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關於美國歷史的論文
寫美國的三權分立吧
或者議會與人大的比較,都可以寫的很深刻
⑵ 要寫英語專業的論文,選題是:美國歷史對美國人格性格或語言的影響,該看那些書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我是**,這次我競選的職務是學生會的文娛部長。我在班級內的職務就是文娛委員和英語課代表。在我來參加這次演講之前就有很多人對我說:「888啊,你還是不要參加了,你看看你年齡又小,又沒有經驗,你有什麼能力去做這個文娛部長!?」我知道十五中有很多音樂天才,我也知道年少的我在眾多競選者中顯得比較稚嫩,但我相信我一定能夠做好這個文娛部長的位置!
我競選文娛部長的原因有二:其一,文娛部長要擁有「文」和「娛」兩樣過人才能。我會彈中國古典樂器——古箏,現在的我已經學到了古箏9級,古箏充分培養了我的樂感和對節奏的敏感。我在學校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演出,表演了我的絕活。並且,我還是中國學生學習報的小作者,我在小學時,曾經在報刊,書本上發表過自己的文章。而且我的想像力比較豐富,平日的「鬼點子」比較多,我想在這一點上,我已經基本合格了。
關於我競選文娛部長的原因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因:我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有愛著我的父母,還有一個非常疼我寵我的哥哥,哥哥曾經在三中競選過文娛部長,我知道他為了那次演講付出了很多,由於課余時間比較少,他寫演講稿經常寫到深夜,第二天起來眼睛都是紅紅的,我看著雖然心疼,但也很欣慰,因為我相信哥哥是最棒的!他一定會成功的!可惜,哥哥因為太累了並且受涼,在演講當天他因為發燒而沒能參加。後來,哥哥雖然沒說,但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他內心的壓抑和痛苦。而今天,我站在這里,來競選文娛部長,不只是為了我自己的夢想,我也要替哥哥完成他一直的願望!
我認為文娛部是一個代表學生的團體,讓每個學生施展自己才華的舞台,具體來說,文藝部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充實同學們的課餘生活。而且我們要遵循三點原則:第一,玩不能忘本,學生的最重要的就是學習,不能茺廢學業;第二:我們要玩出檔次,玩出水平,要玩得有意義,不能玩過之後毫無收獲,那樣就純粹是浪費時間。第三:就是要玩得盡興,一旦文藝部組織的活動再也無法引起同學們的興趣,那文藝部就失去了它的存在的價值。因此文藝部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理,組織的活動不僅要有數量,而且要有質量!
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是否覺得學校的文娛活動太單調,來來去去只有幾個比賽呢?我再問問大家,你們是否覺得有些文娛活動不是全民總動員的呢?大家又是否覺得文娛節目不夠新鮮呢?那麼,就聽聽我的新花樣,來豐富大家的課餘生活把!
我嘗試大力推進新潮的時裝表演、適合我們的流行歌曲,和一些古典味比較濃的「復古」節目,足以讓同學們大飽眼福。
在一些特定的節日時,還可以召開一個大型文藝演出,融合卡拉OK比賽,舞蹈比賽等為一體。我們還能舉辦一個美食大賽。還有一些製作比賽,故事大賽,科普問答等。只要你有足夠的膽量,就能到舞台上參加比賽,條件很簡單,只要你有才藝,就可以參加,屆時,評出各類獎項,獲獎者會有一份精美的禮物,千萬別錯過啊!這樣的節日不是很有意義,很有趣很豐富嗎?
而且我們可以在學校開一個笑話謎語園地,讓同學們在勞累了一天的空閑,看個笑話,猜個謎語,讓快樂輕松充滿生活,達到1+1=3的學習效果。
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會讓校園溢滿青春與歡樂。
如果今天我的競選沒有成功,我不會放棄。在明年的競選上,評委們還能夠看見我的身影,我會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斗的!I belive I am the best!請全體老師和同學們及時給予我支持、幫助和監督。請你們為我投上寶貴的一票:我是*號競選者***,我競選的是學生會文娛部部長。
謝謝大家!
⑶ 有關美國文化的論文題目有哪些
理解中美兩國文化的差異
IPHCC 國際中國文化出版社 任京生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她包含一個民族長期積累形成的深層的心理積淀。說到兩個民族思想與行為的不同,如果透過現象看本質,實際上就是兩種文化的不同。由於文化的不同,會產生思維模式的不同;由於思維模式的不同,又會產生行為方式和社會關系的不同。就像兩個不同的根系,會生長出兩棵不同的大樹一樣。中國與美國無論在哪一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要理解這些差異,首先要理解中美兩國文化方面的差異。中、美文化差異,主要表現在中、美文化的幾個特性之上。
一、中國文化的古老性與美國文化的現代化
中國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這古老的歲月本身就具有無盡的財富,文化也同名勝古跡一樣,時間愈久遠,便愈具有無以倫比的價值。然而她也像一棵千年古樹,一方面根深蒂固,枝繁葉茂;一方面又含有一些枯枝敗葉。中國的先哲們給後人留下了豐美的歷史寶藏,也留下了沉重的歷史包袱。你望著這棵遮天蔽日的參天大樹,你會為她的蒼勁美麗而折服,你也會想像有多少歲月神奇的秘密蘊藏其中。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國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國的一切現代文明都只能在這棵大樹上進行嫁接而成;考慮中國的任何事情,都離不開歷史這個無形的手對現實的影響。中國的社會關系也就好比這棵大樹的根系,樹越古老,根系越繁雜。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形成的理論基礎,對中國的社會關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響。
而美國只有兩百年的歷史,美國的文化,是一群現代人,按照現代人的意志和思維模式構建起來的一座現代文明的宮殿。美國人沒有豐富的歷史寶藏可挖掘,但也沒有沉重的歷史包袱去承受,美國人完全在按現代人的需要去創造科學,創造財富,創造民主的社會制度。美國的人際關系也是按現代人的標准建立起來的。美國發達的商業文化、科學技術是其現代文化的突出標志。
二、中國文化的民族性與美國文化的多元化
中國漢族占總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個少數民族在膚色、人種上也與漢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國可以說是一個單一人種和單一文化的國家。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國文化的主體,尤其是儒家文化,對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影響佔有統治地位。中國文化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而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人口構成極為復雜,世界各國的人才在這里群英聚會,各種文化交相輝映,形成了各種民族、各種文化的大熔爐。因此美國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並且帶有強烈的時代氣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三、中國文化的政治性與美國文化的經濟性
