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論文題目談如何做好一名出納員,改成論做好一美出納員。可以嗎
最重要是管理好現金,做好日清月結
如果需要填寫支票、製作憑證,那麼認真仔細,不要出錯
出納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貨幣資金核算、往來結算、工資核算三個方面的內容。
1.貨幣資金核算。日常工作內容有:
(1)辦理現金收付,審核審批有據。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現金管理制度的規定,根據稽核人員審核簽章的收付款憑證,進行復核,辦理款項收付。對於重大的開支項目,必須經過會計主管人員、總會計師或單位領導審核簽章,方可辦理。收付款後,要在收付款憑證上簽章,並加蓋「收訖」、「付訖」戳記。
(2)辦理銀行結算,規范使用支票。嚴格控制簽空白支票。如因特殊情況確需簽發不填寫金額的轉帳支票時,必須在支票上寫明收款單位名稱、款項用途、簽發日期,規定限額和報銷期限,並由領用支票人在專設登記簿上簽章。逾期未用的空白支票應交給簽發人。對於填寫錯誤的支票,必須加蓋「作廢」戳記,與存根一並保存。支票遺失時要立即向銀行辦理掛失手續。不準將銀行帳戶出租、出借給任何單位或個人辦理結算。
(3)認真登日記帳,保證日清月結。根據已經辦理完畢的收付款憑證,逐筆順序登記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帳,並結出余額。現金的帳面余額要及時與銀行對賬單核對。月末要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使帳面余額與對帳單上余額調節相符。對於末達帳款,要及時查詢。要隨時掌握銀行存款余額,不準簽發空頭支票。
(4)保管庫存現金,保管有價證券。對於現金和各種有價證券,要確保其安全和完整無缺。庫存現金不得超過銀行核定的限額,超過部分要及時存入銀行。不得以「白條」抵充現金,更不得任意挪用現金。如果發現庫存現金有短缺或盈餘,應查明原因,根據情況分別處理,不得私下取走或補足。如有短缺,要負賠償責任。要保守保險櫃密碼的秘密,保管好鑰匙,不得任意轉交他人。
(5)保管有關印章,登記注銷支票。出納人員所管的印章必須妥善保管,嚴格按照規定用途使用。但簽發支票的各種印章,不得全部交由出納一人保管。對於空白收據和空白支票必須嚴格管理,專設登記簿登記,認真辦理領用注銷手續。
(6)復核收入憑證,辦理銷售結算。認真審查銷售業務的有關憑證,嚴格按照銷售合同和銀行結算制度,及時辦理銷售款項的結算,催收銷售貨款。發生銷售糾紛,貸款被拒付時,要通知有關部門及時處理。
2、往來結算。日常工作內容有:
(1)辦理往來結算,建立清算制度。辦理其他往來款項的結算業務。現金結算業務的內容,主要包括:企業與內部核算單位和職工之間的款項結算;企業與外部單位不能辦理轉帳手續和個人之間的款項結算;低於結算起點的小額款項結算;根據規定可以用於其他方面的結算。對購銷業務以外的各種應收、暫付款項,要及時催收結算;應付,暫收款項,要抓緊清償。對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帳款和無法支付的應付帳款,應查明原因,按照規定報經批准後處理。實行備用金制度的企業,要核定備用金定額,及時辦理領用和報銷手續,加強管理。對預借的差旅費,要督促及時辦理報銷手續,收回余額,不得拖欠,不準挪用。建立其他往來款項清算手續制度。對購銷業務以外的暫收、暫付、應收、應付、備用金等債權債務及往來款項,要建立清算手續制度,加強管理及時清算。
(2)核算其他往來款項,防止壞帳損失。對購銷業務以外的各項往來款項,要按照單位和個人分戶設置明細帳,根據審核後的記帳憑證逐筆登記,並經常核對余額。年終要抄列清單,並向領導或有關部門報告。
3、工資核算。日常工作內容有:
(1)執行工資計劃,監督工資使用。根據批準的工資計劃,會同勞動人事部門,嚴格按照規定掌握工資和獎金的支付,分析工資計劃的執行情況。對於違反工資政策,濫發津貼、獎金的,要予以制止或向領導和有關部門報告。
(2)審核工資單據,發放工資獎金。根據實有職工人數、工資等級和工資標准,審核工資獎金計算表,辦理代扣款項(包括計算個人所得稅、住房基金、勞保基金、失業保險金等),計算實發工資。按照車間和部門歸類,編制工資、獎金匯總表,填制記帳憑證,經審核後,會同有關人員提取現金,組織發放。發放的工資和獎金,必須由領款人簽名或蓋章。發放完畢後,要及時特工資和獎金計算表附在記帳憑證後或單獨裝訂成冊,並註明記帳憑證編號,妥善保管。
(3)負責工資核算,提供工資數據。按照工資總額的組成和支付工資的來源,進行明細核算。根據管理部門的要求,編制有關工資總額報表。
出納員,很關鍵;靜頭腦,清雜念。
業務忙,莫慌亂;情緒好,態度謙。
取現金,當面點;高警惕,出安全。
收現金,點兩遍;辨真假,免賠款。
支現金,先審單;內容全,要會簽。
收單據,要規范;不合規,擔風險。
賬外賬,甭保管;違法紀,又罰款。
長短款,不用亂;平下心,細查點。
借貸方,要分清;清單據,查現款。
月憑證,要規整;張數明,金額清。
庫現金,勤查點;不壓庫,不挪欠。
現金賬,要記全;賬款符,心坦然。
Ⅱ 貢獻全部分數跪求一篇有關社會保障制度的小論文,題目、論點自定,3000字左右
