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畢業論文(淺談唐詩的興盛)
詩歌進入唐代,文質彬彬,蔚為大觀。三百年間,詩家輩出,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輝耀千古的巨星之外,還有「初唐四傑」、陳子昂、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劉長卿、韋應物、李商隱、杜牧、溫庭筠等等數不清的璀璨的星星。可以說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士子僧尼。三百年間,名篇浩瀚,據不完全統計,有五萬五千多首。詩歌反映生活面之廣闊,內容之豐富,情感之飽滿,技巧之純熟,音律之嚴整和諧,達到前所未有,後人也難以攀越的高度。詩在唐代,是一個鼎盛的時代!一個黃金的時代!
然而,關於唐詩興盛的原因,卻沒有一致的見解,雖爭論不斷,然難歸於統一,其觀點主要有下列數種。
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 詩人地位的轉移。認為唐詩的內容之所以豐富,涉及到各個方面,一方面是因為詩人的地位有了變化。唐以前的詩壇大部分掌握在君主貴族手中,而唐代詩人大多出自民間,他們都有豐富的生活經歷並對現實社會有深切的體驗。譬如高適、岑參、王昌齡、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孟郊、張籍、元稹、白居易等等,大都是從窮困或是從流浪中奮斗出來的。「唐代用科舉考試,打破了過去幾百年的門閥制度,使得中下層知識分子,通過考試,可以登上政治舞台。這不僅在政治上反映出進步性,同時在文學上也反映出進步性,這是一個文化普及的解放的新時代。從此被壓迫的中下層的知識分子,在政治上文化上得到自由發展的機會,於是文學的創作,就沖破了六朝貴族文學的束縛,深刻廣泛地反映了人們的生活與感情,豐富和提高了文學的內容與形式。從君主貴族掌握的詩壇,轉移到中下層知識分子的手裡,實在是使唐詩發達起來光輝起來的最重要的原因。」
二、 統治階級的提倡。劉大傑先生舉太宗、高宗、武後、中宗及玄宗為例,說明唐統治者無不愛好文藝音樂,提倡風雅,尤其是在科舉中,把詩歌的創作作為一項考試的內容,使詩歌一門成為「文人得官干祿的終南捷徑」和「青年的必修科目」。這種大力的提倡,使詩歌的興盛發達與普及成為「必然的現象」。
三、 詩體進化的規律所致。六朝開始形成七言古詩和律、絕新體詩,在形式、音律和詞藻各方面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唐代詩人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大顯身手,「來完成詩歌本身尚未完成的生命」%
㈡ 畢業論文 李白、杜甫代表詩作藝術風格比較論
改造( )( )( )
㈢ 杜甫"沉鬱頓挫"風格成因本科畢業論文怎麼寫
內容不簡單的,俺可以。
㈣ 有漢語言文學畢業的嗎需要一篇6000字左右的畢業論文,獨創就行加分
白鹿原
老人與海
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藝術特色
古代文人狂客與酒的關系
論余華死亡敘事
。。。
都可以的,我幫您擬定的幾個題目希望您滿意。
㈤ 畢業了,寫關於李白絕句的藝術特色的論文,一點頭緒都沒有,誰能給我提點建議啊
主觀色彩 想像特色 意象類型與詞語色調
在盛唐詩人中,李白是藝術個性非常鮮明的一位;在中國詩歌史上,他的作品的藝術個性也是獨一無二的。
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物象和具體事件做細致的描述。李白作詩,常以奔放的氣勢貫穿,講究縱橫馳騁,一氣呵成,具有以氣奪人的特點。如《上李邕》:「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以大鵬自喻,並非莊子式的逍遙以自適的大鵬,而是奮飛以引起震動驚怪的大鵬。在這不凡的浩大氣勢里,體現的是自信與進取的志向和傲世獨立的人格力量。李白詩之所以驚動千古者在此。如他在《江上吟》詩中所說:「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州。」
灑脫不羈的氣質、傲世獨立的人格、易於觸動而又暴發強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它往往是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飈和噴溢的火山。如《鳴皋歌送岑征君》抒寫對於政治黑暗、是非顛倒的憤慨:
雞聚族以爭食,鳳孤飛而無鄰。蝘蜓嘲龍,魚目混珠。嫫母衣錦,西施負薪。若使巢、由桎梏於軒冕兮,亦奚異於夔龍蹩躠於風塵?
