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篇2000字左右關於汽車行業發展中傳統能源的限制性的分析的論文
新能源車到底與普通汽車版汽車到底差別在哪裡?絕對不僅僅是「血液」的問題。更多的結構性的變化也盡在其中。以下對新能源的技術做細節的比對,新能源車的心臟到底有何不同?它們都有著什麼樣的技術,它們對節能環保都起到了哪些作用,是什麼樣的工作原理在支持……才能描繪出令人驚贊的低碳節能的工作成績。
弱混與強混的油電混合技術
在北京車展上,大家可以看到的混合動力車型主要有「弱混」、「強混」和「雙模」三種技術類型。
其中,「弱混」車型的工作狀態是車輛在啟動時電動機開始工作,汽油發動機並沒有點火工作,所有的設備工作都是依靠動動機來提供動力。當你松開制動踏板踩下油門起步時,汽油發動機才會啟動工作。當用戶深踩油門加速時,汽油發動機和電動機將同時協同工作,讓提速變的更加明顯。當車輛在高速行駛時動力則完全來自汽油發動機,也就是說電動機只是在汽車加速時介入。如果當前方遇到紅燈用戶踩下剎車減速時,車輛的動能並不是像普通車輛那樣轉化為制動系統的熱能而被白白浪費掉,此時電動機將變身為發電機,它回收損失掉的動能,並以電能的形式存於蓄電池中。這種剎車就會給電池充電相當於「免費加油」的暢快感覺正是混合動力車的魅力所在,是普通車輛所無法給予的。在車輛停穩怠速時,汽油發動機將會關閉,此時只有電動機工作,這就避免了怠速時所產生的高油耗,同時也實現了零油耗和零排放,之後車輛起步時又會重復上面的工作流程。
從上述的工作狀態我們可以看出「弱混」車型主要節油環節在於點火時發動機並不啟動,怠速時發動機也是關閉的,起步和加速時電動機可以提供動力輔助,剎車時可以把損失的動能轉化為電能,高速行駛時多餘的能量還能被轉化為電能儲存在蓄電池中,這就降低了燃油釋放能量的損失,提升了燃油的利用效率。同時還有一點值得讀者注意的就是,混合動力車型由於加速過程中有電動機提供動力輔助,因此其一般都採用的是小排量汽油發動機,就可以達到大排量發動機的動力感受(有點類似增壓發動機的味道),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節約了燃油。
「弱混」技術的優勢就是製造成本相對低廉,能很好平衡技術與售價的關系,電動系統體積相對小巧不會佔用過多空間。
和「弱混」相對的技術就是「強混」,其特點是動力系統以電動機為基礎動力,汽油發動機為輔助動力。與「弱混」不同的是「強混」電動機的功率更為強大,完全可以滿足車輛在起步和低速時的動力要求。因此「強混」車型無論是在起步還是低速行駛狀態下都不需要啟動發動機,僅依靠電動機都可以完全勝任,在低速狀態下完全就是一款「電動車」的姿態。
當踩下油門加速時,隨著速度的提升汽油發動機就會啟動和電動機通過智能系統來協同高效的工作。當車速達到汽油發動機的經濟時速時,汽油發動機的優勢得以全面發揮,並成為車輛的主要動力來源,同時汽油發動機產生多餘的能量會用來帶動發電機為電池充電。
在急加速和全速運行狀態下車輛需要極大的驅動力,因此電動機也會全速運行協同高速運轉的汽油發動機同時發揮兩者的最大性能,進而達到1 1的效果。當用戶遇到狀況剎車時,汽油發動機和電動機就會立即停止動力供應,達到節約燃油和電能的目的,同時利用車輛動能帶動發電機為電池充電。
從上述的工作狀態我們可以看出「強混」車型主要節油環節除了擁有「弱混」特點之外,其還具有在車輛起步和低速行駛時完全依賴電動機驅動的能力,很好的解決了城市行車中起步、停車、再起步時的油耗很高的問題,因此「強混」可以說是「弱混」的進化版本,克服了「弱混」需要頻繁啟動汽油發動機的問題,從而進一步的降低了油耗。「強混」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優秀的解決方案,非常適合擁堵的城市中需要頻繁起步停車的行駛狀態。在這樣的擁堵的行駛狀態下可以實現零油耗零排放。當然要享受這些好處的前提就是要付出比「弱混」更高的價錢和為性能更強大的電動機和電池組犧牲些空間。
除了「弱混」和「強混」之外還有一類比較特殊的混合動力車型在國內銷售,那就是中國第一款完全自主技術的比亞迪F3DM雙模電動車。所謂「雙模」就是在電動車系統(EV)的基礎上又加入了一個混合動力系統(HEV),「雙模」可以說是「強混」的升級加強版。目前市售的「雙模」車型只有比亞迪F3DM一款。
自然能源轉換電動車技術
這項技術集光電轉換、風電轉換和二氧化碳吸附轉換等自然能源轉換技術概念於一身,屬於新能源車技術中的未來流派。上汽集團在世博會及北京車展上發布的「葉子」概念車就運用了這一技術。當然,「葉子」這項新能源車技術展示還是以理念為主。
「葉子」在設計中以電能為主要動力來源,其技術核心是自然能源轉換技術。車頂的一片巨型葉子是一部高效的光電轉換器,可吸收太陽能轉化為電能;而陽光追蹤系統,則可以使葉片上的太陽能晶體片可隨太陽照射方向而轉動,提高光能吸收效率。
其四個車輪就是四個風力發電機,通過捕捉散逸的風能,將風能轉變成電能,充入自身電池儲存能源,形成輔助電驅動系統,最大限度拓展利用新能源。
其體採用可吸附二氧化碳的有機金屬結構(MOFs),能模擬綠色植物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和水分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釋放出電子,形成電流。生物燃料電池再將產生的電能給鋰電池充電,由電機驅動汽車。同時,它還能將光電轉換中排放的高濃度二氧化碳通過激光發生器轉化為電能為車內照明,或轉化為車內空調製冷劑,不僅僅是「零排放」,更是「負排放」的實現,凈化空氣。
增程型電動車技術
增程型電動車技術,也是目前新能源車技術的一大流派,這一技術流派的特點是電力驅動車輛行駛的主要能源,而汽油則是它的備用能源。例如,通用雪佛蘭Volt就運用了這樣的技術。
與傳統意義上的混合動力汽車相比,增程型電動汽車有著非常明顯的不同之處。在一輛增程型電動汽車上,車輛是全程由電動系統來驅動的,而在傳統混合動力汽車上,車輛是通過電動機或燃油發動機來驅動,或是兩者共同工作來驅動的。在行駛距離較短的情況下,增程型電動汽車的行駛完全僅僅依靠車載電池組提供的電力來完成,而在相對較長的行駛距離情況下,可以由內燃機或者燃料電池提供額外的電能來驅動車輛。電池組和動力推進系統經過精準的設置,可以使車輛在由電池組提供足夠的電能的時候,不需要發動機或者燃料電池進行工作來產生額外的電力。在純電力駕駛過程中,電池組的電能完全可以保證僅需要使用電力就能夠保證車輛順利實現加速、高速行駛,以及爬坡等各種性能。
