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管理專科的畢業論文的題目能寫什麼
提供一些經濟管理專科的畢業論文的題目,供寫作參考。 1、企業全面預算應用研究。 2、企業內控制度與方法研究 3、東西部上市公司績效比較研究 4、上市公司行業績效比較研究 5、重慶市上市公司績效比較研究 6、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改進研究 7、新舊會計准則下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差異研究 8、企業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與企業績效關系研究 9、上市公司財務控制與公司治理關系研究 10、財務管理或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的應用研究 11、完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對策分析 12、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成因分析 13、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流向分析 14、上市公司融資方式的選擇分析 15、中國上市公司融資行為分析 16、企業財務風險預警與控制分析 17、高校財務運作模式分析 18、高等教育投入體制改革分析 20、集團財務集權管理模式分析 21、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優化探討--XX行業的分析 22、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23、上市公司募集資金變更投向分析 24、上市公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25、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研究研究 26、國有企業財務評價指標體系探討 27、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研究 28、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 29、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環境分析 30、企業內部控制與會計監管 31、銀行中間業務在中小城市的推廣策略分析 32、運用戰略管理會計理論對實例的分析(三個) 33、運用價值鏈分析法對實例的分析 34、運用波士頓矩陣對實例的分析 35、運用SWOT法對實例的分析 36、個人投資理財方式比較 37、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分析方法分析 41、上市公司利益相關者治理機制及其實現途經探析 42、上市公司資金募集方式及資金流向分析 43、國有企業股權結構的成因與多元化改革的新思路 44、中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制度背景與行為初探 45、試論企業並購的價值創造與衡量 46.新舊企業所得稅法對比分析 47.鼓勵自主創新稅收政策研究 48.建立節約型社會的稅收政策研究 49.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反避稅措施 50.預約定價制度研究 51.反資本弱化避稅 52.完善我國資源稅收制度的思考 53.建立我國綠色稅收制度的探討 54.對我國就業稅收問題的研究 55.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制度創新 財務管理 1、基於市場經濟的個人理財規劃探析 2、傳統文化與企業理財觀 3、無形資產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 4、財會交叉學科與創新分析 5、試論私人理財規劃及職業發展前景 6、試論基於管理視角的財務管理框架 7、試論基於會計視角的財務管理框架 8、試論基於金融視角的財務管理框架 9、試論新形勢下財會職業形象設計 10、試論和諧社會觀下的財務指標評價 11、試論企業生產與運作管理會計的構建 12、試論企業集團一元與多元財務戰略評價 13、試論企業集團持股模式與管理控制 14、試論企業集團核心編造下的財務指標的建立 綠色貿易 1.淺談綠色稅收 2.環境稅收的國際經驗與我國環境稅構想 3.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差異分析 4.避稅規制研究 5.財務管理中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籌劃 6。我國增值稅法的完善 7.我國房產稅制的改革 8.國外納稅人保護制度比較研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9.香港物業稅基本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10.我國開征遺產稅的思考 11.稅收籌劃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12.西方國家環境稅的發展及啟示 13.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的完善 14.稅收優先權研究 15.稅收風險控制分析 16.稅收籌劃與政府反避稅 17.試探企業管理中的增值稅籌劃 18.國際納稅籌劃方法與風險防範措施 公司治理 1、獨立董事背景與公司經營績效關系分析 2、內部控制與企業價值相關性分析 3、公司治理結構與公司績效的關系分析 4、對我國企業高比例短期借款與高比例現金流量同時存在的原因分析 5、新資產減值准則對財務分析的影響 公司上市 1、論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 2、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 3、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比較分析 4、論企業並購中的融資問題 5、股權分置下的上市公司融資行為 6、論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選擇 內部控制 1、大學生個人理財意識及財商教育研究分析 2、財務策略分析 3、企業內控環境缺陷與完善 4、企業信息披露與企業業績關系分析 5、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問題分析 公司 1、公司治理結構與獨立董事 2、企業所得稅改革 3、論我國個人信用體系的構建 4、對社會信用構建的思考 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體系研究
當代中國經濟轉型下促進體育消費的對策
[摘要] 在經濟取得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我國居民生活水平和結構也相應的發生了較大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使體育開始成為一種商品進入市場,並按照經濟規律運行。人們用貨幣購買自己所需要的體育,體育成為一種消費應運而生,萌發出勃勃生機,並日益發展成為人民日常消費的組成部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將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極。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體育產業己日趨重要,而體育消費將是體育產業發展的核心。體育消費在居民生活消費中所佔的地位也將大大提高,逐漸增加的體育消費已說明了這一點。本文就當代中國經濟轉型下促進體育消費的對策做了相關探索。