略論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所謂社會保障,是指社會成員在暫時或永久喪失工作能力、失去工作機會,或收入不能維持必要生活水平等狀況時,獲得由國家或社會提供的保障基金。社會保障制度作為對社會保障性財富的分配製度,是社會產權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是社會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並且,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任務是由社會經濟發展、產權制度變遷的要求而決定的。
一、我國傳統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徵和局限性
我國傳統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建國以來至改革開放初期數十年中形成的社會保障制度。這種保障制度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徵:一是社會保障表現為「單位」小社會保障。所謂「單位」小社會保障,就是保障依賴自身所在或在編的「單位」。所謂單位,包括從事生產、經營的獨立核算單元(企業、生產隊或生產大隊)、機關、學校、科研機構等部門。相同的或相似的單位,對所謂人員的保障范圍、保障方式相同或相似,不同的單位對所屬人員的保障范圍、保障方式就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單位」小社會保障格局導致了傳統的另一特徵,即階梯形保障(見下圖)。
由圖示可知機關、事業人員人數最少,但受保障程度最高,全民企業職工次之,集體企業職工再次之。農民人數最多,但受保程度最低。
我國傳統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第三個特徵是,失業保險程度很高、所謂失業保險程度很高,就是指社會承諾每一個社會公民有業可就,而且是終身的。受保障最差的農民,只要他願意務農,他就不會得不到務農的權利。其他人員,如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等,往往是一次就業定終身,沒有失業之憂。
我國傳統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計劃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劃經濟排斥商品經濟,排斥人員流動,生產力水平低,可用於社會保障的財富稀缺,故而產生了等級保障和低失業保障的制度特徵。企業職工以上身份的人員,能夠從單位獲得醫療、養老、喪葬、子女頂職等福利保障;而農民基本沒有養老、喪葬等福利的社會保障,一般要靠子女解決,醫療保障也大打折扣,能夠獲得生產大隊的「合作醫療」就不錯了。由此可見,我國傳統的社會保障制度存在著明顯的局限,即沒有形成社會大一統或許會保障體系,社會成員因身份、單位的不同享受極不平等的社會保障待遇。這種狀況表明,我國傳統的社會保障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格格不入,難以充當新形勢下的「安全網」或「減震器」,因而必須從根本上加以改革。
二、外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中值得借鑒的基本經驗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從其最初在西方國家萌芽至今已有一個半世紀的歷史。在這長時期中,西方國家積累了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許多經驗,其中有不少值得我國借鑒。我們認為最值得借鑒的是以下三點基本經驗:
1.依靠立法手段,逐步將社會保障覆蓋面普及全社會成員。公認的代表社會保障制度萌芽的標志,是英國在19世紀上半葉頒布並實施的新《濟貧法》。英國在工業化初期,貧民日益增多。這些貧民主要來自廣大農村地區的無地、無生活來源的農民、破產的小手工業者和城市失業工人。貧民日益增多,危及工業化所需的正常秩序,為掃除工業化的障礙,19世紀30年代英國政府頒布並實行新《濟貧法》,對貧民實行社會救濟,安定社會秩序。英國獲得19世紀中葉經濟高速發展與新《濟貧法》的頒布和實施有很大關系。但《濟貧法》畢竟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萌芽,因為它尚未涉及社會保障的核心——社會保險制度。19世紀80年代,西方社會保障制度建設進入飛躍發展階段。1881年,德國政府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社會保險法規——工傷事故保險法草案。1882年,德國政府又提出了疾病社會保險法草案。法案規定,對全體從事工業性經濟活動的工人,一概實行強制性疾病社會保險(農業工人不在其內)。1889年,德國國會又通過了老年人和殘疾人社會保險法,並於1891年1月1日實施。1927年德國國會又通過了失業社會保險法。這樣,德國率先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社會保險體系。美國在社會保障立法方面,起步較晚,但它在1935年通過的第一部社會保障法典——《社會保障法》,吸收了英、德等國家的經驗,並有所發展。