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研究》 開 題 報 告
根據《標准》的要求,在教材中編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教師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效果不佳,教學過程費時低效,對教材把握不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和發展,學生學習困難以及「兩極分化嚴重「等問題也更加突出。對於這些存在的問題使數學教師感覺困惑,如何進行有效地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教師面對並希望解決的問題。面對這樣的改變與困惑,我們希望通過這次研討會,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以及教育理論、結合教學案例,構建出操作性強的 「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策略。
一、解決問題的基本理念。
(1)數學的工具性、應用性。
(2)信息化、數字化、市場經濟等時代的要求。
數學的工具性和應用性伴隨著數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從20世紀中葉以來信息技術、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數學及其應用得到了極大發展,滲透到了各個科學領域。學生必須學會數學及其應用,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二、解決問題的教學目標
《標准》中對解決2解決明確提出下面四個目標:
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3.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三、解決問題和應用題的比較
1.解決問題與應用題概念的區別。
應用題的概念:根據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用文字、語言、圖形敘述出一些已知數量和未知數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運用四則運算求出未知數量的數學題,叫做應用題。
傳統的應用題教學題材封閉,給學生提供整理好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剝奪了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形成數學問題的機會,使學生感到只是在做題而不是解決實際問題;呈現形式單調,幾乎都是用語言文字表達的,分析數量關系時,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學生的思考,以至思路狹窄、單一。解決問題時不能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只是安排大量的模仿練習,用反復操練強化教材中的解題思路。
而現在的解決問題其題材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用圖畫、對話、表格等形式呈現現實的生活場景。有些題目還具有開放性,要求學生從現實場景中收集、整合信息,自己提出數學問題,再用自己的策略去解決這些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解決問題與應用題的內容和結構的異同。
在課程標准中,沒有把解決問題作為一個獨立的內容領域,而是在教學目標中把解決問題獨立提出來,因此,實驗教科書沒有把解決問題獨立編排成單元,而是在各種知識的應用上進行研究。
而在通用教科書中,應用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內容編排的。
應用題教學把應用題歸成類,集中一類問題進行思考,強調速度和技巧;而解決問題強調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換句話說就是在一種新的情境中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使問題更具挑戰性,可能一個問題跟著一個問題。
(1)教學內容安排
應用題教學內容的編排是採用獨立式,教學目標中把應用題獨立提出來。由於繁雜的應用題分類體系將各種題型編排成一個相對應的數量關系式,學生的解題過程就成為簡單化的解題過程。
而解決問題教學內容的編排則採用分散式。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問題多樣,答案不唯一。要求學生具有獨立見解和創造性,以便學生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學習數學思想和方法。
(2)問題呈現方式
應用題是以文字形式呈現,形式比較單一。對學生的吸引不大,特別是低段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缺乏興趣。
而解決問題具有開放性。主要有純圖片、半文字半圖片、純文字的。信息內容以關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貼近學生的現實,信息趨於多樣化和開放性。讓學生主動通過探索和實踐來解決問題,這樣可以更好的激起學生興趣和探索熱情。
(3)學生培養目標
應用題教學時多採用綜合法和分析法幫助學生分析,教學中心就是分析數量關系間存在的唯一的運算關系,把找到「解題方法」為目標。
而解決問題教學時則沒有現成的類型和解法套用,需要學生通過個人或小組的形式探索和實踐來解決,具有新穎性和挑戰性。解決問題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
3.實驗教科書「解決問題」的編排有新的突破:
一是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例如三年級上冊《筆算乘法》,教材首先呈現了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系的情境圖。主題圖畫的是3個小朋友在畫畫,每人身邊都有一盒彩筆,由此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已知一盒彩筆是12枝,那麼3盒彩筆一共有多少枝?由小精靈提出:怎樣算一共有多少枝?
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先估一估大約有多少枝,然後要求每個學生先自己獨立試做,再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演算法,最後在全班匯報各小組的代表演算法,共同研討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設計讓學生通過活動來感受、理解乘法的實際含義,其好處:
(1)、能調動學生學習計算的積極性。因為學習計算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而且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有利於探索計算方法。因為現實的情境是學生熟悉的能喚醒他們的生活經驗,能激活已有知識。
(3)、能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因為經常聯系現實生活學習數學,學生能感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能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二是與發展數學思考密切結合。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也是他們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簡單現象的過程。例如五年級上冊小數除法中的《解決問題》,教材呈現了一幅奶牛專業戶情境圖,反映一周的產奶量220。5千克,既與3頭奶牛有關系,也與一周(7天)產奶時間有關系的數學問題,這樣編排有利於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二是選用什麼計算方法去解決問題完全由學生決定,教科書只通過兩個學生的對話提示,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多向思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但不能要求每個學生都掌握多種解題方法,造成不必要的負擔。並要採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幫助學生學習從量的角度分析數量關系,描述解題思路。三是例題中的某些已知數量不是直接告訴已知數量,題中「7天」這個條件通過「上周」這個詞隱藏了起來,給學生分析題意時造成了一定的困難,這對學生來說既有現實性和趣味性,又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有利於學生通過分析數量間的關系而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來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三是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例如三年級上冊p112頁實踐活動《數學廣角》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了一些數學實踐活動情境,重在向學生滲透排列與組合的數學思想,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這也是《標准》是提出的要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可以採取學生動手實踐、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學。學生在活動中可以進一步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根據實際問題採用羅列、連線等方式,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並能感受到有的與順序有關,有的與順序無關,在教學中盡量避免出現排列、組合這些術語,也不必跟學生解釋。去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這樣編排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四、為了更好地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深刻理解,下面特提出幾個觀點:
什麼都可以代替,唯有思維不能替代。
錯誤是一種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就是進步。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解決問題成了人生活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中國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將有問題的學生教得沒問題,美國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將沒問題的學生教育的有問題。」由此可見,在不同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中所處地位迥然不同。
