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樊志瑾的論文論著
1、《中學德育活動課程導引》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0年10年出版)
2、《同窗格言——中學德育工作新路徑》 (作家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3、《專業化視野中的中學班主任》 第四章《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班級設計》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4、社會實踐——增強德育實效性和針對性的有效途徑
(《中國德育》2001年第1期)
5、青年班主任的「第一輪現象」與可持續發展策略淺探
(《德育天地》2003年第2期)
6、把握兩個層面,抓實三個階段,實現四個轉變
——用素質教育理念構建高中生家庭教育指導新模式的探索
(《中國德育》2004年第3期)
7、高中教育應為青年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東南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師專教育》2002年第6期)
8、以科研為導 提升德育水平 (《學校管理》2002年第6期)
9、以德育活動為載體,構建科研型德育體系
(《師院教育》2003年第1期 (《南通教育》2002年第2期)
10、用德育校本課程理念展開「同窗格言」系列活動
(《班主任之友》2001年第7期)
11、新課改中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 (《名師之路》2004年第6期)
12、總有一種真情讓我感動 (《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7期)
13、讓生命與民族精神相伴同行 (《名師之路》2005年第3期)
14、以科研為先導建設優質德育高速公路 (《德育天地》2001年第3期)
15、不佔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力,如何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政治教育》2002年第9期)
16、利用網路技術,提升中學德育效能 (《班主任之友》2003年第8期)
17、利用網路技術,推進思想政治課改革 (《南通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18、創新辦學體制,拓展育人功能,努力辦好高中學生黨校
(《德育天地》2003年第4期)
19、新時期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實踐和思考 (《江蘇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20、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黨建工作探索 (《德育天地》1998年第3期)
21、「中學德育活動課程研究」開題論證報告
(《中學德育活動課程導引》2000年10月 )
22、「中學德育活動課程與學生素質發展研究」子課題研究報告
(《中學德育活動課程導引》、《班主任新思維》2000年9月)
23、堅持整體教育,立足奠基育人
(中央教育行政學院《教育管理研究》1989年第4期)
24、優等生中的危險信號
(中科院青少年研究所《青年研究》1981年第20期)
25、重推優,促黨建 (《學校管理》2000年第4期)
26、辦好家長學校,共育四有新人 (《家庭教育》1999年7、8月號)
27、讓父母在「莫愁新父母學校」的搖籃中的成長
(《家教與成才》2006年第3期)
28、非權力影響對學校管理的作用 (《學校管理》1989年第6期)
29、構建適應素質教育的內部評估體系 (《教育理論與實踐》1997年第3期)
30、課堂教學中學生從眾行為的負效應及調控方法 (《中小學教育管理》1997年第6期)
31、心理咨詢組成立後的調查與思考 (《班主任之友》1996年第7期)
32、響鼓還須重錘敲——如東縣中學培養學生幹部的實踐和思考
(《江海青年》1997年第10期)
34、違反《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對策
(《如東教育》1997年第6期)
33、政治教師的人格與教學效應 (《如東教育》1996年第11期)
35、發揮黨員群體優勢,提高學校管理效能
(《南通教育報》1991年6月25日《江蘇教育報》1992年4月1日轉載)
36、創建「三校三課」的教育新格局 (《江蘇教育報》1998年12月6日)
37、青春期子女的心理障礙 (《南通教育》1998年11月22日)
38、堅持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政治導向 (《南通教育報》1990年10月10日)
39、讓青年學生熾熱的追求從中學時代開始 (《南通黨建》1995年第5期)
40、抓實三個課堂,形成教育合力——我校創辦高中學生黨校的做法和體會
(《中國教育報》1996年7月9日)
41、領先三支力量,辦好家長學校 (《南通教育》1999年4月12日)
42、學校門前的這道風景該不該剎? (《南通教育》1998年10月5日)
43、理解與導向 (《南通教育報》1989年4月10日)
44、怎樣當一個合格的校長 (《南通教育報》1989年8月25日)
45、議會制≠議會制國家 (《中學生時代政治報》1994年4月4日)
46、尊重、信任、關心
——如東縣中學開展知識分子工作成效明顯 (《南通黨建》1998年第5期)
47、發揮校園文化育人功能不斷推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 (《如東教育》1997年第1期)
48、適應現代教育,建設一支跨世紀的班主任隊伍 (《如東教育》1997年第8期)
49、淺談素質教育觀下的中學德育 (《如東教育》1998年第4期)
50、面向二十一世紀,探索學生黨建工作新路 (《如東教育》1998年第8期)
51、辦好家長學校,共育「四有」新人 (《如東教育》1999年第3期)
52、「孔雀東南飛」現象探析 (《沿海教育》2000年第6期)
53、在「十四歲——我們共同的生日」主題班會上的講話
(《演講與口才》1998年第8期,此文被選入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初二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教材)
54、越活越年輕 (《德育報》1995年4月24日)
55、此類現象非笑話 (《德育報》1994年4月1日)
56、青春期子女的心理障礙及矯正藝術 (《南通教育報》1998年第6期)
㈡ 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啊
電子商務條件下我國企業物流模式研究
