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00字的說明性文章!急急急急急急急!!!!
同學們,我向你們介紹一種水果,那就是草莓。草莓,又叫紅莓,地莓等,它的外型呈心形,鮮美紅嫩,果肉多汁,酸甜可口,香味濃郁,不僅有色彩還有一般水果所沒有的宜人芳香,是水果中難得的色,香,味俱佳者,因此常被人們譽為「果中皇後」。草莓中所含的葫蘿卜素是合成纖維A的重要質,它具有明目養肝的作用。它還含有果膠和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消化。草莓對腸胃道和貧血均有一定的滋補調理作用。草莓除可以預防壞血病外,對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也有較好的功效。草莓是鞣酸含量豐富的植物,在體內可吸附和阻止致癌化學物質的吸收,具預防癌作用。據研究,女性常吃草莓,對皮膚,頭發均有保健作用。草莓在德國被譽為「神奇之果」。草莓還可以減肥,因為它含有一種叫天冬氨酸的物質,可以自然而平緩地除去體內的「礦渣」。中國醫學認為,草莓性涼味酸,具有潤肺生津、清熱涼血,健脾解酒等功效。據測定,每100克草莓果肉中含糖8至9克,蛋白質0.4至0.6克,維生素C50至100毫克,比蘋果、葡萄高7到10倍。而它的蘋果酸、檸檬酸、維生素B1、維生素B12,以及胡蘿卜素、鈣、磷、鐵的含量也比蘋果、梨、葡萄高3到4倍。台灣人把草莓稱為「活的維生素丸」,德國人把草莓譽為「神奇之果」,可見是不無道理的。 選購草莓,以色澤鮮亮、有光澤、顆粒大、清香濃郁者為佳。食用前必須洗凈、消毒。首先是摘掉葉子,用水沖洗,隨後放入清潔的容器內,將高錳酸鉀按1∶5000的比例稀釋,將草莓放入消毒液中浸泡5至10分鍾,也可用食鹽溶液取代,最後再用涼開水浸泡1至2分鍾後即可食用。 用500克草莓,加入少許白糖和100毫升冷凍汽水,攪成汁飲用,據說對去除面皰有效。 草莓的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多吃也不會受涼或上火,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
Ⅱ 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是否應該被取消
我覺得畢抄業論文是應該襲取消的,因為在強制之下學生們所做的事情一定是帶著一種敷衍的態度,那麼學生們對於寫畢業論文這件事情沒有一點積極性,自然也就不會有高質量的論文出來。
本科畢業論文需要改變的地方,應該是縮短時限。
本科畢業論文不宜太難,所以它的工作量也就不宜太大。
事實上相當多的人都是在兩周內完成畢業論文的。對於論文答辯應該是彈性考核,不宜太緊。
Ⅲ 吳禮權的主要論文
1.《試論孫炎的語言學成就》,《古籍研究》年第4期。
2.《試論漢語委婉修辭格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87年第6期。
3.《中國現代史上的廣東語言學家》(合作),《嶺南文史》1988年第1期。
4.《試論古漢語修辭中的層次性》,《淮北煤師院學報》1988年第4期。
5.《「鄉思」呼喚著「月夜簫聲」--香港詩人楊賈郎〈鄉思〉〈月夜簫聲〉賞析》,《語文月刊》1988年第5期。
6.《中國哲學思想在漢語辭格形成中的投影》,《營口師專學報》1989年第1期。
7.《試論吳方言數詞的修辭色彩》,載《語文論文集》,百家出版社,1989年10月。
8.《試論黃遵憲的詩歌創作與成就》,《嶺南文史》1990年第2期。
9.《〈經傳釋詞〉在漢語語法學上的地位》(合作),綜合類核心期刊《復旦學報》1991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 年第 期轉載。
10.《〈西湖二集〉:一部值得研究的小說》,權威期刊《明清小說研究》1991年第2期。
11.《情·鬼·俠小說與中國大眾文化心理》,《上海文論》1991年第4期。1994年獲「第一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優秀論文獎。
12.《點化名句的藝術效果》,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學語文》1992年第4期。
13.《情真意綿綿,綺思響「雨巷」--談戴望舒〈雨巷〉一詩的修辭特色》,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2年第5期。
14.《回顧·反思·展望--復旦大學組織全國部分青年學者關於中國修辭學研究的過去現狀及未來的討論綜述》,《鞍山師專學報》1993年第4期。
15.《語言美學發軔》,綜合類核心期刊《復旦學報》1993年第5期。
16.《漢語外來詞音譯藝術初探》,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3年第5期。
17.《論〈文則〉在中國修辭學史上的地位》,《鞍山師院學報》1994年第2期。
18.《漢語外來詞音譯的特點及其文化心態探究》,綜合類核心期刊《復旦學報》1994年第3期。
19.《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評王希傑新著〈修辭學新論〉》,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4年第4期。
20.《試論賦的修辭特點》,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5年第1期。
21.《先秦時代中國修辭哲學論略》,《上海文化》1995年第2期。
22.《試論漢語委婉修辭手法的范圍》,《南昌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
23.《關於中國修辭學發展的歷史分期問題》,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5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5年第10期轉載。
24.《王引之〈經傳釋詞〉的學術價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5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6年第4期轉載。