《社會保障法》規定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五個項目:老年社會保險、失業社會保險、盲人補助(限於貧窮的盲人)、老年補助(限於貧困的老人)、未成年人補助(限於失去親人、出走或殘疾而無人扶養的少年兒童)。20世紀中葉以後,社會保障制度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其標志是通過立法推動「福利國家」即更高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英國於1946年、1948年先後頒布了一系列重要法規:國民保險法(1946年)、國民醫療保健法(1946年)、住房法和房租管製法(1946年)、國民救濟法(1948年)。這些法案施行後加上歷年來的補充修改,使英國建立起一套名副其實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障體系。繼英國之後,其他西歐國家、北歐國家、北美洲和大洋洲發達國家,亞洲發達國家也都先後宣布實施以「普遍福利」為際準的社會保障法規。
2.依靠社會保障稅的形式徵集社會保障基金,納入預算,專款專用。社會保障稅主要是對薪金和工資課征的稅。自從1889年德國創建了社會保障稅以後,英國於1908年,法國於1910年。瑞典於1913年,義大利於 1919年,美國於 1935年先後開證了該稅種。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不完全統計,徵收不同形式的社會保障稅的國家已有80多個。它們幾乎包括所有發達國家,也包括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埃及、阿曼、巴貝多、多米尼加、阿根廷、巴西、哥斯達、黎加、巴拿馬等國。
為什麼要以社會保障稅的形式徵集社會保障基金呢?主要原因有三點:(1)社會保障基金的用途符合賦稅用途的規范。根據賦稅原理,稅收是用以提供社會安全與保障這種公共「產品」的。而社會保障基金正是為了提供社會安全和保障。(2)稅收的法定性可以使社會保障基金的來源可靠、相對穩定。因為法律高於政府的政策,更高於部門或單位的暫時性規定,以法律為後盾徵收社會保障稅,減少了討價還價或人為的不確定因素,使徵集社會保障基金的工作效能大大提高。(3)有利於專款專用,提高實施社會保障制度的效能。社會保障稅作為實施社會保障制度主要的、穩定的基金來源,可以確保專款專用。社會保障制度一旦實施,就不能中斷,這就需要社會保障基金源源不斷,並且不得挪作其他用途。
3.社會保障基金的徵集要與社會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其社會保障基金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都是逐步提高的。這一點可以從社會保障稅占政府總稅收的比重變化推測而來。例如,美國1940年的社會保障稅占總稅收的比重為13.3%,1979年這一比重已升為24.1%.巴拿馬1985年社會保障支出占政府總支出的比重為13.5%,1990年這一比重已升至20.26%。當然,如果社會保障基金占國民生產總值或總稅收的比重過高,就會「公平」有餘,效率不足,影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例如,瑞典社會保障開支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在1983年達到65%,高出其他發達國家幾十個百分點,以致瑞典早已出現經濟停滯或慢性增長症。
三、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現狀、目標及其實現途徑
1.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現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傳統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加以改革,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為主要內容的新的保障體系正在構建之中。截止1995年,在養老保險改革方面,全國國有企業已全部實行退休費用社會統籌,5個省建立了省級調劑金制度,全國建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職工已達 300多萬人,參加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職工已達6000萬人以上。集體企業的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已達2024個市縣。此外,近I000個市縣開展了外資企業、私有企業(合個體戶)職工退休費用社會統籌。全國共有8750萬職工和2032萬離退休人員參加了退休費用社會統籌。農村養老保險方面,到1995年全國已有1000多個縣(市)開展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有200多個縣(市)已經在全縣(市)范圍內建立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5000萬農民參加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積累保險基金近20億元。在失業保險方面。截止1995年初,全國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總數已達9500萬人,全年共救濟失業職工187萬人次。為了解決特困企業職工生活困難,失業保險機構為360萬人發放了一次性困難補助,一些地方還使用部分失業保險金,對企業安置富餘職工給予支持。
