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景觀設計畢業論文
噴泉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我沒有資料,不過我有城市廣場設計的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城市廣場設計的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統中具有多種功能的空間,是人們政治、文化活動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築最為集中的地方。
城市廣場設計的是城市的生活模式、社會文化內涵、城市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是構成城市空間的重要因子。城市廣場設計的並不是單純的建築空間,它是具活的靈魂,與其使用者-人之間存在著一種雙向互動的關系,城市廣場設計集中的體現了人的行為心理和精神品質。因此,城市城市廣場設計的人性化便由此而生,它是以人為中心,體現一種人本主義觀念,一切以人類精神需要和物質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在遵循此原則的基礎上,從人的心理物質需求、行為特徵出發,從城市廣場設計的空間尺度、空間層次、空間序列三個方面,全新構造一條舒適的、人性的、自然的城市廣場空間環境廣場設計的設計道路。
城市廣場設計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城市廣場設計以人為本原則
一個聚居地是否適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間和當時的城市肌理是否與其居民的行為習慣相符,即是否與市民在行為空間和行為軌跡中活動和形式相符。個人對"適宜"的感覺就是"好用",即是一種用起來得心應手、充分而適意。廣場設計應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古典的廣場一般沒有綠地,以硬地或建築為主;廣場設計大片的綠地,並通過巧妙的設施配置和交通,豎向組織,實現廣場的"可達性"和"可留性",強化廣場作為公眾中心"場所"精神。現代廣場的規劃設計以"人"為主體,體現"人性化",其使用進一步貼近人的生活。
比如廣場設計有足夠的鋪裝硬地供人活動,廣場中需有坐凳、飲水器、公廁、電話亭、小售貨亭等服務設施,廣場的小品、綠化、物體等均應以"人"為中心,時時體現為"人"服務的宗旨,處處符合人體的尺度。
2.城市廣場設計地方特色原則
城市廣場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會特色。
首先城市廣場設計應突出其地方社會特色,即人文特性和歷史特性。廣場設計應承繼城市當地本身的歷史文脈,適應地方風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築藝術特色,有利於開展地方特色的民間活動,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識之感,增強廣場的凝聚力和城市旅遊吸引力。
其次,廣場設計還應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適應當地的地形地貌和氣溫氣候等。城市廣場應強化地理特徵,盡量採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築藝術手法和建築材料,體現地方山水園林特色,以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如北方廣場強調日照,南方廣場則強調遮陽。一些專家倡導南方建設"大樹廣場"便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3.城市廣場設計效益兼顧原則
城市廣場的功能向綜合性和多樣性衍生,現代城市廣場綜合利用城市空間和綜合解決環境問題的意義日益顯現。因此,城市廣場設計不僅要有創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還應體現出"生命至上、生態為先"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思想。
首先,廣場設計的是城市中兩種最具價值的開放空間(即廣場與公園)之一。廣場設計的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築、空間和樞紐,是市民社會生活的中心,起著當地市民的"起居室",外來旅遊者"客廳"的作用。廣場設計的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藝術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現代都市文明魅力的開放空間。城市對這種有高度開發價值的開放空間應予優先的開發權。
其次,城市廣場規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建築空間形態、立體環境設施、園林綠化布局等方方面面。我們在進行城市廣場規劃設計中應時刻牢記並處處體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並重的原則,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兼顧的原則,切不能有所偏廢。厚此薄彼,往往顧此失彼。如某市火車站廣場由於規劃不合理,結果造成交通擁擠、排水不暢,雨天泥水地,晴日灰滿天,環境污染嚴重,市民怨聲載道,遊客望而卻步,極大的損害了城市形象。
再次,城市廣場規劃設計要克服幾個誤區:一是認為以土地作為城市道路、廣場建設的回報是一條捷徑。二是廣場越大越好。三是讓開發商牽著鼻子走。開發商看重的是建房、賣門面的利益;而政府則應著重考慮增加綠地、建設廣場和公園,改善旅遊、購物、休閑和人居環境。
4.城市廣場設計突出主題原則
城市廣場無論大小如何,首先應明確其功能,確定其主題。這也可謂之"綱舉目張"。圍繞著主要功能,廣場的規劃設計就不會跑題,就會有"軌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內聚力與外引力。是交通廣場、商業廣場,還是融紀念性、標志性、群眾性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廣場,要有準確的定位。在城市廣場規劃設計中應力求突出城市廣場在塑造城市形象、滿足人們多層次的活動需要與改善城市環境(包括城市空間環境和城市生態環境)的三大功能。並體現時代特徵為主旨,整體考慮廣場布局規劃。
『貳』 我是風景園林專業的,想做一份廣場設計的畢業論文,誰能幫我一下,開題報告怎麼寫啊謝謝啦
文發網 提供免費全文 還可以提供環境類論文的寫作指導與發表
摘要 闡述了風景園林專業花卉學教學改革的措施,包括選用合適的教材、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增加實踐教學時間、改革評價體系的等內容,以期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 風景園林專業;花卉學;教學改革;教學實踐
ty
XU Jian-gang 1 LIU Tao 1 XU Jian-rong 1 JIANG Hong-qi 2 HOU Er-qin 3
(1 Changzhou Huanyi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Ltd.,Changzhou Jiangsu 213152; 2 Nanjing Zhongsheng Landscape Co., Ltd.; 3 Baixia District Virescence Institute in Nanjing City)
Abstract Measures of the reform of floriculture teaching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were stated,including selecting suitable textbook,taking modern teaching methords,increasing time for practical teach and reforming evaluation systerm,so as to promote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floriculture;teaching reform;teaching practice
花卉學是論述花卉的種類、形態、習性及培育、應用等方面的學科,它既涵蓋基礎理論又不乏栽培技術和花卉應用[1]。花卉學是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本科和園林高等職業教育中的一門專業骨幹課,同時又是城市規劃、環境藝術、林學的選修課,現已成為省級精品課程。筆者從事花卉教學20餘年,總結了不同專業在花卉學教學上的區別。風景園林本科主要培養園林設計和施工方面的人才,而園林高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雖然教學目的不一樣,但是在花卉識別上對學生要求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本科的花卉學注重學習花卉的應用方面的知識,而園林高等職業教育在理論問題的掌握方面比本科要求適當降低,更加註重學習花卉的繁殖、栽培管理方面的知識[2-3]。其他專業如城市規劃、環境藝術、林學的花卉學教學則是更多的讓學生了解花卉知識,有助於將來的工作。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園林專業的花卉學教學任重道遠。雖然發展總體趨勢是良好的,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問題。現就花卉學改革的措施作一探討。
1 選用適宜的教材
早期南京林業大學採用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花卉教研組主編的《花卉學》作為教材,其理論內容相當全面廣泛,但由於編寫時間較早,沒有完全反映目前園林應用的新、優、特的花卉品種。園林花卉教研組教師針對江浙一帶花卉的特點合力編寫了《花卉學》《園林花卉》 2本教材。該教材內容新穎、實用性強,同時配備了花卉圖片的光碟,供學生學習時使用。《園林花卉》在內容設置了7章,分為花卉概述、花卉的生長發育、花卉與環境的關系、花卉栽培設施、花卉的繁殖與栽培、花卉的應用及常見花卉。光碟重點反映了花卉種類的識別、繁殖方法、栽培設施、應用形式等。實踐證明,它們增加了學生對花卉的感性認識,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大有裨益,更適合南京林業大學園林專業的學生使用。
2 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
世界各地的花卉資源十分豐富,由於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不可能集四季花卉於一時開放,更不可能集全球花卉於一室,因此到現場所認識到的花卉數量有限,也不可能觀察到大部分花卉生育周期的全過程、花卉的生態習性;掌握大部分大花卉繁殖、栽培的原理;充分了解花卉應用的基本形式和原則等。傳統的花卉學教學主要以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常常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若採用傳統教學方法,在黑板上憑空談論各種花卉的形態特徵、生育周期、生態習性等,根本不可能讓學生得到豐富的、直觀、生動的花卉學知識,反而讓學生感到這門課程枯燥而乏味。筆者將花卉學多媒體課件應用於教學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藉助多媒體教學使學生能在教師的語言和多媒體直觀圖像及文字的互補中[4],了解花卉學知識,給學生以非常直觀的感受。課件中插入大量的國內各大城市如杭州、南京、北京、昆明及國外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等國家園林中應用的花卉。還收集了大量關於花卉知識的光碟,挑選部分放給學生看,如通過觀看荷蘭花卉生產的光碟,使學生們了解球根花卉的生產周期。同時,課件也可以在網路上在線觀看,讓更多學生自學這門課程。這種教學手段的應用使花卉學的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培養學生學習花卉知識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切實地提高了學生識別花卉和應用花卉的能力。