中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大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兩千多年來,要統治這樣一個地域如此遼闊,人口如此眾多的大國,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統治失調,就意味著國家分裂、諸侯紛爭、戰亂不休。因此,自古以來,穩定和統一,一直是中國歷史上的兩件大事,政治是統帥,集中統一是靈魂。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古代社會上層建築中的一系統,與上層建築中的政權統治形成相輔相成之勢,儒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關於教育統治者施仁政,教育百姓遵守倫理教化等方面的人文科學,中國古代社會一直重農輕商,重文輕商,科舉制度使文化與政治密切相連,文化中帶有很強的政治性。貫穿在社會關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有很強的政治色彩。
而美國是一商品經濟極為發達的國家,文化具有濃厚的經濟性,與經濟建設相適應的科學、技術、經濟管理等文化佔有很高的地位。而好萊塢電影、迪斯尼樂園、麥當勞快餐等等發達的商業文化更是受世人矚目。美國的人與人之間關系,也帶有濃厚的經濟色彩,親兄弟明算賬。
四、中、美兩國主文化與亞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
很多探討中美文化差異的文章都指出中國文化注重集體主義,美國文化注重個人主義。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使我們產生困惑。生活在中國社會中,我們會發現,許多人個人主義思想也很嚴重,缺乏團結的現象時有發生;而當我們來到美國,卻發現很多的美國人很關心社會和集體。有人做過這種觀察,一群美國人開大會,會前不同觀點會展開很激烈的爭論,但一旦會議主題決定了,大家就會安安靜靜地一起開大會;但一群中國人在一起,卻往往是上面開大會,下面開小會,各自為政。關於這個文化與現實的差異問題,我們從社會學中找到了答案。一個社會中,不僅有統治階層所推行的正統的主文化,也有在民間流行的亞文化。亞文化往往是對於主文化的一種逆反,一種對立和統一。由於中國文化過分宣揚國家和集體,輕視個人,所以民間社會的亞文化又使個人利益得到補充,得到平衡。美國過分地宣揚個人主義,人們不滿足於彼此隔閡,彼此冷漠的現象,又重新回到互相關心,熱心公益事業的和諧的社會關繫上來。由此我們知道,要想真正地了解一個國家,不僅要從書本上了解他的主文化,還要到那個民族中去生活一段時間,從民間去了解那個民族的亞文化。另一方面,在人的本性上,有些東西是人類共有的,如個人主義思想,在美國是得到公開承認,而在中國卻被加以批判,但不管你怎麼否定,它卻是深藏在人們心底的。就像中國古代宣揚禁慾主義,但不管你怎樣宣揚,男女相悅卻是怎麼也不能從人們心底抹去。
五、中國文化的兩極性與美國文化的多極性
中國古代哲學非常注重陰與陽的辯證統一,認為世界萬事萬物都是由陰陽兩極組成的矛盾的對立統一體,如:上與下、左與右、正與反、內與外、男與女等等。中國的儒家文化與佛、道文化也形成了中國文化的兩極性。儒家文化主張積極進取,而佛、道文化主張消極避世,組成了矛盾的對立統一體。中國古代的許多知識分子在青年時期往往尊奉儒家文化,奮發圖強;當仕途多有磨難,到了晚年時又遁入佛、道文化,從佛老思想中尋求內心的安寧。儒家文化就好比一架雲梯,激勵著仁人志士們努力攀登,去摘取事業的果實;而佛、道文化就好比是一張安全網,有人從雲梯上跌落下來,就有這張大網將其接住。因此儒家文化與佛、道文化這兩極文化對立統一、相輔相成,形成了一個穩定發展的中國文化系統。
而美國是一個多種文化兼容並蓄的國家,不僅有英國文化、法國文化,還有西班牙文化、墨西哥文化,以及中國的儒家文化和佛、道文化,等等。美國的文化不是兩極,而是多極,提供給人們更多的選擇機會。
六、中國文化的內向性和美國文化的開放性
中國屬內陸國家,中國文化就是在這大片的土地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內陸文化。中國自古以來不斷遭受外族侵略,因此不斷地修築長城,閉關自守。受此影響,中國文化也演變成了保守的陸地文化,自成體系,對外來文化有很大的排他性。從清朝的戊戌變法到今天的改革開放,每一次打開國門,都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中國文化不斷地同化著外來文化,卻從來不被外來文化所同化。就連接受西方文化最徹底的台灣、香港、新加坡來講,也並沒有完全西化,而是仍然保留著許多儒家文化的傳統。然而,與正統文化相對立的是,開放式的中國民間文化卻是以敞開的胸懷迎接著外來文化。好萊塢電影、麥當勞快餐店、西方哲學思潮,等等西方文化,無不是借著中國民間文化的東風吹遍了中國的村村落落。
美國的主流文化源於歐洲,是一種開放型的海洋文化。而美國的民主與法律制度又保護了美國的文化自由發展,不受政治的打擊和控制。加上美國每年招收大量的外國學生與學者,同時也帶來大量的不同文化與碰撞。美國對於各種外來文化兼容並蓄,吸收其中優秀部分以使自己變得更加豐富。
七、中國儒家主文化與美國基督教主文化
中國是以儒家文化為主流文化的國家,儒家文化注重家庭關系,宗族血統,中國古代家庭關系的兩大特點是,第一,講究尊卑有別,長幼有序,父母管教孩子,孩子孝敬父母,二者不可逾越。第二,以親情、血緣為紐帶,由此延伸到社會,講究朋友之間以兄弟相稱,四海之內皆兄弟,講哥們義氣。
美國是一個以基督教為主流文化的國家,大部分美國人信教,相信上帝。按基督教義,無論什麼人,都是上帝的兒子,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而家庭,只是替上帝撫養孩子的場所,因此,即使是父母,也不能隨意打罵自己的孩子,否則,將會受到法律的追究。基督教講究博愛,在人與人之間關系中,也體現了這一價值觀。
八、中國文化的統治性與美國文化的大眾性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中間小,兩頭大的社會。即中產階層佔少數,統治階層與普通大眾佔主體。而統治階層又駕馭普通大眾之上,對於文化具有絕對的影響力,中國傳統文化充分體現出統治階層的利益。
美國是一個中產階級佔多數,中間大,兩頭小的社會;美國文化充分體現了中產階層的利益。加上嚴密的民主與法律制度,使普通大眾得以自如地參加文化的構建。因此美國文化表現出濃郁的大眾性。
九、中國文化的人文性與美國文化的科學性
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儒家文化中又以倫理道德為主體。倫理道德與詩詞歌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兩條主線。倫理道德注重於社會關系的協調,詩詞歌賦注重於情感的宣洩,因此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和性格中,自古重人文、重情感。
美國人以歐洲移民為主體,人數最多。因此美國文化是在歐洲文化基礎上發揚光大的現代歐美文化。歐洲文化的重理性、重科學等特性在現代美國文化中也有所繼承。美國人協調社會關系用法律,而不是用人情;美國人熱愛科學,相信實力,以發達的科學技術和雄厚的經濟實力向世人說話。
了解了深層次的文化差異,再看彼此的思維模式與行為方式,就會有一種撥開雲霧見天日的豁然開朗之感覺。因此研究中、美兩國文化的差異,有利於我們進一步了解彼此的社會和社會關系,有利於增進雙方的理解和交往。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通過差異的對比,認清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的優點,在交流與學習中取長補短,發展自身文化。
