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評論文格式如何
首先選擇寫作對象,是由微觀到宏觀;還是宏觀到微觀
寫宏觀經濟時注意交代世界上大的經濟背景(EG:經濟危機)以及世界各國的政策(收緊還是開放)
微觀方面舉出具體的事例,然後分析,主要是供求關系(無非兩種:供大於求/供小於求),其次分析這個事件對周別產業的影響(EG:美元疲軟導致石油上漲,應為歐佩克的結算貨幣為美元)
還可以寫一下,對於大的經濟環境下,發生的某些事件,有可能帶來的經濟現象
(EG1:1815年6月18日,在拿破崙戰爭期間,拿破崙一世的軍隊與英、荷、普聯軍在滑鐵盧進行的一次交戰。其結果導致當年英國國債的價格全面上漲)
最後談一談你對此的看法,也可以呼籲,警告,建議等(最好別警告,這樣顯得很大套)
OK!參考資料:http://hi..com/death_king/blog/item/93886f2da606853f359bf76e.html
2. 人物形象分析的論文可以從哪些方面寫
對於人物的理解文學基礎;比如我喜歡諸葛亮我知道他的優缺點做事怎樣怎樣。創新,別具一格,多角度多立場,最後綜合評論,如我不喜歡諸葛亮,我知道他這個那個缺點使他沒有完成輔助劉備的大業。
寫人物,先從背景開始了解他的一切然後再做評論,寫時通過他各個時期的典型事件來描述外加一些自己的評論。要豐富深刻,不要有廢話
一、賞析人物形象的答題技巧
1、從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賞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寫的方法:①正面描寫,一般包括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事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
(2)各種描寫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態、動作描寫:更好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徵.②語言描寫:A、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B、描摹人物的語態,使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③心理描寫:直接表現人物思想和內在情感(矛盾、焦慮、擔心、喜悅、興奮等),表現人物思想品質,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④細節描寫:更細膩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徵.
2、從分析人物活動的環境入手,探究人物命運與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環境是人物活動和故事發生發展的場所.特定的人物總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對小說環境描寫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等,有時起渲染氣氛的作用.社會環境主要是渲染時代特徵.另外環境對人物性格的體現也起著強化作用,作者為了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性格,往往為人物設置各種不同的環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記錄其種種行為,從而顯露出性格.3、從分析情節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情節一般是通過描寫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慾望的沖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命運的變化來展開的.在情節的展開中,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再現活生生的鮮明個性.因此,欣賞人物形象,可以從情節入手,據情論人.
根據故事情節分析人物性格特徵,必須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全面、恰當、實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徵是從情節中引出的結論,反過來可以解釋情節.只有全面而恰當的結論才能正確解釋全部情節.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多重性,多角度進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徵.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
4、從人物間的關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許多小說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個,這就要求我們准確分析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確定主次,從他們之間的復雜關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5、從分析小說的主題入手,揣摩作者的評價.
主題是小說的靈魂.小說的主題往往是通過作品中人物的活動體現出來的,因此通過分析小說的主題,揣摩作者的創作意圖,可以正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一、賞析人物形象的答題技巧
1、從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賞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寫的方法:①正面描寫,一般包括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事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
(2)各種描寫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態、動作描寫:更好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徵.②語言描寫:A、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B、描摹人物的語態,使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③心理描寫:直接表現人物思想和內在情感(矛盾、焦慮、擔心、喜悅、興奮等),表現人物思想品質,刻畫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④細節描寫:更細膩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徵.
2、從分析人物活動的環境入手,探究人物命運與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環境是人物活動和故事發生發展的場所.特定的人物總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對小說環境描寫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個重要方面.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等,有時起渲染氣氛的作用.社會環境主要是渲染時代特徵.另外環境對人物性格的體現也起著強化作用,作者為了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性格,往往為人物設置各種不同的環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記錄其種種行為,從而顯露出性格.3、從分析情節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情節一般是通過描寫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慾望的沖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命運的變化來展開的.在情節的展開中,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再現活生生的鮮明個性.因此,欣賞人物形象,可以從情節入手,據情論人.
