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的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界定
1、情境創設:「情境創設」應是學生繼續學習新知的一種「渴望與需求」,不應僅限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應該是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是點燃學生心中探究慾望之火,是學生繼續學習新知的一種「內在需求」。「情境創設」還是從現實生活通向知識的橋梁,「情境創設」要想辦法撥動學生思維的琴弦,不應為情境而情境,情境不是一種「裝飾」應是促進學生進行較為深刻的思考,讓學生關注情境,在觀察過後有渴望、有思索,有利於促進「新問題」的解決。
2、有效課堂:有效課堂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全體學生主動而積極的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發展最大化的教學。有效課堂的基本標准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設計精當;(2)講課精煉有效;(3)主體作用發揮;(4)分層教學落實;(5)師生關系和諧;(6)教學目標達成。
二、課題研究的背景
傳統教學也注重情境創設,新課程從以人為本、回歸生活、注重發展的教育理念出發,大大豐富了情境的內涵,並對情境創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創設因此成為了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門話題。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師也明白了教學情境創設的意義和重要性,但是目前還有些教師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情境創設的基本功,主要表現有二:一是不會創設情境或情境創設的不到位;二是不會運用創設的情境,導致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游離與知識之外,或脫離學生實際,或花里胡哨的。出現了不少情境創設「花」,問題引入「偏」整堂課成了情境化的課堂,有些課教師在情境創設上也花了大量的時間製作了精美的課件,所有這些不僅僅沒有達到方便、激發、吸引學生學習的目的,反而影響了教學進程,教學任務完不成拖堂,課內損失課外補,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在一片「熱熱鬧鬧」失去了價值。
所謂教學情境的創設,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地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有其重要的意義。
1、 從知識及來源上看。
知識是從實踐中得來的,是對實際事物及其運動和變化發展規律的反應,是人類實踐經驗的總結,其本身具有豐富的、生動的、實際的內容,而表徵它的語言文字(包括符號圖表)則是抽象和簡約的,學生所學的正是語言文字所匯集成的書本知識即教材(文本)。這就要求學生不論學習什麼知識,都要透過語言文字、符號圖表把它們所代表的實際事物想清楚,以至想得「活」起來,從而真正把兩者統一起來。這樣的學習就是有意義的學習。相反,如果學生只記住一大堆乾巴巴的文字元號,而沒有理解其中的實際內容,這樣的學習便是機械的學習。適度優質的知識呈現情境既可以促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又可以促進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使課堂教學變得有生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供符合學生生活和學生文化的教學情境就顯得極為重要。因此,知識的掌握需要創設教學情境。
2、 從學生的認知規律上看。
課堂教學情境就是以直觀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徵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是學生認知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際與理論、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的橋(橋梁與引橋)。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在可能的范圍內,一切事物應盡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看得見的應盡量地放在眼前,聽得見的應盡量地放到耳旁……假如一個東西能夠同時在幾個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應當用幾個感官去接觸。盡管這種論述未免有些絕對,但的確也反映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認知規律的一個重要方面:直觀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於學生感性認識的形成,並促進理性認識的發展。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教師更應該注重創設情境。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參與,調動學生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有機結合,從而促使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3、從新課程理念上看。