25.《修辭結構的層次性與修辭解構的層次性》,《延邊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6年第4期轉載。
26.《兩漢時代中國修辭哲學論略》,綜合類核心期刊《江淮論壇》1995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6年第2期轉載。
27.《〈經傳釋詞〉對漢語語法學的貢獻》,《中西學術》第1輯,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年6月版。
28.《創意造言的藝術:蘇軾與劉攽的排調語篇解構》,台灣《國文天地》1995年第11卷第6期(總第126期)。
29.《舊瓶裝新酒:一種值得深究的語言現象》,香港《詞庫建設通訊》1995年第4期(總第6期)。
30.《改革開放與漢語的發展變化學術研討會綜述》,1995年11月《上海社聯年鑒》。
31.《〈經傳釋詞〉之「因聲求義」初探》,核心期刊《古籍研究》1996年第1期。1998年獲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32.《諧譯:漢語外來詞音譯的一種獨特型態》,《長春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33.《英雄俠義小說與中國人的阿Q精神》,台灣《國文天地》1996年第11卷第8期(總128期)。
34.《論修辭的三個層級》,《雲夢學刊》1996年第1期。
35.《音義密合:漢語外來詞音譯的民族文化心態凸現》,《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
36.《詠月嘲風的絕妙好辭--晏子外交語篇的文本解構》,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6年第2期。
37.《論漢語外來詞音譯的幾種獨特型態》,《雁北師院學報》1996年第4期。
38.《觸景生情的語言機趣--陶糓與錢俶外交語言解構》,台灣《國文天地》1996年第12卷第6期(總138期)。
39.《〈語助〉與漢語虛詞研究》,《平原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40.《關於〈聲類〉的性質與價值》,核心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6年第6期。
41.《論誇張的次范疇分類》,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6年第6期。
42.《新世紀中國修辭學的發展和我們的歷史使命》,全國綜合類核心期刊《復旦學報》1997年第1期。
43.《論委婉修辭生成與發展的歷史文化緣由》,核心期刊《河北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44.《清代語言學繁榮發展原因之探討》,《雲夢學刊》1997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7年第8期轉載。
45.《論中國修辭學研究今後所應依循的三個基本方向》,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7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7年第6期轉載。
46.《80年代以來中國修辭學理論問題爭鳴述評》,《黃河學刊》1997年第2期。
47.《論委婉修辭的表現形式與表達效應》,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
48.《中國修辭哲學論略》,全國人文和社會科學核心期刊《雲南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49.《論誇張表達的獨特效應與誇張建構的心理機制》,核心期刊《揚州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50.《訓詁學居先興起原因之探討》,載《語文論叢》第5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6月。
51.《語言美學的建構與修辭學研究的深化》(第一作者,與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7年第5期。
52.《「夫人」運用的失范》,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語文建設》1997年第6期。
53.《論〈馬氏文通〉在中國語言學史上的地位》,《江蘇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
54.《論委婉修辭生成的心理機制》,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8年第2期。
55.《論孔子的修辭哲學思想》,《雁北師院學報》1998年第3期。
56.《「水滸」現象與歷史變遷》,《人民政協報》1998年4月27日第3版《學術家園》。
57.《二十世紀中國現代修辭學發展的省思》,全國綜合性社科核心期刊《社會科學》(上海)1998年第5期。
58.《修辭心理學論略》,全國綜合類核心期刊《復旦學報》1998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1998年第11期轉載。
59.《中國現代修辭學研究走向語言美學建構的歷史嬗變進程》,全國人文和社會科學核心期刊《雲南師范大學學報》1998年第6期。
60.《二十世紀的漢語修辭學》(與宗廷虎教授合作),北京大學百年校慶叢書《二十世紀的中國語言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61.《關於中國修辭學發展的歷史分期及各個時期研究成就的估價問題》,載《鄭子瑜〈中國修辭學史稿〉問世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宗廷虎教授主編),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年2月。
