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分析《兒子與情人》的母與子的倫理沖突與倫理困境。
D.H.勞倫斯的父親阿瑟·勞倫斯是一位礦工,他所受的教育僅僅夠他艱難地讀報紙,而他的典型的生活方式是:在滾滾的炊火前,一邊烤早餐臘肉,用麵包接著臘肉上滴下來的油,斷斷續續地讀著當天的報紙。
母親莉迪亞則是一位經過良好教育的女子,她讀了很多書和詩歌,崇尚思想,喜歡和有教養的男人討論宗教以及哲學、政治等問題。
這樣的一個家庭是十分不和諧的,父親喜歡和礦工們去喝上幾盅,喜歡縱欲享樂;母親卻一生戒酒,古板拘謹。
D.H.勞倫斯生活在家庭的飄搖之中,他所記得的是家門外的沃克街上白臘樹的樹枝在大風的呼嘯中發出尖叫聲,與家裡母親的尖聲爭吵、父親的雄壯的男人聲音和咒罵聲混合在一起。
在這樣的家庭中,他身體孱弱,敏感,富觀察力,記憶力極佳,同時——為母愛所控制著。《兒子與情人》中有他童年、少年生活的影子,書中的母親成功地阻礙了兒子與米麗安姑娘的愛情,並為自己「勝利了」而額手稱慶。在這里,如果兒子擺脫不了戀母情結,他就無法真正地戀愛。
《兒子與情人》是關於一個男子如何被畸形的母愛所束縛 ,又試圖掙扎從中解脫但最後以失敗而告終的故事。西方文學評論家往往會把此故事與弗洛伊德性心理學聯系起來 ,認為此書「是對戀母情結的生動展示」。本文針對這一觀點提出不同看法 ,通過對社會背景、故事情節、人物刻畫等方面的詳盡分析 ,指出此小說的悲劇不僅具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更有其深刻的社會及經濟方面的原因。小說作者勞倫斯就這樣以一個不尋常的戀母故事展示了西方世界中帶有普遍意義的社會、政治及家庭問題
談起勞倫斯的成名作《兒子與情人》 ,西方文學評論家往往會把它與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學理論中的戀母情結聯系起來。此書常被認為「是對戀母情結的生動展示」① 。根據弗氏的理論 ,由於一個男孩出世後與母親在一起的時間最長 ,而且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對母親的依賴也最大 ,從某種意義上講 ,母親就是他的第一個情人。一旦這孩子有能力將他的母親與其他人加以比較 ,他會本能地認為他的母親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其他任何人的母親也無法比擬。與此同時 ,他也感受到了父親的影響 ,他比母親更強大 ,而且母親也愛著父親 ,他便竭力使自己的舉止象父親 …
與其說這是一本描述畸形家庭關系的小說,倒覺得它更像一本心理探索小說。米里亞姆對保羅的愛是封閉式的,因為自身對宗教的信仰,她的愛情觀里有著不可逾越的貞潔和純真,她是積極向上循規蹈矩的,而保羅的骨子裡,帶著一股藝術家的放盪不羈,於是米里亞姆常常嘗試著要感化他;克萊拉對保羅的愛是戰斗性的,她是一個婚姻家庭不完滿的女人,有著誘惑男人的天賦,雖然她的表面是冷冰冰的,但對於愛,她始終懷著佔有欲;對於無法得到保羅心底的愛,她覺得是上帝對於她不能徹底愛她自己丈夫的一種報應;母親對保羅的愛是極為呵護的,她甚至妒忌米里亞姆會奪走兒子全部的愛,也左右擔心著兒子的婚姻,在他的生活里,兒子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她的丈夫是那麼的不盡如人意,因為她的長子威廉因美麗的吉普賽女郎而客死他鄉。而保羅也同樣對她們各自的愛有著本質的差別。對米里亞姆,因為多年的交往,始終是一種心理上的、柏拉圖式的愛,當偷吃了伊甸園的果實之後,就很難再堅持下去,保羅終於棄米里亞姆而投懷送抱於克萊拉,他的愛就像被某種力量分離了似的,所以對於克萊拉,他從來都沒有想永遠擁有她,只是在她身上尋找一種慾望的解脫與宣洩。最後還是把克萊拉送回了丈夫的懷抱。他無法將他完整的愛情獻給他的任何一個情人,因為在他的心中他的母親有著不可代替又非常強大的愛,直到母親的逝世,曾經對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畫畫事業充滿希望的保羅,陷入了死亡的黑洞,難以自拔。而當一直守候著他回頭的米里亞姆主動要求和他結婚的時候,他還是拒絕了。他說米里亞姆的愛就像會把他裝進了口袋一樣,讓他不能呼吸。小說的最後,保羅擺脫了灰暗的陰影,走向了城市的光明處,我們無法預知,他的生命里是否還會有愛情的出現,也或許,在他的生命里根本就沒有出現過愛情,我更傾向後者。