要改變課程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營造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有資源意識等,得靠教師、學生、文本對話。單靠我講你聽,我寫你看,我問你答的單一的簡單的教學形式顯然達不到效果。因此新課程的實施更需要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4、從農村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地處農村的孩子相比城市的孩子,知識面較窄,而根據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農村學生生活的環境、農村學生生活的經驗、學生已有的知識,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更有利於學生在鮮活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挖掘學習情境的資源。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小學語文、數學課標: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標根據不同學段的實際情況,對語文、數學學科情境化教學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進行情境創設的研究是課改的需要。
2、情境主義的學習理論。在教育心理學的歷史中,有關學習的理論經歷了三個主要范形的轉變,即從行為主義到認知主義到情境主義的轉變。情境主義主張按照社會情境、生活情境、科學研究探索活動改造學校教育,使學生在真實或逼真的活動中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情境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活動,不僅能促進有意義學習,而且有助於知識向真實生活情景的遷移。
3.直觀教學原理。直觀教學原理從實踐論出發,認為教學必須從感性認識入手,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運用所學知識,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頓悟,縮短認識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4.情知對稱原理。情知對稱原理就是情境教學的心理學依據。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的學習心理分認知因素(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非智力因素)。從認知因素來看,情境教學強化了實體感,縮短了學生的認識時間,加速了理解過程。從情感因素來看,它讓學生學習的知識不再是「冷冰冰的知識」,而是激發學生的情感,推動學生認知活動的進行。認知和情感在教學中同步進行、相互滲透,體現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互補,實現理性與非理性的默契。同時是教學雙邊合作,是教書育人的統一。
5.寓教於樂原理。健康主動的情感對認知活動起著積極發動和促進的作用,而消極不健康的情感對認知活動的開始和進行起著阻礙和抑制的作用。快樂的情感是人們努力達到自己目標的一種積極力量。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所說「要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學習,使學生感到認識新事物的樂趣,體驗克服學習中困難的喜悅」。
6.個性和諧發展原理。現代社會要求教育必須促成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力求個性優化,避免畸形成長。在語文情境教學中,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循環往復,使學生的身心智能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
把創設和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情境作為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圍繞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問題,開展行動研究,認真研究解決以下問題:
問題一:有價值的教學情境的特徵是什麼;
問題二:教材中的情境有哪些不相適合的情境,如何改進;
問題三:如何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
問題四:如何充分利用有價值的教學情境,發揮情境的最佳作用
五、研究對象與范圍
1、衙口中心小學一至六年級各一個班的學生。
2、衙口中心小學一至六年各一名語、數老師。
六、課題研究方法
1、本課題的研究方法主要行動研究法。
此次研究活動是一次全新的嘗試,總體上採用行動研究法,輔以縱向對比法、調查法以實現在實踐中發展,在發展中完善的理想之路。課題研究應成為學生和教師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研究,在研究中推動。
2、個案發展觀察法:
觀察課堂教學,研究網路技術和學生的問題意識,參與行為,探究行為的相關性,力求使網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科學、有效地運用。
3、調查測查法:
採用問卷調查、座談等形式,了解教與學的效果和學生需求,為研究提供依據。
4、理性思辨法:
對課堂教學和研究資料進行理性分析,尋找其中的規律及操作模式,在研究和反思中,完善課題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可借鑒性。
七、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創設情境教學,實現有效課堂的研究」的若干案例;
2.「創設情境教學,實現有效課堂的研究」的系列論文;
3.「 創設情境教學,實現有效課堂的研究」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及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4.「創設情境教學,實現有效課堂的研究」資源庫;
5.「創設情境教學,實現有效課堂的研究」的綜合報告。
八、課題研究預期的階段成果
1.前期准備階段(2011年4月—2011年8月)建立課題博客 調查報告
選題立項,制定課題方案,撰寫計劃,搜集相關資料,建立研究檔案,做好理論准備,進行研究。