62.《潘金蓮形象的意義》,台灣《古今藝文》1998年11月第25卷第1期。
63.《進一步溝通海峽兩岸的修辭學研究》,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8年第4期。
64.《吳方言數詞的獨特語用效應》,載《修辭學研究》第8集,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年 6月。
65.《中國風格學源流研究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湘潭大學學報》1998年第6期。
66.《語言理論新框架的建構與21世紀中國語言學的發展》,雲南省一級學術期刊《學術探索》(雲南)1999年第1期。
67.《修辭學轉向與現代語言學理論》,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9年第2期。
68.《論誇張》,載《中國第一屆修辭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師范大學1999年6月。
69.《論修辭文本建構的基本原則》,核心期刊《揚州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70.《平淡情事藝術化的修辭策略》,《徐州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71.《修辭主體論》,《錦州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
72.《方言研究:透視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徑》,雲南省一級學術期刊《學術探索》1999年第3期。
73.《[請讀我唇]三人談》(與宗廷虎教授等合作),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語文建設》1999年增刊。
74.《看文人妙筆生花,讓生命得到舒暢——評沈謙教授[林語堂與蕭伯納]》,台灣《中國語文》1999年第4期(總508期)。
75.《修辭學研究新增長點的培植與催化》(與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9年第4期。
76.《借代修辭文本建構的心理機制》,全國人文和社會科學核心期刊《雲南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2期選摘。
77.《論中國現代修辭學發展嬗變之歷程(上)》,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研究論叢》第54號(1999年)。
78.《[金瓶梅]的語言藝術》,載《經典叢話·金瓶梅說》,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79.《中國古典言情小說模式與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台灣《國文天地》2000年第1期(總181期)。
80.《論中國現代修辭學發展嬗變之歷程(下)》,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研究論叢》第55號(2000年)。
81.《評黎運漢著[漢語風格學]》(與宗廷虎教授合作),《文匯讀書周報》2000年12月9日第2版。
82.《論比擬修辭文本的表達與接受心理》,《深圳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83.《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論中國文學中的雙關修辭模式》,台灣《國文天地》2000年第4期(總184期)。
84.《委婉修辭的語用學闡釋》,載《語文論叢》第6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
85.《修辭學研究的深化與修辭學教材的改革創新》,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2001年第1期。
86.《比喻修辭文本的心理分析》,《平頂山師專學報》2001年第3期。
87.《論精細修辭文本的心理機制》,全國優秀社科學報《錦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88.《異語修辭文本論析》,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2001年第4期。
89.《語言的藝術:藝術語言學的建構》,全國中文核心期刊《雲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
90.《論旁逸修辭文本的建構》,湖南省一級學術期刊《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5期。
91.《論拈連修辭文本》,《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92.《論結尾的修辭策略》,《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93.《頂真式銜接:段落銜接的一種新模式》,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2002年第2期。
94.《論頂真修辭文本的類別系統與頂真修辭文本的表達接受效果》,《平頂山師專學報》2002年第4期。
95.《論鍛句與修辭》,《錦州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
96.《吞吐之間,蓄意無窮——留白的表達策略》,台灣《國文天地》2002年8月第18卷第3期(總207期)。
97.《關於建立言語學的思考》(合作),武漢大學《長江學術》第3輯,長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11月。
98.《論事務語體的修辭特徵及其修辭基本原則》,《平頂山師專學報》2003年第1期。