各項保險基金的徵集和使用趨向社會統籌,表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已從「單位」或「小社會」保障制向「大社會」保障制過渡。但從目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總體情況看,與我國產權改革進一步深入的狀況不夠協調,也就是說,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度與廣度還很不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1)社會保障覆蓋面仍然過小,保障功能差。目前,各項社會保險主要是在國有企業及城鎮區縣以上大集體企業中實行。區縣以下小集體企業、鄉鎮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中方職工的社會保險很不健全;私有企業職工、個體勞動者和廣大農民基本上還沒建立社會保險。並且,社會保險基金的調劑范圍很小,在城鎮仍以「單位」為主。這種狀況不適應我國多種所有制長期並存、共同發展的經濟格局,不能對全部勞動者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限制了勞動力在各種所有制生產單元之間的流動,阻礙了各種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2)政出多門,缺乏完整的立法和統一管理辦法。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仍採取多頭分散管理的辦法:勞動部負責城鎮企業職工的各項保險工作;人事部負責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公費醫療;民政部負責農村如城鄉社會救濟;等等。由於缺乏國家統一的立法、不同地區、不同部門制定的社會保障辦法五花八門,社會保險的強制性和權威性難以發揮。(3)社會保障意識明顯淡薄。由於多年來缺乏有關社會保障方面的知識教育,許多公民不能認識到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大意義,不願意繳納任何保障費用,似乎與已無關。許多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對社會保障也缺乏正確的理解,沒有認識到社會保障是社會的一種崇高的社會責任和政府行為。
2.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標。根據社會保障的一般原理和我國產權改革的總體趨向(多種所有制合理分工、共同發展),並借鑒外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基本經驗,我們認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應確定以下基本目標:(1)全方位的保障功能,所謂全方位的保障功能,即根據人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的不同保障需要設定保障對象。凡人都有生老病死,都會碰到一些影響正常生活的不測事件。因此,要將所有涉及人身這個「財產」的風險納入保障范圍。我國奉行社會主義原則,外國能做到「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全方位保障,我國也要逐步做到,並且要做得更好。(2)全社會的保障范圍。所謂全 社會的保障范圍,是指將社會每個成員都納入保障體系。要創造條件,逐步打破身份、地域界限,對所有公民一視同仁。(3)社會保障基金(稅)專款專用,並與經濟發展保持動態平衡。要以社會保障稅的形式 統一徵收保障基金,並將其納入財政預算,明確專門機構,專款專用。為確保社會保障基金與經濟發展水平保持動態平衡,社會保障稅徵收要具有相當的彈性:在經濟增長勢頭較好的年度,社會保障稅率可以適當調高一點,支出少一點,而在經濟增長勢頭較平緩的年度,社會保障稅率可以調低一點,支出增加一點。通過以豐補歉,就可以做到既有充足的社會保障基金,又能保護或促進經濟的發展。