摘 要:本文認為,電子商務時代,物流發展出現服務化、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網路化、柔性化、一體化、國際化趨勢,對傳統物流觀念、企業物流系統結構、物流運作方式、物料采購、客戶服務、運輸以及存貨等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文章提出,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企業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物流模式,在積極推進第三方物流的同時,靈活運用自營物流、物流聯盟模式或者多種模式共同發展,使企業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電子商務,物流聯盟,自營物流,第三方物流
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給人類經濟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這場變革所產生的產業大重組,將把現代物流業提升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物流是電子商務的瓶頸,也是電子商務的基礎和條件,沒有物流的發展和支撐,電子商務將成為空中樓閣。但電子商務的發展,也給企業物流的發展帶來新的課題,人類已經進入網路經濟時代,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大勢所趨,企業必須順應這—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建立適應電子商務環境的企業物流模式。
一、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以及其所創造的無與倫比的效率與價值,使得構建在互聯網之上的電子商務應運而生,且發展強勁。
電子商務有著巨大的市場與無限的商業機遇,現實的和潛在的商業利潤豐厚。根據美國朱庇特(Jupiter)研究公司的預計,未來五年裡,B2B電子商務將會飛快成長,從2004年的3360億美元增至2005年的6.3兆億美元,整個經濟中B2B電子商務所佔比例將從目前的3%增至42%。在未來數年中,亞太地區的B2B電子商務市場(不包括日本)將佔全球電子商務市場銷售總額7.3萬億美元的13.6%。在2004年,亞太地區的電子商務企業將有91%的企業是以B2B模式運作,B2B交易網站將會成為市場主導。截止到 2004年12月31日,我國上網用戶總數突破9000萬,網站數量達到65.2萬個,網上購物成為時尚,用戶使用電子銀行在網上直接付款超過貨到付款方式。易觀國際《互聯網研究系列報告——電子商務 (2004)》顯示,我國電子商務的交易總額在2004年達到4400億元, 2005年即增至6200億元。
電子商務是通過互聯網路進行商務活動的新模式,是21世紀信息化、網路化的產物,代表了未來商務的發展方向。電子商務的產生使復雜的多渠道的商品交易簡單化、快捷化,減少了交易成本,簡化了交易流程,提高了交易效率。電子商務是商業領域內的一次革命,而電子商務物流則是物流領域內的一次革命。要改變過去那種重商流、輕物流的思想,把物流提升到競爭戰略的地位,注重社會電子化物流系統的發展。國家與企業共建電子化物流系統從而形成全社會的電子化物流系統,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政府要在高速公路、鐵路、航空、信息網路建設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以保證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暢,形成一個覆蓋全社會的交通網路和信息網路,為發展電子商務物流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企業要投資於現代物流技術,要通過信息網路和物流網路,為客戶提供快捷的服務,提高競爭力。要吸引更多的製造企業和商業企業上網,通過上網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水平,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從而促進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務水平,已成為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追求的目標。
但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一是互聯網對傳統企業似乎是一種「中斷的技術」,它將挑戰企業現有的組織、生產流程及人員心態,改變傳統經營模式,使擁有文化基礎的傳統企業很難接受它。
二是由於經營模式比較成熟,無法得到投資者的青睞,很難迅速獲得大額融資,使開展電子商務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
三是營銷模式的改變。零售企業具有較好的商務經營和配送優勢,精減庫存和貨架計劃,但要完全適應網路零售環境下地域廣泛、業務量小、送貨上門的個性化營銷的新型網路零售模式,還需要一個過程。
四是缺乏既懂商務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且網路人才資本昂貴。
二、電子商務對企業物流的影響
1.電子商務條件下物流的特點
在電子商務時代,物流有了一系列新特點:
(1)服務化。現代物流以實現顧客滿意為第一目標。
(2)信息化。電子商務時代,物流信息化是發展的必然要求。
(3)自動化。核心是機電一體化,外在表現是無人化,效果是省力化,另外還可以提高作業能力,提高物流效率。
(4)智能化。這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高層次應用。
(5)網路化。網路化也是信息化,它有兩層含義:一是計算機通迅網路系統;二是組織網路化。網路化也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
(6)柔性化。柔性化是指根據顧客的需求靈活變化生產工藝,是以實現「顧客為中心」的理念而在生產領域提出來的。
(7)一體化。電子商務的發展,使物流內部、供應鏈之間以及企業與外界的物流聯系更加緊密,更趨一體化。
(8)國際化,電子商務的發展,國際物流必然迅速發展,也使企業物流的發展日趨國際化。
2.電子商務對企業物流的影響
電子商務條件下物流具有新的特點,將對企業物流產生巨大的影響,現代企業如何應用,建立一套適應電子商務的現代物流系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對傳統物流觀念的影響。電子商務將改變人們傳統的物流觀念。電子商務作為一個新興的商務活動,為物流創造了一個虛擬性的運動空間。在電子商務的狀態下,人們在進行物流活動時,物流的各種職能及功能可以通過虛擬化的方式表現出來,在這種虛擬化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各種組合方式尋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實體在實際運動過程中達到效率最高、費用最省、距離最短、時間最少。
(2)對企業物流系統結構的影響。電子商務對企業物流系統結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由於網上客戶可以直接面對製造商並可獲得個性化服務,故傳統物流渠道中的批發商和零售商等中介將逐步淡出。