⑷ 我學的是美國歷史。想求一個美國20世紀初期到30年代之間的論文題目還有大致方向。
行為主義
現代西方政治思想
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由於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西方政治思想。
背景從19世紀的結束,開始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社會,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壟斷資本主義的出現的資本主義社會,更深刻的內部矛盾尖銳,最終導致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法西斯主義的猖獗,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和高漲的民族解放運動的結果。的出現,已經建立了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和民族獨立,進一步加劇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危機。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世界已進入了一個和平與發展時期,西方國家普遍推行的福利政策,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同時由於新的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十分迅速,階級矛盾有所緩解,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的第二個「黃金時期」。然而,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各種嚴重的社會問題仍然存在,經濟和政治危機的頻繁發生,嚴重的失業問題,販毒,謀殺和其他犯罪猖獗,人們普遍認為,在道德危機,而且還允許資本主義社會的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如何解決各種嚴重的社會問題,提高了資本主義制度,維護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規則成為資產階級的臉的中心任務。同時,市場上的對抗,爭奪原料,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各種國際問題,但也把資產階級面前,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和沖突,也成為資產階級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此期間,總的說是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是如何適應的資本主義,提出了具體的方案,為解決社會問題所面臨的問題,而從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的攻擊和批評。二戰結束後,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廣泛的改革,加強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和意識形態的顛覆和滲透,同時,加緊輸出在第三世界國家的資本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試圖使這些國家的西方資本主義模式的發展。
從本質這一時期西方政治思想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仍然是在19世紀的資產階級政治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出現了一些重要的變化,以適應新形勢下,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和趨勢,主要表現在:(1)政治和思想集中的具體過程的法律制度,利用權力和政治活動,通過微宏觀理論研究的政治行為的研究。這種變化是從20世紀開始,「新政治科學運動在20世紀20年代後,以50至60歲的行為主義思想盛行於西方見頂。它不僅是行為主義,自由主義,保守主義的發展,不再局限於民主社會主義思想的形而上學的抽象的理論研究更把注意力轉移到政府的實際政策的研究重點轉移
②政治思想的綜合性,多學科的研究領域擴大的趨勢。政治思想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政治和經濟,政治,社會,政治和文化的互動關系,說明和解釋各種政治現象,出現的政治經濟,政治和社會的新的跨學科的科學,政治和文化。
③國際化趨勢,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在國際問題上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政治思想,比較政治學,政治發展,政治沖突,除了政治思想傳統的國家主權,國際關系和其他議題,世界經濟和政治整合,戰爭與和平,已經成為了政治思想的重要問題;其次,那裡是各種國際政治思想,不僅傳統的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思想行為主義存在主義的各種新的思路,廣泛流傳的思想是前所未有的。
④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多樣性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的主要趨勢。最突出的特點的現代西方政治思想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的政治行為實證研究方法的現代科學,定量研究,試圖使政治理論學習的過程中,「准確預測」科學因此,有系統的分析和結構功能分析,多變數分析和模擬的各種方法。
主要的流派很多現代西方??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派別有不同的意見,甚至在種成風格的想法,但也有不同的派別和倡導者,但其理論的形成可以分為三類: (1)政治理念,包括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政府馬克思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法西斯主義和政治思想,這些思想理論的角度不同的甚至對立的觀點,但在理論形式上,他們是自19世紀以來的西方,甚至在17世紀和18世紀,出現的自由主義,保守主義,社會主義的傳統政治思想的延續。②政治學,行為主義政治學,行為主義政治學引進現代科學的方法和結果的政治科學,各種政治行動者的政治行為作為基本的分析對象,它萌發於20世紀20年代在美國,在西方世界流行二戰結束後,系統理論,結構和功能理論,政治溝通理論,政治發展理論,博弈論,政治心理,政治社會學,所以可以歸類為行為主義政治學的。此外,在哲學,經濟學,法學,神學和其他學科和領域,有豐富的政治思想,如存在主義,現代法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神學政治思想的學校,盡管這些政治理念是分散的著作,如哲學,經濟學,法學和神學,但其現代西方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西方政治思想。
現代西方政治思想發展的影響雖然目前還沒有一個世紀,但它涉及到這么多的問題,在廣泛的研究,影響之大是過去任何其他時間在政治思想所不能比擬的。西方政治思想發展的歷史,近代西方政治思想中佔有重要地位。
⑸ 誰能給我想個 外國教育史 的課程論文題目呢 Thanks!