2.實驗階段(2011年9月—2012年3月) 優秀論文專輯、教學案例、教學反思錄 教學情境
創設的課件、教具、學具 不同教學情境創設的操作方法,以文字呈現
組織、落實開展實驗研究;撰寫階段性實驗報告,統計分析數據,做好資料的搜集;組織實驗教師學習取經,接受專家的指導及培訓;進行實驗反饋,交流研究情況。 反思前段研究情況,以論文形式匯報階段性研究成果;調整研究方法,形成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
3.總結階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高質量的研究論文和課題研究報告
進行實驗後測和實驗總結,撰寫研究報告,專家鑒定和課題驗收
九、完成階段成果的策略
1、與理論學習結合起來。通過到閱覽室、上網、看教育雜志等形式學習多種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習了課題研究方案,制定子課題的活動計劃,組織課題組成員每周參加一次集體學習,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學習有關課題實驗材料。
2、與集體備課結合起來。各課題組成員確定每周一次集體備課,每次備課有中心發言人,並有專門記錄。學校領導不定期參加各組備課活動,了解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指導協調課題工作的順利進行。
3、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實驗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認真上好每一堂教學研討課,課後進行評課研討。每月開一節課題研究匯報課,每個月進行一次小結匯報,每半期進行一次匯報總結。
4、與個案剖析、教學反思結合起來。 每位實驗教師都要圍繞課題收集典型個案、寫好教學反思,進行書面交流,從中互相啟發,取長補短,並注重材料的收集與積累。
5、與論文撰寫結合起來。學期末結束後,每位實驗教師都要根據本學期初制定的研究課題,進行總結提煉,寫出經驗論文,積極向各教研報刊雜志投稿。
6、與成果鑒定結合起來。每學期結束後,負責人要對課題組成員的研究成果進行鑒定。鑒定的主要內容有:教師的教學行為有無發生變化,課堂有無發生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有無轉變;學生及家長反映如何;學生的綜合素質有無得到提高;論文有無交流發表等。
7.與網路平台結合起來。實驗教師應盡可能發揮平台及資源的優勢。學校應對平台和教學資源給予及時的關注。學校積極調動實驗教師、計算機教師的力量,盡可能保質保量完成資源任務。
❷ 地理研究性學習的開題報告
地理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 課題組成員指導老師:XXX 組長:XXX 成員: XXX XXX XXX XXX XXX 研究背景昌化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集文化,經濟,軍事於一體的重要地區。昌化古鎮有著千年歷史。期間有不少遷客騷人來到此地。如南屏塔,韓世忠墓······都是文化的見證。昌化的第三產業,特別是旅遊業蓬勃發展,著名景點有大明山,大峽谷,清涼峰等。山核桃更是昌化經濟命脈。其境內各種山核桃加工廠遍布。自古以來昌化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內有昱嶺關,據史載有侯頭之戰。 然而,昌化在發展中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我們正是針對其中的一些問題,展開調查。力圖為昌化發展獻計獻策。 可行性論證 昌化地區的歷史悠久,其歷史研究意義十分巨大。在近千年的歷史中,昌化形成了其獨具特色的經濟結構特徵和人文特徵,加之其地理區位的優越性,歷史地位的突出,去研究價值愈顯珍貴。作為昌華本地人,對自己家鄉的歷史,經濟發展狀況和各方面具體優勢的了解尤其重要。但事實表明,在眾多昌化本地中學生中,對自己家鄉的發展狀況不夠了解,在世界范圍內,同學們也許對各類地區,各種地形評頭論足,說得頭頭是道,而唯獨自己家鄉一知半解。所以說,對昌化地區的研究尤其重要與急迫的。 研究的目的不只是為了了解歷史還要預測昌化未來的發展。我們研究昌化地區發展狀況,不僅要了解自己家鄉的歷史背景和發展過程,還應通過研究所得結論為昌化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使之不斷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防止其經濟停滯和荒延頹廢,這是昌化人為建設家鄉而應盡的本分,所以本小組所研究的課題是意義巨大的和迫切的。 故本小組會積極籌劃並認真嚴肅地對待本課題的研究。 活動目的與意義 目的 我們小組本次活動主要為了了解昌化地區的歷史地理狀況,並且提出一些相關的建議。同時為了增強我們的實踐能力。意義 調查昌化目前的地理狀況並及時發現問題,向當地政府提出一些相關建議,有利於昌化地區的發展。在活動的過程中也能夠加強團隊意識,學會合作。學習新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模式。 目標 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昌化的歷史沿革,地理狀況,及未來發展的放向,和發展的優勢。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措施。在活動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主導學科:地理相關學科:歷史、政治 研究方法:歷史文獻法、調查法、查閱資料法等。 研究計劃五月初—五月四日:課題提出 可行性論證 開題報告五月五日—五月十九日:圖書館,網上查閱資料五月二十日—五月三十一日:實地調查,訪問老師六月一日—六月九日:資料整理,處理分析,提出問題,並提出措施意見六月十日—六月十五日:結題報告 相關任務及負責人課題提出:全體成員可行性論證:XXX開題報告:XXX圖書館查閱資料: XXX XXX網上查閱資料: XXX XXX實地調查: XXX XX 訪問老師: XXX XXX資料整理分析問題提出及意見:全體成員結題報告:全體成員
❸ 初中地理課題研究的題目有哪些,課堂教學
很多,比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氣溫和降水的測定等等
