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以「走進陶淵明」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薄霧籠罩山林,鳥兒在山間啼唱,溪水不停的流淌,隱約間,望到幾間草屋佇立在山腳,不遠處人群熙熙攘攘,清晨的露珠打在草屋籬笆下菊花纖弱的花瓣上,遠遠地傳來一陣菊花的幽香·····
陶淵明,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有著為民請命,大濟蒼生之意,可由於當時政治環境的復雜 ,朝廷的黑暗,以及君主的不識英才,使他的仕途之路坎坷艱辛,一身壯志無處施展。雖然如此,他依舊在拼搏奮斗,他相信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定會成功。然而久居官場的他心力交瘁,仍沒遇到自己的伯樂。
更讓他承受不住的是官官相護,壓迫,欺辱百姓的殘酷現實,他看透了社會的黑暗,他猶豫,彷徨.
他想通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官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他也想與黑暗的官場對抗,可官難做,清官更難做,更何況一個芝麻大的小官,想擁護正義,保持清廉,那是難上加難。壓迫無辜百姓,欺辱善良人民的,哪一個不有權有勢,事情一旦插手,他人就會千方百計的將他逐出此地,而事後濤聲依舊。
與其被人趕出,倒不如自己請辭,所以他毅然離開了官場,居住在人群嘈雜的地方,雖不如官場昏暗,而也會有些不公之事,他保持著內心的高潔,不沾染世俗之氣,春至播種,秋至收割,時而體味高山的氣勢磅礴,時而享受駐足於田園小路的靜謐安寧。
久坐園中,聞菊飲酒,回味人生種種,體味自然之道。菊花帶著悠然的清香,酒味里品出人生的沉重,目光落在淡雅的菊瓣上,看出的是心靈的悲痛。如果當時他真的為民請命,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可就算他真的能拯救一些百姓,他又能拯救千千萬萬各人民,能拯救天下蒼生嗎?想到這里,他不禁有一絲惆悵,捧起一束菊,清新自然而又不失高潔莊重,他追求著菊花的那份精神,永葆那顆純真的高潔的心靈 ,與世無爭。
他不需要富麗堂皇的豪宅,一間簡陋的草屋,足以讓他倍感溫馨。
他不需要眾人的誇贊,一個安靜祥和的地方,足以讓他舒適生活。
他更不要在追名逐利的社會中打拚 ,只嚮往美好,和平,自由,快樂。
清香菊一枝,酣酒賦詩 ,以樂其志,舟搖輕颺,風飄吹衣,簡單生活,平淡朴實,安逸寧靜,怡然自樂。
走進陶淵明 ,去感受他「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高潔心靈,去體味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安逸中的隱痛,去了解他「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艱辛勞動,去品讀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田園生活嚮往,去領會他不肯為五斗米折腰的堅貞的節操,去尋找桃花源的美麗祥和。
走進陶淵明,共賞菊,共飲酒,領略在田園中悠然的心境。
霧漸去,菊香仍繚繞在身邊,草屋的寂靜更顯人世的喧囂,回望高山叢林,我彷彿看到了一個身影······
㈡ 我心中的陶淵明 一篇作文題目 誰幫我想像
如果沒有這桃花源,何來陶淵明。這世間本來就有這桃花源,可現在惜沒了,只因少了一人——陶淵明。
世間本就有人天生喜好自然,自由自在,了無拘束,讀一卷好書,看一葉綠葉。其中的妙趣,比之其他亦如,多了?還是少了?
