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設計 » 五千字畢業論文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五千字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14 21:33:15

Ⅰ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五千字

朋友,你不會是要我們幫你寫吧!哈哈
我也是電子商務專業的!
五千字不算多!
先理清你所選的論題,然後在一步一步的展開!
也可以跟老師聯系啊!
祝你好運!

Ⅱ 求一篇5000字左右的法學專業畢業論文。

探析從民事處分權視角看民事再審程序
論文關鍵詞:處分權當事人再審程序

論文摘要:當事人的處分權是最基本的訴訟權利之一,不但在一審和二審程序中要切實保障,更要在民事再審中予以充分尊重和保護。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十三條規定當事人處分權的行使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之內,所以說處分權不是絕對的。因此,凡是當事人以享有處分權為名損害國家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以獲取非法利益的,必須給予監督和制約。我僅從民事處分權的視角將再審程序一分為二,論述它在尊重當事人處分權的同時又對其進行必要的制約。

民事再審程序(以下簡稱再審程序),是指對於已經作出確定裁判的民事案件,在有法律規定的情形時,對案件再次進行審理和裁判的程序。再審程序是民事訴訟法中的一種獨立的審判程序,它既不是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經的審判程序,又不同於民事訴訟法中的一審程序、二審程序。就其性質而言,再審程序是糾正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裁判的一種補救程序,即是不增加審級的具有特殊性質的審判程序[1]。再審程序在設置上既要考慮維護終局判決的穩定性、權威性,又要考慮通過糾錯來實現法的正義。我國《民事訴訟法》已明確賦予當事人對生效的錯誤裁判申請再審的權利,但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權利在司法實踐中卻難以實現。直接原因有兩個:一是法律對申請再審的規定過於簡單,使申請再審沒有形成規范意義上的訴;二是法定再審事由模糊不清。因此在我國再審制度中應確立當事人在再審程序中的主體地位,尊重當事人的民事處分權。
一、民事再審程序對當事人處分權的保護與制約
(一)民事再審程序對當事人處分權的保護
根據民事訴訟處分原則的要求,訴訟程序是否啟動應該由當事人決定,在實踐中體現為「不告不理」原則。但再審程序的啟動主體有三方:法院、檢察院、當事人。在實踐中多由法院、檢察院啟動,當事人的處分權形同虛設。但從本質上看,當事人的處分權是最基本的訴訟權利之一,不但在一審和二審程序中要切實保障,更要在民事再審中予以充分尊重和保護。
我國民事訴訟法對當事人處分權的保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當事人一方可以申請啟動再審程序。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78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該條的規定就是體現對當事人處分權的尊重,使申請再審得不到及時回應的現象得以緩解,使當事人的程序參與程度有所改觀。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當事人提出再審申請不能直接啟動再審程序,而必須依賴於法院決定再審,而法院卻往往對再審申請採取行政化、職權化的單方面審查方式,缺乏規范性、公正性,復查過程不公開、不透明,當事人參與度低,而且過程繁瑣復雜、周期漫長、效率低下,從而導致結果上不能及時保障當事人權利,過程上招致當事人不滿,紛紛尋求檢察院抗訴和人大、黨政領導監督。
2.規定再審的法定事由。民事訴訟法第179條規定了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法定原因,例如當事人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等13項規定。2007年民事訴訟法修改進一步規范了再審事由,把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再審事由從5項情形具體化為13項情形,增強可操作性,減少隨意性,避免應當再審的不予再審,疏通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渠道,切實保障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權利,從而保護當事人的處分權。
3.明確了特殊情形應延長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期間。民事訴訟法第184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兩年內提出;兩年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以及發現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該條修改後明確了在兩年以後如果發現現行規定的特殊事項,可不受判決、裁定生效後兩年的這個期間的限制,只要在知道或應當知道這些特定事項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即可。這在無形中擴大了當事人處分權的行使期間,使得當事人能更好地維護其合法利益。
(二)民事再審程序對民事處分權的制約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3條規定當事人處分權的行使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之內,所以說處分權不是絕對的。因此,凡是當事人以享有處分權為名損害國家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以獲取非法利益的,必須給予監督和制約,最典型的例子如雙方串通侵吞國有資產,從表面上看是雙方當事人在行使處分權,實質上卻是對處分權的曲解和濫用。由於審判權具有被動性、消極性的特徵,對於濫用處分權的行為有時難以行使監督權,而檢察權卻由於具有主動性、積極性的特徵,彌補了審判權的這一不足,從而使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處分原則能夠更好地得到貫徹執行。
我國民事訴訟法是根據「事實求是,有錯必糾」的立法指導思想來設計再審程序的。這種立法指導思想的積極意義在於,它重視保護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充分體現了實體公正,尤其強調了個案的實體公正,目的是為了使每一個案件都得到正確的處理,使每一個錯案都得到徹底的糾正。但是這個立法思想不加分析地運用到民事訴訟程序上去,並不是絕對正確可行的。從立法上看,法院只要認為有錯誤,就可以依職權強制啟動再審程序而無需經過當事人同意。可見,當事人的處分權在此受到了再審程序的制約,無法自由行使。
實踐中一般將處分權的范圍理解為當事人行使處分權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再審程序中當事人處分權受到明顯限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於檢察院抗訴和法院依職權再審的,當事人無權撤回再審申請。因為無論是檢察院抗訴再審還是法院依職權再審,都不是基於當事人的處分權引起的再審,而是基於法院或檢察院的職權引起的再審。依職權再審是司法機關主動糾正裁判錯誤,貫徹有錯必糾原則,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的處分權被司法機關的職權所掩蓋,當事人此時享有的訴訟權利是再審程序參與權和再審訴訟實體權利處分權。當事人只在再審程序中對實體問題有處分權,對再審程序沒有程序處分權,不能選擇以撤回再審申請的方式結案。
2.當事人除了受到訴訟程序審理范圍的限制外,還要受到請求權本身的性質所制約。人身關系一旦解除,就不能通過再審恢復,因為這樣就限制了當事人的處分權。例如在離婚案件中,離婚判決生效後,當事人只能對財產分割及子女撫養問題申請再審,不能對婚姻關系進行再審。
二、再審程序中保障當事人行使處分權的重新建構
(一)取消法院的再審啟動權
民事訴訟法第177條規定法院可主動啟動再審,這種規定在實踐中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首先,這不符合訴審分離原則。法院不應依職權去尋找糾紛而主動開啟訴訟程序。目前審判方式改革的趨勢是淡化法官職權主義色彩,即弱化法院干預訴訟的職權,強調裁判者的中立性,突出訴訟結構的平等對抗原則。法院主動啟動再審,明顯與法院作為居中裁判的地位相悖,造成「自訴自審」的尷尬局面;其次是對當事人處分權的不當干預。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處分權的享有和自主行使是其作為程序主體地位的要求。申請再審是當事人一項重要的訴訟權利,當事人可以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自主選擇解決糾紛的方式、途徑,是否放棄自己所享有的權利和利益,這主要是由當事人自己判斷發動再審程序是否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來決定。
民事訴訟程序的啟動應當由當事人決定,法院不應依職權去尋找糾紛而主動開始。這不僅是民事案件的性質所決定的,而且是訴訟公正的必然要求。法院對訴訟程序的啟動只有堅持不告不理原則,才能維持其公正和中立的社會形象。若法院採取主動的行為,試圖積極地發現和解決社會中中出現的和潛在的的糾紛,勢必使自己捲入當事人之間利益的沖突之中而難以保持公正和中立的地位。