3 增加實踐教學時間
花卉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僅依靠多媒體課件是不夠的。因此,學校在修訂花卉教學計劃時,增加了花卉學實踐教學時間。《花卉學》課時為80學時,每學期40學時,分2個學期,便於學生觀察一年內不同花期的植物。除花卉學老師外還增加了花卉學課的助教;除了課堂教學外,還增加識別花卉種類的實踐教學。實行大班統一授課,小班實踐教學。引種了100多種新、優、特花卉種植校園內,便於同學們現場學習花卉知識。教師帶學生在南京、杭州等城市的公園、廣場、花卉市場、花卉生產基進行花卉種類識別的現場教學同時了解花卉的生產全過程,學習花卉的應用。
針對園林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增加了生產實踐,直接參與實踐基地的日常生產過程,教師組織學生參加苗圃整地、播種、扦插、移栽、澆水、施肥等實踐活動。
4 改革評價體系
由於傳統的評價方法往往以理論為主,書面考試較難考核學生的真實水平與能力。因此,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加強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筆者建立了新的教學評價體系。在考核內容上,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相結合。重視平時花卉知識的學習,認識花卉植物 300 種,掌握各類花卉繁殖、栽培的方法和步驟,能進行花卉周年供應的生產安排,了解花壇、花境等花卉應用的設計與布置。
『叄』 求幾篇景觀設計畢業論文的範文
1、課題背景介紹
臨沂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素有「山東南大門」之稱,下轄3區9縣,面積1。72萬平方公里,人口1000萬,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區。臨沂城水資源豐富,縱貫南北的沂河、柳青河、青龍河和橫穿東西的祊河、涑河等5條河流在中心城區交匯,位於臨沂城區段的沂河橡膠壩長1248米,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記錄,上游形成的沂蒙湖水面130萬平方米,湖水碧波盪漾,面積相當於兩個杭州西湖,2001年被國家水利部評定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過去由於只注重工業經濟的發展,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等工作被忽略,市區濱河地段雜草叢生,1片荒蕪;挖沙船到處挖沙,使河邊變得坑坑窪窪,臟亂不堪;1些不法單位拉來建築垃圾傾倒在沂河及涑河沿岸的堤壩上,許多工廠將廢水也排放到河裡,使河水變得渾濁不堪,污染嚴重,無法飲用。不少居民也將生活垃圾傾倒在這里,使河邊變成了垃圾場,1到夏天,熏人的氣味撲面而來,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擴大城市建設規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資源,同時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提升城市品位,臨沂市政府決定投入巨沂資規劃建設臨市區內的濱河區域。
2、課題擬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實驗方案
在上述情況的影響下,我這次所報的畢業設計課題為「臨沂市沂河沿岸(局部)景觀設計」,所以濱水空間的規劃、綠化和景觀設計是這次課題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
水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來就被賦予多種屬性,被當作理想人格的的1種象徵,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滿了生命的靈性;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水逐漸成為1種根源性的隱喻,是代表自然與城市「合1」的最好模型。可以說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禮制以外,對城市規劃特色形成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從飲用、灌溉、運輸發展到現在的提供活動、景觀的載體,故濱水空間的性質也在不斷變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當前進入快速城市化階段,城市建設也陷入了不斷趨同、特色危機重重的窘境;在工業化時期幾近湮滅的水的特性再次成為刺激城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這次設計中應充分利用城市與水的「骨架」與「血肉」關系,因地制宜,融合水與空間、文化的時空聯系,塑造出城市的特色與個性,使城市綠化面積擴大,景觀更加秀麗宜人,市區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改善,最終形成「水在城中游,城在水中立,水體與綠地相互依託並融為1體的豐富多彩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濱水生態城市」而貢獻1份力量。
實驗方案:
通過對課題所涉及的地區進行實地測量考察,以及搜集查閱相關資料,對設計的方案進行綜合嚴密的驗證。從設計理念、設計原則、風水分析、構圖分析、植物配置幾大方面展開工作,並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合理的方案。
設計理念:沂河貫穿臨沂市區,是離城市公共密集地區較近的生態系統之1,是
城市向鄉村延伸,鄉村向城市滲透的區域,這種滲透體現的是1種人與自然的對話,在本方案中,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統1為設計理念。
設計原則:A、生態原則:維持沂河生態環境是進行城市建設的基本門檻。
B、適應自然和社會運動周期的原則:關注人的活動周期和季節
變化,創造出適應季節變化的景觀。
C、經濟原則:通過設計對環境的改造,創造更舒適的生活環
境,實現其使用價值,同時也帶動周圍的土地升值。
風水分析:風水上講究,麴生吉,直生煞,在本方案中,以曲線(主路)來化解直線帶來的煞氣。
構圖分析:本方案設計設計地段位於沂河和其最大支流枋河交匯處,河道比較彎曲,因此在設計中,以北斗7星為主構圖元素,根據人文和地理將其分為3個區域:
A區:古文化區,臨沂市是1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古稱琅琊,距今已有2400年歷史。聞名中外的漢代帛畫和《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等,就出土在臨沂市銀雀山下。我國許多歷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時期的曾子、子路,戰國時期的荀況,東漢珠算發明家劉洪,西漢經學家匡衡,3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諸葛亮,東晉書聖王羲之,南北朝文藝批評家劉勰,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等,有的出生於此,有的在這里生活過,都留下了難以湮滅的印跡。
B區:自然生態區,以沂河自然風光為主題,以生態親水公園為中心,形成適合休閑娛樂的場所。
C區:沂蒙革命精神區,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革命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3萬沂蒙的優秀兒女獻身疆場。車輪滾滾的支前隊伍、送子送郎參軍的動人場面、紅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台兒庄戰役、孟良崮戰役記下了這1段光榮的革命業績。
植物配置:從人性化、鄉土性、生態原則3方面進行植物配置。
3、相關文獻綜述
中國建材出版社出版,湯振寧編著的《城市河道景觀設計》1書,以大量實景照片向我們展示了北京,上海,韓國等地的1些優秀河道景觀設計,本書內1些優秀設計作品的作者分別為具有豐富施工經驗和設計經驗的專業人士,使該書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同時該書也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前瞻性,給我這次所做的課題提供了很多的參考。
上林國際文化有限公司編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濱水區域景觀規劃》1書,挑選了如「廣州市番禹區橋河——河兩岸城市設計」,「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濱海生活服務區設計」等34個典型濱水區域,對照其不同的設計思路歷程,闡述了濱水景觀規劃的設計著眼點。從不同角度,不同細節的解析,使我對濱水景觀設計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比如該書中強調的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審美心理學等要素,因此在這次設計中、使我深入地去了解人們的生理特點、行為心理和視覺感受等方面對景觀的設計要求,以便於做出更好的設計。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沈蔚、李竹等編著《室外環境藝術設計》1書介紹了環境藝術設計這門涉及生態、園林、建築、結構、材料、城市規劃等領域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的實質是以現實條件和自然環境為基礎,人性化地對環境進行科學和藝術改善及創造,使之更適應於人們生活、工作和休閑等各種社會生活和人文交流,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的文明進步。閱讀該書使我了解了景觀設計的元素、手法、進行的基本程序、表達的方法,以及設計的實施,盡可能實現它的功能性、藝術觀賞性、科學合理性、經濟性。通過學習和研究此書,使我對景觀設計有了更專業的認識。
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盧新海、楊祖達編著的《園林規劃設計》介紹了園林設計的要素、方法、步驟等具體的內容。內容包括中外園林、園林設計的基本理論、園林設計的原則與依據、園林設計的依據,園林設計的依據、構成要素的規劃與設計及各類綠地的規劃設計。其中我國古典園林創作的優秀手法,布局形式,依據與原則等給我的設計帶來很大的啟發。
4、預期成果
實施這1工程將使城市綠化面積擴大,景觀更加秀麗宜人,很好地改善市區人們生活環境現狀,整體上提升臨沂市的城市品位與城市形象,同時通過設計重塑環境,關注城市與自然的關系,建設1個概念明確的公共濱水地帶,完成城市公共
『肆』 景觀設計專業的畢業論文因該怎麼寫
題目可以是淺析景觀設計中的水景設計 ,這個題目比較小··容易答辯·資料也很多·
給你點資料吧·我也是做這個的
中國園林素有「有山皆是園,無水不成景」之說,由此可見水對於景觀的重要性。可是,現在的水景現狀卻令人勘憂。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大噴泉(如圖一)卻靜靜的躺在水裡而不噴水,到處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還有那筆直高深的蓄洪大壩,更不用說那些早已乾涸的水池了……,(如圖二)這是一種很普遍的水景現象,這是一種很可悲的水景現象!