直感嘆,這人世太亂,其實就是庸人太過自擾了。放下如何,拿起又如何。正始年,竹林七子紛紛隱居於這山間竹林之中,可又如何,紅塵俗願,難了難了。只斷了這七人的情誼,好友的姓名。嵇康還恨那山濤否,《廣陵散》如今又有幾人會彈否,一紙《與山巨源絕交書》可曾讓他快樂否?陶淵明甘於這田間地頭忙忙碌碌,與那農夫農婦把話桑麻。祖上的功績,燃燒著心頭的火,他去了,到那官場之中,可沒幾日又回來了。他太聰明了,也太明白了。只要幾天,就明白了,知道了,那混混沌沌的地方不適合自己。教書育人,也說是他的職業,但絕非他所願。一間茅屋,祖上留下的萬卷書,幾畝田地.......我想如果是今天,那中科院中定會有陶老的一席,可惜,我估計他待不了幾天,就又會回去。到那書屋之中,一坐又是好久,好久。不因其他,只因為這山水間的精靈,是不可困於塵世的。
破衣履,陋屋室,飢滿腹,又何妨。只消的一卷好書,便足矣。
陶淵明不是好官,甚至他不適合為官,不論古今。他太清楚了,活的太過聰慧,明了。他明白即使自己做了一世的清官,又如何,這塵世不會因為一小小清官而改變。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縱是滿腹才學又如何,他甘為一農夫。
莫說是五斗米,就是金礦銀山又如何。如不是早已無米果腹,他怎麼可能去為官幾日。即使是那幾日,亦是難耐之極,所以又一次告辭回鄉。
桃花源不在其他,就在陶老的心中。因這一平和有了陶淵明,也因這一平和有了桃花源。縱是沒那桃花滿園,黃發老者,嘻嘻幼兒,無憂人世。可依舊是桃花源,安詳平和,無爭無奪。
或許正是如此,陶老才是陶老。太明白了卻也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該如何。脫去了這凡塵俗世的混沌圈。正如陶老的詩中所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世間多少人想過自己喜歡什麼,要什麼,可以得到什麼,擁有什麼,大家都明白。可惜慾望太重了,最終只有自己知道還剩下什麼。唯有陶淵明,取之可取,擁之可擁,丟了那些本來就多的,不去想那些虛的幻的,一生一世。可憐海子一生所求不過如此,卻在塵世中丟了........陶淵明只有一個,正如桃花源只有一片,可惜,縱是克隆技術入神如畫,亦不可再得。
總覺得,那每每新葉剛出,又有一人讀了幾劵書,剛剛出來,看到新葉的變化,歡喜連連,不知是於書中有所得,還是這新葉讓他歡喜。
㈢ 關於陶淵明的小標題式作文(作文已經寫出來,只要小標題就好)!
一、 採菊悠然
二、桃花情緣
三、歡縱長歌
四、田園寧雅
【順序可調整,主要要看你的內容、
同意樓上- -
㈣ 誰能幫我寫一篇關於陶淵明的作文,600字,題目字擬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是鄉里小人也——陶淵明。
很早就聽說陶淵明很了不起,有骨氣,不向權貴低頭。
陶淵明又名潛,是東晉偉大的詩人,出生在沒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時代有遠大的抱負,曾經三次做官,但由於官場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終選擇了辭官回鄉,過隱居生活。
陶淵明歸隱後,生活變得十分貧困,要過年了,別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卻還冷冷清清的,由於他愛寫詩,於是他揮筆寫下一副傳於後世的對聯,上聯是:「二三四五」,下聯是:「六七八九」橫批是:「南北」。讀過書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聯缺「衣」下聯少「食「橫批沒有「東西」,陶淵明用自己的只是創去連宣洩困苦,雖然身苦,看心態樂觀,不改初衷。
他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更是勉勵後人以天下蒼生為重,以節義貞操為重,折腰時心已愧,不趨炎附勢,保持善良純真的本性,不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華所改變。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傳》中,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寫出了他不涉官場的爾虞我詐,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嫻靜少言,不慕容利,點點風骨,躍然紙上,從不為「五斗米折腰」到「嫻靜少言,不慕容利」陶淵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個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立居。
人生在世,始終一帆風順是天方夜譚的,面對挫折堅信,我們絕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積極者,應像陶淵明一樣為自己的志向「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
㈤ 陶淵明事跡主題議論文
要是能夠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的像什麼司馬遷,屈原;盧梭,陶淵明;文天祥司馬遷首創了以人載事,始終敘述一個人生平事跡的這里描寫的是張湯為小吏時
㈥ 有沒有題目為【陶淵明,我想對你說】的作文
陶潛,也許你這一生的名聲也便是你一生的銘記,一生的宿命:你埋沒於世間滾滾風塵中,潛進那自樂的心靈家園里。俗世尋不見你的神采,九泉卻掩不盡你的魂風。千百年後,你浮現於我面前,你,陶淵明,那南山下的採菊老人,卻似無意地攜走了我心間的一瓣菊香。