文化沒那麼高 啊!
⑹ 怎樣選擇教育學方面的論文題目
101、教師(或學生)工作(或學習)動機的激發研究
102、教師(或學生)心理素質問題研究
103、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研究
104、教師成長(發展)的途徑、方式探索
105、學習(或教學)策略研究
106、教學活動中知識、技能與能力的轉化研究
107、網路環境下的德育有效性研究
108、網路環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
109、網路環境下的師生關系建設研究
110、網路教學中的教師角色轉變與適應研究
111、網路環境下的指導——自主學習研究
112、新課改下的教師工作挑戰及其適應研究
113、新課改下的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研究
114、新課改下的教師觀重建研究
115、新課改下的學生觀重樹研究
116、新課改下師生關系的更新及其教育對策研究
117、新課改下不同教學模式的比較及其實踐綜合研究
118、新課改中地方課程的實踐與反思
119、新課改中校本課程的實踐與反思
120、論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教師地位與作用
121、新課改中家長的教育影響力研究
122、論現代化大潮下的學校管理戰略設計
123、論國際化大潮下的學校教育目標設計
124、論人性化思潮下的教育規則修改
125、論信息化趨勢下的培養目標設計
126、論科學化思潮下的科學主義教育
127、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的問題與解決研究
128、城鄉兒童教育機會均等的考察與反思
129、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應試化傾向的觀察與批判
130、論網路教育質效的評價
131、論網路教育的管理與考核
132、系統的思想、理論和方法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
133、教育管理系統中的決策及其特徵
134、系統評價及其教育中的應用
135、課堂教學系統的系統分析
136、中小學實行校長負責制的利弊探悉
137、中小學實行校長負責制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138、試論教師資源的有效配置
139、試論中小學教師聘任制的建立和建全
140、當前中小學教師聘任工作的規范研究
141、教師積極性調動的途徑
142、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143、校長負責制與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權力關系研究
144、實行校長負責制的學校黨支部的功能和作用
145、班級教育力量的形成
146、網路時代德育工作新途徑
147、領導應變能力研究
148、學校管理中良好工作態度的培養
149、管理目標的功能研究
150、學校管理中決策科學化(或民主化)研究
151、現代學校管理中教代會職能研究
152、期望理論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
153、雙因素理論與教師積極性的激勵
154、貧困地區教育經費籌措
155、成就動機理論與教師成就感的培養
156、公平理論與教師積極性的調動
157、外國教育史與中國教育改革(這是論文方向,自己確定小標題)
158、論知識經濟背景下的教育先行戰略
159、柏拉圖《理想國》的教育思想評述
160、班主任工作研究(這是論文方向,自己確定小標題)
162、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途徑
163、學校管理制度研究
164、校本管理研究
165、教師依法執教研究
166、學生品德評價研究
167、信息化時代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168、高校擴招對基礎教育的影響
169、教師教學科研和教學質量的關系研究
170、後進生的成因和轉化對策
171、網路教育中的教師素質結構及其應對研究
172、網路背景下學生學習的特徵及其教育變革研究
173、網路教育中的師生關系特徵及其教育導向研究
174、傳統課堂教學與網路教學的比較研究
175、網路下的教學過程特點研究
176、基於網路開放性特徵的教育變革研究
177、大學生的擇業觀念與行為研究
178、大眾傳播媒介對青少年的心理及行為方式影響的研究
179、師生關系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
180、教育發展與就業需求的社會心理學研究
181、書院的產生對中國當代教育的啟示
182、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會心理學研究
183、親子關系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
184、培養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研究
185、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
186、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研究
187、青少年的情感能力培養的研究
188、青少年的智力開發研究
189、青少年的創造力培養研究
190、基礎教育課程管理體制的創新
191、適應新課程改革,加強學校教學管理
192、新課程與教育評價的改革
193、語言藝術在課堂教學管理中的應用(語言可包括口語、體態語和書面語)
194、基礎教育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開發與實施研究
195、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
196、我國家庭教育的新情況,新問題及其對策
197、獨生子女心理特點及成因分析
198、論離異家庭對兒童性格形成的消極影響
199、初中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學校教育對策
200、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設想
201、試論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活動因素
202、青少年人際心理異常與家庭教育
20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法設想
204、教師隊伍現狀和問題透視及改革對策
205、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
206、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評價
207、新課程理念下的學校評價
208、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角色轉化
209、數學發展性評價內容研究
210、說課的藝術性與規范性
⑺ 求一篇關於美國史的論文
美國減稅政策的歷史演變及啟示
葉 君 田淑慧
(吉林大學, 長春 130012)
摘 要 自 20 世紀 30年代以來, 美國歷史上先後經歷了五次較大規模的減稅政策。可以說, 美
國的減稅政策史是一部沉痛與光輝並行、曲折與浩盪兼具的發展史。本文重點研究美國減稅政策的歷史演
變軌跡, 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它帶來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 減稅政策 稅收負擔 演變 啟示 美國
中圖分類號 F811 文獻標識碼 A
收稿日期: 2010 ! 06 ! 22