昔日應用題教學與今天解決問題教學不僅僅是名稱上的不同。從教材的呈現方式到教學目標,從教師的教學方式到學生的學習方式上都有了顯著的變化。
應用題教學與計算教學相結合後教學內容的呈現更加豐富,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和計算、估算等有機的整合到一起,這也給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
對於傳統的東西,我們要學會揚棄,學會選擇。
探究性學習更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思考。
學生習慣於接受現成的知識,習慣於找標准答案,習慣於勤加練習、考出高分。而輕視了自我探究、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的合理運用,扼制了自己解決能力的發展。
現實生活中包含著許多數學問題、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我們的教學應該挖掘這些素材。只有當問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是有價值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
對於「應用題」更名為「解決問題」,主要是讓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不要被原有的應用題所束縛,換成新的表達方式,能夠更好的反映小學數學課程所應該追求的目標,所以就改為解決問題。國際上通常叫problem solving就是問題解決。按照我們國家的思維的習慣或者表達的方式,我們把它界定到解決問題。
五.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已成為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隨著社會的信息化發展,數學的應用也在不斷地深化和擴展。我們就要更加註重在真實的情景中研究數學和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設計如下:
1、創設情境,收集信息
教師開始上課時,可以藉助主題圖或教學課件來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主題圖或教學課件上的信息在一定意義上是為學生思維提供線索的。當學生匯報後,教師引導學生將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找出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觀察匯報也能為解決問題提供認知的基礎,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煥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營造氛圍。
2、小組協作,探究問題
當學生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後,給學生留出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讓每個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方法和策略,還可以通過小組內的共同探究和交流,並形成初步的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參與到小組中去及時獲取信息,適當加以引導和調控。
3、交流評價,解決問題
交流評價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有機結合的關鍵環節,教師的主要責任在於組織學生進行有成效的數學交流,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理清思路後,讓學生獨立選擇演算法。當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後,再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進一步歸納整理演算法。最後通過集體交流,明確演算法。
4、鞏固方法,拓展思維
學生掌握了方法,還要不斷練習,在應用中深化理解。在這個環節中安排一些基本題,讓學生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解答,以達到鞏固應用的目的。也安排一些發展性習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以拓展學生的思維,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六、在實施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建議:
1、注重學生收集信息
從解決問題的步驟來看,收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在低年級多是以圖畫、表格、對話等方式呈現問題,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增加純文字問題的量。在實際教學中,對於中低年級學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徑是指導學生學會看圖,從圖中收集必要的信息。教師需要注意的三種情況:一是題中的信息比較分散,應指導學生多次看圖,將能知道的信息盡量找到;二是題中信息比較隱蔽時,容易忽略,這時要引導學生仔細看圖;三是信息的數量較多,要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收集相關的信息。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的能力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要求是不同的,但兩者有一個共同的關鍵,那就是要能組合問題中提供的相關信息。只有認識到信息之間的聯系,才能提出一個合理的數學問題。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缺乏這樣的意識,有時是教師有這樣的意識並給學生提供了機會,但學生卻不提不出來,要麼提出的問題都一樣。因此,為學生營造大膽提出問題的氛圍,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顯得十分必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實際上是在喚醒學生探索的沖動,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勇氣。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產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師應根據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情況,當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不很清晰時或者當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題方法,特別是有創新意識的方法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而學生合作交流時,教師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一方面鼓勵他們主動與同伴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讓其他學生主動關心他們,為他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幫助。從而加深對問題本身的認識和解題方法的理解,有助於解題策略的形成。
4、關注學生評價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師恰當地評價學生的想法,注意激勵學生外,還要組織小組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開展積極有效的評價。讓學生通過評價他人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自己對問題的明確見解。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一方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自己所經歷的解題活動有正確的分析。在遇到困難時,能正視困難,不輕易放棄;在順利的情況下,能保持謹慎的態度,善於發現被自己忽略的問題。另一方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結束之後,還應完整地回顧分析和思考問題的過程,反思自己的結果是否合理,還有沒有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不斷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逐漸內化為成熟的解題策略。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能夠解決基本的、常規的數學問題,然後鼓勵學生解決開放題等有挑戰性的非常規問題,並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探尋解法。解決問題的教學是新課程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新課程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讓我們從低年級開始,注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好數學,最終達到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知識技能共同進步的目標。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小學數學教改實驗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要求,它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因而在實際教學中必須認真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 ,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研究「問題解決」的相關策略,通過「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的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精神。
