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內外對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這一課題研究狀況是怎樣的
。《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以男女主人公達西和伊麗莎白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四起姻緣:達西和伊麗莎白,簡與賓利,麗迪亞和威克姆,夏洛特與柯林斯。簡·奧斯汀通過對這四起姻緣的描述,深刻地反映了在婚姻問題上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幾種不同觀點,同時也清晰地向讀者表達了自己的婚姻觀:愛情是美滿婚姻的基礎,「沒有愛情可千萬不能結婚」;金錢是婚姻的保障,「沒有錢,結婚也是愚蠢的」。一、愛情是美滿婚姻的基礎,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會幸福的「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會幸福的」,這是小說一直在強調的一個觀點,也是作者當時的看法。莉迪亞是貝內特家最小的女兒,由於深受母親寵愛,很小就步入了社交界。她生性輕率,天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遺傳了母親的漂亮,也繼承了母親的愚蠢和虛榮。威克姆是個道德敗壞、游手好閑的浪盪公子,但他外表風度翩翩,談吐文雅,魅力十足。莉迪亞被他的外表所迷惑,不顧一切地與他私奔,雖然後來在富家公子達西的幫助下兩人勉強結婚,但婚後並不幸福,風流的威克姆對莉迪亞很快情淡愛馳,常常跑到城裡尋歡作樂。兩人揮霍無度,連生活都難以維持。在此,作者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會幸福的。貝內特家的大女兒簡美麗善良,溫柔嫻靜,是個典型的大家閨秀。但她性格過分拘謹,雖對賓利懷有熾熱的愛,表面上卻不露痕跡,把強烈的感情隱藏在文雅的外表下。而賓利為人隨和坦率、誠摯謙虛,很有紳士派頭。但他遇事缺乏自信,雖對簡一見鍾情,卻拿不準簡究竟是否愛他。賓利的妹妹不想讓沒有什麼財產和社會地位的簡成為她們的嫂子而從中作梗。因此,他們的婚姻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礙,但他們彼此愛慕,在伊麗莎白的幫助下,最終越過了障礙,幸福地結合了。伊麗莎白是《傲慢與偏見》的中心和焦點人物,是一個具有反抗精神和獨立人格的新女性,作者把一切希望和理想都寄託在她身上。她首先拒絕了柯林斯的求婚,後又拒絕了達西,她的這兩次拒絕求婚充分表明了她理性的婚姻態度: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行的。柯林斯是貝內特先生的表侄,也是貝內特先生的財產繼承人,但他又是個自負而謙卑的蠢漢,喜歡巴結權貴。他因為受凱瑟琳夫人的恩惠,得到了教區牧師的空缺,越發自命不凡,妄自尊大。他准備施恩似的娶貝內特家一個女兒為妻,以示自己慷慨豪爽。他結婚的目的一方面是要給教區樹立一個榜樣,另一方面是想取悅凱瑟琳夫人。他自信的認為,貝內特家的二女兒伊麗莎白雖有許多吸引人之處,但以他優越的條件(財產、社會地位),他的求婚肯定會成功。沒想到伊麗莎白並不買他的帳,她覺得「我感情上絕對不許可」(myfeelingsinevery respect forbid it),於是堅決地拒絕了他,並且言明:「你不可能使我幸福,而且我相信,我也絕對不可能使你幸福」(You could not make me happy,and I am convinced that I am thelast woman in the world who would make you so……)。顯然在這里,金錢、社會地位等外在的物質的東西並不能打動伊麗莎白的芳心,因為在她眼裡只有真正的愛情才是婚姻最堅實的條件和基礎,這一點在她與達西的婚姻上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伊麗莎白與達西的婚姻是作者著墨最多的一對婚姻,他們的婚姻也是作者心目中最美滿、最成功的理想婚姻。伊麗莎白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美麗大方,既有思想又有主見。而達西相貌英俊,身材魁梧,舉止優雅,並且有錢有勢,是許多女孩理想中的丈夫。但他也有不少缺點:傲慢冷漠,愛以挑剔的目光看待每一個人。起初,他並不在意伊麗莎白,認為她缺少上流社會的風度,嫌她出身低微。但慢慢地,接觸多了,達西不得不承認伊麗莎白容貌美麗、體態輕盈、招人喜愛,尤其是她那機靈的頭腦和她的詼諧更是深深吸引了他。於是他主動向其求婚,同時又說了許多傲慢的話,「而且吐露起傲慢之情來,絕不比傾訴柔情蜜意來得遜色(……he was not more thaneloquent on the subject of tenderness than of pride)。」心高氣傲的伊麗莎白當然不會接受,她及其憤怒地指責了他的傲慢無禮,並斷然拒絕了他的傲慢求婚。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伊麗莎白(其實也是作者簡·奧斯汀)對婚姻的態度:理性、執著——決不對沒有愛情的婚姻妥協;婚姻應該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之上。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達西求婚失敗之後,漸漸醒悟,真誠地改正了自己的缺點,而伊麗莎白也漸漸消除了對達西的誤解和偏見,愛上了達西。兩人冰釋前嫌,在更進一步的接觸了解之後,最終結成了美滿的婚姻。顯然,他們兩人的婚姻之所以「美滿」,是因為他們的婚姻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之上,是他們互相愛慕的結果。簡·奧斯汀通過描述伊麗莎白與達西的婚姻再次強調:愛情是美滿婚姻的基礎,「沒有愛情可千萬不能結婚」。二、金錢是婚姻的保障,「沒有錢,結婚也是愚蠢的」在簡·奧斯汀的婚姻觀里,從不迴避金錢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她認為戀愛婚姻與金錢是相互關聯,密不可分的
簡·奧斯汀(1775——1817)生活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英國,她是當時難得一見的以現實主義手法描繪英國南方中產階級日常生活的作家,她以其獨特的女性視角和細致入微的觀察力給世人留下了六部不朽於世的作品。她的作品格調輕松詼諧,富有喜劇性沖突,被評論家譽為「簡約的藝術」。簡·奧斯汀的作品中,所涉及的內容並不寬廣,都是圍繞著當時她生活環境中幾家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展開的,而其中主要的主題就是描寫青年男女的戀愛和婚姻。在其看似「簡約」的作品中,簡·奧斯汀真切而准確地為我們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人事風情,描述和剖析了當時中產階級女子的處境、婚姻和在家庭中的政治經濟關系等,並且她通過對這些現象的描述和剖析或直接或間接地表達了她對婚姻的看法。她認為為錢結婚是錯誤的,沒有錢結婚也是愚蠢的,她坦率地表明戀愛婚姻與財產和家庭狀況密切相關。在她的小說中,婦女只要頭腦聰明,行為得體,有教養,有耐性,就能夠克服社會障礙,得到理想幸福的婚姻。