圖一:泰安市政廣場噴泉
圖二:泰安市樂園小區中心鋪裝
人固然有著親水的本性,而設計師們也在努力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結果卻是令人失望的。近日,有關媒體刊發了一則「缺水城市濫刮圈水造景之風」 的消息。該文指出:在水資源緊缺的華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來出現大造城市景觀水之風。有的城市「攔河築壩」,把河水「圈」在城內;有的城市耗巨資「挖地造湖」,人為製造水域景觀。據調查,目前黃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觀的大中城市已有16個,僅鄭州、西安、咸陽三市計劃投入的相關「圈水」資金就達40多億元[1]。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營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滿足人們親水的這種需求,成為擺在我們設計師面前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二、解決對策
一般地,我們很多的設計師在設計水景時大都在採用借鑒的原則。國外及國內的很多大城市大都是用大噴泉、大水體(如圖三)來形成壯觀美麗的水景,於是各地的中小城市也都不顧自身的條件,爭著去模仿這種很體面的景觀,最後就出現了上述的結局。
在設計水景時,我們更應該考慮地域水資源的狀況,尤其是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如何設計水景更應該值得考慮。在此,我想就如何在水資源缺乏地區營建水景做一些探討。
2.1 宜「小」不宜「大」原則
圖三:泰安市高新區旁大水體
圖四:聖•荷塞廣場公園旱噴泉水景
此處所謂的宜「小」不宜「大」原則指的是在設計水體時,多考慮設計小的水體,而不是那種漫無邊際、毫無趣味可言的大水體(如圖三)。之所以現在出現了那麼多的大水體可能與人們「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響有關,也許大水體會讓人更能感覺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們的視線,可是建成後的大水體往往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大水體的養護之困難可能是設計師在設計之初所沒有考慮到的;大水體往往讓人有種敬而遠之的感覺,而沒有想親近的感覺,因為往往在水體旁邊都會有警示性的牌子:此處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釣……等語句;大水體一般是靠人工挖出來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發生水體污染問題,那將是致命的。而小水體容易營建,這是其中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體(如圖四)更易於滿足人們親水的需求,更能調動人們參與的積極性,更何況在後期養護管理中,小水體便於更好的養護,並且在水體發生污染的情況下,小水體更易於治理。
2.2 宜「曲」不宜「直」原則
圖五:橫濱市美術館前廣場水景一
圖六:橫濱市美術館前廣場水景二
所謂宜「曲」不宜「直」原則指的是水體最好設計成曲的。我們古典園林營建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師法自然」,即在設計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規律,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們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為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形成變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區中更易於設計成仿自然的曲水(如圖五)!然而,在現實中,很多人則將水體設計的成筆直的(如圖六),也許他們是想體現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2.3 宜「下」不宜「上」原則
圖七:東京灣喜來登大飯店賓館入口水景
圖八:芝加哥標准石油大廈旁水景
此處的「下」與「上」是一種相對的關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設計的水景盡可能與自然中的萬有引力相符合(如圖七),不要設計太多的大噴泉(如圖八),他們大多是向上噴的,是需要能量來支持它們抵消重力影響的,是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因此,在現實中我們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盡可能少的能量來形成盡可能美的景觀。這是需要考驗設計師創新能力的。
2.4 宜「虛」不宜「實」原則
圖九:加州情景雕塑園中水景
圖十:在缺水地區用石塊營造的水景
在水資源缺乏的地區,虛的水景(如圖九)也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此處的虛的水景是相對於實際水體而言的,它是一種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徵的造園要素如石塊、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體的形狀而成的(如圖十)。這樣的水景對於嚴重缺水地區水景的營建具有特殊的意義,同時這樣的水景更易於帶給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體驗。這也許是真實水景所無法比擬的,因為真實的水景往往只能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滿足、一種很膚淺的體驗。
2.5 關注野草之美,反對草坪熱
圖十一:浙江台州黃岩永寧公園中野草之美
圖十二:中山岐江公園中野草之美
前幾年全國各地興起了一股興建大草坪的熱潮,不管是身處海南,還是位於大連,你都能感受到這股熱潮的猛烈侵襲。到處是讓遊人止步的大草坪,到處是被踐踏的一片狼藉的大草坪,到處是需要園林工人經常澆灌、修剪的大草坪,結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面貌」,但是對於人們所真正需求的環境卻並沒有多大的改觀。正因為這股浪潮,加速了具有地域特徵、生命力強的野草的消亡;正因為這股浪潮,加速了水資源的日益短缺;正因為這股浪潮,最後終於讓人們重新認識到了野草的美麗(如圖十一、十二)。因此,對於水資源缺乏的地區,更應該重視鄉土草的應用。
三、結語
水資源日益缺乏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因此,對於如何在缺水的今天去營建美好、宜人的水景是我們每一個景觀設計師的責任,正如約翰•O•西蒙茲先生所言:「我們可以說,景觀設計師的終生目標和工作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築物、社區、城市以及他們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諧共處
『伍』 關於 景觀設計的畢業論文題目怎麼定怎麼寫
我是今年畢業的,學的也是園林方面
要看你喜歡弄什麼方面了,是做設計還是喜歡寫論文
設計方面:題目可以很簡單,不過就是要小,越小越好,大的難把握
比如:xx庭院的景觀設計
xx小區的景觀設計
xx公園的綠化設計等
你可以虛擬一個名稱,這種沒什麼影響,而且地形大小形狀你也可以自己定,長方形等規程的地塊是比較好做的,地勢可以設成平的,你好規劃,不過這種是我的建議
設計就是做圖,主要是包括:簡介(你所設計項目的概況,如所處方位、周邊環境、主要用途等),平面(也就是cad的整體平面圖)、效果圖(如整體的彩屏圖、鳥瞰圖、截點的效果圖),還有什麼封面、封底、目錄這類的,做成類似一本書的結構,還有小的效果圖要都做幾張,可以在傍邊寫上介紹。
論文方面:可以論述某處景觀設計的缺陷,不過要結合實際,而且你論述的地方要實際存在,比如說它的功能分區不合理啊,植物搭配不好啊,最好還是要結合圖來說,就是把實際你要論述的不好的地方用相機照下來,放在論文里,在下面說他的不好,說了之後要給以建議,就是要怎麼改進
你還可以寫景觀設計的植物應用調查,這種是調查式的論文,比如:xx(你知道的某個景點名字)植物調查報告
這種論文要實際去一種一種植物的去看,把所有樹種的名字都羅列下來,標明科屬種,最後要寫一點你的觀點,比如你覺得調查的景點那些地方成功啊等,就是要實
景觀方面大體就這些,這些就是我們班同學所選的方面,論文答辯簡單的很,論文只要不去抄,自己寫的都能過
『陸』 園藝專科花卉論文
園林,景觀與中國風景園林的未來
摘要:通過分析園林,景觀,風景園林等幾個術語的緣起,演變和優缺點,指出綜合性是風景園林學科的突出特性,而中國風景園林有著自己以辯證的綜合性思維和實事求是方法為傳統的特長.在擺脫封閉守舊文化環境的羈絆和掌握現代科技發展的成果後,中國風景園林必將超越以個人表現和分裂式思維為特徵的所謂西方工業時代景觀設計,再創輝煌.
關鍵詞:風景園林; 規劃設計; 討論; 術語; 創作方法; 未來
Garden, Landscape and the Future of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Discussion; Terms;
Artistic Method; Future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origin, evolvement and merit of a few technical
terms such as gardens,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integration is 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s long time
traditional special features of its own dialectic integration and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methods. By getting away from the conservative and
self-enclosed culture environment, and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ill
surpass the so-called western instry-ag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haracterized by personal performance and analyzing thought method, then
create its own glory again.
內容:1 問題的提出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能夠聽懂英語的人還很少,在一些學術會議上,許多英語專業人士將landscape
architecture(LA)翻譯成風景建築,而聽者則茫茫然;與此同時,我國台灣的一些學者已經正式將LA翻譯成景觀建築,於是我感到如何正確翻譯LA是一個大問題.受到程世撫先師教誨的影響,我寫了一篇文章,專門討論LA的翻譯問題[1],當時的重點是放在對architecture的理解上,主要闡述不能將architecture翻譯成建築,也不好將LA翻譯成園林,沒有太注意landscape,所以文中寫道"將landscape翻譯為風景或景觀是貼切的".兩年前我還在為用景觀學,景觀規劃設計之類詞彙代替園林學現象的出現而高興.
