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論文2000字
首先說一下,中國以前並不是市場經濟,如果你說的是近現代史的話,要從清朝開始的
2. 中國近現代史發展歷程論文
中國近現代史,是指中國自1840年以來直至現在的170多年的歷史。
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眾和仁人志士為救國存亡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
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
是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
1840年鴉片戰爭-1919年五四運動為近代, 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性質轉變,由封建社會轉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9年五四運動-1949新中國成立為現代。
(2)中國近現代史本科畢業論文擴展閱讀:
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及因此而簽訂的《南京條約》,包括香港的割讓。
中國的近代史因此而具有兩個鮮明的特徵:
其一是中國無力保衛自己免於侵略;其二是中國不得不接受不平等條約。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4年,胡繩在《歷史研究》創刊號上發表《中國近代歷史的分期問題》,引起了近代史學界的強烈關注和熱烈討論。
在文章中,胡繩非常明確地把近代史限定在1840—1919年之間,也就是說,以五四運動為分野,在此之前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為近代史;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開始取代民族資產階級成為民主革命的領導階級,此後則為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是為中國現代史。
胡繩的這一主張,得到了多數學者的認可。
從這時開始,中國歷史學界出現了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現代史的明確分界,分界線就是1919年發生的五四運動。
3. 中國近現代史論文
選第一題
簡單的說
原因: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首先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敗社會制度決定的。其次,是國家經濟特別是經濟技術和作戰能力的落後。
教訓:落後就要挨打,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不推翻腐朽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敗社會制度,要想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去進行勝利的反侵略戰爭是不可能的。
復雜的說
原因: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首先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敗社會制度決定的。其次,是國家經濟特別是經濟技術和作戰能力的落後。 教訓:落後就要挨打,但是從根本上來說,不推翻腐朽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腐敗社會制度,要想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去進行勝利的反侵略戰爭是不可能的。
中國在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中的失敗,根本原因並不在於經濟技術的落後,而在於統治集團的反動腐朽。對「和」、「戰」問題,應當具體分析。但在外國已經大舉入侵的情況下,「主和」實際上就是投降賣國。把「主和」說成「明智」、「愛國」是對歷史的曲解。近代中國農民的自發反帝斗爭是以籠統排外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帶有原始、落後的色彩,但它本質上是愛國的、正義的、進步的,把他們的排外與封建頑固派的排外混為一談是錯誤的。同樣,對「反排外」也應具體分析,「反排外」的既有積極學習西方,謀求救國自強的先進人物,也有甘心受列強奴役的俱外、媚外之徒,絕不應一概予以肯定。中國歷史的發展已經證明,只有經過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才是中國真正的出路。認為「向西方學習」是中國「唯一的出路」的觀點是與歷史事實相違背的。
中國從清朝嘉慶皇帝就開始閉關鎖國,導致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
落後必然要挨打,動亂必然導致落後,只有強國才能避免外國的侵略. 統治政府的腐敗是根本原因 統治政府的腐敗是根本原因
中國近代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教訓:
第一,在中國近代,要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富強,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中國人民必須把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斗爭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階級斗爭統一起來,才能完成近代中國革命的任務。
第二,落後必然挨打,妥協必敗,這是萬古不覆的真理。單純學習西方的技術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中華民族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改變中國落後的政治制度。只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才能進行現代化建設,才能使國家真已強大起來。
中國歷史的發展已經證明,只有經過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才是中國真正的出路。認為「向西方學習」是中國「唯一的出路」的觀點是與歷史事實相違背
4. 求推薦比較好的中國近代社會史論文本科畢業論文選題
參考一下這幾選題:
中國傳統文化的演變及其特點
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為何都實行重農抑商政策
科舉制度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
佛教中國化的表現及其影響
5. 中國近現代史 論文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科目論文
第一專題 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
教學要求:闡述外國資本一帝國主義的入侵給中國帶來了什麼?闡述中國為什麼必須進行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闡述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意義和經驗教訓;認識中國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原因,激發危機感和民族意識,增強民族凝聚力,發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優良傳統,為「振興中華」、「復興中華」拼搏創新。
教學重點:資本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及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英勇斗爭;激發民族意識與責任感。
第二專題 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學要求:了解近代中國各階級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明晰無論是單純的農民戰爭、地主階級的洋務新政,還是資產階級的維新運動,都不能為實現中國的獨立和富強真正指明出路。
教學重點:太平天國農民戰爭的意義和局限;洋務運動的性質、歷史作用和失敗的原因;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和教訓。
第三專題 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教學要求:闡明中國進行革命的必要性、正義性和進步性,闡述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的歷史性巨大變化;理解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仍然解決不了中國的獨立和富強問題,它不能不讓位給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教學重點:孫中山的歷史功績;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及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中編綜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教學要求:講清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基本經濟關系和階級關系,說明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必要性;理解中國面臨的兩種命運、兩個前途;闡明必須由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中國才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教學重點: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兩個中國之命運。