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要求,也是小學數學教改實驗的一個重要方向。在新課程中,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模式。以前,教師認為做題就是解決問題,而新課程強調的是:通過設計真實、復雜、具有挑戰性的開放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思考,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解決來進行學習。「解決問題」過程是學生的一種「再發現」 ,「再創造」 。因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認真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㈡ 如何提高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開題報告
《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經延安市教科所批準的「十一五」規劃立項課題,經過有關領導專家的悉心指導和課題組的精心籌備,今天正式開題。我現在向大家宣讀本課題的開題報告:
一、課題名稱及其界定
課題名稱: 中學生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
界定:
「自主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學生管理自己學習的方法,它能有效地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提高創新思維能力,進而對課堂教學起促進作用。
「英語自主學習」就是學生獨立自主進行英語學習活動的能力,它是通過確立學習目標,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等認知策略來實現的。其特點是求知慾強,學習目標明確,能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自覺運用監控、評價、矯正等認知策略;其行為表現為課前充分預習,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反思自己的自主學習方法,課後自覺甚至超量完成作業、客觀評價學習結果,及時進行矯正,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攝取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語自學能力等心理動態軌跡。英語自主學習的特點,決定了它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效果和水平,能夠養成學生實際的技能和能力,為學生今後的生存發展與終身學習的需要打好基礎,進而對課堂教學起促進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英語課程標准》對英語教學提出了「任務型」教學的要求,它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在加強德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的同時,突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改革以往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腦,動口的學習行為。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如何讓學生適應新課程學習,實現新課程教學目標,達到新課程教學要求,這是教師首先必須研究的課題。因此,作為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不能再沿襲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而不思創新,不能再用「灌輸」和傳授的方式,而應積極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養成積極主動,自覺學習的學習態度。
終身學習將成為未來社會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教育將進入「自己教育自己」的時代,也就是自主地學習,人們的學習將是無終點的,隨時隨地的,無空間范圍界限的。使每一個學生都會學習,能夠自主地學習,使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實施新課程教育的核心任務。
三、本課題研究現狀及可能的創新之處:
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力求探索出構建英語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有機統一的教與學的模式和與之相應的評價模式,將「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形成一個完整體系,以此指導我校的常規教學活動,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和實際價值: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自主學習理論:自主學習理論強調教學的個性化,要照顧到學生的差異;學習要有獨立性和自主性;學習要學會和掌握學習的方法;課堂學習與實際生活的密切結合。
2.創新教育理論:創新教育以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人的個性和諧發展和挖掘人的創新潛能為宗旨。它強調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主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動地建構信息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實際價值:
1.從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來看。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以及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對每個社會成員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可持續發展觀念和戰略,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具有終身發展的願望和終身發展的能力,具有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2. 從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來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一定是自主學習。因此,倡導自主學習成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首要任務。同時,《英語課程標准》對英語教學提出了「任務型」教學的要求,它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在加強德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的同時,突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改革以往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腦,動口的學習行為。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所以,中學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既是當前社會發展對人才發展、全體公民的要求,是素質教育的目標,也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因此,研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策略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3.從當前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來看。傳統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的不斷銷蝕。而且,長期以來,廣大中學英語教師偏重於「滿堂灌」教學,「保姆式」教學,總是攙扶著學生「摘果子」,學生完全處於被動、消極的地位。這種缺乏能動性、自覺性的被動學習,完全喪失了促進主體成長和發展的長遠價值與意義。從指導與自主的關系來看,傳統教育過於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牽得比較多,學生總是處於被動地位;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大力提倡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不敢多指導。因而,如何正確認識指導與自主的關系對推進素質教育顯得十分重要。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1.構建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具體目標,形成促進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策略,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
2.使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得到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學習的習慣以及自主學習的品質得到培養。
3.通過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學、活動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1.研究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興趣,讓學生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樂於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研究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在目前還處在一個初級探索階段,尚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和完備性,教師要通過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來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