❷ 《兒子與情人》中的人性
《兒子與情人》小說主人公保羅的父母莫瑞爾夫婦。他們兩人是在一次舞會上結識的,可以說是一見鍾情,婚後也過了一段甜蜜、幸福的日子。但是,兩人由於出身不同,性格不合,精神追求迥異,在短暫的激情過後,之間便產生了無休止的唇槍舌劍,丈夫甚至動起手來,還把懷有身孕的妻子關在門外。小說中的夫婦之間只有肉體的結合,而沒有精神的溝通、靈魂的共鳴。父親是一位渾渾噩噩的煤礦工人,貪杯,粗俗,常常把家裡的事和孩子們的前程置之度外。母親出身於中產階級,受過教育,對嫁給一個平凡的礦工耿耿於懷,直到對丈夫完全絕望。於是,她把時間、精力和全部精神希冀轉移、傾注到由於肉體結合而降生於人世間的大兒子威廉和二兒子保羅身上。她竭力阻止兒子步父親的後塵,下井挖煤;她千方百計敦促他們跳出下層人的圈子,出人頭地,實現她在丈夫身上未能實現的精神追求。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但拉大了她和丈夫之間的距離,並最終使之成為不可逾越的鴻溝,而且影響了子女,使他們與母親結成牢固的統一戰線,去共同對付那雖然肉體依舊光滑、健壯,而精神日漸衰敗、枯竭的父親。母親和孩子們的統一戰線給孤立無援的父親帶來了痛苦和災難,也沒有給莫瑞爾家裡的任何其他一個人帶來好處。發生在父母身上那無休止的沖突,特別是無法和解的靈與肉的撞擊重演在母親和兒子的身上。相比之下,夫妻之間的不和對莫瑞爾太太來說並沒有帶來太大的精神上的折磨,因為她對丈夫失去了信心,而且本來就沒有抱多大的希望。而與兒子,尤其是與二兒子保羅之間的情結,那種撕肝裂肺的靈魂上的爭斗則給可憐的母親帶來了無法癒合的創傷,直到她鬱郁寡歡,無可奈何,離開人世。對丈夫的失望、不滿和怨恨使莫瑞爾太太把自己的感情、愛憐和精神寄託轉向了兒子,或者說,莫瑞爾太太把自己經歷過的精神磨難和一心要解決的問題「折射」到了兒子的身上,於是一場靈與肉的沖撞又在母子之間展開。沒有讓母親揚眉吐氣的大兒子死後,二兒子保羅就逐漸成了母親惟一的精神港灣,也成了母親發泄無名之火和內心痛苦的一個渠道。她愛兒子,恨鐵不成鋼,一個勁兒地鼓勵、督促保羅成名成家,躋身於上流社會,為母親爭光爭氣;她也想方設法從精神上控制兒子,使他不移情他人,特別是別的女人,以便滿足自己婚姻的缺憾。這種強烈的帶佔有性質的愛使兒子感到窒息,迫使他一有機會就設法逃脫。而在短暫的逃離中,他又常常被母親那無形的精神枷鎖牽引著,痛苦得不能自已。母親的這種性變態使兒子心酸,惆悵,無所適從。有了母親,保羅就無法去愛別的女人。在母親幾乎是聲嘶力竭地哀嘆「我從來沒有過一個丈夫」、一個「真正」的丈夫時,保羅禁不住深情地撫摸起母親的頭發,熱吻起母親的喉頸。這種「戀母情結」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一種「固戀」,使他失去了感情和理智的和諧,失去了「本我」和「超自我」之間的平衡。因此,保羅的情感無法發展、升華,他的性心理性格無法完善、成熟,從而導致了他一生的痛苦和悲劇。和女友米莉安的交往過程也是年輕的保羅經歷精神痛苦的過程。他們由於興趣相投,接觸日漸頻繁,產生了感情,成了一對應該說是十分相配的戀人。然而可悲的是,米莉安也過分追求精神滿足,非但缺乏激情,而且像保羅的母親一樣,企圖從精神上佔有保羅,從靈魂上吞噬保羅。這使她與保羅的母親成了針鋒相對的「情敵」,命里註定要敗在那佔有欲更強,又可依賴血緣關系輕易占上風的老太太手下。幼年時期的「戀母」情結,使保羅成了感情上和精神上的「痴呆兒」。他雖然愛戀著米莉安,但卻不能像一位正常的血肉之軀,理直氣壯地去愛她。這不但使自己陷入了困境,也給米莉安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保羅見不到米莉安的時候會感到悶得慌,可是一旦跟她在一起卻要爭爭吵吵,因為米莉安總是顯得「超凡脫俗」或非常地「精神化」,使保羅覺得像跟母親在一起那樣不自在。