二是由於網上時空的「零距離」特點與現實世界的反差增大,客戶對產品的可得性心理預期加大,導致企業在交貨速度上的壓力也隨之增大。因此,物流系統中的港、站、庫、配送中心、運輸線路等設施的布局、結構和任務將面臨較大的調整。
三是信息共享的即時性使製造商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配置成為可能,故其組織結構將趨於分散並逐步虛擬化。當然,這主要是那些擁有品牌和產品在技術上已經實現功能模塊化及質量標准化的企業。
四是大規模的電訊基礎設施建設將使那些能夠在網上直接傳輸的有形產品的物流系統隱形化。這類產品主要包括書報、音樂、軟體等,即已經數字化的產品的物流系統將逐步與網路系統重合,並最終被網路系統取代。
(3)對物流運作方式的影響。首先,電子商務可使物流實現網路的實時控制。傳統的物流活動在其運作過程中,不管是以生產為中心,還是以成本或利潤為中心,其實質都是以商流為中心,從屬於商流活動,因而物流的運動方式是緊緊伴隨著商流來運動。在電子商務下,物流的運作是以信息為中心的,信息不僅決定了物流的運作方向,而且也決定著物流的運作方式。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通過網路上的信息傳遞,可以有效地實現對物流的實時控制,實現物流的合理化。
其次,網路對物流的實時控制是以整體物流來進行的。在傳統的物流活動中,雖然也有計算機對物流實時控制,但這種控制都是以單個的運作方式來進行的。而在電子商務時代,網路全球化的特點,可使物流在全球范圍內實施整體的實時控制。
(4)對物料采購的影響。企業在網上尋找合適的供應商,從理論上講具有無限的選擇性,這種無限選擇的可能性將導致市場競爭的加劇,並帶來供貨價格降低的好處。但是,頻繁地更換供應商將增加資質認證的成本支出,並面臨較大的采購風險。所以,從供應商的立場來看,應對競爭的必然對策是積極地尋求與製造商建立穩定的渠道關系,並在技術、管理、服務等方面與製造商結成更穩固的戰略聯盟。同樣,製造商也會從物流的理念出發來尋求與合格的供應商建立一體化供應鏈。作為利益交換條件,製造商和供應商之間將在更大范圍內和更高層次上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通過物流信息系統的對接,使供應商與製造商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5)對客戶服務的影響。要求實現客戶服務的個性化,只有當企業對客戶需求的響應實現了某種程度的個性化對稱時,企業才能獲得更多商機。這就要求企業網站的主頁設計要個性化,要針對特定的客戶群體;要求根據客戶需求的變化進行不同的服務營銷組合,實現企業經營的產品或服務的個性化;要求企業對客戶追蹤服務的個性化。網路時代客戶需求的個性化增大了市場預測的離散度,故發現客戶個性化服務需求的統計特徵將主要依賴對客戶資料的收集、統計、分析、追蹤等。
(6)對運輸的影響。在電子商務條件下,速度已上升為最主要的競爭手段。物流系統要提高客戶對產品的可得性水平,在倉庫等設施布局確定的情況下,運輸將成為決定性的因素。
(7)對存貨的影響。一般認為,由於電子商務增加了物流系統各環節對市場變化反應的靈敏度,可減少庫存,節約成本,相應的技術手段也由看板管理(QIT)和物料需求計劃 (MRP)等轉向配送需求計劃(DPR)、重新訂貨計劃(ROP)和自動補貨計劃(ARP)等基於對需求信息作出快速反應的決策系統。但從物流的觀點來看,這實際是藉助於信息分配對存貨在供應鏈中進行了重新安排。存貨在供應鏈中總量是減少的,但結構上將沿供應鏈向下游企業移動,即經銷商的庫存向製造商轉移,製造商的庫存向供應商轉移,成品的庫存變成零部件的庫存,而零部件的庫存變成原材料的庫存等等。
三、國外電子商務條件下的物流解決方案
國外電子商務已非常發達,其電子商務條件下物流的解決方式以美國的物流中央化、日本的高效配送中心等最為典型:
1.美國——物流中央化。美國物流中央化的物流模式強調「整體化的物流管理系統」,是一種以整體利益為重,沖破按部門分管體制,統一從整體進行規劃管理的管理方式。在市場營銷方面,物流管理含分配計劃、運輸、倉儲、市場研究、為用戶服務五個過程。在流通和服務方面,物流管理過程含需求預測、訂貨過程、原材料購買、加工過程,即從原材料購買直至送達顧客的全部物資流通過程。
2.日本——高效配送中心。物流過程是:生產——流通——消費——還原(廢物的再利用及生產資料的補足和再生產)。物流是非獨立領域,受多種因素制約。物流(少庫存多批發)與銷售(多庫存少批發)相互對立,必須利用統籌來獲得整體成本最小的效果。物流的前提是企業的銷售政策、商業管理、交易條件。
3.適應電子商務的一種全新的物流模式——物流代理.物流代理 (含義為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務)。物流代理是「物流渠道中的專業化物流中間人,以簽訂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間內,為其他公司提供的所有或某些方面的物流業務服務」。
從廣義的角度與物流運行的角度看,它包括一切物流活動及發貨人可以從專業物流代理商處得到的其他一些價值增值服務。提供這一服務是以發貨人和物流代理商之間的正式合同為條件的。這一合同明確規定了服務費用、期限及相互責任等事項。狹義的物流代理專指本身沒有固定資產但仍承接物流業務,藉助外界力量,負責代替發貨人完成整個物流過程的一種物流管理方式。物流代理公司承接了倉儲、運輸代理後,為減少費用的支出,同時又要使生產企業有利可圖,就必須在整體上盡可能地加以統籌規劃,使物流合理化。
四、電子商務條件下我國企業物流模式
根據電子商務的發展情況和電子商務條件下物流的特點,結合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我國企業在電子商務條件下可採取的物流模式主要有:
1.企業自營物流模式。企業自營物流是指企業自身經營物流業務,組建全資或控股的子公司完成企業物流配送業務。
對於已開展普通商務的公司,可以建立基於Internet的電子銷售商務系統,同時可以利用原有的物資資源承擔電子商務的物流業務。擁有完善流通渠道包括物流渠道的製造商或經銷商開展電子商務業務,比ISP、ICP或Internet經營者為從事電子商務而開辟銷售渠道和物流系統更加方便。
國內從事普通銷售業務的公司主要包括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等。製造商進行銷售的傾向在20世紀90年代表現得比較明顯,從專業分工的角度看,製造商的核心業務是商品開發、設計、製造,但越來越多的製造商不僅擁有龐大的銷售網路,而且還有覆蓋整個銷售區域的物流配送網,國內大型製造商的生產人員可能只有3000-4000人,但營銷人員卻有一萬多人,製造企業的物流設施普遍要比專業物流公司的物流設施先進。這些製造企業完全可以利用原有的物流網路和設施支持電子商務業務,開展電子商務不需要新增物流、配送投資。對這些企業來講,比投資更為重要的是物流系統的設計和物流資源的合理規劃。
2.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隨著物流業的發展而發展,是指為適應電子商務發展而採用的一種全新的物流模式,又稱物流代理,是物流專業化的重要形式。物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第三方物流,且它的佔有率與物流業的水平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相關性。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程度反映和體現著一個國家物流業發展的整體水平。現代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是一個約有 10-15年歷史的行業。第三方物流是現代物流服務發展的趨勢所在,第三方物流作為我國物流業發展過程中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已經過近幾年實踐的檢驗,並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