3.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基本目標的實施措施。根據我國現實狀況,要實現以上所說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三大目標,需要相當一段時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既要明確目標,又要循序漸進,我們認為,關鍵的步驟或措施有以下幾點;(l)抓緊制定、頒布較為完備的社會保障法,明確社會保障的基本目標和管理辦法。我國的社會保障法應充分吸收外國社會保障法規中的合理內容,並結合我國國情,做到既完備、又簡明、公正。(2)逐步以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保障稅的辦法取代以單位、部門扣繳各項保險費用的做法。保障基金的來源,在初期階段,由於收入水平仍不高,要從幾個方面獲得:一是對各種勞動報酬,包括各類企業、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工資、農民家庭的各項經營性收入征稅(職工可以個人為納稅對象,農民可以家庭為納稅對象。明確收入起征點,低於一定收入的免徵,對高收入者應當實行累進稅率;農民交納保障稅可在發達地區試行,然後普及到欠發達地區,並且農民交納保障稅的同時,要改變或削減以往的農民負擔);二是對各類企業經營收入征稅(徵收辦法可以根據企業正常使用職工人數,按人頭計征,稅額打入經營成本;個體戶可按戶計征,低於一定收入的免徵);三是國家以往財政支出的有關社會福利、救濟金(這意味著從以往稅收中割讓一塊用於社會保障);四是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出售股權的部分收入(國家積累的國有資產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勞動者勞動收入的扣除形成的;全國國有經營資本約有三萬億元,其中可以出售三分之一左右即一萬億元左右,這部分基金可逐步進入社會保障體系的起動基金)。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幾種來源的社會保障基金,必須專戶儲存,由國家指定的專門機構統一管理,除日常開支外,其餘投入各種「共同基金」,以保值增值。(3)配合社會保障立法過程,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動員,對公民普遍進地社會保障知識教育,以調動所有公民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自覺性、積極性,從而為施行新的保障制度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減少改革的阻力。
Ⅲ 論施工項目的安全/質量控制,這類的論文題目該怎麼寫哦大家幫忙想個辦法吧!
試論施工項目安全控制
摘要:本文敘述了棗庄礦業集團第四工程處為促進項目施工安全控制,實現安全生產而制定的施工項目安全控制目標、保證措施,施工項目安全檢查以及安全隱患排除、安全事故處理,實踐證明收到良好效果。
關鍵詞:項目施工;安全控制;目標落實
隨著建築業的不斷發展,給我處帶來了搶抓機遇的有利條件。施工項目的增加,使我處的項目部逐步擴大。為了促進安全生產,處安全委員會定期不定期地對各項目工程進行安全檢查,以促進項目施工安全控制,達到安全生產。
1項目安全生產控制依據、方法
1.1項目安全控制依據
施工項目安全控制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建築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建設部建築工程施工現場管理規定」、「建設部建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有關建築施工安全強制性標准和山東省建築施工安全文明工地管理規定等,施工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安全教育培訓,熟悉安全生產控制依據。
1.2項目安全制度、方法
根據《建築法》規定:建築企業應建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即: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技術措施、安全教育制度、安全生產檢查制度等。為實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控制方針,處年初確定施工安全目標,制定安全保證方面的有關文件,項目經理與單位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編制項目安全保證措施,月度達標驗證,持續改進,直至兌現安全承諾。
2施工項目安全控制目標、保證措施
2.1施工項目安全控制目標
為杜絕重傷以上事故,輕傷5‰以內,大力宣講三鐵手腕抓安全,確保「三不傷害」,規范不安全行為,減少施工中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施工項目安全控制目標制定後,在開工前處與工程指揮和項目經理在安全管理體系內進行分解細化,分別制定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實現責任安全控制目標。
2.2項目安全保證措施
在項目開工前(或年度施工前),項目經理部編制安全保證措施,報處批准後實施。項目安全保證措施的作用是配置必要的人員建立保證安全的組織和制度,明確安全責任制度和安全保證措施,確保安全目標實現。
項目安全措施包括:控制目標、工程概況、組織結構、控製程序、規章制度、職責、檢查評價、持續改進、獎懲制度。
按規程規定要求有以下特殊情況應予遵守:
(1)專業性較強的施工項目和分部分項工程,應編制專項施工組織設計和安全技術措施,並宣貫到每位施工人員,交底後實行簽字制度;