當然,保羅只要跟別的女人在一起,靈魂就會被母親那無形的精神枷鎖控制著,感到左右為難,無法獲得自由。在他和米莉安儼然像一對夫婦在親戚家生活的日子裡,保羅得到了米莉安的肉體,而在精神上,保羅仍然屬於自己的母親。米莉安只是帶著濃厚的宗教成分,為了心愛的人做出了「犧牲」。所以,在那段日子裡,他們也並沒有能夠享受青年男女之間本該享受到的愉悅。實際上,肉體間的苟合,只是加速了他們之間愛情悲劇的進程。保羅身邊的另一個名叫克拉拉的女人同樣是一個靈與肉相分離的畸形人。她生活在社會下層,與丈夫分居,一段時間內與保羅打得火熱。保羅從這位「盪婦」身上得到肉體上的滿足。然而這種「狂歡式」的融合,是一種沒有生命力的、一瞬即逝的結合。由於從米莉安身上找不到安慰,保羅需要從心理上尋求自我平衡,需要從性上證明自己的男性能力。由於從丈夫身上得不到滿足,克拉拉也需要展示自己的魅力,從肉體上尋求自我平衡。在這一次次靈與肉的沖撞後,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一個個傷痕累累,肉體和精神均遭受了巨大的摧殘。保羅的父親在家裡、在親人面前永遠成為格格不入的「邊緣人」。保羅的母親在精神上從來沒有過一個「真正的丈夫」,只能從兒子身上尋找情感的慰藉,而這種努力又常常被其他女人所挫敗,後來心理、生理衰竭,得了不治之症,早早撒手人寰。米莉安雖然苦苦掙扎,忍辱負重,但並沒有得到保羅的心,保羅直到擺脫母親的精神羈絆,可以與她重歸於好,永結良緣時,最終還是狠下心來,拒絕了她的婚求,孑然一人,繼續做精神上的掙扎。只沉迷於肉體慾望的克拉拉也很快結束了與保羅的風流,回到性格粗俗、暴烈、無所作為的丈夫身邊。可以說,在這些靈與肉的沖撞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沮喪、可悲的失敗者,找不到一個最終的贏家。其實,在人們賴以繁衍生息的大自然被破壞,在人性被扭曲,在人類的和諧關系不斷被威脅的社會中,靈與肉的爭斗本來就是殘酷無情的,到頭來誰也成不了贏家,成不了一個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人。
兒子與情人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 〔英國〕
《兒子與情人》這部書很大程度上取材於勞倫斯的個人生活經驗。後來的評論家們認為:這是一部具有自傳性質的作品。
書中的第一代是瓦爾特·莫萊爾和葛楚德夫婦。瓦爾特原本充滿了活力,樂觀、討人喜歡;但是後來卻脾氣變壞,酗酒打人,成為行屍走肉。妻子葛楚德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她在資產階級的教育下希望丈夫成為一位有教養的人;但實際情況是「有三個月她完全快活滿意,有六個月她很幸福」,然而這幸福感逐漸消失。
對丈夫的失望使葛楚德在精神上受到壓抑,她將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起初她鍾愛威廉,不幸威廉早夭,於是她對保羅產生了強烈的感情。保羅則在幼年時崇拜母親,長大後,他的戀愛生活受到了母親極大的影響。
保羅的女朋友米麗安崇拜精神生活,對肉慾反感,即便是她決定與保羅成為情侶的時候,她也是向上帝祈禱:「讓我光榮地愛他吧,因為他也是你的兒子。」
而母親葛楚德和保羅談到米麗安時,保羅說:「你老了,媽媽,可是我們卻年輕。」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葛楚德,她絕望地回答道:「是的,我非常知道——我老了。所以我得站開——我不再和你有什麼關系了。你只要我侍候你,剩下的都是米麗安的。」最後葛楚德把頭放在保羅的肩上,哭哭啼啼地說:「我可以容忍任何人,就是不能容忍她。」同樣的一句話,勞倫斯的母親也這樣對他說過。
其實,米麗安的性格與保羅是水火不容的,把他們的分手歸罪於葛楚德同樣是不公平的。