(1)物流業務的范圍不斷擴大。一方面,商業機構和各大公司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不得不將主要精力放在核心業務上,將運輸、倉儲等相關業務環節交由更專業的物流企業進行操作,以求節約和高效;另一方面,物流企業為了提高服務質量,也在不斷拓寬業務范圍,提供配套服務。
(2)提供客戶定製的物流服務。很多成功的物流企業根據第一方、第二方的談判條款,分析、比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代理費用,靈活運用自理和第三方兩種方式,提供客戶定製的物流服務。
(3)物流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第三方物流已經成為適應電子商務的一種全新的物流模式。這種集成模式的發展,來自電子商務成功的經驗,並加快了物流一體化的發展進程。
3.物流一體化。物流一體化是以物流系統為核心的由生產企業經由物流企業、銷售企業直至消費者供應鏈的整體化和系統化。它是在第三方物流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的物流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物流企業通過與生產企業建立廣泛的代理或買斷關系,與銷售企業形成較為穩定的契約關系,從而將生產企業的商品或信息進行統一處理後,按部門訂單要求配送到店鋪。這種模式還表現為用戶之間廣泛交流供應信息,從而起到調劑餘缺、合理利用、共享資源的作用。在電子商務時代,這是一種比較完整意義上的物流配送模式,國內海爾集團的物流配送模式基本上達到了物流一體化模式的標准。
4.物流聯盟模式。物流聯盟 (Logistics Alliance)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經濟組織為實現特定的物流目標而採取的長期聯合與合作,其目的是實現聯盟參與方的「共贏」。物流聯盟具有相互依賴、核心專業化及強調合作的特點,是一種介於自營和外包之間的物流模式,可以降低前兩種模式的風險。物流聯盟是為了達到比單獨從事物流活動更好的效果而使企業間形成相互信任、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物流夥伴關系。企業之間不完全採取導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也不完全採取導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只是在物流方面通過契約形式形成優勢互補、要素雙向或多向流動的中間組織。聯盟是動態的,只要合同結束,雙方又變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單獨個體。狹義的物流聯盟存在於非物流企業之間,廣義的物流聯盟包括第三方物流,本文指的是狹義的物流聯盟。
在電子商務條件下,我國企業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物流模式。國際上流行的做法是電子商務企業將物流全部交給第三方物流企業,我國則應在積極推進第三方物流發展的同時靈活運用自營物流、物流聯盟或者多種模式共同發展,使企業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提綱只要把關鍵重要部分摘下來就可以。
㈢ 誰知道全國各大學英語專業排名
中國高校共計1200餘所,2014年全國開設英語專業的高校就有978所,該專業幾乎是版每校必開權的專業。按招生類型分為「大類招生」、「具體專業」和「中外合作辦學」三種。北京大學等951所院校按照「具體專業/中外合作辦學」招生,復旦大學等27所院校按「大類招生」。最好大學網依據2014年國內高校在英語專業的高考錄取分數,通過「平均分」、「省控線」、「線差」計算出國內高校在該專業的具體名次。
951所按「具體專業/中外合作辦學」招生的院校中,排名最好的是北京大學,第二名清華大學、第三名中國人民大學,4—10名依次是: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武漢大學、外交學院、南開大學。
㈣ 找一些關於博物館的資料
博物館目錄
【歷史的發展】
【博物館類型】
【國際博物館日】
【博物館之最】
【中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館相關書籍】
從某種角度上說,了解一個地方的過去和現在是從博物館開始的。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人們通過文物與歷史對話,穿過時空的阻隔,俯瞰歷史的風風雨雨。從小里說,這是源遠流長的地方歷史的重要見證;從大里說,這是維系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博物館不單純是一個市民文化補習的地方,更重要的,它應該成為市民休閑的主要場所之一,獲得多少知識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難得的靜謐、幽雅氣氛,並在這個氣氛中放鬆在工作、學習中綳緊的心弦成為來博物館的主要目的。博物館的文物是靠陳列、展出、宣傳、服務等,達到歷史與現在人的對話,它已成為城市文化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對人類文化遺存、自然遺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編輯本段]【歷史的發展】
博物館現象最初萌發於人們的收藏意識。在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統治者就注意尋找保藏珍品奇物。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歐亞非大帝國的軍事行動中,把搜集和掠奪來的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和稀有古物交給他的教師亞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亞里士多德曾利用這些文化遺產進行教學,傳播知識。亞歷山大去世後,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繼續南征北戰,收集來更多的藝術品。公元前三世紀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創建了一座專門收藏文化珍品的繆斯神廟。這座「繆斯神廟」,被公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博物館一詞,也就由希臘文的「繆斯」演變而來。
