孩子的輔導員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有條件的家長也可以到學校探望孩子,在於同學和老師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長軌跡。學校也要與家庭保持聯系和溝通,加強對學生家長的引導,為家庭教育發揮作用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1] 周留柱.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成因分析與對策 [J].中國高教研究,2006(7):67-68.
[2] Lutenbancher M. Relationshipps between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abusive parenting attitudes in low-income single mothers [J]. Nurs Res 2002,51(3):158-167.
[3] 王玉潔.父母教養方式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 [J].中國臨床康復,2005(32).
[4] 盧勤.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9(1):107-110.
[5] 陳雯,陳新.家庭背景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J].社會•行為•心理,2008,11,(6A):966-968.
[6] 劉春玉.淺談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與作用 [J].教育與職業,2008(8):127-128..
[7] 閆玉.大學生家庭教育研究 [J].教育與職業,2006(27).
[8] 謝沫珠.大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分析 [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30(2):109-111.
[9] 姜超,羅良針.論當前實施大學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6):38.
[10] 程路.大學生家庭教育面臨的挑戰及著力點 [J].教育與職業,2008(8):189-190.
[11] 謝沫珠,尤嘉.大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4):773-775.
Ⅲ 「不要找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結婚」,這句話是否有道理
小的時候非常渴望長大,因為長大之後就可以做一些很多自己想做,但一直不敢做的事情,比如說談戀愛。所以長大之後必須經過的一個關卡,就是談戀愛,談戀愛之後就是要結婚。但是現在人們一直有一個觀念就是「不要找單親孩子家庭長大的孩子結婚」,我覺得這種觀念是很不正確的,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說對於廣大的父母來講,應該及時的改變這種思想,應該放手讓自己的孩子去追尋他們自己幸福的生活。讓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去尋找自己真愛,而不是用歧視的眼光,戴著有色眼鏡去審視他人。
Ⅳ 有關教育方面的畢業論文怎樣去確定題目,要范圍比較小
提供一些教育方面畢業論文題目,供參考。
1、教師心理素質現狀及應對策略研究
2、單親家庭、貧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研究
4、學習困難學生的特徵及其干預研究
5、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6、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7、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因素研究
8、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心理學研究
9、我國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現狀及問題
10、當前教師職業倦怠現狀、成因及對策研究
11、高校擴招後就業現狀研究
12、網路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13、中學生網路成癮及對策研究
14、中(小)學生厭學問題及對策研究
15、獨生子女問題研究
16、獨生子女教育問題研究
17、獨生子女社會問題研究
18、學習困難學生現狀及對策研究
19、學習困難學生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
20、獨生子女問題行為及對策研究
21、高校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
22、高校大學生勤工助學研究
23、當前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
24、教育生態環境研究
25、外國教育史上某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與我國教育改革(這是論文方向,自己確定小標題)
26、外國教育制度研究(這是論文方向,自己確定小標題)
27、外國教育思想研究(這是論文方向,自己確定小標題)
28、我國農村義務教育財政體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9、我國義務教育投入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30、淺析稅費改革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狀況
31、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與效率問題探討
32、「一費制」的實施對學校辦學經費的影響
33、我國現行義務教育投資體制的弊病及其改革
34、我國教育投資體制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革
35、論擇校費與教育公平
36、論教育的經濟功能
37、論教育產品的屬性與學校辦學的市場化運作
38、加入WTO對我國教育的沖擊與對策
39、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與學校關系的探討
40、我國現階段義務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對策
41、我國學校教育資源使用效率的現狀、原因與對策
42、教育供求調節的兩種模式對比——政府調節與市場調節
43、我國基礎教育投資地區差異分析
44、教育篩選功能在勞動力就業市場中的發揮與失效
45、我國民辦學校辦學的困境及其改革
