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麼專業呀?開題報告一般各個學校有自己的格式的。
② 本科畢業論文:寫沈從文的作品《邊城》該從哪個角度寫比較新穎而且資料比較多的呢
悲劇背景,原因,結果等等
我寫的時候從這個角度寫可以查到非常多資料
③ 碩論開題報告中的研究意義怎麼寫
沈從文筆下的硬漢形象我寫過
④ 如何寫好開題報告
這是我寫好的開題報告 本人中文系 也正在寫論文 呵呵 希望對你有用
題目 沈從文小說中的湘西世界——以《邊城》為例
選題類型 理論型 選題來源 自選項目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已研讀的有關文獻資料
背景和意義:
沈從文創作了大量的以湘西沅水流域為背景的小說,在他的這些小說中,常常以如詩的筆調,描繪湘西邊地寧靜、美好的自然環境,表現在這種自然環境中生活著的人們那淳樸善良的人性,同時,也展示了湘西那富有傳奇色彩的生活。因此人們研究沈從文的作品大多是從他筆下美麗的湘西開始,先是唱起一首給人清心感覺的牧歌,久聽之餘又沉浸其中之時,卻又總能感到憂郁與沉悶。
吉首大學作為沈從文故土的學校,一直以來對沈從文的研究有著一份特殊的貢獻。雖然20世紀80年代中國國內沈從文研究專家、湘西人凌宇所著的《從邊城走向世界》在當時國內外沈研學術界所引起的極大反響,但是,20世紀末葉國家權威新聞機構發布的上述新聞,無疑又把吉首大學與沈從文與世界聯在了一起,其反響也許將跨越世紀之交。於是,經過一番審視與回味,國內外的人們終於發現:沈從文與吉首大學密不可分,吉首大學與沈從文血脈相通,這是因它們共同擁有了「湘西」。而1999年升格成立吉首大學沈從文研究所的《回歸自然與追尋歷史——沈從文與湘西》更是為研究沈從文湘西中的世界做出了重大貢獻。
從以上的研究背景可以看出,研究沈從文先生無非都是在研究他的湘西世界,都是對沈從文先生筆下那幽靜甜美的景色做垂涎之筆,而我選擇沈從文先生的作品作為畢業論文也是對他筆下的湘西美景有著特殊的眷戀和好感,從他的散文之風,如詩之風的小說中我可以讀得出更多更美好,甚至更有意義的東西。但是在研究沈從文先生湘西小說的同時,我加以潤色了湘西世界的文化意義和現代意義,湘西世界的風土人情,沈從文的寫作歷程,追求的寫作思想等等,因為在我的眼裡,沈從文先生通過他的湘西系列小說,對普通的生命進行了深入的考察,在習見的人和事之中,闡釋他對人生苦難的理解,在贊美淳樸、天真、勇敢、善良等美好人性的同時,對基本上處於蒙昧狀態下的生命本質及其所依附的社會環境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從生命存在的價值高度指出了獲取現代理性的嚴峻性與急迫性,在深切的憂患中,呼喚生命與社會理性的蘇醒。
時間在前進,社會在進步,我們研究的腳步也要跟隨著時代的遷移而得到更符合現代社會要求的論述,所以我選擇沈從文的《邊城》作為主要材料,出發點。
已研讀的有關文獻資料:
沈從文:《邊城》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08年版
沈從文:《從文自傳》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版
沈從文:《長河·題記》沈從文文集(第7卷)[M],廣州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
沈從文:《廢郵存底·我的寫作與水的關系》,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沈從文:《鳳凰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沈從文:《湘西》長沙文史叢書編輯部1939年版
沈從文:《湘西散記》商務長沙出版社1939年版
沈從文:《鴨子集》1926年版
金介甫:《沈從文論》
主要內容和預期目標,擬採用的方法和步驟,總體安排與進度
主要內容:
本文以《邊城》中的湘西世界作為出發點。作為第一部分,主要描寫湘西世界的景色,風土人情以及湘西的文化。然後從沈從文先生的理想入手,作為文章的第二部分,首先介紹下沈從文先生的寫作歷程,然後重力描寫沈從文所追求的寫作思想。第三部分則是對湘西世界的文化意義,現代意義的論述。其中文化意義是對「自在」「自為」的思想討論和對現實社會的批判,包括擺脫金錢的奴役、保持美好的品性;自我認識,自我駕馭等。而最值得我們探討的則是湘西世界的現代意義......
總體安排:
一、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
(一)湘西的描述
(二)湘西的文化
二、沈從文的「湘西理想」
(一)沈從文的寫作歷程
(二)沈從文追求的寫作思想
三、「湘西世界」的文化意義
(一)「自在」「自為」的思想
(二)對現實社會的批判
四、「湘西世界」的現代意義
進度:
4月中完成全部研讀
5月中基本完成論文
學生:XXX
2009年3月9日
⑤ 求古詩十九首的人生境界開題報告一份!重謝!
我贊成原創的開題報告.
⑥ 研究沈從文湘西作品中女性形象意義
1930年代,沈從文創作了以探索都市女青年婚戀心理和情感生活為題材的一組小說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多容重意蘊,她們既映照出都市男性的孱弱,又暴露了女性自身"自然"的缺失.作者探索都市女性人格、揭示知識者"閹寺症"的人性病象,與作者筆下的湘西女子構成鮮明的比照,對完成"湘西世界"的想像有重要的意義.