以下以雪佛蘭Volt為例,詳細解析增程型電動車技術。具體來說,Volt首先依靠電池所儲存的電力行駛,然後依靠汽油發動發電機產生的電力繼續驅動。假設你的Volt電池已充滿電,那麼Volt可以依靠電池中儲存的電力行駛達最多64公里(40英里),期間可以完全實現「零油耗、零排放」。隨著電池電力即將耗盡,增程型汽油發動發電機將自動起動,開始提供為電池提供電力。這樣Volt就能繼續行駛數百公里,直至有條件再次充電或加油。
Volt推進系統全程採用純電力驅動。當電池的電量快耗盡時,它的車載發動發電機會通過燃燒少量汽油來為車輛供電,足以保證Volt繼續行駛數百公里。
一般來說,混合動力汽車可依靠3.8升(1加侖)汽油行駛64到96公里(40到60英里)。與電動車不同的是,當今的混合動力汽車不需要通過連接電源進行充電,而是通過收集剎車時產生的能量以及藉助發電機來補充電力。在低速行駛時,某些混合動力車型可以依靠電力驅動,並在高速行駛時切換到汽油發動機驅動。混合動力汽車的效率一般趕不上電動汽車,同時環保表現也不如後者。
增程型電動車的優點是能夠在零油耗和零排放的情況下,行駛64公里(40英里)。即使在電池電量快耗盡時,增程型電動車也僅僅是使用汽油以供增程型發動發電機發電,提供汽車行駛所需的電力。
增程型電動車可以在電池電量耗盡後繼續行駛,因為增程型汽油發電機會實現無間斷啟動,提供電力驅動汽車。增程型電動車能夠自行產生續航所需電力,而不必停車尋找充電的地方。
氫燃料電池車技術
氫燃料電池車技術,則是目前新能源車技術的較高級流派,這一技術流派的特點是通過電氣化學反應,將氫和氧化合成水,從而直接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池組通過像這樣大量串聯的燃料電池,就可以產生足夠的電能來驅動汽車。賓士F800 Style、奧迪Q5HFC和雪佛蘭Equinox等都是包含了這項技術的新能源車。
以下詳細解析氫燃料電池車技術。
氫燃料電池車的燃料電池組位於車輛的中心部位。它通過電氣化學反應,將氫和氧化合成水,從而直接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在這一過程中並不產生任何實質性的燃燒。具體反應過程為:電池陽極上的氫在催化劑作用下分解為質子和電子,帶陽電荷的質子穿過隔膜到達陰極,帶陰電荷的電子則在外部電路運行,從而產生電能。在陰極上的氧離子在催化劑作用下和電子、質子化合反應成水。電池組通過像這樣大量串聯的燃料電池,就可以產生足夠的電能來驅動汽車。
這類氫燃料電池車通常設置四個座位,空間寬大舒適,並且擁有和傳統汽車相比毫不遜色的高安全性能。它配備了司機及前排乘客安全氣囊、側面安全氣囊、防抱死剎車系統(ABS)、牽引力控制系統(TCS)以及電子穩定裝置(ESP)。與此同時,它的氫燃料存貯裝置也十分先進,該裝置由三個700巴(1巴=0.987個標准大氣壓)的高壓儲氫罐組成,罐體採用碳纖維復合材料,最大氫燃料存儲量為4.2千克,這些燃料足以支持最長320公里的行駛里程。
氫燃料電池車的設計使用壽命為2年或8萬公里,通過在熱絕緣以及運行方案等方面進行的一系列改進,新型氫燃料電池車可以在低於零度的氣候條件下正常啟動及運行,這也是它相比前一代車型的顯著進步之一,而在技術上做到這一點對於燃料電池車的推廣使用至關重要。
以Equinox為例,其燃料電池組由440塊串聯電池組成,電力輸出可達93千瓦,在車載73千瓦(100馬力)同步電動機的共同驅動下,0-100公里/小時的加速只要12秒,而這款前驅車型的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160公里。
車聯網電動車技術
這一技術流派地融合了電氣化和車聯網兩大技術,幾乎可以說是對未來城市個人交通的最新解決方案。同樣將展示於世博園區及北京車展的通用EN-V概念車就運用了這項技術。
車聯網技術,即通過整合全球定位系統導航技術、車對車交流技術、無線通信及遠程感應技術奠定了新的汽車技術發展方向,實現了手動駕駛和自動駕駛的兼容。
這類電動車體積小巧、移動便利。以EN-V為例,整車重量僅400多公斤,長約1.5米。而目前傳統汽車重量超過1500公斤,長度更是EN-V長度的三倍。時下一個傳統汽車的停車位可以容納五輛EN-V,這將極大地提高城市停車面積的利用率。
這類電動車的左右兩側車輪分別由各自的電動馬達驅動,馬達動力由鋰電池提供,可通過普通家庭電源進行充電,每次充滿電後可行駛40公里,完全實現零排放。同時,可與電網進行信息互換,選擇最佳充電時間,充分提高公用電力基礎設施的使用效率。
這一新汽車技術的重大突破,還在於自動駕駛方面,如變道警告、盲區探測及適應性巡航控制等技術均得到了變革性的運用。
至於您說的行業標准和國家法規~一時半會是改不了的 這中間當然需要很多部門的努力 許多環節的進行 以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相互促進相互協調 車展只能說是新科技新發明的展示而已 對於新標准新法規應該也有一定促進作用吧~~!
Ⅱ 新能源論文
論文就是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總稱為論文。
論文是畢業設計中不可少的組成,其沒有固定的形式,因各學校的要求有關,常見的有如下:
1. 論文的標題
畢業論文的標題是機械論文的眉目,應仔細推敲,盡可能從各個角度充分考慮,選擇最合適的。原則上,題目要簡單明了,能反應畢業機械論文的主要內容,使讀者能一眼看出機械論文的的中心內容要講什麼,切忌籠統、空泛。語言也要補實,同時能引起讀者的注意。 畢業機械論文的標題不能象小說、散文那樣經過藝術加工而引起讀者的好奇心。機械論文的題目要讓人一看就能直接了解它的機械論文。因此,擬題要採取直接、正面的提高機械論文內容的方法,而不要採取奇特的藝術手法。標題不可過長,盡量在20個字以內。
2. 目錄
畢業機械論文篇幅長的要寫出目錄,使人一看就可以了解機械論文的大致內容。目錄要標明頁數,以便機械論文審查者閱讀方便。