99.《從統計分析看「簡約」與「繁豐」的修辭特徵及其風格建構的原則》,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2003年第2期。
100.《與時俱進:語言學由理論研究走向應用研究的意義》,《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101.《基於計算分析的法律語體修辭特徵研究》,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雲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102.《論學習修辭學的意義》,《平頂山師專學報》2004年第1期。
103.《論起首的修辭策略》,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104.《論口語體的基本修辭特徵和修辭基本原則》,載《語文論叢》第8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105.《平淡風格與絢爛風格的計算統計研究》,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雲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106.《韻文體剛健風格與柔婉風格的計算研究》,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107.《莊重風格與幽默風格的計算統計研究》,《渤海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108.《中國修辭學:走出歷史偏見和現實困惑》,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109.《從<漢語修辭學>修訂本與原本的比較看王希傑教授修辭學的演進》,載《修辭學新視野》,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110.《從計算分析看文藝語體的修辭特徵及其修辭基本原則》,《修辭學論文集》第七集,新華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111.《評譚學純、朱玲》,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112.《關於建立言語學的思考》(合作),《言語與言語學研究》,崇文書局,2005年8月出版。
113.《話本小說「正話」結構形式及其歷史演進的修辭學研究》,載《語言研究集刊》第二輯,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8月。
114.《話本小說「篇首」的結構形式及其歷史演進》,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雲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115.《話本小說「篇首」的結構形式及其歷史演進》,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雲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116.《話本小說「題目」的形式及其歷史演進》,《平頂山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117.《話本小說「頭回」的結構形式及其歷史演進的修辭學研究》,核心期刊《復旦學報》,2006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7期全文轉載。
118.《論修辭學與語法學、邏輯學及語用學的關系》,《平頂山師專學報》2006年第4期。
119.《漢語外來詞音譯的四種特殊類型》,載《詞彙學理論與應用》(三),商務印書館,2006年3月。
120.《由漢語詞彙的實證統計分析看林語堂從中西文化對比的角度對中國人思維特點所作的論斷》,《跨越與前進――從林語堂研究看文化的相融與相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東吳大學,2006年10月出版。
121.《八股文篇章結構形式的淵源》,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研究論叢》,2006年(平成18年7月)LXVII。
122.《評朱玲[文學文體建構論]》,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123.《修辭學的科學認知觀與中國現代修辭學的發展》,載《繼往開來的語言學發展之路:2007學術論壇論文集》,語文出版社,2008年1月。
124.《八股文「收結文」之「煞尾虛詞」類型及其歷史演進》,載《修辭學論文集》第十一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4月。
125.《比喻造詞與中國人的思維特點》,核心期刊《復旦學報》(社科版),2008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8年第3期轉摘。
126.《〈史記〉史傳體篇章結構修辭模式對傳奇小說的影響》,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127.《「用典」的定義及其修辭學研究》,核心期刊《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第1期。
128.《段落銜接的修辭策略》,《平頂山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129.《南北朝時代列錦辭格的轉型與發展》,《楚雄師范學院學報》(月刊),2009年第8期。
130.《從〈全唐詩〉所存錄五代詩的考察看「列錦」辭格發展演進之狀況》,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年第1期。
131.《學術史研究與學科本體研究的延展與深化》,《外國語言文學》(季刊)2010年第1期。