❹ 初中研究性學習課題開題報告
生活中的數學-研究性學習設計方案討論貼(2011-03-31 23:50:48) 標簽: 研究性學習生活數學研究性學習設計方案 研究課題名稱:生活中的數學設計者姓名 所在學校 所教年級 研究學科 聯系電話 電子郵件 一、課題背景、意義及介紹1、背景說明(怎麼會想到本課題的): 數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學生每時每該都與數學發生關系,例如學生學習與娛樂時間分配、學生日常零花錢的使用分配、學校小賣部商品的銷售及進出貨情況、教學用品的使用、學生家庭日常收支情況、學生日常上學放學時間控制等等,對小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研究題材,因為它們貼近學生的生活,題材的選擇性廣泛,有助於學生創新。 2、課題的意義(為什麼要進行本課題的研究): 通過本次研究性學習,指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收集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並選擇一個或者多個題材進行深入的了解,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具體實施過程、地位作用等情況,統計出數學在生活中的規律,設計出利用數學指導日常生活行為的最優方案。培養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理解平時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情況、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一些問題的能力。 3、課題介紹 課堂對學生布置研究性學習設計方案的任務,布置學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用到數學的生活行為,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自我分析,選定一項或者多項自己感興趣的題材進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數學在本題材中的具體實施過程、地位作用等情況,統計出數學在本題材中的規律,設計出利用數學指導日常生活行為的最優方案。作用:1,通過研究,學生了解生活的本質;2,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的提高;3,培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4,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或布魯姆目標分類法)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和方法的闡述) 一、知識與技能基礎知識:1、 書本中數學的規律;2、 一定的生活經練;3、 了解日常生活的細節。基本技能:1、對生活中的小事有敏銳的觸覺;2、動手能力和文檔編制能力;3、較好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4、團隊合作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1、學生各自採用多種方式途徑收集資料(網路查閱、參閱電子圖書、查閱書籍報刊雜志、調查訪問等);2、分小組將收集的題材進行綜合、篩選、分析、選定,教師加以指導,確定小組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3、小組成員對選定的題材進行深入研究,編寫研究性學習方案;4、提交研究性學習方案,小組內自評;5、進行研究性學習方案的審核與評定,學生上台論述。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力;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對學習知識的積極性;3、豐富學生課餘生活,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動性;4、通過上台論述,加強學生的論述表達能力。 四、思維導向圖 三、參與者特徵分析(重點分析學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異,尤其對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影響的因素。)1,參與者為鄉鎮小學小學生,平時有接觸到一些基本的經濟生活,都需要用到數學知識;2、差異是每個學生接觸到的人與環境都不同,因此對同一事物也存在產生許多不同意見;3、不同的觀點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辯論,能對問題進行多方面的表述,使其它學生能從不同觀點思考問題。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麼,通過哪些內容的研究來達成這一目標)1、研究提出從生活中了解數學的應用,題材是多樣的,例如:學生學習與娛樂時間分配、學生日常零花錢的使用分配、學校小賣部商品的銷售及進出貨情況、教學用品的使用、學生家庭日常收支情況、學生日常上學放學時間控制等等;2、使學生研究生活中的規律,從數學方面找出一些生活活動的共性,分析共性產生的原因,找到一種最優的解決方案。 學生可能選題的方案:A、零花錢的合理分配B、 小賣部的商品進出貨情況C、 時間的合理分配D、學校資源的合理利用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研究的最終成果以什麼樣的形式展現出來,是論文、實驗報告、實物、網站、多媒體還是其他形式)研究的最終表達以論述及提交研究性學習方案這兩種形式展現出來。提交方案,教師進行初步評審,然後以小組的形式上台進行論述,講述題材的收集過程、題材的篩選過程、題材的分析過程、題材的研究過程、結論的形成、研究的意義等方面進行論述。教師從課題的意義、成員材料收集的過程、論述的過程等多方面進行綜合的評比,選出優秀方案及創新方案等多種方案。 六、資源准備准備一些生活中運用數學的事例;准備日歷、班級課程表、小賣部出支帳本;各種調查記錄表、各種評價表、反饋表。 