沒想到,隨即對landscape的理解出現了大麻煩,發生在2004年的一場大討論,促使我對景觀一詞進行認真的反思.現在,景觀建築或景觀學這個專業已經在許多學校成立,據說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對口.我還聽說有的工科院校學生高傲地對農林院校的人講:我們是搞LA的,而你們搞的是風景園林(指landscape
gardening,這是一種輕率翻譯,見後文).於是,本來以綜合性為優勢的一個學科,現在的分裂卻越來越大,這到底是福還是禍
近來參加的多項招標和競賽評比使我深切地感到:新奇的創意,漂亮的平面構圖,成了奪標的不二法門,而這兩項對於改善實際的人居環境並沒有多大意義.同時,能夠真正改善人居環境的規劃設計本領卻被視為老土和過時,不再被學生和青年設計師甚至一些專家所重視.實踐的發展使我越來越覺得這絕不是一個好苗頭,晚說不如早說,以免後患無窮.
2 現代景觀設計的貢獻
2003年底,澳大利亞的貝思(Pace)出版有限公司匯編了一本《亞太景觀》(於2004年初出版),請我作序.我在其導言中寫道:"現代景觀設計帶給我們的變化,首先是觀念上的:宏觀的觀念,生態的觀念,構成的觀念,文脈的觀念,民眾參與的觀念等等;其次是創作方法上的:創意―布局―空間―構圖的設計路線,區域―邊界―路線―節點的思維方式,馬克筆,油畫棒,CAD的表現方法,金屬,玻璃,拉膜,塑料等現代材料和木材,岩石,黏土,鄉土植物等原始材料的大量使用,以及一些現代光,聲,水,電技術的普遍侵入等等;所有這些凝結成五花八門的主義:現代的,後現代的,結構的,解構的,極簡的,高技的……,為景觀設計者提供了廣泛的創造可能性."我想,凡是經歷過20世紀中葉我國園林事業艱難而封閉的發展歷程的老同志都會同意,這一段文字是對改革開放後引進的現代景觀設計實事求是的贊語;那些接受現代景觀設計教育的人也會承認,這一段總結還是比較全面的.
但是,在導言的最後我又寫道:"經過打破堅冰,破除閉鎖,在廣泛地汲取了世界各地文化精華後,伴隨著中國經濟,文化長時間高速發展的罕有機遇,曾經創造過具有世界最高水平古典園林的中國人肯定能夠開創出景觀建設的一片新天地."細心的讀者會想到,這段話的背後,隱隱透露著對所謂現代景觀設計的批評.
3 景觀一詞的來源與局限
景觀是什麼 景觀不像園林是個中國古語,它完全是個新詞,是20世紀初日本人對landscape的翻譯[2].現在看來,這個翻譯就像日本人把architecture翻譯成建築一樣糟糕.我曾多次講過,梁思成先生將architecture翻譯成營建學是正確的,囊括了規劃設計(營)和建築工程(建)所包含的各種學問[1].而反觀建築一詞,建和築都是同一個意思,同義反復,特別中文建築一詞還含有architecture詞義中根本沒有的建築物(building)的意思,更是導致了大量的混亂.
何謂景 景的本意是光,《說文》:"景,光也."段玉裁注:"光所在處,物皆有陰."有光必有影,光和影共同成就了象,所以景具有象的含義.何謂觀 《說文》:"觀,諦視也."諦的意思是審視.由此,觀也引申出景象的意思,王安石名句:"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所以景觀二字也有很大同義反復的成分,一般用一個景字已經足矣,如城景,街景,海景等.
解放前出版的《辭源》一書沒有收錄景觀一詞,解放後出版的《辭海》才有了對景觀的解釋,基本認定是個地理學的詞彙,指一種客觀事物.英文landscape的含義是視野中的一片土地.land是一塊地,-scape一說是源於-scope,一說是源於-ship,反正是"看起來"或"樣子"的意思,也就是景.在scape前面上land,硬譯成大地景觀或地景是比較准確的,翻譯成風景就生動起來,兼具信,達,雅的味道.當我們跟隨日本人把landscape不準確地翻譯成景觀時,就只剩下詞尾-scape,丟掉了前綴的land,必然會帶來一些後遺症.如把漢語的海洋景觀,城市景觀和街道景觀等硬譯回英語,就成了sea-landscape,
city-landscape和street-landscape,豈不貽笑大方!
英文的landscape源自德文的landschaft,而德文又源自荷蘭語,其原意是陸地上由一些住房,圍繞著住房的一片田地和草場以及作為背景的一片原野森林組成的集合[3].出於一個海洋民族從海上看到陸地的欣喜心情,當他們開始以審美和藝術的眼光欣賞這樣的一片土地時,風景的意義便出現了,隨之出現了風景畫.此後,作為自然科學的地理學和生態學先後採用這個詞為自己服務,使其成為一個失去主觀審美內涵的純客觀的詞,含義發生極大變化.因此有了景觀具有藝術,地理學,生態學3種含義的說法.
當英國人把landscape和gardening聯系在一起提出landscape
gardening的概念,甚至以後和architecture聯系在一起提出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概念時,landscape始終採用著這個詞最早的風景的含義.英文landscape還沒有給人以強烈的唯視覺的感受,因為裡面有一個land成分,而且它自古就含有風景的意味.但漢字的景觀一詞卻有著強烈的唯視覺意味,因為它不再依附於土地和生命.順而推之,造景就是人工製造一片吸引或刺激眼球的東西.我想,這樣去理解所謂現代景觀設計的內核並無大錯,大多數教師,學生,設計師都在圍繞著這個核心孜孜以求地努力著,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景觀一詞已經非常流行,特別受到設計者的厚愛,並影響到廣大學生的學習傾向.但是,當景觀一詞普遍取代了風景園林的概念之後,顯然會帶來普遍的誤解,以為LA就只是造供眼睛觀看的"景",生活和生態都成為景觀的衍生物,成了次要的,附帶的東西.這種誤解已經帶來了很多危害,而且還將繼續帶來更多的危害.給我思想以巨大震動的是最近進行的佛山市中心公園的國際招標,在景觀概念的引導下,中標的竟是一個既不生態,也不人性,不理解室外空間,不懂遊人心理要求和行為規律,更不懂園林藝術基本原理的方案.
大眾傳播學告訴我們,望文生義是一般人的天性,可以定義景觀已經包容了生態的理念,就像也可以定義園林涵蓋了大地規劃一樣,但是廣大青年,幹部和老百姓怎樣理解又是另一回事.園林不是少數專家書齋里的研究對象,而是關系大眾的普及事務,我認為這類事物的術語標准應顧及群眾的理解,硬性規定是沒有用的.
4 園林的本質是一種境域
園林是什麼 從漢字字面上看,它是"園+林"的集合;從歷史上看,它是園池(園+池),園亭(園+亭),園山(園+山),林亭,亭台等眾多詞彙的最終代稱[4].顯然,光是一圈籬笆圍起一塊種花種菜的園子是不夠的,加上園林建築,山水,工程構築物和園林植物等才可稱為園林.為什麼一定要加上這些東西 因為除了眼睛看以外,我們的祖先需要的是一個生活條件美好的實際生活境域,包括夏涼,冬暖,遮雨,透氣,避風,向陽等,使我們不但看起景來眼睛舒服,而且我們賞景時所處地方(賞景點)的各種環境也舒服宜人,同時又具有文化意識和生活的功能.
其實外國人本來對此並不糊塗,我手邊有一部書: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風景,詩化般的園藝,為人類再造樂園》(原書名是The Poetics of
Gardens,園之詩,由麻省理工出版,不知書名為何作如此翻譯),作者是Charles. W.
Moore,他在序言中開宗明義地闡述人們造園是為了創造環境,改善生活,包括呼吸,飲食,繁殖,躲避風雨,利用聲音和氣味等方面.但是西方喜歡將事物分拆得七零八碎,使得他所舉的例子難免有顧此失彼的感覺.例如他將拙政園的總圖拆分為山水,種植,建築物3張系統圖,我就不明白這樣的拆分有多大用處,難道從這樣的圖紙中能夠了解為什麼進門的假山與池塘之間有一大塊平地,為什麼某個建築叫荷風四面亭,為什麼某個地方栽了幾棵枇杷嗎 本來一個園林空間是由地形,建築,樹木等圍合形成的,把它們拆解成3張圖,又怎樣從圖紙上理解空間的形態,尺度,肌理,虛實呢 這也說明所謂千層餅方法(單純的分析和疊加的方法)天生具有致命性弱點——缺乏有機的總體性.