(二)限制檢察院提起民事抗訴的范圍
民事訴訟法第185條規定檢察院可以對法院生效裁判提起抗訴。民事抗訴制度的設計從出發點來講無疑是好的,是為了實現正義而設計,但檢察監督權的行使不能毫無制約,否則會助長另一種權力的濫用。檢察機關以國家公權力對已生效的裁判進行抗訴,無疑是在代表國家支持一方當事人,反對另一方當事人,破壞了民事訴訟的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原則,使當事人在尋求公權力救濟時的力量對比失衡,與立法賦予檢察機關民事訴訟抗訴權的目的和檢察機關通過民事抗訴追求和維護司法公正的初衷相悖。
實踐表明,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大多源於當事人的申請,很少由檢察院自行發現而抗訴的。在沒有當事人申請的情況下,檢察院的抗訴與當事人的意思可能不一致,這樣就違背了民事訴訟法關於當事人依法有權處分自己訴訟權利的規定。所以應該限制檢察院僅對生效裁判結果危及到國家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第三人利益,當事人民事行為能力欠缺且其法定代理人怠於履行職責,致使當事人的民事權益受到嚴重損害等可提起抗訴,以免造成對當事人訴權的損害和對法院審判權的不當干預。
(三)彌補再審事由的缺陷
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應否允許當事人申請再審?將發現的新證據作為再審事由,大陸法系許多國家都有類似的規定,因為通過對新證據進行再審重新確定案件事實,無疑符合客觀真實與實體正義的基本要求,但無限制地承認新證據並作為再審事由,勢必給生效裁判的既判力造成重大沖擊。
對有新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可否作為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條件,不能一概而論、應區別對待,既不能只要有新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就可以再審;也不能凡是以新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都不得再審。前者明顯不利於維護判決的權威性,也有違訴訟經濟的原則,容易導致當事人纏訟;後者則忽視了司法實踐中客觀存在的一些狀況,例如重要證據為他人佔有或對方佔有而無法獲得等客觀情況。
大陸法系許多國家的立法對新證據作為再審事由在種類或適用條件上均附加了相當嚴格的限制,如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將新證據限定為特定的書證或證書。同大陸法系國家有所不同,美國對作為再審事由的新證據則強調當事人的主觀狀態,即在原審中當事人未提交證據是否已盡注意。因此,我國民事訴訟法對其應有借鑒,應當對新證據的范圍加以限制,以顯現再審程序的嚴肅性,避免啟動再審程序過於隨意。
三 、結語
在訴訟制度中當事人處分權的作用使當事人具備了與法院審判權相抗衡的可能性。只有貫徹當事人處分原則,才能充分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使民事糾紛得到公正解決,體現民事訴訟的正義性。我國民事再審程序應尊重民事處分權,在貫徹落實民事處分權的同時又對其進行必要的制約,將其行使限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從總體上看,再審程序注重保護當事人的處分權,但保護的力度和強度有待加強和完善,以便於更好地執行再審程序。