3. 內容摘要
內容摘要要求把機械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示出來,便於讀者一看就能掌握機械論文內容的要點。目前比較通用結構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摘要應有高度的概括力,且要全面反映機械論文要點,簡明、明確、暢達。
4.正文
正文包括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主要包括序論、本機械論文、結論三個主要部分。序論要對論題的主旨、寫作的動機和理由、研究的方法以及機械論文的內容加以簡要說明,通常幾百字即可。本論是全篇機械論文的核心,在篇幅上佔得最多,寫時必須慎重對待,這一部分,作者要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分析、論證、闡明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結論,要把這部分寫得簡明扼要,既要考慮與序論部分相照應,還要考慮與本論部分相聯系。結論應是本論部分闡述的必然結果。討論部分可以展開寫,寫前人的研究情況與自己的研究結果比較,提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提出值得進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傾向性意見。5.參考文獻 畢業機械論文的卷末要列出參考文獻。列出參考文獻的好處是:一旦發現引文有差錯,便於查找;審查者從所列的參考文獻中可以看出機械論文作者閱讀的范圍和努力的程度,便於參考。
5. 參考文獻格式
(1)文後參考文獻不編序號,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參考的先後順序排列. (2)文後參考文獻不注頁碼. (3)文後參考文獻的著錄項目及次序與注釋基本相同 1) 著錄參考文獻可以反映論文作者的科學態度和論文具有真實、廣泛的科學依據,也反映出該論文的起點和深度。科學技術以及科學技術研究工作都有繼承性,現時的研究都是在過去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繼續和發展;因此,在論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闡述,必然要對過去的工作進行評價,著錄參考文獻即能表明言之有據,並明白交待出該論文的起點和深度。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論文審閱者、編者和讀者評估論文的價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觀依據。 2) 著錄參考文獻能方便地把論文作者的成果與前人的成果區別開來。論文報道的研究成果雖然是論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闡述和論證過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觀點、方法、數據和其他資料,若對引用部分加以標注,則他人的成果將表示得十分清楚。這不僅表明了論文作者對他人勞動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襲、剽竊他人成果的嫌疑。 3) 著錄參考文獻能起索引作用。讀者通過著錄的參考文獻,可方便地檢索和查找有關圖書資料,以對該論文中的引文有更詳盡的了解。 4) 著錄參考文獻有利於節省論文篇幅。論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內容,凡已有文獻所載者不必詳述,只在相應之處註明見何文獻即可。這不僅精練了語言,節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資料堆積,使論文容易達到篇幅短、內容精的要求。 5) 著錄參考文獻有助於科技情報人員進行情報研究和文摘計量學研究。
a.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 周振甫.周易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 陳送.五四前後東西方文化問題論戰文選[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3] 陳桐生.中國史官文化與《史記》[D].西安:陝西師范大學文學研究所,1992年. [4] 白永秀,劉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術三大要素市場培育與發展研究[R].西安:陝西師范大學西北經濟研究中心,1998.
b.期刊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齡修.讀顧城《南明史》[J].中國史研究,1998(3).
c.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 [A].原文獻主要責任者(任選). 原文獻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現代文明的問題與社會主義[A].羅榮渠.從西化到現代化[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d.報紙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謝希德.創造學習的新思路 [N].人民日報,1998-12-25(10). e.國際、國家標准
Ⅲ 本科畢業論文,低碳經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求助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後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