保羅的另外一個女朋友叫克拉拉,她是一個注重感官生活的人,身上有風塵人物的氣息,她給保羅以男歡女愛的歡樂。克拉拉向保羅揭示了男女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幫他打碎了他母親加在他身上的枷鎖。但克拉拉缺乏的是精神的一面,也不是保羅的理想伴侶,她的縱情給了保羅以壓抑。
葛楚德早就看出來克拉拉與保羅勢必分手,她對保羅說:「是的,我喜歡她。不過你會對她厭倦的,你知道你會的。」
與克拉拉分手後,保羅意識到並對母親說:「只要你活著,我就找不到合適的人。」
葛楚德去世後,保羅決定離開家鄉,到城市去。以後怎樣呢?勞倫斯沒有告訴我們。
「他急轉身,向著城市的金色的磷光走去,他緊攥著拳頭,閉著嘴。他不想追隨他母親,向那個方向走。他快步走向那發出聽不清楚的嗡聲的光亮的城市。」
保羅並沒有找到答案。他到城市裡做什麼,怎樣生活,要走什麼樣的人生道路,都還是個未知數。而這樣模糊不清的結尾正反映了勞倫斯同樣迷惘的心態:他的作品中,除了《彩虹》在末尾勾勒出一幅有希望的天空形象之外,他所探索的兩性之間的相處,進而拓展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是迷惘的。
此外,《兒子與情人》一書中,人物之間的關系與弗羅伊德所講述的對母親的固戀(mother fixation)的相符程度可稱為是對弗羅伊德的普遍原則的一種贊美。
http://www.hongen.com/e/shfz/shlp/sd041201.htm
參考資料:http://disk.danawa.com.cn/book/964550.html
回答者:小魚飛逝 - 魔法師 五級 8-12 15:24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好
100% (1) 不好
0% (0)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英國勞倫斯《兒子與情人》。 兒子與情人》這部書很大程度上取材於勞倫斯的個人生活經驗。後來的評論家們認為:這是一部具有自傳性質的作品。
評論者: sunruixin2005 - 經理 五級
不錯
❸ 求「《兒子與情人》中的象徵主義」的開題報告 包括選題背景及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
需要,能發我郵箱里嗎?鬼小諾
❹ 《兒子與情人》主要講訴了哪些內容
1908至1910年,勞倫斯同時在寫兩部新小說:《侵入者》和《兒子與情人》。《兒子與情人》是一部自傳體小說。他以由不幸的家庭生活而造成變態的母愛為素材,創作的這部描寫英國鄉間生活的自傳性小說帶給作者極大的聲譽。
憧憬幸福的少女葛楚德和礦工瓦爾特·毛萊爾結婚後,發現毛萊爾只是一個性情暴躁的酒徒。傷心之餘,她把自己的愛全部投入到四個孩子——威廉、安妮、保羅和亞瑟身上。她的最愛變成了她的大兒子威廉,不久,威廉去了倫敦,於是她的感情又寄託在喜歡畫畫而又敏感的保羅身上。不幸的是威廉因病死去,喪子的她把全部的感情傾注在保羅身上。16歲的保羅認識並喜歡上了萊夫斯家鄙視世俗情慾的女孩密里安,密里安也很賞識保羅的作品。但是保羅的父親不喜歡她。幾年後,保羅發現密里安也深愛著自己,但是她的愛是聖潔的精神之愛。這樣,保羅在既愛她又不敢在肉體上接近她的矛盾中活著。密里安介紹克拉拉·道斯給保羅認識。不久,這個與丈夫分居的漂亮女子成為了保羅的情婦。但是,他們只是保持著肉體上的關系。保羅始終認為,只有母親才是他的最愛。道斯的丈夫知道自己的妻子和保羅的關系後,怒火中燒。在酒店裡恐嚇保羅,但是保羅繼續和克拉拉來往。保羅的畫得了四等獎,他母親欣喜若狂。這時,保羅想去國外,但又捨不得母親。他去找密里安,密里安為了愛而滿足他時,保羅卻對她粗暴無情。保羅又回到克拉拉的懷抱。密里安知道他們的關系,但是還是等待他。然而,保羅卻為了情慾繼續和克拉拉來往,同時在家裡已經不是父親的兒子,也不是母親的兒子了。母親被診斷得了癌症。但是她拒絕死亡。痛苦的保羅去克拉拉那裡尋求慰藉,卻無法解脫。在醫院里看望母親的保羅碰上了克拉拉的丈夫。出於同情的他,勸說克拉拉和她丈夫重歸於好。為了解救極端痛苦的母親,保羅和安妮給她服用過量的嗎啡,終於,母親走了。而保羅處於一片茫然之中。他去找克拉拉,她不在。沒有目標的他再去找密里安,卻還是離開了她。因為他只想和母親一起死去。經過長期的思想爭斗,他終於悟出母親的精神和他是永遠在一起的。母親需要的是,他很好地活下去。