參考文獻
[1]常怡.民事訴訟法學[M].法律出版社,2008.
[2]王亞新.法律程序運作的實證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3.
[3]張衛平.民事再審:基礎置換與制度重建[J].中國法學,2003,(1).
[4]張衛平.訴訟構架與程式:民事訴訟的法理分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5]邵明.民事訴訟法理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Ⅲ 跪求一片畢業論文5000字

一:1、題目。應能概括整個論文最重要的內容,言簡意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過個字。
論文摘要和關鍵詞。
2、論文摘要應闡述學位論文的主要觀點。說明本論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盡可能保留原論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論文的創造性成果和新見解。而不應是各章節標題的簡單羅列。摘要以500字左右為宜。
關鍵詞是能反映論文主旨最關鍵的詞句,一般3-5個。
3、目錄。既是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應標注相應頁碼。
4、引言(或序言)。內容應包括本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現狀,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及這項研究工作在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理論意義與實用價值。
5、正文。是畢業論文的主體。
6、結論。論文結論要求明確、精煉、完整,應闡明自己的創造性成果或新見解,以及在本領域的意義。
7、參考文獻和注釋。按論文中所引用文獻或注釋編號的順序列在論文正文之後,參考文獻之前。圖表或數據必須註明來源和出處。
(參考文獻是期刊時,書寫格式為:
[編號]、作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外文可縮寫)、年份、卷號、期數、頁碼。
參考文獻是圖書時,書寫格式為:
[編號]、作者、書名、出版單位、年份、版次、頁碼。)
8、附錄。包括放在正文內過份冗長的公式推導,以備他人閱讀方便所需的輔助性數學工具、重復性數據圖表、論文使用的符號意義、單位縮寫、程序全文及有關說明等。

Ⅳ 大學計算機專業5000字畢業論文範本 急急急

請參考以下,網路文庫里挺多的。

http://wenku..com/link?url=teNjg6Mv5XwL_SeOOk_Atb4j4LqKi1hlLd-8K

http://wenku..com/link?url=7HIwI1Ez7-Y4ecrlKHX8GQeNcYU3wrR_npOle

http://www.doc88.com/p-076308470735.html

Ⅳ 護理專業畢業論文範文5000字

這個我可以幫你寫一份範文
論文提綱,是指論文作者動筆行文前的必要准備,是論文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構思謀篇是指組織設計畢業論文的篇章結構,以便論文作者可以根據論文提綱安排材料素材、對課題論文展開論證。有了一個好的提綱,就能綱舉目張,提綱摯領,掌握全篇論文的基本骨架,使論文的結構完整統一;就能分清層次,明確重點,周密地謀篇布局,使總論點和分論點有機地統一起來;也就能夠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組織、利用資料,決定取捨,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料的作用。[1]
論文提綱可分為簡單提綱和詳細提綱兩種。簡單提綱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論文的要點,如何展開則不涉及。這種提綱雖然簡單,但由於它是經過深思熟慮構成的,寫作時能順利進行。沒有這種准備,邊想邊寫很難順利地寫下去。
論文提綱由作者在完成論文寫作後,縱觀全文,寫出能表示論文主要內容的信息或詞彙,這些信息或詞彙,可以從論文標題中去找和選,也可以從論文內容中去找和選。例如上例,關鍵詞選用了6個,其中前三個就是從論文標題中選出的,而後三個卻是從論文內容中選取出來的。後三個關鍵詞的選取,補充了論文標題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內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選出,與從標題中選出的關鍵詞一道,組成該論文的關鍵片語。