第四專題 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教學要求:了解中國的先進分子怎樣經過艱苦求索,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明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教學重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愛國運動;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及其意義;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革命呈現出的新面貌。
第五專題 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教學要求:了解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道路的頑強探索;認識黨要領導人民贏得斗爭的勝利,必須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弄清中國革命在探索中曲折發展的歷程。
教學重點:國民黨建立獨裁統治;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失敗後的英勇斗爭及對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探索;紅軍反「圍剿」斗爭;長征和長征精神。
第六專題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教學要求:闡明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贏得勝利的歷史經驗,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教學重點: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給中國造成的深重災難;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原因和基本經驗。
第七專題 為新中國而奮斗
教學要求: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最終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斗爭及其基本經驗;闡明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的破產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格局的形成;認識人民共和國的創建和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是中國歷史和人民的選擇;領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結論。
教學重點:中國共產黨在抗戰勝利後為爭取和平民主所作的努力;國民黨政權的迅速崩潰;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基本經驗。
下編綜述 輝煌的歷史征程
教學要求: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及面臨的嚴重困難;明晰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歷史進程及取得的巨大的歷史性成就。
教學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性成就。
第八專題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教學要求:了解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及反映的歷史必然性;闡述社會主義改造的歷程,認清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和走社會主義道路及其意義;理解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教學重點: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及反映的歷史必然性;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和平贖買;中國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
第九專題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教學要求:闡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20年的歷史發展,明確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積累的經驗教訓。
教學重點:黨的八大路線;「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的嚴重錯誤及糾正;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
第十專題 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教學要求:了解改革開放的歷史發展與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認識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轉折;科學評價毛澤東思想;「三步走」發展戰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
6. 關於中國近代歷史的1500字的論文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伴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結束,中國的屈辱歷史也隨之開始,這,便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的近代史,既是一部不堪回首的侵略史,同時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史。我們應該做的,不僅僅是面對一堆悲慘的數據憤怒的大聲嚷嚷幾聲就算了,作為祖國的新一代,我們更應該冷靜的分析這段歷史,然後,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為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作出貢獻。
中國近代史可以簡單的以1919作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即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840-1919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眾所周知,鴉片戰爭以後,英國強迫清政府同它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甚至連關稅都要同英國商量,曾經的天朝上國此時不得不對船堅炮利的英國言聽計從。即便如此,英國,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仍是貪得無厭,它們又通過南京條約副約,虎門條約攫取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以方便它們更好的在中國進行搜刮和侵略。美國無恥的將所謂「擴大各國權益」的功勞歸功於自己,而法國則用《黃埔條約》將傳教士的墳地都搬到了中國,更可悲的是,為他們守墓的,居然還是我們中國人。和平的日子沒過幾年,資本主義列強又開始蠢蠢欲動。英法急欲通過「修約」來擴大他們在華的侵略范圍,而不巧的是,他們的無理要求被中國的皇帝拒絕了。而他們,便以此為借口,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損失絕不僅僅是燒毀了一座圓明園那麼簡單。天津條約使的他們的魔爪伸向中國內地,而北京條約則使大批中國人被當作「豬仔」販賣出國。與此同時,剛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不久的俄國也趁火打劫,強佔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每每想到俄國的版圖,筆者的心都不禁一顫,那是多麼巨大的數字啊!可是,那些數字,本來有很多是屬於我們中國人的!
在資本主義列強無恥侵略的同時,中國人也開始有所覺醒,雖然太平天國運動和洋務運動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對外國侵略者的打擊以及他們對中國歷史的促進作用仍不可磨滅!
在中國進行洋務運動的同時,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同樣是「師夷長計」,同樣是向要富國強兵。然而,日本成功的擺脫了被侵略的命運,而我們,卻反過來被曾經得到我們諸多恩惠的小小島國——日本,打的落花流水。甲午戰敗,難過的不僅是李鴻章。甲午戰敗,低頭自省的,應該是整個中華民族。時至今日,我們仍需以此為鑒,不斷革新政治,不斷發展科技。只有這樣,才能不至重蹈100多年前的覆轍,也才能真正的,雄立於世界之林!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贊嘆前人的勇氣,在那樣一個灰暗的時代,在那樣一個連國家最高統治者都淪為別人附庸的時代,那些英雄還是堅定的走自己的道路,希望用自己的決心和勇氣來拯救他們所深愛的國家和人民。沒錯,八國聯軍侵華了,辛丑條約簽訂了,義和團失敗了,辛亥革命果實也被袁世凱這個賣國賊給竊取了。可是,可是我們更應該看到,中國的農民在抗爭,中國的知識分子在抗爭,中國人的意志並未被消磨,那些英雄,用他們的鮮血告訴我們:中國人,絕不允許「佛狸祠下,神鴉社鼓」的局面出現!