《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開篇第一句便說:「It is atruthuniversallyacknowledged,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句話表明:男人要成家先得有錢。「possession」和「beinwantof」是舉足輕重的兩個詞,「財產」是婚姻的基礎,而「需要」為未婚女子提供了機會。簡·奧斯汀透過這部小說告訴人們「財產」,即「金錢」在婚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婚姻的保障。賓利先生是個有錢人,有「每年四千到五千磅」的收入,因此貝內特太太把他認作是「自己某個女兒的合法財產(the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在她看來,賓利先生是何許人倒無關緊要,要緊的是他的財產。達西先生「每年收 入一萬英鎊」,因此也是婚姻的恰當人選。凱瑟琳夫人認為達西與自己的女兒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而且兩人結婚後,兩家的地產就可以合並起來。達西的表兄菲茨威廉也算是伊麗莎白的愛慕者之一。他是一位伯爵的兒子,但不幸的是他是最小的,因而無法繼承家產和爵位。他雖然對伊麗莎白早有愛心,但不得不坦率地承認像他這樣缺少財產的人是配不上美麗的伊麗莎白的。所有這些都體現了金錢對於婚姻的重要意義,它決定著婚姻的可能與否。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闡釋金錢對於婚姻重要性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牧師柯林斯與夏洛特的婚姻。在簡·奧斯汀的筆下,夏洛特是個受過良好教育、頭腦聰明、處世得體、頗得伊麗莎白贊賞的女子。但她經濟拮據,若不結婚,她只能寄居在哥哥家中做個老處女。她知道柯林斯是個「既不聰明,也不討人喜歡,和他相處令人生厭」的人,她也知道柯林斯先生並不愛她,對她的愛也只是「鏡花水月」,但還是嫁給了他,因為嫁人是她唯一體面的出路,「盡管出嫁不一定會叫人幸福,但總歸是女人最適意的保險箱,能確保她們不致挨凍受飢」。她還向伊麗莎白坦言:「你知道,我不是個浪漫主義者,從來不是那種人。我只要求能有一個舒適的家。就柯林斯先生的性格、親屬關系和社會地位來看,我相信嫁給他是能夠獲得幸福的,可能性之大,不會亞於大多數人結婚時誇耀的那樣。」(……I am not romantic you know.I never was.I ask onlya comfortable home;and considering Mr.Collins』s character,connections,and situation in life,I am convinced that my chanceof happiness is as fair as most people can boast on entering themarriage state.)甚至在婚後,夏洛特也覺得「如果忘記柯林斯先生的話,這房子的里里外外倒真是舒服得很。」這就是他們的婚姻,一種純靠金錢財富維系的婚姻。簡·奧斯汀通過描述這樣一種婚姻來告訴讀者當時英國社會中的一個普遍觀點:婚姻中最關鍵的因素不是愛情,而是金錢。縱觀全書,我們可以知道,在簡·奧斯汀那個時代,一樁好的婚姻對一個年輕女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與當時的英國社會以及婦女的社會地位是分不開的。18世紀末、19世紀初是一個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男女之間無平等可言,婦女的社會地位非常地下。女性無財產繼承權,她們生活的中心是家庭,她們的作用是掌管家務。因此婦女要生存,要獲得生活上的保障,唯一的捷徑就是結婚,找到一樁幸福美滿的婚姻。但什麼樣的婚姻是幸福的,什麼樣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呢?簡·奧斯汀認為,愛情婚姻與財產和社會地位相互關聯,但不能僅取決於財產和社會地位,正確的婚姻應當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之上。盡管奧斯汀的時代已經久遠了,但她在《傲慢與偏見》中所倡導的婚姻觀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Ⅱ 要寫一篇本科畢業論文,題目是《中日女性婚姻觀的比較》,開題報告中研究現狀和研究目的應該怎麼寫
樓主您好!
《中日女性婚姻觀的比較》,國內外研究文獻比較少,網上很難搜到。建議您找人寫算了,去那個淺論天下看看,我上次也在那寫的,還不錯。
Ⅲ 婚姻冷靜期的開題報告的主導思想怎麼寫
愛一個人就給他自由,他若回來了,那他註定是你的。如果他沒有回來,那麼,他永遠都不屬於你。屬於你的愛情,不會讓你痛苦和遺憾。而真正愛你的人,也不會讓你,患得患失。不要踮起腳尖去愛一個人,因為總有個人,是為你而來。
Ⅳ 跪求傲慢與偏見的婚姻觀與人性的思考的文獻綜述以及開題報告!!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採納則獲得懸賞分以及獎勵20分Many people simply regard Pride and Prejudice as a love story, but in my opinion, this book i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She perfectly reflec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money and marriage at her time and gave the people in her works vivid characters. The characters have their own personalities. Mrs. Bennet is a woman who makes great efforts to marry off her daughters. Mr. Bingley is a friendly young man, but his friend, Mr. Darcy, is a very proud man who seems to always feel superior. Even the five daughters in Bennet family are very different. Jane is simple, innocent and never speaks evil of others. Elizabeth is a clever girl who always has her own opinion. Mary likes reading classic books. (Actually she is a pedant.) Kitty doesn』t have her own opinion but likes to follow her sister, Lydia. Lydia is a girl who follows exotic things, handsome man, and is somehow a little profligate. When I read the book, I can always find the same personalities in the society now. That is why I think this book is indeed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society in Britain in the 18th century.