[關鍵詞] 經濟轉型 體育消費
一、當代中國社會經濟的轉型的特徵
我國體育產業成長於社會經濟轉型期,當代中國經濟仍處於轉型階段。社會經濟的轉型不是社會制度轉型,而是社會結構轉型,即社會的結構性變化。當代中國社會經濟轉型具有如下特點:
1.政府和市場的雙重啟動,在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過程中,政府和市場表現為兩種不同的推動力量
這兩種力量的有機結合,是世界現代化過程中的一個成功範例。我國實行的是漸進式的改革,經濟的市場化進程始終表現為一種政府倡導,試點推廣的過程。在市場經濟逐步發育成長過程中,由於存在「市場失靈」,所以政府的有效干預是必須的,又由於還存在「政府失靈」,因而市場經濟成長壯大的前提是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綜觀我國的改革歷程,我們的經濟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我們的政治體制改革卻舉步不前,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市場經濟的發展。
2.轉型進程中的非平衡狀態
從本質意義上說,當代中國經濟和社會轉型是一個整體推進的現代化變革過程,經濟和社會轉型明顯地表現為不平衡特點,甚至成為結構性轉型的重要制約因素,這種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首先表現在地域上,即存在東部、中部、西部之間的「梯形發展格局」;另外表現為城鄉之間的不平衡,農村的經濟發展與社會事業的進步遠遠落後於城市;再次表現為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之間的不平衡。我們國家社會改革滯後,社會事業欠發達,在某種程度上社會事業已成為制約經濟增長的瓶頸。
二、經濟轉型期體育產業的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1.社會經濟轉型期體育產業的發展可帶動相關產業的增長
體育產業與其他許多產業有著比較密切的產業關聯度,在與其他產業的行業邊緣交叉上可形成許多新興產業,大力發展體育產業,能夠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拉動整個經濟增長。
前蘇聯著名經濟學家瓦西里·里昂節夫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部門關聯數學模型(里昂節夫矩陣),藉此模型,通過分析部門間產品的直接及多次間接相互消耗關系,可以定量計算出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產業關聯度,美國經濟學者曾藉此模型推算出體育產業與6個聯系較為緊密的行業之間的產業關聯度。
表 體育產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產業關聯度
與體育產業有產業關聯度的不僅限於這6個行業,在美國經濟結構現有的42個部門中,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度被列為第8位,說明與體育有關聯的部門較多。體育產業的產業關聯性一方面表現為與其他產業的直接與間接的消耗關繫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行業邊緣交叉上,可以形成許多新行業,積極發展體育消費可以推動這些新行業的發展。
2.體育產業正成為推動我國社會經濟轉型期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國已基本達到小康社會。如果按GDP年均增長7%測算,我國人均GDP到2018年將達到2516美元,完成工業化任務;到2030年人口將到達峰值15.5億人,人均GDP將達到5400美元左右,進入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40年左右進入富裕國家行列,根據體育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新世紀我國經濟的基本走勢,21世紀應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壯大並走向繁榮的世紀,體育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對推動我國經濟在新世紀的持續增長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三、經濟轉型期我國體育消費存在的問題
1.體育消費水平偏低
盡管我國體育消費最近幾年發展速度較快,也取得了較大成績。但從整體上來看我國體育消費水平偏低,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我國城市居民體育消費占居民總消費的比例還非常低,據調查結果表明:在被調查的7個城市中,即使是體育消費水平最高的上海,2004年的人均體育消費為305.68元,人均總消費為8,167.65元,體育消費占總消費的比例為3.74%;而體育消費水平最低的鄭州,2004年人均體育消費為146.25元,人均總消費為5,213.36元,體育消費占總消費的比例只有2.81%;其他5個城市(吉林、福州、成都、蘭州和廣州)的這一比例也都不超過3%;而且我國城市居民的體育消費水平基本上保持在對體育實物的消費上。而經濟發達國家人們日常生活中用於體育消費方面的開支通常占整個社會消遣和娛樂消費的30%~40%。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有效體育需求不足,決定了以體育消費需求為基礎的體育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是有限的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
2.城市化水平低影響體育消費的擴大
城市化水平過低有三個方面的不利影響:一是抑制了體育產業的發展,就體育消費品,尤其是體育服務消費品供給不足;二是廣大農民的收入不高,體育消費難以啟動;三是城鄉差距過大,農民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天然地對體育消費需求不足。城市是體育消費活動、體育產品的聚集地,將直接影響體育消費水平。城市較之鄉村發展體育產業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更好一些,如果對城市功能填平補齊,建設完善,使之接近發達國家城市的水平,那麼,城市對於體育消費、體育產業現期的直接作用將是巨大而現實的,會在較短時間內奏效。而目前我國城市化水平過低,對於體育消費的啟動與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制約著體育消費的擴大,這是影響我國體育消費浪潮規模和質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3.缺乏體育消費環境
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國(包括全國范圍內,除我國台灣、中國香港特區、中國澳門行政區,各系統、各行業、各種所有制形式)共有符合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要求的各類體育場地85,0080個,以2003年底全國總人口129227萬人(不含港澳台地區)計算,平均每10萬人擁有體育場地65.8個。與西方國家差距很大,如義大利,每10萬人有212個,芬蘭是457個,德國是240個,瑞士是220個,日本是260個,韓國是100個。我國非但數量少,而且開放率低,全部向居民開放的只有41.2%。場館種類單調,籃球、排球、門球場地就占總量的87%,制約了其他項目的開展。體育場地設施是體育消費的場所,是體育消費發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物質保障。我國目前體育場地數量少、開放率低和場館種類單一,從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居民置身於體育消費浪潮中的參與性。