Ⅵ 求一篇會計類畢業論文字數5000字左右

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一、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實施中的問題 21世紀的今天,企業管理進人了信息時代,電算化會計軟體也由簡單的 數值計算發展到全面數值核算,進而到具有人工智慧的會計管理信息系統階 段。在我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軟體系統進行財會的電算化管理。但 是,大部分企業還停留在會計電算化的最初階段,僅僅以機算代替人算而已, 在使用財務軟體的過程中更是麻煩不斷。總的來說,會計電算化管理還落後於 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其中,暴露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施的過程不夠規范,不夠嚴謹 1.前期對相關人員的培訓不到位。在電算化系統正式運行之前,一般要 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還會有一個試運行階段。但是有許多企業並不重視准備 工作,在系統運行之前,對相關人員的培訓不夠深人細致,不能使操作人員從 整體上掌握系統功能、把握業務流程,使得一些操作人員在考慮問題時,只是 局限於自己的業務范圍,不能從大局出發,阻礙了系統的正常運行。例如,有 些公司倉庫人員將一批原料的數量在入庫時弄錯了,本來應該在采購系統中調 整,他卻在庫存系統中做了紅字出庫單,這樣,雖然將原料的數量調整為庫存 數量,但是人庫數量就會和供方單位開具的發票數量不符,從而使得這張發票 不能人賬。 2.系統初始化工作不到位。有些科目的設置達不到企業的要求,有些功 能的設置不夠全面。這一方面是由於企業人員在科目設置和部門設置等一些初 始化工作中不夠謹慎,或者操之過急,給系統的運行留下隱患。另一方面是由 於軟體本身的限制,如科目的級別不夠多,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這就使得軟 件使用者不能按照本企業的需要進行相應設置。 3.系統的保密與安全工作不到位。有些企業由於突然斷電,病毒侵襲, 錯誤操作等意外因素造成財會數據丟失,系統癱瘓,於是財會人員不得不加班 加點重新從原始單據做起。現在不少軟體只設置一個密碼,關卡少,容易被破 解,而且許多單位內控制度有缺陷或者執行不嚴格,同事之間不能很好地保守 口令密碼,不相容的職務由一人兼任等等,這些都為個別人員竊取財務秘密提、、 供了機會。在計算機網路迅猛發展的今天,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更是受到了 極大的挑戰,電腦黑客、病毒隱蔽性強、破壞性大、傳播速度快,不僅能對會 計數據進行毀滅性的破壞甚至還會破壞電腦硬體。 (二)企業缺乏高素質、技能全面的人才 會計電算化涉及計算機、會計、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目前,許多企業 的電算化人員是由過去的會計、出納經過短期的培訓就上崗,計算機知識很欠 缺,不能靈活運用軟體滿足工作需要,一點小問題都要找軟體的維護人員。而 維護人員又基本上是計算機專業出身,對財會知識知之甚少,雙方不能很好配 合。大多數財會人員不能靈活運用軟體處理的會計數據,進行財務信息的加工 和分析,滿足相關人員對財務信息的需要。 (三)財務軟體本身存在間題,也給企業電算化系統的運行帶來了一定的 不便 1.不少財務軟體的兼容性較差。軟體開發者在設計軟體時,往往是許多 人共同開發,不同的人負責不同的模塊,由於每個人的思維和理念都不盡相 同,使得軟體中的不同模塊的同一功能都不一樣。例如,某一軟體系統物流模 塊中的采購管理和庫存管理,這兩個模塊都提供了單據的查詢功能,操作人員 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查詢條件,但在使用時,其中一個模塊的過濾條件 卻不能修改。在采購模塊中查詢賬表時,如采購明細表,系統顯示的欄位相當 多,並且許多都不為操作人員所需,而系統卻沒有提供刪去這些欄位的功能, 導致在設置過濾條件時比較麻煩,又易出錯。而在庫存模塊中查詢格關的賬表 時卻可以根據自己需要增刪過濾欄位。 2.會計信息系統與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未能有機結合。會計信息系統不僅 與生產、設備、采購、銷售、庫存、人事等子系統脫節,而且會計軟體內部各 子系統之間也只能以轉賬憑證的方式聯系,從而造成數據內外子系統之間數據 不能共享,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既影響財務管理功能的發揮,又不能滿 足企業對現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綜合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會計子系統應該 從其他業務子系統獲取,諸如成本、折舊、工資等原始數據,提高數據採集效 率和管理能力;各業務子系統也應從財務子系統取得支持,但由於各自獨立, 互相之間不能實現數據共享,信息渠道不通暢,往往一個子系統的列印輸出成 為下個子系統的鍵盤輸人。 (一) 利運行 解決電算化管理中出現問厄的對策 充分做好電算化前的准備工作和使用中的維護工作,保障系統的姍 1.企業領導應真正重視電算化工作的實施。企業電算化不只是財務部門 的事情,它涉及到企業的外部及內部許多部門。根據國內外應用成功的經驗, 這項工作必須由企業主要領導掛帥。應從財務部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抽調精幹 人員,成立專門的項目小組負責電算化系統的初始化工作,並協助日常業務人 員完成系統的試運行,確保電算化系統在企業的順利實施。在系統初始化過程 中,項目小組人員可以根據企業財務人員提出的要求,進行科目設置、編碼檔 案設置等基礎工作。 2.對企業相關人員進行系統培訓,確保電算化系統的正常運行。要加強 對操作人員的系統培訓,讓他們明白系統的流程整體運行規律。例如製造企業 的物流流程:企業先是從供應商購人原料,而原料的人庫是先經過采購模塊人 庫,再從庫存模塊由使用部門領用,產品生產出來人庫,又回到庫存模塊,最 後再通過銷售模塊售出。這其中又會將數據傳遞到其他諸如應收、應付以及總 賬等系統模塊,最終生成報表。只有對操作員進行系統的培訓,才能讓他們明 白系統的流程,自己所要處理數據的來源去向。操作過程一旦發生錯誤,就知 道該怎麼處理,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系統中隨意填制一張單據,使下一流 程的操作人員不能獲取正確的信息,破壞系統的流程。 3.大系統的保密和安全力度。為了防止數據泄漏,做好保密工作,可以 在進入系統時加上諸如用戶口令、聲音檢測、指紋辨認等檢測手段和用戶許可權 設置等限制手段,同時,採用硬體加密等保密措施和專門的管理制度,如專機 專用、專室專用等加大安全力度。