悲憤不平,慷慨激昂。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和節奏變換,追摹情緒沖動時情感噴發奔涌的起伏跌盪,讓人直接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一開始便如行雲流水般把濃烈激越的情懷抒寫出來,接著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噴發:
君不能狸膏金距學斗雞,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魚目亦笑我,謂與明月同。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意鳴春風。《折楊》、《皇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
這種情感表達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
與噴發式感情表達方式相結合,李白詩歌的想像變幻莫測,往往發想無端,奇之又奇,如:「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贈裴十四》)「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猿聲催白發,長短盡成絲。」(《秋浦歌十七首》其四)「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他的奇特的想像,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一個想像與緊接著的另一個想像之間,跳躍極大,意象的銜接組合也是大跨度的,離奇惝恍,縱橫變幻,極盡才思敏捷之所能。
與作詩的氣魄宏大和想像力豐富相關聯,李白詩中頗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壯美意象。他對體積巨大的壯觀事物似乎尤為傾心,大鵬、巨魚、長鯨,以及大江、大河、滄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歡吟詠的對象,李白將它們置於異常廣闊的空間背景下加以描繪,構成雄奇壯偉的詩歌意象。如《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中的「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聲,白波九道流雪山。」 雄奇壯美的意象組合,給人以一種崇高感。又如《渡荊門送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意象亦極為闊大壯觀。
但是,李白詩里亦不乏清新明麗的優美意象。如「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 (《清溪行》)。「綠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秋浦歌》其十三)。「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別儲邕之剡中》)。「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玉階怨》)。這些由清溪、明月、白鷺、竹色、白露等明凈景物構成的清麗意象,極大地豐富了李白詩歌的藝術蘊含。因此,李白詩的意象,便有壯美與優美兩種類型。
李白在《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一詩中說:「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捲。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他對白色的透明體,有一種本能的喜歡,最感親切的東西是月亮,其《月下獨酌》雲:「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月的形象在李白詩中反復出現。在李白詩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黃、綠、紫等。他天性開朗,喜歡明麗的色調,不喜歡灰暗色。李白詩歌的語言風格,具有清親明快的特點,明麗爽朗是其詞語的基本色調。他那些脫口而出、不加雕飾的詩,常呈現出透明純凈而又絢麗奪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於世俗的高潔人格。
㈥ 《神童詩》詳細的資料,包括解析、思想意義等等,主要用以寫畢業論文
金谷園
杜牧
繁華事散逐香塵,
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
落花猶似墜樓人。
雜詩
無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
著麥苗風柳映堤。
等是有家歸未得?
杜鵑休向耳邊啼。
金陵圖
韋庄
江雨霏霏江草齊,
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
依舊煙籠十里堤。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行,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闕題
劉 虛
道由白雲盡,
春與清溪長。
時有落花至,
遠隨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
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
清輝照衣裳。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
獨有宦遊人,
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
晴光轉綠萍蘋。
忽聞歌古調,
歸思欲沾巾。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 賀知章《詠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 志南和尚《絕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描寫春天的古詩和描寫春天的名句(一)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遲遲:緩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樣子。倉庚:鶯。喈喈:鳥鳴聲眾而和。蘩:白蒿。祁祁:眾多。
《詩經·小雅·出車》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
《史記·秦始皇本紀》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
秀:秀麗。屯:駐,聚集。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風日:春光風物。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轉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綠。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雲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
唐 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描寫春天的古詩和描寫春天的名句(二)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後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 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對雨》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
唐 韓愈《春雪》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裡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絕勝;遠遠勝過。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韓愈《晚春》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一夜風:一夜春風。
唐 王涯《春遊曲》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颯颯:風聲。唐 李商隱《無題四首》
寒隨一夜去,春還五更來
唐 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唐 丘為《題農父廬舍》
不覺春風換柳條
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唐 趙嘏《喜張沨及第》
描寫春天的古詩和描寫春天的名句(三)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里樹,若個是真梅
若個:哪個?
唐·東方虯《春雪》
馬踏春泥半是花
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
見:顯現。
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唐·劉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唐·劉方平《夜月》
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
唐·令狐楚《春遊曲三首》
落花滿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儲光羲《答王十三維》
野渡花爭發,春塘水亂流
野渡:野外渡口。
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謁王使君叔》
風弱知催柳,林青覺待花
兩句寫初春將近時的景色。
唐·盧僎《歲晚還交台望城闕成口號先贈交親》
南園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
唐·楊凌《句》
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
唐·溫庭范《題望苑驛》
㈦ 杜甫坎坷一生鑄就輝煌 畢業論文啊!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詩人,漢族,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自號少陵野老,是我國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為國為民,人稱:詩聖,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隱和杜牧)。杜甫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稱為「詩聖」。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對後世影響深遠。
㈧ 論杜甫詩的愛國思想及其藝術表現
杜甫的詩充分表達了他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會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之間的尖銳對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千古不朽的詩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所銘記。他的這種愛國熱枕,在《春望》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現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別》中,對廣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愛國精神的歌頌,更把他那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展現在讀者面前。一個偉大愛國者的憂國憂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現。他的一些詠物、寫景的詩,甚至那些有關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詩中,也無不滲透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總之,杜甫的詩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藝術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