⑦ 翠翠形象分析的開題報告怎麼寫
翠翠 是沈從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是沈從文用「他者」(西方)的眼光看出來的湘西苗族文化的「本質」。
「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在水邊玩耍了」。
這個形象可以說是「優美、健康、自然」。不過這形象也含有深深的隱痛:「黃麂一樣……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隱喻苗族先人在漢族的壓力下,從中原地區向洞庭湖地區遷徙,並溯沅水退入湘西的深山裡。深山是他們最後的庇護所和自由天地,在這里他們是「在家的」。
翠翠的形象取材於瀘溪絨線鋪的女孩、青島嶗山的鄉村女子和「身邊的新婦」沈夫人。《邊城》里的愛情故事,討論的是文化問題,性的話語和文化的話語交織在一起。翠翠的形象凝聚了沈從文的文化戀母情結,銘刻下沈從文對湘西苗族文化的無盡傷逝和眷戀。
翠翠的身世是個悲劇,翠翠的父親是個綠營屯戊軍人,嚴格地說,對苗族文化而言是一種異質(heterogeneity)。翠翠本身是漢文化(父系文化)和苗文化(母系文化)融合的產物。從翠翠父母的愛情悲劇里,我們可以看到漢文化同苗族文化的不平等關系,以及這種權力關系在苗-漢文化關繫上的歷史沖突和歷史悲劇(如乾嘉苗民起義)。
翠翠這個無所歸依的孤雛無疑是湘西苗族文化的象徵。
「在一種近於奇跡中,這遺孤居然長大成人,一轉眼便十三歲了」。
爺爺這個閱盡人事、飽經風霜的老人是苗族古老歷史的象徵。「爺爺和翠翠」是苗族「民族古老、文化年輕」的形象的說明。爺爺目睹了翠翠父母的悲劇,「口中不怨天,心卻不能完全同意這不幸的安排」。「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地很忠實的在那裡活下去」。「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給一個人,他的事才算完結!交給誰?必需什麼樣的人方不委屈她?」年邁衰老的爺爺是翠翠唯一的依靠,「假若爺爺死了」,翠翠這個歷史的孤兒能否加入到新的歷史的腳步中去呢?
黃狗與苗族盤瓠崇拜和犬始祖神話有關,也與二老儺送有關。《邊城》第十節,二老劃龍舟翻船落水,翠翠斥黃狗說:「得了,裝什麼瘋,你又不翻船,誰要你落水呢?」又《鳳子》第三章,紳士將他的狗取名為「儺送」——「那紳士把信件接到手上,吩咐那隻較大的狗:『儺送,開門去罷』。」
⑧ 急!我要寫畢業論文,關於沈從文[邊城]的,專家,高手幫我指點下寫作方向,是文學方面,非語言方面,
http://www.teachcn.net/zxyw/html/2005/25992.htm
渡船悠悠 情愛涓涓——淺析《邊城》中的人性美版
中篇小說《邊城》自權問世以來,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註:贊者認為這是「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園詩的傑作」;貶者說它是「掏空了人物的階級屬性」「有意無意地迴避尖銳的社會矛盾」;還有人認為文壇「總有一天會對沈從文作出公正的評價:把沈從文、福樓拜、斯特恩、普羅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
⑨ 從邊城看沈從文小說民俗意境的開拓
《邊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垌及附近鄉村為背景,描寫一個撐渡船的老人及他的外孫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與船總的兒子天保、儺送之間曲折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對男女之愛、親屬之情、鄰里之睦等民風和人情的細膩刻畫,生動地展現了邊城人民的健康、優美、質朴的民風和人情,表達了作者內心對理想人生的執著追求。翠翠這一少女形象,,更是作者嚮往的優美人性與人情的化身與極至。青山綠水和古樸的環境,造就了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她美麗、熱情、純真、心懷美好的憧憬與期待,依循古老的法則、傳統的方式生活著。作者通過這一形象,謳歌一種淳厚的象徵著「愛」與「美」的人性與人生。
作品所描繪的愛和美的人生,是在一種洋溢著詩情畫意和濃厚的地方色彩的特定環境中展開的,社會背景與矛盾被詩化、淡化了。優美的湘西風景畫和迷人的湘西風俗畫,散發著清新的氣息,與作品中人們的生活、行為方式、人物獨具的風采,渾然交融。
希望這個對你有幫助。
⑩ 怎麼寫沈從文的《邊城》的畢業論文啊急需啊(完整版)
中篇小說《邊城》是沈從文(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復著悲涼的人生,寄託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邊城裡的文字是鮮活的,處處是濕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可每每讀起便會不由自主的憂傷,像是觸及到什麼,是童年某個太陽溫暖的下午,還是現在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過湖南去, 靠東有一條官路。 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這就是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隱忍著什麼.翠翠就是這座成的化身,從戀上那個可以讓她連做夢都能被他的歌帶的很遠的人開始,她就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祖父在雷雨夜裡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翠翠依舊無法擺脫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 「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我一直在想是什麼讓先生將這么一個善良的童話描畫的這么悲傷,先生出生在19世紀初, 在當時,中國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剛在西方列強虎視眈眈下結束了長達1000多年的封建奴役統治,又正處於軍閥混戰的最黑暗的時期,一方面受長達千年的封建思想影響,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大舉入侵,讓本來就飽經戰火的中華民族雪上加霜.在那動亂的年代裡,中華大地烽火連天,人民群眾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在經歷了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後,先生毅然選擇了湘西這片純朴美麗的土地,這些溫良率直的人們,用詩一般的語言一片一片的輕聲述說著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為愛得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著哀思的文字.
《邊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純凈自然,展現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然而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里:天保與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一個順乎自然的愛情故事以悲劇告終。《邊城》是一個關於湘西苗族的「民族寓言」的經典文本。
用人物象徵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視《邊城》的深層文化隱喻,可以發現沈從文先生對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維圖騰和他對苗/漢、中/西文化沖突的思考與隱憂。
從作品到理論,沈從文後來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鄉村生命形式的美麗,以及與它的對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結構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本於自然,回歸自然的哲學。「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創作要負載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