132.《從〈全唐詩〉的考察看盛唐「列錦」辭格的發展演變狀況》,《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年第1期。
133.《從〈全唐詩〉所錄唐及五代詞的考察看「列錦」辭格的發展演變狀況》,《楚雄師范學院學報》(月刊),2010年第1期。
134.《從〈全唐詩〉所錄唐及五代詞的考察看「列錦」辭格的發展演變狀況》,《楚雄師范學院學報》(月刊),2010年第1期。
135.《不迷其所同而不失其所以異——論黎錦熙先生的漢語修辭學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第一作者。2010年第5期。
136.《「列錦」修辭格的源頭考索》,核心期刊《長江學術》,2010年第4期。
137.《修辭學與漢語史研究》,核心期刊《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0年第4期
138.《「列錦」辭格在初唐的發展演進》,《平頂山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139.《還原海峽兩岸現代漢語詞彙差異的真實面貌》,《楚雄師范學院學報》(月刊),2011年第1期.。
140.《藝術語言的創造與語言發展變化的活力動力》,《楚雄師范學院學報》(月刊),2011年第5期.。
141.《網路詞彙成活率問題的一點思考》(第一作者),《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
142.《名詞鋪排與唐詩創作》,《蛻變與開新——古典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東吳大學,2011,7出版。
143.《海峽兩岸詞彙「同義異序」現象的理據分析兼及「熊貓」與「貓熊」成詞的修辭與邏輯理據》,載鄭錦全·曾金金主編《二十一世紀初葉兩岸四地漢語變遷》,台灣新學林,2011年12月出版。
144.《晚唐時代「列錦」辭格的發展演進狀況考察》,《平頂山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
145.《關於中國修辭學研究走向的幾點思考》,《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146.《海峽兩岸現代漢語詞彙「同義異序、」同義異構「現象透析》,核心期刊《復旦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2期。
147.《王力先生對漢語修辭格的研究》,核心期刊《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2012年第4期。
148.《由〈全唐詩〉的考察看中唐「列錦」辭格發展演進之狀況》,核心期刊《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4期。
149.《孔子「正名」論的語言學闡釋》,《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
150.《杜甫詩歌與名詞鋪排》(第一作者),《平頂山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151.《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在海峽兩岸的存續現狀探析——以海峽兩岸對西方人名翻譯的修辭行為為例》(第一作者),《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
152.《列錦辭格的基本類型》,《平頂山學院學報》,2013年第6期。
152.《列錦辭格的基本類型》,《平頂山學院學報》,2013年第6期。
153.《先秦兩漢詩賦列錦結構模式及其審美特點》,《宜春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
154.《元曲「列錦」結構模式及其審美追求》,《平頂山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
155.《「古為今用」與「洋為中用」——陳望道先生的治學經驗及對中國當代修辭學研究的啟示》,《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2期。
156.《修辭的性別分野與女性修辭研究》,《宜春學院學報》,2014年第10期。
157.《宋詞「列錦」結構模式的繼承與發展》,《語言研究集刊》第十二輯,核心期刊,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158.《明清詞「列錦」結構模式的發展演進考察》,《語言研究集刊》第十三輯,核心期刊,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Ⅳ 教學畢業論文有哪些好的題目
學術堂整理了十五個新穎的教學畢業論文題目:
1、小學數學教師幾何知識掌握狀況的調查研究
2、小學數學教師教材知識發展情況研究
3、中日小學數學「數與代數」領域比較研究
4、浙江省Y縣縣域內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差異研究
5、小學數學教師教科書解讀的影響因素及調控策略研究
6、中國、新加坡小學數學新課程的比較研究
7、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研究
8、基於教育游戲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研究
9、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
10、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11、數字故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2、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
13、中美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內容比較研究
14、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及其課程論分析