根據故事情節分析人物性格特徵,必須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全面、恰當、實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徵是從情節中引出的結論,反過來可以解釋情節.只有全面而恰當的結論才能正確解釋全部情節.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多重性,多角度進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徵.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
4、從人物間的關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許多小說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個,這就要求我們准確分析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確定主次,從他們之間的復雜關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5、從分析小說的主題入手,揣摩作者的評價.
主題是小說的靈魂.小說的主題往往是通過作品中人物的活動體現出來的,因此通過分析小說的主題,揣摩作者的創作意圖,
希望能幫到你,滿意望採納哦。
3. 紅色作家人物評析課程論文怎麼寫
紅色作家人物評析課程論
wo de hao
4. 評價小說中的某一人物,寫成論文形式,如何寫
可以說人物的某一特徵,論點就是這個人物的某一個特性特徵,論據就是小說內容,論證就是你結合小說內容及你自己的分析。
5. 怎樣書寫~議論文評價人物格式
正規的論文格式應該是這樣的:
1、篇名
篇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一般不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篇名,用較小字型大小另行起排。篇名應盡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元、代號和公式。
2、作者署名及工作單位
2.1 文章均應有作者署名。作者姓名置於篇名下方,譯文的署名,應著者在前,譯者在後,著者前用方括弧標明國籍。各種補白短文,作者姓名亦可標注於正文末尾。
2.2 中國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採用姓前名後,中間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復姓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字,雙名中間加連字元,姓氏與名均不縮寫。 示例:
ZHANG Ying(張 穎),WANG Xi-lian(王錫聯),ZHUGE Hua(諸葛華)
2.3 對作者應標明其工作單位全稱、所在省、城市名及郵政編碼,單位名稱與省市名之間以逗號分隔,加圓括弧置於作者署名下方。
2.4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用逗號隔開;不同工作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註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並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註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各工作單位之間連排時以分號隔開。示例:
熊易群1,賈改蓮2,鍾小鋒1,劉建君1
(1.陝西師范大學 教育系,陝西 西安710062;2.陝西省教育學院 教育系,陝西 西安710061)
3、摘要
論文應附有中英文摘要。摘要應能客觀地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信息,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過200字,以楷體字排在作者署名與關鍵詞之間。英文摘要的內容一般應與中文摘要相對應。中文摘要前以「摘要:」作為標識;英文摘要前以「Abstract:」作為標識。
4、關鍵詞
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片語,一般每篇可選3-8個,應盡量從《漢語主題詞表》中選用。未被詞表收錄的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和地區、人物、文獻等名稱,也可作為關鍵詞標注。關鍵詞應以與正文不同的字體字型大小編排在摘要下方。多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中英文關鍵詞應一一對應。中文關鍵詞前以「關鍵詞:」作為標識;英文關鍵詞前以「Key words:」作為標識。示例:
關鍵詞:《左傳》;語言藝術;修辭;交際語言
5、分類號
應按照《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4版)對每篇論文標引分類號。涉及多主題的論文,一篇可給出幾個分類號,主分類號排在第1位,多個分類號之間以分號分隔。分類號排在關鍵詞之後,其前以「中圖分類號:」作為標識。示例:
中圖分類號:A81;D05
6、文獻標識碼
按照《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規定,每篇文章均應標識相應的文獻標識碼:A 理論與應用研究學術論文;B 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總結;C 業務指導與技術管理性文章;D 動態性信息;E 文件、資料。中文文章的文獻標識碼以「文獻標識碼:」作為標識。示例:
文獻標識碼:A
7、文章編號
凡具有文獻標識碼的文章均可標識一個數字化的文章編號;其中A、B、C三類文章必須編號。文章編號由每一學報的國際標准刊號、出版年、期次號及文章篇首頁頁碼和頁數等5段共20位數字組成,其結構為:XXXX-XXXX(YYYY)NN-PPPP-CC。其中文標識為「文章編號:」。示例:
文章編號:1672-0059(2003)01-0001-03
8、收稿日期
8.1 收稿日期是指編輯部收到文稿的日期,必要時可加註修改稿收到日期。
8.2 收稿日期採用阿拉伯數字全數字式日期表示法標注,以「收稿日期:」作為標識,排文末,並用10字距正線與正文分開。
收稿日期:2003-08-18
9、基金項目
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應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註明基金項目名稱,並在圓括弧內註明項目編號。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基金項目排在收稿日期之後。示例: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資助項目(96BJL001)
10、作者簡介
對文章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等作出介紹,其前以「作者簡介:」作為標識。置於收稿日期(或基金項目)之後。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簡介可以在同一「作者簡介:」標識後相繼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示例:
作者簡介:烏蘭娜,1968年生,女,蒙古族,內蒙古達拉特旗人,內蒙古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博士。
11、正文
11.1 文內標題力求簡短、明確,題末不用標點符號(問號、嘆號、省略號除外)。層次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5級。大段落的標題居中排列,可不加序號。層次序號可採用一、(一)、1、(1)、1);不用①,以與注釋號區別。文中應做到不背題,一行不佔頁,一字不佔行。
11.2 用字應符合現代漢語規范,除某些古籍整理和古漢語方面的文章外避免使用舊體字、異體字和繁體字。簡化字應執行新聞出版署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以1992年7月7日發布的《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以1986年10月10日重新發表的《簡化字總表》為准。
11.3 標點符號使用要遵守GB/T15834-1995《標點符號用法》的規定(參考文獻著錄中的標點作為標識的用法另據後文規定),除前引號、前括弧、破折號、省略號外,其餘都應緊接文字後面,不能排在行首。夾注及表格內的文句末尾不用句號。著作、文章、文件、刊物、報紙等均用書名號。用數字簡稱的會議或事件,只在數字上加引號;用地名簡稱的,不加引號。外文的標點符號應遵循外文的習慣用法。
11.4 數字使用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各種記數與計量(包括正負數、分數、小數、百分比、約數),均採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星期幾一律用漢字。非公歷紀年用漢字,並加圓括弧註明公元紀年。多位的阿拉伯數字不能移行。4位以上數字採用3位分節法,即節與節之間空1/4字距。5位以上的數字尾數零多的,可以「萬」、「億」作單位。數字作為語素構成定型的詞、片語、慣用詞、縮略語,應使用漢字。鄰近兩個數字並列連用所表示的概數均使用漢字數字。
11.5 插圖和照片應比例適當,清楚美觀;圖中文字與符號一律植字。插圖應標明圖序和圖題,序號和圖題之間空1字;圖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僅有1圖者於圖題處標明「圖1」;圖題一般居中排於圖的下方。圖一般隨文編排,圖較多時也可集中排在文末或其他適當位置。插圖的橫向尺寸不超過版面2/3者,圖旁應串文。圖需卧排時,應頂左底右。插頁圖版可另編頁碼,並在圖版上方標識文章篇名和所在頁碼。
11.6 表格應結構簡潔,具有自明性。盡可能採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線。表格應有表序和表題。序號和表題居中排於表格上方,兩者之間空1字。表序以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僅有1表者,於表題處標明「表1」。表內數據一律採用阿拉伯數字,個位數、小數點位置應上下對齊。相鄰行格內的數字或文字相同時,應重復填寫。表一般隨文編排,先見文字後見表。表格的橫向尺寸不超過版面2/3者,表旁應串文。表需卧排時,應頂左底右;需跨頁時,一般排為雙面跨單面;需轉頁時,應在續表上方居中註明「續表×」,表頭重復排出。
11.7 文稿中的計量單位應嚴格執行GB 3100-3102-93《量和單位》的規定。
11.8 文稿中的數學公式應簡明、准確地表達各個量之間的關系,一般另行編排,主輔線須區分清楚。在不引起誤解的前提下,某些公式也可夾在文句中間。數學公式的編排,應遵循量、符號的書寫規則。
11.9 每篇文章應盡可能排在連續頁碼上。確需轉頁時應在當頁最末一行標點停頓處註明「下轉第×頁」;在接轉部分之前註明「上接第×頁」,字體與正文區別,加圓括弧。轉頁應盡可能少,並不可逆轉。
11.10 分期連載的長文,應在每期篇名之後加註連載序號,文末加註「待續」,最末一期加註「續完」。
12、致謝
致謝是作者對認為需要感謝的組織或個人表示謝意的文字,排於注釋及參考文獻之前,字體應與正文有所區別。
6. 評價中國古代史一位人物,500字以上,論文格式
本人的練筆之作,評價劉邦,應該是番外內吧!!!