與我們今天見到的博物館不同,繆斯神廟其實是一個專門的研究機構,裡面設大廳研究室,陳列天文、醫學和文化藝術藏品,學者們聚集在這里,從事研究工作。傳說在洗澡時發現了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以及著名數學家歐幾里德都是在這里從事研究工作的。
繆斯神廟這座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在公元5世紀時被毀於戰亂。
現代意義的博物館在17世紀後期出現。在18世紀,英國有一位內科醫生漢斯·斯隆,是個興趣廣泛的收藏家。為了讓自己的收藏品能夠永遠「維持其整體性、不可分散」,他決定把自己將近八萬件的藏品捐獻給英國王室。王室由此決定成立一座國家博物館。1753年,大英博物館建立,它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大型博物館。
1946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巴黎成立。1974年協會對博物館進行了明確的定義,公益性成為它的首要職責。
從1977年開始,國際博物館協會把每年的5月18日確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並且每年都會確定一個主題。今年是第22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博物館——溝通文化的橋梁」。
無論以前人們曾有過多麼的輝煌的文明,都無一例外地將被歷史的煙塵所湮沒,人類在不斷地創造著文明,文明卻無法永生——這是永恆的法則。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某個途徑去尋找這些文明的蹤跡,這個途徑就是博物館。
還有一種說法:「博物」作為一個詞,最早在《山海經》就出現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識多種事物;《尚書》稱博識多聞的人為「博物君子」;《漢書·楚元王傳贊》中也有「博物洽聞,通達古今」之意。到了19世紀的後半葉,我國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詞開始作為一門學科的名稱,「博物」的內容包括動物、植物、礦物、生理等知識。
「博物」與「館」連成一個詞作為一種文化教育機構的稱呼在我國出現得比較晚,僅有一百來年的時間。日語中的「博物」一詞來源於英文、法文、德文中通用的museum一詞,而這一來源於拉丁文的詞又是出於希臘文meusion一詞,它的意思是一個專門為供奉希臘神話中掌司詩歌、舞蹈、音樂、美術、科學等活動的九個女神meusin的場所。
在古代希臘,另外有一種與現代博物館性質比較接近的專為保藏寶物的機構,它是一種專門保存版畫、珠寶、王室的旗幟和權杖以及其它珍貴飾物的收藏機構。這種寶物庫在歐洲其它的國家也有發現。一直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隨著收藏內容的擴大,原來一些寶物庫逐漸使用了當時流行的拉丁文museum。在德國慕尼黑,兩種不同名稱的博物館同時存在了很長的時間。隨著時代的轉移和社會教育發展的需要,改了名稱並擴大了規模的博物館逐漸取代了原來的寶物庫,終於成為今天流行的為廣大群眾開放的博物館。
[編輯本段]【博物館類型】
隨著社會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博物館的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劃分博物館類型的主要依據,是博物館藏品、展出、教育活動的性質和特點。其次,是它的經費來源和服務對象。
■外國博物館
外國博物館,主要是西方博物館,一般劃分為藝術博物館、歷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和特殊博物館四類。
▲藝術博物館,包括繪畫、雕刻、裝飾藝術、實用藝術和工業藝術博物館。也有把古物、民俗和原始藝術的博物館包括進去的。有些藝術館,還展示現代藝術,如電影、戲劇和音樂等。世界著名的藝術博物館有盧浮宮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等。
▲歷史博物館,包括國家歷史、文化歷史的博物館,在考古遺址、歷史名勝或古戰場上修建起來的博物館也屬於這一類。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秘魯國立人類考古學博物館是著名的歷史類博物館。
▲科學博物館,包括自然歷史博物館。內容涉及天體、植物、動物、礦物、自然科學,實用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博物館也屬於這一類。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巴黎發現宮等都屬此類。
▲ 特殊博物館,包括露天博物館、兒童博物館、鄉土博物館,後者的內容涉及這個地區的自然、歷史和藝術。著名的有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斯坎森露天博物館等。
▲國際博物館協會將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自然保護區、科學中心和天文館以及圖書館、檔案館內長期設置的保管機構和展覽廳都劃入博物館的范疇。
■中國博物館
山海關長城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在1988年前都是被劃分為專門性博物館、紀念性博物館和綜合性博物館三類,國家統計局也是按照這三類博物館來分別統計公布發展數字的。
中國博物館事業的主管部門和專家們認為,在現階段,參照國際上一般使用的分類法,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將中國博物館劃分為歷史類、藝術類、科學與技術類、綜合類這四種類型是適合的:
▲歷史類博物館以歷史的觀點來展示藏品,如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景德鎮陶瓷歷史博物館、北京魯迅博物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等。
▲藝術類博物館主要展示藏品的藝術和美學價值,如故宮博物院、南陽漢畫館、廣東民間工藝館、北京大鍾寺古鍾博物館、徐悲鴻紀念館、天津戲劇博物館等。
▲自然、科學類博物館以分類、發展或生態的方法展示自然界,以立體的方法從宏觀或微觀方面展示科學成果,如中國地質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台灣昆蟲科學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等。
▲綜合類博物館綜合展示地方自然、歷史、革命史、藝術方面的藏品,如南通博物苑、山東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黑龍江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
[編輯本段]【國際博物館日】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一詞,源於希臘文「繆斯庵」,原意為「祭祀繆斯的地方」。繆斯是希臘神話中掌管科學與藝術的九位神女的通稱,她們分別掌管著歷史、天文、史詩、情詩、抒情詩、悲劇、喜劇、聖歌和舞蹈,代表著當時希臘人文活動的全部。