四、促進我國居民體育消費發展的對策
1.培育體育消費的主體——體育消費者
體育消費的主體是具有體育消費能力和消費需要的個人或家庭,培育體育消費者,就是要培育其體育消費能力和消費需要。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主要取決於收入水平,這一點早已被理論和實踐所證明。因此,增加居民收入是提高體育消費能力、促進體育消費發展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大力發展生產力,特別是大力發展和培育服務業,提高就業水平,增加居民總收入。隨著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有力地推動了包括體育消費在內的消費需求的增長。但是,我國居民收入在總量不足的情況下,還存在分配嚴重不均和社會保障不足的缺陷,二者均對居民消費產生了嚴重不利影響。貧富差距過大會造成體育消費規模不足和結構滯後;而社會保障的缺失將使得居民消費信心不足,不敢消費,不利於體育消費的發展。因此,在增加居民收入水平總量的同時,還必須調整收入結構,把縮小城鄉二元收入差距、增加廣大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放在重要位置,這樣才能培育出具備體育消費能力的消費者。
2.發展體育消費的客體——體育消費資料
發展體育消費的客體就是要做大作強體育消費資料市場,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提高滿足體育消費主體需求的能力。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體育消費作為體育產業的出發點和歸宿,要求體育產業必須圍繞體育消費的要求,以體育消費的需求為軸心,既要追求經濟效益,更要堅持社會效益。因此要滿足我國人民不斷增長的體育消費需求,就必須重視對我國體育產業及和體育有關的產業的開發和利用。要發展體育產業,關鍵的措施就是制定和調整體育產業政策。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發展各具特色的項目,讓不同地區、不同收入階層的群眾共享體育產業發展的成果。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應圍繞大型體育賽事,帶動相關服務業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一些邊遠地區則可以利用當地的優勢開展有特色的賽事和健身活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如「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國際性公路自行車賽事,已連續三年成功舉辦,成為青海省對外開放的「金名片」。
3.增加體育消費的時間和空間保障
體育消費行為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狀態下進行,餘暇時間和場館設施是體育消費過程的時間和空間保障,是體育消費過程的必要條件。在居民具備體育消費能力和消費需要的前提下,這種時空保障變得不可或缺。各類體育場館,應加速向經營型轉變,使有限的體育設施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可實行企業化管理,逐步做到有償使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打破傳統封閉的自我服務體制,確實提高體育設施的使用效率。國家在加強場館建設的同時,應通過提供優惠政策等形式鼓勵企業、集體、個人等社會力量興建各種類型的娛樂場所,切實走國家、集體、個人多元投資模式,用經濟手段,市場法規管好用好體育設施,建立自我投資,自我受益的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
4.體育消費統籌規劃
我國居民體育消費的重要特點是發展不平衡,存在體育消費的二元結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體育消費水平相差迥異,這與我國二元經濟結構和消費結構是緊密相關的。從城鄉來看,我國居民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居民的體育消費規模、消費結構、消費觀念等都遠遠超過農村居民;從地區來看,我國居民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省市,其中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塘地區又是主要的體育消費市場,而廣大中西部地區居民的體育消費水平十分有限。我國東部沿海和城市地區是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地方,居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觀念都比較發達,因此,可以充分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放寬政策,打破壟斷,引進外資、啟動民間資本發展體育市場,促進該地區居民體育消費的進一步發展。廣大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市場經濟的力量還很弱,有必要加強政府引導和扶持,政府有必要加大對該地區的投資力度,增加居民收入,改善體育消費環境,培育體育消費觀念以促進該地區居民體育消費的快速發展。這樣,確保了效率和公平,必將對我國居民體育消費規模和結構產生積極的影響。
有問題可以在來找我
③ 經濟類專業怎樣選擇畢業論文題目
你好,1、××地區(省、市、縣等)旅遊市場營銷策略研究
是我的專長,這個可以幫得到你,發信了,查收
④ 經濟學專業論文有哪些選題
四.流通經濟學:
1.現代流通方式研究
2.WTO背景下我國商貿流通領域大力推進連鎖、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的現實意義
3.有關商業物流的問題研究
4.傳統商流與現代物流的區別與替代
5.對外開放與農村流通產業連鎖化發展
五.消費經濟學:
1.我國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研究
2.深化我國分配製度改革問題研究
3.拓寬消費領域和優化消費結構研究
4.我國消費結構問題研究
5.收入分配合理性的界定及調節
6.對可持續性消費的研究
7.休閑消費問題研究
8.擴大農民消費的對策
9.
六.其他可供選擇的論文題目
1.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研究
2. 我國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研究
3. 我國國民信用體系建設研究
4. 我國金融混業經營問題研究
5. 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
6. 壟斷與反壟斷問題研究
7. 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及體制改革研究
8. **省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研究
9. 勞動收入與非勞動收入問題研究
10. 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問題研究
11. 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問題研究
12. 公司融資與公司資本結構關系研究
13. 股市投機問題研究
14. 公司治理與民營企業現代化改造
15. 環境、資源經濟問題研究
16. 生態經濟研究
17. 我國建立期貨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8. 西方主流宏觀經濟理論與馬克思宏觀經濟理論的比較研究