大風氣息雲飛揚
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史記·高祖本紀》
劉邦是歷史上爭議頗多的一個皇帝,他出生貧賤,品行不端,很難想像這樣一個人盡然最終開創了一個王朝。縱觀史記,司馬遷雖是漢代人,卻並未對這位開國皇帝推崇備至,甚至有點不屑,與《項羽本紀》一對照,更覺劉邦彷彿一個無賴小人、地痞流氓,本為其手下敗將的項羽卻顯得豪氣吞山河,頂天立地,寧折不彎,光耀千古。劉向,班固贊《史記》「不虛美,不隱惡」之語基本上就是從司馬遷對劉邦的描述中得出的結論,而後人常常忽略了他的不虛美,僅僅看重他的不隱善,這樣由於太史公的史家絕唱,讓這位開國之君一直都處於極為尷尬的地步。後世晉代阮籍阮籍登廣武戰場時更堂而皇之宣稱「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難道劉邦果真如此的不堪嗎?後人對劉邦的詬病,大多都集中於三個方面,即貪婪無能,刻薄無情和不守信義。
其一,貪婪無能。首先貪財好色,這可以說是封建君主的通病。在那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中,坐在龍椅上的人是有權力去這樣做的,四海之內,以萬民養其一人,若是與和尚一樣清心寡慾,那還真是不正常了,退一步說,即使是賢明如太宗者,也有曾經因為大修宮殿或者大修陵墓,與臣子發生過爭執。而劉邦僅僅是在秦王朝宮殿的廢墟上建造了未央宮而已,比之商紂酒池肉林,秦皇長城阿房,劉邦實在是奉行了勤儉持家。《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劉邦至咸陽後,「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面對如此的誘惑他卻是於民眾約法三章,窺一斑而知全豹,其所圖者大,其志不在小。
再者無能,且說劉邦手下人才濟濟,他一個武不能張弓,文不能提筆的無賴,怎麼就駕馭了這么一大幫子人呢?若說無能實在是有些勉強了,他手下的文臣武將難道都會跟從一個無能之人,隨他出生入死,捨命疆場。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才能,劉邦的能力就是發現人才並且合理的使用他們。本身就是一種難度很大的工作。專業人才不一定是好的領導,而好的領導本身就是人才,敢於大膽任用在某些方面比自己能乾的下屬,這就不簡單。《高祖本紀》中一段話十分經典,「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觀之當今社會眾多上司對於下屬的任用十分的不合理,他們一面要求下屬具有能力,又不願意下屬的能力在自己之上,許多領導不敢用人,惟恐下屬超過自己,比自己能幹,比自己有威望,於此中可見劉邦的能力及氣度,的的確確是非同一般。
其二,刻薄無情。世人非議最多的地方是劉邦兵敗彭城,奔逃途中,將親生兒女推下車,只顧自己的行為。《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看起來劉皇帝對兒女的顧戀還不如一個臣下。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當時的情況,數千追兵,緊追不舍,而己方只有一個夏侯嬰,如果此時不果斷決定,被追上是無人可以活命的,難道非得讓劉邦抱著一雙小兒女痛哭著面對屠刀。在如此的環境下個人的英雄主義是最要不得的,劉邦做出的是最為有利的決定。而且,追兵的目標是劉邦,跟在他身邊無疑是最危險的,讓兒女們與自己分開,可以說是減輕了他們的危險。況且項羽婦人之仁,對無辜幼童應是不會下殺手的,若劉邦是看透了項羽的本性了而兵行險招,那劉邦更值得敬佩,在如此的緊要關頭,還能做出這般精密的部署,真真不簡單呀。