3.研究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每一個環節上都能積極主動、積極探索、積極參與。
4.對本校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作調查研究。更新教師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大膽創新,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變「灌輸式」為「啟發式」,變「保姆式」為「自主式」,使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在原有基礎上有較大的提高,全面提高全體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能力,同時,也培養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
七、 課題研究的方法及步驟
(一)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根據課題研究的方向和內容,通過圖書館、報刊檢索、網路檢索等途徑,搜集整理有關優化中學英語教學,培養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文獻資料,對特別是有關外語教學成功經驗的文章進行系統歸類,並作比較性研究,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尋求理論創新。
2.調查研究法:了解目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通過對這些現狀的分析,找出共性問題,再通過問卷、座談和活動展示等手段,掌握研究實施情況,使研究具有針對性和實際性。
3.經驗總結法: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及時進行歸納和分析,將研究過程中的經驗體會,以論文形式總結交流。
(二)課題研究步驟
1.第一階段(2016年4月——2016年5月)
(1)制定課題研究方案,開題論證,修定課題方案。
(2)搜集國內外有關自主學習英語的資料,了解自主學習研究的進展情況。
(3)按照新課程標准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實際形成各學段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預設目標。
(4)開展調查研究,弄清各學段學生原有自主學習的情況,並對照自主學習的預設目標及國內外自主學習的研究情況確定本課題研究的若干個支撐點。
(5)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培訓。
2.第二階段(2016年5月——2016年10月)
(1)點上實驗:如何指導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促進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指導策略有哪些;怎樣認識指導與自主之間的關系;從他主學習轉向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沒有基本的規律與原則可以遵循。
(2)追因調查:弄清影響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應對。
(3)驗證研究:定期組織課題研究活動。研究課堂教學模式,並不斷調整操作方式,在實踐中不斷驗證並修定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目標。
(4)課題研究中期評估。
(5)下階段課題研究規劃。
3.第三階段(2016年10月——2016年11月)
(1)搜集實驗中積累的資料,從中總結經驗、尋找規律,篩選出能促進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指導策略。
(2)通過開設研究課,撰寫實驗論文以及編定優秀課例、案例集等形式推廣研究成果,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課題研究。
(3)結題匯報活動。
八、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研究論文:主要闡述小學英語「自主學習」的內涵、特徵與作用、教學策略及方法途徑。
2、研究案例:主要通過反思總結,撰寫典型案例。
九、課題研究的措施
1.成立實力雄厚的課題研究小組。
2.建立與研究工作相配套的工作制度。
3. 組織培訓研究人員。
4. 研究計劃的具體落實,將研究方案中的目標和任務細化,定出每階段的分步目標。
5.對當前中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習慣進行現狀調查。
6.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自主學習習慣的方法進行研究。
7.制定研究工作制度。
8.課題研究成員收集整理有關資料,進行階段性總結和交流。
9.積極爭取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科研部門有關專家的指導和支持。
十、完成本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本課題組成員都有充分的時間參與課題研究的全過程,並有能力完成研究工作。同時,我校還擁有資料齊全的圖書室、現代化的校園網路,教師能通過互聯網查找、搜集各地有關教育科研的信息及資料,還有設備齊全的多媒體教室,為本課題提供現代化的科研手段。
2.確保經費投入。學校每年撥出一定的經費投入課題研究,為研究的順利實施創設寬松、良好的氛圍。
㈢ 如何通過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開 題 報 告
如何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新學習方式,減輕課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其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和實踐能力,一直是我們熱切探尋的目標。
一、 與時俱進,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努力充實自己的學科素養,緊跟時代的腳步,發展興趣,拓寬視野,擁有活頭源水,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而這種學習的行為也能潛移默化地帶動學生,促進他們樹立學習意識,形成學習習慣。
二、尊重主體,在激發興趣中挖掘學生們的創造潛能
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時,給予學生自主權。 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放開手腳,相信實施實踐活動的主體——學生,給他們自由學習的空間和時間。以旁觀者的姿態靜觀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確定活動的主題,確定小組,自己分工,自己搜集資料,整理材料,自己主持活動,自己決定匯報形式,這種前所未有的開放式教學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熱情高漲。
三、 授予方法,在教師引領下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綜合性學習屬於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其研究領域是非常廣泛的,同時涉獵的知識面廣,再加上學生年齡特點,開始接觸這種學習方式,絕對的獨立完成存在很大的困難,學生活動如果得不到及時正確的引導,使綜合性學習處於放任自流狀態,就會降低綜合性學習的質量,學生難以從活動中得到預期的鍛煉。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授予方法,引領孩子們在活動中成長,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四、提供舞台,在觀點碰撞中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促其大膽表達,讓他們在激烈的觀點碰撞和思維沖突中,提高語言表達、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以及思辨能力。
五、參與活動,以朋友的姿態為活動注入活力
教師只有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往,才能與學生建立友好融洽的關系,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來。另外,在活動中教師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討論和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克服困難,達到教育無痕,引導無痕。
六、學科整合,以不拘一格的匯報形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在多學科的交叉中體現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實際運用」。就是要在教學活動中以語文學科為出發點,運用各科資源,開展跨學科活動式教學,這也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學習方法。正是因為綜合性實踐活動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所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等。在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及活動匯報時,我努力引導學生尋找學科交叉點,溝通協調,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有機整合,努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七、注重過程,讓多元評價方式成為學生獲得自信,敢於創新的不竭動力
在語文綜合性活動中,我更多的關注過程,注重多元評價,不以結果論英雄;注重評價的反饋、診斷和激勵功能,評價態度上,以尊重學生為前提;在評價內容上,既肯定學習的結果,又鼓勵自主合作;在評價視角上,盡量站在學生的角度;在評價標准上,以個體縱向比較為主;在評價方式上,採取自評、小組互評、家長參與、評委投票等多種方式,旨在一次又一次鼓勵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獲得自信,不斷進取。
語文綜合性學習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這樣一方廣闊天地。我們教師也將積極探索研究,以積極的姿態,主動轉變角色,整合教材,提高課堂效率,努力讓語文綜合性活動成為培養學生探究、合作、創新和實踐能力的主陣地,讓綜合實踐這一支點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全面提升的杠桿!