19. 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20. 經濟「軟實力」的內涵與打造
21. 城鄉貧困問題研究
22. 教育與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23. 企業成長與企業戰略
24. 「**省模式」研究的回顧
25. 城市化與工業化互動研究
26. 中國農業產業化研究
27. 住房貸款風險防範研究
28. 中國農業規模化經營
29. 中國投資管制體制改革研究
30. 民工與勞動力流動
31. 中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
32. 民工慌問題
33. 中國醫療社會保險體制改革
34. 勞動者權益保護
35. 中國養老社會保險體制改革
36. 社會誠信與經濟發展
37. 中國失業保險制度
38. 國有企業改革
39. 中國經濟轉型時期政府的經濟職能
40. 國有企業公司治理
41.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的經濟職能
42. 中國居民儲蓄持續增長的原因、影響與調整
43. 市場經濟中政府的經濟職能
44. 中國當前居民消費不足的成因與對策
45. 自然壟斷行業的競爭與管制
46.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比較研究
47. 中國現階段經濟中的壟斷與反壟斷研究
48.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與中國的對策
49. 反壟斷法與行政壟斷
50.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各個行業的影響
51. 地方保護主義
52. 中國未來的勞動力成本變化趨勢
53. 行業壟斷問題
54. 中國的收入分配狀況
55. 跨國公司
56. 拉美經濟發展教訓對中國的警示
57. 彩電行業的價格戰研究
58. 中國居民地區之間收入差距研究
59.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化
60. 中國城鄉居民之間收入差距研究
61. 農業經濟、工業經濟與知識經濟的比較研究
62. 中國城市居民之間收入差距研究
63. 1990年以來國際上企業並購浪潮
64. 中國農村居民之間收入差距研究
65. 論國際政治對國際經濟的影響
66. 收入分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67. 法治、倫理與市場經濟的運行
68. 中國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研究
69. 東亞經濟奇跡的經驗與教訓
70. 新經濟地理學與區域經濟發展
71. 東亞的文化傳統與經濟發展
72. 技術創新、制度創新與經濟增長
73. 西方經濟學與中國經濟
74. 論出口貿易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
75. 評新經濟自由主義
76. 中國的失業問題
77. 評新制度經濟學
78. 中國經濟的周期性波動
79. 評增長極理論
80. 中國銀行業市場結構、市場行為與市場績效
81. 平衡增長戰略與不平衡增長戰略的比較研究
82. 論金融自由化與金融風險的關系
83. 西方經濟學中的政府幹預理論演變
84. 論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的條件與進程
85. 負的外部性內在化的一般途徑
86. 人民幣匯率定價機制與目前匯率水平
87. 可持續發展與科學發展觀
88. 金融業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研究
89. 綠色GDP
90. 中國利率管理體制改革問題
91. 對近期物價指數上漲的研究
92. 國有商業銀行不良債權處置研究
93. 人民幣匯率、對外出口和國際經濟關系有關問題
94. 中國創業投資發展
95. 高等教育產業化問題
96. 中國資本市場功能有效性檢驗
97. 新經濟有關問題
98. 論中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99. 中部崛起經濟發展戰略
⑤ 請問經濟類專業畢業論文如何選題及實例
經濟類專業畢業論文的選題和寫作 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是結束在校學習過程的最後步驟。在兩年或是三年的時間里,我們系統地學習了經濟類類專業的基礎課、專業課和相關的技能課程。這些課程是一個緊密聯系、密切相關的一個統一整體。了解課程之間的關系,並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綜合能力的訓練,也是教學計劃所要求的。而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實際上正是我們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某一問題的過程,能否順利地完成畢業,將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是否具有了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也是我們進行自我檢查的過程。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知識的吸收過程,但吸收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知識的輸出——將所學的各種知識轉化為能力,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解決社會實踐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我們所解決的問題越多,社會就會更多地承認我們的價值。反之,很難接受我們。完成畢業論文,正是我們對社會所提出的問題的回答,是我們接受社會檢查的最佳途徑。一篇文章的寫作無非是兩個問題:一是寫什麼,二是怎麼寫。應如何去進行經濟類專業的畢業論文的寫作?這是我們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特別是對於那些初次提筆寫文章的同學來講,畢業論文的寫作往往使他們感到手足無措,在此,我們針對經濟類專業的畢業論文寫作,提出一些參考意見,以利於畢業論文寫作順利完成。 一、畢業作業的形式 總的來講,經濟類專業的畢業作業的文體形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是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對於經濟類專業來說,學術論文主要是闡述作者在研究經濟類理論、方法等方面所獲得的新見解。若只是重復別人的觀點,就不稱其為學術論文。學術論文在寫作上要求很高,它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嚴密的邏輯性,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應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因此,它需要具備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和佔有較詳細、充足的第一手資料。 2、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是根據調查研究成果寫出來的反映客觀事物的書面報告。它通過對某一工作、事件、問題、經驗、教訓等進行周密的調查,在佔有充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引出正確的結論。選擇此種形式的畢業作業文體,是以佔有較充分的實際資料為前提條件的,同時寫作時還應注意: ⑴所調查的單位或事項應具有普遍代表性。 ⑵調查報告必須要反映問題,總結出經驗教訓。 寫調查報告時,不僅要敘述某一單位在某一方面是如何去做的,更要總結出有什麼先進經驗值得推廣,有什麼教訓值得吸取。