46、我國高校助學貸款體制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革
47、我國高校擴招的利弊分析
48、論建立教育成本分擔機制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49、目前我國中小學校教育經費來源渠道分析
50、論公辦教育投資效率不高的體制根源
51、中小學校負債辦學問題研究
52、學校管理審美化研究
53、人性理論對學校管理實踐的指導作用
54、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論減負
55、中小學有效領導的構成與方法
56、人際關系在學生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57、教師工作積極性激勵的有效性
58、建立學校內部完善的激勵機制
59、對獎勵的有效性的探索
60、校長(班主任)的領導影響力構成與建立
61、班主任的領導素質
62、校長(班主任)領導威信的建立途徑
63、學校改革的動力與策略
64、學生(教師)非正式群體的認知與管理
65、師生進行有效溝通的策略
66、學科教學中學生的合作學習研究
67、學科教學中學生的探究學習研究
68、中(小)學生學習方式改革初探
69、教學評價改革探索
70、成長記錄袋使用研究
71、如何指導學生寫學習日記
72、多元評價的實踐探索
73、如何聽課與評課
74、新課程實施中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的研究
75、學科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的研究
76、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索
77、加強學科教學的現實性和應用性研究
78、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
79、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理念與策略
80、新課程理念與教學改革
81、教師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82、學生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83、學校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84、教學反思的作用與方法研究
85、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研究
86、加強學科聯系的探索
87、教師協作教學的探討
88、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研究
89、網路文化與學校教育關系研究
90、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與局限研究
9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與教師積極性的調動研究
92、網路情境下的學習方式(途徑)研究
93、大(或中、小、幼)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94、學生智力(或創造力、非智力因素)開發培養研究
95、教師(或學生)心理壓力及其應對策略研究
96、學習困難學生(或差生)的成因及教育對策研究
97、課堂教學情境中的師生互動研究
98、能力(或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的研究
99、學校(或班級)環境建設研究(校風、班風、學風)
100、品行(品德)不良學生的轉化研究
Ⅳ 求畢業論文英文摘要翻譯,請勿直接用在線翻譯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eople's marriage are chang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change, the rising divorce rate, single parent families continue to increase, which led to a series of the family and social problems. Among them, the children of single-parent families grow the problems facing particular concern, e to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of single-parent families, the growth of the children of single-parent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a family is differ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ngle parents is also very special.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children of single-parent families grow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he Angle of analysis of its hidden behind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using the theory of social support for research and to seek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Ⅵ 單親家庭的孩子和家長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一般單親孩子優勢:
單親的孩子容易自立,也利於孩子較其它孩子成熟,多能吃苦,肯努力。
且單親的孩子懂得珍惜重感情。
單親孩子的劣勢:如果引導不好容易在性格上出現內向、自閉,不活潑、不善於交流等諸多人格方面問題。有時候也可能會出現對自己的性別的認知錯誤。
一般家長的優勢:可以一心一意照顧孩子成長,可以因為單親家庭而奮發自強。
單親家長的劣勢:如果母親帶兒子,容易使孩子女性化,相反也是。同時在教育孩子時,由於無人分擔其它事情而易引起心情煩燥。同時容易導致孩子的戀母或者戀父情節,對以後的婚姻可能有些許影響
Ⅶ 誰知道畢業論文的任務書怎麼寫
務書不是學生寫的吧,都是指導教師寫的。如果要你寫,可以這樣:一方面把內你論文的開題報告的背景容及主要內容整合一下,一方面這樣列:1、能夠比較全面的闡述有關網路隱私權的相關基礎問題。
2、能夠比較深入的探討網路隱私權保護合理的解決途徑。
3、最好能夠結合案例來說明問題。
4、能夠通過分析,得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5、能夠對相關數據進行整理來闡述問題。
當然,具體的語言潤色你自己去斟酌!