作者簡介: 葉君, 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英美歷史文化、跨文化交際。田淑慧,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碩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 公共政策分析。
減稅政策是一種擴張性政策。它是指通過降
低稅率、縮小徵收范圍、取消或停徵某些稅種等
手段來調整或改變既有稅制, 進而降低企業或居
民稅收負擔的一種稅收政策, 表現為一定時期內
主體稅種和重要稅種稅負的下降。它通過發揮稅
收的乘數效應, 對經濟增長、供求關系、財政收
支、價格機制、就業水平等產生影響。美國是世
界上的頭號經濟強國, 被公認為是在減稅方面最
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它的稅收政策是其宏觀經濟
政策及財政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消費及社
會政策的主要工具。美國的減稅政策取向對世界
各國的稅制變革及經濟增長具有引領和導向作用。
1 美國減稅政策的歷史演變
美國真正意義上的減稅政策始於 20 世紀 30
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標志性的著作是凱恩斯
於1936 年出版的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一書。
減稅政策的實施帶來了美國的GDP 不同程度的增
長, 增加了私人儲蓄和投資, ∃ 喚醒% 了美國經
濟。美國減稅政策的演變可以大致分為以下5 個
時期。
11 正統凱恩斯主義: 20 世紀40~ 70 年代的美
國減稅政策
在20 世紀 30 年代初, 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
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 失業率居高不下, 銀行機
構大量倒閉, 通貨膨脹加劇。這些嚴重動搖了西
方世界對自由市場經濟內在穩定機制的信心。自
此, 提倡政府幹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登上歷史舞
台。凱恩斯主張實施減稅在內的擴張性財政政策
以刺激總需求, 它成為二戰後直至整個70 年代資
本主義國家財政政策和稅收政策的靈魂。
就在20 世紀40 年代, 美國的凱恩斯主義者
阿爾文&哈維&漢森提出補償性財政政策的觀點。
他主張政府應逆經濟風向行事, 交替使用擴張與
緊縮兩種辦法: 在經濟蕭條期間, 採用赤字預算
的膨脹政策, 擴大政府開支, 減低稅率, 提高社
會總需求; 在經濟繁榮期間, 採用盈餘財政的緊
縮政策, 縮減政府開支, 提高稅率, 降低社會總
需求[ 1]
。補償性財政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贏
得了美國經濟的平穩發展。但是到了 20 世紀50
年代, 補償性財政政策出現了各種失誤, 導致經
濟出現長期停滯不前的 ∃ 艾森豪威爾停滯% 局面。
1961 年, 肯尼迪當選美國總統, 為了使國內
! 150 !
第12 期(總第206期)
2010 年 12 月
工業技術經濟 Journal of In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 12 ( General, No 206)
Dec 2010經濟迅速走出 ∃ 艾森豪威爾停滯% 的泥潭, 他接
受了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瓦爾特&海勒等凱恩斯主
義者的增長性財政政策的主張, 並於 1962 年開始
全面推行減稅並實行稅收優惠政策, 使個人所得
稅稅率由20% ~ 91%的范圍降到14% ~ 70% , 公
司所得稅率從52%降到 48% [ 2]
。它擴大了社會總
需求, 並刺激了美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此次減稅
被認為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最成功的應用之一。
隨後的美國第36任總統約翰遜繼承了肯尼迪的減
稅政策。一方面, 他於1964 年2 月推動國會批准
了肯尼迪生前留下的 ∀減稅法案#, 使公司稅削減
255 億美元, 個人所得稅削減110 億美元; 另一
方面, 又提出 ∃ 向貧窮開戰%、建立 ∃ 偉大社會%
等執政口號, 在實踐中把政府通過政策干預經濟
的規模和力度擴大到空前的范圍, 美國的實際
GDP 以令人矚目的 55%的平均速度增長。但是
到70 年代末期美國經濟出現了滯漲的局面, 凱恩
斯主義宣告失靈。美國終結了長期單一使用凱恩
斯擴張性財政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的歷史。
12 里根革命: 20 世紀80年代的美國∃ 供給性減
稅%政策
1981 年裡根上台, 為克服美國經濟發展中的
滯脹問題, 他轉而採納了供給學派的經濟政策主
張, 以全面減稅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良方。里根
政府共實施了兩次大規模的減稅方案: ( 1) 1981
年美國國會通過的 ∀1981 年經濟復興法案#。此
法案主要包括將個人所得稅最低稅率14%和最高
稅率70%分別降至11%和50% ; 頒布了加速折舊
條例 (ACRS) , 允許企業以 ∃ 重置成本% 來計提
折舊; 減少政府對個人、企業和州政府工作的不
必要干預; 支持穩妥可靠的貨幣政策; 增加國防
開支, 提高軍事預算等內容; ( 2) 1986 年通過的
稅制改革法案。在繼續進行大規模減稅的同時,
進行稅制改革, 通過擴大稅基, 降低稅率, 加強
公平, 簡化管理等方式來解決稅制繁雜的弊端,
以促進經濟增長。這是引發了世界范圍內的稅收
體制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表 1 詳細列出了 1981
~ 1986年間里根政府的減稅額度。
表 1 里根政府的 ∀經濟復興法案# 對聯邦政府稅收的影響[ 3 ]
項 目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個人稅和非稅收入 48 412 871 1175 1414 1721
公司利潤稅收入 57 112 208 277 398 537
企業間接稅和非稅收入 5 2 6 5
社會保險稅收入 5 5 6 6 6
總 額 105 524 1076 1448 1821 2256
(注: 減少額, 億美元)
里根政府的減稅政策涉及的稅種多、減稅數
額龐大, 在世界減稅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有資
料表明, 里根1981~ 1986 年的減稅使得美國國內
的GDP 迅速增長, 1983 年、1984 年和1985 年的
GDP增長率分別為36%、68% 和 34%; 失業
率從1982 年的97%下降到1985 年的72%。里
根政府的 ∃ 供給性減稅% 扭轉了 20 世紀70 年代
末高失業率、高通脹率的經濟 ∃ 滯脹% 局面, 為
企業積累了資金, 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質量, 刺激
了20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的發展。
13 國家干預型平衡預算: 20 世紀90 年代的美
國減稅政策
進入20 世紀 90 年代,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
推動下, 世界各國和地區之間的資本流動加強,
稅基復雜多變, 國際間的稅收競爭日趨激烈, 再
加上戰爭因素, 美國財政於 1991 年出現了高達
2687 億美元的巨額赤字。高赤字伴隨著高利率、
高負債、高匯率和高貿易赤字, 這 ∃ 五高% 問題
! 151 !