至於劉邦建國後對功臣的態度,那隻能歸結為君主的御下方式,並不能說他是刻恩寡情之人,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朱元璋殺藍玉,徐達。在一個穩定的王朝中,需要的是忠臣,而不是權臣,那些所謂的開國元老們,大多都是門生遍布朝野,長久以往必然朝局不穩,主弱國危。作為開國之君,劉邦所要做的是為後世之君留下穩定的政治局面,而不是一大堆功高震主的臣子。
再看不守信用。劉邦與項羽訂立盟約,中分天下,以鴻溝為界,但項羽撤軍後,劉邦毀約追擊,此為一;立國之後,分封七個異姓諸侯,但先後誅殺且手段殘忍,此為二。我們評價一個人,一件事,既要看主觀動機,也要看客觀影響。荊軻為民請命,刺殺殘暴的秦王,可一旦他刺殺成功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放慢,老百姓還得回到那種征戰不休,哀鴻遍野的生活中,這樣看,刺秦是對的嗎?隋煬帝為了個人享樂,為了自己下揚州,下令開掘大運河,可大運河溝通了南北,促進了交流,發展了貿易,造就千年的繁榮。所以,有時候,動機和影響是不一致的。劉邦違背盟約,使戰爭提前結束,使國家重歸統一,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劉邦誅殺功臣,消除了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內的隱患,使國家平穩過度,這些對於個人而言,則是不守小義,但對於國家、人民而言,則是大大的善舉,澤被天下,造福萬民的好事。
若把這些放在一個普通人身上可謂是卑鄙,但是「卑鄙」一詞適用於君子,不適用君王。君王所做之事根據利益而變化,他所採取的行動要收獲最大的利益,如此方才能國富民強,不為外人所欺。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從泗上,即號沛公。嘯命豪傑,奮發材雄。彤雲郁碭,素靈告豐。龍變星聚,蛇分徑空。項氏主命,負約棄功。王我巴蜀,實憤於衷。三秦既北,五兵遂東。氾水即位,咸陽築宮。威加四海,還歌大風。」———司馬貞《史記索隱》
7. 歷史人物評析論文封皮怎麼做的有創意
歷史論文的寫作和其他論文的寫作有相同的地方,也有特定的一些要求,今天和你討論的就是歷史論文寫作的有關問題.
一、歷史論文的寫法及要求
最重要的是確定主題,根據主題列出寫作提綱,根據歷史論文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使用所掌握材料,有計劃的依次成文.
文章以提綱為構架卻不為提綱所割裂,它應是史事完整、氣勢貫聯,渾然一體的一個整體.
寫好歷史論文要注意以下問題:
(1)力求寓理論於敘述之中,做到史觀與史料的有機聯系與內在統一.要既防止空洞理論而缺少史實,流於社會學公式,又要防止堆砌史料,無理論分析.更要力避史論、史料兩張皮,我們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引出規律性、找出事物的內部聯系.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憑客觀存在的事實,詳細地佔有材料,從這些材料中引出正確的結論.
(2)歷史邏輯與語言邏輯的統一,歷史論文的語言應服務於、服從於歷史的真實性.要在保證史實正確、准確的前提下,講求語法修辭.歷史發展有其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客觀的歷史規律反映在人們的頭腦里,用歷史論文或著作表達出來,這就是歷史邏輯;體現這個歷史邏輯的實踐,是通過運用詞、句、文章的語言文字手段來完成的.但,「史實真、道理正」占第一位,「文章好」居第二位,要重視 歷史論文的語言、文辭方面的質量,但不能因詞害義,本末倒置.在內容真實豐富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語言文筆的風采.這樣,才能成功地達到言以聲其心之所得.
(3)文章要通暢、質朴、簡潔,在史學文章里,為了能「真實、凝練、生動」地表達人、事,也可以適當地「文白兼用」或所謂「半文半白」.事實上,一點兒「文言」詞與片語沒有是不可能的.