15、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內容有效性的研究
Ⅳ 畢業論文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在職研究生常見問題有哪些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研究生招生專業有:
020100 理論經濟學
020200 應用經濟學
120100 管理科學與工程
125100 工商管理(專業學位)
025100 金融(專業學位)
025400 國際商務(專業學位)
1988年,值嶺南大學百年盛典之際,國家教委宣布批准成立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學院設立了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兩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統計學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17個博士專業;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統計學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17個碩士專業;工商管理(MBA)和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EMBA)、物流工程等7個專業碩士學位;擁有金融學、財政學、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保險、物流管理、管理科學、國際商務8個本科專業,以及中美合作EMBA(CHEMBA)、中法合作MBA、DBA 3個外國學位項目。
Ⅵ 急救!!!關於論文開題報告的!【注意看補充】
網上購物者消費行為與傳統消費者購物行為的比較分析》開題報告(免費論文)
新聞來源:中國論文資料庫 閱讀次數:410
一. 課題選擇背景及研究意義
(一)課題選擇背景
對消費者行為的關注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 在當時, 消費社會開始在英國出現。十八世紀, 英國大量農民湧入城市, 這些城市新居民開始關心自己的社會地位, 這導致人們對能夠表現社會地位的產品的信仰和對這些產品的態度。與此同時, 購物環境也發生了變化,企業的營銷傳播策略, 特別是廣告對消費的影響越來越大。隨著收入的增加, 大眾消費顯著增長。到了十九世紀, 這種消費社會形態在美國和法國也相繼出現(保羅•彼德等, 2000) 。隨著消費社會的發展, 企業的經營觀念越來越關注消費者的變化。從20 世紀60 年代起, 企業的經營觀念已從生產取向(proction orientation) 、推銷取(sale orientation) 發展為營銷取向(marketing orientation) 。在市場營銷觀念的推動下, 西方的消費者行為研究逐漸發展起來。西方消費者行為研究出現後, 一直從其他行為學科。中吸取有用的概念和理論。其中, 生活方式的概念是從社會學中借用的。在消費社會中, 消費生活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主要內容, 社會學等學科中的生活方式研究也演化為更加具體的消費生活方式研究。從20 世紀50 年代開始, 受消費者行為學的影響,功能主義學派的社會學理論把注意力轉向消費的社會性問題, 80 年代後, 社會學中開始關注和研究消費的學者不斷增多, 社會學家、人類學家進入市場營銷領域, 並不斷涌現出消費社會行為方面研究成果, 新興的跨學科, 如消費社會學、消費地理學、消費人類學、消費政治學、消費歷史學、消費符號學等相繼出現, 這些學科分別從不同理論範式對消費屬性進行研究(王寧, 2001) 。各個學科的消費研究為消費者行為研究奠定廣泛的理論基礎。
(二)研究意義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對於消費者來講, 通過互聯網路選購商品與傳統方式相比,優勢明顯。他可以利用網路終端更直接、更有效地檢索所需產品的信息。他只要輸入所需產品的某些特性, 如類別、型號、品牌、廠商、價格以及外觀款等, 網路就可自動提供一個備選清單, 消費者再逐步加上各種約束條件, 使自動選擇范圍不斷縮小, 最後再逐一調閱每一產品的詳細介紹, 即能得出自己最滿意的產品。消費者不用漫無目的地從大量現有的各種媒介廣告中, 尋找所需產品的信息並儲存於記憶中以備日後購買所需, 而是可以隨時從網路中有針對性地、及時地了解所需產品的最新變化資料,相比之下, 他的選擇范圍不僅大得多, 而且可以節約時間, 也可以選擇出最具價格競爭力、最滿意的產品。同時, 隨著數字貨幣、電子支票的應用, 網路交易支付方式將更加簡便、安全、靈活。因此通過互聯網路電子函購商品將是更多消費者樂意的選擇。因此,信息時代的來臨催生了網路環境下的消費行為,本篇論文通過對不同環境下消費者行為的比較分析,闡述了他們之間從購買過程到消費模式的差異,以期為不營銷策略的制定提供參考。
(三)研究內容及思路
近年來,世界各國對網路經濟的研究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很大提高,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例如,在網路運行的技術、安全等問題上,不斷有新的解決方案提出;對第三方物流的理論探討和實踐,也使網路經濟時代商品實物配送問題得到解決;而有關網上交易模式與商業機制方面的探討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等等。但是,在對網路經濟條件下消費者行為改變的研究卻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回顧全球網路經濟發展的實踐,從中會發現,網上店鋪眾多,而交易額並不大;眾多網路公司負債經營,等等。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沒有認真分析研究網路經濟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消費者行為的改變而採取相應的對策。為此,本文從對網路市場環境分析入手,並且簡單介紹傳統條件下消費行為模式與消費特徵,通過對消費者對信息空間認知活動的方式等的研究,主要探討在網路環境下的消費者行為特徵以及與傳統的消費者行為模式相比所發生的變化,分析可能影響消費行為變化的主要因素,這也是本文的主要內容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 通過信息和數據的搜集,介紹中國網路市場的基本情況、輪廓分析和性質,全方位介紹網路環境的商業環境。