The family of gentleman in the countryside is Jane Austen』s favourite topic. But this little topic can reflect big problems. It concludes the stratum situation and economic relationships in Britain in her century. You can find these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is book.
The first sentence in this book is impressive. It reads: 「It is a truth well known to all the world that an unmarried man in possession of a large fortune must be in need of a wife」. The undertone is very clear: the foundation of the marriage at that time is not emotion but possession.
People always think that Austen was an expert at telling love stories. In fact, the marriage in her book is not the result of love, but the result of economic needs. After reading this book, I know the truth is that a poor woman must be in need of a husband, a wealthy man.
I couldn』t forget how eager Mrs. Bennet wants to marry off her daughters. If you want to know why she is so crazy about these things, I must mention the situation in Britain at that time. Only the eldest son had the privilege of inheriting his father』s possessions. Younger sons and daughters who are used to luxurious lives have no choice but marry a man or woman in possession of a large fortune to continue their comfortable lives. Thus, we can see that getting married is a way to become wealthier, particularly for women without many possessions. Jane Austen told us that money and possession determined everything, including marriage and love in her centur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the sister of Mr. Bingley strongly opposed his plan of marrying Jane because the Bennets don』t have many possessions and their social positions are much lower than them. From this, we can see there are a lot of obstacles for a not very rich woman to marry a wealthy husband. The society, the relatives would not allow them to get married.
In modern society, although the marriages of economic needs have decreased rapidly, the concept of 「money determines everything」 is still rooted in some people』s mind. A lot of parents try hard to interfere their children』s marriages. Ecation background, possessions, jobs remains the main reason that may influence one』s marriage. Marry for money is still a big problem in our society. We can』t help thinking: can money determine everything?
Austen left this problem for us to think. The genius of Jane Austen lies in this perfect simplicity, the simplicity that reflects big problems. Although Austen was only 21 when she wrote 「Pride and Prejudice」, her sharp observation of social lives makes the style of this book surprisingly mature and lively. The plots in her works are always very natura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 is as inevitable as a problem in mathematics. I think the depth of Pride and Prejudice is the reason that makes this book prominent and classic. Today, her book still can be the guide telling us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s both at her time and in modern time.
Ⅳ 求關於簡奧斯汀在《理智與情感》的婚姻觀的文獻,最好是中英文對照的
I tell you ,i think li and qinggan don't yiyang~
but, i think li in the qinggan shang mian~~`
or you have qinggan time,your li jiu hui don't see
you know me say yisi?
Ⅵ 事實婚姻的開題報告。國外對此研究!!!!!
你好啊,你事實婚姻的開題報告選題定了沒?開題報告選題老師同意了嗎?准備往哪個方向寫?
你的開題報告格式要求下載下來了沒有?學校開題報告要求看了沒有?因為每個學校開題報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樣的?
最後祝你選題順利通過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的基本要求
4.2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的內容和要求
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的結構包括
(1)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2)研究的基本內容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3)研究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的步驟與進度,
(5)主要參考文獻等項目。下面對有關項目作一些說明:
(1)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主要說明所選課題的歷史背景、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歷史背景部分著重說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研究成果如何。國內外研究現狀部分說明本課題目前在國內外研究狀況,介紹各種觀點,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著重說明本課題目前存在的爭論焦點,同時說明自己的觀點。發展趨勢部分說明本課題目前國內外研究已經達到什麼水平,還存在什麼問題以及發展趨勢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決的方法。開題報告寫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即選題的意義,包括對選題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說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明開題報告撰寫者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內容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相對於選題的意義而言,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比較具體的。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想說明什麼主要問題,結論是什麼,在開題報告中要作為研究的基本內容給予粗略的,但必須是清楚的介紹。研究基本內容可以分幾部分介紹。
(3) 研究方法及措施
選題不同,研究方法則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確,會影響到畢業設計(論文)的水平,甚至成敗。在開題報告中,學生要說明自己准備採用什麼樣的研究方法。比如調查研究中的抽樣法、問卷法,論文論證中的實證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等。寫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爭取在這些方面得到指導老師的指導或建議。
(4) 研究工作的步驟、進度。
課題研究工作的步驟和進度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畢業設計(論文)創作過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寫作、論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到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在時間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各個階段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對於指導教師在任務書中規定的時間安排,學生應在開題報告中給予呼應,並最後得到批准。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時間安排一般應提前一點,千萬別前松後緊,也不能虎頭蛇尾,完不成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任務。
(5) 主要參考文獻。在開題報告中,同樣需列出參考文獻,這在實際上是介紹了自己的准備情況,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選課題相關的資料源,證明選題是有理論依據的。在所列的參考文獻中,同樣應具備不少於2篇的外文文獻。
選題依據包括:選題的學科性質、理論意義及實踐意義;國內研究現狀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內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難題、擬採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與創新之處以及與選題有關的參考文獻等內容。
選題背景及意義是寫一些關於你所選題目的現今研究的相關情況,比如:前人研究的成果,所選題目到目前所研究到的狀況,而你又對選題有何特別看法,為何會選此題,對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看法有何異議或者是有何更深入的觀點,可綜合所選題目的相關學科對它的影響來說~~~(這個回答希望對你有用)
Ⅶ 傲慢與偏見的關於婚姻觀的論文
要英文的還是中文的?我這里都有。
婚姻愛情描寫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庸俗無聊的「感傷小說」和「哥特小說」充斥著英國文壇,而奧斯丁創作的小說則是一反常規地展現當時尚未受到資本主義沖擊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和田園風光。她「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說家。她的作品反映了當時英國中產階級生活的喜劇,顯示了家庭文學的可能性。她多次探索青年女主角從戀愛到結婚中的自我發現過程,這種著力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女主角和社會之間緊張關系的做法,使她的小說擺脫十八世紀的傳統而接近於現代的生活。正是這種現代性,加上她的機智和風趣,她的小說能長期吸引讀者。」[1]盡管反映的廣度和深度有限,但對改變當時小說創作中的庸俗風氣起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奧斯丁的小說在英國小說發展史上有承上啟下的意義。
???簡·奧斯丁一生都是居住在鄉村小鎮,接觸的人物以中小地主、牧師為主,觀察的環境也以他們恬靜、舒適的生活為主,在她的作品中,我們看不到有對重大社會矛盾的反映。有趣的是,盡管奧斯丁終身未嫁,但在她的作品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卻是有關婚姻與愛情的描寫。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對細膩情感的把握,生動真實地描繪了簡.奧斯丁周圍世界的小天地,特別是紳士淑女之間的婚姻和愛情風波。
簡·奧斯丁的六部作品可以說都是以婚姻為主題的婚姻小說,雖然她的婚姻觀不可避免得要打上時代的烙印,但也不是完全正統的。而比較清晰得展現作家婚姻愛情觀念的作品,無疑要算《傲慢與偏見》了,這部反映婚姻問題的小說是作者最喜歡的作品,同時也是她最受歡迎的一部作品。在2007年3月1日的「世界書日」上,《傲慢與偏見》被英國讀者評選為「十大不可或缺的書」之首。整部作品通過貝內特幾個女兒的婚姻經歷為基點,以伊麗莎白與達西的感情經歷為情節主線,展示了18世紀中後期英國社會貴族階層的婚姻狀況。從某中程度上,也探討了婚姻的內涵,因此此書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文學批評家馬克肖爾這樣評價《傲慢與偏見》:「《傲慢與偏見》及奧斯丁後期的小說會令愚頓者震撼。如她的見解能被認同,這個由愚頓者構成的社會必將脫胎換骨。」[2]
???三、三段婚姻展現三重境界
人們的擇偶動機決定人們的擇偶標准。擇偶動機不同,人們的擇偶標准也不會相同。自古以來,人們的擇偶標准既要遵循婚姻的自然屬性,又不得不受婚姻社會屬性的影響。婚姻的自然屬性決定了人們擇偶時要考慮對方的身體、經濟、宗教、道德等因素。人們在選擇婚姻伴侶時不可能只有單一的動機,而是幾種動機同時存在,只是側重點不同罷了。而這種側重點的差異表現出來便是人們擇偶標準的差異。
???根據擇偶標準的差異,歷史學家勞倫斯·斯通,在其名著《1500-1800年英國家庭、性和婚姻》中將當時英國人的擇偶動機分為四類:為了鞏固家庭的經濟、政治或社會地位;為了個人的感情、友愛和情誼;性的吸引;激情之愛。[3]在《傲慢與偏見》里,作者所塑造出的幾種婚姻關系,大都可以從中找到相符合的類型。例如夏洛特和柯林斯的結合,就符合「為了鞏固家庭的經濟、政治或社會地位」這一類型。
???簡·奧斯丁用一種輕松的方式對《傲慢與偏見》里的婚姻與婚姻相關的一系列活動進行了詼諧的描述。男士們如何挑選妻子,年輕的女子以及她們的母親如何為其挑選未來的夫君,構成了這部小說許多精彩的場景。在這部探討婚姻關系的作品中,作者著力刻畫了幾種不同的婚姻和愛情關系,除了上面提到的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還有幾對比較重要的婚姻:莉迪亞和威克姆;伊麗莎白和達西等等。盡管他們都走進了婚姻的圍城,但是婚姻的幸福度卻各不相同。這是因為奧斯丁筆下的婚姻,不僅涉及到感情,而且還和經濟緊密相關。「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要娶位太太,這已經成為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4]本書的第一句話就點出了影響婚姻的一個重要因素—金錢,然而果真是一條真理嗎?我們對小說進行分析,可以將書中的婚姻劃分為三種不同的境界,通過比較,我們就會有自己的判斷。