減碳經濟產業體系包括火電減排、新能源汽車、建築節能、工業節能和循環經濟、資源回收、環保設備和節能材料等。
低碳經濟是一種正在興起的經濟形態和發展模式,包含低碳產業、低碳技術、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內容。它通過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規模使用可再生能源與低碳能源,大范圍研發溫室氣體減排技術,建設低碳社會,維護生態平衡。發展低碳經濟既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國家權益和人類命運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經濟不得不從高碳能源轉向低碳能源的一個必然選擇。
一是我國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不高,探明量僅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51%。這種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的粗放利用,客觀上要求我們發展低碳經濟。
二是碳排放總量突出。按照聯合國通用的公式計算,碳排放總量實際上是4個因素的乘積:人口數量、人均GDP、單位GDP的能耗量(能源強度)、單位能耗產生的碳排放(碳強度)。我國人口眾多,經濟增長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總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其中還包含著出口產品的大量"內涵能源"。我們靠高碳路徑生產廉價產品出口,卻背上了碳排放總量大的"黑鍋"。在一些發達國家將氣候變化當作一個政治問題之後,我國發展低碳經濟意義尤為重大。
三是"鎖定效應"的影響。在事物發展過程中,人們對初始路徑和規則的選擇具有依賴性,一旦作出選擇,就很難改弦易轍,以至在演進過程中進入一種類似於"鎖定"的狀態,這種現象簡稱"鎖定效應"。工業革命以來,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了對化石能源技術的嚴重依賴,其程度也隨各國的能源消費政策而異。發達國家在後工業化時期,一些重化工等高碳產業和技術不斷通過國際投資貿易渠道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倘若繼續沿用傳統技術,發展高碳產業,未來需要承諾溫室氣體定量減排或限排義務時,就可能被這些高碳產業設施所"鎖定"。因此,我國在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認清形勢,及早籌劃,把握好碳預算,避免高碳產業和消費的鎖定,努力使整個社會的生產消費系統擺脫對化石能源的過度依賴。
四是生產的邊際成本不斷提高。碳減排客觀上存在著邊際成本與減排難度隨減排量增加而增加的趨勢。1980-1999年的19年間,我國能源強度年均降低了5.22%;而1980-2006年的26年間,能源強度年均降低率為3.9%。兩者之差,隱含著邊際成本日趨提高的事實。另外,單純節能減排也有一定的范圍所限。因此,必須從全球低碳經濟發展大趨勢著眼,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把寶貴的資金及早有序地投入到未來有競爭力的低碳經濟方面。
五是碳排放空間不大。發達國家歷史上人均千餘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擠壓了發展中國家當今的排放空間。我們完全有理由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要求發達國家履行公約規定的義務,率先減排。2006年,我國的人均用電量為2060度,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只有經合組織國家的1/4左右,不到美國的1/6。但一次性能源用量佔世界的16%以上,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超過了世界的20%,同世界人均排放量相等。這表明,我國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碳排放強度偏高,而能源用量還將繼續增長,碳排放空間不會很大,應該積極發展低碳經濟。
發展低碳經濟,是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 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優化能源結構的可行措施。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可能路徑。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開展國際合作、參與國際「游戲規則」制定的途徑。
Ⅳ 畢業論文題目:正確處理風能項目過多與發展新能源工業的關系研究
生物質能與中國新農村建設
084386 漢語言文學 蘭艷麗
摘 要:本文通過新能源——生物質能的概述,初步展示其性質特點。同時,結合當下時事,論述其在新農村建設中起到的作用來證明新農村的建設離不開生物質能的應用與發展,重點講述了秸稈在實際應用中的途徑與意義。而生物質能作為一種無污染,效益高的新性能源,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了解到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進而提出了幾點對策。
關鍵詞:生物質能,新農村建設,秸稈應用,現狀分析