(4)准確地使用引文,歷史論文中出現「引文」是必然的,它使立論可靠,有利於提高文章質量,反映作者知識,認識的深度、廣度.但也存在著一個引什麼、怎麼引的問題.首先,經典作家的教導和革命領導人的重要言論可以引用.再次,現行的法定的歷史教科書內容可以引用.因為它是依據最可靠的資料,參考最新研究成果,採用最為公認的論點,使用最規范簡潔的文字寫成的.對一些非歷史作品,指歷史小說,X X 演義、X X史話之類,它們以歷史為素材,為原料,可能有文藝價值及教育意義,但非歷史,我們不能隨便引用.
(5)歷史論文的層次與條理,在一般歷史論文中,要注意段落劃分,引文形式,注釋種類這三點.四、五千字以上的較長歷史論文,依史事種類或歷史情節的發展,可分為幾個大段,加上小標題,使全文結構嚴整,每題內涵明確.歷史論文引文的使用應力求簡短、貼切、有份量;恰當地嵌合在整個行文之中,但切忌截頭去尾,斷章取義.
二、歷史論文的範文
中國近代史綱要論文
一 應當重視中國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國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時間里,相對而言,顯得有些被冷落.20世紀80年代以來,先是中國近代文化史研究的興起,並成為熱點.當時回顧過去中國近代史的研究,著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覺得有拓寬領域的必要,於是文化領域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在「文化熱」中,又出現貶政治史的現象,有的研究者認為政治史的研究是淺層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進入到歷史的深層,才是中心.隨後,中國近代社會史也引起學者們的興趣,對它的研究方興未艾.但是,也出現與「文化熱」中類似的說法,貶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張用社會史取代歷史的.這些說法是否確切,是值得推敲的.我雖是研究中國近代文化史,但並不認為文化是歷史的中心.在同白壽彝教授的一次談話中,曾經談到什麼是歷史的中心的問題.白先生認為:歷史主要是寫政治,政治是歷史的脊樑,經濟雖是基礎,但要受政治的制約,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約,文化不能作為歷史的中心.話雖不多,卻很精闢.
美國著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在前幾年曾發表《文明的沖突》一文,引起了國際上強烈的反應.這篇文章認為未來國際沖突不是經濟的、意識形態的沖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學文化、伊斯蘭文化的沖突.顯然,這是把文化作為社會的中心,是起決定作用的.不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實社會中,文化無疑有其應有的作用,但它不居於中心地位,不起決定作用.就現實國際社會而言,首要的是經濟、政治利益,美國向他國推銷其價值觀、文化,也是為了實現其經濟、政治利益.海灣戰爭,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謂伊斯蘭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沖突.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這篇文章的基礎上撰成《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對他在「文章中提出的問題提供一個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詳盡論證的解答」.盡管他在書中仍然力圖說明根本因素是伊斯蘭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沖突,但也不能不承認「海灣戰爭是冷戰後文明間發生的第一次資源戰爭」.他說:「最關鍵的問題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備,將由依靠西方軍事力量保護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長國政府控制,還是由有能力並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對西方的獨立的反西方政權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薩達姆·海珊,卻獲得了某種使海灣國家在安全上依賴西方的勝利.戰爭之前,伊朗、伊拉克、海灣合作委員會和美國曾為獲取對海灣地區的影響展開了競爭.戰爭之後,波斯灣變成了美國的內湖.」[1]這里認為這場戰爭的關鍵是爭奪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備」的控制權,「戰爭之後,波斯灣變成了美國的內湖」,都說到了實質所在.同是伊斯蘭文化的國家,為了石油、戰略地位等經濟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間可以打起仗來,也可以支持、參與美國組織的對伊拉克的戰爭.這正說明,海灣戰爭的根本因素不是由於伊斯蘭文化和西方文化兩種「文明間」的戰爭,而是經濟、政治利益的沖突.
貶抑中國近代政治史研究的一個緣由,是有些研究者認為以往中國近代史寫的政治史,是階級斗爭史,有的人甚至指責為「階級斗爭為綱」.恩格斯在1888年為《共產黨宣言》英文版所寫的序言中指出:「(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是「構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2].列寧也說:「階級關系——這是一種根本的和主要的東西,沒有它,就沒有馬克思主義[3].如果堅持馬克思主義對歷史研究的指導,那就離不開階級分析和階級斗爭學說.至於將階級斗爭等同於「以階級斗爭為綱」,那是對不同性質問題的混淆.