㈣ 企業多元化成長戰略的有效性分析,開題報告怎麼寫啊
多元化經營的陷阱——巨人集團失敗的財務分析
近年來,我國不少企業追求多元化經營模式,試圖通過多元化經營減輕企業經營風險,使企業走上健康穩定發展的道路。然而,現實卻讓人們看到多元化經營使許多企業走上了加速陷入財務危機甚至破產危機之路。巨人集團的興衰就是這許許多多例子中的一個。其原因何在?學術界有各種分析。本文試圖以巨人集團的興衰為例,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對此問題作些分析。
一、巨人集團的興衰史
1989年8月,在深圳大學軟體科學管理系碩士畢業的史玉柱和三個夥伴,用借來的4000元錢承包了天津大學深圳科技工貿發展公司電腦部,並用手頭僅有的4000元錢在《計算機世界》利用先打廣告後付款的方式做了8400元的廣告,將其開發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統推向市場。廣告打出後13天,史玉柱的銀行賬戶第一次收到三筆匯款共15820元。巨人事業由此起步。到9月下旬,史玉柱將收到的款項全部再次投入廣告。4個月後,M-6401的銷售額一舉突破百萬大關,從而奠定了巨人集團創業的基石。
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術公司注冊成立,公司共15人,注冊資金200萬元,史玉柱任總經理。8月,史玉柱投資80萬元,組織10多個專家開發出M-6401漢卡上市。11月,公司員工增加到30人,M-6401漢卡銷售量躍居全國同類產品之首,獲純利達1000萬元。
1992年7月,巨人公司實行戰略轉移,將管理機構和開發基地由深圳遷往珠海。9月,巨人公司升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公司,注冊資金1.19億元。史玉柱任總裁,公司員工發展到100人、12月底。巨人集團主推的M一6401漢卡年銷售量2.8萬套,銷售產值共1.6億元,實現純利3500萬元。年發展速度達500%。
1993年1月、巨人集團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西安、武漢、沈陽、香港成立了8家全資子公司,員工增至190人。12月,巨人集團發展到290人,在全國各地成立了38家全資子公司。集團在一年之內推出中文手寫電腦、中文筆記本電腦、巨人傳真卡、巨人中文電子收款機、巨人鑽石財務軟體、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產品。同年,巨人實現銷
㈤ 如何在科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開題報告
我們正處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幼兒科學啟蒙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幼兒對周圍的世界充滿著好奇,他們不僅喜歡觸摸、擺弄、操作,還會提出各種問題,表現出渴望認識周圍世界和學習科學的需求。在以往的幼兒園科學活動中,我們一般都採用教師提問、講解,幼兒逐一回答,然後得出結論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以教師教授為主,忽視了對幼兒自主操作、探索能力的培養。幼兒只是被動接受,不能完全理解知識。
以下是我在科學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幾點體會。
一、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其探究慾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幼兒的情感態度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能力。因此,保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從而使幼兒形成熱愛科學的積極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好奇是幼兒的個性特點之一,它表現為幼兒對外部世界所產生的一種新奇感和興奮感。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在種植園地里種上了蠶豆、蘿卜等。種植時,讓幼兒一起幫忙翻土、撿石塊、鋤草、澆水等,收獲時讓幼兒一起拔蘿卜、收青菜、剝豆子……幼兒在種植與護理這些植物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和探究,感受到植物種類繁多,知道植物有不同的根、莖、葉、花、果實,幼兒可以親眼看看種子是怎樣發芽的和植物是怎樣長大的,從而學到許多知識、開闊視野,培養了關愛與呵護植物的情感和能力。
對於幼兒提出的問題,教師首先應以積極、熱情的態度回應,用心地解釋或者引導幼兒想辦法去探究,而不能置之不理。否則,將使幼兒的好奇心、創造熱情減退甚至消失。教師也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發幼兒的好奇心,促使其進行新的思考。
二、營造自由、和諧、民主的創造氛圍
《綱要》明確指出: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的意見。因此,激發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創造「無拘無束」的氣氛,讓幼兒「自由地呼吸」。這種氣氛的內涵應該是自由、民主、平等、和諧的,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幼兒的「自由精神」,使其主體性得以充分發展。
在一次玩「沉與浮」的游戲時,我就用分組討論的方法引導、鼓勵幼兒猜想鉛筆、泡沫、木珠、玻璃珠、鐵塊、橡皮、木架子、皮球、石頭等放到水裡會怎麼樣,並用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想。在玩的過程中,我提醒幼兒記錄下自己的發現。在操作中我有目的地引導幼兒解決問題,讓幼兒學會在操作中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找到問題的答案。在這樣的學習中,幼兒不僅積極地動手動腦探索問題,而且學習了用討論與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了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和創造性,從而獲得了多方面的學習經驗。
三、注重幼兒在各種科學活動中的自主探究能力
1.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觀察是通往創造之門的第一步,是發現問題的重要途徑。在觀察的過程中,幼兒會產生多種想法,萌發創造意識。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時,不能局限於觀察研究對象本身,還應該引導幼兒注意研究對象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並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一段時間。
在「豆寶寶發芽」活動中,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自己提出種豆需要水的問題,我們就根據他們的問題設置了幾個裝有種子的瓶子:有的缺少水,有的缺少空氣,有的缺少陽光照射。幼兒對豆寶寶的生長發育過程進行了詳細的記錄。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幼兒發現空氣和水分是豆寶寶發芽必不可少的條件。幼兒還提出了新的問題:豆寶寶在哪種環境中(水、沙、土)長得更快呢?就這樣,幼兒的觀察能力在不知不覺中逐步提高,求知慾也隨之增強了。
科學觀察活動並不一定要局限於幼兒園,還可以利用野外踏青、親子活動等機會帶領幼兒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以開闊幼兒眼界,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提高其創造能力。
2.鼓勵幼兒大膽想像,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像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教師應採用多種方式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猜想、實驗、分析等方法,激發幼兒對事物產生好奇心,從而大膽想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豐富的「自然探究區」蘊藏著許多智慧和活力,在活動中幼兒會如飛翔的小鳥般打開想像的翅膀。「科學發現區」是幼兒的最愛,他們擺弄著天平秤,學習稱物體;試試如何讓燈泡亮起來;探索磁鐵能吸住什麼樣的東西……這些有趣的活動抓住了幼兒的心,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與探索能力。
3.讓材料成為幼兒自主探索的動力
每個幼兒都有探索的慾望,怎樣才能引發幼兒去主動探索呢?為此我們設置了「自然探究區」,放置了幼兒熟悉的辣椒、花生、玉米、小麥等,使幼兒有了一片自己的天空。他們看到熟悉的材料,就如遇見了久違的朋友,開始討論小麥是如何生長的、適合在哪兒生長。帶著這些問題,幼兒經過商量給小麥准備了「魔術手套家」:在小手套里裝進了濕潤的泥土,將小麥種子撒進泥土裡。幼兒每天都去澆水,看看小麥有沒有冒出小芽,並將小手套的外觀變化記了下來。最終,小麥芽破土而出,幼兒的情緒也隨著麥苗的生長變化而高漲起來。在觀察記錄過程中,幼兒了解了麥苗的生長變化,也知道了小麥適合生長的條件,小麥成了幼兒自主探索的動力。
4.注重幼兒與同伴間的表達與交流
幼兒在進行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會有表達的慾望。他們急於想把自己的新發現向老師或同伴講述,想把自己的疑惑向其他人訴說。在表達與交流、聽取同伴意見的過程中,他們知道了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也能從同伴的講述中獲得激發創造力的靈感。教師應多關注性格內向的幼兒,多給他們一些表達的機會,讓每個幼兒都能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們相信,每個幼兒都有創造的潛能,創造能力並不只是在那些外向的幼兒身上才能體現出來。
因此,在開展科學活動的過程中,老師應及時鼓勵幼兒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解決問題,不要輕易放棄嘗試,失敗了不要緊,可以試一試其他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此培養幼兒堅毅的性格品質。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時時處處以愛心、耐心呵護,伴隨他們一起快樂成長!