(2)對結構復雜、施工難度大的工程項目,除制定總體安全保證措施外,還必須制定單位工程或分部分項工程安全技術措施;
(3)高空作業、交叉作業等應制定單項安全技術措施和方案,並對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安全作業資格和身體狀況進行檢查。
2.3安全技術措施
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包括:安全防護設施和安全預防措施。由於工程結構形式所採取的施工方法不同,應當根據工程施工特點,不同的危險因素和季節要求,按照有關安全技術規程的規定,結合施工經驗與教訓,編制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措施,工程開工前應進行施工安全技術措施交底,並落實到施工班組或個人,實施中應加強檢查(自檢、互檢),糾正違反安全技術措施的行為。
3施工項目安全檢查
安全檢查是為了預控和消除隱患,目的是預防傷亡事故,不斷改善生產條件、作業環境,達到安全生產狀態。安全檢查的方式有:定期檢查、日常巡查、季節性和節假日安全檢查、班組自查和交接檢查。內容主要是查思想、查制度、查機械設備、查安全設施、查安全教育培訓、查操作行為、查勞保用品使用、查「三違」、查工傷事故處理等。
項目的安全檢查必須做到:
(1)定期對安全控制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評價;
(2)根據施工過程的特點和安全目標的要求確定安全檢查的內容,分析隱患原因及整改落實情況;
(3)安全檢查應配必要的設備、器具、人員;
(4)檢查應採取隨機抽樣、現場觀察和實物檢測的方法,並記錄檢查結果,糾正違章指揮、違章作業;
(5)對檢查結果編寫安全檢查總結,月底上報檢查結果。
4安全隱患和安全事故處理
4.1安全隱患處理
項目部對安全隱患的處理應做到:
(1)區別通病、頑症、首次出現不可抗拒事件等,分類型、修訂和完善整改措施;
(2)對查出的隱患立即發出整改通知單,由受檢單位分析原因,制定糾正和預防措施;
(3)當場檢查指出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指定責任人限期整改;
(4)跟蹤檢查與記錄,查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執行情況。
4.2安全事故處理
(1)對安全事故的處理必須堅持「四不放過」,即: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職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處理不放過;沒有制定防範措施不放過。
(2)安全事故處理程序是:報告安全事故;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安全事故;編寫事故報告並上報。其中「處理事故」包括:搶救傷員、排除險情、防止事故蔓延擴大、做好標識、保護現場。
5項目施工安全控制應用效果
經過近年來的實施,效果明顯,項目部領導、全體職工重視程度升級,「三貫」、「三乎」行為消除,「三違」頻率減少;參與施工的職工貫徹執行國家法規自覺性提高,主動接受安全教育,自我保安能力增強,進入施工現場應做到的,施工過程應注意的,相互之間、工種之間如何處理安全意識普遍提高。
Ⅳ 安全生產作文的題目有哪些幫忙推薦一下嘞!
現場隱患排查與治理
安全管理人員的職責
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勞保用品的配置與使用
安全生產標准化管理
..............................
..............................
..............................
Ⅳ 要畢業了,我的論文題目是「關於企業的存貨管理問題」要怎麼寫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幫助
試論存貨管理問題
存貨是指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的、以銷售的產成品或商品,或為了出售仍然處於生產過程中的產品,或在生產過程、勞務過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它是反映企業流動資金運作情況的晴雨表,往往成為少數人用來調節利潤、偷逃國家稅費基金的調節器。因為它不僅在企業營運資本中占很大比重,而且又是流動性較差的流動資產。存貨管理就是對企業的存貨進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貨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礎上的決策分析,最後進行有效控制,達到存貨管理的最終目的提高經濟效益。
企業置留存貨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保證生產或銷售的經營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價格的考慮,零購物資的價格往往較高,而整批購買在價格上有優惠。但是,過多地存貨要佔用較多資金,並且會增加包括倉儲費、保險費、維護費、管理人員工資在內的各項開支,因此,進行存貨管理目標就是盡力在各種成本與存貨效益之間做出權衡,達到兩者的最佳結合,這就是存貨管理的目標。