第12 期(總第206期)
2010 年 12 月
工業技術經濟 Journal of In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 12 ( General, No 206)
Dec 2010使老布希總統在位期間經濟出現了嚴重衰退。為
了擺脫這種局面, 1993 年柯林頓上台, 扭轉了
∃ 里根經濟學% 片面強調供給的財政政策, 推行
∃ 綜合經濟發展計劃% 以振興美國經濟。
柯林頓的 ∃ 綜合經濟發展計劃% 是一種增稅
與減支並重的國家干預型平衡預算政策。它在財
政稅收方面的內容主要是: ∃ 把財政赤字從1993
年的3167 億美元減至1997 年的1810 億美元。辦
法是: 5年內增稅 3200 億美元, 把個人所得稅率
由31%提高到36%, 最高達39% , 公司所得稅稅
率由34% 提高到36% ; 削減預算支出5000 多億
美元, 其中削減國防預算880 億美元, 削減醫療
保健支出和裁減10 萬名政府機構人員的支出。 [ 4]
%
1997年, 美國國會又通過了 ∀財政平衡預演算法
案# 和 ∀減稅法案#, 對稅收進行可增可減的調
整。包括降低長期資本利得稅的最高稅率, 增加
兒童扣稅額, 提高遺產稅與贈予稅的免徵額, 提
高對個人退休賬戶的稅收優惠等措施。柯林頓政
府實施的一系列平衡預算的財政政策, 使美國的
GDP增長率高於世界同期經濟年增長率的25% ,
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削減了財政赤字, 美國
的財政狀況進一步好轉。
14 最富爭議的聯邦減稅: 21 世紀初小布希政
府的減稅政策
2001年3 月美國經濟重現低迷, 結束了長達
120 個月的經濟增長。美國稅制不公平、偷稅漏
稅嚴重的弊端暴露無疑。小布希上台以後, 效仿
里根的減稅增支政策, 企圖再次利用減稅拉動美
國經濟增長。在一片反對聲中, 美國議會終於在
2001年通過 10 年減稅135 萬億美元的 ∀經濟增
長與減稅一致法案#。主要是削減個人所得稅, 計
劃將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由 396% 降至
33% , 並簡化稅率級次; 增加了兒童稅收抵免限
額, 由500 美元增加到1000 美元; 提高遺產稅的
免徵額, 並計劃於2010 年取消遺產稅等。這些減
稅措施使小布希政府見到了經濟復甦的曙光。布
什政府進一步加快了減稅的步伐, 於 2002 年通過
∀創造就業與工人受助法案#, 2003 年通過 ∀就業
和經濟增長減稅協調法案#, 又提出 10 年減稅
3500 億的計劃。
布希政府的一系列減稅政策遭到了經濟學界
和廣大民眾的強烈反對。布希減稅的政策效果究
竟如何呢? 美國商務部在 2003 年 7 月的報告顯
示, 2003 年第二季度美國經濟增長了 24% , 已
經超過了 18% 的預期, 經濟開始復甦, 消費、
投資、就業、庫存等一系列經濟指標均有所好轉。
但也有批評顯示, 布希的減稅更有利於中高收入
階層積累財富, 因為它將 60%的好處給了那些年
收入超過10 萬美元的人, 使美國社會的貧富差距
和不公平現象加劇。
15 金融之戰: 迎接世界性金融危機挑戰的奧巴
馬新政
始於2007 年8 月的美國次貸危機在全球范圍
內蔓延, 金融市場出現恐慌, 國際投資銀行紛紛
破產。金融危機把美國帶入二戰後經濟最漫長衰
退的寒冬。為拯救美國經濟, 奧巴馬提出了刺激
就業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奧巴馬計劃的關鍵詞就
是 ∃ 減稅%。他提議國會通過減稅法案來鼓勵小型
企業投資並且僱用更多工人, 新投資的資本收益
稅在1 年時間內將降為零, 而對投資支出的減稅
有效期將延長至2010 年底。
奧巴馬的減稅法案的出台具有很強的階段性
特徵。2008年2 月, 奧巴馬政府頒布了減稅規模
為1680 億美元的 ∀2008 經濟刺激法案#。同年 8
月, 金融危機形勢日趨惡化, 奧巴馬政府又迅速
通過了 ∀2008 年緊急經濟穩定法案# 和 ∀2008 年
延長稅收 (優惠) 和最低選擇稅減免法案#, 提出
減稅約1100 億美元的計劃。其中包括對可再生能
源、交通和能源安全等4 個方面的稅收優惠, 延
長災害減免期限, 提高子女抵免限額等。進入
2009 年以後, 美國議會又通過了 ∃ 刺激經濟法
案%, 規定的減稅規模約為2810 億美元, 創造350
萬個就業機會。為了進一步控制財政赤字, 奧巴
馬陸續向國會遞交了2010 年度預算案和 2011 年
! 152 !