若只是敘述流水賬,那麼,該調查報告是沒有意義的。 3、經驗介紹 經驗介紹類似於調查報告,二者的區別主要在於作者闡述的角度不同。調查報告通常是以第三者身份進行闡述的。經驗介紹通常以當事人的身份進行闡述,可以介紹成功的經驗,但要進行總結,也可以介紹失敗的教訓,但要找出原因,並探求對應的措施。至關重要的是,經驗介紹具有啟發性和指導性,切忌空洞、無意義。 二、寫作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 1、要以三個代表思想理論為指導 在寫作畢業論文時,應探討中國特色的、適合我國國情的經濟類理論和方法。 2、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在寫作中應注意克服下面幾種傾向: ⑴缺乏正確理論的指導,只是對實際情況的羅列。 ⑵缺乏以實踐為基礎的理論空談。 ⑶理論與實際的簡單相加。 3、應具有嚴格的科學性 ⑴在立論上不能帶有個人的好惡偏見,不能主觀臆造,而應老老實實地從實際出發,得出符合實際情況的結論。 ⑵論據要建立在周密觀察、充分佔有各種所需材料的基礎上,以此做為立論的依據。 ⑶在論證上要經得起推敲,使其嚴謹而富有邏輯性。 4、要有一定的創建性 在進行畢業論文的寫作時,我們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和借用別人總結的現成資料,但應當注意:借用並不意味著照抄照搬,而是要靈活運用,有所繼承、有所舍棄,要有一定的創見性。即在畢業論文之中要有自己的見解,其出於所學的理論知識,源於借用的各種資料,但又有獨到之處。 5、要保證真實性 真實性是完成畢業論文的必要保證。這里所講的真實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⑴各種資料必須要真實可靠,不能自己編造。 ⑵切忌照搬抄襲。
⑥ 經濟管理類畢業論文
羅牛山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現狀及對策分析
摘 要
農業發展是我國民生之本,歷來一直維系著我國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的穩定,是推動國家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而我國農業的上市公司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的發展現代農業技術產業化的重要先驅,龍頭企業更是我國農業生產中先進技術生產力的典型代表。而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個區域型的綜合性農業上市公司龍頭企業,對於深入研究我國農業的上市公司結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本文主要選取以我國農業發展的有限公司龍頭企業、農業先進技術生產力的企業為代表的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作為其研究的對象,重在於研究羅牛山融資結構可能存在的不足,不足的主要原因以及其相應的融資管理對策,為有利於我國的農業企業優化的融資結構的發展提供了理論與經濟實踐的重要借鑒和參考。
在實踐中,企業的實際融資結構和成本通常實際上會受企業實際融資結構和融資方式等因素影響。一般來說企業的實際融資方式和結構越合理,企業實際融資的成本越低,這主要是由於合理的企業融資的結構和成本能夠達到促使羅牛山能夠實現投資價值收益最大化的長期發展目標。同時,合理的企業實際融資方式和結構也是羅牛山能夠成功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根基。因此,羅牛山非常的有必要通過規范和優化企業的融資行為和融資結構,從而能夠達到規范和優化企業融資方式和結構的長期發展目標。
本文以2014-2018年羅牛山的公司年度財務報告統計數據為基礎,採用比較分析法將羅牛山與融資行業財務均值及自身五年財務均值的對比做了橫向、縱向的對比,並通過系統性地閱讀、分析大量的文獻資料,借鑒國內外各種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融資結構理論和實踐經驗,並依靠羅牛山的融資優序理論對其存在的融資優序傾向和解決問題的必要性進行了評價,發現了以下問題:(1)內源融資佔比例較低,向上增長的趨勢不穩定;(2)偏好外源融資,股權融資規模較小;(3)資產負債率偏低;(4)長期債務融資比重大,且仍持續上漲。然後從企業盈利能力的因素、投資行為的因素、融資的門檻和風險因素、融資成本及企業管理層對決策的影響因素等幾個方面詳細分析了這些問題可能產生的原因。從而探索制定出與羅牛山公司本身融資結構相匹配的合理的企業融資結構策略,並有效平衡其與公司的債權人、股東之間的關系和利益沖突。具體措施如下:(1)提高盈利能力;(2)規范投資行為;(3)提高資產負債率,重視發展多渠道融資方式(4)健全債券市場,推動金融工具的創新。以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融資結構的普遍與特殊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建議,為我國其他農業公司優化融資結構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羅牛山;融資結構;內源融資;外源融資
目錄
1 緒論
1.1選題背景及意義
1.1.1研究背景
農業作為現代我國第一產業,一直以來,農業以農林牧副漁為主要的生產經營內容,涉及到了我國人民的日常生活的各個方方面面,維護著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的穩定以及保障著人民的生活幸福,是保障著我國的經濟社會健康穩定運行的重要基礎。
改革開放已經過去了四十餘年,我國的證券交易市場在交易管理、監管體制、法律體系等方面也逐漸走向成熟。在這一成熟的融資環境下,資本和市場更容易為目前農業類未上市的公司有效地籌集、融通到大量的資金,這也就為進一步推動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產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農業類上市公司和企業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其資本和市場的優勢進行多元化的投資以進一步擴大了企業的規模和經營范圍,從而有效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和規避經營風險。目前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存在許多不合理的融資行為,許多企業的融資結構也都存在一定的問題,甚至一定程度背離了融資優序理論。除此之外,還逐漸出現了一些過分地追求短期的利益,只想盡快向市場投資者圈錢,而完全忽視了長期健康發展的中小型企業,這也就直接導致許多目前農業類上市公司已經發生了嚴重的財務危機。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下,以羅牛山為代表的一批我國農業類類上市公司既將會面臨巨大的國際市場發展機遇,又可能還會同時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目前我國的農業類類上市公司與其他國際大企業上市公司相比,明顯在規模、影響力、業績以及抵抗風險的能力都處於弱勢地位。這也使得國內眾多農業上市公司處於"內憂外患"的局勢之中。若想進一步增加我國以羅牛山為代表的農業類上市公司的競爭力,就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改善融資結構使其得到優化。
1.1.2研究目的與意義
融資方式以及結構的合理優化會使得其企業的生產和融資能力、償債的能力和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杠桿的流動性能力得以大幅提升,從而達到降低其成本,提高其經營的業績,增加其企業資產價值的目的。因此,本文依據國內外具有較高質量和權威性的文獻資料來研究羅牛山融資優序結構目前可能存在的融資傾向問題,並主要是依靠羅牛山的融資優序理論對其存在的融資優序傾向和解決問題的必要性進行了評價,探索各種適用改善於羅牛山融資優序結構的方法和措施,為其他農業類上市公司經營者降低融資的成本、獲得更大的利潤和融資發展空間,增強其綜合的競爭力發展提供了參考。