七、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 研究性學習的階段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起止時間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認真聽取《研究性學習》開題課,掌握學習課題選擇的技巧、科學研究的基本步驟和相關的研究方法,並預習相關材料、做好准備,收集課題。給學生做一個關於《研究性學習》開題課,給學生講述課題選擇的技巧、科學研究的基本步驟和相關的研究方法等2天第二階段 課題准備階段提出和選擇課題分組討論,選出課題的內容及目的給學生分組,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的選擇3天成立課題組 成立課題小組,選出組長;組長明確組員的分工根據學生情況分組,指導學生進行分工合作形成小組實施方案研究小組根據課題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及實施進度計劃表 指導學生完成實施方案,對進度計劃表進行審查,確定可行性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組員根據各自分工情況進行資料收集;根據進度計劃表的進度進行研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歸類;填寫好每一步驟的記錄表,做好數據的整理工作;完成研究性學習方案的撰寫並提交教師審核評論;做好論述前的准備工作;進行課題論述;總結本次研究性學習的心得,了解其它小組的課題情況,分析小組課題與其它小組課題的優勢與不足,總結經驗,為下一次研究性學習積累經驗。 對各小組分發各種表格;每隔一段時間開一次進度會,掌握各小組的進度情況;每天進行一次疑難問題解答會,了解每個小組在研究方面遇到的困難,適當進行指導;研究最後階段收集各小組的研究性學習方案,進行審核評分;組織進行研究性學習方案的論述,做好論述前的准備工作;進行方案論述,對各小組進行論述方面的評分;綜合方案和論述的評分情況,選出優秀方案、創新方案等作品;對整一個過程進行總結分析。25天八、總結與反思(實踐後總結、反思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提出改進意見)本研究性學習是一個比較實用的研究性學習。本研究性學習來源於日常生活中,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選擇課題的多樣性,同時也能使學生切合實際來研究,理論結合實際而不會只進行理論上的研究。而方案的論述這一過程是具有很實在意義的,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讓其它小組的成員更清楚理解本小組的研究,同時加強組員之間的溝通與協調能力,是一個一舉多得的舉措。反思整個過程,本研究性學習的論題有點大,造成學生選材上的一些困難。改進的方法是教師選定足夠多的課題供學生參考,具體的課題由學生自己選定。另外,增加了一個論述過程,一個月的時間可能會比較緊,改進意見是根據各小組情況適當增加時間用於准備論述。 ........
❺ 論文開題報告中的選題目的與意義怎麼寫我的論文題目是論中學地理教學模式的創新!急急急!
選題理由抄,主要就是對研究內容進行可行性分析,一般包括下面的內容
一、課題來源(如屬導師或本人主持、參加的課題,註明課題名稱、來源、起止時間等)
二、選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及水平、研究目標及意義(包括應用前景、科學意義、理論價值)以及主要研究成果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研究方案及准備採取的方法、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四、已進行的科研工作基礎和已具備的科學研究條件(包括已經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經完成的科學實驗及、具備的主要儀器設備及資料與數據等)
五、課題研究起止年限、任務安排、分階段要求和預期結果
如果還不明確的話,參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ad17fc0100o7go.html
祝你順利
❻ 如何在地理課堂中對中學生進行環保意識教育開題報告
採取以下方式:
一、結合目前普遍認同的環保教育模式,明確地理教育在學生環保意識培養方面的目標和任務
1.初中的地理教材提供了大量和環境有關的知識
如人口問題、氣候問題、土地問題、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及森林資源的環保和利用現狀、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及其相互間的關系等內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著,更應承擔起向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的任務。在實際教學中,要培養中學生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
2.地理教育應幫助中學生在環境中提高環保意識
利用這一學科的優勢融入環境道德教育,使地理這一學科成為「環保」教育的主渠道。地理學科第二課堂豐富多樣,通過各種課外活 動和相關的社會調查,讓學生在環境中親身體驗,通過各種探索活動,感受各種環境問題,端正環保態度。
3.幫助學生樹立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的觀念,讓學生做環境的有心人,關注周邊的環境問題,以身作則,並作好宣傳工作
二、認真鑽研初中地理教材中能夠進行環保意識培養的內容
中學地理教學中的環境教育內容除了以課本為主要依據還應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周邊的環境進行引導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和行為習慣。而現行中學地理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環境教育內容 ,為環保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主要有如下兩個方面:
1.道德教育內容