數據是CAIS的核心,在加強保密的同時, 它的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視的,可以參考以下幾點:一是軟體自動在硬碟上另作 備份,並有數據完整性檢查機制,定時更新。二是計算機中心管理人員定期手 動備份,並將完整有效的數據及時轉儲。三是嚴格機房管理,杜絕無關人員使 用機器和外來未經檢查的磁碟。四是採用網上防火牆技術,安裝防病毒卡和軟 件,定期檢測並清除電腦病毒。五是嚴格制訂並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禁止不相 容職務一人兼任,提高財會人員的保密意識。 (二)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 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是集計算機科學、會計科學和管理科學為一體的人機 系統,它需要同時精通這些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不少企業在電算化工作上,是 心有餘而「人」不足。針對這些情況,可以採取以下措施:(l)分批培訓現有 財會人員,系統地講授會計電算化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提高財會人員操作計 算機應用軟體的能力。(2)在工作中培養電算化管理人才,根據需要為他們提 供機會進行培訓,也可以在計算機專業人員中通過學習財會知識來培養復合型 高級管理人才。(3)目前各大專院校財會專業都有會計電算化這個培養方向, 畢業生同時具備電腦和財會知識,企業應不失時機引人這類人才。 (三)推進會計電算化向企業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及網路財務的方向發展 財務會計軟體向管理方面發展,這是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縱向延伸,也是發 展的必然趨勢。對於企業來說,應將財會電算化工作納人企業信息化工作的總 體范疇,做到資源共享。企業在生產、銷售、控制和預測經濟活動中,主要表 現為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統一。要有效控制「三流」,單靠財務部門使用 軟體是不夠的,企業各個部門尤其是業務部門必須將其業務信息納人軟體管理 的范疇,軟體功能將延伸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因此,財務軟體必須從 部門級應用向企業級應用擴展,建立財務信息和其他業務信息的介面,資源共 享,做到「信息集成,過程集成,功能集成」,實現財務信息和其他業務信息 一體化。 企業管理技術的智能化是企業信息化的高一層次,其中,智能財務分析系 統是把專家的經驗融進了軟體,能回答企業普遍關心的經營間題,讓專家的智 慧和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來快速回答企業所關心的問題,從而幫助企業發現間題 解決問題,大大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可以說智能型通用財務管理軟體已經是 一個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普遍應用,網路財務發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現出 來。網路財務是以財務管理為核心,實現業務與財務協同,支持電子商務,能 夠實現各種遠程操作(如遠程記賬、遠程報表{遠程查賬、遠程審計等)和事 中動態會計核算,在線財務管理,並能處理電子單據和進行電子貨幣結算。網 絡財務是電子商務的組成部分,也是電算化會計的又一發展趨勢。企業進行網 絡化建設時,必須考慮到系統的可擴充性、可發展性及兼容性,網路技術的采 用要有超前性;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包括財力、應用范圍等,選擇適合自身的 網路模式;建立嚴格的網路管理規范。在網路環境下,系統的原始錄人數據必 須代碼化,以便集中處理,並且所使用的代碼必須與財政部規定一致,與網路 環境對會計數據的傳輸要求一致。在互聯網廣泛應用的今天,企業應該加速推 進網路財務發展,以應對電子商務時代的挑戰。 (四)企業應與軟體提供商簽訂後續支持合同,為軟體適應新的工作流程 增加功能時提供有效技術保眯 許多公司在軟體前期准備工作中,沒有考慮全面,在正式運行後,才發現 軟體系統的種種不足和缺陷,這時就需要與軟體開發人員進行溝通,需要得到 軟體提供商的幫助,使軟體不斷改進和升級,從而更好地幫助企業進行管理。 1] 石峰, 劉非. 淺析會計電算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A]. 第五屆中國煤炭經濟管理論壇暨2004年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委員會年會論文集 [C], 2004 [2] 劉榮光. 水利企業會計電算化實踐拙見[A]. 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 [C], 2006 [3] 宋緒東. 淺談實施會計電算化後應注意的問題[A]. 中國航海學會航標專業委員會沿海航標學組2002年航標學術研討論文集 [C], 2002 [4] 沈愛玲. 淺談會計電算化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A]. 2002年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專集 [C], 2002 [5] 張愛萍. 論會計電算化應用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A]. 山西省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 [C], 2004 [6] 羅美生. 內部控制與會計電算化的發展[A]. 福建省會計學會論文集(2001年本) [C], 2001 [7] 黃玉英. 會計信息化淺探[A]. 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集 [C], 2006 [8] 李廣琪. 淺議實行會計電算化下的企業會計內部控制[A]. 2003年煙草會計學論文選 [C], 2003 [9] 付紅娟. 對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會計電算化的幾點建議[A]. 中國航海學會航標專業委員會沿海、內河航標學組聯合年會學術交流論文集 [C], 2003 [10] 付紅娟. 對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會計電算化的幾點建議[A]. 中國航海學會航標專業委員會沿海、內河航標學組聯合年會學術交流論文集 [C], 2003