1919年,《凡爾賽合約》簽訂,中國人作為戰勝國依然擺脫不了被忽略的局面。於是,中國人民憤怒了!「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廢除21條」,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開始在全國開展起來。五四運動勝利了,清政府妥協了,合約上也終於沒有中國人的簽字了。而由無產階級領導的,學生為先鋒的,工人為主力的五四運動便順理成章的被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而永載史冊!
五四運動以後,中國GCD登上歷史舞台,帶領中國人民反對侵略,建立新中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近代史到此結束。
【同學你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右上角採納哦~~~您的採納是對我的肯定~謝謝哦】
7. 求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論文.....3000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政府充分展現了自己的組織能力和多邊外交能力,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一、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實踐:1、建國的第一年,與蘇聯、東歐等17個國家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作用:為恢復 經濟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積極參與國際活動:(1)1953年,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周恩來總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原則。(2)1954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緬甸,三國總理積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影響: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准則。
3、1954年4——7月,參加日內瓦會議(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打開新中國外交新局面發揮積極了作用。
4、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印度尼西亞)。影響: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首腦會議。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形成「萬隆精神」。
影響: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間的理解和信任,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
二、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實踐:1、中美關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與周恩來總理會談。(2)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意義:中美兩國對抗結束,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3、與許多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
4、1971年10月25日,參加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作用: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
影響:我國外交工作出現了新局面。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
背景:國際形勢的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
實踐:1、1996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國元首在上海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烏茲別克六國元首,在上海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影響: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它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3、2001年,中國成功承辦了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海APEC會議)會議主題:「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通過了《上海共識》。影響: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4、2001年11月,在卡達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國加入這個組織的決定。影響:中國終於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性貿易組織的成員。我國的對外開放事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影響:我國外交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8. 我想寫中國近現代史的畢業論文,求學者提供一些論文題目,謝謝
你可以去圖書館找下類似的文章下載下來進行參考!然後再去寫
9. 給我一篇中國近現代史的論文 3000字左右 謝了
論君主與國家興衰的關系
中國歷史悠久,君王輩出。君王是一國之首,直接影響整個國家。
西漢文帝、景帝兩代四十年左右的時間,政治穩定,經濟生產得到顯著發展,歷來被視為封建社會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漢文帝劉恆,西漢王朝建立後,漢高祖、惠帝、呂後都著力於恢復農業生產,穩定封建統治秩序,收到了顯著的成效。文景兩帝相繼即位後,又在這基礎上進一步採取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措施。
漢景帝劉啟,十分重視農業生產,他即位後多次下詔勸課農桑,按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員,經常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發展生產。同時還注意減輕人民負擔,文帝二年(前178)和十二年,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租率減為三十稅一,十三年還全部免去田租。文帝十二年又廢除了過關用傳制度,這有利於商品流通和各地區間的經濟聯系,對於農業生產的發展也有一定促進作用。