初識你是在你的家,桃花源中五柳後的小居。你的家在一片與世無爭的靜謐的土地上,在吁陌交通的雞犬相聞間。我嘆你如何尋得這一方凈土,山也清麗,水也清麗;人皆安詳,心皆安詳。你欣然地右手執卷,左手牽壺,來往於這片山水田園間,微醉的身形挪移著,映在那些池竹稻麥上。壺中的可是那忘憂醒神的酒,讓你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手中可是那千年無人懂的丹青妙卷,唯讓你不求甚解地會意去了其中的快樂?人世間沒有你陶淵明,可你到底身處天地間,身處那一片桃花源。
你憶起歸家的情景,歡喜與釋然寫在臉上,荒蕪的山徑,還依稀留著些一般不願隨流而去的松菊。仆童相迎,他們身後,還有你尚未更事的孩子倚在門邊。當然,還有使人敞懷的好酒在杯中靜候。你堅定地說:「隱,我沒有選錯。」
是啊,多少人試圖作出這樣的選擇,走出的又有幾個,出而不復人的又有幾個?心不夠恬淡,哪怕是淡泊明志的諸葛孔明也堅守不住那一畝三分凈土。卻唯有你,為那一壺一卷與世俗決裂,自己把自己「關」了起來,著實為自己創造了一個無限恢宏的新世界。隱,使你守住心而不動。世間紛擾,誘惑卻也不可避免。你當年無心而出山時,定不曾多想鳥倦飛而知還之日。可這日子來得到底是快,也使你悟得更快,放得更快。時至今日,我依然仰視著你釋懷的神話,堅信著包容萬物而無染的心胸的存在。還有你的文章,隱退盡了鋒芒而泛著桃花源間的落英之芳與東籬黃花秋放之味的氣息,一起塑起了我心中那個壺卷於手、坦然於胸、土灰掩面卻神采非常的你― 陶淵明。採菊東籬下,舉目眺南山。
南山不可見,唯覺香滿懷。
有心雲常在,倦飛鳥無從。
筆泄山野句,神醉酒壺空。
㈦ 陶淵明與他田園詩歌傳統論文題目,後面田園詩歌傳統如何理解(傳統二
論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特色
內容摘要:
在中國文學史上,陶淵明第一個以田園景色和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了大量的詩歌創作。他的田園詩創立了我國古典詩歌的一個新流派,被歷代詩人推崇備至。陶淵明的田園詩其實只是取材田園,貌似田園,其實際意義早已超出田園領域之外,延伸到廣闊的社會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能真正深入到陶淵明田園詩的時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認識,探索它的藝術特色。他在一個玄學盛行,唯美主義支配整個文壇的時代里,以嶄新的思想內容的詩作卓立於詩壇,表現出巨大的革新精神。所以,對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特色進行討論,定能學習領略到我們偉大田園詩人的情懷。陶淵明的田園詩的藝術特色可以概括為:
1 .情、景、事、理的交融
2 .平淡中見警策,樸素中見綺麗
關鍵詞:陶淵明,田園詩,藝術特色
論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特色
一.談田
園詩離不開陶淵明,東晉著名文學家,田園詩人,辭賦家,散文家。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談陶淵明自然會想起他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名句。在中國文學史上,陶淵明第一個以田園景色和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了大量的詩歌創作。他的田園詩創立了我國古典詩歌的一個新流派,被歷代詩人推崇備至。如果僅從他的田園詩的字面上看,詩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兩忘的超凡脫俗,真有著神仙般的無限風韻。然而事實卻遠非如此,這是因為陶淵明所處的時代,是我國古代最黑暗、最腐敗的時期:政權更迭頻繁,高門鉅族生活糜爛,老百姓食不果腹,衣難遮體,統治階級和底層民眾之間等級森嚴,差別甚大。在這種情況下,陶淵明出仕做了幾年小官之後,終因不願與腐敗的官僚們周旋而寧可還鄉歸隱。當時的詩壇上也充斥著談玄悟禪、模山范水之作,在形式上刻意追求綺語浮詞、鋪錦列銹,而陶淵明卻能以嶄新的內容和形式的詩作卓立於詩壇,表現出巨大的革新精神,最終達到了同時代人所無法企及的高度。俗話說憤怒出詩人,這說明只有真正有所觸動有所感受者才會言之有物,正因如此,陶淵明的田園詩雖取材田園,貌似田園,但其實際意義早已超出田園領域之外,延伸到廣闊的社會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不至於僅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現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淵明田園詩的時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認識,探索它的藝術特色。陶淵明的詩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他的詩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這是和他的詩歌內容以及表現上的特點分不開的。他的詩的主要內容是平淡的田園風光,農村的日常生活,以及處於這種生活中的恬靜心境;而又是通過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寫出來,使人感到真好象是從「胸中自然流出」,沒有一點斧鑿痕跡。自然,日常生活的詩化,不僅是陶淵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園詩的總體藝術特
色。他作詩不存祈譽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觸就訴諸筆墨,既無矯情也不矯飾。他說:「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1]又說:「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