《兒子和情人》是作者以戀母情結為主題的第一部小說,它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但是,透過這簡單的男女之間的關系(青年主人公保羅的情感經歷),我們卻似乎經歷了一次情感和心靈上令人喘不過氣來的旅行。葛楚德對兒子保羅的愛,很明顯已經超出了一般的母子情。母親是保羅心目中「首要的」和「惟一崇高的」女人。他的生活完全被母親控制,火熱的母愛使他窒息。隨著成長,他發現母親的過分庇護使他失去了與人相處的自由與能力。但母親死後,他卻並沒有因此而感到解脫,為此他悲痛欲絕。經過一場心靈的矛盾與掙扎。他又懷著新生的勇氣,踏上新生活的征途。
❺ 論文兒子與情人的introction怎麼寫
《兒子與情人》是勞倫斯創作中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小說描寫了出生在英格蘭中部的一個男孩保羅·莫萊爾的成長過程,描述了他與三位女性——他母親、米麗亞姆和克萊拉的關系,揭示了這個礦工兒子的悲劇,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對該小說的評論普遍認為造成保羅悲劇性命運的最主要原因是由於保羅的戀母情結。但是筆者認為造成這一悲劇主要是保羅的性格缺陷以及保羅和米麗亞姆愛情觀、宗教觀的差異所致。保羅追求的是靈與肉的統一,他第一次戀愛失敗是因為米麗亞姆過分專注於精神生活;第二次戀愛失敗是因為克萊拉無力參與他的精神生活。
Abstract : "Sons and Lovers", Which is the landmark of Lawrence 's creations, is an autobiographical psychoanalytic novel. Applying the realistic skill, Lawrence describes the growth of a boy born. In Middle England, and reveals the tragedy of the miner's son. The novel has rich and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which the love tragedy between Paul and Miriam is the most moving point and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novel. The general perspective toward the main cause of the tragedy is the disturbance of the Oedipus complex. However, from the writer's point of view, what results in the tragedy is the nature defects of the two, and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ir values of love and religion. Paul persues the unity of body and soul. His first failure of love affair is attributed to his over concentration on spiritual life, and the second failure is Miriam's personalities are broken, which are the inevitable proct of the malformed society and family.
❻ 急求一篇有關論《兒子與情人》中保羅的戀母情結的英語論文的文獻綜述,要是英語的。謝謝!