生物質是指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包括所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而所謂生物質能(biomass energy ),就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同時也是唯一一種可再生的碳源依據來源的不同,可以將適合於能源利用的生物質分為林業資源、農業資源、生活污水和工業有機廢水、城市固體廢物和畜禽糞便等五大類。
生物質能特點
1) 可再生性
生物質屬可再生資源,生物質能由於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與風能、太陽能等同屬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可保證能源的永續利用;
2) 低污染性
生物質的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燒過程中生成的SOX、NOX較少;生物質作為燃料時,由於它在生長時需要的二氧化碳相當於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對大氣的二氧化碳凈排放量近似於零,可有效地減輕溫室效應;
3) 廣泛分布性
缺乏煤炭的地域,可充分利用生物質能;
4) 生物質燃料總量十分豐富。
生物質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僅次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根據生物學家估算,地球陸地每年生產1000~1250億噸生物質;海洋年生產500億噸生物質。生物質能源的年生產量遠遠超過全世界總能源需求量,相當於目前世界總能耗的10倍。我國可開發為能源的生物質資源到2010年可達3億噸。隨著農林業的發展,特別是炭薪林的推廣,生物質資源還將越來越多。
生物質能應用
生物質能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僅次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居於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個能源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有關專家估計,生物質能極有可能成為未來可持續能源系統的組成部分,到下世紀中葉,採用新技術生產的各種生物質替代燃料將佔全球總能耗的40%以上。
目前人類對生物質能的利用,包括直接用作燃料的有農作物的秸稈、薪柴等;間接作為燃料的有農林廢棄物、動物糞便、垃圾及藻類等,它們通過微生物作用生成沼氣,或採用熱解法製造液體和氣體燃料,也可製造生物炭。生物質能是世界上最為廣泛的可再生能源。據估計,每年地球上僅通過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質總量就達1440~1800億噸( 乾重 ),其能量約相當於20世紀90年代初全世界總能耗的3~8倍。但是尚未被人們合理利用,多半直接當薪柴使用,效率低,影響生態環境。現代生物質能的利用是通過生物質的厭氧發酵製取甲烷,用熱解法生成燃料氣、生物油和生物炭 ,用生物質製造乙醇和甲醇燃料,以及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培育能源植物,發展能源農場。
新農村建設離不開新能源發展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佔大多數,因此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繫到國家穩定與發展的關鍵性問題。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廣大農村對於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上升,傳統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問題,同時日益增大的農村能源需求量也給我國本已嚴峻地能源形勢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根據《2004年世界BP能源統計年鑒》提供的資料,2003年世界石油探明總儲量為1567億噸,中國石油探明總儲量僅佔世界的2.1%,但中國的石油年消費量卻佔到了世界的7.6%,2003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了35%,專家預計這一數字到2020年將達到60%。同時我國農村許多地區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源豐富,蘊含著發展新能源的巨大潛力,因此,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入農村能源利用領域,大力推進新能源建設,則是解決農村能源與環境之間矛盾的有效途徑。
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目的在於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其中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大力發展循環農業,開發使用新能源。過去對於農村能源有一個十六字方針,即「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求效益」,這是在短缺經濟的背景下,針對能源危機而提出來的。目前,我國農村的社會、經濟及其能源供需結構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大量商品能源進入農村市場,農村能源面臨著結構升級和如何現代化的問題,原十六字方針因缺少生態觀和市場觀,已不符合現時和未來農村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實際。因而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對中國農村更具特殊意義。中國80%人口生活在農村,秸稈和薪柴等生物質能是農村的主要生活燃料。盡管煤炭等商品能源在農村的使用迅速增加,但生物質能仍佔有重要地位。1998年農村生活用能總量3.65億噸標煤,其中秸稈和薪柴為2.07億噸標煤,佔56.7%。因此發展生物質能技術,為農村地區提供生活和生產用能,是幫助這些地區脫貧致富,實現小康目標的一項重要任務。