(一)莉迪亞和威克姆的婚姻:盲目的激情追求享樂
???在《傲慢與偏見》中,如果要選出一樁最荒誕且最不被看好的婚姻,無疑就是莉迪亞和威克姆的婚姻了。作者甚至沒有正面交代二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繼而出走的。只是簡單的通過簡和M·加德納舅媽寫給伊麗莎白的信,讓讀者了解情況的大概。兩個人之間很難說有什麼愛情,即使勉強有,也只能算是「肉慾之愛」產生的盲目激情。簡·奧斯丁對他們的婚姻持一種批判的態度,莉迪亞的輕浮、鹵莽和無知即使在小說的結尾也沒有改變,威克姆的狡詐、野心和膚淺也使我們感到厭惡。理智、感情與道德可以說是婚姻精神層面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這對婚姻不具備其中的任何一項,他們婚姻的失敗早已註定。
???婚姻的基礎是婚姻最終成立的根據,決定著婚姻的特性。西方的婚姻更加註重性的因素,在他們看來男女的結合「主要報償是性關系的滿足。」長久以來,西方人有這樣的觀念,婚姻是為了愛情和尋求伴侶,還有的是為了性的和諧,避免孤獨。莉迪亞習慣沉醉在男人的追捧中,而且一向用清不專,「只要受到人家的勾引,對誰都會上鉤。」她對人的好惡,選擇男人的標准,只是看對方的臉蛋漂不漂亮。當有漂亮的男人出現時,她的注意力馬上就會集中過去。至於自己是不是愛上對方,她一點也不在乎,也更不會在乎對方是否真的愛她。
???這種以性愛為基礎的帶有鮮明個人性的婚姻是缺乏穩定性的。婚姻是個人的事,與別人沒有直接關系,這樣做出決定和採取行動就比較容易,沒有什麼牽制和掛礙。愛情本身是不穩定的,是人類情感中最難以捉摸的部分。[5]韋政通說:「在所有的愛中,最強烈,最令人困惑,也是最缺乏穩定性的就是性愛。」所以建立在性愛基礎上的婚姻總是包含著「隱伏的危機。」[6]而人的本性中又有「喜新厭舊」的傾向,因而更加重了建立在性愛上的婚姻的不穩定性。莉迪亞和威克姆的婚姻既是個人的,又是根植於性愛的,它的不穩定性就成為必然了。加之西方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比較受限。在這種環境下夫妻間的沖突所產生的情緒障礙很難獲得疏導,日積月累容易造成不和,情感上就會出現創傷、裂縫。這種情感上的傷痕便無法彌合而全面崩潰,當做為婚姻基礎的性愛消失,那婚姻自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傲慢與偏見》中莉迪亞和威克姆婚姻的前景,作者在最後一章含蓄得指出:「威克姆不久便清淡愛弛,莉迪亞對他稍許持久一些。」
威克姆選擇莉迪亞的原因,書中並沒有詳細指出,不過他之所以同意與莉迪亞結婚,金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威克姆是個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在與莉迪亞私奔前,曾經追求過金小姐和達西小姐,不是因為性,而是為了金錢。威克姆懷有這樣的心態,與當時的社會風氣不無關系。在18世紀時財富仍是社會中上層擇偶時的重點,正如1727年丹尼爾迪福所抱怨的那樣,「金錢和處女膜仍是人們考慮的目標。」同時威克姆做為地位稍底的中等階級(lower middle classes),並沒有大量的財產傳承,因而更加重了他對金錢的貪婪。最終還是達西先生出面,替威克姆償還了債務,並在莉迪亞名下的錢之外,又給了她一千英鎊,並給威克姆買了個官職,最終換來了威克姆和莉迪亞的婚姻。「美貌與相貌平常的人一樣,也得有飯吃,有衣穿。」可見在這段婚姻中除了盲目的激情,金錢也扮演了「關鍵先生」的角色。?
???(二)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向現實妥協
???在《傲慢與偏見》中,金錢和愛情婚姻往往是形影不離,難分難舍的。小說里人們談婚論嫁時總少不了金錢的影子,而闡述金錢對於婚姻的選擇,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柯林斯牧師和夏洛特·盧卡斯的結合了。
???柯林斯選擇夏洛特做自己的妻子,顯然不是因為愛上她,在柯林斯向伊麗莎白求婚時就已經詳細闡述了他要結婚的理由:「第一,我認為每個生活寬裕的牧師(像我本人),理當給教區在婚姻方面樹立一個榜樣;第二,我相信結婚會大大增進我的幸福;第三—這一點或許應該早一點提出來,我有幸奉為恩主的那位貴婦人特別勸囑我要結婚。」因而當柯林斯像伊麗莎白求婚遭到拒絕後,他毫不猶豫的把結婚對象轉向了夏洛特小姐。柯林斯急著結婚,並不是出於個人需要,只是在完成他所崇拜的德布爾夫人(達西的姑媽)布置的一項任務,只要結婚了就算完成了任務。至於結婚對象是誰,對她是不是有感情這些並不重要。而且夏洛特小姐還算是貴族出身的小姐,也算是門當戶對,這就已經足夠了。
???柯林斯這個人並不懂得如何去愛和經營婚姻,他看上去有些笨拙可笑,缺少男子漢氣概但又很自負。他的婚姻一定程度上是遵循了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婚姻理念:「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要娶位太太,這已經成為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夏洛特·盧卡斯可以說是《傲慢與偏見》里有頭腦並富有理性的一位女子,是她最先看出達西對伊麗莎白有意,並且向伊麗莎白表達她對簡和賓利感情發展的擔憂(事實證明她是正確的)。夏洛特的聰明伶俐令人印象深刻,可更讓人感嘆的是她對自己婚姻選擇的那份精明。她清楚得認識到了當時英國社會中上層階級婚姻的普遍本質:物質因素是18世紀至19世紀英國社會的婚姻生活的重要因素。盧卡斯家族也算是屬於貴族階級,在16至18世紀期間,英國貴族「婚姻並不是為了滿足個人心理和生理需要的私人結合,而是一種確保家庭和其財產永存的制度性策略。」[7]貴族的婚姻很大程度上要服從家庭的利益,他們非常注重婚姻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對於許多處於經濟困難的貴族來說,尤其如此。因而,屬於破落貴族家庭的夏洛特沒有多少可觀的嫁妝,也無法攀高求貴,被迫嫁給柯林斯實際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而且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這也是一個以男性為中心的時代,男女不平等,婦女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下。法律規定,女性不擁有財產繼承權,家庭生活被認為是最適合婦女的天地。婦女要生存,要獲得生活上的保障和「財政保證」,婚姻是捷徑也是唯一的途徑。這就導致了當時的婚姻不僅僅是作為愛情的歸宿,還會是「謀生」的手段,也就難免出現一些看似荒唐的事。「並且,馬克思(和貝爾)曾說,婦女在和男人的關系中的地位使我們可以判斷出一定特定社會自由和不自由的程度。[8]
???夏洛特是何等聰明的女子!她早就看出了柯林斯先生既不通情達理,又不討人喜歡,同他相處實在令人厭煩,而且他對她的愛也一定是「鏡花水月」。但是她還是選擇了他做丈夫,因為夏洛特選擇的這種婚姻,總歸是女人最適意的保險箱,能確保她不至於挨凍受飢,也不用擔心丈夫變心,至於婚姻幸福與否則就要放到次要位置了。所以在伊麗莎白拜訪朋友的時,發現「柯林斯先生有時說些讓夏洛特實在難為情的話」「夏洛特一般總是明智地裝作沒聽見。」而且夏洛特也並不把他放在心上,單獨帶妹妹和伊麗莎白參觀住宅,而且她也非常高興。似乎如果柯林斯不存在,就真有一種舒適的氣氛。這就是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很顯然成就這段婚姻的關鍵就是金錢。對柯林斯來說,這樣的生活讓他很滿足,婚姻的「目的」也已經實現。而夏洛特「用什麼手段駕御丈夫,有多大的度量容忍他,不得不承認,事情處理得相當不錯。」這樣的一種靠金錢財富維持的婚姻雖然並不完美,但畢竟也是一種婚姻。
???在這樁婚姻里,夏洛特和柯林斯之間是沒有溫暖和幸福的感覺的,只是枯燥平淡的生活著。也許只有當他們孕育出下一代時,彼此才會產生一種愛—對下一代的愛,對孩子的關心呵護,到那時他們的婚姻也許便不這么乏味。奧斯丁並不欣賞這樣的婚姻,透過文字可以感覺到她對這種婚姻的嘲諷之意。但以我們現代的視角來看,夏洛特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是迫於現實的無奈呵。歲月不留人,對她這樣一位老姑娘來說,有一個歸宿似乎才是最重要的。我們當然不會贊賞夏洛特的選擇,但能否試著對她多一分的理解和寬容呢?