1971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召開大會,針對當今世界的發展,探討了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功能與人類未來的關系。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國際博物館協會從1977年開始,將每年的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
歷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
1992年主題是:「博物館與環境」(Museums and Environment)。
1993年主題是:「博物館與土著人」(Museums and Indigenous Peoples)。
1994年主題是: Behind the Scenes in Museums。
1995年主題是:「反應與責任」(Response and responsibility)。
1996年主題是: Collecting today for tomorrow。
1997年主題是:「與文物的非法販運和交易行為進行斗爭」(The fight against illicit traffic of cultural property)。
1998年主題是:「與文物的非法販運和交易行為作斗爭」。
1999年主題是:「發現的快樂」(Pleasures of discoverty)。
2000年主題是:「致力於社會和平與和睦的博物館」(Museums for Peace and Harmony in Society)。
2001年主題是:「博物館與建設社區」(Museums: building community)。
2002年主題是:「博物館與全球化」(Museums and Friends)。
2004年主題是:「博物館與無形遺產」。
2005年主題是:「博物館――溝通文化的橋梁 」。
2006年主題是:「博物館與青少年(Museums and Young)」
2007年主題是:「博物館和普遍遺產」
2008年主題是:「博物館:促進社會變化的力量(Museums as agents of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編輯本段]【博物館之最】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美國華盛頓特區斯密斯紹年恩研究院。包含16個博物館和1個國家動物公園,號稱世界之最。擁有1.4億件展品,有6000多個雇員。
▲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倫敦的英國自然博物館和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都被國際上公認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列。雖然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建館時間比美國自然博物館的時間要早116年,但是就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基地面積、陳列內容、觀眾人數等方面來說,已經超過了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擁有極其豐富的動物標本和其他珍藏,這是該館開展科學研究和科學宣傳的雄厚基礎。例如,該館收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鳥類標本就有80多萬件,在恐龍整理室里就安放著數百幅恐龍骨架標本。
▲最美的博物館之一:1997年,一座石破天驚的建築傑作在西班牙中等城市畢爾巴鄂橫空出世,它以奇美的造型、特異的結構和嶄新的材料立刻博得舉世矚目,被報界驚呼為「一個奇跡」,稱它是「世界上最有意義、最美麗的博物館。」它就是古根海姆藝術博物館。
▲博物館最多的國家:哪個國家也比不上英國的博物館數量,尤其是倫敦。英國是博物館迷的最愛,也是最早發展出現代博物館學並擁有全世界最高博物館密度的國家。 博物館迷在倫敦,若不在家,就肯定在往圖書館的路上,單是倫敦就有200多家博物館,而且其中不少是免費的。大英博物館從建立伊始就堅持對公眾免費開放。 在城市中麻痹了感覺的自己,能在博物館中慢慢找回細膩的觀察力以及感受藝術和生活的本能。你會受益無窮的。
▲世界五大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英國的大不列顛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俄羅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館(冬宮)、中國的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其中前四個是世界公認的具有世界性文物收藏的博物館。
△盧浮宮:這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於12世紀末,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一個具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1981年,法國政府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從此盧浮宮成了專業博物館。其藝術藏品種類之豐富,檔次之高堪稱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鎮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大不列顛博物館 :大不列顛博物館,即大英博物館始建於 1823年。她的展覽館里保存著最能代表英國藝術和文學的珍品,有很多極珍貴的文件與手稿,如英國大憲章的原稿、莎士比亞手稿真跡等等;有埃及、西亞、東方、希臘、羅馬和英國的歷史文物;有英國歷代的「戰利品」,如小巧的埃及獅身人面像、從雅典女神殿取來的愛爾琴大理石等等;此外還收集了中國、印度等歷史悠久國家的民俗資料、美術品及出土文物。在中國展室可看到許多中國古玩字畫,這些器物多是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掠奪的。其東方藝術館的藏品絕大多數是中國文物,達兩萬多件。其中有六千多年前的半坡村紅陶碗,新石器時代的玉刀、玉斧,商周的青銅器,秦漢以降直至明清各個時期的瓷器、玉器、漆器、繪畫、雕塑等等,乃至博物館後門的兩座大石獅,都是中國藝術品。這里還藏有斯坦因從敦煌藏經洞掠奪的大量佛畫。其館藏最著名的中國名畫是傳為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所作《女史箴圖》。這是一卷流傳有緒的著名巨跡,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極高的地位。此件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劫往英國的。 其圖書館以豐富的館藏聞名於世,英國的每種書在此都有保存,事實上,國家所有的出版發行物你都能在此找到。此外不乏各國珍貴的版本和極具價值的文獻手稿。這個圖書館是最佳學問天地,馬克思的《資本論》即在此完成。大英圖書館的藏書中,中國古籍達六萬多種,內有中國波羅蜜佛經的最早版本,《永樂大典》45卷,中國歷代宮廷檔案、竹簡、刻本等,還有敦煌寫本一萬余件。