1991年至1998年,農村能源消費總量從5.68億噸標准煤發展到6.72億噸標准煤,增加了18.3%,年均增長2.4%。而同期農村使用液化石油氣和電炊的農戶由1578萬戶發展到4937萬戶,增加了2倍多,年增長達17.7%,增長率是總量增長率的6倍多。可見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對於優質燃料的需求日益迫切。傳統能源利用方式已經難以滿足農村現代化需求,生物質能優質化轉換利用勢在必行。
生物質能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應用意義
生物質能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素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生物質內部的能量。有機物中除礦物燃料以外的所有來源於動植物的能源物質均屬於生物質能,它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木材及森林工業廢棄物;二是農業廢棄物;三是水生植物;四是油料植物;五是城市和工業有機廢棄物;六是動物糞便。在世界能耗中,生物質能約佔14%,在不發達地區佔60%以上。全世界約25億人的生活能源的90%以上是生物質能。
以秸稈產能技術為例,秸稈產能是生物質能裡面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秸稈屬可再生能源,年復一年可保證能源的永續利用。有資料介紹,植物在燃燒過程中放出二氧化碳,但它在生長過程中要吸收二氧化碳,這放出和吸收是基本平衡的,所以對環境保護有利。同時從秸稈的化學成分和熱值看亦有它的優勢,將它燃燒產生的灰分不小於10%,而且灰分還是一種好的農作物所需的肥料,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好項目。農作物的成熟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由於它們的生長期和成熟期與氣候密切相關,因地區不同也有一些差異。我國秸稈的產生量主要集中在春末或春夏交替期、夏末或夏秋交替期及秋季。由於中國土地遼闊,秸稈的收獲時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但趨勢是一致的。這里所談季節性主要針對農作物成熟時產生的秸稈,至於農作物收獲後,經過加工過程產生的生物質資源如稻殼等不在此列,它根據糧食的市場需求加工產生。以上秸稈產生的特點將對開發利用秸稈的管理和技術方面帶來重大影響。當然對於一些具體情況,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處理。
從實際應用來說,秸稈作為能源原材料可用於製作秸稈煤或者用於秸稈發電。秸稈煤比起普通煤炭,秸稈煤不僅投入小、生產安全,還具有易燃耐燃、熱效率高、殘渣少等特點,在新農村建設中推廣秸稈煤,不僅能使農村的生態環境得到保護,而且能使生產秸稈煤的農民家庭帶來豐厚的利潤回報。目前利用秸稈發電的途徑有兩種:一是秸稈氣化發電,二是秸稈直接燃燒發電,用得最廣泛的是秸稈直接燃燒發電。秸稈發電與常規的火力發電的不同之處主要是燃料不同引起燃燒系統的變化,重點是燃燒設備的變化,而熱力系統的其餘部分和電氣系統與常規一般火電廠類同。秸稈燃燒的另一途徑是利用已經運行電廠中的鍋爐進行摻燒,這既可節約煤,又可增加秸稈利用的途徑。各地電廠所配爐型不同,可以由秸稈的各種成型來滿足不同爐型鍋爐燃燒要求。有一種在煤粉爐中摻燒秸稈的思路是爐膛中下部稍加改造增加一塊爐排燒秸稈,稱之為聯合燃燒。還有對將按要求被關閉的小型火力發電廠,可以對其鍋爐改造或重新建設鍋爐裝置,改造成為生物質能電廠,這也是有利的途徑。在新農村建設中使用秸稈發電,能夠有利於減輕農民的負擔,同時可以有利於保護環境。
生物質能在新農村建設的現狀與發展對策
我國政府歷來重視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將其作為能源領域的一個重要方面,納入了國家能源發展的基本政策之中,先後簽署了《里約宣言》、《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國際公約,頒布了《中國21 世紀議程》和《中國環境與發展十大對策》,在十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並提出要實行優惠的財稅、投資政策和強制性市場份額政策,鼓勵生產與消費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出台了一些支持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的政策性文件,這些都有力地推動著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質能)的發展。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對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在審議中,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大量消費煤炭造成環境污染, 農作物秸稈等發電利國利民。但現實卻是,我國可作為能源使用的農作物秸稈、林業剩餘物等卻大量被廢棄。資料顯示,每年全國可作為能源使用的農作物秸稈資源量約為1.5億噸標准煤,林業剩餘物資源量約2億噸標准煤,小桐子(麻瘋樹)、油菜籽、蓖麻、漆樹、黃連木和甜高粱等油料植物和能源作物潛在種植面積,理論上可滿足年產5000萬噸生物液體燃料的原料需求。工業有機廢水和畜禽養殖場廢水資源量,理論上可以生產沼氣近800億立方米,相當於5700萬噸標准煤。但到2008年底,全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僅315萬千瓦,其中蔗渣發電170萬千瓦,碾米廠稻殼發電5萬千瓦,城市垃圾焚燒發電40萬千瓦,秸稈、林木廢棄物發電55萬千瓦。