5 我國傳統的園林設計方法
讀一讀《園冶》,你會發現:我們祖先造園時,不是先拿來一張平面圖,而是先去實地踏勘,叫做"相地".第二步仍不是在平面上做文章,而是在現實空間中發揮想像:何處可高 何處可低 何處可憑 何處可借 宜亭則亭,宜榭則榭,叫做"立基".第三步還不是回家畫平面圖,而是在現場走來走去,觀察著,思量著,如何步移景異,如何互為因借,如何起承轉合,如何組織曠奧變化.廳堂,掇山,鋪地,栽花,種樹,題詞,作賦等事項則貫穿其中,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思量到最後,才回家畫一個平面圖,稱之為"地圖",計成還說:"式地圖者鮮矣".由此可見,古人始終是在一個三度空間中,以一個生活在其中的人的身份籌謀策劃一個園林,他決不會為了平面的構圖而犧牲遊人的舒適,他所構想的情和景猶如身臨其境.
所以,中國園林的創作路線和方法是綜合性和實事求是的,表現之一是總在處理著一個個的具體空間以及這些空間之間的聯系,而不是圖紙;表現之二是在做出任何一個判斷和決策時,已經照顧到方方面面了;表現之三是時時刻刻離不開對現場的調查,理解和分析.如果說在西方文化面前,中國傳統文化的確有不少的缺點,一度阻礙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話,中國園林文化卻是大大超越了迄今為止的西方發展水平,這也是一些真正的大師對中國傳統園林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根本原因.
當然,計成所講的園林創作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比較適於小型私人園林的創造,不善於處理大片平地,不適於大面積的規劃等等.但是我們的祖先並不是沒有這種本領,從秦漢的上林苑到清朝的圓明園和避暑山莊,我們看見的仍然是綜合性和實事求是的創作路線和方法.我想,這種創作路線和方法本質上沒有理由不適應現代社會.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從評價,規劃國土上精華部分的風景名勝資源開始,從而對自然文化遺產的規劃管理切入大地景觀規劃,並且有著長足發展,使專業領域有了新的拓展.中國人應當樹立起若干年以後引領世界風景園林的信心.
6 "景觀設計"的不足
當我們用95%以上的時間坐在設計室里構想和表現時,可以把優美的緩坡改造成大規模的平台和階梯,也可以在南方地區的道路兩旁種上蘆葦和野草,全然不顧太陽會不會把遊人烤焦.我們的許多廣場白天空無一人,據說是為了景觀的需要.當有人指出一些設計沒有以人為本時,他們被告知,這種想法太老土,因為時髦的提法是景觀和生態,在這個理念框架下,人們應以服從眼球或其他生物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福祉為榮.
老實說,所謂現代設計,講究的是靈感和才華.有了這兩個條件加上好老師的引導,學起來並不困難,這是我們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風景園林系本科二,三年級的學生在"中國園林滕頭杯"和"廣東園林文塔杯"設計競賽中都能獲得優異成績的奧秘之一.但是個人的靈感和才華並不等於人類的福祉,這才是問題的根本.近來我們正在思考如何扭轉學生把表現技巧看作高於一切而忽視扎實的自然和人文科學知識積累的不良傾向.
中國園林創作方法的學習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一般僅僅經過4年本科學習的年輕人是難以做到的,不知這是否也是現代年輕人不願走這條路的原因之一,從而風起雲涌似地追隨西方快餐式(文雅點說叫作時尚)文化的創作路線.
7 園林一詞的弱點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中國出現了一陣園林教育熱,本科園林類的專業一下子發展到15個左右.1998年以後又有一個起飛,最新的統計已經達到80個左右,農林院校(現在共約40所)幾乎都有了園林專業,其中一些農學院將園藝系和林學系合並稱之為園林系,我們可以猜想到這樣的學校,其規劃設計的教學力量是如何了.大概為了避免混淆,北林的園林系曾一度改名為城市園林系.
這里順便解釋一下園藝.在西方很明確:園藝horticulture與藝園gardening是同源的.詞根horti-源於古拉丁語的hortus-,這是古羅馬共和時代在城郊分給公民的小塊地產的名稱.羅馬公民們可以各自將這些地圍起來,種些蔬菜,果樹,花草.詞根的另一部分-culture
本意是對土地進行耕作,後衍生出文化,人造等意.英文的農業一詞agriculture,其拉丁詞根agri-的意思等於英語的land,即大塊土地,所以農業是對大地的耕作,而園藝是對小塊地的耕作.
後來,以經濟產出為目的的蔬菜果樹和花卉的種植技藝——園藝與以賞心悅目為目的的藝園分家了,後者與生活和藝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而在中國,園林建設幾乎一直是一種營建學(architecture),漢代苑囿建造是由"匠作大將"(皇家工程總管)掌管;明代計成的造園專著《園冶》一書也幾乎不談園藝種植技術.
一般的人(包括老闆,也包括記者,當然也包括許多領導和百姓)分不清園林和園藝,甚至將"園藝"理解為"園林藝術".′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舉行也許使這個問題更加嚴重.我的學生曾告訴我,在求職競爭時,曾遇到園藝系學生公開說:我是學園林藝術的,他(指園林專業的學生)是學林的.
所以,單純的園林一詞越來越不適應社會實踐發展的需要,如果硬要將園林一詞與landscape
architecture相對應,實在是很難說服大眾.
8 風景園林
由於歷史發展難免具有難隱之痛,原中國建築學會下的二級學會中國園林學會演變成一級學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但又延續中國園林學會的翻譯,用園林和LA
(landscape
architecture)對應.這個定義在學術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經過討論,還是將landscape
architecture翻譯成園林學.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缺乏預見的動作,至今已經帶來了不少麻煩,而且在設計界很難聽到有人贊成這種做法.但無論如何,這比起隨意地把landscape
gardening翻譯成風景園林,把landscape
architecture翻譯成景觀設計[5],從而給學科,特別是青年一代帶來不好的影響來說,還是好得多.
英語landscape
gardening是指與規整式園林相對的風景式園林,根本不是我國現在使用的風景園林的概念.1933年章君瑜先生的《花卉園藝學》把landscape
gardening翻譯成風致園藝.解放後我們已經基本不用landscape
gardening這個詞了,所以廣大青年不知道這個詞的本意.把landscape
gardening翻譯成風景園林的後果是,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的定義被偷換成農業時代的落伍觀念,而一般中國人把風景園林看作是園林+風景(區)的觀念又被蔑視成一種外行!
現代大眾傳播學不再輕視大眾的理念,實際上作為國家層次上的行政主管部門也分為風景名勝區和城市園林兩大塊,那麼把這樣的一個行業或學科稱之為風景園林,在已有的漢語詞彙內還是可行的.就當前的情況講,這個詞的主要缺點一是風景和園林有某種含義上的重復;二是外延偏小,實踐中甚至還沒有達到計成的"妄欲……使大地煥然改觀"(《園冶·題詞》)的高度;三是給人一種不大善於硬質景觀設計的印象;這些就是我過去不太贊成用這個詞的原因,但又覺得比起單純的園林一詞,它至少能夠拉開與園藝和林業的距離.現在我想,我們國家已經有了風景園林學會和風景園林專業碩士制度,如果再加上注冊風景園林師制度,長期執行下去,這些問題會得到根本解決.
風景園林的本質特點,就在於它的綜合性.與風景園林相比,觀賞園藝失卻了空間,景觀設計失卻了生命,環境藝術失卻了科學,城市森林失卻了文化,國土規劃失卻了藝術.如果說觀賞園藝,環境藝術,景觀設計,國土規劃等是交響樂隊的各種演奏員(這就是說他們都有存在的理由),風景園林應該是樂隊指揮.中國的風景園林教育,本由北農大的園藝系和清華的營建系合辦來創始,在世界的LA教育史上也是一個非凡的創舉,但由於後來盲目跟隨前蘇聯的教育體制而被破壞,甚為可惜,這也是一個教訓.今天,當我們又一次面臨以洋人的一套來取代中國的優秀風景園林文化之時,當引以為鑒.綜合性的東西最後還是要靠綜合性的方法來處理,所以東方善於綜合性思考的傳統在處理風景園林之類的問題上必將最終佔有優勢.
概括來說,風景園林是綜合利用科學和藝術手段營造人類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個行業和一門學科.
鑒於中國風景園林的優越性,我們不必硬要把它與landscape
architecture完全對應(如果西方真是要堅持它的分裂式思維方式的話),我們就是要在不排斥外國優秀文化的同時,堅持高舉風景園林的大旗,走自己的路.