漢文帝對秦代以來的刑法也作了重大改革。①秦代大多數罪人,即被判處為隸臣妾以及比隸臣妾更重的罪人,都沒有刑期,終生服勞役。文帝詔令重新制定法律,根據犯罪情節輕重,規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滿,免為庶人。②秦代法律規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連坐,重的處死,輕的沒入為官奴婢,稱為「收孥相坐律令」。文帝明令廢止。③秦代有黥、劓、刖、宮四種肉刑。漢文帝下詔廢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景帝又減輕了笞刑。改革的後兩項在當時和以後雖沒有認真執行,但文帝時許多官吏能夠斷獄從輕,持政務在寬厚,不事苛求,因此獄事簡省,人民所受的壓迫比秦時有顯著的減輕。
文景兩代對周邊少數族也不輕易動兵,盡力維持相安的關系。呂後時,南越王趙佗自立為帝,役屬閩越、西甌、駱,又乘黃屋左纛,與漢王朝分庭抗禮。文帝即位後,為趙佗修葺祖墳,尊寵趙氏昆弟,並派陸賈再度出使南越,賜書趙佗,於是趙佗去黃屋左纛,歸附漢王朝。文帝後元二年(前162),又與匈奴定和親之約,此後匈奴雖背約屢犯邊境,但文帝只是詔令邊郡嚴加備守,並不興兵出擊,以免煩擾百姓。
文景之治之所以成為封建社會的盛世,與文帝個人勵精圖治是分不開的。他即位不久,就廢止誹謗妖言之罪,使臣下能大膽地提出不同的意見。秦代以來有所謂「秘祝」之官,凡有災祥就移過於臣下。文帝十三年下詔廢除並且聲明:百官的錯誤和罪過,皇帝要負責。次年,他又禁止祠官為他祝福。文帝自奉也相當節儉,在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之物都沒有增添。他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他所寵愛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不施文綉。文帝曾想建造一座露台,聽說要花費百金,等於中人十家之產,於是作罷。因為文帝提倡儉約,所以當時國家的財政開支有所節制和縮減,貴族官僚也不敢濫事搜括,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這是「休養生息」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
文景兩代採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結果,使當時社會經濟獲得顯著的發展,封建統治秩序也日臻鞏固。西漢初年,大侯封國不過萬家,小的五六百戶;到了文景之世,流民還歸田園,戶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國大者至三四萬戶,小的也戶口倍增,而且比過去富實得多。農業的發展使糧價大大降低,文帝初年,粟每石十餘錢至數十錢。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漢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間,由於國內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災,百姓總是人給家足,郡國的倉廩堆滿了糧食。太倉里的糧食由於放置過久,以致腐爛而不可食,政府的庫房有餘財,京師的錢財有千百萬,連串錢的繩子都朽斷了。這是對文景之治十分形象的描述。
再說說暴君。夏桀是夏王朝的末代君主。他文才出眾,武藝超群;赤手空拳可以格殺虎豹,能把鐵鉤象拉麵條一樣隨意彎曲拉直,如此文韜武略的人應該成為一代明君。遺憾的是,夏桀把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在暴虐、享樂和瞎折騰上。他大興土木建造豪華誇張的皇宮,用黃金鑄成的柱子就有九個。夏桀最熱心的工作就是舉行盛大宴會,每次宴會都不少於三千人,這在當時那個幅員不太遼闊的國度里可不是一個驚人的數目。三千人走到酒池邊,象牛群飲水一樣從岸上伸下脖子,在震耳欲聾的助興鼓聲中放開喉嚨狂飲。夏桀在任時的最大「傑作」是發明一種名為「炮烙」的酷刑,在銅柱上塗抹膏油,下面燃燒炭火,教犯人赤足在銅柱上走過。那是不可能不滑下去的,滑下去恰恰跌到炭火上燒死。商部落的末代君主殷紂也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和夏桀一樣文武全才。他天生神力,能把九條牛倒拉著走。他的雙手還能托住大廈的橫梁……可是:他沒有把他的聰明才智用在治國安幫和濟世安民上,而是用在拒絕規勸和掩飾錯誤上。他在任時大興土木,宮廷建築一日不停且花樣翻新,僅只「瑤宮」「瑤台」就興建了七年。後宮中的肉象山林一樣堆著,酒也是盛在龐大的池子里——這點和夏王朝的末代君主夏桀很相似。每次宴會,參宴的臣僚常常大吃大喝,一連幾天沉醉不醒,以致大家常常忘掉今天是什麼日子。夏桀和殷紂都自視過高,聽不進不同意見。本應成為明君,最終成為暴君。他們的統治,也隨即土崩瓦解了。
我認為,如果一國之君本身的品行不佳,那麼必定會帶壞整個國家的風氣。例如,宋代初期,統治者提倡節儉,穿著樸素,節約了資源。但到了宋代中後期,統治者追求享樂,使奢侈之風席捲宋代,影響社會風氣。相反,如果統治者有德有才,那麼這個國家一定能夠興旺起來。君主優,國家興;君主劣,國家衰。國家的命運,掌控在統治者的手中。
統治者的品行很重要,政策也很重要。元太祖忽必烈大力發展農業,禁止貴族圈佔農田為牧場,使農業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漢武帝任用霍去病、衛青等大將,反擊匈奴,收復失地,開疆拓土,名垂青史。而清朝統治者閉關鎖國,嚴密監視海外貿易,既得不到西方先進的技術,也看不到世界的局勢,使中國走向衰敗,遺臭萬年。政策,也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強弱。
一個國家的興衰,與統治者有莫大的關系。
10. 求一篇3000字,中國近代史論文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半懷熱枕cc
回望五四愛國運動組員:於夢黃宇翔摘要: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運動,其歷史意義非常重大。五四運動以學生運動為開端,是知識分子的偉大覺醒。他們用新的的世界觀來審視世界,變革世界。可見知識分子的社會洞察、先鋒覺悟作用。關鍵字:五四運動;學生;愛國主義歷史背景: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歷史過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借口對德宣戰,攻佔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控制了山東省,奪去德國在山東強占的各種權益。1918年大戰結束,德國戰敗。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身分參加和會,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操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而且在對德和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備在「和約」上簽字,從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5月1日,北京大學的一些學生獲悉和會拒絕中國要求的消息。當天,學生代表就在北大西齋飯廳召開緊急會議,決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禮堂舉行全體學生臨時大會。5月3日晚,北京大學學生舉行大會,高師、法政專門、高等工業等學校也有代表參加。學生代表發言,情緒激昂,號召大家奮起救國。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