㈥ 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 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新課標的要求
新課標要求:「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學會運用多助攻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收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九年課外閱讀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和方法,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更關繫到學生語文多種能力的發展,語文素養的提升。
2.學生的閱讀現狀
我校地處農村,學生閱讀習慣欠佳能力弱,缺乏讀書的興趣,過多沉迷於游戲看動畫片中,主動讀書的人很少或僅限於語文書,課外書籍幾乎無涉及。學生的閱讀興趣的缺失令作為語文老師的我頗為擔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意識,過多依賴於老師的講解,懶於動腦思考感悟,缺乏自己的感受,他雲亦雲,以他人的認識代替自己的見解。教師的付出多,過於親力親為,費時費力卻效果不佳。
3.學生和教師成長的共同需要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能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鼓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深切的融入文本,去探究、理解、感悟,才會有個性化的體驗,才會在語文能力上得到提高,同時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有利於全面了解學生的閱讀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探究形成原因,尋找有效的解決之道。
2.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意識和能力,學會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提高學習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解決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改進教師的閱讀教學方法,踐行有效課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4.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其他學科學習奠定基礎。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關鍵詞
「閱讀」是搜集處理n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自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行為自己根據自己的愛好積極地選擇要閱讀的書目。自主閱讀能力,它是一種獨立的、進行批評性思考、做出決定並能實施獨立行為的能力,貴在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感受、認識。
二、課題名稱解讀
「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旨在立足語文課堂,結合課內課外閱讀,了解學生的閱讀現狀問題、自主閱讀的意識能力,尋求解決之道。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1、了解本班學生閱讀的現狀,閱讀興趣缺乏的原因,尋找探索一定的方法,對學生有一定的引導。
2、對於閱讀的一些不良習慣行為予以糾正,加以正確引導,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式方法。
3、立足語文教學,結合教學實際對學生的自主意識、思考習慣、提取信息的能力予以培養提高。
4、提高學生主動學、主動思考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5、有針對性的解決 教學中的一些實際問題,踐行有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二、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XX.5-XX.6)
1、確立研究課題
2、進行理論准備,制定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
1、第一階段:確立研究對象,選擇有代表性的問題,確立研究方向。
⑴農村小學生閱讀現狀調查,有多少人對閱讀感興趣,有多少人對閱讀缺乏興趣。
⑵影響學生閱讀興趣的因素有哪些?
⑶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使其有自主閱讀的意識,掌握一定的方法,有自己的認識。
⑷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總結一些可操作的方法措施。
2、第二階段:通過調查談話了解學生閱讀現狀,缺乏閱讀興趣的原因。立足課堂對自己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結合理論支持,探索解決之道。
3、第三階段:在課堂上實踐,形成一些可操作的步驟方法,改進閱讀教學的無趣蒼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總結階段
結合教學實踐,撰寫心得體會、隨筆、教學設計、論文,並在自己的課堂上實踐,總結可操作的經驗方法。
三、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觀察法、實驗法、個案研究法等。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結合本課題撰寫有關的隨筆、教學設計、論文等。
2、對學生的閱讀現狀有所改善,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有提高,教師的閱讀教學效率有提高。
3、推薦學生閱讀有益的篇目,學生閱讀興趣提高。
㈦ 如何培養中年級學生習作能力的研究開題報告
小學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掌握知識的標志,特別是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初次接觸作文,由段到篇,是個轉折點,因此,這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這幾年來,本人主要從事三年級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不少學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筆就抓耳撓腮,經了解有幾方面的原因:1 沿承一二年級寫日記的習慣,記「流水賬」的多。2、覺得無內容可寫,亂編的多。3、語言積累少,乾巴巴的,難以寫具體。4、對周圍事物沒有留心觀察。5、缺乏想像力。6、題材千篇一律,難以表達真情實感。針對以上問題,如何來提高三年級孩子的習作能力呢?下面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
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著的追求。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下,繞有興趣地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小學作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學成功的向導。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呢?