Ⅶ 幫我寫個3000——5000字的畢業論文

輪軸機械加工工藝規程196
雙擊自動滾屏 文章來源:一流設計吧 發布者:16sheji8 發布時間:2008-11-14 10:56:34 閱讀:612次 目 錄摘要 …………………………………………………………………………………2
英文摘要……………………………………………………………………………2
1、零 件 的 分 析 ………………………………………………………………3
1.1零件的作用…………………………………………………………………3
1.2零件的工藝分析 …………………………………………………………3
2、確定毛坯、畫毛坯圖…………………………………………………………4
3、工藝規程設計 …………………………………………………………………4
3.1定位基準的選擇……………………………………………………………5
3.2制訂工藝路線………………………………………………………………6
3.3選擇加工設備及刀,夾,量具……………………………………………9
3.4加工工序設計 ……………………………………………………………10
4、夾具設計 ………………………………………………………………………12
4.1夾具設計方案分析 ………………………………………………………12
4.2夾具結構設計計算 ………………………………………………………13
4.3夾具使用說明 ……………………………………………………………13
5、設計小結 ………………………………………………………………………14
6、參考文獻 ……………………………………………………………………16
7、致謝 ……………………………………………………………………………17摘要
能通過運用機械製造工藝學課程中的基本理論以及在生產實習中學到實踐知識,正確的解決一個零件在加工過程中的定位.夾緊以及工藝路線安排.工藝尺寸確定等問題,保證零件的加工質量
學會使用圖表資料以及手冊,掌握與本本設計有關的各種資料的名稱,出處,能夠做到熟練運用。因此,它在我們的大學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就我個人而言,我希望能通過這次課程設計對自己未來從事的工作進行一次適應性訓練,從中鍛煉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後參加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由於能力有限,設計當中可能會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Abstract:Can through the utilization machine manufacture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 elementary theory as well as in the proctive practice middle school to the practice knowledge, a correct solution components in processing process localization. Clamp as well as craft route arrangement. Questi[1] [2] 下一頁 本文來自: 一流設計吧(www.16sheji8.cn) 詳細出處參考: http://www.16sheji8.cn/onews.asp?id=1673

Ⅷ 急求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要求5000字,內容不限。

現狀·生長·期待

——關於文學理論擺脫危機的思考

季廣茂

摘要 : 近年來文學理論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其實 , 文學理論的生長點不在文學之內 , 而在文學之外 ; 不在理論之內 , 而在批評之中 ; 文學理論應該是「復數」 , 而不應該是「單數」 ; 應該是「變數」 , 而不應該是「常數」 ; 擺脫黑格爾主義的陷阱 , 去除其幻覺 , 乃當務之急 ; 應該把「理論」功能與「教學」功能分離開來。

現 狀

雖然沒有誰不合時宜地大喊大叫「狼來了」 , 作為基本原理的文學理論所面臨的危機卻已迫在眉睫。文學理論不再是人人嚮往、人才濟濟的顯學 , 而成了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肋。

近 10 年以來 , 作為基本原理的文學理論的科研與教學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這主要表現在 : 這方面的論文數量雖多 , 但質量一般 , 予以人深刻啟迪的著作更是寥若晨星 , 無非是古代文論、西方文論相提並論 ; 自從由 童慶炳 先生主編、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文學理論教程》面世以來 , 雖然又有若干種同類教材問世 , 但內容大多陳舊不堪 , 或者舊瓶裝新酒 , 或者新瓶裝舊酒 , 總之依然停留在 20 世紀 80 年代的水平上 ; 在高校的實際教學中 , 依筆者粗淺之經驗 , 雖然 任課 老師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 , 依然無法像某些「熱門」課程那樣吸引學生的「眼球」 , 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 , 提高其學習熱情。這固然與本課程的性質有關 ( 較為枯燥乏味的理論課 ), 但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其自身的不足——不僅停滯不前 , 且有萎縮之勢。

文學理論的衰退有其歷史根據 : 在政府建制不全、功能尚未完善的年代裡 , 文學理論常常是圖解、貫徹抽象文藝理念的工具 , 是文藝斗爭的戰場。建國以來 , 幾乎每一次政治斗爭都始於文藝論爭。既然涉及文藝論爭 , 自然離不開文學理論的論辯。於是文學理論之劍越磨越亮 , 寒光閃閃。改革開放以來 , 隨著國家法律的完善 , 政府機構的健全 , 文學理論的政治功能 , 工具屬性已經微乎其微。文學理論已經開始擺脫僵化思想觀念的束縛 , 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失去它本不該有的「騰騰殺氣」和「勃勃生機」。這是歷史的必然。對於文學理論的深入發展 , 也是難得的契機。文學理論研究應該抓住這個機遇 , 恢復文學理論的本來面目——文學理論是有關文學的理論 , 凝聚的是有關文學的智慧 ; 它不是對政策的圖解 , 更不是斗爭的工具。但過去恰恰在這方面暴露了文學理論研究的缺點。長期寄生於政治話語、政治斗爭之中 , 使得文學理論的從業者失去了真正的專業特色 ; 專業術語的引入 , 純粹理論體系的建構尚需時日。

生 長

文學理論還能「生長」嗎 ? 它的「生長點」在哪裡 ? 有幾點不成熟的意見 , 貢獻於此。

第一 , 文學理論的生長點不在文學之內 , 而在文學之外。

古今中外 , 歷朝歷代 , 特別是在分工不夠明確的早年 , 文學理論家絕大多數來自文學理論之外。近代以來 , 情形有所改觀 , 但真正激發文學理論之活力的 , 還是來自文學領域之外。現實主義文論來自樸素的實在論 , 「 realism 」這個單詞本身就首先是哲學用語 ; 浪漫主義文論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關系是自不待言的 , 康德 - 柯勒律治的師承關系尤其可以表明這一點。