[2]由此可見他的創作態度。陶詩的聲吻和節奏,舒緩而沉穩,給人以藹如之感。他的田園詩多用內省式的話語,坦誠地記錄了他內心細微的波瀾,沒有奪人的氣勢,沒有雄辯的力量,也沒有軒昂的氣象,卻如春雨一樣慢慢地滲透到讀者的心中。他的田園詩不追求強烈的刺激,沒有濃重的色彩,沒有曲折的結構,純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體驗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寫出來就有感染力。正如宋人黃徹所說:
「淵明所以不可及者,蓋無心於非譽、巧拙之間也。」
[3]陶淵明的詩歌雖然平淡,卻不淺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詩歌語言雖然只是極普通的「田家語」,卻是經過高度藝術提煉的。而在這十分精粹的語言中又都含有豐富的形象,這些形象無論是自然風光,或是社會生活,都有著深厚的現實生活基礎。如「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蔭」,這是寫詩人的生活環境。「貯」字雖只是一個平常的字眼,但用到這里卻很形象很新鮮,中夏清幽涼爽的林蔭好象是可以貯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有風自南,翼彼新苗」,一個普通的「翼」字,同樣使我們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風溫存撫愛著欣欣向榮的禾苗的景象,生意盎然。
二.陶淵明田園詩的主要創作:大都數田園詩都以「高遠的理想與志趣;勞動生活內容的反映;田園貧困狀況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為主要題材,表達自身的社會思想。陶淵明的田園詩的代表作至今存留一百二十五首,其中九首四言詩,一百一十六首五言詩。其中《歸田園居》五首、《飲酒》二十首、《雜詩》十二首、《讀山海經》十三首等,另有文、賦十餘篇,也都成為傳世之作。 田園詩是陶淵明創作的主要成就。 《歸田園居》是一組清新自然的佳作,其中第一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生動地摹寫了悠然恬靜的鄉居生活,表達了沖出"塵網"、"樊籠",復歸自然的喜悅心情。寫閑適生活、弄飴之樂的代表作之一是《和郭主薄》。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凱風因時來,回飆開我襟。息交遊閑業,卧起弄書琴,園蔬有餘滋,舊谷猶儲今。營己良有極,過足非所欽。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戲我側,學語未成音。此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簪。遙遙望白雲,懷古一何深。"詩中寫夏日清風,書琴時弄,蔬谷自給,美酒解頤,稚子繞膝,望雲懷古的田園風情。寫困頓生活的代表作之一是《乞食》:"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主人解余意,遺贈副虛期。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詩中寫陶淵明向人乞貸,主人贈與並款待他。此時陶淵明非常貧寒,無法像韓信那樣回報漂洗衣服的老婦,只能死後在冥府中報答主人。在"躬耕自資"的田園生涯中,陶淵明還寫下了對勞動的認識和感受。 《庚戍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中寫道:"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遙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但願長如此,躬耕非所嘆。"深刻地表明力田自給符合人生之道,願與古時隱士長沮、桀溺一樣長年躬耕。
《歸田園居》第三首:"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更加細膩地寫出了勞動中的切身體驗。陶淵明的田園詩中還折射出一種"自然"的哲學內涵,《飲酒》詩第五首是後世廣為傳誦的名篇:"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中反映了陶淵明對人生的哲學思考,悠遠的心境,純潔的秋菊,高峻的南山,自由的飛鳥等都寄託了作者安貧樂道的操守與清純高潔的理想。王安石對此詩大加贊賞,曰:"有詩人以來無此句"。此外,陶淵明還創作了一些抒寫胸臆的詠懷詩,主要有《飲酒》、《雜詩》、《詠貧士》、《讀山海經》等。陶淵明在政治上一直若進若退,他曾經有過大濟蒼生,建功立業的猛志:"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但是,惡濁的現實使他壯志難酬,最後終於解綬歸田。在他的詩作中,透露出一股亢壯之情。他以松菊、孤雲自似,熱情謳歌反抗強秦的荊軻,"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餘情。"在《讀山海經》之二中,憤世嫉俗的情緒表現得更為激昂:"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詩中謳歌了不向命運屈服的偉大精神;同時又表達了他猛志難展的憤懣,黑暗的社會政治,使他徒有"在昔心",卻沒有償願的"良晨"。這類詩作表現了陶淵明的另一種風格。
陶淵明的文、賦和他的詩一樣以質朴自然見長,《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感士不遇賦》、《自祭文》等是歷來為人們傳誦的名篇佳作。
《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賦中的代表作品,作於彭澤辭官歸鄉之際。這是一篇與官場訣別的宣言書,感情真摯,文筆暢達。歐陽修對此文推崇備至,甚至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辭》一篇而已!"