教材告訴我們,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環境對廢棄物的容納能力是有限的,對資源的無節制掠奪開采,對環境的任意污染與破壞,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懲罰。通過破壞環境來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孫後代的生存,必將受到社會的譴責,從而明確人對自然的道德責任和義務。樹立「保護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新型環境道德觀念。
2.法律法規教育
讓學生明確認識到破壞環境不僅僅只是道德問題了,環境保護已寫進了法律、法規中。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土地法》、《水資源保護法》、《森林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出台,使環保工作步入了法制軌道。在提及此事時,我會這樣反問學生:如果你家正在裝修新房,需要大量的木材,而你家的自留地里正好有幾棵成年樹,於是你父母就直接將其取之己用,請問是否觸犯了法律、法規?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展開討論。通過這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明確認識到父母的行為已觸犯了法律。我又會問:你家裡是不是也參與了「退耕還茶」?學生都說:是!,我又會引導他們說:你父母積極響應上里政府「退耕還茶」的政策,實際上不僅是增加了你家經濟收入來源,同時,為上里古鎮的茶文化出了一份力,也是積極參與環保工作的一種表現。
通過地理教學中列舉學生們親身經歷的事情,不僅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加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同時也會在法制觀念較淡薄的農村起到有力的帶動作用。
3.行為教育內容
要求學生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如在講到水資源的問題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我們這上里水源是否缺乏,又是否存在水污染問題?學生列舉了許多許多。並且就「上里古鎮旅遊中的環境問題」要求學生寫了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有的學生發現到上里的旅遊也面臨了諸多的環境問題;如,部分茶館的茶水直接倒入河裡;部分餐館的廢水未按要求進行廢水處理而直接排入河裡;隨著遊客的增多,帶來的垃圾增多,那大量的生活垃圾又該如何正確處理……等等問題。這樣更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自身保護環境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且也會積極主動參加環保宣傳教育活動中去,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念。
三、不斷地研究、探索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培養中學生的環保意識
1.採用互動式教學,針對問題開展討論,培養中學生的環保意識
世界上的事物是復雜的,許多事物的存在既對人類的發展有益,也可能對人類有潛在的危害。科學技術是 面雙刃劍,使學生認識到這點是非常重要的。環境問題的存在往往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 時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階層的人對同一環境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設計爭議性問 題,組織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討論,讓他們通過內部矛盾的沖突,深入理解環境問題,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如就以上提到政府在大力打造上里的旅遊經濟的同時也會面臨環境問題,那「經濟收入與環境問題」該如何正確處理?我將班上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有的代表「上里古鎮管委會」的領導;有的代表旅客;有的代表農家樂的老闆;有的代表居民;有的代表環保局的局長等等,大家就:「『經濟』與『環境』誰更輕誰更重」展開討論?通過這一爭議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激烈的爭論,讓學生認識到「經濟」和「環境」要協調發展,並且要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2.理論聯系實際,將課堂上的環境知識轉化為學生日常生活的環境意識
在學生學懂地理環境知識的基礎上,必須轉化為實踐活動,這是地理環境教育的出發點。
2.1把地理知識與周圍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緊密聯系起來。如在講到我國水資源缺乏時,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那你家裡的家庭用水又是如何的處理的呢,是否也做到循環使用呢?」所以,要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倡節約用水,要從自己做起,並且要在環保觀念缺乏的農村扮演好知法、懂法的小角色,帶動農村環保意識能大幅度的提高。
2.2結合上里古鎮環保熱點問題激發中學生「學環保、講環保」的動機。
3.結合3月12日植樹節,帶領學生參加植樹活動,學生實現了參與環境保護的願望,在勞動中提高了環保意識;同時也深化了地理課本上有關知識的學習
總之,作為地理教師,特別是處在政府重點打造的旅遊重鎮-上里古鎮,我們對學生的環保意識的培養更不可忽視。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學科優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環境保護教育。
❼ 初中地理課題研究的題目有哪些,課堂教學方面的,小的,詳細的課題
馬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