本文研究有助於其他農業生產類上市公司的融資經營者可以根據行業的不同和上市公司融資優序結構的差異等相關影響因素,制定和設計出與公司本身融資結構相匹配的合理的企業融資結構策略,並有效平衡其與公司的債權人、股東之間的關系和利益沖突。在對融資理論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大的學術性和現實意義,並同時對於實現我國經濟社會資源的優化和合理配置,促進我們的社會和經濟的增長,推動社會資本和市場的完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2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內外文獻綜述
(1)關於融資結構理論的文獻回顧
20世紀初我國開始出現關於我國投融資結構優化理論的研究和探索,這一研究方面國外的學者率先對這一研究領域也開展了許多密切相關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學術研究成果。其中,美國著名經濟學者David Durand(1952年)總結了美國的企業資本結構理論,將其資本結構分為凈經營收益理論、凈收益理論以及美國的折衷經濟理論收益法三類。其中,凈經營收益理論收益法認為當企業的債務清償成本和企業權益成本固定保持不變時,企業的負債成本佔比越大,其資產附加值越高。而凈經營收益理論則持另一個觀點,認為企業自身的價值並不直接受企業財務成本杠桿的影響。不久後,美國的學者Modigliani和Miller(1958年)先後提出了著名的MM權衡理論,其觀點就是指出在企業資本市場有效且無稅等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資本結構和其融資方式與企業的市場經濟價值基本無關。隨後,在MM理論的影響下,企業融資的方式與影響公司經營績效的理論又一次有了新的研究發展Robichek(1967年)、Rubinmstein(1973年)、Kraus(1973年)、Scott(1976年)、Mayers(1984年)先後提出了權衡的理論。該權衡理論的觀點是認為資本市場結構的最理想狀態下的平衡應該就是通過稅盾的效應與企業的財務費用和企業的代理成本之間達到平衡。
我國學者在企業融資的結構理論上的深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對國外專家學者研究企業融資情況的成果進行評述或介紹和完善,還沒有新融資結構理論的研究成果出現。張維迎(1995年)對國外的激勵管理模型、控制模型和國內的信號傳遞管理模型的研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吳沖鋒、范曉虎和陳很榮(2000年)分三個階段對國外的企業融資結構理論的形成過程及其成果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評述。
(2)關於企業融資選擇理論的研究
國外關於企業控制權融資方式選擇的控制權理論主要分為融資優序理論和控制權理論。關於控制權的理論,Jensen和外源理論Mcekling(1976年)指出,在上市公司的多數股權在大股東控制的實際情況下,大小股東之間的矛盾和利益沖突更多地表現為代理問題。關於融資優序理論,Myers(1984年)提出了企業融資選擇優序控制權理論,即我們認為通過內源企業融資更多地具有降低企業融資的成本,提高企業投資收益和效率的重要作用,因此企業在正確選擇融資的方式時,應先內源後選擇外源。以企業信息不對稱為理論基礎,Majluf和Myers(1984年)通過研究構建了企業信息非對稱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投資決策模型,證實了(1)在企業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股東與公司管理層與市場投資者之間相比有更多的機會可以獲取更多非公開的直接影響其預期投資收益的外源融資相關數據和信息,從而使股東達到"自利";(2)對比外源融資,內源融資具有成本和風險比較低的優勢。
我國的學者們在國外專家學者深入研究的寶貴經驗基礎上,結合了中國實際的情況,提出了以下的結論:程書萍(2001年)指出現在上市公司在融資結構中的比重的不斷增加主要是受上市公司的股權偏好的直接影響,且對上市公司股權的融資偏好主要是對低廉的股權融資管理成本、低效的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以及對失衡的股權融資管理體系的一種理性融資選擇。
(3)關於融資結構影響因素的文獻回顧
國外已經有許多的學者通過理論和實證的方法對企業融資結構盈利水平影響杠桿率因素的重要性進行了深入研究,Friend、Mehran(1992年)等國家的學者在研究中發現管理者對企業持股的比例與企業債權的多少負是正相關的。zingales與mehrajan(1995年)的研究發現企業盈利杠桿率的水平在很多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中是與該國家企業的債權和杠桿比率的多少呈現正負相關。
國內一些專家學者在對融資結構理論的研究基礎上,結合了我國的國情,主要是運用理論和實證的手段對於我國上市企業公司進行融資結構以及影響融資決策因素的研究展開了深入研究。黃泰岩,侯利(2001年)等人認為融資成本、風險和收益的控制權,制度經濟環境變數和其他宏觀經濟環境變數等因素會影響我國企業進行融資和決策。王玉榮(2005年)發現我國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與其主營業務獲利的能力、非債權稅盾、收入的波動性等因素呈負相關,而與上市公司的規模、成長性、有形資產的比率、非流通股的比率等因素呈正相關。
姚瓊(2003年)實證驗證了企業的規模、經營風險、資產的實質性是影響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的最主要因素,次要影響因素是則是企業的成長性、盈利性以及對行業發展。在此研究驗證上述結論的基礎上,田洪紅,歐瑞秋(2017年)通過上述實證分析研究進一步證實了:公司法人股比例、國家股比例、董事會會議的出席次數與對股權管理者融資的偏好顯著正相關;而第一大股東與法人持股的比例、大股東的投資聯盟與對股權融資的偏好顯著性呈負相關。
(4)關於融資結構現狀及優化的文獻回顧
國內一些專家學者在對融資結構選擇理論以及對企業股本和融資結構選擇理論的研究基礎上,具體分析了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的發展現狀,並對此提出了一些融資結構優化的建議。孫世敏,徐亮(2004年)和曹衛華(2004年都發現)目前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融資行為與西方現代中國企業管理關於資本結構的理論並不一致,表現出較強的債權和股權融資偏好的現象,這種情況可能直接導致企業資本結構的扭曲。葛永波(2007年)國外學者發現盡管我國的農業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選擇行為基本吻合西方企業融資啄食構選擇理論的"內源融資—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兩種偏好的順序,但是企業融資的偏好與企業融資的結構特徵之間仍然存在明顯的背離偏好現象。
在此次課題的研究基礎上,溫軍,楊斌,李湛(2007年)的研究發現了中國上市公司的融資方式和結構發生了由「股」到「債」的轉變,並進一步指出未來中國的銀行應進一步加快和發展直接向債券市場,穩步發展企業股票市場,擴大直接融資融資的規模和比重,以有效防範和化解商業銀行債權風險,實現中小企業多渠道直接融資。
1.2.2 文獻評述