生物質能源技術同其他新能源技術一樣,在其發展的進程中面臨著眾多的問題。概括而言,這些問題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共同性的問題,即絕大多數生物質能源都面臨的問題;另一類是特殊性問題,即生物質能各個領域中某些技術所面臨的特殊問題,一般來說,由於生物質能源技術多種多樣,其工藝特徵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市場的取向不同,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也有所不同。從共性上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分別是:思想認識不到位,技術研發。創新能力弱,政府配套政策不健全,資金缺口大。投融資體系單一,市場體系建設不完善。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為了生物質能的發展應需要做到:提高認識、理清思路、加大宣傳,加強人才能力建設、加大科研投入,搞好試驗示範,開展資源評價、調整種植業結構、發展能源作物。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吸收外國的成功經驗等等。
在呼喚環保建設的今天,無污染的生物質能將會成為熱門的能源,為新農村建設帶來經濟性和環保性的雙效收益。總而言之,生物質能是可再生能源,它的應用對於新農村建設有重大的意義,有利於環保工作的進行,而且產能的原材料數量多,分布廣,有部分原材料還起到了變廢為寶,回收利用等,加大應用生物質能的力度,能夠促進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當然,生物質能也不是沒有缺點的,熱值及熱效率低,體積大而不易運輸。直接燃燒生物質的熱效率僅為10%一30%。這些缺點都需要技術的革新和政策的相應變動來進行改善,從而為新農村建設發展指向一條明亮的,無污染的發展道路。
【1】 秦大東曹軍.淺論我國生物質能發展現狀及對策.安徽通報,Anhui Agri.sci.bull.2007,13(1):133-135.
【2】 閆廷滿.生物質能: 秸稈; 發電的思考.東方電氣評論第21卷,第1期,2007:1-4
【3】 田永淑. 新型秸稈氣化爐及凈化工藝. 河北唐山,可再生能源 2003.4
【4】 法忠勇.推進我國農村新能源推廣應採取的措施, 甘肅農業2007 年第9 期
【5】 陳亞中 生物質能源應用前景分析 2008
【6】 網路
Ⅳ 能源經濟專業究竟怎麼樣
在很多人選大學的時候,會看到一些比較新奇的專業,這些專業往往都是新興起的專業,成立才不幾年,很多人就會質疑這個專業怎麼樣拿能源經濟專業舉例,這個專業就讓很多人疑惑,能源經濟到底是干什麼的?他畢業之後能去哪工作?
很多人選專業的時候都會考慮之後的就業前景。因為上大學的目的就是就業。不過他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自己對這個感不感興趣。即使就業前景再好,你不感興趣,你學這個沒有動力,你學了肯定就沒有那些感興趣的好,感興趣的快。如果你真的不喜歡這個專業,千萬不要選,因為你會輸的特別慘。經濟,你要寫論文,能源,你還要學知識。有的時候人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老師說一句話,你和別人理解能力是不一樣的,有的感興趣的理解能力就會比你好,所以他的成績就比你高。能源經濟這個專業是一個好專業,但是在報的時候,你應該想一想自己合不合適。
Ⅵ 經濟學畢業論文題目
學術堂整理了自十五個經濟學畢業論文題目供大家進行參考:
1、產業鏈競爭力理論研究
2、產業投資基金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
3、城市交通與城市空間演化相互作用機制研究
4、城鄉一體化的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以成都市為例
5、城鎮住房分類供應與保障制度研究
6、創意產業發展與中國經濟轉型的互動研究
7、創意產業與區域經濟增長互動發展研究
8、促進中部崛起研究
9、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
10、低碳經濟範式下的環境保護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1、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監管研究
12、東北地區區域城市空間重構機制與路徑研究
13、東北亞區域能源安全與能源合作研究
14、都市旅遊發展與政府職能研究
15、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研究
Ⅶ 求「生物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畢業論文 200分
你好
綜合刪改一下就行了
先去這里看看
http://www.cqvip.com/onlineread/onlineread.asp?ID=28854825
再與下面結合一下
希望對你有幫助
對於生物能源,我們能做什麼?