2. 分析傳統條件下消費者行為模式及其主要特徵,它們包括購買行為模式和決策過程的特徵研究
3. 分析網路環境下消費者行為模式和特徵,並著重闡述了網路環境下消費模式區別於傳統消費模式的新特徵。
4. 對比分析傳統環境下與網路環境下消費者行為異同,從購買動機、消費行為、消費模式三個維度闡述了兩種環境下的消費模式
二. 文獻綜述
(一)國外研究動態
消費者研究(consumer research) , 也稱消費者行為研究(consumer behaVior research) 。就研究層次而言,西方消費者研究通常是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上進行。在宏觀層面上, 消費者行為與消費生活方式概念相聯系, 通常是對消費群人口統計特徵及消費行為特徵的描述, 這類研究更多的是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research) 。目前針對中國消費者行為所進行調查, 多數也屬於生活方式調查, 方法是測量恩格爾等人提出的生活方式的四個維度, 即態度( attitude ) 、活動( activity) 、觀點(opinion) 、入口統計特徵(demographic) 來描述消費者的生活方式( Engel , Blackwell and Kollat , 1978) 。根據四個維度的表現, 消費者被從總體上分為若干類型; 其中, 美國SRI 國際公司開發的VALS2 就是一個著名的生活方式測量工具, 但是, 這種工具的有用性也受到詮釋主義的質疑, 研究發現(Douglas B1Holt , 1997) , 按照這種分類方法並不能區分出消費者生活方式的差異,不僅如此, 這種方法在美國以外的國家應用也很少。在微觀層面上, 消費者行為則通常與消費者認知、態度、購買意願以及決策過程等具體購買行為相聯系,傾向於對消費者在具體的信息溝通、購買決策、產品使用、品牌態度等方面的行為進行解釋和說明, 多屬於解釋性研究(interpretiveresearch) 。對於營銷者而言, 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更容易直接觀察, 因此, 在營銷者眼裡的消費行為更多的是指消費者在廣告認知、信息溝通、購買決策等方面表現出的消費行為。消費者行為可以看成是由兩個部分構成, 一是消費者的行動; 二是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購買決策是消費者在使用和處置所購買的產品和服務之前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傾向, 屬於消費態度的形成過程; 而消費者行動則更多的是購買決策的實踐過程。在現實的消費生活中, 消費者行為的這兩個部分相互滲透, 相互影響, 共同構成了消費者行為的完整過程( Engel , 1978 ;Loudon , 1993) 。就研究路線而言, 西方消費者行為研究的路線之一是實證主義研究方法, 它認為消費者購買過程可以分為若干個階段, 可以分階段研究, 對消費者感知、認知、學習、態度、決策、反饋過程進行切分式研究(Loudon ,1993) 。另一種研究路線是所謂後現代的闡釋主義路線,它認為消費者行為是受情境影響的, 不存在共同的行為規律, 只能把消費者個體與其所處的環境相聯系才能理解消費行為特徵(Douglas B1Ho1t , 1997) , 但是, 這種研究路線受到研究者自身的水平和主觀因素影響, 難以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 因而尚未得到普遍運用。
(二)國內研究動態
在日益開放的社會和市場環境中, 中國消費者行為在不斷發生變化。從20 世紀90 年代起, 這一問題已經引起學者的關注, 特別是香港和台灣的學者, 他們對中國消費者行為特徵已經進行了一些研究, 其中包括對消費者生活方式的研究(Oliver H1M1Yau , 1994) , 也包括對中國消費者研究方法的研究等(楊中芳, 1997) 。這些學者中, 對大陸、香港及台灣三個地區消費者的比較研究更為關注, 此外, 中國消費者的本土化研究也日益受到關注, 其核心是擺脫西方消費者行為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套路, 尋求適合於中國消費者社會和文化心理的理論和方法, 研究中國消費者特有的行為模式。雖然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對中國消費者(greater China) 研究① , 但研究者多是來自西方、香港以及台灣的學者。到1998 年, 在主要的國際性相關刊物中, 尚無大陸學者發表關於中國消費者行為研究方面的論文, 在這些刊物中, 對中國消費者的研究只有5 %專門研究女性消費行為(Leo Y1M1Sin , Suk - chingHo ,2001 ; Yim Ling Sum , 1997) 。另外, 只有香港學者對中國女性消費生活方式行為進行了一些比較研究( Tai ,Susan H C , Tam , Jackie L M , 1997 ; Jackie L. M.Tam and Susan H. C. Tai , 1998 ; Leo Y. M. Sin , Suk- ching Ho , 2001) 。在國內, 盧泰宏教授從1999 年起, 開始招收第一批「消費者行為與中國營銷」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並致力於採用本土化的方法研究中國消費者行為。目前, 已有三位博士畢業生, 他們分別就中國青年一代生活方式、消費者氣質行為模式、中國女性消費者自我概念等方面進入了深入研究; 同時, 分別於2001 年和2002 年出版了《營銷在中國》和《營銷在中國II》。這兩本書不僅在國內銷售上萬冊, 在台灣和日本也深受歡迎。這表明, 對於打算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公司而言, 中國消費者行為特徵是他們十分關心的信息。中國營銷研究中心還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以及香港嶺南大學的學者進行了交流。可見, 對中國消費者行為的研究剛剛起步, 在許多領域都存在著空白。中國加入WTO , 中國企業與外國公司的較量還要看能否對中國消費者行為准確透徹地把握。消費者行為研究者需要在理論上學習和借鑒西方的消費者行為理論, 在方法上, 尋找更加符合中國社會文化環境的本土化方法。