通過以上國內和國外的相關文獻對比和綜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我國較發達國家在對融資結構的研究起步較晚,而發達國家的研究已經步入了成熟期,而實際上我國目前只是進一步借鑒和研究完善國外比較成熟的融資相關研究理論。國內外學者對於融資影響因素方面都運用了實證等研究的方法對其進行驗證,並且對結構的宏觀影響因素和對企業內部經濟影響因素的綜合考慮做得比較全面。在對優化融資結構方面,國外的研究學者發現嚴格遵循對融資優序的理論有利於對企業進一步調整和改善內部融資結構。
國內的研究多是探討如何從股權和債權融資入手優化企業的融資結構。本文以這些豐富的學術文獻和資源的綜合研究基礎,結合近年來關於我國的農業類上市公司的融資方式和結構的發展現狀,將為本文深入研究的農業類上市的公司關於企業融資方式和結構如何優化的研究工作開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科學方法的指導。
1.3論文內容及框架
論文的研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章,緒論。這一章主要是介紹了羅牛山農業行業的背景以及羅牛山的發展歷程,研究這一內容的重要意義、國內外有關文獻的綜述、研究的框架、研究的方法和本文研究創新的特點。
第二章為具體的融資基本的理論,詳細地介紹了企業融資的方式、融資的結構以及融資成本等基本融資理論。
第三章重點分析了羅牛山公司經營和融資的現狀、造成的結構性問題及其它導致結構性問題的原因。其中,從羅牛山的融資結構及其股權結構和負債結構對羅牛山的公司融資結構現狀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四章提出改善羅牛山融資渠道的對策。這一章中,以當前羅牛山公司融資結構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基礎,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給出了改良措施。
第五章,結論與展望。對於文章全文內容進行了分析總結,並就此項目進行未來的戰略展望。
1.4 研究方法
1.4.1文獻研究法
借鑒了農業類上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與融資結構相關的理論以及對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相關的研究,為本文的深入研究分析奠定了理論的基礎。
1.4.2 案例分析法
全文以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為研究對象,針對美的集團定向增發這一融資行為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融資結構進行分析並試圖找出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1.4.3 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在研究過程中充分利用圖標工具進行分析,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1.5論文的創新點
本文主要是在業內專家學者們的研究基礎上結合對特定的一家農業企業的融資結構的現狀和特點進行了描述性的統計和分析,在進這一過程中,首先分析和描述了羅牛山的融資現狀及結構特點,然後再分別分析了融資結構在股權結構中的股份融資性質和負債結構時間性質中的表現,探討了羅牛山融資優序結構目前可能存在的融資偏好問題,探討了羅牛山融資結構中存在的問題並推究其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而比較有針對性地對羅牛山優化融資結構的研究優化發展提出了改進措施和方法,為其他農業上市公司經營者優化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優化農業類融資型負債結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理論參考,具有一定的理論實踐研究價值。
2 融資基本理論
2.1 融資方式
2.1.1 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
融資的方式按照其資金來源和途徑的不同可以大致分為傳統的外源融資與傳統的內源融資。內源主要指的是企業自身在生產活動中積累的資金,而外源融資主要是指所融資金主要來自於企業外部的其他社會經濟主體,也就是說資金來自社會閑散資金。折舊和留存收益共同構成了企業內源融資。向企業外部主體融資的外源融資會產生一定的融資成本,企業存在償還壓力。外源融資的融資成本和風險都要高於內源融資。但企業的規模和收益的積累能力都會限制內源融資的規模。因此,當企業內源融資規模不足以進一步擴大再生產,往往會搭配外源融資實現資金的融通。
2.1.2 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
融資方式按照資金來源途徑的不同可以分為外源融資與內源融資,其中外源融資是指所需的資金來自於企業外部的其他經濟主體,也就是說從社會獲得的資金。內源融資主要是企業自己擁有的資金和正常投入產出運營過程中的資金積累部分。留存收益與計提的折舊是內源融資的主要構成成分。折舊是為維持企業簡單再生產用來重置損耗固定資產價值,而留存收益由未分配利潤和盈餘公積構成,所以,留存收益是企業內源融資的主要渠道。外源融資會發生一些成本費用,並存在支付危機,所以其與內源融資相比融資成本較高、融資風險較大。內源融資規模的大小會受到企業本身積累能力有限性的約束,因此,當其不能滿足企業擴大再生產的要求時,企業會根據本身的經營狀況選擇相應的方式實行外源融資。
2.2 融資結構
融資結構即資金的來源結構,是指企業的生產要素來自不同渠道所形成的結構情況。它是由資產負債表右半部分構成的,即所有者權益、短期和長期負債等會計科目中各自數額的佔比情況。融資結構特徵的表示方法會隨融資方式劃分種類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當融資方式分成外源融資和內源融資時,此時公司的融資結構會以資金來源途徑結構的形式來表示。當以時間長短來劃分融資資金時,此時公司的融資結構就會以資金的期限結構來表示。融資結構本質上代表著企業的生產要素供給者之間的經濟關系,所以它決定企業的權力分配結構。
2.3 融資成本
融資成本是資金使用者使用提供者提供的資金必須付出的代價和支付的報酬。公司的融資成本由資金使用費和融資費用構成。融資費用就是發生在公司籌集資金過程中的各種交易費用。資金使用費就是公司獲得資金使用權支付的費用。一般情況下,公司會以成本最小的原則進行融資決策,從而影響融資結構。
3 羅牛山公司融資現狀、問題及原因分析
3.1 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簡介及行業融資結構現狀
3.1.1 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碼:000735),是我國第一家「菜籃子」股份制企業。公司注冊資本8.8億元,總資產20多億元。2002年,公司被評定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經過10多年的發展時間,羅牛山逐漸成為海南省規模最大、配套最完備、實力最雄厚的畜牧龍頭企業。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種豬育種基地和文昌雞育種基地建有海南省最大的「菜籃子」工程基地、種苗繁殖供應基地、商品豬生產基地和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等生產基地,逐步形成了以畜牧業為主的十大配套體系。公司在畜牧業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食品加工、市場與物流、教育與科研推廣、房地產等業務。
羅牛山2013、2014、2015年度連續三年進入海南省企業百強榜的前30名。目前公司經營范圍包括了農業綜合開發、農產品種植和農業加工、高科技產業、旅遊項目、工貿文化項目,資產管理(不含金融資產)、招商投資咨詢等等。截至2018年羅牛山主營業務包括三大業務板塊:大農業、房地產業務、教育業務,其中以大農業為主,以房地產業務、教育產業為輔。
3.1.2 農業上市公司融資現狀