第12 期(總第206期)
2010 年 12 月
工業技術經濟 Journal of In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 12 ( General, No 206)
Dec 2010聯邦政府預算案, 均涉及到了促進經濟增長的稅
收計劃。
從美國減稅政策的發展歷程來看, 有一個事
實十分明顯: 經濟處於蕭條時期, 減稅和相關的
稅制改革備受青睞。總體來講, 美國的減稅實踐
沒有阻礙自由市場的發育, 而且它已逐漸成長為
一種長期的財政戰略選擇。始於美國經濟大蕭條
時期的真正意義上的減稅政策到現在已經有70多
年的歷史, 從其實踐的效果來看, 適度、公平的
減稅政策能夠 ∃ 喚醒% 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 又
具有廣闊的擴展空間。
2 美國減稅政策演變的啟示
著眼於美國的減稅政策, 無論是肯尼迪! 約
翰遜時期的需求性減稅、里根的供給性減稅, 抑
或是奧巴馬政府的一攬子計劃等, 減稅政策已經
成為美國刺激經濟增長的主要政策工具, 體現了
政府的政策意圖和經濟政策理論的發展趨勢。它
帶來了諸如GDP 的增長、儲蓄和投資增加、暫時
緩解通貨膨脹等功效。從整個美國減稅政策的歷
史演變中, 可以獲得如下幾點啟示。
21 減稅是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政策工具, 其作
用不可替代
減稅政策的作用是通過影響市場經濟微觀主
體的決策而間接實現的。對企業而言, 稅收是企
業進行投資活動的重要成本。採取加速折舊、投
資抵免等減稅政策會降低企業的投資成本, 引導
資源由非生產性投資轉向生產性使用, 擴大生產
規模, 提高企業投資的預期利潤率。對個人而言,
減稅會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並積極參與到各種
投資活動中, 抑制閑暇消費, 有利於勞動供給的
增加。因此, 減稅政策是增加社會儲蓄、投資、
勞動以及就業的有效政策工具, 比增加政府支出
更有效應。所以政策制定者應該充分認識到減稅
在財政政策體系中的地位, 提升減稅政策的重要
性, 發揮其得天獨厚的優勢來拉動經濟的增長。
22 減稅政策應該供求並重, 並適時作出調整
美國20 世紀 30 年代以來的減稅實踐表明,
減稅具有 ∃ 需求% 與 ∃ 供給% 雙重效應, 單一地
使用需求或者供給手段都行不通。供求 ∃ 天枰%
的失衡, 必然限制減稅政策效果最大限度的發揮。
需求決定供給, 而供給又反過來對需求起到引導
作用。如果只重視總需求, 實施片面的需求管理
政策, 會使總供給與總需求失調, 出現經濟 ∃ 滯
漲%; 如果只重視總供給, 則容易引發經濟衰退或
下降。因此, 減稅政策的設計者應該以美為鑒,
努力尋求各種財政理論的最佳結合點, 避免出現
供需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 並在供求失衡之時進
行適當的微調, 做到供需並重。
23 對減稅風險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謹慎選擇減
稅策略
從美國減稅的歷史實踐上看, 減稅對經濟發
展能起促進作用。但減稅風險是減稅政策制定和
實施中不可規避的問題, 主要包括以下4 個方面:
(1) 影響政府的財政收入和支出。就短期來看,
減稅直接減少政府財政收入, 進而會造成政府可
利用支出的減少, 並可能帶來大量的財政赤字和
∃ 債台高築% 現象; ( 2) 影響資源的配置效率。減
稅的出發點是稅收政策延伸後對經濟發展產生的
積極效應, 實際上是向公眾讓渡部分利益, 引發
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收入再分配。如果減稅措施
使用不當, 將造成市場主體間的不平等競爭; ( 3)
影響稅制的嚴肅性和固定性。減稅政策的實施是
對稅收政策的局部調整或否定, 因此必然對既定
稅制的穩定性造成沖擊。如果不同時期和不同目
標的減稅政策之間缺乏協調配合, 就更會加劇稅
制的復雜化; ( 4) 減稅政策本身具有時滯性。減
稅的政策效果不如增加財政支出那樣明顯和直接,
具有一定的滯後效應, 它對經濟的激勵效果往往
在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完全凸顯出來, 尤其是在
擴大內需和提高居民購買力方面。
減稅風險是客觀存在的, 它給減稅政策的運
用增加了難度。這就要求決策者在借鑒美國減稅
的經驗的基礎上, 必須對減稅風險給予充分的重
視。如果政府可支配的財力充足, 則可考慮實施
! 153 !