9 結 語
無怪乎學界內不少老先生堅決主張採用園林而不採用景觀一詞,看來還是頗有道理.景觀這個詞過於強調視覺,容易忽視功能,社會以及人的其他感覺,由此已經帶來了不少偏差.
我自己的看法是:
(1)採用中國自己的風景園林作為這個行業與學科的名稱,群眾也不容易產生錯誤理解.我們可以聲明,風景園林相當於landscape
architecture,類似風景名勝區和national park的關系.
(2)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為國外的一個行當,在學術上還是准確地翻譯為風景(或地景,景園)營建為好,簡化為造景或理景大致上也行.學術上的准確性是避免以後出現不必要麻煩的重要基礎.
(3)園林作為一個事物,特別是作為具有濃厚中國傳統特色和無數優點的事物,名稱肯定應該保留下去.
(4)不管它的來源和原意,已經進入國人語匯的景觀作為形容風景園林視覺方面特性的詞,是個很好用的詞,景觀設計也是一種雖然不全面但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事物.也許將來會有人開辦景觀設計公司,但是這個行業大概也會像城市設計一樣,至今沒有一個國家設立注冊師制度,所以我們不必忌諱對景觀一詞的繼續使用.但是中國人有自己的對於景觀一詞的理解,跟隨日本人用景觀來對譯landscape是不好的,而景觀學和景觀建築學這類不中不洋,內涵游移,學科特性不明的叫法,最好不要使用.
還是我在《動態與關注》一文中說過的那句老話:在我們的人居環境建設中,美觀,生活與自然規律應該得到同等的重視,過分強調任何一方,必然導致嚴重的後果.真,善,美三位女神應該在人居環境中與人類共舞[6].
參考文獻:
[1] 王紹增.論LA的中譯名問題[J].中國園林,1994(4): 58-59.
[2] 李樹華.風景百年,風土千年——從景觀,風景與風土的關系探討我國園林發展的大方向[J]. 中國園林,2004(12):29-32.
[3] J.L.Motloch. Introction to Landscape Design[M]. Indiana :Ball State University,2001.
[4] 朱有玠. "園林"名稱溯源[J].中國園林,1985(2):33.
[5] 俞孔堅,等. 景觀設計:專業學科與教育[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6] 王紹增.動態與關注[J].中國園林,2003(11):52-53.
『柒』 急找:談花卉植物紋樣設計與應用畢業論文
希望有幫助
摘要: 花卉是大自然給人類最美好的恩賜,它們可以美化環境,陶冶性情,凈化心靈,增進健康,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啟迪;特別是在森林般的硬質建築物里的都市人們,鮮花綠草的環境能使人們感覺干凈、輕松、愉悅和舒暢。本文針對昆明市城市園林花卉植物的應用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 昆明地區 園林花卉植物 應用研究
1. 城市園林花卉植物的涵義和分類
1.1城市園林花卉植物的涵義
花卉的定義包括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狹義上講,花卉僅指觀賞其花或葉子的草本植物。從廣義上講,凡是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並按照一定的技藝進行栽培管理和養護的植物,都稱之為花卉。包括觀花的(如月季、牡丹等),觀葉的(如蕨類、吊蘭等),觀芽的(如銀芽柳的銀色絨芽),觀莖的(如紫竹、斑竹、紅瑞木)等,觀果的(如佛手、觀賞西葫蘆、碧冬茄等),觀根的(如水杉的氣生根、木棉的板根等)。其中,既有高等植物,也有低等植物;既有水生植物,也有陸生植物,氣生植物;既有匍匐矮小的,也有直立高大的;既有草本的,也有木本的,木本中有喬木,灌木和藤本等等,種類繁多。城市園林花卉是花卉中主要用於城市綠化,美化的種類,其范圍也在日夜擴大。
1.2城市園林花卉植物的分類
觀賞植物種類繁多,習性各異。常見的分類方法有以下幾種:氣候分類法,形態分類法,實用分類法。
氣候分類法
即依據花卉原產地的氣候特徵進行分類,因為原產地的氣候條件基本上決定了花卉的生態習性,從而也影響了花卉的栽培管理方法等,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分類方法,通常分為4類。
1、熱帶花卉
包括熱帶雨林和季雨林花卉、熱帶高原花卉和熱帶沙漠花卉。這類花卉因原產地的氣候條件是四季高溫無寒,因而其耐寒性較弱,耐熱性強。
2、副熱帶花卉
這類花卉包括4個亞類型:(1)地中海氣候花卉,如非洲菊、唐菖蒲、香豌豆等,都要求有溫和的冬天和涼爽的夏天,在暑熱地區入夏即出生長緩慢或停止。(2)副熱帶季風氣候花卉,如翠菊、山茶、杜鵑等較能適應暑熱,但不耐嚴寒。(3)副熱帶高山花卉,如報春花、龍膽、高山杜鵑等喜涼爽的夏季,忌夏季高溫高濕。(4)高原花卉和副熱帶沙漠花卉,如蘆薈、仙人掌等多漿植物,其突出特點是耐熱耐旱,但耐寒性較差。
3、暖溫帶花卉
這類花卉分2個亞類型:(1)歐洲氣候型花卉,如三色堇、雛菊、紫羅蘭等,喜夏季涼爽、冬季溫暖的氣候;(2)中國氣候型花卉,如牡丹、菊花、一串紅等,比較適應冬寒夏熱,年溫差較大的氣候。
4、冷溫帶花卉
包括我國東北、西北高寒地區和北美氣候以及中歐、北歐、東歐等地原產的花卉,如百合、黃刺玫、丁香等,這類花卉耐寒性較強,但忌高溫高濕,尤其是百合等在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下生長開花不良,極易染病。
形態分類法
草本花卉:即從外形上看沒有主莖或者雖有主莖但是主莖沒有木質化或僅有體基部木質化的花卉,這類花卉按其生命周期的長短又分為多年生草本花卉和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兩類。
木本花卉:指植株莖木質化程度相當高的一類花卉。根據其莖干形態及其生態習性分為:喬木、灌木、竹類。
實用分類法
依據用途和栽培管理方式進行分類:1、露地花卉;2、溫室花卉;3、切花及切葉栽培花卉;4、乾花栽培花卉。
2昆明地區常見園林花卉植物
2.1一、二年生花卉
一年生花卉:這類花卉在一個生長季內完成整個生活史。如鳳仙花、雞冠花、波斯菊、萬壽菊、矮牽牛等。
二年生花卉:這類花卉需要在兩個生長季內完成整個生活史。如石竹、羽衣甘蘭、雛菊、三色堇等。
2.2宿根、球根花卉
宿根花卉:它們終年常綠或以地下須根越冬或過夏。如菊花等。
球根花卉:地下部分為適應生存需要變成球形,其頂部有肥大頂芽。如仙客來、唐菖蒲。
2.3木本花卉
指植株枝莖木質化程度相當高的一類花卉,
喬木:植株有高大的主幹。如香樟、桂花、雲南山茶、海棠、梅花、紫薇等。
灌木:植株沒有明顯主幹,分枝能力較強,而且株體生長較為低矮。如杜娟、含笑、山茶、梔子花等常綠灌木,和月季、牡丹、連翹等落葉灌木。
2.4水生花卉
指終年生長在水中或沼澤地中的多年生草本觀賞植物。按其生態習性及與水分的關系,可分為:
挺水植物:根生於泥水中,莖葉挺出水面。如荷花、千屈菜等。
浮水植物:根生於泥水中,葉片浮於水面或略高於水面。如睡蓮、王蓮。
沉水植物:根生於泥水中,莖葉全部沉於水中,僅在水淺時偶有露出水面。如蒓菜、里藻。
漂浮植物:根伸展於水中,葉浮於水面,隨水漂浮流動,在水淺處可生根於泥中。如浮萍、鳳眼蓮。
2.5野生花卉
所謂野生花卉,就是未經人工馴化和栽種的草本花卉。雲南是野生花卉的王國,開發和利用野生花卉植物資源的前景非常大,野生花卉株高差異較大,既有匍匐低矮的,也有高達1.5米的。如報春、龍膽等。
3昆明地區園林花卉植物的應用及示例