三、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
1.前期准備工作:在搜集資料方面做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用大量的時間進行資料搜集,完成本課題的前期准備工作;
2.初期工作:在這個階段,完成論文資料的熟悉和整理,對所涉內容和有關資料進行合理的剪裁,在此基礎上經過高度的概括與預測,得到一系列規律性的認識;
3.完成論文初稿:在此階段,先草擬提綱,然後以科學的態度和嚴謹的方法,理論聯系實際,依託對原材料的理解;經過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之後完成寫作;
4.完成論文的最終定稿:對論文的初稿進行全面、細致、反復的修改,完成定稿。
四.提綱
1 網路市場環境概況
1.1 網路市場的發展
1.2 網路市場的輪廓分析
1.3 網路市場的性質
2 傳統條件下的消費行為模式
2.1 傳統的消費者行為模式
2.2 傳統條件下的消費者特徵
3 網路條件下消費者行為模式與消費特徵
3.1 消費者對網路信息空間的認識
3.2 網路環境下消費者行為特徵
4 網路環境下與傳統環境下消費者行為比較
4.1 基於購買過程的比較
4.2 基於購買行為的比較
4.3 基於行為模式的比較
五.參考文獻
[1] 鄢平.Internet下的市場營銷.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2] 網際網路:http://www.cnnic.net.cn/
[3] 網際網路:http://www.marketingman.net/
[4] 蘇亞民.現代營銷學,消費者行為模式.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2004.
[5] 盧泰宏,楊曉燕.互聯網營銷教程.廣東經濟出版社2000.
[6] 駱永華,黃璜.靈動電子商務.新華出版社2005.
[7] 楊堅爭.電子商務原理與應用(4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4 .1
[8]王長征.消費者行為學.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3
[9]菲力普•科特勒著,梅汝和,梅清豪,張桁譯1 營銷管理———分析、計劃、執行和控制(第8 版) [M]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0]羅伯特•S•平狄克,丹尼爾•L•魯賓費爾德著,張軍,羅漢等譯 微觀經濟學(第三版) [M]1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
[11]宋玲,陳進,王小延編1 電子商務實踐[M]1 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
[12]曹小春1 零售企業營銷實務[M] 1 北京: 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
[13]司馬鑾. 當代西方消費者行為定義研究[J ] . 國外社會科學,1996 , (5) .
[14]皮亞傑. 結構主義[M] .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3~8.
[15]馬場房子. 消費者心理學[M] . 北京:中國工商出版社,1984 ,35~48.
[16]Gary P. Schneider. Electronic Commerce[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2
[17].Leo Y. M. Sin, Suk - ching Ho. An Assessment of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 in Consumer Research on Greater China: 1979 - 1997,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 2001, Vol. 13, 1 ; pp. 3 - 331
[18] Yim Ling Sum. The Changing Faces of Chinese Women, Marketing and Research Today , February 19971
[19] Tai , Susan H C , Tam , Jackie L M. A Lifestyle Analysis of Female Consumers in Greater China, Psychology & Marketing: New York; May 19971
[20] Jackie L. M. Tam & Susan H. C. Tai. Research Note: The Psychographic Segmentation of the Female Market in Greater China,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V01. 15, No. 1 , 1998 , pp. 61
771
Ⅶ 請以「一切皆有可能」擬一個作文的標題,要自創的
不可能?不,可能!
覺得用設問句加上驚嘆號的形式 可以增強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