第12 期(總第206期)
2010 年 12 月
工業技術經濟 Journal of In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 12 ( General, No 206)
Dec 2010全面的大規模減稅, 否則應採取相對謹慎的減稅
策略, 力爭把風險維持在可控范圍內。
24 減稅應與發展民生相結合, 努力尋求社會公平
從就業和經濟增長方面去考察減稅政策的動
機及效果並不難, 難的是減稅如何真正的實現社
會公平。從實際情況看, 美國的減稅法案受到抨
擊和質疑最多的也正是關於減稅的公平性問題。
很多學者認為, 美國減稅拉大了貧富差距, 不符
合低收入者福利的增加和利益最大化的需求, 它
更有利於中高收入階層財富的積累, 使得縱向公
平難以實現。因此, 在設計減稅政策時要有意識
的向低收入階層和弱勢群體傾斜, 著重減輕低收
入階層的稅收負擔, 並努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增加對民眾基本公共物品的供應, 並且通過各種
∃ 民生% 支出, 加大對低收入階層轉移支出和補助
的力度, 做到公平和效率兼顧, 使減稅政策最大
限度的發揮作用。
25 減稅要與其他政策配套實施, 共同發揮作用
相對於20 世紀 30 年代的經濟危機時期, 如
今美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宏觀經濟環境已經發生了
巨大的變化, 可謂時過境遷。但美國減稅政策的
歷史經驗表明, 美國政府在實施減稅政策的同時,
還配合著財政、貨幣、匯率、價格杠桿等措施,
使他們共同發揮作用。比如, 政府可以通過控制
貨幣供應量來調節整個經濟, 用發行貨幣的手段
來配合減稅政策; 當減稅造成收不抵支時, 可以
利用發行國債的手段來彌補財政的空白; 為了平
衡減稅帶來的財政收入的減少, 可以採用有增有
減的稅收政策, 在某些不影響國計民生的產業部
門適當的增稅等。總之, 為了應對剛性的財政支
出, 使減稅政策取得預期效果, 避免單兵冒進,
有關減稅的安排必須與其他政策配套實施。
參 考 文 獻
1. 何盛明: 財經大辭典 ( 下卷) [M] . 中國財政經
濟出版, 1990: 1836
2. Anthony S. Campagna: US 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1917~ 1985, New York: Praeger, 1987
3. 章嘉琳. 變化中的美國經濟 [M] . 學林出版社,
375
4. 丁冰, 張連城. 現代西方經濟學說 [M] . 中國經
濟出版社, 2002: 97
The Development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US. Tax Rection Policy
Ye Jun Tian Shuhui
( Jilin Universi 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930s, large- scale tax rection policy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five times in the US. history. In another
word, the US. hi story of tax red uction has bitter experience parallels with glory and both t wists and magnificence. The paper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S. tax rection, and thus further analyzes i ts enlightenment and the us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tax rection policy; tax burden; development; enligh tenment; The United States
! 154 !
第12 期(總第206期)
2010 年 12 月
工業技術經濟 Journal of In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 12 ( General, No 206)
Dec 2010
⑻ 畢業論文關於教育史方面的有什麼好的論題嗎
提供一些教育方面畢業論文題目,供參考。
1、教師心理素質現狀及應對策略研究
2、單親家庭、貧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研究
4、學習困難學生的特徵及其干預研究
5、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6、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7、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因素研究
8、創造型教師成長的心理學研究
9、我國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現狀及問題
10、當前教師職業倦怠現狀、成因及對策研究
11、高校擴招後就業現狀研究
12、網路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13、中學生網路成癮及對策研究
14、中(小)學生厭學問題及對策研究
15、獨生子女問題研究
16、獨生子女教育問題研究
17、獨生子女社會問題研究
18、學習困難學生現狀及對策研究
19、學習困難學生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
20、獨生子女問題行為及對策研究
21、高校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研究
22、高校大學生勤工助學研究
23、當前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對策研究
24、教育生態環境研究
25、外國教育史上某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與我國教育改革(這是論文方向,自己確定小標題)
26、外國教育制度研究(這是論文方向,自己確定小標題)
27、外國教育思想研究(這是論文方向,自己確定小標題)
28、我國農村義務教育財政體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9、我國義務教育投入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30、淺析稅費改革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狀況
31、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與效率問題探討
32、「一費制」的實施對學校辦學經費的影響
33、我國現行義務教育投資體制的弊病及其改革
34、我國教育投資體制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革
35、論擇校費與教育公平
36、論教育的經濟功能
37、論教育產品的屬性與學校辦學的市場化運作
38、加入WTO對我國教育的沖擊與對策
39、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與學校關系的探討
40、我國現階段義務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對策
41、我國學校教育資源使用效率的現狀、原因與對策
42、教育供求調節的兩種模式對比——政府調節與市場調節
43、我國基礎教育投資地區差異分析
44、教育篩選功能在勞動力就業市場中的發揮與失效
45、我國民辦學校辦學的困境及其改革
46、我國高校助學貸款體制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革
47、我國高校擴招的利弊分析
48、論建立教育成本分擔機制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49、目前我國中小學校教育經費來源渠道分析
50、論公辦教育投資效率不高的體制根源
51、中小學校負債辦學問題研究
52、學校管理審美化研究
53、人性理論對學校管理實踐的指導作用
54、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論減負
55、中小學有效領導的構成與方法
56、人際關系在學生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57、教師工作積極性激勵的有效性
58、建立學校內部完善的激勵機制
59、對獎勵的有效性的探索
60、校長(班主任)的領導影響力構成與建立
61、班主任的領導素質
62、校長(班主任)領導威信的建立途徑
63、學校改革的動力與策略
64、學生(教師)非正式群體的認知與管理
65、師生進行有效溝通的策略
66、學科教學中學生的合作學習研究
67、學科教學中學生的探究學習研究
68、中(小)學生學習方式改革初探
69、教學評價改革探索
70、成長記錄袋使用研究
71、如何指導學生寫學習日記
72、多元評價的實踐探索
73、如何聽課與評課
74、新課程實施中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的研究
75、學科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的研究
76、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探索
77、加強學科教學的現實性和應用性研究
78、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
79、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理念與策略
80、新課程理念與教學改革
81、教師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82、學生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83、學校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84、教學反思的作用與方法研究
85、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研究
86、加強學科聯系的探索
87、教師協作教學的探討
88、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研究
89、網路文化與學校教育關系研究
90、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與局限研究
9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與教師積極性的調動研究
92、網路情境下的學習方式(途徑)研究
93、大(或中、小、幼)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94、學生智力(或創造力、非智力因素)開發培養研究
95、教師(或學生)心理壓力及其應對策略研究
96、學習困難學生(或差生)的成因及教育對策研究
97、課堂教學情境中的師生互動研究
98、能力(或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的研究
99、學校(或班級)環境建設研究(校風、班風、學風)
100、品行(品德)不良學生的轉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