對於中國近代政治史研究的弱化,還因為以往史學界著重於從鴉片戰爭到解放戰爭這些重大事件的研究,成果頗多,再做研究起點較高,向前推進難度較大,要下更大的功夫.然而這些大事件也不是沒有可以繼續研究的,還有不少問題沒有完全弄清楚,有些問題也有待深入.即如孫中山,近些年又陸續發現一批有關的資料,還沒有很好地加以運用研究;關於他的思想等方面的評論,研究者的見解也頗有分歧;何況迄今尚未有一部學術價值高的、有份量的傳記.
重大事件自是中國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內容,但不等於中國近代政治史,不是它的全部內容,中國近代政治史的內容是很豐富的,不應當忽視.中國近代文化史、社會史的研究,擴展了中國近代史的領域,無疑是有意義的.但不宜揚此抑彼,政治、經濟、文化乃至軍事、外交等都同樣需要研究,都有研究的必要和價值.
二 注重微觀研究,也要重視綜合研究
近些年來中國近代史的研究趨向細化,具體問題的研究受到重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具體的、微觀的研究很有必要,這是綜合研究的基礎,但是過分細化就會流於「碎化」.近代中國一百多年的歷史,時間不短,人、事繁多,對全部細節或微小問題逐一加以研究,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即使研究了,也說明不了什麼問題.細化的研究需要斟酌所擇取的題目有沒有研究價值,而有研究價值的題目也不應只是就事論事,敘事清楚,還要將它置於大背景中來考察,以小見大,說明問題.
在具體的微觀研究的基礎上,要注意開展綜合的研究.長期以來,中國近代史分門別類的研究,專題的研究,已經做了不少,有條件做綜合的研究.
在我們的研究工作中,分科、分專業,文學、史學、哲學等等各自屬於不同的學科門類.在歷史學中,又有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史以及各種專門史之分.而研究中國近代史的人,又有專攻某一重大歷史事件之別.這種分工過於狹窄,過於專門,不利於歷史學科的發展,不利於人才培養,不利於出精品,也難以做綜合的研究.中國歷史上的人物不少都是通曉經、史、子、文學、佛學等,對他們的研究不能僅限於一個方面,應當是全面的.例如魏源,在中國近代史、思想史學著作中,主要是寫他的經世思想,尤注重於《海國圖志》及其名言「師夷長技以制夷」.魏源的經世思想,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名著《海國圖志》,無疑要著重論析.然而魏源博學多聞,年輕時究心陽明心學,好讀史書,後隨父至京師,從胡承珙問漢儒家法,問宋學於姚學shuǎng@①,學《公羊》於劉逢祿,晚年又修禪禮佛.他一生著述甚多,除《海國圖志》外,如《曾子章句》、《大學古本》、《庸易通義》、《說文擬雅》、《小學古經》、《兩漢經師今古文家法考》、《老子本義》、《孫子集注》、《董子春秋發微》、《詩古微》、《書古微》、《聖武紀》、《元史新編》、《古微堂內外集》等,涉及經、史、子、佛學、詩文,僅經學又及今古文、漢宋學.要對魏源有精深的研究,不能只談論某些方面,需要綜合的研究.這關乎研究者的知識結構問題,應「通識」的要求.一個學科也有上下通、左右通的問題,力求改變過於專門、相互割裂的狀態.
三 現實與歷史不能混同
今天的中國由歷史的中國發展而來,現象和歷史不能割斷.歷史的研究者都是生活在現實社會的,現實社會中的問題無疑會引發研究者去思考歷史.但是,現實和歷史不能等同,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這是無須贅述的常識,似乎是很明白的.然而在實際研究中,二者的界限卻時常被混淆.例如,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引進外資等等,於是有的研究者就以此去反思歷史,闡釋歷史,認為近代中國一百多年裡,西方列強在中國傾銷商品、投資建廠、開礦築路、掠取原料農業品……,是幫助中國實現現代化,應當歡迎他們進來,不應該反抗,當年如果不把帝國主義趕出中國,現在可能就現代化了.