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題應開放,出寬題,緊緊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景或物作為作文內容,以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願望,有一種沖動想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達出來。如根據學生的思想情況,命題為《××,我想對你說》。又如根據小學生最喜歡做游戲的特點。我們可以精心設計游戲內容,游戲前,告訴學生要留意游戲的過程,注意同學的言行和表情。游戲後組織學生說過程,討論從游戲中懂得的道理。學生玩得興高采烈,自然會說得興致勃勃,寫起來就不難了,而且有興趣了。
以成功的喜悅,激發寫作慾望。
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作文,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並逐步養成習慣,滿懷樂趣地去學習,在實踐中我具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給學生自信心。學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範文宣讀,小作者的眼睛會一亮,神情高興。哪怕學生寫得很不成功,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後在課堂上講讀,以此激發學生特別是差生的作文興趣。其次在作文評語中給予鼓勵,為作文中的優點「喝彩」,哪怕只有一個詞用得生動、一個句子寫得好或一個地方有新意,也要為其叫好。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從「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最後達到共同的目標。第三是辦好班級的習作園地,把優秀的篇,段張貼在上面,供全班學生學習、品賞。還可以鼓勵並指導學生向報刊投稿等。
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激發寫作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強,愛表現,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如開展課前讀報活動,讓學生到講台宣讀自己的優秀習作,或是宣讀從作文選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斷等等,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為了表現自己,在課外時間他們就會趣味盎然地尋找或寫出自己滿意的習作。又如開展作文競賽活動,競賽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由於競賽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長,因而多數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一般比沒有比賽的情況下好得多。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好勝心強,開展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機會。這樣不但可以調節以往習作所形成的氛圍,激發學生「我要寫」的興趣,還可以大面積地提高習作的質量。
我們還可以用導語激趣,創設情境激趣等等來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是指導學生作文邁向成功的基點。
二、從讀學寫,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閱讀中的知識和技能。」②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利於學生從讀學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1、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
我們在習作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每學習一篇課文後,注意對該文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如學習《槐鄉的孩子》這篇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是採用了總分的結構方式,先總寫八月,天多熱。再舉例分述天如何如何的熱。指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和表達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選材如何把天熱寫具體生動,即對寫景段落可以怎樣布局。又如學習《爬天都峰》,注意學習游記的結構特點。在教學中持之以恆地把寫作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聯系課文,適當摹仿,仿中求創。
中外作家歷來強調創造,但在寫作中可以適當摹仿。例如在寫三上第六篇習作——寫去過的地方時,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摹仿課文《香港,璀璨的明珠》來寫一寫我們的鄭州。在寫作文之前,首先要讓學生搜集整理有關鄭州的資料。接著讓學生先模仿第一自然段寫一寫鄭州所處的位置及簡介,再模仿二三四五六自然段用總分的段式寫一寫鄭州的商業,美食,旅遊,夜景等方面的內容,再模仿最後一自然段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鄭州。這樣,一方面學生有的寫作的大概模式,另一方面對鄭州又比較了解,寫起來就容易得多了。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就學會了,為本次作文開了個好頭,亦為主題思想的進一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指導仿寫的同時也注意求創,寫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習作。
3、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培養語感。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道出一個深刻道理:文章源於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否則,縱有思緒萬千,筆下也難有片言只語。古代的一些文人學士,如韓愈、蘇東坡……他們壓根就沒學過語法,修辭、邏輯,但能寫出千古流傳的好文章,其奧秘在於他們熟讀乃至背誦過大量的優秀作品,形成了敏銳的語感。所以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懶於多讀多背,實踐證明,運用語言文字,寫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讀多背,課內多讀,課外也需多讀多背。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訓練。此外,我還讓每一個學生准備了一個好詞好句積累本,不僅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句篇,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學生罷課上及課外搜集的好詞佳句抄寫下來,並背誦下來,增加背誦的量。通過讀,寫,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
4、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指的是人們在閱讀書報時所作的一些文字記錄。寫讀書筆記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寫讀書筆記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要做好課內課文的讀書筆記,但這還遠遠不夠,還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並作好讀書筆記。具體的方法在閱讀時摘錄書中的優美詞語,妙語妙句,精彩片段……並反復吟誦,只有經過長期積累,語言才會豐富,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就會湧向筆端。
閱讀是學生獲得作文範例的基本途徑。學生可以從讀中學到「怎樣寫」,但這也需要我們老師們長期有目的地培養,讓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從讀中學寫,讀寫結合,提高寫作能力。
三、練是關鍵,練說練寫。
新大綱對習作教學的總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寫出來,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有一定的條理,語句通順,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符號。養成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勤於動筆、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習慣。」這習作教學的總要求中,突出了練筆的性質。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教學中練是關鍵,練說練寫,「練」是幫助學生打開作文之門的金鑰匙。如何引導學生「練」呢?