《五柳先生傳》也是一篇奇文,全篇百餘字,以"不"字貫穿始終,"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文中的五柳先生任情率真,超然世外,表達了陶淵明"自然"的人生哲學。
《桃花源記》在內容上接近於小說,因此被收錄於志怪小說集《搜神後記》。陶淵明在文中塑造了一個沒有帝王,沒有戰亂,自給自足,和平穩定的理想社會。文中寫武陵漁人初入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寫桃花源風情:"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在這個美輪美奐的聚落中,有儒家追尋的上古之世的淳樸,有老子宣揚的"小國寡民"的寧靜,表達了動亂時代的廣大人民對太平社會的嚮往。
此外,陶淵明的詩文還被介紹到朝、日、法、德、英、美、俄、澳等國,由此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法國文學大師羅曼.羅蘭在給中國詩人梁宗岱的信中說:"你翻譯的陶潛詩使我神往"。日本著名學者大矢根文次郎在《陶淵明研究》中寫道:"淵明文學在日本的流傳,從古遠的上代直到今天。不論時光如何消逝,各個時代的詩人、文人和畫家們,對於他恬淡高潔的人格的憧憬,對於其詩文的無限熱愛從未中斷。他們把這些吸收到了的自己的作品中,化成了自己的血肉。他長期地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力,各個時代的人們都從其中得到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他充分地保持了純粹屬於東方文化的特徵。今後的日本文學,還會繼續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
三.陶淵明的田園詩的藝術特色可以概括為:
1 .情、景、事、理的交融
陶淵明描寫景物並不追求物象的形似,敘事也不追求情節的曲折,而是透過人人可見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達高於世人之情,寫出人所未必能夠悟出之理。陶詩重在寫心,寫那種與景物融而為一的、對人生了悟明徹的心境。他無意於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麼似與不似,只是寫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詩發乎事,源乎景,緣乎情,而以理為統攝。詩歌創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關重要的,而情又是最為重要的.離開情的景就沒有了生氣,離開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沒有濃厚的感情滲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南風下張開翅膀的新苗,伴隨他鋤草歸來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煙,不嫌他門庭荒蕪重返舊巢的春燕,在中夏貯滿了清陰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壺中的濁酒,以及在他筆下常常出現的青松、秋菊、孤雲、飛鳥,都已不是尋常的事物,它們既是客觀的又是體現了詩人主觀感情與個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且看《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前四句講了「心」與「地」也就是主觀精神與客觀環境之間的關系,只要
「心遠」,不管在什麼地方都不會受塵俗喧囂的干擾。「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偶一舉首,心與山悠然相會,自身彷彿與南山融為一體了。那日夕的山氣、歸還的飛鳥,在自己心裡構成一片美妙的風景,其中蘊藏著人生的真諦。這種心與境的瞬間感應,以及通向無限的愉悅,是不可落於言筌的。正如《古學千金譜》所說:「籬有菊則采之,采過則已,吾心無菊。忽悠然而見南山,日夕而見山氣之佳,以悅鳥性,與之往還。山花人鳥,偶然相對,一片化機,天真自具。既無名象,不落言詮,其誰辨之。」
《擬輓歌辭》其三也是情景事理四者渾融的佳作:「荒草何莽莽,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嶢。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這首詩先寫親友為自己送葬的情事,「荒草」、「白楊」烘托出悲涼的氣氛。然後說人皆有死,誰也不能避免,而一個人的死去對活著的人來說並無太大的影響,不必過於執著。最後兩句以理語作結,統攝了全詩。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這個困惑被陶淵明勘破了。
陶淵明詩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學說教,而是在生活中親自體驗到的,其中包涵著生活的情趣。他的田園詩表現了他對宇宙、歷史和人生的認識,是探求其奧秘和意義的結晶,而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樣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語言表現的,取得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如:「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雜詩》其一)「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雜詩》其二)「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雜詩》其一)「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飲酒》其十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歸園田居》其四)「吁嗟身後名,於我若浮煙。」(《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飲酒》其八)這些詩句言淺意深,富有啟示性。清人潘德輿說陶淵明「任舉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養一齋詩話》),是中肯之論。