???(三)伊麗莎白和達西:情投意合,理智與情感的完美結合
????16至18世紀英國上層階層的擇偶標准一直沒有多大的變化,注重婚姻的物質基礎,強調門當戶對,但是並不否認愛和感情是婚姻的前提。歷史學家埃里克卡·爾森考察了英國都澤時代城市及鄉村民間的婚姻狀況,肯定地認為:「愛是至高無上的。」麥克法倫的研究也表明,至少從16世紀以來,愛或感情在人們的婚姻生活中佔比較重要的位置。[9]伊麗莎白與達西的婚姻是《傲慢與偏見》中最美滿、最成功的理想婚姻,?? 二人的結合是真正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之上的。
????伊麗莎白在貝內特家中排行老二,她雖然沒有簡那麼嬌好的面容,卻也出落的亭亭玉立。更難能可貴的是她不但聰明伶俐,活潑可愛,而且還有如出污泥而不染的白荷,有著豐富的個性和內涵。伊麗莎白認識到了當時社會上以財富和社會地位來談婚論嫁的風氣,自己最好的朋友的婚姻也不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之上,但她並沒有迷失自己,而是選擇繼續勇敢地追尋自己的愛情。正是伊麗莎白的這種不凡的談吐和高貴的情操吸引了達西,讓達西對她漸生愛意。這也體現出英國的傳統的擇偶觀念,因為在美貌、血統和財富之外,社會上層也一直注重性格和美德。一直以來,英國的行為指導書和民俗都強調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和婚姻中的重要性。
???按理說伊麗莎白和達西結合是郎才女貌,天作地設的一對姻緣,不應該有太多的曲折才對。但兩個人在性格上都有各自的弱點:伊麗莎白是一位中產階級的小姐,受過中等教育,是一名紳士的女兒。但同貴族階級相比家庭地位還是低下,親友又是沒有教養,常常在公共場合丑態百出,使她自慚自愧,在這樣的環境中就為她性格中的偏見奠定了基礎;而達西性格偏內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再加上他出身豪門,擁有巨額財富,難免會給人以傲慢的印象。兩人剛開始接觸時,對彼此的印象都不好。但隨著接觸的增多,漸漸地被伊麗莎白的美麗和可愛所打動,尤其是她機靈的頭腦和詼諧更是深深吸引了他,盡管他覺得伊麗莎白出身不算高貴,看不起她的家庭並認定自己向伊麗莎白求婚,已經是降低了要求,違背了自己的意志、理智,甚至是違背人格來做的。他認為身份低微而又缺少金錢財富的伊麗莎白一定會對他這樣身份的貴公子表達愛意而欣喜若狂的接受。但是當他「自以為肯定會得到個滿意的答案,…臉上卻流露出一副穩操勝券的神氣時,卻激起了伊麗莎白的怨恨,並斷然拒絕了他的求婚,還毫不留情地指責他的傲慢無禮。這里表現了愛情對於婚姻的崇高意義:哪怕再富有、再英俊,如果以一種居高臨下甚至「傲慢」的姿態對待另一方時,那兩者是很難產生愛情,沒有愛情就不會再有婚姻。後來達西漸漸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他接受了伊麗莎白的指責,並改正了自己傲慢自負的缺點。而且在達西挺身而出,解決了莉迪亞和威克姆的「婚姻危機」後,也贏得了伊麗莎白的尊重,並逐漸接受了「悔過」的達西,兩人之間終於產生了真摯的感情,並最終結成了美滿的姻緣。
???培根就認為人們在選擇妻子時不要太注重財富、美貌、利益、高貴等,而應該考慮「思想上的虔誠品質,她父母誠信、她的美德、她的持家能力,她的善良的性情。」伊麗莎白盡管不具備「她的父母誠信」這個客觀條件,但其他幾個要求伊麗莎白都具備了。也是因為如此,達西才會努力克服自己的「傲慢」,真正得對待愛情。「即使自戀一開始真的是自高自大,它也能夠變成一種健康的且值得稱道的生命態度。這種情況,在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中達西這個人物上就曾發生過。這個自負的男人,雖然看起來自命不凡,顧景自憐,但他還是能夠通過別人的眼睛來觀察他自己。」[10]伊麗莎白最終與達西結成美滿的婚姻,是她對改過的達西產生了真摯的愛情,而不是達西早就擁有的金錢和地位。其實在這個時候,即使達西沒有巨額的家產,伊麗莎白還是會嫁給達西,就像恩格斯所說的:「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
???金錢在《傲慢與偏見》中無處不在,即使在伊麗莎白和達西的愛情中也不免摻雜著一點金錢的因素。在外人看來,伊麗莎白如同撿了一個金元寶,就像貝內特太太喊道的:「每年有一萬鎊的收入,可能還要更多!闊得向王公一般!」先前對達西先生的不滿與憤怒,早已經拋到九霄雲外了。對自己二女兒的這樁婚姻舉雙手贊成,假如可以,這位可愛的太太恐怕連雙腳都會舉起來。但是,伊麗莎白和達西的婚姻之所以超脫於書中描寫的其他幾樁婚姻,就是因為兩人不但品德高尚,而且是真心相愛。
??四、永恆的話題:追求美好婚姻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這樣的開頭設計,簡·奧斯丁是有深刻寓意的。錢財和婚姻密不可分,這點作者並不否認。要保證一家人幸福安康,最根本的還是需要財富做基礎的。而對於金錢主導婚姻這一觀念,奧斯丁是持批判態度的,但是她沒有以社會批評家的身份揭露社會的本質,也沒有採用激進藝術家的極端手法。她的諷刺既辛辣又輕松詼諧,既深刻又流暢自然。通過幾樁婚姻的描寫,她揭露了當時社會中金錢利益在婚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人的感情會受到它的控制。莉迪亞和威克姆的婚姻,不僅完全是受金錢的左右,而且兩人的結合,最初也只是因為低俗的肉慾的吸引。這樣的婚姻不僅會給自己帶來不幸,更會給各自的家庭造成傷害,簡.奧斯丁最為反對這樣的結合。對於夏洛特和柯林斯充滿了現實色彩的婚姻,作者也是不贊成的。不過通過描寫,我們也認識到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人的感情不得不服從於金錢的無奈(其實在當今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讓讀者對他們多了一絲的理解和寬容。正如馬克思主義批評家大衛.馬柯斯在談到人類行為的經濟性時曾說:「簡·奧斯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比馬克思更早的馬克思主義者。」