Ⅷ 中專畢業論文範文
大學生逃課現象的調查與對策分析 課堂教學是高校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然而,高校學生逃課現象卻非常普遍,許多大學生都有逃課的經歷,甚至出現了經常不上課的「高校逃課族」,影響了高校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與大學生專業知識與素質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大學生逃課已成為高校教學與管理不能忽視的重要問題。
一、問卷調查與數據分析
問卷調查選取在湖南與山西兩所有代表性的高校進行,調查對象涉及本科生與專科生,調查表數量按應到學生數量發放,逃課學生的調查表由其他學生代填。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700份,收回問卷676份,其中經整理後,確認有效問卷674份,占調查問卷總數的96.3%。
表一 問卷調查情況
二、逃課現狀的特點分析
(一)逃課率隨年級升高呈現遞增性,其中專科學生的逃課率明顯高於本科生。在本次調查中,本科生大一逃課率為12.4%,大二為24.3%,大四竟為50.5%。專科生逃課率大一為21.3%,大二為35.2%,大三竟為53.8%。專科生逃課率與本科生相比,專科生明顯高於本科,大一高出8.8個百分點,大二高10.9個百分點,畢業班高2.3個百分點。(表二)
(二)隱性逃課現象嚴重。所謂隱性逃課是指教師在上課時,學生做其它作業或想其它事情,思維根本沒有在課堂上。(本文除有明確說明外,其它逃課均不包括隱性逃課。)在調查中,本科與專科生都存在高比例的隱性逃課現象。畢業班,本科生與專科生的隱性逃課率分別達到了89.4%與84.4%,大學生平均逃課率達到了43.6%,嚴重影響了高校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見表二)
(三)學生逃課率與教師學歷、職稱、年齡呈現不平衡性。在學歷方面,本科與博士學歷教師授課的逃課率較高,分別佔到41%與37.1%,而碩士學歷的教師所授的逃課率只有24.2%;在職稱方面,講師與副教授職稱授課的逃課率較低,分別為28.8%與22.1%,助教與教授的授課的逃課率佔到44%與31.4%;在年齡方面,年齡在30~45歲的教師的逃課率較低,為17.4%,55歲以上的教師逃課率奇高,佔到了44.7%。(見表三)
表二 大學生逃課與隱性逃課數據
表三 教師情況與大學生逃課數據
(四)文史類課與理工類課相比較,文史類課學生逃課現象嚴重。在本次調查中,文史類課的逃課率佔到了37.4%,比理工類課的逃課率高出12個百分點。
三、逃課原因分析
(一)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學生行為呈現一定的盲目性。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許多大學生就業觀念適應滯後。因此,大學生呈現一定的盲目性而逃課,主要表現在四大盲目性:一是盲目考證,時下,大學生以證書增加就業的籌碼,逃課學習其它知識,盲目考證,出現了校園「考證熱」。二是畢業生盲目考研,考研已成為一種校園時尚,但大多數考研生只是為了迴避就業,在調查中,考驗學生的92%只是為了迴避就業。三是畢業生盲目提前離校找工作,造成了畢業生逃課率奇高的現象,竟佔到了畢業生逃課人數的89%。四是盲目放棄。專科生與一些冷門專業就業率低,學生對此失去信心,自暴自棄,只能通過網路游戲、睡覺、打牌來消遣時間。這種現象在文史類專業與專科學生中比較常見,也是專科學生逃課率高於本科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與教師授課水平的差異,是大學生逃課的第二個重要原因。一方面,由於高校防止學生逃課主要措施是點名制,通過課堂點名的方式防止學生逃課的主要方式。這導致了課堂顯性逃課率低,而隱性逃課率明顯。在調查中,30~45歲年齡的教師授課的逃課率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個年齡階段的教師傾向於點名,防止學生逃課,一些不願聽課的學生只能採取隱性逃課方式逃課。另一方面,逃課率高低與教學管理的嚴格程度成反比。在調查的逃課經歷一項,教學管理中規定三次逃課取消考試資格的課程的兩次逃課學生的逃課率為21%,一次的逃課率為32.2%,三次的逃課率為0。規定四次取消考試兩次逃課率是43%,三次的逃課率是24.3%,四次的逃課率為1.13%。另外,教師在教學中容易產生教學偏好。一方面是由於學生水平引起的。許多教師都面臨兩難困境:講難了學生聽不懂,講易了完不成教學計劃,許多學生「吃不飽」而逃課。另一方面是由於教師知識層次與教學水平決定的。教授與助教授課的逃課率高就是一個重要的證明。教授與助教上課容易產生不同偏好。在調查中,33%的學生認為教授講的過快過難,41.2%的同學認為助教偏易,選「照本宣科」一項的人數佔到了39%,博士、本科學歷教師授課的逃課率助教佔到了37.1%,明顯高於碩士的24.2%。