我們傳統的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在文學領域的延伸 ; 精神分析批評、原型批評、結構主義批評、解構主義批評也是如此。即使俄國形式主義和英美新批評這些所謂一心一意尋找「文學內部規律」的「內部批評」 , 也深受哲學、語言學、心理學的影響。

之所以如此 , 是由文學理論的性質決定的 : 文學是一種旨在傳達人的情感、慾望的精神產品 , 它雖然包含著思想、觀念的萌芽 , 在某些時代也可以成為「時代精神的傳聲筒」或「圖解政策的小喇叭」 , 但從總體上看 , 它與思想、觀念較遠。只有藉助於「文學」之外的思想、觀念才能解剖文學文本 , 描述其特徵 , 總結其規律。

概而言之 , 文學理論來自廣義上的文化活動。從這個意義上說 , 應該肯定下列現象——許多文學理論研究者出於對文學理論研究的失望 , 胸懷拯救文學理論的遠大志向 ( 當然也有耐不住寂寞的惆悵 ), 而毅然「出走」 , 奔向了「文化研究」的快樂王國。這是一種溯本求源的偉大理想。當然 , 大而無當、空洞乏味的文化研究對文學理論不僅無益 , 反而有害——這種學風具有極強的感染性。

第二 , 文學理論的生長點不在理論之內 , 而在批評之中。

理論與批評密切相關 , 但又存在巨大差異 : 理論是一種思辨活動 , 批評是一種實踐活動 ; 理論旨在疏通學理 , 批評旨在褒貶作品 ; 理論指導批評 , 批評豐富理論 ; 批評以理論為前提 , 理論以批評為源泉。在理論界這似乎是盡人皆知的常識 , 但一旦付之行動 , 卻大謬不然。正如齊澤克所言 : 「在這里 , 回憶一下拜物教式的否認公式是多麼有趣 : 『我很清楚 , 但是……'」 [1] 。換成我們的話說 , 在意識的層面上我很清楚——批評乃理論之源 , 但在無意識的層面上好像這兩者沒有什麼關系。

因此說 , 理論的批評化勢在必行。停留在概念的玩弄上 , 停留在觀念的冥想上 , 停留在「能指的嬉戲」上 , 就會枯萎。一旦失去了解讀文本的力量 , 就無法面對活生生的文學世界 , 都無異於「自取滅亡」。

第三 , 文學理論應該是「復數」 (theoriesofliterature), 而不應該是「單數」 (theoryofliterature) 。

這倒不是說盲目追求單純的數量 , 比如出版多少種理論教材 , 發表多少篇理論文章。一個土豆是土豆 , 一袋土豆依然是土豆。據說某種學科的公共課教材一共出版過 300 余種 , 但它依然是「單數」而非「復數」。目前出版的文學理論教材也有幾十種之多 , 但真正有新意者寡 , 其中不少還是「職稱著作」、「博士點著作」 ( 專門為晉升職稱、 申報 博士點而出版的 ) 。

這里所謂的「復數」是指 : 不同的學者基於不同的學術立場、理論框架與範例文本而精心創造的成果。學術立場雖然與政治立場、倫理立場有關 , 但又與其存有本質的差異。不同的學者可能對「文學」有不同的看法 , 只要這種看法能夠自成一家之言 , 又能「吾道一以貫之」 , 就可以獨創體系。比如 , 我完全可以是一位「形式主義者」 , 站在形式主義的立場上思考文學理論的相關問題 : 對於文學而言 , 重要的並不在於其內容 , 而在於表現這種內容的方式 ; 甚至認為 , 離開了形式的內容是根本不存在的 ; 在很多情況下 , 形式創造了內容 , 因而創造了文學。在西方 , 有關文學的看法千差萬別 ; 但在中國 , 無論怎樣的千變萬化 , 最後都可以概括為一句話 : 文學是以語言為媒介的審美的意識形態。這話固然沒有什麼不妥之處 , 但所有的文學理論體系都立足於這個基本假定之上 , 在這個多極化的世界裡 , 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里 , 顯然是不正常的。

不同的學者還可以擁有不同的理論框架 : 可以用經濟基礎 - 上層建構的模型研究五花八門的文學問題 , 可以運用精神分析、形式主義、新批評、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的模型探討形形色色的文學現象 , 開創屬於自己的嚴密的理論體系。我們當然不必作繭自縛般地局限在這些來自西方的模型之中 , 通過解讀中國古代文論 , 進而確立屬於自己的理論模型 ( 如「理」 - 意 - 文 , 物 - 意 - 文的理論模型 ), 也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第四 , 文學理論應該是「變數」 (variable), 而不應該是「常數」 (constant) 。

文學是日新月異的 , 甚至是一日千里的 , 理論也不應該以不變應萬變。「窮則變 , 變則通 , 通則久。」道理相信人人都懂 , 但理論的更新速度實在太慢。落實到教材的編寫上 ( 教材是保留、傳播既有研究成果最為有效的手段 ), 更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第五 , 擺脫黑格爾主義的陷阱 , 去除其幻覺 , 乃當務之急。