出現這種說法,原因不止一端,但其中有一點,就是將歷史與現實混淆起來,將現實中進行的現代化建設、對外開放與近代史上的外國入侵混為一談.近代史上的所謂「開放」,外國人在中國的投資設廠等等,與現在改革開放、引進外資不能混為一談,必須歷史地去看待它.中國近代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通過對中國進行的侵略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取得了在華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許多特權,把持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操縱著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而現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等,其歷史背景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了新中國,並進行數十年社會主義改造與建設.中國今天的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等是獨立自主的,不允許外國附加任何條件,外國人在中國從事經商投資等活動,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相比,其社會性質根本不同,不能以現在的情況和觀念硬往歷史上套,將歷史與現實同等看待.
又如我們現在說和平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國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調穩定、安定團結,於是有些研究者就以之去闡釋歷史,認定中國古代社會為什麼發展緩慢,不能走向現代化,就是因為農民戰爭破壞了穩定,破壞了經濟;近代中國沒有實現現代化,是革命的結果,革命革糟了,只有改良才能使中國現代化.歷史上為什麼會發生農民起義、革命,它們是否只是破壞,這些問題不用多說,如果不存偏見,並不難公正地回答.拿現實去規范歷史,用現代人的思想去要求歷史人物,這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研究歷史需要用歷史觀點來觀察問題,「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
四 要重視歷史教育
歷史教育包括學校的歷史教育和學校以外的廣大人民群眾和幹部的教育,它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質是不可缺少的.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要用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歷史學要在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質上發揮作用,就不能局限於專門學術研究方面.歷史研究對於提高學科學術水平、發展歷史科學當然很重要,但只做提高方面的工作是不夠的,還要重視歷史教育,做普及方面的工作.史學工作既要提高又要普及,是兩手問題,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現在的問題是提高方面比較硬,史學工作者注重撰寫學術專著,發表學術論文;而這與評職稱、提高自身地位等等都有關系.普及工作得不到重視,認為是小兒科,不算學問,評職稱也不算數,這種思想觀念和實際問題影響了史學工作者對普及的重視,削弱了歷史教育.
在知識普及方面,科技工作者做得比較好,出版了許多科普書籍和影視片,實際效果也很好.相形之下,歷史工作者就做得不夠.從學科要求上說,歷史工作者對歷史普及、歷史教育也要重視,學問不能只停留在專家圈子裡.我們的歷史著作不用說一般青少年不看,就連幹部也沒有多少接觸.因為這些書籍、論文太專門,難懂,人們讀不下去,引不起興趣.一個學科、一門學問如果離開群眾,離開社會,恐怕是很難生存的.
事實上,廣大群眾和幹部並不是不喜歡歷史,不需要歷史,而是缺少適合他們喜歡的讀物或影視片.史學工作者忽視的歷史普及工作,影視工作者都很重視.他們編了許多歷史題材的影視劇,有正劇,有「戲說」,吸引了眾多的觀眾.但是,這些歷史題材的影視劇,存在著隨意編造歷史的嚴重問題,不僅給觀眾以歪曲了的歷史知識,而更重要的是給予觀眾錯誤的歷史觀、價值觀,危害很大,應當受到史學工作者的關注.
值得關注的是青年中歷史知識薄弱.據2001年2月在北京、上海、武漢、深圳四個城市對14~28歲1065名青少年的調查中,歷史試題25道,每道4分,以百分計算,平均分為27.69,及格率只有1.5%.其中有一道題是「誰在1860年燒毀中國的圓明園」,只有31.8%的人答是英法聯軍,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八國聯軍.而在中學的歷史教學中,有的教學大綱存在著明顯的科學性問題,如不寫太平天國,卻將太平軍打洋槍隊歸之於反侵略斗爭;近代化的開端有洋務運動,但沒有民族資本企業,等等.歷史教育的薄弱,甚至誤導,其後果堪憂,史學工作者有責任加強歷史普及和教育的工作.
8. 求人物論文的格式及範例
關於人物采訪的論文怎麼樣?屬於新聞傳播類的,你可以看下(新聞傳播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