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題目 » 古文翻譯開題報告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古文翻譯開題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3-26 20:30:38

① 求一篇翻譯類論文的開題報告 英文的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Appropri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Appropriations is a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It has jurisdiction over all discretionary spending legislation in the Senate.
The Senate Appropriations Committee is the largest committee in the U.S. Senate, consisting of 30 members. Its role is defined by the U.S. Constitution, which requires "appropriations made by law" prior to the expenditure of any money from the Treasury, and is therefore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committees in the Senate. The committee was first organized on March 6, 1867, when power over appropriations was taken out of the hands of the Finance Committee.

The appropriations process

The federal budget is divided into two main categories: discretionary spending and mandatory spending. Each appropriations subcommittee develops a draft appropriations bill covering each agency under its jurisdiction based on the Congressional Budget Resolution, which is drafted by an analogous Senate Budget committee. Each subcommittee must adhere to the spending limits set by the budget resolution and allocations set by the full Appropriations Committee, though the full Senate may vote to waive those limits if 60 senators vote to do so. The committee also reviews supplemental spending bills (covering unforeseen or emergency expenses not previously budgeted).
Each appropriations bill must be passed by both houses of Congress and signed by the president prior to the start of the federal fiscal year, October 1. If that target is not met, as has been common in recent years, the committee drafts a continuing resolution, which is then approved by Congress and signed by the President to keep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perating until the indivial bills are approved.

② 文化背景在歇後語翻譯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論文各組成的排序為: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和致謝。
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敘述。
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③ 關於古詩翻譯的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啊

採薇 《詩經 小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飢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衷。

④ 如何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開題報告

能讀懂淺易文言文,能夠准確翻譯淺易的文言文是《高考大綱》《新課程標准》對高中生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其必須具備的文化素養。但是在教學中,學生對翻譯不得要領,特別是不能做到舉一反三。
我在2011年3月底,對245位同學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希望通過調查了解學生翻譯文言文的最大障礙。調查結果是:害怕文言文的人數為160人,占總人數的■,也就是說對文言文有恐懼感的學生佔到了90%以上;75%的同學回答是失分多,失分達一半以上;56%的同學的回答是讀不懂;32%的同學回答是理解不透徹。
可見恐懼、失分多的原因主要來源於讀不懂。得出的結論是:第一,學生不能把老師所講的知識有效調動起來,不會把知識點從教材遷移到新文本;第二,不能根據上下文和大的社會背景進行合理的推測。這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主要障礙,也是深入學習文言文的瓶頸。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遷移」與「推測」就是這個「漁」,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與學習的方法,如果自覺地付諸教學,使學生也能熟練、自覺地運用它,我想學生的文言翻譯能力就會有所提高,就能舉一反三,就能天天有「魚」吃,這樣就能更好地達成我們的教學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搜集了大量有關「遷移」與「推測」方面的知識,然後進行梳理,並根據我們的學生的實際,進行有步驟地教學計劃,確定教學的順序與內容,精心設計教案與學習卷,盡可能使學生對「遷移」與「推測」的掌握完整、系統化。
首先重視積累,學會遷移。
近些年,高考文言文材料雖不與教材直接掛鉤,但其命題差不多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根據。只有掌握了常見文言文實詞、虛詞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用法,才能有效地理解它們在考查材料中的含義和用法。從平時的翻譯訓練中可以看出,許多學生不注重積累文言詞語,知識遷移能力差,動手翻譯時不知所措,錯誤百出。
例: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①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余席,便坐薦上,②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誤譯①:王恭從會稽回來,王大去看望他,見王恭坐在六尺簟上。
分析:譯文沒有譯出「簟」的意思,症結在於學生不會因形會意,更不會由此及彼聯想到高中語文第三冊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簟」即「竹席」意。因學生平時不留心教材注釋,相同的知識點出現在課外材料中,不會翻譯也就在所難免了。
對策:在文言文學習中,積累越豐厚,相應的閱讀分析能力也就越強。平時積累一定數量的字詞用法,名句名篇,打下堅實的文言基礎,才能形成遷移能力,適應高考的需要,並提高自身文化品位。基於此,從高一起始階段開始,可一周內堅持閱讀二至三篇文言短文,積累兩個古今異義詞的用法(注意比較分析),積累三個多義實詞(以課本為主),積累四個成語(如《蘭亭集序》《滕王閣序》中的四字短語),積累五句名句(如課文中個別有哲理的句子或課外名句)
其次是推測的方法。
(1)字形推斷法
漢字中形聲字佔80%以上,而形旁可為我們推斷詞義提供幫助。比如:「造廬訪成」(《促織》)「造」形旁為「走」,有「到……去」的意思。
(2)通假推斷法
一個字在意義上講不通時,就考慮通假。比如「秦王還柱而走」中的「還」通「環」。「山川相繆,郁乎蒼蒼」中「繆」通「繚」(《赤壁賦》)。
(3)互文推斷法
有些文言字詞義可根據上下互文推斷出來。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跬步」對「小流」,可以推出「跬步」是「小步」「半步」的意思。
(4)語法分析推斷法
有些文言詞義也可以從語法角度去推斷。如:「煙波微茫信難求」中「信」為狀語,副詞,可推斷為「實在」的意思。
(5)成語印證法
現在活在人們語言中的成語,很多還保留著古漢語的詞法和句法特點。而成語易記易懂,可以藉助這些成語推斷一些詞語的意思。比如:「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中的「速」與「不速之客」聯系起來,可理解為「招致」「邀請」。
(6)課文遷移法
有時也可根據課文前後語境推斷出字詞含義。如:「我帶了外甥女過去,倒也便宜。」(《林黛玉進賈府》)中「便宜」可理解為「方便」。
(7)根據上下文推測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百金之士五萬人」中「百金之士」學生有的理解為拿各種兵器的士兵,有的認為是拿盾牌的士兵,
有的理解為穿盔甲的士兵,這種理解均不合理,根據上文李牧「市租皆入莫府,為士卒費」,以及「邊士月得賞賜而不用」,可以推知「百金之士」為「得百金以上賞賜的士兵」。
讓學生熟練了解「遷移」與「推測」的知識與方法,讓學生根據老師的引導做「遷移」與「推測」的訓練,並領悟其中的道理。
通過一系列的工作與嘗試,學生在文言文的翻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最近的幾次考試中,關於文言文的題失分明顯減少。但是我也存在著一些困惑,最大的困惑是,這種「推測」與「遷移」只是個方法與思路,它需要有大量的文言知識積累與儲備,沒有儲備,方法與思路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學生的知識儲備往往不夠,甚至很薄弱,如何提高學生的積累興趣,如何增lk 學生的文言知識儲備,使得「遷移」與「推測」更順暢、更有實效呢?解決這些問題將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

(作者單位:河南省鄭州十二中)

本文來自: 臂力論文網