2
.平淡中見警策,樸素中見綺麗
前人往往用「平淡樸素」概括陶淵明的田園詩的風格,然而他的田園詩不僅僅是平淡,它的好處是在平淡中見警策;它不僅僅是樸素,而且是在樸素中見綺麗。他的田園詩所描寫的對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雞犬、豆苗、桑麻、窮巷、荊扉,而且一切如實說來,沒有什麼奇特之處。然而一經詩人筆觸,往往出現警策。陶詩很少用華麗的辭藻、誇張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樸素素。如:「種豆南山下」,「今日天氣佳」,「青松在東園」,「秋菊有佳色」,「悲風愛靜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話。然而,平淡之中可見綺麗。又如《擬古》其三: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從橫舒。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春天來了,燕子雙雙回到自己的草廬。一年來自己的門庭日見荒蕪,但仍然堅持著貧窮的隱居生活。有些朋友並不理解自己的態度,一再勸說出仕。可是燕子卻翩翩而來,絲毫也不嫌棄它們的舊巢以及自己這個貧士。似乎燕子在問詩人:我的心是堅定的,你的心也像我一樣堅定嗎?這首詩好像一個美麗的童話,淺顯平淡卻有奇趣。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例如:「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讀山海經》其一)「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其二)兩個「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尋味。又如:「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歸園田居》其五)一條山澗、一隻雞、一根荊薪,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經詩人點化便有了生活情趣,顯示出他對鄰人的親切,以及農村淳樸的風俗。「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平淡的十個字便寫出了雪的輕柔之美。關於陶詩的這個特點,蘇軾概括為「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4],十分精闢。他的田園詩的語言不是未經錘煉的,只是不露痕跡,顯得平淡自然。正如元好問所說:「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5]例如:「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雜詩》其一)「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雜詩》其二)「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和郭主簿》其一)「待」字、「擲」字、「貯」字,這三個動詞都是常見的,看似平淡卻很精彩,不可更易。
陶淵明的田園詩,在人讀來初覺平淡,再詠則有「平中蘊奇、枯木茂秀」之感,詩人對於語言文字的提煉運用達到了很高的造詣,他把自己對自然和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融入到詩作之中,使人讀之彷彿身臨其境,在自然恬靜的田園中漫步一樣,給人無窮的遐想,正所謂「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如《飲酒》之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意言。」
這是悠然自得、怡然自樂的鄉村生活的寫照,透過文字我們看到「面山結廬、抱膝吟歌、採菊觀日、笑傲風月」的隱者形象。靜謐的山林與倦飛的鳥兒與詩人問答,這時作者的心境不是用語言所能描述的。詩人不願與世俗同流,極力嚮往自然和田園生活的願望也可表現一斑。同時也可以看出詩人對於事物的表現手法和意境的延伸是非同尋常的,寥寥數字將人對生活的態度、對自然的熱愛、對事物的描寫、對世事的鄙視,表現得一覽無余。
在中國文學史上,陶淵明的田園詩創立了古典詩歌的一個新流派—田園詩派,被歷代詩人推崇備至,甚至被看成是「為詩之根本准則」。但筆者覺得陶淵明的每一首田園詩都是他唱響的一曲心路之歌,或借物抒情,或以花諷世,或指桑罵槐……其實都是他發出的血淚呻吟,雖然那血沒有流在竹簡和紙上,但是他的血和淚都是在心裡流淌,流出的是苦和悲,是徘徊和憂郁,是一代人無聲的抗爭,是一曲蒼涼的悲憤之歌,是他恨世厭俗的鐵骨發出的錚錚亢音。他的人格、他的志向、他的詩情在今天對於我們也有著積極的影響!
注釋:
[1]《五柳先生傳》.陶淵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4版.第2頁
[2]《飲酒序》.陶淵明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6版.第4頁
[3]《溪詩話》.黃徹著.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版.第46頁
[4]《與蘇轍書》.蘇軾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版.第9頁
[5]《論詩絕句》.元好問著.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版.第11
㈧ 有關於陶淵明的作文起什麼詩意的題目
可以寫《夢歸桃園》,可以對應陶淵明的作品。
㈨ 關於陶淵明的論文論題有哪些
網路搜 「高水平論文網」就可以找到代寫論文公司!
㈩ 我的論文題目是《從陶淵明的田園詩探析其個性精神》,現在不知道文獻綜述怎麼寫,求幫忙,急急急~~~~
q我,我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