3.1園林花卉植物的應用類型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綠地景觀已逐漸成為評價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綜合素質、以及園林水平的重要標志。在城市建設中,在道路、建築以及必須的構築物之外的空曠地、林地、坡地等都需要用樹木花草等觀賞植物布置起來,創造出花團錦蔟、綠草如茵、荷香拂水、空氣清新的景觀與意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來達到人們對園林的文化娛樂、體育活動、環境保護和美化風景藝術等多方面的需求。
3.1.1花卉在園林布置中應用
花卉在城市園林中最常見的應用方式即是利用其豐富的色彩變化的形態等,來布置出不同的景觀。主要形式有花壇、花境、花從、花群以及花台等,而一些蔓生性的草本花卉又可用以裝飾柱、廊、籬以及棚架等。
(一)花壇一般多設於廣場及建築物的出入口處和道路的中央,兩側及周圍等處。花壇要求經常保持鮮艷的色彩和整齊的輪廓,因此多選用植株低矮、生產整齊、花期相對集中、株從緊密而花色艷麗(或觀葉)的花卉種類來布置。一、二年生花卉是布置花壇的主要材料。花壇種類繁多,因季節的不同分為春花壇、夏花壇、秋花壇和冬花壇。因使用的花卉材料不同可分為:
灌木花壇:主要用開花或色葉灌木布置而成。
草花花壇:用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以及多年生宿根花卉配置而成。
混合花壇:用開花灌木以及草本花卉混合配置而成。
專類花壇:應用品種、類別繁多的同一種花卉配置的花壇,如牡丹專類花壇,月季專類花壇,菊花花壇等。詳見附表六。
(二)花境花境是借鑒自然風景中林緣野生花卉自然散布生長的景觀,並加以藝術提煉而應用於園林景觀布置的一種形式。即以樹叢、樹群、綠籬、矮牆或建築物為背景的帶狀自然式花卉布置,不同種類的花卉以自然斑塊狀混交栽植,其邊緣可以是自然流暢的曲線,也可以是直線,因所處環境的不同而異。
布置花境應突出其自然和耐粗放管理的特性。因此最好的花材應是宿根和球根花卉。詳見附表七。
(三)花從及花群
花從及花群是將自然風景中野生花卉散生於草坪山坡的景觀借用於園林造景之中,通常布置於開闊的草坪周圍,使林緣、樹叢、樹群與草坪之間起聯系和過渡作用;也可用於布置自然曲線型道路的轉折點,使人產生步移景換的感覺;也可點綴於小型院落及鋪裝場地(包括小園路、台階等)之中。較常用一、二年生花卉及球根、宿根花卉。詳見附表八。
花台和花池
花台是將花卉栽植於高出地面的台座上,花池則一般平與地面或稍稍高出地面,但其周圍多用磚石等圍起,形成一種池型的封閉空間,類似花壇但面積較小。通常設置於庭院中央或兩側角隅、建築物的牆基、窗下、門旁或入口處。
籬垣及棚架
在景觀配置中,對於籬垣、門楣、窗格、欄桿以小型棚架等也常用花卉材料加以點綴和掩蔽。
岩石園和牆園
岩石園和牆園主要是借鑒自然界中的山野崖壁、岩縫、石隙間散生的野生花卉所顯示的獨特風光而布設的一類園林景觀。
綴花草坪
在觀賞草坪以及遊憩草坪中適量混種一些植株低矮、花葉細小而適應性強、有自播繁衍能力的草本花卉來裝飾點綴,形成綴花草坪。較常用野生花卉混合種植,且以宿根花卉為主,間以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水體景觀
在園林中,除了水池、湖面等需要布景點綴外,還常專設一區,創造澗、噴泉、跌水、瀑布等水景,匯於池沼湖泊,栽種多樣水生花卉,布置成水景園或沼澤園。常用布景的水生花卉(包括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蓮、浮萍、蘆葦、千屈菜等。
3.1.2花卉裝飾
花卉作為城市園林造景的主體,除用於露地景觀布置外,還常用於美化室內及建築近旁,創造優美舒適的勞動、生活、休息環境;或應用花卉專為各種集會、展覽場所等進行美化布置,以突出主題,烘托或調和氣氛。
公共場所的花卉裝飾
像車站、碼頭、廣場、影劇院、體育館、博物館、醫院、療養院、商場等這些與人民廣泛接觸的公共場所,一般都有花卉(包括觀賞植物)的適量布置,或供人欣賞、評品,或為了適當遮掩而美化環境,或烘托氛圍,或起標志、分散視線和注意力的作用。
在廣場入口及建築周圍,通常已有園林景觀布置而花卉裝飾只是在節日前後或迎送嘉賓時暫時性的應用。所以首先要保證交通、視線、採光等不受影響,布置時著重整體效果和遠觀效果。可用整齊高大的盆樹或盆花呈對稱擺設,也可用色彩艷麗的花草成排成列布置,或用花卉布置臨時花壇、花帶等。
門廳、過道等處一般都有標識說明,花卉布置應與之相協調,可用觀賞性較強的盆花或三五組團、或散散落落、或設立支架懸掛等來布置,既不影響交通,又不要佔地太多,且觀賞效果良好。
休息室等要求布設精緻的盆花、花籃、盆景等,最好具芳香,既可供人們欣賞,又可消除人們的疲勞、輕松人們的心情等。
節日街道廣場的花卉裝飾一般是用大型盆景配以高大的標語、標牌、畫像、花籃、花球等,以渲染節日喜慶氣氛,色彩上要多用紅、黃、紫等鮮艷亮麗色系。
居住環境的花卉
居住建築中的花卉裝飾主要應用於起居室、餐廳、卧室以及陽台、客廳等處。門窗及陽台護欄最好用蔓性植物花卉加以裝飾,向陽的窗戶或陽台可用金銀花、牽牛花、蔦蘿等組成花檐或綠棚。枝葉下垂的花卉最適合放在窗檯及陽台外沿或懸掛於窗檯中央。有落地窗時可陳設小型花瓶、盆花或微型盆景等。一般窗檯上可放置盆花、插花或盆景來裝飾。室內幾角處最適合用盆花或花瓶加以屏蔽或裝飾,常用常綠觀葉或觀花葉俱美的材料,如鳳梨、綠巨人、發財樹等。桌櫃檯面等適宜選用花色鮮艷或外形精美的盆花、盆景、插花及花籃、乾花、花包等布置,以供近處觀賞,最好選用體量較小的。如新幾內亞鳳仙、仙客來、紅掌等。居室內自然光線較弱,最好選擇喜陰或耐陰性較強的花卉材料。乾花觀賞持久、姿態活潑,也是居室美化的常用素材。
展覽會場的花卉裝飾
花卉展覽因其性質的不同可分為慶賀展覽、紀念展覽、科普展覽、品種評比展覽等,或兼而有之。
游覽觀賞用溫室的花卉布置
游覽觀賞溫室是在冬季陳列熱帶、亞熱帶花卉供遊人參觀游覽欣賞,使人能在寒冷季節里感到春的溫暖、夏的熱烈,彷彿到了異國他鄉。此外,在寒冷地帶還建造寬敞的溫室,分隔成各種氣候分區,布置組成不同氣候地帶的植物景觀或室內花園。
3.2園林花卉植物的配置
3.2.1花卉造景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則
在花卉配置造景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地域相宜的原則
也就是說在花卉配置造景時要因地制宜。選擇花木種類、品種時應以當地鄉土種類為主,引種其他地域或氣候帶的花卉種類時,應按照「氣候、立地相似的原則」進行,並加強相關的科研、實驗,待完全適應後再大規模應用於景觀配置中。要做到科學、安全可靠、節約、有效。
位置相宜的原則
每一座園林、每一片綠地、每一個景點,都會有地勢高低、土壤高燥或低濕、地面空曠而陽光充足或陰蔽而光照不足、四周郁閉而通風不暢或周邊開闊而通風良好、肥沃或貧瘠等方面的差異,因而在花卉配置時,要注意因位而宜。高燥的陽坡地就應選擇耐旱性強的花卉,低濕處則應選耐水濕的花卉;耐陰的花卉必須栽種在蔭蔽的環境下,避免強光照射,喜光的陽性花卉則必須種植在光照充足的向陽處。
我國傳統的自然式山水園林中,花木配置是非常重視因位制宜的。一般山丘地的配置,以松、柏常綠針葉類花木為主體,以杏、楓香、黃連木、槭樹與竹類等色葉樹木類為襯托,並以杜娟、梔子花、綉線菊等花灌木相間其中,以豐富山林景觀的層次和色彩。而溪谷水邊,通常配置池杉、烏桕、楓楊、垂柳、水竹等植物,以豐富水岸景觀。池塘水體,一般適當栽種觀賞性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蓮、浮萍等以點綴水景。住宅區或庭院中可用梅花、海棠、玉蘭、紫薇、桂花、臘梅、紫竹、芭蕉等,配置牡丹、芍葯、等多年生矮生花卉,並結合栽植一些草坪、地被植物,形成喬、灌、花草及地被相結合的立體生態型景觀,保證四時有花、四時有景,花紅草綠,美景宜人。大片的草坪周圍,通常散植雪松、龍爪槐、楓香、叢竹等色形具美,又能遮陰的花木。牆面、廊、架、柱、橋等則常用紫藤、葡萄、西番蓮、葉子花、爬牆虎、常春藤、牽牛花、鳥蘿、金銀花、雞血藤等藤本或蔓性花木。山坡台地,一般栽植野薔薇、迎春、木槿等加以裝飾點綴。