△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7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佔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大都會博物館號稱是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館,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00多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 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里的完整的公元前15年的埃及神殿,它的總重量為800噸,據說拆的時候為了確保原貌,還給每塊磚上都打了標號,令人嘆為觀止,可謂鎮館之寶。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萬件。我國的蘇州園林,1981年9月才由我國蘇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軒也被仿建在博物館的主樓二層的北廳之中,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十分吸引觀眾,為了避免擁擠,規定了專門路線入園,由定時電梯控制人數。園中飛檐、雕梁、魚池、涼亭,室內對聯、撣瓶、八仙桌、太師椅一應俱全。除明軒外,還按時間和國別布置了英國、法國和西班牙從14至18世紀的室內陳設。盡管都是一樣的富麗堂皇,但法國式的畫頂、英國式的壁爐和西班牙式的傢具還是刻上了不同時代和不同民族的烙印。博物館內還收藏了大量來自中國的文物和藝術品,特別是一些佛像和壁畫,遊客在館內還可以欣賞到一些珍貴的中國古代繪畫,例如唐代韓乾的《照夜白圖》。
△埃米塔什博物館
埃米塔什博物館即冬宮,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最早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特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埃米塔什(法語,意為「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 冬宮初建於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復。宮殿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佔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四角形的建築宮殿裡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接小埃爾米塔日宮殿。面向冬宮廣場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冬宮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宮殿裝飾華麗,許多大廳用俄國寶石——孔雀石,碧玉,瑪瑙製品裝飾,如孔雀大廳就用了2噸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貴重木材。埃米塔什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物。其完整性與華麗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裝潢豐富,窗上飾框及浮雕裝飾給人以力量,圓柱有規律的排列,牆表面由白色、綠色相間配合,使長長的外觀形形色色,生動起來。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宮邸,後來被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佔據。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起義群眾攻下了冬宮。十月革命後,將原來宮廷房舍和整個冬宮撥給艾爾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1946年冬宮表面塗成起初的藍寶石顏色。博物館現包括五座建築物:冬宮、埃米塔什、舊埃米塔什、埃米塔什劇院、新埃米塔什。目前,博物館共分八個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臘、羅馬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古錢幣部、西歐藝術部、從事導游工作的科學教育部和作品修復部。8個部共有藏品270餘萬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收藏品以及大量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俄國、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油畫及雕刻。其中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4萬件古代傢具、瓷器、金銀製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這些工藝品分別陳列在350多個展廳中,如畢加索立體畫展廳,意、法畫家展廳,俄國歷代服裝展廳等。所有展廳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廳,這里陳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許多是他親手製造的。展廳中的一個玻璃櫃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臘坐像,頭發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發。肖像旁立有一木桿,木桿上端兩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線,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過兩米。同中國故宮一樣,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因此參觀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廳,恐怕花上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夠。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紫禁城,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80,000㎡。