比如一說到文學理論研究 , 就要尋找什麼「邏輯起點」、什麼「堅實的理論基礎」 ( 我主張有堅實的理論立場 , 而不主張什麼堅實的「理論基礎」 , 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 。許多理論體系並沒有什麼「堅實的理論基礎」 , 卻照樣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以精神分析理論為例 , 精神分析理論之所以為精神分析理論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心理學」 , 就在於它對人類內心深處的無意識領域進行了透徹的分析。此舉有一個不言而喻的理論前提——在人類的內心深處 , 掩藏著以本能、慾望 ( 「力比多」 ) 為核心的無意識。在信奉「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樸素實在論者看來 , 這個基礎是否成立 , 還是一個問題。因為對於無意識 , 我們既看不見 , 也摸不著 , 無法用尺子量 , 無法用磅秤稱。但這並不影響精神分析學說大行其道 , 雖然它既沒有科學的實證性 , 也沒有哲學的思辨性 , 彷彿在講故事 , 彷彿在說閑話 , 要命的是 , 卻與我們的生活體驗、感受大體相通……

一個學科的成立 , 與其「理論基礎」是否「堅實」無關。關鍵在於 , 這個「理論基礎」是否包含著豐富的社會內涵 , 是否具有「延展性」。尋求「堅實的理論基礎」本身就是一種應該拋棄的「迷思」 (Myth) 。社會科學畢竟是社會科學 , 它不需要像自然科學 ( 特別是數學 ) 那樣 , 一味執著於尋求毫無異議的「公理」。在社會科學領域 , 尋求一個毫無異議的「公理」 , 難於登天。或許 , 「異議性」是社會科學的根本之所在。之所以尋求「堅實的理論基礎」 , 一是因為自然科學對我們的影響至深且烈 , 二是因為我們受一個隱喻的制約而不自知。這個隱喻便是「理論大廈」——彷彿理論必須成為「大廈」才有出息。既然是大廈 , 自然要有「基礎」 , 而且還必須是「堅實的基礎」 , 否則「大廈將傾」 , 誰來負責 ? 「理論基礎」固然如此 , 「邏輯起點」之類的陳詞濫調又何嘗例外 ?

第六 , 應該把「理論」的功能與「教學」的功能分離開來。

「理論研究」與「實際教學」有著本質的差異 , 因為這兩種功能面對的「對象」不同。前者面對的「理想受眾」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行 , 目的在於與其進行學術交流 , 共同推進學術的進步 ; 後者面對的「理想受眾」是與自己水平相去甚遠的學生 , 目的在於向其傳授基本的文學知識。

正如陳平原所言 , 「論文不是教科書」。他認為 , 許多學者把教科書當成寫作的範本 , 把教學當成研究的楷模。教學的特點是一二三四、 ABCD 地羅列 , 以期把觀點鋪陳在一個平面上 ; 研究的特點是「單刀赴會」 , 由表及裡 , 層層深入。「一個是橫的 , 一個是豎的。比如 , 告訴你杜甫詩有四個特點 , 一、二、三、四 , 中國農民戰爭有五大特徵 , 一、二、三、四、五 , 這是平面羅列 , 不必深入研究 , 這是教科書。論文是找到一個問題 , 一步步往前推進 , 最後逼出令人信服的結論來。」「說形象點 , 做學術論文 , 研究要單刀直入 , 切忌貪多求全 , 四面開花。」 [2] 這雖然是就博士論文的選題、寫作而言的 , 對一般的理論研究也不乏啟示性意義。

研究不是教學 , 教學亦非研究 , 但現在的情形是 , 兩者渾然不分 , 研究的教學化傾向尤其嚴重。長期在高校教學的業內人士更容易犯這樣的毛病 : 他對自己面對的「理想受眾」要麼是渾然不知 , 要麼一律將其定位為自己的學生。學術研究的教學化 , 學術著作的講稿化 , 就是這樣造成的。

期 待

竊以為 , 文學研究離不開「五個一」 , 理論創新也離不開「五個一」 : 一個堅實的學術立場 , 一個切實有效、富有啟示性的問題 , 一個有效的理論模型 ( 或理論框架 ), 一個出類拔萃的個案分析 , 一個新穎獨特的結論。

比如 , 沒有學術立場 , 就沒有學術研究的根據地 , 就沒有思想的資源、方法和動力。所以尋求立場的過程 , 也是尋求學術根據地、方法和資源的過程。但目前的研究現狀是 , 大多數學者沒有學術立場 , 跳來跳去 , 指著公雞說 : 優點是打鳴 , 缺點是不下蛋 ; 指著母雞說 : 優點是下蛋 , 缺點是不打鳴。結論是 : 取其精華 , 去其糟粕。再比如 , 我們現在還缺少「問題意識」 , 「問題框架」 (problematic) 更是無從談起。一部論著洋洋灑灑數十萬言 , 你不知道他最關心的問題是什麼。材料羅列甚為詳細 , 真知灼見一點也無。讀來昏頭昏腦 , 想來糊里糊塗。如此做法 , 文學理論是「生長」不起來的。但我們期待著文學理論的「生長」。當然也不能揠苗助長。

參考文獻 :

[1] 齊澤克 . 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 [M]. 北京 :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2,24.

[2] 祝曉風 , 張濤 . 博士論文只是一張入場券——陳平原談博士論文寫作 [N]. 中華讀書報 , 2003-0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