讓我來幫你
let me help you look at my name that is my QQ name
add me i can help you !
❼ 《兒子與情人》的賞析要怎麼寫
《兒子與情人》是性愛小說之父勞倫斯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說風靡世界文壇90年,魅力至今不減.1961年美國俄克拉荷馬發起了禁書運動,在租用的一輛被稱之為「淫穢書籍曝光車」所展示的不宜閱讀的書籍中,《兒子與情人》被列在首當其沖的位置.《兒子與情人》視角獨特,對人性中隱秘的「戀母情結」有深刻、形象的挖掘.一般認為,小說中的兒子保羅就是勞倫斯的化身,而莫雷爾太太就是勞倫斯的母親莉蒂婭,保羅的女友米麗安就是勞倫斯的初戀情人傑茜.
❽ 誰有英文版的《兒子與情人》論文(重點是保羅的性格分析)
《兒子與情人》是勞倫斯創作中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小說描寫了出生在英格蘭中部的一個男孩保羅·莫萊爾的成長過程,描述了他與三位女性——他母親、米麗亞姆和克萊拉的關系,揭示了這個礦工兒子的悲劇,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對該小說的評論普遍認為造成保羅悲劇性命運的最主要原因是由於保羅的戀母情結。但是筆者認為造成這一悲劇主要是保羅的性格缺陷以及保羅和米麗亞姆愛情觀、宗教觀的差異所致。保羅追求的是靈與肉的統一,他第一次戀愛失敗是因為米麗亞姆過分專注於精神生活;第二次戀愛失敗是因為克萊拉無力參與他的精神生活。 Abstract : "Sons and Lovers", Which is the landmark of Lawrence 's creations, is an autobiographical psychoanalytic novel. Applying the realistic skill, Lawrence describes the growth of a boy born. In Middle England, and reveals the tragedy of the miner's son. The novel has rich and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which the love tragedy between Paul and Miriam is the most moving point and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novel. The general perspective toward the main cause of the tragedy is the disturbance of the Oedipus complex. However, from the writer's point of view, what results in the tragedy is the nature defects of the two, and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ir values of love and religion. Paul persues the unity of body and soul. His first failure of love affair is attributed to his over concentration on spiritual life, and the second failure is Miriam's personalities are broken, which are the inevitable proct of the malformed society and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