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城內宮殿建築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台,高低錯落,壯觀雄偉。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後寢」。 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築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經初步清點,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據1925年公開出版的二十八冊《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一書所載,計有一百一十七萬余件,可謂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於此。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為此故宮博物院下設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分別組織人力繼續對文物進行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採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從1933年2月至5月,宮內重要文物被裝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運抵上海,後又運至南京。遂於南京建立文物庫房,並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南遷文物又沿三路輾轉遷徙至四川,分 別存於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三處文物復集中於重慶,於1947年運回南京。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台灣,後於台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公開對外展出。餘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一萬余箱,但至今還有2,221箱仍封存於南京庫房。近十幾年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而且,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編輯本段]【中國博物館學會】
中國博物館界群眾性的學術團體。
1979年南京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倡議成立中國博物館學會,經有關單位協商,確定由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革命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北京魯迅博物館作為成立中國博物館學會的發起單位。1980年 7月,8個發起單位的負責人在北京開會,決定先成立中國博物館學會籌備委員會。10月,在四川成都召開了中國博物館學會籌備委員會成立會,會上討論並原則通過了《中國博物館學會章程(草案)》,選舉產生了中國博物館學會籌備委員會委員。
籌備委員會成立後,發展團體會員 155個,編輯出版《中國博協通訊》15期,徵集博物館學論文98篇,完成了中國博物館學會成立的准備工作。1982年 3月23日,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博物館學會成立大會,正式通過了《中國博物館學會章程》,選舉產生了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
中國博物館學會至1989年已有165個團體會員,1170名個人會員。它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博物館學的研究和學術活動,提高博物館的業務和學術水平,開展國際間博物館學術交流活動,增進同國外博物館工作者的聯系,編輯會刊、通訊,編譯博物館學專著、資料。
中國博物館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中國博物館學會下設陳列藝術專業委員會、地質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保管專業委員會、社會教育專業委員會,按照博物館學各分支學科的內容分別組織學術活動。會刊編委會負責學會會刊的編輯、出版、發行工作。
至1989年,中國博物館學會已召開代表大會兩屆,各種學術討論會16次,共收到博物館學論文近千篇,還組織了多次學術報告會和學術座談會,活躍了博物館界的學術空氣,促進了博物館學理論與實際工作水平的提高。
[編輯本段]【博物館相關書籍】
《博物館》中國有關博物館知識的通俗著作。曾昭燏、李濟編寫。1943年7月重慶正中書局出版。全書共10章,約4萬余字。第一章除說明中外博物館沿革外,著重闡述了博物館的性質與職能,強調博物館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服務,其最大「功用」是保存有價值的物品、輔助研究工作、實施實物教育和精神教育。該書的重點是闡釋博物館的具體工作。作者通過對歐美博物館的深入考察,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用大部分章節,對博物館的組織、管理、建築設備及收藏、陳列、研究、教育等工作的基本原則和要求,作了系統、扼要的說明。對中小型博物館建設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指導作用。
《博物館學》作者包遵彭,曾任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該書是以作者在大學講授博物館學的講稿為基礎編寫的。1970年1月作為 「大專教材第二種」由台北正中書局出版。全書共15章,主要論述中外博物館歷史與博物館的各項實際工作,資料大多采自歐美博物館學文獻。 第一章「緒論」闡明了全書的指導思想。作者認為,研究博物館的目的,最重要的方法應該從其「性能」與「構成要素」兩方面著手。前者由博物館的產生與發展過程,研討其各種性能的構成;後者就博物館的現狀,分析其要素。該書正是依照這種設想展開論述的。第二章介紹了世界博物館的演進;第三章探究中國博物館的淵源及發展,對台灣省博物館的狀況亦有平實的論述;第四章討論博物館的分類。其餘各章著重論述了構成博物館要素的各個方面,具體說明了博物館實際工作的內容與要求。其中關於文物藏品的介紹,主要闡釋了文物收藏、防盜、國際考古發掘原則以及名勝古跡和戰時文物的維護等內容,論述詳盡。
《中國博物館旅遊指南》,此書是一本目前比較精彩和實用的博物館參觀指引手冊,它從中國1800多所博物館中,精選出341所,按地區分類,方便出行查閱。此書還以「中國博物館名錄」欄目收集了這1800間博物館的詳細地址,一覽無余。而每所博物館的建館歷史、展覽特色、場館布局、詳細地址、開放時間也一一羅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