自人類邁進二十一世紀以來,開發新能源成為全世界解決能源問題的共同出路。與化石燃料相比,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對環境友好等特點,更符合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其中,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水能和潮汐能,是開發較早的新能源,已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曾一度被人們看好的核能,有著極高的能量值,可是其高額的研究經費和潛在的巨大危害,令世界大多數國家望而卻步。而作為新能源中「排行」靠後的生物能源,卻在最近幾年內忽然人氣銳增,勢如破竹,被看作是「新能源家族中可實現度最高的未來能源」。那麼究竟何謂生物能源呢,它又有哪些優勢呢?
生物能源主要是指在生物體(尤為植物)內,經一系列化學反應所釋放出的能源。其實,世界上90%的能源消耗來自植物光合作用所積累的能源,比如地球演變的歷史上所積累的礦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氣,因為它們是堆積在一起的有機物經地質作用形成的),但總有一天礦物能源會消耗殆盡。能源危機威脅著人類的發展。所以發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利用植物光合產物轉化成便於利用的能源,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人類利用生物能源,實質是將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的能量釋放出來。它的好處在於: 一、中性的碳循環,即無溫室效應;二、生物再生的能源有助於克服化石能源供應的萎縮。並且,發展生物能源不僅可以解決資源、環境的問題,還可以帶動農業產業的發展,實現環境與經濟效應的雙贏。
我國是糧食大國,同樣也是資源匱乏的國家,發展生物能源十分符合我國國情。對此農業部成立了生物質工程中心,目的是加強農業生物質技術研究,在生物能源的開發等方面取得突出進展,並使我國在未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此同時,國內的眾多科研院所也紛紛加入研發行列,試圖開拓出自己的道路。巴西、美國等利用玉米澱粉轉化成酒精已經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就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而言,不可以用有限的耕地去發展新的能源產業。所以利用荒地種植野生、半野生的能源植物已是大家認同的發展方向。另外,與某些國家採用把玉米、甘蔗轉化成乙醇,或是從油料作物中提取生物柴油不同,我們國家把目光放在了更為高效的纖維素上。 中學生科技網 http://www.zxskj.com ]
纖維素是植物的木質部分,是地球數量最大的植物積累的產物,植物從太陽獲取的絕大部分能量也都儲存於其中。所以人類一旦掌握了釋放出存儲在纖維素中能量的技術,能源危機便可迎刃而解。在北京市科技俱樂部組織的活動中,我有幸與北京大學生命學院的老師交談,並聆聽纖維素技術。我了解到纖維素的降解和轉化是十分關鍵的步驟,也是巨大的難點。纖維素猶如植物堅硬的骨架,因此它遠比澱粉類物質難分解。而突破口是找到合適的能高效分解纖維素的酶。在這方面生物又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牛吃的是充滿纖維素的草,卻能夠勝任拉車、耕田的重活。牛胃的反芻作用,其中微生物產生的纖維素酶都是很值得我們去模擬的。我們的課外科技活動就從這里開始,從分離和改良纖維素酶基因開始。而從另一個角度,我們還可以通過提高植物體內的纖維素含量,來提高轉化效率,降低成本。天然的甜高梁、柳枝稷是目前已知的高纖維素含量植物,而通過對它們進行轉基因處理,我們能從單位植株中獲得更多的纖維素。
生物能源的開發與生物技術、基因工程密不可分。北大的老師向我講述了基因工程在培育能源植物中的作用。其中包括促進光能產物的積累,促進採收後纖維素的降解,以及要使能源植物在缺水的環境中生長,要使這些植物耐受低溫、增加一年中光能轉化的時間。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基因操作技術來實現。這些工作正是我們這一代人明天要做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多學習這方面的高新技術知識。
作為當代的青少年,我們需要放眼世界,密切關注生態環境和資源問題。過去,我們曾開展節水宣傳、參與植樹造林,為美化環境做出貢獻。而現在我們要身體力行,加入到開發、宣傳新能源的行列中。比如,我們可以在實驗田裡學農勞動,負責原料作物的種植和養護;有組織地進行野外考察,研究各種作物的成分及價值,提供給有關部門。或者科學合理地運用已有的知識,為增強農作物的環境適應性、解決荒漠化問題積極獻言獻策。我們還可以在學校內做培養微生物、植物的組織培養等實驗,提高對生物工程技術的認識水平;加入青少年科技俱樂部,進入科研院所,與導師合作研究相關課題。或者是在學校、社區中宣傳生物能源的使用前景…… 總之,有無數活動與創意等待我們去實施。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能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還可以提高科學素養,鍛煉能力!其實,我們的力量並不微小。只要我們報有一顆熱愛科學的心,將熱情與智慧投入其中,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而我們的家園,也必將在你我的行動中,變得越來越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