???那是否婚姻就是以經濟因素做為衡量的標准呢?有人問蘇格拉底是否要結婚,得到的回答是「無論你怎樣做,你都會後悔。」[11]簡·奧斯丁以伊麗莎白和達西的婚姻為例給出了否定的答案,金錢固然重要,「沒有金錢的婚姻是愚蠢的。」如果沒有一定的金錢做基礎,再真摯的感情也會在漫長的時間中受到考驗,甚至會走向破裂。但是作者也同時指出「沒有愛情千萬不能結婚,」伊麗莎白與達西的婚姻無疑是「奧斯丁推崇的婚姻模式。」在書中作者不僅給了兩人一個幸福美滿的結局,並強調了通過這樁婚姻,使許多人都發生了改變,如貝內特太太,後半輩居然變成了一個通情達理,和藹可親,見多識廣的女人。盡管奧斯丁塑造的這樁婚姻帶有一些理想主義的色彩,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不過她正是以此來表明了她對金錢和愛情在婚姻中孰輕孰重的看法—愛情更為重要。
???奧斯丁的時代已經遠去了,但人們追求美好婚姻的共同人生訴求卻沒有任何改變,而且還愈加強烈。《傲慢與偏見》中詮釋的婚姻觀念也沒有完全脫離我們的實際,還給現代人帶來某種啟迪。在2005年初,英國BBC4台在讀者中開展的一項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在英國社會對女性影響最大、曾改變女性世界觀(主要是愛情婚姻觀)的文學作品,《傲慢與偏見》位列第一。與小說塑造的情節相似,現代社會中的人們在談婚論嫁時,何嘗又不是進行著愛情與金錢的權衡呢?在面對婚姻的時候,人們總是有自己的選擇,做出自己的判斷,為以後的人生做出打算。現代社會的人們是像莉迪亞和威克姆那樣沉迷於激情,追求一時的快樂呢;還是安於現狀,過著夏洛特般枯燥生活呢;還是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為建立幸福美滿的家庭而奮斗,成為「伊麗莎白」和「達西」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也許都會有自己的理由。這也許是奧斯丁通過《傲慢與偏見》為我們留下的永恆的話題吧。
致? 謝
???論文終於完成了。在此之際,我思緒萬千。首先我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侯翠霞老師,在這幾個月的論文寫作過程中,我得到了侯翠霞老師的悉心指導,在關鍵之處對我進行點撥,並在我查閱資料時候給予了巨大的幫助,使得我的論文順利完成。其次我也要感謝我的同組同學,在每一次的小組討論中他們都給我提出了很多建議和意見,開拓了我的思路,對我有很大的啟發。總之,這篇文章的完成,不是靠我一個人的努力,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參考文獻
[1] 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美國不列顛網路全書公司合作編譯.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M].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5—1986:45
[2]Bloom Harod.Jo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J].Oxford:Oxford university 2001,7:5
[3]Lawrence Stone,The Family,sex and Marriage in England 1500-1800[M].Penguin Books,1979:181~183
[4]Austen Jane.傲慢與偏見[M].孫致禮,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1
[5]李桂梅.略論現代中西婚姻基礎[J].倫理學研究,2006,7:8
[6]韋政通.中國的智慧[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250
[7] Keith Wrightson ,English Society 1580-1680[M].Rutrers Univereity ,1982:80
[8]路易·阿爾都塞.[M].唐正東,吳靜,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314
[9] Alan Macfarlane,Marriage and Love in England:Modes of Reprdaction 1300-1800[M].Oxford Basil Blackwell,1986:156~158
[10]艾溫·辛格.[M]郜元寶,譯.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50
[11]克爾凱·郭爾.[M]閻嘉等,譯.陝西: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0
或者可以直接去這里找,http://www.paper789.com/paper_s2e755/
Ⅷ 求對《傲慢與偏見》中隊四姐妹婚姻觀與愛情觀分析地開題報告!急急急!