存貨作為一項重要的流動資產,它的存在勢必佔用大量的流動資金。一般情況下,存貨占工業企業總資產的30%左右,商業流通企業的則更高,其管理利用情況如何,直接關繫到企業的資金佔用水平以及資產運作效率。因此,一個企業若要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應當十分重視存貨的管理。在不同的存貨管理水平下,企業的平均資金佔用水平差別是很大的。通過實施正確的存貨管理方法,來降低企業的平均資金佔用水平,提高存貨的流轉速度和總資產周轉率,才能最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當前企業存貨管理存在問題及原因
1.存貨的收入、發出、結存缺乏真實記錄。
材料領用記錄生產成本及費用的歸集、結轉的記錄人為因素較多,尤其在工程項目核算上更顯現其弊端。比如,甲、乙兩個工號同時開工,月末核算記錄顯示的是乙工號的材料消耗極少甚至為零,而甲工號的材料消耗多出一大塊;原輔材料已經領用消耗,而實際上並未相應結轉成本;原輔材料並未領用消耗,而實際上已經結轉了成本;購入的材料已經領用消耗,購貨發票未到,期末又沒有按規定暫估入庫,造成資產負債表期末存貨記錄減少甚至出現紅字余額。
2.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材料采購、產品銷售環節往往由同一個人完成采購銷售、付款收款、入庫出庫等全過程,使采購銷售工作無章可依,還會提供暗箱操作的溫床,增加了營私舞弊的可能性。
3.流動資金佔用額高。
因庫存量大,導致流動資金佔用額高,有的企業存貨儲備要佔到流動資金總額的60%以上,給企業流動資金周轉帶來很大的困難。
4.非正常存貨儲備量擠佔了正常的存貨儲備量。
為控制流動資金佔用額,在日常存貨管理中盡量降低庫存佔用量,減少進貨量,從而影響了正常生產經營所需要的合理存貨儲備量。
5.管理不到位。
毀損待報廢、超儲積壓存貨儲備在每年一次的清產核資中都要作為重點問題進行上報,但每年都是只上報,沒有上級主管部門的批示,沒有處理結果,致使毀損待報廢、超儲積壓存貨儲備量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提高企業存貨管理水平的途徑分析
1.嚴格執行財務制度規定,使賬、物、卡三相符。
存貨管理要嚴格執行財務制度規定,對貨到發票未到的存貨,月末應及時辦理暫估入庫手續,使賬、物、卡三相符。
2.採用ABC控製法,降低存貨庫存量,加速資金周轉。
對存貨的日常管理,根據存貨的重要程度,將其分為ABC三種類型。A類存貨品種佔全部存貨的10%~15%,資金占存貨總額的80%左右,實行重點管理,如大型備品備件等。B類存貨為一般存貨,品種佔全部存貨的20%~30%,資金佔全部存貨總額的15%左右,適當控制,實行日常管理,如日常生產消耗用材料等。C類存貨品種佔全部存貨的60%~65%,資金占存貨總額的5%左右,進行一般管理,如辦公用品、勞保用品等隨時都可以采購。通過ABC分類後,抓住重點存貨,控制一般存貨,制定出較為合理的存貨采購計劃,從而有效地控制存貨庫存,減少儲備資金佔用,加速資金周轉。
3.加強存貨采購管理,合理運作采購資金,控制采購成本。
首先,計劃員要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對生產工藝流程及設備運行情況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設備維修、備件消耗情況及生產耗用材料情況,進而做出科學合理的存貨采購計劃。其次,要規范采購行為,增加采購的透明度。本著節約的原則,采購員要對供貨單位的品質、價格、財務信譽動態監控;收集各種信息,同類產品貨比多家,以求價格最低、質量最優;同時對大宗原燃材料、大型備品備件實行招標采購,杜絕暗箱操作,杜絕采購黑洞。這樣,既確保了生產的正常進行,又有效地控制了采購成本,加速了資金周轉、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4.充分利用ERP等先進的管理模式,實現存貨資金信息化管理。
要想使存貨管理達到現代化企業管理的要求,就要使企業盡快採用先進的管理模式,如ERP系統。利用ERP使人、財、物、產、供、銷全方位科學高效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降低庫存,使存貨管理更上一個新台階。
Ⅵ 請問誰有《責任心+責任制+基本功=安全》 作者:郭江毅,發表在《勞動保護》上的這篇文章急求,謝謝
網路一下……
Ⅶ 求助,關於工廠管理的方面的論文題目,越多越好。
印信管理制度
員工著裝管理規定
關於公司制服、工作服和其它勞保用品發放的規定
公司警衛回人員值勤准則
值班答室管理制度
工業安全管理准則
衛生管理准則
值班管理制度
總台值班管理規定
企業總機管理制度
企業電話機線管理制度
電話管理規定
長途電話管理辦法
電腦室管理規定
企業計算機管理制度
計算機安全管理制度
員工姓名牌管理辦法
員工識別證使用准則
識別證使用細則
保險庫管理辦法
保密制度
技術保密合同書
員工打卡管理規定
員工上下班遵守細則
公司來賓參觀接待辦法
公司圖書管理辦法
辦公室布置要點
辦公室主任工作責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