表1 2014-2018年農業類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現狀的比較分析
我們由表1可知,農業上市公司的內源融資佔比五年均值是53.21%,占總融資額的一半以上,略高於外源融資佔比的五年均值46.79%。所以目前為止,內源融資在農業類上市公司的融資總規模中占重要地位。五年以來,股權融資在外源融資比重一直高於債務融資,留存收益比重也一直高於折舊融資,且留存收益比重均遠遠高於債權和股權融資比重。由此可見,2014-2018年我國農業類上市公司實施的融資戰略是符合融資優序理論提出的內源後外源的原則。
3.3 羅牛山融資結構存在的問題
3.3.1 內源融資規模小,偏好債務融資
(1)內源融資佔比例較低,向上增長的趨勢不穩定
表6 2014-2018羅牛山融資結構情況表(單位:%)
內源融資作為一種成本最低,且風險較小的融資方式,絕大多數企業都會優先選擇的融資方式。然而在實踐中往往並非如此,由表2和表6我們可以看到2014-2018年五年的內源融資比例大約都在20%-40%,相對於超過65%的外源融資佔比而言實在是過少了。
一方面羅牛山由於折舊的不穩定增長導致的內源融資規模小,另一方面,羅牛山經營效益的不穩定增長,也導致企業留存收益不能穩定增長這都導致可利用的內部資金數量少。從而導致羅牛山雖希望使用內部資金,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內源融資佔比在2014-2016年處於一個下降期,從2014年的30.04%下降到2018年的20.37%。2016-2018年一直處在上升期,從2016年的20.37%上升到2018年的34.05%,因此這幾年羅牛山的融資結構得到了較好的改善。但其內源融資佔比仍與行業均值53.21%有較大的差距,這種外源融資比例大大超過內源融資比例的狀況不利於公司健康的發展。
表7 2014-2018羅牛山重要指標分析分析(單位:%)
表8 2014-2018年內源融資增長率比較分析(單位:%)
由表7可知,通過對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至2018年公司股票成長性指標以及盈利性指標的研究發現,從整體趨勢來看,羅牛山的凈利潤顯著增加、每股收益以及凈資產收益率都有小幅度增長,營業收入在2014年、2015年和2018年都出現了負增長。由表7和表8可知,羅牛山的留存收益增長率與其凈利潤增長率相匹配,2014-2016年內源融資呈負增長趨勢,2017年和2018年逐漸上升。
(2)偏好外源融資,股權融資規模較小
西方許多發達案國家的實踐已經驗證了內部資金應該是企業最優先考慮的融資方式,外部資金應該作為內部資金不足時的備選。
由表2可以知道,外源融資的構成中,股權融資比例的均值是7.63%,債務融資比例的均值為92.37%,這說明以債務方式獲取資金是外源融資來源的主要途徑。外源融資中,股權融資比重遠低於債務融資,且仍有下降的趨勢。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2014-2015年債務融資比例從69.96%上升到72.79%,2016年下降至49.23%,2017-2018年債務融資比例先上升至65.88%,後又下降到56.11%。而股權融資比例除了2016年為30.39%,其餘年份均為0,這說明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融資一直以來的規模外源都與債務融資規模相差懸殊,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融資的結構並不合理。
3.3.2 債務融資結構不合理
(1)資產負債率偏低
圖1 2014-2018羅牛山負債情況分析(單位:%)
當前學者們普遍認為50%-60%是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較為合理的區間。而羅牛山五年間只有2014、2015年資產負債率處於這個區間,五年均值為47.05%,財務杠桿水平較低,不利於產生杠桿收益和稅盾收益。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長期穩定在一種比較低的狀態。
(2)長期債務融資比重大,且仍持續上漲
由表4可知,在債務融資結構中,長期債務融資比例在2014-2016年逐漸下降,但在之後持續上漲;短期債務融資佔比則在2016年以後一直處於下降趨勢。2016年,短期債務融資比例為25.59%,短期融資占債務融資的比例為51.98%。
但到了2018年短期融資佔比、短期融資占債務融資比例分別下降到了23.33%、41.58%,另一方面,長期債務融資比例升到32.78%,長期債務融資占債務融資比例上升到58.42%。這說明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這幾年在債務融資方面越來越依賴長期債務融資,短期債務融資在總債務中重要性越來越低。
在實踐中,短期融資能省利息費用,但是如果大環境內經濟衰退,公司的短期融資會給公司帶來很大的現金流壓力,或者更嚴重一點,可能導致重大的虧損或破產。因此,農業上市公司的債務融資中長期融資比例較大也有一定優勢。但目前這種長短期債務融資的失衡的狀況還在進一步加劇,有可能會引發收支性財務風險。
3.4 羅牛山導致問題的原因
3.4.1 盈利能力因素
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內源融資比例本身就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且其留存收益的占內源融資的比例也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這說明羅牛山自身的盈利能力較弱,沒有充足的內部資金來滿足公司的業務需要。
農業本身的弱質性具體表現為盈利能力較低,極易受季節和政策變化的影響。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產業是畜牧業,自然也受其影響。除此之外,這幾年國際市場穀物飼料的成本上升,羅牛山飼養成本也隨之上升,。而近幾年國內豬瘟頻發,羅牛山的生豬產量也受到影響,產量降低,這導致羅牛山主營業務收入減少,這導致主營業務的利潤減少。這共同導致了凈利潤大幅降低。如果這種情況一直沒能得到改善,將會導致羅牛山積極發展「副業」以增加企業的收入,並給股東以滿意的業績。
2016年以後羅牛山的內源融資比例及留存收益占內源融資的比例雖有提高,但企業留存收益還是太少,與行業仍有較大差距。由此可見羅牛山難以獲得足夠的內部融資,所以促使企業更多選擇外源融資。
⑦ 你好,請問經濟學專業的畢業論文該怎麼選題目
論文的6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論文的人稱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
3.論文的線索:1以時間轉移為線索2以一人為線索3以一事為線索4以一物為線索
4.論文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⑧ 經濟學畢業論文題目
學術堂整理了自十五個經濟學畢業論文題目供大家進行參考:
1、產業鏈競爭力理論研究
2、產業投資基金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研究
3、城市交通與城市空間演化相互作用機制研究
4、城鄉一體化的理論探索與實證研究--以成都市為例
5、城鎮住房分類供應與保障制度研究
6、創意產業發展與中國經濟轉型的互動研究
7、創意產業與區域經濟增長互動發展研究
8、促進中部崛起研究
9、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
10、低碳經濟範式下的環境保護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11、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監管研究
12、東北地區區域城市空間重構機制與路徑研究
13、東北亞區域能源安全與能源合作研究
14、都市旅遊發展與政府職能研究
15、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