qikanyun論壇。裡面有免費的知網空間賬號,你可以去裡面找一些關於你開題報告的相關資料做一下參考。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Ⅸ 幫我寫一下論簡愛的愛情觀的開題報告
十九世紀中期,英國偉大的女性存在主義先驅,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創作出了她的代表作--《簡愛》,當時轟動了整個文壇,直到現在它的影響還繼續存在。在作品的序幕、發展、高潮和結尾中,女主人公的叛逆、自由、平等、自尊、純潔的個性都是各個重點章節的主旨,而這些主旨則在女主人公的愛情觀中被展露的淋漓盡致,它們如同烏雲上方的星漢,灼灼閃耀著光芒,照亮著後來的女性者們追求愛情的道路。
從小就成長在一個充滿暴力的環境中的簡愛,經歷了同齡人沒有的遭遇。她要面對的是舅媽的毫無人性的虐待,表兄的凶暴專橫和表姐的傲慢冷漠,盡管她盡力想「竭力贏得別人的好感」,但是事實告訴她這都是白費力氣的,因此她發出了「不公平啊!--不公平!」的近乎絕望的呼喊。不公平的生長環境,使得簡愛從小就嚮往平等、自由和愛,這些願望在她後來的成長過程中表現無疑,譬如在她的愛情觀中的種種體現。
A.桑菲爾德府
譚波兒小姐因為出嫁,離開了洛伍德學校,同時也離開了簡愛,這使簡愛感覺到了「一種穩定的感覺,一切使我覺得洛伍德學校有點像我家的聯想,全都隨著她消失了」,她意識到:真正的世界是廣闊的,一個充滿希望和憂慮、激動和興奮的變化紛呈的天地,正等待著敢於闖入、甘冒風險尋求人生真諦的人們。意識形態的轉變促使著簡愛走向更廣闊的社會,接受社會的挑戰,盡管她才只有十八歲。於是,簡愛來到了桑菲爾德府,當了一名在當時地位不高的家庭教師。
桑菲爾德府使簡愛感受到「這兒有想像中的完美無缺的家庭安樂氣氛」,事實證明了她的預感的正確性,後來她成了羅切斯特的妻子,果真成了這個家庭中的成員。這個家的主人叫羅切斯特,他是個苦命的人,頑固的封建倫理道德釀成了羅切斯特的不幸婚姻。他大學畢業後,在父親的安排下,他娶了心胸庸俗,狹窄的梅森小姐為妻,盡管美森的外表靚麗,然而她的脾氣確實極端的壞,她與羅切斯特的志趣格格不入,羅切斯特痛苦地感覺到「我們之間根本無法進行親切的交談,因為不管我談起什麼話題馬上就會從她那兒聽到既粗俗又陳腐、既乖張又愚蠢的回答」,羅切斯特是一個愛好廣泛的高等知識分子,尤其愛好唱歌和交際,而現在他卻要在這么一個妻子面前得到種種的限制,因此他倍感痛苦不堪。更加可怕的是,結婚四年之後,美森竟然發瘋了,為什麼會發瘋?因為她的恣意妄為和不可一世。當一個人的性格壞到把自己都逼瘋的程度,我們可以知道生活在她周圍的人所受到的煎熬,其中程度最深的當然是羅切斯特,他對簡愛說:「在我26歲的時候那年,我就對生活感到絕望了。」
絕望的羅切斯特離開了英國,去了歐洲大陸,為了尋找一個能夠愛上他的善良聰明的女子。然而命運又是如此的捉弄人,在漫遊歐洲的十年當中,他的渴望一次又一次的落空,已經徹底絕望的他甚至墮落為尋找情婦以發泄心中的極端郁悶。最後,形單影只的羅切斯特帶著一個要尋找一個聰明、忠實而鍾情的女子為妻的夢想回到了桑菲爾德府。我們發現作者特意安排了這么一個場景,在羅切斯特回府的路上,剛好碰到了外出辦事的簡愛,並且得到了簡愛的幫助,這預示羅切斯特將來的生活離不開簡愛了,可見作者的用心良苦。
當羅切斯特第一次看到簡愛時,他就感到了「有一種全新的東西,一種新的活力和新的感覺,不知不覺傳便了我的全身」。這種新的感覺其實就是羅切斯特的真愛之夢將成為現實,這種感覺和簡愛所預見的感覺一樣,也是正確的。從和簡愛相見、相識到相愛的過程當中,簡愛的那種叛逆精神、自強自尊的品質深深地征服了羅切斯特,而羅切斯特的優雅風度和淵博知識同樣也征服了簡愛。最初開始,簡愛一直以為羅切斯特會娶高貴漂亮的英格拉姆為妻,她在和羅切斯特談到婚姻時,曾經義正言辭的對羅切斯特說:「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就沒有靈魂了嗎?你想錯了!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同樣有一顆心!我現在不是憑著肉體凡胎跟你說話,而是我的心靈在和你的心靈說話,就好像我們都已經離開人世,兩人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平等的。」這充分表現出簡愛的叛逆,她這種維護婦女獨立人格、主張婚姻獨立自主以及男女平等的主張可以看成是他對整個人類社會自由平等的嚮往追求,羅切斯特正是愛上了她這樣的獨特個性,同時他也同樣重復道:我們本來就是平等的。羅切斯特自始自終愛的是簡愛的心靈—有著意志的力量,美德和純潔的心靈,正是基於如此,簡愛才真正的愛著羅切斯特。因為愛情是來不得半點虛假的,一方為另一方付出了真情的愛,假如得到對方的是虛情假意,那麼這份愛情也就預示著快要結束了。簡愛對羅切斯特的真愛,正好彌補了羅切斯特前半生耽誤的青春和感情,同時也使自己的美好愛情得到了實現。我們可以說:簡愛的愛情是偉大又平凡的。說她偉大,是因為她愛羅切斯特沒有帶任何的功利色彩,當她後來離開桑菲爾德府孤單一人漫無目的的出走時,她沒有從府里拿任何的東西,甚至連羅切斯特送給她的珍珠項鏈她都沒有拿走,後來她差點就餓死在路上;說她平凡,是因為她的愛情也是普通人中的愛情。我們禮贊這樣的愛情!
B.聖約翰家
簡愛與羅切斯特的婚姻變故促使她離開了桑菲爾德府,離開了她心愛的羅切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