1、緊扣生活,練說練寫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我們身邊每天都發生著不計其數的新鮮事,對此我們要善於做生活筆記。茅盾告訴我們:「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枝鉛筆和一本草簿,無論到哪裡,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可是有些學生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可見無材可寫的根源是不善於觀察,僅做生活的旁觀者。
有一些老師說:「三年級的學生還小,缺少課外讀物,不善於發現,所以作文學生覺得可寫的東西不多。」其實不然,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優勢,挖掘作文源泉。在訓練時,要積極引導學生捕捉所看、所見、所做、所感,如四季的景色、飼養的寵物、街心的公園、使用的電器、參與的家務活、自然中的鳥獸魚蟲、來往的親戚朋友……身邊的人、事、景、物無處不有,關鍵是要善於觀察分析。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之人,練說練寫這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2、練說真話,練寫真情實感。
作文說的就是真人真事,寫的就是真情實感,但平時學生在寫作文中,有時為了完成任務胡編亂造,或抄襲他人,或無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學生的一紙謊言。在學生的筆下同學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師都是抱病工作的,鄰居都是樂於助人的,家鄉都是美麗富饒的。內容千編一律的,缺少新意,有時甚至給學生下個評語也很難,但就是覺得不對勁。對此我在指導學生習作時,注意培養學生在練中要養成說真話,寫真事的習慣,這跟培養學生踏踏實實做人至關重要。
如何引導他們寫出真情實感的習作呢?在具體教學中,首先對於寫「真」的作文,給予高分鼓勵,肯定表揚。對於不說真話,不寫真事的正確引導他們意識到說假話,寫假事是錯誤的。其次引導學生拓展題材,在生活、在回憶中找真。如寫「難忘的一件事」,可以從「為什麼難忘」入手,引導學生回憶童年到少年,從校內到校外。說說生活中曾經有過的「有趣的、有意義的、受教訓的、後悔的、令人傷心的、令人高興的、令人氣憤的、打擊最大的」一件事。這樣可使一個平常題目延伸到生活的每個角落,使學生驚嘆題意的廣泛,在生活、回憶中選取印象最深的一件真事來寫,這就可免去無米下鍋之苦和抄襲杜撰之弊。第三、創設自由表達的空間,讓學生在交流中,細細品味,體驗真情實感。學生一旦有機會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他們能盡情地流暢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說出了真話,再讓學生動筆就不會空話、客套話一大堆了。
四、重視習作講評,習作批改、修改。
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一些教師只重視作前的指導,而輕視甚至忽視作後的講評,修改。其實,講評、修改也是作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對作後的講評、修改也同樣要重視。
習作講評、修改的重要性。
習作講評是對本次習作的分析和評價。它是習作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既是習作指導的繼續和加深,又是習作講評的鞏固和提高;既是對本次習作情況的總結,又是對下次習作訓練的指導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因此,講評是作文教學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必須認真抓好講評這一環節,努力提高講評的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
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改,也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通過批改,對學生進行作文的指導,使學生了解自己作文的優點和缺點。並從中受到怎樣寫好作文的啟發。通過批改,教師可以了解學生作文的實際,便於總結作文教學的經驗教訓,及時改進教學,也可以搜集素材,為作文講評作好准備。對於學生作文,除了老師批改,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通過修改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呵護學生作文中的童真。
我們面前的孩子,他們是那麼的天真爛漫、充滿稚氣。他們總懷著純真的感情去對待一切,在作文中也不時閃爍著孩子的童言。對此,作為孩子的良師益友,在作文講評、修改中,我們應去維護和發揮孩子們作文中那無邪的童真,不能扼殺掉孩子的童真。如有一位學生寫我幫媽媽做家務時,寫道:「我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我來幫你做家務吧。』媽媽卻說:『小孩子家,把自己的學習搞好就行了,瞎湊什麼熱鬧!』」而其他的同學都寫的媽媽很高興,誇我長大了,我很高興之類的話。看出來,第一位學生寫出了他的真實想法,寫出了一個孩子的童真,怎能讓他把這段話修改掉呢?
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教學中經常是:「教師批改作文,學生看評語」。教師要轉變觀念,變「替學生改作文」為
「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培養學生修改作文能力,能有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在實踐訓練中首先要引導學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後要認真讀,修改其中的字、詞、句等,再定稿。其次要處理好批與改的關系,以批促改。在教師認真批改後,要引導學生細心體會教師所畫的符號,所加的眉批,根據教師的批註認真地加以修改。有時組織學生每幾個人一小組,共同討論修改一個同學的作文,在互評中,發現別人的優點,指出缺點,不斷提高自身的修改能力,表達能力。對於寫作有困難的學生要當面指導修改。最後在作文講評課中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講評課上,教師宣讀範文,批改示範,再集體評議,為學生自我修改作文創造條件。
只有時時刻刻不忘作文講評,作文修改,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綜上所述,這是我從事三年級習作教學幾年來的幾點看法,我深深認識到:不管是應試教育的昨天,還是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習語文,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要想提高學生習作水平,都要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以「練」為主,把作文教學滲透到整個語文教學中,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㈧ 心理健康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性 開題報告怎麼寫
現代醫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健康既包括身體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單純地追求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不僅會導致精神疾病的發生,而且會誘發多種軀體疾病。現代社會由於運轉節奏的加快和競爭局面的不斷加劇,人們的心理負擔也越來越重。特別是對處於人生特殊階段的青少年來說,你們面臨著生理的、認識的、情感的、社會的多方面的現實問題,面臨著升學的巨大壓力,因而必然承擔劇烈的心理沖突。對於青少年來說,有一定的情緒波動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表現過於強烈,就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大量事實證明,心理健康不僅有利於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和良好學習成績的取得,而且還能使青少年正確地面臨困難和挫折,對各種社會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許多心理學測驗也證實,當一個人情緒好的時候,往往會精神振奮、干勁倍增,思維敏捷,效率提高;反之,則會無精打采,思路堵塞,效率下降。青少年是個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經歷著一系列的重大變化。這些正理和心理的變化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促進幼小個體長大成人。著個階段人的可塑性很強,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時期。良好的教育環境影響能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反之,不良的環境影響也容易使學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質,甚至發展成為心理疾病。因此,必須認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響,使學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進。~~~僅供參考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