總之,要按照不同的方位、地勢和立地條件,順應花木的生物學特性,照顧游賞美景的需要,做到配置有方,各得其所。
色彩相宜的原則
也就是說花木配置時應做到色彩相宜,即花木的色彩(葉色、花色、莖桿和枝條顏色等)應與周圍環境、地理位置、當時當地的氣候條件、場景氛圍(喜慶、哀傷、熱鬧、幽靜)等相協調,要能通過花木的色彩、形態等來襯托氣氛、突出主題、創造意境。
在花木配置時,常常用到對比色彩搭配配植,若應用得當,能呈現跳躍新鮮的效果,可以起到突出主題、烘托氣氛的作用。
此外,在花木配置時還應同時考慮不同色彩給人的視覺感受。如黃色最為明亮,象徵太陽的光源。比如,幽深濃密的片林或風景林往往使人產生神秘莫測的畏懼感,若在其中間植一株或一叢開花或秋色葉鮮艷的喬木或灌木,如銀杏、楓香、樺木、迎春、連翹、黃連木等,於林中空地或林緣,可以使整個片林或風景區活潑而明亮起來,同時還有擴大空間感的作用。紅色是火與血的顏色,給人感覺熱烈、喜慶和奔放,刺激性強,能很好地渲染喜氣洋溢和活潑熱情的氣氛。如街頭小游園中栽植一片石榴,花開時節似一片紅雲;或在地勢高顯的坡地上栽植一叢或一片紅碧桃或榆葉梅,開花後如霞如雲的尉為壯觀。藍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顏色,具有深遠、清涼、寧靜、舒緩的感覺,因此布置以夏季觀景為主的景觀時,多選用藍色色系的花木,如勿忘我、香雪球、桔梗等。紫色具有庄嚴、高貴和浪漫溫馨的感受。園林造景時常用紫藤、紫丁香、洋綉球、美女櫻等以及一些高山花卉,如勿忘我、大葉鐵線等,尤其在花壇布置時常用紫色系列的花木與鮮黃或亮黃色系的花木搭配,形成強烈的對比,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和鮮明的印象。白色悠閑淡雅,是純潔樸素的象徵,給人感覺柔和、淳樸、涼爽和潔凈,通常用來柔化鮮艷的色彩,也常用於夏季景觀的布置。此外,園林造景是通常以白牆為底色,配植枝幹修條的竹類、垂柳或花色艷麗的喬木、灌木等,映襯出美麗如畫的景緻。園林雕塑也常用白色,與周圍的色彩與景觀搭配,更能突出雕塑的主題與意義。
季相相宜的原則
也就是說花木配植時應考慮樹木花草的季相變化,使園林景觀因春、夏、秋、冬四季而變換,力爭月月有花,季季有景。在景觀創作中應將地形與植物這兩種與人類最具親和性的造景因子結合起來,在一年四季中表現出不同的景觀題材:春景突出春意盎然—注重植物葉色與春花植物合理搭配;夏景則以夏陰濃郁為主—注重植物自身的形態、郁閉後的遮蔭效果,並用夏花植物來點綴其中;秋景應側重秋果秋實秋色—注重植物的色彩和果實形態等的變化,並點綴葉樹,以強化景觀效果;冬景則宜突出清爽與風寒的冬意—以常綠的松柏等植物與落葉植物巧妙配置而形成豐富的天際線與疏密錯落的空間內容,同時考慮自然風雪冰霜等景觀的因素。這樣既能給人美的感受或美的聯想,又能使人從花木的生長變化中感受到四季的變換、時間的流逝以及生命的興盛衰亡,增加人對自然的感知和視覺感觀上的刺激。四季中最容易忽視的是冬季景觀的配置,當然也是園林景觀構造中最難的。其實,樹木花卉在冬季自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一般多採用枝條優美的落葉樹種,配植適量的常綠觀賞樹,如松、竹等以及耐寒性開花花木,如梅花、蠟梅等,充分注意雪景、冰雪的借用等,也可營造出幽靜迷人的冬之景緻。
因景制宜的原則
花木配植造景時除考慮氣候、地理、物候等自然條件外,還應兼顧景觀的人文需要以及造景的目的、功效等人為因子。無論是純朴還是混交,是孤植、叢植還是片植、對植、行植、籬植,都要因景觀主題的需要而選擇。一般,孤植應植於重要位置或視線的集中點,並注意與周圍景觀的強烈對比,以取得「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效果。而某一特色花木的集中片植,或由少到多的配植,能烘托出濃郁強烈的景觀氛圍。對植通常適宜於園門、廳堂、橋頭等的兩側,一般選擇冠型優美且規整對稱的花木,如海桐、球柏、黃楊等。行植一般用於園路兩側和建築物的四周,可選用龍柏、銀杏、香樟、棕櫚、玉蘭等樹干高挺,冠型整齊、枝密陰濃的花木。園林境界、樹壇、花壇、草坪周圍、道路的邊緣等通常用黃楊、梔子花、木槿、杜鵑、女貞等密植成籬,以分割空間,並有防護功能。
因質相宜的原則
在花木配植造景時還需要考慮花卉植物的質地和質感差異,所選用的花卉材料質地與質感等都應與所處的環境、造景的目的與意圖相吻合。如垂柳依依,給人的感覺是溫柔與飄逸;櫟、槲等葉質粗糙寬大,給人的感覺是質朴與粗獷;水仙的冰清玉潔、牡丹的華麗富貴、松樹的蒼逸與遒勁、雪松的高貴與清麗,這些都因為其形、其質的不同,應用配置時要充分考慮花材的質感差異,做到「以人為本」,因需取材、因景取材。景物相宜,人物相宜。
珍惜古樹名木的原則
老態龍鍾的古樹名木,以其獨特的審美形態,能給人一種獨特的藝術享受。因此,在城市景觀配置時,要珍惜並保護好古樹名木,可以因此、因形、因勢而配置獨特的花卉景觀,來襯托它和修飾它,使人觸景懷古,觀感歲月滄桑、造物的神奇和自然的偉大。
3.2.2花卉造景的意義及國內外動態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植物造景不僅走進了富裕、殷實的現代家庭,也逐漸成為賓館、商場、寫字樓等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耐陰的觀賞植物、無土栽培的應時花卉以及模擬的牆花、草坪等布置而成的室內景觀,使人們身居居室,卻彷彿置身於優美的大自然懷抱,能消除人們的疲勞、恢復旺盛的精力和體力。
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十分崇尚自然,在園林布置中大多借鑒自然界景觀特色,使人們置身其中加入大自然的懷抱,他們十分重視造景植物的多樣性與群落的穩定性。很多國家在保護、培育繁殖、育種創新的同時,還不斷地從國外收集、引種大量的觀賞植物。
植物景觀既能創造優美的環境,又紅又專能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對於這一點,國內國外都已達成共識。但是,在國內有一種重園林建築、假山、雕塑、噴泉、廣場等,而輕視植物的現象。更有偏激者認為中國古典園林是寫意自然山水園,山水便是園林的骨架,挖湖堆山是理所當然的,而植物只是毛發、是陪襯。而今人口稠密,經濟建設日新月異,城市環境惡劣,生活其中的人們所嚮往和追求的自然與古人相去甚遠。因此在構造城市景觀時還應以人為本,將城市與自然相融合,以植物材料為景觀主體,同時借鑒、吸收古典園林造園藝術的精華。應以自然為師,以提高率視率、改善生態環境為住,同時要滿足遊人的觀賞需求,盡量減少使用殺蟲劑、除草劑等等化學葯劑所造成的污染。
參考文獻
陳俊愉.《園林花卉》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
陳淏子.《花境》第二版.北京:農業出版社,1997
雲南省園藝博覽局.《世界園藝博覽園植物名錄》第一版.昆明:雲南科技出版社,1999
陳少風.《庭園調色板》第一版.江西: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王香春.《城市景觀花卉》第一版.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吳滌新.《花卉應用與設計》第一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