(三)大學考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逃課。考試題型呆板,缺乏創新性,基本上是書上的與筆記上的原題,像考小學生似的考試記憶力,尤其表現在文史類考試。文史類逃課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文史類的考試試題與方式陳舊,許多逃課學生都有採取復印、抄寫筆記的考前「突擊思想」應付考試。
(四)學生家庭背景是學生逃課不容忽視的原因。一方面是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以家庭背景,就業方便自居,「60分萬歲」思想在頭腦里跟深蒂固,基本上是逃課上網、睡覺、打牌,視野狹窄與基本知識水平低。另一方面是家庭困難的學生依靠社會兼職完成學業,利用上課時間多做一些社會兼職。在調查中,兩者逃課人數分別佔到逃課總人數的7%和14%。
四、結論與建議
(一)在招生中,逐步實現「先統後分」的招生模式。由於目前高考是「學生管分數,家長老師填志願」,家長、高中老師不太了解專業,不顧學生興趣,追求熱門專業。「先統後分」既先統分學科類,進大學學習一段時間後,再分專業,高中學生對學科類肯定了解,從宏觀上把握填報志願也很方便。在大學學科學習一段時間後,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專業,高校也要給一些對專業毫無興趣而對其它專業有所成績的學生提供轉專業的便利通道。
(二)在學生培養中,深化教學管理改革與考試制度改革。高校一是推動分級制教學。由於大學擴招後學生差距的擴大與本來省份存在的教育差距,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學校應該根據學生意願與水平分開授課,解決教師面臨的「兩難困境」,讓學生學有所得。二是確定教師的授課目標,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高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先確定課程的教學目標、范圍與程度,但又要確保教師上課的靈活性,防止教師教學偏好對學生的錯誤導向。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一方面通過「評優」激勵方式促進教師授課的充實性與生動性,激發學生聽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一方面,教師授課內容與社會緊密結合,讓學生學有所用。改變以點名為主的監督方式,轉變到吸引學生上課的興趣上來,防止學生隱性逃課。以中北大學為例,中北大學的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激勵教師促進了授課水平的提高,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課熱情,吸引了不少學生聽課,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學生聽課興趣提高了,逃課學生自然就少了。三是考試制度改革,堅持大學考試的靈活性與創新性。大學教育不是考試教育,考試只是一種督促學生學習與鞏固的手段。大學考試應該不拘泥於筆試、更不能拘泥於書本,而注重於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應對能力,尤其是文史類課程的考試亟待改革,徹底改變學生的考前「突擊思想」。
(三)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增強大學生的防變能力。大學生經歷由高中到大學兩個不同環境的轉變,表現一定的難適應性是可以理解的。班主任、輔導員與學校心理咨詢師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大學生明白大學「60分萬歲」已毫無意義,大學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在大學里,大學生應多參加有益的課外活動,加強大學生的思想修養與身心健康教育,尤其是對單親家庭與家庭優越型家庭的思想教育,堅決抵制網吧、錄像廳、舞廳等娛樂場所的誘惑。並且加強貧困家庭學生的教育,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壓力,克服困難,正確處理好學習與社會兼職的關系。
(四)加強學生的就業觀教育,就業教育應成為高校的一門課程。面對大學生就業壓力下的逃課行為,高校一是要改變那種畢業班才談就業的錯誤觀念,從大一開始逐步引導學生規劃人生,樹立正確與積極的就業觀念,減輕學生的就業心理壓力。二是要引導學生獲取一些有用的證書,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防止學生盲目追求證書捨本逐末式逃課現象的產生。三是要加強大學生考研教育,引導學生理性考研,杜絕學生逃課「跟風式」的盲目考研,那樣有可能專業知識不扎實而造成考研與就業的「雙落空」。
五、結語
針對大學生逃課原因的多樣性,高校應該注重招生、學生培養與就業的系統性,將其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做,才能減少大學生逃課現象,大學課堂效率一定能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